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金缺口

2024-06-16

养老保险金缺口(精选11篇)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供求严重失衡, 资金缺口巨大。研究表明, 截至2010年, 江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17.08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 全省已经进入老龄化。在2010年之后, 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 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223.46万人数, 占总人口比重为15.73%, 相当于欧洲目前平均老龄化水平;202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更快, 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6个百分点左右, 到2040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最高值2090万人。面对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 江苏省的养老保险制度难堪重负, 截至2006年, 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在职职工共为1059.25万, 参保的离退休人员共为302.38万人, 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为28.5466%。离退休人员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养老金支出规模的扩张, 养老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理论研究

(一) 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创始人, 在名著《国富论》中提出了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 在自由竞争市场的调解下, 可以使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并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创建了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 其主张增加国民福利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国民收入。Titmuss (1991) 也认为, 政府不仅应该提供国家福利, 而且应该提供普及性而非剩余性的社会福利, 普及性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具有天赋人权和自然公正的理论基础, 而且可以避免选择性福利制度给那些接受社会福利服务弱势社群所带来的“制度性耻辱化过程”。Keynes同时提出了消除贫民窟、建立累进税制和颁布最低工资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 从而为建立失业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 养老保险基金供求研究历程

第一, 国外研究。目前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收现付制度和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 两者的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养老保险理论研究的热点。现收现付制的理论基础是Samuelson在1958年建立的叠代模型。即著名的利率与人口增长的生物理论 (biologicaltheoryofintere-standpopulationgrowth) 。Samuelson借助此模型论证了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制, 并指出在一个纯粹储蓄型经济中, 养老基金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 西方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面临着养老保险制度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 养老基金缺口越来越大。Feldstein (1974) 研究表明, 由于美国现收现付体制的存在, 私人储蓄呈下降趋势;现行的制度对私人储蓄带来负面影响。但Blanchard和Fischer (1989) , Barro和Sala-I-Martin (1995) , Zilibotti和Dirk, kruger通过构造具有利他主义因素的生命周期模型, 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储蓄是外生的缺点, 同时指出代际之间的关系, 在考虑经济行为人的利他因素的情况下, 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并不一定会减少私人储蓄, 并引发了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储蓄效应的研究。由于现收现付制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基金制, 并比较研究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模式和方向, 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学术界还出现了对养老保险政策变动效果的定量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uerbach与Kotiloff (1987) 提出了基于OLG理论创立的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 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 又称A—K模型, 并以此对OECD四国的老龄化与社会保险体系进行了带有储蓄行为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 国内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未来中国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选择问题、中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问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问题等几个方面。陈志国 (2001) 指出,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存在着五大缺陷:一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名分实合, 部分积累制成为实质上的现收现付制;二是基本养老保险费定价偏高又缺乏弹性,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日趋降低;三是行政管理、投资营运双项职能混同, 管理效率、投资效率低下;四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乏制约机制, 管理部门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五是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严重。

耿志民 (2001) 认为, 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即老龄化趋势问题是否严重;二是筹资模式的经济效应, 即它需要符合“适应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转制成本;四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对养老保险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影响。他通过对三种基本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得出, 部分积累制才一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一个合理而明智的选择。李绍光 (1998) 认为, 对于一个经济而言, 任何一个同质性结构的养老保险计划并不能保证经济能够沿着最优的路径增长。基金制具有自身的优点, 比如具有现收现付制所不具备的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在资本积累过度时发挥稀释资本的作用。但是基金制能否解决转轨战略问题、转轨融资问题、账户分立问题以及保值增值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考证。因此不应该对现收现付制全盘否定。无论是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来看, 还是从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角度来看,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在功能上都是互补的, 这一结论和Davis理论一致。

刘宁、何铁彦 (2005) 通过融合养老保险宏观和微观主体两方面的“成本—收益”分析, 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模型, 并以此对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支出限制、保障效益三个方面的考察, 并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李洪心 (2004) 通过运用人口动力学与CGE模型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人口增长下降和老龄化抚养比例上升带来的挑战, 通过模型模拟了人口老龄化和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对资本积累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 在未来五十年内, 如果现有的养老制度不变,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政府收入以及人均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的下降, 甚至出现负增长。

三、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异议

综合分析以上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国外关于养老保险的理论研究己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也同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的研究则侧重于根据国情对养老保险的实践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存在争论,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 养老保险模式的争论:有学者主张实行彻底的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理由是现收现付体制优点, 比如现收现付制便于管理、具有多种互济性、不受通货膨胀影响等;但是现收现付制固有的缺点, 比如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使得这一制度面临着挑战。目前比较流行的主张是“部分积累制”, 但对“部分积累制”概念的界定存在明显歧义,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制度设计思路:一是部分为现收现付, 提供最低养老保障, 实现互济, 另一部分则存入个人账户, 形成实在的基金积累。但是忽略了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现实;二是建立名义账户, 但仅作为计发依据, 不做实个人账户, 目前的做法是在以支定收同时, 实施部分积累, 用于弥补老龄化带来的缺口。

第二,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核定意见不同:由于计量方法、假设条件以及数据来源等问题, 计算的结果也不一致,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变化趋势、数值的大小计算结果不一致, 这也导致解决缺口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进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型选择的不同;二是对解决缺口所需要的时间和方法认识不足, 目前学者的争论集中在模型的选择上, 对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所需要的具体措施则不足。

虽然学术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存在异议, 但是也有意见一致之处, 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两点:一是对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 并日趋扩大认识一致, 这影响到制度设计目标的最终实现, 巨大的缺口主要是由转轨成本、隐性债务等问题引发;二是目前应该采取做实个人账户、避免和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现实, 应该采取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不宜采取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摘要:目前江苏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火如荼, 改革重点是把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在这一过程中, 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养老基金无以为继。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对历史数据进行说明的, 对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不大。文章通过总结现成学者的研究结果, 探寻适合江苏省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 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养老基金需求,社会养老基金供给,社会养老改革,制度变迁

参考文献

[1]、John Maynard Keynes.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2]、陈志国.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缺陷及对策[J].人口与经济, 2001 (4) .

[3]、耿志民.中国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人口经济分析[J].社会保险研究, 2001 (1) .

[4]、王燕.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J].经济研究, 2001 (5) .

[5]、刘宁, 何铁彦.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J].兰州大学学报, 2005 (3) .

[6]、李洪心.人口经济动力学与CGE模型仿真[J].信息与控制, 2004 (4) .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2

我国养老金确实存在着汗青缺口,但正在逐年化解

从汗青视角出发,我国养老金确实存在着汗青缺口,它源自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突出地表此刻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在旧制度中已退休的“老人”养老金报酬中扣除基本养老金的部门和介入新制度的“中人”退休者的过渡性养老金支出上,这两笔支出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汗青缺口。颠末简朴估算,当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更换率约为上一年社会均匀人为的45%,而按照确定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当前基本养老金的更换率程度在35%阁下(这是基于当前约35年的均匀缴费年限,且团结每缴费1年得到1%的更换率的划定所举办的计较),剩下10%的更换率等于汗青缺口在当前的浮现。在实践中,每年都有部门汗青缺口转化为昔时的养老金支出,且跟着逐期的转化,汗青缺口逐渐化解,并将会最终消散。当前每年由汗青缺口所转化的养老金支出占养老金总支出的比重在22%阁下,而当前财务津贴占养老金总支出的比重较为不变地保持在16%的程度上。这声名在汗青缺口的化解中财务津贴和社会统筹制度各自包袱了约70%和30%的责任,这个责任分管比例是较量公道的,也声名汗青缺口已有了响应的化解机制,以是不必要过度管心。

当期养老金总体上并不存在缺口

养老金的当期缺口是指当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高出收入的部门。养老金改良最新动静表现,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奇迹成长统计公报》所宣布的数据,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为2.27万亿元,养老金支出为1.85万亿元,且累计结余为2.83亿元。这一数据反应出的是我国总体上并不存在当期养老金缺口。但在实践中,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是省级统筹的,有的还范围在省级以下,这一实际名堂导致了各地域之间的养老金出入余缺无法互济,使得部门养老保险制度承担比高的地域存在收不抵支而呈现了部门省份的地域性缺口,另一部门省份则呈现了地域性结余,地域性结余大于地域性缺口,因而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是出入均衡并有结余的。只要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世界统筹,并在世界各省间回收同一的缴费率和同一的缴费基数,部门地域性出入缺口就可以彻底化解,从而规复养老保险制度康健和一连成长,并加强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念。

将来养老金出入状况必要理性判定

养老金的将来缺口是指猜测的也许存在的基金收不抵支状况。在猜测中,必要假定三种参数:一是生齿统计方面的参数,包括将来的分年数、分性别生齿的保留率,女性的总和生养率,新生生齿的性别比以及制度表里包围生齿的活动环境等;二是反应制度所处的经济情形身分,包括劳动年数生齿的劳动参加率环境、参保缴费者的人为增添率、同期银行存款的回报率和通货膨胀率等;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参数,包括包围率、遵缴率、缴费率、更换率、养老金的报酬调解率和财务对养老金支出的分管率等。只有在这些参数给定的前提下,才可以猜测将来各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将来收入和支出,从而计较出年度出入缺口,并在此基本上获得了将来测算期内的养老金累计缺口。

据养老金改良最新动静,必要指出的是,养老金将来缺口的猜测功效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猜测是成立在相干参数属于假设的基本之上的,而假设的参数与将来的现实环境之间肯定存在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跟着时期推延而不绝增进,以是猜测越远,功效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差异研究者或机构行使差异的参数假设,其功效也会截然不同。假如回收只讲述将来缺口测算的均匀值的做法,则会工钱地忽视测算功效的不确定性,这样对公家熟悉和当局决定而言肯定存在着误导性。真正客观的猜测,一定回收通过对所选参数举办敏感性说明或通过配置乐观、中观和气馁的参数组合景象来较为全面地讲述测算的均匀程度和不确定性。因此,任何单一的猜测功效均存在着禁绝确性。

同时,将来的养老金缺口具有隐藏性。假定以昔时为基年测算发明将来30年中养老金存在累计缺口,假如将此缺口均匀分派到将来各年中,则它相等于各年度缴费人为的1%。这样,只要从下一年开始执行调解缴费率的政策,将将来每年的缴费率都进步1%,将来30年的累计缺口就化解了。又可能可以通过立法调解退休年数,陪伴法定退休年数的进步,也可以起到消除将来养老金出入缺口的浸染。以是,将来养老金缺口具有隐藏性,对它的测算的基础目标,是要声名在差异的设定下将来养老金出入也许的功效,它可觉得调解养老保险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狼来了”。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3

(1.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养老金账户日渐入不敷出、缺口越来越大的收支风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来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应对策略,推行弹性退休制以减轻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负担,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提出,退休年龄和养老制度谁的问题更大?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可以预测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保险金缺口将持续存在,并可能会呈现扩大趋势。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如按照目前制度及模式,2001—2075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1]。但影响中国养老金缺口大小的因素,除了客观的人口结构之外,还有企业职工和国家公务员养老双轨运行体制。“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在中国养老金总支出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89.15%,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10.85%。根据人社部数据,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的参保退休人数占所有参保离退休人员总数的7.74%。7.74%人数占比与10.85%的养老金支出占比,形成了鲜明对比”[2]。企业职工和国家公务员之间极为悬殊的养老待遇水平,使普通职工对养老保险双轨制产生了不满情绪。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这样,过高的公务员养老水平就像一个引擎,拉着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向上提升,这必将使得养老金水平与经济社会的承受力难以协调,从而对养老保险收支缺口产生巨大的推力。

一、公务员与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现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已明显比企业职工养老金丰厚许多,致使分属于两种不同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与机关同类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去甚远,而且差距还会不断拉大。

(一)替代率和基数的差别

20世纪90年代以前,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基本没有差别。比如,1990年某市的机关月人均养老金145元,企业149元,两者相差无几。1993年以后,公务员进行工资改革,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一下子从75%上升到92%,2006年公务员工资再次改革,退休公务员的养老待遇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再次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水平。“从养老金替代率上看,普通职工和公务员差别确实很大。……实际上普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一些专家表示,若算上各种名目的补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以上”[2]。除了替代率相差悬殊之外,计数的基础相差更大。公务员养老金的计算基数是其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而企业的基数则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而且各地的一般情况是公务员平均工资远高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比如根据某市社保局最新公布的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住宿和餐饮业是15 117元/人年,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是34 930元/人年[3],后者是前者的2倍还多。

(二)缴费义务和调整依据的差别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完全来自各级财政,公务员个人不用缴费,而且当在岗公务员工资调整时,退休公务员养老金也随之调整,即退休金跟着原单位在职人员工资的上涨而同步提高;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他们的养老金调整方式与公务员的养老金调整因素和机制大不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和在职企业职工的工资没有关系,和退休前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没有关系,是按社会经济发展(如社会平均工资、物价水平等等)的系数来调整养老金水平的。

另外,从缴费义务和待遇享受资格条件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费,养老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而企业职工本人每月要缴其劳动收入的8%,而且要累积缴费15年以上才有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资格。

以上几个主要参数的作用效果累积起来之后,退休待遇总水平的差距当然要以倍数计了。“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资金渠道不同,待遇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国平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企业2倍多”[4],目前个别地方这种差距甚至达到3倍,随着公务员津补贴改革的到位,待遇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的制度性机理

(一)从养老金支出角度分析

从养老金发放政策来看,这些年企业养老水平事实上一直是被公务员养老制度牵引上升的,这是公民要求社会公平的结果。机关与企业养老金水平的巨大差距,使得企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人员赶不上机关事业单位普通工人的退休金,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社会反应越来越强烈,不利于社会稳定。近年来企业退休老人集体上访、到市政府门前静坐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多是表达与现行养老制度相关的不满情绪,甚至有原国有企业领导人退休后一直拒绝领取养老金,抵触养老保险待遇的不公。由于这种不公平感觉在社会中日益弥漫扩散,中央只能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以尽量缩小差距。所以近几年几乎每年中央都下发文件以10%的幅度普调企业职工养老金,而各地方又相互竞争调整的幅度,因此,一般实际的增幅会高于10%,比如某市2012年的上调幅度为14%[5]。这样一来,公务员的养老待遇随着在职人员工资的增长而增长,企业的养老金水平则一直追逐着公务员的养老待遇水平也不断上涨,而公务员的工资本来就高于社会平均工资,追赶的空间越大社保养老基金的缺口越大,最终机关退休工资与企业养老金缺口二者的合力作用必将使得财政不堪重负。

所以,由于社会公平的要求把公务员的养老金水平与企业养老金水平联系在一起,只要差别显著,二者就会永远联动下去。这种联动关系把政府推入了二难选择,要么保持这种养老金的过大差距,但会引起社会不稳定;要么缩小差距,由于养老金的刚性特点,很难降低公务员的待遇水平,只能提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二)从养老金收入角度分析

1.养老金水平与在岗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失调

在公务员养老金的带动下,企业养老金一路追高,导致社会养老金水平脱离社会的承受能力,养老金水平与在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出现了不协调。比如,2012年某市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6],月养老金水平达1 455.87元[5],高于许多行业的平均工资。而在职劳动力的工资除了本人的生活需要开支之外,还有许多支付项目,比如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而退休者的养老金主要供自己生活所用,这样看来难怪会出现“啃老族”了;由于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在职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数额也随着不断攀升,比如,某市的《社保缴费的标准》就规定灵活就业者的养老保险个体缴费标准,最低档为344元/月,还有医疗保险从“2012年6月1日起每人每月112元降低为103元”[7]。假设一个只拿最低标准工资的灵活就业人员,在缴完本人的社会保险之后,所剩还有多少呢,而且由于工作不稳定,50岁以后就业难度就更大了。

2.养老缴费额过高催生参保者逃费或弃保行为

众所周知,只有收支平衡的制度才具有可持续性。受公务员养老水平影响的其他群体养老金水平,尤其是与公务员紧密相邻的企业职工的养老水平快速拔高,支出急速增加,那么必然要求收入也相应增加,于是主管部门核定的缴费额就逐年递增。过高的缴费额对于广大中下收入水平的职工阶层而言,是不小的经济负担。所以,尽管当地社保部门对灵活就业人员都会列出多档参保缴费标准,但缴费者一般只会选择最低档,或者干脆不缴,放弃参保。还有许多农民工主动提出放弃参保,主要还是因为当下收入水平实在力不能及。因此,从理论上说,社会养老金水平应与在岗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才可能存在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养老金水平应由在岗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决定

如前所述,根据职工和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能力来推算养老金水平才是科学的,依据与公务员养老金的差距确定的职工养老金水平,会脱离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所以出现了相当部分的较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与养老金水平倒挂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一些收入不高的职工而言,早点正式退休,收入还能高一些。”[8]

目前社会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度,即工作的人赡养退休的人,如果工作的人没有能力缴费,而养老金支出又日益增加,那么,养老金缺口迟早会加大。如果通过提高职工缴费标准来平衡,过高的缴费额不仅给职工本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企业也因此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用工行为和制度遵从意愿。许多企业采取消极甚至抵制的态度,除了尽可能少用工人外,还想办法尽可能逃避缴费义务,比如瞒报职工人数,低报缴费工资总额等。如果靠财政增加转移支付弥补,财政有被养老制度绑架的风险。可见无论哪种弥补方式都难以长期持续下去。必须进行制度改革,通过体系并轨才能遏制引领社会养老金强劲增长的源头,从而有效控制缺口扩大的速度和规模。

(三)养老金缺口与养老制度的逻辑关系总结

养老制度中相关变量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如下。

图2 养老金缺口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根据前文的分析,目前的公务员养老制度与企业养老金缺口之间的逻辑链条关系可以总结如下:由于社会公平和稳定是政府必须首要考虑的因素,公务员养老待遇水平太高必会推高企业和其他群体等全社会的养老金水平;在现行缴费水平下,全社会的养老金水平提高当然会加大养老金账户缺口,养老金账户缺口加大又推高财政负担,或迫使企业与职工的缴费额增加,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职工的即期收入降低,最后导致消费和生产萎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又反过来影响缴费,再使养老金缺口扩大。比如,这几年养老金水平连续以年10%以上的幅度递增,缴费水平很难同步跟进,缺口要么财政补,要么提高缴费额。

在制度中各变量如此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导致本来符合我国社会养老国情的“广覆盖、低水平”原则,被公务员高高在上的独立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制度搅乱了。因此,要想解决当前养老金困境,控制养老金缺口,必须釜底抽薪,整合全社会养老制度,逐步将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养老制度“并轨”,化解碎片化管理的社会养老制度,缩小各群体社会养老待遇差距。

三、改革建议

(一)借鉴国外全体国民纳入统一而多元的养老制度体系

1.统一而多元的基本养老制度体系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丹麦、荷兰、日本等国家中[9],全体国民养老保险都在统一的多层次制度体系中。第一层次主要对退休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第二层次是工作单位建立的补充保险,由商业公司进行运作,国家只提供税收减让和管理规范;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部分国家也给予利率优惠。在上述国家中,作为本国国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务员自然成为第一层次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在基本保险层次内实行与其他职业群体相同的制度。但从第二层次看,公务员的雇主是政府,政府有责任再为公务员建立补充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使公务员养老保险政策既有其他职业群体保持协调,又区别于其他职业群体。

2.社会养老的待遇水平差距不显著

从掌握的有关资料看,大部分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私人企业同类人员保持着基本平衡,而退休待遇则略高于上述人员。以确定待遇水平的基本指标——养老金替代率来看,根据美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文的统计,美、英、加等[8]多个国家国民的平均替代率水平为50%~60%,而按上述国家公务员退休金计算公式测算,正常退休公务员的替代率水平一般在60%~80%之间。这样看来,这些国家的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群体,在岗时工资水平相差无几,计算退休金时基数和替代率都具有可比性。那么,可以明确地计算出来,公务员退休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养老金至多高出20%左右,绝不会以倍数计。

(二)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方向与方案框架

1.改革目标

目前,我国公务员退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过高的待遇水平。公务员的退休费用全部由财政负担,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待遇水平过高,导致财政负担沉重,不利于公务员退休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机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尽快建立个人缴费制度,缴费情况与个人退休待遇挂钩,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有利于缓解财政过大的压力,还能够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待遇水平,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企业职工目标替代率保持协调。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要体现其自身特点,又要尽量与企业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相衔接,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并逐步降低替代率,通过改革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和发展。

2.方案框架

消除公务员的现行退休养老制度与其他从业人员的较大差异,当然没有理由保留其独立的养老保险方案。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因此,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应坚持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只需把公务员并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遵循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使公务员的缴费与养老待遇直接挂钩,理顺养老金给付机制。在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再依据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也就是除了和现行企业职工同样的基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可以再建立一定的公务员补充养老保险,即职业年金;或者为了鼓励廉政勤政,还可以在保险功能的基础上,辅以激励和奖励性质的“公职金”[10],这一项对于出现违纪行为,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取消,也是对怠政和腐败行为的一种惩罚措施。这样,一方面公务员养老制度能和企业养老保险有效衔接,使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持协调,另一方面又照顾了行业的特殊性。

3.改革意义

公务员养老制度和企业养老保险统一以后,会有效缓解养老金缺口拉大的趋势,无疑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养老金的计算基数一致,这就会大大缩小企业职工等群体与公务员阶层之间过分悬殊的养老待遇水平,从而消除全社会养老金水平强劲上升的压力,也是为我国平稳度过未来社会养老难关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一般建立社会保险的初衷之一是实现社会互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公平。我国机关单位独立养老体系下的优厚养老金待遇,从制度上阻断了与社会其他弱势群体之间的“互济”通道,社会互济只能在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体系中进行,前文已分析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机关单位,这样,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在全社会的互济功能就被严重弱化了。只有先从制度上打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制度的初衷目标。

另外,从全社会劳动力的优化配置的角度看,现行政策严重阻隔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和公务员之间的合理配置。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不衔接,加大劳动力的转岗成本,必然遏制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比如,因为公务员不缴费,未建立个人账户,如果想从机关到企业单位就业,但考虑到缴费年数比一开始就进入企业的同龄人少,因此退休后其养老金会低于企业同龄员工,再与留在机关的原同事相比,养老金差距会更大,所以只能放弃流动。这也是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很少愿意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如果劳动力从企业向机关流动,劳动力个人及其单位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无法转移和携带。因此,改革现行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就像一开始把职工的养老责任从单位剥离出来,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制度,以促进全社会劳动力流动一样,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通过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可以使不同性质单位间的人员流动能够通畅,至少消除了一些制度性障碍,从而促进全社会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改革之后,当前棘手的事业单位改革也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首先要从发现和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再考虑延迟退休等方面的办法,现阶段养老制度双轨制比退休年龄的问题更大。所以,延迟退休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中此起彼伏,每次均遭到社会的激烈反对,原因是没有理清楚当前问题的本与末。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新京报关于弹性退休话题的访谈时,也主张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幅度改革,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养老金危机,否则只会形成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冲突[11]。因此,解决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缺口,减轻财政负担问题,宜把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作为第一个切入点,然后,其他的改革才有可能一步步顺利展开和实施。

[1]美华报.中国养老制度改革须突破碎片化困境[EB/OL].http://www.chinanews.com/hb/2012/06-13/3959598.shtml ,2012-06-13.

[2]罗娟.养老金缺口大吗?缺在哪?[N].工人日报,2012-06-19.

[3]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2011年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通知[EB/OL].http://www.ahbbhrss.gov.cn//web/xwdt/zxwj/content.jsp?id=2325,2012-05-30.

[4]常红,张海燕.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高企业2倍 四部门将提交改革方案[EB/OL].http://npc.people.com.cn/GB/8558802.html,2008-12-22.

[5]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中心.我市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调整发放到位[EB/OL].http://www.ahbbhrss.gov.cn//web/xwdt/xwzx/content.jsp?id=2158,2012-03-30.

[6]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我市最低工资及失业保险金等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ahbbhrss.gov.cn//web/xwdt/zxwj/content.jsp?id=1292,2011-08-26.

[7]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缴费的标准[EB/OL].http://www.ahbbhrss.gov.cn/web/hdjl/rdgz/chn_62/content.jsp?id=1938,2012-01-13.

[8]白天亮.人社部:我国实际退休年龄53岁左右 近期不会调整[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6-20/3975022.shtml,2012-06-20.

[9]易正春.国外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行政与法,2004,(1):57-59.

[10]陈建辉.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9-62.

[11]孙雅娜,安曼.中国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研究——基于行业收入差异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2):115.

养老金缺口的成因及其对策 篇4

从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三个部门制定的《关于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来看, 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 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2.079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0.249万亿元, 涨幅达到了13.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1.6699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0.2751万亿元, 涨幅达到了19.7%。2013年收支结余为0.4091万亿元, 年末滚存结余为2.69万亿元。虽然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账户仍有2.69万亿元的结余, 可是自我国1997年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已过去17个年头, 年末滚存结余应远远高于2.69万亿元, 可见我国养老金缺口之大。

那么这么大的养老金缺口是从何而来呢?

由于在改革方案实施前的“老人”, 也就是现在领退休金的人, 他们工作时领的是全部工资, 并没有上缴一定比例的退休金, 而他们现在退休后仍按国家原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 并随以后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而提高养老保险待遇, 国家为发放这部分人的养老金而产生的巨额债务则是我国最初形成的养老金缺口的主要部分。而还有一部分在该改革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并在该改革方案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 在改革方案实施前他们并没有个人养老账户的积累, 因此, 为了保证这部分人的待遇不受到损失, 他们退休后在发放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 国家又对其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而这一部分的额外支出也就构成了我国最初形成的养老金缺口的另一部分。为了支付老一辈的养老金, 就不得不动用现在工作的人所上缴的养老金, 因此我国的养老制度成为了披着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外衣下的现收现付制。

从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于2007年底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来看, 我国从1999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社会。2004年底, 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亿4300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0.97%。预计到2020年, 老年人口数将增至2亿4800万,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 老年人口总量则将会超过4亿, 老龄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推进到30%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庞大的老年群体急剧加重了社会负担, 增大了我国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 我国养老金缺口也随之增大了。

而且, 2014年的前三季度,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也大体与上一年度情况相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1.631万亿元, 增幅为12.6%,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1.4635万亿元, 增幅为19.6%。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幅明显大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增幅。对此,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的回应是, “虽然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 但是总收入仍然是大于总支出, 能够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和支付。”尽管现在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足以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发放和支付, 可是在大约二十年后, 在我国第二次婴儿潮 (1962~1973) 出生的人即将开始申领养老金, 面对如此大量且持续增加的养老金申领人群, 在不改变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制的前提下, 想必我国的养老金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

还有一个原因致使我国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退休金双轨制, 即企业的职工需职工个人和企业均按一定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 退休后的养老金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发放;而公务员和未改制的事业单位人员则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 他们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些人工作时拿着相对较高的工资, 退休后仍旧享受着替代率高达80%至90%的退休金, 这一部分费用的产生对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为了缩小养老金的缺口,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 取消双轨制, 将机关养老金并轨, 适当降低公务员体系的养老待遇。首先, 实行双轨制对企业职工是不公平的。在养老金的计算上,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是在其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计算, 但在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只占了一小部分, 占据大部分的还是工作量工资, 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计算则以其全部劳动收入为基础。显然, 在这种计算方式下企业职工的大部分劳动都被忽略了。其次, 实行双轨制增加了机关人员的退休金, 无形中增大了养老保险支出的压力。因此, 将机关养老金并轨, 适当的降低公务员体系的养老待遇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 还可以消除企业职工心中的不满。

(2) 划拨国有股股权充实社保基金以缩小养老金缺口。由于社保基金的社会保障功能, 其投资原则依次排列顺序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即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基金的收益率, 同时保证其流动性需要。将国有股股权划拨到社保基金中不仅完全符合其奉行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 而且直接划转的国有股权使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都有所降低, 更有利于壮大社保基金的规模, 从而达到缩小养老金缺口的目的。

(3) 延迟退休年龄。在我国, 基本养老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其一是由社会统筹账户支付的社会性养老金, 也就是基础养老金;其二是由个人账户支付的缴费性养老金。它们的计算方式分别为:社会性养老金= (15%~25%) ×退休上年月平均工资;缴费性养老金=缴费年限×1%×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性养老金相对较为稳定, 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不大, 而缴费性养老金随缴费年限的延长而提高, 也就是说, 缴费年限越长, 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就越多。所以, 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缴费年限, 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中的资金,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压力, 还提高了退休后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4) 合理运营养老基金, 将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盘活存量。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来看, 以企业职工为例, 企业交工资的20%进统筹, 个人交工资的8%进个人帐户, 总的缴费比例已经达到28%, 这样的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但我国养老金运营的收益率却极低。由于国务院的规定, 我所社会保险基金只有两种投资渠道:一是存入银行活期账户, 二是购买国债。所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投资运营, 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 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 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这也就是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了。如果说延长缴费年限是属于减少支出和增加收入, 那么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就是属于盘活存量。

社会保险学我国养老缺口问题实例 篇5

(1)1997年,社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为5个,1999年扩大至25个,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扩大,1999年为140亿,1998年为450亿,1998年上升为1000亿,2000年到2002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每年都在400亿元左右。虽然在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有所减少,但由于养老保险收支机制的不合理,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摘自《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思考》

(2)《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2010年有15个收不抵支,缺口达679亿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减到14个,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2011年达766.5亿元。——————摘自《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 基金缺口 对策建议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首先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的是社会养老保险,而从我国的社保制度来看,起步晚,历史欠账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底,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现状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为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三个层次。本文所要讨论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最高层次的,也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简称养老保险基金,是根据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由企业和个人以缴费或纳税的形式而积累的资金。

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核心组成部分,处于“整个社会保险系统中的中心地位”,[1]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金流量缺口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实践,作为过渡时期的一种新的尝试,新制度在解决传统养老保险模式弊端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个别省份出现了养老保险金的拖欠,资金缺口有日益增加的趋势。[2]

从养老金收支状况看,收不抵支的省份呈逐年增加之势:以 2000年各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为例,如果按 28%的缴费比例(企业20%,个人 8%)计算,全国只有新疆、辽宁等 5 个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存在缺口;如果按 20%的缴费比例,即个人账户资金不纳入统筹账户支付中,全国只有广东、福建等 6 个地区养老保险有结余,其余 25 个地区均存在基金缺口。[3]按照第一种比例,即将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也用于当前的养老支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现象。

(二)对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的估算

过渡时期的社会政策存在轉制成本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4]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的转轨,这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必然会有相关的转制成本出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隐性债务问题。

武汉大学的李珍教授以 1993 年为例,从当年退休规模、当年退休人口平均生命余岁数、“中人”在旧制度下形成的退休金权益规模等静态因素入手,还将人口老龄化和工资增长等动态因素考虑进去估算政府债务总规模大约在 1993 年 GDP 的 50%—60%之间(1993 年 GDP 为 31380 亿元),即债务规模大约在 15700 亿—19000 亿元。

(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冲击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达 1.32亿人,占总人口的 10.2%,也就是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离退休人员将会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必然相应增加,在基金来源方面仍存在筹资渠道不畅和企业负担甚重等问题的前提下,基金缺口更会进一步加大。

二、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化解转制成本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体制由现收现付制到统账结合制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化解转制成本的关键是如何筹集转制过程中形成的隐性债务。从财政角度看,有以下三点。

1.变现部分国有资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中没有包括养老保险费用,养老保险费用变成企业利润上交给了国家,国家又将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变成了固定资产或其他有形资产的投资,从而使养老保险费用凝结在国有资产中。采取股市变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出售公有住房等方式变现国有资产,使其收益用于偿还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2.发行社会保障彩票

现有彩票分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分别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效果很不错,解决了发展体育、福利事业一部分资金来源问题。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符合全社会都来参与社会保障的原则。

(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

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主要包括对基金征缴、基金支付和基金结余情况的监督管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现实国情,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代表、企业地表、参保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社区代表、社会保险专家等有关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理事会,对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

(三)通过技术性手段调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结构

为了缓解积极缺口的压力,必须努力做到基金支出增长小于基金收入增长,使养老保险基金有所结余,可采取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通过技术手段,做到“量出为入,略有结余”。此外,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尽量少出台或者不出台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2002 年第 5 期

[2] 王利军.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5 年第 5 期

[3] 孙少岩.东北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口学刊,2004 年第 5 期.许琳:《对目前养老保险基金供求失衡的探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0 年第 5 期.温海红.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分析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2 年第 8 期

[4] 蔡晓萍.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 年第 5 期

[5] 李琼,万里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累积制的比较分析[J].保险研究,2005 年第 8 期.祝力,丁莹莹,方健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5 年第 6 期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7

一、“缺口”出现的原因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办法, 即设置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账户。而在此之前, 却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 即已经退休的职工由当代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支付, 等当代人退休后由下一代为其支付。然而, 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当代人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会逐渐提高, 制度运行将越来越困难。1997年, 国家通过改革, 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增添了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仍然发挥着现收现付的功能, 当代人缴费为已经退休的人提供基本养老金;而个人账户则作为居民个人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金, 所有权属于个人。

(一)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制度转轨,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隐性债务的问题。隐性债务是指, 假如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停止实施, 在这一时点上, 所有已退休老人和在职职工应该领取的未来养老金和所有积累的权益的现值。制度转轨以前, 已经退休的职工 (称之为“老人”) 以及转轨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 (称之为“中人”) 并没有个人账户, 更未向个人账户存过养老金, 然而按照转轨后的制度, 他们每个月除了领取由社会统筹账户支付的养老金外, 还要从个人账户中领取养老金。这部分资金缺口事实上就是由于制度转换而出现的成本问题, 如果当期的社会统筹资金可以支付当期退休人口的养老金, 隐形债务的问题就会被掩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不能完全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费用, 那么就出现了隐性债务的显性化。由于隐性债务显性化出现的资金缺口, 代际缴费已无法弥补, 就需要其他的筹资渠道来解决。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居于责任主体地位, 应该由政府财政履行兜底责任;《社会保险法》亦明确规定,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 政府给予补贴。”

(二) 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所谓“空账”, 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 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我国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双账户办法, 尤其是个人账户实行的是产权为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 原则上不能调剂挪用。但是实际操作中, 两个账户却并未真正实现分账管理。也就是说, 两个账户的资金混在一起, 并未严格分开, 这就给政府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提供了可能性。隐形债务显性化带来了养老金支付的缺口, 而本应由政府财政履行的兜底责任政府并未履行, 那么最直接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进行当期支付, 这就造成了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下, 地方政府普遍财力紧张, 为缓解支付压力, 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问题相当普遍。根据郑秉文的测算, 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

(三) 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 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 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 而到2050年, 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32亿人, 超过总人口的23%。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由于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会导致人口总扶养率的上升。在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的现在, 三个劳动年龄的人缴纳的养老金用于支付一个老人的退休金;但到2050年, 由于抚养率的大幅上升, 大约只有一个劳动年龄的人的缴费来支付一个老人的退休金, 如果还要保持目前的养老金覆盖率 (即养老金水平与平均工资之比) , 肯定就会出现很大的收支缺口。另外,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也在稳步提高。1980年至2010年期间, 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当平均寿命提高而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 老年人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 势必造成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年数的增加, 这将给养老金发放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

二、“缺口”的规模

(一) 养老保险金当期结余

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实际覆盖面的不断扩大, 参保的人数逐年在增加, 这就导致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支出的增长速度, 因此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表1) 。但是, 这只是表明, 养老保险金的当期支付没有问题, 真正的支付压力只是被延后了而已。短期内, 中国的养老基金当期财务是安全的, 但当扩面征缴的人群进入退休时, 支付缺口将逐渐显现。

数据来源:2005~2011年数据来源于审计署《2012年第34号公告: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2012年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 隐性债务测算

我们以1997年制度统一为时间点, 将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新旧制度断开, 使其历史债务量化、固化。养老保险历史债务中, “老人”数量只减不增, 按1997年平均退休年龄57岁计算, 到2017年这些“老人”平均年龄77岁, 业已超过平均寿命;到2030年“老人”历史债务只剩下不到55亿元。“中人”历史债务偿还期间较长, 按1997年参加工作人员的最小年龄18周岁 (60岁退休) 计算, 到2039年左右“中人”全部退休, 其历史债务已全部显化出来;到2055年最年轻的“中人”也已76岁, 届时“中人”债务也基本偿还结束。至于尚未退休的“中人”的旧制度欠账, 在其退休前一直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 无须现时处理。

数据来源:林治芬“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研究”, 见《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郑功成, 人民出版社2011.3

(三) 政府补贴规模

鉴于养老保险资金存在的缺口规模不断上升, 国家开始每年对养老保险金进行财政补贴, 防止缺口继续扩大, 维持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而补贴的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见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补贴的规模与当年需要偿还的隐性债务规模相近, 政府终究还是承担了隐性债务的偿还问题。事实上, 由于制度转轨形成的隐形债务问题, 政府本应主动承担起偿还及兜底的责任, 但现在却变成了被动的补贴。

数据来源:2002-2011年数据来源于陈文辉《养老金万亿缺口国民如何养老》, 21世纪网2012.6.30;2012年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三、解决“缺口”问题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的分析, 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 主动并尽快偿还养老保险金的隐性债务, 拓宽养老保险资金的筹资渠道, 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运营收益。同时, 要继续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责任体系。在加速老龄化和平均寿命提高的背景下,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也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的途径之一。

(一)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由于制度转轨而形成的隐形债务问题, 归根结底是政府的历史欠账。政府不应该只是被动的等到隐形债务显化后, 通过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或者以补贴的方式去偿还, 这样会给财政支出造成越来越大的负担。比较可取的方法是政府主动承担起隐性债务的偿还责任, 对每年的显化规模做出精确测算, 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解决。而且, 我国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增加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同时, 还必须做实个人账户, 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账管理, 彻底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虽然可以缓解当期养老金支付压力, 但持续挪用, “空账”规模不断扩大, 不仅严重影响养老保险金的投资与保值增值, 而且这些“空账”所有者退休后政府将面临更大的支付压力。持续扩大的“空账”规模还会引发社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质疑, 导致公众恐慌, 这将严重削弱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作为养老金的实际管理者, 还要做好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规划和论证, 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 注重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要结合当前金融市场改革的背景, 改变以往养老基金投资只依赖于银行存款、国债等传统渠道, 积极寻找稳妥增值的途径, 实现养老金投资途径的多元化。

(二) 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体系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过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风险。从国际上看, 养老保障体系通常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在美国, 养老金总资产20多万亿美元中, 政府养老金占比12.5%, 企业年金占比64.0%, 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而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 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非常薄弱。作为唯一支柱在苦苦支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明显力不从心, 除去各类缺口问题, 替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 运行多年但步伐缓慢, 不管从占GDP比重、员工参与率和替代率方面, 都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同时, 在公众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较低的情况下, 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对基本养老保障的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企业年金计划, 刺激商业养老保险险种的推出, 以此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缓解过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带来的风险, 尽快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的合理分担。

(三)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目前, 我国执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为男性60岁, 女工人50岁, 女干部55岁, 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 迄今已经40多年。与此同时, 1980年至2010年期间, 我国预期寿命平均每五年上升约1岁。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 中国预期寿命提高的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持续。预期寿命的增加, 说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大幅改善, 从客观上给予了提高退休年龄很大空间。从理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 我国退休年龄逐渐延长, 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 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提高退休年龄, 延长了缴费年限, 按照待遇计算的办法, 也提高了参保人的待遇, 因此, 要提高退休年龄, 是制度的内在要求, 同时也会延缓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参考文献

[1]徐晓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的宏观控制[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5)

[2]梁君林, 蔡慧, 宋言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显性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10 (5)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8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人口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1999年10月,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6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10%, 标志着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上海, 早在1979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7.2%, 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07%, 双双达到了联合国界定的老龄标准, 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行列的城市, 这比全国的平均时间整整早了20年。总体来讲, 上海人口老龄化经历30年的历程, 主要呈现出四个基本特征:老龄程度高、速度快、突显高龄化和未富先老。

(一) 老龄化程度高

截至2008年, 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300万, 达到300.57万, 占户籍人口的21.6%。仅仅一年, 就比2007年的老年人口数增加14.24万;据预测2020年, 该数字将攀升至500万, 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高峰的时间要到2025-2030年间。老年人口的急速攀升, 直接大幅增加了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

衡量老龄化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老年抚养系数, 它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年轻人口的比重。随着人口老龄程度的加深, 老年抚养系数也呈增长趋势。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 上海在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中, 老年抚养系数不断增长, 从1953年的5.81%, 到2000年的20.59%, 到2001年更加突破性地直接增长到26.44%。截至2008年老年抚养系数达到31.9%, 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1个年轻人就要抚养0.32个老年人。此外, 上海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也呈快速增长, 其高龄抚养率也迅速提高。

上海规定养老金个人缴费基数根据本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和60%确定, 按2008年劳动力平均月工资3292元为基准, 即上限为9876元, 下限为1975元。企业按22%的缴费比例收取纳入社会统筹部分, 所谓社会统筹部分, 就是补偿养老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半积累制转轨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用于支付当年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按下限1975元, 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部分每个人每月是394.9元 (1795*22%=394.9) 。

根据2007年颁布的企业退休养老金计发新办法 (沪府发[2007]27号) , 从1993年1月1日开始缴纳养老金, 到2009年12月31日退休, 累计缴费满17年, 每满1年发给1%, 共17%, 2008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是3292元, 每月基础养老金就是559.6元。按一个年轻人抚养0.32个老年人的抚养比, 平均每个年轻人每月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只留下215.8元, 比企业为个人实际缴纳的养老金少了179.1元, 少了近一半。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也讲会入不敷出, 达到逐步抽空的状态。

(二) 老龄化速度快

上海近几年的老龄化速度发展越来越快, 2005-2008年, 以平均每年新增10万老人的速度发展, 老年人口迅速膨胀, 2006、2007和2008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比上年增长0.5%、0.7%和0.8%, 而且这种态势将继续将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 上海老年人口净增加168万左右, 占总人口比例从22.71%骤增到34.5%, 老年抚养系数也几近翻番达到62.06%。预计到2030年前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28万, 约占户籍人口的39%左右, 也即每5个人中就有2个是老人, 届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达到74.46%。

上海市已经站在了人口急速老年化的边缘, 所谓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社会与年轻一代将面临沉重负担。随着老龄化的急速升高,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也迅速增加, 极高的老年抚养系数要求进一步提高本已经很高的缴费率, 这将给下一代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也使年青人的参保率降低, 两方面的力量带来的结果无疑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加大。

(三) 突显老高龄

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体老年人口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发展, 上海人口老龄化还表现在不断向高龄化方向发展。截至2008年底, 上海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53.44万, 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78%, 占总人口的3.8%, 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1.28岁, 高龄化程度显而易见。此外, 上海百岁老人也不再稀罕, 从2006年全市只有170人到2008年的836人, 大约翻5番。在2006年9月上海率先全国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办法, 办法规定年满70周岁, 在上海居住、生活满30年且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征地养老待遇的老人, 每人每月可以享受460元养老金。在2009年1月9日上海人保局发布新办法, 对年满70周岁、月基本养老金不到2000元的高龄老人实施“特加”办法, 这些措施都对高龄老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怀,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人人共享的美好思想。但是随着高龄化的逐步加深, 庞大的高龄老年人口数字也会让这一特殊的养老保障支出有个滚雪球似的积累, 成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增大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四) 未富先老

从世界范围来讲,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10000美元左右, 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 人均GDP超10000美元的占36%。就以全世界老龄化最早且最快的日本在1970年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人均GDP就达到2299美元 (708000日元, 当时汇率308∶1) , 而上海在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时人均GDP仅为1561美元 (2568元人民币, 当时汇率1.555∶1) 。相较之下, 同样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日本全国的人均GDP是中国最发达城市上海市人均GDP的1.5倍, 充分体现了上海的“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特征, 全国范围的严重程度更加显见了。

自1979年以来, 上海市的人均GDP从1651美元, 增长到2008年的10454美元, 增长了533.2%;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由1979年的10.1%, 增长到2008年的21.6%, 增长了113.9%。从增长率上说, 上海人均GDP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都优于日本的数据, 但是上海人均GDP与日本相比差距太大, 而老龄化的速度却是逐步赶超, 与日本相差无几。总体上讲, 上海属于老龄化速度明显超越经济发展程度, 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加剧使仅靠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资金, 不能支撑庞大的养老金支出, 于是财政垫支成为养老金支出的一个重要来源。以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为例, 2005-2007年, 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13.91%, 而养老金支出年均增长18.14%, 三年间财政共计投入补贴资金88.81亿元, 其中就有2007年的49.81亿元。到2008年, 上海社保基金缺口变本加厉, 有170亿元-180亿元是财政为社保基金托底, 占上海市财政收入的17%-18%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市级财政还要为社保基金付出愈加沉重的负担, 将引起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

因此, 解决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问题迫在眉睫, 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研究及其良好解决, 也为今后该问题在全国范围的改善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补偿途径

人口老龄化是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直接推手, 良好地应对老龄化就是补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上海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探讨其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补偿途径分别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降低老年抚养系数

2009年11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透露, 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事宜。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 而像丹麦、挪威、意大利、瑞典、加拿大等国家的退休年龄都比中国高3岁-10岁。现在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可以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男65岁, 女65或60岁。这样做使上海老年抚养系数大幅降低, 提高退休年龄后2008年老年抚养系数由30.8%下降到20.2%, 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其他年份也有相同的统计结果, 而且少儿抚养系数也有小幅的下降。法定退休年龄的提高, 将使一部分老人由原来养老金的“消费者”变成养老金的“供给者”, “一抵一支”将大大缓解未来养老基金收支缺口的压力, 甚至会有盈余。

(二) 调整生育政策, 以减缓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均衡

上海人口结构还表现为少年儿童数量渐趋减少的特征, 这必然会使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 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养老基金缺口负担越来越重。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来实现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思考:能否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在部分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 (如上海) 试点尝试, 通过制订生育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妇生“二胎”, 且有经济保障优生优育。在中国进入生育低谷时期,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逐步放宽生育政策, 提高未来年轻人口比例, 改善倒金字塔形的人口结构, 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三) 养老保险基金适当投资于老龄产业

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 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老年教育等老龄产业 (亦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 扑面而来。老年产业还属于一个探索阶段的朝阳产业, 但由于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老年人消费意识的慢慢转变, 显现出无限的商机。上海可以发挥其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优先转变的作用, 考虑将部分盈余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老龄产业, 在政府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下, 以期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入与老龄化速度发展相一致, 且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仅以养老床位测算, 截至2008年底上海养老总床位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 缺口达7万张, 以平均每张床位6万元的建设成本, 就有4.2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 还可拉动约2.1亿元的投资收入。此外还有养老保健业、老年旅游业等, 都可以引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 使老龄产业真正属于老年人, 又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也能惠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三、结论

通过对上海老龄化特征及其对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 发现老龄化主要是以老年抚养系数增大的形式增大基金缺口, 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存在的。另外经济发展程度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导致缺乏扩大保险基金收入的物质条件。但是上海是中国范围内条件最成熟, 也是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亟待解决的城市, 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文提出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补偿的三条途径中,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现实性的, 相关部门也在制定落实的政策;另外两条途径是探索性的, 调整生育政策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而是要处理好老年人口与青年人口的协调关系, 进而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养老基金参与老龄产业是一条多赢的途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基金和产业间的平衡等矛盾。

摘要: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 直接导致上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增大。文章分析了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影响, 由此进一步从老龄化的角度, 提出了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三条偿还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上海,老年抚养系数,养老保险基金

参考文献

[1]、周海旺, 沈安安.上海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影响研究[J].人力资源, 2005 (1) .

[2]、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基于人口学视角的一项探索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0.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9

1 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情况

1.1 养老保险的增长速度过快

自从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到现在,人们对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养老保险可以带给他们一种极度的安全感与保障性。所以养老保险的数额也在逐年递增。据统计,我国2006年的养老保险支出金额为600亿元,但是到了2016年,我国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已经达到32576亿元,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中国的养老保险在10年间增长的数值是非常惊人的,在这短短的10年就已经以54倍的增长趋势在向前进行着,这也不得不让国家对养老保险重视了起来。从2006年以后,我国的养老保险增长趋势就变得愈加迅猛,只有个别的发达城市还可以承担养老保险的开销,许多经济发展情况不理想的城市已经逐渐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当前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尤其在1998—2000年这两年间,收支不平衡的省份由10个增加到20个,这样的数据不得不令我们感叹,国家也及时采取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种情况的发展。直到2008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收支不平衡的省份由于国家经济的带动逐渐摆脱了这种困境。[1]

但是在近几年,养老保险的势头又呈现了发展较快的趋势,特别是在今年,国家的总支出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养老保险。据可靠数据的统计,我国今年的养老保险支出是20796亿元,而养老保险收入只有14500亿元,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发生了财政赤字的情况,除了国家对老人的经济补贴之外,我们还有1000亿元的亏空需要填补。这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财政损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2]

1.2 我国养老保险的收入为负值,收支比例极不平衡

从上文中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养老保险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由于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养老保险支出也在逐年递增,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它都会以绝对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会给我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因为老龄化趋势是在不断前行的,从而养老保险的财政赤字问题也是必然的。而养老保险业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的发达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养老保险的金额越大,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每人的养老保险金额甚至不够其基本的生活水平。对于城镇与乡村的养老保险差异,国家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才会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3]

2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1 逐渐延迟老年人的退休年龄

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延迟是对于当前养老保险压力实施的必要手段。国家采用渐进性的方式来推迟老年人的退休年龄,使他们有一个缓冲的过度期,这样也让老年人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不管对国家还是老年人都是一件益事。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人变老了以后孤独感会逐渐加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使我国的老年人有事可做,一旦忙了起来,也就体会不到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了。另外,老年人退休的延迟也可以增加我国的就业率,促进我国经济的流动。对于国家来说,延迟老年人退休年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国家不用过早的负担养老保险的经济费用,我们可以在延迟的这几年里进行经济累计,解决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延缓的同时也减少了老年人保险的享受年限,这样对于解决国家财政赤字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4]

2.2 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提高覆盖率和缴纳的最低年限

我们应该首先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当前养老保险的缴纳金额越来越高,致使许多没有工作单位的老人面对此情况时都选择放弃,甚至这样的方式会使许多老年人的晚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们采取适当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政策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投保项目之中,把钱交到企业,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得好了,那么其对国家缴纳的税率就会有所增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国家把这些钱再投入到养老补贴当中,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解决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积。根据国家调查显示,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根本就享受不到养老保险的福利,这种制度只在一些大的城市发展得相对较好,国家要对养老保险覆盖不全面的现象加以重视,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国家可以在各乡镇安排专业的养老保险宣传员,为村民讲授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以及投保方式。其次,国家应该派遣合适的有关人员,在各个乡村设立专门的养老缴纳点,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提供合理有效的途径。最后,国家应该调查每个地区的养老保险发放金额,保证每个地方都能达到最低的生活水平。只有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得到了保证,才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同时,提高缴纳养老保险的最低年限也是当今非常切实可行的一种手段。据调查显示,我国养老保险的最低年限是低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将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延长,自然我国的养老保险收支就会增加,这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5]

2.3 强化养老保险的缴纳监管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体现在各单位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不重视。一些企业为了更快地增进经济发展,于是便在养老保险上“想办法”,他们用一些借口来减少员工养老保险的缴纳年限,甚至有的单位并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首先,国家应该明确对企业养老保险的监管制度,颁布相关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不合理做法。其次,国家应该严格规定惩罚手段,一旦发现相关企业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出现就予以重罚,处罚现金并予以警告。最后,国家派遣专业的监察人员定期到企业去核实养老保险的发放情况,并且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企业养老保险发放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得到了保障,那么便会促进更多人进行投保,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讲,养老保险收支情况得到改善的同时也证明人民对社保的投入增加了。政府可以将社保的收入用于养老基金的流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社保在基金中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实现社保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利用。

3 结论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也在连年增加,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来扭转现阶段的局势。只有保持我国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稳定国家的经济形势。

参考文献

[1]弭艳琦.解决养老保险转轨成本的可行性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刘儒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许志涛.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及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周凤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养老保险金缺口 篇10

一、研究综述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研究, 理论界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向, 一是从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入手, 研究解决对策。[2]二是建立基金缺口模型, 进行量化分析, 从而从精算技术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3]三是对某一解决对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4]本文将利用精算技术建立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 测算出2012年~2030年之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并着重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是否能够化解缺口进行分析。

二、建立模型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但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行之初就采取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所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更多的是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制度成本。因此, 本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分析只考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照相关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部分。[5]目前, 很多研究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一起来考虑基金缺口的问题, 这样就模糊了个人账户做实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分别考虑统筹账户的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缺口。

1. 统筹账户基金缺口测算模型

统筹账户收入包括:企业根据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果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 或者不能明确工资总额的企业, 则按照职工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统筹账户的支出包括:职工离退休后, 其基本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从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支付, 个人账户储存额不足列支或没有个人账户储存额的, 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补贴等, 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正常调整机制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按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 分别从个人账户储存余额和社会统筹基金中列支。因为个人账户领取金额不足的下一部分将在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测算模型中详细解释。故在此, 为了分析简便, 仅考虑基础养老金支出。根据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办字[2006]77号) , 基础养老金= (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额+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额) ÷2×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下同) ×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为了简便起见, 我们假设t年所有统筹账户支出=t年参保人员退休职工人数×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参保人员平均缴费年限×1%

另外, 本文假设t年所有统筹账户收入=t年职工工资总额×20%× (t年参保人数/城镇人口数)

那么, t年统筹账户基金缺口

以2010年为例, 根据2010年河北经济年鉴, 当年参保职工lt-lt, r=728.94万人, 参保离退休人员达lt, r=259.5万人;万元, 平均缴费年限按照规定, 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方可领取基本养老金, 假设20岁参保, 到60岁退休时最长缴费年限为40年, 考虑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 我们假设2010年平均缴费年限为20年, 以后每年涨1年, 直到2030年达到40年。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 职工平均工资从1990年到2009年20年间年增长率为14%, 职工工资总额同期平均增长率为12%, 我们假设未来20年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仍保持14%, 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保持12%。

对于参保职工的预测, 我们按照河北省总人口2000年至2009年0.53%的年平均增长率, 城镇人口比例线性增长至2030年达到60% (国际化城市水平) , 参保职工人数占城镇人口数比例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 退休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 从而可以得到2011年到2030年缴费职工和退休职工人数的预测值。

代入公式后, 我们可以得到2010年至2030年各年的统筹基金收支缺口。

按照5%的折现率计算, 2010-2030年间统筹基金缺口现值高达2.37万亿元。降低统筹账户基金缺口的一个有效办法为有三种, 一是扩大参保面, 即提高lt/TLt的值;二是提高缴费率即把20%提高到20%以上;三是降低养老金替代率, 即将1%降低到1%以下。根据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 后两种措施都不现实, 且易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扩大参保面。

2. 个人账户基金缺口

根据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办字[2006]77号)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缴费额=职工本人上个月实发工资的8%。但是, 需注意的是如果个人缴费基数小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则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如果个人缴费基数大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则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洛正清、陆安 (2010) 根据国发[2005]38号文, 为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建立了精算模型, 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 记缺口在领取人退休之年的现值为Q, 则

为年给付12次的延期n年的x岁终身生存年金的精算现值。记计发月数为N, 退休年龄为x, 个人账户退休之年的积累额为Gx。

按照现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3.5%来算, N的临界值为349.323, 与现行计发月数比较, 无论什么年龄退休, 都存在额外收益, 即无论什么年龄退休, 个人账户都存在基金缺口。

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 (2000—2003) 养老金业务女表 (CL4) , 当x=40, i=3.5%时, Q=0.1682G

对退休年龄从40到70岁, 利率i分别为3.5%和5%时, 个人账户基金缺口Q/G的数值进行测算, 得到图1

从图可以看出, 一是个人账户基金缺口随退休年龄的上升而增加, 二是随着退休年龄的上升基金缺口对折现率i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洛正清、陆安 (2010) 认为对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有: (1) 继承性; (2) 计发月数; (3) 利率。但笔者认为:第一, 可继承性并不是形成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 因为商业年金也有可继承余额类的产品, 只要在制度设计时将可继承性考虑在内, 来确定缴费率、月计发金额等因素是可以避免缺口的。第二, 对于计发月数, 如果我们设计制度时, 令N=1/ (1-v1/12) , 那么基金缺口也可以为零。第三, 从上表和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利率的上升, 基金缺口下降较为明显。但随着退休年龄的上升, 基金缺口下降的幅度也在下降。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对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的分析, 本文对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有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1.努力扩大参保面, [6]统筹账户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 扩大参保面有利于增加统筹账户缴费收入, 对于抵减当年统筹账户基金支出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2.科学的确定计发月数, 充分利用精算技术确定计发月数, 以降低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或者利用缴费确定型年金 (DC) 技术, 根据个人账户的收入水平来以收定支。

3.提高利率水平。拓宽投资渠道,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利率, 有利于缩减个人账户基金缺口。比如按照美国401k计划, 经参保人同意以后, 可以将个人账户基金的一定比例投资于股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过去十年的投资收益率也证实了, 扩大投资渠道确实可以提高收益率。

除了以上三种技术上的措施以外, 为了有效应对统筹账户基金未来几十年的巨大缺口, 财政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防止基金缺口累积到一定程度影响到个人账户做实的可实现性, 甚至于形成财政无法负担的局面。

摘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日益增大, 已经关系到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此运用精算技术对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分别进行了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削减基金缺口的政策建议:一是扩大参保面;二是修订计发月数;三是提高利率水平;四是提高财政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养老金要做大, 更要诉诸公平[N].南方都市报, 2011, (12) .

[2]梅琼, 迟文铁.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 2010, (09) .

[3]高建伟, 丁克诠.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6, 15 (1) .

[4]孙博, 董克用, 唐远志.生育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缺口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1, (2) .

[5]郑功成, 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J].经济纵横, 2010, (9) .

养老金缺口的量化分析及解决方案 篇11

[关键词]养老金;个人基金;基金缺口

一、问题提出

若企业某职工自2000年起从30岁开始缴养老保险,一直缴费到退休(55岁,60岁,65岁),并从退休后一直领取养老金,至75岁死亡。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并计算该职工领取养老金到多少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基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

二、问题分析

首先,根据现行的养老金发放规则,当发放完计发月数时个人账户储蓄额已全部发放给职工,从计发月数的后一个月起至职工死亡都是按最后一个计发月数时的工资为标准,这段时间内所发放的工资和即为个人基金的缺口;其次,求出社会统筹基金每月发放的工资,每月发放完养老金后到下一月时这些钱还会产生利息,下月发放时按上月的本息和发放。当每月发放的总工资和超过社会统筹储蓄基金时,这时社会统筹基金发生缺口情况,并计算直至职工死亡产生的总缺口数;再次,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数为个人基金缺口和社会统筹基金缺口之和。如果,发放社会统筹基金至职工死亡时没有出现缺口,可将这部分基金抵消发放个人基金所产生的缺口;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有剩余时可继承。

三、养老金的计算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出2036年到2044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因为缺口是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出现的收支之差;根据等额本息还款法的过程,设贷款者向银行贷款的总额为b元,当前银行月利率为C,贷款(还款)的时间为n个月,第j个月还款额为bj。则养老金的相关计算方法如下:

1、银行贷款的等额本息还款的计算方法:

第n个月应还给银行的金额:

根据养老金缴存办法,可得职工从30 50岁缴存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64050元,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推算公式,求得个人账户资金缺口为67719。

2、养老金的社会统筹资金的发放的计算方法:

第1个月发放资金为:,第2个月发放资金为:

第13个月发放资金为:,第14个月发放资金为:……,第240个月发放资金为: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可求得职工在55岁时各年的月养老金。

3、养老金的社会统筹账户余额的计算方法:

每月从社会账户应发的基础养老金为B1、B2、……、B240

第1个月的余额为b-B1,第2个月的余额为

第3个月的余额为,……

假设第m-1个月的余额为D,第m个月的余额为

结合职工2024年到2044年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可求的统筹账户资金缺口为:30到55岁的资金缺口为1063629,月数为102,因此63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30到60岁的资金缺口为662172,月数为121,因此75岁时其缴存的养老保险金与其领取的养老金之间达到收支平衡;30到65岁的资金没有缺口,社会统筹基金有剩余,但当死亡年龄推至76岁时增加的缺口为:

四、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方案

1、改变个人缴费率

为了达到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58.5%,可以适当的提高个人缴费率,职工从30岁起开始缴费直到65岁退休时的替代率k=51.97%,将该替代率用58.5%替换可求解出刚退休时发放的月养老保险金。

由于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只改变个人缴费率,所以基础养老金不发生变化,求得个人账户养老金(W2)=6215,因个人账户储蓄额=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发月数,将数据代入得个人账户储蓄额(Q)为627715,改变个人缴费率由8%增长为13%时,所求得个人账户储蓄额与Q相差不大。

上述分析,只改变了个人缴费率,所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没有发生变化,社会统筹剩余的基金补充到个人账户储存额缺口,可基本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2、延长缴费年限

随着缴费年限的增长,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在增加。为了达到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58.5%,可以适当的延长缴费年限,从30岁起开始缴费直到65岁退休时的替代率k=51.97%,我们将缴费年限从25岁起缴到65岁退休,并从退休后一直领取养老金,至76岁死亡。

该企业职工2000年起从2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一直缴费到65歲,则

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基本符合未来目标替代率,职工在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时只有超过计发月数时才会产生资金缺口,职工从30岁开始缴费65岁退休时,该职工一直领取到75岁死亡时没有出现缺口,如果将死亡年龄推至76岁死亡,根据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养老金的额外缺口为250890,该缺口值社会统筹的剩余基金相抵消,达到基本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所以为了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可以适当的调整领取养老金年限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钱小军等主编.《数量方法》.全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上一篇:聚光光伏下一篇:语文作业设计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