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警官

2024-09-30

司法警官(通用9篇)

司法警官 篇1

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存在着重视学生警务技能、重视涉警专业技能、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这种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课程理念使得司法警官高职院校缺少对于学生情感、心灵的关注与熏陶,导致他们审美能力弱化,心理脆弱,不利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较高情操的高素质司法警官。

一、人文课程的阐述

(一)“人文”的阐述

对于“人文”的含义,古今中外有着如下一些解释。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1980年版缩印本的《辞海》对于“人文”的解释是:(1)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指人事。[1]

(2)西方文化中的“人文:英文humanity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其意为人性、文化、教养等。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修订第3版的《英华大辞典》中对于humanity一词的解释是:(1)人类;(2)人性,人情,人道,人性论;(3)仁爱,博爱;(4)文史哲学,人文学。[2]

由此可见humanity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意思为:人性,人情,人道,仁爱,博爱,文史哲学,人文学等意思,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它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自由等。

因此,人文实际上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类内在的人性、人情、人道、修养;二是指培养、完善人性、人情、人道、修养的方式与手段。

(二)“人文课程”的阐述

1.课程

“课程”的英文为“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即“race-course”的复合,意味“跑步”,引申为奔跑的“道路”或“过程”。根据1990年版《百科全书·教育》的观点,广义的课程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即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3]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水平、学生习得、课程体系这三者构成了现代大学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三原色”。因此,在今日的大学教育中,课程是大学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基石。

2.人文课程

人文课程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价值观、历史、法学、经济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等。人文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文化与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与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人文课程具有根基性、导向性、统领性、互补性、和谐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特征。它有三种结构方式:一是以外显为主的常规结构方式;二是外显与内隐结合的复式结构方式;三是内隐的非常规结构方式。

人文课程有三类:一类是经典的,如文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宗教学等;一类是模糊的,如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类是交叉的,如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新闻学等。

人文课程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隐性课程之中,大学要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进行隐性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育人质量,实现大学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课程的科目少,特别是人文选修课较少

警院非常重视国家规定的“两课”,还有法律类的课程开设,非常看重德育的教化功能,但是对于其它的人文课程不够重视。人文选修课的数量特别少,常开的选修课只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演讲与口才》《艺术鉴赏》《礼仪》《应用写作》等课,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人文课程。

(二)人文课程的课时较少,开设缺乏一定的比例与标准,随意性较大

警院为了突出警务特色,在教学计划中,人文选修课程经常被专业课基础或者专业与技能课挤占,开设了大量的警察体能、警务急救技能、搏击、擒敌技能、警用枪械、防爆与战术等实训课程;相同的专业,相同的课程所开设的课时不同,人文课程特别是人文选修课程常常被专业课、专业技能课挤占,而有时又成为课时不足的一种“替代课”,课程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一直没有建立成熟的人文课程体系。

(三)人文课程教学缺乏现代化教学方式,政治化倾向明显

人文课程教学偏重理论讲授,经常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演示性”“探讨式”“案例式”教学较少采用;教学、实验设备普遍简陋:计算机等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并没有广泛被使用;缺乏测谎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监控实验室等现代化的实验室;由于是警察性质,因此,特别注重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这在“两课”教学中非常明显,但是这种政治倾向仅仅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没有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内心感悟、情感体验,没有转化为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更没有促成人格的升华。

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片面理解

认为人才培养应该围绕“警务化”“司法”转,教育实际上被定位于司法警官应用警务技能教育,强调培养警务化、应用型、操作性、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以及课程的评价体系方面都是围绕司法行政行业在转,在教学中加大了警务技能、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例,强调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以驾驶证、拳师证、普通话等级证等相关专业资格证和学历证书的“双证书”来体现所培养的警院学生特色。处处以“实用”“应用”为标准,除了开设了“两课”、外语课和警体课外,对于大学语文、艺术欣赏、写作、演讲与口才、教育学等人文方面的课程则是一再压缩。

(二)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侧重考试结果

长期以来,司法警院对学生课程的评价都只是侧重于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方式以及态度进行评价,这很容易导致唯考试论,只看重考试结果,达不到真正的学习课程的效果。

(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警院的校园面积、软件硬件建设等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手段的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受到影响。硬软件的建设现状与警院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是极度不相适应的,极大地限制了人文课程的建设。

(四)司法警官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不高

(1)上人文类课程的教师很多都是学中文专业的教师,真正学公共关系、学艺术、学礼仪等专业出身的专业教师特别少,教学质量不佳,教学效果不好。

(2)师资力量的引进机制没有形成。由于司法警官高职院校是行业办学,是警察体制与按公务员管理,因此,常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而不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接收安置不少军转干部、复员军人以及其他大量的行政人员,这部分人员占用了学院的不少编制,使得教辅人员、行政人员过多,但是学院急需引进的专业人才、学术带头人却因编制受限,因此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引进也由于没有编制而留不住人才。

(3)警院的教师本身认识存在误区:重视专业、重视技术、重视应用、重视技能,而轻视人文。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很少关注专业课教学中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人文方面的问题,认为人文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的任务与职责,与专业课教师无关,造成教师自身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不重视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

(五)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强调“警校特色”,忽视人文隐性课程的建设

(1)只注重警院物质文化建设,忽视警院精神文化建设。警院将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发展校园娱乐文化,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追求警院物质文化建设,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的警院校园文化建设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

(2)受“警务化”观念的影响,警院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警院学生的管理与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大多数警院非常注意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警务教育与管理,缺少人文的气息,并且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等分割开来,极大地限制了警院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四、构建具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策略

笔者认为,司法警官高职院校可以从人文课程的设置理念、人文课程的设置结构、人文课程的实施形式、人文课程的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人文课程的设置理念

(1)人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人文教育的总体目标,体现学科的交叉、渗透,防止学科化倾向;既要考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了解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环境、音乐、美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应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开设文学、艺术、历史、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人文课程。人文课程占教学计划总学时额度比重在不同的职业学院可以不同,但是一般应达到1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人文课程达到实效。

(3)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人文课程,使人文课程处在相对稳定、开放、动态、发展、不断调整的状态之中。

(二)人文课程的设置结构

1.设置灵活多变的人文课程模块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司法警官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知识结构等也在变化,因此,人文课程必须随时适应社会需求,灵活多变。通过对司法警官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培养司法警官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起考虑来设置人文课程,设置的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社会对警官职业的需求,关注自然、关注人性、关注社会责任感等等。

2.开设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人文选修课程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尊重学生的发展权,自由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除了开设专业课以外,也需要开设人文选修课程,如有关文学、历史、哲学、法律、道德、心理学、音乐、美术、舞蹈、运动、健身等课程,还要积极开设科学与人文交叉的综合课程,比如伦理与艺术、克隆技术下的伦理社会等跨学科的综合选修课程,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5]。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将来的需求来自由选择课程,让学生爱学、喜欢学并且主动学。

3.隐性课程的实施方法

(1)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一是校园内硬环境建设。在警院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呈现自然美的景观与突出高雅的人文景观建设。学校建筑物要布局合理、造型新颖;积极建设人文景观,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校园美化绿化、教学设备的更新、图书资料的丰富、雕塑的设计、建筑物的命名、名人图像、名句名言都要体现人文主体,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境界的提高[6]。二是校园内软环境建设。需要注意警院教风、学风与校风建设,通过教职员工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来弘扬人文精神。学院的管理应该改变观念,改封闭管理为适度开放管理,不要管得过多、过细、过死,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2)进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其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提供法律咨询、组织去法院旁听、为敬老院做义工、去未成年人管教所帮助失足少年、去劳教所进行文艺慰问演出、去女子监狱座谈、去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去革命教育基地参观、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为贫困学生或社会弱势群体募捐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思想,陶冶了性情,净化了灵魂,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强化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市场就业竞争力。

(三)人文课程的实施形式

(1)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与素质。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等方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少‘灌输’多‘感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唤醒学生自身的人文需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2)以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强化实践教育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说服沟通、文书制作、现场指挥、防爆制敌、信息处理五种技能。

(3)要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有条件的司法警官高职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人文课程的教育效果。首先,建设网络教育系统。可以建设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给学生浏览观看、查阅、下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扩展服务。其次,警院教师需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收集教学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最后,要加强对于网络的监控、监管,促进网络教育良性发展。倾听学生的心声,收集意见与建议;对消极言论进行评论,在网络讨论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5)加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渗透,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承担当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的职责。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6)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人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第一、组织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兴趣社团组织。如读者协会、法律协会、书法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舞蹈协会、足球协会、跆拳道协会等等。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在每年一度的警院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兴趣活动中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观看,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第三、要建立一套兴趣活动的考评办法,加强对兴趣社团的管理。所有兴趣小组每学期要向学校、家长汇报,并成立评估验收小组,对每个兴趣小组从学初计划、活动人数、教案、期末总结以及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验收,评出优秀特长生,优秀辅导教师,并且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

(7)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各类人文讲座。例如举行名著、名曲、影视欣赏讲座、心理学讲座、服装与色彩讲座、礼仪讲座、现代警官职业道德讲座,对服刑人员、劳教人员人文管理讲座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人文课程的评价合理化

(1)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对相应的警察职业岗位进行研究,将社会实践也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规定学分,规定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学分才能够毕业。

(2)制定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规定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港台称为“义工”),还要对应机构出具书面的鉴定材料,以便存档,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3)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可以从课程考试成绩、基本的道德认知、道德评价三个方面入手。课程的考试要进行改革,一些课程的考试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实现。

(五)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文素质水准,提高业务水平,发扬创新精神,不但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进行,而且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司法警官职院应注意这方面的研究。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司法警官职业院新的人文课程体系,要坚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养成司法警官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社会发展及监狱劳教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注意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具体而言,课程设置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目标的模式,不再以专业的学科体系为核心,而是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必须合理设置人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重视人文隐性课程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司法警官职院必须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人文课程建设,树立素质本位的课程观,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人文课程建设,同时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课程评估体系来促进人文课程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既有较高专业素质又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合格的司法警官人才。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司法警官人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基于进一步理解人文课程的内涵、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构建具有司法警官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归纳。

关键词: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文课程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02-303.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英华大辞典(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36

[3]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书出版社,1990:235.

[4]贾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17.

[5]徐姜.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9):81.

[6]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7.

司法警官 篇2

【关键词】司法警官 专业技能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6-01

一、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职业化

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学院办学特色愈加明显。随着我国执政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警法类学院也更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即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上更趋向于职业化。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等一些有关社会问题,学校需要就该问题加强社会学课程的设置,同时司法警官学校需要增加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因此学校课程设置中增设更多严谨科学的实用型课程,如社会工作实务、社区矫正等。

(二)新疆司法警官学校在社会学课程中的教育途径

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究,我校在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就社会学课程来说,它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社会学和社会学工作实务,主要用于研究社会良好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宏观方面主要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中观方面研究一个地域的社会变化状况,微观方面主要研究社会的小群体、家庭、个人的变化情况。

二、社会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不明确

社会学课程是提高学生洞察社会及社会现象的核心课程,但警校一直把该课程列为公共课,这就势必抹杀了社会学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也弱化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导致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在教学课程体系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凸显出社会学课程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能的培训,缺少了创新精神。

(二)课程内容单一

社会学课程内容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社会现实,缺乏行业针对性,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司法警官学校的课程考核大多是对学生闭卷考试,目的性、功利性太强,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也是以课程考核结果为基准。这样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提高,缺乏了自身的创新意识,便阻碍了对司法警官的人才培养。

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不符合教学逻辑也严重违背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规律性。

(三)重视程度不够

在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能对不同课程有合适的教学方法,都是按部就班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教学,与社会学课程结合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力量不够强大,对社会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行业实践中,以至于司法警官的教育具有局限性。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课程性质,确定培养目标

完善社会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司法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结果,社会学课程应当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必须服务于监狱行业,从教学目标上,要有认知、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社会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调整社会学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制定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才能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社会学研究背景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结构改变,通过了解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的最新状况,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并深入成为较为专业的系统的理论观点,在智力上支持我国的社会建设。因此,我校应该立足优秀的司法警校的发展背景,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力量,重新审视学校的社会学课程,增强学生对社会变迁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重视社会学的教学

学校应该加大对社会学课程在专业课中的课时比例,邀请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给学生开展讲座,同时为社会学和相关专业老师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场所,拓展了学生有关社会学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老师教学水平,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明确主干课程,凸显出社会学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课程,让学生提前具备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充分掌握社会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法警官。

四、结语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司法警官类院校,要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将来可以成功立足于派出所、看守所或者警察局的岗位,我们就要根据以后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岗位技能和综合水平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司法警官学校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群众、面向于政治社会。

参考文献:

[1]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研究初探 篇3

一、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

湖南全省现有监狱27所,劳教所20所,现有监狱、劳教司法警官共计15000余人。课题组在2011、2012年到湖南省女子监狱、长沙监狱、娄底监狱、新开铺劳教所、长桥劳教所等五所监所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湖南省监狱、劳教所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监所普通话的推广情况。同时,对干警培训班的司法警官们进行了普通话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统计处理均是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的频数分析。其中对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认为自己普通话表达能力的情况见表1,认为本单位同事普通话水平的情况见表2,认为自己要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最大障碍情况见表3ㄢ

(二)现状分析

1. 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整体水平不好

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来看,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太好,别人听不太懂”占到9.9%,“一般,别人基本上能听懂”占到67.6%,“差,我从来不说普通话”占到2.8%,只有19.7%的司法警官们认为自己能够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见表1);认为本单位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一般”“有待提高”“差”的占到了93%(见表2),远远低于文化教育行业与服务窗口等行业,说明司法警官普通话水平与他们的岗位要求相差较远[1]。

2. 提高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难度较大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认为提高普通话水平最大的障碍是“语言环境差”的司法警官占到74.6%(见表3)。而从访谈中,我们也获知大多数司法警官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不高,不是非要讲普通话的场合,一般不使用普通话,而是说自己的方言。从所周知,语言的习得,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环境,普通话也不例外,如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都是方言围绕,要提高普通话水平,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要改变这个语言环境,让身边的人都说普通话,难度更大。

二、司法警官进行普通话表达的主要情境分类

(一)司法警官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改造情境

(1)周评。周评是指警察对服刑人员一星期的评价。每周一评是教育改造的基本业务工作之一,是监区和分监区警察必须参与的工作,一般是针对服刑人员集体的情境。

(2)队前训话。队前训话是指监狱人民警察面对服刑人员队列时,需要发表的一番训导性的讲话,是监狱人民警察时常遇到的情境。

(3)劳动讲评。劳动讲评是指组织服刑人员每日劳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当日的劳动进行安排和对全天的劳动进行总结的讲话和点评。

(二)司法警官行政工作情境

(1)述职述廉。近年来,各级机关工作人员需进行年度的述职述廉活动,有的单位甚至还在电视上公开述职,这对司法警官们的普通话表达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竞争上岗。各级的竞争上岗中,演讲或答辩是考试程序中的必要一环,而一场成功的上岗演讲也离不开普通话表达的支撑。

3. 接待参观。兄弟单位或社会人士来到本监狱、本监区参观,要对本单位的情况进行介绍,与外界人士交流。

(三)司法警官日常生活情境

(1)即兴祝酒。即兴祝酒是指在酒宴上的即兴讲话,一般发生在酒宴未正式开席之前。

(2)即兴答谢。即兴答谢是指对需要感谢的事物进行的即兴讲话,一般发生在公开场合。

(3)日常人际沟通。此类表达可包括多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在与同事、朋友的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

三、影响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 普通话语音不标准

有人说“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这是外省的人笑我们湖南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确实,湖南境内方言众多,部分湖南人说普通话地方口音很浓,我省的司法警官主要来自本省,在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下,司法警官普遍普通话水平不高,加之司法警官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交往的范围主要是在当地,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湖南本地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湘方言觉得非常方便,因此,部分司法警官交流思想、信息传递时更加乐于使用当地方言。这也影响着司法警官普通话的使用与水平的提高。

2. 语言组织能力较弱

在当前广大司法警官中,口语表达技能反差较大,部分曾经过训练或有相关经验的警官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而部分警官却较弱,且总体水平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警官阅读量不够,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在语言表达上受制于文化的缺乏,想要表达的时候找不到准确的词汇来进行阐述,加上缺乏表达技巧,因此造成了口语表达时赘语多,语流不连贯,中心不明确,逻辑性差,重点不突出,达不到表达的目的。

3. 方言语调明显

部分司法警官在进行普通话表达时,虽然发音准确,但听上去总是“土腔土调”,湘味明显、被人笑称“塑料普通话”,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普通话语调的表达形式,不注重表达时的声调、轻重格式、高低强弱快慢、停连、重音等变化,因而显现的是一种方言语调。

4. 运用普通话表达的心理素质不高

司法警官需要当众表达的场合较多,如周评、队前训话、劳动讲评等,但部分司法警官当众运用普通话表达时会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这部分警官都存在当众发言时紧张的特点,这种紧张、羞怯的心理是影响司法警官准确清晰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客观因素

1. 缺乏重视导致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虽然从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国家规定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作为国家机关的监狱、劳教所对推普应该有责任义务去宣传与落实。但是,调查发现,推普宣传周的活动在监所几乎没有人知道,可见湖南监所的有关部门对推普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也不能以身作则经常使用普通话,做出表率,更谈不上对司法警官们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普通话水平。

2.“方言情结”导致难以形成说普通话的氛围

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形成了乡土观念,深化了人们对于方言的特殊感情,认为说方言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亲密些,“方言情结”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司法警官们也不例外,这也造成了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愿讲普通话而是只用方言进行交流,说普通话的氛围难以形成。

四、提高司法警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司法警官加强自学,多读、多听、多练习。

1. 掌握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纠正语音缺陷

掌握一定的语音理论知识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司法警官们应详细讲解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准声、韵、调,掌握语流音变。湖南人说普通话的语音难点主要在于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区分、鼻音n和边音l的区分、唇齿音f和舌根音h的区分、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的区分。对于这些难点音,司法警官们要找出自己的发音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纠正自己发音中的语音错误,而语音缺陷指的是虽说没有读错音但发音明显不到位的现象,这是许多人说普通话不够准确的重要原因,司法警官们应注意语音缺陷的纠正[2]。

2. 重视词汇、语法的训练,做到语音、词汇、语法三位一体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普通话的认识似乎存在着某种误区:认为语音标准了,就等于学好了普通话。其实不然,因为普通话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只有这三方面都合乎规范,才是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比如,一位司法警官对服刑人员说“今天晚上的菜就蛮多来,大家做死地呷啊”,虽然这位警官普通话语音标准,但这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因为他使用的是方言词汇。所以只关注语音,忽视词汇、语法训练会严重影响司法警官们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3. 感知语调,提高语感

在普通话训练中,我们发现仅仅是语音训练不能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因为学习者在进行口语表达时仍然是“土腔土调”。训练语调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我们知道,一些名家名篇都是训练普通话语感形式最好的文章,是语感获得的最佳途径。司法警官们可通过听范文录音和自身朗读进行比较,反复摹仿,这将有助于普通话语感的获得,有益于养成日常交际中运用正确语调进行表达的习惯[3]。

4. 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普通话表达质量

普通话表达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心理素质好,镇静大方,表达就自然流畅;反之,心理素质不好,存在心理障碍,就会影响正常表达[4]。司法警官在普通话表达时常见到一些失态现象:当众表达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普通话测试时手足无措,汗如雨下等等。这些失态现象反映出表达者不稳定的心态,无疑将会给表达带来障碍。课题组已对司法警官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普通话表达的质量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二)监狱、劳教所加大普通话宣传、培训力度,为司法警官创设良好语言环境

1. 组织培训

要想提高司法警官的普通话水平,组织全面系统的普通话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监狱、劳教所可以邀请普通话测试员到各个监狱、劳教所和司法所等基层单位为干警们进行普通话专项培训,也可以通过司法警官到湖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参加警衔晋升培训时,将普通话培训内容纳入到警衔晋升培训课程内容之中,让干警们在系统了解普通话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快速找出自己的发音误区,找到最佳的纠正办法并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语,提高普通话水平。

2. 营造氛围

方言是小时候自然而然习得的,共同语的习得需要彼此影响,努力学习才能得到。在司法警官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各监狱、劳教所和司法所等基层单位需要重视普通话的工作,为普通话的学习、使用营造一个语言的氛围,例如:司法警官可以经常在单位组织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与语言有关的比赛,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练习普通话,互相正音,彼此纠错,互相促进,才能共同进步[5]。

摘要:要提高司法部门自身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司法警官要重视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司法警官如果没有较好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和服刑人员交流沟通起来就比较困难, 直接影响到罪犯的矫正教育质量, 为提高司法警官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 从目前湖南省司法警官队伍的普通话表达现状调查入手, 研究司法警官进行普通话表达的主要情境, 分析影响其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探讨司法警官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司法警官,普通话推广,口语表达,罪犯矫正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胜.司法警官普通话现状及分析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学理论, 2012 (18) :240-242.

[2]宁方民.普通话训练应全方位进行[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145-148.

[3]毛力群.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高师普通话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187-190.

[4]赵迎春.提高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J].教育学文摘, 2011 (10) :105-107.

长春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电话号码 篇4

张强:1966年生人,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到我院工作至今。曾讲授基础统计、基础会计、司法会计、市场营销、行政管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课程。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2010年任学院办公室(党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王鹏: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6月生,2003年长春工业大学法学系本科毕业,2008年长春税务学院经济法专业研究生毕业,2008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09年4月来我校工作,任院办(党办)秘书,教授国际经济法课程。

陈鹏悦: 1982年生人,中共党员。2005年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吉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7年来我院工作,曾讲授实用语文、美学鉴赏、申论、公文写作等课程。任文书兼内勤。

李晓莉:档案管理员。1970年生人,1995年毕业于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1992年来我院工作,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维书:打字员。1962年生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学历。1979年参加工作。

徐东红:打字员。1968年生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历。1987年参加工作。

司法警官 篇5

一、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表现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交流焦虑,主要体现在听力和口语两个方面,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大多数高职学生因为发音不准、语言知识储备不够、词汇匮乏、缺少交流策略等,很难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担心出错受到教师批评或者其他学生的嘲笑。另外,由于自身原因,学生在与教师用英语交谈或与同伴对话时,因为听不懂,同样会感到紧张和畏惧,经常出现如下状况:回答问题结结巴巴,甚至是纯粹的单词堆砌,毫无章法可言或者是保持沉默、不与教师进行眼神的交流,也有的学生直接选择放弃,躲在教室的最后几排,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等。二是学习焦虑,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高考成绩偏低,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所以在学习中往往自信心不足,加上以前得到的否定评价较多,害怕听到他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Oxford认为英语学习焦虑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情绪,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尤其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Jane Arnold 1999)。英语学习焦虑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评价过低,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感到紧张。三是自学考试或专升本考试焦虑,众所周知,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专科学历已难以达到多种工作的最低门槛,专科学生亟需提升学历,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于是自学考试或者专升本考试就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英语也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在专升本考试中,英语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一名专科生是否能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所以,学生往往担心英语考试失败而拿不到自考本科证或者无法进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由此出现考试焦虑心理。这种焦虑表现为考前失眠,考试时紧张、不在状态,甚至会出现看错题或者漏题的现象。

二、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成因

(一)语言环境因素

大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母语的语言环境下,所以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因与现实环境脱节,容易紧张,害怕发音不准、口语不流利,难以被他人理解;担心用词不地道,语法不准确,被人嘲笑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害怕在课堂上听英语、说英语以及与他人用英语交流。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每周仅上两堂英语课,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较短,且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过多使用汉语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失去接受英语熏陶的机会。课堂之外,学生忙于各种训练和其他专业课学习,很少有时间说英语、听英语,没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培养语用能力,所以他们在用英语交流、阅读和写作时就会存在障碍,进而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二)学生自身因素

1. 学习动机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学生偏重于专业课、警察体能课的学习和培训,学习英语的功利心较强。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英语仅仅为了在期末考试、自学考试或者专升本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就使得一些学生急于求成,试图找到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捷径,而不能逐步积累词汇,扩充语法知识,脚踏实地夯实英语基础。一旦短期内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丧失信心,过度焦虑。特别是对于专升本考试,因为不了解考试的难易度,不熟悉考试的重难点内容,学生更加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

2. 学习能力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较强。平时英语学习时间少,语言知识的储备不够,习惯使用固有的已经非常熟悉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大多数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英语已经非常困难。到了大学,缺少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管督促,学习英语就更加吃力,甚至表现出对英语的惧怕,在课堂上他们很容易紧张,从来不参与讨论,不主动发言,对待教师的提问,往往用“Sorry,I don’t know.”来应付。在课外,他们对英语唯恐避之而不及,很少主动练习听力、阅读英语、尝试写作、开口讲英语,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水平越来越低,越来越害怕学习英语,由此产生焦虑情绪。

(三)教师因素

1. 传统的教学方法

面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学生,教师经常在英语教学时使用母语授课,用汉语解释英语,讲过英语之后,再翻译成汉语,这样,学生在课内外极少有机会能够处于全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把重点放在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上,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尽管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词汇,掌握了一些语法知识,听说能力还是比较差,学到的仍旧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所以,这些学生在听到英语或需要用英语表达时,仍然会紧张,产生焦虑情绪。另外,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教师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听讲,采用频繁提问的方式,随机点名并要求学生立即作答,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听不懂问题是什么。教师未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就加剧了学生的焦虑感。

2. 教师的负面评价

教师希望学生发音准确,表达流畅,用词精确。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准确性,有些教师过于苛刻,吝啬于表扬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习惯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发音错误或语法错误,有的教师甚至批评学生不认真,嘲笑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过多地关注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希望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这些行为,造成了课堂气氛的紧张,以至于对某些学生的心理构成了威胁,学生会感到惧怕,产生焦虑心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置因素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并不紧密,专业英语课开设率较低。比如,这类院校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较多,却几乎没有相应的法律英语课程,无论什么专业都选用统一的高职高专英语教程,忽视了专业差异和学生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也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默默地记笔记,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也没有机会锻炼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英语教学效果较差,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警务化管理因素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化知识课的学习,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整理内务卫生,注重警容风纪、队列会操等警务活动的评比和考核。警务化管理基本上要求学生早晨6:00起床,开始整队列,做早操,然后是一整天正常的教学课程,最后是晚自习,一直到晚上22:00熄灯睡觉,学生的时间被限制在操场和固定的教室。警务化管理限制了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学生很少有时间进出图书馆自由阅览图书、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加上缺少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三、消除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焦虑的对策

(一)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全英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鼓励学生创建英语角,组织话剧表演、英语演讲、英语配音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二)教学改革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和接受学生,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教师应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根据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英语水平等设计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多了,胆子大了,心理恐慌和焦虑的现象就会减少。另外,教师要降低提问的频率和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顾及学生的情绪和承受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多鼓励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利用微课教学,将枯燥的英语单词记忆和英语语法学习变得形象而生动。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注意,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克服焦虑心理。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仅单一地讲授知识,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互尊互爱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孙海红2011)。

(三)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英语焦虑的根源在于学生个人,学生要学会调整个人状态,缓解不良情绪。首先,学生要摆正学习态度,英语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学生要勇于尝试,正视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以客观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减轻焦虑感。另外,学习英语要打好基础,多开口说英语、多阅读英语、勤练习听力和写作,学习英语重在提高语用能力。鉴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现状,学生要自己创造机会练习英语,比如在自习课上学英语,在宿舍里说英语,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学英语,扩充英语知识,增强信心,缓解焦虑情绪。最后,为了减少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感,警院学生应在平时熟悉自考或专升本考试题型,多做真题,查漏补缺。

结束语

总之,要想解决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做出正面的评价,缓解焦虑感。教师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孙海红.2011.探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

司法警官 篇6

一构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机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1. 确定特色专业信息资源需求, 确保重点投入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 是图书馆新型服务体系的重要职能, 必须要围绕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科需求重新设计馆藏文献结构、调整文献布局, 进一步优化馆藏,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专业化建设, 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地系统收藏特色专业的学科文献, 保证特色专业在教学科研下的重点需求, 并确定1~3年时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专业学科文献特色的馆藏体系。

2. 兼顾特色与一般专业学科文献馆藏

在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中, 信息资源专业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应调整为:以特色专业的学科需求为基础, 以对一般专业学科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导向, 做到特色专业学科文献全面系统收藏, 一般专业的学科文献有选择地收藏, 形成高职院校有特色、较完整、有一定水准的学科文献体系。

3. 整合馆藏文献资源, 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数据库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图书馆紧紧围绕学院特色专业的学科内容, 坚持专业读者需求与重点收藏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搜索和整合文献信息资源, 将馆藏现有的、大量处于无序分散状态的学科文献信息, 按专业分类, 进行整理、加工, 将其数字化, 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数据库。采取自建、合建的方式。一是建立特色专业学科文献数据库;二是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科研成果数据库、特色专业学术论文数据库等;三是建立多媒体的专业特色数据库。

4. 围绕特色专业, 加强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虚拟馆藏是对现有馆藏强有力的补充, 加大电子文献资源的比例, 加强虚拟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是网络环境下提供特色专业信息资源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院图书馆围绕本院特色专业的建设需求, 充分听取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意见,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网上搜集下载专业信息资源, 并按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求, 分门别类地重新加工组织, 作为本馆的重点虚拟馆藏;同时注重引进专业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 建立虚拟参考咨询台, 开展专业化学科信息导航服务和定题服务等多种参考资源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读者的专业需求。

5. 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我院图书馆充分利用全国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和丰富的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项目, 加强馆际协调与合作, 对特色专业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及时开展代查代印, 馆际互阅、互借、互印等资源互补互通有无的、互惠互利的共享服务, 用各馆的专业优势和共享的优质服务来弥补本馆文献资源的不足, 实现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专业化服务。

二创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整体服务的新模式

1. 确立专业化服务的主体和专业化服务对象

专业及学科读者和学科馆员分别是专业化服务的对象和主体。专业服务其实也就是为学院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提供全面服务。专业化服务是深入细致的, 因此, 它必须明确服务的对象是专业及学科读者, 包括院、系、所有教师和学生。专业化服务的服务主体主要是专业学科馆员。专业学科馆员必须既有其专业学科专业知识, 又具有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另外, 在各学科还可以设立图书馆情报教授, 即热心图书馆情报工作又热心为本学科读者服务的教授。

2. 专业化服务的特殊内容和特殊方式

专业学科读者主要是教师, 教师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全面具体的情报信息;需要反映各学科、各专业领域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教师备课需要各种教育教学信息;教师建立各种专题知识库时需要全面的文献、视频音频信息及某些地方性文献;学生需要大量的教学参考文献信息。

据此, 图书馆应在一般服务基础上提供某些特殊服务。开辟特色专业库, 如书记官专业、刑事执行专业、应用法制心理专业库。

三实现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必要保障

1.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高职图书馆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作用, 拓展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图书馆实践工作。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资源作用,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 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跟上专业建设的步伐和读者需求的变化, 加强图书馆建设,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技能为中心, 以职业道德为核心, 调整和充实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主动适应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主动适应学校教改需求, 尽可能提供读者所需的文献资源, 包括师生到行业学习或实习实训所需的新内容。在服务功能上进一步拓展, 以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如与专业相结合进行课题跟踪、定题服务、专业咨询、学科导航、数字图书馆建设等。

3. 要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目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热点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 教师必须要有大量时间到行业历练或带领学生到各行业实习实训。因此, 文献资源借阅服务的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 师生所到的学习或实习地的用户都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只要有计算机的终端联网或信件能到达的地方, 都能接收到图书馆信息资源, 读者由集中到馆借阅到分散各地借阅。这就要求图书馆优化服务, 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 要为学生成长提供舞台

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 由于信息技术、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用户寻求广泛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要求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不仅是馆内藏有的, 也要有馆外的文献资源, 需要进行馆际交流。同时学生的需求也不局限于纸质资源, 还有电子文献信息。师生最需要了解有关自己专业以外的最新网上信息资源, 而这些资源已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文化和科学研究领域。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图书馆责无旁贷, 图书馆应广泛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为学生成长提供快速的绿色通道。如读书月活动、读书征文、文献资源讲座、新生培训、开设文献资源课等。

5. 工作人员素质要稳步提高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的服务已满足不了网络环境下读者的要求, 图书馆要利用远程检索系统及校园网的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联机检索技术、光盘检索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 使学院师生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让馆内外的读者都可以查阅本馆的文献资源, 打破图书馆的围墙。还可在网上办理预约、续借手续。可推荐优秀书目、发布最新书讯, 尤其是通过因特网、校园网、E-mail传递文献信息等。读者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提出问题。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提供精确可靠的问题解答, 实现图书馆与师生双向交流。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培训, 使其素质稳步提高, 以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适应师生在新时代的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新世纪的图书馆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2]吴战英.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6 (4) :53~55

司法警官 篇7

新疆司法警官学校是一所警察类职业学校, 主要面向基层司法行政岗位培养技能型专业法律人才。学校的教师兼有公务员和人民警察的双重身份。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具有预备役警察身份, 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渠道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司法行政系统。然而多年来学校存在着办学基础弱, 学生就业难、与行业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此,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发展职业教育, 立足新疆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 依托行业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秉承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和尝试构建“警学结合, 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警学结合, 校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简单来讲, 人才培养模式, 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警学结合, 校局合作”是警察类职业学校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由于我校是新疆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察类职业学校, 目前所开设的专业主要面向的是基层司法行政岗位, 因此这里的“警”指的是监狱、矫治、戒毒、司法所等基层司法行政行业, 这里的“局”做广义理解, 泛指上述行业的具体部门。“警”和“学”不仅是指司法行政部门和新疆司法警官学校两方合作主体, 更是强调两种教育资源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也就是说, 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学校要立足于行业的实际需求, 紧密依托和联系上述行业, 整合学校和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与行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共同确定招生计划, 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 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共同组织学生实习实训, 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共同开展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研究,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使学生既能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能训练, 又能到基层岗位进行学习, 积累实战经验, 从而形成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满足学校与司法行政行业的共同需求。“学”为“警”用, 以“警”促“学”, “警学结合”, “校局合作”。

三、“警学结合, 校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

( 一) “警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 创新办学体制, 有效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学校要立足于新疆基层司法行政行业的实际,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开设的专业有法律事务、社区法律服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等, 主要面向监狱、司法所、派出所、戒毒所、社区民警、协警等渉警岗位, 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人民警察的基本素养: 政治过硬、具有高度的执行力、服从力、合作意识和纪律性; 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具备实际的业务操作能力。

2. 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 我校学生具备人民警察的基本职业素养, 具有执行力和服从力, 具有良好的纪律性。但目前我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不高。一方面是大量经过警校专业学习具备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无法从警, 另一方面, 行业部门面向普通高校公开招录的公务员还需要进行警务化的专项培训, 这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 抓住机遇与行业合作, 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在司法行政系统内不是没有可能的。

( 二) “警学结合、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规格

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专家与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人才培养委员会, 定期进行座谈、调研, 共同分析基层司法行政行业的岗位和未来走向, 不仅分析量的需求还要分析知识技能的需求, 以此作为专业开设的依据和制定招生计划的依据, 从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建立“警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校深入司法行政基层岗位, 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岗位人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分析, 将课程体系相应地确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三大领域。将专业课程的建设作为平台, 邀请行业专家、业务能手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技能课三个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的课程确定不同的培养任务和目标。由于我校专业均为三年制大专和中专, 在课程的安排上也要遵循基础—核心—拓展的顺序, 且不同层次的专业课亦应根据岗位技能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实践教学比例。

3.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要侧重于操作和技能的考核, 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引入行业评价机制, 与司法所、监狱、戒毒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能手共同组成考核小组, 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模块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

( 三) “警学结合、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1. 教学内容的“警学交融”。教学内容要突出警务特点, 与监狱、司法所、戒毒所等基层司法行政岗位的工作需求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就是警务岗位的业务。改变传统的学科教育内容体系, 邀请监狱、司法所干警共同分析课程, 根据工作的流程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 每一情境下按照工作任务分解出不同的学习模块, 每一模块对应一项工作任务, 或者对应一项警务技能, 将系统的知识碎片化, 熔解在这些学习模块中, 让学生通过各项警务技能的训练去体会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要贴近基层, 反映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2.“警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战训练。充分利用司法行政行业的警务资源, 挑选优秀的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由干警对学生的警务技能进行实践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因时、因人、异地的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探索案例教学、实景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导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实施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警务技能, 例如模拟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模拟服刑人员的接收, 学生在这些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学习到具体的工作流程, 掌握现场处置、擒敌制敌等具体警务技能。

3. 实践教学的校局合作。根据职业教育的理念, 教学应当定位于岗位需求, 知识以够用为主,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与基层司法行政岗位密切结合, 将基层干警“请进来”指导实训, 把学生“带出去”实地演练。根据基层岗位的需求灵活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重大节假日、特殊时段、突发事件对警力需求大增的时候适时安排实训, 这种校局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就能满足基层岗位对警力的需求又能使学员得到实践锻炼, 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四、“警学结合、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人才培养内容体系的顺利实现有赖于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和措施。分析我校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结以往实践经验, 不难发现,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必须要从制度的健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方能得以保障。

( 一)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构成、运行机制; 明确学校与行业的职责和分工; 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与行业共同制定学生评价考核办法, 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系统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

( 二) 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

1. 取长补短, 组建兼职教师队伍。我校的老师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缺乏一线工作的经验, 在实操能力上有所欠缺, 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显得力量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司法干警中聘请业务精英和能手组建兼职教师团队。由来自基层岗位的司法干警手把手指导学生实训, 以弥补专职教师实战经验的不足。

2. 加强培训, 选派专职教师赴行业锻炼。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鼓励教师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还应选派专职教师到基层岗位实践锻炼, 从而熟悉基层岗位的业务, 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 积累实战经验, 使其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

( 三) 建设“实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1. 建设特色的实训基地。目前学校现有模拟法庭、人民调解室、等实训室, 但这些实训室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的需求。有的实训室处于共用状态, 有的实训室利用率并不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 发挥其功能, 并根据课程的需要新建校内实训室, 例如室内射击馆、刑侦实验室等。另一方面学校与监狱、司法局 ( 所) 、戒毒局 ( 所) 等基层行业部门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 在这些行业建成实训基地。根据协议内容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赴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和顶岗实习。

2. 与司法行政部门共建科研基地。学校要争取司法厅的支持, 在各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科研基地, 与行业合作, 提高双方信任度, 加强联动, 利用双方的优势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学校每年深入司法行政部门了解热点、重点、难点和实践中的困惑, 收集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 开展研究提出对策总结经验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 通过培训在全疆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推广形成指导, 从而服务于司法行政行业, 也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而对警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川.司法警察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建时.高职教育的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 .

司法警官 篇8

综观近几十年, 国内外大学的课程设置, 可以发现它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旧的课程取消了, 许多新的课程顺应时代变化开出来了, 被保留下来的课程, 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作为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这门课, 却一直被保留着, 并且其基本教学内容多年保持不变。不仅如此, 将高等数学作为必修基础课的学科与专业还在不断增多, 从理工科扩展到经济学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等。

这种趋势, 主要源于一是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它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发人的左右脑, 锻炼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三是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必备素质。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架构里, 高等数学也已俨然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 当然对五年制高职学生也不例外。

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大专文化程度, 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熟练运用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突出人才培养对当前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由于社会需求具有多变性, 要求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变化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也要重视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 学生从初级中学三年级毕业通过中考直接升入, 未接受过严格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和训练, 缺少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间的桥梁, 这对高职数学课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而高职数学课又是一门基础课程,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是“必需、够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同的专业 (如文科、理工科或财经类) 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首先, 教学内容的“必需、够用”是由专业教学计划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确定的, 任课教师对“必需、够用”的度把握不准, 往往根据课时数和经验来取舍教学内容。其次,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 它的起步较晚, 一般都沿用理工类专科或稍加改编的教材, 还没有真正能体现五年制高职专业要求的数学教材。而理工科数学教学基本上是知识传授型, 比较注重各门课程各自的系统性、独立性和完整性;重理论、轻应用、忽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割裂了数学理论、数学方法与现实世界、实践操作的联系, 不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导致了学生对数学没有达到足够认识的程度。教师教得费劲, 学生学起来吃力, 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使“教”与“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地步, 成为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短板”。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变革

五年制高职教育虽隶属高等教育, 但又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 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是专业技术培养的特殊教育。五年制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 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本人所供职的五年制司法警官高职学校而言, 每年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从事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职业。高等数学教育讲授了数理逻辑的严密性和判断思维的严谨性,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众所周知,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有逻辑推理这一题型, 运用高等数学的数理逻辑来解答逻辑推理一类的题目[1], 尤为快捷而简单。因而, 将数学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 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联系实际, 深化概念, 注重应用, 重视创新, 提高素质”的特色。笔者根据近几年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理解, 以微积分知识部分为例, 将其分为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

1. 基础模块。

微积分部分, 主要讲解数列与极限, 函数极限与连续,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积分的概念及简单应用等内容。在讲授过程中, 将其基本内容分成两大部分, 一是数学概念与应用, 二是数学理论与计算。数学概念与应用主要侧重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实际背景, 突出数学概念的图形与素质特征, 同时培养学生的定量化思维方式, 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与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理论与计算部分主要介绍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 不加证明地引入数学理论的重要结论, 突出对结论的应用, 以培养学生的借用能力;同时增加计算方法与数学软件的内容, 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推演。在内容的编排上, 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融为一章, 先讲不定积分和原函数的概念, 后讲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然后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建立起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和原函数的关系, 再讲积分法, 这样既突出重点又便于理解。

2. 扩展模块。

主要是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应用, 无穷区间上的积分,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常微分方程、级数等, 这是各专业的不同要求, 可分专业按需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选修课, 直接选取专业课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 强调知识的应用。

综上,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将数学的应用贯穿始终, 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建立起定量化的思维方式, 学会用数学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般而言,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每堂课开始时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下课之前留出5分钟做小结, 指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应掌握程度的最高要求与最低要求。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 教师甚至还要教学生课后如何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如何预习数学新课,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学生被动的学习与主动参与的结合。

有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 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开创业务工作的能力等, 这也是西方教育已经证实了的;但对于许多概念性的内容, 很难于证明的结果, 却往往需要学生被动地去接受它,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 特别是可以培养工程应用中所需要的对数学结果的“借用”能力。二者的有机结合, 将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任课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学, 达到主动思考与被动接受的结合。

3. 化繁为简, 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数学, 尤其是高等数学, 向来以抽象著称, 有机会学习高等数学的都不是“常人”, 是“精英”。而职业教育使这种“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 受教育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未来的“高级蓝领”。所以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 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 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论证有多么完美, 重要的关键是学生学到了什么, 是否能应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繁琐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 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 可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以直代曲。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 一条弯曲度很小的曲线也可以认为是直线[2]。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 使他们懂得用这一数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结果,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而且也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4. 教学手段的更新。

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电子教案、数学软件、数学CAI等, 不仅可以从数学对象的不同侧面, 如数值、图形、公式等各个侧面[3], 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 对老师的教起到辅助作用, 还可以更明确地突出计算过程的某个局部, 特别是通过简化繁杂的推演或计算, 能更有效地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身, 从而更有利于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实践表明, 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仅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 实训课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 同时,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他们对数学应用的能力的提高。

以上思考的目的是希望把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短板”去掉, 从而使看似枯燥无味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从而使五年制司法警官高职学生在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周喆.运用真值表知识快解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J].东南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10, (增1) :187-190.

[2]周喆.图形推理试题设计与效度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78-82.

司法警官 篇9

关键词:警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和依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对于警察类专业的学生课题教学模式改革尤为重要, 由于未来对警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在警察类高职院校教学中就要注意凸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目前警察类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当前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模式认识不够深刻, 大多流于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知识来源于实践, 能力来源于实践, 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 对于警察类高职院校更是如此, 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仍然不到位, 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过少, 实践性教学于形式, 教学中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二) 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教育在我国建立发展仅20多年的历史, 虽然历经改革, 但在实践教学中, 仍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或盲目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在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 实践教学的方法只限于案例讨论、观摩等动眼不能动手的方式, 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较低,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依旧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 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三) 实践教学条件简陋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从业环境的特殊性, 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较高, 校内需要建设相关的实验室, 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性教学设施, 但警察类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底子较薄、资金短缺, 实验设备相对落后, 校内仿真的教学设施很难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困难重重, 学生模拟教学的实践教学环境较差, 很难使学生在这些环境中锻炼必需的专业技能。学生实习和基层实习基地的完善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警察类行业的岗位特点, 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遇到一些困难, 很多的公安机关和法院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即使同意学生实习, 也只能作为参观性实习, 一般不具备让学生参加实际操作的条件。

(四) 行业教师偏少

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警察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真正出过校门。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的行业实践, 有些即使是参与了一些实践, 但由于与基层对接顶岗体制不完善, 不能真正融入到基层, 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加之某些教师由于自身不重视实践, 使得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等相关任务, 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 从而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五) 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是近几年才被高职院校逐步重视并开展起来的, 应该说,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 学校大多都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自如, 但对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标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 考核评价标准不一, 指导教师各行其是, 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 这样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警察类专业职业素质与能力分析

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司法警务专业为例



根据该专业的能力要求, “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已贯彻实施。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引入、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的过程实施, “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活动中, 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使教学做真正成为一体。

三、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在警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 书本到书本, 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 这方面可以大大改善, 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所学知识, 大多为书本知识, 是比较间接的东西, 要使所学知识变为真正理解的, 比较直接的知识, 就必须加以运用, 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反复运用。

(三) 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技巧,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 而不是发展知识, 培养不出时代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而实践教学, 就正可以提高学生这种综合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 可以使警察高职院校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是学习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 而且还是未来学生获得知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的认识会建立在内容丰富, 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在参与教学实践, 掌握毕业的知识的同时, 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

(五) 走出书本和课堂的实践教学,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对学生扎实的掌握知识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四、实践性教学创新模式

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引入、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的过程实施, “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活动中, 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使教学做真正成为一体,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双方, 教师是主导,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警察类高职院校课程理论包含了许多经验性的内容, 实践性、操作性强, 强调实际的动手能力, 其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满足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 模拟实践、实习实践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全面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 提高学生的实践。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应该突出和加大这三个环节。

(一)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我园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 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耐力差、心理素质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而对于警察类院校的学生, 身体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目前的状况是警校的学生去参加面试有时不如普通院校的学生, 究其原因, 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具体做法:

1. 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

由于高职专业繁多, 高职院校所处地域不同, 在遵循《纲要》的基本要求下, 从各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和当地与学校的课程资源出发, 依据各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特点、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 开发设计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开发、利用, 教师不但要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为教学服务, 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 走出课堂和学校, 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开发高职院校课程资源, 形成自身特色课程体系, 还要注重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人力资源, 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改革高职体育课程结构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关键是调整课程结构, 建立具有职业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依据高职体育教育的两大属性 (健康属性和职业属性) 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 与其相对的课程结构是第一学年开设体育选项课 (一学年上、下两个学期选择两项体育项目) , 不分系别、班级, 合班上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等情况, 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第二学年开设职业体能课, 按原班级上课,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3. 优化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力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

(1) 充实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内容, 传授各类职业性疾病症状与预防措施、健康保健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等,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 (2) 选项课, 应安排竞技运动中文化含量高、健身价值大、娱乐性强的项目, 使学生毕业后能把在校培养的体育能力和技能带到社会和生活中去。 (3) 职业体能课, 应选择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身体素质内容。对于警察类专业的学生, 学校应该多设置一些与具体岗位所需技能相关的警体课程, 使学生在学校掌握基础的警体要求, 以适应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

4.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在警察类高职院校警察类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启发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方法要讲究多样化, 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 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5. 完善考核制度,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目前, 警察类高职院校警察类专业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偏重于技术考试, 为了使评价方式对学生既公平又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 还应改革体育成绩的考核方法。学生的体育成绩从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学习态度 (包括创新能力) 出勤情况 (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出勤情况) 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身体素质和技术考核并重。

(二) 校内模拟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按行业实战模式建设, 构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岗位化”为一体的“真实”工作情境, 使课堂与工作场所一体化, 并以此为依托, 实现工学结合, 使校内实训课时数占总实训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5%。

1. 模拟实践的教学价值

模拟实践教学法, 是指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典型真实的案例为原型, 以理论知识为依据,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开展模拟实践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 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单一性和抽象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和分析, 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掌握基本理论的教学目的。

(1) 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环境的情境性。模拟实践的情境包括选择案例素材及模拟实践的环境。一般要求以典型真实的素材为蓝本, 设计时间、地点、具体的情境。模拟要接近现实, 这就求具有一定的模拟实践现实环境, 专用的模拟实践室可供教学反复使用, 角色的扮演分别由学生自行担任, 事先要选择适合角色性格的学生, 要提前准备, 让学生熟练素材的内容, 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并能真正感受到真实场景的再现。

(2) 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模拟实践教学就是通过案例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 给学生一个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不仅对课堂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 同时也强化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任务为驱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强了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

(3)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 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进行现场教学是比较困难的, 实践性教学又强调教学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为实际技能, 模拟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其优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 通过创设一定情境, 系统地模拟实际发生的过程,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 课内校外实践模式

课程内校外实践性教学性更能体现多元、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内校外实践, 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 拓宽眼界和提高实践技能, 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模式。我们可以集中组织学员到指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去观摩实践学习, 也可以集中一段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 将学员安排到课外这些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由我们的校外兼职教官亲自带领学员进行实践, 授课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课内校外实践学习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部门去,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践结束后, 学生提交实习资料和报告, 教官做出学生实践鉴定, 授课老师将其列入平时作业成绩中, 这样平时学习不仅能考核其理论知识, 也较全面地考核了其实践能力。

1. 课程内校外实践的教学价值

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践是将学生理论知识最快地转换为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操作, 这种实践模式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还能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最快地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理论讲授中的欠缺, 填补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内容, 这种模式是一种理性学习到感性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最快转换的模式。

2. 课程内校外实践的条件

加大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巩固和加强, 另外与相关部门进一步交流沟通达到合作, 拓展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基础。

(1) 学生的知识结构条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校内实践的相关经验。学生在正式实践前, 应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校内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 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起点, 也是对校内实训场所、功能、设备不足的有效补充, 是学生直接接触生产或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 这种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 缩短工作的适应期。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训需要这种有效的训练空间, 来实现“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重要突破。

3. 课程内校外实践的组织实施

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训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方案;联系校外实训基地, 落实指导教官, 并将学生分组安排指导教官, 按2~4人一名教官的比例配备安排指导;对学生实践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布置实践作业;在实践过程中授课教师跟踪配合;实践完成后教官要对每位指导的学员做出综合评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安排课时进行讲评, 对实践的综合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将课程内实践作业及评比情况按比例记入到此课程学生的综合成绩之中。

总之, 警察类高职院校警察类专业是与普通院校的专业是有区别的,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主要途径, 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之一, 为了实现警察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我国司法、公安机关多输送优秀的人才, 势必应重视实践教, 学体系及其模式的探索和总结, 强化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 2002, 20.

[2]唐长国.“警”字特色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

[3]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9.

[4]蔡炎斌.论公安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1) .

上一篇:城市空间治理下一篇:水利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