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洞化

2024-10-17

农村空洞化(共10篇)

农村空洞化 篇1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积累、生活经验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自主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甚至习惯于“记流水账”。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

1. 课外阅读量太小

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除了教科书之外,很少读课外书籍,即使读也就是几本作文书,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书。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做作业,留给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也很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资料缺乏的境况下,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他们的习作内容空洞,语言贫乏,除了仿写之外,就是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帮助敬老院搞卫生、扶老大爷过马路……胡编乱造,更有甚者是直接抄袭,甚至考试前有的学生背作文……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提起作文就发愁,拿起笔来就语塞。

2. 学生教育生活单调

由于安全、分数等种种因素,特别是农村学生受环境限制,加上家长的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生在家的时间除了看电视、上网之外,就是在一起嬉戏玩耍,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在校期间,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做作业等,教学生活也很单调,互相追逐打闹,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加。缺少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会有更多的话题、体验、感受。

二、解决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策略

1.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育是一种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为了让新教育的春风吹进校园, 学校开设了晨诵(用诗歌开启黎明,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用美丽童书滋润童年)把营造书香校园, 让师生在学习型校园里快乐成长作为办学宗旨。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教师和孩子们的精神丰富起来。暮省(学会反思生活:学生写日记,教师写博文或教育随笔)的新教育儿童课程。并且开放了图书室,同时购置了20多万册适合孩子们和教师阅读的课外书,每期班主任负责借适合自己班学生读的书,发放给孩子们,孩子们读完之后在班内进行传阅,隔几周,同年级班级进行传阅。

现在,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习作时, 总是提及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或者由此而展开丰富的想象,近期《草房子》《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成了他们口头常说的话题。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我们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班级文化、游艺运动会、课间拔河、诵读比赛、手语操、集体跳绳和花样跳绳等活动。孩 子们的生活丰富了,有事可写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语言也优美了,写得越来越好了。在一次习作训练中,一个孩子写了一首诗——《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就像厨师的手,他为我做了一份大餐;爸爸的手就像工人的手,他为妹妹在心里筑起了高楼;爸爸的手就像工匠的手,他为我做了一把椅子;爸爸的手就像园丁的手,他为姐姐种了一朵茉莉花;爸爸的手就像秋千,他让妹妹在上面荡来荡去;爸爸的手是那样的粗大, 但摸在我们头上,却是那么的舒服,让我们充满了安全感!

在一次课间年级组教师拔河比赛后,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为了给我们老师喊加油,我的嗓子都喊哑了, 第二节上课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家长会上,我让家长和孩子们互相拥抱,互相说声“我爱你!”,当天几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这是自己“长大后”第一次被爸爸妈妈抱,当自己和爸爸妈妈彼此说“我爱你”时,自己感动得流泪了,也看到了爸爸妈妈眼中的泪花,真想让爸爸妈妈经常这样抱抱自己, 那该多好啊!在家长会上,刘朝文朗读自己写的一篇《读〈慈母情深〉有感》, 几次被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打断。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又找到了童真,读书让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快乐,汲取了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开始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开始给孩子们买大量的课外书,陪他们一起暮省。读书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家长。

海量的阅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变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习作已经不再是令孩子们头痛的事了,每周的星期三习作课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职教德育去“空洞化” 篇2

长期以来,当人们将技能视为职教培养质量“硬性”指标的时候,德育工作却因其“软性”而变得有些空洞。职教德育去“空洞化”,不只是德育工作的方法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应有之义,而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

作为教育发展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不难发现,职业道德被放在了职教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这一方面体现出德育工作在职教工作中的分量,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德育工作的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德育为先”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空洞化”的德育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一项活动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会”。之所以说“不同”,在于其他活动都与“技能”有关,而育人事迹报告会却是一项“德育”活动。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看似与“技能”不沾边的活动,却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6月26日上午,报告会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领导接见了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团,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德育教育工作。据教育部有关人士介绍,每年技能大赛期间,都要举办一项德育活动。

对此,有学者认为,在被誉为“国赛”的技能大赛期间举办德育活动,看似有些“混搭”,却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要“德才兼备”,不单单是具备技能,还要有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

然而,这样的德育“导向”,却与实际状况有些不符。在现实中,往往一提到职业教育,人们联想到的就是“技能”培养。记者调查也发现,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将技能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甚至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学生技能培养上。目前,职教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诸如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师培养等这些核心命题,无不与“技能”相关联,全然没有德育的影子。

这一点在基层职教管理部门那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位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地方主管职教的领导,一听到技能大赛竞争夺牌,神经马上绷得特紧,关注度很高,也舍得投入,而对于德育工作的事则兴趣不大,认为是软任务,做的多一点、少一点也没有多大差别。

更有甚者,个别学校将德育课程“偷梁换柱”,以专业课替代。这样做的结果是,学校从上到下,从校长到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但巨大的精力投入、严格的管理并没有带来井井有条的秩序。在采访中,许多一线教师抱怨,处于青春叛逆期的职校学生“不好管”“不服管”,学生管理让他们感觉身心疲惫。

对此,有学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尚处于“复苏”阶段,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还相当薄弱,社会吸引力不足,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诉求点放在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而职教界关注点也放在了“技能”提高上。然而,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这是教育规律使然。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并不代表可以漠视德育工作、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认为,德育工作对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没有好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就谈不上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强调加强技能训练,但绝不仅仅是技能训练。

一位德育工作者直言:“学生不是机器,如果德育工作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人性关怀,缺乏科学的方法,最终也会累及技能培养,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高没有好处。”

逐渐走向“台”中央

在职教教育教学中,德育这一课是缺不得的,这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再申明的观点。出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正确的导向、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最终引导同学们就业成才。

作为主管职业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强化素质教育,做到‘做事与‘做人的高度统一,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显然,国家所需的职教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单纯的“技能”培养是不够的,也是与《教育规划纲要》相悖的。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教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德育工作逐渐从边缘走向教育教学舞台的中央。

而推动这一改变的首先是中央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这是一个由上到下的过程。据了解,2007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2009年6月30日~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印发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就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刘宝民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视为职教德育工作的“里程碑”,而之前的德育工作一直处在探索阶段。

去年6月2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两年来,全国不少省份也召开了省一级的中职德育工作会,出台了相关文件。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德育工作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随着德育工作的深入,德育工作的制度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据刘宝民介绍,目前教育部正在着手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简称《大纲》),《大纲》被视为中职德育工作的“宪法”,职教德育工作将形成长效机制。

如何不再“空洞”

德育工作如何才能不“空洞”,真正体现出“德育为先”的职教理念?在鲁昕看来,职教德育工作需要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突出实践特色,要尽可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管理和服务等多种途径实施德育,丰富德育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

近年来德育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也遵循了上述要求。总结起来,就是:有方向、有载体、有方法。

有方向所谓方向,就是指德育工作的定位,即:要向职教生进行怎样的德育内容?什么样的德育内容才能对学生有切实的帮助,还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规避先前“抽象化”“概念化”的德育内容?无疑这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育德。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点实际上与“技能”培养具有相似的导向,那就是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所需、技能所需,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中职德育内容为例,除了普通中学的德育内容,还突出了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不但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满足社会所需也是必要的。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德育课改上。2008年12月份启动的第三轮课改,进一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课程名称中可见一斑: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从名称上就体现出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

从德育教学目标看,原来的教学目标是“二维”的,注重认知和运用,现在的目标则是“三维”的,除了认知和运用,还有情感、态度、观念。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是理念的变化,这符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据了解,职校学生多处于15~18周岁,多是中考、高考的“失败者”,同时又多来自经济困难家庭,因此,如何看待前进中的挫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应付成长、就业中的问题,不但关系到学生就业,也关系到学生的人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载体有了明确的方向,还要有好的载体,才能达成相应的目标。这一点,各地方、各学校都有常规性的做法。从全国范围看,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也证明,有了载体的德育工作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空洞虚无的,师生是愿意参与的。

眼下,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正在举办过程中。这项活动是为了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而开展的一项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从过去七届举办情况看,“文明风采”大赛已经成为展示学生技能、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内容到形式,“文明风采”竞赛都打上了职业教育的烙印。

作为职教学生的德育平台,“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内容设计丰富多彩,从主题、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和职校学生的特点,不仅抓住了“德育”这一抓手,而且兼顾了“技能”特色,使得抽象的德育工作变得鲜活。以本届大赛为例,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今年征文比赛中就增加了《感恩的心》这一主题,让职校学生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温暖。

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校长陈华冰认为:“文明风采”竞赛不是一项单纯的竞赛,而是一项通过竞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达到育人目的的德育实践活动。“我们每年把竞赛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比赛、学校选拔、全国亮相的局面。”

正如鲁昕强调的那样,“文明风采”竞赛是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很有意义的中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如今,“文明风采”竞赛已经形成了制度,成为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体验快乐的大舞台。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技能培养有技能大赛,促品德教育有‘文明风采,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两加强、两促进的局面。”

如果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称为“武状元”,那么在“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就是当之无愧的“文状元”。“文武兼备、德才并举”,勾勒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作为一项全国性德育实践活动,“文明风采”竞赛成为展示职教学生风采的舞台和职教魅力展示的窗口。以赛育人,德育工作有了一个长效的、制度性的载体,中职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文明风采”为职教德育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也开创了一种新境界。

有方法德育工作有一大难点,就是容易让人理解为“道德说教”,工作难开展。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才能让老师、学生乐于接受,使德育工作能够贴近实际、取得实效呢?这是德育工作中很现实的问题。

德育工作是对“人”的教育,有很大的抽象性,因此,日常德育工作中,除了有正确的方向、好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如此,学生才会接受,德育工作才会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同时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

怎么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来做德育工作,是德育教师共同的课题,需要他们探索。这其中很关键的就是“三贴近”的原则,即德育活动要从内容到形式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活动设计要有吸引力,能够吸引老师和学生的参与,要遵循“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德育内在规律。

林冬妹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一门全国统一的课程,思政课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上好这门课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然而,在林冬妹所在学校,她的这门课却是学生最钟爱的课程,她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全国模范教师。

她的秘诀就是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林冬妹说:“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不仅要用心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还要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让课程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帮助。”

在林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听到她频繁使用当今一些流行的新潮词语,这让学生们听来很亲切,无形中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课堂的气氛始终很活跃。为了收集这些语言,林老师在生活中处处都在做一个有心人。此外,林老师讲课会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述比较枯燥的理论概念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们不仅特别爱听,而且受益良多。为此,她对80后、90后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特点爱好和表达方式。

对此,有学者强调,职校学生德育和普通中学德育课不一样,不管是从内容上、教育方式方法上,都忌讳灌输。所以,在一线教学课堂当中,要倡导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方式,让学生和活动紧密结合。比如,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有模拟法庭,关于法庭中的被告、原告身份以及法官怎么审等等,老师辅导之后学生可以模拟排练,比一味背法条要生动得多,而且印象也深刻。

在去年的德育教学年会上,上海一位德育教师讲了南京秦淮河污染治理的案例。当时,老师让学生带着矿泉水瓶到秦淮河里采集样本,然后进行化验,最终拿出可行性的方案,教学方法很鲜活,教学效果也很好。

老师思路变了,眼中的学生也变了。一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说:以前看起来的差生,现在看起来却出奇的可爱。欣赏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方向对了,载体有了,方法科学了,“空洞化”的德育工作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中职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对话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体形势如何,今后一个时期将如何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

《教育与职业》:请您介绍一下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总体形势?

刘宝民: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感染力明显增强。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施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三是在德育途径上更加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异彩纷呈。在国家层面,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教育与职业》: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宝民: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简称《德育大纲》)。《德育大纲》是教育部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印发的一个重要文件,可以说是中职德育工作的“宪法”。《德育大纲》颁布近7年了,教育部去年启动了《德育大纲》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今年完成。同时,准备起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二是进一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2008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宗旨理解不透,照本宣科,没有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一些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开齐课程。今后,将组织德育课教师的国家级培训,提升德育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将配合有关部门对德育课课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三是加强班主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加强共青团工作。

《教育与职业》:作为从事中职德育工作多年的德育工作者,您认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大特色是什么?难在哪里?

刘宝民: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已经十年了,我认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从德育内容看,除了实施公共道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念。二是德育实践活动。职业学校很多德育工作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来开展的,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会更明显。

说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我认为:一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中职德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政策支持还不到位。这几年虽然在政策上有一些突破,但在一些地方具体落实起来还有难度。二是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中职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工作规律,就是说难在突出特色。三是职业学校德育的科研比较薄弱,对于行政决策缺少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与职业》:今年年初,教育部就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一管理。请问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有没有变化?

刘宝民:正如你所说,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决定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统一管理。这样,便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近期,司里正在起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文件。

目前为止,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维持原有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在职成教司;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社会科学司。

珠三角产业空洞化的可能性研究 篇3

关键词:珠三角,低工资,产业结构,空洞化

目前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作为一种市场信号, 意味着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不是季节性的、也不完全是周期性的, 而可能是持续性的、不可逆转的, 由此引发对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已需重点探讨。

1 从民工荒与工资水平的角度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

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形成地理上的二元割裂, 即供给方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而需求方在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短期变动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任何一方都难以及时调整以适应另一方发生的不期变动, 这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可以设想, 在给定工资水平的条件下, 珠三角出口和经济增长扩大了该地区对农民工的需求, 但由于流动性和匹配性上的限制, 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流出, 造成了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刚性, 企业在给定工资水平下的用工需求得不到满足, 也就产生了短缺问题。

如果企业提高工资, 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刚性, 新增的劳动需求不仅没有得到满足, 而且由于工资上升仅仅是提高了在岗工人的工资, 这样也就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 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从长期来看, 民工荒将逐步推动珠三角农民工工资的上调, 而这将会促使建立在低廉劳动力成本基础之上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

2008年7月起, 深圳市政府决定上调特区内外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调整方案, 2008年度深圳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月[1]。这对于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驱动GDP增长的珠三角而言, 这是一个增加成本的利空因素。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 劳动力相对资本将变得更加昂贵, 市场竞争迫使珠三角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或进行产业升级, 顺应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外移;而且, 从要素市场角度看, 劳动成本并不是决定产业空间分布的唯一因素, 广东东西两冀和北部地区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 也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的转移提供了空间。

例如, 销量占广东市场50%、全国市场35%的南海铝材业, 从2004年开始铝材企业的数量从数百家急剧减少到约100家[2], 这些减少的铝材企业多数都到了粤北山区重新落户。

所以, 珠三角的缺工现状虽然与农民工待遇偏低直接相关, 但工资待遇只是表面现象, 问题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目前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可能依然建立在低工资的农民工这一要素禀赋之上, 从民工荒与工资水平的角度来分析,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转移的可能。

2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越来越多的经济区域 (如长三角) 和发展中国家 (如越南) 走上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发展路径, 这就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且, 在珠三角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民工荒问题而使劳动力工资水平将逐渐上升, 同时, 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低廉的劳动力逐渐涌现, 珠三角目前建立在劳动力低成本供给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再之,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珠三角地区产品的竞争力并不高。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是世界上重要的产品加工和制造业基地;但由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是建立在国际产业转移和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础之上的, 从而使珠三角制造业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产业结构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

而珠三角产业结构不合理, 应该与产业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太低不无关系。珠三角地区制造类企业中的大量低廉劳动力主要是农民, 他们受教育较少, 且人数巨大, 在低级劳动力资源供给远远过于需求的情况下, 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必然低廉。这种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不仅为珠三角制造类企业所利用, 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港台以及外国企业前来投资。事实也正是这样, 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以后, 遍布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企业发展迅速, 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端制造业, 如玩具、纺织、制鞋业等。即便是高端如需要较大规模的机电制造业, 依靠的仍然是廉价劳动力, 因为技术可以引进, 最终需要的仍然是装配流水线的农民工。

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在国际上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市场, 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激烈的争夺。既然廉价劳动力这一资源是共享的, 就总会有新的企业加入, 然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 于是利润空间被迫压缩, 这样, 本应也是主要竞争手段的技术革新, 对于珠三角的制造企业而言则无从切入。因为珠三角大部分的加工制造类企业, 其技术或设备都源自国外, 有的甚至自始至终都处于依赖阶段, 而国外企业不可能将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开发经验无条件转移;另外, 靠企业自行研发不但在技术上存在困难, 更重要的是低利润企业根本无法提供财力支持;现代企业要开发一项领先的技术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 而在低价竞争的国际市场中, 中小企业微薄的利润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投入。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低廉, 对技术的投资将使成本徒然提高, 如果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即使是大企业也很可能支持不住。

所以, 正是由于过度依赖低劳动力成本或低工资水平, 使得珠三角的制造业技术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 产品的总体品质也较低, 产业结构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中, 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只能充当着发达国家的制造车间。然而, 廉价劳动力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我们只强调它具有优势的一面而过度依赖它, 从而过度强调比较优势战略, 而没有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关注农民工低工资与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僵化, 将势必引发一个恶性循环:低级劳动力成本低——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外来资本撤离——经济衰退——劳动力成本下降——重回低工资水平。

3 珠三角发展的瓶颈在于农民工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早起飞的地区, 它的发展除了低劳动力成本这一比较优势之处, 还与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有关。因为珠三角毗邻港澳台, 其不少制造类企业是二十多年前承接了日韩、港台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 是低效益的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劳动力供给充足而又极为低廉的情况下,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在目前, 这种模式已经开始不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长远发展来看有外移的可能性。因为这种低附加值的生产经营模式只做加工与组装, 利润就是来自低廉的劳动力且利润不高, 没办法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很难改善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如果农民工的工资继续上涨, 企业只能迁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目前珠三角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渐减少, 而产业升级是民工荒给珠三角的一次深刻推动, 以使企业摆脱低效益的产业模式从而完成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并不是摒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 而只是把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移。因为从珠三角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生产率来看,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以及劳动生产率都是最高的, 其产值构成显示制造业仍然是珠三角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 我们还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决不能忽视制造业的发展。但是, 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内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提高, 注意制造业从生产环节到开发、营销两头环节的转移, 以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从而提高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 正是在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 低工资和低人力资本的产业工人——农民工成为了珠三角经济的瓶颈。因为当产业进行调整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时候, 低工资下的低人力资本水平的农民工无法适应这一要求, 不能够成为现代工业的产业工人。

根据资料显示[2], 2000年以来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断上升, 以资金、技术密集型类产业作为主要支撑的重工业发展已超过轻工业, 重轻工业产值比为53.2:46.8;目前, 广州经济已经进入了以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化发展新阶段, 但是, 在广州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只占整体的27.7%, “十五”期间广州高级工以上技工缺口10万人。另据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资料, 到2005年为止珠三角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 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 有的工种甚至出现断层。

所以, 珠三角目前的产业工人无法满足产业调整与升级的需求, 以低人力资本的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将成为珠三角经济的瓶颈。以珠三角中等城市佛山南海为例, 截止到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 南海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万人口大专以上文化的有388人, 按全部人口计算每万人口大专以上文化的有202人, 这显然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需求而言, 产业工人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相对不足的。因为与韩国、台湾相比较, 1988年台湾每万人口有大专以上毕业生1 010人, 韩国1980年大专以上毕业生已是每万人口1 273人, 两者相差5至6倍[3]。也就是说, 珠三角产业工人的人力资源难以支撑经济主体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综上所述, 由于民工荒和低工资的问题将使珠三角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移, 而低工资陷阱将使整个农民工群体的技能和知识水平难以改善与提高, 从而无法满足珠三角地区今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的需求, 致使珠三角在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的同时, 新的主导产业却因无足够符合人力资源要求的产业工人的支撑, 而最终无法形成支持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新产业群, 从而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传真.我市下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N].深圳商报, 2008-06-02 (A1) .

[2]刘茜.珠三角产业分析[N].南方日报, 2005-6-30 (5) .

[3]崔传义.中国农民流动观察[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4:174.

[4]费景汉, 古斯塔夫.拉尼斯.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5]林平凡, 陈诗仁, 等著.企业聚群竞争力:珠江三角洲企业聚群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6]黄如良, 黄家骅.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淡出与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8) :104-108.

[7]陈婧.最低工资上涨珠三角加速产业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 2006-07-14 (5) .

农村空洞化 篇4

关键词:海外转移 产业空洞化 经济转型

一、引言

雷曼冲击(Lehman Shock)等经济危机发生导致日元贬值泡沫中止,日本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钝化,海外转移再次兴起。现在日本国内企业的海外成产比率中,信息通讯器达到26.1%,运输机器达到39.3%这样的高水准。作为运输机器代表的汽车行业来看,本田为72.9%,日产76.1%,铃木61.5%,丰田55.9%。前不久日本机构的2011上半年调查结果显示29.4%的企业会采取“不断扩大从海外进口零部件的比率”,21.6%的表示会“将生产基地移向海外”,因此,许多媒体预言日本“产业空洞化”的趋势不可以避免。

“产业空洞化(Hollowing out)”,也被称为“产业空心化”,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突出地表现出来的,在日本,由于近年来急剧的日元升值、国际经济竞争与摩擦的激化、竞争优势的减弱以及国内经济的低速增长等原因,日本企业纷纷将其国内生产据点向海外转移,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急剧萎缩,从而也出现了产业“空洞化”问题。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针对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的研究很多,从目前中国国内来看,首先是日本产业空洞化成因,它是长期性、结构性问题(谭红平, 1996;刘红, 1998),中国在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当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中日贸易产生影响(高兴伟, 2004;李丹丹, 2004;吴梦菲, 2010)。对于日本企业,如何面对并继续生存发展成为很现实的问题(黄殿文, 1995;白雪洁, 1999)。2011年3月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经济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产业空洞化带来更大挑战(张玉来, 2012)。

三、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演变及对策

从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动向为之一变,日本经济瞬间又转回了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存在着产业空洞化所带来的雇用吸收能力的降低,少子高龄化造成的市场缩小,国内经济成熟化导致需求减少的结构性问题。通过比较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内固定资产的投资的情况,也可以从侧面直接反映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情况(图1、图2)。

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国内生产成本提升,集团企业的海外转移在不断加速。同时,制造业的雇用在1992年到达峰值以后,陷入了减少倾向。特别是因为集中在灾区而导致供应链断裂的汽车企业,不断推动集团企业生产海外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日本本土产业空洞化。

日本在过去大的产业结构转型中成功多次(伊藤元重,2011)。迄今为止,日本已经实现了几次大的产业构造的转变,1950年代日本的纤维产业等轻工业作为引领,1960年代开始的高度经济增长的主力是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学工业。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主力“重工长大”演变为“轻薄短小”。汽车产业是在1980年代以后确立了作为日本主力产业的的地位,从那以后,日本经济对于汽车产业的依存度一直很高。雷曼冲击之后,日本开始调整产业战略,不再单纯依赖汽车产业,而强调增加可以支撑日本经济的主力产业。

日本与新兴国家的贸易额是在急速的扩大中。2011年3月,日本企业从海外子公司接收到的可分配收入在10年度大道2兆9000日元,达到10年前的3倍。伴随新兴国家发展,日本企业推进本地化,从长远来看可以促进日本国内经济的增长。日本有必要利用亚洲增长的能量,包括各种要素,也包括贸易。日本内需产业的质量非常高,对于收入增加的亚洲国家的人们来说,应该会有很大兴趣。

四、總结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不是“空洞化”而是“国家利益”。提升国内经济环境的魅力,调低法人税率,或者缔结TPP这样的自由贸易协定等,政府开始将这些纳入了经济成长战略之中。日本企业能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就能提升国际竞争力,缓解产业空洞化带来的经济衰退。因此,日本正在调整海外产业对策,加大对亚洲新兴国家的扩张。

我国2010年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46.5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和80年代以来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展海外业务的数量越来越多,也伴随着中国式生产方式的转移和产业空洞化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强化海外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张玉来.产业空洞化:野田政权面对的经济困局.《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01期

[2]白雪洁.超越“空洞化”——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前景分析.《现代日本经济》1999年03期

[3]ものづくり白書2010年版.経済産業省·厚生労働省·文部科学省編

[4]通商白書2011年版~震災を越え、グローバルな経済的ネットワークの再生強化に向けて~.経済産業省 2011年7月

[5]産業構造ビジョン2010.経済産業省 2010年6月

空洞无物 篇5

2.王导的好友周 凯页 (yǐ) , 字伯仁 , 少年时就谈吐不凡, 颇有名望。 他善于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 寓以启发意义。

3. 有一次 , 周伯仁在王导家里做客 , 两谈得很投机。

4.谈着谈着 , 王导忘形地把头枕在伯仁的膝上, 指着他的肚子问道:这里面有些什么呢?”

5.周伯仁挺了挺身子, 摸摸自己的肚子对王导说:“这里面空洞无物, 但像你这样人, 可以放得下几百个。 ”

6.王导先是一怔 , 接着也觉得自己太忘形了, 不禁哈哈大笑。 后人常借用“空洞无物”比喻文章没有内容或不切实际。

基于DIBR的空洞填充算法 篇6

1 基于DIBR的视图合成

基于DIBR的视图合成技术是3D电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利用一幅参考图像便能生产任意视点的目标图像, 从而构成立体图像。传统的DIBR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深度图像预处理、三维图像变换和空洞填充。

DIBR系统中的空洞填充模块通过接受目标图像、视差图、绘制顺序及外部参数, 填充目标图像中存在的空洞。本文将对该算法进行具体描述。

2 基于视图差的空洞填充

2.1 匹配误差

深度图像中的前景物体轮廓通常小于相应的参考图像中的对应物体。如图1所示, 将立背景物体的深度值设置为深度图像中前景物体的外围, 在参考图像前景物体轮廓中的A像素点对应于深度图中像素点A′。

由于深度图像中背景物体的深度值通常为深度图像中前景物体的外围, 三维图像在变换后可能出现前景物体边缘与相邻的背景像素的一些点的平移距离一致的现象, 导致深度图像中前景物体的轮廓比参考图像中前景物体的轮廓要小。为校正误差, 本文针对三维图像膨胀由于变换而产生的目标图像的匹配误差, 提出一种基于视察图的空洞填充算法。

2.2 空洞

本文基于DIBR的空洞填充技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按行遍历输入的视差图M, 若连续len_biohole个或以上的像素点为空洞像素点, 则认为此处存在较大空洞。本算法可分为:空洞检测、扩充大空洞、处理小空洞以及填充空洞四个部分。

2.3 空洞检测

按行从左到右的顺序遍历视差图M, 检测空洞, 若视差值为-128, 则目标图像中相同位置的点为空洞像素点, 记录空洞的终点和连续空洞像素点的个数。若连续出现len_bighole个及以上的空洞像素点, 则认为此处是大空洞。

2.4 扩充大空洞

之所以要对较大的空洞进行扩充, 是因为生成的深度图像有较大误差, 为了消除这个不准确性, 就要对大空洞进行扩充。扩充大空洞包括三个步骤:像素点视差图跳变的检测、前景和背景像素的辨别、扩充大空洞。

经过研究发现, 不同视图大空洞出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例如, 右视图中的空洞一般出现在前景像素点的右边, 而左视图与之相反。因此, 采取对两个视图分开扩充的方法, 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对于左视图来说: (1) 像素点视差图跳变的检测, 首先选择检测的起始位置。在这里将空洞的右边缘作为起始位置, 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对左视图对应的视差图上的空洞右边缘进行检测, 记录其视察值的跳变值。 (2) 前景和背景像素的辨别, 对于左视图来说, 利用背景像素的视察值是小于前景像素点这个特性来辨别其前背景像素。如果相邻的非空洞像素点视察值由大变小或者不变, 那么就为前景像素点并将d的值设为空洞右部边缘第一个像素点视差值;相反则为背景像素点, 将d值设为较大的视差值。 (3) 膨胀空洞边缘, 首先根据空洞右边是否为背景像素点判断膨胀需求。若为背景像素点, 则需膨胀空洞两边, 若非背景像素点, 则只需膨胀其左边缘。膨胀过程为:在视差图M中将需被膨胀的像素点对应位置进行标记 (修改视差值为-128) , 如图2所示。假设Il为目标图像的左视图, 在这些像素点中共有空洞像素点有num个, 点Il (u-num, v) 作为背景像素点, 点Il (u+1, v) 作为前景的像素点。当需要膨胀空洞的左边缘时, 根据l确定需要膨胀的像素点个数, 然后对其进行标记 (-128) , 使空洞的长度发生改变, 得到长度为num+l。然而, 在实验处理过程中, 只对空洞的长度和终点进行更新。

处理右视图:在图像的右视图中, 大空洞的出现位置为前景像素点的右侧, 而非左侧, 并且其背景的视差值大于前景。对图像右视图的膨胀处理, 仅对起点位置进行扫描, 总体过程与处理左视图相似。但是, 区分前景的规则与扫描顺序与右视图不一样。

此后膨胀空洞边缘。观察前景像素点的位置, 若左边缘为前景像素点, 则只需要膨胀右侧边缘空洞进;若非前景而为背景像素点, 则需要膨胀空洞两边。

2.5 处理小空洞

小空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于在目标图像平面上, 物体的投影扩张而产生;第二种是有可见性变换引起的小空洞。这两种小空洞都不需要膨胀, 直接进行填充即可。

2.6 填充空洞

填充空洞的原理主要是由上一步得到的结果, 即需要填充的空洞的视差值d以及其起、终点, 并由参考图像复制得到对应的像素点, 从而进行空洞填充, 如图2所示。设生成的新视图Ides为参考图像Iref的右视图, 假设Ides (v, u-1) (0≤v≤Hi) 为前景像素点, Ides (v, u+num) 为背景像素点, 其中有num个空洞的像素点处于这两个不属于空洞的像素点中间, 则应该根参考图像Iref, 拷贝背景像素点num个用以填充这些空洞。所描述的区域起点为Iref (v, u-d) , 终点为Iref (v, u+num-1-d) , 其中d为视差图中M (v, u-1) 的视差值, 以完成空洞填充。

摘要:近年来, 3D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 基于DIBR系统的视图合成技术则是3D成像的关键技术, 它能够方便地合成任意视点的视图, 使3D图像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与真实性。然而, 在生成立体图像时, 根据参考图像及其对应的深度图像进行转换, 由于视点变化导致场景中的遮挡关系发生了变化, 物体的可见性、表面积也会发生改变, 从而产生空洞。

关键词:3D成像,视图合成,空洞填充,深度图像

参考文献

[1]张兆杨, 安平, 张之江, 等.发展3DTV需解决的技术及其应用趋势[J].电视技术, 2010 (6) .

[2]鞠芹, 安平, 张倩, 等.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的绘制方法[J].电视技术, 2009, 33 (9) .

[3]戴琼海, 徐秀兵.一种基于深度图的快速图像绘制方法:中国, CN200810105346.2[P].2008-04-28.

暗挖隧道空洞初步普查施工及处理 篇7

1 空洞分析

1) 隧道概况。本工程暗挖隧道为标准的单线单洞暗挖隧道, 覆土厚度约10.40 m。左线隧道长8.519 m, 右线隧道长29.599 m, 分别为后期地铁车辆运行开挖。暗挖隧道总长58.118 m, 左右线隧道中心水平间距约15 m。结构为标准的马蹄形断面, 复合式衬砌。施工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 开挖断面跨度为6.2 m, 高度在6.65 m。暗挖隧道主要穿越了粉细砂层。

2) 空洞产生原因。在二次衬砌施工中, 泵送混凝土流动性较大。受施工条件制约, 在重力作用下, 因混凝土浇筑方量不够, 部分空气密闭在狭小的空间形成气囊, 混凝土和易性不够或模板泵送口拆管时部分混凝土掉落等原因, 在拱部二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往往难以饱满, 形成局部空洞区域。

同时施工时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砂砾过细、水泥用量过大、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温差和隧道内通风状况等都会引起混凝土收缩, 导致衬砌混凝土下沉脱空, 甚至形成空洞。

2 空洞普查方法

2.1 拱部敲击法

拱部敲击法是采用目测、人工敲击办法对隧道拱顶进行空洞检测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敲击衬砌表面, 通过传递回来的声音以及手部反作用变化来判断衬砌背后的密实程度。

1) 现场准备。a.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反光背心, 安全带及安全帽。b.施工前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如有缺陷, 及时维修、调整。c.确定区间内施工用水来源及施工用电来源。d.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和交底, 熟悉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

2) 施工步骤。a.测量队进行放样, 标注出暗挖双线隧道拱顶中线位置, 并沿着拱顶中心线两侧各标注出50 cm, 1 m位置处。b.组合装配式脚手架并搭建施工检测平台, 如图1所示。c.首先采用目测方法判断二衬结构表面有无明显错台或者颜色异常部位, 如果发现此类现象重点标记检测。用手握住橡皮锤, 对如图2所示点进行检测。图2中每个点间距50 cm, 用锤子沿着顺序挨个进行敲击, 根据声音以及手感判断背后有无空洞现象, 每个点最少敲击三下, 声音异常处依照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敲击数量进行判断。d.从暗挖隧道马头门处开始敲击, 待所有点敲击完成之后将施工作业平台推至下个位置处, 重复上述c.的工作。首先马头门处开始第一处作业, 由大里程方向向小里程方向, 每间隔1 m为一处位置, 左右线暗挖隧道共计约60 m。拱顶检查区域如图3所示。检查范围:沿拱顶中心线两侧各检查1 m, 每50 cm一个点。e.人工敲击同时详细填写检查记录表, 同时报监理全程旁站。待检测完毕之后对存在空洞处进行注浆处理。

2.2 地质雷达检测法

地质雷达 (简称GPR) 剖面测量与声纳、地震反射法类似, 采用的是时间域脉冲雷达, 将宽频带的脉冲电磁波发射到介质中, 通过接收反射信号达到探测目标体的目的, 雷达系统向被探测物发射电磁波脉冲, 电磁脉冲穿过介质表面, 碰到目标物或不同介质的界面被反射回来, 根据电磁波的双程走时, 分析确定探测目标的形态及结构特性[1]。其探测原理如图4所示。

如果回填不密实, 就会有多个界面对电磁波多次反射。如果雷达剖面上出现零乱、不连续的强反射能量团块 (条带) 状异常, 那就是衬砌层或回填层中的不密实处[2]。

1) 施工步骤:布置纵向测线位置及数量 (纵向布线位置在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各布置1条) , 图5为测线示意图。并按一定间距打出里程桩号标记点, 该桩号与隧道开挖施工桩号一致, 同时准备高空作业台车。

2) 内业准备:检查有关零部件是否齐全, 准备有关记录、资料、照明灯具等, 室内连机调试看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充电。

3) 现场作业:操作人员和仪器均位于作业车上, 天线贴在衬砌表面, 设置有关仪器参数并调试 (时窗长度、滤波器、增益等) , 随作业台车一起移动, 若实行连续扫描探测, 应保持匀速移动, 按设置的测线检测并按设置的里程桩号打标定位。

4) 室内资料整理:将所获图像资料文件导入软件后处理, 核对文件与记录有无差错。

5) 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输入有关相对介电常数或波速, 由传播时间曲线从而检测出空洞实况[3]。

3 空洞处理

1) 现场准备:a.现场施工人员配备反光背心, 安全带及安全帽。b.施工前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如有缺陷, 及时维修、调整。c.确定区间内施工用水来源及施工用电来源。

2) 技术准备:a.准备探杆, 进一步确定空洞部位的范围。b.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和交底, 熟悉施工环境和施工流程, 明确在有限时间内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慌乱。

3) 空洞注浆:施工人员分为两组, 每组由一名管理人员带领工人, 分别处理拱顶破损位置和对其他位置进行注浆。a.混凝土厚度未达到5 cm时处理方法:首先对该部位不足5 cm的混凝土进行剔凿, 保证周边结构厚度达到5 cm以上。处理时采用将稠度适宜的灌浆料用灰铲送入拱顶并压实的方法进行填实。施工第1天在洞口四角打设膨胀螺栓, 孔深8 cm以上。预固定自制的弧形钢模板, 如图6所示。第2天将灌浆料分层灌实后立即封钢模板, 将膨胀螺栓的螺帽拧紧。一周后拆除弧形钢模板并修整表面。b.混凝土厚度大于5 cm时处理方法:调查时大部分空洞处混凝土无破损, 可打眼进行注浆处理。接电后使用电锤在空洞部位打眼, 在空洞部位靠下侧处进浆孔, 拱顶最高处打一排气孔, 之后调配水泥灌浆料从进浆孔处向拱顶空洞注浆, 排气孔处流出浆液后继续向排气孔内注浆, 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封闭进浆孔和排气孔。处理完毕后拆除脚手架、清理现场。

填实、注浆工作完成,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结束施工。

4 质量保证措施

4.1 人、材、机的控制

1) 人员控制主要措施。a.加强思想教育, 让每一位职工都明白本工程的重要性, 自觉树立意识。b.对关键工序配备技工和现场分管工程师共同把关, 配备足够熟练操作工, 从控制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上确保工程质量。c.严格作息时间, 严格执行交接班签字制度。下道工序施工时, 上道工序留值班人员, 加强检查, 通力配合, 不留隐患。

2) 材料控制主要措施。用于本工程的所有原材料, 如钢筋、水泥、砂石、石子、速凝剂等, 均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文件, 并严格按规范进行工地抽检, 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本工程施工。

3) 机械控制主要措施。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新旧程度均控制在80%以上, 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施工设备平日里加强保修, 使用时配机械师值班, 随时保证其可靠工作。

4.2 安全质量保障措施

1) 所有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2) 操作人员服从施工及运营单位的管理, 确保区间内人身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经运营管理人员确认后方可离开。3) 高处作业时攀登用具的结构构造必须牢固可靠, 必须配备安全防护用具。4) 如现场管理人员认为施工会对运营造成隐患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5) 所有材料在进场后必须经材料员、质检员和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6) 保证施工设备的运转良好, 以达到注浆处理效果。

5 结语

隧道空洞的存在是目前我国隧道施工管理水平的真实反映, 要全面消除空洞缺陷尚需施工、监理、设计等方面共同做出努力。在空洞的处理中, 要采取检测手段对空洞进行检测, 并分析出其健康状态及可能对隧道的正常使用造成的危害大小, 进而采取恰当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进行处理。隧道空洞危害不容忽视, 应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 推动我国隧道建设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新平.探地雷达隧道支护背后空洞检测效果影响分析及提高检测质量的对策[J].现代隧道技术, 2009 (7) :6.

[2]危红波.地质雷达在城市路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 2012 (10) :2.

农村空洞化 篇8

“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雾霾问题。 (这方面跟美国比一下:) 美国是九百六十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 我国也是;美国能源消费是30亿吨油当量, 我国也差不多, 但两国的空气质量却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空气比我们的干净的多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两条:我们能源消费中, 煤炭将近40亿吨, 而美国是8亿吨;美国的燃油标准比我们高:在我们对国13柴油提高标准时, 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 我们是2000ppm, 而美国是10ppm。放眼全球, (绿色) 能源革命有两条路径:一是低碳化;二是清洁化。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清洁化过程, 正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我们正在向清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我们面临特别大的难题。能源革命不是空洞的口号, 必须起来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论坛暨智慧能源国际峰会”上如是说。

我国面临三种选择

在李俊峰看来, 我国能源革命正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种是按过去10年年均增长2亿吨标准煤的老路走, 那么, 再过10年增加20亿吨标准煤, 现在是40亿吨, 10年后变成60亿吨。现在全球总共耗煤75亿吨, 到我们一家就耗费60亿吨的时候, 环保部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天变蓝。第二种选择是把煤炭增长量停下来, 保持现在的消费量, 再加上其他的措施, 到2020年时, 我们的雾霾状况会有改观, 但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环保部长说要为此进行三四十年的努力。三四十年后的情景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没有几个人能看得到, 因此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也就无所谓, 有所谓的是10年后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三种方案是从现在起、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年减少1亿~1.5亿吨煤。如果每年减少1亿吨, 10年后煤的消费总量是30亿吨;如果每年减1.5亿吨, 10年后的消费总量是20亿吨左右。那时, 我们的天可能会是蓝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能源革命?为的是天蓝水净、可持续发展。能源革命说起来简单, 但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选择、是一条艰苦的道路。”李俊峰说。

直面能源革命的困难和困境

李俊峰认为我国的能源革命面临三个主要方面的困难和困境。

其一, 能源消费增长是客观规律, 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并且, 如果它没有外力强制约束的话, 它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这一客观规律体现在人成长的整个过程) 我们小的时候走路, 大一点的时候, 骑自行车, 条件稍好一点买一辆小奥拓, 当大老板时买一辆大奔驰。想想, 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 从走路到开“大奔”能源的消耗有多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住房也是一样。上世纪的时候能住上集体宿舍就很高兴, (现在但凡有一点条件都尽可能改善住房条件) 当大老板的时候 (条件就更好了) , 像戈尔天天说低碳, 实际上他的豪宅每年为消费的电就要支付227万美元, 想想他得消费多少能源? (之所以会是这样, 因为) 能源消费越多越舒服。普通人也是这个样:有自行车骑就不想走路了, 有高级车就不想坐价格低廉的低档车, 尝到坐公务舱的舒服就不愿再坐经济舱了, 整个变化过程都是越来越舒服, 消费的能源越来越多。所以说, 能源消费增长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决定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或者说是无限地、无约束地增长。我们的经济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需求、增加消费, 扩大市场来营造市场氛围。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努力增加GDP, 比如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都有明确的数字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消费能源来支撑。我们知道, “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能源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近20%, 但另一个事实是, 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的能源消费从10亿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亿吨, 发电装机容量从2亿千瓦发展到了目前的12亿千瓦。

第三个方面, 我们说的技术标准, 都是在一个技术的范围内控制 (能源消费) , (而) 没有一个总量的控制。所有的标准都在不断被提高, 但高到一定程度后, 如再提高就很难了, 比如电机的能效达到90%后, 如果再想提高一个百分点, 甚至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也就是说, 在没有总量控制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技术进步无法解决能源快速增长的问题。

要直面问题

李俊峰认为我们现在必须直面问题。“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1/4, 是欧洲的1/2, 从市场角度看, 应该用得越多越便宜, 那我们为什么用得越多越贵呢?我们必须研究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人比较务实, 它是可以直面解决问题的, 而我们是不太直面问题。 (还是拿天然气的价格为例) 我们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4倍, 我们不是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找出为什么——我们才用了1000亿立方米的气, 美国用了6500亿立方米的气, 美国为什么便宜?我们有好多人不去研究, 说是美国有了页岩气后才用了6500亿立方米的气。其实不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已经用了5000亿立方米的气, 现在是6000多亿, 并且现在不是最高峰, 美国的便宜是怎么来的呢?解决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解决我国天然气的问题。”

李俊峰又举了一个现在大家正在关注的问题的例子:电力体制改革。“不算发电成本, 我们平均上网电价是4毛钱, 平均的销售电价是8毛多钱。大家问这多出来的4毛钱是怎么回事?希望能规避掉这多出来的4毛钱。这样能真正解决问题吗?我认为这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当真正实现直接供电的时候, 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比方说, 不可能将发电量和用电量匹配起来;不可能缩短网距, 因为企业间不可能直接拉一直线, 最终必须通过电网传输。”在李俊峰看来, 直接规避掉多出来的4毛钱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智慧能源能做的是信息更透明

“能源不能数字化, 能源传输速度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将传输速度从一个‘k’增到到一个‘M’, 下一个目标是一个‘G’。能源的传输效率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迅速、大规模提高。实际上, 能源传输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困难的。电力的传输从最初的300多万千瓦到现在的750万千瓦, 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 而且这里面还被大家打了一个问号:特高压安全吗?而对于飞快提高的互联网传播速度则没有人担心它的安全性。”李俊峰希望业界不要考虑能源数字化的问题。之所以能源不能数字化, 是因为能源具有不能复制的特点。“能源就像馒头, 我吃了这个, 别人就不可能再吃到它了;而互联网的传输是利用了可复制性, 如一首歌, 我下载了, 传给另一个人, 这样可以无限传下去, 这首歌照样听。能源无法实现被多人多次重复使用。”

“在谈智慧能源的时候, 要谈信息透明化, 而不是通过它创造更多的能源。而把一些不同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是智慧能源能够做到的。美国的电价是透明的, 电价是发电商、供电商、用户一起讨论, 决定价格, 而我们是政府审批价格。这方面智慧电网可以有作为。”

美国8亿吨

能源消费中, 我国煤炭将近40亿吨, 而美国是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 我过是2000ppm, 而美国是10ppm

中国40亿吨

“十一五”期间

“臭氧空洞” 篇9

别看这薄薄的3毫米臭氧层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影响却很大。臭氧层能“吞没”掉99%以上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使人类避免受紫外线对人类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使人类在地球上得以生存。

但科学家最近的观察研究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平均减少速率为1%左右。目前,温带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了6%,而南极上空减少了40%以上,出现了巨大的“臭氧空洞”。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5%~9%。现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有北美洲那么广阔,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科学家们还发现,如今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大小不等的“臭氧空洞”,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

科学家们指出,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的变化,如火山喷发可使该地区上空的臭氧含量显著减少。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和车辆等所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和氯氟碳,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被分解成氧分子,使臭氧含量减少。不久前,美国科学家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物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那么本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损耗16%-18%。

科学家们警告,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这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其危害主要有:①引起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专家经研究测算表明,大气中每减少2.5%臭氧,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名皮肤癌患者,其增长率近20%,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②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减产。③臭氧含量减少,会使整个地球气候发生变化,可使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将使大片滨海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

因此,面对臭氧层被破坏的趋势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发出呼吁,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刻不容缓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气的排放,尽量减少使用各种化学物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加速开发各种氟化碳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臭氧层免遭进一步被破坏,修补“天衣”,以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提高健康水平。

肺部单发空洞病变的CT征象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以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乏力、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疾病症状就诊的患者, 年龄在15岁~77岁之间, 中位年龄38岁, 其中男13例, 女17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16例, 10例痰菌培养3次阳性确诊, 4例经治疗后随访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1.2检查方法及图像处理分析CT采用64排螺旋扫描, 自肺尖扫描至肋膈角, 重建层厚5 mm, 层间距5 mm, Pitch1.0, 110 k V、250 mA。所有患者均采用肺窗及纵隔窗进行观察, 窗宽、窗位分别为1 500 Hu、-800 Hu;400 Hu、60 Hu。同时行MPR重建、CTVE重建观察、阅片。6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 取得一致意见。重点观察空洞部位、大小, 洞壁厚薄, 空洞内、外侧壁特征, 周围肺野、胸膜病变及纵隔、肺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2结果

30例肺部单发空洞性病灶患者中, 肺癌7例, 肺结核13例, 肺脓肿4例, 白色念珠菌2例, 曲霉菌2例, 新型隐球菌1例, 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

2.1病灶分布7例肺癌空洞, 发生在右肺上叶2例, 右肺下叶2例, 左肺下叶3例。13例肺结核空洞, 发生于右肺上叶4例, 左肺上叶3例, 右肺下叶背段2例、后外基底段2例, 左肺下叶背段2例。4例肺脓肿, 右肺中叶、下叶各1例, 左肺下叶2例。2例白色念珠菌, 均发生于右肺上叶。2例曲霉菌, 左、右肺上叶各1例。1例新型隐球菌发生于左肺上叶。1例肺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于左肺上叶。

2.2空洞大小、洞壁厚薄、空洞内、外侧壁形态及空洞内容物 (1) 7例肺癌空洞, 空洞大小3.5 cm~8.5 cm, 6例为厚壁空洞 (洞壁厚薄以3 mm为界, ≥3 mm为厚壁空洞, <3 mm为薄壁空洞) , 1例为薄壁空洞, 内侧壁显示壁结节6例, 洞壁沙砾样钙化1例, 空洞边缘呈分叶状5例、毛刺征5例, 血管集束征3例。 (2) 13例肺结核:空洞直径为1.0 cm~3.5 cm;其中厚壁空洞7例、薄壁空洞6例, 厚壁空洞内侧壁有壁结节灶5例, 厚壁、薄壁空洞灶洞壁见结节状、点状钙化5例, 空洞边缘浅分叶4例, 10例病灶周围见卫星灶, 或不同肺叶、肺段见斑片状、结节状病灶。 (3) 肺脓肿:空洞直径为3.0 cm~5.3 cm, 均为厚壁空洞, 空洞外侧缘均模糊, 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3例见气液平面, 内侧壁较光滑, 无壁结节。 (4) 2例白色念珠菌:空洞直径分别为2.5 cm、3.3 cm, 均为厚壁空洞, 内侧壁光滑, 外侧缘模糊。 (5) 2例曲霉菌病:空洞直径分别为2.7 cm、3.5 cm, 厚壁和薄壁空洞各1例, 2例空洞内均可见曲菌球, 空洞均显示典型新月形改变, 薄壁空洞内曲菌球随体位变动而改变, 厚壁空洞外缘呈磨玻璃样晕圈征。 (6) 1例新型隐球菌, 空洞直径2.5 cm, 为薄壁空洞, 内侧壁光滑, 外侧壁较光整可见条索状影牵拉邻近胸膜。 (7) 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 空洞直径2.3 cm, 为薄壁空洞, 内侧壁光滑, 外侧壁边缘见长毛刺影牵拉邻近胸膜。

2.3胸膜病变7例肺癌患者中4例伴有胸腔积液, 3例于空洞病灶同侧伴有胸腔积液, 1例为双侧胸腔积液。13例结核患者中, 2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 3例伴有单侧胸腔积液 (其中1例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 2例为单侧胸膜不规则增厚。其余患者均未见胸膜病变。

2.4纵隔、肺门淋巴结7例肺癌患者中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 13例肺结核患者中3例伴有淋巴结肿大。其余患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3讨论

肺部空洞病变是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并引入空气而形成, 不同肺部疾病空洞的发生机制与病理基础各不相同。发生肺部空洞的疾病常见于:肺癌、肺结核、肺脓肿、肺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3.1肺癌空洞肿瘤血管极其丰富, 肿块中央血管受压或破坏, 癌组织发生缺血、坏死, 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以鳞癌多见。癌性空洞肿块直径常>4 cm[1], 以厚壁偏心空洞多见, 空洞位于远肺门侧, 空洞内侧壁常凹凸不平, 可见壁结节, 外侧壁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 周围血管走行僵直、聚拢, 病灶远端常可见阻塞性炎症。有文献报道[2], 洞壁厚度在4 mm以下多为良性, 大于15 mm 95%为恶性, 而介于5 mm~15 mm良恶性各占一半。本组7例肺癌空洞, 4例中央型肺癌、2例周围型肺癌均表现为厚壁空洞, 且空洞内均可见壁结节, 1例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薄壁空洞, 与文献报道相符。4例患者伴有胸腔积液, 5例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3.2肺结核空洞主要由病灶中心的干酪样坏死物质溶解后经支气管排出而成, 肺结核空洞可分为[3]: (1) 浸润干酪灶空洞。 (2) 纤维干酪空洞及干酪空洞。 (3) 纤维空洞。可表现为厚壁或薄壁空洞, 气液平少见, 厚壁空洞常表现为近肺门侧的偏心空洞。首诊以渗出表现为主的患者, 多表现为厚壁空洞, 洞外侧壁欠光整。病程较长, 病灶迁延患者, 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纤维薄壁空洞较多见。结核空洞周围肺野或不同肺叶、肺段常可见结节状、点片状播散病灶。本组患者中, 仅2例单发结核球样空洞, 周围未见卫星病灶, 其余11例患者均可见其他肺野有散在病灶。7例伴有胸膜炎改变。3例年轻女性患者, 空洞灶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左肺上叶空洞患者, 左主支气管变窄, 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合并有支气管内膜结核。

3.3肺脓肿空洞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阻塞、炎症、小血管炎性栓塞导致该处肺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肿, 脓肿破入支气管形成空洞, 脓液未完全排出时可出现液平。空洞以厚壁多见, 且空洞外侧缘多表现为渗出为主的模糊影。本组4例患者, 均以发热、寒战、咳嗽、咳脓痰等急性起病, 空洞均表现为以上征象。

3.4肺真菌空洞常发生于新型隐球菌及曲霉菌, 曲霉菌常寄生于已有空洞、空腔病变内, 形成特征性曲菌球及“新月形空气征[4]”空洞, 曲菌球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比较易于诊断。新型隐球菌常表现为多发结节影, 且结节影边缘可见晕征[5], 部分结节影内可见空洞形成。除曲霉菌感染形成特征性改变外, 大部分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改变, 往往需要组织病理学及细菌学证实。本组病例2例曲霉菌感染均继发于肺结核空洞, 影像学作出准确诊断, 2例白色念珠菌感染, 均误诊为肺脓肿, 抗炎治疗无效后, 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 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例新型隐球菌空洞病灶, 误诊为肿瘤, 手术后病理证实。

3.5非结核分枝杆菌空洞由于其与结核病的病理改变相似, 两者病变性质相同, 影像学表现也与肺结核表现相似, 可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影及薄壁、厚壁空洞病灶, 本组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空洞, 误诊为肺结核, 后经3次细菌培养证实。

总之, 肺部单发空洞性病变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可根据空洞大小、壁厚薄、空洞内外侧壁形态, 空洞内情况以及周围肺野情况及伴随胸膜改变、淋巴结肿大等作出比较准确的影像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大庆.肺内孤立结节的CT鉴别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2) :104-105.

[2]WOODRIG J H.Unusual ra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lung cancer[J].Radiol Clin North Am, 1990, 28 (3) :601-602.

[3]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 (1) :7-9.

[4]PINTO P S.The CT Halo Sign[J].Radiology, 2004, 230 (1) :109-110.

上一篇:高寒地区洋葱栽培技术下一篇:报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