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评价

2024-09-07

中学生作文评价(共12篇)

中学生作文评价 篇1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恰恰是无数老师和学生的软肋。 因此, 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便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仅仅是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 只评人不评文, 而且评价的内容、主体、标准、方式、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的弊端。 根据新课标的建议和要求, 对中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 我们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效应等方面建构、完善。

一、评价内容的立体化

这里所说的“立体化评价”是我们依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规划的作文评价内容的基本框架。

“立体评价”意在强调两个层面的特点:

其一, 从宏观上讲, 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获得写作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要重视文本以外的过程和方法及流露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 但新型的发展性作文评价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传统评价过于关注结果, 面向“过去”, 忽视了被评价者在活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了对日常学习活动的评价, 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 导致学生重视结论忽视过程, 不能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不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 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新课标之所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因为中学生尚处在青春萌动阶段, 各方面还不成熟, 思想上极易波动。 教师以心灵建筑师的身份参与其中, 一方面可以为其“排忧解难”, 疏通“淤塞”, 另一方面有利于陶冶情操, 有利于良好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 以尽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之职。 此外, 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从评价的整体性来看, 还应包括素材的积累、 创新的程度、 修改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重素材的积累, 才能克服现今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只有重创新的程度, 才会逐渐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升华, 进而成为创新型人才;好文章大多是改出来的, 只有重视修改的质量, 才能让学生在反复摸索中掌控方向, 学会前行。 这样建立的才是一个多方兼顾的动态评价体系。

其二, 微观上, 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不应该只针对他的课内外习作或考试作文, 还应该将其范围扩大到平时与作文学习有关的一切学习成果, 如日记、周记、随笔、读书笔记, 甚至是凡人睿语。 新课标建议,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还包括对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这些日记、 周记等学习成果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体现, 要把它们视为对学生的评价因素之一。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作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 它是针对作文教学中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而言的, 指的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教师评价, 而应该用宏观的视角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单调、苍白的单一教师评价很难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强调写作主体的参与、互动, 强调写作过程中自评与他评的结合, 这样既体现了对主体的尊重, 又畅通了信息反馈渠道, 实现了评价信息的多元化、多向化。

新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扩大评价主体, 多方参与, 每个人的评价侧重点和层次性有所不同。 这样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 将评价活动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 又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帮助其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其不断反思、改进, 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评价标准层次化

由于中学生在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展潜能、个性特长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不同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 评价的标准应该有层次性。 在评价中, 要坚持个体化和多元化的原则, 每次训练把相对突出的能力训练点作为评价的重点。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 要因人、因文而异, 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尽量增加几把评判的尺子, 而不要按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 正如著名教师张万化所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 不要因为我们的迟钝否定儿童新奇的故事, 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大胆新奇的想象。 ”有经验的教师会像沙里淘金那样, 含着希望, 耐着性子, 用“显微镜”和“放大镜”捕捉那些“一无”中的“是处”, 一经发现, 便立刻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扬, 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热情。

四、评价效应的互动性

传统的作文评价效应往往是单向性的, 教师批改作文往往煞费一番苦心, 学生用眼一扫后便抛之脑后。 就像学打乒乓球一样, 教练员讲解示范了要领, 学员练习了, 教练也对其作出了评价, 而学员却缺失了重新练习的环节, 没有领悟其精华, 给予反馈性的信息。 双方表面上有来有往, 但实际上却是自言自语, 缺乏互动的对话交流, 这就是作文教学中至今仍存在的假对话。 长此以往, 即便是超级教练加天才球员恐怕也难以提高。 一篇作文的评改不能一次就定性,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 甚至还可以写一篇写作后记。 唯有如此, 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反思, 使作文渐趋完善。 修改可以促成优秀作品的产生。 因此, 师生双方都必须关注修改, 使之由单向的流动变为互动的对话。 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关注, 能够促进作文教学和写作的双重提高, 而且体现了新课标对“过程”进行评价的要求。

中学生作文评价 篇2

A great change is now taking place in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out our country。 Teachers are being held responsible as never before for how well they serve their students。 It has become as comm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to grade teachers as for teachers to grade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students' rating has even become the only source of informa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however, has caused great controversy。 Some are in favor of the rating system。 They hold that since students attend the teachers classes everyday, they should have their opinion about their teachers' effectiveness。 Others, on the contrary, are strongly against it。 They think that students' rating is easy to administer and score, but it also is easy to abuse。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is much more to teaching than what is shown on students' rating forms。 Student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judge whether the materials used are up to date or how well the teach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These judgments requi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ch is best left for the teachers' colleagues。

让“多元评价”融入中学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元评价;单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52-02

[作者简介]方俊(1975—),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溧水群力中学教师,中学高级,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一、值得深思的作文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生作文题材狭隘,缺乏创意,作文水平低,缺乏写作的动力和兴趣。究其原因,除了作文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思想而轻学生生活体验之外,作文评改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文评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提出“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方式呆板、单调。从教学实际出发,笔者发现当前作文教学评改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功能,作文评改缺乏激励功能,作文评改不及时,作文评改方法呆板,等等。教师往往只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或一些空洞的评语,缺乏指导性意见。多数学生也只看等级,不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作文评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作文评改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写作,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文评价应由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过多地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往往只给出等次,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甄别功能,忽略了学生的创作过程,缺乏指导性,学生体会不到应有的鼓励性评价和贴切细致的指导,挫伤了写作积极性。同时,作文评价往往只注重教师活动,而忽视了学生活动,作为作文评价客体的学生被搁在一边,失去了学习发展、实践体悟、能力提高的良机,其深层次原因是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作文评价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思维,把多元评价的机制融入到学生的作文评价中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作文评价的呈现方式由单一到多元

传统作文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简单的一个等级或一些简单宽泛的评语评价,缺乏指导性意见,学生对教师细心批改的结果毫无兴趣。因此,作文评改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呈现方式必须由单一走向多元,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在班级上不定期地进行优秀作文展,推荐优秀作文到学校广播站广播,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让学生从心灵的深处体验到写作愉悦。作文评改呈现方式由“单一评改”为“多元评改”,必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作文评价的内容角度由单一到多元

评改角度多元化的研究要求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每次的作文评改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体,教师可从作文的结构、情感、语言、构思及写作的态度等多角度、多视野、多元化去分析。哪怕是一个传神的词语、一句优美的句子、一段富有文采的文字,教师都可以作为作文评价的依据,可分别用打分数(或等级)、写评语、重读后记、一般讲评、典型讨论、园地展示、媒体显示、整理积累作文随笔等形式展示。这样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在不同方面享受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作文的情感。

(三)作文评价的主客体由单一到多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改以往主要由教师一人批阅评价为形式多样的主客体双向评价。可以全体参与,共同改,师生交流,合作改,生生互动,赏析改;还可以自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元参与、多元评价使学生享受写作过程的快乐,变“单一评改”为“多元评改”,这种评价既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又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形成积极态度,经受实践锤炼,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实施作文多元评价的意义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文评改不能以简单的好作文和差作文来评价学生,而应该多元化评价,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作文。针对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采用多元化的评改,使每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作文也有精彩的一面,从心灵深处体会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写作的愉悦,多元评价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同时促进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

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实质上是对事物判断、深究、表达、能力的提高,它在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可以促使作文教学走出新路

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作文评改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多元评价旨在让更多的同学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中受到激励。教师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作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写作过程、修改过程评价的现状。更多应该着眼于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教师的作文评改方式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既可促进教师的成长,又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文由“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不仅仅是作文评价形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多元评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且形式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作文评价采用科学的、多样的、综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中学生作文评改教学走出新路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科学评价作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篇4

而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为上作文课难、学生习作难、评阅那堆小山似的学生习作更难。老师们往往对学生的“佳作”写下的评语既单调又死板, 如“文章很生动, 结构完整, 内容具体, 想象丰富。”而对另类习作则是冷冰冰的套话:“语句不通顺, 条理不清楚, 中心不明确。”起初学生会觉得不易理解, 慢慢就不愿看了, 因为评语千篇一律, 缺乏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可见, 习作评语应该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喜欢学习, 喜欢表达, 把习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一、用合理的评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 有了动力, 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 有了热情, 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习作才会有创新、有活力。教师评价学生习作, 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不能用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因为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 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老师在评语时, 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的能力, 小到标点符号、文字书写, 大到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都应兼顾孩子的个体差异, 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 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 真实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诚恳地指出有待改进之处。

如看图写话练习, 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 顺序清楚, 语句通顺, 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 能写出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即可;写一处景物, 能写出它所处的方位和特色, 也是好文章。同样, 写记叙文,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叙述完整;写说明文, 说明顺序清楚, 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功能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 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也要用商量语气给出评语。如:这里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词语。这句话太长了, 用标点把它断开, 行吗?这里最好先写一写周围的环境。

二、用恰当的评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先学做人, 后学作文”, “文如其人”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的习作教学, 必须重视育人的功能。其实, 无论是成人的文章, 还是小学生的习作, 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是他们情感态度的流露。改变小学习作评语的僵化模式, 拓宽评语的内容, 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 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三年级作文片段训练《第一次×××》, 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买菜时因没有找钱而挨妈妈骂的事, 他在作文结尾发出感叹:“今后去买一次菜, 相信你肯定能做好的。试一试, 好吗?”这位学生在第二周日记中说, 他真的又去买了一次菜, 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

三、用评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习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很多, 如命题上的创新, 选材上的创新等等, 无论是哪种途径, 教师在评语中的引导都是非常关键的。著名教育家齐佛说过:“什么叫创造?我想只在有一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在习作评语中也可以尽力挖掘这样的内容。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 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如, 我在学生写的《电脑房屋》一文中写了这样的评语:哇, 太棒了,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可真是一种享受啊!什么都是电脑控制, 有声控设备, 还有为自己服务的机器人。对《神奇的吸尘扫帚》一文的评语是:你介绍的扫帚果真神奇啊,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各种家务活, 还有帮人按摩, 我多么想得到这样一把神奇的扫帚啊!

科学要求评价小学生作文 篇5

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界。造成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样的,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成人化与文学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少年儿童阶段,年龄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生理、心理发育均未成熟,他们与成人在观察行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忽视了小学生独有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兴趣规律、注意规律、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等),要求小学生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以成人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这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文教学认识和实践的错位。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成人化。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往往不能像成人那样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要求学生每篇作文都得表现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中心。笔者曾为上海一所有名的小学审读过该校自编的历年优秀作文选,从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几乎所有的作文在事情已经全部叙述完毕以后,都在文末加上了一段话,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件事教育了我……”,如此等等。原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有着一个普遍的、程式化的要求,叫做“篇末点题”、“深化主题”。这种需要小学生经过提炼概括方能形成的文字,实际上是画蛇添足式的“新八股”而已。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官和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前苏联的小学作文教学重视序列训练,普遍采用声像教材,用声、形、色多种刺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西方则多主张采用活动教学法,提倡分组式、开放式教学,组成立体交流形式,进行作文训练。这些作文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更快地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对比之下,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念色彩较浓,作文过程多为学生的个体行为,缺乏情境活动和互相交流。

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是违反教学规律的,童真童趣儿童化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这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正道。小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做让小学生用笔去写成人(包括教师、家长)想说的话、想干的事。翻开小学生作文类书刊,里面充斥着大量老气横秋的文章,除了部分经老师、家长润色过以外,不能不说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成人化的产物。

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第二个表现是文学化。一些教师把小学生作文训练混同于文学创作活动。

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正确认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恰当处理记叙文与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对小学生作文性质的认识问题。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是包括创作在内的一切写作活动的共同要求,而惟有“培养写作能力”才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独特要求。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著作。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始终将“会写”记叙文作为终极目标,由此引发出在记叙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过于偏重。从训练的量来看,记叙文写作占了小学作文训练的绝大部分,甚至一统了作文教学的天下。比照一下日本小学作文训练情况,便可发现他们对应用文体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视的。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小学生写的各种应用文占作文总量的15%以上。李保初、周靖主编的《世界小学生优秀作文讲评》(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选编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篇小学作文。中国内地入选的除《白龙桥的传说》是根据传说加工而成的民间故事外,其余均为记人、叙事类记叙文,而港澳台、外国的小学生作文除记叙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说明文、议论文、书信、日记等,形式之丰富,令人刮目。社会和时代对应用文的需求,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育界的足够重视。那种重记叙文、轻应用文的作文教学现状应得到尽快改变。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处理叙述和描写关系上同样存在着偏差。小学作文教学都十分强调传授和训练描写方法,并且将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成了小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小学作文教学在“写清楚、写具体”与“写生动、写形象”两者中间往往本末倒置,片面地追求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而忽视

了叙述清楚、具体这一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有一本已经出版发行了几百万册的小学生作文类书籍,编了“记事篇”、“写人篇”等,13则记事作文讲评仅有2则是说“写清楚”、“写具体”的,其余都是说“结构严密”、“选材独特”等,就是这些叙述要求,也已经远远超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11则写人作文讲评更是要求描写能“巧选角度”、“多侧面”、“反映群像”、“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等等,说这些是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作文要求,怕也不为之过。“写清楚、写具体”的基本功不扎实,“写生动、写形象”只能是空中楼阁。这里,有一个对作文能力发展清楚认识的问题,还有一个对作文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文学化,其结果只能是与美好的愿望越离越远。

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应试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干扰。要想在作文考试中获得高分,就把“宝”押在“主题深刻、描写生活”上,这便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无法摆脱成人化,文学化的阴影。二是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的误导。铺天盖地而来的小学生作文类书刊,篇幅之长,立意之新,主题之深,技巧之当,构思之巧,越来越脱离小学生实际,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各种小学生作文杂志、作文指导书,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近来又有录音辅导、录像指导加盟,当然其中也不乏确实能辅导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真知灼见,但无庸讳言,绝大多数对小学作文教学错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负面效应是有目共睹的。

谈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 篇6

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真

从作文内容看,文真则可成,文假则应废。生活中,“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真”是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起码要求。学生作文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善恶兼存,只要学生以儿童或少年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将他们认为重要或新奇的事物用文字写出来,就应该首先肯定。因为它内容真实,学生写作的路子是对的。教师绝不能以成人自己的心态去认识、去评价学生的“真”文,否则,学生便可能弃真求假,步入歧途。当然,其内容是否表述准确、明了,以及完整等问题,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分别指导,以使学生逐步提高。而学生在作文中的感情和观点只要真实明确就好,如果认识有误,则另当别论。

第二、小学生作文务须求善

从作文思想感情看,善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善才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这“善”仍然是做人所必需、社会所必要的,但作为小学生,并不可能总是积极地选择生活,而一般总是自然地参与生活,接受生活的熏陶、感染。因此,他们在作文中所流露或包含的思想感情如何,至关重要。我们说作文求善,就是要通过作文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准确评判是非的能力,弃恶扬善,明辨美丑,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对何人何事都能抱积极健康、明确向上的态度。其实,这一点正是作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提倡让学生“会生活”,其实是讲让学生会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是构成社会的成员应该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准则以及可以相互理解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和个性。学校的任务就是把原始的人陶冶成社会的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正是实现陶冶学生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三、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美

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小学生作文而言,其美除了内容的真实美、思想感情的向上美之外,文章形式的表现美就更显其重要。因为无论表达怎样的思想内容或感情,总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语言、篇章结构让别人接受的,所以应竭力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表达方式。一篇作文,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是否能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是一项基本功;作文的结构、布局安排是否顺当、合情合理以至达到精巧新颖的地步,这些都会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篇7

一、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逐步提升写作兴趣

(一) 修改的要求 (这个阶段的要求要适当降低) :1.找出错别字及用错的标点符号并改正;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3.是否有一定的条理;4.写出你的评价。

(二) 修改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评议的过程中两个人有不同意见甚至分歧很大时就要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 (小组合力甚至是师生合力) , 使每个成员的作文水平就在这不断地评与被评、反复修改中一点一点地提高。

(三) 需要的时间:这个阶段一篇作文的互评时间一般不少于60分钟, 这是反复“评”与“改”的过程。时间上必须有保证。但个别学生的作文需要的时间还会更长, 这就需要课外的时间了。修改后一定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修改日期。签名非常有必要, 因为一旦签了名, 评价的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责任”, 培养了学生严谨做事的好习惯。

在学生互相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的任务是特别注意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对那些较恰当的评价要及时进行表扬, 有时还会拿出来给大家作为范例;对评价得不够恰当甚至不会评价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这些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学生就是在评价与被评价中体验到了付出与得到的喜悦;就是在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中提升了写作的兴趣。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逐步提高评价要求, 灵活评价的方式, 不断提升自改作文能力

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的基础上, 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好习惯, 这样不但使学生作文的质量更高,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认真的好品质。为此在随后的尝试中对学生习作的写作技巧与批改方法又一次加以认真指导,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是否有多余的字、词、句、段或丢字错字, 标点符号是否恰当?2.格式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整洁?3.习作是否符合题意, 观点是否明确, 中心是否鲜明?4.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内容是否具体?5.语句是否通顺, 表达方式是否得体?6.开头、结尾和过渡是否得当, 结构是否合理?

以书信的写作为例, 写作要求是“给教科书的编者或课文的作者写一封信”。先让学生明确上述自改要求, 随后学生开始自己修改, 之后我把作文本收了上来, 另有用处。第二天, 我找来了8名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 发给他们每人数量不等的作文本。要求是:按照老师给出的修改要求, 再次对作文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作文本身, 也可以评价已有的评价, 还可以对两者都进行评价, 最后一定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修改日期。

一天后的作文讲评课上赵永红同学是这样评价李龙龙的作文的:“你的作文里表达了对雨果先生的钦佩之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 结尾很好, 总结了全文, 但作文里多数语言是引用课文里的, 如果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会更好。”赵媚给贾坤坤的评语是:“你以生活中平凡的事例以及父母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 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了爱情的真谛, 非常好。你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实的读者。书信的格式正确。”武文杰给孙超的评语是:“你的作文构思新颖, 先写出了自己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接着写出了自己对物理教科书最后一章编排的看法。书信的格式非常正确。”……听着他们的讲评, 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 我真正明白了他们才是作文评价的主人。尽管孩子们的评价语不是很精彩, 但我相信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是他们认真思考的体现。

三、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评价的重点, 点面结合

随着尝试时间的推移, 我也在不断地变换着评价的重点。根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的不同, 有时把作文的开头或结尾作为评价重点;有时把中间的过渡语或过渡段作为评价的重点;有时把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或心理描写作为评价重点;有时还把环境描写作为评价的重点。总之, 我会根据每一单元的写作目标和每一课的写作特点随时调整评价重点与方式, 实现点面结合,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每一个学期我都让学生写一篇评价同学作文的真实感受:“改别人的作文其实是一种享受, 就像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凌金成的话。

“改同学的作文, 说实话每篇都让我感动。平常只知道自己写自己的作文, 也没想过别人的作文是怎样的。修改后才发现, 每个同学的写法都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主题的作文, 每一位同学思考的角度都不同, 有的角度甚至是自己都不曾想过的。改同学的作文, 就必须将自己的写作方法都抛开, 才可以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文, 真的让我从修改作文中学到了很多……”——赵媚的话。

学生这些真实的感受让我想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重视对作文的修改, 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变“替学生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把习作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学生才是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和“第一评者”, 因此, 一定要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评与互评中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他们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时, 亲身去体验、欣赏、辨析, 能对照自我, 进行自我判断, 自我完善, 自我超越,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展示亮丽的自我。

中学生作文评价 篇8

一、做自己作文的第一位老师, 提高自主反思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摒弃陈旧的批改模式, 老师不是判官, 学生也不是被动的评判对象。只有努力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回归, 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价的主人, 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 提升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事实证明,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有性别的差异, 智力的差异,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作文创作中, 表现为不同的作文风格, 参差不齐的作文水平, 浓淡不均的作文兴趣。不管怎样的作品, 它毕竟都是学生的一段生活经历, 是学生的一段心灵独白。仅仅由教师充当评价的唯一主人, 往往局囿于成人化的框框套套, 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尊重。

由学生担任自己习作的第一位老师, 也是“授之以渔”的需要。它不是对老师作用的完全抛弃, 而是对作文批改形式的有益补充。作文完成后,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成为批改的主人, 用自己的语言, 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 为自己的文章切脉。当然, 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为学生从习作中心的确立, 写作素材的选择, 表述语言的推敲, 文章格式的构思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也就是主导评价标准。学生自主的评价更能寻找出文章的闪光点, 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强化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在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反思能力的同时, 也能提升自己的创作欲望与能力。

学生的反思过程, 是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自我反思, 学生可以清晰地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和他人的距离, 从而明确方向, 树立信心, 增强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同时也使张扬的个性得到了保护, 避免了对他人评价的逆反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作文的自我评价, 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内省获得肯定的意识, 增强学习的愿望。这种通过自我反思所激发的学习愿望, 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最重要的动因。经过长期的自评过程, 学生形成了自我反馈意识, 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写作状态, 保持创作的主动性, 学习效率也得到不断提高。

二、做同桌习作的第二位老师, 培养合作评价习惯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作为生命的个体, 每个同学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不同色彩的闪光点。他们的鉴赏能力、指导能力虽然有限, 但他们却是小作者最贴近的人, 他们的生活形式相似, 他们的生命感悟同轨。所以他们最有发言权, 能针对身边的同桌提出最真实的建议、最朴实的意见, 在互相关注的目光中, 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学们在评价自己同桌的习作时, 也感受到一个新视角中的人生和世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换位意识, 逐渐形成全面的思维方式。评价过程, 是自己对命题重新思考的过程。提前让自己进入教师的角色,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平衡能力, 使学生自己的思维不断走向成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 自己要求快速提升的欲望会越来越迫切。

与同桌的相互评价, 实质是彼此间思想观念相互碰撞、认知水平相互补充、价值体系相互协调的过程, 在评价中, 要提倡尊重、理解、协调、宽容, 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鼓舞。同学间的相互交流, 有利于发现更多的优点和问题, 使自己创作更丰富、更生动、更有条理。学生潜在的自我评价的成熟也是以他人的评价为基础的, 在对同桌评价的过程中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真正学会对作品的评价。

做同桌的老师, 不仅仅让学生的思想认知多一次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的机会, 还可以在相互评价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合作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基因, 在作文批改形式的改革中, 合作精神的培养, 与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样意义非凡。

三、“三人行, 必有我师”, 打造探究式评价平台

作文批改, 不仅是阅读、沟通、交流、评价的过程, 更是参与意识的张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尝试建立“语文角”、“作文园地”、“习作兴趣小组”、“校园文学社”, 让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 写作技能的培训, 让他们进行集体式作文评价, 在群体评价中, 学生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 分享创作的成果, 讨论创作的方法, 创新创作的思路, 探究文学创作的理念。

“多向信息交流较之单向信息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功能。”学生处于同一个班集体中, 相处时间长, 接触机会多, 彼此了解深, 更能清楚看到同学的优缺点。教师在合理构建评价平台的同时, 要针对学生的不成熟, 对问题的看法易受主观愿望影响, 对他人评价过严的特点, 正面引导学生的评价行为, 保护自尊, 提高信心, 培养倾听与合理建议的良好习惯。对于分歧较大的评价, 要学会策略性的处理, 通过等待、提示、探究的方式间接干预, 要杜绝粗暴武断的替代式评价。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学校网页成为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行为展示的窗口, 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功能, 积极构建校园作文公共论坛, 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要求其他同学发帖评价。让作文评价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校园公共论坛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百花园, 展现学生文学创作的五彩画廊, 成为孕育智慧、培养创新意识的摇篮。对于写作基础较好并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同学, 鼓励他们建立个人博客, 以创新精神打造探究式评价平台。

小学生作文评价策略优化研究 篇9

一、作文评价现状

1.作文评价注重结果性。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评价一般基于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这种实际上是一种结果性评价,虽然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过程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但是它侧重于对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这种评价只发挥了评价的检测功能,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帮助。再者,写作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连续发展的,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对每一次写作任务完成后的评价,而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一篇作文的完成过程而是多次写作的动态过程,忽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发展性因素。

2.作文评价主体单一化。我国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采用“一言堂”、“一笔批”的方法,教师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及教学经验批改学生的作文,圈出学生在作文中的错误,并给出评语或分数,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进行修改。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其评价的标准性及公正性受到质疑,而且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责任意识的提高。

3.作文评价不够及时。作文评价的及时性有助于快速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把握学生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再写作动机,最终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在美国的作文评价方法中,都首先提到了评价应是“反应敏捷”的,对学生应是“保持新鲜”的。[2]而在国内,教师通常布置了大量的写作任务,但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容量较大、学生数量多,再加上精批细改的原因,教师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完成作文的批改,导致作文评价信息不能够及时地反馈到学生手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大量的习作,还需要作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二、作文评价策略优化

1.注重写作的过程性评价。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学生写作或者教师教学的反馈,而更应该是兼顾整个学生写作完整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需注重过程性评价。有研究者认为,写作活动是一个线性过程,主要步骤可作如下划分:(1)预写作———思考、计划、收集材料;(2)写作———对主题、顺序、风格作出选择,进行写作;(3)修改;(4)成文。[3]那么根据写作活动的线性过程制定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写作素材收集、写作中心的确立、写作构思、写作计划的制订、打草稿、修改与成文。在教师给定学生写作主题后,要求学生在每个写作具体阶段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与作文一并交于教师,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作文,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在教育进程中写作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能全面、灵活地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以往的写作情况,适当的给予表扬或批评。教师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每次写作的情况并存入档案袋中,在下一次作文评价时,教师需参照上一次学生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对于写作水平较差却有所进步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对于写作屡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并指导,帮助学生避免下次犯同类的错误。

2.评价主体多元化。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在开展作文评价活动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向,在评价过程中若只看优点或者缺点话,不仅不能给学生一些指导,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求学生每次作文习作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浏览并做相应的修改,按照教师制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写作的优势与劣势,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

学生间的互改互评可以了解别人的写作技巧,吸取别人的写作优点,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教师在开展互评时,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为了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群体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相互作文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应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评价。但在开展小组评价活动之前,教师应给予示范性评价,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分析几篇学生作文的各个方面在作文标准中应得到怎样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评价参考。之后,小组成员针对每篇作文一起讨论和交流,按照标准共同给予评价。

对于评价来说,任何单一主体对作文的评价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偏颇,若要使作文评价具有真实客观性,就要发挥更可能多的主体作用,而家长作为学生日益相伴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判断更为客观。在教育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地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写作情况,也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间的写作差异。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产品建立作文评价通道,将学生的作文上传至互联网上,并邀请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家长可就其学生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反馈,教师在家长的评价基础上进行评价反馈。那么作为家长,可以依此来了解孩子写作的短处,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辅导与帮助,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3.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及时性反馈不仅能迅速地传达给学生的信息,还反映了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作文水平的提高离开不了大量的习作,但教师在大量习作的基础上多设置一些作文练习课,并在课堂上留下单独的评价时间,选取一些学生作文进行点评与讲解,指出学生的错误,为其他学生的习作提供一些参考。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后的及时反馈,还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及时适当的反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曾提出:“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但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什么作用。”[4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作文的过程中,多关注正在创作中的作文,提醒学生错误所在;多了解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写作状况,留心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给与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作文评价观念,关注作文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评价;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教师在师评的基础上需融合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评改自己和他人作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家长在作文评价中的作用。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以及作文评价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尝试新的评价方法和策略,拓宽作文评价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新课程下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篇10

一、学校对学生作文的支持

为了促使全校教师都动起来投入新课改中, 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教研组配置了电脑, 要求教研组长每周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教研工作至少两次。具体到语文教研组, 主要进行“下水文”教学研究。即对每位老师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跟踪摸底, 通过教研组长汇报、学生反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评价, 综合评定该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这与我的作文教学之路不谋而合, 在响应学校号召的同时, 我十分注重作文评点课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甚感欣慰。

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全力以赴

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教师的干劲更大了。作为语文组的一员, 我时刻都不敢落后:积极请教老教师, 虚心听取同组其他教师的宝贵建议,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多方推敲下水文, 力争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全体同学。课前我也十分注重与其他科任教师的交流, 征求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把下水文切实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评价中用赞扬和鼓励性的话语成为我的首选, 对学生充满了期望。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 我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通过积极健康的评语,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 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我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例如, 在让学生自由作文《谈良好的学习习惯》时,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最羡慕古人那种摇来晃去, 大声读书的样子。在读课文时, 用这种高声似唱的方法诵读, 别有一番情趣。”乍看, 文章中的做法未尝不可, 也描写得活灵活现, 但细思, 这不正是在小学低段司空见惯的、人们常说的“唱读法”吗?虽然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中会把课文背下来, 但对孩子今后的正确读音有一定的障碍。针对该生的作文, 我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孩子, 你的方法很好, 但不适合你将来的发展, 你可以再想点别的读书方法, 比如, 联想记忆法, 老师希望你会有新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好吗?”后来, 这位学生经过不断地尝试, 我也经常点拨指导, 他终于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正是塑造性格和行为的关键时期, 面对学生出现的偏轨的不良习惯,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一定要及时纠正, 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2. 设置与众不同的评语, 开阔学生的视野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 家庭情况也不同, 因此, 对待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受。然而, 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很有限, 即使他们有表达的欲望, 也往往因为没有学习到好的词汇而无法写出文思泉涌的文章来。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与学生同做下水文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收集本, 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词汇收集的名人故事, 调动他们坚持词汇收集的信心。鼓励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好词佳句, 不断积累, 及时总结。教师要定期公布一些他们在词汇收集本中收集到的热门词汇, 让全体学生用这些词汇通过联想写出文章, 这样, 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了。在评语中, 我运用了“有进步”“比上一次的观点新颖”“把自己的感情真实地流露出来”等, 学生在这样的评价声中备受鼓舞, 佳作纷纷呈现, 作文水平大大地提高。我觉得我只是在作文评语上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长, 还需要继续探索。

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式, 评语就是一种常见的质性评价方法。在倡导学生自主作文, 教师参与下水文的同时, 要加大作文评语的正面评价力度, 以赞扬和鼓励为主, 多肯定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唯有此,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利用评价,指导学生自改作文 篇11

在我校《小学生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利用教师评讲、小组评议、学生自我评价等评价形式,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既解放了老师的“劳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简要总评,确定评改方向

要上好讲评课,课前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翻看学生习作,对学生的习作状况有所了解,根据习作要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指导评改的方面。

比如,学生要写一篇记事的作文,内容是一件帮助别人或获得别人帮助的事。当时在指导时,我根据训练要求,制定了“作文目标”,列成了一张表:

1.中心:互相帮助,赞美真情 。

2.条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3.详略: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

4.字词句:文从字顺,语意连贯 。

5.开头结尾:开头简洁,结尾自然 。

浏览过学生的初稿后,发现学生“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存在明显不足,就将这一点作为重点评改对象,将“作文目标”演化为“评改目标”。

课前制定评改目标,确定指导评改的方向外,还应根据评改需要,挑选出存在普遍问题的“范文”若干篇。如:不按顺序写,事情经过三言两语就带过……当然,好文章更不可少。

讲评课时,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作文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作文情境以后,我简要评价学生作文初稿情况,指出本次作文中的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问题。提醒学生,他们的作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这些方面,评改也就会有的放矢了。

此环节,教师的讲评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对修改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以下的评改过程中,能始终对照,起到引领的作用。

二、集体评议,学习评改方法

教师引导评价“例文”的过程,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例文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例文”的评析、修改,使学生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讓学生一下子就找作文中各方面的问题,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集体评议“例文”时,必须引导学生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评价,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评价“条理”是否清楚时,就暂不牵扯其他方面的问题,等评价完了“条理”后,再评价其他方面。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逐条对照评改标准,进行充分讨论,对“病文”做出正确的评价。

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评。“作文目标”各条排列的先后顺序,基本反映了作文的程序,也是评改作文应遵循的顺序。依据“作文目标”顺序评改,既可使评改少走弯路,又可避免不知从何处下手顾此失彼等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评改方法,形成评改能力。

在充分评议“例文”后,指导学生正确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从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

三、自己修改,互改交流

“朗读”是改好作文的有效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他们需要依赖于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在默读不易发现文章词句上的毛病,而通过朗读,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问题的词句,从而考虑修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按照“例文”的评讲、综合评价的方法,依据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他”演变到“评己”,从模仿到独创,使学生明确怎样符合要求、怎样不符合要求,应该怎样修改。

特别是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写具体。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把重点段写具体;评改字、词、句、标点是否用得正确时,提醒学生漏字的要添上,不妥的句子要改妥,不完整的句子要补充完整,不通顺、流畅的句子要改通,语言累赘,意思重复的就要毫不可惜地删去,不正确的标点符号要修改正确。

教师还应指出学生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醒学生“对号入座”,检查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说一说这方面做得怎样。充分利用评价这一手段,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

四、认真誊写,综合评定

经过以上修改之后,草稿上一定会留下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这正是小作者心血的结晶。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要求学生认真地誊写一遍,然后有滋有味地赏读一番,再给自己打一个不错的成绩,鼓励学生自我欣赏,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有时会迸发出非常神奇的力量。师生应不断巩固积极情感,写作教学过程则会变得苦中有甜。当苦尽甜来之时,写作修改过程则变成了真诚的情感体验过程。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结果一定会让我们倍感惊喜!

中学生作文评价 篇12

一、评价为主,努力发现闪光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旨在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教师要允许并积极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并善于发现学生作文当中创作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去激发他们创作的动机。

二、文道结合,引导弄清是非点

学生所说的真话,未必全是正确的,但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当其观点错误时,教师应当及时纠正,这就是我所讲的虽是开放评价方式,但评价的导向一定要正确,努力做到文道结合。

片断一:看完了《西游记》电视剧,教师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人物。有学生这样写:“我挺欣赏白骨精的,她屡败屡战,不怕困难,败了再变,再打,精神可嘉。她还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把老母亲也接来了。”这里,学生虽然说了真话,但却混淆了大是大非,教师在评价当中就必须有正确的导向,不能有丝毫的含糊,要去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假、善恶、美丑。因此,在习作训练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文道结合写真情,那么文章的意境更加深远了。

三、形式灵活,合作探究知识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这又是作文改革的又一突破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又一创新之举。互评互改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各有精妙之笔,各有闪光点,各有可圈可点之处,或美目传神,好题诱人;或情节逼真,描写动人;或语言质朴,纯情感人;或遣词造句,一语惊人……通过互相交流习作,能互相借鉴,吸收营养,去其糟粕,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文字砌就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

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集体讨论评改,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由教师评价,指导评改,有的放矢,示范评改,点拨评改,让学生有本可仿,领悟道理,从而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片断二:师出示学生的习作片段:一个夏日晴朗的夜晚,我和几个小伙伴我们在草丛里兴奋地追着萤火虫,萤火虫像在逗我们似的,萤火虫上下飞舞,真是有趣极了!

师:请大家读一读,评价一下这段话写得怎么样,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生1:我觉得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小伙伴们捉萤火虫的欢乐情景。

师:你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真勇敢!

生2:我认为这段话有一个毛病,就是“我和几个小伙伴我们在草丛里兴奋地追着萤火虫”中的“我们”应该删去,不删的话就显得重复了。

师:你看得真仔细,改得也很正确。

生3:我认为“我和几个小伙伴我们在草丛里兴奋地追着萤火虫”后面应该用句号,因为后面是讲萤火虫了。

师:你已经懂得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祝贺你!

生4:我觉得“萤火虫像在逗我们似的,萤火虫上下飞舞”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改成“萤火虫上下飞舞,像在逗我们似的”这样才通顺、连贯,读起来顺口。

师:有道理!这样一换语序就恰当了。

在修改中,教师把评改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只充当一名激励者,只作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评改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所评、有所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了锻炼,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有像这样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具有真知灼见的人才。

四、评中含情,力求捕捉兴趣点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劳动给予一种肯定的评价,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评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疏导式。当学生心中承载了他不应有的重负时,就需要得到老师的疏导。教师要跳出作文固定的模式,把作文当作沟通师生情感的通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达到以情促文。(2)谈心式。评语常采用第二人称,拉进师生距离,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严肃古板,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3)婉评式。即委婉批评。评语不可一味抬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棒喝”。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下一篇:变频循环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