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的动因分析

2024-05-12

EVA的动因分析(通用9篇)

EVA的动因分析 篇1

指标与非财务/先导性指标相互转化的以驱动为重心的双向循环的分析过程。由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因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经营战略才是有意义的, 对其所进行的财务绩效分析才是有效率和意义的。

在基于价值理念的财务分析体系中, EVA指标取代会计利润指标, 除了可以用于企业整体的业绩衡量外, 还可用于业务单元的考核和观察,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业务单元业绩评价的统一。EVA财务分析体系是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实现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三、基于EVA的财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因此, 在整个EVA财务分析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于EVA来分析某个业务部门的真实经济效益要排除那些主观的和不可控因素。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单元, 在明确各单元的职责后建立合适的EVA中心, 来计量各EVA中心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程度。由于EVA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会计报表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出的, 因此, 还需要对一般的会计报表作必要的调整。在评价企业业绩时, 还要剔除相对价值。为了正确区分企业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可以将企业的总资产分为净营运资产和净金融资产。净经营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创造绝对价值的资产, 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 我们只需要考虑该部分资产的价值创造情况, 从而达到评价企业绝对价值增值的目的。

2、虽然EVA是一个衡量价值创造的绝对值指标, 但在实际应用中, 有些企业引入EVA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通过该指标值的动态观察来评价管理者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因此, 管理者需要从管理角度而非会计角度来对待该指标, 以避免对其产生误解。在基于EVA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过程要求能让管理者看到现在的业绩比过去的业绩更好或更坏, 只要从EVA角度衡量出企业是处于一种持续进步的状态, 企业就是为股东创造了财富。

3、实务中, 由于各公司β风险系数的确定有一定难度, 在计算EVA时, 通常采用简化处理的方式。但是对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 例如中石化, 由于其下属公司较多, 经营范围涉及原油、炼化、销售、化工、建安等多个行业, 因此, 集团公司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具有一定难度。为更加客观地评价下属企业价值创造的情况, 考虑不同行业的风险回报, 资本成本率一般按国资委公布的上年国有企业分行业数据分别计算得到。

4、运用EVA要注意企业的性质。像中石化这样的企业属于中央控制企业, 身份的特殊性决定用EVA考核经营业绩的做法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仅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把更多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 而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乐于担负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另外, 央企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对其进行宏观掌控的必然性, 在EVA考核指标下,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考核企业的业绩, 应该配套符合“央企”特殊性质的考核指标来确保EVA考核能真正起到其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

总之, 在构建基于EVA财务分析体系过程中要以全局价值链为中心, 分析影响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为导向, 并及时做出反馈, 以根据需要对战略、目标和评价指标进行实时调整, 使该指标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以EVA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作为新的财务指标, EVA财务指标体系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EVA相比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优越性

EVA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 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相比, 有其优点和长处, 它克服了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1、EVA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

EVA是一个综合的财务管理系统, 它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 而且也可以用于资本预算、收购定价等几乎公司财务的所有方面。运用EVA可使整个企业的活动都围绕如何提高EVA来展开, 使EVA指标贯穿于企业从经营战略的运筹到财务计划的制定、从投资决策到日常财务控制等财务活动各个方面, 将所有的财务和经营功能建立在相同基础之上。因此, EVA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统一和协调。

2、EVA业绩评价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内部治理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下,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追求的是实现生产和市场营销上的发规模发展, 主要目标是实现持续增长的企业利润。而EVA业绩评价系统反映了信息时代分权化决策的要求, 并且对于建立在谈判基础上的预算, EVA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大多数希望通过分权来提高竞争能力的企业而言, EVA是对获得决策权的直线人员在一定期间的业绩评价和奖励的最合理的基础。

3、EVA提供了便利的期间业绩评价手段

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分析, 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净现值的最大化。采用EVA由于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 可以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同时, EVA是一个绝对值, 可以避免采用相对值指标带来的决策次优化问题。尽管EVA与净现值对多期业绩评价的结论是相同的, 但EVA比净现值更佳, 而且EVA可以分解, 转化为年度, 甚至月度的业绩评价指标, 并以此评价公司经理及其部门的业绩。

4、EVA更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EVA更加有效的减少了传统会计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 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EVA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 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或部门的经营业绩, 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或部门的资产运作效率。

二、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和传统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价值创造指标作为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EVA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其计算既利用了现有的会计数据, 又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调整, 从而降低了会计数据中“噪音”的影响。

EVA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价值的。从算术角度来讲, 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 是扣除所有成本后的剩余收益, 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 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 反映出企业营运的真实情况。

计算公式为:E V A=N O P A T-WACC×NA

式中: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WACC表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从公式可以看出, EVA是一个运用全部因素来衡量业绩的指标。由于EVA本身是财务指标计算的结果, 由于财务指标无法直接指导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财务活动, 也无法明确经营中的哪些因素影响了价值创造。只有找到驱动该财务指标的相关非财务因素才能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 同时为企业战略的制定、修正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因此, 构建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应当以因果分析法为途径, 从这些财务指标入手层层分解, 找出会影响这些财务指标的价值驱动因素, 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 直至不能分解为止, 中间通过因果关系链将其联系起来, 以结合形成企业价值统一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要依靠EVA的驱动要素, 这些要素相比EVA本身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在一些部门中可以更精确地对EVA驱动要素加以衡量;二是EVA驱动要素与部门管理者职责对应得更加紧密。因此, EVA在基于价值创造的层面上拓宽了财务分析的宽度和深度, 通过对EVA层层分解, 可以挖掘出很多价值驱动因素, 不仅能够加深各部门之间的理解, 也能够为战略制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总体看来, EVA价值驱动要素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EVA的财务性驱动因素

企业的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是企业利益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EVA财务分析体系中, EVA是分析财务效益的最开始点, 从上文的公式可对其进行初步分解, 得到次级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包括投资回报率、加权资本成本以及投资资本。分解的过程要始终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 不仅要关注盈利的数量, 更要关注盈利的质量, 并且是以引导出驱动EVA增长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为依据的。

2、EVA的非财务性驱动因素

企业内部价值链由自身的所有价值活动构成,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内部价值链增值的主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反映外部价值链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价值分析。横向分析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过程。通过对横向价值的分析评价, 可以找出竞争对手在活动上的差异, 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竞争战略。纵向分析则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

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要对过去的业绩做出评价与反馈, 而且要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定位, 发现和挖掘能够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EVA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价值驱动因素分析实际上是一个财务/滞后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能够使股东定义利润与财务分析体系具体指标相一致, 成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文章首先介绍了EVA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相比的优越性之所在, 然后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基于EVA的财务分析体系, 并对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从而使其真正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财务管理,EVA,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天威.EVA与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比较.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9年第12期

[2]、雷云娥.评述当今最热门的财务指标--EVA.甘肃农业, 2006年第1期

[3]、马妍.基于EVA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9年第2期

EVA的动因分析 篇2

[摘要]EVA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美国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所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它的目的在于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本文对EVA的理论渊源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EVA指标对GAAP的相应调整、EVA标准的制订及与EVA相关的激励制度,希望能对构建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有所启示。

[关键词] 剩余收益 经济增加值 业绩评价 市场增加值 红利银行

目前许多美、英公司都使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企业业绩,西方学术界也出现了大量的文章对其进行探讨。有鉴于此,我们集中地论述了EVA系统的理论基础、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调整、基准EVA的制订以及与之相关的激励制度,以探寻EVA作为一种监控和激励企业经理工具的内在性质,并希望以此为构建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做一参考。

一、剩余收益:EVA的思想渊源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些西方会计学者就将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重新表述成目前账面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Preinreich,1938;EdwardsandBell,1961;Peasnell,1982)。奥尔森(1989,1995)、费尔森和奥尔森(1995,)对该方比如,AT&T,Coca Cola.Chrysler.QuakerOats等等。法进行的理论分析工作更使得该方法的可信度日益增长,目前它已成为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框架。我们就借助于这一框架来推演作为EVA财务管理系统基础的理论公式。

要使由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等于由目前账面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其首要条件是满足净盈余会计联系,即:

Bt=Bt-l+NIt-Ct………………………(1)

上式中Bt表示时刻t权益的账面价(包括债权和股权),NIt表示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内的会计利润,Ct为该期间对所有者的净支付。净盈余会计联系要求所有影响账面价值的利得与损失都应包括在利润中,即从一个期间到另一个期间账面值的变化等于利润减去股利净支付。该假设允许基于未来盈余和账面价值表示投资者获得的未来现金流,这里的收益是基于股东的角度和利润的实体观来定义的。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每个期间的剩余收益(则)被定义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为:

RIt=NIt-(rXBt-1)………………………(2)

这里的r是资本成本,表示收益返还率,假设它是常量。NIt表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

我们用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表述公司价值:

上式中Vt表示t时刻公司权益(包括债权和股权)的价值,r是折现率(假定为常量),Ct+r代表来自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应用净盈余联系,将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如果令τ趋向于∞时,Bt+r/(1+r)τ趋向于零,则方程(3b)又可表示成:

方程(3c)的成立必须以净盈余联系为前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稳健会计的处理方式可以改变方程(3c)右边的两个项目的相对数量,即在t时刻压低权益的账面值,但是将提高后续期间的剩余收益。斯特恩·斯图尔特将账面值和利润的传统会计计量加以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剩余收益结果称之为经济增加值(EVA)。这时,又可将方程(3c)表示成:

上式中的Bt是经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方程(3d)提供了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经济价值Vt与账面价值B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经济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认为是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方程(3d)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表述,即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是未来EVA的现值。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了它投入的资本价值,则该企业是成功的。市场是企业是否成功的最后仲裁者,因而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最后必然导致企业股权和债权的高市值。斯特恩·斯图尔特将市值超过投入资本的部分称为“市场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基于上述表述,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其创造的未来EVA的现值。但是,有人认为,这样定义成功存在一个困难,首先,账面价值反映了所有者投资或再投资的数量(即投入资本和留存盈余),这构成了评估未来成就的基准。第二,账面价值按年累积成就,即确认在过去的EVA中和未分配给所有者的数额。过去确认的利得越大,Bt就越高,所以MVAt就越低。他们认为应从投资基础中排除留存收益以解决该问题。而且,就在目前和将来通过MVA测试而言,过去对利得的会计确认为此制造了负担。仅仅在企业刚开始运营时,方程(4)是对企业价值的明确计量,因为在该时点,不存在不完善的会计计量歪曲企业过去的业绩。

我们用ROAt表示资产收益率,由于ROAt=NIt/Bt-l,所以,还可以将EVA表述成:

MVAt=NIt-rBt-l=(ROAt一r)Bt-l………………..(5)

NI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收益。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因为可以将EVA植入一个正式的价值评估模型中,并能将其分解成包括获利能力的项目,所以,它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引人注意之处,即能够基于会计数字表示价值动因。比如,将方程(5)带入方程(3d),能直接产生以EVA为基础的会计价值评估模型。

二、EVA:基于剩余收益对GAAP调整的产物

(一)对剩余收益作为单期间业绩计量指标的指责与回应

首先,批评者认为,投资费用是沉没成本,所以考虑固定投资的利息费用不可能提高生产决策的质量。而且,在资本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忽视分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主要的投资决策推至企业的下层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此,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许多现代公司已经成长得过大而不能很好地加以管理,因此应授权给管理者使他们成为准所有者,投资决策权可以下放给分部。所有者不能回避早期资本投资的成本,作为准所有者的管理者也不能回避。所以,沉没成本的利息费应被作为剩余收益思想的一个主要优点而不是缺点。

第二,批评者认为,基于单期间剩余收益指标的激励制度会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剩余收益是基于公认会计原则(GAAP)来计算的,由于会计系统自身存在着未能成功反映经济真实的`危险(包括没有确认特定重要的资产),可能使管理者并没有正确地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其实会计系统所计算的实体的账面价值使其等于实体的经济价值,而通过对剩余收益调整而得出的EVA可以避免该缺陷。

(二)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的调整

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了GAAP的120多个方面以得出EVA。但是,他们指出,对特定的公司而言,可能只需要进行10个左右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调整

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他们的调整基于以下三个目的:

1.对稳健会计影响的调整。这里,我们仅列举了四类敏感的会计处理来说明EVA对稳健会计的调整。(1)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认为应将所有无形资产投资(比如商誉、研究与开发费(R&D)、广告费用、教育和培训费用)予以资本化,以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对于商誉,他们既反对将商誉费用立即冲销的会计处理,也不赞成将其资本化并予以摊销的做法,他们赞同将其资本化但不予摊销的会计处理,认为外购商誉代表企业的一种投资,该企业必须为其创造有竞争力的收益,商誉应该以全部数量在EVA资产负债表上列示;(2)对石油天然气行业而言,不成功的勘探费用代表发现有生产能力领域的部分真实成本,所以此类成本应该被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而目前的会计处理实务会使管理者过度地厌恶风险;(3)存货计价方式应按后进先出法予以调整,并在报表附注中增设“后进先出准备”的非正式帐户,以消除其稳健的会计效果;(4)关于负债的确认,他们反对递延税会计。首先,递延税负债会计强化了稳健主义,由于递延税负债可以被预期在未来支付以致于它的现值为零。第二,该处理减弱了管理者制订高效税务计划的动机。

2.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斯特恩·斯图尔特的一些调整在于消除管理者平滑会计利润的机会(至少是使其机会最小)。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坏账准备、担保、存货减损。他们提出,与这些项目相关的费用应该以现金基础来确认。有证据表明,当业绩计量指标与经理红利计划相关时,应计制被利用来管理盈余(比如Healy,1985;Holthauseneta1; 1995;Guidry,),但是,目前没有实证证据表明坏账准备、担保和存货减损就是盈余管理的手段。

3.消除过去会计误差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一个防止由于过去会计计量的误差而使投资者作出错误撤资决策的程序。如果一项资产的账面值不等于其经济价值(历史成本会计下该现象是非常普通的),可能影响管理者作出经济、正确的留存或撤资决策。

应当说,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方法是与传统会计实践的成果相结合的。他们对GAAP修正的目的在于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玩数字游戏。但是,在单一期间什么构成了卓越的管理业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单一期间的会计计量所能做到的。各种会计调整是否能以一种方式组合,与EVA中的收益概念相一致,关于这一点还并不明确。甚至在调整之后,正的EVA不一定就表示卓越的管理业绩,负的EVA也不一定就表明价值已经遭到减损。斯特恩·斯图尔特也明确指出,即使在他们的调整之后,各种系统偏差仍然存在。

三、基准EVA的制订:对GAAP调整的再调整

尽管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进行了诸多修正,但是偏差仍然存在。这些偏差来自于会计师记录企业交易的方式。许多企业的支出中包括“利益”的购买,这些“利益”并不直接与它们联系的项目或行动相关,一个主要的例子是“干中学”,它的成本隐藏在每天的运营成本中,这可能使企业资产自身的账面价值小于经济价值。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有可能大于其经济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周期性产业和“夕阳”产业,如果在折旧计划没有很好的调整以反映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下,未来EVA将可能为负。所以,由于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不完善影响的存在(也就是上述调整并不能完全消除它们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EVA评价业绩的基准定位为零,而应相应地定位于零以上或以下。斯特恩·斯图尔特把这称之为“不同天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竞争优势的过去意外所得和以前的投资将使得目前的管理团队在未来获得正的净现值相对容易,而在其他的产业,目前管理团队获得甚至为零的EVA就可能代表极大的成功。

如果“零”值EVA不是一个合适的基准,那么EVA的标准应该怎样制订?

我们再一次回到方程(3d)和(4),它们将提供一个制订合适EVA基准的出发点。因为,MVA可表示成所有未来被资本市场所预期的EVA的现值和。斯提芬(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执行官、补偿咨询实务的前负责人)指出,应该使用在MVA中被扣掉的预期EVA作为制订未来EVA的基准,将目前MVA转变成一套未来EVA基准要求有一些假定,即关于非零的预期未来EVA将遵循时间序列。他回顾了两个方法。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假定目前的MVA是预期在一个有限的“竞争优势”期间获得的未来EVA的现值。他指出,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是通过参照在持续经营公司的EVA和MVA的观察,MVA通常并没有在一个短期间内消失。因此,他提出一个替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非零值EVA将无限期地持续,或者至少在任何可预测的期间之外持续。最近,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文献中提到了基于“预期的EVA改进”制订EVA的基准。这个方法能在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如果对会计基本原则的调整不能消除EVA作为计量企业非正常收益的偏差,这时集中于EVA基准上的变化可能获得成功。第二,EVA改进的模型化将预期EVA与一个增长的资本基础的比例作为常量,这与假定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可能在未来保持不变相一致,这意味着将依据一个永久利得的基准来判断管理者的业绩,即假定任何新的投资总能得出与过去投资相同数量级的正利得。

我们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市场为基础制订EVA基准的方法的要旨。假定预期EVA将永久地以一个几何方式成长。进一步假定,预期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都以与EVA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因而预计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将保持不变。在以上前提下,方程(3d)又可以表述成:

Vt=Bt+EVAt+1/(r—g)=Bt+Bt(M—1)……………………………………(6)

上式中的g(g Et[EVAt+1/Bt]=(M—1)(r—g)……………………………………………(7)

在这个例子中,期望EVA率(即方程左边的项目)与市值对账面值的溢价率、资本成本率与增长率的差额正相关。假定其他的条件相同,在t+1时刻的EVA如果小于(M—1)(r—g)Bt,则表示管理者的业绩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迟早将伴随有企业市值的下降。

这个方法简要地例证了以上通过参照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制订EVA基准的方法。但是,利用零值EVA作为基准可能是更好的,因为上述方法将导致一个困难的问题,即:将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得出EVA的基准?EVA的实践者不得不尽力克服该问题。比如,假定一个管理团队具有很好的声誉,这会导致市场对他们有更高的未来EVA预期。如果在开始期间制订EVA基准时,这些市场预期被包括在内,那么即使管理者获得了高预期的EVA,他们也不能受到奖励。这并不是一个假想的例子,Carm(PitneyBow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个EVA的坚定支持者)就提出了相同的考虑。制订标准以此来奖励管理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的“天赋”,该项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一种方法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它需要以一个“剥离价值”的基础制订EV

A基准,即如果用一名具有平均质量的管理者来替代企业的该管理者,通过参照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计,来制订该管理者的EVA基准。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认为,EVA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对经济情况人为地反映不管多么完善,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经过不断地调整至少是对经济真实的一种逼近。所以,我们基本赞同斯特恩·斯图尔特的调整思路。

四、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应设置红利银行用以管理以EVA为基础的红利奖励。他们的系统与许多公司实际的制度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首先描述了常规的红利计划。

(一)常规的红利计划

许多常规的红利计划具有表1所表示的特点:在企业业绩较低的时候,管理者没有红利。业绩水平一旦达到了L,管理者开始获得红利,随着业绩的增加红利不断增大。但是,在超过U之后,管理者将不能获得额外的红利。在表1所描述的情况中,管理者并没有处于准所有者的位置,一个准所有者的红利支付应随业绩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当业绩超过U时,此类红利支付计划并未能有效激发管理者努力工作的动机。而且,如果企业业绩一直小于L,它也不能刺激管理者努力工作。

之所以实行这样的红利计划,其原因在于:在U点,如果管理者知道依据期间业绩的红利额没有界限,他们将会有强烈的动机从事加速收入确认的行为。他们将可能利用会计操纵或以未来的损失为代价进行投资决策以改进目前的经营业绩。L点的存在,是由于存在法定的和劳动力市场对具有较差经营业绩企业管理者的收入水平规定的界限。

(二)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EVA是用于避免操纵盈余进而影响红利支付的行为发生。尽管利润操纵(期间之间利润的再分配)改变了这些利润的现值与相关的红利,但是此类利润的再配置并没有改变EVA的现值。从方程(3d)中能看出这一点:将利润提前确认所带来的“货币时间价值利益”能通过在未来期间EVA中所征收的资本费用予以消除。因此,如果红利直接与EVA相关,这时就可以避免通过各期间的利润操纵来改变红利支付。然而,如果红利未反映全部(包括现在和未来的)的操纵影响,价值不变性将遭到破坏。比如,管理者未来收到的红利可能为0,或者如果管理者能在由于目前的正EVA所导致的未来负EVA效应将影响未来的红利支付前更换工作,这时价值不变性将发生改变。因为此时EVA系统之下,管理者仍然有动机加速收入确认。也就是说,在EVA系统下,仍然不能避免管理者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

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以防止管理者操纵EVA的行为。在红利银行的制度中,以EVA为基础的单期间管理者红利将计人管理者的红利银行帐户中,该帐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基于更新的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它由期初余额加该年的报酬组成)。具体运用时又包括各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定期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通常是该红利银行帐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为负,将没有红利支付。本期的余额(正或负)将被结转到下一期。

红利银行制度允许公司基于单一期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而不像通常的红利制度那样规定一个界限,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是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在被支付之前能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即在问题变得明显之前更换工作)的动机,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了极大的激励。而且,因为以负EVA为基础的红利能基于红利银行帐户上的余额索要,这样公司能对具有较差经营业绩但具有更高报告业绩的经理实施罚款。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因为在该制度下管理者的风险增大,所以必须给予管理者更大的价值补偿。斯特恩·斯图尔特没有提到怎样计算红利银行帐户上余额的利息。红利银行的设置是斯特恩·斯图尔特在对上述偏差调整后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在于消除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EVA的动因分析 篇3

关键词:EVA,现状,驱动因素,主要问题,提升办法

一、A公司介绍

A公司是山西省最早建成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分三期建设,总装机120万千瓦,一期安装两台原苏联20万千瓦机组,二期安装四台捷克20万千瓦机组。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的号召,同时也为打造经营型、效益型的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公司,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机组陆续关停。

二、A公司三年EVA指标及驱动因素分析

(一)A公司三年财务报表进行相应调整得出计算结果

A公司三年EVA变动比较大,第一年为-4.36亿元,第二年为0.08亿元,第三年为0.66亿元,经济增加值的变动值分别为4.45亿元和0.58亿元。A公司三年资本成本均为5.5%(非实际,为了方便计算),究其原因是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波动非常大,而这正是影响公司EVA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以下是对EVA变动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第二年A公司EVA的变动值4.44亿元,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1.第二年公司营业收入完成12亿元,同比减少1.3亿元。其中,电力销售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幅11.36%。

2.第二年公司营业成本为11.3亿元,同比减少3.7亿元。其中,电力销售成本11.3亿元,同比减少3.7亿元;主要是发电量同比减少使得燃料成本减少2.3亿元。三项可控成本包括委托运行费同比减少0.5亿元,折旧费因折旧政策调整和关停机组同比减少0.3亿元。

3.第二年公司实现利润0.1亿元,同比增加5亿元,主要原因是售电单价同比增加37.33元/千千瓦时,使得收入增加1.7亿元。标煤单价降低19.12元/吨,使燃料成本降低0.4亿元。

(三)第三年A公司EVA的变动值为0.6亿元,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1.第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完成12.8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其中,电力销售收入完成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9亿元,增幅6.93%。

2.第三年公司营业成本为12.5亿元,同比增加0.7亿元。其中,电力销售成本11.9亿元,同比增加0.7亿元,主要原因是发电量同比增加燃料成本0.5亿元。

3.第三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主要原因是售电单价同比增加14.04元/千千瓦时,使得收入增加0.6亿元。

三、A公司EVA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A公司第二年和第三年变动值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在变动值中比重最大。目前影响税后净营业利润主要因素表现如下:

(一)电煤价格上涨几乎吞食掉公司的全部利润

由于公司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燃煤费用,煤炭是发电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占成本的80%以上。近几年,煤价持续上涨、公司燃料成本增加,而上网电价过低、煤电联动滞后等因素制约,煤价上涨部分将吞食掉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公司盈利压力加大,发展面临诸多难。如第三年A公司发电用标准煤量168万吨,标煤单价443.88元/吨,比第二年的427.47元/吨升高16.41元/吨,直接增加燃料成本2 766万元。

(二)设备老化,成本费用控制难度加大

A公司是一个运行了三十多年的老厂,生产设备老化,机组正常的运行维护费用逐年增大;在煤源紧张、煤质差的情况下,机组设备磨损更为严重,成本费用控制难度大。

四、提升EVA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从理论上来说提高EVA有多种途径,但最终都归结为提高税后净营业利润和降低资本占用成本。下面结合公司当前所处的经营环境,主要从财务指标优化方面思考提升EVA的方法和措施。

(一)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工作,努力争取电量计划

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公司进一步完善“一厂一策”实施细则,积极参与市场电的竞争,密切关注外送增量分配情况。与此同时,认真调研用电市场,建立与大用户的合作诚信关系,尽一切办法培育相互依存的用电大户群,努力做好大用户直供电交易。加强与政府部门、电力监管部门、省电力交易中心和调度中心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建立有利于公司的发供电市场关系和工作互动关系。

(二)加强费用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开支

1.燃料成本控制。加强燃料购、耗、存等关键环节管理。在合理储煤、确保用电高峰期发电用煤的同时,确保切实执行重点合同煤价。密切关注煤炭行情,尽可能地拓宽电煤采购渠道,以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电煤。减少燃料采购中间环节,避免多重加价。合理掺烧低价电煤,降低综合标煤单价。加强燃料内部管理,尽力降低二次搬运费、装卸费等场后费用,确保热值差、水分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强对燃料管理的监督,防止舞弊,严禁通过虚假煤耗和热值差调整控制入炉煤价格。

2.保证机组健康水平的同时,严格控制修理费用。公司要在加强机组设备维护,及时消除设备缺陷,特别是影响机组出力及经济运行的设备缺陷,要在最短时间消除,保证机组健康水平,同时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巡检工作,提高日常巡检维护专业水平,保证设备安全健康运行。严格按照核定检修工时及材料定额,优化设备检修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检修工期。

3.加强可控费用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公司要制定全年各项可控费用计划并积极落实,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材料费用;加强各项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积极研究经济运行方式下最优材料消耗定额,千方百计地降低材料费。加强其他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下达月度分解预算,按月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其他费用不超支。

(三)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尽力压降资金成本

主要做好:一是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按照公司需要及时优化债务结构;二是尽量争取多的股东贷款,改善融资结构,减少公司利息支出,压降资金成本;三是加强电费回收力度,缓减公司资金压力;四是进一步提升资金管控水平,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结语

EVA管理为企业引入了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的全新观念,并通过EVA管理制度、方法的推行而不断深入人心,最终使EVA成为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语言”,并外化为开展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而言,EVA管理将再造和重塑企业经营文化。

参考文献

EVA的动因分析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聚合营销,互联网,信息技术

前言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指出,从客户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就是整个企业活动,而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又是市场营销中的核心策略。进入21世纪,网络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进步、网络用途进一步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互联网使用的越来越频繁,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免费。但当今的消费者是传统消费者与数字消费者的聚合,他们的消费行为即包括采用传统的渠道也包括网络所提供的数字化渠道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因此,可以将聚合营销理解为在数字时代,基于消费者身上出现的新科技和人类持久的行为习惯的聚合,企业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新科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以及PDA个人数字处理助手等)、多渠道(网站和非网站、数字和传统)或多手段(交易营销手段和关系营销手段)的组合,建立、保持和加强与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满足和融合的一种社会过程与管理过程。

1.我国市场营销发展及现状

我国营销理念主要经过了以产定销、以销定产和以需定产三个阶段。虽然20世纪90年代按需定产的市场营销理念在中国兴起了,但由于正规的市场营销理念的传播和教育相对滞后,而且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惯性,我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简单地把推销就当成营销。到1995年后,因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大,很多企业才开始从推销导向向注重顾客导向发展;开始采用整合性的营销策略,并且注重采用整合营销传播IMC的理念;此外,我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关系营销,把建立与消费者的长久关系作为自己营销建设上的重点。这表明虽然我国的现代营销路并不算长,但是我国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却是空前的,以致有学者感叹“中国营销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90年代后,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我国互联网基础的渐渐成熟,网络营销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网络营销大致经历了网络营销的混沌、应用和发展三个阶段。综观我国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和现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为聚合营销理念作为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网下与网上的营销理念在我国发展兴起提供了应用的背景。

2.聚合营销产生的动因分析

2.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应用范围逐渐扩散到了民用。由此在90年代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互联网革命。近年因科学技术以及商业应用的驱动,互联网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对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和广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于1986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1993年,主要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连接;第二阶段从1994年起,实现了与互联网的TCP/IP连接,开始提供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表明: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8700万、363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了382216个、626600

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53941M;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达到了49421824个。该报告还对历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上网计算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以吸引“眼球”烧钱,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竞技等新业务层出不穷。网络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试图通过发展网络经济,强化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节约国民经济基本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0年3月,纳斯达克(NASDAQ)应声落地,自此网络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碎。很多网络公司想当然地认为通过互联网将购物过程变得更有效率就能让消费者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企业显然没有料到实际上很多的消费者是喜欢购物的体验。在网络经济繁荣的时期,网络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常常意识不到人们购买东西的原因,以及这些情绪是怎样影响他们采取哪种方式购买的。网络经济的繁荣与泡沫破碎为聚合营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时代背景。

2.3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是聚合营销产生的商业驱动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动权越来越大,并且随着我国进入WTO逐渐开放,曾经受到国家保护的众多行业、企业如何才能在“狼来了”的残酷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很多企业商家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21世纪,市场营销显然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成功者是那些最能适应现行环境要求的公司——他们向真正需要购买的人提供商品”。网。但在如此激烈的商业竞争下,企业需要做的是认识到在数字时代消费者的价值和购买行为已经有所改变,当然也不能像技术鼓吹者那样认为消费者已经完全改变,过去的营销策略、营销方法都不管用。企业应该明白当今的消费者是混合型的消费者。因此,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企业需要认真通过聚合营销理念去思考现在的消费者,并且创建一套全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在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中取得胜利。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是聚合营销理念的产生及应用的商业动因。

2.4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是聚合营销理念产生的技术动因。由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应用。在现代通讯技术上,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电子通讯还是光通讯,固定通讯还是移动通讯,在近年来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而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上,由于空前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资,使其发展速度更是空前的。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其磁盘的存储能力在不断扩大,以及输出输入的外围设备在不断丰富,但计算机的价格、体积以及重量却在显着下降。

我国的信息化虽然发展的时间没有发达国家长,但是同样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甚至发展速度更快。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研究分析资料:2002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比2001年增长12%;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2002年比2001年增长66.2%;B2C交易额2001年比2002年增长率9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市场规模、交易额还是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来讲,我国的信息化都在以空前的速度在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60%以上。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聚合营销理念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本身也构成了聚合营销理念产生的技术动因。

3.小结

网络经济和互联网的影响,数字时代的消费者出现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购买行为。但是,由于数字时代的消费者同样具有人类基本的价值及行为属性,因而,有着传统消费者身上的一部分不变的价值观念和购买行为。这种体现在数字时代消费者价值观念与购买行为上的变与不变导致了数字时代综合型的消费者的形成,并直接促使了聚合营销理念的产生。聚合营销一方面,针对消费者在数字时代所特有的价值和购买行为,通过对网上和网下两种市场的分析与整合,提供了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分析框架,为企业在21世纪进行营销活动指引出全新的视角和营销的依据。另一方面,它又在传统交易营销理论、关系营销理论以及互联网和高科技手段上取得了融合。因此,其营销策略应该结合传统营销的4Ps、交易营销的4Cs以及新科技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形成以产品策略的聚合、价格策略的聚合、渠道策略的聚合以及沟通策略的聚合四个方面为框架的聚合营销的市场营销策略。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数字时代的中国企业都可以采用聚合营销的方法,提高自身在21世纪的市场营销力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EVA的动因分析 篇5

一、EVA的概念

EVA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 (Stern Stewart) 创导的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绩效评定方法, 它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 意思是经济增加值, 它源自于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 在本质上与股东财富增加是趋于一致的, 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它考虑了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成本, 即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相比, EVA综合考虑了企业各项资金成本, 因而更能准确衡量一家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财富。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二、EVA与传统会计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

1.EVA与净利润指标的比较。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 EVA比净利润更为准确。因为净利润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 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 股权的机会成本没有体现。资本结构不同的公司, 即使净利润一样, 公司实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例如, 总资产一样, 资产负债率为50%和75%的公司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明显是后者大。

当重点放在利润上时, 对投资项目的回报只要高于经营成本就行了。而由于成熟行业利润回报比较稳定的特点, 管理者可能会趋于这种风险较小的投资。针对于管理者的年度业绩, 管理者往往也会从事某些短期行为来提升利润, 忽视R&D的支出, 其最终后果是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所以EVA优于净利润。

2.EVA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比较。应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收益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可能不一致, 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进行的投资应具有正的净现值, 即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应高于资金成本。ROI、ROA等指标相对于销售利润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能够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资产, 但是这些指标存在着概念上或操作上的缺陷。在部门经理追求回报率最大化的情况下, 可能会放弃一些高于资金成本能够为股东创造财富但低于预期回报率的项目。而对于因为想改善自己的处境, 不管回报率是否超过资金成本, 业绩差的部门经理可能接受所有的项目孤注一掷。

3.EVA与每股收益指标的比较。每股收益 (EPS) 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以每股收益为重点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引诱管理者削减研发投资, 过度投资, 杠杆比率过高, 以及会计操纵等等, 当年的安然破产有力地证明了盈余管理的弊端。如以每股收益作为衡量指标, 由于以利润为基础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 并以此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 会使管理人员将精力集中在能提升利润的事情上, 比如说利用资产转换和债务重组, 或者在年底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以提升利润等。

三、EVA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与其他各种业绩评价方法一样, EVA也并非十全十美, 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还得看到局限性, 然后尽量扬长避短, 为我所用。

1.EVA的主要优点。 (1) 能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公司将EVA作为评估系统和管理体系的核心指标, 能够帮助管理者从所有者的角度考虑和评估经营投资活动, 以增加EVA为出发点, 既提醒股东要谨慎利用资本又鼓励其利用好投资机会果断投资。EVA还提供给股东一个更准确的衡量管理者绩效的指标, 可以帮助股东更好地运用解雇的威胁和管理激励计划这两种方法来应对管理当局。可见, EVA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2) 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传统会计在计算利润时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 忽视了权益资本成本。而EVA指标的精髓之处在于它明确指出了企业管理者在投资时必须考虑全部资本成本, 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国有企业在投资时常常不考虑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否能超过其全部资本成本, 盲目投资。通过EVA考核,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的这种盲目投资行为, 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效率。因此, EVA考核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 减少了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 (如会计收益) , 都很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 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 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 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 确定税后净营业利润时, 对于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可以操纵利润的会计报表项目如商誉、各项准备等进行调整, 避免了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价值判断的影响, 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 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4) 指标设计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企业的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 也就是不鼓励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 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因此, 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 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5) 指标简单清晰, 易于应用。EVA指标的概念并不深奥, 即使是非财务专业人员也能够从对EVA指标的简单描述中理解其含义, 这使得EVA指标在企业内部的推广非常方便。当企业从经营战略的制定到业务决策都使用EVA作为指标时, 更便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使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2.EVA的局限性。 (1) 不利于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EVA是一个绝对量指标, 在企业资产规模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业绩。但对于资产规模不相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资产规模发生变动的情况下, 即使采用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可能仍不能解决利润操纵问题。 (2) 对非财务因素重视不够。EVA理论对经营战略的指导性体现在:一方面追加投资那些收益大于成本的项目, 扩大经营;另一方面停止投资于那些收益低于成本的项目, 并从这些项目中抽回资金, 帮助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它只揭示了影响业绩的财务因素, 无法揭示非财务因素。 (3) 偏重结果导向。EVA指标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标准, 只是客观反映了生产经营的结果, 它是在会计期间累积形成的最后结果, 但EVA指标并没有传递出产品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带来增值的, 为什么有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带来增值, 而另一些不能增值, 以及如何决策等, EVA对经营者没有具体的指导, 经理们不能通过EVA结果来发现经营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发现问题。 (4) 适用范围局限。EVA评价的主要是企业经营的真实盈利性, 它无法顾及到企业的成长性, 而企业的成长性往往是股票的投资价值所在。为了在可预见的本会计期间实现较高的EVA, 管理者可能不愿投资于创新性企业。因此, EVA只能用于有限范围的企业, 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周期性公司、新成立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扩张型公司、资源公司等企业。

四、推进EVA需做好的几项工作

1.应高度重视EVA考核与管理工作。EVA业绩考核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 EVA考核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 更是一个“一把手”工程, 应高度重视EVA考核与管理工作, 企业负责人应亲自宣导EVA的核心理念和强力推进EVA业绩考核与管理。EVA考核与管理是企业各部门全力协同和合作的事情, 因而, 企业有必要成立EVA业绩考核工作机构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全面参加) , 来全面负责、实施和推进EVA业绩考核与管理工作。

2.加强内部培训和沟通。实施EVA考核, 培训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有效地沟通、及时地反馈也是树立EVA信念的保障。

3.合理进行会计调整。在进行会计调整时, 首先要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客观性、公允性。另外, 调整时要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以确保EVA计算的准确性。

4.设计准确的报酬激励机制。为了让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上, 因此必须给予其相应的激励。设计准确的报酬激励机制, 能够使管理者真正从企业角度出发, 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结语

我国股份回购的动因分析 篇6

关键词:股份回购,背景,动因

一、背景分析

股票回购作为上市公司调整其资本结构、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 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美国股市曾在9.11后的低迷时期大力鼓励股份回购, 并成功地活跃了市场, 增强了市场信心。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 企业也不是股份公司, 无所谓的股份回购活动。改革开放后, 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使上市公司意识到运用股份回购作为有效的资本运营手段;尤其是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股份回购在我国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逐步被上市公司重视和采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 股份回购在我国的实施也分为不同阶段。最早期主要采用定向协议的方式以自有资金回购国有股再注销, 目的在于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转移, 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早在1994年陆家嘴就开始收购国有股, 申能股份、云天化、冰箱压缩等也相继以回购国有股并注销的方式实施减持。以2001年的青岛啤酒和科龙电器以及2002年深高速在香港交易所回购H股为代表, 我国股份回购的中期阶段主要是境外上市公司采用要约回购形式, 2005年6月《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 (试行) 》的出台恰逢A股市场的极度低迷时刻, 产业资本大举出手, 掀起了又一轮股份回购的热潮。邯郸钢铁、华菱管线、九芝堂等一大批个股回购潮的涌现, 对阻止下跌势头和确认底部的利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选择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 目的是稳定和维护公司股价, 抑制股市过度投机行为,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建立公司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也是为了面对急待解决的股权分置问题。这个时期的股份回购在政策面的信号比较明显:如中国石化于2005年底实施全面要约回购时就收到中央财政的100亿元补贴, 充实的现金流为其回购扫清了障碍。08年注定是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年度, , 中国股市在内忧外患中从年初的五千点探底到年末不到两千点。在“救”股创新手段迭出的浪潮中, 股份回购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的扭曲。香港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回购, 在08年二、三季度, 其公布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创历史新高。天音控股是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新规以来, 第一家公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之后就是海马股份。9月18日, 国资委表示支持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体现了政府的信心。回购行为对股价的提振作用显而易见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不仅仅促进了短线反弹, 更是长期具有投资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有分析人士称, 在这次呈“U”型波动且底部跨度较宽的金融冲击中, 如果更多的A股公司也像海外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大力回购, A股也许能够更快地走出目前的低迷状态。由此可见, 回购在我国有着不同于国外资本市场的现实意义, 承担着调整股权结构, 减持国有股的历史使命。在我国公司处于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换的过程中, 股份回购作为证券市场的新亮点和新思路, 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会极大地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

二、我国企业股份回购的动因剖析

股份回购是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新生事物, 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以及上市公司自身资本结构调整具有特殊的意义。宏观上, 促进了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 将不流通资产转化为可流通资产, 有效盘活了国有资产;微观上, 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改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提升剩余资金的利用率, 又可以完善经营管理, 实现反敌意收购。具体说来, 股份回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问题的解决。

1、国有股“一股强大”

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根本出发点。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 这种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特定背景相呼应的。不少上市公司最初设定的国家股比重过高, 持股比例甚至可高达80%, 远远超过了达到国家控股的需要。通过回购增大非国有股股份的持股比例, 能有效促进外部市场监管作用的发挥;同时, 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大大减少, 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发挥才智创造了空间, 调动了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但赵华和孙伟在《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影响因素分析》中特别提到, 由于资本结构、杠杆比率和治理结构等公司运营要素都具有相应的行业特征, 股票回购决策受到行业结构特征的影响。在我国, 在把股票回购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同时, 要考虑到国有股回购的数量和比例必须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类型和地位息息相关, 把战略性产业和竞争型产业分开化。

2、流通瓶颈

一方面, 国有股回购的参与方之间形成“多赢”的局面。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流通的瓶颈制约, 资金难以及时变现, 结果公司内部人治理结构混乱不堪, 既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又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通过股份回购, 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可以收回部分投资, 随着“吐故纳新”将非流通股逐渐转换为流通股, 解决公股流通的问题。国有股回购使国有股东盘活了手中无法变现的资产, 取得了现实的收益。回收的资金不仅可以以配股形式再投资于上市公司, 还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其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 改善了投资结构和周转效率, 最终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转移。另一方面,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量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上市流通, 会使市场的股票容量短期内大幅增加, 从而引起股价下跌;这个时候允许回购流通股, 在一定程度上抵减了市场扩容的压力, 稳定了流通股数量。

3、大股东负债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因为大股东的高额负债难以收回而给正常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以资抵债”是比较常见的清偿方法, 即大股东用其资产来抵偿应承担的债务。但实践往往不尽人意, 这些抵债资产要么价值上相对于债务额严重缩水“缺斤少两”, 要么本身就是盈利能力颇低甚至毫无盈利能力可言的劣质资产以“滥竽充数”。相对于“以资抵债”这种不但不会带来债务上的任何转机, 反而会再压上沉重包袱的偿债方式, “以股抵债”要显得优越不少。徐宝华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利弊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大股东无力以现金还债的情况下, 其掌握的最具含金量的资产可能就是他所持的股份;允许上市公司此时回购大股东所持股票用以抵消先前负债, 可以化解坏账风险并改善股本结构, 如果再能将该部分回购股份重新转让给有实力的新股东以获得宝贵的现金, 将是一举数得。

4、分割市场存在价差

我国股票市场被人为的分割成A股、B股和H股市场, 股票在不同的股票市场进行交易时存在较大的价差。B股市场本来就属于政策主导市场, 它本身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在某种程度上附属于A股市场。由于同股同权的AB股仍存在较大价差, B股估值水平一般低于A股, 在其他相关因素趋于一致的条件下, 拥有B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回购B股。B股回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报股东以及表明公司信心, 同时给市场提供解决B股遗留问题的新思路, B股市场已被边缘化, 回购B股比较回购A股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来说更显经济效益。在A、B股市场都发行了股票的公司可以在沪深市场之外的股市购回股票, 同时在国内市场增发A股, 从而调整股权结构。

5、产业调整

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国际水平相比普遍处于弱势地位, 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下, 难以单独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同时, 国内各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 非但没有实现“多赢”, 反而制约了原有的发展力度。通过回购对公司进行重组, 进而锻造高效率、专业化的产业链, 能够有效避免内部同业的恶性局部竞争, 以一体化的战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实现我国产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最终打造国际竞争力。乔玲在《回购上市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举措》一文中以中石化为例进行了相关阐述。2006年中石化回购了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石油大明和中原油气四家上市公司, 通过母公司的大规模扩张成功地增强其竞争能力, 向国际一体化能源化工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相关建议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经济大背景下证券市场有自身的发展特点, 我国上市公司当前实施的股份回购也相应具有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远远没有实现股份回购本身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中应该发挥的调节和促进功能。这就要求在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改进监管体制的前提下, 完善证券市场, 充分正面利用股份回购这柄“双刃剑”,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让股份回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 我国法律建设要积极跟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及时有效地对股份回购事项做出必要合理的规范, 以保障股权回购这一资本运作手段始终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核查作用。独立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配合政府监管部门, 对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持续监督, 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 以坚决杜绝信息披露中的“掺水”行为, 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乔玲.回购上市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举措——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2]、孙莉, 刘旭东.完善我国股份回购制度的若干思考[J].科技成果纵横, 2006 (2) :58-59

[3]、徐宝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利弊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EVA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理论分析 篇7

一、两者判断标准一致, EVA的大小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劣正相关

EVA的思想精髓是在企业业绩或价值评估中应该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若稍作变换, 就变为:EVA= (投资报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资本总额, 表明只有当投资报酬率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时, EVA才为正, 即为股东创造价值。很显然,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EVA的大小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负相关, 与企业价值 (或股东价值) 正相关。而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都会强调一点:当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且企业价值最大时, 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显然,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劣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负相关, 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由于两者的判断标准完全相同, 都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和企业价值, 且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可以认为:EVA的大小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劣呈正相关关系。

二、EVA率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EVA率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负债率较低的资本结构

EVA指标与会计利润不同, 从EVA的计算来看, 它基本上等于经济利润。经济利润由于考虑了资源应用的机会成本, 能够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 即资本能够实现最大增值获利的地方。在计算EVA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传统的会计数字进行一系列调整, 以便消除会计扭曲, 使业绩评价结果尽量与经济现状相吻合。比如, 企业的研发支出往往是对未来产品或业务的一种投资, 而现有的会计准则却要求企业将其当年一次性计入费用。为了反映研发行为的经济意义, EVA将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处理, 不再一次性计入费用, 而是作为可摊销的无形资产, 在适当的时间 (如5年) 内分期摊销。思腾思特公司已经确认了160多种对公认会计原则所得收入及收支平衡表可能作的调整措施, 这些措施涉及诸多方面, 包括存货成本、货币贬值、坏账储备金、重组收费以及商誉的摊销等。如Stewart所声称, 通过考虑所使用的资本成本以及对会计原则的更加合理的调整, 使得EVA指标比传统会计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性越强的企业, 其留存收益会越多, 按照Mayers融资排序理论, 企业利用留存收益来进行融资的成本要低于负债融资, 负债融资的成本又低于股权融资, 故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 其利用留存收益进行融资的倾向性就会越强, 相应的负债融资的比例就会越低。因此从理论上讲, EVA率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负债率较低的资本结构。

三、EVA也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 它对负债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

EVA指标将商誉、研发支出等包含大量知识投入的资本予以资本化,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在未来持续成长的潜力, 因此EVA指标也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根据资本结构的代理理论, 资产的可塑性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代理成本, 债务会对经理人员产生约束, 股东可能会增加负债以使经理人员受到更多的约束和监督, 缓解所谓的“自由现金流量问题”。而且成长性强的企业需要的资本量较多, 当长期融资能力受限时, 它往往通过举借短期债务进行融资。通过对西方证券市场的考察可以发现, 成长性非常好的公司, 其面临的投资机会也会非常多, 对资金的需求也会旺盛。由于负债融资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 故成长性好的公司其负债融资的比例相对就会高些。

另外, 根据资本结构的优序融资理论, 高成长公司比低成长公司可能持有更多实际选择权, 如果高成长公司需要额外的权益融资来行使这种未来的选择权, 一个有对外债务的公司可能会放弃这种机会, 因为这种投资将股东财富有效地转移给了债权人。所以有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可能不会首先选择过高举债, 而财务杠杆预期与成长机会负相关。因此从反映成长性来看, EVA指标对负债率的影响呈现出双重效应。

四、EVA绝对额还反映了企业的规模, EVA绝对额应与负债融资正相关

普通EVA指标 (EVA绝对额) 反映了企业规模信息。非对称信息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相对小企业而言, 人们对大企业的了解更多, 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低。企业的规模越大, 说明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也会越广, 业务的广泛性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从而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小, 破产成本也就越低;反之, 企业的规模越小, 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 破产成本也就越高。由于企业的破产成本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 破产成本低的企业倾向于负债融资, 所以一般而言, 企业的规模应与企业负债融资的比例正相关。而从EVA绝对额反映企业规模来看, EVA绝对额应与负债融资正相关。

从以上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而言, EVA的确会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从影响力和影响方向来看, 具有不确定性。而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同样会以多种方式体现在EVA指标上。沈维涛、叶晓铭 (2004) 研究认为:EVA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虽然存在, 但影响程度不大, EVA与负债率之间存在负向的相关关系。刘俊、毛道维 (2006) 认为:EVA率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主营EVA、融资EVA对资本结构的显著性呈逐年持续增强的正向影响, 导致了整体EVA与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在滞后5年时由负向变为正向。由此可见, 目前仅有的两个EVA与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结果给我们提供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显然, 上面的理论分析说明这种结论的存在和发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沈维涛, 叶晓铭.EVA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 2004[11]:47-57.

[2]刘俊, 毛道维.EVA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西部中小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6[8]:104-106.

EVA的动因分析 篇8

1982年,美国管理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推出了基于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法[1]。EVA,即Economic Value Added的简写,意思是经济增加值,具体指的是企业经营产生的税后净利润,再从中扣掉资本成本,剩余部分就是EVA的量。这个指标能够独到的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使用资本为股东创造价值。

二、EVA模型研究

(一)EVA计算方法EVA

计算EVA指标需考虑以下三个基本量:资本总额(T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以及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其主要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TC 。

1、资本占用的调整

所谓资本占用,指的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经营的所有资金,具体包括债务资本以及股本资本。其中最重要的债务资本通常是指债权人提供的长期或短期贷款,但却不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无息商业负债。 另一项股本资本,具体含义包括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

资本占用=平均资产总额-平均在建工程-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商誉摊销额+平均各项会计准备金余额之和+平均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平均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累计营业外支出-累计营业外收入- 累计补贴收入)×(1-税率)+未摊销研发费。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流动负债-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选择

股权资本=资本占用-债务资本。

债务资本=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平均长期负债。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占总资本比例)×(1-所得税税率)+(股权资本成本率×股权占总资本比例)。

基于以上3个式子,我们可以看出资本成本率反映的是投资者对资本的最低回报要求,由此分析,我们在建立EVA模型时需要考虑资本成本的以下方面。

(1)债务资本成本率。针对国内具体情况,我们不妨以银行贷款利率代替单位债务资本成本来参与计算。但是我国银行的贷款利率尚未放开,于是我们选用中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来计算,同时再根据央行每年的调息情况加权平均,因为不同企业的贷款利率却基本相同。

(2)股权资本成本率。所谓企业股权资本成本,具体包括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

普通股单位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β×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

公式里的无风险利率可以用5年期银行存款的内部收益率来表示。β值是反映公司股票在市场的风险系数。计算β值通常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回归得到。末项参考量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是反映证劵市场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一般定为4%。

(3)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计量会计报表中的净利润项时,我们需要考虑企业的各项成本、盈利以及税费等参考量,这就使得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该企业的获利情况。对于不反映主营业务业绩,或者不属于日常经营所得的会计科目,都需要对净利润进行相应调整。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计算式。

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少数股东权益+〔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各项会计准则金增加额之和+商誉摊销额+(已摊销的研发费用-应摊销的研发费用)〕×(1-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二)模型的建立和拟合

选用5组指标(以P为因变量,其它四个标量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三)企业人力绩效管理中EVA模型应用中实证

1、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强创造价值理念

实行EVA绩效考核,突出了资本是有成本的,能够全面揭示出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EVA理念考虑了资金机会成本和股东回报,它认为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但是有价值的企业一定会有利润,这也比利润总额指标来的更真实、更全面。

2、有利于制约投资需求

如果预期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或者不具备长期发展前景的新增投资项目,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EVA和ΔEVA指标的最终确定。实行EVA考核的企业必定会充分论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投资,从而实现减少盲目投资的可能性,真正将投资的回报落到实处, 为企业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

3、有利于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共赢

分析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我们知道观念的更新必将引起企业经营行为的变革,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形成企业对资本负责,对决策结果负责以及对价值创造负责的责任机制,实现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双赢。

4、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资本成本导向作用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投资和决策更为谨慎和科学, 大大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使用效率的意识以及投资风险的意识。 这将有效避免盲目投资情况的发生,切实促进企业能够客观准确地选择成长性好和股东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另外,还可以通过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有进有退,科学合理的把有限资源配置到主营业务上,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

5、有利于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我们可以把EVA考核与经营者的中长期激励联系起来,刺激经营者创造长远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EVA激励机制,能够使得企业在指定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时,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并以此为核心,持续的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6、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提升

EVA能够综合体现出企业增收降本、降低资本占用以及优化资产结构等现象。因此企业实行EVA考核后,必须增加经营上的税后利润,同时还要极力降低使用资本的成本,这样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企业的全方位提升。

摘要:EVA是继利润和效益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判断企业经营效果优劣的一个科学指标,而且EVA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利润、效益这些指标的单一性。本文探讨了企业实施EVA后经营者的反应,分析了EVA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协调统一,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实现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关键词:EVA,企业,科学指标,利润,效益,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星辉.中小上市公司EVA绩效评价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09(6)79-80

EVA的动因分析 篇9

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 Stemart公司针对GAAP的不足,在总结以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指标[1]。EVA是指经过调整的税后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也就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用公式表示为:EVA=NOPAT-WACCxTC:其中:NOPAT为税后净经营利润;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为资本投入。EVA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资本成本上,它不仅考虑了企业损益表,而且还考虑了资产负债表。

2 EVA在中国的应用

自EVA引入中国后中国的一批企业,开始EVA管理实践,如TCL集团、许继集团、华为技术、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春兰集团等。EVA的应用效果也被国资委认同。专家认为,引入EVA将改善央企“贱用”资本、无效扩张等发展顽疾。值得回味的是《经理人》杂志经过数月的调研和对来自国际和本土咨询公司的知名管理专家的采访,正式推出“2003年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排行榜中,“EVA价值管理”名列榜首。与此同时,《财经》杂志自公布了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毁灭排行榜之后,他们又推出了数期《谁创造财富谁毁灭财富》的中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毁灭排行榜。EVA之所以在众多的企业价值管理工具中脱颖而出,它是一个理论体系即4M: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真实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并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提高了资本使用效率并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基于EVA视角的新准则分析

EVA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是对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会计信息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财务管理结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过来指导会计理论和方法的选择。EVA理论及其广泛应用刺激了会计研究。众所周知,EVA理论形成于会计理论发达的美国;因国情不同,美国的会计理论与我国的会计理论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EVA理论与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存在那些异同呢?

(1)EVA理论与新准则的共同点。一方面,两者都强调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性。新准则规定,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为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要,财务报告要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及其能力、经营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为了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财务报告还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和其他制度建设[2]。很显然,强化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是新准则体系的一大创新。而EVA产生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在决策有用性方面的不足,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为了纠正扭曲的会计信息,消除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利影响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两者都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准则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新准则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重视企业价值创造,更多地站在投资人角度考虑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重视所有者权益。EVA整个理论体系都围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展开,从业绩评价体系来看,在实行EVA激励机制的基础上,EVA是目前为止惟一能够正确评价企业员工业绩的指标,只有正确评价与考核员工业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从EVA价值管理体系来分析,施行EVA价值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有助于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能发现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保障利益相关者获取应有的福利,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最后,两者都重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新准则对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创新,将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的开发支出允许资本化,有助于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创新。这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业绩考核机制存在弊端,即创新若成功,经营者所获甚少,而若失败,经营者所失甚多,无形中鼓励了保守者。“创新者生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定律。就研发支出而言,驱动EVA关键指标的职能部门是研发部,研发部驱动EVA的关键指标就是研发费用和产品成功转换率。在EVA机制下,精明的管理人看到,创新采用新技术的利益大大高于眼前利益。可见,EVA机制重视并有利于创新和技术进步,这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EVA理论对新准则的影响。在分析两者共同点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探究它们不同点。EVA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如AL·埃巴在《EVA———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指出:“长期以来,常规的会计制度严重扭曲了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在正确计算经营利润方面,会计制度简直是一场灾难”[3]。这席话并非耸人听闻。

(1)首先是EVA对会计基础的影响:尽管权责发生制在理论上是一种计算企业收入和费用的优越方法,但由于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财务会计理论相冲突,以及会计技术的局限性,致使该确认原则运用存在不彻底性。此外,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有时会扭曲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在上述两方面的不足,成为EVA理论应用的绊脚石。

一是EVA理论立足于客观性原则,重视收付实现制;而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但是EVA不完全赞同该规定,因为EVA要尽量反映公司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避免管理人员通过会计方法的选取操纵利润。现金收支原则成为EVA在实践中选择调整项目时遵循的原则之一。换言之,这种企业评价方式,具有现金流量方式的特性,意味着EVA一方面要使用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数据,而另一方面又否定这些会计数据有用性,将权责发生制项目转换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项目,如对税收及各种准备的处理。通过这些会计调整,能够尽量消除权责发生制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更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二是EVA理论遵从权责发生制的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新准则对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背叛,可以从研究费用、市场开拓费等的会计处理揭示出来。企业为了建立新品牌,进入新市场或争取新客户支出的广告费用,无论是在美国GAPP的规定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都将作为一次性费用。显然,以传统的会计理论看,一个在吸引新客户方面越是成功的企业,其账面利润就越是尴尬;意味着常规的会计制会“惩罚”因创新和建立品牌而增加支出的行为。这种处理违背了这些支出是为获取长期收益的实质,也就与权责发生制的本质背道而驰,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EVA理论要求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费用进行识别,区分投资性费用和消耗性费用,而不是避重就轻地运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EVA将上述支出作为长期投资,鼓励在一定期间摊销,这种处理与当初决策理念一致,真正反映了权责发生制的本质。

显然,EVA理论在强调将应计数字转换为现金基础上的营业利润的同时,在另一层面也真正重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正如葛家澍等教授指出,EVA这种企业评价理论的出现,刺激了会计研究。随着EVA理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渗透,现金收付制在会计确认的地位将逐渐上升,并与权责发生制成为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

(2)EVA对谨慎性原则的影响:财务会计最初是作为一种债权人而非股东监督管理者的手段出现的。而债权人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收回债务,对企业的发展潜力并无多大兴趣。这也正是会计准则中保守主义传统的根源所在。

EVA否定任何歪曲真相的会计理论,其中包括对谨慎性原则的否定。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不理想之处,新准则已经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来体现,该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不得转回。尽管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仍会将计提各种准备金的方法,变成众多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这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计提目的背道而驰;再者,对公司管理者而言,这些准备金并不是公司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这种做法不但低估了公司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总额,而且低估了公司的现金利润,不利于反映公司的真实现金盈利能力。EVA则通过会计调整(1)来消除这些影响。

EVA理论体系对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面,还体现在研究支出以及市场开拓费方面。EVA认为,从股东和经理人员的角度,研究支出和市场开拓费用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可以在未来几年为公司带来效益,因此应和其他长期投资一样列为公司的资产项目,根据资产的受益年限分期摊销。但是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必须在研究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和市场开拓费用发生的当年列作期间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这实际上否认了这些支出对公司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会诱使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因为将这些支出在发生当年一次性计作费用予以核销,会减少公司的当年利润,使经理人员的当期业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效益不好的年份。美国有关研究表明,如果首席执行官的年薪与其退休前最后几年的公司利润挂钩,他们就会在研发支出上十分小气。

总之,EVA理论排除了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企业价值的减少,更重视企业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真实价值,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这就突出地反映出谨慎性原则存在的不适应性。

(3)EVA对资产要素的挑战:正如A·C·利特尔顿指出的“资产的职能首先被视作创造收益的手段,其次才被视作偿还债务手段。”[4]就会计计量而言,虽然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但其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新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引入。外部信息使用者仍无法从大多以成本反映的资产信息中预测这些资产未来创造收益的状况,也就是这些资产的价值信息未能反映出来。就资产的质量而言,由于一直以来,权益资本被当作免费的午餐,造成了许多闲置的甚至是无利用价值的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利益相关者很难运用这些资产信息来降低其预测的不确定性。就资产涵盖范围而言,现有的资产要素并未能将一些重要资产视为资产处理,而是作为费用。EVA告诉我们,哪种产品、服务、业务或项目具有非常高的生产率,具有非常高的增加值;然而传统的资产项目不利于EVA找出那些能够增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不仅如此,EVA理论还是一个重视培训教育投入为投资的理论,它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主张将员工的再教育支出视作企业的长期投资;重视企业的研究支出,并要求将该项支出作为企业的资产,在受益期间摊销。然而这些内容也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很显然,现行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项目及金额,无法满足EVA理论应用的要求。

(4)EVA对会计利润要素的挑战:众所周知,会计润指标忽视了权益成本的核算,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对企业利润底线的影响,结果根据现有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之上的指标,不但无法准确计算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而且一些提高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实际是在侵蚀股东财富[5]。换言之,会计利润不是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钱,通常不是利润。资本成本率低于资本收益率的决策,从财务上分析肯定会被否定,但用到会计上就另当别论了,资本成本率低于资本收益率的投资,公司仍然缴纳所得税,似乎公司在盈利。事实上,这样的公司不但没创造财富,却一直在消耗财富。此外,传统会计利润受到EVA的冲击还体现在,它不能全面地反映网络经济这种新兴的、高效的经营模式。EVA是经济利润指标,它不仅真正体现了企业财富的创造现状,而且还能准确地予以度量新经济下的变化带来的收益。

4 结束语

会计准则的精髓是要求通过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尽管新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但我们从上文分析可知,面对EVA理论,新准则体系仍存在有待创新和完善之处。

摘要:从EVA的视角分析了新准则,指出新准则理论与EVA理论存在共同点的同时,更多的是新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受到EVA理论的冲击,它是一个有待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准则理论。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EVA挑战

参考文献

[1][美]AL·埃巴著,凌晓东等译:《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M];中信出版社,2001:48-49。

[2]詹姆斯·L.格兰特著,刘志远译:《经济增加值基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8-80。

[3]李寿生、陈波:《企业价值创造之路—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操作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2-33。

[4]S.戴维·扬,斯蒂芬·F.奥伯恩著,李丽萍等译:《EVA与价值管理——实用指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5-56。

上一篇:小阴唇皮瓣下一篇:弹簧夹具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