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源

2024-07-01

内容资源(共12篇)

内容资源 篇1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指出:“语文的外延, 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 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语文老师一直都强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 从生活中学, 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才能最终获得和形成。所以, 从生活中学, 学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语文学习者。在这种理念下, 该如何利用生活资源, 将语文教学内容加以拓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下面是我践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利用网络的人, 所以现实要求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 (包括网上学习) 的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充分用好网络资源, 为课堂教学服务。而目前, 学生上网的动力主要是玩游戏, 如何让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呢? 我们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课前原来由老师讲解的作者、背景、主人公等资料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了解;课中可插入与文章相关资料和文章的阅读,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课后推荐网络读物, 以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活动教学中经常涉及许多方案设计、背景资料等,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自己设计。如为了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药》课文, 由于文章离现在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课前我要求学生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鲁迅当时的思想经历和写作的动机, 这样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就已经一步步地接近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目的。课堂上, 我结合教学实际, 让学生讨论。并在课文讲授后以四幕话剧的形式演绎, 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高, 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讲授刘心武的《十首足矣》中, 我通过网络搜集了许多有关亲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歌曲等, 使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画面和声音中感受到亲情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学生感同身受,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滕王阁序》这课时, 我播放了有关滕王阁介绍的影像资料, 让学生不出教室便感受到滕王阁的壮美, 产生饱览祖国名胜的兴趣, 学会在景中寓情。课件的使用不但能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进行对比学习, 将《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进行比较, 动员学生就寓情于景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探究, 比较他们不同的情感所展现出的不同景致。课后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此类文章, 并就此仿写一篇文章, 效果良好。这些实践都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 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 合理地使用这一资源,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能让学生对学习由原来的昏昏欲睡到积极参与。

二、适当借用电视资源, 活跃课堂氛围

现代社会强调合作、协作, 因而要求语文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 要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要借用电视这个资源。现在的电视有丰富的语言类的节目, 收看这类节目, 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嘉宾学习, 他们语言的风趣、幽默和睿智, 常常令人叹服。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 我们可以借鉴电视节目如“对话”、“杨澜访谈录”的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 我要求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校运会前后, 正值教授“当众发表意见, 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 于是我鼓励学生学习“杨澜访谈录”的形式, 推荐一个学生当记者, 采访其他学生, 包括运动员, 普通同学和老师, 由于形式新颖, 学生都踊跃参加, 课堂效果良好。电视资源同样可以用在阅读教学中, 如《满江红》是一首高扬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为了更好地领略诗歌的壮美, 我在教学中先播放抗战期间谱写的歌曲, 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满江红》, 之后对这首词进行简要介绍, 接着引导学生在欣赏这首歌的MV, 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跟唱这支歌, 并且很快就背诵出来。在教学新闻稿的写作时, 我给学生播放“新闻联播”, 了解新闻的特点, 并组织学生写作、播报“我校的新闻联播”, 这样在写作教学中又能渗透口语交际。

三、回归重视街头资源, 使教学内容和生活接轨

现代社会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要重视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领着学生到街头看一看。一个语文责任感强的教师, 应鼓励学生奔向街头, 关注社会大众, 增加信息接收量, “为有活水源头来”, 街头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先看街头的牌匾、广告、路标等, 有没有使用错别字, 有没有使用不规范的字。遇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 再看看广告语展开讨论:这则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达到目的? 它是如何达到目的的? 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这些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形象、精练、朗朗上口, 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为商家出谋划策, 可谓一举多得。在此基础上, 我组织学生为未来的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设计广告语。学完现代诗歌单元, 我让学生针对一个主题每人写一个句子, 然后将这些句子连缀成诗, 从而消除学生对诗歌的畏惧心理。学习古代诗歌, 我组织学生撰写对联。可以个人也可以集体创作对联, 然后大家一起修改, 并且建议学生以后逢年过节都尝试自己写对联, 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不再是枯燥的考试, 而是真正地可以学以致用, 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四、广泛发掘名著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现代社会强调要提高每一个公民的人文素养, 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可行的途径便是让学生多读一些名著, 告诉学生只有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阅读名著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教育。我校刚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 于是我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首先, 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小故事、大传奇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 注意引导提示阅读方法, 扩大阅读成果。阅读方法即读书的方法, 不同的名著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并且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可以是只言片语, 也可以是长篇大论, 只要有自己真实的感悟均加以鼓励, 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再次, 开展比赛活动, 如开展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墙报比赛、手抄报比赛等, 将读名著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汇总汇报, 深化名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

归根到底,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利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开拓语文教学内容, 使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 但只要教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睁大双眼发现、学习自己身边无限的语文资源, 就会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本文从网络资源、电视资源、街头资源和名著资源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生活资源, 开拓语文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资源,教学内容

内容资源 篇2

(1)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2)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

(3)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4)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5)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内容分析 篇3

一、物流企业的客户资源整合

物流企业的客户广义上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需求方,狭义的客户专指下游需求方。现代物流的本质就是客户服务,就是在新的管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客户服务。因此,客户资源整合是在现代物流的活动中,将客户资源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统一设计和运用,根据客户价值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把满意的客户转变成为忠诚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最终实现客户服务成本最低化、客户服务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物流企业的客户资产具有不可积累性、不可储存性,一旦物流企业的服务不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就会用脚投票,致使以往的客户投资付之东流。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依据系统优化和供应链管理思想,采用各种客户资源整合的方法,对客户资源进行持续的整合,从而形成规模化、集成化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1.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物流企业的客户资源整合在操作层面上,就是为了争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而开发新客户的成本常常是留住老客户的5倍,所以客户资源整合的重点应该放在老客户方面,并且老客户的示范效应对新客户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留住老客户的最根本要领就是要把客户服务理念融于日常的物流管理活动中,具体来讲就是,一要经常开展对物流服务业务的管理评审,找出差距,持续改进;二要个性化,即随时跟踪主要客户和特定市场的发展。如若能实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将是留住老客户和发展新客户的最佳途径,也是一个拓展空间极大的服务创新理念。

2.服务差异化,对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一般来说,可根据客户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大小分为ABC三类:A类是对企业贡献最大的占5%的客户;B类是对企业贡献较大的占15%的客户;C类则是剩余80%的客户。针对A类客户提供VIP服务,就是要与他们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如结成战略联盟、动态联盟等,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服务、甚至作出一些超前的服务设想和服务储备;对B类客户提供会员制服务,也要求与客户保持亲密的联系,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对C类客户主要提供标准化服务,即为客户提供行业最基本的服务。

3.掌握客户知识,构建客户综合知识模型。客户服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核心要义所在,只有在全面掌握客户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施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并进行客户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物流企业的综合客户知识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客户界定、客户沟通渠道、客户需求、客户交易行为、客户生命周期、客户关系等级和客户综合价值等子模型组成,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客户相关信息(属性)的集合,还包括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处理后产生的外延知识的汇集。综合客户知识模型为全面了解客户综合价值、客户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详尽的信息,从而为实施有效的客户资源整合决策提供了保障。

二、物流企业的能力资源整合

物流服务能力是指物流企业所具有的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顾客服务的一种相对的评估。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来实现的,而与这些功能领域有关的工作相结合,便产生了实现物流需要的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有:⑴物流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资源,如必须的运输设备、仓储设备、信息网络等;⑵物流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资源,如网络设计、组织管理、货运组织方式、存货控制能力等;⑶物流服务所需的知识资源,如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对具体产品的物流运作具有透彻的了解等;⑷有效的物流管理团队。能力资源整合就是要在互信和共赢机制作用下,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以形成一个有机的资源整体,从而达到系统功能倍增的效果。能力资源整合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⑴物流企业间的升购或参股;⑵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⑶物流服务创新。物流服务主要分为传统服务和增值服务(见下表) 。

物流服务创新意味着物流企业必须不断地推出新的物流服务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即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许多相关的增值服务。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便利性的服务,如电子商务物流;二是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如提高车辆运输速度;三是降低成本服务,以帮助顾客发掘第三利润源,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延伸服务,如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可以向上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咨询等。物流服务能力资源既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资源,如必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又包括物流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资源,如货运组织方式和存货控制能力等;还包括物流服务的知识资源,如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对具体产品的物流运作具有透彻的了解等。更包括一个有效的物流管理团队等。

三、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

现代物流的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跨越多组织、多元企业文化之间和对原有信息系统流程改造的复杂过程。它的整合实际上就是以流程变革为主线索的跨越物流企业连接顾客与供应商的系统集成过程。整合的目标是:紧紧围绕系统的战略目标,从整体利益出发,利用价值链的思想合理化系统内业务开展的流程,借助IT技术,实现信息在系统内快速、安全、畅通地流动,带动物流和资金流在系统内的快速运动,并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为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众所周知,由信息共享而实现物流运作全过程的可见性,由可见性而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可控性,由可控性而物流系统的适应性,由适应性而物流系统输出的一致性和产品的可得性,以至顾客满意,这就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逻辑。由此可见,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跨企业边界的信息共享机制。由于现代物流系统具有功能上的集成完整性、成员上的多元性、地域上的分散性和组织上的非永久性等显著特征。因而信息共享机制就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赖、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石。正如威廉姆森认为信息共享能够有效缓解有限理性和制约机会主义。因此,在一个多利益群体当中,如果没有较充分的信息共享,就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难以合作成功。只有当建立了信息共享合同制,成员间有了更多的信息时,决策就不得不照顾各方的反映,此时的决策便更为理性,更能利于实现合作。

信息资源整合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IT系统的技术支持包括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软硬件技术支持。由于技术支持的保障,现代物流的协同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功能小组之间、人员之间以及与顾客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同方式,从而更好地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顾客提供优良、快捷的物流服务。

四、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整合

物流流程整合,是指经过创新、自动化、清除和简化的流程重新结合,保证整个物流流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物流系统从生产、分配、销售到顾客的运作过程不是孤立的行为,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并且物流作业与活动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因此,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物流流程整合是确保物流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物流流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流程整合由于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过去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从而可以大大加快组织内的物流和信息流的速度,减少发生错误的几率。⑵组织整合即根据完成任务的流程的特点,采用团队形式,以完成单个成员无法承担的系列活动。成员空间距离的拉近意味着很多问题不再出现,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迅速得到解决。⑶与供应商整合就是要与供应商结成更为紧密的依存关系,其关键是信任和伙伴关系。这就要求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从物流的全过程出发,通过信息共享,改善企业及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和运作模式,消除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烦琐的官僚手续,以提高系统效率。⑷与顾客整合就是要与顾客结成更为紧密的依存关系,通过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加大物流流程的透明度,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的物流流程,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条件,从而实现过程同步、交货准时、响应敏捷,并最终使客户感到满意。

五、物流企业的组织资源整合

各物流企业均有行政职能,通过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可以提高物流企业运行效率。组织资源整合要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物流企业分工合理,有效协作,统一管理,高效运作。

要着眼于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增强组织管理权威,降低组织管理成本,建立纵横协调、信息畅达、运转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一是从制度层面理顺条块关系。要打破目前组织工作条块分割、资源浪费或效能发挥不足的现状,不断提高组织部门调配各类资源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部门的人才、信息、技术优势,在推动企业工作的开展的同时有效推进部门工作发展,增强组织部门调控各类资源的权威性和部门参与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推动职能部门横向协作。组织部门不仅要履行牵头抓总、协调部门关系的职责,也要注意推动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部门冲突和矛盾,减少人为损耗,形成部门合力。三是畅通组织工作信息渠道。要发挥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优势,从创新工作载体入手,引导职工关心维护客户利益,及时反映客户诉求,适时调整组织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要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构建内外互动、上下连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效率。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WSK08—Y010)

浅谈档案管理与内容资源利用 篇4

一、强化制度建设, 为档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档案制度是一项基础工作。因此, 我们结合上级档案部门的各项规定, 并根据我局目前的管理情况进行实际对照, 找出出入点制定健全了我局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条令, 在我局各个主管领导部门的指示下, 实际考察, 实际分析, 实际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办法细则, 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工作职责, 坚持用制度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档案管理过程中监督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档案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推动和监督的使命, 同时要强化档案管理监督指导, 推进档案管理创新。档案管理的制度创新能够更好的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利用, 能够提高档案资源的正确使用和保存。同时制定档案管理办法, 对各部门文件资料的形成、归档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指导。同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 方便了查阅。通过这些高效、便捷的服务, 更好地推进了四平市档案局在档案管理内容和实际工作中的创新。

二、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1. 不断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

国家档案馆要加大依法开放档案力度, 完善开放制度, 定期公布档案;积极开展以已公开现行文件为核心的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工作。丰富利用方式, 简化利用手续, 扩展服务范围, 改善服务条件, 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2. 充分利用网络提供利用服务

加强档案网站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档案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及其他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各级档案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档案网站, 开办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 提供档案网上检索利用, 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 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3. 构建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各级党政网, 构建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平台。促进依法暂不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在政府内部的共享使用。以行政职能为依据,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 建立党政机关非公开档案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平台。

4. 加强利用场所和设施建设

加强各级档案馆利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公共阅览场所, 配备检索查询工具, 确保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开设展览厅 (室) , 举办档案陈列展览, 对公众进行教育。档案馆的开放、档案阅览、陈列展览和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场所, 要设在交通便利、面向公众的区域, 为公众查阅档案和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充分便利。

三、强化档案安全建设, 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1. 在“细”上下功夫, 推动收集整理常态化

围绕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要信息的认定, 对干部档案严格核对、鉴别, 查缺补漏, 去伪存真, 确保材料的真实性;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式做好普遍性材料、阶段性材料和特殊性材料的收集, 确保档案完整性。目前, 已归档整理干部人事档案6749卷, 催收档案1648人次, 完善986卷干部档案。

2. 在“实”上做文章, 推动日常管理标准化

做好“人防”, 加大档案管理员培训力度, 提高业务素质;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保管保密、查阅借阅和转递移交等5项程序, 确保档案保密性。做好“物防”, 按照档案保存管理技术标准, 为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手摇式移动书架、空调、除湿机、灭火器, 安装遮光窗帘、防盗门、电子监控系统等, 严格落实“六防” (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 措施, 提高档案安全性。今年以来, 共办理干部档案查 (借) 阅2116件/次, 没有发生档案遗失、损毁事故。

3. 在“优”上有创新, 推动分析使用科学化

整合现有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 将全县科级干部档案依照文学、医学、工程、农业、司法、管理、财会、技术等8大类进行分类整理, 做好重要纸质档案的扫描存档, 同时增加完善干部业绩特长档案和德的考核档案, 建立干部电子档案数据库, 真实准确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 为干部调动、提拔、任免等提供有力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应用到电子档案保管中的技术也在增加, 但是有些也存在不同的问题, 比如电子文件的涉密文件丢失, 这都是计算机黑客的关注, 因此加强涉密计算机及涉密载体安全管理, 确保信息化过程中的电子档案绝对安全;强化开放审核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开放性档案的审核审批流程。加强对拟上网公开的已开放档案、政府公开信息的审核、审批, 按照“科学管理、规范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 规范档案查阅程序, 严格档案查阅管理, 坚决杜绝了失密、泄密事件发生。

4. 促进档案信息服务业的形成

人力资源处职责内容 篇5

2.组织办理员工考勤统计、汇总、审核工作;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部门之间信息畅通;

4.协助部门经理办理相关基层及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招聘、面试、录用事宜;

5.严格按照各部门定员标准,结合各部门用工需求和人员要求,及时组织招聘、录用各类人员;

6.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用工的实际情况,对招(用)工条件进行合理优化整合;

7.建立广泛的员工招聘渠道并保持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必要时组织办理下乡招聘事宜 ;

8.拟定企业年度员工培训工作计划 ,报批、分解落实;

9.建立科学、可行的后备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持续优化企业中低层管理、技术人员结构;

10.协助部门经理对企业新进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职业引导,以适合公司人才发展需要;

11.协助部门经理组织实施公司绩效考核工作;

12.协助部门经理组织制订企业各部门目标责任书及其考核内容,监督实施;

立足当地资源,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篇6

【关键词】民间游戏;本土资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而且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其独到的作用。幼儿教师应该让孩子们拥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然而,在农村幼儿园,由于活动空间少;资金有限,幼儿活动材料稀少;农村幼儿教师肩上负担重,开展游戏还不如上课轻松、安全、便于管理等种种原因。其实,在农村这片广阔而又充满生机的大地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游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笔者就丰富幼儿园游戏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传统游戏,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在以前那些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它在许多人地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尤其是在农村更是为人们代代相传。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孩子们随便玩玩的东西多了,却容易厌倦,对那些好玩、耐玩的民间“土游戏”却是一窍不通。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什么游戏可以在处处受限制的农村幼儿园中开展,而是应该改变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清楚的认识到民间游戏它独特的魅力。

如体育类游戏“老鹰捉小鸡”、“跳格子”、“丢手绢”、“踩高跷”、“编花篮”、“弹珠”、“跳绳”等等,不但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训练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还能让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与同伴相处,对幼儿的人际关系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益智类游戏“七巧板”、“翻绳”、“五子棋”、“照镜子”等等,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语言娱乐类游戏“数字拍手歌”、“打老虎”、“词语接龙”等等,让幼儿在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二、细心观察,支持引导幼儿自创游戏内容

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无所不在。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不同生活经验的幼儿在一起,就会碰撞出很多奇思妙想,创造出他们喜欢的游戏内容。只要我们教师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然后默默支持、适当引导,农村幼儿将拥有更丰富多彩、喜爱至极的游戏内容。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大都喜欢玩打打闹闹的游戏,他们相互友好地追赶与扮演打架。对于幼儿的这类容易发生摩擦的游戏,无论教师怎么禁止,它总是存在。其实,教师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打闹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打闹游戏中,幼儿可以任意地摆弄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释放身体的力量和能量,使身心得到愉悦的快感。同时,在打闹游戏中,幼儿与同伴通过假装打斗,既有了合作又有了竞争,既有情感上的交流,也有语言上的沟通,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喜欢玩打闹游戏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会性发展都较好。然而,幼儿自创的打闹游戏很多时候会发展成为打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支持幼儿自创打闹游戏内容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明白游戏的界限,并帮助幼儿学会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选择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打闹游戏快乐的同时又有了安全的保证。

三、采用改编法,让老游戏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任何一种游戏,玩的时间久了,幼儿就会厌倦。如果教师把游戏内容进行改编或者组合,让幼儿有新鲜感,那么,老游戏就会重新焕发光彩,具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所谓改编,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游戏规则或者玩法进行改编。例如,我班玩的游戏《老鼠偷油》,原本的玩法是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用食指、中指作为小老鼠根据儿歌内容在各种地方走上走下。玩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了,于是我把它改编成两人或多人合作游戏,一人扮猫咪,其他人扮老鼠,“老鼠”一边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一边往猫身上爬,接下来“猫”开口了“喵——猫来啦”,马上用身体各个部位夹滚下来的“老鼠”。这一小小改动,孩子们的兴趣立马就回来了,而且还会自己进行改编呢。

总之,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挖掘身边资源,巧用身边资源,为幼儿打造一个拥有丰富游戏内容的快乐空间。

参考文献:

[1]戴双翔尊重儿童是游戏开展的前提——访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J]幼儿教育,2012.2

内容资源 篇7

一、挖掘媒体资源, 充实教材内容

教材是通用技术课的主要课程资源, 但在教学中单凭教材授课是不够的, 因为书本的案例、阅读材料等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很详尽。再则, 若教师只按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 学生根本没有新鲜感, 调动不起学习热情。因此, 要上好通用技术课, 就必须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信息社会, 媒体资源发达, 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书籍杂志、网络等, 其中能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在讲授“技术未来”时, 笔者收集了许多与未来技术有关的图片和视频, 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梦幻般的未来世界,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同时笔者还剪辑了科幻片《终结者》的部分视频, 收集了有关基因武器资料, 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未来技术。

在技术课中, 媒体资源俨然已成为现有课程资源的有力补充, 只要有心, 总可以在媒体资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如在讲“技术试验方法”时, 笔者收集了汽车碰撞试验视频和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的动画;在讲“经典结构赏析”时, 笔者收集了岳阳楼及有关榫卯结构的视频和图片;在讲“模型”时, 笔者搜集了模拟人的有关资料。

二、寻找实物资源, 丰富课堂内容

媒体材料不能全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真实感, 因此, 实物资源的开发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实物资源即为课堂教具, 其他学科经多年累积, 一般有自己特定的教具, 如理、化、生有各种实验演示教具, 地理、历史有地球仪和挂图等, 而通用技术因为是门新学科, 教具领域几乎是空白。在技术课上, 要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必须利用教具, 因为教具直观性强, 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观。合理使用教具, 还有利于教师讲授, 所以寻找实物资源—教具, 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课堂教学教具匮乏的局面。

1. 他人之物, 为我所用。

其他学科的教具经过改造处理, 甚至直接拿来就能当教具使用。如钢锯、锉刀、麻花钻头、钢直尺、划针等, 可在讲“工艺”时使用;立体几何模型可以在讲“三视图”时使用;把物理实验室里废旧的万用表稍作改装, 可以用于“系统结构”知识课堂。

2. 留心生活, 皆是教具。

生活是个庞大的资源库, 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实物资源, 只要用心观察, 细心挖掘, 不难发现有很多生活用品、技术产品都能成为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如各类小板凳, 可以在讲“设计一般过程”的时候使用;如各种照明灯具、手电筒, 可以在讲“方案构思方法”的时候使用;还有多用途瓜子钳、各类匙子、各类蚊香支撑盘、各类包装袋等实物, 可以在讲“人际关系”和“设计评价”的时候使用。这些实物资源都是生活中常用的, 学生既亲切又新奇, 又反映了一定的技术价值和设计思想, 作为教具再好不过了。

3. 自制教具, 丰衣足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会发现, 有时尽管能用的教具不在少数, 但是用起来并不顺心。怎样才能得到实用的教具?最好的办法是动手自制。自己设计制作的, 一定是教学最需要的, 也一定是最适合的。经过几年的教学, 笔者对教具也有自己的想法, 思考设计后, 动手做出了不少教具。如小板凳、台灯、小铁锤、自动浇花器, 分别可以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型的制作、金属加工的流程和闭环控制系统的教学中使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 活跃课堂教学

技术课堂经验证明, 若没有实践操作, 学生没有经历相应的技术体验, 会逐渐对通用技术课失去兴趣, 所以课堂教学应立足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所收获。通用技术课程本身就有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 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有小板凳的设计制作过程;在“方案的构思方法”中有台灯的设计分析;在“流程的设计”中有小铁锤的制作等。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 应该创造条件,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他们能动手动脑,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又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实践证明, 我们的学生有能力设计和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当然, 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会碰到不少困难。对教师而言, 一个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须花很大精力;而对学生来说, 一个完整的作品设计, 从提出设计要求到制订设计方案, 再到制作模型, 同样需要花精力和时间。所以除了课程中小板凳和台灯设计制作之外, 我们很少有机会再接触到其他的实践活动了, 显然, 这对课堂教学是不利的。因此, 笔者努力去挖掘一些过程简单、操作性强, 且与课程知识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

1. 到课本中去发掘。

如在讲授“工艺”时, 笔者把上课地点放到的学校的钳工房, 让学生有实践机会, 而非纸上谈兵, 在经历各种金属加工工具的实际操作后, 他们也有了感性认识, 从而加深了对加工工具的操作要领和规范的理性认识, 也增强了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在讲授“系统整体性”的时候, 笔者收集了学校机房的废旧鼠标, 事先在鼠标上设置了一些故障,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排除故障, 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习机械鼠标的相关知识, 有能力完成。这个实践活动虽是课堂上的小插曲, 但学生积极性相当高, 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结束后, 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鼠标是个有机整体, 要素的故障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当然, 活动中也可以穿插不同的知识点, 如鼠标是壳体结构、鼠标如何实现控制、鼠标和人机关系等。

2. 在生活中去发掘。

学校有“书香班级”活动, 班级买来一个壁挂式书架, 于是, 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来安装书架, 安装的过程包含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如工具的使用、书架的连接方式及安装的流程等。在活动中, 学生加深了课程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技术。学生寝室的抽水马桶漏水了, 笔者干脆把家里的废旧抽水马桶的水箱带到了课堂, 结合“控制系统的设计”这节内容, 让学生分析抽水马桶水箱里水的控制原理, 进而分析马桶漏水的可能原因, 课后学生自己解决了马桶漏水问题。

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构成及价值探究 篇8

一、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构成

按照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在榜样教育活动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认为,其内容构成可以划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榜样教育资源的指导性内容

在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指导作用的是其指导性内容。指导性资源内容是榜样教育活动的重要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榜样教育的论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思想,榜样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范式、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保证榜样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榜样教育,将榜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党的几代领导人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很多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和国家又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调榜样教育之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指导性的资源内容引领着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其他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来源的支撑和佐证。因此,值得榜样教育认真对待。

2.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

所谓榜样教育的主导性资源内容,是指为榜样教育所特有的,能够在榜样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的资源,是榜样教育资源的核心内容。具体说,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榜样事迹。榜样事迹在榜样教育资源主导性内容中处于基础地位,榜样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要通过榜样的生动事迹体现出来。榜样事迹既包括平凡的事迹,也包括伟大的事迹。平凡的事迹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如:各行各业草根英雄的事迹,全国道德模范在各自平凡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孕育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默默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等。伟大的事迹是相对于平凡的事迹而言的,是发生在特殊岗位、行业或者发生在特殊情境中的行为,如: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的事迹,在5·12 汶川地震中彰显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事迹等。榜样事迹是榜样人格、榜样精神形成的依据,对于榜样教育而言,各类的榜样事迹成为其理所当然的资源宝库。因此,要结合不同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开发利用合适的榜样事迹资源。

(2)榜样人格。人格作为人的特质和属性,体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榜样人格具有崇高的品行,它涵盖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两个层面,同时其品行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理想和现实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有自己特有的榜样人格,不同的社会价值追求总是彰显不同的榜样人格,涵盖广泛,包罗万象,既有中国古代社会以仁义礼智信为信条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为代表的君子圣贤,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既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的雷锋,人民公仆郑培民,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的罗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正是这些拥有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的榜样人格促进着社会往前发展。不同的榜样人格,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榜样人格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强烈的感召力,使人们产生钦佩感、亲切感,进而使其自觉效仿和学习榜样人格。因此,榜样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挖掘榜样人格这一资源内容,使其能够围绕榜样教育的目标为我所用。

(3)榜样精神。榜样精神是榜样事迹和榜样人格的承载体,既包括民族精神、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包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其中就包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为内容的优秀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高尚的精神力量,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团结拼搏的奥运精神等。集体精神指的是特定集体所呈现出的集体信念、意识和情感,如神舟精神、志愿者精神等。个人精神是指先进人物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内容的最高层次,对于推动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是这两种精神来源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发利用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资源内容对于榜样教育尤其重要。

(4) 榜样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榜样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任何榜样教育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传递或包含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镌刻着文化印痕。所谓榜样文化,是指服务于榜样教育活动的文化形式或形态。一般来说,人们通常将体现文化特征、具有人文价值和思想启发价值的资源,如风俗、习惯、人文环境、传统道德等视作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榜样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对榜样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文化资源可以为榜样教育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作为与人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实践活动,榜样教育如果不洞悉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不遵循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文化资源影响榜样教育的成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而且榜样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和表现形式,并且文化本身也承载着大量榜样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文化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与此相联系的价值判断体系,它对榜样教育过程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类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资源内容与通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源内容并无差异,诸如共同需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共同分享的环境等等。

二、榜样教育资源的价值

1.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

从实践上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榜样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或要素,即资源,才能顺利推进,榜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榜样教育资源自身结构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榜样教育资源是由那些满足榜样教育主体开发利用需要并有助于其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存在或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统一体的构成要素决定其应当为榜样教育提供支撑。对于榜样教育这一实践过程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开发利用对象、条件和环境,无论是作为榜样教育的开发利用对象、榜样教育所需要的资料,还是作为榜样教育的环境,都在整个榜样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榜样教育资源中的人,是榜样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榜样教育资源中的对象、物、环境是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榜样教育过程始终离不开榜样教育资源,而榜样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受榜样教育资源的制约。因此,没有榜样教育资源,榜样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为榜样教育提供动力

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由榜样教育资源的正面性、典型性、反复使用性的属性特征决定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榜样教育资源正是具有上述特征,才能产生能量,发挥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动力作用。榜样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物质、信息、能量实现着转换,这种转换就需要相应的客观存在作为动力进行推动,榜样教育资源作为榜样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理所应当地成为其动力源泉,若动力供应不足,榜样教育就不能稳定运行。就内容来看,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提供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动力,也有精神方面的动力。物质方面的资源显然是为榜样教育的发动与运行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4]。我们知道,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结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以榜样的行为、思想、品质、能力等影响他人,使之发自内心地效仿, 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高尚品质的过程[5]。这些都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无论是教育者对待榜样教育的态度、知识和能力,还是教育对象接受榜样教育获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这些都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动力具体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决定着人们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效益,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会产生物质资源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榜样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物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精神资源,以促进其有效开展。

3.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

榜样教育活动涉及各种因素,如榜样教育目标、榜样教育主体、榜样教育环境、榜样教育方法、榜样教育运行等等,榜样教育资源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榜样教育目标是对榜样教育主导性资源的一种反映和转化;榜样教育主体和榜样教育环境是榜样教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榜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利用各种形式的榜样教育资源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榜样教育运行是榜样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正是因为榜样教育资源有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才使得榜样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长久以来,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时,忽视了榜样教育资源这种凝聚整合作用的发挥。我们仅仅从环境、方法、主体等类似这样的单一因素对榜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因为只是某一方面在起作用,所以并不能从整体上真正发挥作用。榜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必须要以全局的视野,凝聚整合所有资源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推进榜样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与内容 篇9

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有许多提法,内容大体相近,现归纳为以下3条原则:

1.1 可持续利用原则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是强调资源利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在保证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永久持续提供一定水资源量,以满足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应在不发生不良生态和环境效应条件下,提供当今时代与未来时代均可以持续利用的水量。

1.2“三水”相互转化,统一评价的原则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统一体。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通过蒸散发作用将水分排放到大气中去,而地下水与地表水也在不断的相互转化进行着水量交换。如河流的基流量是由地下水转化而来的,在河流岸边开采地下水时,地下水的开采补给量主要来自河水。因此,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研究解决好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要从水资源量整体考虑,避免重复计算,应按地下水系统或地表水流域,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取用条件及经济技术合理性及环境效应,实行地下水、地表水统一评价、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1.3“以丰补欠”合理调控原则

含水层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蓄功能,合理调控地下水水位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蒸发损失。在季节性降雨补给发育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储存量的调节作用,在旱季或干旱年,借用储存量以满足开采,到丰水季节或丰水年,将借用的储存量补给回来。利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合理截取雨洪水,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地下水资源评价因地下水调查的目的、要求及调查阶段不同,评价的要求和内容也有差别,大体可分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两种。

2.1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在较大面积内,对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天然地下水系统,如大型的山间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冲积平原、构造盆地等进行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为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为规划、开发、利用和进一步勘探地下水水源地提供资料依据。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是计算参与现代水循环的可再生性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储存资源量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地下水系统的调蓄功能,以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提高战略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储存资源量也应予以计算。在补给资源量和储存资源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生态及开发利用条件的要求还可以计算可开采资源量。

补给资源量是指地下水系统在天然或人为开采状态下从外界获得的满足水质要求的水量。从理论上讲,补给资源量是可持续再生的,因而是可持续利用的水量。从供水角度讲,只要从地下水系统中提取的水量不超过其补给资源量,水源便能保证持续供应。补给资源量是随时空变化的,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因此,计算区域的补给资源量是难以给出一个准确数字的。

区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允许开采量)不是地下水资源存在的自然形式量,而是一个受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约束的人为提出来的地下水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允许开采量)应是在不引起各种不良生态和环境效应的情况下地下水系统中能够提供的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量。

因此大多区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确定很难结合具体开采方案。但这并不影响区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计算成果的应用。因为这类成果大多数为国家、省和各地、市级政府制订远景规划或区划提供资料依据,一般要求达到E级或D级评价精度即可。要求对可开采资源量进行概略估算和概略计算(国家标准GBl5218-94,地下水资源分级)即满足要求。在GBl5218-94国标中还规定,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评价区域某些具有潜在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时,在技术、经济、环境或法规方面会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和限制,这类资源属于目前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如地下水位埋藏过深,取水困难或不经济;含水层导水性极不均匀,施工水井的成功率过低;含水层导水性过差,单井的出水量过小,地下水质或水温不符合要求;建设取水建筑物,在地质或法规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或限制等。评价区域如存在这类地下水资源,应在计算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同时,计算出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储存资源量一般不列于可开采资源量中,但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可以利用含水层系统的储存资源的能力实现区域水资源的调蓄,这时,储存资源量可作为可开采资源量的一部分,但计算时要满足在预计开采期内或开采期过后有限的时间内水资源总量能达到平衡,同时还要满足经济技术条件的允许程度。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应急保障供水时,需计算在满足当前开采条件下的最大储存资源量。此时计算的最大储存资源量不属于可开采资源量的计算范畴。

2.2 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

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有下列两点不同:a.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要求评价精度高,一般要求达到B级或C级精度,有多年开采动态资料的地区要求达到A级精度;b.局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区范围小。评价区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也可以是地下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更低一级的子系统,评价区边界可以是自然边界,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边界,例如可以取行政区边界为评价区边界等。

局域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多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在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任务又急,常采用开采抽水试验的方法,在已有多年开采动态资料的地区,可采用回归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评价,都应用水量均衡法,以论证其补给保证程度等。

摘要:通常说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各种地下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允许开采量),预报地下水动态,分析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建议等。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内容

参考文献

[1]沈国航,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论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篇10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 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 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不同地区的学生, 由于各自的教育背景不同, 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如身高、体重、运动能力、对运动的兴趣、爱好、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等是有很大差异的。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必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要为前提, 否则便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 学生在体育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远非体育课程所能包揽, 因而必须在可能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范围内, 在考虑开发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 精心选择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使之优先得到开发。

要通过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走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从而真正学会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姿多彩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重在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有利因素, 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为自身的体育学习和实践及其探索性活动服务。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成为特殊的课程资源开发者,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依据, 课程编制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其次, 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 而是主动地参与, 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含义。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其开发的广度、深度及相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学生本身所拥有的经验基础;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指导。

1 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接受和发现是学生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 学生是知识的发观者。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 都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彼此也是相铺相成的关系。对学生来说, 接受和发现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地应用各种学习方式。但在我过, 长期以来课堂上只有一种学习方式———接受,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而且还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 其过程是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的。例如, 学生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健美操套路的创编活动, 需要经过以下学习步骤:第一步, 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讨论, 以确定那些动作可以用于健美操的套路;第二步, 对所选择的动作进行编排;第三步, 小组成员尝试按照自己编排的健美操套路进行练习;第四步, 各小组对所创编的健美操套路进行修改;第五步,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表演及相互评价等。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不断进行探索、合作、体验和实践, 它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健美操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学习健美操的方法。

2 开发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各种新生成的经验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 其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即不是体育教材, 也不完全是各种体育课程内容, 而是各种新的经验。学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过程, 是其各种新的经验不断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手段的运用,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通过与各种新鲜经验的碰撞, 通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接等, 使自己已有的经验不断升华、完善、内化。此外, 学生的开发成果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 即学习成果, 如向教师提交的各种作业、考试或测验的成绩等。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

3 开发过程在体育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学生在课内外怎样去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什么内容、通过什么途径去开发以及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都主要取决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知道直接影响学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的质量和效果, 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 学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活动就无法实现。

此外, 学生在课外所进行的各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活动, 还需要接受家长的指导, 特别是体育教师以课外作业的形式所布置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任务, 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收集奥运会的有关资料等。家长的指导对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4结论

4.1 达成学习目标

与体育学科专家和体育教师不同的是, 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一些可供体育教师参考的体育课程内容, 而在于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使学生获得如何学习的方法, 学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达成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4.2 促进经验的不断生成

表面上看, 课程是有特殊的社会成员设计的, 但深层次上, 课程是由学生来创造的。课程实施不是课程设计者为学生预设的发展途径, 学生也并非完全是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 他们在与课程的接触过程中, 时刻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 并不断创造出鲜活的经验, 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此意义上来说, 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也要实现这个任务。

使学生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不断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 不断地分享他人的经验, 并不断地生成新的经验。

4.3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在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时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 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的挑战,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 使学生懂得如何主动地去学习, 懂得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 从而真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

4.4 开发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尽管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各种体育课程内容, 但学生所开发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和筛选, 形成一些具有学生特点的、有代表性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库。这一方面可以为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另一方面, 体育教师也可以从中选择部分内容, 运用到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中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一种主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如何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阐述。旨在促进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更好地搞好体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胡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6.

内容资源 篇11

摘要:丰富的素材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充实课程内容,但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经典素材,为一线教师开发与利用新素材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考。

关键词:挖掘;素材资源;中图版

一、由经典图像综合分析人文现象

中图版必修2教材第34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图1)是综合性较强的素材资源,涉及教学内容有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进程和问题、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地域文化。对该图像深入剖析,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读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综合地分析图像中各种人文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城市空间结构的共同特点,学生能够发现两城市均为同心圆结构,且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大致从中心向边缘由低级住宅区向高级住宅区分化(发展中国家城市边缘高、低级住宅区混杂)。据此让学生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区位因素。两城市空间结构的存在有诸多前提,可引导学生说明“打破或干扰”这种理想模型的因素。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两城市代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请对比两图,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演变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这实际上是训练学生对比两图的差异,并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成因的理解。学生能够发现两图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的比重不同,可据此分析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的差异,渗透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的内容。城市用地的扩展造成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中心城周边古老的住宅区或混合区可能转化为商业区。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文物的保护或破坏,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地域文化的影响和保护。

通过对比两图,学生能够发现两城市人口迁移的异同,如中、高收入者均迁往城市边缘的郊区,但迁入城市的人口存在差异:发达国家为年轻的专业人员,而发展中国家为农民。在分析人口迁移差异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差异。学生可能发现发展中国家低收入者外迁的现象。这实际上是由于城市用地扩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低收入者无法就业,因而“被迫”迁出。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的问题。图中呈现出发达国家“资本”外迁,也可分析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由经典案例深化分析时空规律

中图版必修2教材第66~68页案例研究部分,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辅以教材文字介绍,图2“硅谷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呈现出硅谷在劳动力、交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该案例非常典型地呈现了高新技术产业早期布局的区位条件,尤其侧重分析“兴起”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的变化使人文地理现象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教师搜集硅谷发展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分析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劳动力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优秀移民逐渐成为美国智力的主流,硅谷因靠近大学而获得优秀人才的优势下降;在基础设施和交通方面,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具备灵敏的信息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运输条件,硅谷的相关优势有所下降;在自然条件方面,由于美国整体自然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年轻科学家价值观的变化,硅谷的相关优势也在下降。硅谷如何解决困境,持续发展?纵观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危机和复兴。从生产国防用品,到集成电路,再到个人计算机……硅谷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创新产品,引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世纪之交,硅谷面临了最大的一次困境。当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转变为“数字创意产业”时,硅谷在金融、传媒、文化产业方面的不足逐渐突出显现。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向旧金山市区转移。然而硅谷创新的传统、不怕失败的作风依然存在,在风险投资等因素的推动下,硅谷发挥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逐渐演变成为各种创新产品的研发地。以谷歌为例,由广为熟知的搜索引擎,发展成为人工智能的先驱。今天的硅谷又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高新技术中心。

三、由“简单”图像深入挖掘地理特色

在工业区位类型的学习中,教师通常会说明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是典型案例。而中图版必修2教材第60页“运输指向——加拿大炼铝工业的分布”(图3)却指出加拿大的炼铝业是交通指向型工业,这与部分师生的认知存在差异。

不难发现,该图像呈现的信息“简单”——仅仅呈现加拿大炼铝业的分布及其原料来源,能否说明其为交通指向型?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思考:难道加拿大炼铝业的当地或周边不具备丰富能源的优势?教师呈现加拿大能源生产的相关图像或文字资料,据图可知加拿大东西两岸能源丰富,尤其是水能,分布众多水电站。学生在图3中也能发现炼铝厂附近存在河流。难道教材错吗?如何证明交通指向型?

如果教师创设出科学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此时可能议论纷纷。有同学指出要继续搜集资料,如加拿大铝产品的去向。经过收集资料可知,2013年加拿大是全球第3大铝产品生产国,产品大量出口。这说明铝工业布局所在地类似日本的工业区:利用便捷的水路运输,原料进口,产品出口。这是交通指向型的有力证据。然而,这依然不能完全说明在影响炼铝厂布局方面,能源的重要性低于交通要素。有学生指出,可能炼铝业所需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类似传统钢铁工业向现代钢铁工业的转变。通过查阅资料可知,2000年炼铝业所需电能已下降为1880年的六分之一,这个信息进一步提升交通指向型正确的可能性。

“简单”的图像看似存在“缺陷”,却为师生探究、联系所学知识创造良好的教学契机,在教育价值方面堪称“完美”。以上活动培养了学生“质疑—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结论”等科学探究的步骤或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地理素养培养方面,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得到锻炼,体会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四、一图多用持续发挥教育功能

地理学以“综合性”著称。在人文地理学中,众多人文地理现象相互影响,为教学素材的综合性特点奠定深厚的学科基础。“一图多用”可以看作地理教学素材使用的特有方法,这种方法使教学素材持续发挥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图版必修2教材第18页“城市的出现扩充了人口容量”(图4),用来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然而,此图也可理解为“某类城市出现的过程”,即城市化过程。如果定位于后者,可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城市化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学生能够体会到城市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产生的。城市化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即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剩余粮食和劳动力的出现。这对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本质有很大帮助。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区域中的何种现象说明了正在进行城市化(具体或抽象的现象均可)?其中可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什么?

内容资源 篇12

俗话说“眼见为实”, 由于其最直接的表现方式, 视频业务成为了最容易引发关注的业务。但视频传输区别于普通的文件传输, 对网络带宽有着更高的要求, 属于带宽消耗型业务。在传统的窄带网络中, 这样的业务无法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使用感知, 因而发展受到了局限, 但随着宽带时代的开启, 视频业务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IPTV和“全球眼”, 作为典型的视频业务, 近年来发展迅速, 特别是随着视频业务向监控安防领域的拓展, “全球眼”的出现将安防从模拟化、局域化的传统时代带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同时降低了成本, 丰富了功能, 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高带宽带来发展契机

随着城市光网的快速发展, 全国的宽带将迎来新一轮的大提速, 中小企业和家庭将成为享受视频信息便利的下一个群体。中国电信的连锁商铺监控解决方案及家庭监控解决方案在孕育了数年后, 将迎来大好的发展契机。高带宽也催动着视频业务高清化的演进, 1080P全高清视频将为用户的感官体验带来质的提升。高清视频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以平安城市为例, 目前已有多个区域大规模部署了高清监控系统及卡口系统, 并且还有大量的区域在筹备中, 业务需求极其旺盛。

然而, 中国电信一方面面临着许多操作难点, 例如如何迎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如何达到与传统监控系统相媲美的操控性等;另一方面, 中国电信还面临着如何将电信标准同视频行业标准进行融合, 如何主导价值链, 如何通过产品提升用户价值而非简单的卖资源等等不小的挑战。

高效平台保障视频流畅运行

对于视频业务而言, 欲流畅、稳定运行, 同时实现跨网络的无缝服务, 一套高效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平台作为视频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业务的心脏。它不仅规范了前端设备的接入标准, 还规范了码流格式、告警信息、信息存储, 并统一了用户界面。

由于平台的存在, 整个业务有了一个中枢系统。通过平台管理界面, 就可以了解当前整个业务的运行情况。

前端设备接入平台, 被平台管理, 同时设备将码流汇聚至平台, 随后通过平台分发至用户客户端上, 无论用户与外场设备是否属于同一张网络, 只要可以连通平台, 就可以实现全程的访问。录像信息存储于平台, 统一管理统一查询, 彻底免除了用户对存档信息管理的烦恼, 调阅录像仅仅是选择点位和起止时间这么简单。

平台的存在, 使得业务管理、视频分发、设备接入、跨网调阅等难点迎刃而解。当然, 要保证业务的流畅运行, 高质量的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电信的城市光网凭借其稳定的特性、超低的时延及无所不在的分布, 成为承载数字化视频的最佳载体。当然, 还有MPLS-VPN这样具备高度信息安全性的专线型接入手段, 甚至还有点对点光纤方式。网络是电信的传统优势所在, 但电信将始终不遗余力的研发着更高速、高效、物美价廉的网络方案。

深耕无线视频业务

随着移动化需求的增加, 无线视频业务作为3G时代来临后得到快速发展的业务领域, 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用户对无线视频清晰度、流畅度的要求与当前EV-DO带宽之间的矛盾;大量的用户需求与有线的基站资源之间的矛盾;海量视频信息保存的需求与文件迁移技术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无法解决的话, 不仅会持续成为业务扩展的瓶颈, 同时业务的品质也无法得到提升。

当前, 中国电信已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演进, 更高的接入带宽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而多信道绑定的技术也已被运用于当前阶段使得带宽提升, 从而加强视频给人的主观感知度。

同时, 要发展无线数据业务, 基站覆盖的进一步优化也是重中之重, 中国电信始终大力度的推进着这项工作。而对于视频文件迁移这样具备代表性的用户需求, 通过定制化方案和反复的验证加以实现和完善是相对合理的途径。与此同时, 中国电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累, 从该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主专利, 下一步将重点化专利为生产力, 进行实用化、效率化的推进。

“全球眼”业务增收已超百倍

中国电信“全球眼”业务作为集团重点转型业务, 现已全面铺开。凭借其灵活的组网方式、强大的功能、良好的性价比, 获得了市场的肯定。仅以上海为例, “全球眼”业务自2006年正式运营以来, 每年以两位数增长, 2011年的预期收入已是2006年的100倍之多。

上一篇: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下一篇:数据分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