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学学生

2024-06-19

联合办学学生(精选12篇)

联合办学学生 篇1

中外联合办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外方合作院校的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和师资, 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与国际接轨课程的教学, 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由中方院校负责, 使学生在国内四年的学习生活真正做到“留学不出国”, 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接受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同时, 日常行为的管理、约束与学生思想教育却由中方院校负责, 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来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思潮的碰撞所带来的“冲击”, 对于我们负责学生工作的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科技学院目前共与三个合作办学院校合作3个联合办学项目, 其中除土木工程专业采取的是1+2+2的办学模式, 即所有同学无特殊情况下都在外方院校进行两年的国外留学生活, 剩余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财务管理专业是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国外留学的专业, 其中据两个专业自联合办学起, 虽然每个专业在大二选择国外留学的比例逐年上升, 但最多的一届比例也不足7% (财务管理05级大二选择出国的12人) 。随着毕业生出国考研留学热的逐年升温, 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学生毕业走出国门继续读研深造比例却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上升趋势明显, 2010年6月份据统计黑龙江科技学院财务管理及计算机专业共有19名同学分别考取悉尼、华威、香港、澳门等大学继续深造,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考研出国率高达本专业的11.2%, 现通过对考取国外研究生的部分同学进行调研, 以此来回顾、总结他们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上的转变, 便于我们日后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

附注:2005级财务管理专业部分考取国外研究生

一、考取国外研究生的自然状况分析

以上是黑龙江科技学院05级财务管理专业部分考取国外研究生的学生, 其中男生4名, 女生11名;学生干部 (包括院系、班级学生干部) 11名;党员8名;9名同学连续四年获得学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7名同学连续几年获得合作院校的校长助学金。英语四级通过率100%, 六级通过10人, 毕业时获得合作院校学士学位证的11名, 其中朱艳琴同学连续四年获校优秀一等奖学金、专业第一名, 道格拉斯学院校长一等助学金。并且这15名同学中, 很多同学都是学校各类竞赛、文娱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可算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代表。

二、考取国外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分析

(一) 外因作用

1.办学模式体系的培养, 促进了学生树立考取国外研究生的思想。通过与这些考取国外研究生的交流及座谈, 很多同学最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就是选择它是联合办学项目, 而且也有上学期间或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的想法, 如:考取爱丁堡大学的余苗苗同学, 她的大学理想就是最终出国继续深造, 所以当她最初因为二分之差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后, 看见黑科院国际教育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 有出国留学的机会, 才义无反顾的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吸引了部分同学选择这个专业, 从而经过四年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阵地及典型教育, 提升了学生继续出国深造的决心。首先, 由于黑龙江科技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 所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 除了通过开展专业介绍会外, 还邀请所在合作办学院校的外籍教师进行相应的专题讲座, 包括专业、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合作办学院校所在国家的风土人情等为同学们做以介绍, 让同学们在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国际背景下, 也了解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相关情况, 让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同学通过平时与外教的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而且还可以通过外籍教师的推荐与帮助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同等条件下最大的个人利益。其次, 学院还定期为学生举办出国、留学的专题讲座, 邀请相应的环球雅思、报达出国留学咨询公司为同学们提供出国前考试的相应培训及出国时的相应手续问题, 为同学们的出国留学深造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与此同时, 我们还通过成功考取国外研究生的事例来进行宣传教育, 让他们与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同学通过视频、电子邮箱等网络方式彼此取得联系, 相互交流, 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杂念。所以, 加强宣传教育与思想引导也是牢固他们出国留学思想的保证。

3.先进的激励教育也是促使更多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的途径之一。随着黑科院与合作院校合作项目的日渐成熟,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合作院校于2006年专门为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了合作院校的校长助学金及员工助学金, 每年由外方校长亲自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颁发证书及奖金。通过全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综合排名, 对通过英语六级、各门专业课达到良以上的同学可以申请获得该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证, 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风建设。

(二) 内因作用

1.学生自身的家庭生活条件, 为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继续出国深造提供了的不可或缺的物质保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和有针对性的调查、座谈, 考取国外研究生的这些同学自身从小家庭条件优越, 父母工作稳定, 大部分为公务员或者自创企业, 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而且其父母的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 有着较高的学历, 所以对其子女的要求也颇高, 通过与家长交流, 家长的普遍想法是在经济条件允许下, 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条件, 让孩子走出国门, 开拓视野, 增长阅历。

2.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的必要条件。国际教育学院这种课程、教学、师资、管理、人才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甚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因为其联合办学的特殊性, 应用和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 始终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授课教师在讲授之前, 即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参考书目、考试类型及答疑时间告诉所有学生, 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即对该门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普遍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如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决策、课堂演示等,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在授课之余, 通过小组讨论, 课堂发言, 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归纳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字水平;加强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与此同时, 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评上, 改变了过去一张期末考卷定成绩的做法, 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加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核, 考核手段中增加了小测验、案例分析演示、课堂表现等 (通常两次小测验各占10%, 期中考试占30%, 期末考试占40%, 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占10%, 而且总评不及格的补考只是针对期末分数的补考) , 有助于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 也使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由过去的结果控制转向对平时教学和学生参与的过程控制。所以通过对以上15名考取国外研究生的学生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及思想的调查结果来看, 普遍综合素质较高, 她们不是老师口中常说的“书呆子”型, 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如:她们当中很多同学参加了黑科院外籍教师组建的乐队, 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行, 其中包颖莹、王安琪等同学曾先后获得过“优秀女大学生标兵”, “科院之星”, “优秀共产党员”, “省优秀学生干部”, “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获得, 都足以证明这些学生的优秀不单单体现在学生成绩上, 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一种体现。

3.学生制定的学业规划为成功考取国外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这15名同学交流及翻阅她们入学之初的学业规划, 发现她们在大学入学之初就为自己将来学业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划。就像包颖莹所说的“从进校的第一天起, 我就开始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都为自己定下不同时期的目标与计划, 决心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所以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的个人规划, 加之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人规划与大学生活进行指导, 将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综合起来, 将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联合办学学生 篇2

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院团委的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组织,是院团委联系我院各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学生社团联合会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宗旨,“团结协作,携手并进”为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个性能力,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化,推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并使各学生社团逐步形成制度化、正规化、系统化的发展模式。

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筹建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于2009年6月,随着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立足于原昆明师专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原昆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基础上成功组建。学生社团联合会以学生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学生社团联合会设立了主席团及组织部、办公室、财务部、宣传部、外联部、活动指导策划中心等职能部门。在学生社团联合会代表大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秘书长、副秘书长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主持所有社团工作。学生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管理、协调、监督和指导各学生社团合法有序的开展社团活动;进行学生社团登记和注册工作,审批各学生社团工作计划,检查和监督计划的落实;积极地强化其服务与沟通的作用,尽可能地保障院内社团之间、院外社团之间,以及社团与学生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以保证我院学生社团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院学生社团规模壮观,从学院成立至2009年,一度发展到注册在籍社团71个,总人数达4700人左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3%,涵盖爱心公益

实践类、文学类、语言类、艺术类、音乐舞蹈类、理论科技类、体育健身类等诸多门类及领域。2010年3月,学生社团联合会针对我院集体搬迁至洋浦校区面临的新工作局面,对我院学生社团进行规模性整合,整合后注册在籍的学生社团数量为42个。

多年来,我院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开展了众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繁荣了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绩,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努力工作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一个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陶冶精神情操、发展身心健康的崭新舞台。

六年艰辛,六年磨砺,从2005年昆明师专学生社团高举起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旗帜开始,过去的岁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届又一届得社团人在这里为共同的梦想而拼搏。对于刚刚走过两岁生日的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来说,期间充满了筚路蓝缕的艰辛,也许立足于原昆明师专学生社团联合会和原昆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基础上成功组建的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还略显稚嫩,但它确实是一个不断向成熟迈进的优秀学生社团集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我们坚信,从挫折、艰辛中经过顽强跋涉走出的学生社团联合会,将会更加坚强。

昆明学院简介 昆明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共11门学科,是云南省学科最齐全的本科院校。也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长的学校。它是一所含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门类,本科与专科并存,综合学科与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兼有的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昆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2004年5月正式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由原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和昆明大学二者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来。新校园占地2100余亩,位于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昆明市城东。学校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的云南高等学堂,距今已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培养了以聂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党委书记:梁晓谷

现任院长:陈世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浦新路2号邮政编码:65021

4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新实验区2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

学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总值1.4亿元,藏书170多万册。校园总占地2100余亩,现已建成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全部建筑将于2011年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连续多年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学生实验、实训基地193个,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连年高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09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三生教育”,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三生教育”示范学校,成为昆明市“科教兴市”、云

南省“科教兴滇”人才成长的摇篮。

优化办学机制 促进学生成长 篇3

习惯养成——从形式走向实质

2010年,县教育局提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年”的号召,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培养学生习惯养成的措施,从而确保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发展。

1在宣传上下功夫。要想让学生主动接纳、融入、参与到习惯养成活动中去,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杜绝搞“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力求在实效上下功夫。2010年寒假前夕,我校分年级召开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家长会,宣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开学后,充分利用“国旗下演讲”这一平台,开展“每周一专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涉及到了文明礼貌、主动学习、讲究卫生、书写姿势、自主阅读等方面。

2在落实上做文章。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追求实质。我校积极推行“班主任承包责任制”,班主任包“学习习惯”、包“文明礼貌”、包“课间纪律”、包“卫生打扫”、包“校园安全”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创新,现在的班主任已由当初的包“行为习惯”发展到今天的“无所不包”,责任制无处不在。

3在巡查上动脑筋。为了使习惯养成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持续的活动,我校非常重视在巡查上动脑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三查四评”管理机制。“三查”是指学校巡查、年级组巡查、班级巡查。“四评”是指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和家长评。每周要依据巡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公布各班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学生习惯养成的检查情况。

特长培养——从规范走向科学

尊重学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爱好。在学生特长培养上,我校走出了一条从规范化到科学化的道路。

1全员参与。“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是开展特长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在制定“学生特长培养制度”时,强调全员参与。根据学生的爱好,我校成立了两级兴趣小组,即班级兴趣小组和校级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需求,各班成立了书法、绘画、器乐、唱歌、电脑等兴趣小组,学校成立了乒乓球、象棋、朗读等兴趣小组。如今,各班学生的参与率均达到100%。

2有效参与。让学生加入某个兴趣小组,就如同给学生安了一个家。如何让他们在“家”中享受到这份温馨,关键在于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就拿学校开设的乒乓球兴趣小组来说。我校是南通市乒乓球传统特色学校。从获得这项殊荣以来,已有10多年历史了。如何让这份荣誉在新时期熠熠生辉?我校制定了“竞合”机制,即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具体做法是在一段时间内,给所有参与的学员进行分组,每一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内的几个人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小小竞合制,走活一盘棋。”竞合机制的引进,大大激活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成绩。

3深度参与。深度参与就是让学生“卷入”到活动中去。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兴趣向深度发展是一条有效途径。学校每年都要开展“艺术周”活动,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大好机会。每项比赛都设置一定的奖项,单项获奖面达到80%左右,每个学生的获奖面达到100%。当学生代表学校参加高级别的比赛,获得好成绩后,学校除了通过校园广播台、宣传橱窗、学校网站表扬外,还引入了家长奖励机制。让家长到学校来领奖,让他们也来分享孩子的那份荣耀。这项机制实施以来,学生的训练热情高涨了,家长对学校的训练工作更加重视了。

队会展示——从浮华走向平实

我校是少先队教育特色学校,曾获得过“全国红旗大队”的殊荣。新时期,如何丰富少先队活动的内涵,我们把“主题队会”这一活动作为“少先队教育”特色的突破口。

1内容上有新意。新颖、新鲜的素材是学校开展主题队会的源泉。每次主题队会,都有鲜活的话题。如围绕“非典”,有《直面非典》《爱在“非典”进行时》《抗击非典珍爱生命》等;围绕“奥运”,有《走进奥运》《我和奥运有个约会》《我为奥运添光彩》等;围绕“汶川地震”,有《牵手》《祝福生命》《感恩在我心汶川系我情》等。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老师们从不同的层面捕捉敏锐的信息,让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驻留在学牛心田。

2形式上有创意。内容是鲜活的,但通过何种形式来体现才合适,不少老师通过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来谋对策。活动形式已不再局限在故事、朗诵、相声、小品、唱歌、舞蹈等,情景剧、辩论赛、访谈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出现了。形式上的丰富带来了视域上的敞亮,教育效果也更明显了。

3评价上有暖意。如何把少先队教育这块特色品牌做大、做强,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激励等功能。我们积极构建人性化的发展评价机制。把过去重点评价教师转向重点评价学生。由于评价主体地位的变化,教师的关注重点更多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挖掘学生的特长、彰显学生的个性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这一人性化的发展机制,有效地凸显了学生的特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联合办学学生 篇4

一、联合办学学生的群体特点及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 联合办学招生成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要生源。和高校招生所录取的普通本科学生相比, 联合办学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较低, 学费较贵。这些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个性鲜明, 叛逆性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这些学生在学习、恋爱、求职、就业、社交和适应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困惑, 这些困惑最终成为他们学业上进步的阻力。因此, 进入高等学校以后, 联合办学的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和松散的纪律观念, 缺乏集体荣誉感, 我行我素;缺乏自信心, 不求上进。多数学生或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或陶醉于谈情说爱;或钟情于娱乐场所。这是一种可怕而又悲哀的现实。如何提高他们融入大学集体的信心和能力,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潜能, 把联合办学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知识, 又具有良好品行的人是每一个高校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鉴于联合办学学生群体的以上特点, 推行赏识教育极有必要。赏识教育不是一种表面层次的方法, 而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赏识教育以真正的爱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 使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赏识中被激发出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东西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这种赏识就是一种肯定, 一种认可, 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心理实验结果也表明:一个缺乏激励的人, 其能力仅能发挥出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以上, 赏识教育就属于激励性评价。赏识教育的实施,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他们前进的动力,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对于那些心理上不成熟和社会经验上不丰富的联合办学的学生而言, 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 更多的鼓励、认可和更多的宽容和爱。因此, 要使联合办学的学生能尽快融入社会,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实施和创新赏识教育是必要手段。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一) 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获取成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人能否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 与其能否经常受到鼓励有密切的关系。联合办学的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自信心, 这是他们在成长中缺乏足够的鼓励所致。一般而言, 联合办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由于我国高中教育的单纯强调升学率, 教师更多地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 因此这些分数偏低的学生在班级里通常成为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对象, 自信心渐渐丧失。赏识教育的目标定位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即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有爱心、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实现其人生的和谐、圆满和幸福。因此, 赏识教育对于培养健康人格, 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赏识教育使教育者关注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走近学生;使受教育者消除心理障碍, 体验成功喜悦, 确立自强自信的目标, 而这种情感因素正是联合办学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内在需求。

(二)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根本目标。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 赏识教育能最大限度挖掘大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赏识教育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 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潜能, 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美国心理学家哈洛通过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讲, 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欢乐、得意等健康情绪, 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 受到训斥而引起的害怕、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 则能阻碍智力的发展。从生理角度讲, 愉快、轻松的情绪能调动人的智力活动和积极性, 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从而形成新的神经联系和复活旧的神经联系, 进而促进创造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反之, 烦燥、忧郁等不良情绪使大脑的左右半球处于不协调状态, 压抑、阻碍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识机能, 而人最珍贵的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的灵感, 在愉快、恬淡的情绪状态下容易产生。因此, 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联合办学的学生是高校中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走向成熟的关键人生阶段, 已经有了比较独立的分析、评价能力。因此, 要保证对他们的赏识教育取得实效, 必须注意实施正确的赏识策略。

(一) 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 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

大学的教学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接受过程, 更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人的生活中若没有情感, 就会觉得寒冷;课堂中若没有情感, 就会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联合办学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他们重感情、爱交友, 教师要把握好他们的这些特点, 主动迎合。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尊位”, 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 以一颗真诚的心灵对待每一名学生, 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和距离感。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 老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 刻意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多鼓励学生, 可以语言赞扬鼓励;可以肢体语言肯定、安慰;可以用眼神欣赏赞许……同时, 赏识一定是要发自内心, 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这样才可以起到互动的作用。师生的情感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师生间的距离在相应缩小, 课堂气氛也会融洽、和谐起来, 学生也会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获得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二)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预设表扬和鼓励

大学的常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使老师在准备课程时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 而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实施赏识教育,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要对学生上课的行为进行思考, 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学生发言的环节,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 把表扬和鼓励的内容提前设计到教学教案当中, 穿插在课堂前的导入、新课学习或课堂小结的时候。如在讲授新课时, 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论部分先讲清楚后,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理解结合现实来例证, 并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重点不在于学生答得正确与否, 而是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回答, 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 教师首先都要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配合的精神, 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如果答不对的也适当给成绩, 目的是鼓励他在课堂上的主动表现。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教师的赏识性语言要运用得恰到好处

赏识教育中, 教师对赏识性语言的运用要把握适度尤为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赏识性语言运用得当, 就会有如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使学生感觉在迷茫中看到亮光, 反之, 若是赏识语言不合适宜就会使结果适得其反。联合办学的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缺点更显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尤其注重赏识语言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教师要把目光专注在学生的优点上, 通过对学生的优点的放大和表扬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同时, 把矫正学生的缺点的语言尽可能融于对学生的表扬中。要把握好赏识的“度”, 即什么时候该给予赏识, 给予多少以及如何给予的问题。赏识的度如何把握没有统一的标准, 受教师自身的认识和阅历经验的限制, 也因赏识对象的个体差异而不同。在教育中, 不能把赏识教育误认为是一味地表扬、一味地迁就, 更不能把它看作是“唯一的”、“最佳的”。为把握好赏识的度, 教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身心需要,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若赏识不够, 会使学生产生自身价值没有得到教师完全认可的感觉, 从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压抑学生学习或行为的积极性。反之, 过度赏识, 会导致学生自满自傲、任性, 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 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总之, 在联合办学学生中开展赏识教育, 其最终目标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创造自我赏识的健康的心理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 从而使这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健全自己的品格, 成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教育理念, 是教育者用欣赏、赞扬的手段去发现、唤醒受教育者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能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可以增强联合办学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实施赏识教育策略上,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 要加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并预设表扬和鼓励;同时, 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赏识教育技巧。

关键词:联合办学学生,赏识教育,激励

参考文献

[1]彭明国, 等.论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 (12) :76-78.

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根据《扬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制定,本会定名为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和上级学联的领导下,在院团委具体指导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承担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全院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

本会以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全院同学为主要原则和宗旨。

第二条社联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项活动,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法违纪现象。

第三条本章程所指学生社团是指在学院范围内由学生志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

第四条社联的基本职责:

(一)对各学生社团的申请进行审批,及时向院团委申报。

(二)负责每社团的注册工作和社团工作计划、总结等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负责组织每的社团巡礼活动。

(四)负责监督各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

(五)全面负责每社团的考核工作,审议学生社团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对学生社团进行评比、表彰。

(六)负责协调社团同学校各部门的关系。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凡是我校全日制在籍本、专科学生,承认本会章程者均可成为本会会员。

第六条会员享有如下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讨论和决定社联的重大事宜;

(三)对社联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质询和批评,并对其进行监督;

(四)参加社联的各项活动。

第七条会员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纪守法,维护学校声誉;

(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

(三)遵守社联章程,执行社联决议,完成社联委托和交给的任务;

(四)维护社联的团结和声誉。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八条社联隶属于院团委,下设主席团及办公室、组织监察部、活动部、实践部、宣传部等五个职能部门,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工作。

第九条社联实行集体分工与个人负责相结合,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制度。设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名,分管各职能部门。副主席向主席负责。主席负责全局,副主席直接对主席负责,各协会会长及各个部长直接对分管副主席负责,权责明确,不提倡越级和跨级办事。

第十条各社团都是学生社联的载体,是团体会员。社联各级干部应尊重各协会、社团的自主权,协调各社团做好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社联主席团是院团委领导下负责处理学生社团联合会日常事务的最高执行机构。主席团有以下权利:

(一)监督社联会的工作;

(二)每周例会讨论并决定社联会总体发展方向,成员社团的活动经费安排及社团间的重大事务;

第十二条社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采用聘任制。

第四章 基层组织

第十三条院社团部是社联的下级组织,受校党组织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领导,在院团组织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社团是社联的最基层组织,其在院社团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章 学生社团联合会经费

第十五条社联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为团委的拨款、接受奖励或捐赠及社会人士的赞助。经费去向主要为维持学生社团联合会正常运转;对会员开展各类有益活动等。

第十六条账本的使用:

(一)账本内容须有明确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注明资金用途、时间、经手人、项目负责人的签字及报销情况;

(二)账本由办公室掌管,受主席团监督。

第十七条经费的使用及报销

(一)活动及工作经费的使用:活动及工作所需经费的使用须由项目负责人向主席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活动及工作经费的报销:因工作支出,需报销经费的个人或部门须凭发票,经主席签字后,向院团委报销,同时使用该经费的经手人、项目负责人须在账本上签字,否则不予报销。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本章程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十九条本章程由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解释修订。

中学生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6

这是为期两天的首届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场景。两天来,来自全市57所中学的200多名高中生,“担任”97个国家的“外交官”,就体育促进和平与发展、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女性与艾滋病、危机后的教育重建、城市变暖等9个议题进行磋商。

在每一个动议提出后的自由磋商时间里,这些小“外交官”们的外交活动很是活跃。中国“外交官”首先找到美国,就维和部队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问题进行了磋商,随后又向身旁的南非、英国等“外交官”表示了希望支持的渴望。此时的秘鲁、卡塔尔极力争取俄罗斯、法国、中国的支持。比利时、美国等国家的“外交官”也凑在一起,为将“工作文件”形成“决议草案”而积极斡旋在一些非起草国和附议国之间。

联合办学学生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地震灾害意识

1. 前言

1.1 地震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3%。2008年全球发生15起损失等于或高于10亿美元的自然灾害,其中3起发生在中国。而地震灾害则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李宁等,2010)。据20世纪资料统计,我国大陆地区发生了9次8级以上地震,65次7.0~7.9级地震,380次6.0~6.9级地震,死亡59万人,有28个省份遭受6级以上地震袭击。世界上1/3的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1/2。1949年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人数高居其他自然灾害之首,约占54%。可见,我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陈俊晖,2006)。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灾难发生后举世震惊。那么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而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根据云南省多年来抗震防灾实践,我们认为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一条有效措施是要脚踏实地地抓好抗震知识普及与宣传(胡平英,1992)。但是我国公民的防灾意识不容乐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张少泉研究员曾经指出地震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麻痹,智利8.8级地震死亡800人,我们的汶川8级地震死亡8万人,这样的悬殊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1.2 培养灾害意识的重要性

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危急时刻的自救互救本领,再次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事关每个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这与我国灾害多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极不相称。生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专家呼吁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防灾意识薄弱才是最大的灾难。

上海市曾经做过两次大规模的关于防灾意识的网上问卷调查。在问及“您认为在现阶段,上海市有做好民防(减灾、防空)工作的必要吗?”时,9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无论是防空战备还是防灾减灾,都有必要抓紧做好”这一选项;当被问及:“按照《上海市民防条例》的有关规定,今后,本市的民防部门可能结合防空警报的试鸣,深入社区组织不同规模的防空、防灾演习”时,有87.5%的被调查者表示:“此类演习很有必要,如果有机会,自己将尝试参与”。结果显示,网民对这几项涉及防灾应急能力建设的工作支持率均在90%以上。正如我们以上所提到的,作为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培养全民的灾难意识刻不容缓。政府和国家重视全民灾难意识的培养,专家倡导全民灾难意识的培养,百姓支持全民灾难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地震带的唐山市,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大学生的抗震防灾意识如何呢?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胡平英(1992)指出提高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对于减轻未来的地震灾害将有重要作用。本次为了了解河北联合大学学生地震灾害意识的水平和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拟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地震灾害意识:

1)大学生地震灾害意识如何?

2)大学生地震灾害意识哪方面比较欠缺?

3)性别是否与大学生地震灾害意识相关?

2.2 研究对象及工具

随机从河北联合大学的大一本科生中抽取了3个自然班。利用统一的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是由教师在课间进行,给出学生充足的时间回答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回收。此次回收试卷86共份,其中83份有效,3份无效(2份试卷题目和试卷答案的数目不匹配,1份试卷没有答完),有效试卷率为96.51%。

3. 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

灾害意识是人们对于灾害的主观反映。从灾害的意识结构来看可以分为:灾前意识,灾中意识和灾后意识。因此本次调查问卷按照灾前准备,灾中自救和灾后心理三部分来设计问卷的问题。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问题1~4主要涉及灾前准备。提及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是否接受过逃生训练以及是否有充分的防震准备。在问到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时,75.9%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些,20.5%学生选择了不是很了解。这说明学生虽然对于地震知识有所了解,但所了解的知识比较分散和浮浅,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地演练。这个观点也从第三题,学生是否接受过逃生训练和第四题学生家里是否有防震准备的调查结果得到了证实。69.9%的学生承认从来没有接受过此类培训。65.1%的学生选择家里没有防震准备,15.6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准备什么。学生的书本知识当遇到实际的操作问题时,就会显得惨白无力,因此加强抗震知识的实地演练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培养学生抗震意识的重中之重。

问题5~8主要涉及灾中自救。第五题问及学生在地震时是否能找到避难所。57.8%的学生选择不能和不知道,这说明在避难所的宣传和选择方面,我们的教育,宣传和引导还存在着缺陷。当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八题问及在街道行走遇到地震怎么办,震后如何自救以及震后如何救人时,分别有95.2%,84.3%和79.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做法,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地震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问题9和10涉及灾后心理。第九题问及震后如果面临残疾是否能接受。只有20.5%的学生选择了可以。而第十题问及灾后心理治疗是否有必要时,81.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灾后心理治疗和心理恢复的重要性。最后一题涉及政府平时所应加强的工作。四个选项:健全预案,做到常备不懈;依靠科技,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完善应急机制,便于快速响应;分类防灾,落到实处。每个选项的选择率都占到了90%以上,这说明这四项工作应该是政府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同样说明了大学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在抗震防灾中起着领导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为了了解性别是否与大学生地震灾害意识相关?按照性别,我们将调查问卷分成了两部分。其中男性问卷为46份,女性问卷为37份。对比两类问卷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图表2和3。

第一题在问到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时,男性大学生86.96%选择知道一些,6.5%选择不是很了解;而女性大学生只有62.2%选择知道一些,37.8%选择不是很了解。第二题问及学生了解地震知识途径,男性大学生的了解途径排序为80.4%电视广播,56.5%学校,47.8%网络,45.7%报纸杂志,36.96%周围的人,13.04%亲身经历和13.04%其他;而女性大学生的了解途径排序为78.4%学校,62.2%电视广播,54.1%报纸杂志和54.1%周围的人,51.3%网络,8.1%其他,2.7%亲身经历。第九题问及震后面临残疾是否能接受时,男性大学生39.1%选择了可以接受,而女性大学生只有24.3%选择了可以接受。从以上这些差别我们可以看出:1)男性大学生对于自己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的信心要超过女性大学生;2)男性大学生更依赖于电视广播而女性大学生更依赖于学校来获得关于地震的知识,因此在宣传地震知识时,针对不同的性别,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3)在心理上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对于灾难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更有承受力。

4. 结论

尽管这次调查有很多的局限性,但其调查结果还是在一定程度显示出了河北联合大学学生的地震灾害意识不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由于这些知识大部分出于电视广播和学校,属于书面知识并且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实地的抗震演练和培训,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对危害巨大的地震灾难。学生对于地震准备不足,并且缺乏良好的应对灾后不良后果的心理素质。而性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抗震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抗震宣传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从而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抗震灾难意识。

参考文献

[1]陈俊晖.浅谈城市发展与防震减灾.国际地震动态.2006,11

[2]胡平英.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有效措施.中国减灾1992,2

[3]李龙江.防震减灾意识的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4]李宁,陈国芳,王峰.我国公民防灾意识现状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1

[5]李平.防震减灾宣传的心理学原则.城市与减灾.2008,1

[6]邹文卫,张晓南,殷建华.北京中关村地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社会调查及分析.国际地震动态.2008,1

[7]http://www.chinanews.com/sh/2010/08-19/2478990.shtml

联合办学学生 篇8

正确看待学生特点是潜能挖掘的前提

由于成长环境优越、社会化程度较高,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既有同龄人共有的特征, 也存在独特的个性。挖掘这些学生的潜能首先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 正确看待这些特点是制定潜能挖掘策略的前提。

家庭经济优越, 个性差异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 他们在家娇生惯养, 缺乏勤俭朴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缺乏集体观念,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另外, 存在部分学生炫富和攀比现象, 在校期间的活动以追求时尚与高档用品为主, 学业为辅。然而, 优越的家庭条件为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特长和才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他们从小普遍受到了良好的才艺培训。进入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学习后, 多元文化交汇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艺、张扬个性的机会。学生的特长正是挖掘潜能的切入点。

基础薄弱, 缺乏学习主动性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属专科最后批次, 属于高等教育的最底端生源。学生的入学分数线较其他专业入学分数线低。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在学习态度、能力、习惯及方法等方面与其他院系学生的差距较大。他们会把在高中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带入大学并影响大学的学习状态, 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学习缺乏激情, 主动性不高。

学业繁重, 心理压力大

与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 中外合作班的学生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 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 除了要学习中外双方的专业课程外, 还要承担高强度的语言课程。此外, 他们还要接受两种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考核体系等相互切换带来的不适应。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双重压力使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有的会失去学习动力, 少数学生甚至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压力而中途放弃学业。

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发展定位方面会面临多重选择, 如出国、转本或升本、创业、就业等。在众多选择面前, 学生往往意志不坚定, 在不同选择间徘徊, 导致定位模糊。例如, 刚入学时学生被国外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吸引下定决心要出国, 但中途发现出国学习并非易事就定位为转本, 转本失败后便开始转向创业或就业, 更有甚者在一个循环后又回到出国留学的定位。

合理分组是潜能挖掘的基础

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过程和在籍学生学习实际状态可以看出, 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因各不相同, 导致学习目标多样化。我们应该按类型合理分组制定学生发展计划, 才能因人施教, 为挖掘学生潜能奠定基础。

学好外语准备出国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差, 通常在入学前就已经决定出国留学, 而且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他们一般能顺利通过语言测试和签证, 最终圆自己的出国梦。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周围的亲戚朋友家的子女都在留学或准备留学。所以, 自己所处环境中的“留学热”是他们坚定留学信念的根本原因。

转本或升本深造型

此类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良好, 如果高考正常发挥应该能考入二本或三本院校。然而, 这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高, 高考期间无形中给自己施加较大压力, 导致未能正常发挥应有水平。对于这些学生, 他们的“本科梦”一直存在, 出于种种原因, 他们没有选择复读, 而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过渡, 在学习同时准备专转本考试, 希望在转本考试中能考上心仪的本科院校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

学习为创业做准备型

这类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企业。他们长期受浓厚的商业氛围熏陶, 自然产生创业从商的想法, 于是在学习之余精力大都用在寻找创业项目上。这些学生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知识或学历水平比较低, 企业发展处于“瓶颈”期, 他们让子女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目的是多学点文化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 希望子女能够拓展自己的企业, 更远大的梦想是希望子女学好英语把业务拓展到海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担负着“子承父业”的重任, 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一切为自己创业做准备。

避免失学被逼无奈型

此类学生在中学时就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与上述三种类型的学生相比, 他们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学习毫无目的, 只是被家长所迫为避免失学才选择合作办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抱着混文凭的消极悲观态度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这类学生是最棘手的类型, 也是潜能挖掘中难度最大的群体。

观念转变是潜能挖掘的关键

在教师和学生中都持有一种传统观念, 即认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低, 学习能力差, 可塑性不强。我们首先要在教师群体中改变这种观念, 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观念转变是开发并实施潜能挖掘策略的关键。拥有新的观念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摒弃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是“差生”这个意识, 要把学生看成“潜能生”, 并且不能一味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他们。从上面学生特点和入学类型的论述可以看出, 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智力上存在问题, 而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 并且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看, 我们所说的学习成绩只能反映语言和逻辑能力, 并不能体现他们其他诸如空间智力、交流智力等方面的能力。所以, 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以往对合作办学学生的偏见, 要坚定他们都具有不同方面潜能的信念, 对学生的潜能要给以充分的信任, 相信只要措施得当, 就能激发、引导学生开发其优势潜能。

学生观念的转变

中国的教育体系容易使学生产生学历攀比心态。这种“攀比风”在处于心理转型期的高中毕业生中更为普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于“好面子”不喜欢同龄的高中同学或朋友提起自己所在的高职学校, 与高考考入好的本科学校的高中同学在一起觉得自己没面子, 认为自己能力不如他人, 自卑感凸显。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尽快从高考阴影中走出来, 鼓励学生不能自暴自弃,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积极寻找自己的智力类型, 配合教师共同开发自己的潜能。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潜能挖掘策略

隐性分组, 分类挖掘

考虑到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上述四类原因, 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 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的入学原因和学习目标, 初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 根据每组特点, 因组制宜地设计差异化的培养方案, 使每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化开发。实施该策略的难点也是关键点在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我们可以通过座位次序或打乱原有的班级体制重新分班, 这样有利于分组管理, 但容易造成班级凝聚力下降, 且势必造成“避免失学被逼无奈型”学生产生被放弃的感觉, 导致其进一步受到创伤。因此, 较适合的做法应该是采取隐性分组的方式, 即保持现有班级体制, 不公开学生层次, 暗中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于不同组别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对出国留学型学生要重视语言潜能的挖掘;对转本深造型学生要注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对准备创业型学生挖掘他们内心的财商;对被迫学习毫无目标型学生首要任务是改变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态度并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出适合的学习任务, 使各组学生都能获得完成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潜能开发。同时, 对课堂活动的安排应有具体的规划, 在保证课堂互动的同时兼顾不同组别学生需求,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英语类难题尽量让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来回答, 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热情, 有关大学生创业等问题让创业型学生回答, 以便拓展他们创业知识。

改变评价标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班学生个性差异明显、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 我们在评价标准方面应从传统的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一元评价标准, 即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都被视为“差生”, 不利于他们的特长发展, 也不利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毕业后未来发展的其他潜能。为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我们应该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这样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能就容易被发现, 每个学生就都成为了“潜能生”。另外, 部分学生的智力类型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在开发和使用多元评价标准挖掘学生潜能时,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能。例如, 经调查发现, 在中外合作办学输送的毕业生中,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沉默寡言不善交流, 然而毕业离开学校后所处环境的变化使他们的人际交流智力得到开发, 成为能说会道、善于交流的职场精英, 最终凭借他们的交流能力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这点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智力类型会发展、会变化, 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潜能。

注重文化氛围营造, 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潜能

在学生潜能挖掘过程中, 除了通过上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外, 还须适当的外界诱因刺激, 学生的优势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开发。对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院系来说, 要把外部诱因融入文化氛围建设当中, 营造一种有别于其他院系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 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潜能诱发刺激。我们可以在院系内学生流动最多的地方 (如教学楼进出口处) 设立文化广角来循环播放励志视频和宣传成功学生案例, 让学生每天在进出教学楼时都能激励自己开发潜力为梦想而奋斗。视频和案例材料的选择要兼顾所有类型的学生。例如挑选比较优秀的留学生和转本成功的学生, 把他们的留学、转本和工作经历展现出来, 让留学型和转本型学生以此激发自己的潜能, 坚定自己的留学梦和转本梦, 毫无目标定位型的学生也可以此激励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尽快发现自己的兴趣或潜能所在。播放成功企业家创业史的视频则可以激发创业型学生的创业激情。

总之,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潜能挖掘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 需要改变传统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从正确看待学生自身特点出发, 按照他们学习目标和人生定位进行分组, 针对不同组别学生特点和潜能, 用多元评价标准和发展的眼光制定特定的挖掘策略。同时, 要注重外部诱因对学生潜能激发的刺激作用, 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氛围建设, 让学生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建芳, 张艳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特点及学生工作研究分析[J].职业技术, 2010 (12) :83.

[2]马裕华, 杨瑞洪.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10) :89-96.

[3]管祺骐.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职教通讯, 2012 (23) :40-42.

[4]颜桂梅.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疏导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1) :186-187.

[5]彭晓云, 王秀萍, 任淑敏.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9) :38-40.

[6]李可行.浅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分级教学[J].岁月, 2011 (1) :67.

家校联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篇9

一、家庭是人生旅途的首发站

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行为品格的形成首先受到家庭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家庭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从教30多年来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品德好、学习好的学生其家长做得端、行得正;反之, 学习有困难, 行为习惯有缺失的学生其家长行为习惯甚至品行往往有缺失的方面。问题学生往往出在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 有负刑在案人员的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也有负面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站,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 家庭教育有缺失, 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扭曲, 这就为学校教育造成了困难。我认为, 我们的小学低年级老师, 甚至幼儿园的老师必须先写好正楷字, 写好规范字。我当过小学老师, 当过初中语文老师, 又当过高中语文教师。我感悟最深的, 就是小学里汉字没写规范的学生, 书写潦草、没过写字关的学生, 到了中学里很难纠正过来, 习惯养成了自然。因此, 家庭的亲和力、凝聚力, 家长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那么, 我们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家庭和学校配合起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呢?

1.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家长的文化素养、法治意识, 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的平台, 也就是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认识水平。有少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认为学生就该学校教育, 认为学生天生就是老师管的。不然, 我把娃娃送到学校干啥!办好家长学校, 当地政府要牵头, 社会要支持, 学校要协助。家长学校不能有名无实, 要有专人负责。组织要建全, 制度、措施要得力, 方法、步骤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家长学校里政府官员要适量兼课, 学校要积极配合, 派遣有教育学、心里学专长的教师长期兼课, 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也应适量兼课。我们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对家长亦应进行法制教育。

例如, 学生小王家庭条件好,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洋葱贩子。小王在作文《过年》一文中写道, 除夕晚上, 父亲给他们姊妹们每人先发了30元, 让他们“诈金花”“斗地主”。说是有讲究的, 除夕晚上不能睡觉。让他们拿钱赌博, 玩个痛快。大年初一再给他们发年份钱。我看了这篇习作后略有感慨, 觉得这位家长的做法有些偏颇, 于是进行了家访。开始, 家长还说个别时候不要紧, 后经我一番讲道理才勉强承认了错误。还有些当着孩子的面说, 现在大学生多的就不了业, 上了大学也没用。这跟我们学校教育学生有理想、有抱负背道而驰。某些家长的错误认识, 通过办家长学校就能得到解决。

2.做好家访工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是否打个电话跟家长交流一下就行了呢?是否就不需要家纺了呢?非也。例如, 2006年秋季, 驻酒某部的首长要对我校的部分相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我班上有一个叫小祁的女生, 是个住校生。生活拮据, 穿戴朴素。根据我的观察, 被确定为资助对象。后该部队派人到每个被确定为资助学生的家里实地考察, 结果反馈到学校说, 该生家里常见的家用电器都有, 还有摩托车、小四轮拖拉机。我被校长指名批评。通过这件事, 我认识到, 只有亲自家访, 才能了解实情。家访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也密切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增加了互信, 增强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为成功教育打好了基础。

二、学校是人生旅途的加油站

“我们的祖国是大花园, 花园里花朵最鲜艳”。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脍炙人口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歌。一届一届的孩子们唱着这首欢乐的歌走出了校园, 我心里充满了欣慰。曾经有些年份, 我们的校园里确实充满了歌声, 充满了欢声笑语。但近年来, 歌声似乎少了一些。孩子的书包似乎越来越沉了, 甚至任有极个别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制度不合理, 应改革考试制度

不能片面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不专指升学率, 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高低不能只看分数。一段时期, 某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 不管课外。因为要统考, 课堂管不住怎么行?课外学生说脏话, 某些教师就是充耳不闻:课外学生干坏事、打架, 某些教师就是视而不见。反正这事不归我管,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如果管得多, 某些人就认为多管闲事, 领导也认为我教育失当, 学生必然有意见, 我就会成为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应该说是猫就得逮耗子, 是教师就得管学生。作为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我认为, 我们的考试制度要改革, 不仅要考书本知识, 而且要考核课外表现。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 还要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尽责。凡是校园里的学生教师都有责任管理。目前, 我们任然存在着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 应试教育抓得硬梆梆的现象。

2.安全教育应高度重视, 但不能因噎废食

学校是百花园, 是乐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好学、乐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也是广大师生的共识。事实是究竟有多少学生认为学校是乐园?我们要把学校办得有吸引力, 成为青少年的向往之地。首先,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其次, 要改变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再次, 是要开展多方面的兴趣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这些年, 安全教育高度重视警钟长鸣, 但学校的踏青、游春、参观、访问等明显少了, 甚至干脆不搞这些活动, 原因是怕出问题, 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学校搞得死气沉沉没有吸引力, 再加上考试成绩、学习压力大, 少部分学生失去了信心, 造成了辍学。所以, 要把学校办成青少年成长的加油站, 首先, 让学生对学校有兴趣, 对老师有兴趣, 对书本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其次, 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还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三、家校联合, 齐抓共管, 让学生健康成长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家长都是负责任的, 如果我们的学校都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家长、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就一定能做好我们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摘要:从家庭是人生旅途的首发站、学校是人生旅途的加油站、家校联合, 齐抓共管, 让学生健康成长三个方面, 对何如家校联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联合办学学生 篇10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1]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修养是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影响着集体、国家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作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下将来要踏出国门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是待人以礼为国争光的模范。高校是我国优秀青年的集中地,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礼仪素质教育可帮助将来出国学生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提高其自身基本素质,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1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在中国教育扩大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还表现在合作模式的多样化、合作的专业增多、领域扩大、在读学生人数增加等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继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后中国第三支办学力量,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在当前高校管理模式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大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社团管理等方面,礼仪教育不受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言行举止的严重失范,出国学生要想成为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必须认识到要在各个方面发展自己。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但目前礼仪教育的开展在相当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仍然不受到重视。

2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礼仪失范产生原因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然而他们这种状况究竟是谁之过?

2.1 主观礼仪意识淡薄

学生主观礼仪意识淡薄,到了大学阶段走中外合作办学这个项目,他们在国内主要学习目标是提高自己的雅思、托福成绩及重视实用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将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在实际行动上轻视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素养的培育。

2.2 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

据调查了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下学生父母大部分非官即商,父母日常忙于工作上的事务而疏于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其百依百顺,造成孩子心中无别人,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这与礼仪的核心如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严于律己的思想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加之有的家长本身不注意礼仪,没有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致使家庭礼仪启蒙教育失去了内在根基。[3]

2.3 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在人才的选拔上都是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上,根本无暇顾及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造成了部分学生到了大学后礼仪知识仍然匮乏,言行举止相当无礼。

2.4 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传统的思想观念被打破,各种信息和思潮不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进行冲击。受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追求酷、帅和时髦,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将礼仪规范视为边缘化的东西,近几年入学的大学生更是暴露了这一特点。

3 对高校中外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作办学学生是我国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代表,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端正态度,加强其自身修养的目的。一旦学生有了文明的语言,谦逊的态度和得体的举止来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即使将来踏出国门,也会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好评,会真正为国争光。

3.2 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来要到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取决于15%的才能和85%的人际关系,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要想成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礼仪正是人际关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而对于将来出国学生而言,一旦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他们会在世界舞台飞的更高更远。

3.3 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向世界更好诠释“礼仪之邦”目前越来

越多大学生已经踏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代表着中国的青年一代的形象,如果他们在出国前受到了良好的礼仪教育,他们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会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向世界更好诠释“礼仪之邦”,这比任何宣传也来的更有效果。

4 小结

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部分学生礼仪缺失严重,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且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向世界更好诠释中国何为“礼仪之邦”,因此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非常必要。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大学生将踏出国门,而大部分学生礼仪缺失严重,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存在家庭、学校、文化思潮冲击等方面影响,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而且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向世界更好诠释中国确为“礼仪之邦”。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公关礼仪[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黄藤,王冠.第三办学力量的希望与困境——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理论及有关政策问题分析.民办教育研究,2006(5).

联合办学学生 篇11

关键词:学校 德育教育 办学特色

学校以德育工作为先导,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未来的社会做出大的贡献。而一个品德差的学生,他的才能越大,则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应本着德育为先的原则,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始终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国、爱校、爱学生”作为师德建设的主旋律,积极开展以“树师德、为师表、塑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自律,以德育人的自觉性,铸造“敬业、乐业、专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学校还应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升国旗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解放中国所付出的一切,让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学生能更多的了解旧社会的中国,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外,学校还应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集体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责任与担当,进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德育教育应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把每节课的德育教育目标放在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开展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评价的主要部分,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德育教育的常态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言行举止,学校宣传栏的标语,校园广播等都是对学生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是一个塑造人、改变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实效性与持久性。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守则》《规范》为标准,要求学生熟记内容,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学校画廊定期更换教育内容,学校主要位置设置宣传标语,让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随处都能受到教育,充分展示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依法治校。学校应指定专门的中层领导负责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学校法制工作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法制宣传和法律知识考试、讲座、培训等普法活动。学校还应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的师生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每学期要为学生开设法制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法制观念,学校设有申诉办公室,及时处理师生的申诉,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法制教育是安全工作的保障,我校始终以“质量为先,安全第一”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各职能部分分工要明确,各项工作要落实到人;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及应急预案制定要科学、合理;各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位;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安全演练;安全及法制教育要做到经常性。调动全校领导、教师以其高度的责任心,开拓的进取心与事业心、无私的奉献心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确保学校安全事故零发生。学校经费的使用关系到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议及文件精神落实财务工作,重大开支项目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把学校的每一分钱教育经费都用到实处。为此,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领导小组,对学校的经费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并定期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确保学校的经费使用规范、合理。

積极推进学校特色办学,加强教育特色的成果展示与推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机制,学校应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生生发展的办学宗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有专业特长的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学校要积极开展与探索分组教学实验,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积极开展、探索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回顾自己多年的学校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来年自己的各项教学工作都能按照学校工作计划与教学目标有条不紊的开展,自参加工作一直以来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校的德育、教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但在这些成绩取得的同时,也难免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与纰漏,这些不足与纰漏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教学与反思,这些问题都会在教学过程中所解决,为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教育发展,形成适合学校发展与学生实际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学校显明的办学特色。

拜五四:学生是我办学思考的起点 篇12

1999年, 拜五四从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调到开封大学任副校长, 2003年任校长。“我对开封大学的理解不是从1999年开始的, 而是从它的创建开始的。”拜五四认为, 一所高校一直坚守的办学精神是其发展动力的源泉, 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先进的理念, 既坚持办学传统又与时俱进。在开封大学“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中, “以德治校”被放在了首位。拜五四说办学如此, 育人亦如此。

人才, 做人在前, 成才在后

在确立开封大学办学理念时, “以德治校”的提法曾引起全校师生的争论, 不少人认为“依法治校”更合理、更科学、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即培养人才。而人才, 做人在前, 成才在后。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都是在谈管理, 其中德诉诸内涵, 法诉诸外在。在育人层面上, 以德治校比依法治校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意义。”拜五四用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说服了很多持异议者, 学校最终确立了“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 不管是普通高等学校还是高等职业学校, 在育人过程中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就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所。“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忽略了高等职业院校育人任务中‘德育为先’的层面。”拜五四说, 立德树人体现到高等职业教育中, 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采访中, 开封大学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涛告诉记者一个实例。一名开封大学毕业生到北京中关村一家大型企业应聘, 与其同时应聘的还有几名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这家企业的人事主管让应聘者先实习, 通过观察最终录用了那名开封大学毕业生。拜五四知道这件事后, 让就业服务指导人员对此进行详细了解。就业服务指导人员通过调查发现, 这名开封大学毕业生即便是在实习期间, 也一直用心工作, 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精神。张涛说, 开封大学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等, 这在无形中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今, 开封大学毕业生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地渐渐形成的口碑让“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呈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开大牌”也渐渐成为自信、负责、敬业、积极的集中体现, 叫响在开封大学毕业生奋斗的地方。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非常严峻, 而开封大学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毕业生就业率,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封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拜五四认为, 教会学生做人和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以德治校”办学理念的深入人心, 开封大学近年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大学精神的活动, 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先进单位”。这些终将沉淀为开封大学的厚重, 支撑着学校健康发展。

质量, 师资为基, 专业为础

“决战在市场, 决胜在质量”是拜五四经常对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说的话。就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开封大学作为一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院校, 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要求我们既要对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承担责任, 也要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承担义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教育质量都是开封大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拜五四确立“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正是基于对开封大学定位和开封大学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强校是开封大学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在开封大学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过程中, 拜五四认为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是突破口, “师资建设是基础, 专业建设是核心”。

在师资建设方面, 开封大学制定了《开封大学专业建设团队三年建设规划》《开封大学“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与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开封大学兼职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我们更强调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以吸引更多高级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作为校长, 拜五四深刻认识到师资建设之于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从他谈到成功引进一些人才时的兴奋表情中, 记者能体会到他作为“领跑者”的深谋远虑。采访中, 学校实验实训处处长肖兴达告诉记者他清楚地记得拜五四为邀请他到开封大学任教所做的一次次协调工作。2000年, 开封仪表厂最年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肖兴达因为发展原因有意离开所在单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河南南阳一所高校极力邀请他到该校任教, 并许诺给他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丰厚的工资待遇。拜五四认为肖兴达这样的人才正是开封大学所需要的, 便热情邀请他来学校任教。经过一次次与开封仪表厂领导协调, 一次次与肖兴达谈话, 拜五四最终把肖兴达引进开封大学, 虽然开封大学给肖兴达提供的条件远远不如南阳那所高校。“开封大学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我到这里后, 学校给我提供了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 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肖兴达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现在, 开封大学已经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去年, 拜五四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问题研究》结项。应该说, 他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着很深入的研究, 对开封大学的专业发展状况更是了如指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应用化工技术、会计电算化是我们学校的名牌专业, 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 我们要努力保持其特色优势。同时, 我们也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一些新专业, 如建筑工程管理、口腔护理、口腔医学技术等。对于新设专业, 我们吸取名牌专业建设经验, 加强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形成教学团队, 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激励老教师立志成专家、中年教师立志成名、青年教师立志成才。”现在, 开封大学的专业建设已经渐渐实现了区域性和开放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形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等五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 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体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办学, 特色为本, 学生为天

开封大学是我国较早提出“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高校之一。早在1994年, 开封大学就成立了以实业界人士和教育学、经济学专家为主体的董事会, 目的就是帮助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前沿最需要的岗位进行分析, 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进而推动学校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学校‘就业、培养、招生’相结合以及‘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直是开封大学的办学传统。”拜五四认为, 开封大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开大人对学校办学精神的坚持。也正是这种坚持让开封大学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开封大学也在基础建设和办学规模上实现了突破,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面临着“如何定位”和“如何发展”的新课题。对此, 开封大学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复的思考, 最终确立了清晰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办学模式。2009年, 开封大学按照“突出高职特色、加大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好“内涵建设年”工作, 在继承和创新中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 使学校各项事业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起拜五四的办学之道, 开封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曹国荣说有一段讲话最能体现他对教育的认知:我们学校有1万多名学生, 如果一名学生没有培养好, 对学校而言, 损失可能仅不到万分之一, 但是对于这名学生和他的家庭而言, 损失则是百分之百, 所以我们必须时刻饱含着对学生的感情和铭记着对教育的责任。拜五四的这段话感动了很多教师, 也激励着他们。“更让我们感动和钦佩的是, 拜校长是这样说的, 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开封大学2009届毕业生韩涛说:“大学校园很大, 但我们会经常碰见校长, 与他打招呼。他也很喜欢与我们交流。这让我们感到与校长之间没有心理距离。”也正是这个原因, 韩涛、史春富等4名毕业生创业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到校长。最终, 拜五四给了他们很大的精神鼓励和实际支持, 帮助他们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开封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陈岩说:“拜校长时刻为学生着想, 认为‘学生为天’。他说最不能原谅的就是学校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在对待学生方面有疏忽, 这是师德所不容的。”在思考学校宏观发展之余, 拜五四还花费很多精力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更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铭记自己的育人职责。

上一篇:中心方案下一篇:双证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