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病

2024-09-23

控制传染病(共12篇)

控制传染病 篇1

摘要:我国近年来受到多种新型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研究探讨社区传染病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加强传染病的宣教工作, 迅速控制传染源, 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沟通,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控制

近年来, “非典” (SARS) 、甲型H1N1流感等新型传染病高发的趋势表明, 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正面临着传染病的严重威胁。鉴于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承担起预防传染病的重担, 认真思考在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控制急性传染病传播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社区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提出一些浅见。

1 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社会民众对传染病的认识

社会民众对传染病的恐慌源于未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提高社会民众对传染病的认识。这主要包括医疗人员和公众两个层面:专业医疗服务人员要做好技术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型传染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还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一般公众要旨在提高他们的健康文明素养, 理解急性传染病的情况, 增强“预防第一”的健康观念, 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健预防知识和技能, 同时提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群体进行健康教育, 这也是传染性疾病控制和预防的一个重要方法。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公众教育, 如广播、宣传栏、服务台、宣传挂图等形式, 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信息, 使大家易于掌握, 并有助于他们协助卫生服务机构做好与预防和控制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2 迅速控制传染源, 做好传染病的源头管理

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传染疾病的第一道控制关口, 它应该承担起第一时间发现疾病, 迅速控制传染源, 做好感染源头管理, 尽快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开展健康教育的责任。防治传染病, 最重要的方法是获得第一手的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尽早发现所有的感染可疑来源。对患者做到“五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以便控制传染源, 防止传染病继续在在人群中传播。疑似病例必须隔离观察和治疗;对确诊病人必要时应采用强制隔离的措施, 避免传染进一步扩大。

3 实现传染病控制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沟通

急性传染性疾病的信息主要包括, 传染病疫情现状、病原体检测技术、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各种方面的内容。实现传染病控制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沟通, 其目的是改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实施主体的控制力。目前, 一些社区医院条件十分简陋, 无法满足传染病控制工作。因此, 仍然还需要加强硬件设施投入, 特别是建立专用信息的上报系统, 确保传染病相关预防控制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的战斗经验表明, 有效的风险沟通可以使社会公众增加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并自愿参与疫情控制的工作中去, 减少心理恐惧, 从而减少蔓延的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深层次影响。

4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控制传播媒介

导致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往往由于环境变化这个重要的因素。因此,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不仅有助于控制一些已知的疾病, 也可以减少新型传染病的发生。这里所说的环境管理, 包括改善自然在环境条件和生活居住的条件, 改变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 如环境整顿, 清理卫生遗漏的死角, 杂草、生活和建筑垃圾及时清除, 杂物不得散乱堆放等。清理杂物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积水死水、消灭老鼠和蚊虫栖息场所, 是针对目标疾病常见的卫生措施。经验表明, 辖区环境的保持和改造是控制肠道和虫媒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其具体内容随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出现而变化, 针对区域特点应保证主辅分明、重点突出。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控制传播媒介, 在辖区疾病控制工作中社区机构可发挥出最大领导作用。

5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清理传染病控制的死角

目前, 多数流动人口未被纳入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社区基础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时, 需要及时、准确了解辖区人口状况, 定期收集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 在大的疫情到来之际, 及时将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进行有效的动员、分配、调整, 保证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要应运用计算机网络, 实行数字化、电子化管理, 建立以公安为核心的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逐渐把对常驻的流动人口户籍管理纳入到居住地日常户籍管理中, 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协同管理。系统掌握流动人口的真实数据, 实现各部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 保证社区疾病控制能涵盖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服务和管理对象。这样的疾病监测信息登记管理体系是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建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5) :340~341.

[2]文华, 权正良.对我国当前社会因素与传染病防制对策的再认识[J].疾病控制杂志, 2007, 11 (6) :574~578.

[3]李星明, 黄建始.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4) :309~412.

控制传染病 篇2

一、肠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科学依据: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可使水受到污染。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可造成病原体扩散。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健康行为:

(1)注意日常卫生,参见第一章基本健康行为“日常卫生”内容。

(2)预防肠道传染病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2.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是肠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

科学依据:大多数传染病在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强,识别肠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但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防止疫情扩大。

健康行为:

(1)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的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出现群体肠道传染病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保留残留食物。

二、呼吸道传染病

1.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个人手的清洁。

科学依据: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手接触分泌物后,可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2.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科学依据: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吸、咳嗽、喷嚏时将带有细菌或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布到空气中,易感的人随呼吸吸入或接触等方式感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就会发病。

健康行为:

(1)不随地吐痰。(2)咳嗽、打喷嚏没有纸巾、手帕或来不及时,建议用胳膊肘遮挡口鼻。(3)保持空气流通,参见第一章基本健康行为“日常卫生”内容。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性。

科学依据:积极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有效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均衡的膳食可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健康行为:

(1)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等。

(2)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以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3)注意均衡饮食,适度增加营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4)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二、肺结核病

1.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科学依据: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吸入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健康行为:

(1)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2)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出现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是防止肺结核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为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1次痰涂片(3份痰标本)和普通X光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标本)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普通X光胸片检查(初、复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费)。

健康行为:

(1)出现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和结核病定点医院等机构)就诊。(2)肺结核患者要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这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

五、艾滋病

1.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科学依据: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安全套是用优质天然乳胶制成的圆筒状薄膜套,能避免直接接触性伴的体液,可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健康行为:

(1)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2)妇女应主动使用女用安全套或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3)安全套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科学依据: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健康行为:

(1)拒绝毒品。(2)不幸染上毒瘾的人,要尽早戒除毒瘾。(3)对于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人,可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和针具交换的方法。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科学依据: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健康行为:

(1)提倡无偿献血。(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4)理发、美容、修脚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它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5.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科学依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健康行为:

(1)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第五期

常见的意外伤害预防

一、道路交通伤害

1.系安全带、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科学依据: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的第一位伤害死因,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伤害已被证实是可以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健康行为:

(1)乘车或驾车时要系安全带;儿童应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应安装在后排左侧(在司机后方),严禁儿童单独或由家长抱着坐在副驾驶位置。

(2)驾驶摩托车时要佩戴头盔,要系好带子,而不是简单地把头盔扣在头上。购买头盔时,要选择符合标准的、适合自己头部大小、颜色鲜明的头盔。(3)不超速驾驶。(4)自己酒后不开车,同时要劝阻喝了酒的亲友不开车。(5)禁止无证驾驶和疲劳驾驶。(6)注意步行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增加自身的可视性(如佩戴反光材料)。(7)注重车辆维护保养。

二、溺水

1.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科学依据:儿童溺水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暴露于“危险”的水体。这些水体包括游泳池、水井、池塘、水库、湖泊、江河等,还包括家中的浴缸、浴盆。

健康行为:

(1)5岁以下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

•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不能把儿童独自留在卫生间和浴室。

•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如打电话、聊天、做家务。

•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

•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带儿童在设有专职救生员的公共游泳场所游泳,救生员可提供救援和复苏急救,也可减少游泳儿童发生溺水的危险行为。

•浴桶和浴池在没有使用的时候应把水放尽。

•建筑房屋时在地上挖的坑也应该把雨水排尽或填上以防止积水。小的容器如洗涤盆应妥善保管,以防止雨水留存。

(2)不去江、河、池塘等开放性水域中游泳、捉鱼或在旁边玩耍和打闹;即使在游泳池,也不能单独游泳,绝不能在无成人监管下游泳。

(3)避免在不知深浅的水中跳水或潜水。

(4)掌握施救溺水同伴技巧,当同伴落水时,在大声呼救的同时,使用树枝、木棍等施救,不能盲目下水以免造成更多的伤亡。

三、中毒

1.安全存放农药,预防儿童中毒。

科学依据:在广大农业地区,杀虫剂是造成儿童中毒的主要毒物,不仅造成儿童急性中毒,并会造成长期慢性的毒性作用,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重大的危害。

健康行为:

(1)避免随意放置杀虫剂、灭鼠剂、常用药物及其他对儿童来说的危险物品,这些危险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例如上锁的橱柜、抽屉等。

(2)对于一些常用的家庭化学用品,如洗涤剂、洗发水和煤油等,也应加强管理,避免随意放置,或者采用一些警示标签、无法让儿童开启的措施,以避免其误服。

2.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科学依据:农村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在房内烧炭取暖,城市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洗澡时浴室通风不良造成。健康行为:

(1)在农村,采取正确的燃煤取暖方式,防止一氧化碳的产生。(2)正确安装和使用直排式燃煤热水器。

(3)在洗浴时注意浴室的通风。

四、烧烫伤

1.热源远离儿童,预防烧烫伤。

科学依据:烧烫伤的发生在婴儿伤害中占18%,在1-4岁儿童的伤害中占9%。绝大多数烫伤是由于接触高温液体引起的。儿童烧伤主要发生在家中,家中最常见发生在厨房。

健康行为:

(1)小儿洗澡应先放冷水再添加热水;家中热水器水温调至50摄氏度以下。(2)热水瓶、饮水机应摆放合理;热汤、热水、热容器等物品均不可随意置于地面上或小儿可触及的低矮桌椅或其他小儿容易触及的地方。(3)将室内的起居区域与烹饪区域分隔开,在家中使用烟雾探测器,电源线路装置应安全隐蔽。放置热源的桌面尽量避免使用台布。(4)安全燃放烟花爆竹。(5)烧烫伤发生后,对烧烫伤创面立即使用冷水(非冰水)进行冷却。

第六期

心理健康

一、维护心理健康

1.有效人际沟通能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科学依据:有效的人际沟通,不仅可以满足人认识社会与他人的基本需要,建立社交网络,改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化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能。缺乏倾诉情感的能力的人更容易患身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胃溃疡等)和精神障碍(如药物依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健康行为:

(1)能恰当地表达喜欢、欣赏、称赞、感激、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如“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不要认为向别人倾诉会让人看不起,也不要认为哭是没出息的表现。(2)坦诚而清楚地说“不”。(3)别人讲话时,注意倾听,即保持认真、警觉、注意观察和深入思考,并给予回应。(4)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

习惯。(5)鼓励学龄前儿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6)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7)中青年要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8)中老年人要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

2.怀疑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早去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

科学依据:心理问题是可防、可治的。轻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康复,严重的精神疾病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有效的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等手段,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健康行为:

(1)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和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治疗;或致电心理咨询热线获得帮助。

(2)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应及时陪同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3)正确观念:心理有问题≠精神病。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3.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

科学依据:睡眠可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健康行为:

(1)每日应规律运动,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泡热水澡、肌肉松弛及呼吸运动,切忌睡前两小时进行剧烈活动。(2)维持规则的睡眠作息,每日按时上床入睡及起床。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室温、灯光、少噪音及舒适床垫。(3)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过三十分钟仍然睡不着,就起床做些温和的活动,直到想睡了再上床。(4)晚餐后禁喝咖啡、茶、可乐、酒及抽烟。睡前的小点心有助睡眠,然而不宜吃太饱。(5)睡前可用温热水洗脚,以改善血液循环。(6)如果您出现了早醒或睡眠不深,甚至整夜不眠,自己无法调整,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应该及时就医。(7)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严重的打鼾,并且白天嗜睡,应该及时就医。

4.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调节心态或寻求帮助,能够减轻恐惧或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科学依据: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健康行为:

(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从官方获取相关信息,如事件的进展、防护措施等,不要轻信小道消息。(2)突发事件发生后,注意自己的感情、行为和思维的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感到痛苦是正常的,如悲伤、担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等。在随后的几周和几月里多数人可能会感觉好起来,如果几个星期后痛苦没有减少或变得更坏了,应寻求专业的帮助。(3)不要通过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方式缓解负性情绪。

二、抑郁

1.躯体疾病或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引起抑郁情绪,应及时缓解。

科学依据:抑郁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躯体疾病,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以及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生孩子、工作压力太大等,均可导致抑郁情绪,这并不意味着患上了抑郁症。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够缓解。

健康行为:

(1)有一两个知心朋友,遇事能够谈心。(2)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区或工会组织的活动,充实生活。

(3)接纳他人,也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秀,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4)不要通过抽烟、喝酒解闷、消愁。研究显示,使用酒精、尼古丁会引发抑郁。

2.怀疑患有抑郁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科学依据: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兴趣减退持续超过2星期,可伴有自责、无助、无望、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注意力减退。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等相关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健康行为:

(1)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所警觉,如果怀疑患有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如果有身体的不适、体重的下降,但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要想到可能患有抑郁症。

(3)如果怀疑周围有人要自杀,要立即告知其亲友,寻求心理/精神科医生帮助。紧急情况时报警。

三、焦虑

1.正常的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

科学依据:焦虑是当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绝大多数属于正常反应,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方式等方法可以缓解焦虑。

健康行为:

(1)增加自信,减少自卑感,减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负性判断,如“明天我肯定考不好”,“我将被老板辞退”。(2)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做事”本身,而不是放在你想要透过做事而获得的结果上面。

(3)当发现自己愤怒、担忧、害怕时,有意识地进行腹式呼吸。(4)当出现紧张、失眠、压力大时,可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高血压患者可每天进行2次。

2.怀疑患焦虑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科学依据: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抗焦虑药物等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是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健康行为:

浅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 篇3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66-01

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的季节性强,发病人数多,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比较大。近年来我疾控中心所在地区爆发了11起不同类型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多次爆发给普通民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多的影响。现结合我地区实际情况,为了把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更好的开展,尽量避免爆发和大面积流行,现将我地区近年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我地区实际情况谈谈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1 疫情资料

1.1一般資料: 我地区近年来爆发11起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经过统计和资料汇总共发现795例病人。在所有统计的病人中,10~13岁病人有255例 (占32.1%),14~29岁病人有217例(占27.3%),30~4l岁病人有209例(占24.27%),41~60岁病人有107例(占13.6%),60岁以上病人共有7例(占0.8%);其中男性病人有475例(占59.7%),女性病人有320例(占40.3%),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诊。本组资料显示病人多就诊于个体诊所,部分病人到相对大型的医院就诊进行治疗,所有病人最后均痊愈。

1.2本地区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

统计资料显示我地区近年爆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水痘、腮腺炎和风疹为主,发病季节多集中在冬末春初和秋季,每年3~4月出现疫情的情况较多,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居民生活区多呈散发,学校和大型工厂有大面积的爆发疫情。

2 讨论

呼吸系统传播疾病多由空气进行播散,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3],多见于冬末春初和秋季,青少年是急性呼吸系统传播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青少年聚居的学校和宿舍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地点,此外人口聚集的大工厂作坊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疾病爆发。本类疾病有相当长的潜伏期,病人在初患病时只出现轻度发烧、咽喉肿痛等轻微症状,多数病人未及时进行治疗,部分病人未充分治愈就再次流入社会,为疫情爆发的主要传染源;学校和工厂内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人与人常有直接的接触,在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病毒飞沫在空气中所占的浓度较高,会造成大小疫情的产生。

本地区近年爆发的11起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疫情中,7起发生在学校,这些发病学校教室和寝室通风效果均不好,食堂饮食卫生欠佳,校医院的配置不够健全,在高强度学习任务下的学生免疫力会明显降低,容易出现群体大面积发病。3起发生在工人相对集中的工厂流水线上,工人在流水线工作一般都有加班的现象[7],加班容易造成疲劳,免疫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病毒飞沫存在的车间容易感染发病,呈现一定程度小面积的爆发。

结合我地区疫情爆发的实际情况,对呼吸系统传播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教学区(尤其是教室)通风采光条件的改善是减少大面积爆发的最有效措施,要充分保证教室的采光效果,在疫情高发季节对教室每日早晚2次进行消毒,加强教室的通风,让室内空气和外界空气的交换速度更快,对公共场合(如食堂和图书馆)每日要3次打扫卫生,避免空气中病毒飞沫的滋生,每隔一日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

及时发现带病人群,控制和切断传染源能有效的控制疫情的蔓延。在疫情爆发时期,学校应组织各个班级进行日检制度,发现学生中有可疑病例要及时上报和隔离治疗,并密切关注疫情及本校师生最新患病动态,对缺课学生要了解其缺课原因,及时了解其是否有相关病患症状的出现,对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病人要对起学习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在其治疗之后进行集中补课,不影响其学习进度。

对学校和工厂的发病情况达到一些医疗法律和规定的要求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条例,规范、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客观的对发病情况进行上报,为各级预防机构提供第一手数据,以指导相关急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颖, 宋日哲, 王训富, 等. 长春市2004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9(6):2.

[2]

马祖芳, 张新战, 张学化, 等. 2006年济南市13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08,14(7):3.

[3]

袁飞, 姚敏芳, Fei YUAN, 等. 浅谈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控制[J]. 上海预防医学, 2007,19(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规定》出台[J]. 中国社区医师, 2005,21(3):1.

[5]聂青和, 罗新栋, 惠武利. 一种新型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7):7.

[6]Lashley Felissa R. 21世纪初期的传染性疾病的暴露[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3(3):6.

[7]尧怀志, 俎炳灿, Huai-zhi YAO, 等. 2004~2006年许昌市3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08,14(4):3.

[8]曹宁, 孙莉芳. 西安市五环社区1990~2007年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16(4):3.

[9]刘隆平, 张晓均, 张余.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6):3.

流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篇4

1 新时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的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人口的流动性都在逐渐加大、同时由于各种生态污染等多方面因素, 使得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于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由于其公共卫生设施的配备、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 那么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很容易的发生。

1.2 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凸显

主要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 譬如说注射毒品就会使患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大大的增加。而自然因素和人口活动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会使得登革热、霍乱、流脑等传染病反季节出现。

1.3 基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压力

对目前的我国而言, 整个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的漏洞是在一些基层机构, 主要是一些基层乡镇的卫生院。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反应和服务能力都很差, 其在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预警、检测方面的水平都达不到应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2]。

2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实施的重点

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工作者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要开展这样的工作就要从以下的几点措施入手。

2.1 加大政府等部门对其资金、资源的投入

有关的卫生部门特别是基层乡镇卫生部门需要积极的利用目前国家政府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公众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 尽可能的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和投入, 增加对流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要在整个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支持。

2.2 加强有关传染病预防控部门的内部管理

首先是要建立和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然后是要加强对有关工作质量的控制进一步的完善人员的考核体系, 激发体系内部的活力。

2.3 对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强化

主要是要求有关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部门加强对疫情的监测, 保证有关疫情资料获得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拓宽医疗部门的卫生技术服务领域, 提高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

2.4 对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资源的分配方面的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而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卫生医疗机构, 是离不开人力资源作为其支撑的。所以就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同时规范人才的管理、任用、分配制度, 运用有效的人才维持和管理, 建设起一个活泼的、赋予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体制[3]。

2.5 加强对一些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对一些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相应的应急准备预案, 建立适时演练机制, 提高有关人员的应急能力。

2.6 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

利用健康教育来传递健康信息、转变人们不正确的健康观念, 增强全民的防病意识。

3 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1 保持居民生活区的卫生, 做好灭鼠、灭蝇、灭蟑螂的工作, 同时注意将垃圾密闭处理, 及时清运;保证城乡居民的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 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来说, 有关的乡镇卫生院应该组织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乡镇卫生院可以为居民配备保健药箱、一般常用药品和急救器材[4]。

3.2 生活区设置卫生监督员, 对生活区及个人卫生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一些主要以各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为重点对象的麻疹、流脑、乙肝、乙脑等传染病的预防和疫苗的接种;当有人员出现传染病的感染时, 所在地卫生院通过予以重视立即处理、及时上报;对传染病或者是一些病毒的携带者, 应该及时的、必要的给予隔离治疗, 直到有关的卫生防疫部门证明患者疾病痊愈并且已经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3.3 卫生院组织人员, 采用过氧乙酸或者双氧水等消毒液喷洒的方式, 对卫生院内进行消毒, 防治治疗中的感染;定时的做好群众体检工作, 开展以防治为主的肠道感染病、呼吸道感染病、手足口病的防治、管理和监测方面的工作做到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做出第一时间的处理。

3.4 组织并开展了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方面工作的独到的督导, 对一些村卫生室的一些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报告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治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特别是对一些乡镇卫生院而言。很多问题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和技术力量整体水平不高, 很多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防治能力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是不足的。而这些都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鲜平, 杨慧宁, 高敏, 等.构建综合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1) :3389-3391.

[2] 罗宏伟.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周口日报, 2006-11-20002.

[3] 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

传染病控制预防应急程序 篇5

1.目的为控制、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2.使用范围

使用于公司分公司及各工程部的工作、生活场所对非典型性肺炎、鼠、霍乱等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

3.机构

公司成立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叶金地为组长,各部门、分公司、项目负责人才为成员的疫情控制预防领导小组,各分公司、工程部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控制、预防的宣传、布置、组织领导。

4.疫情的报告与处理

任何人在公司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都应向公司、分公司办公室或项目部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5.控制与预防

5.1在发生疫情的当天,有关单位的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单位的疫情控制预防预案展开工作.5.2将病人用过的食物进行无害化销毁,将病人的衣物、用具就地进行全面消毒、封存。

5.3对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过亲密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应急接种。

5.4对单位内所有人员实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

5.5机关、工地的食堂须对所有外购食品进行严格消毒;食品应消毒煮透,人员用餐应实行分餐制。

5.6公司综合办公室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通报疫情,宣传控制、预防常识,做到家喻户晓。

5.7在传染病流行其间,各单位应尽量避免人群聚会等活动:项目部应尽量避免新人员进入,对切实需要新进人员,须经公司工程部审察批准,并对新进人员先进行隔离观察,待观察期满,确无症状,放可接触人群、投入工作。

五、其他要求:

各项目部应及时编制针对本项目部实际的、有效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援救预案。

控制传染病 篇6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 篇7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1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我国传染病防治明确规定: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 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环境卫生建设, 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开展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参与传染病防控的意识;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知识, 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有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提高就诊率和治愈率;四有利于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五健康教育在突发及爆发疫情中对消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的重要作用[2]。

2 传染病健康教育对象及内容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 有效、合理、科学的宣传能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针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开发他们重视和支持传染病防治工作, 争取他们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突发疫情的应对中发挥领导和指挥作用。明白传染病防治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社会工程, 要保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同时强调他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

针对社区公众要向他们宣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知道传染病的早期表现, 懂得传染病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懂得传染病预防知识, 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消除公众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 积极采取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措施, 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科学应对传染病。

针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传染病诊断、治疗、自我防护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等仍广泛存在, 而且新发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H7N9、H5N1 禽流感时有发生, 同时国外流行的传染病亦有可能传入我国。因此在医务人员的培训上, 我们不仅要注意对本地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的培训更要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可能传入的传染病的培训。教育他们应关注疫情动态, 增强疫情防控的警惕性, 特别是掌握外出返乡人员的情况。

针对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要求他们密切配合治疗积极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要使他们明白:传染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更是关乎家人健康、社会安定的大事。

3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太乙镇每年都要根据疫情形势印制《狂犬病防治知识》《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等宣传资料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供居民免费索取。同时将相关资料发放到学校及幼儿园。二是播放音像资料, 包括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 (如结核防治、肝炎防治、流感等防治知识) 在公共卫生服务区、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3.2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统一制作、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院设置宣传栏2 个、社区设置宣传栏3 个、每个村卫生室宣传栏1 个, 根据工作需要制作相关传染病防治宣传内容。同时制作传染病防制宣传画张贴到街头、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及各村人口集中处的显要位置。

3.3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爱卫月、预防宣传周、肝炎防治日、结核防治日组织医务人员上街头、进集市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3.4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利用镇村干部会议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到学校开展“正确洗手、手筑健康”“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夏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 同时将相关核心知识印发给每位学生并张贴于教室。

3.5 举办广播讲座

卫生院与镇广播站设立了“健康之声”专题广播知识讲座, 于每周三开展广播宣传。结合农村实际, 广播宣传具有覆盖面广、快速、可重复利用而且老百姓听得明白的特点我们利用农村广播站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4 讨论

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同是也要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持续、长期坚持开展。使用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控教育, 提升广大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 健康教育应结合各地实际,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 加强广大群众的防控意识, 提高健康素养, 从而达到防控传染病的目的。

摘要:传染病是危害农村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重要措施之一, 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重点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介绍了太乙镇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 探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果永宽, 杜胜利.我国农村健康教育问题浅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 (15) :197-198.

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600名流动人口进行研究,男312名,女288名,年龄14~61岁,平均(44.61±4.08)岁。所有流动人口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流动人口的生活场所进行现场观察,由当地卫生院的防保医师、流动人口及本市居民来参加座谈会,了解流动人口在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干预措施。设计调查问卷,并查阅流动儿童接种预防的资料以及全市主要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调查问卷包括:工作生活情况、人口的基本情况,传染病以及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医疗服务以及防病知识水平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小学108名,占18.0%;初中285名,占47.5%;高中156名,占26.0%;高中以上51名,占8.5%。年龄:不足20岁49名,占8.2%;20~29岁273名,占45.5%;30~39岁203名,占33.8%;40~49岁52名,占8.7%;50岁以上23名,占3.8%。排名前4位的职业:工人、家政、货物运输、商业服务。

2.2 生活环境

住在出租楼房内398名,占66.3%;住在出租的平房内163名,占27.2%;住在搭建的工棚内39名,占6.5%。使用自来水464名,占77.3%;使用井水130名,占21.7%;使用河水6名,占1.0%。在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主要为:人员较多,较为拥挤,卫生习惯较差,有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等现象。

2.3 患病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8名患病,疾病包括贫血、胃炎等,占1.3%。

3 讨论

3.1 健康知识教育

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也较为匮乏,对常见呼吸道、重大传染病及消化道的传染防治知识了解度也较低,不熟悉儿童的预防接种知识,不能较好的落实结核病以及预防接种等[3]。本次调查了解到流动人口一般通过电视了解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采取健康宣传资料和报纸的宣传形式。资料中文字较多,流动人口有一定的接受困难,为此,新闻部门要增加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的时间和栏目,使流动人口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卫生部门一定要加强健康宣传的力度,扩大健康知识的覆盖面以及人群的覆盖面,可发放以图片为主、通俗易懂的宣传画页及放映卫生科普电影等,提高防病知识的水平[4]。

3.2 政策和环境干预

要和相关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机构及地方相关组织机构合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强化目前和传染病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当地广播站、电视台协调,对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健康和技能等相关行为进行传播[5]。出台有利于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的支持性政策和行为干预。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动员流动人口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创建有利于疾病控制、预防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尤其对于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处的人员,夏天要注重卫生,及时倒垃圾,避免滋生细菌,导致食物的腐败,从而引起其他传染疾病。冬天也要注重保暖,避免因伤风感冒引发其他并发症。

3.3 建立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

政府应设立流动人口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和计生、公安、教育、妇联、民生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做好登记和管理工作,负责流动人口就业、培训、疾病防治及计划生育等工作[6]。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督,控制好传染病,提高人口信息透明度。

3.4 外来儿童免疫工作

我市本地儿童在免疫工作方面已经初具规模,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在免疫工作中要掌握好外来儿童基本情况,动员儿童家长积极按照相关规定,为儿童按时接种疫苗[7]。要充分发动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组织及当地居民为流动儿童做免疫接种工作,减少儿童出现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3.5 知识技能和行为干预

相关的卫生部门人员要在娱乐场所、建筑工地、餐厅、宾馆、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组织现场咨询以及讲座等活动[8],并做骨干培训,开展同伴教育。在人口众多的地方,播放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宣传片,若场所具备条件,可循环播放。张贴、发放重点传染病的预防资料,采用墙报、黑板报等方式来宣传相关知识及相关操作。

总之,针对患者目前文化程度低、居住环境较差、人口较多及主要从事的工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高知识的了解度,减少传染病的出现。目前主要针对健康知识教育、政策和环境干预建立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外来儿童免疫工作和知识技能和行为干预。设立相关部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并发放相关资料,采取流动人口较能接受的方式,讲解相关知识,认识到传染病的严重性,以及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性,从自身做起,保持好自己及身边的环境。

摘要:目的 研究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600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出现传染病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排名前4位的职业:工人,家政,货物运输,商业服务。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人员较多,较为拥挤,卫生习惯较差,有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等现象。结论 针对患者目前文化程度低,居住环境较差,人口较多及主要从事的工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高知识的了解度,减少传染病的出现。

关键词: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1]腾学敏.我国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6(6):687-689.

[2]罗桂华,张雪玲,李秀芹,等.西安市某社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11):20-23.

[3]肖琴,石鹏,孔浩南.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3):274-276.

[4]刘晖,肖琴,孔浩南.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预防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0):104-108.

[5]徐建.大同市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预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估[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8(4):273-275,304.

[6]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7]吴位新,庞志峰,王俊艳.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83-85.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探析 篇9

1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

1.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ns Disease, EID) 是指近三十年人群中新发现或新认识到的具有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过去基本被消灭或控制, 近几年又死灰复燃的疾病;另一种为过去根本不存在, 近几年才出现的传染性疾病。

1.2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近30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尤其是疫苗研制, 全国范围内的计划免疫, 使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传染病的总发病率在不断下降, 其中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控制效果最好, 其次为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但受社会因素, 人口流动性加大,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 我国传染病疾病谱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许多过去典型疾病, 如百日咳、白喉等发病率明显下降, 而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于20世纪90年代起跃居第一位,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也在逐年增加。近30年来, 全球新发传病也有增多趋势, 2003年SARS在我国的流行给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损失, 也成为传染病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国外新发传染病, 如疯牛病、猴痘等尚未在我国发生, 一旦这些病症传入我国, 将会对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针对全球性传染病的预防也是现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 陆续报道了新发传染病, 在我国已发现新发传染病, 但研究指出, 可能还存在其他新发传染病, 但没有分离到病原体; (2) 部分新发传染病尚未开展研究工作; (3) 国外发现但国内尚未发现的新发传染病, 如疯牛病、拉萨热、裂谷热等。

1.3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 人兽共患, 近些年, 新发传染病有75%以上为人兽共患性, 表现为动物感染疾病, 在与人接触后发生基因变异, 导致人被感染。 (2) 传播方式多样性:近向年, 新发传染病传播方式呈多样化的特点, 如携带西尼罗河出血热病毒的鸟类因迁徙而将病毒传播至世界;如2003年一位因输血而感染疯牛病的患者, 打破了在此之前人们认为的, 疯牛病是经食物链感染的常规认识。 (3) 潜伏期长, 传播速度惊人, 危害严重, 预防及诊治困难: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很难预测, 潜伏期长, 如疯牛病从感染到发病现并进行的加8年, 一旦出现症状, 半年到一年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 而且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惊人, 危害严重, 其病原涉及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常为预防及诊治带来巨大困难。 (4) 有较强的变异性:病原微生物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宿主, 可抵抗人体免疫系统及抗病毒药物的, 较强的变异性使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2 新发传染病的控制策略

新发传染病绝非局部独立事件, 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控制, 才能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并给予积极的防治, 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使其危险降至最低。

2.1 完善监测管理网络, 加强法规建设

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 及时识别疫情, 提供早期预防控制策略, 对新发传染病进行连续、系统性收集与分析, 监测疾病的暴发, 以便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控制其扩散, 危害人民健康。

制定相关管理法律及法规, 加大防范力度, 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应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为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证。

2.2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面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应逐步建立并改善安全饮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 通过培训等方式,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认识, 建立专业的控制工作队伍, 使其在面对新发传染病疫情时可采取有效措施对疫情进行控制。

2.3 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建立病原微生物菌株资源库

开展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从其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等, 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能力;从资源共享的角度, 建立新发现病原微生物资源的保藏与共享机制, 各个医院、研究所对新发病原菌进行收集、扩充, 对难以进行的病原学诊断或提供病原线索, 以便深入研究, 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知识, 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建立预警系统, 当发生疫情时可早期发现,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2.4 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的机率, 减少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这就要求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多由动物传染到人类, 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传染, 因此应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杜绝原本寄居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在人身上找到新的宿主, 为人类带来灾难。

摘要:目的 探讨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控制。结论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ns Disease, EID) 是指近三十年人群中新发现或新认识到的具有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新发传染疾病谱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其具有人兽共患性、传播方式多样性、潜伏时间长、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变异性强、预防及诊治困难等特点。针对新发传染病可采取完善监测管理网络, 加强法规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提高认识, 及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流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孙晓冬, 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1 (2) :461-465.

[2]王婧, 赵琦, 赵根明.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 (7) :753-755.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 篇10

1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通过呼吸道系统进行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有着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病原微生物类型上既有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 也有其他的类型。在呼吸道感染方面, 一般由病毒所引起的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和细菌联合感染的为下呼吸道感染, 这也是当前临床初步诊断的标准。

2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问题

2.1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

在对于本城镇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发现, 流感、水痘以及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是城镇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且感染人数最多, 对于居民的健康影响最大。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是由空气传播和飞沫、尘埃等传播所致。其中飞沫传播只有在近距离接触时才会有感染的风险, 在其它情况下不存在感染的风险, 而细菌等则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是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当然, 还有一部分呼吸道传染病能够通过间接接触日常生活用品或分泌物污染后感染, 这也是当前本城镇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如家庭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或是左邻右舍的感染等问题。

2.2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人群与环境

从本城镇过去三年呼吸道传染患者的调查, 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主要人群涉及广泛, 所有人群都普遍存在易感, 尤其是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是较为容易感染的人群。有部分呼吸道传染病是属于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中冬春季节是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最多的时期, 如流感、水痘等传染病大部分都是在冬春季节。

2.3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特点

城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呈现积聚性的特征;一般与患者离得越近, 那么接触就会越密切, 因此被感染的概率也就越高。有很多呼吸道传染病是在儿童时期被感染的, 如麻疹、水痘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都是容易在儿童时期被感染, 而且在城镇最容易出现暴发[1]。另外, 传染病的爆发和环境也有着较大的关系, 城镇的环境越差、居住密度越高, 那么感染的几率就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镇会出现爆发性传染的原因。

3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3.1 加强城镇疾病防治设施配套

要做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的疾病防治设施配套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为更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本城镇通过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设施, 让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从当前的本城镇及各社区不断完善的情况来看, 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比过去下降了超过30%的感染率。

3.2 提高城镇环境卫生, 改善城镇居住环境

城镇的环境卫生水平是关系到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的重要因素, 而这也是当前城镇急需处理的问题。如本城镇由于人口密集, 对于城镇的卫生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卫生环境一直较差。因此, 相比于其他城镇近几年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率发现, 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问题也更为突出。通过近期的改善后, 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得到改善。

3.3隔离治疗患者, 切断传染源

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隔离治疗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这也是当前切断传染源的主要做法和有效方式。调查发现, 早发现、早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进而对他们进行隔离治疗, 降低患者与其他健康居民的接触,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几率, 而这种方式的实践发现确实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2]。

3.4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健康教育

城镇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控制传染病传播的范围, 保护易感人群也是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的保护。另外, 加强对于患者以及居民的健康教育, 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方式。

4 结论

近几年爆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例越来越多, 其中较为突出的呼吸道传染病城镇小型爆发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现象, 对城镇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对于城镇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分析便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当前医疗卫生研究重要的课题, 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的保障[3]。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高致命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更是对于城镇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处理好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需要从多方面、深层次入手, 通过解决城镇的环境卫生问题、易感人群的保护问题和对于感染患者的隔离等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效的预防。

本文通过以本城镇的呼吸道传染病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 科学有效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够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 提高居民的健康环境, 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4]。

摘要:探讨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城镇居民健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城镇呼吸道传染病情况的分析, 对本城镇存在的呼吸道传染病隐患问题进行分析, 包括呼吸道传染病特点以及防控措施等。重点论述呼吸道传染病在城镇暴发的可能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最后提出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的对策, 从而实现保障城镇居民的健康,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城镇,预防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学会.广西武鸣县2005~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4) :1666-1667.

[2]杨小兵, 赵鑫, 贺圆圆, 等.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蓄水前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 (3) :62-64.

[3]肖雷, 王凤双, 吴殚, 等.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6) :1879-1880.

控制传染病 篇11

【关键词】 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0-01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流感等,该类疾病以其发病迅速、传染性极高、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作为医院传染科,应该针对该类疾病的特点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做好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以降低感染率[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工作措施进行总结,我院传染科积极实施了科学的疾病控制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就诊及医护人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该类疾病的危害及影响,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 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隔离、治疗等各个流程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作为基层医院,积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在基层早期予以切断,可以降低更多不必要的疾病传播和流行。

11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其主要对象为15岁以下儿童,注射疫苗后,可以有效提高受治人群的免疫水平,该方式是使人群在病发之前进行预防,亦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病发之后的治疗及控制。目前,用于人群接种的病毒疫苗种类较多,如风疹、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从根本上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

12 一般药物预防 许多药物对于传染病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磺胺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预防作用;红霉素可以预防百日咳、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患者可口服异烟肼,以控制病情[2];若为可能接触炭疽的人群,可以使用青霉素,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或者使用四环素一周,给药方式为口服。不过这些方法目前临床应用并不多。另外,如果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措施没有严格把控,与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有过接触,应立即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必要时使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2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方法

21 及时隔离观察 医院应对传染科日常诊疗工作进行细化,设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的独立区域,这样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在接受患者时,发现有症状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相似的患者,应第一时间送至医院独立设置的特殊区域,将其隔离,医院医护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使用外科口罩,出入隔离室时,应使用隔离衣,医疗设备应一对一使用,非该科室的医护人员严禁进入隔离室。另外,应将患者随身的污染物及时运送至医院的制定区域内,医生、患者的通道与患者污染物的运送通道也应分开,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22 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致病菌对高效含氯消毒剂的耐受性不佳,容易被杀死,因此,呼吸道传染病的病房内,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使用含氯高效消毒剂时,应选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并保证质量合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及使用说明,每天定时在病房内进行消毒工作。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物资等,均需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如氧气湿化瓶、喝水的水杯等。每个患者的衣物等也应该分别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在进行清洗时,不仅需与一般患者衣物分开,统一病房的患者异物也应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3]。每日监测含氯高效消毒剂的浓度,保障消毒工作的有效性。患者治愈出院后,其使用过的物器械等,需经过终末消毒,才能正常投入使用。

23 患者分类管理 患者症状的患者,其致病原因各有不同,不能对其一概而论,而需将其进行准确诊断后,科学分类,并进行分类管理。一般的呼吸道传染分为三类,即发热患者、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及类流感样患者,三者的控制措施均有所区别,具体方法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发热患者。一般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现象,对于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注重其第一部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正确的分诊,再进行具体的后期控制与治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明原因肺炎。该类患者应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了解其变化、控制病情发展发现及其相似的病例时,应组织院内相关骨干医师进行讨论、分析,及排查,若还是无法确诊,应先将患者有效隔离,并及时向当地传染病控制中心报告,以待后期处理[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类流感样患者。加强类流感样患者的监控,把握该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活动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变异,控制疾病发展,同时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坤,曹彬,丁枭伟,闫勇,李春燕,侯生才,王辰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02):23-25

[2] 高洪敏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19-2821

[3] 李正兰,李东,罗鹏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9):1854-1855

论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篇12

在我国古代, 一些传染病曾经让我过人民吃够了苦头, 同时也因为各种传染病而死了很多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古代的一些传染病。首先是天花, 3000年前人类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 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都有相关记录。天花由病毒引起, 表现为高烧、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和严重皮疹, 无药可治。麻风,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如今全世界每天仍有平均1600人感染麻风, 历史上麻风一度被认为是可耻的疾病。麻风杆菌让人失去痛觉而容易受伤, 并造成肢体畸形、残废或者失明, 严重者内脏也会受损害, 而且迄今没有疫苗预防。鼠疫, 鼠疫又名黑死病, 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 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霍乱因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 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1,2,3,4]。现在我们国家和整个社会已经对各类传染病很重视, 而我们也应该做好日常的生活好习惯来控制和预防传染病。

2 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其实, 我们人体本身对于流行传染病的病原就会有抵抗。为了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人体拥有三道防线。皮肤、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也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多数情况下, 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之后, 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的动员起来, 用专门对付这种病原提到“武器”进行战斗, 也就是产生特异性免疫, 比如产生专门抗击这种传染病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映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表示这个过程: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抗原、抗体结合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B细胞——浆细胞——抗原抗体结合

流行传染病的病原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其中, 上述的3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那么, 有人也许是不是会产生疑问了, 那么既然这样的话, 是不是个人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由于免疫系统异常的敏感, 反应过度, 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所以免疫系统过强或者是过弱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3 近几年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流行传染病

其实我国近年来的流行传染病也是不少, 不论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 (SARS) 还是前一阵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 (也有人管他叫猪流感) , 而且在一些地区小孩经常会发生“手足口病”或者是“水痘”等等, 有些传染病对人体有生命的危险, 而有一些则相对安全一下, 但是不论哪种, 对我们的身体都会产生危害的, 所以这就要我们平时有一些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了。

4 流行传染病的类型以及传播方式

目前, 我国规定的流行传染病类型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共有39种。

一般的,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唾液传染、血液传染、接触传染等等。

如果说, 当某一种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很大, 很广, 传播速度很快的话, 就可以称之为瘟疫了。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当此类传染病发生时, 患者的隔离、疫区的处理以及治疗等等都是要强制执行的, 所以, 我们也可以管甲类传染病叫做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了非典型肺炎、狂犬病、炭疽、血吸虫病等等, 对于这一类的传染病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或者是当地防疫站的规定以及安排进行预防和控制,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 防止扩散。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感冒、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等, 这一类的传染病要严格的按照国务院卫生部门的规定要求景象检测以及管理。

5 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首先, 政府应该做好未雨绸缪,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 并且通过一些途径来让人们知道传染病的危害, 以及一些日常的常识来预防传染病, 应该告诉人们传染病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对这些流行传染病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做好平时的保护, 就会远离流行传染病。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打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5.1 控制传染源

首先要隔离患者, 因为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一般在疾病高峰阶段大量排细菌或病毒, 但很多传染病在出现症状前已排毒或排菌, 如腮腺炎 (大嘴巴) 。在腮腺肿大前6天已能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 这就是为什么将患者隔离后仍继续出现腮腺炎病儿的原因。托幼机构必须加强每它上午的晨间检查, 早期发现传染病, 达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病原携带者也是可怕的传染源, 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菌痢的带菌者。这类孩子本身可无任何症状, 不易被人发现, 但可将携带的细菌、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所以, 对有菌痢史及近期有腹泻者, 入托入园时一定要做大便培养。

5.2 切断传染途径

冬春季节好发呼吸道传染病, 应定时开窗通风,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婴幼儿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玩, 天冷时外出乘车要戴口罩。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要切实做好饮食卫生,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消毒等。要消灭“四害”, 尤其是灭蝇。

5.3 要保护好易感人群

一般情况下小孩和老人的体质比较弱, 所以应该对他们做到有效的保护才行, 而有一些成年人的体质也不好, 也应该给予保护。一般情况下, 保护易感人群常用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这两种方法是最简单有效同时也是最常用的。

5.4 动物一般情况下是传染病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和动物的接触。

家里面有宠物的, 应该定期给宠物体检, 并且要保证宠物的清洁和健康。还有要注意的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 大多数都是通过唾液、血液或者是接触等等, 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得了流行传染病的, 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 免得被传染了。当某一地区出现了流行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时候,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去哪个地区。当个人出现了和流行传染病相似的病症之后, 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不要隐瞒, 也许你隐瞒的会导致你的家人或者是周围的跟你一样也被传染上了,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去就诊, 给自己负责, 让别人放心。

6 结语

上面说了那么多, 简单介绍了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 传染病的类型以及传播方式, 最后有介绍了一些流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方法,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 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前, 得了传染病治愈的机会小, 只要我们发现得早, 治疗的及时应该是都可以治愈的。所以, 我们平时也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给流行传染病侵袭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指南/全国在职卫生人员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应信忠.慈溪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圆形分布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6) :35-36.

[3]王子军.我为1990—2000年传染病流行态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 (4) :312-313.

上一篇:学会低头下一篇:做好党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