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带动战略

2024-10-14

品牌带动战略(共6篇)

品牌带动战略 篇1

路径依赖:选择决定发展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有两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电脑键盘布局竟然是为了减慢打字速度而设计

早在18世纪早期, 人们就开始研制打字机。19世纪中后期, 打字机才慢慢地流行起来。今天, 当我们熟练地操作键盘的时候, 很难相信, 键盘设计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是为了让我们打字速度慢一些。开始的打字机键盘, 本来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 这样排列的键盘打字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早期打字机的技术问题, 当打字员打字速度稍快一些的时候, 相邻两个字母的长杆和字锤可能会卡在一起, 从而发生“卡键”的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1868年, 美国排字工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 (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将字母顺序打乱排列, 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键盘布局。

今天的电脑键盘, 最初打字机卡壳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为什么不换一种更科学的键盘排列方法?事实上也曾经出现过其他更快的键盘排列方法, 比如DSK排列法。但在长期的实践中, 人们习惯了“QWERTY形式”排列, 制造商也按照人们的这种习惯来生产打字机。从打字机到电脑, 软、硬件也是根据这种键盘排列而设定的, 这就形成了技术“锁定”。要改变这种设定, 付出的成本将是巨大的。因此, 即便有更先进更科学的键盘设计, 也很难取而代之了。

案例二:航天飞机上的推进器的宽度, 是由马屁股宽度决定的

这听起来很荒谬, 但却是事实。其演进的过程是这样的:火箭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 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 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 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现代铁路早期的设计者是由电车轨道的设计者设计, 因此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1.46 m, 正是沿用了电车的轮距。而电车是由造马车的人设计的, 因此沿用了的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的宽度, 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于是, 马的屁股就决定了火箭推进器的宽度。

“路径依赖”, 最早是Paul·A·David于1985年证明的, W·Brian·Arthur用来描述技术变迁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 通过惯性和冲力, 产生飞轮效应, 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 进入恶性循环。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 想要改变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把W·Brian·Arthur提出的技术变迁机制扩展到制度变迁中, 用“路径依赖”概念来描述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 证明了制度变迁同样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人们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 就会形成与这种制度匹配的社会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等, 如果这种选择不够完善, 其弊端就会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强化, 这时候要想改变, 就需要变革, 需要付出社会成本。

山西在对煤炭的“路径依赖”中挣扎

2010年7月29日,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的讲话。他说:“煤是大自然给予山西人民最大的恩惠, 但是由于长期挖煤、烧煤、卖煤, 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依赖煤、提升区域地位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思维定势。”

山西因煤而兴。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 国家建设需要煤, 山西要多挖快挖;到市场经济体制时代, 能源短缺, 煤价陡长, 大量资金涌入、多种体制并举, 疯狂开采。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山西因煤而衰。一方面, 毫无节制地掠夺性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破坏, 不少地方挖走了煤, 留下一个个黑窟窿, 干涸的河流, 裸露的土地, 损毁的道路;另一方面, 挖煤的“挤出效应”, 形成山西产业结构的畸形, 山西的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很难成气候。对煤炭资源“路径依赖”产生了负反馈效应, 这种负反馈效应自我强化的结果, 造成“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的悖论, 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

在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山西人也曾意识到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给山西带来的深层次问题, 也曾经做过多次调整、转型的尝试, 但一直跳不出“煤炭市场好了不想调, 煤炭市场不好调不动”的怪圈。说到底, 是“路径依赖”的惯性起了作用。

选择新路径:给山西一个正确的导入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小事件和环境可以决定某种发展的结果, 而且一旦某些小事件和环境的结果占据主流, 就导致这种发展进入特定的路径。”这有点近似“蝴蝶效应”: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 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 会给社会带来始料不及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 只要正确引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将会产生发展的“加速度”。因此, 怎样才能避免“路径依赖”的负反馈作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路径依赖”的正反馈作用, 进入发展中的“飞轮”状态?关键在于开始导入路径时的正确性。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选择很多情况下是无意识的, 或者由于知识的、意识的、制度等局限使我们做出错误的抉择, 那么在新的路径导入, 就不能不慎之又慎。

选择新路径, 要有世界眼光。所谓世界眼光, 就是要站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形势中来看山西。根据地缘经济理论,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今世界, 区域的发展, 必定与周边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既可以是正向的, 也可以是逆向的。可能因比较劣势而塌陷, 也可能借势而超越。目前, 转型发展是世界大势, 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山西就是要在这样的格局中谋发展, 既要勇于造势, 又要善于借势。正是基于这样的大势, 袁纯清书记指出:“我省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正处在一个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 在发展中促转型, 在转型中谋跨越, 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选择新路径, 要有战略思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分割模式转为以产业集聚化和城市群发展为主导空间形态的新路径, 区域协调互动机制逐步形成, 要素资源加快整合并在更大范围寻求优化配置。山西的发展必须研究山西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与周边区域的关系。袁纯清书记的讲话中对山西省情进行了科学的再认识:山西在全国发展中处于什么位置?在中部处于什么位置?山西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有了这些认识, 才能“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选择新路径, 要有改革的胆识。在对路径的选择上, 人们永远处于不好与好的两种“路径依赖”的矛盾与斗争中。挣脱不好的“路径依赖”, 要有改革与创新的胆识, 要有敢想敢干敢闯的勇气, 因为一种制度在其长期形成的过程中, 必然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会在发展中不断强化旧的“路径依赖”, 他们又是不合理制度的捍卫者, 是转型发展的障碍。因此, 选择山西发展的新路径, 就需要从观念上、习惯势力上、行为方式上、制度上打破常规、革除积弊、建立新秩序, 这就要求决策者、执行者, 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 要有改革者的胆识和气魄, 要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选择新路径, 要有务实的精神。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山西的转型, 不能是凭空而转, 不能离开煤炭谈转型。转型必须在充分认识山西的资源禀赋、理性分析山西的区位特点, 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转型。袁纯清书记提出要“以煤为基, 以煤兴产, 以煤兴业”, 袁纯清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七大路径”:一是传统产业“循环化”, 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二是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炭机械高端产业基地, 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转变;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四是围绕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六是围绕煤炭产业的升级引进高端人才,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 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这七大路径突出了“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的山西特色。所谓“借势”, 既要善借他人之势, 也要善借自己的优势, 这样才能实现低成本的跨越。

境界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

制度的惯性, 使得我们为了挣脱旧的“路径依赖”, 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这也提醒我们, 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形成正确的新路径, 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新路径的正确性, 对新路径的探寻, 一定要理论引领, 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 既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 又要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总之要有高境界。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说:“境界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结局。”一个人有了高境界, 才会有大格局, 也才会有大成就。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略的制定, 也是如此。

在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境界?

袁纯清书记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 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的走向、科技的走向, 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取主动, 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等。”这是对干部素质的要求。

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上, 也要以高境界带动大格局。这种高境界, 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山西欠发达的现实和山西特定的资源禀赋为依据, 对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袁纯清书记在讲话中说:“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只有转型发展, 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才能提高发展的价值链, 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转型迫在今天, 跨越时不我待, 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 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这就是高境界。这样的高境界, 决定了我们所追求的转型, 不是单纯的产业结构的转型, 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转型, 不是谋一时权宜之计的转型, 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型, 价值体系的转型, 行为方式的转型, 工作作风的转型, 制度建设的转型, 干部路线的转型, 总之, 是战略转型,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这种彻底的大转型, 才会实现山西的跨越发展。

袁纯清书记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 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转型发展是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 是山西的根本出路, 是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创新、求变、谋发展的国际国内大格局中, 不变则罔, 不进则退。对于山西来说, 挣脱旧的“路径依赖”, 寻求跨越发展的新路径, 是历史的选择, 是现实的要求, 也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应当正视落后的现实, 但不应该失去发展的信心。有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有山西决策者的智慧与领导力, 有三千万山西人民的励志奋斗, 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 再造一个新山西, 指日可待。

品牌带动战略 篇2

我市大力实施外贸进出口品牌带动战略

一是打造区域品牌积聚高地。提升现有省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水平,重点打造广饶县橡胶轮胎品牌、东营区石油装备品牌、垦利县精细化工品牌,大王经济开发区高档子午线轮胎认定为第五批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广饶县汽车零部件认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高原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出口基地企业。二是注重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认证、专利申请、品牌推广等,在国内外知名展会设立品牌展区,扩大品牌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变。科瑞、高原、孚瑞特被认定为首批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全市自主品牌出口占比提高到52.3%。三是提升我市企业品牌国际知名度。2013年共组织展会102个,参展企业204家,达成协议或意向近30亿美元,有力的提升了我市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组织恒丰、金宇等企业参加2013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改装车、法兰克福(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等展会86个,达成协议或意向26亿美元。尤其是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改装车展成效显著,参展企业21家,展位76个,面积684平方米,占全省的92%,达成协议或意向3亿美元。

品牌带动宁陵酥梨产业大发展 篇3

河南商丘市宁陵县金顶谢花酥梨以酥脆易溶,汁多味甜的口碑而享誉一方。如今,酥梨不仅给梨农带来了可观效益,还带动了梨区周边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切,都是宁陵县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带动酥梨产业发展的结果。

几年前,宁陵县酥梨种植有规模,却没有知名度。该县及时注册了“金顶”牌和“知德福”牌酥梨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标识、统一产地名称,全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为提升酥梨质量,宁陵县聘请国家和省、市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并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联合成立研究所,开发优质酥梨生产技术,帮助梨农制定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规划。目前,该县5万余亩酥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酥梨优种率90%以上。

“技术上的改进对俺帮助可不小,施肥、除虫害啥的,自己都不用咋操心。坏果子少了,好果子质量更好了,亩产也高了。”梨农魏道兵手持硕大的梨果高兴地说:“特别是冷窖储藏技术的实惠最大,不再担心梨不好放。秋天的梨能保存到来年开春再拿出来卖,价钱高很多。”

目前,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河南省“名优产品”等。

该县生产的优质无公害酥梨吸引了南京、上海、郑州等地大量果商前来抢购,走上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的绿色食品货架,酥梨果品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澳门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人家知道了咱的梨后,要有让人家信得过的质量,让这个牌子继续发展壮大,不能做一揽子买卖。”宁陵县委书记李东升说,“宁陵梨的品牌发展时间短,在名气和规模上都没有优势,若想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客商,只有找出优势,打造自己的酥梨文化品位。”为了将“金顶谢花酥梨”这一传统产品进一步做大叫响,该县挖掘酥梨文化内涵,发展生态旅游。从2004年就开始举办梨花节,2007年起又增办了酥梨采摘节,使春华秋实相照应,打造出比较完整的梨文化,借此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为进一步完善和拉长产业链,延伸梨区上下游产业,该县一方面着力建设万亩梨园旅游区,打造更成熟的生态旅游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引进台商投资亿元的酥梨深加工企业——金维果梨汁加工项目,开发梨汁、梨膏等产品,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梨农收入,实现酥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04年开始,该县还着手筹划万亩梨园旅游区建设,对梨园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对葛伯遗址等景点进行全面修缮,开发了“农家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投巨资在生态梨园景区内建设富有乡土气息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小屋,分别增添了皇家梨园、百年梨园和新落成的金顶阁梨文化博物馆等多处旅游景点,极大地丰富了“生态游”的内容。

目前,宁陵黄河百年生态梨园风景区已成为集生态游、休闲游、农业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第二家园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用创立品牌带动企业文化建设 篇4

前文讨论了如何用文化塑造品牌,曾提到可以用品牌来倒逼企业文化。用创立品牌来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符合“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实效”的基本原则。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广大中小企业。把问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可以起到提纲挚领,纲举目张的奇效。而以创立品牌作为主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好处:

第一,一举两得。

以创立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既可以一举成名,为企业带来最直接的效益;又可以一步到位,快速建立起企业文化体系。这样的企业文化,直接为企业经营服务,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即简洁,务实,高效,活化。

第二,一呼百应。

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最难的是难以取得大家共识。而以创立品牌为抓手,容易最大限度获得大家共识,包括全体员工,老板,经销代理商,合作伙伴,重要客户,投资人等。有了集体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就容易推进下去。

第三,一柱擎天。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风气干扰。而咬定品牌这个青山不放松,就可以牢牢把握自己,站稳脚跟,不至于在市场大潮中限于被动。

确定了主题和目标,就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首先是奠定基础,按照《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从“学痴,洁癖,财迷,会瘾,赏罚,饮食,阴阳,内外”八个方面,从整体素质上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准备。

设立“创立品牌领导小组”这样的类似机构,选拔企业内外与品牌相关的关键人物,组成创立品牌工作核心团队。由老板亲任小组领导。小组下面同时组成督导队伍,在每个部门设立督导专员。必要时邀请外脑帮助策划品牌整体运作方案。尤其重要的是,先期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寻找属于自己的品牌海洋。这个品牌海洋要适合自己发展目标和主客观条件,有希望在其中做到第一,并且有足够资源保证自己长期坚持下去。

以下是品牌小组重点要做的工作:

1围绕品牌文化内涵,结合关键成功因素(KSF),提炼企业文化主题,包括理念,价值观,精神,准则,愿景,使命等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与品牌文化体系不尽相同,但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有助于强化品牌文化,有助于强化关键成功因素,有助于强化企业经营流程。形成文化手册大纲。

2将以上企业文化体系,落实到具体的规章制度当中,并且不断细化强化。通过执行和督导双轨体制,具体落实到员工每一个实际工作当中,甚至包括生活习惯作风。通过宣传教育各项活动,将上述理念体系深入到员工内心脑海。这个过程要刚性硬性,不允许有太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3以品牌效应为指标,检测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效果。设计一套可重复的检测方法,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品牌效应。从检测结果中发现问题偏差,寻找解决办法,修正文化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行督导,健全反馈机制。通过反复循环,将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极致的高度。

4当成为自己所属的品牌海洋第一之后,就要设法巩固成果,并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修正调整企业文化体系。品牌工作核心团队要不断吸取新鲜思想,新鲜力量,确保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协调发展,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扬企业民主,以全员品牌管理为最高要求,在企业树立全员品牌观念。

品牌是企业文化大树上最美丽的花朵。要想花朵美丽鲜艳绽放持久,必须认真培育企业文化这颗大树。只有企业文化根基稳固,品牌之花才能芳香永恒。两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不可能分开建设。企业文化可以支撑品牌,创立品牌可以带动企业文化建设,这是一种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围绕品牌建设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支持品牌,无疑是一条明智的道路。如果脱离企业文化单独搞品牌,品牌也很难成功。

品牌带动战略 篇5

曾经繁荣兴旺的“东方大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先机。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厦门终于迎来了重大机遇。

亿吨大港正在崛起

厦门湾。一座座数万吨乃至30万吨的深水码头正在施工建设当中;数以百计高大的吊桥、龙门吊忙碌地装卸货物……

厦门湾于2006年1月正式实现了港口管理一体化。湾内的八大港区功能重新定位,进行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对港政体制的创新完善,厦门港提升了综合竞争力,正在向集装箱吞吐量千万标准箱的目标迈进。

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福建仅政府计划投资港口建设资金就达290多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到2010年,福州、厦门亿吨大港将耸立在海峡西岸,福建全省港口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

“福建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顺应了世界潮流。”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表示,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依托临港区域布局工业项目已成为一种潮流,也是沿海地区发展大型基础工业的主要形式,如日本、美国、韩国的工业就大多以港口为依托。

在厦门,人们常说:出了海,所有方向都是路。面朝大海的临港工业的崛起,正成为海峡西岸建设中最亮丽的风景。

高科技产业群产值超百亿

2006年2月,世界第三、台湾第一大液晶显示器厂商友达企业独资设立的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

友达福建项目一期投资为1.5亿美元,总投资5亿美元。伴随友达而来的配套项目30多个,投资数亿美元。友达董事长李耀预计,2007年春友达投产后,友达及配套企业的产值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据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介绍,在海峡西岸建设过程中,厦门按照建设“创新型”特区的部署,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加大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引进,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何立峰介绍说,目前,厦门电子信息、光电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海西”建设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了一批数码科技、视听通讯、发光与光电子、生物医疗等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还建成了留学人员、台湾学者、高新技术等各类创业园。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大海表示,到2010年,友达、中华映管、金宝利三家光电子企业产值可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产业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基地;而戴尔、联想手机、松下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也将在2010年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这2000亿元的产值相当于厦门现在的年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再造一个厦门工业城!”孙大海话语中充满自豪。

两岸互利双赢的平台

厦门与台湾地区的金门相距不过12海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就可抵达金门的水头码头。

改革开放以来,厦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至2005年年底,在闽台资项目累计达8400多家,合同台资144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1亿美元,排在江苏、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三位。马尾、杏林、海沧、集美4个台商投资区已成为在大陆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

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考察工作,亲切会见了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他强调,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总书记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在闽台商,“海西”建设的宏伟蓝图更坚定了他们投资“海西”的信心。

2007年1月25日,正在参加福建省两会的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五年,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工业为重点,壮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力求通过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同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均比2005年翻一番,努力构建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航运物流中心、旅游商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基本建成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品牌带动战略 篇6

全世界一般的就业规律是65%—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一个国家一般中小企业占97%以上;一个国家非正规和正规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千人构成企业数量是50个左右;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后三年内创业率为20%;发展中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20到30个;人均GDP3000美元时,服务业容纳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0%左右。

而中国目前将个体工商户按照10个从业者构成一个中小企业折算,再加上其他企业,每千人不到10个;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创业的不到1.5%;在服务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比率仅为31%左右。中国2008年的城镇失业率最保守估算,也在12%以上,2009年有可能达到15%以上;农民工的失业率,在15%左右;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去外出务工的,按照目前的生产力条件,更是以亿而计。目前,除去务工在外的,30%的劳动力创造了10%的GDP,而且GDP在农业领域中的份额逐步下降,是一个全世界的规律,中国不可能逆行。不持续地将农村和农业中的劳动力转移出来,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

民生是就业之本,特别高的劳动力剩余率和失业率,将会使大规模的城乡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将会因居民支付能力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就医难、上学难和住房难;将会因为国内消费不足对出口形成强烈的依赖:将会由于生产能力强及劳动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不足而在出口不顺时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将会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将会使居民对社会从心理上产生负面的感觉,将会成为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的隐患。

因此,我建议将“创业带动就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上,我们提出过新农村建设,提出过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一定要处理好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不自主创新,科学技术不进步,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就没有一席之地,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就没有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在发展中就没有后劲;但是,不创业,没有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产品,没有一定的与我们大量的低知识水平的劳动力相结合的适度技术,中国这样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就会因闲置而被浪费。

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是推进城市化,而容纳劳动力转移和需要就业人口的最大领域是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创新型国家建设则是国家经济有竞争力的基础。新农村建设要与推进城市化和在城市中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量的劳动力在城市创业和安居乐业,才能不会像我们目前农民工工棚式转移和钟摆式地流动,也才能不会像拉美和印度等国在城市周围形成大量的贫民窟,也才能不会发生粮食不安全问题,也才能使我们在发挥劳动密集优势的同时,有自主技术的竞争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四个战略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从中国这样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就业来看,可能建设创业型国家和中小企业发展,更为重要。

因此,我认为,在党和国家层面上,应当将建设创业型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其逻辑为:鼓励全民创业——创业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来增加工作岗位和劳动力需求——增加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来扩大服务业——使劳动力较为充分地得到利用——增加劳动力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居民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消费能力,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顾客感知下一篇:贵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