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管(共12篇)
安全生产监管 篇1
当前, 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普遍面临着人员少、专业知识缺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难以满足对众多企业的监管需求, 是导致企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 监管体制未理顺
目前, 安监机构的管理是上下级指导关系, 每一级安监机构只对本级政府负责。近几年, 全国很多地方都大搞开发区建设, 级别也越来越高, 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专职的安全监管机构, 很多监管职能是由负责经济管理的部门兼职, 缺乏人员装备和必要的物资保障, 安全投入不足, 监管不到位, 是目前开发区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2.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人治大于法制
国家近些年不断出台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但实体法过多, 缺少程序法、缺少对责任追究的专项法律。安全生产法律落实不到位, 在监管检查中, 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现象, 未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一些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领导总是能瞒就瞒,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安全监管机构的处罚进行干涉, 导致了该处罚的事故没有处罚, 同时导致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3. 专业人员不足, 无法满足各类企业的监管需要
生产工艺不同、设备设施不同、操作规程不同、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 这些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管, 光凭目前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和力量, 是无法在企业监察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安全监管机构是法律的执行机关, 不是专业的技术部门, 很多时候执法人员凭着经验来进行识别隐患, 导致很多隐患不能彻底的排查出来。目前, 大量的中小企业和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 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安全管理水平有限, 这类企业属于事故高发型企业, 如果政府监管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执法, 无法发现隐患并督促企业整改, 事故仍然无法控制和避免。
4.对安全生产事故重视不够, 未将安全生产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
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但是往往领导们注重经济效益, 注重政绩, 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严重不足。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引不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只有当事故发生了, 追究领导责任的时候, 才知道安全生产是多么的重要, 很多时候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讲, 没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第一位。
5.企业对监管部门的配合、自身隐患的整改认识不到位
有些企业认为, 政府监管部门来监督检查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 认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问题自己能解决, 不希望政府部门过多的干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对检查发现问题和处理, 采取对抗态度。对安全监管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隐患, 企业重视不足, 难以彻底整改隐患, 只是应付监督检查。企业未与政府监管部门站在同一立场, 将所有的问题找出来解决掉, 没有认识到政府监管部门是来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问题, 避免事故的发生,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加强
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
1.全面掌握本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 有计划、分类别的进行有效监管
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摸清本地区的企业总数, 将企业进行分类, 区分重点监管企业和一般监管企业。将监管部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重点监管企业上, 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目前, 事故高发主要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的企业, 部分企业还存在着重大危险源;其次是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小型企业。监管的重点是对事故高发的行业和中小企业,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 加大对这类企业的监管力度, 开展经常性的执法监察, 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 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
2.借助安全生产技术中介机构和安全生产专家的力量, 弥补监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
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安监部门负责综合监管, 各有关部门负责行业监管。在实际工作中, 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到位,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在监管中存在的技术性监察的缺陷, 在招录安全监察执法人员时应注重吸收专业技术人才, 进入安全监管部门后再进行执法业务培训。监管人员最好是工业企业的某一方面的专家, 再经过相关法律和执法程序培训后, 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执法人员。在弥补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 最简便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聘请某一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监察执法人员根据专家的意见下达整改指令, 整改后组织专家进行复查销号。当前, 国家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政府监管部门可将辖区的企业进行分类,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招标, 通过安全技术中介定期对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报安全监管机构进行督办, 一般隐患由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整改, 重大隐患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政府挂牌督办, 确保整改到位。
3. 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这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员工只有树立起时刻讲安全、处处想安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观念, 才能按照操作规程和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过安全培训, 掌握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理论和方法, 提高管理者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 使其具备安全管理岗位的基本素质;二是通过培训让员工 (包括特种工) 明确自己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通过安全监管机构的培训和考试,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学会了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如何防范和避免事故发生;员工通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培训, 明确自己应干什么、不应干什么、怎么干;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 特种工才能适应特殊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 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安全监管体制, 加强安全监管部门建设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在职责分工上还存在相互交叉、职责不明的地方, 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相互推诿和“扯皮”, 严重影响了安全监管有序进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在法律规范分工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分工, 做到职责明确;各行业和领域都要明确专门的主管部门, 做到监管无空白、事事有人管, 以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国家可改革管理体制, 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实行垂直管理, 每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对上一级政府负责, 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避免为招商引资而放弃对企业的管理。
当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在办理施工手续方面, 将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给予减免办理, 在安全设计上也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核,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存在隐患, 整改非常困难。在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上, 有的地方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安全监管, 甚至一年也不到企业检查一次, 发现问题也是大化小、小化了, 只要不出事故, 就没有人重视。通过监管部门的体制改革, 可直接避免对企业监管不到位、发生事故后人为干涉事故处理、瞒报或谎报事故等现象, 使事故的处理更加客观、公正。
5.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并监督专项安全资金投入到位
近年来, 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还较薄弱, 安全投入不到位, 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一些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 人员少、没有执法装备, 无法满足对辖区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基层安检站的建设和城市社区、农村安全办公室的建设, 都缺乏人力、物力、资金的保障, 导致这些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正常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因在全民安全教育上投入不足, 不能长期的、实实在在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很多宣传教育都是“走马观花”、做样子, 效果很差。在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教学上, 企业和员工的负担还很重, 政府的投入还不能让群众满意。今后地方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 才能预防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不断地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经验,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改进监管工作方法, 以新思路新方法突破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监管 篇2
确保监管安全,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年初以来,“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已在全局上下达成共识,成为全局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的重心,但是,我们在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时候,绝不能因为把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作为中心任务而疏于对监管安全重视的程度和管理的力度。要始终把监管安全作为监狱一切工作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确保监管安全稳定。古时有一首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年不闻倾覆人;倒是平流无石处,常常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说,水流湍急时,过河人谨慎小心,能够平稳渡过,而在水流平缓处,由于麻痹大意,反而翻船落水。它告诉我们,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居安思危,越要有忧患意识,因为任何一点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会将已有成绩毁于一旦,特别是对于监狱机关来说,最大的隐患就是思想的麻痹、盲目地乐观和忧患意识的淡漠。因此,我们要坚决防止干警队伍中产生麻痹思想,滋生侥幸心理。要把确保监管安全和生产安全稳定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行刑理念,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每名干警头脑深处。
确保监管安全,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安全规章制度。监管安全规章制度是工作经验的结晶,也是多年来全国、全局血的教训的总结,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血的教训,不能忽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具有忧患意识,善于居安思危,是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起码的素质和能力。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时刻绷紧监管安全这根弦,根除监管安全制度落实的死角和隐患。每名干警在每项执法行为每个执法环节上,都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于查找出和已发生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查找漏洞,看一看我们是否对重点罪犯排查分析、掌控防范不力;是否劳动现场干警值班岗位形同虚设;是否真正落实安检及干警搜身检查制度;清监工作是否流于形式;干警思想是否麻痹,对罪犯生活现场管理是否失职。只有善于从个别问题中找出普遍意义的问题,汲取教训,改进工作,我们的监管安全工作防线才能真正筑牢。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困境与破解 篇3
一、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数据分析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高达25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5%左右,不亚于印度洋深海地震引发海啸灾难造成的损失。另外,因安全生产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从我国近年来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情况(见表一)不难看出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而且,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经济分析显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具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特征,资源、电力、冶金、机械、汽车、建筑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述行业的高速发展致辞使煤炭等能源的需求旺盛,而安全生产又是能源、资源等上述工业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抢险排险困难重重,一般具有毁灭和不可逆性,往往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经济损失无法挽回,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瘫痪,短时期内很难恢复生产。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我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声音,较高的安全生产事故与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国外一些人士也对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表示关心和忧虑。一位劳工组织官员曾讲过:“中国已成为政治、经济大国,但不应成为工业事故大国。”
二、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困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决议、国家“十一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安全生产都有相当篇幅的论述,表明国家对安全生产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除有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原因外,与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陷入困境不无关系。
(一)职能交叉,条块分割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较多,而相关法律法规对有关部门的职责未作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导致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以实现依法行政的法治工作环境,出现“龙多不治水”的状况;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法》又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了综合监督管理的职责,而综合监督管理的具体职责以及与有关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未予明确;由此而造成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重复执法,大大地降低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统一性、有效性和严肃性。安全生产监管涉及面广,由多个部门齐抓共管,那么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间的法律关系等就应予明确。否则,非但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协同局面,反而可能相互扯皮、推诿,浪费行政资源。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公安、质监、环保、工商、铁路、交通、民航、卫生等近10个部门都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负有相应的职责,都可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这些部门行政隶属关系复杂,职能交叉、利益交错,在实践中难以形成“综合治理”的监管局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危险化学品安全陷入“多个部门管、都‘业余’地管”的尴尬境地。作为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的安监部门,却因其牵涉部门多、职责分散、协调困难,无法全力监管。
(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尚不完善
1、安全和副部长法制建设滞后。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虽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但一直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能规范全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性法律。特别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有从法律上理顺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因职责不清而产生扯皮现象。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虽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管理体制的限制,有些规定难以完全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有的在某些方面不够协调,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脱离原隶属机关成为独立行政部门已四年多了,《安全生产法》赋予其“综合监管”职能的内涵、外延,法律定位是什么及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的有关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庞杂。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法律法规众多,法规体系庞杂。据粗略统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立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有10多部,国务院制定的各种条例达50多部。此外,国务院还发布了30多个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有100多个。用李毅中局长的话说,“这些法律法规加起来,一寸厚的装订本有3大本”。因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众多,体系庞杂,规范的社会关系多样、与此关联的部门较多、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又未颁布一部比较完整的安全生产监管的综合性法律,致使安全生产监管中常出现执法尺度不一,政出多门、重复执法的现象。当然,有人认为《安全生产法》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主体法,但根据该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可知:《安全生产法》并非安全生产领域的主体法或综合性法律,是与《消防法》、《民航法》等有关法律地位并列的普通法。制定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或提升《安全生产法》的地位,已显得尤为迫切。
(三)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越位与错位
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的界定不明确,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工作上出现了越位与错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个别同志对国家安全监管体制、安全监察的理解有偏差,仍习惯于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办法,把监管监察混同于行业管理;没有全面理解“综合管理”的含义,超越职责做了专业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在协调政府其他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的关系上仍未成熟,对“安全监管局”与“政府安委办”这两块牌子的偏差运用造成部门间的矛盾;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认识模糊,直接介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事务,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客观上减轻甚至免除了企业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凡此种种,人们常说的“安全监管执法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监察执法的权威和效能。
三、摆脱困境的对策
(一)以法制建设为基础,推进监管体系的创新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本质就是依法行政,即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管的依据和准绳。要使我国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应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创新。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目前因安全生产法出多门、依法扯皮、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当务之急,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我国安全生产基本法的、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必须以此法为准绳,确立《安全生产法》在相关法律法规冲突处置中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的行政规章,并同时废除与安全生产基本法有冲突和不适应现实生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同时应根据新的形势研究和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2、研究和制定我国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国家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安全生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3、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重新整合国务院相关机构以及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内部的安全生产职能,调整理顺各方面关系,实行“一个机构、一块牌子”,统一履行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和管理职能。要加快建立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为决策机构,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执行机构和系统中枢的工作体系,大政方针由国务院安委会讨论决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总负责贯彻执行,撤消目前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彻底解决执行机构虚置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国务院安委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总局为系统中枢,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机构为纵向子系统,相关部委和负有一定职能的全国性公司为横向子系统,形成上下贯通、层次分明、事权一致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系统。
(二)完善综合监管体制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治理。因此,完善综合监管体制,是当前改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行之有效,也是较为务实的途径之一,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界定“综合监管”。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给予明确界定,使从体制、机制上杜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越位、错位或缺位。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各有关部门需经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提高监管执法水平。一些地方通过安委会办公室或建立联席会议、联合办公制度加强工作联系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三是联合执法。针对一些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和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综合监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执法活动,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综合监管部门、有关部门还应与司法机关建立密切协调的执法机制,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结合起来,形成疏而不漏的法网,不让违法犯罪分子消遥法外。
(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安全生产监管 篇4
2012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先后用第43号、第45号、第53号、第55号、第57号令分别发布了《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 从项目建设、登记、经营许可、使用许可及管道输送等各个环节依据《条例》作了严格的规定, 持续改进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 (第43号)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在厂区外公共区域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管理。不适用于原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城镇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
加强源头管理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规划的规定, 要求管道建设坚持安全第一、节约用地和经济合理的原则, 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科学规划;禁止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化学品管道穿 (跨) 越公共区域;严格控制氨、硫化氢等其他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管道穿 (跨) 越公共区域;选线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确实无法避开的, 应当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 确保不受地质灾害影响;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设施、通讯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的距离, 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严把准入关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管道, 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有关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 依法办理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 (使用) 方案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手续。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 管道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由建设单位申请,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分级负责实施。
明确违法处罚机关
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未对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或者未按照本规定对管道进行检测、维护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将管道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机关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规定, 采用移动、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实施危害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行为, 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等。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45号)
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遵守规定, 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图为涂料企业生产车间
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审批制度, 修改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制度, 并将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纳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同时规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的实施程序, 明确建设项目安全审查, 是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事权划分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负责国务院审批 (核准、备案) 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必须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的建设项目范围, 一是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核准、备案) 的建设项目, 二是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委托审查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和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不得委托实施;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中有毒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爆炸品且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建设项目, 不得委托县级安监部门实施审查。
安全条件论证
安全条件论证的内容中增加产业政策与布局、区域规划、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情况、主要技术工艺的可靠性和依托条件的可靠性等要求。
试生产 (使用)
试生产 (使用) 前,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试生产 (使用) 方案进行审查, 并将审查意见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设单位进行试生产 (使用) 时, 应当组织专家对试生产 (使用) 条件进行确认, 对试生产 (使用) 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建设项目试生产 (使用) 最低期限为30日, 最高期限为1年, 延期两次后仍不能稳定生产的, 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试生产, 并解决问题。
分步审查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大型联合生产建设项目需要分期设计、建设和投入生产, 为避免延误项目进度, 办法中规定对于此类建设项目, 经审查部门同意后, 建设单位可以分期申请安全审查。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第53号)
调整主体
危险化学品登记的主体调整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使用单位不再进行登记。
明确原则
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原则, 即“企业申请、两级审核、统一发证、分级管理的原则”。两级审核是指登记企业的登记材料需要经过当地登记办公室初审和化学品登记中心审核;统一发证是指经登记中心终审合格后, 由登记中心统一发放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分级管理是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
细化内容
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内容调整为——分类和标签信息、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危险特性、储存使用运输的安全要求、应急处置措施等6个方面, 并根据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需要, 对各项内容进行适当细化。
完善程序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对危险化学品登记程序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一是对登记程序进行了调整, 部分内容进行细化。二是调整了申请危险化学品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种类, 增加了进口企业需要提交材料的规定, 删除了提交危险性鉴别报告要求。三是增加了登记变更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四是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复核换证程序。
规范应急咨询服务
登记机构的应急咨询服务, 应当建有完善的化学品应急救援数据库, 配备在线数字录音设备和8名以上专业人员, 能够同时受理3起以上应急咨询, 准确提供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有关信息和建议等。
增加监管要求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增加监督管理。一是规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将危险化学品登记情况纳入危险化学品安全执法检查内容。二是规定登记办公室要及时向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和有关情况。三是规定化学品登记中心要定期向同级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并向社会公告。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55号)
适用范围调整
从事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经营 (包括仓储经营) 活动, 适用本办法。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和城镇燃气的经营活动, 不适用本办法。
许可权限调整
将经营许可证的颁发机关由原来的省、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调整为设区的市、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国家和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第五条第三款所列6类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审批、颁发;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第五条第三款所列6类以外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审批、颁发。
发证条件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从企业选址、布局、设备、储存条件、制度、管理人员资质以及安全投入等方面, 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为严格的要求。专门规定了经营剧毒化学品、带有储存设施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具备的特殊条件, 设置了较高门槛, 以加强对重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衔接
在经营许可证直接延期的条件中增加了“带有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企业, 应当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证书 (复制件) ”的规定。
行政处罚
规定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和安全评价人员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针对“打非治违”重点, 加大处罚力度。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 依照《安全生产法》有关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条款并处罚款。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57号)
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
其中,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依据《条例》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的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的化工企业类别。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也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参照我国传统化工行业的分类, 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3个典型的制造业 (大类) 化工行业剔除部分涉及化工工艺普遍简单, 所用危险化学品量一般较少的小类行业后, 作为使用许可范围, 并予以公告。
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进行公布。拟将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作为使用许可品种。使用量的数量标准, 拟以企业危险化学品10天设计用量是否达到重大危险源临界量作为依据。
申请条件
选址布局、规划企业总体布局符合《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 新建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县级以上 (含县级) 人民政府的规划和布局。
经营危化品的企业应当从企业布局、设备、储存条件、制度和管理人员资质等方面具备严格的安全生产要求
设计、工艺和安全设施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和施工建设;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 由具备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制度和人员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保证每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职务、岗位相匹配。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19项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申请和发证程序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对企业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提交材料如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文件及申请书, 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等11项材料明确作出规定, 并对发证机关具体颁证程序、变更手续、延期手续及证书载明事项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企业进行安全使用许可证变更的条件, 一是增加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 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规定的情况, 二是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范围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情况, 三是改变工艺技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细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撤销、注销情况, 要求“发证机关应当将其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强调了对企业违规擅自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处罚。同时, 明确规定安全使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然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 伪造、变造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安全使用许可证等情况下对企业的处罚及对承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的机构违规操作的处罚。
安全生产监管 篇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安健〔2009〕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中央企业:
2008年,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现就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着眼于人的健康,立足于减少职业危害,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真正把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纳入重点监管范畴、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统筹考核;要落实责任,建立责任制,把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畴,逐级抓好考核与责任落实;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大投入,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和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要落实监管措施,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二、健全机构,理顺监管职能
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积极向省级人民政府汇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围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1号)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省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的建设,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要明确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处(室),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监管人员,配置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装备、设备和仪器等;要加强与省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和组织的沟通协作,密切联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共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加强对地方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和支持,积极推进市(地)、县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的建设,划转职能、建立机构、充实人员、开展执法,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督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要针对本地区职业危害特点,重点加大对职业危害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将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化工等行业以及矿山开采、冶炼、水泥制造、皮革加工、制鞋、五金电镀、电子制造等企业作为检查重点,针对企业职业危害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等重要环节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抽查,发现问题,依法严肃处理。要严肃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相关违法行为,建立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责任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惩处。
四、大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各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新闻媒体,认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展览和论坛、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等,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增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同时,要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人员的培训。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课程,重点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任务、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概论、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危害机理及识别、评价和防治措施,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程序,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知识点的培训。二是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管理层职业安全健康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意识、强化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为重点,定期开展培训,使其了解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深刻认识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加强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企业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四是积极推进建立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制度。在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一线设立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通过开展岗位调研、执业人员能力建设、培训考核,加强企业基层职业健康队伍建设,推进企业职业健康监督员岗位职业化。
五、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主体责任
企业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的责任主体,依法要对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督促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认真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综合治理等措施,预防控制职业危害。
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设置或指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专业管理人员,完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要依法如实申报职业危害项目,并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要依法进行职业卫生审查,并严格遵守“三同时”规定;要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估;要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并在易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并配
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创新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努力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体系,要对辖区内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制定相关政策,整合已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实施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备案制,并加强规划、监督与管理,促进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机构依法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完善。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本通知精神,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努力创新监管体制和管理模式,为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全生产监管 篇6
下面是笔者结合安监局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认识,正确理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责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就是本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限,对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代表本级政府履行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综合协调、行政执法等职责,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概括地说,综合监管就是宏观的、高层面的、全局性的、全方位的监管,其功能和内涵是运筹谋划、导向促进、立规执法组织部署、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宣教培训、统计分析、通达反馈、调度综合等。
二、摆正位置,正确履行职责并发挥好综合监管部门的作用
笔者认为,要搞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和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基本职责,坚持“三个到位”和“三不”;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努力做到“七个促进”。
“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能不能搞上去,综合监管很关键。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二是履行职责要到位。凡是法律法规已经明确的、同级政府赋予的综合监管职责,都要通过我们的努力,逐项落实,不能有半点犹豫,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三是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或者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推动和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落实。
“三不”:一是不缺位,就是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细、管实、管出水平、管出成效。并要努力做到超前谋划、主动出击、有所作为,不被动应付。二是不越位,就是决不能把我们不该管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揽在手里,不能超越职能、权责做事。三是不错位,就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与基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不能取代他们直接的、具体的、日常的、专业的监管工作;要把我们负责的、直接的、具体的监管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不推诿,不扯皮;要与生产经营单位分清职责,不能替代他们去抓其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个促进”:一是促进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等各项工作部署、指示的全面贯彻实施,使各部门、各单位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依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二是促进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真正把指标认真分解细化,层层落实下去,加强跟踪考核,搞好监督检查,建立有效机制,以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关部门的专业监管责任,真正把问题落到实处,采取切实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指标的完成。三是促进部门安全监管工作的加强,把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认真负责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搞好安全监管。四是促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企业安全状况的评估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要把各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夯实安全生产的微观基础,提高事故的防御能力。五是促进安全投入和科技进步力度的加大,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把安全生产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六是促进全社会安全氛围的形成、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的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完善,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自下而上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七是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各行各业和各个方面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三、理顺关系,为搞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处理好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又要注意不能替代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和工作,要重视依靠和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和積极性。二是处理好上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下级地方政府的关系。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紧紧依靠同级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注重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他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对一些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以促其改进工作。三是处理好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与上级政府管理的企业的关系。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加强与上级政府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的工作联系,主动开展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主动协调解决好各方面的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改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做好其他领域上级政府管理企业的综合监管工作,绝不能出现断档、盲区和空白,更不能缺位。四是处理好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综合监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统筹好当前工作和长远工作,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着眼全局,大力推进并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并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就是建立并形成完整的、合理的、顺畅的安全监管体制架构,并在这个架构下,向横向拓展,向纵向延伸,形成由若干个完整的子系统构成的总系统。应该树立大体系的概念,构筑大体系的格局,形成部类齐全、软硬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管体系。
从广义上讲,安全监管体系应包含以下一些内容:一是安全监管理论体系,二是安全监管政策体系,三是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四是安全监管宣教体系,五是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六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七是安全信息传递体系,八是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九是安全监管组织机构体系。
五,下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安全监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广大安全监管人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引导他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主观世界的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政为民、勤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实施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高度负责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组织建设,在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基础上,把那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较高,事业心、原则性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较好的同志选调到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中来,配好、配齐安全监管人员。三是认真抓好安全监管队伍的作风建设,开展经常性的、针对性强的、警示作用大的廉政教育,建立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不断提高各级安全监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与此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锻炼培养广大安全监管人员求真务实、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好作风。四是认真抓好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建设,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抓好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安全监管人员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五是抓好安全监管队伍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说话。六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评比活动,培育典型,树立样板,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真正建立起一支适应工作需要,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强硬的安全监管队伍,以承担起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
六、突出重点,认认真真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各项工作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国家局党组的总体思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应在继续搞好思路创新、宏观导向、整体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内容: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等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指示、部署,全面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二要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三要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四要以健全法规、强化执法和加强政策研究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設和政策导向工作。五要通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落实,进一步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六要继续组织和协调、指导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其不断深化,并结合整治深化评估工作。七要坚持协调组织好安全生产检查督察工作。八要做好各行业建设项目“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安全监管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切实抓好源头管理。九要做好五项战略性起步工程的各项工作,推进安全技术创新与进步。十要加强对各行业、领域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职业危害事故查处的力度,大力推进作业环境、条件的改善和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努力降低职业危害程度。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研究 篇7
1 基层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配置不合理, 职业化有待增强
区一级安监局安全监管力量逐级减弱, 人员配置自上而下呈倒三角结构, 办事处安监站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 存在量大任重、人少事多的情况;监管能力参差不齐, 人员变动频繁, 导致监管人员在安全检查中存在检查、复查、整改不到位的现象。
1.2 监管救援缺乏技术支撑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强, 不仅要求执法人员具有专业技能, 还需要具备有相应资质的安全技术机构和现场检测装备。区安监局没有自己的安全评价机构、安全咨询机构、安全技术监测和鉴定机构, 也几乎没有培训机构, 仅仅依靠政府监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监管任务的。
1.3 社会参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职工应对安全生产享有监督权和参与权, 而我国在《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中对此方面规定得不明确, 企业执行时也不够坚决;有关全区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不够透明, 比如危险源分布、安全管理现状、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检查问题、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和职业危害预防等应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公开, 主动接受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的批评、监督。
2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机构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区安监局基层执法队伍中安全工程、化工和法律等专业的执法人员较少, 加之政府严格控制人员数量, 很难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 应鼓励现有执法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这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
2.2 构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政府、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 并弥补官方监督管理机构在技术上的不足。第三方机构常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将最新的技术转化为实践成果, 区安监局应积极推广成熟、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中小型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行业自律性和诚信度, 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2.3 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
近年来, 安全生产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层安全监管部门可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 使群众真正地了解安全生产动态。比如, 可利用新闻媒体披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3 结束语
基层安全监督管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之一,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鼓励执法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安监人员的录用门槛等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安监监管水平的有效途径。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并及时运用新兴媒体, 建立安全生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 使人们通过微信互动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进而与安监部门、政府实时沟通, 最终为安全监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对于目前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多从宏观方面对安全监管模式进行研究, 而对基层安全监管部门运行机制的细节把握不足。通过对河南省某地区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实地调研, 分析其安全监管、执法和宣传等日常事务和基层安全监管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安全生产,基层监管,新媒体,安全评价机构
参考文献
[1]李焦明.企业安全管理的要领与“陷阱”[J].安防科技, 2005 (01) :11-12.
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博弈研究 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博弈
一、引言
数据分析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逾10 万(见表1),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 亿元。
虽然,从表1 中的数据看来,2009—2013 年,我国各类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不断减少,但是各类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绝对数量依然是很高的。因而,进行有效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以降低各类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绝对数量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对政府和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并给出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监管措施的建议。在文中,将按博弈参与方博弈的次数,分两个层次创建并分析模型,这两个层次为: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安全生产监管单次静态博弈研究;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安全生产监管无限次博弈研究。
二、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安全生产监管静态博弈研究
本章建立的模型是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是以是否可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为区分依据的。大多数博弈应用研究文献中涉及的博弈模型都是非合作博弈模型。
任何博弈都存在如下三要素。
(1)局中人。以i=1,2,…表示。
(2)策略空间。每个局中人一般有若干个策略(strate gies)可供选择,它们构成了该局中人的纯策略空间。局中人i的纯策略空间用Si表示,倘若Si由kj个纯策略构成,则有Si=(si1,si2,,...,sik)。纯策略空间有时也可以是连续的,比如在AB线段的海滩上摊位的选择就几乎可被认为是连续的。
(3)每个局中人的盈利函数。我们记局中人i的盈利函数为ui(s),其中s=(s1,…,sr),而sj表示局中人j所取策略,s表示r个局中人的策略向量。显然,盈利函数ui(s)与s有密切关系,它是每个局中人真正关心的东西。
在本章所建模型中,假定政府的策略集为A1={监管,不监管},企业的策略集为A2={ 安全生产,不安全生产}。同时,假定政府的监管收益包括未实施计划中的监管而节省的费用及实施监管(包括预防性监管和事故处理监管)行为而产生的罚金收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按照监管行为发生的时间不同(事故前或事故后),将政府监管行为分为两种:预防性监管(事故前监管)和事故后监管。相应的支付矩阵如表2 所示。
在表2 所示的支付矩阵中,C1表示政府预防性监管的实际成本(指政府在预防性监管行为中花费的食宿、交通、调查等成本),X表示企业的产品生产净收益,SC表示企业的安全生产成本支出,P表示政府对企业的不安全生产行为(政府在预防性监管中发现的不安全生产行为)进行处罚的罚金,Φ 表示事故发生率,D表示事故发生后企业可能的损失率(包括事故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C2表示事故后监管实际成本(指政府在事故后监管行为中花费的食宿、交通、调查等成本)。CC表示企业配合监管行为所花费的费用。P1表示政府在事故后监管中可能收取的罚金。另外,假定政府的预防性监管措施既可能完全有效,也可能只产生部分效果,当只产生部分效果时,企业仍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故而此时0=<-Φ0*C2+Φ0*P0<=-Φ*C2+Φ*P1(Φ0<=Φ,P0<=P1)。Φ0表示政府的预防性监管措施只产生部分效果时企业的事故发生率,P0表示政府的预防性监管措施只产生部分效果时政府在事故后监管中可能收取的罚金。D0表示政府的预防性监管措施只产生部分效果时企业的可能事故损失率。需要说明的是,表2 所示的政府采取的策略(监管策略和不监管策略)是指政府在预防性监管(即事故前监管)行为中采取的策略。相关模型也可以使用博弈树的形式表示(见图1)。
由表2 所示博弈矩阵不难看出,纯策略纳什均衡组合为(安全生产,不监管)。下面将继续分析表2 和图1 所示模型中存在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在表2 和图1 所示模型中,政府的期望支付为:
企业的期望支付为:
分别对上述期望支付取导数得:
令d Ug/dθ1=0,d Uc/dθ2=0,可解得θ1和θ2的值如下:
在(7)式中,Φ<=1,P>C1(这是因为政府作为管制行为中的强势的一方,其所花费的实际监管成本完全可以通过收取高额的罚金进行弥补,基于同样的理由,P1>C2),P-C1>=P1-C2(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倾向于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而不是在事故后对企业进行惩罚,因而,政府预防性监管的罚金净额(也可以被称为政府预防性监管净收益)P-C1应该不小于事故后监管的罚金净额P1-C2(也可以被称为政府事故后监管净收益)),又由于 Φ<=1,因而,P-C1>=Φ*(P1-C2))。从而,一般而言,可以保证0=<1-C1/[P-(Φ*(P1-C2)-Φ0*(P0-C2))]<=1。
从(7)式可以看出:当政府预防性监管的净收益(P-C1)越大时,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安全生产。这一点容易理解,因为当(P-C1)越大时,政府进行预防性监管的强度就越大,从而,企业从事安全生产以规避相关处罚的动力就越大。当政府预防性监管的效果越差(即 Φ0*(P0-C2)越大)时,企业将越倾向于采用安全生产的策略;反之,则企业将越倾向于采用不安全生产的策略。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当政府预防性监管的效果越差时,政府在预防性监管中收取的罚金将越接近于成为企业纯粹的支出负担,从而,企业将越有动力加强安全生产以求减少或消除这种支出负担;当政府预防性监管的效果越好(即 Φ0*(P0-C2)越小)时,企业加强安全生产以求减少或消除上述纯粹支出负担的动力将越小,另外,当P-C1与 Φ*(P1-C2)-Φ0*(P0-C2)之间的差值越小时,政府将越倾向于在企业不进行安全生产时采用不监管策略,从而会对企业的不安全生产行为产生激励,安全生产事故的偶然性(Φ0和 Φ 的大小体现了这种偶然性的大小)也会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隐患的重视程度,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企业在政府预防性监管的效果越好的情况下越倾向于采用不安全生产的策略。
在(8)式中,由于受到安全生产投资收益滞后性的影响,在短期内,安全生产投资值SC会大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收益值(Φ * D * X+Φ * P1), 从而, 可以保证0=<θ1<=1。从(8)式可以看出,当政府认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投资SC在短期内得到的收益(Φ*D*X+Φ*P1)越大时,政府采用监管策略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会认为企业有充分的动力进行安全生产投资以消除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
三、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安全生产监管无限次博弈研究
上面的博弈模型是单次博弈模型,现将单次博弈模型扩展为无限次博弈模型。在安全生产监管博弈模型中,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策略组合(不监管,安全生产)是最好的策略组合,可以使政府和企业的收益总和达到最大化。
如上文所述,SC>Φ*D*X+Φ*P1,从而,当政府采用不监管策略时,企业有进行不安全生产的激励。假设在本章博弈模型中,博弈双方都采用触发战略,另外,假定折现系数为d。在此假设条件下,如果企业一直使用安全生产策略,则在无限次安全生产监管博弈中,企业的收益为:
当企业首次采用不安全生产策略时,政府就会在下一回合采用监管策略,从而,企业将被迫在下一回合采用安全生产策略。在此种情况下,企业的收益为:
在博弈第一回合,当政府采用不监管策略且V>Vv时,企业将倾向于从第一回合开始就采用安全生产的策略,否则,当政府在博弈某一回合采用不监管策略且V<Vv时,企业将从某一回合开始采用不安全生产的策略。
由上文论述可知,当V>Vv时,
显然,在长期内,企业的安全生产投资收益滞后性将消失,从而,安全生产投资额SC既可能大于安全生产投资收益 Φ*D*X+Φ*P1,也可能小于安全生产投资收益Φ*D*X+Φ*P1。从而,在这里将分三种情况(SC-Φ*D*X-Φ*P1>0 的情况,-CC=<SC-Φ*D*X-Φ*P1<=0的情况和SC-Φ*D*X-Φ*P1<-CC的情况) 进行相关分析。
1、SC-Φ*D*X-Φ*P1>=0 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 Φ*D*X-SC-CC+Φ*P1<0,因而,解不等式(14)可得:
(16)式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安全生产投资收益 Φ*D*X+Φ*P1越大时,d的下限值越小;反之,d的下限值越大。
2、-CC<SC-Φ*D*X-Φ*P1<0 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 Φ*D*X-SC-CC+Φ*P1<0,因而,解不等式(14)可得:
又由于0=<CC+SC-Φ*D*X-Φ*P1<CC,从而1-CC/(CC+SC-Φ*D*X-Φ*P1)<0,因此,d可以取区间[0,1]中的任意值。
3、SC-Φ*D*X-Φ*P1=-CC的情况
当SC-Φ*D*X-Φ*P1=-CC时,Φ*D*X-SCCC+Φ*P1=0,从而,d可以取区间[0,1]中的任意值(此时,不管d取何值,(Φ*D*X-SC-CC+Φ*P1)*d的值都为0,因而,在此时,d取何值已显得不重要)。由于SC-Φ*D*X-Φ*P1=-CC,(14)式自然成立。
4、SC-Φ*D*X-Φ*P1<-CC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 Φ*D*X-SC-CC+Φ*P1>0,因而,解不等式(14)可得:
又由于SC-Φ*D*X-Φ*P1<-CC,因而-(SC-Φ*D*X-Φ*P1)/(Φ*D*X-SC-CC+Φ*P1)>1,进而,可以看出:在此情况下,d也可以取区间[0,1]中的任意值。
上述后三种情况可以被归为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安全生产净收益(Φ*D*X+Φ*P1-SC)为正值,此时,d可以取区间[0,1]中的任意值,说明折现率的大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很小。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的安全生产净收益(Φ*D*X+Φ*P1-SC)为非正值,此时,当企业的安全生产净收益逐渐增大时,d的下限值会逐渐减小;反之,d的下限值会逐渐增大(当d值较小时,说明在无限博弈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优策略组合(不监管,安全生产),企业要求的折现率较低;当d值较大时,说明在无限博弈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优策略组合(不监管,安全生产),企业要求的折现率较高)。
四、结论
通过对上文两个层次的安全生产监管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单次监管博弈
企业和政府的单次监管博弈既有纯策略纳什均衡,也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概率与政府预防性监管净收益(P-C1)、可能的事故后监管净收益 Φ*(P1-C2)和预防性监管的效果(由Φ0*(P0-C2)的大小体现)的大小密切相关。当(P-C1)越大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概率越大,反之,企业进行不安全生产的概率越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政府预防性监管的效果越差(即 Φ0*(P0-C2)越大)时,企业将越倾向于采用安全生产的策略;反之,则企业将越倾向于采用不安全生产的策略。对于政府而言,当政府认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投资SC在短期内得到的收益(Φ*D*X+Φ*P1)越大时,政府采用监管策略的可能性就越小。
2、无限次监管博弈
安全生产监管 篇9
1.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监管
一是要严格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 规范注册登记制度, 严格按照入户程序和国家许可生产目录办理牌证。办证过程中必须执行“拖拉机登记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的要求, 对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农业机械不准办证上牌, 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农业机械不准办证上牌, 不属省级农机部门发布的注册范围内机型不准办证上牌, 严禁违规异地发牌发证。二是要严格按各项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行年检, 把好安全技术检验关, 特别是制动、方向、灯光等机械性能及擅自改变车辆技术标准的, 应责令恢复原状后予以检验。安全技术检测部门检测拖拉机必须规范程序、规范标准、规范收费, 提高检测质量, 促使技术状态达到良好。对弄虚作假的, 将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逐步推行上道路从事运输的拖拉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障制度, 各级农机部门与保险公司要联合组织实施农机安全保障工程。要坚持“低保费、高保障”的原则, 使机手投入较少的保费, 能获得较高的保障, 并为参保者提供公正、合理、快捷的理赔服务, 使机手有能力迅速恢复生产作业。而对未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或者未提供第三者责任保险凭证的农机监管部门应不予发放检验合格标志。
2.加强田间作业检查,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监理部门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风雨二十载, 在监管的实际工作中, 往往侧重于管理上路的拖拉机和变型运输机, 而对田间场院从事固定作业的农机具的安全管理较少, 甚至根本不过问, 也很少深入到田间去监督农田作业的机具。而在农业生产中, 农机事故所占比例很高,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较大, 致使许多家庭蒙受不幸。例如2003年全国发生农机事故12102起, 造成2312人死亡, 4973人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4376万元。又如某县近2年来, 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倒车时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的事故。因此, 抓好重点农机季节、重点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已刻不容缓。
道路外的农机安全监管检查仍是农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是农机监管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是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有关规定提出的具体要求。应抓农机全面监管, 切实加强农机田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实施全程监管。一是选派工作能力强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安全技术的监理人员组成外勤小组, 与乡镇监理员、安全员分工负责, 常年坚持。二是要文明监理, 礼貌待人, 把宣教法律、纠正违章、消除不安全因素作为第一工作要务, 对违章人员坚持教育为主, 服务在先, 克服以罚代纠, 要把起点和落脚点切实放在纠正违章和消除隐患上。三是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对漏检审机车, 驾驶员 (机手) 应就地进行补检审。对无证驾驶人员要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就近办理培训, 集中考试发证。对没有牌证的“黑车”, 要就地初检登记上户, 发牌发照。对擅自改装车辆, 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后方可作业。通过田间作业检查, 可整治“黑车”, 杜绝无证作业, 可开展补检补审, 可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核。田间检查可一举多得, 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和实践工作上把田间检查摆在监管的“首位”, 形成制度, 精心组织, 持之以恒, 以此推进农机安全监管的全面展开。
3.大力推进农机安全村的建设
安全生产监管 篇10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2]。但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水平和能力现状与安全生产监管的实际需求和要求相比,依然存在监管难以执行到位,权威性差、职责分工不清,交叉重复、监管装备欠缺,执法手段不足、专业素质较低,监管水平不高、福利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基层机构建设滞后、内部监察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安全生产监管薄弱环节,难以保证监管到位,发挥应有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吸取国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建设的对策,以构建高效权威、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1 国内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现状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市(地)均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2859个县(市、区)中有2705个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占94.6%。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现有人员4.8万,比2003年底(2.3万)增长108%。我国专门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构起步较晚,近年来各地区刚刚开始探索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以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难以到位的突出问题。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有12个省(市)、213个市(地)、1503个县(市、区)的建立了三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总队、支队、大队)1728个,近1.5万人。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底,全国4.1万个乡级行政区划中,设置了安监科(办、站)、安委办等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或加挂相应牌子的2.8万个,乡镇(街道)有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4.0万人。
围绕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职责、培训、装备、信息化、执法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3],对规范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培训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2年下发的《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察员培训大纲的通知》(安监管人字[2002]77号)提出了安全生产监察员培训大纲,对培训课时、培训类型和考核等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培训教材并无具体的要求。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学习培训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党[2007]15号)》对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培训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培训形式、基础建设、培训质量和组织领导等。
(2)装备配置
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装备配置工作的通知》(安监总规划字[2005]194号)》,对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装备配置的范围和原则、装备配置的主要内容(执法专用交通工具、现场监管监测专用设备、事故调查取证与分析演示设备、办公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与必备工具五大类)以及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制定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专项设备基本配备标准(试行)。
(3)信息化
在“十五”期间开展了信息化方面的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基础、安全生产监管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对全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发挥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4)对下级工作的检查
对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方式并未固定化,也未制定颁布有关的制度。通常情况,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主要是根据需要,对地方贯彻落实某项或数项工作和要求情况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5)职责和追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下发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4号),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承担责任的主体、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6)执法过程规范
已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式样)》、《安全生产监督罚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对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行政处罚、罚款、执法文书等基本过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 国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特点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是督促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得以贯彻、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得到保证的基础[4]。对企业实施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监督制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现代安全生产监督制度始于上世纪7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立法,其法律条文中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机构设立、执法授权都有明确的规定,通过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对企业执行职业安全与健康要求的情况进行强制监督,并对各种违法行为给予严格、科学和公正的处罚,纠正企业违法行为,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各项要求的落实[5,6,7,8,9,10,11]。
国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特点如下:
(1)职业安全与健康实施一体化监督
作为同属劳动关系中劳动保护范畴的具有同一性的两个方面,用人单位生产中统一管理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国外多数工业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无论其是垂直型、专业型和指导型的监管模式,都是将职业健康同职业安全统一进行规范与管理。
(2)监督与管理分离,实现专业化和技术化
日本、英国、美国等安全生产法律中,明确规定设置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对执法监督与管理予以严格区分,实施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在国家层面,注重协调和指导,由地方实施执法监督。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是履行国家监察工作的核心组织,共有5000人员,其中50%以上为监察员。日本安全生产监督人员由具有司法警察权限的监察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除劳动基准监督官外,还有产业安全专门官、劳动健康专门官和劳动健康指导医生等三类专业技术人员。
(3)严把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录用,重视能力培训
国外各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对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专门要求,必须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格,并提供了有效的执法监督设备和装备。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员选拔主要依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掌握相关标准和通过严格的危险辨识培训。日本劳动基准监督官与一般的公务员不同,有法定资格要求,需通过劳动基准监督官任用专门考试,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建立了包括基层学习、定期业务培训、升职培训的教育体系。同时,发放统一的工作服装、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检测仪器等装备。
(4)以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为信息支持
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日本在1998年建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信息等进行在线汇总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政策制定、现场监督指导。美国、德国、英国、南非及印度也有类似系统,为本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
(5)注重预防和指导
国外很多国家在安全与健康监管时均把预防事故和改善工人的安全健康条件作为重要内容,注重事前预防和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指导,把惩罚与指导予以有机结合。几乎所有的国家经验证明,监察员通过下发改进通知书和禁止通知书提出建议和指导,对改进作业场所条件最为有效,并可有效避免行政诉讼。国外更多的监察机构越来越多的依靠说服教育和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工作,注重提高企业加强安全与健康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6)实施安全生产内部监察,规范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为确保各级政府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的一致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世界各国都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建立了有力的工作监督制度和机制,督促监管到位、准确和无误。日本建立并实施了由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劳动基准监督官实施监察的制度,监察内容包括被监察对象监管工作实施状况、年度监督指导计划制定及实施状况、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情况等事项,以确认是否合理开展工作,并从第三方角度提出意见,确保全国进行统一的监督指导。被监察对象根据监察结果,进行整改与完善,并将结果报告执行监察的部门。
3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
以建立与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形势相一致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为目标,促进形成覆盖从“入”到“出”的、全过程的能力培养和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科学、健全、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的机制,制定了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以系统的提高监管人员能力,使其符合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求。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见图1)主要包括:
(1)法规依据: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条例,明确职责,合理分工,明确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监管实施过程的各项要求。
(2)培训:建立系统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内部监察: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安全生产内部监察,强化外部监督制约,确保监管工作统一、一致和有序。
(4)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监管投入到位,以先进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为手段和信息支持,并稳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4 对策
(1)制定安全生产监管条例
国外发达国家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监督队伍建设以及监督指导的规范、公平、公正、高效,大多采取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监督规定,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各项要求。国内建设、特种设备、环保、劳动等部门针对执法监督均制定颁布了相应的行政法规,对规范和指导监管工作,提高监管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监管条例,明确监管职责特别是综合监管、监管实施内容,明确人员培训、资金、装备、条件和环境保障等各项事项,规范部门联合执法和协调配合机制。
(2)监督与管理分离,职责分工细化
监督与管理分离,设置专门的监督执法机构是国外普遍的做法。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中,存在管理与监督不分,重管理、轻监督的现象,这不但削弱了执法监督权威性,且也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模糊,致使职能与责任、权力与义务混杂。实施监督与管理分离,可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中的人员职责分工,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性工作,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效率、质量。
(3)合理设置各级监管机构分工,实施分级监督
参照国际现状及趋势,对各级监管机构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政策拟定、法制建设以及对省市安监机构的监督指导工作等实施监察与指导,省、市级安监机构负责按照国家要求并基于地方实际情况拟定地方监管政策与计划,并对下级监管机构实施内部监察、指导,区、县级安监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企业现场监督指导工作。通过明确各级监管机构的分工,在全国统一的方针和方法指引下,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属地监督”模式,落实属地安全生产责任,实现权责统一。充分利用监管机构掌握的企业信息,基于企业风险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和分类,分轻重缓急制定符合各地情况、重点突出的监督计划,实施有计划地监督检查,实现分级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专业性、技术指导水平。
(4)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是实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关键。应健全监管人员选拔、录用、见习、培训(上岗、在岗、调岗、升迁)、交流与回避、考核、奖励与退出等制度,细化相关要求,制定系统、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与方案,规范监管人员选拔、培养和奖惩机制,并强化装备配备,保障监管人员应有的待遇和必要保障条件,稳定监管队伍,提高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提升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5)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生产普查,了解和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为制定安全生产重大方针及政策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普查结果,在不断掌握企业信息的基础上,以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业务为主线,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信息,在利用已有安全相关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化、动态化和资源共享化。
(6)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内部监察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内部监察制度,明确组织实施机构、内部监察种类、实施频次、计划、内容、方式、评价、结果通报与整改、结果应用等内容,规范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监督与指导,确认各地是否合理、正确的开展工作,掌握各级机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在全国执行统一的工作。
5 结论
(1)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是督促企业落实政府安全生产要求、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关键,直接决定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监督与指导作用的发挥。
(2)设计提出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为解决我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明确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了参考模式,有助于系统规划和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3)国内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经验表明,应从法制、体制(职责与分工)和机制(能力培养、信息化、保障和监督)方面制定系统、全面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建立起适应我国安全生产需求的监管队伍。
摘要:分析了国内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现状,总结提出了我国在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职责界限不清、内部监察工作不规范、人员能力不高、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结合国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经验,制定了覆盖从“入”到“出”、全过程的能力培养和保障框架,提出了制定安全生产监管条例、实施监督与管理分离、合理设置各级监督机构职责分工、实施分级监督、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生产内部监察制度的对策。研究结果对增强我国安全监管队伍能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显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WANG Xian-zheng.Report about work safety and economy society development[M].Beijing:coal mine industry press,2006
[2]刘铁民.加强安全生产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5):9~12LIUTie-min.Strengthen the ability building of work safety inspec-tion team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5):9~12
[3]中日合作项目办公室.中国安全生产监督法规和队伍建设研究报告[R].北京:2009Department of safety cooperation proje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Report about China inspection legislations and teams of work safety construction[R].Beijing,2009
[4]邓云峰,王建光.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监察队伍职业化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增刊:60~64DENG Yun-feng,WANG Jian-guang.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work safety inspector s professionaliz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added:60~64
[5]陈卫红,陈镜琼,史廷明,等.职业危害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CHENWei-hong,CHENJing-qiong,SHI Ting-ming,et al.Man-agement about occupational hazard and safety health[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6
[6]中日合作项目办公室.中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R].北京:2009Department of safety cooperation proje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Report about China long-effect mechanism of work safety construc-tion[R].Beijing,2009
[7]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国内外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及监察体制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ministry of work la-bor.Collection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legislation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M].Beijing: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9
[8]高建明,魏利军,吴宗之.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3):105~111GAO Jian-ming,WEI Li-jun,WUZong-zhi.Management of work safety in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7,17(3):105~111
[9]王力争.加强生产领域公共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43~47WANG Li-zheng.Consideration about the problem of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in public safety of the work fiel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3):43~47
[10]张淑艳,沈宝承.承钢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88~91ZHANG Shu-yan,SHEN Bao-cheng.Disscusion o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the long effect mechanism in Chengde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5):88~91
安全生产监管 篇11
一是加强领导 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二是落实责任 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抓好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制度,逐级细化分解目标管理责任指标,将安全生产责任逐步落实到基层。
三是深化整治 针对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集中整治,使各专项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是强化监管 各单位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检查、监督和事故隐患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安全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抓好基础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安监干部、乡镇领导和企事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抓好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竞赛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
六是严肃查处 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302号令、省政府66号令及“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调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全省各级、各部门领导特别是行政正职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起到好的警示作用。
李川指出,2003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2004年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各级各部门要冷静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规律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的部署,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着力于构建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做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七个强化”: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生产责任;二、强化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三、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四、强化日常监管,落实事故隐患整改;五、强化预防为主,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六、强化法制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七、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安全生产监管 篇12
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企业领导的思想安全意识差。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安全管理的主体是现有的安全部门。从实际情况来看, 其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主要负责人思想上并不重视安全生产。同时, 由于安全管理重点在领导, 领导的思想转变是关键。正是由于他们对安全存有侥幸心理, 认为安全无关紧要, 抓好经济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思想, 导致企业违法生产经营或者知法犯法, 导致事故不断, 死伤众多。同时, 对自己的法定职责不清楚、不了解, 没有依法履行职责, 对企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不过问、不检查、不进行有效整改。他们缺乏全生产意识, 只注重抓生产, 抓经营, 而忽视抓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摆正改革、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这种只要经济效益, 忽视甚至不要安全生产,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 没有意识到它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因此, 安全工作需要强化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 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和人道主义, 珍爱职工的健康和生命。
1.2 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的维护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国家监管, 更需要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一些中小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 还没有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甚至有的企业就没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差, 不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现在的部分企业实践中却无法完全完整地有效落实, 最容易发现一线安全生产问题的职工不能有效及时参与到安监小组中去, 问题得不到最有效的反馈。一些企业虽然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但内容简单、笼统, 没有可操作性, 只是一个摆设, 用来应付上级检查,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3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缺乏安全生产保障。
从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受企业经济发展平和财力的制约, 许多企业对于涉及安全设施建设、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都投入不足。没有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有的企业采用比价采购的办法, 降低成本, 导致采购的劳保用品质量低劣。没有安排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 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设备、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 使用、检测, 维修、改造直到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安全生产条件差, 安全设施不到位, 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 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企业领导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 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真正地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必须要由企业“一把手”挂帅领导, 统筹协调, 负全面责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依法履行自己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 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其次, 加强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培训。要在加强基础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 提高企业安全意识。要规范企业内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切实保证作业人员应知应会, 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第三, 加强检查监督。就是依据规章制度, 对安全生产的所有岗位、人员、设备和全部生产环节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控制,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2.2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随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 安全生产态势也趋于稳定好转。这也是劳动生产中首先要解决和保障的问题。从这几年的工作实际中也感到了各层各级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在长期的感到如不认真处理, 将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瓶颈。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单独开展工作, 不能挂靠在经济管理部门, 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能, 加大安全监督力度, 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法监督上来。同时, 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安全技术改造消除事故隐患。按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要求, 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和工作台帐, 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质量工作标准和应急救援体系。
2.3 强化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企业安排适当资金, 用于改善安全设施, 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 使企业主要负责人认识到企业作为主要责任人应该担负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投入, 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企业应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 开展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调查、确认、评估、鉴定、治理和监控工作, 落实隐患治理资金和整改监控措施。另外, 还要加大淘汰落后、陈旧的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与器材的进度。
结束语
总之, 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 而安全生产是基础, 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搞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当前基层安全管理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我们要警钟长鸣, 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力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状况的根本好转, 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摘要: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针, 且十分重要。同时, 安全生产关乎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相关公私财产的安全, 也关乎劳动生产的顺利进行。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一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部分企业只注重短期行为, 重生产轻安全, 重效益轻管理, 出现了忽视安全生产的倾向。本文就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加强管理对策, 以此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保证人民生民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监管】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6-21
食品安全生产监管10-20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07-06
安全生产条件监管制度09-20
安全生产监管实习报告07-13
鼎城区安全生产监管专项资金10-11
乡镇安全生产监管问题工作总结10-1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07-25
镇安监站上半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