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现状

2024-09-11

素质教育的现状(精选12篇)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1

“素质教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问世, 但在笔者当地的农村学校, 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农村学校如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笔者也不例外, 所以想对农村学校的出路和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农村中学现状

为了完成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在经济不景气、师资极缺的情况下, 农村中学在匆忙中设立, 先天不足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1.因为经费不足, 导致必要的教学设施缺乏。有些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 学生没有宿舍, 睡觉就在教室后面打地铺, 教师也没有宿舍, 不能保证教学时间, 教学实施设备空缺, 学生无法动手做实验。2.师资缺乏, 导致教学质量恶劣、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山乡、环境条件差、教师工资拖欠, 曾有过教师当年的工资拖到下一年十二月才发的情况。大学生几乎不愿来, 就算来了, 也会想法子往外走, 不能安心教学。3.学生厌学、辍学、外出打工赚钱, 导致升学率极低。因为农村经济状况不好, 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 早早步入外出打工挣钱的行列, 想着早点致富, 因此辍学现象就无法抑制了。4.教师甚至还被学生取笑。曾有学生说教师辛苦一个月不如他的爸爸卖一个早上猪肉赚的钱多。

二、农村学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走出困境就值得当地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尽管农村学校资金不足、设备简陋, 但也有大城市的学校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用武之地, 当然还得从素质教育的基础————养成教育入手。因为学生进了学校一方面接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但更重要的是接收思想道德教育及养成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 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一个人才如果人品不好, 就有可能会往另一个极端走, 所以要先从不同途径和角度教育学生, 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情况, 使他们从小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基地,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由于家长都拿他们以前的生活状况和现在比, 又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 农村家长特别宠爱孩子, 所以很多学生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尽管生在农村, 却有不少学生讨厌劳动, 连基本的打扫教室都不愿做, 甚至有些学生还以为教室是教师打扫的。所以学校必须要让孩子们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让他们以劳动为荣。

三、当地农村学校的普遍现状

如果以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学生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 偏僻的学校往往都是打光头 (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 。所以造成恶性循环, 学校差, 教师不想来, 学生也不想来, 来了也是应付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亲自对老师说:“是他爸爸叫他去学校玩大点才回家做工的。”所以笔者认为当今农村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你培养几个高尖人才, 而是培养新时期所需的初级人才, 即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所以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分出时间学习。教师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 以学校为基地, 成立各种技能学习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成为“合格+特长”的学生, 这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最高目标。为此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要求成立音乐、美术、英语口语对话、文学写作、摄影、舞蹈、小发明制作、电器维修、体育特长等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好兼职指导教师, 既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活动, 也可以走出去, 比如到野外、到村里、到集市去, 扩大课堂。如美术小组可到野外写生, 让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 还能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电器维修组可以去集市义务为民维修服务, 增加实践经验巩固知识, 增强学习兴趣;养殖和种植小组, 可以布置学生家里买入桑叶的种子和蚕的种子, 让他们既劳动又能产生一点小小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从养蚕和种桑叶中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以说, 农村学校虽穷, 但也能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素质教育, 甚至还可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2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本文从三个担忧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详细全面地提出了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有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思想在作怪。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困难所在。最后再次强调素质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是关键。

[关键词]农村学校 素质教育 现状分析

时下,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种声音见解也不绝于耳。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在全面实施。各种措施包括新课程的改革也是纷纷上马。什么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科学课、探索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排满了学校的课程表。紧接而来的是似乎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各种新课程的教案汇报检查、听课、日常开课情况检查等等,一环扣一环,真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阵势。更有禁止给学生打分数排队,禁止举办特长班、重点班,禁止拿成绩向家长说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一时间,学校内外、师生、家长、社会上下沸沸扬扬褒贬不一,有喜有忧。这一切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着想。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吗?学生的家长满意了吗?事实不得不让人摇头怀疑,甚至是担忧。

担忧之一:

学生的素质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恐怕并非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非常确切和明白的问题。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弄清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才会有可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恰倒好处,直至事半功倍。不容质疑新时期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是指应该求得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育并举和相互贯通。个性发展是指激励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其他个性品质。强调个体才能和特长达到充分发挥。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制定的一切举措的出发点在此,落脚点也应该在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育目的、教学方向,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服务服从于教育目的。

担忧之二:

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或流于形式,或剑走偏锋,或拣起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其结果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丢失了已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迎来的是素质教育的夹生饭。把仅有的一点办学特色拱手让出。把本已紧张活泼的教育教学秩序变得涣散。把本已熟悉擅长的教学抛之脑后。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家长对素质教育改革抵触,因为改革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对素质教育改革欢迎,因为改革让他们变得更轻松,有了更多的玩耍时间。教师对改革未置可否,有的高兴,有的无奈,因为改革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没有了教学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改革也让一些优秀教师迷失了努力的方向。擅长制假者有了用武之地。只要做好应付各种检查的纸面文章,我的工作就是好的,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务。而真正事关学生风俗制发展的教育活动却没有扎实的开展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音体美教学秩序仍然是我行我素可有可无。各种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仍然是空中楼阁若有若无。音体美教师的配置也是随意指定。至于教育教学也就依旧原地踏步,完全没有目的和教法可言。至于停课或放羊教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倒是现在被停的音体美课已没有哪个任科教师愿意代替。因为没有了教学成绩的压力,谁都懒得再去多上几节课去逼迫学生多学一点。至于所谓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且不说教师中此类教育人才以及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奇缺,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单单就实践活动中所要求具备的人力、物质、时间条件就根本不具备。所以所谓的许多实践活动只有布置没有检查。也不可能取得怎样的实践成果。其他新设置的课程也是有课节无教材无考评标准,任课教师本就是新手,又无积极性可言。这些新开设课程的素质教育结可想而知。

担忧之三:

素质教育在农村缺乏经费资金支持。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难怪素质教育改革流于形式。

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办学水平的的差异长期存在。有限的教育经费到了基层已经所剩无几。学校无米下锅有限的资金不能维护正常的办公需要。还要腾出手搞花架式,为自己涂脂抹粉。更有甚至很多农村学校长期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至于学校内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更是上了放,放着坏,坏了拖,拖了再上。有限的资金及教学设施没有被利用好。有限设施无法满足师生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们业余自修的空间狭窄,施展自身教学素质的条件简陋,久而久之很多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也懒于提升已有素质,随遇而安原地踏步或干脆生疏掉已有素质乐得自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不由得不发人深省。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葬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引起教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下滑。就有可能耽误和影响一代热的人才培养。

问题固然存在,但决不能否定素质教育改革在学校推广的意义。克服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切入点仍然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义务、责任所在。把思想意识提升到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高度去工作。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麻痹消极思想,一丝不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认真执行素质教育改革思想。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校之长,要带头真抓实干,时刻绷紧素质教育这根弦,坚持从严治教。要求开设的课必须上好,培养新人才及早让广大师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克服弄虚作假应付思想。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篇3

(一)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短缺,结构失衡。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转公或代课教师转正而来,他们大多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下、思想守旧、不求上进。即便如此,还由于近几年县城学校的扩充,一些较优秀的教师纷纷被选拔入城,致使一些学校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同时,教师结构严重失衡。以笔者所处的学区为例,全区有11所小学加两个教学点,所有教师虽有112人,但因一些学校的学生数过少,致使教师缺员很大,往往他们一人要顶几个人来用。再从他们的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仅占15%,30——40岁的只占25%,其余60%以上的都超過40岁。就知识结构看:40岁以上的教师,他们大多是民转公或代课教师转正而来,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生事物慢,仍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大搞题海战术,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而各种课改培训、业务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等在当今时代显得苍白无力,用大多教师的话说:“所谓的各种培训基本上交钱就合格”。有些老教师说:“我们也想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但新教材的课到底是个什么样,怎么上,我们拿不准。”还有些老教师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的老鼠就是好猫。”言下之意是说只要能让学生做来几道题、考出高分就是好“猫”。本镇一小学校长告诉笔者:“我们学校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是靠教师没白没黑地干,靠山里孩子刻苦能学,没别的好法子。什么素质教育,我们根本没有多想。”

此外,缺乏相应专业师资力量也是阻碍素质教育推行的另一大因素。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实施需要大量的相应的专业师资,事实上,当前农村学校大多都是些七八十年代的老教师,新补充的师资又很少,而且艺体专业的更少,许多学校数年来都没有分配一名艺体教师。以本镇中心小学为例,全校近500人,没有一个体艺专业教师,学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将体艺类课程排在课表上,实质上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课代之,学校课程就更无从谈起。这根本没有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

(二)农村家庭教育面临“无能”与“缺位”状态。由于近几年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大部分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校的表现不尽人意,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且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容易造成他们孤独、自卑的性格,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这些感情和交流是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而且由于没有科技馆、少年宫,也没有什么夏令营,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陷入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我行我素,不做家庭作业,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了无稽之谈,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本人,这都是极端危险的。

(三)部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仍在逐渐拉大。以我所在县城的农村教育现状为例,城乡条件与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孩子的成绩高了,就说这个老师有能力,教得好。当然,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城里的学校比起来,往往是天地之别,但农村孩子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就近上学,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因教育的不均衡事学生受教育的差别日益拉大。

二、农村素质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在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学法仅仅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循环中,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在职教师的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应深入调查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了解新课标实行过程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使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狭窄,激励机制的贫乏,使得这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团体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促使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职业满意度,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引入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应着力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学院,或者与各高校教育系等建立互助关系,提供比较可行和效率比较高的提高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整体提高农村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熟悉和学习,尤其是网络等信息渠道。虽然,从去年开始在西部实施国培计划,开设了小学所高科目的培训,我镇先后有25名教师参加了国培学习,全部“合格”,这个合格为上什么被我加上引号呢,因为全镇的大多数老师都身处在偏远的小山村,没有网络,怎么通过网络培训学习达到合格呢!为了完成国培学习,只好让有网络的中心小学同事代为学习,完成了网上培训。见于此,上级部门应加大教育投资,为偏远的农村建立校园网,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赠送专业的相关参考书目也是可行办法之一。还可以定期安排农村教师到县城、城市优秀学校观摩优质课程。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应当与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这需要教育部等国家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为农村师资注入活力。农村教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在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还比较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国家的法律,运用政策导向,运用人事分配制度的调整,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轮流工实行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来支教制度,使农村教育具有可靠的师资保证。

(三)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由学校牵头式,建立以学校为主导,联接基层行政单位、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教育网络。学校是联络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支点,在教育网络的各种组织机构中参与领导和决策,宣传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提高素质,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和各种组织机构的支持,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以此来统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和谐互动,形成有机整合的教育共同体。同时,建议社会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多一些关注,尽量给农民工子弟异地入学多一些方便,让儿童真正拥有本属于他们的父母的爱。

(四)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一、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学区也就结合实际,开设学校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田径教育的现状 篇4

体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教育中的必修课, 田径教学又是体育教育的必要的内容。现在实行的“快乐体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将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而田径教学的内容单一、运动强度大、没什么乐趣, 这也就造成了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不喜欢选择田径运动。如今又有多种多样新的体育项目摆在学生的面前供其选择, 例如球类运动、娱乐性强的健美操等, 田径教学受到了更大的冲击。田径教学过于枯燥、单调, 而且只要学生不喜欢参加田径运动, 学校也相应地较少重视田径教学, 这不仅影响了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广泛开展, 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体能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二、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一) “快乐教学”的错误理解

1999年,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 有许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认识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现在教学的方法太过于娱乐性, 又是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 “健康第一”也慢慢的演变成了“娱乐第一”, 从而忽视了提高体质与培养意志品质。田径课又过于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单一, 训练的强度高, 甚至是考核的内容, 都致使其不被学生喜欢。

从体育教育工作者本身就要改变错误的观点, 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真正地做到“健康第一”。田径教育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将田径运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 田径教学的方法内容

现在有一部分的学生并不是不喜欢田径运动, 而是不喜欢上田径课, 这也就说明田径教学的内容或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学校内教学的环境设施有很大的局限性, 许多田径项目都不能带进田径教学当中, 田径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长跑、投掷实心球、跳远 (包括立定跳远) , 还有许多田径项目的设施器材学生都没有见过, 更不用说参与。而且教学的时长也是有限的, 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不能完全掌握, 即使只是跑、跳、投这些项目, 老师为了使学生可以短时间内达到要求, 也只能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教学, 这也使田径教学成为单一性和超负荷。比如说这一学期教学内容是投掷实心球, 那么接下来所有的上课时间都围绕着投掷实心球展开, 练习的内容也只有这一项。传统的田径教学的目标强调的都是技术与技能, 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交什么学生也就只能跟着学什么, 忽视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因为传统教学的方式, 学生只能被迫地进行学习, 压制着自己的个性和喜好, 使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降低了, 甚至有的学生对其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

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使用不同的手段,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乐于学习。体育教师也应该掌握更多的信息, 吸收新的知识、新的见解, 将这些教授给学生。在进行田径教学时, 应当体现出田径运动的魅力,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式增加乐趣, 使田径教学能达到高目标还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学期结束时, 要对田径教学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 根据固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这样的成绩过于片面, 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制约, 即使平时上课都在很认真努力地练习, 但达到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无法取得好的成绩。田径的考核也只能变成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检测, 学习态度无法得到反映, 严重影响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田径课程的考核, 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与运动技术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认清楚平时的田径教育是为了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而不是为了竞技参加比赛, 最后的考核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 并不是判定成绩的唯一标准。考核内容应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进入田径课学习之后, 是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出自身的价值。考核应该根据不同体质的人, 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可以实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同时让学生对自己表现进行评价。使考核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田径教学评价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通过考核评价, 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三、结束语

田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庸质疑的, 所起作用也不是任何项目可以替代的。由于出现更多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项目, 在这种形势下, 需要对田径教育进行改革, 积极转变传统的田径教学理念, 优化田径教学考核的体系, 使教学内容、目标更能被老师学生接受。使学生在田径教学中体现出乐趣, 真正地喜欢上田径运动, 积极参与田径运动, 而不是被迫地参加到田径运动中。

参考文献

[1]宋亮.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增设田径教学内容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体育世界, 2008, (2) .

[2]刘争春, 胡俊英.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B].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0) .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篇5

作者:徐娟 文章来源:河南省平舆县实验小学 发表时间:2012-10-31 点击次

数 483 次

教育部门提倡应试转素质已经很久了,但这股春风到现在还没有在大多数经济欠发展的中小城市及农村吹开。一是大部分家长们还只是看重孩子的成绩,二是绝大多数地方的素质教育只表现在口头上与形式上,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考,这一层层的选拔,还是看分数。甚至,白天学校还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更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比以前还重,考试过于频繁。教育内容偏向智育,轻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课堂上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孩子们写快乐的事,无非是买了什么好玩具,吃了什么好吃的,去了什么游乐场和公园,和物质挂钩的较多,精神层面上的很少。大城市的素质教育虽然实施得好一些,但感觉家长间的竞争尤其厉害,在妈妈肚里就开始了。可以算一算,从开始怀孕到上大学要花多少钱来完成孩子的素质教育?

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我不想在理论上大谈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因为教育本来是很实在很朴素的事,就是认真真真把每一个班带好,把每一节课上好,把每一个孩子教好!在此,我把我从教学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写出来,也许就是最好的对策。

一、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

新学期,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次与学生接触。

发新书,我找了几位同学去抱书。那几位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办公室,争相恐后地抱起

就跑。我来到教室一看,书乱七八糟地躺在讲台上。我一捆捆把书摆整齐,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刚才那几位同学干活那么积极,应该表扬,但是,既然你们已经做好了50%,那么,为什么不把另外的50%做好呢?比如,把书整齐地放好。这样,新书不是能更快地到达同学们的手中吗?”同学们听后,都睁大眼睛,惊喜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新老师。

然后发书。由于我不认识学生,再则就是想看看学生的字体。就从第一排开始发,上来一位同学,在准备好的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再自己给自个儿发书。同学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对我感到既新鲜,又敬佩。第一次,与学生成功地接触了!

二、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通过向我班学生的前任班主任王老师咨询,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不过,总感觉心中还是没底,所以,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立定跳远比赛。我班共有六组,先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选一位佼佼者,共选出六名,然后,在我的监督下,六名学生再比赛。由于没有卷尺,我和同学们用米尺量绳,量出一米,其余多的或少的用米尺再量,或视情况而灵活变动。看着同学们用米尺与绳子测量的那个认真劲,那种热火朝天的比赛劲头,我心中十分的幸福。结果,刘永超同学脱颖而出。

看谁写得好!从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想摸一下同学们的书写功底。于是,利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让每生写一张,贴到班后面,让大家自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两名,二等三名,三等四名。霍娇娇、孟露、霍慧娟等九名同学又在我的眼前一亮。

演讲比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非常差,老教师一口地道的乡音,孩子们也是一口更地道的乡音。所以,每当我上课时,同学们都愿意听,从那一个个睁得大大的眼神中,我读得很明白。但是,他们又羞于用普通话表达,好像用普通话难以启齿。于是,这场比赛是很有必要举行的。经过紧张积极的准备,在一天下午的第三节,演讲比赛开始了。李校长与孟主任也来到了我班,这给予了同学们更大程度上的兴奋与紧张。黑板上有我工工整整写的“演讲比赛”四个大字,旁边是几位女同学用稚嫩的小手点缀的一些花朵……比赛结束后,以陈影艳、孟俊丽为首的六位同学的名字又涌进了我的脑海中。

……

随着各式活动的开展与展开,我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了同学们,同学们也更加喜欢我这个小老师了。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遮掩自己,要大胆展示你们的闪光点,同时,我真的很希望能看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三、让学生参与进课堂

应试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与潜能,既缺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脱离。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不能完全怪老师。

在我的课堂上,你时不时会听到从教室里传出的欢笑声,如果你在场,会看到正绽放着一朵大花和许多小花。每当我面对学生时,都会面带微笑,以积极的心态去讲解,同学们自然高兴配合。我们一起从《窃读记》学到《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值得回味的有很多,现举两例。

在我上小学学说明文时,总觉得枯燥无味。而在我讲此类文章时,却觉得同学们既爱听,又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我讲《鲸》这一课,讲“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我让四位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来示范。只见他们头拼成一个圆圈,单腿向外伸开,我和同学们“啊”了一声,他们从一个过道都跑回了位。首先,我肯定了他们把鲸睡觉的样子及机警表现得很出色,随即说明了一点不足,什么叫“四散”,应该四人分开,每人从不同过道回到位上。同学们既兴奋又心悦诚服。

还有一次,我讲“昂首挺胸”这个成语,为了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我让几位同学到黑板前示范。刚开始,有的头仰的身体快向后弯了,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头低着,肩膀耷拉着,自然又是一阵笑。经我的指点,他们几个都能做得很好了。借此,我又教导他们以后走路要昂首挺胸,要走出个人的气质。

四、充分培养学生的民主与自主能力

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我受透了应试教育的苦:考试行,做事一塌糊涂。特别是自己单独做事时,老是犹犹豫豫,不敢下手,恐怕做错,还有,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现在,我尽量抽时间让学生单独尝试。比如,从第一天,我就让他们自己做完领新书的过程;选班干部,充分发扬民主与自主;写字比赛,让大家来选举一、二、三等奖的人选,演讲比赛也是。……

不过,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组织学生卖废纸的事。

从一接手这个班,我就发现学生们爱扔纸,满校园满班都是。于是,我建议他们收集废纸,为班里积攒费用,买一些清洁用具。日积月累,十几斤废纸装满了一大袋子,怎么办?对!我心中一亮。

让他们自愿举手,趁周末,哪几位同学愿意去买废纸?我抽了五位同学,三男二女,并且,我要求他们事后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在下星期一的上午,我看到了五位同学的“著作”,又高兴又难过,下面摘录一些以资共赏:

有的同学写的很简单:“我们忙了一个上午,我第一次感到那么累,真正懂得了累的含义。” 有的同学写的非常详细:“……来到教室,我们开始整理了。纸为一部分,塑料袋为一部分,霍朝帅去借孟浩家的三轮车,他家的人不在。这时,任永丽毫不犹豫地对我们四个人说:„我们庄有三轮车,让孟俊丽、陈影艳和我一块去。‟……把纸装在三轮车上,霍朝帅他自己骑自行车,带着霍永超,我们三个一替一段路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收废纸的地方,人家说不收了,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找到一个,一问,啊?!才两角钱一斤。我们搞了又搞,还是两角,我们只好认命了。纸、塑料加在一起才卖三元钱。我想,老师不会怪我们吧?我们五个人商量买一把扫帚,搞了好长时间,两块八角钱一把。余下的钱孟俊丽拿着的。”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只有不怕辛苦,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事,我第一个举手,而且举得高高的。”

我看完后,真是满含热泪,我什么都没有给予指导,他们能约好时间,找好车子,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集市,要知道,所走的路全是土路,又那么远,能办成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怎么能怪他们?!

我给学生读后,他们深深地被感染,被鼓动,都表示以后自己也要参加。看到他们自信的小脸上绽放的花朵,我明白:他们要做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五、与国外的先进教育相比较,取长补短

我经常看有关国外教育方面的文章,一些看法可能还不太成熟,说出来大家可以探讨探讨。

对于成绩,可以采用美国的公布方式:谜一样的成绩。考试结束后,如果你想得到你自己的成绩,老师会告诉你。可你想要得知你好友的成绩或者是你不喜欢的人的成绩时,老师就会把嘴巴闭得严严的。如果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或者验证孩子的成绩,老师会很热心地告诉他们孩子的成绩,但老师绝不会把别的孩子的成绩告诉他们,也不会把学生的排名情况告诉他们。值得称赞的是,美国的家长也不会无聊到那种程度去问老师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而且每一位美国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

美国的这种方式其实很有意思,考试成绩用独特的方法公布,既满足了好学生的骄傲心理(如果自己考得好,完全可以把这个喜悦与家里人和好友们分享),也保护了考得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让他们坦然面对自己的成绩,回头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而我们中国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总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排名,中国的学校也热衷于将学生的排名公开化。走进古巴小学:古巴是一个常年遭受封锁和经济制裁的国家,在这里有许多物质都需要供给,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自行生产。但古巴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遗余力,2003年,古巴已经实现在全国各类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都配备电视机。国家教育电视台设两个演播室,其中一个教授大学课程,另一个教授小学至高中课程。每班额定人数不超过20人。而我国的硬件设施根本达不到,而且,资源利用的悬殊大。还有,择校问题严重,有的农村学校一班才几个人,城市学校一班七八十个学生。

在德国课堂上,每节课上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感情和性格,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刻牵动着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他们自己对讲课的内容很感兴趣,经常讲着讲着自己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老师把那种发现了意义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我们教育战线上的许多老师,有的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整天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国外的儿童体育教育:在西班牙,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打网球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英国,中学生都会游泳。在日本,学生们上学都背两个书包,一个装课本,一个装运动服和球拍等用具。在美国,家长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即体育运动的热心程度以及运动的水平。

国外的早期音乐教育:在德国,首都柏林有一家“发声博物馆”,它的功能是让孩子们通过亲手接触、试奏乐器,自发地对它们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并喜欢上音乐。在匈牙利,由于佐丹·孔达利的奠基,这个国家的音乐启蒙教育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幼儿园的普通孩子会跳动作复杂的芭蕾舞,能很自信地演唱匈牙利民歌,或用外语演唱外国民歌。美国的音乐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委内瑞拉用音乐改变世界。

国外的挫折教育:德国有无所不在的“磨难营”。日本的妈妈一般都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美国总结了来自鹿苑的启示,认为孩子也需要“逆向关怀”保护。韩国风行“狮子育儿法”,其效果如何,大家在足球场上都能看到。

国外的艺术教育:法国幼儿的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注重感悟。在俄罗斯,在周末和假日,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让孩子成为小观众。波兰实施歌剧教育。日本家庭的艺术气氛则非常浓。

国外的环保教育:德国的森林幼儿园使人与环境建立了感情。日本的儿童环保俱乐部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地方。法国的环保小天使蒂皮在他的书中写道:“我的天赋就是与动物相处。我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 国外的人际交往教育:法国人普遍认为,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的孩子,未来的人格更完整,生活更幸福,事业更容易取得成功。在意大利,小孩子打架大人是不劝阻的,他们认为往往是家长的干涉让孩子伤了感情。在加拿大,经常看到十几岁的男女学生自然相处的情景,也没见“早恋”成为加拿大的社会问题。

有时,我就把自己信服的观点说给孩子们听,使他们有了一些新的学习理念。同时,自己的思维开阔了,也不会因学生的表现不如意而耿耿于怀了。

附:甜蜜的收获。

真应了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位聋哑女主持人用手势表达的“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那句话,我爱学生,学生体会到了,又以他们特有的、不同的方式来回报我。

我每天都批改学生的日记,一次,翻到一位同学的本子,滑落下两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这两张贺卡,我保存了两年,我准备送给我最敬佩的老师,现在,我找到了,那就是你!我顿时觉得喉咙堵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身在异乡教书,有诸多不便,最起码一双草鞋都做不来,整天脚凉的冰块一样。一日,一位女同学递给我一张纸条,上写:老师,我看你没有草鞋,我让我妈给你做了一双,今天下午我拿来吧?!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寒风中,我温暖依旧如春日。

因此,这份浓浓的甜蜜,让我不敢怠慢,它催我以更加昂扬、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不,这良心有愧呀!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它展示了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既不忘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一种是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种人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居里夫人对前者也给予了肯定。但居里夫人显然属于后者,她把一切都贡献给了科学,给了全人类。我要在素质教育的岗位上,做好第一种,力争去做第二种。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初中;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41-01

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进行素质教育,而英语目前已经成为和数学、语文并驾齐驱的三大教学主课之一,所以英语方面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配合教育改革来做好英语的素质教育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相比硬件条件大幅度落后

由于英语在农村使用较少等原因,导致农村的初中学校得不到足够量的财政拨款,从而造成学校财政紧张的情况,从而满足不了学校英语教学最基本的硬件设施要求,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初中学校中,根本看不到多媒体教学设备,或是语音教室等英语教学所必须的教学设备。

2、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农村基本从初中开始才对学生进行英语的教学,但是城市中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英语,相对比之下,农村的初中生比城市中的初中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就要晚上九年。在农村初中的小学中并不重视基础的培养,有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甚至都没有音标讲解这一模块,而是直接从字母开始讲起。这就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基础不牢固,发音与拼写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3、人数多,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农村人口数量并不大,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学校比较少,双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学校虽少,但是每个班级都有很多人的情况的产生。这一情况的产生就导致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对每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能抓班级内部的优等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没办法就只能放弃掉。

二、从提高教师的素质方面入手

1、想要提升教师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方面入手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叛逆期,并且初中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建立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角色就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变成一个符合当前时代环境背景的人。

很多乡村教师由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外界信息接收较慢等原因的影响使得他们自身的改变速度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从更正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入手,打破教师之前只是到传授给学生只是点这一传统观念,而是要从全方位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素质方面来进行培养。

从全方位提升教师英语水平入手,提升自身师资力量。通过开展一些定期补习班、定期进修等课程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素质水平。

三、从说与写双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有两个:既“交流”、“书写”。将课堂与课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打造出一个符合当前初中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古人曾说“关字知其人”,这句话很好的表明了文字在提升人素质修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所以课堂改革的第一步就要从学生的英语书写方面抓起。由于英语属于外来语种,所以在学习与书写方面对于国人来说都是比较难的,所以教师要从最基本的英语书写开始一点点的让学生学会怎么去书写英语。通过不断的纠正,不断的联系,让每名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英语字,学习成绩不好可能和先天智力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书写方面没有谁办不到,只要用心。

每周选出一天的时间进行全英语化教学,让学生有一种深处异域的感觉,我国目前英语的教育情况十分尴尬,原因就是很多国内的英语方面高材生在出国后发现,外国人根本听不懂你说的英语。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的产生就要从学生在国内上学时期做起,多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下不断的来摸索英语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些隐藏的知识点,学生在说外语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绅士风度”,这是笔者经过多方面观察得出的结论,通过不断的口语对话联系来完成对学生在英语这方面的素质教育。

四、从学校教学观念方面入手

当下社会,应试教育的风气十分浓郁,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来说受这种风气影响的程度就更深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本身是一句十分励志的话,但是经过这么多的演变,已经慢慢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变成了当今的“应试教育”。

校方应当拿出一些教育时间来进行学生的英语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

参考文献:

[1] 李桂姊农村初中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探究[J].中小学教学,2010(10)

[2] 鲍兴华.泽颖.农村初中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外语教研,2010(20)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7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出现试办高职院校这一提法。1980年, 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中国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共计13所。1982年12月10日全国五次人大批准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提出:“试办一批花钱少、见效快、酌收学费、学生尽可能走读、毕业生择优录用的专科学校和短期职业大学。”自此, 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起来。“到1989年高职院校已达到128所”。

进入九十年代, 这一发展势头遭到抑制, 高职院校的数量由1989年的128所下降到80所, 高职教育进入调整期。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引起了一些职业大学的转向或升格。1994年, 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改一补”政策。由“三改”而来的高职院校, 往往本身先天不足, 普遍存在占地少、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学科及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缺乏特色等等问题, “利用原本就声誉不高的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举办高职教育进一步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声望”。

从九十年代末至今, 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高职教育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量增长10倍多。1998至2007年间, 全国高职院校“从431所增加到1168所, 招生数从28.9万人增长到283.8万人, 在校学生从73.3万人增长到861万人, 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增长9.8倍和11.7倍”。到2008年, “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374所, 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8.6%, 高职在校生人数占高校在校生的54%”。

二.高职人文教育现状

(一) 重数量扩张, 轻内涵建设, 缺乏办学特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八十年代开始兴办, 起步晚, 发展历史短, 基础弱, 且长期处在教育的边缘位置。这使得高职教育在发展之初, 首先面临的是在夹缝中生存, 为了生存只能求得量的扩张, 无暇顾及内涵建设, 更谈不上办学特色。调整期规模缩小、发展停滞的局面又造成了高职教育一味强调专业技能建设, 忽略人文素质培养的倾向, 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情况越来越明显。到二十一世纪初, 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各高职院校为了抓住这个快速增长的机遇, 教育上更加注重量的扩张, 原本的人文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 再加上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不足, 用德育与政治理论教育涵盖了人文教育的全部内容。高职教育出现了人文教育的“盲点”。

(二) 课程设置上以市场导向, 注重技能训练, 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学生的就业率已然迅速上升为学校的生命线, 这一点对于高职教育尤为明显。另一方面, 相关政策又一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因此, 高职院校纷纷最大限度地调整课程结构, 强调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应用性, 唯技能训练为重, 以必须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过于注重专业能力教育有意忽略人文素质培养的政策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训练, 忽视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也就直接造成了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低下, 如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创新精神不够等等。

(三) 高职生源质量明显偏低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升学指挥棒的控制, 中学教育对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 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中国高职教育的生源是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这种招生方式一直延用至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共享同一部分生源, 招生批次放在最后一批, 通俗的说法普通高等院校挑剩下的学生给高职院校。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50%的高校扩招集中在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门槛降低, 生源整体质量明显下降, 高职高专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底子相对较薄”, 尤其是心理素质方面,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心理比较脆弱, 缺乏自我调整能力。这种情况又使得人文素质教育难收成效, 高职人文教育因此走进了恶性循环之中。

三.对策研究

(一) 明确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 走出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教育观的误区

1、转变教育理念, 端正办学思想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 必须确立“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 培养新型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 不然职业教育本身都将难以生存。因此, 必须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的教学, 必须加强非技能性能力 (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 的教育, 还必须提倡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既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同时也不偏废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明确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 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制作”成一个工具化的“单向度”的人;其次, 改变“重技能”轻“人文”的素质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和高职毕业生所应有的人文素养应具备的内容要有具体的规定, 把学生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学习能力列入高职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考核内容;第三,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专业教学中挖掘专业教育内容中的人文内涵, 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就是让专业教育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学的有效载体。

(二) 利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加强人文教育

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中,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从政策层面来看, 教育部已经启动了12个方面的“质量工程”, 以及5年1次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合格指标中没有涉及“人文素质教育”。只是在优秀指标的中泛泛地提了一下“能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在整个指标体系中, 自然更不可能有关于“人文教育”的刚性指标。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建立人文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应该扩大考核比重, 在“合格指标”中明确规定“人文教育”的课程量和必要的课时数。

(三) 优化师资队伍, 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要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首先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品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加强在职培训, 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第二,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

21世纪,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产业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并且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网络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 它是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这条途径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都要加速建设校园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以充分共享优秀人文教学资源,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人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摘要:中国高职教育中科学教学与人文教学割裂, 在课程设置上, 人文学科存在严重的边缘化趋向。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极度欠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必须确立“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 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 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 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才能使高职教育走出瓶颈, 走向发展。本文对如何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缺失,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超.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决策特征与制度安排———以2006年的三个5%为案例的研究.民办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总第25期:59-61

[2]王怡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问题研究.天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论文, 2004:13

[3]侯金丽.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考试, 2009年第52期:187

[4]刘荣秀伍燕平.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其归因与影响.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第2期2007, 6:65-66

[5]杨丽君.浅谈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与对策.论坛.2009.7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8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立初步的语感, 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 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 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学校的考核也往往只看重升学率, 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还给每个学校下达硬性指标, 完成指标的, 就给予奖励, 达不到要求的就惩罚。学校又对各个班级做出同样的评价标准, 对各个教师的业绩考核也照此执行。

(二)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 许多农村初中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 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表现为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及英语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缺少, 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 由于经济原因, 教学设备设施就更少。

(三) 学校班级人数偏多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落后、人口众多, 所造成的教育上欠账也多。主要表现在班级的人数偏多、班级偏大。不少地方、不少班级的人数屡屡爆满, 这样既不利于整体教学, 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更不利于个性发展、全面提高, 而只能相反地制造“差生”, 浪费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四) 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为升学而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对阅读、听力、口语不关心, 英语发音存在严重问题, 有大部分学生不懂英语语音, 甚至不认识英语音标。总的来说, 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应试成分较重, 素质培养不足。

三、在农村初中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

(一) 国家财政积极支持

国家应加强对落后的经济扶持, 实行专款专用, 主要用来改善农村学校环境, 改善硬件设施。购置大量的教学设备, 安装班班通, 兴建语音室, 实行多媒体教学。地方政府也应自力更生, 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放在日常工作的重心上。

(二) 教育部门发挥作用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执行教育部关于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定期召开各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大会, 检查素质教育的执行情况, 把对各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由“达标型”评价向“素质型”评价转变。

(三) 学校主动改变观念

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 不能单纯为了升学率而给学生强加课时。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课时的编排要科学合理;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一要精选, 二要适量, 反对大量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把活动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消化吸收、发展自我;要严格控制教辅资料的征订和使用。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解决教师编制, 提高教师待遇。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一可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城镇名优骨干教师去农村初中支教, 实施送教下乡、扶贫支教项目和城镇教师援教工程, 以解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严重缺编的燃眉之急;二可鼓励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 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 根本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同时要提高农村初中教师待遇, 在增加基本工资的同时, 更应提高其福利待遇。

2、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创设相关教学情景,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二要尽量用英语上课, 以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变革教学模式, 融洽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究其根源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太多、太死、太杂, 唯恐学生不懂, 大搞“包办”政策。因此, 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把绝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 让他们在操练中分析、观察和总结, 找出教师提出的各个教学问题答案。通过谈话或个别辅导方式, 以缩短师生间思想上的“鸿沟”, 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4、营造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9

一、高校科技素质教育现状

科技素质主要是指人们用科学观点认识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 它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研究者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科技道德素质的有机综合, 具体包括科学精神、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技能。它是个体的人从事科技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 是与科学进步发展相联系的需要具备的时代素质。大学生是新时代下科技素质的掌握者、运用者、创造者。那么, 培养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成为当前高校需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 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重在教育, 尤其是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教育。这促使高校对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视。因此, 高校科技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较好的态势。尤其将通识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机制引入各大高校,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首先, 在教育理念方面, 高校秉持着通识教育科学性的引导性教育理念这一特色, 将“拓宽专业口径, 加强基础理论, 重视学科渗透”的科学理念融入到科技素质教育的各项环节之中, 注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途径下达到科技素质的提高。

其次, 在课程设置方面, 各大高校坚持通识教育积极的创造性这一特点, 将一些最新的创新机制、创新理念渗透到一些通识教育课程之中, 来培养大学生在科技研究中的创新意识, 在具体的实践中, 将创新欲望、创新能力贯穿到科技创新的具体操作之中, 较为成功地培养了大学生崇高的科技道德、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 在教材建设方面, 许多高校秉持着通识教育综合的全面性这一特点, 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通过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综合学习, 以便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来促进科技素养的提高。

然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传统教育方法与模式的弊端。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这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此以来, 忽视了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科技素质的提高。

第二, 培养科技素质的机制存在缺陷。许多高校领导对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培养方案、运行机制, 致使高校科技素质的培养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 高校科研氛围不足。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高校中科研活动主要是在研究生中进行, 没有涉及到本科, 教育体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二、科技素质教育的通识教育之选

古今中外对于通识教育的探讨由来已久。《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 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根据光绪皇帝的谕旨制定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即“京师大学堂之设了, 所以激发忠爱, 开通智慧, 振兴实业, 端正趋向, 造就通才, 为全学之纲领”。在西方的理论研究中, 对通识教育的探讨也有许多。它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 最早由美国德博学院的帕卡德教授于1829年提出, 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的在1945年的著作《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上, 通识教育是“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

通识教育, 是个内涵丰富的、多维度的、多阶段的历史范畴, 不同的学者、专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定义。通, 即通晓、洞悉整个道理之意, 识, 所知道的的知识, 常识。通识, 即通过教育, 使学生通晓知识、获得真知。它承载了当今新时代下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是培养通人, 使人超越有限, 追求永恒的价值。把通识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这一目标相结合, 是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所寻找的一种非专业途径系统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突破。在通识教育这一背景下研究, 探索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实现方式, 是本篇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 通识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各大高校引进, 在与科技素质教育相结合, 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首先, 科学的引导性。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价值就在于给予高校教育的科学引导, 以一种对各类知识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科技等) 的把握的广博性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 旨在培养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 积极的创造性。创造力是科学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思维培养方式, 由于在高校开设各种课程, 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 通过综合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旨在培养大学生以一种求新、求异的精神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来不断地创造新知、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新的成果。再次, 综合的全面性。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与科技素质教育结合的过程中, 通过使学生对各门课程的综合学习, 挖掘学生的潜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力。通识教育秉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质的理论, 旨在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

然而, 各大高校在实践中把通识教育的优势与科技素质教育契合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通识教育与科技素质教育契合时面临的现实挑战。当今社会中, 用人单位对大学的期望以实用为主。故而, 一些大学生只注重学习对自己就业有利方面的知识, 认为科技知识对于就业是无用的, 使得他们对科技知识方面的内容掌握欠佳。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 没有看到通识教育对他们今后生活的长远益处。社会培养体系的功利主义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障碍。其次, 课程设置方面的缺陷且重视不足。许多高校趋于潮流, 在课程设置上, 比例结构失调、教学内容流于形式。把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专业的附属品, 没有认识到它不仅是专业课的基础, 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因而一些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一个合理的运行机制。课程的设置上以专业课为主, 缺乏一些专门培养科技素质的课程。再次, 两者在契合时存在教育培养体系的不完善。从高校的管理体系方面来说, 通识教育中虽有许多关于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 但却没有统一、系统化的管理, 如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乱、质量差的特点。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这不利于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科技素质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思考

通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通识教育本身又需要改革与调整, 这就为从通识教育视角探索高校科技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需求。以下是笔者关于此项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更新教育观念, 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内容。国家政府机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为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的环境, 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多样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观念。这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树立长远人才培养目标, 在通识教育视野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真正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科技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各种高层次的劳动者, 满足社会建设对各种规格、各种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 加大课程方面的改革。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 多数学者认为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由于定位不清而导致课程结构比例失衡;其“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使得面临着“边缘化”“次等化”的困境,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重课程设置的形式, 而轻内容的传授过程等等。这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并要采取相关措施。对于科技方面,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应不只是重人文, 应大力加强科技方面等内容, 如开设一些科学史、社会发明与创造等综合性课程。同时应处理好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此外, 应调整课程设置, 建立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 加入一些前沿的科技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真正地提高科技素质。

第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 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 在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批判精神, 注重引导大学生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

第四,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根据科技素质的培养要求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对科研的要求, 高校领导与社会用人单位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师资、场地、设备等现有有力条件, 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如学术讲座、科技作品展、科技征文等相关活动, 并且扩大学术研究范围, 让本科生也参与课外科技研究实践活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是高等教育的迫切的现实要求, 这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民族的前途命运。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只有真正认识到利用通识教育为手段这一育人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重要性,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才会真正地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才会真正做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也才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侠.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推进创新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 .

[2]李军, 戴永胜.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提高途径探讨[J].石油教育, 2004, (2) .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10

本文结合自身在日本多年的留学生活经历和目前在国内大学工作的感受,并以此作点滴思考。

1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经历、阅历、教育和环境等培养的。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2 中日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2.1 中国大学生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是进步向上的:但是,而今的大学生,正是1997年教委推进素质教育时,处于中小学生阶段的那批学生,在提倡了十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在各项指标上,有些还是显得不容乐观。

某高校在2009年对在校大学生自身评价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自评项目不良率有在45%以上,甚至高达58.7%(见表1(1))。

此外,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工作责任感、语言表达及文笔表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人文知识和文体活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与教委的“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要求作对照,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

做人方面:不少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念混乱问题。例如缺少公德,有时为发泄个人情绪而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财物,不爱惜大学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举止不雅,乱扔垃圾、吐痰等不符合文明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诚信下降,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内屡禁不止,学校为此费了不少心思,然而还是阻止不了大学生渴望作弊成果带来的利益。

求知方面:当今的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到了大学依旧将大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对他们来说,大学与中小学没什么不同,还是以听课为主。缺乏创新能力,知识面狭窄。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文化素质,文科生缺少科技素质的现象。

健体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虽然大学将体育课列入必修课中,但仍有不少同学在混学分。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耐力、灵敏、柔软等素质都有明显下降。心理素质方面,近年来不少大学出现杀人以及自杀现象,反映出少数同学心理状况较为极端。

审美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懂得欣赏艺术,包括传统艺术或者现代艺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地方艺术缺乏观众、缺乏后继者,就是非常说明亟待提高审美素质。

劳动方面:大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人都只在中小学开设的劳技课上动手制作过,“高学历,低技能”的说法,也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现状。

2.2 日本大学生的现状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自二战以来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尤其是1990年后的改革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2)直至今日已取得不错的成效。虽然日本大学生也存在无朝气、丧失进取目标、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少积极行动能力、忍耐力下降、“高学历、低学力”等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是乐观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发现课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等。

在客观条件方面,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以自身为媒介,联合大学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大量的国际合作来提升日本教育水平等,从各个角度资助大学素质教育发展。

学校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努力。(1)在学分设置方面,学校一般安排必修课只占总学分的1/2左右,以便让学生们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来选修本专业以外的课程。(3)(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防止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文化素质,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的一般基础知识,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已经占基础课的31~37.5%。(4)(3)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会更多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当中,而教师只进行总结和指导,学生们通过课堂发言和演习课来提高自己研究和报告的能力。长期受到这样训练的日本学生,在发言时一点都不感到拘束,每个人都坦然自若地发表自己的意见。(5)(4)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备受重视,具有时间充裕、活动范围大、内容多样化、组织规模化、经费来源多、学校管理完善等特征。(6)

3 对比分析

3.1 同样是应试教育,日本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

与素质教育相对应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阻碍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然而应试教育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择手段,导致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除了会做题目外什么都不会,即使是考上了大学,这种习惯依旧伴随着整个大学生活。

日本的高考制度不同于国人所熟知的模式,并非由考试院统一出考卷,而是由每个大学各自出题的,考生则前往自己有意向报考的大学进行入学考试。日本的高中升学率在1979年就已超过90%,然而日本的平均大学升学率仅为50.2%(2009年),对于日本高中生来说,高考的淘汰也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下决心上大学的日本高中生,从小也是上各种辅导班,来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争取将来考上好大学。

3.2 中日大学生素质差异原因探究

同样是从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中日大学生,在素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笔者结合自身在日本的生活经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风气呈现价值取向矛盾化、精神躁动、道德理念弱化、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泛滥,有许多名人、官员,学术造假、文凭造假,政府对此而处罚力度很轻,有的只是撤销授予的奖项,有的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谴责,造假者所得利益巨大而犯错成本低。当代大学生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诚信教育显得虚幻无力。相对而言。无可否认,日本总体的国民素质要好于中国的平均值,日本的大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周围的风气要平和的多。即使有造假,如曾是日本考古界的翘楚藤村新一,但随着他通过自制、自埋、自挖、自我宣传,虚构的日本史前史骗局被揭穿以后,他本人也由于声誉尽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余生了…在巨大的造假成本面前,胆敢以身试假的人少得多。

对做出过激行为的学生,社会舆论也为了吸引民众眼球,基本会选择站在学生一边,去指责批评过当事学生的教师,把学生采取过激行为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殊不知,这如同南京法官对扶跌倒老人者判罚一样有示范效应,甚至有的学生在轻生前,为了给家里争取补偿,特意留下指责老师的文字材料…事实上当下很多老师不敢批评学生了,怕学生心理脆弱出什么事要自己担责任。“师道尊严”好像比别的国家好像更淡化了。舆论造成了一批不敢批评学生的老师,这样的教育能正常吗?

家庭环节:在当今中国,孩子几乎都是独身子女,因此生活上父母非常纵容。学习上又太过包办:挑选好学校、到处报班补习、周末前往少年宫、每日作业的检查等,剥夺了孩子自己锻炼能力、各展所长的机会。经过高考的奋战,考上大学后,父母认为万事大吉了,放手不管孩子了,而学生突然没有家长的管束,有部分就在放任中迷失了自己。

然而在日本,整个社会风气就是培养小孩子的生存能力,即随着社会的变化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确立、自我实施,更好地积累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

笔者女儿从幼儿园至小学4年级的5年间,过着每天早上8:20到校,下午三点左右放学,之后想去操场玩耍就去玩耍、呆在图书馆看书就看书、回家就回家的惬意生活。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到小学四年级,回国后也没有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回国后马上就遇到了按正常年级插班还是降低一级插班的抉择。当时上海的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了,而女儿一天也没上过。而且连中文也说不了几句,语文课简直听不懂。那天带着女儿见小学校长时,校长害怕笔者女儿跟不上同龄人,建议降一级插班。做家长的没有越俎代庖拿主意,当场由女儿自己决定,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女儿一定要跟同龄的学生同班学习。笔者尊重了她的决定,只是告诉她:(1)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2)只要能考到班级倒数第二,就是进步。到现在不仅跟上了同龄人,还凭她自己的实力考上同济大学了。现在每每想起女儿的这个决定,都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大包大揽,使女儿的独立思考、判断、责任心得到了一次锻炼。

学校环节: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所学校的校风等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从各个方面开展素质教育,然而体制并不完善,未能顾及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所有方面。

况且,素质培养应该是从小抓起的。在这方面,日本的小学会利用家长的资源,不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去,比如我就曾给小学生作汉字趣解讲座(同一汉字词组在中日文中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如“手纸”在日文中指“信”,而在中文中指“卫生纸”等)。这种类似的活动,全部是义务的,连交通都是自行解决。学校不需要专门请专家的费用,却突破了学生只受本校教师单一职种的知识局限,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知识熏陶。而且与高高在上的专家讲座相比,谁谁的爸爸、谁谁的妈妈来做的讲座,要更有亲近感、更易被学生认同。

有时也会以班级为单位,由家长委员会组织亲子活动,如野炊、郊游,在充满合作的活动中家长们互相了解,介绍教育、生活经验,我做饭团的经验就是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学到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间、家长间都产生了对本团体的认同感。被世界公认的日本人的团体精神就是这种点滴的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吧。

教师环节: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我国的教师出现浮躁情绪、急功近利的不在少数。把上课当负担,热衷于做项目……更有甚者,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雅事件给学生留下的负面印象也是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扭曲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教师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然而由于精神文明的相对发达,做事严谨务实的日本人在教学育人方面也做到了一个教师应做的,笔者就读的经营学的老师们,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有时也会召集旗下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到自己家进行聚餐,使得同门师兄弟有了犹如一家人的感情,也展现了老师可亲可爱的一面。

自身环节:以上的环节都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什么有些人环境一样,教育相同,却良莠不齐。如果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所欠缺或没有自我素质培养的意识,那么再多的客观条件也无济于事。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接受性和能动性不同。就如上文所说,中国学生从小被溺爱,学业上又过多的被重压,再加上一些客观的不良影响,导致从小就没有素质教育意识,比较而言,日本大部分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再加上家长实施的是宽松式教育,日本的孩子被溺爱、被重压的几率小,类似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少一些。

4 思考

一只桶的装水深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桶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摆在每个大学和大学生面前的难题。从长远角度看,素质教育对每个大学生的将来都有长久的影响。

然而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表明,从个体到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的不重视。政府和学校从1997年就在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往往流于形式,变得苍白无力。而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政策,也常常与初衷背道而驰。拿同济大学的选修课程来说,学校制定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而不少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同学,却用带上功利色彩的有色眼镜来选择到底上哪门课能够得到好分数。

大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单靠大学生本人和大学实施,也需要社会、家庭、教师等各方面共同来努力,然而学生主观上对素质教育无所谓的态度和外界客观条件的不完善导致了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尚不理想。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社会层面:要形成弘扬正气的社会氛围,要使造假者身败名裂;舆论也要敢于站出来为出于善意批评学生,而在批评方式上略有瑕疵的教师说话。只表扬不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也可以看做某种挫折教育吧。同时全社会有必要督促和监督大学生缺少公德、举止不雅、不讲礼貌等不良行为。即使一时难以改变全貌,至少可以要做到。

家庭层面:家庭本身就有义务给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缺乏自我素质的培养意识,因此家庭更加有义务加强素质培养。然而现实情况是家长也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一代,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家长也要提高多自己的素质;大学放假,孩子在家时,家长如果能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也会有很好效果的,发现问题也可及时与学校沟通。不能以为孩子考上大学就百事不管,在大学生的心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家长的引导,会对孩子的素质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层面:学校是素质教育平台最主要的搭建者,只有平台和媒介完善了,素质教育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笔者所在的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逐步推行改革,形成了学院内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推研等教学工作中,已采取综合考评体系,不再唯分数是优;完善学生管理,在本科阶段就引进导师制,意在尽早开展学术指导和导师人格影响双重培养。学院还为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着手建立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综合数据库,对教学和学生多方面信息实行统一数据库管理,解决各环节信息不畅通、统计不完善的问题,尽可能捕捉到学生的信息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

还要加强辅导员联系学生家长工作制度,学校与家庭的联手会产生1+1>2的合力。当学生出现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经济等各种异常,心理出现波动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教师层面: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行。其次,由于中国不少大学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每年开一样的课,同样的内容可以教很多年;学生所学到的许多知识陈旧、过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为了能够使来上课的学生收获更多,应经常去了解学生想学些什么,并努力发掘新教材。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要注重课堂上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多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少让学生麻木地听课。

为此,在学院内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中,自发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互相切磋讲课技巧,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

学生层面:在全社会素质教育还未有十分成效的现状下,说到底,学生自己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才是关键。只有自己要求上进,留心生活、学习中自己的闪光品质并发扬光大,素质教育才有成效。

当然中国也有值得日本学习的地方。日本大学生太多的课外活动必定会耽误大学生的正业——学习。不可否认,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日本的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被课外活动占用,导致基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日本大学生有必要合理安排学业和素质拓展的比重,学校在这方面也应该采取措施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王贵松,江浩,高荣,李伟斌,何婷婷.大学生素质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有本章.第7章日本の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政策の視点(21世紀型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と質的保証:FD?SD?教育班の報告:第1部:21世紀大学像の構築:21世紀型高等教育システム構築:政策の国際比較).COE研究シリーズ26,2007(91-107).

[3][5]房源清.中日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7).

[4]姜键,陈岩,刘文婷.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11

关键词:职业 素质 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在职业理念、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这也对以往办学的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迫切需要,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是重中之重。许多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进入社会、走进企业,却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笔者以为导致这一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素质教育的缺失。近几年来,普高热的持续升温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使职业院校的招生越发困难,招收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生源素质的下降直接导致教学成本上升,教学难度加大,从而最终影响到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社会、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更会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的招生规模。通过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成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银领”人才,是职业院校每一位教师所必需关心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意义

1.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职业院校的办学重点要突出“职业”两字,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应地要以技能操作为主。然而,多年的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同样是职校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2.素质教育是用人单位的要求

通过对本校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的反馈情况,我们发现企业用人单位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职校毕业生简单的操作技能,更看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团队意识以及健康的心理。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更容易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3.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的迫切要求

笔者通过这几年学生座谈会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实际上并不满足于混张文凭。绝大多数学生是希望通过在校的学习,真正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当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1.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长期以来,许多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包括部分领导,倾向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相关职业技术的职业型人才,在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素质教育。

2.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由于职业院校的薪水、待遇以及社会尊重程度普遍低于普通中学以及大学,因此不少学校不仅招聘不到人文素质方面的大学毕业生,本校的青年教师也在不断流失;加之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缺失,更是导致职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师资、课时、资源分配上的严重不足。

3.技能培养观念上的错误

有的教师认为在校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本工种、本专业的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生发展的本领和能力,而忽视了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新观念、新要求。因此,当前的职业教育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而要同样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职业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明确地位

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职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根据企业的需要,必须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出发,明确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制普遍较短,同时必要的实习时间又要占用很大一部分。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笔者所在学校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然后在课余时间通过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德育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家长把孩子送进职业院校就读,并不单纯地为了将来就业,他们也希望孩子在校能培养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步工作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优化学生心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职业院校许多学生来自农村,不少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还有一些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招生老师以及心理健康教师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也同样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确立职业院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职校生的未来发展、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现状 篇12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 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 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 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 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 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 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 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 “学习至上, 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 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 一是心疼孩子, 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 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 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 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 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 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 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 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 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 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 “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 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 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 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 “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们那“特别的爱”, 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 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 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 “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 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诉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 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 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 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 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 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 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 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行为, 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 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 家长一旦醒悟, 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 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 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据调查, 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 少则几百, 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 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 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 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2) 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3) 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4) 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 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 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 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

“怪圈”之三:唯我独尊

现在的独生子女, 只知受人爱, 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 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 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 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 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 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 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 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 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 越是不会干的, 他就越想干, 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 不把孩子当宠物, 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 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 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 采取同一的内容, 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 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 以实践为重点, 及时反馈, 树立榜样, 找出差距, 再教育, 再实践, 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 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 家长以“情感”的桥梁, 以“亲情”为纽带, 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 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 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 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摘要: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 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做了阐述。

上一篇:服务识别下一篇:数字监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