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分类(精选7篇)
库存分类 篇1
2014年12月23日上午,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专家审定会在北京召开。该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通标委[2013]4号) 文件要求, 由中国旧货业协会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 (对外宣传为“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 负责起草, 由商务部统一归口。参与起草单位还有中国库存积压物资网等。
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副主任张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是一项基础国家标准, 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背景下, 制定此标准, 具有现实意义。化解过剩产能, 归根结底在于“盘活”。搞好库存积压商品的流通工作十分必要。
参加审定会的专家有: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乔申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周思源,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程永红,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博士金燕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原国内贸易局副局长丁俊发,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监察专员、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陈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边振甲,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城市发展院副院长兼健康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学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巡视员郭存亮,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傅龙成, 解放军报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陈锡祥,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德鼠,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峰,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邱锋,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越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明, 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秘书长商秀丽, 中商交在线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全国库存商品调剂中心副总经理戈志刚, 中航工业物资调剂中心业务经理王庆生, 金贸金联投资公司董事长丁伯林, 中国易物天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市场总监郑易诚, 正源易货交易中心总经理胡清源, 北京天兰奥特莱斯、北京百分百商业集团总经理吴大局,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 五棵松商品大集市场管理总经理鲍鑫毳, 海宁世贸广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飞,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综合业务办副主任、国商易购 (北京) 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健, 北京华远万通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边志伟等。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德鼠代表起草组介绍了标准编制工作情况。库存积压商品长期存在, 涉及大多数行业领域。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是商贸流通的组成部分, 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随着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渠道基本形成, 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需要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并制定出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标准规范。术语和分类标准是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目前, 由于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 仅在少量标准文献中出现过一些与库存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既不能形成独立的体系, 也不能全面代表我国乃至国际上常用的一些行业术语。此外, 在国内流通市场上, 库存、尾货、旧货、二手货等一些术语界定不确切, 概念混淆, 这给行业发展、市场监管和政府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因此, 作为一项基础工作, 制定本标准势在必行。本标准填补了我国在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上的空白, 符合国家提倡资源节约、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适应了盘活库存、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需要, 有利于促进盘活库存积压商品工作步入正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适应开展库存积压商品国际贸易的需要, 为日后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争得国际库存行业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奠定基础。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 (送审稿) 从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经营销售、流通渠道、交易形式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库存积压商品流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并从库存积压商品的性质、产生领域、价值变化、所有者性质等四个角度进行了分类。标准适用于库存积压商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 并附有中英文索引。
评审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搞好库存积压商品流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标准“送审稿”的评审。
标准起草组将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报批稿”, 向商务部上报有关报批资料。
库存分类 篇2
在库存控制系统中, 由于存货项目(stock-keeping unit,SKU)数目繁多,为每种项目均设定个性化的控制策略(如安全库存、采购计划等)一般认为是不可行的。通常是将项目进行分类,同类项目采用统一的控制策略,这样才能在管理上成为可行。而在库存分类策略中,ABC分类法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它是基于这样一个普遍事实的:即少数项目往往占据了多数金额(A类),而多数项目却仅占少数金额(C类),而管理者应该抓住主要问题,将有限精力更多的放在A类上。自从Silver发现了收入不均等后[1],ABC分析的原理已经为人们所共知。其算法是首先计算项目的金额占用,然后按照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排序项目,再将排序分为三段,前一部分为A类(非常重要),中间为B类(一般重要),后面为C类(不重要),对于不同应用场合分类比例可能略有差异。
然而在实践上,传统的按照金额占用实施ABC分类还不能完全准确体现项目的重要性,往往还需根据经验或其它原因,如保存成本、供应不稳定、缺货影响等,将部分B、C类商品重新划分倒A类去。因此在评价标准上,金额占用已经不是唯一的,还有其它被忽略的重要方面,如文献[2]分析了其他一些被认为是同样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有一些文献认为应该采用多标准来评价库存分类,如文献[3]、[4]、[5]。
有关库存项目分类还有一个基础问题更值得研究, 即考虑项目之间的关联影响。单个项目的重要程度不仅来自于对项目自身评价, 同时还应该考虑它对其它项目的关联影响,如交叉销售效应的考虑等[6]。无论采用什么评价标准来评价个体商品项目, 它们之间的这种影响关系是不应该忽略的。Brijs等首先指出了交叉销售效应在库存项目评价中是应该重视的问题[7,8,9],并给出了一种称为PROFSET模型来计算项目间的交叉销售效应, 给出了一种0-1整数规划算法来选择最能反映客户购买意向的频繁项目集(frequent itemsets)。PROFSET模型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计算频繁项目集的利润的方法,但它却没有考虑项目集的关联强度,而这对库存项目排序是很重要的,因为并不是项目集越大关联强度越强,其中还有支持度的问题。文献[10]给出了一种基于Hub-Authority的项目利润排序方法,采用了类似著名的Google搜索算法——网页排序算法HITS[11]来排序项目,以利润乘以可信度(profit*confidence)作为排序权重。但这种Hub-Authority排序方法只考虑了频繁项目集内部的排序,没有考虑多个频繁项目集之间以及与个体项目之间的混合排序问题。
尽管已经认识到了项目之间关联影响对于项目评价的重要性,但直到现在仍没有看到有相关的算法能够将这种重要性以定量的方式考虑进去。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管理[12]是管理优化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理论与技术应用与库存管理结合起来,以关联规则来考虑“交叉销售效应”在ABC分类中的体现,给出了新的基于关联规则的ABC分类算法。并通过算例表明了新ABC分类算法的有效率和功效,与传统的ABC分类算法作了对比,发现新ABC分类算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结果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交叉销售效应所必须考虑的,以弥补传统分类结果的经验调整。
2 新的ABC分类评价标准
ABC分类的一般方法,如文献[1]描述的,首先计算商品的年金额占用,然后按照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排序,再将排序切为三段,前一部分为A类(非常重要),中间为B类(一般重要),后面为C类(不重要),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分类比例可能略有差异。
然而考虑交叉销售效应时,虽然一些项目本身金额占用不高(可能属于B、C类),但是对其它高金额占用项目(A类)起着较关键的影响作用,这些小金额项目的缺货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相关损失。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看起来不重要,但是由于交叉销售效应的影响,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商品项目找出来。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项目的重要程度,将项目间的关联影响考虑在内。
这里应用关联规则来量化描述项目间的影响程度。基于“支持度-置信度”的关联规则理论[13]主要描述了交易数据库中这样的关联规则:
对于项目全集I={i1,i2,…,ik}以及交易集D,且任何X∈D均有X⊆I. 关联规则表示为这样一种形式:X⇒Y,其中X⊂I,Y⊂I且X∩Y=∅. 如果s%的交易包含X∪Y,那么称规则X⇒Y在交易集中具有s的支持度;如果包含X的交易集中有c%的交易同时也包含Y,那么称规则X⇒Y具有c%的置信度。关联规则挖掘的任务就是找出交易集D中所有支持度大于最小支持度(minsup)且置信度大于最小置信度(minconf)的关联规则。
发现关联规则的一个核心算法是搜寻频繁项目集,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关联规则。一个项目子集X⊂I是频繁项目集当且仅当其支持度大于给定的最小支持度。Agrawal和Srikant给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频繁项目集的快速寻找算法[14],其支撑是频繁项目集的子集一定是频繁项目集这一基础定理。后来关于关联规则的研究都是围绕着算法效率改进的研究[15,16]。
利用上述的关联规则理论与技术,本文新给出一种称为“期望金额占用”(expected dollar-usage,EDU)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库存项目的重要性。描述如下:
①对于一个项目集X⊆I,在交易集D中的支持度表示如下:
其中, X(t)={t|t∈D,X⊆t}是包含X的所有交易集。定义所有支持度大于s的项目集为频繁项目集。
②对于任一项目集X⊆I, X的金额占用表示为:
其中, CX是项目集X的金额占用, pi是X中单个项目的价值,
③对于任一项目x∈I,定义x的频繁项目集家族为包含x的所有频繁项目集,记为Fsx,表示最小支持度为s时,项目x的频繁项目集家族。对于所有X∈Fx,均有x∈X.
④对于任一项目x∈I,定义x的期望金额占用为:
其中, Cx为x的金额占用, CX为包含x的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 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项目x的期望金额占用。
因为商品项目x可能同时隶属于多个频繁项目集,其交叉销售效应受到多个频繁项目集的影响,这里仅将影响最大的金额占用定义为项目集x的期望金额占用。当x不属于任何频繁项目集,或者x自身金额占用大于其所属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时,以x的期望金额占用便退化为自身的金额占用。这样当不存在项目间的交叉销售现象时,按照项目的期望金额排序分类的方法便退化为传统的分类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x的期望金额占用并不一定是所属的最大频繁项目集。如项目集{A,B,C}的金额占用不一定比其子集{A,B}更大,因为后者的同时发生频繁度可能远大于前者,因而导致金额占用大于前者。因此,对于在项目x频繁项目集家族中,将金额占用最大频繁项目集称为核心频繁项目集,并认为它真正反映了客户的购买意愿,体现了x与其他项目之间的最大交叉销售效应的关联影响。
3 基于关联规则的ABC分类算法
3.1 新的ABC分类算法
前面我们定义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即期望金额占用,来库存项目的重要度,主要增加了考虑项目间关联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库存ABC分类算法,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对于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集:
步骤1: 计算频繁项目集。运用下一小节中给出的改进频繁项目集搜索算法,计算出交易集中所有的频繁项目集及其金额占用。
步骤2: 混合排序。将频繁项目集作为特殊项目,参与单个项目的按金额占用从大到小混合排序。再将频繁项目集在其排序位置还原为其成员项目,最后形成全部由项目组成的排序。
步骤3: 剔除重复项目。从排序前面向后稍描排列,对每一个库存项目均剔除其后面第二次重复出现的相同项目,最后形成所有项目仅有唯一位置的排序。
步骤4: 执行ABC分类。从排序前面向后划分为A类产品,直到A类产品的金额合计达到总金额的80%或项目数量达到总项目的20%;从排序后面向前划分C类产品,直到C类产品金额合计达到总金额的20%或项目数量达到总项目的80%.
3.2 改进的频繁项目集搜索算法
上一节的算法是将频繁项目集作为一个整体来排序, 但未实现对频繁项目集内部成员进行排序。本节将Apriori算法[14]稍做改进,使改进的算法在搜索频繁项目集的过程中增加频繁项目集的金额占用计算,同时实现频繁项目集内部排序。
设计了这样一种存储方式来存储频繁项目集或候选集:
<id,{items},length,{TIDs},support,DU>
其中, id是集合标识, {items}是项目集, length是项目个数, {TIDs}是包含{items}的交易集, support是交易集的个数, DU是金额占用。
算法中还定义了2个算子·
改进的Apriori算法仍然分为两部分:主算法和候选集产生算法:
(1)主算法:
(2)候选集产生算法:
4 算例计算
4.1 简单算例验证
为说明算法的计算过程,以文献[16]中的挖掘例子作原理展示。
项目集I={A,B,C,D,E},且单价为A=5, B=4, C=2, D=2, E=1。交易集D={1,2,3,4},如表1所示。按传统的ABC分类计算,项目的金额占用分别是A=10,B=12,C=6,D=2,E=3。项目排序应为(BACED)。
令最小支持度阀值minsup=2。根据新ABC分类算法的步骤1,应用改进Apriori算法计算出所有的频繁项目蒋。计算过程如表2。
再根据步骤2将频繁项目集和单个项目进行混合按金额占用排序,结果如下:
{BE}{BEC}{BC}{B}{A}{AC}{C}{CE}{E}{D}
再根据步骤3将频繁项目集在原位置替换为成员项目,得到{BEBECBCBAACCCEED},再从左到右扫描排序,保留第一次出现的项目,去掉第二次及以后重复项目,得到最终排序:
{BECAD}
可以看出,该排序结果和前面计算的传统ABC排序结果{BACED}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传统排序中,项目E是低金额的,排位靠后;但在新算法考虑关联规则的情况下,由于E与其他项目高金额项目,如B,具有关联规则,因而其期望金额较大,项目E的重要程度就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甚至超过了原来具有较大金额的A。对于E来说,其频繁项目集家族包括了{E},{BE},{CE}和{BEC}。尽管{BEC}的集合较大,但是其期望金额14却低于其子集{BE}的期望金额15。因而认为才是项目E相关的关键频繁项目集,反映E的关联价值。
4.2 实验数据计算
为了验证新ABC分类算法的有效性, 比较考虑关联规则效应情况下, 库存项目分类结果与传统ABC分类分类结果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数据的计算比较。数据库来自一个公开的benchmark数据库, 下载于http: //cucis.ece.northwestern.edu/projects/DMS/MineBench.html,选取了其中的数据库文件“data.ntrans100.tlen5.nitems1.npats2000.patlen2”,共有1000个项目,组成了96554个交易。原数据库没有交易金额,这里为所有项目在[1]间随机初始化了单价。
第一项实验计算:排序影响验证。对比传统ABC算法,在新算法下有多少数量的项目其排序权重(传统的是金额占用,新算法下是期望金额占用)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排序位置发生变化。计算结果分别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排序受影响的程度与最小支持度设置有着密切关系的。对于不同的最小支持度,有着接近10%~40%的项目的排序权重会发生变化。这表明受影响的项目比例是比较大的,由关联规则体现出的交叉销售效应影响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第 二项实验计算:分类影响验证。对比新旧算法的分类结果差异。以A类为重点,计算在新算法下有多少原来不是A类的项目被强行提升为A类, 有多少原来是A类的项目却被挤出了A类。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曲线1表示了原来非A类项目被新算法强行提升为A类项目的数量与最小支持度的关系; 曲线2表示原来是A类的项目在新算法下被挤出了A类的数量与最小支持度的关 系。
第三项实验计算:寻找最适合的罪小支持度。从前面两项实验计算来看,不同最小支持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怎样设定最小支持度才能最符合实际地反映交叉销售效应?是否每个项目均存在各自的最适合的最小支持度?这都是需通过计算回答的问题。目前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如何设置最小支持度,如文献[17]、[18]认为不同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其重要程度,各个项目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最小支持度。文献[18]还给出了一种按最大约束原则来逐层计算频繁项目集的最低支持度阀值,并给出了改进的Apriori算法。
在本文中期望金额占用是评价项目重要程度的关键指标,而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与人工指定的最小支持度相关的,可表示为函数依赖关系,即EDUx=fx(minsup)。因而,在最大化地考虑关联影响情况下,这里也给出一种最大化考虑关联影响的最小支持度阀值确定原则:使项目x具有最大期望金额占用的最小支持度为项目x的最小支持度阀值,即函数fx(minsup)取得极大值时所对应的minsup是项目x的最合适minsup。
在判断两个项目组成的项目集是否为频繁项目集的方法上,则采用与文献[18]一样的策略,取两个项目中最大的minsup作为集合的minsup,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于判断项目集间的组合结果是否为新的频繁集。
在本次试验计算中,仅采用了遍历式搜索方法,使minsup从初值20以20为递增量到500,按照3.2节的算法,为每个项目搜寻最合适的最小支持度及对应的期望金额占用,搜索过程在CPU主频为1.6G的计算机上花费1.5个小时计算时间。再按各项目的最适合minsup计算新ABC分类算法,但3.2节的算法有3点调整:
①项目集存储格式增加一项minsup,即:
<id,{items},length,{TIDs},support,DU,minsup>
②候选集产生算法的第10)条后插入:
Cand.minsup=max{q.minsup,p.minsup}
③主算法的第4)条变更为:
Lk={c∈Ck|c.support≥c.minsup}
在上述基础上,对交易集实验数数据进行了ABC分类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1000条项目集中,有458条(占总项目的45.8%)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大于单个项目金额占用,这些项目的ABC分类排序位置也将受到影响。最终结果有86个(占总项目的8.6%)传统ABC分类方式下的非A类项目,由于关联规则的效应,被提升为A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们不需要人工指定minsup,理论上对于任何给定的交易数据库,均可由算法自动发现“隐藏”于其中的、针对不同项目的最适合minsup,并以之发现频繁项目集,计算项目的期望金额占用。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关联规则相关理论应用于考虑交叉销售效应的库存分类应用中,给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库存ABC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种“期望金额占用(EDU)”作为项目的重要度评价指标。简单算例和实验计算都表明,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来考虑商品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发现那些以前被忽略掉的(本身价值不高)、但是有重要影响(有较强关联规则)的项目找出来。并通过量化其重要程度(期望金额占用EDU),进行新的库存ABC分类定义,以配后后续的分类管理策略。本文的计算实验还表明,这种新的ABC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有着较大差异,相当比例的非A类项目需要重新评定为A类项目,这是库存控制中不应该被忽略的。
后续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相关内容,比如寻找高效率算法来搜寻项目的最适合minsup、考虑关联规则的缺货损失计算以及相应的订货策略变化等,这也是作者即将展开的研究内容。
库存分类 篇3
设备维护与备件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 包括印刷电路板 (PCB) 制造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PCB制造企业对备件的管理目标是库存资金占用尽可能少的同时, 满足较高的服务水平 (即尽量避免对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备件的缺货) 。由于各种备件的价值、采购提前期和相对重要程度等属性不同, 在大量的备件中找出对提高库存管理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备件, 以提高库存管理的针对性和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ABC分类法是企业库存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同时应用于备件库存控制。该方法将库存管理对象按照其价值 (通常是单价和年需求量的乘积) 划分为A、B、C三类, 然后针对每种类别的备件采取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但是在实际的备件库存管理中, 单单从备件的资金角度出发来区分备件类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影响备件库存管理的因素除了经济性以外, 还有很多其它因素, 如采购提前期、备件类型、重要性等级等, 这些评价指标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甚至有时比经济评价指标更重要。
针对ABC分类法的上述缺陷, 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建立ABC改进分类模型。即将层次分析法与ABC分类相结合, 建立适用于PCB制造企业备件的重要性分类模型。
二、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ABC分类模型
(一)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是由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解决多层次准则决策问题的实用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决策人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 每一层次由若干要素组成, 然后对同一层次各要素以上一层次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和计算, 以获得各要素的权重, 利用权重层层上推得到各方案对总目标 (最高层目标) 的相对重要性, 从而得到总排序作为决策依据。
(二) 基于AHP的备件ABC分类准则。
为更有效地管理企业设备备件, 除了体现备件价值经济性的采购单价和年使用量两个传统因素外, 本文特别将备件对生产关键度、备件类型、采购提前期都予以充分考虑, 并纳入分类的准则, 从而扩展分类的维度。
1. 生产关键度。
说明该备件对于维持正常连续的生产的重要性, 在其它准则一定的情况下, 对某种备件越依赖, 就是生产设备中的核心备件, 一旦缺货或备件不足, 将严重地影响生产, 甚至造成较大损失, 这类库存应给予重点管理。对备件关键度的单排序评分, 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将生产设备按重要、一般和辅助分为三档, 再将其所属备件分为高重要、次重要和低重要三类, 这样可得到9种不同组合, 通过两两再度比较后, 按最终的重要性赋予9~1分的关键度分值。譬如对于辅助设备的低重要备件就给1分的最低分值而重要设备的高重要备件就赋予最高分值9分。具体分值见表1。
2.备件类型。
其根据来源分为设备原厂备件、品牌标准备件和国产备件, 一般说来, 原厂备件的价格相对较高, 供应商大多都在国外, 供应渠道单一, 容易受到别人的控制, 应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和战略性储备。品牌标准件可由备件市场采购订货, 市场库存较多, 当然也有很多需特别订货, 交期较长, 但供应渠道较多, 不易被上游控制, 此类备件应适当储备。国产备件包括国内加工、国内维修和自行加工维修等备件, 表现特点是价格较低, 供应商较多, 交货期可控, 所以可以设置较低库存, 甚至零库存。按备件类型不同, 可分别赋予5分, 3分, 1分, 见表2。
3.采购提前期。
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的每个备件的供应周期, 即从提出订货到入库的时间。此处要采用平均而且有把握的时间, 不采用个别情况的快速交货时间。在其它准则一定的情况下, 某备件采购提前期越长, 说明该备件应重点进行管理。对备件采购提前期的评分, 按7天为一周期, 于采购提前期在1个周期内、1~3个周期、3个周以上的备件, 单排序时分别归为C、B、A三类, 并予1、3、5的分值。
4.价值经济性。
备件的年耗用金额占总库存的比例是传统ABC法中唯一的要素, 其是由备件单价和年使用数量乘积所得。不可否认, 在其它要素一定的情况下, 库存品占用的金额越大, 其本身的价值相对较大, 也说明该备件对于生产也较重要, 同样给予关注。这一基本思想与方法也该继承性地纳为改进ABC法分类准则的考虑范畴。此指标包含备件单价和年使用数量两个因素。
(三) 备件分类模型的建立。
首先要建立图1所示的备件库存分类之单目标三层层次模型, 最上面的“目标层”为备件管理重要度, 中间的“准则层”包含了改进后的5个分类指标, 下面的“对象层”囊括了所有需要参与分类管理的备件。
然后根据标度表 (见表3) , 将准则层的n个准则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
再由判断矩阵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计算, 实际上是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问题, 其计算方法很多, 实际应用中以根法应用为主。根法本质是近似计算特征向量, 然后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由式 (1) 计算出准则Ci对目标层I的权重:
其中为权重值, 0
依此类推, 可得准则层对目标层权重的特征向量:
最后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由式 (2) 计算矩阵Aij的最大特征值λmax:
由式 (3)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cy in-dex) :
由表4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andom index) , 由式 (4)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consistency ratio) :
当C.R.<0.1时, 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时, 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数据信息经过作者技术处理)
三、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随机抽取了某PCB制造企业20种备件作为研究样本, 根据建立的层次分类模型, 我们首先需取得这些备件分类所涉及的五个指标, 即准则层的5个因素的基本数据。其中备件单价、采购提前期、年使用数量3个因素我们可以从ERP系统中导出的数据中直接得到;另外备件类型、生产关键度2个定性评价指标则可通过评分赋值得出。如表5所示。
(一) 建立判断矩阵及计算准则层的权重。
根据表3分别比较准则层五个因素对目标层I相对重要性的标度值建立判断矩阵:
由 (1) 式可计算出准则层Ci对目标层I的权重的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Aij的一致性检验:
由式 (2) 计算矩阵Aij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其中[0.5369, 0.7875, 1.4691, 0.2625, 1.9964]T
由式 (3)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由表2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n=5时, R.I.=1.12:
, 即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二) 计算对象层的综合权重及得出最终分类结果。
根据表5中的备件, 即对象层分类涉及准则层的五个因素的基本数据, 依据帕累托原理对每个因素分别进行ABC分类, 前20%为A类备件, 赋值5;20%~50%的备件为B类备件赋值3;剩下的备件为C类, 赋值1。再根据表6及所对应的赋值, 得出对象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矩阵:
在Excel表中对组合权重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应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传统的ABC分类法按照前20%的备件为A类, 20%~50%的备件为B类, 剩下50%的备件计为C类, 得出改进型分类模型的最终分类结果, 并与传统ABC方法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如表6所示。
(三) 基于AHP的ABC分类模型的总结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 备件号618570按传统ABC分类法为B类备件, 但由于重要性高、单价高且采购提前期长, 一旦供应出现问题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内无法及时到货, 需要管理者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基于AHP的ABC分类中将其分为A类。另外, 备件号631801按传统ABC分类法为C类件, 但由于重要性高且为进口备件, 一旦缺货严重影响生产, 且需专门进口, 费时费力, 属于战略性储备备件, 所以在基于AHP的ABC分类中将其分为A类。还有, 备件号633235和645307按传统ABC分类法为A类件, 虽然在采购金额和库存费用上较高, 但其它指标却显示, 该备件重要性低且较容易获取, 于是在基于AHP的ABC分类中将其分为B类, 甚至C类。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基于AHP的ABC分类方法模型较传统的ABC分类法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备件的各个特性, 综合分析了影响备件重要度的主要因素, 其分类结果更符合PCB制造企业实际的库存控制需要。
四、结语
本文根据PCB制造企业备件管理的实际需要, 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 的ABC分类方法, 将备件单价、采购提前期、年使用数量、备件类型、重要性等级作为分类准则, 建立了适合PCB制造企业的设备备件分类模型。研究表明, 该分类较传统的ABC分类模型较全面客观地考虑了备件的各个要素及其评价指标, 其分类结果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还可以根据企业目标和要求的不同, 对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调整, 得到综合评判结果, 进行科学分类, 对每类备件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在满足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备件呆滞库存。
摘要:基于传统ABC分类法对PCB制造企业备件分类的缺陷, 文章分析了影响备件重要度的五个因素:生产关键度、备件类型、采购提前期、备件单价、年使用次数。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 并作为分类准则, 对每一备件相对准则层进行ABC分类, 然后结合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计算备件组合权重并再次进行ABC分类, 建立适合PCB制造企业的改进型备件库存分类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ABC分类法全面客观地考虑了备件的各个属性及其评价指标, 其分类结果更符合实际的库存管理需要。
关键词:备件库存,层次分析法,ABC分类法,PCB制造企业
参考文献
[1].陈荣秋, 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钱春平, 基于层次模型的维修备件分类和设备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孔琳, 陈鸿宇, 曾斌.基于AHP和灰色分析法的备件ABC分类模[J].船舶电子工程, 2008
[4].朱翠玲.企业备件管理若干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5].冯杨, 尹迪, 罗兵.不常用备件基于AHP的ABC分类模型[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
库存分类 篇4
库存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一个核心, 也是一直在探索的前缘问题。库存的持有量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侧重。库存一般有三个作用:预防不确定性需求, 改善服务的质量;保持生产的可持续与均衡性;减少采购的订货成本。不过, 库存量太大, 其成本非常大, 会占有大量的资金。库存货物的成本很大的一部分代表了最终销售的价值, 通常为45%;同时, 除了占有大量的场地外, 还需要更多的人力, 增加管理成本;其次, 最重要的是高额的库存量会掩盖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产品质量与工作的低效等。因此, 如何在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低库存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事实上, 库存控制的实质其实就是什么时候该下单采购和采购多少的问题。本文也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ABC分类法与市场需求对其修正
在现代社会,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就五花八门, 各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求新求变的需求心理都不遗余力地推出新产品, 产品的种类数不胜数。据统计, 一般中小企业其库存物料的种类就有数千种。尽管我们知道企业库存系统中的每一种物料都可以通过自身类别或者代码来进行识别, 但是为它们每一种物料设计不同的订货模式是不可能的;反之, 也没有一套订货采购控制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货物。
因此, 有必要对所有库存货物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订货方式以便企业控制成本。笔者认为, ABC分类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由于ABC分类法仅仅关注物料的价值, 没有考虑物料需求频率, 不能反映市场的波动。因此, 本文把市场需求纳入到ABC分类指标进行考核,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等加权对这些影响因素按应该关注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 最后依据总计分数确定不同的订购策略。
ABC分类法是库存分析货物状况的常用工具。在这里之所以用ABC分析法, 是因为其背后的帕累托原理逻辑:少数的重要与多数的不重要的逻辑, 即80/20原则。它的基本原理是:对考察的对象, 按照价值的不同或者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 依据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见表1) 。
ABC分类法的操作非常简单, 实践证明,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 由于它是以库存价值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无法反映库存的紧急性, 即市场的需求情况。因为企业库存的目的始终是满足市场: (1) 什么是畅销品; (2) 什么是滞销品; (3) 什么产品应该保持较高的库存; (4) 什么产品应该保持较低的库存; (5) 什么产品不要库存; (6) 什么产品应采取定量检查库存策略; (7) 什么产品应采取周期性检查库存策略; (8) 相应的订货策略是什么。有时候基于价值分类的C类物品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非常大的, 例如当C类物品缺乏无法组装成品而导致客户的丢失时, 此物品的价格反而不是我们所关心的了。因此, 库存控制策略的探讨必须把ABC分类与市场需求密切相联。所以, 把ABC分类法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检查任何库存产品以确定销售市场需求情况时往往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需求的确定性、需求的模式、需求的频率、需求的水平与产品的周期等。
需求的确定性:这主要是考察产品的随机性以确定产品需求是否可预见。它通常是把有可预见性需求的货物划分出来。通过排除法, 剩余的部分被作为随机需求分为一类。在本文中可预见的需求货物是指那些未来需求具有一定时间和数量承诺的货物。
需求的模式:需求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稳定性需求、趋势需求与季节性需求。稳定性需求是指尽管需求不断变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平均值附近变化, 并没有出现上升或下降趋势的迹象。趋势需求模式通常是指平均需求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并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季节性需求实质, 在计划周期中的不同时间点, 其平均需求不断变化, 通常它与影响需求模式的市场力量有关。
需求的频率:它又分为两种快速移动需求和慢速移动需求。快速需求是指物品在每短时期出现规则的需求发生率;慢速移动需求是指需求产品在一段时期内显示0需求的产品。
需求水平:在整个的库存产品中进行比较, 它分为高需求与低需求。高需求是指相当长的时间内与其他商品相比需求较高的产品;低需求是指相当长的时间内与其他商品相比需求较低的产品。
产品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与消亡期。导入期需求不稳定, 需要建立库存以满足需要;成长期与成熟期, 产品处于需求模式的上升期;衰退期与消亡期, 产品处于需求模式的下降期。
为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 以确定合理的采购政策, 下面采用分等加权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首先是根据ABC分类法列出各类产品, 把各类产品按重要程度进行赋值。例如将A类这种最需要关注的产品确定权数为70 (因为占总价值的70%以上) , 再把B、C两类同A类进行比较后分别赋值为20与10 (100=70+20+10) (如表2的1、2列) 。
其次, 列出对A、B、C三类产品需求造成影响的各因素, 按其影响的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大、一般、小。并相应地规定各等级的系数为3、2、1, 譬如需求模式栏:需求的稳定对订货的影响程度小, 给出的系数是1;需求的下降或者上升对订货的影响大, 所以给出的系数为3;而季节性的影响程度没有上升或下降大, 给出的系数为2。把A、B、C三类产品的权数与需求造成影响的各因素的系数相乘, 就得出其中一个因素对产品影响的分数;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素的分数相加, 分数越高, 价值越大, 需求越不稳定, 就越是关注的重点。例如当A类某产品 (权数为70) 需求不确定时其得分为140 (140=70×2) , 需求的模式属于趋势型时其得分为210 (210=70×3) , 而且需求的频率慢其得分为140 (140=70×2) , 水平低时其得分为140 (140=70×2) , 又处于产品的衰退期时其得分为210 (210=70×3) , 计算此A产品的最后得分为840=140+210+140+140+210。这说明此产品需要高度关注, 因为它是高价值的产品, 而且销售很不稳定:订购多了, 可能没有销路, 库存呆料积压资金, 加大成本;订购少了, 一下子需求高涨, 又可能会导致缺料, 无法准时交货。因此, 作为采购要高度关注此类产品。同理, 可以根据其他产品的特点求出其得分。
三、修正后的ABC库存控制策略
依据表2, 各种产品可以统计出自己的分数。笔者依据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一些分数段,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库存控制对策供参考, 各产品根据自己分数所处的位置采取相应的策略:
A﹢类, 分数700~840之间:此类物料产品价值占企业的资金很高, 但是销售不确定, 波动很大, 有可能上升, 也有可能下降, 需求水平不高, 可能处于产品成熟衰退期。因此, 此类产品不能有较高的库存水平, 甚至可以实行0库存。为避免高库存成本与呆料, 它应该实行按订单采购的政策, 即有市场的销售订单时才采购物料。此类物品要高度关注, 对物料控制人员来说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采购的数量与时间要求非常严格:既要防止呆料高库存, 高成本;又要避免到货不及时, 产生无效工时, 停工待料。
A类, 分数350~700之间:此类物料产品价值占企业的资金也很高, 但是处于产品的发展成熟期, 销售确定, 频率快, 而且需求水平高。此类物料要求有一定的物料储备, 但也不宜持有太高, 维持一个安全库存的水平就可以了。因此, 对此类物品主要是对安全库存量的关注与控制。对采购来说, 把物料维持在安全库存的水平上, 低于这个水平就进行采购, 采购多少以维持安全水平的数量为标准。
B﹢类, 分数200~240之间:此类产品价值较高, 数量较多;但是销售也不确定, 属于不畅销类产品。因此, 要比较地关注此类产品的库存, 它的库存政策是维持在一个最高库存的水平上 (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生产周期×每天耗用量) , 其采购量以不能超越这个最高库存水平为准, 超过了就停止采购。
B类, 分数100~200之间:此类产品价值较高, 数量较多;但是销售确定, 属于畅销类产品。因此, 也要比较地关注此类产品的库存, 它的库存政策是维持在一个较高库存的水平上, 其采购量以经济采购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 为标准。
C﹢类, 分数100~170之间:此类产品价值低, 数量多, 但是销售不确定, 对于此类物料实行定量检查, 定量采购。对采购的要求不高。
C类, 分数50~100之间:此类产品价值低, 数量多, 销售确定, 市场需求大。对于此类低值易耗物料实行定期检查, 批量采购。对采购的要求不高。
产品ABC分类与市场需求状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着手开展ABC分类管理与市场分析的系数确认时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也没有一个使所有管理均达到理想效果、整个管理过程都可以按要求自动运转的完美制度。因此, 以上提到的方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实现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洛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ILT物流资质认证系列教材.物流管理[M].北京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复印资料.
库存分类 篇5
南通烟草物流中心原隶属于市营销中心, 2006 年成为独立的一个部门, 南通烟草物流中心下设储配部和送货部两个职能部门, 储配部具体负责卷烟的储存、配货和加工业务, 送货部具体负责卷烟的配送服务工作。 截至2011年年底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9.78 亩, 总建筑面积12000 ㎡ , 库容量约8 万件 ( 一件=50 条) 。
全区实行实物一库制后, 县局 ( 营销部) 为零库存, 所有卷烟均由物流中心承担收货、仓储、保管、发货、分拣、配送工作, 截至2011 年年底物流中心的服务对象包括南通市区、海安县、如皋市、 如东县、 通州市、 海门市和启东市七个区域的46000 户零售客户, 2011 年的入库量1235000 件, 出库量1217848件。 物流中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这要求我们南通烟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 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
二、南通烟草物流中心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物流设备陈旧, 流转效率不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原有的卷烟物流仓库采用的出入库设备主要是手持式的条码扫描设备, 分拣线所采用的也主要是二代分拣线, 人力参与程度较高; 出库的设备仅限于采用手动托盘搬运车, 电动叉车等一些比较初级的出库设备, 不能真正实现出入库流程的优化。
( 二) 流通成本过高
南通烟草配送物流中心虽然在年、月、周都有相应的调拨计划, 可在实际的执行中, 受卷烟厂到货具体时间以及市场供需变化左右, 卷烟运输以计划输送为主, 临时配送占有一定的比例。 物流中心自有大型货车较少, 市区外运输大部分委托第三方物流、 邮政物流实现, 造成了卷烟运输流通半径小, 流通环节多, 可变成本开支较大, 仓储转运费用增加。
( 三)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多数烟草公司缺乏物流方面的专家人才, 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也十分稀少, 物流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单位自行培养、岗位锻炼选拔, 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 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难以解决。
( 四) 日常业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烟草仓库, 主要的工作分为三部分, 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和笼车卷烟的处理。
1. 入库管理
在入仓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卷烟的破损和遗失、卷烟扫码操作不规范, 漏扫和多扫, 但我个人觉得仓库的分布也很重要, 布局不规范也容易出现问题。
2. 出库管理
在出库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 有漏出库, 错出库, 这类问题容易导致给客户配错卷烟和库存错误问题。 在出库前还有一步就是卸车, 那么由于都是人工操作,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卸车, 有时候还会有县公司中转场有卸车记录, 我办没有卸车和出库记录, 这一类的问题会导致卷烟的遗失, 要在时效内及时做好比对, 否则要承担遗失的责任。
3. 笼车卷烟处理
因为当天分拣出的卷烟要隔天装车, 已经分拣好的卷烟须存放在笼车内一段时间。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库房保管, 会出现笼车内的卷烟遗失和破损问题。
( 五) 业务流程欠顺畅
卷烟从扫码、入库、分拣、 出库、 配送环节流程有重复操作, 造成多次运输、开箱、盘点, 势必增加物流成本。
( 六) 仓库中员工团队意识不强, 各部门交流不紧密
员工多为派遣用工性质, 没有足够归属感, 工作积极性不高, 互相推托责任, 而导致工作的团队意识不强。 不同的岗位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虽有信息系统的配置, 但先进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利用, 造成各部门之间不能充分实时共享信息资源等问题, 信息交流并不及时紧密, 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三、ABC分类法概述
( 一) ABC库存分类管理概念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 它源于80 / 20 法则, 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首创的。 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 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它是用于确定库存管理的重点, 从而节约资金和费用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 二) ABC分类法步骤
对于不能量化的, 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 对于能够量化的, 分类就要容易得多, 而且更为科学。 现在我们以烟草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 计算每一种烟草的销售金额。
第二步, 按照销售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 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 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 分类。 A库存:虽然只占所有库存品种的15%左右, 却占出库金额的65%~80%;B库存: 约占所有库存品种的20%, 也占出库金额的20%左右;C库存: 虽然占所有库存品种的65% ~70%. 却只占出库金额的15% 以下。
四、 基于ABC分类法的烟草库存管理
( 一) 烟草的ABC分类
不同的卷烟品种对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果采取“平等对待”的方法进货, 则占用资金多, 效果也不尽人意。 因此有必要对卷烟品种进行分类, 实施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 以南通烟草营销部门提供的2014年数据为例, 按卷烟品牌整理统计作为样本分析, 详见表1。
A类卷烟: 南京、 苏烟、 中华、 玉溪;
B类卷烟: 一品梅、 黄鹤楼、 云烟、沪双喜、白沙、红塔山;
C类卷烟: 黄山、 黄果树、 利群、 贵烟、娇子、等十余个品牌。
(二) ABC三类卷烟的库存管理策略
A类卷烟品种虽然少, 但对企业却最为重要, 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库存, 管理策略建议如下。
1.严格执行定时盘点并详细记录, 以提高库存的精确度。
2.尽可能慎重、正确的预测需求量, 在不影响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库存量。
3.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与供应商协调尽可能缩短前置时间, 同时降低需求的变动, 减少安全库存。
4.采用定期订货的方式, 加强对交货期限的限制。
5.放置在易于出入库的位置, 以方便存取作业, 减少劳动消耗, 提高效率。
B类卷烟在存货品种和销售金额上所占的比例适中, 属于一般重要的库存, 进行正常的例行管理和控制。如:每月盘点一次;中量采购;采用定量订货的方式, 但是对于需求量有季节性变动趋势的卷烟宜采用定期订货方式。
C类卷烟可以进行简单的管理和控制, 用总量控制的方式简化库存管理手续, 减少管理人员和设施;库存盘点间隔时间长;安全库存量可以大些, 以免发生存货短缺。
五、结语
ABC分类管理法简单易行, 在烟草公司的原材料库存控制方面收效将会明显。 通过实施物料库存ABC分类管理, 抓住重点, 能大大提高了公司烟草库存的综合管理水平, 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 使库存结构趋于合理化, 加快资金周转, 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文章首先在介绍南通烟草物流中心概况和南通烟草物流的优势和前景的基础上, 分析了南通烟草物流中心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南通烟草物流实际情况, 提出并阐述了基于ABC分类法的库存管理策略。
关键词:物流中心,库存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晓波, 黄四民.库存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盛勇.ABC分析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 2009 (02) .
库存分类 篇6
国内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因起步较晚,经验技术不足,因此多以产品合作分成模式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如中石油与荷兰皇家壳牌合作开发的长北天然气项目,富顺永川页岩气项目,金秋致密气项目;中石油与雪佛龙合作的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合作项目。非常规天然气项目运营风险高,设备技术工艺要求复杂,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维护、维修、运营)作为一种有效实现复杂设备管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需要得到重视[1,2]。从会计角度定义,MRO物资是一种“间接材料”,而“直接材料”实际是指成品产品组成部分。从生产角度定义,MRO物资通常是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产品,只用于维护、维修、运行设备的物资。随着非常规天然气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如何在保持较高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MRO库存投资将变得非常重要。
MRO库存控制需要根据MRO的不同分类来进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库存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单标准ABC分类法、多标准ABC分类方法、快速和慢速流动备件分类方法、设备维修模式分类方法、多维分类法、关键因素分类法,等等[3,4]。国内常用的库存控制方法包括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最小最大订货法、双堆和三堆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由于不同分类方法各有其侧重,其适用场合及对历史数据、物料数据、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管理方式等都有较大关联。同时不同库存也需要根据分类特征调整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仅仅按照某种方法进行MRO分类控制或在整个项目期间都采用一种方法分类控制都是不合理的。本文将综合考虑各种库存分类方法和库存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考虑设备不同期间的技术特性、历史数据的可获得性、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领域来构建非常规天然气的MRO分类库存控制模型,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库存之间的平衡。
1 非常规天然气项目MRO库存分类方法
1.1 MRO库存分类基本思路
非常规天然气MRO库存分类是指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MRO的关键性、价格、采购周期、维修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的技术分类。库存分类的目标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有迫切需求的地方,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MRO的分类管理同样也是制定库存策略的基础。分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库存影响因素,同时需要兼具可实施性的要求,根据不同项目周期的特点进行库存分类的调整。本文以“ABC”库存控制法和三维库存控制方法为基础,从MRO物资特性出发,提出MRO动态多维库存分类法,分类思路如图1所示。
1.2 MRO库存分类实施步骤
MRO库存分类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步,按流动性划分。依据年需求率和消耗的不确定性,把MRO分为慢速流动和快速流动件;分类的依据为每年的MRO消耗使用记录,计算宜于实现。
第二步,按价值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对于快速流动MRO,按历史消耗值进行ABC分类管理;对于慢速流动MRO,库存资金占用是需要重点管理对象,选择按现有库存值进行ABC分类管理。
第三步,按关键管理属性进行划分。综合非常规天然气项目的库存管理特性,分别从设备关键性,部件/零件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进行多维分类。
2 非常规天然气项目库存控制方法
2.1 MRO库存控制思路
非常规天然气项目MRO库存控制受很多条件制约,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运输的不确定性、资金的制约、库存管理水平的制约。MRO库存控制是以控制库存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集合,是对库存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过量库存、积压库存、缺货,称为MRO库存的三大弊病。库存控制核心是根据MRO的使用寿命、消耗速度以及年消耗量,确定订货点、订货周期、订货数量、最低库存水平、最高库存水平。在充分考虑库存控制的要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库存分类方法,MRO多维库存控制思路为:
第一步,按流动性进行慢速与快速MRO分类,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制定初步的库存管理策略,如连续检查库存、周期检查库存。
第二步,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对分出ABC类MRO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方式,包括管理重点、订货量订货方式、检查方式、记录、统计方法、保险储备量等。
第三步,最后按照关键性属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分别确定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
2.2 流动性不同的MRO库存控制策略
2.2.1 慢速流动MRO库存控制策略
慢速流动MRO是指年需求率小于1(在过去12个月内未有周转),需求不确定的MRO物资。其库存控制策略包括:
(1)对于周转缓慢(如在过去12个月内未有周转)的MRO物资,与终端用户组沟通,确定材料是否仍然可用;对最低/最高水平或过剩材料的周转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用库存申请流程记录最低/最高水平的变动。
(2)对于呆滞(在过去36个月内未有周转)的物资,除采用(1)中提到的方法外,任何设备报废时,维护部门应就报废设备向供应链管理小组进行通知,而供应链管理部门应向维护部门提供库存报告,说明该设备的剩余库存量,以供审查。根据该报告,可以确定是将该物资重新部署用于其他类似设备还是进行废弃处理。
(3)对于价值较高的慢速流动MRO,需要定期(每半年)对其可用性进行评估,也可在采购时考虑采用虚拟联合库存的方式和其他同类企业共享库存。
2.2.2 快速流动MRO库存控制策略
对于快速流动MRO,也就是年需求率大于1(在过去12个月内有周转),需求基本确定的物资。需要掌握其消耗规律,根据历史消耗数据进行需求预测。采用周期检查库存的方式进行定期采购,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库存,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实现本地采购的尽量采用本地采购,实现“零库存”。对于用量较大的标准件可与供应商协商采用供应商寄售库存的方式。
2.3 成本不同的MRO库存控制策略
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对于快速流动的MRO,每年有固定消耗或消耗规律是可预知的。因此对其按历史消耗值进行ABC分类。对不同消耗规律的MRO选择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对于慢速流动的MRO,由于年消耗低或几年都没有消耗,因此按现有库存值进行ABC分类。对于不同分类标准得到的ABC分类实施不同库存控制策略。A类物资需要重点管理,经常检查和盘存,按品种规格详细统计,保险储备量低;B类物资普通管理由于比较贵重,一般检查和盘存,按大类品种统计,保险储备量一般;C类物资一般管理,低值易耗,一般检查和盘存,按年/季度检查盘存,保险储备量允许较高。
2.4 库存关键影响因素的库存控制策略
通过对MRO进行流动性划分和ABC分析之后,还可以根据MRO库存管理的不同影响因素(包括关键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返修敏捷性),决定不同MRO的库存控制参数,库存控制参数主要包括订货点、订货数量、订货周期、维修策略,其定义描述如下:(1)订购点:MRO物资进行订货的库存控制数量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订货采购过程启动。(2)订货数量:单次购买的物资数量,购买的多少主要由采购周期以及订货点决定。(3)订购周期:相邻两次采购的间隔时间。(4)维修处理方式:对故障器件的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等。
通过对MRO管理过程的研究发现,任何其它库存控制参数都可以用这几个控制参数表示。MRO库存管理的影响因素(关键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可以实现和控制参数集的一一映射,映射关系及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
3 总结
目前,非常规天然气MRO库存控制在石油行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石油企业为保证安全生产往往订购较多的备件,导致多年无动态备件较多。有效进行库存控制需要在项目建设阶段就开始重视MRO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的实现在项目实施单位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前期可通过EXCEL库存控制仿真模型简单实现,后期可通过库存控制的信息系统实现,在建立库存管理相关系统基础上,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库存控制管理过程,包括建立清晰的库存决策过程;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流程;进行详尽的库存数据收集;供应商的合理选择;采购方式的合理选择;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推行;集中储备库存控制策略的推行。本研究将进一步针对不同分类研究库存控制计算模型,同时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摘要:从国内外库存分类和库存控制方法的对比分析着手,考虑非常规天然气对MRO管理的要求,建立了MRO多维分类控制模型。首先按流动性进行慢速与快速MRO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最后按照关键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MRO库存分类给出了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对于非常规天然气项目在保持较高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库存投资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库存分类,库存控制,ABC法,流动性,关键性
参考文献
[1]钟学燕,文士豪,蔡春华.非常规天然气备件多阶段分类模型构建[J].物流科技,2012(12):43-45.
[2]沈歆星.基于采购流程的MRO物料分类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109-120.
[3]胡啟军,尹迪,罗兵.基于ABC分类的备件多阶段多类别分类法[J].物流技术,2009(11):246-248.
库存分类 篇7
ABC分类管理法的概念多年前就了解并学习过, 但一直没有具体运用到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中去, 目前由于医院药品库存以及占用资金的压力, 我们初步尝试将ABC分类管理法运用到集团医院药品库存管理中。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 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06年首次使用。ABC分类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 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种类繁多的但对事物影响极小的次要因素,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种类繁多的各种事物属性或所占权重不同要求, 进行统计、排列和分类, 划分为A、B、C三部分, 分别给予重点、一般、次要等不同程度的相应管理。对应到库存管理中, ABC分类管理就是将库存药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A类、一般重要的B类和不重要的C类三个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分类方法为:A类药品所占品种少和占用资金大;B类药品占用品种比A类药品多一些, 占用的资金比A类药品少一点;C类药品所占品种多, 占用的资金少。ABC三类药品所占的品种和金额的比例大致是A类:品种5%~15%, 金额60%~80%;B类:品种20%~30%, 金额20%~30%;C类:品种60%~80%, 金额5%~15%.见表1.
集团西药库1月—6月实际发往各药房的出库总金额为121 805 384.9元, 品种数为1 064种, 根据A、B、C三类所占的比例, 通过数据分析分别找出A类药品、B类药品和C类药品, A类药品为药品出库金额占药品出库总金额的80%, 实际金额为97 488 504.6元, 所占药品194种。所以, 医院西药库只需重点控制好A类用量大和金额大的194种药品的库存, 次重点控制好B类药品的库存, C类药品虽然占的品种数很多, 但占用金额很小, 可以不用控制库存, 只需管好C类药品的效期。ABC分类管理法不仅仅适用于药库的库存管理, 也同样适用于各个药房二级库的药品库存管理, 尤其是面对集团医院药剂科部门多、药品库存多的情况, 只有利用ABC分类管理法控制好每一个部门的药品库存, 整个集团医院的总的药品库存才能得到改善。
一直以来, 为了积极响应院领导的号召, 认真领会院领导的工作意图, 确保达到控制药品库存的目的, 我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首先, 采用新的药品采购模式, 由过去的每月采购2次的模式改成现在的每周1次的模式以减少医院的库存药品。其次, 改过去定期的工作变为频繁地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频繁药品采购、频繁药品入库验收、频繁电脑入库的方式采购药品, 虽然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但药品库存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目前医院西药库从以前的10 d~15 d周转库存控制到现在的4 d~7 d的周转库存, 但由于集团医院部门太多, 仅仅靠一两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院药品库存管理, 科领导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决定在各部门同步实施ABC分类管理法, 通过整体管理来优化我院的药品库存管理。
通过一个季度的努力, 我院各部门的药品库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全院药品库存下降24%, 各部门均下降20%~30%, 现以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盘点库存情况作一对照。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