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论文

2024-09-10

广西大学论文(通用12篇)

广西大学论文 篇1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34年,学校地处广西大学东校园,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文化气息浓厚,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成才之地。

历经大半个世纪,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4个班级、39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学校办公楼、教学楼(每间教室配有宽带网络多媒体投影设备及空调)、运动场、餐厅、学生公寓(配空调和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室、计算机教学室、学术报告厅、天象馆、阅览室等功能室按标准配备,师生享有就近利用广西大学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等丰富教学资源的便利条件。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186名专任教师,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8人,研究生毕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8人,自治区A类人才2人,南宁市B类人才3人。学校确立了以“为做人奠定基础,为成才积蓄力量”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确定“科技牵头、文体兼修、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前列的优质学校。2007~2012年连续六年分别获得南宁市高中毕业班工作“卓越奖”和“优秀奖”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先进党组织”“全国机器人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德育工作标兵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学校”等称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特色普通高中”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广西大学论文 篇2

1925年,以李宗仁、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1927年4月15日广西省政府正式成立。1927年冬间,省政府决定在梧州筹办省立广西大学,并由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时任上海大夏大学任校长)回桂一起筹办,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1928年10月省立广西大学在梧州蝴蝶山宣告成立。首任校长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家、教育家、科学家马君武博士。

自成立时至今,学校各项事业日益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走过的路并不平坦。1929年,成立仅1年的广西大学因粤桂战争停办。1931年复校,设立理学院。1932年设立工学院、农学院。1935年,成立植物研究所。1936年,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在南宁设立文法学院。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入,增设医学院。这一年省政府改组广西组织机构,理学院、工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设校本部于南宁。1936年10月,校本部及文法学院迁往桂林(先在良丰西林公园,1937年2月迁桂林李子园)。1937年医学院分出,农学院迁柳州沙塘。1938年,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及校本部迁桂林良丰西林公园。

1939年8月,广西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这时广西大学已成为拥有理工、农、文法(1941年8月文法学院改为法商学院)3个学院和1个经济植物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1944年11月,日军近桂林,学校疏散至融县(今融水县),后又再迁贵州榕江。原有校舍、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大部被毁。

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广西。先迁至柳州鹧鸪江,暂栖于国民党第十六集团军妇孺工读学校内。1946年,学校又迁回桂林,在将军桥设校本部,设分部于良丰西大旧校址。本部含法商、理工学院二、三、四年级及统计专修一年级,分部含农学院及各院系一年级学生、先修班学生。

1948年,增设文学院。到1949年11月桂林解放时,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由文学院、法商学院、理工学院、农学院4个学院17个系组成的、在国内知名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

1949年11月以后,隶属中央政府高等教育部。1950年,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并入,下半年与文学院组成文教学院;理工学院分设为理学院、工学院。1951年,省立西江学院本科部分并入。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

从1952年起,根据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学院长会议等精神,广西大学的各院系陆续并入全国其他院校。教职工、学生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分别调往其他院校。其中文教学院并入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学院;理学院大部分并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工学院各系并入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武汉水利学院;农学院各系并入江西农学院。到1953年,广西大学停办。

广西大学的停办在广西省内引起较大的反响。1956年韦国清任广西省长,他与省委其他领导同志研究了各方面意见,一致认为广西应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于是决定请示中央,要求重建广西大学。1957年底,韦国清向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

一、高教职工部部长杨秀峰反映了这一意见。之后,韦国清又到中南海西花厅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总理表示:广西应该办一所大学,但待商量后再作正式决定。1958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区人委提出在南宁筹建广西工学院,并向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申报,要求调回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走的原广西大学教授,要求调回原西大理工学院院长(当时在东北人民大学任教)郑建宣教授,负责广西工学院筹建工作。4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同意了这一申请,5月,教育部拨款100万元作广西工学院开粉费。6月,自治区人委第二次会议通过决定,队了成立广西工学院外,还决定重建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仍设矿冶、机械、电力、化工、土木5个系,当年秋季招生。广西大学为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计划1959年秋季招生。为了统一进行筹备工作,成立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筹备委员会。7月初,自治区党委又作出新决定,提前重建广西大学,将广西工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广西大学设工科(矿冶、机械、电力、化工、土木5系)、理科(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4系)文科(外文),立即开始招生。招生工作从7/月开始,8月上旬结束,生物系、地理系未能录取到学生,这两系停办。10月,举行开学典礼。恢复后的广西大学校址设在南宁市西郊原越南育才学校处。校长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国清兼任。1960年3月成立无线电系,1961年6月,撤销无线电系;1961年秋,原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1962年12月,矿冶系停办。1934年9月,又进行调整,学校有5系:数理系、机电系、化学化工系、土木系、外文系。1964年成立金属物理研究室。

1966年6月以后,进入“文革”十年**阶段,学校停止招生近5年。1971年2月才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2年,增设中文系,恢复矿冶系,设置基础部,1973年,设外文系,将机电系分设为机械系和电力系。

1976年,“文革”结束,1977年恢复全国统考招生。1978年,增设哲学系基础部改为数学系;1983年,增设法律系;1984年,增设经济系;1985年,广西工学院并入,增设轻工系;1987年,增设新闻系;1993年,增设计算机科学系。从1988年起,成立了化学研究所等一批科学研究机构。

进入90年代,学校在原设系及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二级学院:1993年成立经济学院,成人教育学院,1996年成立外国语学院和文化与传播学院。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9 年,广西大学成为国家“ 211 工程”项目建设学校; 2004 年,广西大学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2005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广西大学为科学研究事业作出了诸多贡献。早在三四十年代,为了投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广西大学师生组织起“国防化学研究组”研制炸药,化学教授宋文政先生为此献身。彭光钦教授研究发现了“国产橡胶”,轰动一时。解放后,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广西大学师生在广西水利、电力等行业承担了众多的设计以至施工重任,为广西的建设作出了贡献。随着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增多,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已经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在“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牛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纯度蔗果低聚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仅次于三峡电站的龙滩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建设中,“物权法”研究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2,938 项,其中承担国家“ 863 ”、“ 973 ”(子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课题 18 项;发表学术论文 12,850 篇 , 进入 SCI、EI、ISTP 三大索引 1,236 篇;获专利授权 68 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成果 202 项。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数连年位居广西前列。近年来,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重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集中推广和转化一批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结合广西大学科技大篷车行动计划,继续加强与原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结成合作对子的南宁、北海等市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设立校外研发中心或研究院,全面推进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工作。目前,学校已分别与广西南宁、北海、玉林等 7 个城市进行了科技对接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学校 占地面积 307.19 公顷 , 校舍总建筑面积 120.26 万平方米 ,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4.21 亿元,拥有各类藏书 290 万册,电子图书 187 万册 , 中外文纸质期刊 4,000 多种,全文电子期刊 1.7 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可使用的电子文献资源容量超过 14TB,形成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地区南宁主节点设在我校。

■ 学校设24个学院(系)、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等九大学科门类;有 91 个本科专业,18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0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有本科生 26,757 人,硕士研究生 6,740 人,博士研究生 274 人,留学生 328 人,成人教育学历生 31,904 人。教职员工 3,688 人,其中专任教师 1,873 人,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正高职称 301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83 人),副高职称 615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 5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 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1 人,享受政府特贴 26 人,教育部骨干教师 7 人,广西 “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人选 38 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1 人,自治区优秀专家 1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2 人。2004 年以来,我校“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成为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新技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 3 个团队成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 一直以来,学校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压缩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对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专业规模效益与社会适应性,使学校的专业布局和结构能较好地适应广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对广西的支柱产业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英语 + 专业”分段培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主辅修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品(重点)专业、精品(重点)课程、精品(重点)教材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实施专业责任教授制和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制,立项建设了一批专业、课程、教材,获得国家特色专业 5 个、国家精品课程 2 门,广西精品专业 4 个、重点专业 3 个、优质专业 15 个,广西精品课程 19 门、重点课程 6 门,广西精品教材 5 种、重点教材 7 种、优秀教材 36 种。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立项建设了一批多媒体课件,在 2007 年全国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全校实验共享平台,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学校现有实验中心 25 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2 个,全校共享校级实验中心 7 个,院级实验中心 20 个,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之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十五”以来,立项了 273 项教改项目和教育科研项目,近两届获教学成果奖 113 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三校合作)、二等奖 2 项(其中 1 项为三校合作),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 13 项,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15 项。

■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 211 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通过学科建设聚合人才,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学科的装备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科已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一些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 个 “ 211 工程 ” 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1 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 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 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 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 个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9 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十五”期间,取得了“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研究及应用”等 10 个标志性成果,集中展示了我校“ 211 工程”建设的水平、特色和优势。■

■ 广西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最早确定的全国对外开放接受外国留学生的 66 所大学之一,自 1962 年起已为近40 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2 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迄今,学校已选派了 600 多名教师和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开展科技合作、担任客座研究员等;同时邀请一大批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及进行合作研究等。目前,学校利用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广西大学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强。2006 年 12 月,广西大学与泰王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共同组建素攀孔子学院,开展对泰汉语教学; 2007 年 9 月,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好良好的条件。

■ 学校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民主校园、法制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创新校园等六大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先后被授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首批绿色大学等称号。

■ 2008 年11月8日广西大学将迎来80周年大庆。建校以来,广西大学培养了 18 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两院院士李林、党鸿辛、陈太

一、沈善炯,香港著名演员和导演鲍方,风靡全球的《豪杰解霸》软件发明人梁肇新,都是西大学子的杰出代表。

■学校发展目标

用1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把广西大学建设成为培养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解决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想库和科技源;在建校 100 周年时,建设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广西大学简史

李康副主席深入广西大学 等 篇3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研

本刊讯 近日,自治区副主席李康深入广西大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她实地考察了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并召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就“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还听取了广西大学相关领导关于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

(桂文)

第二届全区高校辅导员

职业技能竞赛在邕举行

本刊讯 4月20日,由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主办,广西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西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复赛、决赛在广西大学举行。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莫锦荣、广西大学副校长唐平秋全程观摩了决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来自全区高校的200多名辅导员观摩了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桂林理工大学欧阳胜权等5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广西大学黄学勇等1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河池学院吴根生等1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据悉,本次比赛从动员部署、训练辅导到初赛选拔、复赛决赛,历时近3个月。区内各高校高度重视此次竞赛,组织辅导员踊跃报名、积极参赛,全区共有80名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比赛促进了我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升。(桂文)

我区教育系统启动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本刊讯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教育系统“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视频动员会。会上,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要求,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秦斌指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职能,开展好包点创示范、环保小卫士、创建美丽校园、“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广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大行动等四大活动;要让学生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理念,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要让学生帮助家长和他人增强环保意识,成为环保卫生的宣传员和监督员。秦斌还要求各学校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把农村中小学校建成卫生、文明、安全、美丽的校园。

(桂文)

我区民办幼儿园

获财政专项奖补

本刊讯 最近,南宁市良庆区的一所民办幼儿园领到了一份5万元的“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目前,南宁市已有700余所民办幼儿园获得此项奖补,资金总额为2 000余万元。据悉,在全区范围内,该项奖补资金总额是1.6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1亿元,自治区级资金0.5亿元,现已全部发放到位,共惠及3 82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是我区民办幼儿园首次获得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将有利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桂文)

我区制定中职学校

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

本刊讯 我区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开始执行广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最低标准(以下简称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并计划在2015年执行到位。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是指补充中职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该标准规定自治区直属、市属(含城区)、县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每生每年700元、600元、500元。该标准为最低标准,各市、县(区)现执行的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高于该最低标准的,要继续执行,不得降低。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13年获得拨款约1亿元,2014年获得拨款约1.78亿元,2015年获得拨款约2.62亿元。(桂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确定2013年为“教育经费管理年”。通知指出,各地在安排使用教育经费时要落实“四个倾斜”,即向农村、偏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倾斜;做到“五个统筹”,即经费使用要统筹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统筹城乡、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安排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统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通知要求,各地在经费使用上要坚持勤俭办学原则,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严禁超标准豪华建设,坚决制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用车和设备,实行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制度;学校支出预算编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文件。

全国校安办要求

校安工程须建应急避难场所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最近,全國校安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在校安工程项目中进一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重点抓好以下3项工作:一要对照校安工程规划,逐一检查规划中具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的学校的建设情况,确保一一建好,在灾难来临时能用得上;二要积极争取地震、国土、建设等专业部门的支持,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保证关键时候管用,同时加强相关演练和培训工作;三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实施校安工程后续规划和其他校舍建设项目中,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符合应急避难场所要求的学校。

教育部严禁

招聘活动中的就业歧视

据人民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各地、各高校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毕业生维权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签约等方面的就业权益保障服务,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nlc202309040450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从今年起,河北省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撤并必须报经省政府审批。该省教育厅明确指出,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在经省政府批准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凡是计划撤并学校(教学点)的,要严格按规范程序报省政府审批备案。该省要求,各地应以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为出发点,根据县域人口、学龄儿童数量、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都应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湖南“爱烛行动”未来五年

将救助1.5万名特困教师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湖南省今年将启动“爱烛行动”,由教育基金会投入600万元资金,向长沙、湘潭、常德、岳阳、邵阳、永州等地和省直高校的600名特困教师每人发放1万元救助金。按照轮流发放的形式,湖南将在5年内实现救助1.5万名特困教师的目标。另外,今年该省还将首次举办“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评选活动,该活动面向省内边远山区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获奖教师每人可获6 000元奖励。此外,边远山区教师也将逐步实现免费体检。

浙江杭州市下城区

成立公众教育督导团促进教育公平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最近,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成立公众教育督导团,以促进城区内教育的公平。公众教育督导团成员采用本人自荐、学校推荐、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由学生家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政法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教师等213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每届聘期为2年。公众教育督导团成员将采用现场察看、听课、参与活动或听取学校介绍等方式,对学校规范办学5项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校安保管理、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办学特色及校风情况、家长感兴趣的热点和难点等进行督评,督评结果将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以及中小学绩效管理考核。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报道,近日,英国政府宣布,2014年9月英国将开放13所新型的“工作室学校”。这些新型学校将学术学习与工作培训相结合,招收14岁及以上的学生,并吸收当地企事业单位参与学生培养工作。目前,该国国内已经有100家国家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报名加入该类型学校的教育工作。该类型学校类似于为14岁以上青少年提供技术教育的大学技术学院,也是该国政府为提升就业率的一个举措。

法国“未来教师”职业助学计划

鼓励大学生任教

據《中国教育报》消息,为解决中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法国近期推出了一项“未来教师”职业助学计划,鼓励在校大学生选择教师作为职业。该计划从2013年到2015年间实施,规定所有大学一年级以上、年龄在25岁以下的学生(残疾学生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都可以申请该资助,通过者将在教师培训学院继续学习。该计划对学生的资助标准为平均每月217欧元,如果加上实习期间平均400欧元的工资和其他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有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大学生每月最多可获得1086欧元的资助。目前,法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由公立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承担,其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安排学生实习,并组织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篇4

数控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形机广西大学成立于1928年, 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的地方性综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33年。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 其中教授22人, 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 (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 68名。博士生导师2人, 硕士生导师5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学院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工业设计7个本科专业, 有机械工程 (_级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建设示范实验中心, 一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一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学院教学科研设爸完善, 近5年来,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顶目10多顶, 省部项目50多顶, 地方政府顶目45顶。每年的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 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正在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荞, 争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三坐标测量仪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邮编:530004电话 (传真) :0771-3232294网址:http�//me.gxu.edu.cn电火花线切割工业实践与洲练中心

广西大学论文 篇5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网站-广西中医药大学分数线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工作规定,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全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部标代码为10600,主管部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第三条 学校校址:仙葫校区: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邮编:530222 明秀校区: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邮编:530001;第四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各类高质量人才。第五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规定,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贯彻“公平公正、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六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事项。第七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组织和实施本专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第八条 广西中医药大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第三章 录取规则第九条 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第十条 执行平行志愿投档方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已投档的考生,学校采用分数优先原则,结合其所报专业志愿安排专业。“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若仍有部分专业未满额,在征得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和人数,进行“征集志愿”录取。第十一条 对执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第一学校志愿不满的条件下,则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非第一学校志愿的考生只能录取到本校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第十二条 投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比例投档。根据分数优先原则,严格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择优录取。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但服从专业调剂的,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高职校企合作班除外,该专业班级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作退档处理。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政策。执行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有关加分与相关降分的政策规定,并计入总分。第十四条 入学后,学校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种。第十五条 我校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报考医药类等相关专业的考生无色盲、色弱。同时从医药人才培养和医药类专业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考虑,对考生身体状况提出以下要求:

(一)护理学(含英语方向)及护理专业要求女生身高155cm(含)以上、男生165cm(含)以上;中医骨伤(高职)专业就业及工作岗位更有利于男生,要求考生身高在160cm(含)以上,身体强壮,心理健康。

(二)根据医药类专业培养特点,建议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以及面部有明显缺陷的考生慎报我校各专业。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慎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四)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我校不予以录取。对体检不符合招生条件的考生,我校概不录取;同时,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学资格。第十六条 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专业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此项目面向广西招生,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在前一轮录取结束后,若招生计划未完成,在征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计划的招生人数,进行“征集志愿”录取。并按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此项目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我校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第十七条 我校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招收项目有武术、羽毛球。招生及管理办法按照《广西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执行。第十八条 我校具有2014年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读本科的资格。招生及管理办法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年本科对口中职自主招生章程》及有关文件执行。第十九条 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同时招收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普通少数民族预科生,学制均为1年。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向广西招收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考生:

(一)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农业户口;

(三)60个老、少、边、山、穷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普通少数民族预科生面向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广西招收少数民族考生,考生录取后报到时根据规定按学年收取学费。被录取的预科生到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学制一年。学习期满,考核合格者我校将依据相关规定,调配到各本科专业学习。第四章附则第二十条招生计划、录取结果公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统一向考生公布。第二十一条 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二十二条 收费标准:

(一)本科生新生入学时所有专业均为预收学费5400元/学年。注:我校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桂价费〔2000〕123号〉文件》对本科学生实行学分制收费。本科学生实际学费按各人该学年所选实际学分数收取,因每位学生每学年所选学分不同而学费不一,故本科生新生学费为预收费。实际费用按学年结算,多退少补。

(二)高职专业学费: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药等专业8000元/生·学年;医疗美容技术、药学、护理、药物制剂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7500元/生·学年;医药营销专业7000元/生·学年;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8500元/生·学年。

(三)住宿费:明秀校区,视住宿条件共有七种收费标准,分别为400元/生·学年、450元/生·学年、500元/生·学年、700元/生·学年、750元/生·学年、800元/生·学年、1200元/生·学年;仙葫校区住宿费标准为1200元/生·学年。

(四)其他费用:部分学习必需品、生活用品为自愿购买,具体费用标准待厂家提供后随录取通知书寄出。注:以上各项收费以自治区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收取。第二十三条 学校概况、专业介绍和奖、贷、助学金政策等详细信息请访问我校招生网。第二十四条 我校分别与部分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培养高职人才。所有进入这些专业班级学习的学生,符合实习、毕业条件者,实习、就业均安排在相应的公司、单位。根据公司单位岗位的需要,对报考这些专业班级的考生做出相应要求,详情参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生简章》。第二十五条 我校目前未开设清真食堂。第二十六条 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广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与就业处 邮编:530001联系电话:0771-3126099、3122535 传真:0771-3106508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E-mail:gxzy3126099@163.com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招生工作,由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专业:

广西中医药大学全景地图:

广西中医药大学历年分数线:

广西中医药大学报考指南:

广西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

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气校友: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篇6

清华大学虽以理工闻名天下,但近年来逐渐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建设,尤其是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搞得很红火。

复旦大学

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综合实力、人文学实力、社会科学实力在南方均位居第一。

中国大学的校名多以地名冠之,体现的是地域性特征。但也有一些大学的校名取材于历史典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典雅又“美听”,体现了其办学宗旨和人文精神。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

先来说说清华大学。清华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咸丰皇帝赐名“清华园”。“水木清华,婉兮清扬”,如果你看金庸作品比较多,大概会对《天龙八部》中诠释木婉清名字的这句话有印象。不过金庸也不是凭空自己创作的,后一句出自《诗经》就不多说了,前面的“水木清华”出自晋代谢叔源的五言诗《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所以清华BBS之名也是从这里来的。掉书袋一下,在四部当中,诗歌属于“集部”,在经、史、子、集中位列最后,所以出自集部的“清华”稍显纤弱。从1924起,清华大学正式开始用“清华”为校名。

就和北大被误解成文科院校一样冤枉,清华也被误解成是“工程师的清华”。孰不知,时下时髦的“国学”一词,第一个大张旗鼓说的正是清华。当时清华的国学研究院名振全国,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导师成就非凡,树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丰碑,不知令多少学人向往。季羡林大师最后落脚在北大,但其实是清华毕业。清华还有很多大师,如一部《围城》让世人刮目的钱钟书,一部《雷雨》震惊中国戏剧界的曹禺,《七子之歌》的闻一多……清华的人文又哪里逊色了?

再来说说复旦大学。“复旦”二字来源于《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以日月光辉的永恒来象征“复旦”不朽的魅力。其实说起来,这首《卿云歌》也是首古诗,但因为出自《尚书》,而《尚书》又是儒家经典,是十三经之一,因此以四部论,“复旦”是出自经部,分量就很重了。

不过和清华类似,“复旦”也不是最早的校名,马相伯于1905年创办的时候是叫“震旦大学”,1917年改为“复旦大学”。这所人文色彩浓厚的高校,“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曾云集了众多声名赫赫的大师:周谷城、陈望道、颜福庆、苏步青、谢希德等著名学者曾长期在校执教,为复旦奠定了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基础;谈家桢、吴浩青、谷超豪、胡和生、王迅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成为复旦当代学术精神的代表。建校以来,复旦毕业生涌现出于右任、邵力子、陈寅恪、竺可桢、童第周等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而今在复旦,每天都有非常精彩的大师级讲座,为学生讲解人文社科的知识。这就是人文风度,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

赵幼斌在广西大学授拳 篇7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丰富师生的武术文化生活,著名杨式太极拳名师赵幼斌先生应广西大学太极拳协会的邀请,于2011年12月22~25日在广西大学举办了一期中国武术段位制和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培训班。赵幼斌先生是中国武术协会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杨式太极拳》编撰、示范者,是中国传统杨式太极拳嫡传第五代传人中的优秀代表。

参加本期段位制培训和考试的有广西大学太极拳协会的教职员工、中加国际学院太极拳俱乐部的中外师生、文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盛天集团太极拳俱乐部成员和其他活跃在校园内外的近百位武术爱好者。培训中,赵老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地授课及其纯正且极具神韵的太极功架演示,让师生们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进一步激起了广西大学师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师生们主动地去传承、传播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训班结束后,广西武术协会在广西大学举办了一次段位考试,校园近百名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段位考试。

广西大学论文 篇8

一、学习满意度的概念

汉语大辞典对“满意”的定义是意愿得到满足, 符合心愿。“满意”是进行某种活动之后让人认为该活动能带来愉快感受的主观性判断。满意度即满意的程度, 是一种感觉状态的水平, 它来源于被访者对某事物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的对比。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对学习满意度的定义不同, 目前对学习满意度的定义还没有严格统一的定论。学者多从完整性、需求达成性和因素性等方面阐述学习满意度进行。

从学习满意度的整体性意义来看, Tough (1985) 认为, 对于学生来说, 满意 (Satisfaction) 是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 “满意”即高兴的感觉或积极的态度, “不满意”就是不高兴的感觉或消极的态度。一些学者认为,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涉及学习的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时的总体性并带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 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感觉和态度。对于学习满意度的概念, 如郑田 (1985) 认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愿望或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魏明堂 (1992) 认为是一种人格特性、态度和感觉, 是一个抽象且模糊的术语;张霞 (2006) 认为学习满意度的主观感受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这种主观感受是大学生在学习中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志, 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郝建春 (2005) 认为学习满意度就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感觉的程度, 也就是学生对学习的感觉或态度, 即喜欢程度、或对学习的愿望或需求, 以及获得的满足或目标达成的程度。因此学习满意度可以用来解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结果。国秀玮 (2007) 认为学习满意度是个人在参与学习活动时的需求或愿望实现的一种心理感受。学习满意度的高低与学习者的需求或愿望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可以看出, 这些整体性概念的研究范式为“你是否对学习感到满意”。

从因素性概念看, 学习满意度的目的是认定学生对学习各方面的满意程度, 从而提出教育决策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其研究重点从构成学习的因素出发, 探讨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评价。马芳婷指出,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习成果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满意度。它构成了学习者希望需求的满足感觉。萧安成提出, 学习满意度是学习者先前的学习预期和学习之后的对比, 产生积极的态度, 认为充满乐趣, 关注学习者对课程、教学质量及组织机构的评价。连振熙等学者指出, 学习满意度包含学习方式內容、规则时数、师生互动和社团活动等因素。不同的研究定义均可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学习满意度的概念, 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以改进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 提高学习满意度。

综上所述, 学习满意度关注的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 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积极的感觉。结合上述定义, 本文中提到的学习满意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学习因素的感知, 并将这种感知与学习前的期望进行比较, 从而产生满足与否的主观感受。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施行, 大学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相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非所用等。大学生学习满意度低下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严重匮乏, 滋生学习无意义、知识无用等错误观念和消积情绪, 具体表现为对学习感到厌烦、学习成绩低、抱怨老师和学习等。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成为高校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 本研究试图从教学方面入手, 重点总结分析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情况及原因, 以期揭示、解决相关问题。

(二) 研究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广西大学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103份, 回收问卷103份, 其中有效问卷101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98%。其中, 男生52人, 女生49人;大一8人, 大二13人, 大三29人, 大四22人, 研一8人, 研二10人, 研三7人;理工类专业59人, 文史类专业27人, 农林类专业12人, 其他专业3人。

(三) 研究工具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问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专业类别、所处年级、籍贯类别、家庭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获过奖学金及其他荣誉等;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 分为五个维度, 分别为教学满意度、学校管理满意度、学习收获满意度、激励满意度以及人际关系满意度。本文主要从教学满意度及学习收获满意度分析广西大学的学生满意度情况。

1.教学满意度

教学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教师、教学安排等方面的教辅手段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实践实训项目、教材内容、学习弹性等。

2.学习收获满意度

学习收获满意度是指学生对在校所修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等环节完成情况的感受及其学习结果的满意程度。主要包含:学生对自己理论知识掌握、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以及协调交涉能力的进步等。

(四) 研究程序

为了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学习满意度,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种评定方法:一种是被调查学生情况的描述部分, 用是否来回答, 了解被调查学生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问卷的主体部分, 即调查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对满意程度划分了五个等级, 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要求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真实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选择, 并计算出各指标所占比例, 根据比例分析调查结果, 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分析满意度时, 分别赋予满意等级分数:满意为1分, 比较满意为2分, 一般为3分, 不太满意为4分, 不满意为5分。将101份有效问卷的23道满意程度题目的分数相加除以23, 得到满意度题目的平均分数为275, 即分数大于275的有关问题的满意度低于此次调查的平均水平。满意度低于此次调查平均水平的14个项目为表1所示, 本文将对教学及学习收获满意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对老师的学科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的满意度较高

从对老师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老师学科水平及职业道德水平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对教师的学科水平、教师职业道德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4.4%、69.3%, 选择“一般”的比例分别仅为9.9%和5%。这可说明广西大学任课教师的学科水平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能让学生感到满意。

(二) 对学习弹性及自主性、理论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学生对学习弹性及自主性、理论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这说明广西大学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上较为充分, 学生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安排学习, 除此之外, 教师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思考的环境, 这些都是促成学生在学习弹性及自主性方面有较高满意度的原因。

(三) 对教材及实践实训项目满意度较低

在教学的总体上看, 对教学总的评价为“一般”。选择“不满意”和“不太满意”最多的依次是教材、实践实训项目、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安排, 选择“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4.8%、23.8%、21.8%和21.8%;选择“一般”最多的依次是教学组织安排、实践课实训项目、教材、理论教学、教学计划以及学习弹性及自主性, 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9.5%、46.5%、46.5%、40.6%、38.6%以及28.7%。对教材、实践实训项目的不满意度较高, 并且在没有选择“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里面, 选择教材、实践实训项目为“一般”的人数较多。这说明, 广西大学在教材以及实践实训项目方面上有待提高。

(四) 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从学生对自己获取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选择“一般”最多的依次是理论知识掌握、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协调社交能力方面的进步, 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9.5%、38.6%、30.7%以及29.7%;选择“不满意”和“不太满意”最多的依次是理论知识掌握、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协调社交能力的进步, 选择“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8.7%、26.7%、11.9%和11.9%;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最多的依次为协调社交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的进步, 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8.4%、57.4%、34.7%以及21.8%。虽然在“分析思考能力的进步”以及“协调社交能力方面的提升”中, “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重不大, 但认为自己在分析思考能力的进步为“一般”的比例占到了30.7%, 在协调社交能力的提升为“一般”的占到了29.7%。可见, 广西大学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上需要加强。

(五) 实践实训项目与学生动手能力呈现相关性

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与学生对学习收获的满意度的关系上看, 实践实训项目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436,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的低相关性。即学生认为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进步不足, 与实践实训项目的不满意有关。

学生对自己动手能力的进步感到不满意, 与实践课实训项目的安排不合理、效果不理想有关。学生对实践实训课项目感到不满意, 一方面是由于实践实训项目的内容没有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与实践实训项目的安排与强度不足有关。

四、提高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从学生对广西大学教学方面及自己学习收获的满意度看, 学生对教师及学习弹性方面较为满意, 这也使得学生普遍对自己在思考及协调社交方面的进步较为满意。而学生对学习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合理教材选用工作

选用教材工作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 关系到学生对知识体系、知识框架的学习过程, 是保证教学质量,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关键之一。应重视教材选用, 认真把好教材选用关。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的教材评价机制, 规范教材评价选用程序, 把搜集教材编辑、出版、发行信息等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利用教材版本库, 搜集不同版本的教材样本, 积累、丰富、规范备选教材。利用制度避免选择教材的主观因素, 避免以权谋私, 帮助他人推销教材, 或不顾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强行使用指定教材等现象。

(二) 科学地进行教学组织安排

对于学生对教学组织安排的满意度较低的情况, 应统筹、合理地教学、课程排列。根据学生对教学组织安排的满意情况, 首先需处理好上课与实习之间的冲突。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困惑甚至排斥。是否能够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与实习之间的关系, 将影响学习的连续性和巩固性。在做教学计划时应全观统筹, 研究课程设置的的有效性、适用性及合理性, 突出专业知识的关键点, 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趋向。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能较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因此,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应注意统筹指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组织时间及作息时间。

(三) 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仅是理工科学生需要加强实践实训课程, 文科学生也同样需要接受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应分解、细化理论教学内容, 加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结合度。此外, 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 还需要足够的实训课程和实习机会。而对于教学经费不足导致的学校实验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的情况, 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层次的合作, 利用实践生产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适应性。在产教结合的过程中, 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 将实际生产标准作为实践实训内容;在企业开设技术教育课堂, 用实际生产活动、实际工作情景为案例, 与理论教学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中提高其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

注释

11 孟悌清, 陈香.大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 24.

22 于洪彦.顾客满意度涵义诠释[J].中国统计, 2003, (9) .

33 郑田.大学生对大学教学的满意程度与学习成就的关系[J].国立台湾教育学院辅导学报, 1985, (8) .

44 肖莲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研究[D].苏州大学, 2008.5.

广西大学论文 篇9

关键词:ACCA,教学与实践,合作

ACCA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成立于1904年,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之一, 也是在运作上通向国际化及发展最快的会计师专业团体。目前已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设立了分部、办事处及联络处。在160多个国家共设有300多个考点, 拥有学生和会员超过二十五万人。ACCA课程全面、完善、先进, 现已被联合国采用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随着全球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建立全球统一标准的会计准则已是大势所趋。ACCA的专业资格考试凭借其卓越的课程设计, 越来越赢得众多高等院校及独立院校的青睐。

一、广西独立学院开展ACCA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会计的国际化, 会计专业英语人才需求越发显得重要。加强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适应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当务之急, 高校则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最初ACCA进入中国与高校合作是在一些知名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学校开展, 目前全国的高等学校基本都开设了ACCA专业或者将ACCA的某些课程嵌入了本科教学中。全国一些实力比较强的独立学院也在早期就开展了ACCA教育, 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广西独立学院在ACCA教育中起步比较晚, 而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满足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的需求, 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甚至国家发展输送优秀的国际人才, 在独立学院开展以国际为背景的教育十分有必要。

二、广西独立学院开展ACCA教育的现状

(一) 学生及家长对ACCA教育感到陌生和恐惧

在广西大学行健学院第一届ACCA招生过程中, 900名左右相关专业学生中, 约70%的学生和家长对ACCA教育感到陌生, 表示从未听说过, 有的家长甚至将ACCA理解为一个培训机构、不正规, 认为独立学院变相收费。约27%的学生听说英文全球统考, 感到恐惧而避而远之。只有为数极少的学生选择了学习ACCA课程。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好奇或者各种原因加入试点班之后又退出。而在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的ACCA教育已经开展起来, 出现了有人因为分数低而不能就读这些高校ACCA班的情况。

(二) 独立学院ACCA教育中学生基础薄弱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参加全球统考面临的全英文考试的难度。我院招收的学生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 而且会计专业课程没有学, 同时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导致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并理解纯粹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这成为独立学院开展ACCA教育的一大难题。

(三) 独立学院师资匮乏

由于广西地区对ACCA教育的认识比较落后, 因此在独立院校开展ACCA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比其他高校要慢。要保证ACCA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发展, 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能够胜任ACCA课程教学的双语教师队伍。ACCA的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品格是个巨大的挑战, 对授课教师更是一种自身能力的挑战。因此ACCA教师需要专业精深, 外语水平比较好, 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以及寻求既能适应全球统考又能激发学生素质训练的ACCA教学体系。

(四)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因为我院是三本独立学院, 因此未能获得ACCA代表处的认可来承办ACCA成建制班,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难题, 独立学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拿来照搬照用, 只能在摸索中前进。虽然广东的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 但是由于师资、生源、地域等因素的差异, 不可能完全照搬对方的ACCA教育模式。经过正式的论证和研究, 行健学院设定目标, 开办ACCA试点班, 从零开始, 稳扎稳打地学习前九门课程并参加ACCA官方全球统考, 这对于广西独立学院的教育而言是一场革新。ACCA班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要学习所有的通识必修课和一些专业必修课, 同时还鼓励我院ACCA试点班学生参加中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这样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生时间和精力。如何把前九门课程嵌入本科教学课程, 合理地保证学生顺利通过前九门考试, 没有一个固定现成的模式。

三、完善独立学院ACCA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ACCA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ACCA试点班的凝聚力建设

大一下学期, 学院已经在ACCA课程中开设F1 (Accountant in Business) , 其中一些知识点成为激励和团结鼓舞班级师生的好点子。比如, 我们将F1里Part D部分关于团队 (Team) 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班级建设中。F1科目Part B中关于文化的理论也可以活学活用, 比如谢恩 (Schein) 的理论可以运用于我们自身, 我们一小群人为什么会共同奋斗, 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潜在的理念和精神 (Take for granted Assumptions) , 所以我们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Value and Belief) , 最后我们表现出来的就是比别人刻苦的学习状态 (Observable Behaviors) 。于是制定体现我们班级文化的班训为:“求真、务实、共赢”, 增强和建设班级凝聚力和共同认知感。小而精的班级体制是值得推崇的, 虽然教学成本会增加, 但是教师能比较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师生沟通交流渠道通畅, 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生活问题, 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此外, 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商业策划比赛, 比如考察一家面临倒闭的小型电影院, 让学生经历三个阶段:实地考察体验, 个人见解, 团队策略, 并就此组织比赛, 让学生对企业有所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 我们还强调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业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技。这样的氛围使得班级能够感觉到团队的力量和融合, 解决心理恐惧障碍, 为学生合作和共同努力打下了基础。

(二) 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对基础薄弱的难题

在课程设置上, 由于大一上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和会计学原理等专业课程, 学生在学习ACCA课程的F1课程时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慌张。班级里优秀的学生成绩很好, 思维活跃, 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班风建设比较良好。一些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财经书刊, 极具钻研精神, 对知识点思考的比较透彻, 具备很优良的求真精神。学生之间会就知识点互相沟通, 以强带弱, 积极互助。

(三) 教学能力的提高

1. 对本院ACCA教师的培养。

海外留学回来的教师和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是培养的重点对象。我院每年都要公派重点培养的教师去参加ACCA的课程培训, 比如参加上海财经大学高顿ACCA教育中心、ACCA扶持的马来西亚双威等相应课程的培训。教授ACCA课程的教师责任心必须强, 要有钻研精神, 自己要参加ACCA考试, 要有任课科目的考试攻略并总结备战经验。鼓励ACCA教师参加各类ACCA教学研讨会,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潜能, 学院对ACCA任课教师制订了一套比较有效的业绩激励制度和奖惩实施细则。另外, 我们也充分利用了本院国际学部的外教师资, 在ACCA教育试点班开设了外教口语和写作课程, 以利于第二阶段课程写作的学习。

2. 与专业ACCA机构合作。

鉴于我院自身师资力量薄弱, 我们与中博诚通公司合作, 聘请他们的优秀教师来到学院为学生集中授课和宣讲,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信心。合作方由于已经有一套经验丰富的合作程序和教学体系, 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技术支持和师资后备, 比如会给我们比较精炼的内部配套讲义, 网络课程资源, 学习指导用书等。合作机构优秀讲师的精彩讲解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我们也密切与广州ACCA代表处联系, 积极观摩他们组织的Job Hunting等活动, 广州ACCA代表处的教师也来到我院, 采用问答、Video等内容来鼓励我院ACCA试点班的学生积极进取, 攻克难关, 这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归属感。

3. 单位领导的支持和认同。

领导的支持和认同是ACCA师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后备力量。尤其在开办ACCA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领导层更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推动和协同作用。

(四) 制定适合我院ACCA教育的课程

目前, 国内很多高校包括一些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都是将ACCA的14门课程嵌入了整个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中, 并且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考虑到我院ACCA试点班的特殊情况, 我们没办法建成建制班, 要从第一门开始学习和考试, 所以只能对前九门课程进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适当的增加了ACCA前两个阶段F1-F9的学时数, 并包括了大量的习题讲解和历年考试题讲解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消化和领会。适当减少一些ACCA对应的中文课程课时, 利用ACCA课程的时间穿插进去讲解, 这样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中外对比。X

参考文献

[1].秦戈雯.关于ACCA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 (10) .

[2].周天芸.嵌入ACCA课程的经管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 (9) .

广西大学论文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HBsAg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共42 931人, 其中男生24 581名, 女生18 350名。HBsAb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 ( 已剔除HBsAg阳性) 共39 486人, 其中男生22 326名, 女生17 160名。

1. 2方法对研究对象用真空采血管采集空腹静脉血2. 5 mL, 进行HBsAg、HBsAb检测。所用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数据分析使用SPSS 10. 0软件包, 各组间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1 HBsAg阳性率共检出HBsAg阳性3 445人, 阳性率为8. 0%, 其中男生HBsAg阳性2 255人, 阳性率为9. 2%; 女生HBsAg阳性1 190人, 阳性率为6.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02. 913, P < 0. 01) 。各年度HBsAg阳性率男生均高于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23. 73, 26. 94, 38. 48, 9. 26, 9. 63, P值均 < 0. 05) 。

2007—2011年HBsAg阳性率分 别为9. 6% , 7. 8% , 8. 5% , 7. 2% , 7. 3% , 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4. 905, P < 0. 01) , 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 χ2 趋势= 30. 645, P < 0. 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阳性率/% 。

2. 2HBsAb阴性率共检测出HBsAb阴性18 114人, 阴性率为45. 9%; 其中男生HBsAb阴性10 893人, 阴性率为48. 8%; 女生HBsAb阴性7 221人, 阴性率为42.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63. 56, P < 0. 01) 。各年度HBsAb阴性率男生均高于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23. 82, 14. 08, 12. 15, 243. 41, 9. 41, P值均 < 0. 05) 。

2007—2011年HBsAb阴性率分别为50. 5% , 47. 5% , 45. 3% , 40. 9% , 46. 3% , 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47. 118, P < 0. 01) , 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 χ2 趋势= 59. 511, P < 0. 01)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阴性率/% 。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高流行区, HBV携带者已超过1. 2亿[2]。对人群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是了解乙型肝炎流行情况和防治的基础。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 控制不当更易造成乙型肝炎的流行。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指标, 通过检测HBsAg就能了解人群HBV的感染情况。但目前我国在学校新生入学体检中已取消了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也无法筛查出易感者并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本调查显示, 广西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8. 0% , 高于2006年全国感染水平[3]。原因有: 该校新生来自全国各地, 但大部分来自南方, 而长江以南地区是HBV高流行区[4]; 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尚未普及。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 可能是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不良卫生习惯及社会交往复杂状况, 使男生更易感染HBV。

HBsAb是病情恢复期或既往感染的指标, 也是乙肝疫苗接种后获得保护的敏感指标。调查显示, 广西大学新生HBsAb阴性率为45. 9%, 表明该校有较多的HBV易感者, 不同年份HBsAb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每年的易感者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而HB- sAb阴性率女生低于男生, 是否为女生注射乙肝疫苗更易产生HBsAb, 还是其他原因, 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R].北京:卫生部, 2008.

[2]陈瑜.基于医院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调查的重要性[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4 (3) :193.

[3]ZHOU YH, WU C, ZHUANG H.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The Chinese experience[J].Chin Med J (Engl) , 2009, 122 (1) :98-102.

“让大学更像大学” 篇11

谈到大学教育,一位香港名校的校长这样自信地说:“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

作为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体制中发展起来的香港高校,虽然受到了内地考生、家长乃至有关学者的热捧,但它们具体情况,实际上大多数内地人并不了解。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学校,奉行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学生在那里会受到怎样的教育和训练,又会向哪些方向发展,有怎样的前途?

特别是,已经有人指出,今年是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教育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已是不远的事。了解香港的大学是怎样运作的,就显得更有意义。

香港三名校:港大、中大与科大

目前在香港,一共有8所大学(university),另外还有许多学院(college)。这8所大学是: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和教育学院。其中前三所,实力最强。

香港大学正式成立于1911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也是香港8所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它与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仅有的2所综合型大学,包括了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等10所学院。在2004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全球最佳200所大学中排名第39位。

而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四所书院组成的。除资源分配、招生政策等由本部中央管理,各书院行政独立,享有书院文化发展的自由。这四所书院都有其各自的背景。像新亚书院,就是由一批著名学者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创立的,成为当代中国,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学科的一个学术重镇。崇基学院由于是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的,因此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与前两所大学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的历史非常之短。它创立于1988年,于1991年10月才正式开学。但是,在短短十几年里,它已在《泰晤士报》的全球最佳200所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2名。从办学模式上讲,科大模仿了美国公立大学,其75%的教师在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学府中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香港,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老牌的香港大学是英式教育的代表,中文大学,则饱受中国文化的浸泡,而后起之秀科技大学,是典型的美式教育。然而,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的卢乃桂教授认为,应该说它们现在都是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是混合的、港式的教育模式。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这样向本刊记者表达他的办学理念:重视人文精神和科技成果的相互配合,提倡学术自由、表达自由、信息流通自由。“我当校长快11年了,我的治校理念很简单,就是让学校更像一间大学”。

而中文大学的副校长郑振耀用更简洁的话总结他们的办学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政府出资,教授治校

香港的8所大学均属于公立大学。每所大学都是通过有关的香港法令组建的。该法令总体上规定了大学的权利和责任、特权和构造,而这些规定的修改权只属于香港立法会。

大学办学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根据香港大学官方网站资料显示,2003~2004学年度有64%的办学资金来自于政府支持,14.9%为学费,还有7.9%是社会的捐助。香港中文大学官方网站的资料也显示,2004~2005年度来自于政府支持的经费占到了总数的62.1%。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教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丁学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香港政府设有一个专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通过不定期的研究评估,分配政府的教育拨款。政府的财政拨款,一般用于学校日常运作;而社会捐助部分则一般用于具体的某项事务,例如设立某项奖学金,建立某个研究所,修建某项设施等。

虽然8所大学均属于公立性质,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管理。郑振耀介绍,依据香港法令规定,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校董事会。校董会主席由香港特首任命,董事会成员也需由主席提名,并经特首批准通过。这些成员中,有超过一半是校外的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例如,立法会议员、工商教育界知名人士等。来自校内的董事,则由校长、各学院院长以及一些著名教授组成。目前香港所有高校都会把校董事会成员控制在30名以内,并且每名校董都有其固定任期。

学校中最重要的决策均要通过校董事会。例如聘请校长,就是由校董会成员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在全世界内进行公开招聘。

但学校日常的大部分工作,尤其是学术、教学上的工作,都是由教务委员会来处理。教务委员会全部是由教授和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教授占多数。只要是在教务方面的决策,校董会都会尊重教务会的有关决定。因此,郑振耀把其称作:教授治校。

丁学良在其著作《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书中介绍了科大教师的聘用过程。每当有空缺职位时,该系会成立专门的录用委员会,并在多家英文和中文的专业期刊公布招聘信息。委员会由资深和资浅的教员搭配构成,经过几轮筛选和无记名投票后,选出候选人,有关的结果和系主任的意见经由学院复议,最后报学校批准方可聘用。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刘继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香港高校新教师的聘用,均是采用合约制,一般是3年一签。

除了教师招聘制度,香港教师的评审制度也非常严格。郑振耀把教师的评审、晋升指标归纳为4点。首先,是教师的学术成就;第二,是他的教学水平;第三,是教师的社会服务;这其中包括参与不同的社会机构,例如政府的一些咨询会议、专业团体的工作,而这些都是非牟利性的;第四,就是对学校、书院、学院所做的贡献。而有关的评审也是由教员组成的学术评审委员会完成的。

身在香港,同时也身处全球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的大一学生金韬,目前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一项自费的暑期交流活动。“快要考试了,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屋里复习《流体力学》,不过抽空儿也去了一趟拉斯维加斯。”这次暑期交流的机会是她从学校寄给每一个学生的电子邮件中获知的。而学校一般都是通过电邮的方式把各类实习、交流机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填写有关的申请表,就可以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

在香港高校,这种国际交流是非常习见的。据郑振耀介绍,中文大学每年有2400多个各种不同时间长度的国际交流名额提供给本科生(中大每年招入的新生共2900多人)。中文大学已与180多所著名的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正式参与对方学校的课程,并且达成学分互认),其中就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等世界顶级大学。

港大、科大的情况与中大的情况基本相似。据资料显示,3所学校每年的学生交换计划均不少于400个名额。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告诉本刊:“我们每年有500个交换生名额。交换的学校一半在内地,一半在海外。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每人都有一次离开本土的机会。这个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半。”

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在涌进香港校园。用科大人文社科部读研究生孙元嘉的说法,“你随时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人,连老师的构成也是多元的”。

在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资料中,在1万多名在校生里,有超过1000名的非本地学生,来自世界上3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段海燕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大三时曾去香港中文大学做了半年的交换生。在中大期间,她选修了高阶德语课。令其深感佩服的是,老师是个德国人,德语和英语的水平自不待言,就连广东话和普通话都转换自如。

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读二年级的张怡也非常感叹:“就连我的1门选修课——《中国历史》的老师,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

据郑振耀介绍,中大的教师都是从全世界公开招聘的,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郑认为,每一名从国际名校归来的老师,都会有他的国际联系网络,从而也就使得学校能够跟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的课程、教学、管理等都会有着很好的国际性的背景。”

国际交流,不单单体现在人从国外来。所有曾在香港高校求过学的人,对于学校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快捷都深有感触。香港大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隋玉杰副教授告诉本刊,香港高校的图书资料系统非常全面,尤其是国际领域的最新成果,可以随时检索到。“有些需要付费才能看到全文的文章,只要你提出申请,学校都会马上帮你转过来,在这方面学校都有相应的补贴。”

刘继同教授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记得一本名叫《社会政策》的英国学术期刊,在中大图书馆中,甚至可以查到从20世纪初创刊以来的每一期。

以“通识”为目的的灵活学分制

香港高校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英语授课。在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国际主流的方式。

与内地的学分制不同,香港的学分机制相当灵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并且加强自学的能力。郑振耀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通识教育。具体来讲,如果是按照3年制(目前香港高校本科仍然采用3年制,因此内地学生去香港念书还要读1年的预科)来算,中大学生要修满99个学分,其中基础课和必修课最多不超过70多学分,剩下的学分都用于其他的选修课程。而且,即使是必修课,其大部分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上哪些课以及在哪个学期上。郑振耀说:“这样,学生不会把全部的学分放在主修方面。而选修课涵盖了全校的几百门课程,这其中包括了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等很多方面。”

对于这种自主选择权,就读于香港大学数学系三年级的本科生周的感觉是“很松快”。由于头两年只有5门必修课,于是周选择了很多金融、投资方面的课程。

这样做,对于学校教师,也是一种压力。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做过访问学者,他评价说,由于学生的这种选择自主性,不能够吸引学生的课程,就无法开设下去。

除了学分机制外,香港高校的课程设置也相当灵活。曾赴香港大学交换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韩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一般性的讲授课外,香港高校的课堂还会安排专门的讨论课。这种讨论课常由助教主持,采用小班模式,一般只有约1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在每堂课结束时,助教会布置下一堂的主题,列出要看的书目。在下一堂课,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提问学生,来判断每名学生是否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没看过那些书,你就根本没法参与到那些讨论中。”韩颖说。

香港高校的课程数量虽然不多,但韩颖介绍,由于学校十分注重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因此每名学生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港大期末考试的成绩通常只占总成绩的40%左右,而其他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平时作业、期中考试等等。

“这里的理科生更是辛苦,压力大、作业多,每天熬到夜里两三点是很正常的。”韩颖说。

张怡的学习也非常紧张,几乎每周都会有考试。“记得有一门实验课,最后的总成绩就是由10次考试的分数加总得出的。”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他们的前程很让校方欣慰。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在该校就读的内地本科生毕业后,约25%的留校读研,20%拿到奖学金去国外继续深造,30%多留在香港工作,14%选择了回内地工作。而在香港科技大学,该校2005年毕业生中,92%毕业生在8月份以前就拿到了offer(入学或工作的批准书)。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平均月收入为11554港币。

用郑振耀的话来评价:“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某方面的专才,而是通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成为领头人。我相信,他们具有在香港、内地、乃至世界任何地方工作的能力。”

“Hall文化”

在香港高校读书,社团活动是其校园教育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它的“Hall文化”。这里的Hall就是指学生居住的宿舍楼,学生会以它为单位组成社团。“也许你不属于系的社团(类似于内地高校的系学生会),也许你不属于院的社团(类似于内地高校的院学生会),但从你一进校开始,就一定属于某个Hall的社团。”(香港高校中,只有Hall社团无需报名,当你入住时,自动成为它的一员)张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Hall中的事务都是由学生自主解决的,每个楼层都会有楼长、副楼长,负责学生生活的管理。“譬如规定晚上12点开楼会,如果你不来,楼长会点名批评,还会找你谈话。如果几次不参加Hall里的活动,就会渐渐难以融入他们的生活,甚至被赶出Hall。”韩颖说。

每栋Hall都有不同的风格,学生在参与、组织Hall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很强的领导能力,也培养了的团队感。“我们那个Hall的社团名叫冰川舍,据说是因为楼里的空调特别猛。”张怡说。冰川舍平均每2周就会举行一次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各种运动比赛,有时是楼内各层间的竞争,有时是与其他社团的比赛。张怡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每到期末考试之前,冰川舍都会组织一个“烧猪大会”,祈祷大家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烧猪会”结束,同学们共同分享众多的美食。

韩颖住的伟伦楼中,有一个传统节日“伟伦节”。即每个楼层包装一个“楼花”,最后参加评选,看谁获胜。同学们拍摄专辑并录制成CD和录像带、送海报和小礼品、派传单……“有好几轮攻势,真的和包装一个明星差不多。”韩颖的楼友当时是参与的主力之一,每天上午8点多就起床出门了,而第二天早晨五六点才会回来。“那次我们楼层最后获胜了,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成一团,非常感人。”韩颖说。

对于香港高校丰富的社团活动,郑振耀认为这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香港高校里,学生需要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筹备很多事情。”在中大有200多个学生社团,而这些社团的管理都完全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他们的参选、竞选、拉票,乃至筹备活动都是由自己来解决。学校提供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自由的成长。他认为,这也是学校全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来自上海的王净先后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他曾做过系学生会的执行委员,对港校社团活动感触颇多:“社团活动的经费是由学生会拨款,而学生会的钱是由港府提供的专项资金,学校是不能随便砍掉的。”

但韩颖也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样的“Hall文化”并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有些学生宁愿每天赶很远的路在校外住,也不愿住在Hall。“因为真的很花时间!说实话,有些内地学生并不太能够接受这些。”

平等的对话空间

“我觉得港大这里的确开放、自由,有次见到数百教职工在图书馆前搭台抗议,痛斥学校没有诚信、不守诺言,而从港大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韩颖在港大交换期间,深深感受到了香港高校内这种平等的对话空间。“那时,大家对Hall旁的食堂服务不满意,于是学生自己组织群体签名,要求学校做出改善,而最后食堂果然改制了。”她说。

港大学生周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间餐厅合约期满,都会由餐厅附近Hall的同学投票,来决定其去留。

在香港高校,各个Hall常常会有夜话和糖水会,为了想要更深入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校政的意见,校长每学期都会到各个Hall参加这种气氛融洽的夜话活动。学生既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向校方领导表达意见,也可以从长者那里了解到学术和生活的经验和体会。

由于香港高校预计在2012到2013年,将本科阶段由三年转为四年制,加上学校正常的规模扩张,很多学校正面临着在校生要大幅增加的压力。为了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中大校方提出将部分学生宿舍由两人间改为三人间。

由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校方先是公布计划,然后就这一提案在校园中进行广泛的意见征询,所有学生都收到了学校相关的电子邮件。同时,学校还在每个书院都设立示范单元,让学生去参观,实地感受三人间带来的变化。

但是,在意见征询中,学生会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改制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有人提出,部分宿舍的改制,增加的床位有限,成本还很高。最后,学校宿舍管理处认可了学生们的观点,就取消了这一计划,并随即再次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生。

“这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民主政治的养成,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和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杨东平如此评价。

广西大学论文 篇12

本文选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主要从其大学网站中搜集关于本科课程的大量而详实的电子文本,在对这些第一手资料的梳理和窥视中,探讨世界一流大学人文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特征,揭示其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内涵。并期望通过“世界情景”获得附加意义,丰富系统内部的争论,获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以启迪我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人”的培养目标与人文课程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或“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地位。通识教育目标是人文课程设置的前提和依据。

哈佛大学有两个专门提供本科教育的学院,其中之一是哈佛学院。该学院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坚持“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和科学材料来培养学生;并提供其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必需的辅助手段”。[1]简而言之,“哈佛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学生心智的开发,使学生能最好地利用他们的教育机会”。为此,哈佛学院重视培养本科生:对思想和自由表达的尊重;从发现和批判性思维中获得乐趣;在创造性合作中追求卓越;对个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鼓励学生的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领导精神,以提高其能力,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智慧,挖掘其潜能,从而为学生建立自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最终使之在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诸方面处于领导地位。[2]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新规划课程包含了哈佛最新、最具指向性的人文课程。2007年,《通识教育工作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出台,明确规定通识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四个目标:[3](1)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2)使得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既是艺术、观念和价值传统的产物,也是其中的参与者;(3)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建设性地回应变革,为把握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了解现代生活中产生变革和变迁的力量;(4)发展学生对自己言行在伦理维度上的理解力以及对伦理道德与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是其人文课程建构的宗旨,从公民、文化、能力、伦理等方面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强调,对培养“人”的重视。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说,“当简与利兰德·斯坦福建立这所学校的时候,他们是在投资未来。斯坦福大学所做的正是那样。我们没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最有知识的领导者,他们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会创造性、技术性地领导下个世纪的发展”。[4]斯坦福大学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目标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挑战,其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其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5]一是为本科生提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广博知识,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二是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使学生认识造就现代世界的重要社会力量、历史力量和思想力量。

多伦多大学自开办以来,坚持以“学校是追求真理、探讨学问和传播知识的地方”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强调“学术自由”。多伦多大学的校训是:像树一样茁壮成长。因此,通识教育是多伦多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强调语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与拓宽。多伦多大学通过的《迈向2030》的规划中,在本科生教育上强调要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室内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经验。多伦多人文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拥有更广泛的职业生涯、成为充满智慧的全球公民做好准备。[6]

二、人文课程的模式

本文对人文课程的探讨在通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采用广义的人文课程范畴,即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语言教育课程,也就是涵盖通常的“文科”课程。从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可以发现:首先,人文课程在本科总学分中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5.6%(哈佛)、22%~23%(斯坦福)和10%(多伦多),体现了不同大学对人文教育赋予的重要性在“量”上的权重;其次,三所大学对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来实现的。

1. 哈佛大学——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模式

哈佛大学规定本科生必选的人文课程是专门设置的。“通识教育新规划”精心设计了八个课程领域,其中五个为人文教育课程领域,学生必须从这五个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哈佛大学的人文教育课程约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总量的62.5%,每个课程领域都设计了专门的课程系列并制定了明晰的领域目标(详见下页表1)。[7]哈佛大学对每个领域的课程实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8]

五个领域的人文课程结构彰显了哈佛大学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规格,反映了哈佛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艺术欣赏与批判能力、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素质、全球意识;体现了哈佛大学“求是崇真”、“与真理为友”的大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规范。

2. 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模式

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前两年主要是知识宽度学习,在给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学科宽度课程包含五大领域,有两个领域属于人文教育范畴。表2是对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结构、分类、课程数量以及领域目标的概括和归纳,[9]由人文学科入门、学科宽度课程、公民教育以及语言与写作等四个部分构成。

本科新生必须在第一学年进行为时三个学期(即秋季、冬季和春季学期)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学习,每学期4学分,共12学分。斯坦福大学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10]设立于1988年,由六个学院提供、人文学科各领域学者共同设计并教授,是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色。

学科宽度类别中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文理学院开设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涉及面非常广,还包含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也可以在“学科宽度课程”中修能够满足公民教育要求的两门课程。基本技能教育课程要求本科生必须完成一学年的大学外语学习。写作与修辞课程分为三个水平:[11]第一水平课程为一年段学生开设,着重分析性和有理论基础的辩论;第二水平课程要在二年段结束时完成,主要是写作与口语方面的训练;第三水平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开设,进行专业写作能力培养。

如其校训一样,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是自由而广阔的,学生可以在大范围人文学科课程“超市”中自由选择。然而,课程“超市”提供的广泛空间对不少学生来说是加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选课,斯坦福大学除了有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入门”20门课程系列外,还设立了人文课程套餐,称作“结构化的博雅教育课程”,[12]共28学分,可以满足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公民教育、学科宽度课程中人文学习科目、语言和写作科目等领域的要求,三个学期的学分分布是9∶9∶10。斯坦福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体现在这两套专门设置的课程系统中。

3. 多伦多大学——“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

多伦多大学的人文课程模式属于“超市型”,即没有专门设置和专门设计的必选人文课程。在此以多伦多大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主校区圣乔治为例。本科生毕业要求修完2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4个学分为通识教育学分。多伦多大学的1个学分指开设1学年的1门课程,0.5个学分即开设1个学期的1门课程。因此多伦多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量为4~8门课程,其中人文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选修,可在文理学院开设的1,000多门人文社会课程中进行选择。

每种专业范围中开设的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都可以被全校本科生作为人文教育课程选修。这些专业的人文课程门类数量非常多,每个专业的课程门类都像“课程超市”。例如艺术学开设173门人文课程;东亚研究开设100余门人文学科课程;社会学开设110门人文课程;政治学开设178门人文课程。每个专业“课程超市”关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在近东和中东文明专业开设的130门人文课程中,涉及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近东和中东文明和文化的研究、语言和文学、阿拉伯语、古埃及、希伯来文、波斯文和土耳其文、考古学、历史、艺术和建筑等,以及中世纪和现代犹太人历史、文化和思想起源、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其在伊斯兰文明中的作用等。历史专业开设的207门人文课程中含美国史、亚洲史、非洲史、拉丁美洲史、英国史、加拿大史、东欧史、俄国史、欧洲史、国际关系史及中世纪史等。表3是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超市”部分课程分类及科目的举例。

在以上庞大的人文课程“超市”中选课,就像在浩瀚的人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无边无际。然而多伦多大学对在“超市”中的“自由选择”做了规则性要求。一是学分规定:要求2个学分,即2~4门人文课程。二是领域覆盖面,所修习的人文课程必须覆盖如下三个领域:创造力以及文化表现力;思想、信仰和行为;社会及其制度。在多伦多大学的课表上,凡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课程名称都注明了所属的领域。三是课程级别要求,每门人文课程都有课程描述,说明该课程适合的年级、是否有先修课程要求等。因此,学生的自由选修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三项要求宽松地规范了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内涵,只要有广阔的人文课程所提供的“阳光、空气和水”,学生就能“像树一样成长”。

三、人文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1. 丰富性

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提供的人文课程门类都达到1000多门,从哲学、历史到文学、社会以及国际研究等方面都涉及,不仅有古典的文学、艺术课程,还有先进的沟通交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人文教育课程的巨大空间和灵活性,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哈佛大学虽然没有如此数量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但是专门设置的领域课程也非常充实。例如“美学与诠释”人文领域既有对诗歌、音乐、表演艺术、小说、建筑等文化产物的赏析,也有文化与艺术中的社会现象研究,还有对艺术背后的宗教、哲学、政治的思考等课程。

2. 经典性

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都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许多课程都以精心选择的经典作品为学习文本,以西方文化及文明作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例如,哈佛大学开设的“第一夜——五个首场表演”课程,欣赏和讨论经典作品,其指定研讨的作品包括: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亨德尔的《弥赛亚》以及蒙泰威尔第的《奥菲欧》等。又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生活的艺术”课程,指定学生要研读柏拉图《会饮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弗里德里希·尼采《欢愉的知识》和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等。而多伦多大学则开设了125门哲学类人文课程,学习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经典作品,例如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阿奎奈,近代早期的卡迪尔、休姆和康德,19世纪的黑格尔、密尔和马克思等。

3. 综合性

在这三所大学开设的人文课程中,许多都是跨学科性质的。如非洲及中东国家语言研究、美洲研究等课程,分别跨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例如:“非裔美国人文学概论”课程介绍黑人文学从最早表现为灵魂、奴隶故事到最新发展,如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抒情诗歌;讨论黑人文化历史的主要争议和现象、黑人文学中的写实主义美学之地位、黑人政治斗争中的文化争议、跨国移民问题、种族主义和黑人国际主义;探讨启蒙运动、现代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黑人政治和文学史中的作用。

4. 多元性

作为人文课程而开设的语言课程的语种是多元的。例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多达50多个语种的语言教学。[13]其中,东亚研究课程中有汉语、日语、韩语、梵语等语言课程。每个语种的语言学习都呈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例如:斯拉夫语系课程系列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研究、匈牙利研究、波兰语言与文学、俄罗斯与东欧地区语言研究、俄罗斯语言与文学、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言与文学、斯拉夫文化、斯拉夫语言与文学、乌克兰语言与文学等。斯坦福大学虽然只要求学生熟悉1门外语,但为本科生提供了40多个语种的语言课程供其选择。[14]

5. 国际性

斯坦福大学为学生开设了探讨世界许多国家的“国别研究”人文课程:如中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涉及文化、社会、代表性的现象、艺术等方面。在其“公民教育”课程领域的“国际交流”模块中,“全球人文地理:欧洲和美洲”[15]课程介绍欧洲和美洲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分化模式和差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大量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人文课程,例如“近东和中东文明”、“南亚研究”、“意大利研究”、“和平与冲突研究”等,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社会,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运作模式,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知识与文化的要求。哈佛大学的“世界各社会”人文领域课程议题丰富,主要包括对亚洲、欧洲等主要国家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课程;介绍现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课程,如“有条件的平等——现代欧洲犹太人”;全球化问题课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战争”,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当地、国家和国际生活的公民。[16]

摘要: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教育,分别通过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以及“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来实施人文教育。其人文课程内容的共同特征是:丰富性、经典性、综合性、多元性和国际性。

上一篇:乡村旅游品牌下一篇:航天企业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