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差异

2024-09-24

个性差异(精选12篇)

个性差异 篇1

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以求得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个性发展,教育,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以求得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我们知道,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在生理、心理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探明这些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从而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 对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人有哪些差异呢?生活现象反复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在性别、性格、注意、记忆、思维、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别。俗话说, 男女有别, “别”即区别、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生理上的, 而且也表现在心理上。同是男人或女人也有差别。差异, 几乎是每个正常人都能感受到、说得出的客观现象。那么, 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

1.遗传。人作为生物体, 其基因有一致性, 它带来人的是生物结构和机能,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致性。但由于基因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它的变异, 使得每个人的基因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极端的例子除外, 如同卵双生子) 。这就使得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大脑, 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肤色、毛发、体态、身高等。遗传, 为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差异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至于是男是女, 则是在受孕一瞬间由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合而决定且无法改变的。个别研究发现, 甚至人的学习能力可以遗传, 倘若此结论成立, 那么,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 遗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2.环境。如果把遗传视为造成人的差异的内部原因, 那么, 环境就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外部原因。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机智勇敢, 有的人却胆小怕事?有的人粗犷豁达, 有的人奸猾吝啬?有的人开朗乐观, 有的人却孤僻多疑?我们一般认为, 除了遗传因素的差异外, 主要还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所谓“环境”, 不仅包括家庭、学校、社会, 还包括一定的文化、习俗背景和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斯巴达教育训练出一批批武士, 雅典的教育则培养了大量统治者和商人, 中世纪的欧洲教育曾将青少年的个性扼杀殆尽, 而现代教育正竭力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思想活跃、勇于进取、个性鲜明的新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人在创造历史、改变环境, 但已有的环境和社会又塑造着人”。环境对人起着缩小差别和拉大差距的双重作用。

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是形成人的差异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学工作过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一类学生先天条件不差、智力正常, 家庭条件也很好, 父母往往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但其学业成绩不理想, 品行也欠佳, 少数还误入歧途终身遗憾。什么原因?懒惰、怕吃苦、依赖性强使然。另一类学生条件不如前者, 但他们有改变环境、提高自己的强烈愿望, 他们愿吃苦、肯用功, 硬是凭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 这又说明什么?努力、努力、不懈地努力!世人皆知, “上帝”在时间的分配上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你一分少给他一秒, 一个人成败与否, 取决于各自的努力。

现在, 我们再探讨一下个性教育问题。个性教育如何进行?

1.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任何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直接对人的个性发展起作用。

家庭, 是儿童生活的栖息地。许多教育内容是在家庭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家庭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 父母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以及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发生影响。为父母者, 自己尚不爱学习, 岂能培养子女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父母言语粗俗、举止粗俗, 怎能教育好孩子懂礼貌、讲文明?父母若整日沉溺酗酒、赌博, 肆意挥霍, 怎能训导出节制、守法、勤俭为本的后生?为了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校, 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一个绿化、美化、洁化的校园环境可给学生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新生活的激情。而一个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只能给人带来失望, 进而导致行为的松松垮垮和不负责任。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 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的说话神态、走路姿势、穿着服饰, 甚至连写字时的运笔习惯、字体样式都是学生潜心效仿的, 至于教师的人格、治学态度更为学生所关注。以上可以看出, 优化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何等重要!

社会, 是一个更宽范围的大环境。人在社会中生活, 人的个性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并发展的。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社会应多向儿童展示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使他们从小生活在诚实、谦和、互助的氛围中。否则, 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诚然, 我们强调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时候, 切不可机械地认为环境可以决定人的个性, 人作为个体, 总是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观念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 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人的个性形成,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2.必须采用“个别对待”的教育方法。由于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应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传统的那种采用共同的模式去塑造千篇一律的无个性“产品”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它不符合学生实际, 有害于人才的培养。一个学校有几个年级,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影响, 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参差不齐,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同中有异。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教师就应该熟知自己的教育对象, 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学习进度“对症下药”,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把握住教育的时机和分寸, 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的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因此, 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适应新的个性化教育的转变, 变强调统一的教育者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总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承认差异并倡导个性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根据个性的差异和个性的可塑性原理, 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创造适合于人的个性发展的良好条件, 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个性差异 篇2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个性差异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差异性教学;个性化发展;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质量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其中应用比较广泛、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教学目标要具有差异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应试教育的模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一代学生,其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理念,使得教学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加重视的是对教学过程以及方法目标、情感价值观的引导。为实现新课改实施的标准,差异性教学横空出世,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进行差异性教学目标开展,进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评价结果多元化

差异性教学不仅要在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上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结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因为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采用差异性教学目标相应的就必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也就是说要配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具体表现为,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是否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更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另外,教师也不要轻易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评价,而是要经过认真思考,将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断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也是处于尊重学生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有时候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积极的种子,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要适当开展差异化教学方式,以尊重每位学生为前提,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陈开琴.中师生物教学的导课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13(23).

浅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篇4

一、个性差异

什么是个性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由人的遗传决定的; 有的理论认为,这完全是由人的所谓环境决定的。研究表明,学生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只是构成学生的个别差异的物质基础,而环境也不是单独并机械地完全决定着人的心理个性差异。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是学生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

( 一) 差异无处不在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表现为智商、性格、身体素质和心理等先天素质,又表现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品质等后天素质,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如有的学生尽管智力平平,但也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优势和爱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平衡是绝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是正常的。

( 二) 学生差异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表现在学习速度、智力水平、记忆水平、学习毅力等各个方面。

2. 差异具有多元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往往并不平衡,往往就造成了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3. 学生差异具有发展动态性。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与弥补。

( 三) 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个性差异问题

影响学生成绩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中,智力水平、人格特质和原有习得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基本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性格外向者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能迅速举手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不爱认真复习,作业马虎; 性格内向者在课堂上反应缓慢,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等等。因此,素质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上述三种素质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这些优势,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

二、差异教学

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这就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展开,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三、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教师过去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 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老师尤其注意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社会需求,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佳结合。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个性差异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最佳结合。

个性差异 篇5

放个性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中心小学校 周颖川 ***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而面对现实中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从而真正达到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呢?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减轻负担,需要我们进行所谓的差异教学,它包括多种形式,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每一种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差异教学的目标。然而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差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小组协作,共同提高。把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形成互助小组,使他们互相沟通、合作,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之下,为达成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其次,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有才华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把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但这并不是简单地在集中教学中加进个别辅导,而是要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策略和方法,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辅导训练、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针对学习困难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个别谈话等形式,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语言上表扬、激励他们,在行为操作上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与各任课教师按时了解分析,在集体中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解除心理障碍。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再次,创新学习,分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要求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鼓励,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笔者浅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克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相关策略。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差异教学的具体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小学语文教育在当下最应当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要求,都是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个性化的行动,这一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的独特经验。语文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教育之本,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成为呼唤个性化的教学,成为关注个性、关注生命、关注智慧的工具和方法。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针对学生差异,安排个性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知识背景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注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尊重学生,就应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尊重学生,就应满足其个性的需要,呵护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主动的自我发展。要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间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学生一旦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就会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谐融洽了,以人为本也充分体现了。在教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这种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把这种景象读出来,喜欢吟诗的同学可以用诗把这种景象诵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个性可以在非强制性的自学中得到发展,教师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精心设问,充分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想象。在儿童的心理品质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像力便是一把金钥匙。儿童一般都是爱想象、爱幻想,而且孩子是乐于想像、善于幻想的。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对话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想象中的仿佛就是真实的,美好的幻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课标开发创新潜能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联想的空间,思接千载,浮想联翩,让他们驰骋于想象的天地,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发言,敢于争论,此时,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在语文教学激发想象的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关键。提问若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并能培养其想象力、开拓性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创造力得以激发,其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组织他们进行积极互动的独立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实践教学,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情境教学,体验中秀出个性的风采。中国着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所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最可以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的效果。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亲身做一做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要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体验指在教学中对文中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用自己的身体亲自体验,用己的心灵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涵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对话、编情景剧等手段,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生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过程,这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根据其差异,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要想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任意释放,得以展现,使他们能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

注重个性差异激发学习潜能 篇6

关键词:学习;潜能;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44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主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兴趣问题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笔者认为,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且效果不佳。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就是求知欲。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掌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现在的中学英语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可灵活运用《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环节,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英语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形象,而且更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师生之间既是亲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感情融洽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交往必须加大感情投入,倾注满腔热情和博深的爱,用以达到引起其兴趣与激发情感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在课堂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精心设计学生们的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坐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们主动地去学。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新的水平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课堂管理方式,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活动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等,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易接受的和能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易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建活动型课堂,使学生感兴趣并乐意参与活动

教学设计中要非常熏视活动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传统的课文教学见什么讲什么,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考。笔者在处理比较简单的课文时,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比如:笔者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并找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对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笔者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在练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如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等。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纵方式,如小组活动,让班内兴趣小组的学生当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位兴趣小组的学生各负责一组,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掌握得又怏又好。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已的见解,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去预习、听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直接依赖,使教师由过去的语言素材提供者变为语言环境和资源的组织者,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一种主动意识,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并且注重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习潜能,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从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个性差异 篇7

●关注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发展

学生之间的差异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统一教学进度,否则就会影响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不同起点、不同兴趣,甚至不同性别都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对起点较低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对起点较高的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则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激励他们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获得更高目标的发展。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了任务驱动加奖励模式的差异教学。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准备了教学演示录像。教学演示录像其实就是教师操作过程的录像,只不过学生可以快进、倒退,反复观看、学习。这样他们能很快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他们虽然也可以观看教学演示录像,但动手能力一般,单靠教学录像难以学会信息技术操作。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笔者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课堂呈现个性化发展,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现象的出现。

●关注家庭差异,注重个别辅导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家庭教育不同。不同家庭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同,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期伊始,笔者总会了解学生家庭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如了解学生家是否配备了计算机,是哪一年配置的,配置的目的是什么等。在了解了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后,笔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教学了。

当然,家庭不仅是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起点,还可以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场所。例如,笔者会对学生说,如果家里计算机坏了或出现问题,可以试着自己修理。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引导兴趣取向,注重个性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聊天、玩游戏,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却不是玩游戏、聊天。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觉得可以采用近身策略。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QQ等级是多少,游戏玩到什么程度,随后180度大转弯说,假如你的QQ账号被盗或者你辛辛苦苦赚来的游戏装备,被别人卖了,怎么办?很多学生都曾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防范病毒、学会各种应对策略等。另外,教师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在班级中培养了一些小助手,并让他们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既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崭露头角,也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教学的不易。

●分层协作互助,师生教学相长

学生差异并不都是教学不利条件,教师利用得当也会成为教学优势。教师要正视差异,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改变差异。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协作互助的方式来进行差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采用异质分组(如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等)方式,设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并进行干预和动态调整,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例如,笔者在讲解青蛙绘制的时候发现,要让学生把青蛙和背景全部画出来会比较吃力,于是采用了分组协作的模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最后组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差异教学,笔者觉得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问题甚至可以变成可利用的“差异资源”。

克服主观偏见尊重个性差异 篇8

很多教育失误都是由对学生的偏见引发的,我们所理解的“偏见”就是用旧框框、不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人、物或形势.显而易见,教学偏见就是指与教学相关的偏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需求的满足状况,而对学生采取的不同的对待方式,即倾向某些人、冷漠另一些人的思想或行为.我们知道:偏见省劲的思考,是思想的斜视.因此,避免对学生的偏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要避免对学生的偏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对偏见的成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迁怨心理;先入为主的“灰色背景”;对陈腐观念的屈从;顽固的权威情结;此外,环境误读、心理迷障、个人好恶的强行输出等都可能造成偏见.对于“迁怨心理”,教育者首先要责问自己:对此人此事怨得在理吗?有没有搞错所怨对象?如果搞错了,将会产生什么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本身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避免不良结果的产生?对于“灰色背景”,教育者首先要责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暂且将每名学生视为“零背景”与“零档案”呢?若这样想,这样去做,我想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要克服主观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就必须要有一颗爱心,正如陶行之所说,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爱是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应没有教育.同时,爱本身就是教育,爱是培养一切优良品质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怎样做才能真正克服主观偏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的差异

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方面和基础好坏等因素,对学习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要承认这个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例如在教授《古诗二首》后,让学生再从课外说出写有关春天的诗句时,班中朱雨桐一口所说出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后,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而周明伟只说出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句,课堂立即哄堂大笑.这时,他脸红得像斗败的公鸡.见此情景,我说:“周明伟同学虽然没有完全听清楚老师提问的要求,而他所说的诗句虽不课外得来,但也是有关春天的呀,况且他第一个举手发言,声音多响亮啊!你说他多勇敢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时,他红红的脸渐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差异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景所支配,加上可控性较差的情感特点,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比较会出现消极和积极的差异.教学中,对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盛气凌人的语言去扼制,而应带着温和目光、商量的口吻、鼓励的手语,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如学了《北风和小鱼》一文后,你喜欢谁,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喜欢小鱼,因为它不畏惧北风勇敢又机灵.但张哲奇却站起来说:“我喜欢北风,因为他所向无敌、很威风.”然而,我没有直接否定他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北风吹落梧桐树叶,吹跑鸟儿是真的威风吗?通过讨论,张哲奇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北风是自以为是,欺负弱小,我现在不喜欢他了!”我笑了,他也笑了.

三、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心理学家加德纳以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因此,当他们遇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教学时,我们要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评价.如讲完了《大松树和小松树》一文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对象是谁?为什么?有的说,我喜欢大松树,因为他很虚心,不骄傲;有的说,我喜欢风伯伯,因为他及时提醒小松树,而且态度温和;还有的说,我喜欢小松树,因为他虽有点自高自大,但是他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了!最后,我作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以后,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认识事物,看待问题,领悟中心.”

关注学生差异激发个性发展 篇9

一、了解差异, 合理分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中、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 优秀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 施展才能, 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 这样优秀生可以“吃好、吃饱”, 而后进生可以“吃得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划分小组时, 需要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 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 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班级内的情况, 有意识地将不同基础、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 使得班级小组间基本上是相似的, 均衡的。在编排座位时, 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 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满足他们的上进心, 鼓励他们个性能更好地发展, 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差异、分层指导

1. 重视能力、预习分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 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如果在预习时不分层次, 统一要求, 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 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 预习时可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不同, 分层布置预习要求。

2. 个性体验、设问分层。 设计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谓设计问题分层, 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 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 注意学生起点, 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分层。这样, 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 就能形成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局面。

3. 因势利导、提问分层。 问题的设计既然已经分了层, 老师在提问时就要注意分层实施, 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 都动起来, 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提问中, 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 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 也要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

4. 启发思维、辅导分层。 个别辅导, 是语文分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 我们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入手, 利用学生练习时间, 耐心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 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逐步恢复自信心, 激发学习积极性,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 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 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体现差异、分层作业

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学生作业要分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设计, 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前都是统一布置作业, 千人一面, 评价标准划一。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简单的“区域划分”。每次布置作业时, 给予不同的作业题, 不同的完成要求,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少部分学生来说, 能完成作业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样, 杜绝了以前后进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学生不用整天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愁眉苦脸了。分层作业,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成绩稳步提升。而且,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四、承认差异、分层评价

刍议广告传播的个性差异理论 篇10

1.1个性差异缘起

生活的基本必需品的商品消费行为与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各种消费类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需要日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 人们对于同一商品或服务需求和购买动机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这在消费者行为研究学中被归纳为消费者的个性, 同时也是适应特定的和独特的心理消费行为的生活情况。心理学认为, 人格是个体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角色的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的存在正是体现了个性差异的存在, 从而对人们选择产品产生不同的影响。

1.2个性差异在广告传播活动中的体现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 也即是对受众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当今社会, 商品和品牌的同质化引起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差异。可以说, 广告的差异, 直接影响着品牌或产品包装上的广告传播活动, 并对消费者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著名科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广告AIDA原则。该原则也即是指广告要想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通过自我注意、兴趣、欲望和行动一系列的要素来实现。广告首先应当是消费者能够普遍接受的真相, 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是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始, 也是广告传播必须具备的特点。这里所指的注意即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渡的一个过程。事实上, 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都需要指向一个特定的行为活动, 在这里是基于各种刺激消费的活动。因此就需要将知觉、记忆、思维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消费对象身上, 从开始到结束活动与注意密切相关。这与威廉·伯恩巴克的一句著名广告词不谋而合, 他说:“如果消费者看到你的广告词并没有引起他们的特别注意, 那你就是在浪费钱。”

2广告传播的个性差异理论研究要点探讨

近年来, 差异化营销、分众传播等广告传播活动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及其心理特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笔者通过对以下20世纪著名广告传播理论的归纳分析, 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

2.1广告预先占用权理论

广告预先占有权理论是克劳德·霍普金斯在他的《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这个观点在当前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它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是, 若首先有人就一个在某行业中非常不具备优势和亮点的特征做了归纳和概括之后声称对该理论的占有权, 则说明他占有了它。同样的道理, 一份广告只应该围绕唯一的销售点来制作, 这就是预先占用权。也即是说, 一旦某一产品或服务将其特点加以优先宣传, 它同时也能够为该产品或服务在这一行业中独享, 从而成为其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依据。

广告优先占有权理论的应用在乐百氏纯净水在市场上的普及饮用上发挥极为明显。2001年以前, 中国市场上并没有纯净水这个产品。而一旦在市场上出现以后, 生产的厂商特别多, 也没有树立起特定的品牌, 这就使得消费者在目不暇接的纯净水牌子之间犹豫徘徊。这时乐百氏纯净水在各种媒介推出卖点统一的广告, 突出其经过27层深层净化的特点等等。这个系列广告在众多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迅速脱颖而出, 人们从此记住了乐百氏这一品牌。

2.2最佳促销理论

这一理论即是罗瑟·瑞夫斯提出的著名的USP理论, 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在这个观点里, 罗瑟·瑞夫斯明确指出, 在广告中必须显示出能够直击消费者眼球的独特主张, 这种独特主张必须是其他同类产品中不具备或者没有标明进行宣传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这个独特的消费主张必须贴近消费者自身的诉求, 与其内心形成一定的共鸣。具体而言, 提供给消费者的主张必须是独特的, 是寻找与其他类似的产品相比较, 从而突出该产品独特的功能。最佳促销理论旨在通过这种手段展现广告带给消费者的直接冲击力。

霍普金斯把它称为“第一个主张”, 他说:“产品一旦得到这个USP, 其他类似的产品就不能再运用它, 关键点正是在于其独特性。除非它是一个新型的、更具优势的存在, 才能不受此限。”可以说, 在这里所说的“独特的”也即是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追求。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在目前的广告传播环境下品牌最高, 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不难看出, 七喜在可乐市场上进行的促销手段正是基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垄断”局面而推出的新理念。将最佳促销理论充分融会贯通, 抓住消费者心理, 敢于进行逆向思维, 将七喜品牌定位成一个非可乐碳酸饮料, 建立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分割, 成为第三大品牌的碳酸饮料市场, 创造一个创意定位七喜新的市场。

2.3 ROI理论

这一理论是美国广告艺术哲学家威廉·伯恩巴克提出的, 他认为, 一个绝佳的广告创意必须首先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即:相关 (相关) 、原力 (创意) 、影响 (影响) 。这里, 相关性是指相关的广告和商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 产品的独创性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打破旧俗, 体现不同寻常的一面, 简言之, 有创意的广告即是指广告本身的质量。伯恩巴克说:“用你的创造力, 你的吸引力, 你的智慧和打造你的产品的优点, 并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这就是一个创意的产生, 好的广告只需要增加一个修辞, 就可以在众多的群体中脱颖而出。”诚然, 推及而言, 如果这个广告完全不具备任何的创意, 就没有什么说服力, 吸引不了消费者的注意, 更谈不上会去购买它。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一则乏味的广告是很难站住脚的, 广告的本质在于渗透于消费者的心灵, 与其产生相应的共鸣。

2.4品牌形象理论

品牌形象理论最先是在一部著作中出现的, 这部著作即是著名广告学家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对这一理论的阐释精髓在于, 他认为, 一个企业或产品的品牌形象的实际意义在于它是真正能够使企业或产品本身在特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最佳砝码。通过树立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更有利于该企业或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奥格威在他的著作中对树立品牌形象所要涉及到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 并对消费者的个人倾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这就牵涉到了品牌的个性问题。一个缺乏自己个性的品牌形象是没有灵魂的, 更谈不上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绝对存在的, 那就是大多数的产品制造商都不会承认自己品牌形象的缺陷, 他们无外乎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尽可能地受到青睐和追捧, 无论是对男人, 女人, 孩子和老人。这样, 我们看到的品牌形象就成了一具毫无生气的空架子, 根本谈不上个性二字。个性是品牌的核心, 没有个性, 更谈不上有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理论最直接的市场表现是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和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品牌的选择, 关键在于广告是否能够真正彰显出品牌的优势和吸引力, 能否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 获得实在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因此, 关键因素还取决于产品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这个品牌的整体性以及品牌形象本身的市场地位。因此, 企业或产品在坚持品牌的个性差异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树立起独特的鲜明的品牌形象。

在品牌形象的个性差异设定上, 海尔集团无疑是个鲜明的例子。海尔集团创立之初, 为了向世人证实其产品的质量, 张瑞敏曾带头砸了一台海尔冰箱, 这在当时旋即引起了一片哗然。由此海尔集团在家电领域的反响急剧攀升, 迅速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其广告宣传语中更是做足了功夫, “海尔, 真诚到永远”一句话极有力地展现了海尔集团对消费者的承诺, 也使得消费者更加信赖海尔品牌。同时, 海尔集团在售后服务上也是一流的, 近年来, 售后服务也日益成为众多厂商重点建设的层面, 完善的售后的确是赢得更多消费者回头客的绝佳道路。单从售后来看, 海尔绝对称得上是最优秀的。

2.5定位理论

定位理论也即是在19世纪著名广告学家艾莱和杰所提出的所谓的削减理论。这一思想强调的是企业在设定产品品牌、确定企业相应的形象代表之前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一品牌形象在消费者之间的反响。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针对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采取什么样的有效可行的广告方案, 最终求得什么样的期望值, 能够成功地使该产品树立起市场地位。只有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才能逐步确立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当然, 前提条件是, 消费者自身想要解决一个特定的谜团, 才会对这个特定的品牌形象多加倾注。

同时, 这一理论所传达的思想还在于提倡使用简化的信息, 这个信息是唯一的, 仅仅在一个特定的产品中得以体现。艾莱和杰曾经说过定位的本质:定位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存在的东西, 它是以事物为出发点, 如一种商品、服务, 或即使一个人……但是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于, 产品的定位上应当基于消费者的个人意愿, 消费者自身对于该产品的认同感, 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应当设定有分歧的观点确定对象, 使广告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差异且难以模仿的特性。

就五谷道场这一品牌来讲, 他要向观众展现的是他自身所要推崇的“非油炸”理念, 然而当前的方便面市场上, 竞争是异常激烈的。“非油炸”理念的提出可谓是直接跳出了当前固有的方便面营销模式, 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油炸型方便面的宣传理念和相应的品牌操作方案。五谷道场这一品牌是一个全新的、超越以往所有方便面制造模式和路数的存在。实际上, 五谷道场的品牌优势恰恰体现在它对于自身的品牌定位上, “非油炸”理念的推出直接避开了传统方便面品牌的宣传模式, 这种差异化的定位理念翻新了消费者的传统状态的观念, 这才使得五谷道场在方便面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基于上述对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分析可见, 广告传播是个性和差异的本质, 在特定的时代特征下表现最为明显, 而并非是单个的具体差异外化。观察早期的销售活动中单纯强调高销售点, 而并不注重以新颖独特的品牌形象来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定位。随着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广告传播的宣传活动开展过程中, 也特别注重表现个性和差异的特点。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特征, 这就推动了网络通信技术环境下的定制营销的出现并日益发展成熟。

结语

近年来,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媒体等新技术也逐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也推动了广告信息的分众传播进程。在信息市场上, 基于消费者的不同取向来对不同的产品设定相应的差异化营销模式。可以说, 进行别具一格的广告宣传, 注重设定新颖的品牌形象, 在此基础上注意采用差异化的广告宣传策略, 这对当前的广告传播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文化的不断进步, 广告传播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完善和丰富。作为人类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 广告传播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行为, 而是有着内在深刻的逻辑关系。文章主要通过总结和分析20世纪广告市场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过程中, 广告传播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演变中的个性与差异这一核心论点。这一研究对未来广告传播理论逻辑关系的梳理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告传播,个性差异理论

参考文献

[1]夏文蓉.论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构[J].新闻大学, 2008, (06)

尊重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成长 篇11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情境创设;资源利用;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下,面向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了新的突破。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人数只有二十多名。几年来,我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设置班级文化、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幸福感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构建班级文化,愉悦学生身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在构建班级文化时,要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我都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设计,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均有体现学生想法的教育内容。如学生在教室后墙上设计了一棵“愿望树”,这是用彩色卡纸做成的一棵苹果树,上面挂上了每个孩子自己设计的大红苹果,每个苹果上都有口袋,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学习的心得、对老师想说的话写下来放在里面,师生互阅,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为净化教室空气,增添自然景观,孩子们在教室里设置了“生态园”,把自己喝的酸奶盒里种上各自喜爱的植物,如吊兰、芦荟、蚕豆……在学习之余动动手、浇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既可愉悦身心,获取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又如在黑板报中留给孩子一块“才艺展示园”,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教室里的“图书角”,由孩子们自带图书,定期更换,组长登记,按时归还。教室前面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孩子自己设计的班风:“净静竞精”。教室内课桌的摆放也是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常进行组合变化,由过去整齐划一但形式呆板的“秧田式”,变成了师生平等交流的“马蹄形”“品字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形”等。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生活情境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感悟、讨论、总结,不断提高孩子们自主獲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书中的例题,而是给学生观察一个空的酸牛奶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洞眼。接着在盒子里放了9杯酸奶,在盒子外放了4杯酸奶,请小朋友帮我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我刚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就听见有同学报出了答案。我让这位同学上台一边演示一边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利用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牛奶盒轻松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借助十几杯酸奶使学生轻松理解“九加几”的算理,再通过小组摆放小棒,向各自的小组长汇报计算结果,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完全掌握了分与合的计算方法,取得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已有资源,化解学习难题

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地与老师、同学的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部分内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重复讲多次,学生反复练多次,结果错题还是很多。为解决学习难题,我决定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试一试。我事先在教室的外走廊上画了一条10米长的线段,每隔1米做一个标记。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出教室,告诉学生线段的长度和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空档后思考:“现在沿着这条线放盆花,每两盆花之间的距离是1米,怎么放?”孩子们跃跃欲试,我请几位同学到班级的“生态园”里搬来了十几盆花。让学生先思考怎么摆放,再请学生摆一摆(学生摆的是两端都放),摆好后讨论:线段的两端都放花了吗?一共几盆花?是10个空档吗?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有没有其他的摆放方法?”有一位学生上去把最右端的花盆拿下来,有的孩子说对,有的孩子不认同,但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最终认为这种放法也符合要求。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两端都有花吗?形成几个空档?有几盆花?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还有其他的摆放方法,在我的示意下,他果断地把最左端的花盆也拿了下来,同学们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回到教室后,我把刚才的三种情况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三种情况中线段的总长度、空档的个数与盆花个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四、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两年的相处使我对本班每一个孩子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了然于心。我按1∶2∶1的比例将班级学生分为优秀(A)、良好(B)、加油(C)三个不同层次(分层对象只能教师“心中有数”,不能公布,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首先,每组四名学生由1A、2B、1C组成。每次小组合作后,我都让每组的C成员先说,说完后再由B、A两类学生补充。其次,教师要学会“分层”备课。分层备课一般包括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为“基本层次”,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为“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为“较高层次”。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意图,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分层授课过程。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对于A层学生要求能用语句完整地表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B层学生能较完整地表述即可;C层学生只要熟记圆面积的公式并能进行计算就行。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导学案。教师在分层备课时还可以设计一些个性作业发给不同层次的孩子,对个别学困生教师不但要降低教学起点和作业要求,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小组长要帮助他们学习,使他们每堂课都有进步。

小班化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使他们获得幸福感。A、B层的孩子学习的幸福感要高于C层学生,如何使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对C层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培养师生情感,使孩子们产生亲近感。A、B层的学生可以用个性化的批语来完成作业批改。同时,小班化教学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学生。可以在孩子们过生日时,利用多媒体在上课前送上祝福的话语;每星期都可以与每一个孩子有一两次亲密的交流;一学期里可以到每一个孩子家进行一两次家访,帮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当你成为学生心目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就会喜欢你,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汪笑梅.小班化教学应用性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在差异教育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12

一、差异教育的施教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的投入点、投入量、投入方式也要有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分层提问。提问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从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问题的设置要体现多梯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较简单的问题应优先考虑基础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有机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给优等生的问题则应有适当的难度。有时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对象也要区别对待,注意提问的次序。例如,示范性回答——通过优等生的回答给其他学生提供方法和思路;模仿性回答——在示范性回答后让其他学生复述再现,强化记忆理解;激发性回答——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若回答有错,则利用其中的错误激发其他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分层的提问既有利于知识的讲解,又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分层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不应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方法,而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练习梯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相同练习的分层:教师组建合作小组,把智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编成一组,积极倡导小组内智慧共生、互帮互助,以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不同的练习分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和难度不同的练习,以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的练习,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基本练习,易于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对于中等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是追求优先还是复习巩固,以发挥他们的主体积极性。

第三,个别指导。如果学习任务过难会让学生难以接受,因此,教师既要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征,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于境外学生,他们差异悬殊,教师更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为其补缺补差,帮助他们接上断裂的知识面,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差异教育的评价

教师除了在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还应在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第一,尝试自我评价。在一次语文测验后,A学生考了65分,这分数在班级中仅是倒数,而他丝毫没有难为情的神色,相反还兴奋不已。我对他说:“这分数还开心呀,看看有多少人超过你了!”他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我可是意大利人呀!”对呀,他的母语是意大利语,而汉语只是他所学的第二语言,能够考到65分,对于他来说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偏偏要求他达到90分呢?不能以同一把尺子、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于是,我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定级,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够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慢慢地,学生不再害怕学习,不再恐惧考试了。

第二,关注多元评价。教学评价是个复杂的多边系统,它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层次也比较多,必须进行多元评价。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欣赏和欣赏别人,学会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怎样向别人提出建议等,在训练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发展能力。我常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学科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测试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差异性地评价学生。

三、差异教育的效果

教师开展差异教育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个性特长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快快乐乐地学习和生活。

第一,个性的变化。我们针对境外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张张笑脸,听到了一阵阵笑声,他们不再惧怕学习汉语,而是慢慢喜欢上了汉语。来自美国的B学生由当初只能听懂简单的字、词,到现在已经能够读一些带拼音的小故事,还可以做父母的中文翻译呢;来自日本的女生C同学两年前回到上海(母亲是上海人),自小就喜欢汉语的她在朗读上大有突破,经常绘声绘色地把她喜欢的文章读给同伴和教师听,她还代表我校参加区里的“中华诗文诵读大赛”;来自加拿大的D学生越来越喜欢中国的方块字,每次书写都那么认真,上学期还被我们评为小小书法家……差异教育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发展了个性才能,充分感受到了“人人都是成功者”的乐趣。

上一篇:积累水平下一篇:长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