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融资状况

2024-11-06

公司的融资状况(精选10篇)

公司的融资状况 篇1

我国企业在扩大就业、稳定社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然而融资困难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股权融资方面, 研究我国企业股权融资的现状, 从我国企业股权融资的必要性、需求性、优先性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基于以上分析, 研究我国企业无法获得股权融资的原因。最后, 本文将进行股权融资的绩效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建议。

国内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截至2009年10月底, 我国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超过42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 上缴税收占48.2%。显然, 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它能否健康快速地成长, 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企业股权融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我国企业股权融资的现状仍不乐观。我国企业多数靠自我积累、自筹资金发展自己, 据调查统计, 在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占50%~60%, 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不到1%, 银行贷款在20%左右。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传统的内部融资方式滚雪球式发展, 企业主要通过内部股份募集、红利转股本等途径募集中长期资金。

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由成长性要求的外部股权融资没有得到满足, 企业不得已用内源融资代替长期负债支持自身成长, 来弥补外部股权融资的不足, 这明显反映了我国企业外部股权融资渠道的缺乏。因此大力发展企业外部股权融资已成当务之急。

制约企业股权融资瓶颈的成因分析

1. 内在因素——企业自身问题

企业底子薄, 抗风险能力较弱, 不同程度上使投资者风险增加, 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导致股权融资发展滞后;企业财务与综合管理不规范, 信用水平低, 信息披露意识差, 甚至故意隐瞒, 透明度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比如企业经常有一股独大的现象, 有些公司甚至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都没有搭建起来。正是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 许多投资者宁愿把资金集中在一级和二级股票市场, 甚至去买国债或存入银行, 也不愿将资金投给企业。

2.外在因素——制度原因与市场原因

股权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和集中。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股权融资, 外部股权融资渠道不足, 缺乏多样性的股权融资渠道。与此同时, 我国股权投融资渠道不畅, 最主要表现在上市融资门槛过高。我国企业上市审批程序复杂, 条件苛刻, 盈利要求以及过高的上市融资成本等将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比如企业板块的设立有明确的规定, 与主板市场相比, 企业板块暂不降低发行上市标准, 而是在主板市场发行上市标准的框架下设立企业板块, 以避免因发行上市标准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样一来, 能达到主板上市标准的这种规模的公司决不是通常意味上那些无法从银行筹到资金的真正的嗷嗷待哺企业。所以,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 上市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企业股权融资对策分析

1.企业可以用上市融到的资金进行长期投资, 减缓对银行长期贷款的需求, 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股权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上市后公司债务比率降低, 可以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 往后可以借此逐渐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二种筹资方式相辅相成) 。

2. 现行的股票市场融资体系可能会增大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结果表明, 企业上市公司并没有遵从高竞争的企业倾向于采用低负债的财务保守策略, 而可能是在股权融资受限的情况下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冒险的财务策略, 更多地融入债务资本。另一方面, 企业的上市提高了其信息透明度, 使得债务代理成本降低, 这就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债权性融资提供了可能。但是, 债务资本的融入无疑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影响企业的生存状态。

3. 一般来说, 股权融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上市公司来说, 在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支持, 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又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的情况下, 通过股票市场来筹集企业长期发展资金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企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通过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以扩大生产规模, 那么其资金的配置只能是低效的。

(作者:罗浩, 郑州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明明, 郑州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公司的融资状况 篇2

一、xx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06年末,xx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xx%。据测算,2006年末,xx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xx亿元,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xx亿元,资金缺口达到xx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06年末,xx份家庭问卷中有xx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xx%,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xx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xx户,占xx%,借入金额达到xx万元;借出资金的有x户,占xx%,借出金额达到xx万元。xx份企业问卷显示,有x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xx%,融资总额达到xxxx万元。

二、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xx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xx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xx市约有xx%以上的家庭、xx%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xx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xx%;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xx%,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xx%,用于还债的占x%。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助性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三、xx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xx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xx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xx%。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加上遍布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的大量吸存,造成县域金融主体缺位。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客观上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提高。在xx市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投放适当紧缩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部分发放给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加。同时,为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大力推行抵押和质押贷款,严控信用贷款。对于那些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和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而言,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在买方市场下基本持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反映资金紧张,因此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

(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使急需资金者转向民间融资。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尤其是对散户及众多的农村经营户的贷款方式,基本上是抵(质)押贷款,但一般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户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不贻误时机、商机,急需资金者就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急需。

(四)贷款考核要求过高,打击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甚至对信贷员制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严加处罚。很多信贷人员出于明哲保身,怕负信贷风险责任,存在“慎贷”、“恐贷”的保守思想,造成资产市场拓展不力,出现银行“难贷款”,企业、个人“贷款难”的“两难”现象。在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只能转向民间融资。

(五)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窄,利益驱使成为民间融资活跃的动力。

四、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经济金融的正面影响。

1、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序上融通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了农民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活跃了城乡经济,填补了金融支持的空白。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覆盖面窄、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生产或生活的一时资金急需,私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组织资金,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民间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活跃和发展必然占领中小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市场,加大它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3、拓宽了投资渠道,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存款利率偏低及利息税的征收,迅速发展的个体工商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使部分民间资金转向生产和经营投资,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又扩展了民间投、融资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

1、冲击国家产业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下,金融部门收回贷款或减少贷款。个别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民间融资继续生产经营,甚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2、影响社会稳定。民间融资法律约束力差,手续不规范,大都采用白条方式,担保简单,在借款期限的掌握上人为因素较大,不能合理确定借款周期,而且资金所有者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借款人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有可能引发纠纷,酿成不稳定因素。

3、造成利率失控。民间融资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都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婚丧嫁娶、治病求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性贷款和企业的急需贷款,由于借款时间的突发性和使用的急切性,借款户对融资利率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易诱发高利贷行为。

4、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目前民间融资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农民生活消费借款,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的寥寥可数,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流入非农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造成农村资金日益减少。

5、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融资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干扰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总量统计的准确性,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6、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储户利息收入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国家没有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规范,资金持有者的利息收入逃避了国家税收。

7、借贷风险不容忽视。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融资市场,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则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威胁。

五、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范文网【】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赋予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信用社在取得人民银行票据置换资金后,信贷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应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贷款营销理念,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努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满足农户小额资金需求,努力拓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投资理财手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存、贷款定价,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扩大对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缩小民间融资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的引导。在当前对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的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密切监控民间融资动态,引导民间融资发挥对经济金融的辅助和补充作用;政府等有关部门应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同时也为民间资金开启多种投资渠道。

我国非上市制造业融资状况研究 篇3

关键词:非上市;制造业;融资

一、 企业融资简介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融通资金,使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达到平衡的过程。从实质上看,企业融资就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对各种要素的投入进行组合,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的资金来源有内部也有外部,因此融资方式按照资本形成方式的不同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一) 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资金,主要由折旧和留存收益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地用自己的储蓄进行投资。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所以企业在对内源资金的使用期限及用途上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由于其来源于企业的自由资金,利率相对来说较低或者根本就没有利息,所以还款的风险相对来说也较低。但是内源融资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资金来源有限,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内源融资。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过程,就是企业吸收别人的储蓄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的规模比较大,企业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或发行债券就可以募集到大量资金,因而具有规模效应。企业因此可以采用杠杆效应,能够有效的增加收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外源资金的成本很高、风险性也较大。企业无论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还是贷款,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股票和债券融资都会由于市场的不稳定而产生较高的风险。

企业外源融资按是否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公司或者自己直接向投资者出售股票而得到资金的融资方式,主要指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它借助于股票和债券直接获得资金,可以减少资金的管理成本,降低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投资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有价证券,然后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或购买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企业使用,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需要资金时,会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其次才是外部融资。

二、我国非上市制造业融资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固然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大多数制造业仍是非上市企业,对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融资不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部融资现状

内部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资金通常占有一半以上,而在我国非上市制造业中,这个比例还很低,可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留存收益少,积累意识差。

我国非上市制造业大都是中小企业,本身投入少,收益自然就少,交完税后留存收益就所剩不多。而且,这种企业一般自我积累的意识较差,没有长远积累的思想,利润基本上用来分配,很少考虑用利润来弥补资金的不足。有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更谈不上留存积累。

(二)直接融资现状

 非上市制造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目前,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困难重重。

1.股权融资

在我国,《公司法》规定,如果股份有限公司想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二是企业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三是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25%以上。四是最近三年公司无重大违法行为。在我国满足这些条件的,绝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被拒之门外,其中自然包括非上市制造业。所以非上市制造企业不能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进行资金筹集。

2.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是非上市制造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贷款的发展。

非上市制造企业债券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规模。在我国债券的发行规模有严格的要求,非上市制造业等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二是国家队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国家明确规定,企业债券利息要上缴所得税,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并且非上市制造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的自身缺陷,使的非上市制造企业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

(三)间接融资现状

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自身规模的限制,我国非上市制造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于银行贷款监控和交易成本较高,非上市制造企业资信不良等原因,银行不愿对非上市制造企业提供贷款,非上市制造企业也很难在银行贷到款项。主要表现有:

1. 非上市制造企业贷款总量少

我国银行提供的贷款大部分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得到的款项很少,更不用说非上市制造企业。所以,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间接融资是严重不足的。

2. 信贷条件苛刻

国有商业银行通常以乏抵押资产或者财务制度不健全为由拒绝向非上市制造企业提供贷款,还有很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在日均存款额、负债率、贷款归还率、抵押、股东结构等方面规定了各种标准,将其拒之门外。许多小金融机构虽然能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但限于自身能力有限,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3.申请贷款的拒绝率高

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率要远远高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IFC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贷款的成功率因企业规模的降低而降低。考虑到非上市制造企业申请到贷款的比例很低,可以得出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从以上非上市制造业融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内源性融资较为缺乏,外源性融资中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虽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却受到银行的处处限制。非上市制造业融资困难,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开,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利润率下滑。所以非上市制造业的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非上市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三、 非上市制造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非上市制造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对非上市制造企业产生融资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内部原因

非上市制造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信用低,风险高,无法具备与上市公司同等的市场地位。

1. 信用度低

企业信用度的高低与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关,非上市制造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主要原因是:一是非上市制造企业投资规模小并且产出规模也较小。二是非上市制造企业获得信息的能力弱。非上市制造企业难以承担市场交易中巨额的信息费。三是多数非上市制造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限,创新能力不行。四是非上市制造企业势单力薄,没有与非上市制造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非上市制造企业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制造企业总是有着较高的经营风险。

2.理财能力缺乏。绝大多数非上市制造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的管理体制,因而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缜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存货管理缺乏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资金调度能力不强,盲目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注重利润却忽视现金流量的管理。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理财能力的匮乏,进而加剧了非上市制造企业融资的困难。

3.金融意识有待加强

大部分非上市制造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在改革过程中,自身的角色还没改变过来,金融意识较弱,不会通过新的途径(优化资本结构、重组等)去开辟融资渠道,这不仅会错失良机,还会导致严重的资金困难。

(二)外部原因

1. 经营环境劣化

在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下,国内市场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是买方市场,这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非上市制造企业由于大量存货,而导致财务风险,融资出现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全球化后,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并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依靠条件,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非上市制造企业缺乏的已不是勇气,而更多的是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法。

2.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很契,非上市制造企业的融资问题就十分凸显。

首先,法律环境不健全,个别非上市制造企业为了获得资金,钻法律空子,通过合并、改制、重组、破产来逃避银行贷款,对此司法部门也束手无策。其次,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没有强而有力的支持政策,中小企业也没有健全的信用担保系统。再次,我国缺少融资的中介机构,在我国,银行基本上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像非上市制造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所以就需要借助融资中介,而我国融资中介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后,非上市制造企业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进入有严格的条件,并且对其发行规模也有严格的要求,大多数非上市制造企业无法满足条件,所以被拒之门外。

四、如何增强非上市制造业融资能力

非上市制造企业因其行业特点与规模限制,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其面对的风险很容易转化为融资风险。因此,要提高非上市制造业的融资能力,必须针对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 完善企业融资环境

首先,健全的资金扶持政策能够为非上市制造企业等中小企业顺利的融资提供法律保护。我国政府在构筑这方面法律政策时应该以全方位为原则,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类型、劳动密集度、资源优势、科技发展程度、外汇程度的不同,确定融资扶持的重点、比例和方式。其次,国家要硬性规定商业银行积极、有效、合理地向非上市制造企业等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并且要求他们采用多种金融工具为这些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最后,国家应加快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信用度低是其融资困难的很主要的原因,建立适合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地应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引发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二) 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增强非上市制造业的内源融资能力主要依靠的是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留存盈余的比例,不断提高企业本身资本积累的能力。

首先,要增加企业的保留盈余,促进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其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内源融资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最安全、最可靠的融资方式。企业应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增加保留盈余,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三) 增加直接融资渠道

在我国,直接融资的手段主要是股权融资,依靠股权融资,企业可以迅速地募集大规模的资金,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非上市制造企业应尽快得到进行股权融资。非上市制造企业要进行股权融资,首先要打破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可也通过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改制、创业板上市结合,从而使得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都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进而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四)争取间接融资机会

当前,我国非上市制造企业融资最困难的是间接融资,但企业并不能因此就放弃间接融资,而是应该积极争取间接融资的机会。

企业可以尝试进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购买企业所需要的设备,在规定的期限内,租赁企业支付租金使用设备,从而使租赁企业获取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方法。非上市制造也采取租赁融资的门槛比较低、可以避免企业大量资金用于一次性投资,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企业也可以用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获得贷款。许多非上市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利权,往往无形资产比较大,因此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抵押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贷款。

企业也可以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指企业签发,在以后某个日期银行承兑即可付款的票据。商业承兑汇票的特点是利息低、手续简单。持有票据的企业在到期日前在贴现市场可以随意贴现,需要资金的企业可以立即得到资金,银行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也不必动用存款,这种融资方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重庆市渝路混凝土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参考文献:

[1] 张璇.中国制造业融资渠道与企业投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2011,4.

[2] 徐媛媛.从“口红效应”看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4.

[3] 孙杨,史景娜.江苏融资结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日本融资模式为借鉴的江苏制造业融资对策分析[J].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6,7.

[4] 赵晔,董金阳.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绩效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1.

[5] 宗庆后.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2009,1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篇4

1.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状况分析

为深入全面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状况, 解决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国家十五计划期间,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所做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改革调查》, 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的六个城市的1105户中小企业为样本, 分别从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销售怜理、收回拖欠款、投入情况、投资计划、与资金竹理、与金融机构及信用担保机构的关系等方面, 对样本企业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多有自己的核心, 产品, 以销定产;注意与大客户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财务制度不健全 (许多企业至今还没有编报现金流量表) ;投资欲望适中, 但规模扩张普遍伴随着资金紧张的局面;融资渠道单一, 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法:当遭遇资金紧张时, 62%的样本企业选择向银行贷款, 23%的样本企业选择自筹资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多以提供资产抵押、特别不动产抵押为首要条件, 但审批条件逐渐趋于多元化。

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形式, 按资金取得的来源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所谓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筹集的资金, 主要是指企业以留存收益部分作为资金来源。内源融资不需要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 因此内源性融资的成本要远低于外源性融资。外源融资则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外部融入的资金, 企业由于所处筹资环境不同, 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有所不同。我国现有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信贷融资等。

在直接融资方面, 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 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企业间的信用贷款尚不能完全保证。从市场融资情况来看, 因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具有不稳定性, 而且政府的监管措施也极为严厉, 沪深股市以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为主线, 其融资机会偏向于国有企业。另外, 我国企业证券发行采用“规模控制, 集中竹理, 分级审批”的方法, 使得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难度很大, 门槛很高,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较小。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2.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旳内部原因

现代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 大多数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 家长作风往往决定了企业命运;有的属于承包经营, “搜一把就走”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有些民营企业家虽然意识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并付诸实践, 但由于本身素质、能力等原因, 公司内部治理的改革很难进行下去, 体制上的缺陷导致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经营机制落后, 内部管理混乱, 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种种原因使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缺乏市场竞争力。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财务制度不健全, 投资者利益难保证等后果。

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成因分析

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在服务对象、入市标准、功能等各方面, 体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 这是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所不具备的。我国应该对中小企业进行细分, 研究各类中小企业的特点, 风险以及经营规律, 构建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为中小企业服务。虽然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块, 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上市门檻较高, 能够真正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虽然有人认为这为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距二板市场的设立还有相当的距离。由于中小企业股权不具有流动性, 导致一方面股票持有人面临着较高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又使企业不能进行深入的融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向社会募集资金, 也是获得资金的两个渠道。但目前政府对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控制较严, 要求较高, 中小企业一般很难达到标准。市场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中央企业债券, 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以及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等项目, 债券期限较长, 利率固定, 带有政府垄断性质。1994年之后, 中央政府颁布法令, 严禁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 这就使社会集资的融资途径变成不可能。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治理对策

综上所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 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 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 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 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据此, 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从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对策。因此, 想要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 还需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三方共同努力。

3.1 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的运行绩效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 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 中小企业必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3.2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进步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行, 在必定程度上为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供给了制度上的保障, 各企业应严格遵守, 认真实行。

强化资金内部控制,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发挥资金大效率, 就必须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 遵循量入为出原则, 严格“一支笔”审批制度, 严格计划控制, 严格作用范围, 严格检查分析, 减少损失、浪费, 使资金管理逐步由“人治”到“法制”转变, 达到制度理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朝云, 梁雨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出版.

公司的融资状况 篇5

摘 要:表外融资这一种筹资方式在当集团公司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夜之间迅速倒塌的局面。虽然经过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地努力,尽量减小表外融资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至今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而且大多数报表使用者对表外融资并不了解,现在就分析几种常见的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解决的对策。关键词:资本筹资;表外融资;财务状况

一、表外融资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表外融资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融资是指为未满足资本融资租赁全部条件,从而其承诺付款的金额的现值没有被确认为负债也没有确认资产,而且未在资产负债表或附注中得以反映的租赁进行筹资的财务行为。而广义的表外融资则泛指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切不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行为。

表外融资的实现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表外直接融资。即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融资。如经营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经营活动不涉及到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流动,会计上无需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资产的使用权的确已转移到融资企业,可以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的需要。

(二)表外间接融资是由另一企业代替本企业的负债的融资方式。最常见的是建立附属公司或子公司,并投资于附属公司或子公司,或由附属公司、子公司的负债代替母公司负债。

(三)表外转移负债是融资企业将负债从表内转移到表外。这种转移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应收账款和签订产品筹资协议实现。其实,应收账款抵押借款性质,由于会计处理的原因使其负债转移到表外。表外融资主要是负债融资,其积极的作用在于使企业能够加大财务杠杆作用,尤其当财务杠杆作用在资产负债表内受到限制时,可以利用表外融资放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同时为增加融资方式开辟融资渠道,特别是在表内负债方式有限、渠道不通过时,通过表外融资可实现融资目的。

二、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经营租赁

在经营租赁中,承租方获得了长期生产、服务能力,增加了物质基础,但在资产负债表上却没有把这种增加的生产能力或物质基础反映出来,造成对资产确认的不完整。同时企业还少记了预计租金这一项负债,从而导致了表外融资的产生。这一后果的产生,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的。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满足融资租赁的规定条件就需要表内反映,所以企业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逃避租赁资本化。例如合同符合租赁期满,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该项租赁就属于融资租赁,那么企业签订合同就不签订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由于少计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会导致我们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较低,误以为企业偿债能力强。同时通过经营租赁,租赁资产发挥生产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应将租赁资产视为企业的投资,而企业却因经营租赁产生表外融资,导致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的高估。

(二)附追索权转让应收账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作为销售处理;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作为融资处理。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其一,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其二,未放弃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程度,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利用这种表外融资会对企业现金资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现金比率。所以我们在分析企业现金比率时,应当将其从现金总额中扣除,或者采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的基础,以消除对财务指标造成的影响,反映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售后回购 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将同样或类似的商品购回夫人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应根据合同或协议条款判断企业是否已将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到购货方,以确定是否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回购价格固定或等于原价加合理回报,售后回购属于融资交易。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是如果卖方有回购选择权,并且回购价是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为基础确定的,在回购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在售出商品时确认为收入的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一方面现金资产增加,会导致高估企业的现金比率。另外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就会导致高估企业的各项营运能力指标。因此建议从谨慎性原则角度考虑,在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资产时,应当作出统一的规定。不管什么情况均不确认收入,只有待回购期满,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处理。

三、相关对策研究

(一)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

首先,制定机构应当独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做法,IASB全权负责准则制定,其成员的首要条件是技术专家,他们要与原雇主解除一切雇佣关系,且不能保留任何有损于准则制定独立性的其他利益关系,在准则制定中仅代表自己而不受任何组织或地区的影响。其次,要有广泛的参与性。虽然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利益集团的干预,但是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财政部会计司的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社会人员较少介入。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扩大参与准则制定人员的范围,比如可以来自于会计职业界、证券交易所、企业界、政府、专业研究机构、投资人等各个方面。

(二)选择有效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增强会计人员可操作性。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导向,试图详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恰当的会计处理,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适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但是包括太多的例外情况、很多的界限检验和大量的操作性指南。最终使得会计准则制定的越是严格、详细,对提供报表公司的实际情况的适用程度也就越低。另一种是以原则为导向。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能在一个完整、一致和清晰的概念框架下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会计准则,从根本上避免了众多例外事项,同时也减少了准则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从而减少了利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进行舞弊的机会。但是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鉴于此,我们应当克服两种制定基础的各自缺陷,使得会计准则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清晰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三)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前两种对策是需要我们比较长远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快速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识到目前存在的表外融资方式对我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何种影响,排除这种影响即可揭示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研究 篇6

1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1 内源性融资是首选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由于其成本低、灵活性高, 所以我国小微企业业主们对内源融资有着不可改变的依赖性, 有的企业即使是步入了发展期和成熟期, 内源融资仍然是其首选的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集资、亲戚朋友借贷和业主自身积累, 与外源融资相比, 虽然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危机, 但是由于内源融资资金有限, 难以继续融资, 企业还要承担除金融还贷压力外的巨大的道德压力, 并且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受内源融资的影响和限制下, 通常会选择十分保守的发展战略, 而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 最后制约企业发展。

1.2 银行体系是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国小微企业除了自身积累外,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陆续出台鼓励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2003年, 银监会成立后将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各银行机构采取多种措施, 如建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开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等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多方努力下, 银行体系服务中心企业的能力已得到一定提高。

1.3 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相当有限

我国在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方面积极努力, 2006年和2009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和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这些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2011年,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 但是由于我国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建立较晚, 市场体制不够完善, 再加上大部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管理等方面很难达到上市条件, 所以真正能达到上市条件的小微企业少之又少。

1.4 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资是小微企业股权资本的重要来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资已经形成由外资为主的创业投资企业、天使投资团队和大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为组成的较完善的商业化运营投资队伍。我国从1995出台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创业资本基金管理办法》, 外资力量就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化的投资体力量, 2010年前三季度, 外资创业投资企业金额就达到14.86亿美元, 占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总额的50%。另外, 由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天使投资队伍, 如中关村园区设立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者联盟”, 专门为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进行私募投资, 而由大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大部分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2009年20月至2011年10月22日间, 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20家企业中, 有131家有风险投资或私募支持占比例40.9%, 而创业板占54.6%。

1.5 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借贷渠道

由于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等局限, 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 民间金融无疑成为小微企业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根据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处理办法:民间借贷的利率略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的贷款利率, 最多不超过利率的4倍, 但实际上, 民间借贷利率基本都在央行同期利率的4倍以上。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民间通常借贷的年利率是30%~50%, 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 这往往取决于当地民间借贷的市场情况以及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 这是民间金融市场上对于还贷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的一种反映。尽管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 但民间借贷过程简便迅速, 能更好的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灵活的需求。

1.6 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也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看, 短缺资金供给相对充裕, 而中长期投资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各家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产品看, 也以短产品为主, 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力推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从小微企业地区发展看,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项制度相对健全、资金回报率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好、效益好、融资相对容易;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管理不完善、信用不高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根据2010年中小企业统计来看, 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辽宁、四川等地小微企业融资余额位居前列, 而西藏、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贵州等地居于后列。从小微企业行业发展和贷款存量看, 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业;其中, 批发和零售业, 农、林、牧、渔, 住宿和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贷款, 而采矿业, 电力、燃气,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得贷款。

2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特殊成因分析

2.1 小微企业自身障碍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平均寿命比较短, 自身的经营和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小微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资产少的特点, 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风险。在管理上, 小微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这种模式使领导集权、家族化管理、越权行事、监控不严等矛盾突出, 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给融资形成了一定障碍;财务方面, 小微企发展初期, 财务制度不健全, 账务信息混乱, 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很低, 在融资时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态, 这种不诚信行为导致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选择惜贷行为;另外, 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 缺少认可的抵押担保物, 特别是在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下, 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2.2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情况广泛的存在各类融资活动中, 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对称, 小微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 资金出资方认为回报率低风险高;盈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 小微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隐性财富, 而一旦企业亏损, 最后买单的很可能就是出资方;经营能力的不对称, 出资方虽然可以多途径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但是无法确切掌握。由于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十分透彻, 具有信息优势, 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 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小微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提高风险补偿, 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会增加, 最终又会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不畅, 融资难。

2.3 金融结构不平衡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结构决定着融资效率的高低,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小微企业融资是十分不利的, 主要表现在,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青睐大中型企业:信贷资源的不平衡和我国银行经济体系发展相关, 国有大型企业即使出现了经营困难, 政府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 所以商业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相对较低。国内小微企缺少可抵押资产与大型企业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票据、现金管理、存款等多种业务相比, 多数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愿意追逐大企业。

在直接融资市场中, 主板市场门槛太高, 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今年来,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 主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相继推出。但主板市场对小微企业的门槛太高, 作用不大, 只能依靠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 而创业板市场是主要扶持高成长的创新公司, 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 大部分小微企业既不在高科技行业的范围, 也很难满足相关上市条件, 大部分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的边缘。

2.4 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我国,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征信市场目前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 信用担保公司普遍承担风险过大。因此一些信用担保公司往往要求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抵押资产。同时, 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所占比例较少, 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规模不大。在银根收紧的压力下, 很多非正规的担保公司铤而走险, 开始民间高利贷业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征信服务还在起步阶段, 特别是缺乏商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小微企业或企业主信用信息, 导致小微企及企业主外部信用约束较弱。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较低, 因此小微企业很难利用信用贷款方式从商业银行融到资金, 只能以保证贷款的方式, 从商业银行融到有限的资金。

参考文献

[1]杨再平, 闫冰竹, 严晓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2.

[2]陈永杰.小企业大经济—小微企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3]王晓文.中小微企业融资与纳税指南[M].大连:大连出版社.

公司的融资状况 篇7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控, 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 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关键一步。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将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数以亿计的中小企业而言,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开始关注他们的资金需求, 国家金融体系也更会加完善, 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 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 比如贷款融资的成本上升, 利率波动变大, 因此需要我们中小企业做出相应调整, 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获得最大收益。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进步, 让人们开始憧憬着中小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是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美好, 因为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样十分重大。

1. 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利率市场化之后, 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将会获得利率的自主定价权, 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将大幅增加, 面对高昂的贷款成本, 中小企业也只能望而却步。

在利率管制时期, 银行利率由央行严格控制, 不同银行对不同贷款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差不大。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 拥有了利率定价权的银行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风险水平去调整贷款收益。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 流动资金并不充足, 偿债能力很弱。同时这些企业没有足够的贷款抵押物, 没有信用良好的担保, 也没有优良的信用记录, 加之银行更无法十分明确地判断中小企业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 因此这类贷款, 显然属于银行危险等级很高的一类。银行为了使其获得收益与承受风险相匹配, 会大幅度地提高这类贷款的利率, 这也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激增, 严重降低了一部分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积极性。

2. 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以及利率放开初期, 市场利率将面临明显波动, 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企业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 由于利率的不利变化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 利率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 许多利率改革的国家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到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的初期, 利率在一段时期内, 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后才能得到稳定。

面对利率的波动, 企业现阶段用于降低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匹配法 (使具有共同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相匹配) 、远期利率协议、现金余额集中、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但是这些方法很明显大都只合适大企业的使用。中小企业资金不足, 无法积累出应对风险所需的资金。同时,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 很少主动进入期权、期货市场, 无法利用证券、金融市场减小自身利率风险。加之, 中小企业人才短缺, 其中熟悉金融市场方面的财务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企业缺乏对利率市场的必要了解、缺乏对利率波动的预测以及缺乏对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因此, 当企业处于利率波动较大时期时, 往往很难正确处理利率风险, 而造成企业在贷款等方面的重大财务损失。这种损失的风险是在利率管控时期不存在的。

3. 利率浮动不改变银行的贷款决策

由于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现阶段的贷款选择更看重的是贷款企业的固定资产, 如果这种选择机制不转变, 那么资产不够透明、不够充分的中小企业依旧得不到利率浮动带来的融资机会。

我国的中小企业, 大多数是非上市公司, 这些中小企业, 没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 也没有充足的抵押资产, 这都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很好的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同时也将造成了企业与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决策不得不依赖于企业家经营能力与个人品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等难以量化的“软”信息。而相对于这些“软”信息, 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起来却要方便许多。因此, 银行等金融机构尽管能从中小企业身上得到更高的利率作为资金使用的报酬, 但还是会更愿意将钱贷给固定资产充足的大企业。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一直得不到解决, 中小企业也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融资机遇。

三、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

利率市场化后, 银行间的竞争加剧, 银行更渴望与中小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 这给了中小企业更多与银行合作的可能, 企业要把握机会, 加强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合作。

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融通资金, 而且地方商业银行在争夺大项目、大企业贷款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优势较小, 所以为了吸收充足的资金, 这些地方银行的业务重点就放在为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上。随着利率化改革的发展, 地方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不断推出自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及逐渐改革运营模式, 比如宁波银行推出了“贷易融”产品, 向中小企业提供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 一次授信的有效期为两年, 循环授信额度可以随借随还;重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生产周期化突出、抵质押不足、贷款需求“小、频、急”的特点, 逐步摸索出以产品带动模式、集群开发的业务发展管理方式, 走出了一条对中小企业业务实行集群开发、集中管理、批发的新路子。

2. 加强股权融资、扩大私募融资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导入期或者成长期。企业处在导入期以及成长期阶段, 经营风险特别高, 随时都有经营失败、破产倒闭的可能。面对这类型的企业, 银行以及投资人不愿意把资金借贷给企业, 然后期待着与高风险完全无法匹配的利息收益。最常见的作法是, 投资人将资金以股权投资的资本形式投入中小企业当中, 如果被投资企业发展良好, 那么投资人将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股权收益, 这部分收益将远远高于贷款的利息收入。中小企业在导入期和成长期时, 面对极大的经营风险, 因此自身也需要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以降低企业的综合风险水平。同时当利率市场化后, 银行会针对不同贷款的风险大小不同, 调整个别贷款利率。所以面对贷款利率上升的压力, 自身的综合风险, 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合法合理地使用股权融资方法筹集资金。

私募融资是一种采用非公开方式, 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 以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经过多年的成长, 中国私募投资基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私募投资基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正好可以利用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契机, 更广泛与私募基金合作, 进行私募融资。私募融资对于企业而言, 需要付出的权益收益相比得到风险投资付出的收益要低, 同时也不会明显提高企业的负债比例, 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言以概之, 风险资金和私募基金可以让企业避免高昂的贷款利率, 也可以减小企业承受的利率风险, 是导入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 是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需要认识并合理利用的重要融资途径。

四、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在正一步步放开利率的今天, 我们的经济研究工作和企业事务也应该跟上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利率市场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小企业必须顺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不能盲目地只看到放开利率管制的益处, 同时更要关注它所带来的威胁, 并做出相应对策, 这样才能突破企业自身的发展困境。

摘要: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逐渐走向完成。这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 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更是时刻关注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本文重点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并对此提出对策以帮助中小企业在利率改革的大环境下继续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银行,融资

参考文献

[1]王蔚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利率风险管理[J].公司财务, 2013 (9) .

[2]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10) .

[3]万荃.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6) .

[4]应健中.利率市场化惠及人民[J].浦东开发, 2014 (4) .

[5]张文君.利率市场化倒逼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J].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 (5) .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 篇8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浮山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已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各类中小企业多达576户,正常生产经营的470余户;企业类型多以冶炼、精选、煤铁、资源开采以及其它小型加工业为主,而且均为传统技术类产业;2010年,辖内中小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6.74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64.48%,2011年第一季度,辖内中小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5511万元。从调查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了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中小资金运营和经营情况看,浮山县辖区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二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务混乱,有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财务账表都没有建立。三是多数企业资金匮乏,扩大生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都难以完成。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情况

目前,浮山县辖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积极争取贷款规模,努力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截止到2010年底,浮山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9947万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57.12%,较2010年初增加22904万元;2011年以来金融机构共收到中小企业贷款申请285户,实际发放57户,申请贷款余额29800万元,实际发放10450万元,贷款满足率为35.08%,贷款投向主要是铁矿开采、铁矿精选、冶炼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从调查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 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逐级上收,基层行失去自主经营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逐级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使基层行(特别是县支行)基本失去了贷款发放权,只有调查上报和执行发放的义务。如此严格的权限,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基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且基层行对于新增贷款风险防范和存量盘活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由于必要的激励机制仍未建立和完善,信贷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商业银行这种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使可用资金绝大部分投放到大型企业,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

(二)贷款责任追究的“终身制”,影响了基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的盘活和清收力度,各金融机构都相继建立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减少了信贷工作人员“盲目放贷、重放轻管”的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惧贷心理,出现了信贷人员“宁可不放,也绝不轻放”的现象。据调查,金融机构在内部人员岗位调整工作中,甚至出现了信贷管理岗位无人应聘的现象。

(三)金融机构贷款准入门槛过高,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足,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信程度低、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善,这些都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投入的审慎性。受经济形势影响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效益较低。加之多数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更有甚者部分企业短贷长用,甚至故意逃废银行债务,使金融机构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不敢轻言贷款。

(四)企业寻求抵押、担保难,造成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条件不具备

为减少信贷风险,目前金融机构开办信用贷款的比例较小,其贷款方式主要是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或者寻求第三方的资金保证。但是由于多数中小企业资信状况和经营效果普遍不佳,加上银行对提供保证的企业的资信要求比较严格,很难出具有效的抵押和质押,也很少有企业愿意为他人企业提供保证。再加上辖内尚未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保证的机构,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条件。对一些企业来讲,银行贷款已成为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即。

(五)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意识相对淡薄,积累信用财富的动力不足,造成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调查显示,80%的中小企业习惯于“关系型融资”,对建立在现代信用评级授信基础上的“保持距离型融资”难以接受。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既然独立承担了信贷风险,就不应再承担信用评级等相关投入费用;20%的认为信用评级授信是银行与中介机构合伙收费;60%的认为只要讲信用、有实力,可不必经认证评级。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以正常的程序对贷款对象进行了解,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信心和决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一) 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切实改变经营和服务理念,要把改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稳步增长。

(二) 改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设立独立的审批和信贷准入标准,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各金融机构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开办一站式金融服务。研究推动中小企业贷款网络在线审批,建立审批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三)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大型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向下延伸服务网点,把良好的金融服务推向基层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要准确把握“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把支持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工作重点。还应积极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四) 积极开展直接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金。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求。对资信较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扩大票据融资。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代理、包买票据、咨询服务等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健康、公平、宽松的环境,使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并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

1.积极发展完善辖内融资性担保公司,搭建多元化担保平台,探索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新途径。贷款担保难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各方面要积极努力,尽快发展完善辖内担保行业,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高效便捷的担保服务,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与支持的能力。

2.完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继续推动科技保险发展,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保证保险待新型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上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

3.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宣传,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多渠道采集中小企业信息,扩大、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结合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水平。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和信用调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增进中小企业信用。开展信用培植、延伸金融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机会。

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研究 篇9

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由于融资难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生产规模、技术、设备的升级、新产品的研发、增加新的经营项目、拓展新市场等等。由于金融体制改革、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银行业务机制等多种原因, 中小企业求贷无门现象普遍, 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原因。

1. 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1.1 融资渠道狭窄

乌海市中小企业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 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 外源融资比重过低。中小企业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内部:主要是企业所有者 (合伙人) 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资金。平均占企业资金结构的80.5%和4.20%。而银行, 股权融资, 商业融资等渠道所得资金分别占资金结构的7.85%、0.72%、2.65%, 比重过低。

1.2 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企业处于开始阶段, 外部融资需求低的情况下, 内部非正规融资 (包括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 尤为重要。

1.3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 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中流动负债平均占52.5%, 长期负债平均占资金结构16.1%, 所有者权益平均占资金结构39.5%, 资金来源有限, 没有稳定的资金, 后备资源缺乏。

1.4 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获得银行借贷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资产规模越大, 银行贷款的比重也就越大。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有限, 银行贷款比重小。经营年限在3-5年的企业银行贷款仅占资金结构的3.5%, 而经营6-10年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占资金结构的6.3%, 相当于前者的2倍。

1.5 获得信贷支持少

据统计, 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 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的信贷极为有限。

1.6 自有资金缺乏

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 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内部和亲友的借贷, 资金来源有限, 融资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的规模。

2. 乌海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等特点, 决定了他们在市场波动下最易受到冲击。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权力过于集中, 使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信息不透明、信用状况较差、财务报表不规范, 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同时中小企业普遍贷款数量少、频次多, 造成银行放贷成本过高, 更增加了融资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等, 这些先天不足的事实使银行变得“抓大放小, 嫌贫爱富”。

2.1.1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意识不强

企业融资是一种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 银行与企业有着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是融资行为能否成功的基础。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居多, 绝大部分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公司法的治理结构, 信息严重内部化, 短期化现象和投机性心理较重, 造成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 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差, 难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普遍认为银行贷款条件过高, 评估机构死板、机械, 只根据企业的资金报表来判断, 而不能考虑实际情况。而银行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的信用差, 财务报表不规范、数据不真、资料不全、信息失控、虚账假账等现象, 并缺少抵押和担保。从而出现了银企双方的互信程度不高, 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

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意识较差, 首先主要表现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不少中小企业通过破产、重组、转让等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 使得中小企业还款率还不到大企业一半;其次, 中小企业虚假的财务信息直接损害了企业信用。企业虚假财务信息, 加大了银企交易的信息成本, 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 中小企业平时偷税漏税严重, 没有良好的缴税纪录, 很难向银行透露出良好的信用信息, 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行为。同时, 绝大部分内蒙古中小企业缺乏融资相关知识, 它们一方面对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方式了解甚少, 从而过分依赖银行融资;同时不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程序和要求也不甚了解, 到了办手续时才开始缺什么补什么。目前不少企业没有银行信用评级, 也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 企业财产没有明确的产权证明, 更不去培养银企关系。这些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产、财务以及信用状况的评价, 也延长了融资周期。

2.1.2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是影响其融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

第一,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为家族式或朋友合伙型企业, 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公司法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不科学, 经营随意性较大, 企业经营失败率较高。据调查, 30%的中小企业在2年内破产, 70%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消失, 银行面临的贷款损失风险高。

第二, 员工素质低。据调查, 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1.89年, 相当于高中水平。高中及以下员工比例占到全部企业员工总数的3/4。

第三, 财务制度不健全。据调查, 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经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 财务核算质量低、有意隐瞒真实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等。

第四, 抗风险能力弱。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 规模较小、营业额偏低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

第五, 企业科技含量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 研发投入不足, 缺乏高新技术人才, 产品技术含量低, 市场进入门槛低, 竞争激烈, 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2 金融机构的原因

2.2.1 金融体制改革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实施集约化经营, 大限度地压缩风险资产的比重, 推出了“双大双集”等客户战略。在资金核算与风险控制方面, 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 在信贷资金管理方面采取了“集中管理、集中经营”的体制, 普遍建立了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省级分行建立了转授权制度, 上收了部分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

这种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 造成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利受到限制, 出现了存多贷少现象, 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 近一步制约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由于基层银行只有推荐权而没有信贷权, 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被推荐上去后能否批下来, 不仅要看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到期偿还能力, 还要看上级银行在保证自己支持重点企业需要后, 还有没有可贷资金。因此, 严格贷款条件加上银行清理边散小户, 控制新增贷款客户, 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求贷无门的困难局面。

2.2.2 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影响放贷积极性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 包括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制, 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对贷款申请人的法律地位、报告所涉及数据与企业有关报表的一致性负责, 新发放的贷款要达到无逾期、无呆滞、无呆账, 贷款本金和利息百分之百按期收回, 实行终身责任制。否则, 停发工资, 下岗清收, 但没有同时建立起与约束机制相匹配的利益激励机制。致使信贷人员缺乏放贷的积极性, 导致一些基层银行既不放贷款, 也不承担风险,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取得贷款。

2.2.3 银行通行信贷政策不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从信贷政策上讲, 随着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 风险控制和利润目标的要求提高, 相对提高了借款人的准入条件。比如, 许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仍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 用同样的资产质量认定标准评价两类资产, 对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采取同样的标准等。由此, 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挡于信贷门槛之外。

同时, 按目前银行信贷程序, 无论金额大小, 一笔贷款的信息费用及其他交易成本基本相同。据测算, 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 而户均贷款额仅为大型企业的50%左右, 这必然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倾向于将贷款贷给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

2.2.4 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缺乏“国民待遇”

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 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思想指导下, 金融机构注重对国有、大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能给予平等的“国民待遇”, 不愿提供同等完善和便利的金融服务。

2.3 体制环境的原因

近年来, 虽然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 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整体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没有形成, 体制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2.3.1 社会整体信用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在信贷市场, 有的企业多头开户、无效质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 有的企业借企业改制、破产等名义, 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手法, 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信用秩序。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 怂恿和支持一些企业借机逃废国家银行债务。加之有关部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难以执法, 使社会信用环境遭到破坏。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较低,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3.2 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难以充分兑现

近年来, 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措施, 但还没有形成相互配套, 难以充分落实。虽然近两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政策与措施, 并每年都安排一些补助性扶持资金;银监会等部门也要求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得低于贷款平均增幅等等, 但是这些政策力度与实际需求, 或者具体落实与政策要求, 都相差甚远, 难以形成支持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的财力总体还较弱, 虽然另外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扶持资金, 也设立了一些担保机构, 但以上基金和机构均因投入资金不足, 很难开展有效的工作, 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不能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融资支持。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少, 使用分散, 没有和金融资金形成联动。

2.3.3 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担保机构

目前, 乌海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单一, 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 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很少, 使中小企业贷款难, 困扰企业自身发展。在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诸多方式中, 房产抵押、设备抵押、信用担保和其他企业担保占到了企业全部担保的95%, 而中介机构担保仅占5%。乌海市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 可抵押资产越来越少,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第三方担保体系缺失则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制约因素, 使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

3. 关于改善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乌海市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 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特提出如下建议:

3.1 中小企业应积极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 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 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合理评估项目;同时, 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 加大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力度, 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 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使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2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实践证明, 金融机构是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 特别是大型的金融机构更是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 即使它们设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也往往是一种摆设, 并不起什么作用。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不同, 它们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 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 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 促进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间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组织, 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的能力, 并为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可以借鉴美国信用担保计划模式, 中小企业贷款的80%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 剩下20%的风险由商业银行来承担, 这样可以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目前, 特别重要的是应尽快在进一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06 (6)

公司的融资状况 篇10

近年来, 许昌市借鉴“温州模式”, 大力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使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来讲, 该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企业数量迅猛增加

2006年末, 该市企业总数13441个, 其中中小企业13277个, 占比98.78%, 2007年末, 该市企业总数13380个, 其中中小企业13308个, 占比99.46%, 2008年9月末, 该市企业总数14698个, 其中中小企业14616个, 占比99.44%。

1.2 企业运行良好, 效益显著

从完成工业增加值情况来看, 2006年底, 该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74.62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完成210.76亿元, 占比76.75%, 2007年底, 该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56.51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完成297.51亿元, 占比83.45%, 截至2008年9月, 该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46.17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完成293.5亿元, 占比84.78%。从实现利润情况来看, 2006年末, 该市企业净利润总额96.75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利润总额81.29亿元, 占比84.02%, 2007年末, 该市企业净利润总额105.12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利润总额84.24亿元, 占比80.14%, 截至2008年9月底, 该市企业净利润总额136.58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利润总额121.37亿元, 占比88.86%。以上数据表明, 中小企业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该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许昌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1 银行贷款仍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

从调查的情况看, 该市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依靠银行贷款, 被调查的10家企业 (详见表1) , 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单位:万元

2.2 部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减弱

2006年以来, 许昌市农行、中行、建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明显减少。这主要与其经营定位有关, 其贷款对象侧重于高端优质客户, 坚持“客户、行业、区域、业务”四大重点的发展定位, 行业重点是电力、煤炭、石油石化、通讯、交通、烟草、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而中小企业大多都不在其定位的范围之内。

2.3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融资成本较高

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情况较多, 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紧缩政策, 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不断升高。二是融资中间费用比例较高。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多采用资产抵押的方式, 由此而产生的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等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近几年来,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信贷优惠政策。但就中小企业而言, 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优惠, 融资难的局面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收缩贷款规模和权限, 虽有贷款发放, 也仅限于电力、电信、交通烟草等垄断性行业, 贷款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已获得贷款的企业, 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与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对一些前景好的民营企业, 其最优的投资规模无法实现, 因而其实际产量和利润都无法达到最优。

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本身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账物混乱等现象, 少数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 而成为银行压贷清户的主要对象。受此影响,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评价不高, 从而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 这些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从融资渠道分析, 一方面是商业银行贷款操作环节多、时间长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频、快的特点不匹配。另一方面是证券市场门槛高, 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从外部环境分析,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二是社会信用环境治理工作滞后,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对逃废银行债务和危及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三是社会担保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目前该市专业担保机构较少, 资金实力较弱, 担保能力较差,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4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4.1 中小企业要强化自身素质, 争取尽可能多的融资机会

一是要眼睛向内, 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解决自身存在的人才缺乏、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信誉度不高以及财务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树立现代营销理念, 实施战略管理, 重长远规划, 轻短期利益, 抓管理, 抓建设, 抓效益, 逐步实现经营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以良好的信誉和业绩, 最大限度获取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继而争取尽可能多的融资机会。

4.2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 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或到海外市场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4.3 商业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首先, 要分类支持, 制定中小企业专门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 对于已具备独立科研开发实力、形成相当规模、拥有优势产品及一定市场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 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支持其保持竞争优势;对具备基本开发、生产能力但尚未形成规模、产品具有市场前景且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 应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 适度提高信贷支持力度, 同时辅以其他的金融服务, 为其迅速壮大创造条件;对创办初期有技术成果但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主要以非融资性结算服务为主,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据情况给予授信, 支持其健康发展;对已有信贷关系、信誉良好、金融意识强、经营前景较乐观, 但效益暂时欠佳的企业, 可在落实还款保证条件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于有不良贷款企业, 应为企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 帮助企业改制, 努力盘活不良贷款。其次, 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 不断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商业银行可以针对小企业由于实力所限往往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的情况, 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可借鉴浙江稠州的运作模式, 在商位使用权质押贷款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4.4 加快发展环境建设步伐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 在政策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优惠, 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基铺路。二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配套法规, 形成系统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四是健全担保体系, 完善运作方式。如可以由财政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等, 并对担保机构在财税政策上提供支持;对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 要扩大担保基金规模, 提高其担保能力;加快许昌市民间担保组织的组建步伐, 实行社会化募股, 企业化运作方式, 切实解决担保难问题。五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目前应当以企业信用体系为突破口, 以银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为着力点, 以社会信用征信体系为载体, 从企业到个人,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与此同时, 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应利用社会信用征信体系加强信用管理, 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摘要:当前, 许昌市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 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优势日益增强, 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对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许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术后腹壁血肿下一篇:把握工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