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精选12篇)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1
1 数据标准化 (interoperable GIS)
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大多是基于具体的、相互独立和封闭的平台开发的, 它们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 对地理数据的组织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在不同软件上开发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困难采用数据转换标准也只能部分地解决问题。另外, 不同的应用部门对地理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对地理信息有不同的数据定义, 这就阻碍了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带来了领域间共同协作时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障碍, 限制了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技术的发展。
地理数据的继承与共享、地理操作的分布与共享、GIS的社会化和大众化等客观需求, 使得尽可能降低采集、处理地理数据的成本以及实现地理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成为共识。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传统GIS开发方式带来的数据语义表达上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是一个新的GIS系统集成平台, 它实现了在异构地学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 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2 数据多维化 (3D&4DGIS)
GIS处理的空间数据, 从本质上说是三维连续分布的。但是, 目前GIS的主要应用还停留在处理地球表面的数据上, 大多数GIS平台都支持点、线、面三类空间物体, 不能很好地支持曲面 (体) , 这主要是因为三维GIS在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显示和系统设计等方面要比二维GIS复杂得多。尽管有些GIS软件还采用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来处理和表达地形的起伏, 但涉及到地下和地上的三维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就显得无能为力, 只能把它们先投影到地表, 再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实际上还是以二维的形式来处理数据的。这种试图用二维系统来描述三维空间的方法, 必然存在不能精确地反映、分析和显示三维信息的问题。
三维GIS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 (如数字表面模型、断面、柱状实体等) 的设计、优化与实现, 以及可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
另一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所描述的地理对象往往具有时间属性, 即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 地理对象的特征会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很大的, 但目前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都不能很好地支持地理对象和组合事件时间维的处理。许多GIS应用领域的要求都是基于时间特征的, 如区域人口的变化、平均年龄的变化、洪水最高水位的变化等。对这样的应用背景, 仅采取作为属性数据库中的一个属性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 如何设计并运用四维GIS来描述、处理地理对象的时态特征也是GIS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 系统集成化 (component GIS)
构件式软件技术成为了当今软件技术的潮流之一, 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封闭、复杂、难以维护的软件开发模式。Com GIS便是顺应这一潮流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 是面向对象技术和构件式软件技术在GIS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Com 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 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 以及GIS控件与其它非GIS控件之间, 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的GIS应用。控件如同一堆各式各样的积木, 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 (包括GIS和非GIS功能) , 根据需要把实现各种功能的“积木”搭建起来, 就构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
组件软件的可编程和可重用的特点在为系统开发商提供有效的系统维护方法的同时, 也为GJS最终用户提供了方便的二次开发手段。因此, Com GIS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GIS软件的系统集成化和应用大众化, 同时也很好地适应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是一种Web GIS的解决方案。
4 平台网络化 (Web GIS)
飞速发展的Internet/Intranet己经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 利用Internet技术在web上发布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从www的任一节点, 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 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 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 这就是基于www的地理信息系统 (Web GIS) 。Web GIS显然要求支持Internet/Intranet标准, 具有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 它可以看作是由多主机、多数据库与多台终端通过Internet/Intranet组成的网络。其网络Client端为GIS功能层和数据管理层, 用以获得信息和各种应用网络Serve:端为数据维护层, 提供数据信息和系统服务。
Web GIS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Web GIS浏览器, 用以显示空间数据信息并支持Client端的在线处理, 如查询和分析等;Web GIS信息代理, 用以均衡网络负载, 实现空间信息网络化;Web GIS服务器, 用以满足浏览器的数据请求, 完成后台空间数据库的管理;Web GIS编辑器, 提供导入空间数据库数据的功能, 形成完整的GIS对象、GIS模型和GIS数据结构的编辑和表现环境。
5 系统智能化 (Cyber GIS)
赛博空间 (Cyber Space) 目前在媒体中较多出现, 它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基础, 构造出一种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交流的新型空间, 是一个人工世界。科学家预言未来的人们将在赛博空间里的信息海洋中生活,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 从一个信息源到另一个信息源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创造。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全新的赛博空间中漫游, 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贸易和科教活动。
作为软件智能体的一种, 空间智能体处于分布式网络计算环境中, 感知并作用于这一环境,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实现空间数据的智能获取、处理、存储、搜索、表现以及决策支持。这种空间智能体拥有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是利用空间知识进行推理, 二是可进化。
在赛博空间中以这种空间智能体作为构成模块的GIS系统就是Cyber GIS, 它自动地接受用户以高级语言描述的指令利用它能够感知并作用于所处的赛博空间的“本领”。通过与其他空间智能体的交互, 为用户找到赛博空间中所需要的信息。
6 应用社会化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一词近来风靡全球, 从哲学上说,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的重现与认识。从技术上说, 数字地球是一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空间位置为主线, 将信息组织起来的复杂系统, 也就是全球范围的、以地理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信息框架, 并在该框架内嵌入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的总称。
数字地球在当前以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已初见端倪, 它在农业、林业、水利、地矿、交通、通讯、教育、环境、人口、城市建设等几十个领域都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杜会效益, 比如农作物监测和估产、土地覆盖物的识别和评价、地籍的管理和规划、灾害的模拟和预报以及监测和评估等。
作为新的凝聚全人类梦想的目标, 数字地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地球的方式, 它将对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和平衡带来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GIS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传统GIS在内容 (3D&4DGIS、Cyber GIS) 和结构 (Interoperable GIS、Com GIS、Web GIS) 两方面的完善, 这两个方面都将统一于数字地球框架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GIS的发展首先面临着GIS应用领域的具体需求, 然后在相关支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得以实现, 而数字地球作为“集大成者”, 无疑是GIS最终的发展目标。
7 总结
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 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虽然不同领域的学者对GIS的定义并不一致, 但广义而言, 凡是对空间资料进行各种处理、应用、分析的系统均可称之为地理信息系统, 它具备地理信息的获取、存储、检索、处理、分析和显示等功能。
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方法理论的提高等因素, 深深地影响着GIS的发展, 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更是大大加速了GIS普及应用的进程, 最终将帮助人类实现建立“数字化地球”的梦想。
摘要:从系统角度看,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理信息将向着数据标准化 (interoperableGIS) 、数据多维化 (3D&4DGIS) 、系统集成化 (componentGIS) 、系统智能化 (CyberGIS) 、平台网络化 (WebGIS) 和应用社会化 (数字地球) 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化
参考文献
[1]田丽.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分析中国地名2003-07-3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2
构建校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从WebGIS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校园GIS系统组建的`主要技术体系,评价了主要GIS产品的技术特点,并重点阐述了ArcIMS技术平台的架构方法和空间数据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河南科技大学校园基础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应用.
作 者:何杰 马保卿 He Jie Ma Baoqing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7刊 名:铁道勘察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年,卷(期):35(4)分类号:P208关键词:WebGIS ArcIMS 校园GI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系统;安全;DB2数据库;身份验证;权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The Analysis of Power Marketing System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Shen Hao
(Jiangsu Gaoyou Power Supply Company,Gaoyou225600,China)
Abstract:Strong safety awareness and strong technical condition is the key to security,DB2 database provides access to user authentication,user authorization is verified and the level of privilege control,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DB2 database information to create a technically strong conditions,
which has a profound administrator should understand and master.And from safety awareness,safety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technologies,multi-system operators to consider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power marketing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gateway to protect data,information and interests foolproof.
Keywords:Power;Marketing system;Security;DB2 database;Authentication;
Permissions
DB2数据库以其优良的结构和性能,被广泛应用在银行、电力、电信、保险等行业,作为系统管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其使用和性能调优的方法、流程等技能外,必须在保证系统信息安全上给予足够重视,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此,仅就DB2数据库管理与使用过程的几个与安全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安全意识与安全技术
安全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的。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从某种意义讲,也可以说成是“账户”的时代,或者“密码”的时代。这是电子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登录网络、网上银行、登录网站、防火墙升级等等,都需要输入一个账号来完成,这是软件系统对用户实施安全保护重要措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后台DB2数据中,存有成千上万的海量信息,保障信息安全是管理员的重要职责。
DB2数据库为管理员提供了适当的授权和限制访问,此外,还提供了防止未授权用户存取机密数据的方法。用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防止任何人在企业无需知道的情况下对机密数据进行未授权存取,防止未授权用户恶意删除进行破坏或擅自改变数据。
二、DB2数据库安全控制之一——验证
DB2数据库身份验证是用户尝试访问DB2数据库和实例时第一个安全设置,是保证DB2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重门户。DB2身份验证与底层操作系统紧密协作来验证当前用户的身份,即:其输入的ID和密码。当然,DB2数据库还可以利用Kerberos这样的安全协议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因为验证可以由操作系统或第三方产品处理,所以DB2提供您可以在数据库管理器配置(dbm cfg)文件中使用AUTHENTICATION参数设置的不同验证选项。DB2使用这一参数确定验证应该以何种方式、在何处发生。
(一)服务器验证
SERVER(服务器)验证。这是DB2缺省安全性机制,指明验证应该使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如果用户标识和密码是在连接期间指定的,那么DB2将调用操作系统函数来验证提交的用户标识和密码。(即由用户名和密码组成的用户账户)
(二)Client(客户机)验证
该组仅有的选项CLIENT指明验证将在客户机上发生。如果客户机驻留在原本就具有安全特性的操作系统(例如,AIX、LINUX、WINDOWS2000等)上,那么它就是可信任客户机。通常,除Microsoft Windows 95和98被认为不可信任之外,所有客户机都是可信任的。如果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可信任客户机的验证请求,那么TRUST_ALLCLNTS和TRUST_CLNTAUTH选项允许可信任客户机使用客户机验证(client authentication)获得访问权。而不可信任客户机则必须提供密码才能成功验证。
(三)DCE验证选项
一些管理员愿意实现DCE安全性服务,原因是DCE提供用户和密码集中式管理,不传送明文密码和用户标识,并且向用户提供单次登录。DB2使用第三方DCE产品来提供对DCE安全性服务的集成支持。您可以选择以下两种设置之一:
DCE指明使用DCE安全性服务来验证用户。已经登录到DCE的DB2客户机可以得到一张加密的“票证”,它可以用这张票证向DB2服务器证明自己的身份。
DCE_SERVER_ENCRYPT指明服务器将把DCE票证或用户标识以及加密的密码当作验证证据接受,由DB2客户机选择。
(四)Kerberos验证选项
Kerberos这一新的验证机制被作为它与Microsoft Windows 2000紧密集成的一部分添加到DB2 UDB v.7.1中,单次登录工具就可以完成DB2验证。一旦通过验证,用户就不会受到存在于Kerberos环境中的任何服务器的再次质疑。
三、DB2数据库安全控制之二——授权
一旦身份验证获得成功,就冲破了DB2数据库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没关系,DB2数据库提供了第二道防线:授权控制。
授权决定用户或用户组可以执行的操作以及他们可以访问的数据对象,被分为两个不同类别:权限和特权。
(一)权限
用户执行高级数据库和实例管理操作的能力由指派给他们的权限所决定。权限提供一种把特权分组的方法,并对数据库管理器和实用程序进行更高级的维护和操作加以控制。数据库相关权限存储在数据库目录中,系统权限关系到组成员关系,对给定的实例,它存储在数据库管理器配置文件中。DB2有如下四个预定义的权限级别:SYSADM、SYSCTRL、SYSMAINT和DBADM。
SYSADM、SYSCTRL和SYSMAINT在实例级别上操作,范围是整个服务器。每個级别都有自己的按组分的特权和访问规则,这些权限都是在每个实例的数据库管理器配置文件中被定义的。
DBADM授权级别链接到服务器实例中的特定数据库,并自动把这一权限级别授予创建数据库的用户。DBADM对数据库及其内的所有对象都拥有所有可能的按组分的特权。
DB2使用不止一个纵向授权流。对于每个用户请求,依据涉及到的对象和操作,可能会需要多次授权检查。授权是使用DB2工具执行的。DB2系统目录中记录了与每个授权名有关联的特权。对通过验证的用户的授权名以及该用户所属的组与记录在案的属于他们的特权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DB2决定是否允许请求的访问。
(二)特权
特权在授权级别的粒度上要比权限细,它可以分配给用户或用户组,特权定义用户可以创建或删除的对象。它们还定义用户可以用来访问对象(比如表、视图、索引和包)的命令。在DB2数据库存9版本中还新增了一个概念,是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LBAC),它允许以更细的粒度控制谁有权访问单独的行或列。
特权(privilege)定义对授权名的单一许可,使用户能够修改或访问数据库资源。特权存储于数据库目录中。虽然权限组预定义了一组可以隐性授予组成员的特权,但是特权是单独的许可。DB2可以利用由操作系统安全功能维护的用户组。组允许数据库管理员给组指派特权。对所有种类的操作和对象的访问都由特权控制。特定用户标识、所有用户自动归属的特定组(PUBLIC)或多个组都可以被授予(或被撤消)每种特权。您必须先拥有做某事的特权,DB2才会允许您做这件事。
四、结束语
基于DB2数据库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中,存放着千家万户的客户信息及电力企业其它机密、重要数据,强烈的安全意识和严密的企业管理机制,与DB2数据库强大的技术安全保护特性相结合,才能把一切数据置于掌控之中,从而保障数据、信息、机密及利益的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牛新庄.DB2数据库性能调整与优化
[2]学网.DB2通用数据库自学教程.DB2数据库安全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数据处理
1 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 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或图形产品的计算机系统, GIS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及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对地学信息的处理功能强大而紧密相联的, 作为一个空间信息系统, GIS具有五项基本功能, 即数据输入、图形和文本编辑、数据存贮与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数据输出与表达。积极推广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 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市规划对信息处理的新要求
新时期, 随着观念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 城市规划领域对规划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有了新要求。
2.1 类型数据处理的综合性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相上是多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 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 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 又有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 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 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 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 这就要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进行综合分析。
2.2 服务对象的多层次
现今, 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 不仅有政府主管部门、专业部门和公众的查询需要, 还有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求。由于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 这对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时间上的现势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划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 以适用城市的加速发展。此外, 由于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模式的倡导, 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周期大大缩短。这些变化对规划与管理信息提出了“逐日更新”的要求, 以确保信息在时间上的良好现势性。
2.4 空间上的精确性
由于现代规划与规划管理结合的更加紧密, 规划设计正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层层深入、互相衔接, 最终必须落实到地上。这在空间上, 要求提高规划布局图空间定位的精确性。
2.5 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过程中, 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 而在规划实施后又有了新的现状数据.因而, 规划信息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 并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现代城乡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 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 并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 以便用户简单、明了地进行使用, 也将是未来城乡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3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 GIs引入城市规划的意义
GIS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 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GIS无疑将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 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 这种手段是一种可持续、适应城市变化的手段, 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改善和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2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中要处理的问题, 它涉及资源环境、人口, 交通、经济、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多个地理变量和大量数据。GIS的数据库管理有利于将这些数据信息归并到同一系统中, 最后进行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 公共设施配置以及城市环境的动态监测等。
目前, 根据城市规划业务及地理信息系统中技术手段的不同, GIS的应用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规划报批:虚拟现实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城市规划;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结合等。
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进行城市规划用地评价, 快速城市规划专题图的制作, 历史文化保护及风景保护。另外, 可把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如城市扩展研究等。
虽然GIS可以较好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从资源调查到规划实施监督的各个程序之中。但是, 现在国内GIS技术在模拟预测、多方案比较、方案评估等阶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GIS在国内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服务于规划管理部门, 系统的功能一般局限在“查询与简单分析”的应用第一层次。整体来说, GIS在国内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
4 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实践
4.1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构成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满足“规划局业务办公要求”的《规划管理审批系统》;满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要求的《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满足“决策支持系统”要求的《方案审查系统》。根据要求可以增加用于城市规划信息发布系统的《多媒体系统》;用于规划设计及地理信息系统添加和办案绘图辅助的《规划设计软件》等功能模块。
4.2 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
4.2.1 三维Web化阶段
这个阶段是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数字城市最终目标而经历的探索阶段。其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 以宽带网络为纽带, 运用3s技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1S) 、感测、仿真和虚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 即利用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三维数字化虚拟实现。这将是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相互结合, 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能提供远程用户访问的一个新的城市空问。
4.2.2 城市规划设计
UGIS应用的建设对数字化技术在规划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首先, 通过UGIS技术可以直接地将现实中的城市地形、地貌和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物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是规划设计的依据更加准确和及时。其次, 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绘制出一张张符合要求的城市发展蓝图, 包括总体规划冈、详细规划图、分类图等工作用图。第三, 可以采用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浏览, 用语与实际效果的比较及发展预测。最后, 还可以根据社会公众的意见及时修改和调整, 使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4.2.3 城市交通管理
在UGIS应用的同时将城市道路系统与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的交通管理信息叠加, 通过信号等管理、警力配置系统、每辆车配置的专用传感器, 可使设置在路边的信号采集设备及时将每辆车在城市中的流动情况反馈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将采集到的数据和预设的交通规划全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将结果送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对相关路段的交通信号进行控制, 通过信号的变化对交通流量进行调度。指挥中心利用无线设备, 将有关信息再送到值勤交通管理人员的接受设备中, 直接进行现场指挥和调度, 保持交通的畅通。
5 结束语
GIS技术的发展, 为社会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目前GIS技术推广到城市规划行业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的情况下, 如何抓住GIS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 并从中受益, 是GIS技术应用及城市规划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对城市规划行业来说, 开拓GIS的应用, 首先是要使规划师们熟悉GIS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其次还包括规划、管理工作自身的更新、扩展, 因为很多应用上的局限来自规划本身还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 人才问题将成为GIS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传输速度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这就产生了激烈的全世界范用的市场竞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跟随科技这第一生产力迅速地进步,新形势对管理方法与观念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十世纪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统一的市场。统一的全球商场的形成其直接后果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表现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质量更好、价格便宜、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并且,围绕产品的服务也越做越好。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竞争更为激烈,因为技术含量高就有可能取得产品的市场独占性,从而获得较高额的利润。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全球的网络化),对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更大,这就要求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个能仅仅停留在严格管,而要采用科学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和运行,消息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1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1.1信息在数量、质量和传输速度上有极大的提升电子计算机产生以来,使信息的存储量急剧上升,而且随着计算机速度和存储设备质量的极大提高,这种趋势更加突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更使信息传输速度和传输方法极大变革。使信息在质量、数量和传输速度上大大提高。电话、电报、邮政快递等也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飞速发展。不仅如此,在信息传输上一改过去单调形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现在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要数WEB浏览器服务,大量用到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超文本,给信息传输描绘了一副全新的图景。可以说,高质量,大容量,高速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
1.2新旧技术交叉,使信息管理呈现复杂局面过去信息的处理相对简单,计算机网络出现并广泛运用以后,信息的处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新老技术的交叉与结合更使信息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信息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分类,加工,更新,存储,检索,传输,显示等一系列环节。新技术的参与,一方面,使信息的处理变得,例如,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可以使许多信息活动变得有条不紊,速度上和容量上极大提高,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提高,信息的种类,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许多零次信息,一次信息,还未来得及吸收整理,就被新的信息给冲掉了。
1.3信息大爆炸伴随着信息匮乏的不均衡局面信息随着网络世界的诞生呈几何级数增长。可是与此相反,更多的人却抱怨自己获得的信息不够,正处于信息匮乏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当然,它或多或少与现代信息技术下信息管理状况有关。首先,现代社会所拥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但是,这些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零次信息,一次信息,这些未经加工或没有深加工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使获得信息的人无所适从。用信息的定义来说: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消息。而对于接收到以上混乱信息的人,其作用不但没有消除不确定性,反而有加深不确定性的可能。
2现代信息技术给信息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这一点不想过多叙述,这里将其大体列出来以供参考。因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已经很多,而且,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提供这方面的条目,是为了为下面的论述打基础。不管怎么说,我们也不应忽视机遇与挑战的存在,而应该遵循客观事实,采
2.1现代信息技术给信息管理带来的机遇(1)减少信息传输时间,提高信息存储容量,使信息管理成本大大下降;(2)利用高科技提供的方便为信息收集、传输、查询、检索等服务创造有利条件;(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建设,真正实现信息管理潜力。
2.2现代信息技术给信息管理带来的挑战(1)传统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共存,相互影响,存在不少矛盾;(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迅猛,给信息管理带了许多困难;(3)对新技术的不熟悉使信息接收者陷入困境;(4)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瓶颈所在。
3当前形势下我国信息管理的一些基本方略
3.1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信息网络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技术体制,统一标准,加强管理。“九五”期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立即着手制定国家信息网络总体规划,完成国家干线传送网的总体设计,调整网络结构和布局,使之趋于合理,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联合建设和发展国家干线传送网,并建立国家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市场为导向,分工合作,因地制宜,联合建设接入网;积极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
3.2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必须把它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要积极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之与国家信息网络建设相协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要不断提高质量,扩大容量,增加数量,提高应用系统的联网程度。要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要引入市场机制,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和封闭的状况,努力提高信息资源的商业化程度,积极培育信息市场。要加强国家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注意保护国家机密,保护知识产权。
3.3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要加快提高集成电路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努力把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中所占的比例,积极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提高自主技术开发水平和能力,强化关系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信息化建设中,要积极采用国产装备和系统。
[1]高振荣,陈以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M].解放军出版社
[2]王瑞明,徐至展.高新技术产业若干领域的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数据库信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嵌入式数据库作为支持嵌入式系统中后台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电视、汽车、空调、医疗设备等。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库研究和应用也随之得到的扩展,进而提高数据库的运作能力。
1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概念
嵌入式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也就是说将一些功能软件与系统的硬件相互结合(即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进行运作的一种工作体系。
嵌入式最早是应用于通讯方面,被称为“存储式程序控制系统”(Stored Program Control)。但是,嵌入式系统用于计算机是在微处理器出现之后,微处理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给嵌入式系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为此,计算机厂家便开始大量的将嵌入式系统应用于计算机产品中,由消费者个人自主选择自己的电脑CPU板、存储器版和各种插件板等。然后进行组装,从而就构成了一个专属于消费者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嵌入式系统由于是将设定好的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也就是说安装嵌入式系统,就只能执行特定的功能。第二,嵌入式系统以微电脑与周边器件构成核心,其规模变化范围大,例如从8051芯片到x86芯片。第三,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程序具有稳定性,如果程序的运行稍有差错就会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去控制,造成相应的灾害。第四,嵌入式系统是一种自动操作运转的循环系统。简言之就是嵌入式系统程序一旦设定,就可根据既定的程序一直循环运用。
2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相关概念
数据库信息管理是指有关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组织、数据的存储、数据的管理以及数据的存储的一种技术软件,数据库信息管理能够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及时有效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快速并准确的运用数据运算完成前台和后台的数据通信。
数据库信息管理最早是运用于军事领域。军队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来实习对武器的性能和雷达信号的数据进行模拟量的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演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制造,带来高效的生产量。为了追求更高效的生产技术,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不断的被用于各类生产经营中。数据库信息管理能够将一些性能高但成本和耗能低的产品提供给人们,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上文对与嵌入式系统和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论述,就能很明了的知道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就是不需要外部操作,就能够自动独立的运行。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功能也在不断的提升,这样就能使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嵌入式系统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要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此方面的高新技术产品还比较缺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普遍运用,一些传统的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人为方式来操控整个数据库信息。这就阻碍了我国有关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还会造成有关企业生产经营落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方法
嵌入式系统运用于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中,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的,同时,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中的运用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中应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1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中应用要有针对性
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中应用主要是针对一些难度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问题处理上,对于一些简单的程序运行可以不使用嵌入式系统。同时对于那些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程序控制时,就需要针对这些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程序单设数据库信息分析运行系统,用以提高难度高的问题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减轻数据库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4.2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开发要适应社会需求
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一种商业机遇,所以很多企业都开始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上投入大量精力。这也导致了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竞争十分激烈。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提供的主要是一种管理构架,商家可以在这种构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相关技术和项目,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开发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及时的调整整个系统的状态以及嵌入式系统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更新,保障做到与时俱进。
4.3数据库信息管理中嵌入式系统的编写要有实用性
嵌入式系统数据库信息技术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有关系统的自主运行,这就需要在相关程序的编写的时候要把预知的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程序编写在软件中,同时还要给其他程序预留相应的空间,用来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具有底层控制能力,这样能够保障操作的正常运行。要建立可靠稳定的嵌入式系统就需要从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开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与之配合。
4.4嵌入式系统应用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实时性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与之相应的管理技术也要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更新。落后的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只有新的技术的注入,才能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方法和技术,以保障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完善。
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出现的事物在已经设计好的系统中是无法显示的,所以保障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实时性,就能保障整个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运行。
5结束语
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管理的科学性。虽然我国目前此方面技术还有待完善,但是嵌入式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还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相关技术,以实现此项管理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亚明.嵌入式空间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12(09):258-260.
[2]谢辉.嵌入式数据库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14(06):198-200.
[3]赵国冬.嵌入式系统弹性应对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25(18):115-116.
[4]李旭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10):212—213.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分析 篇7
1 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每一个科室的医师,无论年龄和资历的高低,他们在对患者进行各种医疗检查和医疗方案设计的时候都离不开病案。在现代医院中,患者的病案作为医院各个体系进行信息交流的枢纽,一直都受到各大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医院中,专门设立了病案管理部门,分别为病案室、病案统计信息科还有病案质量管理科。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集网络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分支,它主要包括患者主索引录入与查询、病案监控、病案检索、病案流通、以及医疗数据的统计和查询等方面的内容。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病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实现了医院病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病案流通的可追踪性、病案管理的标准化以及信息查询的网络化等,使病案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提供基础。
1.2 病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医院病案的管理。1993年,美国纽约的NEW-ARK-WAYNE社区就已经实现了病案管理无纸化,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医用光卡现在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的使用,美国也开始采用高速电子计算机输出缩微机HSOM,实现了电信传输病案资料的指令性质控检索。我国在计算机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技术的起步比较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医院病案的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病案管理系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作为医疗活动的主要记录,从开始的主要为医疗诊断、科学研究、医护科学决策依据等方面提供原始资料,发展到现在不仅成为医疗业务、义务统计、预防保健以及医疗事故纠纷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和依据,还成为医疗质量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医学研究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系统中存在的不少缺陷和许多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并没有完全的得到发挥;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还是比较封闭等[1]。
2 在现代医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2.1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特点
(1)保障病案资料的完整性:数字化技术下的病案管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纸张病案,同时还包括声像、图文等信息,有效的保证了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在患者进行各种医疗检查和诊断的时候,这些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共享,为诊断提供真实、全面的资料,为各种疑难病例的会诊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充分发挥了病案管理的价值。(2)信息的共享性:共享性是数字化病案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为远程治疗提供了可能,在一些病例中,患者无需专程跑到医院进行诊断,病案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异地远程存取等方式使医师及时获得诊断所需的病案资料,实现远程会诊。这不仅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也为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方便。不过,为了有效的保证远程会诊的质量,医院还需要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便为医师的诊断提供完备的病历资料。(3)查询和检索的便捷性:以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库为平台,只需要输入病历资料,就能够实现对其进行查询的功能,还能够灵活、准确的对信息进行调用。一般在进行检索的时候以患者的姓名以及在医院的医疗状态、病案的借阅和追踪、病案首页、病案的回归状态等。(4)环节质量控制的便捷性:在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支持下,医护人员可以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一切活动进行随时的核查,并对病案中的医嘱、诊断、还有病程等信息进行准确性的确定,一旦发现有问题,能够及时的向医师进行反映,这使得原来的病案管理中的终末质量管理转变成能够对疾病诊断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工作质量[2]。(5)信息存储能力的强大性:计算机能够通过硬盘或者磁盘实现对病案信息的大量存储,并且还能对存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进而制作成各种标准的报表以及研究资料,为医院的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再加上,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病案无需印刷或者设置专门的存储库等,为医院节省了存储设备的费用和库房的面积,为医院的长远发展也提供了方便[3]。
2.2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1)病案信息资源共享,为临床科室提供方便:临床科室在医院的医疗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直接参与医疗活动的主体,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科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医院的住院人数和出院人数、病床的使用率和周转次数、甲级病案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医师还能够通过对病案信息的调用,了解有关的典型病例,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2)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患者、医疗和研究等提供更好的服务:病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了日益繁荣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病案信息记录了医学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各种疾病的分析、判断与探索的全部资料,不仅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反映,同时也是医院的管理活动和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判断的依据[4]。另外,通过数字化技术还能更好的实现患者的远程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果有任何医疗纠纷的发生,病案信息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证据和参考。(3)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医院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由于医院的各种统计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录入和进行加工处理的,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有了保障,在医院进行医疗卫生统计报表以及数据的综合分析的时候,能够提供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医院的领导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医院每个科室的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这也为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进行短期的质量管理以及长久发展做出策略规划提供依据。(4)及时的对病案管理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反馈:数字化技术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在计算机水平上实现信息的采集、传递以及储存等工作,实现多角度的信息检索,同时还能在各个计算机终端进行病案信息的查询服务等,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快速的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且还能对病案信息进行声像结合、多媒体合成等多种形式的处理,从而为医疗和科研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5]。
3 总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中各个区域以及各个学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数字化技术下的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适应了社会日益繁荣的发展和人们的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的病案信息进行管理,不仅充分发挥了病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共享价值,为病案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还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中患者的病案管理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病案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管理,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方娟.以数字化病案服务于临床科研[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22-1023.
[2]郑晓菲,王瑜,杨民声,等.HIS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3):975-976.
[3]王溪.简析数字化病案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0(10):1342.
[4]郑桂华,周旭文.浅谈现代医院病案管理与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1):435.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8
由于目前传统医疗信息系统部署的局限性, 医疗信息难以实现医患之间“最后一米”的有效交互。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 基于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临床服务的无线化、移动化, 使医院管理更加准确、便捷;并且在医院以外的区域, 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可以通过Wi-Fi、4G[1]等方式快速地获取医疗服务。
本文通过介绍移动医疗信息系统中主要的架构设计方案、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各种技术架构的优缺点, 提出适合基层医院特点的新型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架构模式。
1 传统的本地C/S架构
与传统的PC程序开发相同, 通常可分为2层C/S架构和3层C/S架构, 其中2层C/S架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 (Client) 直接连接到服务器 (Server) , 而3层C/S架构是由客户端应用程序 (Client) 、应用服务器 (AppServer) 和数据库服务器 (DBServer) 组成。这类客户端的开发需要使用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相应的工具和语言, 如苹果的iOS系统使用Xcode工具进行开发, 以Objective-C为开发语言;谷歌的Android系统采用Eclipse工具, 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2]。
客户端作为用户操作层能够实现信息的显示, 并提供操作所需要的界面控件, 实现终端用户操作与体验、业务数据的显示与编辑等同用户有关的业务功能。AppServer负责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数据解析、负载均衡、系统安全认证与审计、与HIS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压缩等功能, 后端往往需要基于服务器集群或云计算平台, 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3]。
目前, 在苹果的AppStore和安卓市场上只有少数的本地化客户端应用, 例如Dr.Chrono、Nimble、Mediforms等, 这些应用整体上还不成熟并且功能有限[4]。但使用本地C/S架构的优势在于用户的操控性好、可在本地缓存医疗数据、与底层硬件交互便利等, 但其缺点是需要在各移动平台操作系统上分别编写程序、跨平台的移植较复杂等。
2 基于Web的B/S架构
由于Web Service可提供一种松耦合、独立于开发语言和平台的方式来集成大型的分布式系统[5], 因此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开始使用Web Service技术, 来提供在不同平台的移动设备上访问及处理电子病历的能力。
这类基于Web的B/S架构以浏览器 (Browser) 作为客户端, 可分为2层B/S架构和3层B/S架构。系统多使用ASP、PHP等Web语言和框架开发, 基于Web Service或表述性状态转移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REST) 接口, 使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或超文本传送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6]实现底层的网络传输, 与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自带的浏览器访问移动医疗系统, 因此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跨平台运行能力。目前, 国内外有一些基于Web Service及其改进模型的研究, 如文献[7]提出了一种面向iPad的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病历查阅系统, 文献[8]提出了采用Android App、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层架构模式, 形成面向Android平台的拉动式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但此类系统也存在以下缺陷:客户端应用较为单一, 用户不能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多点触摸操作等人机交互方式, 应用程序与移动设备的底层硬件设备交互困难。
3 远程桌面访问模式
远程桌面访问方式是基于Windows环境的远程桌面协议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RDP) 实现的, 终端通过客户端软件或者浏览器登录到后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上进行相应操作[9]。远程桌面并不要求后台服务器的虚拟化, 其只是允许受控终端的远程登录。例如通过iOS系统的PocketCloud、安卓系统的RDP客户端等工具均可实现在智能设备上远程访问医疗信息系统。
用户在部署这种方案时, 具有构建速度快和成本低的特点。由于原有Windows上的医疗信息系统客户端不需更改就可在移动设备上直接远程访问, 因此给软件开发商节省了大量系统移植和软件调试的费用, 临床医务人员的原有使用习惯和操作流程得以保留, 也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台式机资源。然而这种远程桌面的解决方案也存在以下不足: (1) 原有的传统Windows程序界面没有针对移动设备进行优化, 用户体验不佳; (2) 由于多用户共享同一操作系统, 当某个不安全的进程引起整个操作系统宕机时, 所有的用户应用程序都会受到影响, 信息无法得到有效防护; (3) RDP协议的传输效率不能很好地支持视频和图像传输。
4 基于虚拟化的技术架构
对于很多医疗机构而言, 提高服务水平和灵活性并能够减少投入、保证数据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虚拟化技术从使用角度可分为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 目前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的客户端多通过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实现。例如vmware horizon view[10]是一种典型的桌面虚拟化系统, 其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模型, 实现与PC桌面相同的用户操作环境。Vmware Thinapp是无代理的应用程序虚拟化方案, 通过将应用程序隔离并封装为EXE或MSI文件并将其从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 以流式方式传输大型应用程序, 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升级和修补, 并降低了虚拟桌面的存储需求。
使用虚拟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数据的安全性高, 由于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内, 因此移动设备的损坏或丢失并不影响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了用户或患者的数据泄露风险, 这对于对安全性敏感的医疗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2) 虚拟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投资成本, 不仅减少了新增硬件服务器的数量, 还可将已有的物理PC机映射为虚拟桌面, 有效保护了已有投资。 (3) 由于对应用程序进行了隔离和虚拟化, 因此可以在用户的虚拟桌面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或同一应用程序的多个版本, 集中管理和部署应用程序, 确保所有用户桌面都有相同的应用程序版本[11]。
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有限, 用户界面 (user interface, UI) 的设计和操控性有很大关系, 如果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原生组件开发, 实现相同UI显示将非常困难。另外, 构建能够跨平台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 需要克服操作系统、桌面环境、应用程序和相关配置的差异。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采用在服务器系统上承载桌面映像的方法, 以代替传统的C/S与B/S架构, 通过虚拟化提供的桌面环境, 可为用户开发跨平台的通用UI。
我们针对移动平板设备的分辨率等特点, 重新开发了相应的临床医疗系统, 既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 也可以通过桌面虚拟化映像的方式, 无缝扩展到各种移动设备上使用, 整体系统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通过医院局域网将HIS、LIS等系统连接到虚拟化服务器集群, 形成能按需扩展的虚拟资源池。iOS或Android系统的用户可利用view clien程序登录到虚拟资源池, 访问已部署好的传统Windows环境电子病历系统。
我们将vmware horizon view桌面虚拟化方案与基于Windows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医护人员可以在医院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使用iPad等移动设备, 能够便捷地操作vmware horizon view虚拟桌面上的电子病历客户端, 提高了在i OS或Android等移动设备上使用传统应用程序的便捷性。从horizon view 5.2版本开始增加了PCoIP和Unity touch功能, 其中PCoIP显示协议能够显著降低连接带宽, 在iPad等平板计算机设备上使用Unity Touch功能, 可以快速地访问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或者文件, 提供更佳的用户体验。但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架构环境搭建复杂, 要求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虚拟化管理能力;原有的Windows环境客户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时, 部分功能图标较小, 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于在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上的使用。
5 总结与展望
移动设备的发展正呈现多种多样性, 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各种移动医疗设备, 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各子系统充分融合及集中管理数据, 虚拟化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捷的解决方案[12]。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访问能力、支持多样化的接入设备选择、有效降低对设备自身的软硬件要求和维护成本、强化用户的数据安全等, 这使得基于虚拟化架构的移动医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医疗系统部署中的各种技术架构。方法 :通过比较开发工具、技术实现和用户操作体验等方面, 分析虚拟化架构的开发与应用前景。结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跨平台移动医疗体系架构解决方案, 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复杂性。结论:虚拟化架构能够充分融合移动设备操作平台及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关键词:移动医疗,系统架构,虚拟化
参考文献
[1]张丹蕊.基于Android的智能医疗管理软件设计及其客户端的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2]任国宏.移动医疗中平板计算机的应用及不同操作系统的对比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6) :81-83.
[3]吕美丹, 祝锡永, 傅慧, 等.基于GAE云计算的区域移动医疗服务平台[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22 (6) :29-33.
[4]吴元立, 杨宏桥, 吴飞, 等.电子病历在移动医疗中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 20 (11) :162-166.
[5]微软公司.XML Web Service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柴晓路.Web服务架构与开放互操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7]吴元立, 杨宏桥, 吴飞, 等.适用于i Pad的跨平台电子病历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 19 (10) :26-30.
[8]毛中亮, 史鸿飞, 应俊, 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医疗应用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3) :73-76.
[9]Microsoft.Understanding the Remote Desktop Protocol[EB/OL]. (2007-03-27) [2013-12-20].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186607.htm.
[10]Vmware.VMware Horizon View体系结构规划指南[EB/OL]. (2013-04-19) [2013-12-20].http://pubs.vmware.com/view-52/topic/com.vmware.ICbase/PDF/horizon-view-52-architecture-planning.pdf.
[11]李洁, 毕占岁, 蔡小芳.医院虚拟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8 (4) :104-10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9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 它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GIS技术能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 比如查询、管理和统计分析等。GIS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就在于它可以区别于其他的信息系统, 最大区别就是, 可以对空间信息的存储进行管理分析, 也正是因为这个优势, GIS可以在广泛的公众和企事业单位中发挥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的重要作用。
GIS由人员、数据、硬件、软件、过程五个部分有机组成。操作人员对GIS系统进行操作, 精确的数据能够为准确的查询和分析打好基础, 硬件软件相结合组成了GIS的系统, 最后通过一致的方法来生成正确的可验证的结果。
配电管理信息是供电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域广、设备量大、更改频繁都造成了配电管理信息的管理不易。因此在配电管理信息系统上采用GIS技术, 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可以更加规范、安全、有序的管理配电信息。
1 基于GIS技术的管理和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力安全、实用和优质运行服务的计算机监视、辅助和控制管理系统。配电网络又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配电GIS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也逐渐发展起来。更早些时候, 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管理系统也在某些供电企业得到了应用, 但其主要是利用GIS技术的地图背景工具。现在随着GIS技术平台拓扑能力的不断提升, 配电管理系统用到了更多GIS技术的功能。
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由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的地理层、电力系统需要的关键设备的设备层、物理层以及拓扑层几个层次共同构成。为了保护供电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配电管理系统在设计时一般会采用闭环的结构, 为了能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刻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 同时基于继电保护整体的快捷方便的原则, 配电网在运行结构上一般采用辐射状的结构。
配电管理信息的数据库规模, 要远远大于输电网的数据库。网络拓扑是结合实时状态模拟数据或者人工指定的数据而进行的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在GIS平台下通过它提供的拓扑关系, 对网络进行定性分析, 就可以实现分析母线模型和岛模型。进而将数据的访问来源唯一化、标准化, 这样就使得配电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的接线分析模型得到快速及时准确的生成, 从而保证了后续配电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的正确性。但如果仅仅采用GIS的地理背景的功能, 就不能实现配电管理系统所能完成的所用功能, 因此, 采用GIS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集成作用, 这样既可以保证配电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高效性, 又能充分利用GIS所提供的资源。
GIS的功能不仅仅有设备管理和自动成图的强大功能, 还有更加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拓扑处理能力。因此要完全使用GIS的全部功能, 就需要面临下面的挑战:要跳出传统的采用GIS系统只用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的功能, 这样进行的拓扑分析和配电网络的结构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就会使得GIS平台只能局限于非拓扑分析处理的方法;另外一个就是对传统的配电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当中, 由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较少而没有充分利用。另外, 还应该结合配电网分析的具体特性, 充分利用GIS的基本和详细功能, 采用不同的算法来实现配电网络的停电和供电的分析, 最佳的抢救路线分析, 追踪故障的位置和变电站供电半径的分析。
2 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配电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各个方面, 比如设备台账、安全管理、配电运行、设备检修、配电负荷、生产技术、配电工程、业务扩展支持、查询、统计以及系统维护等各方面。配电管理系统就是由它们有机组合而成,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配电设备台账是输入系统, 它根据配电管理信息的数据输入, 来进行编辑和管理维护。在采用GIS技术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 还可以在实际的地理位置对一些配电架、电力电线的接线图进行构造和安装。与此同时, GIS系统还能对配电管理信息实现单独的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配电架等电力设备的地理位置图的配电数据这一过程, 来实现分层显示。最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GIS系统对地理背景图进行编辑, 并且可以通过输入查询数据, 对地理位置图进行定位。在该配电管理系统中, 用户可以进行双向检索和显示功能, 通过对输入的地图的因素的属性数据, 来了解其详细属性及其标准, 除此之外, 当给定分析好的电线电压值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好的配电管理信息后, 可以通过GIS系统进行查询。
在配电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后, 把配电网络图形绘制好, 图形中设备的每个节点和设备代码都会自动编号。这样经过GIS技术实际应用后, 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具体分析, 可以对配电系统的巡检、供电半径的确定、追踪电源点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一个模拟的设备信息的调度, 保证了配电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因为配电管理系统的数据量大、数据改动频繁、流动性强, 所以配电系统的大量信息都和该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紧密联系。所以采用GIS技术, 就可以将城市的主要分布图的信息和配电线路以及电气设备分层等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再利用GIS的关键技术, 采用SQL语言对配电管理数据进行访问, 这样就能方便、容易、准确地处理配电管理的海量数据了。
对配电管理信息中的数据线路进行单独处理, 另外的数据也可以直接通过GIS计算的定位系统来精确的获得, 从而达到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际的地理图形的高度吻合。最后, 再通过GIS把各个不同层次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就可以及时得到每个层次设备的运行管理情况, 然后根据每层设备的属性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目前, 国内外的GIS平台都还不能用不同层次的不同数据集合形成拓扑处理, 只能对网络数据的采集点进行拓扑处理。
传统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人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数据库的形成, 但是GIS系统就可以根据其强大的拓扑关系来实现, 建立各层次之间的关联矩阵, 建立一个利用GIS技术的强大功能建立起来的电网供需关系模型, 满足电力系统中对配电管理信息的需求, 实现电力系统中快速、准确的电量分配需求, 以及故障快速定位和不同拓扑层次之间密切关系的修复功能, GIS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配电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营配信息集成辅助系统
除了直接采用GIS技术之外, 采用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更能发挥GIS技术的优势。营配信息集成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在企业统一的电网设备和电力用户信息模型、基础资料和拓扑关系的基础上, 应用于客户停电管理、业扩报装辅助决策及供电可靠性管理等领域标准化、一体化的企业级信息平台。
营配信息集成系统采用GIS平台作为其基础和核心, 结合了相关的MIS系统、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等, 使得原有的业务系统的信息不再孤立, 而是能和其他系统相互关联。营配信息集成核心是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各专业口的业务流程畅通、信息和数据畅通, 打破各专业的壁垒。这就为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使其能够实现供电可靠性管理、停电通知到户功能、快速复电等强大功能。
4 结语
GIS技术的日臻成熟, 为我国的配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GIS技术把我国不同时期建设的配电网络管理功能都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 随着自动化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 配电管理信息系统采用GIS技术也是必然趋势。
摘要:为了更好地管理结构复杂、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的配电管理信息, 建立一个基于GIS技术的系统非常必要。文章详细分析了该系统, 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和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关键词:GIS系统,配电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10
目前,全国各地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样也处于矛盾凸显期,主要表现在有旱涝、大风、低温连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和火灾、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因此,建设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人防指挥信息系统,可极大提高各地市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决策能力和指挥调度能力。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集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处理是其最大特点,利用大屏幕显示屏显示,整合会议扩声系统、集中控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应用处理系统,完全满足实时事故发生地准确显示、应急信息集中显示的需要。针对人防业务中各类信息进行高清晰的画面显示和窗口组合功能,使兼顾人防指挥调度所需的各类信息,能实时迅速地汇集在同一画面中,为快速分析,综合调度和决策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系统设计目标
从人防的实际需求入手,采用多媒体融合通信技术,建立一个集广域语音集群、综合视频指挥、精确GPS定位、数据信息交互为一体的多网合一型多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使之成为人防跨部门协作的信息交互中心,从而进一步提升调查取证、决策分析、快速反映、信息汇总、协同作战的业务实战能力,为人防提供各类业务数据收集的技术支撑平台,最大程度的实现现有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建立一个系统集成化、信息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该系统是一个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时也是市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该中心将公安、交通、人防、气象、环保、卫生等资源有效集成,为市领导统一调度、指挥全市的应急抢险救灾行动,全面、高效、快速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良好的指挥环境。
三、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3G网络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之一,特别是飞速发展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意即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到来标志着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3G网络能够更好的实现无线漫游、电话会议、网页浏览等多种信息服务,并能更好的处理图像、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目前,W-CDMA、CDMA2000和TD-SCDMA是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三种3G技术标准形式。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在传输速度上的提升,它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1、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在全球各地多种系统间组成了一个IMT-2000家族,使各系统间具有极高的互通性。2、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统一的公共频段并能更好的实现无缝漫游技术。3、能适应多种环境和提供多种业务,特别能够支持多媒体业务以及Internet业务。4、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高频谱利用率和综合化、个人化,便于过渡,演进,易于向下一代发展。
3.2功率控制技术
边缘和远近效应现象的影响会导致实际通信范围的缩小和系统容量下降,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动态调整节点的发射功率或节点功率控制,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精简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以产生一个高效的网络拓扑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在满足网络拓扑结构连通的前提下,使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最小。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有:一是能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最小化。二是可以使每一用户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
功率控制的效果基本依赖于控制命令的产生和传输处理时延以及测量的精度。因为信号在通信传输过程中会呈现瑞利衰落,所以功率控制系统不能补偿由快衰落所引起的信号功率的改变,如果移动台的运动速度很快时,这种控制技术还会失效。想要提高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技术,需要其它多种关键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保障3G的高质量通信服务。对于功率控制技术,结合功率和速率控制技术进行联合控制的研究开发,才能达到系统的最大优化。
3.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由波束形成网络、天线阵、波未形成算法三部分组成。智能天线在提高天线系统的灵活性和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方面具有很多如下优点:一是:增加了系统容量,可减少所要求的基站数目,解决了市区容量瓶颈的问题。二是:降低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输出功率,抑制干扰信号的发生。三是:扩大了系统的覆盖区域,增加了通信路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四是:提高了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和等效发射功率,抗衰减性强。五是:节省了系统成本,延长了移动台电池寿命。六是: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本文对市级人指挥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对实际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3G网络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为建设该系统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
摘要:作为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民防空,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人防指挥信息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应急事件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需建立统一指挥、科学高效的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1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PS:测绘技术
GPS控制测绘技术主要指的是在运用到实时卫星来开展对地面的监控,同时通过形成虚拟的三维坐标来更加精确的反映出地面的现实情况。目前GPS控制测绘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领域都是十分的广泛,特别是在对地形地貌的勘察时应用较多,此外在陆地测量、海洋测量基准、板块运动以及监测火山的相关活动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GPS控制测绘技术还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监督以及工程验收等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这使得相关的施工单位可以减少对于测量、监督和验收的人员的需要,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建设施工的成本,同时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应用还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这对于气候条件复杂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采用这种科技来进行监测和相关的测量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因此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GPS控制测绘技术应用的特点
第一,GPS控制测绘技术具有高效性的特点。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实时卫星来对地面的特定物体进行三维坐标的测算从而可以很快的模拟出测绘区域的整体形态。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运用GPS控制测绘技术还可以对于快速的进行取点和补点,这可以加快整个测绘过程的进程,此外还可以很好的保证测绘结果的质量。另外通过利用GPS控制测绘技术我们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从而可以节约资源,为相关的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GPS控制测绘技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GPS控制测绘技术由于运用的是实时卫星的手段来进行的相关测绘活动,在现实的工作之中GPS控制测绘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满足顾客的相关需求,由于测绘工作的效率极高,因此可以很快的完成客户所提出来的相关要求,即使在测绘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客户增加或者是减少要求的情况,通过运用GPS控制测绘技术也能很快的进行相关测绘内容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增强了测绘工作的时效性。此外在测绘过程中通过对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的精确度,这可以减少了对数据进行更改的频率,从而可以减少在整个测绘过程中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科学、现代信息学、管理学等多层次的学科,同时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运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以及多媒体等多方面的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来开展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整理分析,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全面的修改和更新,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各界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及时的数据信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史较晚,因此在和发达国家相比时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目前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我国很多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更加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相关领域的应用。
3.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3.1应用领域广泛: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GPS控制测绘技术突破了很多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为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领域的扩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的GPS控制测绘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了环境质量检测、地理地位、城市规划、矿产资源的探测以及气象检测等领域。通过利用GPS控制测绘技术人们可以随时的了解到相关的天气状况,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人们出行准备相关的物品,同时GPS控制测绘技术在矿产资源的探测中可以很好的监测出当地的资源储量,从而在降低探测成本的同时高效的进行了相关资源的探测工作,此外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使得城市建设的更加科学合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2GPS控制測绘技术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GPS控制测绘技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不但的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研发能力,同时GPS控制测绘技术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高效的发展,此外,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城市发展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很好的规划,从而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3GPS控制测绘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GPS控制测绘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为人们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的服务,人们可以通过GPS控制测绘技术来进行导航,从而防止自身迷路,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定位服务,从而了解到周边的相关娱乐设施或者是饮食住所,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结束语:上所述,本文通过对GPS控制测绘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的了解,从而更加深入的分析了GPS控制测绘技术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测绘领域的工作效率,通过运用GPS控制测绘技术我们还可以在相关的测绘和检测控制点方面节约更多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监测数据,从而更加全面科学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GPS控制测绘技术正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的完善,同时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中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和深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GPS控制测绘技术,从而很好发挥其在促进我国各方面现代化建设事业方面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 篇1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 人们对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及时性、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信息传输的需要和网络安全的保障等问题, 催生了网络安全隔离和信息交换技术。
1 目前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
在网络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中, 会产生各式各样自身或他人的因素对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产生威胁, 具体说来主要有网络本身的安全缺陷和网络攻击两大类。
1.1 网络安全缺陷
一个完整的网络, 是由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两大部分构成的, 在协议的制定和应用的设计上都有可能出现网络安全缺陷。
1.1.1 协议设计缺陷
协议的设计往往都是以实用性为主, 安全问题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 常借于应用来实现, 这容易导致安全缺陷的产生; 协议设计错误或对设计中发生的问题处理不当, 容易是服务受到影响, 也会成为黑客的目标;协议架构在其他基础协议之上时, 若是所选协议不牢固, 也会使所设计的协议功能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1.1.2 软件编写、操作及维护不当
软件编写的方式不正确, 习惯较差的情况, 常常会遗留下安全漏洞, 如模块应用错误、应用程序假设错误、资料容错力差、对未知错误的预判不够等;操作人员未能按照手册操作程序, 或是对协议认知度不够, 发生错误操作, 也会导致漏洞的产生;有的软件的默认值设置不当, 在方便用户的同时, 也为病毒和木马创造了机会;软件开发完成后缺乏一定频率的维护, 未能及时发现和修补系统的漏洞, 导致网络攻击有机可趁。
1.2 网络攻击
现代的网络攻击手段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 攻击方式和工具层出不穷且易于掌握, 攻击发起者也从个人行为到有组织有效率的团体行为, 具体说来, 网络攻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①病毒:计算机病毒会占用磁盘空间, 引发CPU过度运行, 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或崩溃, 更严重的会破坏资料, 导致系统瘫痪或重启, 甚至损坏硬件;
②木马:木马的说法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的故事, 主要指将恶意程序隐藏在某些看似正常合法的软件中, 侵入用户的系统。一旦进入用户系统, 木马会窃取用户的大量隐私等重要信息, 包括账号密码, 登录口令等, 还会盗用用户的资料, 以及一些其他的非法目的。
③黑客:黑客是利用网络攻击技术, 攻击他人的系统以达成自己的不法目的。如网络嗅探, 查看网络数据包并获取其中的内容, 用来得知用户的账号、密码、口令等;拒绝服务, 乐意通过反复向WEB站点发送请求以阻塞该站点的网络传输, 妨碍网站的正常功能;后门, 在用户系统中留下“后门”程序, 方便下次闯入。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网络不安全因素, 这才推动了网络安全信息防护工作的发展。
2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发展及概况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已经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数个阶段的摸索和测试, 现有的网络信息防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笔者认为,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2.1 最初的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
通过人工操作实现信息交换, 是最初的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这种方法是在两个网络间进行物理隔断, 由人工操作实施信息交换与传递。虽然此方式安全性较高, 但是具有太多限制, 比如人工操作缓慢, 仍然无法彻底解决病毒和机密信息泄漏问题, 传输形式只限于文件, 应用范围很有限。
2.2 网络硬件隔离技术
时过境迁, 以硬件隔离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隔离技术问世了。此法是将客户端和主板连接间加入一块硬件卡, 由硬件卡控制系统硬件设备。硬件隔离卡是网络空间、时间隔离的初步形态,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功效。但是由于切换网络需要重启系统及网络布线的局限性, 该方式仍然有待改进。
2.3 新型网络隔离技术
经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安全隔离技术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参考防火墙的防护优点, 并借鉴多样化的网络安全技术如访问限制、日志审查、病毒防护等措施, 建立了集众家之所长的网络安全新技术框架。这种技术框架, 能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网络安全隔离和信息交换工作。空间上, 通过中间交换储存介质分时连接内外网络, 避免内外网络的直接联系;时间上, 保证用户在同一时刻只能处于内网或外网的其中一个, 实现信息高速安全的传输。
3 新型网络安全隔离技术的模型概述
新型网络安全隔离技术就是通过在内外网间建立交换储存控制开关, 对流经的数据进行检查, 分解, 重组等操作。根据数据处理的过程,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交换储存介质部分和内外网代理部分。
3.1 内外网代理部分的工作原理
内外网代理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首要屏障, 它们分别通过运行简化的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 来处理通过它们的数据流量。该代理模块主要由TCP/IP协议栈、协议分解、协议重构、会话处理等部分构成。其中TCP/IP协议栈能处理多种协议的会话, 如HTTP、SMTP、FTP等, 协议分解负责将TCP/IP协议头映射为表单结构, 表单结构含有许多重要协议参数, 在映射过程中, 会对协议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并使用验证码校验加密, 防止代理部分被外部攻击;协议重构则将上述表单重新生成为数据。三个部分结合在一起称为应用代理子模块。该模块继承了防火墙的优点, 能进行包括IP审查, IP过滤、应用层协议访问控制等功能。
首先, TCP/IP协议栈会接受会话链接请求时, 会自动终止链接, 保证内外网无直接链接联系, 之后协议栈根据设立好的规则对会话进行安全检查, 当发现不符合安全规则的协议, 协议栈将立刻终止会话;若是通过了安全检查, 协议栈将为该会话建立会话表项, 记录进程的有关参数以便处理外网持续传回的信息。此后, 会话请求会被传送到协议分解部分, 在此, 会话内容被分为数据内容和应用内容;前者以特殊形式映射, 静态封装, 后者则附上验证序号, 写入中间交换储存设备。会话处理部分则连接着外网的外部代理, 起到了读取表单, 重新构成协议段, 并将具有同样验证序号的协议段及数据再组合, 构成新会话并发送给外部服务器。
3.2交换储存介质的工作原理
若是仅仅通过专用协议的逻辑隔离, 并不能将数据静态化, 可能出现利用底层协议攻击或避开安全规则攻击的网络安全漏洞。只有使内外网真正隔离, 才能有效组织网络攻击的发生, 真正保护信息安全, 交换储存介质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不懈的探索,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 已成为防范网络攻击, 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采用内外网代理和交换储存处理模块组成的新型网络安全隔离技术, 可以真正实现硬件上的隔离, 保护信息安全, 彻底将网络攻击扼杀在萌芽中。
摘要: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是目前网络安全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社会各界都加强了网络安全的防范性, 使得该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络安全隔离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操作实现信息交换模式, 到现在的隔离卡物理隔离模式, 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目前网络上潜在的威胁及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 并对新型的网络安全隔离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信息安全,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技术
参考文献
[1]苏智睿李云雪王晓斌.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2, 04
[2]苏智睿.新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 2013, 02
[3]王诗琦.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系统分析[J].信息通信, 201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