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过程

2024-11-03

设备全过程(共12篇)

设备全过程 篇1

目前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保障,其先进程度也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医院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医疗设备的采购。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金额已经占到一所医院资产总额的50%,一些大型三甲医院甚至占到60%~70%。因此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杜绝医疗设备配置过程中的盲目申请、立项,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1],在配置医疗设备时必须从其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就其效益目标、成本回收期等进行合理预计及量化处理,并对采购及后期使用环节严格监督。本文探索对医疗设备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其风险点进行管理的模式,以使医疗设备能够合理配置、安全使用[2]。

1 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起于申请,终于处置,即在使用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后,设备管理部门应从其使用率、用量、成本回收、学科发展、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从而确立设备购置意向;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采取规范化流程,并全过程参与监督;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使用率、用量、经济收入进行如实统计,对其使用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同类设备再购置的论证中,为后期设备购置提供依据,形成全过程闭环的医疗设备监督管理模式(图1),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在设备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和有力监督[3,4]。

2 医疗设备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1)医疗设备申请配置。正确配置医疗设备对医学技术进步、学科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医疗设备本身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没有充分进行调研和分析市场前景的情况下,出于学科利益、经济利益、甚至攀比之心,会使得设备使用部门盲目申请。因此,在受理设备申请时,要求申请科室要对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同时对所申请的设备要从必要性、合理性及预期使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防止科室盲目申请[5]。

为了了解设备配置申请是否合理,有效防范资金浪费风险的发生,保证论证的科学性,我院在论证时对配置设备的目的、预计使用率、成本回收期、预期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量化赋值,通过对申请设备的评分,同时考虑医院的资金情况,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学科建设和人才条件,综合评估后,才能最后确定设备配置项目的立项与否。

(2)采购设备的选型。医疗设备的选型,直接关系到仪器性能的好坏、功能多少、寿命长短、价格高低。我院在设备选型时要进行多方市场调研,在了解产品的厂家、牌号、型号、技术性能与同类产品比较参数、本地装机情况、市场价格、运输条件、交货速度等方面情况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适用与效用:选择设备以满足医、教、研的需要为准,再先进的设备不具备合理性、适用性也是不可取的。使用率高优先购买,使用率低的不购置或通过借用、协作共用等方法解决;(2)可靠性:要保持应有的精确度、灵敏度、零件耐用,使用安全可靠等;(3)可维修性:可维修性影响设备维护、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4)配套性:包括单机配套(设备中各种随机工具、功能附件、部件要全),机组配套(一套设备的主机、辅机、控制系统及其它联结设备的配套),项目配套(医疗诊断、治疗项目或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种仪器的配套);(5)节能:包括能源利用性好和材料消耗少;(6)环保:设备噪音要小,对环境污染少。

我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财政部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商务部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建立了一套针对医疗设备采购绩效的考核办法和机制,考核采购的过程是否规范,价格和配置是否对应,临床反映是否良好。对采购工作采取有效考核和激励措施将使采购过程更加规范。

(3)医疗设备的验收管理。我院制定了设备验收制度,对验收工作的准备、参加人员、验收的内容、程序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使用科室、设备厂商、设备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参加验收,除对货物验收外,还要进行设备性能验收。通过严格的验收,保障所配置的设备符合预期要求。

(4)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首先培训使用人员正确操作设备,使设备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保证医疗设备在电气、机械、电离辐射、微生物等方面安全,设备各项性能不可对病患、操作者以及环境造成非预期危害。通过临床使用人员每日检测,医工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质控检测保证医疗设备,特别是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正常运行。

(5)医用设备使用评价。包括工作效率、配置效率、社会效益、运营效率等。工作效率评价包括使用率、机时利用率、设备完好率等指标。医用设备配置效率评价包括功能利用率、工作量预测符合率等指标。医用设备运营效率评价包括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维保费用等指标[6,7]。医用设备使用社会效益评价包括检查或治疗病例数、检查阳性率、科研课题数、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开展使用情况等指标。通过对医用设备的使用评价,能够督促使用科室发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管理,督促使用科室避免盲目申请、盲目采购;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设备管理、财务等部门在全院范围内共享,为考核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并对日后是否继续配置该类设备为领导提供科学有力的论证依据。

3 结论

在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因此,找到设备全生命周期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点,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对于设备使用数据进行严谨的统计,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公正、合理的分析。若设备使用情况与初期的差异较大,则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追溯,分析导致其原因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将综合结论纳入后期同类设备购置论证中[8]。通过对设备全过程管理的探索,提高了设备的配置效率,也使设备的使用更加合理。

摘要:本文阐述我院通过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各环节的风险研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流程,使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的管理更加有效,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设备合理配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设备完好率

参考文献

[1]温海芳.探讨关于防止医院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4):57.

[2]张恩科.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汇总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1):51-53.

[3]侯晓宁.对医院药房医疗器械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药师,2008,11(4):459-461.

[4]范雅文,黄鸿新.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监督抽验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3):218-221.

[5]韦勇.我国医疗设备采购风险及人员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94-97.

[6]芦铭.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检查评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3):127-129.

[7]蒋海洪,梁学林,奚健.对在用医疗器械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2):128-132.

[8]周丹.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22(9):42-43.

设备全过程 篇2

单位: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姓名:郭正民

联系电话:0319-2092336 摘要: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检修在计划检修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状态检修,并全面实施检修全过程质量管理,从检修策划、前期准备、检修过程、竣工验收、修后评价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实现了检修目标,克服了计划检修中检修周期确定困难、过维修、欠维修、盲目维修等一系列的弊端,同时控制了检修费用,降低成本,提高了检修的经济性,充分实现了“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全过程贯彻质量管理PDCA的原则,不断优化检修项目,不断完善质量体系,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质量管理;检修;目标;技术措施 1 前言

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郊,曾经是河北省南部电网主力发电厂。自2007年起,经历了国家淘汰高能耗落后产能、“上大压小”工程,兴泰公司陆续关停了7台机组,现仅存两台200MW和两台300MW机组。近年来由于燃煤价格的大幅上升,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为了控制检修费用,降低成本,公司在计划检修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状态检修,对生产设备建立设备台账,定期进行分析评估,充分考虑检修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检修周期,克服计划检修中检修周期确定困难、过维修、欠维修、盲目维修等一系列的弊端,避免过检修、盲目检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强化质量控制,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采用PDCA(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循环的方法全过程管理,从检修计划制订、材料和备品配件采购、技术文件编制、施工、冷(静)态验收、热(动)态验收以及检修总结等环节的每一管理物项、文件及人员等均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检修效果和质量目标。精心策划

通过精心策划,统筹全局,为机组检修确定科学、明确的质量目标。2.1策划书的形成

按照《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中所规定的检修周期要求制定检修计划。设备维护责任部门通过设备检修、维护台账及设备状态诊断结果对设备预期使用年限、设备可靠性、设备运行经济性进行评估后,申报检修项目,并对机组修前状态进行分析,报告设备修前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保指标、设备修前特征量、设备存在隐患和提出修前建议。

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维护部门提出的修理申请进行项目、工期、费用确认,并下达检修质量、安全目标,形成正式检修策划书,编制公司总工期流程图并审批完成。2.2质量目标:

2.2.1 引、送、排、磨、一次风机、给水泵、循环泵、凝结水泵等高压动力一次启动成功。

2.2.2 水压试验、点火启动、汽机冲转、发电机并网一次成功。

2.2.3 机组启动后,90天内不发生非计划停运;180天内不发生非计划降低出力;机

组的脱硫、除尘器、变频等相关设施、设备满足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及其他要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满足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的行业对标要求。

2.2.4 标准项目、特殊项目、技改项目完成率、节能项目完成率、安全措施和反事故措施项目完成率、技术监督项目完成率均为100%,冷、热态验收创全优。

2.2.5 检修后,设备缺陷消除率和设备完好率为100%,全面达到公司无渗漏、文明及其他管理要求。质量管理机构

公司成立机组检修质量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全过程监督指导检修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3.1贯彻公司“质量是企业的形象、质量是企业的信誉”的质量观,确保检修的工作质量。

3.2负责机组检修特殊项目、技改项目的技术措施审核或编制工作。

3.3负责各分公司检修开工允许申请单的审核工作,对相应分公司的检修工作各项是否具备开工条件进行现场落实;包括人员准备、工期、备件到货情况、外委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编制等,以验证其是否全面具备检修开工条件,并在检修开工验收申请单上签署意见。

3.4负责检修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对检修过程中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要求,并出具考核意见;负责组织项目的三级验收工作,并监督各分公司的一、二级验收工作,并对所负责的项目内容进行日控制、周总结、月圆满,确保各项质量目标实现。3.5负责设备检修后的冷、热态整体验收;负责检修后的技术、质量总结工作。前期准备

按照检修策划书的要求,从人力、物力、工器具、技术条件做好修前准备,保障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工作如下: 4.1编制重大特殊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特项的安全技术措施, 人力、技术方面的力量准备。

4.2备品备件、材料计划审批完成, 检修备品备件、材料计划采购落实完成;认真抓好物资到货、入库和领用三个环节,认真执行验收制度,备品备件入库、领用应由供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重要、特殊备件可请有关专家共同验收;对重要的物资或备品备件应安排专人到生产厂家做好监造工作。为保证检修材料、备品备件不受损伤不变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管精密备品备件应充分注意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等因素的影响,金属制品做好防腐工作。

4.3安全工器具、检修的专用工器具修前检查准备;仪器、仪表校验,起重设备、特种工具、电梯等检验、热处理设备检验,检修电源、机组照明系统完善。

4.4落实特殊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验收人等, 4.5各检修部门,检修前检修策划书、安全规程、检修规程、特项、技改项目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 5 过程控制

检修过程中标准项目的检修技术方案与技术要求按各专业的检修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执行; 特殊项目、技术改造及科技等项目执行技术、安全措施或作业指导书;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按《技术监督管理标准》规定执行;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按《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进度表》的要求进行。

设备解体和检查过程中按检修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要求,测量各种数据和检查设备状况,形成质量记录。5.1设备解体

5.1.1应按照检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拆卸需解体的设备,并应做到工序正确、工艺正确、使用工具、仪器、材料正确;对第一次解体的设备,应做好各部套之间的位置记号。5.1.2对拆装复杂的设备,如工序环节紧密相连的,则应对每一工序列出需测量的项目,一个工序完成,测量项目经验收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5.1.3拆卸的设备、零部件,应按检修现场定置管理图摆放;与系统连接的开口部分,应封好。

5.1.4设备解体完毕(或每天每班工作结束),应做好工作现场的清洁工作。

5.1.5解体工作需分班进行的,则应建立交接班记录薄,详细写清每班的工作内容、测量的技术记录内容、发现的问题。每班规定的工作内容,应当班完成,不能完成的,应写明原因。5.2设备检查

5.2.1设备解体后,应做好清理工作,及时测量各项技术数据,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查找设备缺陷,掌握设备技术状况,鉴定以往重要检修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效果。对于已掌握的设备缺陷应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原因。

5.2.2根据设备的检查情况及所测的技术数据,对照设备现状、历史数据、运行状况,对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修项目。5.3修理和复装

5.3.1设备的修理和复装,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进行。

5.3.2设备经过修理,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缺陷确已消除,经验收合格,才可进行复装。复装时应做到不损坏设备、不装错零部件、不将杂物遗留在设备内。

5.3.3对控制系统、电气的一次线、二次线,一定要做到对号入座,并应经过测试无误。5.3.4设备解体、检查、修理和复装的整个过程中,应有详尽的技术检验和技术记录,字迹清晰,数据真实,测量分析准确,所有记录应做到完整、正确、简明、实用。质量管理和验收

6.1 检修质量管理实行质检点检查和三级(班组级、分公司级、公司级)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可引入监理制。验收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6.2质检人员应按照检修文件的规定,对直接影响检修质量的H点、W点进行检查和签证。

6.3 检修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按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求处理。

6.4 班组级验收要求

检修人员按照检修工艺要求、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合格后,班长或班组技术员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并审阅有关报告、图纸和技术、质量记录,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卡片并签字。

6.5分公司级验收要求

班组级验收合格后进行分公司级验收。分公司级验收由分公司经理/副经理组织,分公司专工、安全员、相关班组的班长或班组技术员参加。验收时应检查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验收报告、检修记录、校验测试报告、图纸资料等是否齐全完整,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查检验,验证检修质量是否达到有关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6.6公司级验收要求

公司级验收应在分公司级验收合格后进行,范围包括需由公司验收的标准项目、非标准项目及冷热态验收等。验收时应检查验收报告、检修技术记录,校验测试报告、图纸资料等是否齐全完整;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查检验,验证检修质量是否达到有关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验收后填写验收卡片,相应验收人员签字。检修后评价

机组检修后,对整个检修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进行总结评价(由策划到竣工验收),对机组检修前提出的所有指标要素与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能耗、主要参数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验证检修质量,发现本次检修未能修复的设备缺陷和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检修的技术改进做好充分准备,不断提高检修质量;通过对检修项目的定性评价,为项目的不断完善、优化提供依据,克服欠修或过修,提高检修的经济性。结论

通过检修全过程管理,机组检修的质量得到保障,实现了检修的目标,成本得到控制,提高了检修的经济性。在检修管理过程中,推行标准化作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完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使检修质量管理处于PDCA良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管理探究 篇3

关键词: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筑设备安装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管理力度,保障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建筑设备安装管理现状

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建筑工程,需要安装多种建筑设备如电力系统配电设备、消防设备、给排水设备、中央空调、电梯、照明设备等等。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设备安装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优胜劣汰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单位,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承包商往往在內部确定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放标给一些施工质量较差的小公司,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安装过程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有时只有几名技术人员不定期地去查看一下安装现场。这些承包建筑设备安装的施工单位,往往由于公司技术力量不足,并且缺乏专业的安装技术人才,导致建筑工程的设备安装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建筑设备安装管理力度,严格监管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监理安装过程、审核材料等当时加强管理和减速,确保建筑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的基础,只有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确保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质量,才能提高建筑设备安装质量。在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首先建筑设备安装单位的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建筑设备安装标准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严禁偷工减料,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购劣质的建筑设备材料。其次,建筑材料进入建筑设备安装现场后,要有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施工技术人员来复查建筑材料的质量,结合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图纸上标注的建筑设备要求,检查进场的建筑材料是否满足安装要求[2]。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安装给排水设备时,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采购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安装要求,购买高质量的给排水管道设备,建筑工程的给排水管道设备在进入安装现场时,施工人员要检查给排水设备的管材管径是否和建筑设备安装图纸上标注的管径尺寸一致,其次要检查给排水设备的管道材料是否满足建筑设备安装图纸上对管材质量的要求,最后核查建设工程的给排水设备数量是否和图纸上的数量要求相同。经过这些环节的检查,确保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设备安装质量。

另外,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监管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例如,建筑工程在安装中央空调设备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使用质量合格的密封胶,严禁使用不合格厂家的产品,确保建筑工程中央空调的安装质量。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材料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核安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的厂家、保质期等。通过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符合建筑标准,提高建筑设备安装质量,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单位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确保建筑设备安装的技术支持。目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安装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管理等是建筑工程安装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是实际建筑设备安装情况和标准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脱节,标准的设备安装组织设计不能真正发挥指导安装施工的作用,并且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洞,不能结合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大量摘抄国家工作标准、设计水命和地方标准的问题,但是能够顺利通过建筑工程监理和审批的部门的审核,这说明很多地方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管理存在较大的监管漏洞。一些建筑工程承办单位虽然是不同的项目分包,但是属于同一个专业系统,各个分包部门各自编写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方案,使得同一个建筑工程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控制,相互矛盾,互不交底[3]。一些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方案甚至没有安装施工的规划,也没有建筑技术产品和具体设备质量的审核,只是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一些原则上的指示,没有经过认真的审核,这样的施工方案根本无法贯彻执行。这是一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建筑行业缺乏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缺乏专业的质量监理人员,很多从事监理的工作人员都是从非建筑行业和设计院转业或者退休的人员,既没有专业的质量理论知识,也缺乏实际的监督管理经验,不能发挥控制和把关建筑设备安装质量的作用。

其次,很多建筑设备安装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实际的设备安装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缺少空调通风技工和暖卫技术人员。一方面,很多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作的人员都是农民出身,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掌握专业的设备安装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没有标准的企业工艺,工艺标准中缺少新材料、新技术,落后的工艺标准已经满足现代化建筑设备安装施工。

四、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设置建筑施工安装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建筑设备安装现场的防护装置,最大程度地减低由于建筑设备安装不规范、人员繁杂、流动性较大等原因造成的建筑设备安装事故,提高建筑设备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严密防护,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加强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检验绝缘设备和建筑设备器材质量的试验,定期测试吊篮架、保险绳等设备的强度,减少由于缺乏强度试验和检查导致施工事故。最后,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单位要增加监理人员,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监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性。

结束语:

建筑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设备被安装在建筑物中,因此建筑设备安装过程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艳.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J]. 江西建材,2013,01:277-278.

[2]瞿汉达. 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J]. 今日科苑,2012,12:94.

浅谈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 篇4

机械设备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应用日趋复杂,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设备利用率低等,这此问题已成为企业设备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1]。由于市场导向作用,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企业要想在生产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就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好机械设备管理中所突显的问题,来维持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1 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理论

机械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是一种综合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等各个管理层面,具有技术性、综合性、随机性、全员性等特点。在国外,机械设备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美国的后勤工程学,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体制四个阶段[2,3]。

1.1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

前苏联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是以“计划预修制”为主导,按照设备磨损规律而制定,它将机械零件的正常磨损过程大致分为磨损阶段、渐进磨损阶段、加剧磨损阶段三个阶段。图1中的曲线称为机械设备磨损特性曲线,描述了磨损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

计划预修制是以设备组成单元磨损规律为依据,能减少因事后维修造成的停机损失。但是它存在明显的缺点:由于强调预防维修,往往出现设备的劣化尚未达到该修理的程度或远远超过该修理的程度的情况,也就是出现“过维修”或“欠维修”的情况。

1.2 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由英国人丹尼斯·巴克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后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研究、实践和普及,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其定义是:为了追求经济的周期费用,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它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使用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图2和图3分别为设备全寿命费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组成图。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创立,开创了设备管理学科的新领域,从理论方法上突破了设备管理的狭义概念,把传统的设备管理由后半生扩展到设备一生的系统管理,并协调设备一生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系统分析、统筹安排、综合平衡,从而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机能,实现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1.3 美国的后勤工程学

后勤工程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汲取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以及维修性等现代理论发展而形成的。根据美国后勤工程师学会(简称SOLE)把后勤工程学定义为:对于保障目标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与维持等有关的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后勤工程学,其目标是为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它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于设备系统中,通过反复运用功能分析、综合、优化、定义、设计、试验和评价的方法把一项运行的要求转变为一套系统性能参数较优的系统模型。同时考虑设备系统在计划的寿命周期内具有最佳的有效性和经济型所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它将维修规划贯串到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的各个阶段,努力保障设备备件、配件、原材料采购和分配维修人员的供应,强化保障设备培训,设备技术文件的筹集。

1.4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体制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体制(简称TPM),它是日本前机械设备管理协会中岛清一等人继美国设备后勤工程学管理之后,吸取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提出的,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全员维修制的中心思想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全效率,即综合效率,由六个方面组成:产量、质量、费用、交货期、安全、劳动情绪及环境卫生。全系统.是指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全员参加,是指从企业最高领导层到第一线生产工人,包括设备管理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参与设备管理工作,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

自全员生产维修推广以来,发展迅速,效果显著。目前在日本,全员生产维修的普及率已达到65%左右,使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降低50%,设备开动率提高50%左右,并且已经有许多国家引进和研究TPM管理制度。

2 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简称为LMP),它是以后勤工程学和设备综合工程学为理论背景,将设备的一生,即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从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直到改造、报废)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从而达到设备的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小化。其中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简称LCC)是产品在其预期的寿命周期内配置投资、使用维护和保障设备、后期处理所需的直接、间接、重复性、一次性和其他费用的总称。一般大型机械设备的周期费用由设备配置费、使用维护费、后期处理费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

通过对机械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可以把机械设备管理范围扩展至设备的计划、购置、租赁、使用、维修、改造、转让,直至报废为止的全过程,这样从整体上保证了企业设备的有效运作,改善供应状况,减少库存空间,减少设备空闲时间,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设备的利用效能。由此一方面可以达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节约,后期的回收变现,为企业实现设备投入费用最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制造,从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节约,也是企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贡献,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3 机械设备管理全过程的具体措施

设备全过程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按照机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理念,企业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管理[4]:

3.1 重视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企业实施设备全过程管理的源头,包括计划的提出、规划的纳入、计划的论证、采购招标、验收和安装等工作。有关研究表明,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寿命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通过对设备前期的科学管理可以为日后的设备使用、维护检修和备品配件管理,以及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等打好基础,确保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最高的综合效率。

3.2 完善设备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应对设备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对各个管理阶段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建立设备操作规则和使用制度、维修保养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流程等。

3.3 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设备档案指反映各种设备运动变化过程的档案,是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以及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建立机械设备管理档案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机械设备档案,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现存状况、调动情况、维修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护,从而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潜能[1]。

3.4 引入现代设备管理手段

通过建立设备管理资源电子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而可以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实现信息共享,使管理从静态转向动态跟踪和分析,达到设备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的目标。

4 小结

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部门应当紧紧围绕全过程设备管理这一主线,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抓好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综合效率和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从而达到机械设备效能的最大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类企业的机械设备结构及应用日趋复杂,这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各种设备管理理论出发,对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参考文献

[1]白艳春,郑建民,滕立锋.浅析机械设备管理[J].致富时代,2010,(07):94.

[2]陈可佳.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卢齐鑫.浅谈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0,(9):356-357.

设备设计过程的划分 篇5

(1)初步设计,又称方案设计,它是决定设备概念质量的基础。初步设计的任务是:进行设备总体方案的构思;确定设备的原理、结构、总体布局和系统配置;提出设备性能、精度和寿命方面的总体质量指标以及设备外观及装饰要求等内容。

初步设计要编制技术任务书,它是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完成以后,要进行设计评审,其主要任务是评审初步设计满足用户或市场对设备适用性需要的程度。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设计评审。对于复杂设备,有时进行多次初步设计评审,

(2)技术设计,要完成设备原理、结构、系统、参数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比较、计算、验证、复核、优化工作。技术设计与工作图设计是把设备概念质量转化为设备规范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旦出了纰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设备开发设计的全面失败。技术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设计评审,认真地进行复核和评价工作。

(3)工作图设计,是将设备概念质量转化为设备规范质量的关键步骤。在这一程序中要完成设备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的设计,还要完成包装图、安装基础图的设计,同时也要完成外购配套件、标准件、材料等各种明细表编制。除此之外,要进行设备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总之,工作图设计要完成开发设备的全套图样和技术文件。

煤矿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篇6

摘要:对一个企业来说,管理的意义在于实现上级(即管理者)与下级(即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员工,与员工形成共识,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关爱。这种和谐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潜能。在工作中做好精细管理,实现标准化作业。在企业工作中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理有标准,考核有依据的氛围,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团队力量。

关键词:设备管理;重要性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6-02

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作设备的更新换代,之前的煤矿设备以粗重简为特征,现在已经朝着高新尖的方向迈进。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煤矿企业的发展是相互进行的。近年来,新建成的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煤矿,单矿产量已经超过过去一个大型企业的产量,这个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现代化煤矿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优越性。

在看到现代化设备高效生产的同时,也应该知道,设备的投入是煤矿企业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的管理极为重要,同时是一门深奥的学文。对设备的管理,其管理对象不仅仅是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同时还是对企业生产技术的管理。对设备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资产两方面问题。如果管理不当,必然会出现生产效率下降,人员浪费,增加工作成本等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一直是在粗放管理模式下运营的。

1煤矿设备管理概述

1.1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经营生产的目标,通过多种技术、组织、经济措施,对生产所需的设备进行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一些列的过程进行管理。设备的管理可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有效利用,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1.2设备的管理目标

现代社会对企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实现经济目标,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设备管理逐渐发展起来。设备管理有技术和经济两个目标。首先,经济目标是使设备在寿命周琴内费用最省。其次,技术目标是使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要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就不能仅仅考虑在某一个阶段中设备费用的节省,也不能在某一但一方面使设备工作效率最高,应该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统筹规划,实现设备管理。

1.3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①对所需购买设备从多方面包括经济性、生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性评估。

②正确调试安装所购买的设备。

③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和预防设备故障的发展。

④认真检修且精心维护设备。正确合理使用设备是基础,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设备顺利运行。

⑤适时通过对设备进行合理及时的改造和更新,实现技术进步。

⑥其他日常管理。

2煤矿设备管理的意义

煤矿生产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状况也是动态的,为了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就极为重要。煤矿设备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具有运行高速化、精密电子化、功能高级化、电子自动化和复杂化等主要特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价值昂贵,企业内部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动态调剂,关系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关系到企业资金流量,同时关系到生产效率,这都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3新形势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特点

3.1煤矿设备管理内容日渐丰富

在煤矿设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煤矿设备的修理和保养,保证煤矿设备的正常运行,提升设备的完好率,这期间,设备管理的重心在现场。而随着现代化的进行,煤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的不断整合,煤矿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就有必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时灵活的安排和调整煤矿设备的检修计划。尤其在多品种生产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煤矿设备的生产适应性,根据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优化设备配置,节约维修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3.2煤款设备管理工作要求提高

现代经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的也是同样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煤矿设备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实现煤矿设备零故障终身无大修等,所以,现阶段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就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管理,更是经济层面的管理。做好煤矿设备管理,既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又要节约费用支出,同时要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

3.3煤矿设备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过去煤矿设备是直接属于上级部门管理的,管理方面你得重要举措,都是根据上级部分的红头文件来办理,这大大降低了煤矿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随着改革的进行,政企分开。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只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而不做微观干预,把煤矿设备的管理主动权还给了煤矿企业。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的领导有足够的管理意识和事业心,并组织起职工作为管理工作,这就增加了管理难度。

4煤矿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4.1设备基础管理混乱

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项目众多,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管理、定额管理、数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等。设备账目管理必须要有详尽的记录,包括设备的发放、回收、验收再到发放,每一个环节做到详尽无误,凭证、物品、账目一一对应。只有做到详尽,才能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对设备管理的状态是混乱的。主要体现在管理负责人责任心不强,凭证管理不详尽,定额管理和数据管理不准确,设备档案资料不齐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4.2设备管理团队素质较低

专业团队做专业的事。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是高度专业的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去管理,这样即能发挥人才优势,又能更好的保障设备的运行。但是由于煤矿工人的工作素质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合理的使用和维护设备,从而造成设备的性能和精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要更好的管理和使用设备,对管理团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4.3设备选购方面的问题

设备选购,要求企业针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对设备进行品种、型号和规格的选择决策。这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经济性质的系统工程。设备选型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煤炭企业新工程的开发和旧工程的升级改造都需要进行设备选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设备选购时选型错误现象频发,主要是为了片面追求高性能,导致大材小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5煤矿设备管理的建议

5.1树立正确工作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应该树立效益型的工作观念。煤矿设备的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服务的。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就要生产适应市场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目的的设备管理才有意义,设备管理才有经费来源。所以,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设备管理才有实际意义。

5.2将竞争引入到煤矿设备管理中

竞争促进发展。竞争才会出现压力,出现活力,出现效益,煤矿设备管理也同样需要。在我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技术设备进入中国,这对与我国原有的配件市场和维修市场都造成了冲击,形成了威胁,让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处在买方市场,所以要利用这有利契机,在设备采购过程中运用招投标方式组织供应方竞争,寻求最合适的设备,为企业创造价值。

5.3与国际接轨

现代煤矿设备管理要与国际接轨,让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结合实际。正确的工作观念要求我们,设备管理是以实实在在为生产服务的,最能体现设备管理水平的标准是生产能力。现实中,煤矿设备管理的标准是设备出厂时的标准,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一些性能确实是多余的,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是一味的追求100%完好率,就必然使设备的管理成本上升,工作量增加,造成了浪费。

5.4改革设备维系体制

以往的煤矿维修是计划维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果仅仅是看重煤矿设备的运行时间而忽略了设备的实际工作效率,可能会造成维修不足的情况,这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代化管理体系要求准确把握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最大效益,不仅仅看重工作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问题,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计划维修的盲目性。

5.5做好设备现场管理

煤矿设备的现场管理依然是整个设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场是生产的最前线,是企业效益发生的地方。企业的效益需要在设备管理现场生产出来,所以针对设备的现场的管理是不能放松的。针对这个问题,一要加强对现场工作制度的执行,二要多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根据技术市场动态,不断创造,不断创新。

6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点滴做起,增进细节管理。现代化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再是往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将设备调整到最高效的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到这些,也就实现了最终为企业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戴绍诚,李世文,李芬,等.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2] 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编.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炭科技工作论文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设备全过程 篇7

关键词:设备,招标采购,影响要素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不断深化改革, 企业的组织与结构发生了调整, 企业用于生产和发展的资金来源也更加的多元化, 因此,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用于设备采购的经费较以往比重也有所增加了, 招标采购是用于成本与设备管理最科学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 此种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的使用, 成为了一种购买设备的新型模式。然而, 我国企业的设备招标采购模式起步较晚, 缺乏完整的科学采购制度, 并且采购市场不规范, 更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 就以上招标采购问题, 本文针对设备采购的影响要素以及全过程的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1 设备招标采购的影响要素

第一, 影响我国企业设备采购的要素之人员要素。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人这个主体, 其中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对经济社会活动是否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人员就是评标专家, 评标专家必须是一些经过专业培训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担当, 这些评标专家必须选择对所购设备产品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 并且深入认识和了解投标厂商设备的型号与配置;招标采购的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招标工作组织、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联系, 从而高效准确的完成采购程序等。第二, 影响我国企业设备采购的要素之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主要指的是发标、评标程序中对招标书进行编写、比较方案设计以及评标指标的制定等。招标书的内容一般包括资质、投标以及开标的方式、购买合同条款的要求等。技术比较方案的有效制定能降低订购双方谈判内容, 从而显著提高招标采购活动效率。第三, 影响我国企业设备采购的要素之信息要素。信息要素指的主要是供应商以及采购方的基础信息, 供应商的信息在包含公司名称、地址以及法人代表等基本内容之外, 必须包含企业的组织结构、实力评定、专业优势以及产品与技术的基本信息等。需求方的信息是指提供所需采购的设备其品种、数量、资金来源、预算等基本信息。只有将各个采购要素准备充分,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招标采购功能与意义。

2 设备招标采购的全过程管理

一方面要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做好规范运作, 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在采购过程中, 招标的过程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 招标的原则是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特别是在设备的采购中, 对招标成本的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 招标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 实现对采购成本的最低控制。设备采购招标要确立首要的目标, 在开展招标活动时, 要实现招标的目标, 就对企业的招标采购工作要求更高, 而符合要求的企业要实行招标采购, 就要按照规范,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尽可能的做到集中采购, 也就是企业在采购时要批量采购, 将集中采购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在进行设备采购时, 招标过程的成本降低了, 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提升。在设备招标采购中, 应实行比质比价采购, 其把握的准则就是确定设备的型号规格、配置标准, 这些内容要保持一致, 其价格考虑到综合的因素, 包括质量标准、付款条件、能耗、运输等, 综合起来考虑才会真正的降低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在采购招标前, 一定要制定好招标的方案。招标方案要合理制定, 企业在招标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主要是对设备的选型、设备的适用性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做好成分的调查和研究, 具体工作:首先要调查设备的质量是否合格, 以及相关设备厂商的信誉信息, 最好是到厂商进行实地考察, 并将这些资料妥善的保管;其次就是要选好设备的机型及其配置, 要根据企业的财力确定不同价位的机型和配置, 同时要结合市场的状况和企业的长远利益, 优先考虑技术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设备。

综上所述, 设备招标采购作为采购活动的重要形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采购模式应用类型中最为广泛的一种, 只有针对影响招标采购的具体因素进行准确分析, 才能在招标采购全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 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成本的应用, 从而发挥设备招标采购活动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坤, 刑文荣.构建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新机制——访兰州军区医疗设备网上招标采购评标[J].中心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 .

[2]回春, 舒文义.浅谈对高校基建项目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的监督检查[J].中国林业教育, 2003, (5) .

[3]周峰, 贾青宁.构建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新机制——兰州军区开展医疗设备网上招标采购工作剪影[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 .

全过程管理,把好设备采购质量关 篇8

一、设备采购质量管理要点

采购工作经采买、催交、检验和运输四个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采购工作的失败, 并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保证设备采购质量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1. 请购文件需明确技术规格、数量和交货期要求, 把控请购文件质量关。

2. 根据供应商业绩、能力、服务情况严格筛选短名单, 把控供应商质量关。

3. 招标过程明确工作范围、技术要求, 把控合同质量关。

4. 制造过程严格检验, 把控产品制造质量关。

5. 出厂FAT终检, 把控产品运输质量关。

二、设备等级划分原则

设备重要性等级分类是设备采购质量管理的—个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 对设备进行重要性分类, 以便对不同重要程度的设备实施不同程度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海南LNG项目从设备的安全性、流体特性、设计成熟度、运行重要程度、维修方便性、制造安装复杂程度、设备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打分, 最终分为Ⅰ、Ⅱ、Ⅲ、Ⅳ类

三、设备采购质量过程管理

1. 储罐EPC合同范围内设备采购质量管理

储罐为EPC合同模式, 但在合同中, 业主已推荐经业主审核过的CFE设备材料供应商短名单, 并约定承包商对于I、II类重要设备材料询价文件和技术评标报告提交业主审核和批准;针对储罐重要的设备材料在合同中即明确要求承包商应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BV或DNV) 进行工厂监检, 并约定低压泵、安全阀、悬臂吊、9Ni钢板、9Ni刚焊材、泡沫玻璃砖、泵井、低温钢筋、预应力钢绞线、罐表系统、低温控制阀和开关阀等11项目关键设备材料为第三方必检项目。

除此之外, 即使没有标准强制约定, 对于关键材料到场后的取样工作业主也是严格要求, 业主委托BV全程跟踪见证, 比如泡沫玻璃砖、预应力钢绞线等分别再次送到日本和法国机构进行复检, 以保证CFE采购质量。

2. OFE设备质量全过程管理招投标阶段

(1) 科学确定短名单, 在事前进行厂家调研、使用情况核实、技术交流;

(2) 招评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情况, 综合各方经验完善招标文件, 例如:

l厂家配合第三方检验的责任、备件提供原则, 在招标阶段予以明确, 分项报价便于掌控;

l招标时制定TBE表拉齐各厂家技术参数, 在保证了公平同时, 使得合同技术条款一目了然, 节约评标时间。

(3) 对于工作界面较多的设备, 与厂商进行面对面澄清, 把各家供货范围拉平补齐, 让各家报价在同一基准上, 是避免合同执行阶段反复变更的好方法。

(4) 在合同谈判阶段予以澄清和强调;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以会议纪要形式再细化, 便于监管执行。使得对厂家的各项要求都有依据, 避免临时提要求, 给厂家提变更、延迟交货等理由。

(5) 要尽早检查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是否一致, 避免厂商咬文嚼字提出合同执行偏离的理由。

制造阶段

(1) 严格审查厂商图纸文件

厂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催促和泛泛提要求, 而是以合同为基础, 进行有理有利的沟通和引导。根据公司VDI (厂商文件清单) 编制要求, 厂商需将所有设计文件进行编号、A类文件划分, 并明确提交时间, 对厂家形成约束。重点把握相关图纸、技术文件的审查, 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图纸、文件以及ITP (检验测试) 计划须经设计、BV审查及业主三方确认, 产品才能生产。

(2) 设备材料厂家过程检查

对设备厂商进行全面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并了解设备设计、采购、制造和检测等合同执行情况, 明确各设备包交货时间和后续到场存放、安装和调试等要求, 确保设备质量和交货期。

(3) 对供应商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

事前控制, 预先评价, 第三方检验机构根据经验对已经签订合同的采购包进行预评价。提交9大类别检验大纲。预先估算, 在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同签订之前和之后, 对各个采购包进行检验时间、检验地点、参与人员进行两次预估。预检验会制度, 重要设备举行预检验会38次。

事中控制, 规范检验流程, 编制程序文件。

事后控制, 进行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供应商的评价。

(4) 发挥设备第三方监检作用

业主充分利用BV专业技术强、人员分布广的优势, 对全部采购设备进行利用第三方监检。对于OFE重要性等级高的I、II类设备材料, 要求BV从材料源头开始把关, 见证取样试验, 对焊接、试压、测试等重要环节到场见证, 对于重要性等级不高的III、IV设备材料, 要求BV做FAT出厂检验。厂家出厂自检内容, 执行标准都在合同中严格规定, 实行BV出厂放行单制度, 与合同付款挂钩。

结论

设备采办质量管理贯穿招标、催交、检验和运输四个环节, 选择有经验、服务优的设备商是控制设备质量的第一步, 在各阶段, 还需参与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合同管理水平, 加强沟通, 通力配合、层层把关, 严格检验, 确保设备采购质量;在安装阶段必须把制造厂形成的设备精度与安装允差结合起来考虑, 使偏差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力争做到设备全过程质量控制, 以确保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投产后正常运转, 充分发挥效能, 保证生产运行的稳定可靠。

摘要:采购管理涉及组织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谈判管理等多方面, 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介绍设备采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海南LNG项目的良好做法。

关键词:过程管理,设备采购,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 姜早龙, 张涑贤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1.

[2]叶芬, 李凯.海南LNG项目设计文件管理体系探索与应用.化工管理.2013 (24) :18.

[3]汤信传、黄显峰、叶芬.浅谈LNG接收站的反输装船规划.化工管理.2014 (1) :191.

过程设备设计教学教改 篇9

“过程设备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基础理论课, 是一门内容多, 综合性强的专业课。它涵盖了化工容器设计和化工设备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压力容器的常规设计、分析设计等不同设计理论, 以及典型的过程设备如塔设备、换热器和反应釜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还涉及到GB150、GB151及化工部化工设备相关标准等, 因此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部分, 涉及到很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的知识, 对于工科学生, 由于缺乏扎实的力学基础, 再加上学时数的限制, 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补充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力学知识,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一些看法。通过《过程装备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其成果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其它专业课起到示范作用, 更好的把过控专业建设好。

2 树立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

过程设备设计作为专业课,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树立严格按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并学会在设计过程中熟悉压力容器的标准、法规等。这点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强调。

3 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

3.1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部分教学方法改革

过程装备设计课主要内容由压力容器设计和化工设备设计两部分组成, 二者之间关系为:压力容器一般无内件, 而化工设备具有功能性内件, 并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换热设备、塔设备、反应设备等。化工设备的外壳为压力容器, 因此, 压力容器是过程装备的基础。

3.1.1 压力容器设计部分的教学方法改革。

(1) 通过强化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结果的分析, 弱化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过程装备设计课程中, 涉及力学模型建立、推导及与工程实结合而衍生为经验数学公式的内容很多, 主要是第二章:“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和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 并且这两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理论, 如回转薄壳应力分析、厚壁圆筒应力分析以及平板应力分析。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包含了较多的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知识。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学习和理解这部分内容要相对困难得多。如何既能将应力分析的力学模型建立和推导跟学生说清楚, 又不让学生陷入其中而最后云里雾里, 不知教师所云何物。

通过强化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结果的分析, 弱化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 既有效地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而课堂中被简化的数学求解过程则留给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自行推导完成。注重力学问题的解析解以及对这些解进行规律分析的教学方法,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有帮助的。

(2) 理论性不强的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本课程第一章为压力容器导言, 主要介绍压力容器组成、压力容器分类及国家标准;第四章部分内容为压力容器设计文件、过程设备主要零部件及作用和设计。此部分内容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及实验条件, 在参观过程设计模型基础上, 掌握典型过程装备的装成, 特别是典型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过程系“D类压力容器设计室”, 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压力容器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国标和行业标准使用及设计文件内容组成提供学生和实践平台。

3.1.2 过程设备部分教学方法改革。

(1) 采用研讨式教学。过程设备部分主要包括: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等典型过程设备。目前过控专业模型展室典型过程设备型齐全, 设备应用、组成及结构特别教学内容可在参观展室过程中, 在教学的指导和讨论过程中完成。在有实例参考条件下, 授课更灵活, 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突出功能化, 利用生产实习完成部分设备设计教学。过程设备内件的功能不同, 所完成的单元操作亦不同, 由此可分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等。因此此部分应突出功能要求, 结构特点与设计选用之间的联系。可将此部分内容带入实习环节。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纽带也是本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练兵, 在教学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 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学生生产实习, 主要安排在齐齐哈尔北方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黑化集团和榆化公司。

这些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包含了所有过程设备, 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可对储存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功能特点及结构特点和结构与工艺适应性、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了解和学习, 即生动又结合实际。让学生对设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 大大缩短了该部分内容教学课时, 简化了教学过程。

3.2 打造压力容器设计平台, 提高学生过程设备设计水平

检验“过程装备设计”课学习程度的标准之一是学生对压力容器设计过程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取得D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并成立了压力容器设计室, 设计标准齐全, 过控专业教师均有多年设计经验。定期安排学生在压力容器设计室内辅助教师工作, 学习压力容器设计条件、强度计算和施工图绘制等, 从而提高学生常规设计能力;现行压力容器方面的国家标准 (GB150、GB151) 和行业标准 (HG20952等) 和设计软件 (SW6和PVCAD) 使用能力。并可减少“过程装备设计”课程中常规设计部分内容的课堂讲解。并为“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打造良好的设计平台。

4 预期效果

4.1 应力分析部分预期效果

通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 把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推导和演绎留给学生课后来完成。这样做,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和数学解析的能力, 又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力学解析结果的物理涵义和工程意义,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抓住力学问题的本质, 对其在今后生产实践中增强应用和设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2 过程设备部分预期效果

通过“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分阶段进行, 不仅避免了教学周期性长, 使学生失去兴趣等不足, 而且有效地将课本知识具体化, 生产实习目的明确化, 使学与用都得到了共同的促进过程设备设计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综合体。以课堂为基础, 分阶段讲授教学内容,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介绍过程装备学科发展前沿,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生产实习与课堂教学的互补性, 将其有效地融合为一体。在实习中巩固知识, 在学习中了解实际, 为毕业参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与生产实习的结合。

4.3 提高学生压力容器设计能力

通过“过控”专业的压力容器设计平台, 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压力容器工程设计锻炼, 学生可掌握设计文件的种类及设计文件的撰写知道, 掌握设计标准的使用和国家对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法规和文件。并可学习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计软件的使用, 及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压力容器及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 对于不同的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效地将课本知识具体化, 生产实习目的明确化, 过程设计实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设计能力。

摘要:过程工业中, 工艺是先导, 设备是保障。过程设备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针对目前高校过程过程设备设计教学中的不足, 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出发,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意义。从树立专业标准、规范设计的意识入手, 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明确了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装备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郑津津.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设备全过程 篇10

设备是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 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依赖和保障, 由此可见, 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搞好设备管理不仅是保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矿建施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 因工程项目地点的不确定性、工程工期的不确定性造成施工设备经常处于不确定的流动状态, 这本身就给设备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条件, 加上近几年工程项目扩张加快, 一是反映出设备不够用, 需大量外租或购买, 二是迫使存量设备流动性加快, 大大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设备在工程扩张中的矛盾日益显现, 如果处理不好便会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当前公司项目部施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1) 看重设备是否及时到位, 忽视进场设备的内在状况。导致一些进场设备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是指旧设备, 包括外租设备) , 有些问题是在安装过程中发现, 有些问题是在使用后才发现, 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安全使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接下来的事就是动用其它资源来补救, 项目开工初期本身就存在时间紧, 维修力量不足的矛盾, 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 一是影响前期开工进度, 二是设备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导致在今后的使用中设备故障率高, 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同时, 设备状况恶化, 寿命降低, 维修费用增加等。新购设备这样的问题较少, 这就是为什么项目部都想要新设备的原因, 特别是搅拌机、抓岩机、伞钻等。

(2) 关注设备设施的安装进度, 忽视其安装质量。它导致的问题和现状1 基本一样。

(3) 设备维护力量和力度严重不足。基本上所有项目部都存在维修工种紧缺的问题, 因维修工的水平和项目部领导的认识等方面因素, 在维修的力度上也跟不上, 它导致的问题不用多说, 影响生产、设备短寿、费用增加是肯定的了, 同时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4) 工程结束时, 忽视设备设施拆除的监管。对项目部来说, 认为工程结束了, 设备设施的拆除好坏是公司的事, 和项目部的利益关系已经不大, 加上工程结束时人员不稳定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 导致在拆除时疏于监管, 造成野蛮施工、变卖零部件、备品备件, 物资材料等现象的存在, 不顾这样拆下来的设备设施对下一个工程项目的安装使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设备进场又会遇到现状1的问题, 如此循环!

上述四项在目前项目部施工设备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 这无疑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造成巨大影响。

2 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矿建施工企业的最大特点——流动性, 加上工程扩张加快是导致矿建企业施工设备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 公司也意识到这一问题, 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些改变, 比如将机电技术人员和设备物资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工筹备阶段长驻项目部, 直至工程到正常生产阶段才撤回;取消设备租赁站, 成立质量技术综合部和设备物资部;有条件的项目部设立设备副经理分管设备等, 虽然在施工设备的管理上有所得, 但没有根本性地改变现状。因此若要改变当前设备管理的薄弱状况, 应针对其特点, 改变目前设备管理完全以租代管的模式, 丰富设备管理手段, 将管理重心前移至项目部,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建立以项目部“设备全过程管理”方式为主, 公司的租赁式管理为辅的新的设备管理模式, 将大大提高当前项目部的设备管理水平, 改善公司整体的设备状况。所谓设备全过程管理, 是指企业对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 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 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这是一种新的设备管理方法, 暂不论整个公司是否用这种方法, 但将这种方法引用于我公司的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设备管理上应是非常恰当的, 这样的“全过程管理”即定义为项目部从设备计划、选型、筹备、进场、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到拆除离场, 准备进入下一工地或入库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

我们知道, 设备有个寿命周期费用, 在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中, 其寿命周期费用即定义为设备从进场到离场项目部为其支付的全部费用, 包括设备租赁费、装运费、安装费、人工费、水电费、维护保养支出、检验检测费、拆除费等, 有数据表明, 设备的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周期费用的90%, 设备安装定位时, 未来问题的70% 已被确定, 可见其重要性。设备的前期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是指设备计划、选型、筹备、安装的管理。反观我们的前期管理, 计划和选型基本没有问题, 但筹备和安装上出的问题太多, 导致我们的前期管理是失败的;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下一工程设备的顺利衔接有着重要影响, 同样也没有做好。

3 如何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

建立“设备全过程管理”组织机构。主体管理机构是各项目部, 项目部一旦成立, 用于项目的设备的最高管理者是项目经理, 从设备的计划、选型到最后离场都由项目经理负责。为了保证项目经理能够实施“设备全过程管理”, 公司应赋于项目经理更多的权限和义务, 公司管理和技术部门的资源项目经理都应有支配的权力 (事实上公司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能应是为各项目部提供设备管理和技术服务, 同时协助监管) , 仅仅依靠项目部的力量是不足以实施整个管理过程的, 因此“设备全过程管理”组织机构中, 第一级为项目部, 第二级是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项目部机电小组或维修工段。明确各机构的职责, 并分解到个人, 制定责任追究制。

4 如何实施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

(1) 项目部成立时, 设备的计划和选型基本在投标阶段已经确定, 前期主要工作是设备的筹备和进场, 目前设备筹备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司库存闲置, 二是其它项目部直接调入, 三是在外租赁, 四是采购。这四个方面除采购目前对项目影响问题较少外, 其它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因公司对库存闲置和其它项目部拆除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均不到位, 造成进入工地时状况不好, 而且租赁费正常收取, 项目部迫于无奈才接受;在外租赁的设备表面看都还不错, 但到安装和投入使用后才暴露出许多问题, 这说明对外租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质量没有控制好。对于这些问题, 项目经理可以安排设备在没有进场前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进场前验收, 不具备进场条件的, 技术部门列出问题清单告知项目经理, 由项目经理安排设备管理部门处理, 中间的矛盾由部门主任负责协调, 协调不了的由公司生产经理协调, 直到设备性能和状况具备进场条件, 技术部门确认后方可进场。 (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应事先明确)

(2) 进场后下一步准备安装, 因安装费用由项目部支出, 因此安装工程理所当然由项目部负责, 从选择安装队伍到签定安装合同到安装后的调试验收均由项目部主导, 因为“全过程管理”中项目部下级有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 因此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完全有能力实施。需要强调的是项目部必须把设备安装做为项目前期筹备的重点来抓, 不论什么安装队伍都必须要签定正式的安装合同, 明确安装费用、工期、技术标准、质保期等, 这样才能保证安装质量, 为今后的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3) 针对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 公司应赋于项目经理合理使用劳动力的权限, 如果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项目工程的需要, 项目经理在不违反用工原则的前提下有权在外聘请劳动力, 也有权解聘那些不合格的劳动力, 公司人力部门的职能是为项目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和协助监管。

(4) 项目部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制定有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包括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点检、设备台帐、重要设备一机一档、相关资料、记录的收集等。公司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负责制度的制定, 实施主要由项目部的机电小组或维修工段负责, 项目部要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 目前设立的设备副经理应主要从事这方面工作。

(5) 工程结束时, 公司对项目部的考核不能结束, 项目部负责对设备的拆除、检修和保养, 若是请安装公司或外来队伍施工, 必须签定正式的拆除和检修合同, 这时公司的设备管理和技术部门应发挥其监管的职能, 直至设备设施具备离场, 可以发往下一工地或库房的条件, 公司对项目部的考核才能结束 (有些设备因时间关系或现场不具备检修条件的, 由技术部门确认可以在下一个工地安装时进行, 如提升机, 但检修费用由前一项目部承担) 。

5 影响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顺利实施的因素

(1) 在实施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设备全过程管理”过程中关键人物是项目经理, 因此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高低, 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2) 公司对项目部的政策或项目承包规则的重新修订程度。

(3) 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应重新制定, 模式建立后没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做保障是很难顺利实施的。

(4) 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摘要:目前我公司的设备管理方式为租赁式管理, 施工设备在项目部的管理较薄弱, 已不能满足正处在项目扩张时期公司发展的需要, 因此丰富设备管理手段, 建立以项目部“设备全过程管理”方式为主, 以公司的租赁式管理为辅的新的设备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设备全过程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 安装过程 质量控制 要点初探

社会经济状况明朗,现代科技飞速发,在工程方面则表现为新型设备的增多,安装过程的复杂。机械设备安装的好坏在大的方面关系到工程企业的生产、运作以及发展声誉,小的方面则与一个小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的发挥、寿命的延长等细微之处密切相关。社会上企业与工程师都把目光投注于此,因此,今天对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的关注是有其道理的。

控制机械设备安装质量,不仅仅需要一个强大的施工和管理团队作支撑,还需要在安装的全过程中进行控制,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都会在质量上施力,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安装的效果。因此,只有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有效地渗透在机械设备安装的过程之中,才能给机械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一、准备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准备阶段是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具有导向性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必须精确地做好安装的准备工作,各方准备、避免遗漏、消除差错。这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设备的准备、材料的完善。工程安装工作人员的准备、技术支持的确认、施工流程的规划设计、安装过程设施的准备。

(1)机械设备安装所需的材料以及设备的采购分配、到货情况、装储分仓等情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保证后期工作,在记录中要尽可能详细的记录进购时间、运输方式、设备采购负责人、管理负责人、设备质量合格证明以及在记录后署名记录人员。

(2)严格的检查所有的设备材料,并写成质检报告,经上级确认认证的材料、设备才能放心的投入工程中进行机械设备的安装,应付诸检验的方面有:材料、设备的产品合格证书、零件是否合格、是否混杂残次品、是否出现损坏现象、设备型号是否与设备安装相配套等等。

(3)根据图纸或设计图验收几何尺寸和中心线高标。在工程施工现场有组织的进行现场工作,包括:预埋件施工、现场的清理和保洁,确保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二、安装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设备就位工作、设备的调平对正工作、设备的清洗润滑工作。在这三方面时刻注意质量控制,也就抓住了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设备就位工作

就位简而言之就是将机械设备放置在设计规定的正确位置上,使用吊车进行设备的就位工作是简单易行可操作的手段,运用吊车把机械设备吊起,平稳、准确无误的放置在正位上。专业人员的指导操作是吊起工作更加安全可靠,物体受重的角度要调整适当,受力位置准确,动作缓慢稳重,避免损坏设备及周围物体。

(二)设备的调平对正工作

(1)设备找正;找正即是经过了设备就位阶段的设备,机械设备虽然完成了规定位置的放置,但还不满足设计的精准角度位置,需要进一步找正来调整位置。在综合多角度的考虑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中心标版和基准点来绘制精准的位置图,为机械设备调整工作提供方便。

(2)设备位置的调整确定、校准设备标高;用精密水准仪校准设备标高,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还要进行复测。

只有在设备的调平找正工作中严格遵守设计规则,标准的做到以上几个步骤的工作,工作效果叠加,就一定能保证设备调平对正工作质量的可靠性,从而为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三)设备的清洗润滑工作

设备因防止氧化会在表面涂上油脂,在安装完成之后就要对这些油脂污垢进行清理。可使用煤油清理干油,使用丙酮清理防锈漆,如果没有也可用香蕉水代替,最后覆盖有机油进行防护。

三、试运转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安装完成之后,机械设备会出现的问题并不会立刻显现,需要进行试运转来发现问题。检验深层次的设备安装失误、不足和缺陷,用以进行检查、调试、改正和补救,来确保质量和的机械设备运转的安全性。这一阶段中,应先空载之后再进行负荷,单机应在联动之前,上一步步骤准确完成后在进行下一步骤。在试运转阶段中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被关注:

(1)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发出的噪音小,声音平稳、发声均匀,这是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非正常状态下的机械设备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其间夹杂着设备的颤动,发出杂音,这就需要在试运行阶段给予调试。

(2)机械设备试运转阶段要关注设备的摩擦部位,时刻降低摩擦部位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引起设备损坏问题,时刻记录各部分温度,在温度过高时予以降温补救。

(3)设备运行整体性与部分性协调考虑,试运转工作要同时进行。

四、验收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这是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更是验收质量成果的关键重要阶段,因此不能懈怠松心,应认真遵照验收标准执行验收工作,总结前期机械设备安装工作的质量和失误,敲定工程质量。

验收的标准有:设计图纸、机械设备安装管理文献、材料设备的出厂校验报告、前期工作的记录表、各项工序安装记录。

但要注意,验收和后期都会产生各种不可预料的差错与数据产生的误差,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设备产生磨损和破坏,这些变化都会时精度改变,影响质量。因此应该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用长远的眼光维护机械的理想精度,将人员安排妥当,注重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使机械设备能够在一个长期阶段中保持质量的优良。

五、总结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中,质量在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地位是万分重要的,现阶段也向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运行稳定,在安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注重质量,要提高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加强操作能力,完善管理制度,来保障机械设备安装的更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清胜,郑华新.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设备全过程 篇12

关键词:二维码,变电站,二次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图纸、说明书、校验记录、缺陷记录等作为变电站二次设备重要资料, 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 由于近年变电所发展比较快, 变电站二次设备资料信息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缺失, 尤其变电所现场。

(2) 现有变电站二次设备资料管理系统, 如图档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等严重依赖公司内网电脑, 较为分散, 无法实现离线查阅、无法根据移动平台远程指挥运行值班人员临时处理故障。

(3) 变电所二次电缆挂牌由于质量问题, 时间久了易脱落, 字迹模糊, 且电缆多时难以查找, 给故障排查造成很大麻烦, 原有的电缆挂牌受限于体积及书写规范问题, 电缆信息表述不全, 容易误导检修人员。

(4) 变电站二次设备定期校验是二次运检人员日常接触最多的工作, 二次检修人员至现场往往在携带一大批仪器设备之外, 还需准备一大批纸质材料, 现场填写、查看, 现场工作后需带回归档, 极为繁琐却是规范化工作必需, 极易造成资料的丢失。

鉴于以上情况, 开展变电站二次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2 具体方案

2.1 技术路线

在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二维码标签唯一识别的基础上, 开发移动平台版及后台管理机版“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移动平台识别二次设备即可智能调取所需二次设备图纸、说明书、以往缺陷处理记录、二次安措票, 试验报告、二次电缆信息等资料。基于移动平台软件, 工作人员可实时填写二次安措票、试验报告等资料, 并与后台管理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实现集中管理。

2.2 研究内容

(1) 研究二次设备间隔和电缆的二维码标签和基于移动设备二维码识别设计方案。

(2) 研究移动平台及后台管理机上的“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技术方案。

(3) 研究二次设备二维码标签与移动平台及后台管理机上“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接口设计及应用关联。

(4) 研究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二次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离线、实时查询, 实现在间隔处即可智能调取该间隔图纸、说明书等二次资料, 并实现二次安措, 风险预控卡、试验报告的电子化管理;智能变电站SCD集中管理、查看功能研究。

(5) 研究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电缆电子挂牌的设计方案。

2.3 软件架构及主要功能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架构由三部分组成 (图1) , 主要包括后台管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及前台操作子系统 (手持机) 三个部分。

后台管理子系统负责用户的管理、设备资产及其标签的组织及维护、相关诊断软件的信息互操作及用户管理等服务。

前台操作子系统 (手持机) 负责设备的识别、设备的信息维护及设备的查阅等。

通讯传输模块负责诊断软件的互操作及内在模块的上传下载等。

3 技术特点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设备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其主要的特点是:

3.1 保密性好

系统采用经加密的二维码。灵活的加密方式, 可以确保系统良好的保密性。

3.2 可靠性高

成熟的二维码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有效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3.3 数据实时性强

有别于传统的人工设备管理资料模式, 二维码管理系统通过自动识别和网络实时交互等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 在盘点等作业中更具有优势。

3.4 扩展性强

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及模块化功能设计, 系统可大可小, 位置点可多可少, 功能可增可减, 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适应性。

4 实践验证

“变电站二次设备识别及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笔者单位进行实用化应用。

上一篇:投融资机制下一篇:会计预期损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