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因

2024-05-19

生物成因(精选7篇)

生物成因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实施,原因,策略

探究实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进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最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 笔者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 发现农村学校的生物探究实验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本文希望就此问题进行探索, 力求找到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

一、生物教学中“探究实验”实施难的原因

1. 认识不到位

笔者所在的地区从主管部门到学校, 从教师到学生, 大都不重视生物学科, 有些学校还砍掉了生物的教学课时, 还有一些学校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 也就更谈不上实施探究实验了。

2. 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功利的驱使

虽然我们当前进行的是素质教育, 可评价体系却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 而探究实验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造成许多教师对实验态度冷淡, 认为反正不会影响考试成绩, 还不如把进行探究实验的时间拿来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 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成绩。

3. 生物材料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限制

许多生物实验都需要活体材料, 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很大, 有时这些材料制作起来还相当耗费时间, 而生物课的教学课时数一周也只有两节而已, 这对于探究实验来说, 实在很难保证它的教学效果。

4. 管理和硬件跟不上

笔者所在学校为当地乡镇最好的学校, 可就连这样的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 图书室也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本老掉牙的图书, 那就更别说其他学校了。在这种环境下, 学校对生物教学的管理和对硬件的投入更新自然也就跟不上了。

二、改善农村初中生物“探究实验”处境的策略

1.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学校有关人员应该加强学习, 改变观念, 尽快提高认识, 这是生物探究实验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给生物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强有力的支持。生物科任教师和实验人员更应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以扎实的基本功带领学生完成生物课的教学。

2. 为探究实验创设条件, 构建平台

如开放实验室、图书室和网络机房等, 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资源 (如家长的专业、职业、当地的生物资源等) , 还可以广泛动员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生物课外小组, 保证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

同时, 学校还应将生物实验的进行与否及质量评价纳入到常规的教学考核之中, 并制定出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 用制度去管理实验及实验人员, 方能保证探究实验的顺利实施。

3. 开展探究小实验

探究小实验即指因无法进行正常的探究实验时, 通过变通开展的小实验。这里需注意的是,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小实验降低实验的难度, 缩短时间, 但却不可以降低要求, 最终还要达到与原探究实验差不多的效果。

要顺利开展探究小实验, 还要求科任教师能够提前进行周密的考虑, 用变通的方法灵活设计实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开启心智, 各取所长, 充分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

4.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

随着教育信息网的开通,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索, 研究各种探究实验, 取众家之长, 补一人之短, 最终达到提高探究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生物成因 篇2

及应对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 沂源县第一中学

从2014年1月9日开题,2月中旬正式启动到现在,《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已经经历的半年的时间,课题组成员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教学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课堂调研,并收集整理了形成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对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重点开始一一突破,这半年主要突破的如何解决课堂提问低效性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对课题组组员教师的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题的成功与否,与课题组组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的我。为了能够尽快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我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教科研活动,并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积极的学习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首先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实施课题研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采用集中与自学的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多次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观看专题讲座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先后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了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视频等。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活动的开展 1.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战场。在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教研计划,利用每周二、周四下午教研时间组织开展研讨课、说课、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以“师带徒,点带面”的形式,先年级集体备课再全校研讨。充分发挥学校内的骨干教师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要求在教研中指导新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要求老师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循序渐进,突出研究重点。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由课堂教学中低效行为比较多,如果在研究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可能会把课堂弄成“四不象”,所以我们决定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方法,先从一点入手,解决好一点再解决下一点的方式。所以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无效或低效提问的现状。

2.1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作用 2.1.1.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

当问题呈现时,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以及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依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的建构信息,从而获取或形成新知识。

2.1.2培养独立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姆•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有效的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

2.1.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

提问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渠道,通过对话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现状

提问法是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却常常被轻视与忽略。在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提问形式:

2.2.1无效性提问

不注重问题质量,问题的密度太大,一堂课教师几乎以问题贯穿始终,这导致学生思维的时间少,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

2.2.2无意义提问

随意性强,形同口头禅,每讲几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2.2.3惩罚性提问

课堂中发现某学生不专心,便突然发问“××,老师刚刚说了什么?”等,问题的提出对教学本身和其他同学而言没有实际帮助,仅仅为了规范课堂纪律而问。这反而可能导致课堂氛围不融洽。

2.2.4单一性提问

问题缺少开放性、层次性与生成性。每个问题独立单一,问题的答案也单一,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层次;预设性的问题多,生成性的问题少。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提问形式,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而且也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

3.提高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3.1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能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要贪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用二、三个能体现目标、突出重点的问题,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

3.2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坡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失去提问的价值;太难,则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俗话说:问要问在点上。这个点,就是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化点,也就是知识的增长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层层递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3.3掌握提问技术,优化提问方式

3.3.1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要充满信任感,要有鼓励和期待。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对他们的关注、信任和爱,而不是有意难为他们,这样,学生才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3.3.2能容忍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先答案。

3.3.3学会等待。有效的问题需要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3.3.4及时评价,客观公正。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递进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信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4.会自主提问,学会相互倾听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看法,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提问”、“倾听”及对问题的回应中,提高自己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过半年来的努力,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提问的要求是:提问要把握空间的开放度、内容的深刻性、对象的层次化,绝不能满堂问。具体的措施: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展现生物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提出问题情境,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情境等。教师选择性的设计一些学生常忽视的浅显性问题,学生难把握的理解性问题,学生未弄懂的猜测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的开端。

三、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方面。

1.1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实验中能不断总结经验。

1.2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确立。

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1.3教师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面向学生工作。因此,我们的教师的教学教案就增强了适应性,如教师设计“课后小结”、“课堂学生问题随笔”、“单元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前都能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课标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

1.4学会反思,懂得总结

《新课标》指出:“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反思不仅有公开课、探究课后的详细反思,也有平时上课后,简单的课后反思。现在,几乎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良好教研习惯。

2.学生方面。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

2.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2.2综合素质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解读文本信息、获取知识信息、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多侧面、多角度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习惯;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获得在学习中体验、探究,提出新的想法,对失败和挫折的无所畏惧,尝试新事物后的喜悦等情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2.3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了。首先是分工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其次建立机制。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 4 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四、问题与对策:

反思这研究的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如何帮助年轻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把握各学科中的重难点,合理设计课堂中的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传、帮、带”的方式,结合校园网,形成资源共享,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但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研究还有欠缺。所以我们要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

3.如何根据所教的课题和学生,从不同的问题中选择最佳问题,避免教学中搬用参考资料上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4.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还不够规范,具体的案例分析还较少。

生物成因 篇3

关键词:高中学生 生物学困生 产生原因 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是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转化学困生的学习面貌。如何帮助和教育学困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一、“生物学困生”的概念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学困生就是学校的“后进生”“差生”“智力落后儿童”和“问题学生”等。在这里,学困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是指由于身体、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导致学习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这个含义包括:一是学习成绩达不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二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身心发育正常;三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二、“生物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学困生”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差。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分比较低,部分学校在高中一年级学完生物课后就不在学习,这与教学大纲的安排有关。许多学困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他们对生物课不感兴趣,甚至一部分学生厌倦学习而逃课,这些现象都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结果,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能力,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不明确和学习态度消极直接导致生物学习成绩下降和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初中生物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在初中一年级学完之后就停止学习,直到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再次开设生物课,时间比较长,学生早已忘记,而且以前学过的生物知识与高中的生物学习衔接性比较差,新旧知识无法完成过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生命的现象和规律,其难度比初中的大,这给生物基础差的农村高中教师和学生设置了教与学的障碍,加大了生物学科学习的难度。

3.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正确。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初中的多,灵活性比较大、学习的难度也加大了,课时也比较少,而且对各类生物试题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但是,刚进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相符合,不能适应,学生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内容比较困难。

4.学习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兴趣和动机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兴趣就缺少学习的动机。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集中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期望等。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生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关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会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当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劲头也就上来了,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因素主要有教材的抽象难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路,学生自身根本不喜欢生物课程,以及其他的社会因素等。

(二)“生物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困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科学地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教学缺乏感情因素、教学策略和实验辅助,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生物课的教学效率低下。

2.外界环境的影响。部分高中学生已经有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做事的能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染上了不良的社会气息和行为,偏离学习主体,不思进取,吃喝玩乐和厌学逃学,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和成人文化,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生物成绩下降,失去了学习生物的信心。

三、高中生物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

(一)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和难理解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方式变得直观和生动。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多见的生物现象进行讲解,达到以学致用。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保证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力争让学困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增强学困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有趣的生物活动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采集、制作生物标本,这样可以利用大自然丰富的生物资源,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高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生物标本的采集,不但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植物顶端优势现象和破除顶端优势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栽种植物的技巧,了解生物产生的病毒,观察动物身上的各个部位,使生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而且还弥补了生物教学中的对理论理解的不足。

(三)注重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课后辅导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一些作业完成比较好的学生和进步比较大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予各种形式奖励和鼓励,对于作业不会做的学生要进行耐心讲解,对于学困生要放低要求标准,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况逐步地提高学习的标准和难度,使用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诚然,教无定法,但教贵在纳新,贵在创新。适合学生实际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找出符合学困生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妙法,就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何艳芳.浅议高中生物学困生的转化对策[J].学周刊,2012(7).

[2]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24).

[3]王建平.学困生成因的深度剖析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4(7).

[4]胡敏.浅谈初中生物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生物成因 篇4

毋庸讳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属于雏形市场经济。既然属于雏形市场经济, 产生一些“衍生物”也是难免的, 因为, 每当新生事物诞生而不成熟时, 总有浑水摸鱼的人。但这些衍生物毕竟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肌体健康发展的一块腐肉, 无论是社会还是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为铲除腐肉而尽力尽责。

一、市场经济衍生物表现

(一) 社会公德被丢弃

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可缺少的消费过程, 而要消费就必然要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推销者付出利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利润的归属。计划经济利润归国家所有, 市场经济利润则归商品生产者和推销者所有。为了追逐高额利益为个人所有, 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近年来, 伪品、假品、劣品不断在市场上出现, 甚至不惜以伤害人的性命为代价。如假酒事件、毒大米事件、牛奶以及奶粉事件等, 这些人为了获取某些利益, 不

丧失社会公德现象同样影响以育人为主的大学校园。例如, 驻保定某高校中有为数不少的漂亮女生, 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当“陪酒小姐”, 还冠以其美名“适应市场经济”;又如, 2009年第6期《真爱》杂志以“母爱, 唤醒女儿被包养的心”为题报道, 北京某高校女大学生被人包养后被母亲发现, 母亲严厉教训, 不料被包养的女儿却语出惊人“XX有钱我有貌, 我们各取所需, 即使是二奶又怎样?我们学校很多女孩子都是这样的”。

人人都知道越雷池必涉险, 一些人由于对利益的贪图, 便可以不顾一切, 包括可能丢掉脸面, 甚至性命。

(二) 人际亲情淡化

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自身运行规律,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也淡化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

市场经济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需要, 更把货币作用推到了顶峰, 只要有钱就会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生产及生活用品的“相互串换”没有了, 人际交往自然就会减少, 久而久之, 使人际间亲情淡化。也正是因为“有钱就有一切, 没有钱就寸步难行”, 于是又进一步衍生出了“贷款不还, 借钱赖账”的不道德现象, 更深度淡化了人际亲情。

市场经济“潜规则”败坏了社会风气, “拜金主义”拜坏了人的思想, 更拜倒了大批干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的很明确, 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谁都知道, 所谓市场就是货与币的交换场所, 在这里, 货币充当了无所不能的社会角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 我国长时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有些“穷”怕了的中国人, 由此养成了“见钱眼开”的习惯。有些职能干部则甘冒风险充当“非法”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掘渠人或为其鸣锣开道, 既害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更扰乱了社会秩序。更有些官员利用手中权力, 在金钱作用下利令智昏, 成了金钱的俘虏。例如, 2006年11月安徽省原亳州市委组织部长王寿林为了64.13万元人民币和1万元美金贿赂款, 接受了长达7年的牢狱生活;又如, 2007年12月山东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因接受贿赂814万元人民币, 被判死缓;以及闻名国内外的“三鹿事件”等等。这些, 都是因为市场经济“潜规则”作祟。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也更损坏了党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与信任, 更疏远了干部与群众间的人际亲情。

(三) 为求财而不惜损害他人

由于金钱在市场经济中的突出作用, 一些人为了获取更多金钱或暴利, 公然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和践踏法律, 甚至以破坏他人幸福和生命为代价。一些人在金钱利诱下不惜用牺牲他人生命换取财运, 有的则是用牺牲他人幸福换取金钱, 等等。例如, 于2010年1月6日被新华网曝光的上海熊猫乳制品, 其三聚氰胺含量在2008年“三鹿”事件时仅次于“三鹿”位居第二, 可黑心老板却拿人民生命开玩笑, 2009年年末, 又再次被查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究其原因, 原来是黑心老板在2008年被查出问题奶后, 并未将问题奶销毁, 而是存了起来, 等待时机再用。又如, 2008年11月13日贵州省最大拐卖妇女儿童案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的拐卖妇女儿童案, 涉嫌被告达30人, 被控拐卖妇女儿童竟达80余人。再如, 2009年11月25日中新山西网电, 山西省公安机关一年来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357起;中新网10月29日电, 湖北省公安厅2009年4月至10月共先后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87起, 解救妇女儿童98人。如此等等, 令人发指。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事件在其他省份也并不少见。据2007年12月15日官方网站透露, 中国公安机关在2001-2004年间, 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4000余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26000余人, 解救妇女、儿童51000余人。面对公安机关的这些成绩, 真不知道应该喜还是应该忧。

二、市场经济“衍生物”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衍生物”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产生, 因此, 市场经济是其产生的物质条件。唯物辩证法论告诉我们, 物质条件决定人的思想。市场经济衍生物的产生, 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变化和反应。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之间收入不均, 导致一些人心理不平衡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就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价值手段鼓励一部分既勤劳又有一定经济头脑的人,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各尽所能, 首先富裕起来。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时期, 人们无论勤与惰, 大家在物质享有上相对均等。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 一些勤劳且有经济头脑的人富了起来, 而另一些人则由于种种原因相对贫困了。那些相对贫困的人不是积极从自身找寻原因, 而是归咎于社会分配不公。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相对贫困人群的心里不平衡, 拐卖妇女儿童案多发生在贫困地区就是证明。

(二) 一些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

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 就是人们为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 货币与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换。也就是说, 金钱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金钱的数值决定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水平。钱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于是人们像崇拜神灵一样崇拜金钱。为了拥有更多的金钱数量, 一些人不是想方设法靠勤劳和汗水去积攒钱, 而是靠走歪门邪道敛不义之财。有些人把职业权力作为敛财的工具;有些人把践踏诚信和良知作为敛财的乐趣, “有钱可使鬼推磨”成了一些人永恒不变的理念。

(三) 法律的过于宽容导致一些人屡教屡犯

当今由于我国法律的人性化, 法律刑限有了很大宽松, 拐卖妇女儿童者不过判刑几年, 就连天经地义的“杀人偿命”案都可以不判死刑, 入室盗窃者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被盗者告上法庭并使被盗者“理屈词穷”, 等等。人际关系人性化固然正确, 但法律的铁面性应当是毋容置疑的。法律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现在, 一些敢于与法律为敌的人认为“被抓到算倒霉, 抓不到就暴富”, 并为此铤而走险。

三、对策探讨

这些“衍生物”虽然大多随市场经济而生, 但它毕竟不是正直和善良的人们所需要的。近几年, 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衍生物, 无时不在议论, 迫切希望建立真正的公序良俗。

(一) 强化全民思想道德意识

市场经济衍生物之所以能够“衍生”, 主要还是在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道德意识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当前议论较多的事实, 物质生活上去了, 思想道德下滑了。在贫困时期, 人们想的最多的是, 相信共产党,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面包会有的, 牛奶会有的。“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就是那时人们发自内心的理想和信念。实行市场经济后,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两手都要硬”, 但事实上, 思想道德教育削弱了疲软了。强化全民思想道德建设, 要注意突出全民性, 适合于社会各阶层人群, 还要注重基础性, 人人都能做到, 都会做到, 即首先强制要求各级干部大力宣传“人人自尊”和“人人互尊”的行为原则及道德意识的意义。

(二) 严肃法律并使人群无空白

我们必须承认, 法律是治理社会重要的辅助手段。严肃法律, 就是使每个人懂得法律的严肃性不可侵犯以及其无处不在。使法律无空白, 就是让法律之花无处不开, 免得有人触犯法律后, 为自己辩解“不懂法律”或“法律意识淡薄”。建设法治社会, 是每个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愿, 人们希望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中, 无欺诈、无险恶, 如果真的有人敢越雷池, 就应该获得法律的相应制裁。法律如果失去震慑力, 实际就是对犯罪分子的宽容。法律法规就应该让善者称快, 让恶者惧怕。

(三) 缩小人群间收入差别

关于人群收入差别, 我们必须承认, 只要实行按劳分配, 收入差别必然存在, 问题是现在的人群间收入差别太大了。缩小人群差别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况且, 改革成果人人共享, 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初衷。据中国新华手机网2010年3月26日统计, 1988年, 我国行业之间工资收入差距为7.3倍, 到了2009年, 行业间最高工资收入与最低工资收入则相差了24倍, 还不包括福利性补贴等收入在内, 且目前这种差距还在加大。同是改革开放参与者, 所得报酬却相差甚多。这样, 一方面极易造成人群间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由此而导致新的阶级产生, 因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说明, 对社会物质财富占有量的不断扩涨, 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基础。这是相当危险的, 值得引起注意。

(四) 国家加大对商品销售监管力度

商品销售市场属于社会个人收入的二次分配范畴。但如何合理分配, 在市场经济交换自由条件下, 需要国家强有力的监管。例如, 物价飞涨, 尤其是房产市场的飞涨, 房产市场严重背离价值规律轨道。首先, 其利润比成本高出多倍, 任何商品的出售价都不能超出成本加适当利润, 但利润多少为适 (应考虑人们正常承受能力) , 需要国家监管, 利润应当是在国家税收+个人劳动所得收入范围内, 不可支持请客、送礼、跑关系, 而后又将其费用强加到购房者身上的行为。其次, 其供求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是否真实, 也需要国家的有力监管。有多少为住而买房的人, 又有多少为谋利而买房的人?监管虽有一定困难, 但也不能让多数人的正常收入都变成少数人暴富的囊中横财。

(五) 拓宽就业渠道, 使人人有工作可做, 有工资可挣

就业群体包括高校毕业学生, 也包括军转复员军人, 当然还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对于高校大学毕业生及军转复员军人, 尤其是高校大学毕业生, 要鼓励他们离开大城市, 到艰苦地方发挥特长, 主要是以锻炼能力为目的, 地方给予一些生活补贴, 服务几年后可以再选择到自己理想城市工作。对于进城务工农民, 可通过一些政策, 让其享有同城人相应待遇, 可以参加所在城市人相应的同等工作并享有同等待遇。这样, 就可以大大减少一些危险人群对社会的不利因素形成。

摘要:市场经济同所有事物一样, 有其两面性。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也诱发了一些“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现已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认识并对这些“衍生物”进行分析和解决, 有助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

生物成因 篇5

摘 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分析高三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从优化高三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思维品质,实施素质教育角度进行探索,减少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高三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思维定势;负迁移;成因;对策;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认知新事物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思维定势与迁移。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指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当这种趋向与当前问题解决的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思维定势就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现新思维,作出新决策,从而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研究高三学生生物学习中产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加以克服,有利于学生生物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从而提升高三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势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1.名词术语性的障碍而引起的思维定势负迁移

名词术语性障碍,是指由于生物学科中繁杂、陌生以及相似、音近、义同、多义等多方面的语词性困难,而给学生学习思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酶与激素、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单倍体与染色体组等,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注意知识间的共同要素,或者只注意文字层面的相似,将造成知识的思维定势负迁移。

2.干扰性因素的表象迷惑而引起的思维定势负迁移

所谓干扰性因素,就是问题中与解题无关的多余信息,它的作用是增加试题的迷惑性和难度,以干扰正常的解题思路。若学生被虚假表象所左右,则会影响思维,从而形成思维定势负迁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陷入命题者设计的情境“圈套”中不能自拔,最后得出错误的推理结论。

3.囫囵吞枣、知觉错误引起的思维定势负迁移

由于作业量过大及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的原因,导致学生看书的时间大为减少。学生平时没有认真理解基础知识,吃不透生物教材,所以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可谓囫囵吞枣,从而导致了学生知觉上的片面性错误,这种知觉上的错误若形成思维定势负迁移,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高三生物课堂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对策

1.更新观念,优化课堂结构——突破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前提

要求教师树立突破思维定势、开展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让课堂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个性发展的轨道,创设一种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突破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根本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思考、理解问题的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同时,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能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中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坐标曲线图的分析、表格数据信息的分析、生物图的绘制、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的评价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技巧——突破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手段

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良好的生物思维品质是考试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应试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同时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仔细审题,因为在生物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容易被经验所迷惑的字词。遇到眼熟的试题,就要把好审题关,找出试题与以往类似题型的不同点,排除干扰信息,层层挖掘,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展开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寻找、确定按题作答的正确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是一种常见而又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其产生的原因,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就一定能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品质和生物应用能力,提升高三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孙燕,鲁军利.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07(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中学)

生物成因 篇6

由于地理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多年来极端气候不断出现,致使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自20世纪70代中期云杉梢斑螟、异色卷蛾等害虫发生以来,虽经积极防治,但因资金不足、技术、设备不能适应复杂地形的需求,防治收效甚微,据调查,云杉林分感虫株率达90%以上,感虫植株70%以上枝叶枯萎,60%以上感虫植株濒临死亡,危害程度十分严重。

加强对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树种资源,对保护极端气候条件、复杂立地环境条件下天然林生长模型及其科学研究以及对商品粮产区绿色屏障的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就显的十分必要而又迫切。

1 自然概况

该林区为县域东北部与白银市景泰县毗邻,总面积20km2,有林地面积0.23万hm2。在行政区划上属裴家营镇和直滩乡境内,为全县祁连山区天然林主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处北纬37°12′~37°17′,东经102°45′~103°48.3′之间,海拔1825~2890m,年均温1.9~5.2℃,极端高温32℃,极端低温-26℃,年降水量290~440mm,无霜期110~140d,干燥度2.0~2.8之间,气候特征具有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黑钙土,主要分布金露梅、青海杜鹃、毛枝山居柳、青海云杉、油松 、刺柏、杜松、祁连圆柏、叉子圆柏、白桦、河柳、沙棘、金露梅、灰栒子、小叶锦鸡儿等。人工栽培的树种有华北落叶松、山杏、柠条、柽柳、白榆、沙枣、青杨等,林内息栖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二级保护动物蓝马鸡、岩羊等诸多野生动物。

2 发生成因

1)气候持续干旱是导致发生的主要因素,数十年来,降水连续偏少,气温不断升高,进而蒸发量增大,雪线往复运动,至1998年已移出昌岭山山系2895米的制高点。同时,该山系是由地球内营力作用,地壳隆起而成,山体破碎,持水能力低下,地层含水量极低。由此,气候干旱、气温升高、供水量严重不足是造成林分衰败的主要原因,而林分衰败则是诱导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人为因素则具一定的助推作用,20世纪80年代起至本世纪初,昌岭山林区四周约有6.5万常驻居民,由于政府倡导发展畜牧业,此间畜牧业发展迅速,周边牲畜达20万头(只)以上,牲畜无止境的践踏及过量采樵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客观上助推了林分衰败进程。2002年以后,该林区虽已实施封禁,生态不平衡现状已经形成,天然修复尚需时日。

3)林分单一是有害生物滋生的内在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化,林分自然演替进程受到制约,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重灾区大部为青海云杉纯林分布区,无林下更新代植物,植物种类单一,林分已失去了天然更新的基本条件,生态系统已失去平衡,此为林业有害生物猖獗发生的内在因素。

4)由于上述原因,地表裸露,径流增大,加剧了地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已呈恶性循环状态,不可自我修复。同时,天敌生物业已失去生存环境,或消亡或迁徙,有害生物失去了制约条件,因而频繁、猖獗发生。

3 防治可行性分析

3.1 危害程度与防治现状

1)昌岭山林区现有云杉纯林664hm2,云杉、油松混交林109hm2,云杉、阔叶混交林72.5hm2,共计845.5hm2均遭受云杉梢螟、异色卷蛾的复合危害,且危害程度严重,云杉纯林感虫株率达90%以上,感虫植株70%以上枝叶枯萎,混交林感虫株率亦达52%以上均属严重危害程度,受害面积占昌岭山林区总面积的36%,且危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2)自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数十年以来,经营管理单位进行了积极防治,但因资金不足、技术、设备不能适应复杂地形的需求,防治收效甚微,省林业厅有关部门曾多次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实施飞放,终因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不能满足飞防条件而无法实施。

3.2 防治可性行分析

1)防治理念的革命性转变是实现有效防治的理论支撑,多年来该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遵循单一的彻底杀灭危害标的为目的(不可容忍),应用高效农药实施了较大规模的防治,终因药剂不能有效覆盖抵达目的标靶而收效甚微,随着人们对认识的逐步深化,综合的、多元的、存在但不造成危害为防控目的(可容忍)的理念业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且成为指导防治工作的基本准则,从而开启了防控工作新的着力点、落脚点,有效防控可成为现实。

2)技术及技术储备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的防治工作,虽因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未能实现有效防治的目的,但在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基本掌握了该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种群分布、危害规律、特点以及相关防治、经林措施并积累、储备了一定的实用技术,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3)防治介质及防治农药、器械的可适性。新型农药投放机械及新型农药的诞生,为有效防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物质保障,烟雾载药投放技术和微胶囊缓释技术趋于成熟是实施系统防治的重要技术、物质保障,该技术的应用可克服地形复杂、运输不便、施药困难以及害海拔高差巨大,虫羽化不齐、多次施药而造成二次、多次中毒现象的发生,可有效辟免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物种群不平衡等潜在问题。同时可较大幅度的减少资金的投入。

4)项目支撑的推动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延续实施及三北、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工程的持续推进,将极大的促进该区林分的更新改造,提高林分多样性,以增强抗御灾害性生物的能力。

5)地方性政策导向的促进性。由于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林区贫困居民实施了整体或部分搬迁,极大的减轻了林区的生态压力,同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封山禁牧等相关规定,有力地改善了林区环境条件,为林分得以修养生息提供了不可多得空间与时间。

4 防治对策

4.1 营林措施

进行必要的林分更新改造是有效、持续防控该区林业有害生物的根本途径,由于昌岭山林区自然环境恶劣,林分构成单一且分布差异性大以及考虑到经济性,需有针对性的分类改造。

1)保护区北麓林缘前沿海拔1825~2190m,年降水量290~320mm,年均温4.6~5.2℃,干燥度相对较大,植被稀疏,但土层相对较厚,此区域结合相关生态工程建设,培植以柽柳、沙棘等耐旱灌木林以改良现行自然植被景观,逐步为天然更新创造环境条件。

2)北麓2200~2500m,为保护区缓冲区,该区域沟壑阴坡有稀疏分布的青海云杉及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的金露梅、灰栒子等灌木植物,沟壑阳坡部分地段被铺地柏覆盖,盖度达23%左右,大部裸露或少量零星灌木,该区域湿度相对较大,该区可作为经济型生态林重点建设区,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加大人为干预力度,迅速推进林分更新改造,引进欧李(蔷薇科 李属)以及乡土树种山杏、山桃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片、带混交并加大抚育管理力度,促进迅速成林,较快改善生态条件,为天然下种或更新创造条件。

3)缓冲区纵深区域,该区域面积较大,占整个林区的35%左右,96%以上为云杉纯林,为嫰稍害虫的重灾区,林木感虫株率达90%以上,感虫植株70%以上枝叶枯萎,60%以上感虫植株濒临死亡,危害程度十分严重。该区林木相对稀疏,每亩植株约数株到数十株不等,营林措施上主要以人工培植山杨、白桦等优势树种为主,选择性的引进落叶松等适生树种,以迅速成林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环境条件。

4.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仅考虑在缓冲纵深区和核心区实施。

化学防治采用烟雾载药和释放微胶囊农药进行

防治,在郁闭度大于0.5的针、阔混交林采用烟雾载药防治措施、在郁闭度小于0.5的云杉纯林采用释放微胶囊农药进行防治,在虫口密度大、危害程度严重地段交替进行重复防治。烟雾载药在危害期即孵化盛期实施,微颗粒缓释胶囊防治可在开始孵化前属天至半月均可实施。

4.3 生物防治

1)可在危害盛期应用多角体病毒进行喷雾防治,主要针对景区周边,危害严重地段实施,就目前环境设施条件来看尚不具备大面积防治条件。

生物成因 篇7

关键词:硫化氢来源,硫化氢危害,硫化氢成因,硫化氢生物治理方法

目前,我国现已开发的油气田不同程度地含有硫化氢气体,有的含量极高。如四川石油管理局含硫化氢气田约占已开发气田的78.6%,其中卧龙河气田硫化氢含量高达10%(体积比),华北油田晋县赵兰庄气田,硫化氢含量高达92%。我国海上含硫化氢油气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也在逐年增多,如南海W11-4油田、流花油田、番禺油田等,渤海SZ36-1油田、埕北油田等均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氢。硫化氢的剧毒性及强污染性、强腐蚀性、易冰堵和硫元素沉积可给油气田开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油气酸化、油气污染、金属腐蚀、人员伤害等,如不加以治理就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使油气田减产,甚至停产[1,2,3];尤其对于海上油气田来说,作业空间小,设备集中,一旦硫化氢泄漏,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总结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硫化氢的来源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油田伴生气中硫化氢的成因,介绍了治理硫化氢的生物方法,其具有吸收率高、作用环境安全、投入低、能耗低、二次污染低的优点,非常适合应用在海上油气田,能够降低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油气田安全生产,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 硫化氢在油气田开发中的来源及危害

1.1 硫化氢特点

硫化氢M=34.08,无色气体,有恶臭和毒性,d=1.539 g/L (25℃),相对密度1.906 (空气=1),熔点-82.9℃,沸点-61.8℃。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能够使银、铜制品表面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硫化氢在低浓度(0.13 mL/m3~4.6 mL/m3)时可闻到腐臭蛋气味,浓度高于4.6 mL/m³时,刚接触有刺激感,继而嗅觉迅速钝化,感觉不出硫化氢的存在;硫化氢易溶于水和油,在20℃、1 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硫化氢的溶解度下降。常压下,1 mL水中溶解硫化氢气体的毫升数如表1[4]:

1.2 硫化氢在油气田开发中的来源及危害

表2汇总了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硫化氢的来源及危害。

2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H2S地质成因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硫化氢的产生一般可以分为干酪根裂解、热化学还原成因及生物成因。

2.1 干酪根裂解

B.P.蒂索等曾指出石油与干酪根在过热阶段裂解能生成少量硫化氢,原油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硫和多硫络和物,为硫化氢的形成提供了化学反应条件[8]。干酪根裂解产生的硫化氢使石油与腐泥型干酪根裂解形成碳残渣、水、二氧化碳、干气和少量硫化氢。这种成因的硫化氢特点有两点,其一是位于过热地层中,其二是硫化氢在气体中含量一般小于2%。如:威远气田震旦系为气藏式干气,绝大部分硫化氢含量为0.9%~1.5%,仅有2口井的含量大于2%;根据组合气体分子式换算可得H2S含量约占该气组合总体积的1.9%[9]。

2.2 热化学还原成因

硫酸盐在烃类或有机质的参与下发生高温化学还原作用,产生硫化氢,称为热化学还原成因(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10],这类硫化氢的生成是由于硫酸盐在烃类或有机质的参与下的高温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其化学反应形式可以以下反应式表示:

(1)式中:C为岩石中有机化合物中的碳;

(2)式中:∑C为烃类或石油,或者二者皆有。

硫酸盐TSR自增强循环、进程示意图(He·ari,1997)

显然,这种成因的硫化氢只能发育于硫酸盐—碳酸盐型地层组合中,由于此类地层组合中硫的来源丰富,所以能形成硫化氢含量高或很高的气藏(如:四川的中坝、卧龙河气田以及世界上硫化氢含量很高的气田多属此成因[10])。这类气田中的硫化氢的生成需要较高的地层温度,一般的,Ro在0.74%以上,地层温度在120℃以上或更高。

2.3 生物成因

油田伴生气中所含硫化氢不是在与储层有关的地层组合中形成的,而是由外运移来的,其主要来源为微生物。向油层中注入高矿化度的水、污水、河水以及海水都可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特别是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杆菌,其自身的新陈代谢能氧化金属设备,在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产生氢,从而使硫酸盐、亚硫酸盐等转变为强腐蚀性的硫化氢。

硫化氢可以通过生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形成,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和降解产物。生物体内普遍含硫,当生物死亡后,生物体内的硫和含硫有机化合物与沉积物一起被埋人地下,进一步接受水解、氧化、细菌降解等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改造,发生含硫有机质的腐败分解,从而释放出硫化氢。以这种方式形成的硫化氢比较常见,但生成的硫化氢规模和含量都不会很大,也难以聚集。这种硫化氢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分布于埋藏较浅的地层中[11]。

另一种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含硫化合物在还原环境下生成的硫化氢和原油降解生成的硫化氢。油气在成藏后,由于地层水或油藏的保存条件比较差等其它原因,硫酸盐还原菌往往消耗原油中的有机物和地层中的硫酸盐,产生硫化氢。赵兰庄油气田处在硫酸盐地层中,2 000 m以下发现大量的硫酸盐还原菌,研究表明该气田原油中的饱和烃色谱图为双峰结构,原油密度为0.98~1.03 g/Cm³,粘度为46~327 MPa.s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造成原油严重降解,使其原油比重增大,粘度增高[12]。

3 油田开发中硫化氢的生物治理方法

国际上已广泛应用的硫化氢脱除方法包括A.D.A.法、富玛克斯法、达克哈克斯法、克劳斯法、Ti02光催化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技术[13,14,15]。虽然这些方法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都存在着投资大、高能耗以及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尤其是在处理大流量、低H2S含量的油田伴生气流时,问题尤其突出。越来越多的生物方法被推广,该方法主要用于低浓度大气量的硫化氢废气的处理;其优点是吸收率高、作用环境安全、投入低、能耗低、二次污染低[16]。重点介绍两种去除硫化氢的生物方法,一种是用于因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生的硫化氢,采用生物竞争抑制法,从源头上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长,从而控制硫化氢产生;另外一种是在硫化氢产生后,采用生物法净化去除硫化氢。

3.1 生物法抑制硫化氢

生物竞争抑制技术(Biocompetitive exclusion,简称BCX),主要是利用某些与SRB在生活习性上相似的细菌,将这些细菌注入地层后,它们便会与SRB争夺生活空间和营养底物,从而抑制SRB的生长与繁殖[17]。通过微生物群的替代,将油田微生物危害问题变为有利因素,替代微生物群还可以产生天然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同时防止和除去硫化物,既可提高油层采收率,又能防止油层酸化的方法[17,18]。

BCX技术中使用的替代细菌在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方面与硫酸盐还原菌非常相似,只是它们不产生H2S,而生成其它对油田无害的产物或者将H2S转化。一类细菌主要包括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简称T.denitrificans)和硫化细菌(sulphide-Oxidizing Bacteria,简称SOB)等。另一类是利用某些细菌可以产生类似抗生素类的物质,直接杀死或降低SRB活性,也就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共生、竞争以及拮抗的关系,如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简称B.brevis)接种至SRB后,可以分泌短芽菌肽来抑制不锈钢上SRB引起的腐蚀[17,18,19]。

目前,国外有关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反硝化控制SRB的研究较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技术主要是向地层导入低浓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成分,天然存在于油层中的硝酸盐还原菌群将其作为电子受体,迅速增生扩散,得到激活;并在与SRB竞争时,优先选择使用油层中的基质,因此可阻止SRB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从而控制SRB的代谢活性。

S.B.-L.P.Lillebø[20]等使用柱子模拟油藏储层的环境,研究在这个柱子中添加硝酸盐来控制生物源硫化氢的作用。研究中使用了0.5mg/L的硝酸盐,在2.5~3.5月后使硫化氢的含量从最初的0.45~0.67 mg/L到完全去除。当硝酸盐消耗掉后,大约2.5月后硫化氢又开始恢复,并且在几乎5个月后硫化氢含量又恢复到最初的值。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BCX技术不仅在油田环境中应用,而且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同样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3.2 生物法净化硫化氢

常用的生物净化硫化氢的方法包括生物活性炭法、活性污泥法及固定化生物床法。

(1)生物活性炭法是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富集微生物后可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去除污染物。同时生物膜还可生物降解活性炭吸附的部分污染物,使活性炭再生,从而大大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这与Weber等发现的生物活性炭具有塔内再生的现象相符。在生物脱臭领域中,生物活性炭多用于水处理,而处理废气方面的应用报道很少。该方法具有活性炭和微生物两者的性能。一方面,当把生物活性炭法看作生物膜法的一种时,可以认为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吸附妨碍微生物的物质,或者是把吸附质作为基质供给微生物等,使微生物的生息环境稳定,活性炭起着作为生物膜载体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当把它看作活性炭吸附法时,可以认为活性炭所吸附的物质由微生物摄取后降解,而能长期不需要进行再生,是一种能够把带有穿透现象的不稳定吸附操作,转化为准稳定的操作方法。利用活性炭的微生物性能方法就是生物活性炭法。

生物活性炭的脱硫菌多为化能自养菌和化能异养菌,而多种硫杆菌(Thiobacillus)则是重要的化能自养菌,它们降解硫化氢的氧化途径如下:

吸附在生物活性炭表面的H2S被微生物降解掉。另外,有一部分吸附到活性炭微孔内的H2S也会被微生物降解。这是因为微生物分泌的体外酵素(酶)进人了活性炭的微孔中,并把吸附的H2S降解掉,转化为单质硫、亚硫酸、硫酸等。

(2)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Einarsen等通过向Linehammer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硝酸盐,控制了其间所产生的臭味,用很低的成本改善了污泥操作的环境条件。G.Bentzen等用硝酸盐控制下水道管网中的腐败问题,结果表明硝酸盐的加入能有效的控制下水道中H2S的含量,加入后操作入口处H2S含量为0.4 mg/L,日变化在0~0.4 mg/L;而加入之前,此值为4.2 mg/L,日变化在1~10mg/L之间,并且NO3-加入期间污水处理厂生物滤池内的硝化过程改善了。

还有报道利用FPU (功能化大孔聚胺酯交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在生物滴滤塔反应系统中进行脱除H2S的研究。同时对比测定未固定化微生物的FPU滴滤系统对H2S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的FPU滴滤系统启动迅速,微生物经过1 d的预曝气、7 d的选择驯化、8 d的挂膜固定化和2 d的直流驯化筛选后,系统便能正常运行,启动效率大大提高。此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性能,在空卧12 h后再通入H2S,经6 h H2S去除率便能从恢复初期的30%增至96.5%,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容积负荷为114 g H2S/(m3carrier·h)。未固定微生物的FPU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析性能,其吸附量为32 mg H2S/m3。FPU固定化微生物滴滤系统对H2S的去除是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经过分高纯化之后的优势菌群是革兰氏阴性硫杆菌。

4 结语

【生物成因】推荐阅读:

成因背景05-13

金矿成因05-25

经济成因05-29

错误成因06-08

退化成因06-18

成矿成因06-19

暴雨成因06-20

铜矿成因06-22

损坏成因06-23

误差成因06-25

上一篇:驾驶机器人下一篇:后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