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设计

2024-07-04

关键点设计(精选12篇)

关键点设计 篇1

0 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在现代化的城镇供暖过程中, 区域性供暖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不仅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而且也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在城镇集中供暖工程中, 蒸汽管道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执行标准进行管理, 控制好设计中的关键点, 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1 工程简介

龙源小区新建了一处商住的两用楼, 根据相关的规划要求, 需要对当前的蒸汽管道工程进行移位设计, 在原来的管廊上已经有了4根使用地埋敷设的蒸汽管道, 一直连接到用汽点, 这4根管道的管道直径分别为DN250 mm、DN300 mm、DN125 mm、DN150mm, 同时还配备了1根地热水管道, 在这4根蒸汽管道中, 热蒸汽是这4根管道通过的介质, 管道的设计参数为:320℃, 1.0 MPa, 操作参数为300℃, 0.8 MPa, 蒸汽管道的总长度约为320 m。

2 设计蒸汽管道的关键点

2.1 选择合理的管径

在前期布置蒸汽管道的过程中, 要根据对蒸汽的实际需求量, 选取对应的管道直径, 当蒸汽管道的直径过小时, 会出现蒸汽使用点压力不达标的情况, 没有办法提供出足够的蒸汽量, 而且蒸汽的流动速度非常快, 很容易在管道内部出现水锤和冲蚀的情况, 如果设计的蒸汽管道直径过大, 就会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管道的热损失, 冷凝水量也会有很大增加[1]。所以, 在设计蒸汽管道管径时, 要根据实际流速、流量和压力进行选择, 确保管径合理化, 从而保证蒸汽管道工程项目经济的最优化和技术合理化。

2.2 对结构形式进行固定

在设计蒸汽管道过程中, 固定结构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a) 内滑动内固定。内滑动内固定指的是在固定端位置对外套钢管和工作钢管进行固定, 为了防止出现热桥效应的概率, 要在固定端进行隔热处理。不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固定结构;b) 内滑动外固定。内滑动外固定一般是在工作钢管和保温结构脱离后进行固定的, 当工作钢管受热时, 会出现膨胀情况, 钢管会出现位移, 此时在对外套钢管结构和保温结构进行固定后, 会使外套钢管和保温结构组成一个整体, 不会随着钢管产生移动;c) 外滑动内固定。外滑动内固定主要是把保温材料和工作钢管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当蒸汽管道受热膨胀时, 保温结构和工作钢管也会随之产生运动, 将外套钢管和保温结构之间的缝隙控制在10 mm左右, 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和排潮效果[2]。当前, 在设计蒸汽管道过程中, 一般使用内滑动内固定的方法对直管道进行固定, 在转弯位置一般使用内滑动外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2.3 布置蒸汽管道

对于蒸汽管道温度低于230℃, 工程管径在150mm以下的管道工程, 在布置过程中, 不需要计算应力, 对于直径比较大的蒸汽管道, 在布置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小心谨慎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 特别是要保证其可以符合相关的应力计算要求, 在管廊进行管道布置时, 为了可以对管道的热膨胀进行吸收, 要使用Ⅱ形补偿器的形式进行布置, 要根据应力计算得到的结果确定出具体位置, 在计算支架推力和管廊上蒸汽管道应力时, 不可以简单地把管道系统使用固定点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计算应力。需要把蒸汽管道看成1个管道系统。

2.4 设置疏水系统方法

在使用管道输送饱和蒸汽时, 不管使用的管道材质质量有多好, 都会出现热损失情况, 蒸汽会沿着主管长度方向上出现程度各不相同的冷凝情况。蒸汽中的冷凝水, 不仅会降低热能, 而且会对换热效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当在蒸汽管中聚集了非常多的冷凝水时, 就会降低管道的有效横截面积, 蒸汽的流动速度会加快, 进而出现水锤、冲蚀等情况, 因此, 在设计蒸汽管道过程中, 要把疏水系统的设置作为一个重点, 对管道坡度进行合理控制, 从而将蒸汽中的冷凝水除去。

2.5 确定管道的保温厚度的方法

由于蒸汽输送过程中会向四周散发热量, 所以, 要对管道和附件表面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可以有效地降低热能损失, 提高热效率, 而且在冬季, 保温层还可以防止出现热媒冻结情况, 一般情况下要把管道外表面温度保持在50℃以下。在确定保温层厚度时, 要在充分考虑管道散热损失和结构基建投资的基础上按照最小依据和年运行费用计算得到。通常可以用稳态热传递方程对保温层表面的散失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 双层保温使用得比较普遍。

2.6 安装支吊架的方法

在敷设蒸汽管道过程中, 每间隔一定距离, 需要设置1个支撑点来对保温层、附件、管道等进行支撑, 支吊架主要由导向支架、固定支架、弹簧支架、互动支架构成,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可以使用滚动支架来降低水平位移的摩擦力, 在垂直位移的位置使用弹簧支架作为支撑点, 当出现水平位移时, 可以在弹簧支架上安装滚柱, 在安装时要对应力和推力进行计算[3]。

3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1 确定管道壁厚

因为处于管道内的气流压力会对管壁产生作用力, 为了保证管网持续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在选择蒸汽管道时, 要确定出其管道壁厚度。在本工程设计过程中, 主要使用以下公式确定出管壁厚度:

式 (1) 中, Q为管道理论计算的壁厚, mm;Pd为计算的管道压力, MPa;D为管道的外径, mm;Φ为基本许用应力的修正系数;[δ]为计算温度下钢材的基本许用应力, k N。经计算此工程管道壁的厚度为5 mm。

3.2 选择保温结构

在设计本工程的蒸汽管道时, 设计人员通过对项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 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 决定使用内滑动式负荷保温的结构形式进行保温, 本工程主要使用硅酸钙瓦、工作管、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相互结合的方法构成保温结构, 此结构可以把蒸汽管道的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度对蒸汽管道造成的影响。

3.3 设计固定支座

根据此蒸汽管道工程的实际情况, 决定使用内外固定支座的方法对支座进行固定, 其中外固定指的是同时对外保护管和工作钢管进行固定, 分别在补偿器和管道的两端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支墩, 以此来达到固定管道的目的, 此工程使用玻璃钢套钢和塑套钢的方法组成保温结构,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固定效果外, 还要防止出现热流和冷桥外泄的情况出现[4]。内固定指的是在外保护管上使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固定, 以此来保证外保护管的刚度和强度, 降低土壤和外保护管之间的摩擦力, 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3.4 确定具体的补偿距离

在此次蒸汽管道设计过程中, 初步将补偿器长度确定为1.5 m, 固定墩的长度为2.6 m, 根据常规管长9 m、12 m的标准进行计算, 2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要分别为30.4 m、27.3 m, 补口的数量为5个, 根据各个补偿器的实际补偿距离, 设计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为31 m, 为了提高蒸汽管道的泄漏点和工作强度, 要在各个固定点之间分别设计2个补口。

3.5 设计排潮管

排潮管主要是用来将工作管和护管之间的水汽进行排除的导管, 在蒸汽管道中设计的比例很低, 不过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在设计排潮管时, 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a) 要根据排潮管实际运行情况, 对管道的运行故障进行判断;b) 为了确保保温层性能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 要在管道运行初期尽快将保温层中的潮气排放出来。在此工程蒸汽管道设计过程中, 因为该地区雨季时间非常长, 因此, 要尽可能在地面上布置排潮管。为了保证蒸汽管道有问题出现时, 可以准确、快速地诊断和维修, 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要根据要求进行编号。

4 结语

在设计蒸汽管道过程中, 要对相关设计要点进行严格控制, 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另外, 在蒸汽管道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 对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考虑,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少盖.化工工艺管道蒸汽伴管的设计[J].化肥设计, 2008, 46 (1) :124-125.

[2]张发有.工艺装置蒸汽伴热管的设计与计算[J].石油化工设计, 2010, 27 (3) :89-90.

[3]徐文豪, 张正斌, 魏敬乾.利用装置低温余热蒸汽伴热改热水伴热浅析[J].广州化工, 2010, 38 (4) :122-123.

[4]明亮.热力管道应力分析及设计布置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11) :151-152.

关键点设计 篇2

吴春来

425100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

“主问题”是相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主问题”是对高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如何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呢?笔者以为,“主问题”设计着重要处理好五个关键点。

一、衍生教学追问点

“主问题”提出后,不能仅仅追求满足一个正确答案,还要灵活地抓住学生回答过程中的“有利因素”,相机进行启发,形成追问,使学生思维更深入、更开阔,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余映潮老师在执教《祥林嫂》一文时,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一生都没有春天的人呢,你认为呢?

当学生通过文本的研读,探究发现:死丈夫于春日,被抢于春日,被逼再嫁于春日,离开人世也于迎春之日。接下来余老师追问: 祥林嫂的一生为什么没有春天? 当学生解答此问后,他接着追问: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一生都没有春天的人?

不难看处,余老师设计的这个“主问题”高屋建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迅速衍生出两个小问题形成追问,从而科学有效地启发学生与教材进行深入对话。

我在备《再别康桥》时发现《再别康桥》既然是离别之诗,却以乐景来写哀情,这是有别于第一单元其他诗歌的,于是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

(1)请大声朗读诗歌,说说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康桥有哪些景色,它们有什么特点? 当同学们解答完第二个“主问题”时,我追问道: 既然是写离别之情,为何描写美丽之景呢。

有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太美了,那里寄寓了作者太多的美好情愫,所以,作者才不舍得离开。

我趁机追问:

那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艺术手法呢。

学生答道:反衬。

最后我点拨道:是啊,是反衬,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作者把康桥描写得越发美丽,就越能体现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我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主问题”衍生出追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亲近文本,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对话。“主问题”要想衍生出追问,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主问题”形成一个磁场,在这个磁场里,学生的思维深深被吸引住,追问方能有效。

二、呈现问题照应点

“主问题”不是独立的,而是共生有无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要前后照应,形成首尾呼应、相得益彰之美。著名特级教师牛锡亭说:“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这样的问题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是大有裨益的。”“主问题”设计就是要让各个“主问题”串联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能呈现出问题照应点,那么问题设计才体现出层次性和有效性,否则就是或深或浅,甚至是随意的不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问题。例如我在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设计了三个“主问题”:(1)作者在何种情景之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喟叹;(2)作者为何要发出如此喟叹;

(3)“谁主沉浮”中的“谁”是指“谁”呢?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前后照应,紧紧抓住“谁主沉浮”这个词眼贯穿三个“主问题”,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整体上去理解诗歌,感受诗人的伟大胸怀和抱负。只有心中有全局,从整体出发,教学主线清晰明了,“主问题”才能前后照应,相映成趣。

三、营造课堂兴奋点 营造课堂兴奋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科学有效实现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营造课堂兴奋点,它能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积极促成对话,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如在执教《雨巷》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作者在诗歌第一节中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在最后一节,作者却说,我希望飘过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涨,快速进入文本,探究其原因,有同学从意象角度解释,有同学从主题角度进行观照,经过认真的分析,学生就会发现那是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一种失落却又抱有希望的矛盾彷徨心理。

营造课堂兴奋点,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创造力被激发,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一种情感的激荡、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所以,老师要认真研读文本,从趣味的角度、启发思维的角度,提炼“主问题”,让课堂高潮一浪胜过一浪。

四、促成学生活动点 在评说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论及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创新,那基本上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余映潮老师说:“主问题设计,要有利于课堂教学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他在执教《陌生桑》时设计了一个主题:

展开想象,增补一些情节,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很好地实践着语文活动。

我在备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注意到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并且是让读者在一次演讲中感受梁启超的风采和神韵,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认真阅读文章,请模拟梁启超先生的那次演讲。

课堂上,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广泛交流,他们认真研读梁启超的语言和动作还有神态,大家推选一位代表上台去模拟梁启超的演讲,同学在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掩面叹息,或破涕大笑,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如在目前,那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少,都尝试到了活动的愉悦。只有目中有学生,主问题设计要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五、留下思维空白点

留下思维空白就是留下让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所问,有所思,若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问了,学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卢梭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设计“主问题”时,有些疑惑之处,就是要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换言之,“主问题”不能问得太满,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说:“太满了,这不是教学的智慧。”所以,“主问题”要比较适中,问得不那么“满”的课才是好课,要所问,有所不问,有所动,有所不动,否则课堂就成了“满堂问”了,山东著名特级教师刘湘玉曾对我说:“‘主问题’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无问!”我想,此处的“无问”,就是让学生去思维,留给学生无尽的思维空间吧。

例如我在备巴金的《小狗包弟》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教学设计开始就对文章开头小狗和艺术家的故事进行探究,大家都设计第一个“主问题”:作者写第一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有何作用。虽然表面上看,这样,教学思路简明清晰,但学生的思维并没得到训练,学生对后面作者的忏悔理解就不会透彻和深刻,这个故事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若删除此故事,文章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1)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一条小狗?(2)包弟的命运如何?

(3)包弟从来到作者家至手术台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4)你是如何来评价作者的心情的?

四个“主问题”中我只字未提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但课堂结束前,一学生有了疑问,她说: 老师,开头那段话有什么作用呢?

此时,我启发道:开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引出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起着铺垫的作用。于是我又问:开头段,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答:在文革时期,人情冷淡,小狗对艺术家不离不弃的故事,说明当时的人还不如一条狗重情重义。

我说:同样是文革时期,当作者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是怎样对待小狗的呢? 学生答:把狗送上了手术台。我接着启发:这说明了什么?

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研究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 要点 问题

中图分类号:TV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1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还对水利工程的环境质量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除了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之外,还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的保护、景观的设计以及当地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功能齐全、美观、生态环保的和谐统一。

1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如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功能、生态、品味”,以创造“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融和有机结合为设计理念的太原市汾河公园二期水利工程。又如集景观、旅游、通航和防洪等一体的桂林市两江四湖水利工程,将“水文化”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都大大地改善了工程周边环境质量,增加了工程的观赏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相脱节现象。大多数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这种没有和工程建设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2)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得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3)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4)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1.2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由于专业分工,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4)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5)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6)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如图1)

(1)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2)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3)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5)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分析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2)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態和保护环境相协调。(3)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路、人文等方面出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振华,朱惠丰.绍兴市水环境景观建设浅析[J].科技资讯,2007(3).

论无梁楼盖设计关键点 篇4

1 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设计可根据弹性理论来分析计算, 也可根据塑性理论进行分析计算,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经验系数计算法、等代框架计算法、精确计算法等。

1.1 经验系数计算法

该法常常适用于较为规则的等代框架建筑, 采用经验系数法时, 建筑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 无梁楼盖结构纵、横方向均超过连续三跨;第二, 任区格内的长跨与短跨之比不小于1.5;第三, 相同方向的最大与最小跨度比值应当小于1.2, 且两端跨度不应大于内跨;第四, 活荷载不应大于3倍的恒荷载设计值;第五, 为确保无梁楼盖低于水平荷载, 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中应确保有剪力与抗侧力支撑。

经验系数计算法是基于薄板弹性理论, 得出柱上与跨中板带在跨中截面、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 根据经验系数法从而给出无梁楼盖内力数值, 最终总结其纵、横向板的总弯矩, 根据其弯矩分配系数, 从而计算各截面弯矩数值。

1.2 等代框架计算法

等代框架计算法主要是将整个建筑结构沿横、纵划分为纵向与横向等代框架等代框架, 均不同于普通框架柱, 普通框架梁柱均能够传递内力包括弯矩、轴力等, 然而在等代框架体系中, 在竖向荷载条件下, 等代框架梁宽度取值方向与梁跨呈垂直方向, 其数值都均大于柱宽, 仅一小部分竖向荷载靠柱子直接传递, 其余荷载都通过扭矩来进行传递, 所以无梁楼盖体系中代框架柱包括柱帽以及两侧扭臂等, 在设计过程中其刚度都应当充分等代柱的受弯刚度与扭臂受扭刚度。

等代框架梁的尺寸取值, 高度与板相等,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梁的宽度取1/2板跨中心线间距离, 同时在竖向荷载下取与梁跨度垂直方向的板跨中心线间的距离, 等代框架柱截面往往取柱的截面尺寸, 而柱的实际计算高度, 则取层高扣除柱帽的高度, 如果仅有竖向荷载情况下, 框架可根据分层法来简化柱截面计算, 并根据框架内力计算得出柱内力, 从而获取梁内力数值, 需要分配给小同的板带当区格板的边长比小于3/2时, 便可计算所得等代框架梁中各截面弯矩数值。 (如表1所示)

1.3 精确计算法

该法主要对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来讲并不是仅仅等代与简化, 同时根据无梁楼盖体系的跨中板带、柱上板带以及柱帽尺寸, 采用有限元法来把无梁楼盖分割为若干个单元, 并用单元有限元法进行计算, 在求解过程中可借助PKPM、SAP2000、GEN以及MIDAS等有限元软件。本文以PKPM软件为例, 主要阐述有限元计算方法:第一,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科学处理, 通过PMCAD模块, 在人机交互输入过程中, 在柱间位置上布置尺寸为100mm X100mm矩形截面的暗梁, (在开洞处与边界处最好设置实梁) , 从而便于在SATWE软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能精确获取现浇板的边界消息。第二, 借助整体三维模式计算无梁楼盖内力, 在PKPM软件中SATWE模块具有考虑楼板弹性变形的过程, 并以弹性楼板单元作为模拟楼板来计算刚度与变形, 在SATWE软件中将其无梁楼盖中的楼板设置为弹性楼板。第三, 在进行三维计算分析过程中, 需借助SATWE程序中自带厚板分析程序来进一步分析无梁楼盖, 在均布面荷载与线荷载条件下来对楼板内力与配筋计算。

1.4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冲切计算

(1) 在集中反力与局部荷载的作用下, 弯起钢筋与小配置箍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第6.5.1的规范要求。第二, 当受冲计算能符合《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关于板厚限制要求, 同时需要配置弯起钢筋或箍筋, 除此以外受冲切承载力与受冲切截面应当符合《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2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构造要求

(1) 楼板配筋应选用双向配筋支座来承受负弯矩的钢筋, 并且选用大于直径12mm钢筋, 同时对无梁楼板应当充分考虑其抗震作用, 板面应根据其抗震要求, 其配筋率应高于25%p。

(2)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求:第一, 房屋的楼梯、周边以及电梯洞口应布置框架梁;第二, 当抗震烈度大于等于8度时应当选用柱帽或托板的板柱节点;第三, 在地震条件下板柱结构根据平面等代框架分析时, 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平面等代框架垂直方向柱距的1/2;第四, 地下层顶板与屋盖宜选用梁板结构;第五, 对于无柱帽平板应在柱上板中布置暗梁, 而暗梁宽度可取柱两侧及柱宽大于1.5倍楼板厚度, 暗梁支座的上部钢筋面积应大于1/2柱上板带钢筋面积, 而暗梁的下部钢筋应当小于1/2上部钢筋。

(3) 对于无柱帽无梁楼盖结构体系, 需布置弯起钢筋与抗冲切箍筋, 且符合其规范的要求。

(4) 对圈梁的配筋形式, 如无梁楼板未伸出柱外侧, 需要在板周边布置圈梁, 而圈梁高度大于2.5倍板厚, 圈梁按计算配筋, 抗扭箍筋为6@200或8@150, 圈梁宜连接形成封闭式, 且搭接长度大于其锚固长度, 抗扭纵筋不小于412, 同时在圈梁下部纵向钢筋直接伸入柱边, 且圈梁上部纵向钢筋须通长布置同时钢筋的搭接点应当布置在跨中。

3 结束语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与以往的框架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建筑空间大, 能够增加其楼层高度, 且施工支模、工序简单, 绑扎钢筋较为便利, 设备工程安装比较方便, 工期短等特点, 但抗震性能差、易受冲切破坏, 对此设计单位应根据该结构体系程特点, 从计算方法、设计要求以及构造措施等方面通盘考虑,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静茹, 熊火清, 彭少民, 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设计弯矩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 24 (7) :24-26.

[2]连晓庄, 陈晓明, 赵晓文, 等.体育馆大厅空心无梁楼盖结构设计应用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7 (3) :216-219.

[3]彭省华.无梁楼盖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筑, 2014 (4) :56-56.

关键点设计 篇5

2009-03-05 20:531、建筑模型的灵活把握

建筑构架部分是根据建筑的图纸搭建的,按照既定的比例,由手工或电脑雕刻机将各立面的墙体做好然后拼接而成。其色彩及质感选用是关键的一环。和真的外墙装饰材料。模型主浊模型,它是一门单独的学问,新生这种艺术形式才是明智的。有时候,模型的立面色彩看起来和想像的有判别但一套上模型的阳台窗就会好多了。把模型放到底盘上,用绿色植物一搭配更是相得溢彰,这些就是模型制作艺术中的提亮和弱化等艺术手法。

还要说明一点,一些单位喜欢用电脑效果图来照要宣科,这是片面的,容易找不着感觉。电脑效果图的色彩是连续的光影关系,是变化的,被先选中的部分仅在电脑效果图中是合理的。因为在模型上与在电脑效果图中的着色肌理是完全不同的,光的反向原理也不同。在参考色彩这一点上,电脑效果图的用途就是显示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生意下的就要看模型艺术创作者自己的把握水平了。

2、环境景观的写意原则

对于环境景观部分,愿意上也是根据设计来制作。但是在树种的表现和花草的颜色上,应该好好把握,树种的表现主要是写意,花草的颜色主要侧重表现美感。举例来讲,实际的园林中可能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朵,其色彩对比强烈,有红、黄、绿、蓝色等,但在模型中的真实地表现出来就会显得很杂乱,反而不美、不真实。因此现实中的景物和模型中的景物的像与非像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像到极致则不像,似像非像则正像,其核心是应抓住一个“神”字,确切地表现出环境绿化的风格特点和是目的。

3、灯光的主次分层原则

灯光的配备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进行。住宅区的建筑、水景灯光尽量用暖色,常绿树的背景则用冷光源;路灯和庭园灯应昼整齐划一,按照某种规律排布。项目尽量色彩丰富些、层次多些以烘托整体环境气氛。需要强调一点是,度的把握很重要,切忌到处都通亮,导致周边一些部分反而夺了主题的光彩。配景就是配景,主角自然是主角,没有取舍就没有重点,就没有成功的模型。

4、盘口雅致衬托的原则

谈住宅电气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 篇6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关键点

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思路,主要从合理设计、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因此在进行小区的电气设计的时候应当整体的把握并注意以下的几点关键问题。

1.关键点一: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计算负荷”产生的热效应和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因为所选用的导线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为30min,故只有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的负荷值,才有可能构成导体的最高温升。根据经验,一年中最大需用电力一般出现在夏季的8、9月份。再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满足人们最大限度方便的前提下,可能同时使用的电器设备有:灯具200W,电脑300W,冰柜200W,空调1300W,电冰箱150W,微波炉或电饭煲1000W,电视机90W,饮水机100W,抽油烟机50W,洗衣机200W等。根据所列设备容量可知,能够同时使用的设备容量为3590 W。随着国家对节约能源的宣传,人们的节电意识会明显增强。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现状,该容量在10-15年内不会突破。因此,我们将负荷定为4.0KW考虑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三居室是可以满足使用的,也是当今住宅的一种主流。可以将总的功率因数设定为0.8,主进线开关的整定值可以定为25A. 每户住宅内计算负荷的确定及电度表、主开关、进户导线的确定,要具体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计算。

2.关键点二:进户电源开关只控制相线

在工程实践中,常见的配电控制方式是在相线上装设控制开关。近年来实行的住宅配电改造和住宅设计、施工中,普遍采用单相自动空气断路器(DZ型)作为入户电源控制。按照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要求,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非保护线),以保证在停电状态下住宅与电源之间电气的完全隔离。进基本户(一套住房)的断路器也应该保证在断电时的隔离作用,即城镇普通住宅采用两极断路器作为基本户进户控制。对于其他类型采用三相电源的住宅(如大于12kW用电量的别墅型住宅)采用三极断路器。

3.关键点三:电源插座、开关位置

在施工验收中,关于插座和开关的接线和位置设置是出现问题一大环节。这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还是触电的隐患。

3.1插座接线不规范

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接地(PE)或接零(PEN)线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一致。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

3.2同一住宅内的开关产品与开关通断位置

应该相线经开关控制;床头开关由软线引入。并列布置的开关,其位置应和所控制的灯具位置顺序一致,以利于操作和辨认。灯具回路控制应与照明配电箱及回路的标识一致;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风扇的转向及调速开关应正常。

3.3明装或暗装的电源插座对地距离

一般插座、柜式空调器插座应该底边距地0.3m,壁挂式空调器、抽油烟机、电热水器插座底边应该距地1.8m以上,厨房插座底边应该距地1.2~1.5m。插座底边如果低于1.8m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除壁挂式空调器外,其他电源插座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厨房与卫生间电源插座不宜在同一回路。

关于插座的设置,主要是浴霸、电热水器及厨房燃气报警器插座的配置,市场上出售的浴霸有两灯头、三灯头及四灯头的,都配有单相三极插头和配套开关,电热水器也配有三极插头,设计时应根据卫生间的布置预留单相三极防溅插座。家用壁装式可燃气体报警器(例如JRB—99系列)为单相两极插头,可与抽油烟机共用插座(选用单相二加三极插座)。另外,对于如洗衣机等的插座应选用带开关型的较好。

4.关键点四:配电系统与每户配电箱出线回路的设计

(1)《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住规》)第6.5.2条第1点规定住宅供电应采用9T、9N—C—S、TN—S三种接地方式。在设计时由城市公用低压线路供电的住宅楼一般采用TT系统:住宅小区的每幢住宅楼采用由小区变配电站配电时采用TN—C—S系统;对附设有配电所的高层电梯住宅采用TN—S系统。(2)一般出线回路按照明、普通插座、空调插座、厨房插座、电热水器插座等回路设计。另一种方式,除了厨房和电热水器插座回路外,其余插座完全可以按房间分片区设置回路,且线路敷设方便,交叉少。另外,近年来出现了电热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这种系统以电力产生热源,通过敷设于地板表层下的柔性加热电缆以及传感探头,由电子温控器自动控制向房间供热采暖。根据不同地区系统功率指标(约50W—150W/m2)于每户配电箱按房间面积分回路并带漏电保护预留容量。

配电箱的布置上,在住宅电气的设计中,通常是将两户的户表箱置于楼梯间,而随着每户配电线路的增加,必然造成楼梯间管线增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因此可以考虑在户表箱内只放置电度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开关置于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安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可以将集中于楼梯间的管线分散来布置;其次是可以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完全在室内布置;第三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

5.关键点五:智能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成为可能。未来的住宅楼应有一个由检测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微机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由该系统对楼宇内的设备运行、电气故障、火灾、盗情等进行集中监控。再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将一定区域内的楼宇按星型拓朴结构建成小区局域网,进而所有局域网连接,同时与公安、消防、电讯、广播住宅管理等部门连网从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6.关键点六:相关规范的有关条文

在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其它规范的有关条文,其中较重要的条文应注意。(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6.0.10条“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所以电源进线除设漏电断路器外还应设隔离,隔离电器先用三极且符合《低规》GB50054—95第2.1.6条规定的电器。(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第八章日用电器”对插座等的设计要求有详细的条文,应作为住宅设计的重要依据。另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0.8条“家用电气篇”也可对住宅设计规范作很好的补充。(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19.1.6条规定“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有标识。”住宅卫生间一般都设有壁灯,为满足规范要求,笔者建议采用利用卫生间的局部等电位联结的作法,而不必为一两套壁灯设照明用PE保护线。(4)住宅一般都没有CATV系统,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5.8.1条规定“CATV系统采用单相220V、50Hz交流电源,一般由靠近前端的照明配电箱以专用回路方式供给”,另外像配线架及对讲门铃系统笔者建议也采用单独回路配电,而不与走廊照明回路共用电源,以保证检修时相互无影响。但它们均为公共用电,用一只电表计量即可。(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4.8.2.9条规定了装有澡盆和淋浴盆的场所设置开关和插座的规定,设计住宅卫生间内的插座位置时应注意允许安装的区域范围,以满足规范要求。

谈某项目结构设计关键点 篇7

某建设项目依据所提条件,跨度较大、层高较高,所以确定采用框架结构。该项目平面布置不规则,呈“┣”形。横向长80 m,纵向长122.8 m,长度超长需设置伸缩缝将之分割成不相连的单体。竖向布置也不规则,有1层、2层、6层不同层数的布置,需设置沉降缝,以免沉降不均匀,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综合考虑后确定为四个独立单体,各个单体间由防震缝隔开,伸缩缝、沉降缝宽度应与防震缝统一。分隔后的每个单体长度也略超长,所以就在每个单体剪力较小的跨中位置设置一道2 m宽的加强带来解决。

2 结构设计

2.1 基础设计

该场地地形较简单,属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各土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素填土、填石)、淤质中细砂、含砂粘土、含粘性土中粗砂、粉质粘土、强风化硅质泥岩、中风化硅质泥岩、微风化硅质泥岩等。场地地下水位4.0 m~6.0 m,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

整个场地人工填土较厚,但素填土埋藏深度变化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填石层有较高强度,但填石间空隙较大,且其下埋藏有淤质中细砂这一软弱土层,地面沉降会对拟建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该场地不适宜天然地基,拟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以中风化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确定桩数量,上部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抗力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较多的应用于上层是淤泥层(过软、约束过小),而下层是岩石层(坚硬)的场地,应该采用避免影响结构安全性的措施(如长细比等)以及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措施特别重要。所以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侧向约束设计建议为:

1)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水平力比较差的特点,对水平荷载较大、有较大水平弯折力、过渡层缺少的情况,首先应该对管桩基础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设计,应该采用比普通桩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此时设计的主要目的以及原则是通过对整体稳定约束的设计来保证管桩的正常使用和施工。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上部应与基础设计可靠拉结约束构造,当有条件时可在两个方向进行拉结构造或采用整体基础。

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尖应尽可能实现在岩石中进行嵌固,以提供桩端嵌固水平约束,来避免滑移和失稳的发生。

当对于有厚度和硬度比较合适的过渡层(如砂、土、全风化、强风化岩石)的情况下,根据经验一般十字桩尖在“30~60”收锤标准下可嵌入砂、土3 m~5 m,全风化岩石0.6 m~3 m,强风化岩石0.5 m,这时即可认为桩端嵌固水平约束较好。

2.2 上部结构设计

该框架结构楼面设备较多,楼面上设备开孔、吊装孔既多又大,这样采用PKPM系列软件中的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要比TAT更符合实际情况。

2.3 框架梁弯矩调整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中,经常被框架梁弯矩分布的不均衡的问题困扰。例如:框架梁中某一支座处的计算弯矩比较大,而其相邻支座及跨中的弯矩却比较小,如果照这样配置钢筋,其中一些梁端部由于钢筋过于稠密,不好振捣,施工中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而与梁端相邻的支座和跨中的钢筋却相对较少。照此结果设计出的框架梁虽然与计算结果理论上相符合,但实际上承载力不见得都能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在地震作用的工况下,如果因节点钢筋过密而导致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差,该节点核心区就有可能在梁端出现塑性铰之前发生剪切破坏,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框架并不具备良好的变形及耗能的能力。为解决以上问题,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由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伴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逐渐降低,所以当进行弯矩调幅的框架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等级不宜过大(大于C45),而且这时受力钢筋伴有明显的屈服台阶。

2)使用弹性分析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框架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内力时,应充分考虑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3)为了保证整体结构在形成机构前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承载能力,当弯矩调整过后,其中任一跨框架梁的两个支座弯矩的算术平均值与跨中弯矩的和应稍稍大于该梁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数值。

4)遇到跨度大于12 m或梁跨与截面高度之比lo/hb>15的框架梁时不应进行调幅。当梁跨与截面高度之比lo/hb在12~15之间时,该框架梁负弯矩的调整幅度宜适当的减小。

5)框架梁中各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调幅系数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小于0.8。端部支座和中间支座当采用相同的调幅系数时,端支座往往比中间支座更早的出现塑性铰,所以框架梁的端支座比中间支座的弯矩调整幅度略微小一点,有利于推迟框架梁中塑性铰的出现,并且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弯矩调整的总体效果。所以我们建议框架端支座弯矩调整幅度取中间支座的2/3。

6)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避免在框架梁形成机构前柱子先出现塑性铰,所以对有侧移框架的底层框架柱应该适当的加强配筋。

7)由于机构的非线性影响性,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实际侧移是要明显的大于弹性分析结构的。所以框架梁端一旦出现了塑性铰,结构的整体刚度就会下降很多,侧移则迅速的增大。所以在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注意控制侧移值。

2.4 结构概念性设计

由于建筑体型的复杂性,地震发生方式的不确定性和地震对结构影响认识的有限性,现行的结构设计计算尤其是在抗震分析计算的准确性等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的互相影响,导致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是有些荷载没有定量的计算方法,所以,结构设计计算是必须要做的,也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只是这样做往往并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度的要求,同时还必须重视结构的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方面,所以设计时应择优选取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加强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延性等性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展现了蓬勃的生机,设计思想、理论不断的更新、创新,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平面的布置、竖向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我们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比较复杂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同时又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创新,不断学习,熟悉规范。

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要点,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结构的概念性设计进行了阐述,为今后设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结构设计,关键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参考文献

[1]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1]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出城口道路照明设计关键点分析 篇8

出城口道路是联系城、乡两元结构的过渡性道路, 与一般公路存在较大的差别, 更接近于城市射线道路, 但是在道路功能上兼具公路 ( 对外交通) 与城市道路 ( 城市交通) 的双重功能。

目前, 出城口道路一般按照市政道路标准新建或改建, 区别于城区道路, 配套建设的道路照明工程有如下特点: 供电属性不同、供电距离长、下火点少、夜间节能要求高等。

根据已建设或改造完毕的出城口道路的设计、施工和后期运管经验, 对前期照明设计关键点及解决方案分析如下。

1 路灯供电属性

出城口道路供电单位常常会由于所辖区域不同, 导致供电管理部门不同,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单位供电区域划分, 明确供电界限, 同一供配电系统不得越界, 以方便道路交付使用后供电管理和用电计量。

案例: 合肥市G206 ( 南岗至上派段) 道路工程, 道路起于长江西路, 终于合安路, 方兴大道段红线宽70 m, 汤口路段红线宽60 m。项目照明供电由合肥供电公司和肥西供电公司分段管理和收费。

2 路灯供电电源下火点设计

道路的供电电源一般由路灯专用变压器或市政公用变压器, 就近自10 kV高压线下火引入, 0. 38 kV电源分别引自变压器低压出线回路。出城口道路由于其定位和使用功能的特殊性, 周边地块多为城郊农田, 供电输配电设施匮乏, 可提供照明下火的10 kV配电线路极少。针对此种现象, 一般解决措施如下。

2. 1 增大供电半径

一般市政照明供电半径选取可以参考供电企业的供电半径的设置, 具体应结合设计灯具容量、杆数、电缆规格和直径等参数, 核算回路末端压降小于规范要求的10% 即可。

一般市区内10 kV下火点较多, 为保证供电质量, 一台配电控制箱有400 m ~ 600 m的供电半径, 可以控制800 m ~ 1 200 m的路灯。

出城口道路可提供高压下火的10 kV线路较少, 设计时对可下火点的10 kV线路应有效利用, 增大供电半径, 为满足规范对于线路末端电压降要求, 一般供电电缆规格选用比平常大一级别, 例如市区内正常道路设计电缆相线截面为25 mm2, 出城口道路电缆相线截面可取到35 mm2。计算压降参数由回路单灯负荷、串联路灯杆数、路灯平均间距、电缆材质、电缆规格和最大供电半径等参数确定, 设计对参数调整时, 在满足末端压降不大于10% 的要求下[1], 尽量增大供电半径。

2. 2 加长馈电线

在现状下火点间距超过2. 5 km且不到3 km时, 可通过延长箱变馈电线的方式保证两个配电节点的间距小于2. 5 km, 可通过第一种增大供电半径的手段解决5 km之内的照明供电, 馈电线可选择铠装电缆或增设公称直径至少100 mm的镀锌钢套管保护。

2. 3 增设架空杆

在现状下火点间距超过3 km时, 不宜将馈电线引出过长的条件下, 可协调供电部门沿道路纵向增设电力架空杆, 杆一般间距为50 m, 增设杆数在满足供电下火设计条件下, 须征得供电部门意见, 双方达成一致后执行。

2. 4 利用供电预排穿缆供电

一般出城口道路按城市市政道路修建, 管线综合得到规划部门批准后, 供电排管在规划批准的管位下提前预埋, 在上种情况增设电力架空杆有困难时, 有电力预排通道的前提下, 可考虑占1 孔预排空间, 穿10 kV电缆至设计箱变位置, 利用电力预排可同时达到保护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关要求。

3 电缆防盗

出城口道路兼具公路性质, 周边人口稀少, 存在电缆偷盗现象, 不易管理。电缆防盗在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3. 1 选用新型铝合金电缆代替铜芯电缆

铜芯电缆因其电阻率低, 延展性好, 强度高, 电压损失低等本质优点, 取代铝芯电缆广为应用, 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铜资源缺乏, 导致铜的价格较高, 铜制品尤其是铜芯电缆, 易被偷盗。对于人口稀少的出城口道路区域, 管理尤为困难。

设计应在满足技术条件下, 首先考虑新型材料电缆, 近年来, 铝合金电缆作为新型材料电缆, 其应用也在全国范围逐渐推广, 国内生产企业也达到国外同标准产品的生产能力。

铝合金电力电缆是以铝合金材料为导体, 采用特殊紧压工艺和退火处理等先进技术生产的新型材料电力电缆。合金电力电缆弥补了以往纯铝电缆的不足, 虽然没有提高电缆的导电性能, 但弯曲性能、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却大大提高, 能够保证电缆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保持连续性能稳定。铝合金的导电率是最常用基准材料铜IACS的61. 8% , 载流量是铜的79% , 优于纯铝标准。但在同样体积下, 铝合金的实际重量大约是铜的1 /3。因此, 相同载流量时铝合金电缆的重量大约是铜缆的1 /2。采用铝合金电缆取代铜缆, 可以减轻电缆重量, 降低安装成本, 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 使安装工作更轻松。

通过经济技术对比, 在满足同等电气性能的前提下, 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1 /2, 其截面是传统铜芯电缆的1. 1 倍~ 1. 25 倍, 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5% ~ 30%[2]。可作为出城口道路照明的设计电缆, 在满足经济技术条件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铜芯电缆易被偷盗的问题。

案例: 合肥G206 公路改建工程, 设计范围南岗至上派段, 规划红线70 m和60 m, 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考虑道路位于城郊, 电缆偷盗现象严重, 应高新区管委会要求, 设计电缆采用新型铝合金电缆, 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解决电缆偷盗问题并节约造价。

3. 2 减少电缆手井

电缆手井作为日常检修维护的设施设计上是必要的, 但在出城口道路应用上, 存在防盗和排水的双重问题, 设计上尽量减少手井设置。

每杆路灯穿线不设手井检修, 在每套灯具接线箱内穿线检修, 接线箱位置设专门的防盗型盖板, 可由厂家专门定做, 在有效解决路灯电缆防盗问题的同时投资成本也可以控制到最低。灯杆的检修门及路灯配电箱, 均应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 例如设置偏心螺栓, 螺栓顶头采用中间圈凹陷, 偏心凸出的结构方式, 此方式使得开启工具必须使用定制的专业工具, 否则不在破坏接线门的情况下无法开启电气门。

设计照明回路布置时, 应避免小于90°的电缆套管转角, 在不设手井的条件下, 可以保障电缆的顺利穿管施工。

案例: 合肥市G206 ( 南岗至上派段) 道路工程, 所有灯具不专门配手井接线, 仅在回路电缆出线和分线处设置手井检修, 电缆套管采用直线敷设和钝角转弯, 便于施工和后期穿缆。

4 路灯节能

4. 1 全半夜灯控制

出城口道路下半夜交通量减少, 照明可采用间隔熄灭的照明方式, 通过全半夜回路间隔控制灯具的点亮和熄灭, 可保证夜间功率降低30% ~ 50% , 达到节电效果。

技术上可通过双回路供电 ( 见图1) 、分相线供电来实现。

4. 2 节能电子镇流器

通过采用具有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的智能调光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 不但能使功率因数达到0. 9 以上, 比普通电感镇流器节能40% 以上, 而且能使灯具在设定的时间内降容工作, 以实现半夜灯控制, 但对此类镇流器技术要求较高, 否则会产生频闪和“鬼火”现象。

4. 3 节能控制柜

通过加装在每个配电箱总控或箱变低压出线后端的路灯专用型节电装置, 采用微电磁调压稳压和电子感应技术, 对供电进行实时检测与跟踪, 根据现场电压和设定好的工作档位, 节电器自动平滑地调节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幅度, 以降低灯具的功率和线路的工作温度, 优化供电状态, 减少损耗, 提高发光效率,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减少维护成本。一般市场上此类产品节电率可达15% ~ 40% , 延长灯具使用寿命至1. 5 倍以上[3]。

5 结语

出城口道路是联系城、乡两元结构的过渡性道路, 对于此类道路的路灯照明设计, 有其典型的特点。本文通过总结典型出城口道路照明设计遇到的问题, 提出照明设计的关键点及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体现“和谐交通”的指导思想, 可为相关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摘要:结合出城口道路照明工程的特点, 阐述了路灯供电电源下火点的设计方法, 分析了电缆防盗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并提出了路灯照明的节能措施, 为道路照明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出城口道路,路灯,供电电源,电缆,节能

参考文献

[1]CJJ 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S].

[2]肖辉乾.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3]蔡可健.道路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 2006 (40) :14-15.

关键点设计 篇9

物流及物流建筑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 物流的基本概念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都称之为物流。

而物流技术通常服务于物流, 指的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 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物流技术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物流软技术是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配送技术等。

物流建筑通常指的是物流技术中的硬技术, 物流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分析传统行业的物流:传统的物流形式较为单一, 表现为存储型的仓库, 完成的主要功能为存储, 而近代的物流向着流通型、自动化的趋势发展。现代的物流已体现了服务多样化的特点, 打破了存储型“仓库”的概念界限, 现代物流建筑要完成检验、称量、装卸、搬运、存储、处理等多项功能。因此, 现代物流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其流程和运作上的特点, 从物流的工艺特点出发, 设计符合实际特性的物流建筑。

物流建筑的工艺设计分析

物流建筑的工艺设计指的是为实现建筑物的特定功能而进行的关于流程、功能分区、量化分析、平面布局等的分析和设计工作。

物流工艺分析要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物流未来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完成物流建筑方案。物流工艺分析包括了物品在流通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中最有效顺序及所形成的物流强度, 在每个工序内流通的物流量与整体的平面布局密切相关, 合理的布局能节约使用面积, 提高效率。再配以经济、安全、适用的物流设备, 完善的交通流线组织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物流工艺系统。

物流工艺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体现为:工艺计算、设备选择、平面设计、运输规划。

工艺设计关键技术点研究

分析现代物流建筑, 功能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按照功能分类, 可大致分为两种:作业型和存储型。另外更多的存在着物流建筑, 既包含存储, 也包含作业, 可称之为综合型物流建筑。

下面分别对物流建筑的几个关键设计点做以说明。

工艺计算

作为典型的物流建筑, 首先需要明确它的指导纲领:即处理物流量的概念, 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然后分析其物流量的组成, 货物的流向要求, 货物的包装形式, 不同的货物根据其流程及本身具有的特点确定其物流量组成, 如表1所示。

其次, 根据物流建筑的需求确定其功能组成, 需要计算每一部分功能区的物流量及所需要的处理面积, 每一功能区的交通流量 (注意需要考虑均小时和高峰小时情况) , 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含:工作班数、人员组成、高峰小时系数、货物的处理时间、存放方式、单位面积的存放指标、面积利用系数等等相关因素。同时还要计算辅助设施、站台等的组成。

设备选择

物流建筑的设备选择取决于其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物流建筑的实现通常包含收、发货物作业区;货物处理区 (含理货和打板等功能) ;货物存储区等等, 因此各区域内所需要的工艺设备主要为:

(1) 检验设备

包含安检设备、称重设备等。

(2) 收发货设备

包含接驳货车的设备、货物的传送设备等。

(3) 货物处理设备

包括打板设备、拆板设备、搬运货物设备、拣选货物设备等。

(4) 货物存储设备

包括货架等。

对于不同的物流建筑设计, 根据其独有的流程特点, 选择其适宜的工艺设备原则上要求选择先进、经济、方便的工艺设备。

相关工艺设备选择可参照网上图示或咨询相关厂家的设备的参数及能力。

平面设计

(1) 总图平面

通常的总图平面设计需遵循合理布局, 总体规划的原则, 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保证设施与生产、管理的需要相一致。

同时总平面设计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出入口位置及平面形状;

分析功能关系和流线组织, 设计建筑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明确尺寸;

合理布置平面内交通和绿化。

另外注意:

不同功能空间相对隔离, 考虑使用的灵活性。

充分考虑地势高差情况。

考虑项目的景观设计。

(2) 工艺流程平面

根据工艺计算, 采用合理的工艺设备, 根据实际运作流程规划工艺平面, 并布上工艺流线图。

运输规划

在物流建筑规划设计中, 运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包括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两方面。外部交通指的是场区的道路、出入口及合理的停车场地, 内部交通指的是搬运设备的走行路线。

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走行车辆的尺寸及转弯半径, 设计合理路线和尺寸。

综述

关键点设计 篇10

一、着力抓好教材的深度解读

数学课“教 (学) 什么”, 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优化教学设计, 必须要读懂、读透教材。首先, 要在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基础上, 进一步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把握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发展脉络。其次, 要科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相对独立, 各自独有的价值。再次, 还需进一步了解其处于何种纵横相连的知识体系中, 明确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支点。例如, 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 是在三年级上册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基础上教学的。其教学重点在于准确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并进一步学会“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这个整体的一份或几份”。而其教学难点, 则是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怎样才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同时把握“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因此, 在教学设计时, 就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感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所表示的意义。通过这样“瞻前顾后”地解读教材, 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具系统性与结构性,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效发展。

二、着力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教材的逻辑起点并不等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因此, 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教材的逻辑起点, 更要充分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第一, 细心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果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第二, 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教师可通过课前调查研究, 或对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初步认识, 以利于课堂教学。第三,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起点。由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起点。例如, 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直接的知识经验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时, 一方面要激活学生这些已有的经验, 在学生的认知起点处激起思维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能像长方形那样用‘长 (邻边) ×宽 (邻边) ’吗, 为什么?”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也是激起学生思考的关键。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像长方形面积计算那样, 把一组邻边相乘”, 有的学生则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底×高’来计算”。学生充满困惑的见解, 会骤然扫破教学的平衡状态, 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愿望。这样, 学生就能在动手操作、分析比较中不断建构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三、着力拓展学习的创新空间

关键点设计 篇11

【关键词】地下室给排水设计

建筑地下室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作为设备用房,集中了变配电室、空调制冷机房、水泵房等;是整栋建筑的设备核心,二、作为车库、仓库或商场之用;三有人防地下室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如何根据地下室的排水量,合理设计地下室的排水能力,使其既能满足排水的要求又不造成浪费成为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设计由来与存在问题

1.1设计由来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民用建筑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在施工或者建筑规划时都设置有一到两层的地下空间,被称为地下室。地下水除了可以作为停车库和仓库使用之外,在现阶段很多被应用于商用方面。如今在建筑工程之中,为了贯彻国家的建筑方针郡“长期坚持、重点建设”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建筑地下室建筑工程设计中很多的设计仅仅将地下室作为仓库和车库,忽视对建筑地下水给排水的设计。然而地下室作为战时的人防工程,人防给排水的设计是由人防专业的专业人员设计完成并出一套相关人防给排水图纸,以保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体现出需要注意的方面。但是,现实的工程设计大多是通过非专业人员操作设计,这些人员并不十分了解人防专业工程,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如地下室构造不合理、给排水设计不达标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种种失误。

2地下室给排水设计

2.,地下室给水设计

生活给水设计最常犯的错误是生活水泵的水管设计问题,人防设施不希望生活水泵的水管横穿人防地下室,再从地下室的顶板向上引到各个用水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设在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围外,以减少破坏范围,即便是防空地下室所需要的管道,也应当以防空地下室的墙体穿入为主。一般采取适当集中的方法应对防空地下室需管道,并且设置管道井并以将其设置于防护范围外,并且人防地下室在战前要安装战时给水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后方可使用。假如平时的给排水管道占用了地下室的空间,会给战时的管线安装带来不便。因而,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水泵房内设置管道竖井把和人防无关的给水管道从管道竖井中引入上部之后引至各个用水点。

2.2地下室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两种情况,其一,当有两层地下室的时候,一层是非人防区,二层为人防区,或者两层都是人防地下室。地下室分设上下两个区域,为防护单元。在有些设计图纸中地下一层楼面板上设防爆地漏以收集污水,之后用镀锌钢管接到地下二层的集水井之内,用潜水泵提升以排除室外;其二高层建筑中部一般都设置有核心筒体,其内设有消防器材、电梯及消防专用电梯筒体底部设有集水井,为收集废水,同时其多作为人防地下水的战时出入口。部分设计中把其内集水井中的潜水泵出水管用镀锌钢引入人防区域之内和其它潜水泵出水管连接成排水管网系统,之后引出室外。第一种情况能够采用的正确做法是在建筑地下室的分层分设集水井,借用潜水泵达到提升污水的作用之后分别将污水排除室外,第二种情况的正确做法是将核心筒体内集水井中的潜水泵出水管在筒体内部引导之后再接至室外检查井。

3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中的关键点

3.1排水泵及其控制的设计

一般设置两台水泵,在建筑地下室每个排水集水坑根据集水坑水位的情况对其进行自动控制。当两台泵轮流启动时,其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为根据水位情况逐台启动最后2台都启动;另一种为1用1备不同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前一种工作方式,水泵和集水坑可以小一些。在设计中应当注意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可使用球型污水专用止回阀,当水中有较多沉淀物或者停留时间较长时应采用带自动搅拌装置的潜水泵。当集水坑的水位升至报警水位时应当出现声光报警信号,声光信传输到有人值班的地方,以进行及时检查。

3. 2人防口部、内部排水设计

一般情况下按照组合式排水设计,人防口部排水也就是通过防爆破地漏组织排水通常将废水集水坑设于防护密闭门之外的通道内,也可设在楼梯间在扩散室、通风竖井、密闭通道等底部和口部其他部位。采用设置防爆破地漏的方法,把废水排入污水集水坑之后,用废水泵将废水排走,如果配备水冲式厕所对于集水坑的容积要注意,其为调节容积和储备容积的总和。为了保证防空地下室的压力,注意在防护隔绝时问内不得向外排水。

3. 3人防生活污水的排水设计

地上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地下室,作为地下室给水设备的配套设,排水系统应该是单独设计的,人防地下室排水系统具有战时污水排放以及战后房间冲洗污水排放等,这也就决定了其上部建筑的排水系统不能穿过地下室的人防区域,在实际的设计及建造中,应将地下室的排水管道装设阀门以防止所处理污水的回流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抗震效果较好的水管。

3. 4污水集水坑的设计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对污水集水坑的设计有所规定,规定集水池有效容积不应当小于最大一台污水泵5 min的出水量,并且污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应当超过六次。除此以外,集水坑还应当满足一系列安装、检查要求等,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工程会受到地质、结构、建筑条件的限制,集水坑的容积往往难以满足排水量较大的排水要求。

3. 5建筑地下室允许水深的确定

空调冷冻机组、水泵机组、变配电设备、备用发电机等组成了地下室设备房中的设备。为了走电缆沟方便和防水,变配电室通常抬高地面,一般情况下高出地下室地面八百毫米。一般而言,备用发电机房也设置门坎,当事故发生的时候防止备用发电机油水外流,使得火灾蔓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般而言,设备的基础都能高出地面一百五十毫米。因而,一般只要车库和设备房的地下室积水深度在一百五十毫米以内,地下室的设备就不会受到伤害。从而反向推算出在总积水量分别为396m3和540m3'时,如果地下室的面积分别超过2640m2和3600 m2就算建筑地下室没有排污泵也不会损坏地下室的设备。

3.6选择管道材料和管道连接,以保证气密性

地下排水工程的排水系統的连接管的管材料的选择是同样重要的,如果设计的不好,排水质量会受到影响,因为在设计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要掌握供水、污水、消防三个点,除了做设计,材料的选择和埋地排水管非常重要。

给排水管道材料,半埋在地下,地下室结构范围内的镀锌钢管,重力排水管道工程使用塑铝复合涂层可提高耐腐蚀性。

结束语

地下室是当前高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给排水在设计中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以使得人防地下室的给排水更加趋于完善,因为建筑地下室给排水工程决定着地下工程能否正常使用的关键,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其是当前建筑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给排水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项目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施锋.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理 论研究,2012(14).

[2]王艳华,周成军.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设计[J]..河南省上木建筑学 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3」全权.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

机械设计加工环节中的关键点分析 篇12

一、机械设计加工概述

机械设计加工是针对零部件局部区域或是整体零部件进行的较为专业的技术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 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机械设计加工的理念, 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 在对零部件特点与应用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设计加工工作[1]。通常, 机械加工设计可分为新型设计和变形设计, 其中, 新型设计是基于新技术与新工艺的设计, 从而确保所生产的零部件成品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变形设计是机械设计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变形设计和加工, 从而改变其特征与性能, 在避免其运用途径单一的基础上, 确保零部件对不同环境和工况的适用性。

二、机械配件物料的选用

1、物料选用应满足机械加工需求。

首先, 是使用功能需求。由于物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 物料选择这一环节应配以专业人员予以完成, 且其在选择物料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机械所需的物料进行具体划分, 例如, 部分机械要求高润滑性的物料, 而部分机械则需要防滑物料, 故以因材制宜为原则, 提高对物料选择的科学性, 是机械设计加工环节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其次, 是技术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热生产技术功能和切削生产功能, 其中, 热生产技术功能要求物料能够满足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铸造、锻造、连接和热处置需求, 而切削生产功能则大都以道具耐用度为60mins的切削效率V60表达, 故要求所选物料应能较好地满足这一切削效率的要求[2]。最后, 是经济功能需求, 主要表现为:所选物料的成本应控制在整体成本的30%-70%内;所选物料应显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例如, 利用冷拉毛坯、精铸造等降低切削生产面物料的消耗;所选物料应实现组合构造, 例如, 以耐磨性能较高的真贵金属作为涡轮齿圈的主要材料, 而其他位置则应用成本较低的材料, 提高产品性能。

2、物料选用方式。

配件物料的选用对于机械寿命的成本, 即时间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在设计加工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在确保其设计加工方法合理的基础上, 尽可能选取低价高质的配件以降低加工成本并延长机械寿命。此外, 考虑到后期维护与修理, 也可选用价格相对较高质量较好的配件, 从而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次数, 合理控制产品成本。还需说明的是, 由于生产方式的选用直接关系着机械产品的整体性能, 因此, 在设计加工过程中应将构造策划、物料和生产方式的选用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 在构造策划时, 应对所选物料在各项生产程序的使用成本予以考虑, 而在物料选取则应满足构造策划的要求和标准, 同时生产方式的选用还应满足所选物料的相关性能特点, 确保机械设计加工产品的精度[3]。

三、机械策划的规范化

首先, 是机械配件的选择。对机械配件进行分析可知, 其直接决定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产出品的品质, 故有必要也必须提高机械配件选择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企业而言, 应能够针对具有较大需求量和较快更新速度的配件构建专门的生产流水线, 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 确保产品质量。此外, 在物料选用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属性, 从而确保其能够按时按需使用, 提高作业效率。其次, 是规范化作业。对于机械加工企业而言, 其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规范的作业流程, 方能够在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同时, 确保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例如, 在进行机械设计加工时, 应对具体产品的设计加工需求进行分析, 进而科学选择所需物料, 并通过对物料的合理运用和整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与质量检验, 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满足相关标准和市场需求。现阶段, 包括机械产品市场在内的各领域市场已基本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 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则对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然而对于企业而言, 其只有通过实施机械策划的规范化, 方能够生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 提高其在机械设计加工领域市场竞争力。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在机械设计加工环节, 应确保物料的选用满足机械加工需求和物料选用方式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展开具体零部件或设备的机械加工, 提高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 还应保证机械策划的规范化, 进而延长零部件或机械设备寿命, 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促进机械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摘要:机械设计加工对于机械零件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加工科学性, 提高机械零件的精度, 本文通过对机械加工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 进而分别从机械配件物料的选用和机械策划规范化等方面对机械加工设计中的关键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加工,物料选用,机械策划

参考文献

[1]沈丽.机械设计加工中的问题分析[J].河南科技, 2015, 10 (13) :49-50.

[2]黄传梅.新形势下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J].科技展望, 2016, 06 (05) :45.

上一篇:妊娠期母猪饲养技术下一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