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2024-06-11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共7篇)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篇1

摘要:阅读应是学生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给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感悟,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差异反思, 加强课外的差异阅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 在阅读中张扬个性。

关键词:差异,尊重,自主性,反思

所谓差异阅读应是学生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零距离对话的过程;应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真正展示个性,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教师只有尊重这种差异,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思想, 张扬个性。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深入地、广泛地、自觉地读书, 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的状态。为此, 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较好的环境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让学生在静中阅读, 静中思考,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的走进文本;其次, 在阅读时, 周围的环境要美, 在学生读书时, 可以播放一些和文本情感想吻合的轻音乐, 让学生就着音乐走入书本的世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时,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 才有主动学习的热情, 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

2. 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感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去体悟去诠释文本, 解读意蕴、演绎他们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课堂才个性飞扬, 丰富多彩。因此, 学习语文必须摒弃繁琐的分析, 走“感悟体验”之路, 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 创设情境, 让学生去“感”去“悟”。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不应该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应该跳出定向思维的樊篱,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生生互动的评价平台上丰富文本和自我, 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阅读, 才能击撞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在差异阅读中成长。

二、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的差异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因此,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 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中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

1. 自我提问、探究

学贵有疑, 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其积极思维的结果, 是进行阅读反思的开始。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在阅读中思考, 多提几个为什么, 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 在预习时, 教师应倡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在读中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然后再读, 如果是一些关于字词的疑问, 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如果是一些较深层次的疑问,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相互讨论, 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的积极性。

2. 自我赏析

让学生把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等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品评赏析, 在品赏过程中, 进行阅读反思。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比如《金蝉脱壳》这一课, 学生通过自我赏析, 一位学生认为:“蝉背脱壳比较有趣, 因为它的颜色变化很快, 让我感到很神奇。”还有一位学生认为:“‘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 每颤动一次, 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 变成了棕黑色。’我感觉蝉儿在脱壳后长得很快, 让我无法想象。等蝉脱壳时我也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 学生的自我赏析得到了扩展, 学生通过自我赏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不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收获吗?

3. 自由评价

“以评价促发展, 点燃学生阅读热情。”然而评价不应该仅仅来源于老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因此, 在评价时, 我们应倡导自由评价,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观点,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以读带写, 深刻反思

正如苏轼云:“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了自知。”阅读正是读者把看到的外部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 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亦即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下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以便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及努力程度投入更多的书籍之中。

三、加强课外的差异阅读指导

这种差异性阅读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 课内的读书只能是作为引导的一部分, 我们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因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 让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 这是个性化永不枯竭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 差异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篇2

姓名:学号:专业: 年级:

赵娜 20091340050151 小学教育(本)2009 春

一、序论: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是“知识”与“能力”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

二、本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个性差异的含义

(二)个性差异的表现

1、认识上的差异。

2、情感上的差异。

3、思维上的差异。

4、行为上的差异。

(三)小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

1、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思维和态度。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结论: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适当地、自主地发展。“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真正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浅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赵娜

内容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健健康康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个性差异 差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每朵花都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风采。虽有区别,但没有好坏,只有唯一。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也如此!正如加德纳所说:智力是我们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各种智能的发展水平至少存在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每一个个体都会因为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各种智能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呈现出各种性格心理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每一个学生于是都成为了“唯一。”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个性差异的含义:

个性差异,也可以说成个别差异,是指“不同的人在认识、情感、思维、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在个体的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行为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差异呢?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别、接受教育的不同等等都有影响。个性差异是它是过去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新的教育的依据。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如何对待他们的个性差异呢?

一、学生有认识上的差异。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学生由于自身智力基础不同,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不同等等因素,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他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要承认这个差异,区别对待这种差异,恰当处理这个差异。例如在我教学《乞巧》这首诗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讲一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杨文迪很生动地讲出了这个神话故事,并还结合课文插图和故事,准确地讲出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而张少军却脸憋得通红说不出一句,学生立即哄堂大笑。见此情景,我说:“张少军同学现在没有想好,再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想一想,他一定会说得很好的。”这时,他红红的脸上才露出了一点笑容。

二、学生有情感上的差异。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情景性与可变性,容易受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景所影响,可控性较差,所以在某些具体的环境中,学生情感上的差异非常大。教学中,对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批评的语言去扼制,而应以商量的口吻,温和的眼神,激励并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如学了《小英雄雨来》一文后,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雨来,因为他在敌人面前有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但王东旭却站起来说:“我喜欢扁鼻子军官,他很阔气又很威风。”此时,我没直接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扁鼻子军官有糖,有枪,就能说他阔气吗?他挎军刀,拿手枪,穿军衣,着马靴,是威风吗?通过讨论,最后,王东旭对我说了:“老师,我明白了,扁鼻子军官不是阔气是圈套,不是威风是凶狠、是奸诈。现在我好讨厌他!”我笑了,他也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

三、学生有思维上的差异。心理学家加德纳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为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因此,当他们遇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表达出不同的见解。鉴于此,教学时,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就要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评价。如上《争吵》一文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克莱蒂,他善良,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并且能宽容朋友的错误,是个特别让人佩服的人。”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安利柯,他是个个性鲜明的孩子。他很看重友谊,并且知错就改”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安利柯的父亲。你看他多么会教育孩子呀。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袒护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有一位这样的父亲,我们便会少犯错误。”最后,我做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多个方面,从具体事例中多角度去感悟,去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认识事物,看待问题,领悟中心。”

四、学生有行为上的差异。就是因为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思维不同,认识也不同,所以表现在行为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一个班级中的孩子,有的同学对待作业非常认真。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非常好。有些同学却不但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特别低。在进行爱心捐款活动时,有的孩子特别动情,捐钱数目很大,而有的孩子则一分钱也不愿意掏。而且在老师的反复讲说与建议中一点也不动心。

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要学会包容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就是我们老师有博的胸怀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无论是聪慧的还是呆滞的,无论是学习能力高的还是学习能力低的学生,他们的进步与成长都是考验我们老师的爱心与耐心的试金石;理解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感受他们内心的需要,然后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心身和谐健康发展。激发良性学习情绪,实现有效,高效的教育教学;尊重就是承认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智能的发展有差异,允许学生失败。当然允许失败并非允许泄气。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儿童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他们渴望来自家长的来自同学的来自老师的掌声与喝彩。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儿童也如此。这样的尊重有利于促进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怎样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具体而有效的差异教学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思维和态度。

过去老师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威严也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相应,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对教师敬之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怎能迸发,想象的翅膀怎能张开?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对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平等交流。蹲下去,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探究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极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随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使学生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做到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乐观自信,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注意做到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且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不畏困难,跨难而进,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要有梯度.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把较难的问题交给优秀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在进行提问时,我们应注意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们应引导他们去深化知识、夯实基础,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学而知不足,从而更上一层楼;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们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目标,引导他们改进方法,从而变厌学为愿意学。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竞答、比赛、小组合作、教师引领等等,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为了避免学困生因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而倦怠,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教学,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去建构新的知识,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培养他们听、说、读、思、写的方法,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三)、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不以人的想象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作为教师我想我们应该注意全面分析了解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允许学生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创设有利于所有学生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去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所有学生在同一学习时间内,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达不到学习目标而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目标低而丧失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不同方法。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从而达到“强项更强”,“弱项加强”,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能力也较低,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再加以学法指导。要求他们能识记能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教”和“学”并重,加强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讲课时着重放在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应舍得“放手”。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应当注重学生的自学学习,多多进行学法指导。讲课时突出重点,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去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创新的能力。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我采用“定学习目标,爱心关注”的方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赶上别的同学。这样的孩子大多有自卑心理。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他们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真诚,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帮助。用博大的宽容之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内心得到温暖的同时,学习上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并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昂起自信的头颅。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 对学生,“搞一刀切”,而是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够树立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我们的社会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华国栋 《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出版社)

4、曾继耘 《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发表于《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关注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篇3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 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 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 英语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助于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 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

一、智力差异

不同的智力构成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不同, 有人具有天生的语言才能, 有人则语言能力低下。我们承认智力差异, 而且经常会听到一些评论某人智力好, 某人智力差的说法, 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智力并不决定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智力平常的儿童作为智力非常的儿童秘密地介绍给教师, 结果这些学生果然逐渐变得成绩优异,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认知能力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 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映较慢, 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 有的学生感知事物带有情绪色彩, 容易加一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全面, 尊重客观事实。比如, 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 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 常拿现实生活中的事任意推测, 但忽视原文, 脱离原文, 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的注意力有强有弱, 记忆力也强弱不同。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 记得久, 而且记忆力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且容易遗忘。

三、气质差异

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 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由于英语学习侧重于交际性训练, 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 故气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比其他学科更大。如, 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等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相关。

四、意志差异

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下苦工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 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在同一个班级里, 有的学生意志坚强, 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意志薄弱, 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 甚至放弃。其实, 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 稍有偷懒、略有放松就会形成知识的漏洞, 技能、技巧就会不熟练。此外, 学生还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I must be learned.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焦虑差异

一般认为, 适度的焦虑对个人的学习、工作有利;过度的焦虑或缺失焦虑则不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焦虑水平, 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如有些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都不错, 就是英语学科薄弱, 那么他们就有一种焦虑感, 英语成绩提不上去, 必然会影响自己升学考试的总分, 影响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动力,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学习英语。

六、健康差异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 因而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个人无价值感、敌对感、犯罪感等特别情绪, 结果导致症状行为, 如成绩下降、对批评特别敏感, 嫉妒心特重, 搬弄是非, 心境变化多端;有的学生身体不好, 经常生病, 耽误学习,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 但外因再好, 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 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 说 : “You may take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七、兴趣爱好差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英语就越起劲, 而且学习信心越足, 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学习的兴趣还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苦役, 学习没有信心, 投入时间、精力也不够,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正如所有的个性差异都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一样, 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重视、探索、研究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

八、情感差异

情感是学习中重大的激励因素和抑制因素。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用英语交际, 而交际内容也包括情感。英语教学必须排除心理障碍, 而情感正是引起和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是不可以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教师必须真正理解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成功的语言教学中, 应是知情并重。有观点认为, 我们向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 要重新排列为情感—能力—知识的顺序。这就是说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 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 关注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融洽师生关系, 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

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具有一种欣赏的教育意识, 这是一种应该提倡的现代教育理念。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是重要的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种不同的欣赏手段鼓励学生, 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和乐趣。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对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也是极其重要的。给学生一个机会, 他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成功的奇迹。

克服主观偏见尊重个性差异 篇4

很多教育失误都是由对学生的偏见引发的,我们所理解的“偏见”就是用旧框框、不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人、物或形势.显而易见,教学偏见就是指与教学相关的偏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需求的满足状况,而对学生采取的不同的对待方式,即倾向某些人、冷漠另一些人的思想或行为.我们知道:偏见省劲的思考,是思想的斜视.因此,避免对学生的偏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要避免对学生的偏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对偏见的成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迁怨心理;先入为主的“灰色背景”;对陈腐观念的屈从;顽固的权威情结;此外,环境误读、心理迷障、个人好恶的强行输出等都可能造成偏见.对于“迁怨心理”,教育者首先要责问自己:对此人此事怨得在理吗?有没有搞错所怨对象?如果搞错了,将会产生什么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本身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避免不良结果的产生?对于“灰色背景”,教育者首先要责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暂且将每名学生视为“零背景”与“零档案”呢?若这样想,这样去做,我想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要克服主观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就必须要有一颗爱心,正如陶行之所说,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爱是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应没有教育.同时,爱本身就是教育,爱是培养一切优良品质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怎样做才能真正克服主观偏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的差异

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方面和基础好坏等因素,对学习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要承认这个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例如在教授《古诗二首》后,让学生再从课外说出写有关春天的诗句时,班中朱雨桐一口所说出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后,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而周明伟只说出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句,课堂立即哄堂大笑.这时,他脸红得像斗败的公鸡.见此情景,我说:“周明伟同学虽然没有完全听清楚老师提问的要求,而他所说的诗句虽不课外得来,但也是有关春天的呀,况且他第一个举手发言,声音多响亮啊!你说他多勇敢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时,他红红的脸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差异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景所支配,加上可控性较差的情感特点,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比较会出现消极和积极的差异.教学中,对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盛气凌人的语言去扼制,而应带着温和目光、商量的口吻、鼓励的手语,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如学了《北风和小鱼》一文后,你喜欢谁,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小鱼,因为它不畏惧北风勇敢又机灵.但张哲奇却站起来说:“我喜欢北风,因为他所向无敌、很威风.”然而,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北风吹落梧桐树叶,吹跑鸟儿是真的威风吗?通过讨论,张哲奇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北风是自以为是,欺负弱小,我现在不喜欢他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三、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因此,当他们遇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教学时,我们要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评价.如讲完了《大松树和小松树》一文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对象是谁?为什么?有的说,我喜欢大松树,因为他很虚心,不骄傲;有的说,我喜欢风伯伯,因为他及时提醒小松树,而且态度温和;还有的说,我喜欢小松树,因为他虽有点自高自大,但是他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了!最后,我作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以后,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认识事物,看待问题,领悟中心.”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篇5

在我所带的这届学生中, 有一名学生在高二刚入班时, 非常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在平常的课堂活动中, 表现得很消极。我耐心地和他谈心, 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从他以前的任课老师那儿了解到,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 脾气非常倔强, 我行我素, 不太乐意跟他人交流。在此情况下, 我意识到, 对这样个性非常鲜明的学生, 只有充分尊重他的想法, 因势利导, 日久天长, 他会有所转变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和他聊天, 从学习到学校生活。虽然很多时候, 他都是爱理不理的, 但我没放弃。就这样一个学期结束了, 到了高三这个关键学年, 我明显察觉到了他的转变。让我非常惊讶的是, 他竟然经常主动问我问题。有一次, 他还就他的学习现状和我商量能否让他自主安排作业时间。现在, 我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明亮的眼睛, 课后也能感受到他温暖的微笑。他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多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 转变态度, 转变方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 解除学生的束缚, 与学生积极互动, 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 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 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关注并承认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面对众多个体, 必须作一番研究。教师不但要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分析, 而且还要从具体的环境中去思考, 努力寻找其产生的根源, 寻求解决的方案, 如果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一定要做正面的引导、鼓励, 以期发挥正效应;如果是不利于成长, 教师必须做疏导, 正确解释, 帮助学生克服不足, 促进发展。

既然差异是一种资源, 教师就应该承认差异。只有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 才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建立正确的观念, 端正思想。学生是一面镜子, 有多少学生就应有多少面镜子, 每面镜子里所照出的是精彩活泼的人性, 当教师在感情上接纳了个体, 才会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 正确对待差异, 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 绝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要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 因势利导,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为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提得得当, 我做到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使得自己能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 不至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不至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了”,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 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个性很有必要。尊重学生个性, 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 树立自信心。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信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篇6

一、明确目标, 办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以学生为本, 尊重个性,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 树立自信。

我国要想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 就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 应确立多样化人才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要想实现新突破、培养创新性人才,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长期以来, 中小学标准化的办学模式无视学生的差异, 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不是培养适应学校的学生, 而是要办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要实现教育充满生机的“百花盛开”的局面, 就应从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文化体系入手, 探索学生差异发展的新路径, 从而创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特色教育。

二、实现三个转变, 促成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若要做到为学生提供适合差异发展的空间, 就必须从备课、上课和课堂评价的转变做起。

1.备课: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从目的而言, 是为了教师“好教”而备课还是为了学生“好学”而备课;二是从方法而言, 是研究“教”的方法还是研究“学”的方法;三是从效果而言, 是关注“教完了”还是关注“学会了”。笔者认为, 备课要从学生出发, 教师不要过多预设, 更不要把课堂设计成严密的流程图, 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的机会。因此, 备课要围绕以下“五变”展开:

(1) 把兴趣变成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备课时要将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学在其中。

(2) 把方法变成学生的方法。教师的方法不是学生的方法,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方法机械地灌输给学生, 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让学生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3) 把能力变成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生成能力, 而不是理论灌输。

(4) 把活动变成学生的活动。教师在备课中可设计多种活动, 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如合作能力。

(5) 把成功变成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才是教师的成功, 教师应充分认识并理解成功的内涵, 将学生引向成功。

2.上课:由“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参与”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发展”指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使学生的兴趣、激情、方法、习惯和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且能体验成功和快乐。需要指出的是, 课堂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 因此, 教师要相信学生, 放手、放权给学生, 具体应做到“五给”:给学生一个研究的任务, 让学生养成先做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养成参与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补充的机会,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氛围,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给学生一个点评的权利, 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3.评价:由关注教学指标的完成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深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因为缺少以人为本的实践致使制约个性发展的锁链仍很牢固。教育期待深度变革, 更盼望“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的到来。问题的根本在于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 应以“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为标准, 具体评价原则如下:

一是尊重差异。学生的成长有快有慢, 快与慢只是节奏不同, 不是优劣之别。尊重差异就要尊重每一个个体, 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好的自己”。

二是关注过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每个细节做起, 在学习中得到收获, 在不断自我超越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是多元评价。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教学中就是要从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加活动和展示特长等方面出发, 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并适时鼓励, 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学生不断增强自信的过程就是实现最好自我的过程。

三、构建“四个”体系, 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路径

1.规范必修、开发选修,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课程体系

第一,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逐步完善和扩大“走班制”分层教学, 通过“一本教材, 三个目标”, 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二, 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一是开设精品必修课程, 二是构建选修课程超市, 三是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 办好学生社团。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2.以学定教、分层施教,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体系

教学载体:小班化、分层次、走班制。

教学原则:以学定教、分层施教。

教学策略:A层次 (自主成功班) , B层次 (尝试成功班) , C层次 (激励成功班) 。

教学要求:“一统五分”, 即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 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

教学方法:采用“学讲练成功教学法”。“学”即自主学习, “讲”即精讲点拨, “练”即巧练迁移, “成功”即超越自我。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成功教育”的理念, 实现学讲练的有机结合,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3.面向全体、关注过程,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育理念:习惯奠基, 主动发展, 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策略:既注重学生成才, 又注重学生成人;既追求学生分数, 又注重学生特长;既关注学生习惯, 又关注学生发展。

教育载体:“511”工程, 即五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诚信习惯, 良好的礼仪习惯, 良好的体育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个体育特长;一个艺术特长。

评价体系:“3310”体系, 一是建立每月一次的常规性评价、每学期一次的主题性评价、每学年一次的标志性成果评价三个评价层次。二是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评价体系。三是设立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科技素养、艺术素养10个评价纬度;同时, 设立10个方面的“新兴之星” (品德、文明、合作、学习、写作、科技、体育、才艺、演讲、自强) , 每学期 (年) 进行表彰。

4.自强不息、自我超越, 构建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文化体系

确立“一个目标”, 即“做最好的自己”。这要求每个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体验成功、充分发展;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每个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让学生的成长因教师而精彩;员工做最好的自己, 要求每个员工关注细节, 在追求高质量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完善“两个机制”, 即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团队参与。

实现“三个到位”, 即角色到位、谋划到位、落实到位。

践行“四个新观念”, 即新教育观: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新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 都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向成功;新教学观:由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 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新质量观:关注过程, 静待花开,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篇7

一、教学环节:兼顾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 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尤其是关注教学的关键处和知识的生长点, 更应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譬如, 教师演示时, 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根据他们的反映感知速度慢、反应迟钝等特点, 可以有意识地多向他们做演示, 在这些学生的面前多停留一会儿, 就可以兼顾到他们的特殊需要。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 一句话语, 往往能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产生启迪作用。

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撰写教案时, 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主要针对大部分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另一部分, 针对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如学习超常生和困难生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考虑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措施, 然后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比例的性质”时, 经过启发诱导, 学生自己归纳出比例的性质后, 可以提出两组问题:一组比较简单, 例如,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比例的性质, 学习比例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另一组问题稍复杂, 例如, 请你想一想比例的性质与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在教学中, 教师将两组问题有机地穿插, 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比例的性质, 特别是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借助于其他同学的回答明白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而灵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合理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教师应根据不同个体的学习兴趣, 照顾差异,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

1. 猜想教学的运用

小学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有些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非逻辑的猜想手段进行教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愿意去猜一猜, 并努力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例如, 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前, 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学生填后, 让他思考:通过填数, 你想提什么问题?再将问题进行整理后, 让学生猜一猜, 在自然数中, 哪些数是2的倍数?学生进行不同的猜想, 自己举例说明。经教师指导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 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2. 游戏教学的运用

在教学中, 我们要把大部分学生善做游戏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游戏可采用找朋友、摘智慧果、红花配绿叶、送信、猜谜语、走谜宫、逛动物园、夺红旗等形式。例如, 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后,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张数字卡片, 正反面都写有数字, 一个同学拿去写有1.2的卡片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1.20, 1.200等卡片的同学会高高举起手中卡片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在笑声中加深了小数性质的理解, 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了新知, 巩固了新知, 增进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探究学习的运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要锻炼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例如, 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 在认识圆心、半径与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时, 我觉得就可以这样设计:

(1) 学生分组画圆, 初步体会圆的画法及特征。

(2) 交流画圆的方法并做小结与示范。

(3) 比较讨论:同学们画得圆位置相同吗?为什么?

(4) 画得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5) 师生共同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 合作学习的运用

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学习成绩,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数学实践中, 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差异, 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例如, 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 给每名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5个,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8个, 可设计如下两个教学内容:

(1) 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长方形的纸板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操作学具, 求出长方形纸板的面积。

(2) 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 (长12分米, 宽4分米) 的面积, 想一想如何去测量?

由于每名学生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只有8个, 无法测量。当学生陷入困境时, 教师提醒学生合作去摆, 而两人只有16个, 也不够摆满课桌, 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先讨论如何去量, 然后动手测量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操作, 既发挥两人的智慧, 寻找了最简便的方法:沿着长边和宽边分别摆一排, 就能测量出它的面积, 为总结公式做好了铺垫。通过两人合作, 既可以取长补短, 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以上所举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 立足差异, 有机结合, 穿插使用, 让学生互相补充, 互相配合, 从而相得益彰。

三、教学情感:注重不同个体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角度来组织实施的, 而新课程改革,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 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感情来获得知识, 获取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 缺少多向信息沟通, 缺少真情投入等, 则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 唤起他们的真挚而深刻的感情, 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意志方面存在差异, 有不同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施以不同类型的情感教育, 注重不同个体的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中, 师生的交流应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 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学生的个性才能发展。特别对于学困生, 教师应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 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 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 以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 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渴望, 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 为学生的进步喝彩, 这样才能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环境, 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例如, 教学“直线”时, 面对不同的个体, 可采用两种方法:

(1) 从黑板一端开始画直线, 一直画到另一端, 没有地方画了, 就保持画的姿势, 走出教室, 这样足足保持几分钟, 教师才回到教室, 开始讲解直线;

(2) 用描述性的方法教“直线”:直线可以像黑板边线两方延长、穿过高山巨川, 冲破大气层, 经过星球, 直至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

这两位教师满足了不同个体的情感需求, 而且使不同的学生在情感体验中领会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四、教学习题: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 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但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 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一样, 他们总会存在着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操作技能、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如果对全班同学提同样的要求, 必定会出现“优生吃不饱, 潜能生吃不好”的现象。基于此, 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等因素, 把学生按差、中、优的级别编成A组、B组、C组。学习新知后, 我们把练习题也分为A, B, C三级题型, 即基础题、延伸题和提高题。同时要求A组学生完成A题, B组学生完成A+B题, C组学生则完成A+B+C题。如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 可以如下设计练习:

A层:

(1) 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 用各自准备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并指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

B层:

(1) 用三角板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2) 每个小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大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长。

C层:

(1) 数一数, 下面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

(2)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或图案。

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成A+B+C层;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A+B层;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完成A层练习。这样的练习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 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有差异的练习,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激发不同个体的成功欲望

为了在教学中能照顾学生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教学, 更需加强评价, 只有通过不断反馈和评价, 才能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 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中的特殊需要, 激发不同学生的成功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 通过教师的帮助,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逐步达到学生自己发挥潜能、追求成功的欲望。

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求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相同。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必须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和认知水平来教学和评价, 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 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评价时要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 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面向个体、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 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 我们对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 评价时只要求能正确列式计算, 完成基本任务即可;对中等学生来说, 评价时还要求明白算理, 能简单表述;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 评价时则还可以进行把式题改写成文字题和改编成较复杂应用题的训练。面对学生的差异, 进行针对性评价,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同时, 评价的角度也可多种多样, 可对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意志等诸方面进行评价。例如, 表扬某生“你的字真漂亮!”“你今天算得又快又正确!”“你这节数学课听得真仔细!”等。

在进行评价时, 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评价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每名学生,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进行不同内容的评价, 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2) 评价内容要具体, 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 使学生从某一点的肯定中增强自信, 在肯定中得到全面发展。

(3)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注不同个体的环境和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 使不同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总之,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 承认差异并认真对待差异, 把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使不同的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磊迷.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有效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 .

[2] .林俊.差异教学:让学生思维绽放出个性的色彩[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3 (6) .

上一篇:徒步旅行下一篇:单元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