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培训中心

2024-08-22

附属培训中心(精选12篇)

附属培训中心 篇1

摘要:放射影像科在医院中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医技部门, 在规划设计上相比其他科室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为例, 总结了放射影像科建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有一定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妇女保健院 (妇产科医院)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学士路1号, 东临岳王路, 南傍学士路, 西贴浣沙路, 北接庆春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工程 (二期已建) 是在原门诊楼和老病房楼翻建而成。该大楼总建筑面积30627m2, 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7285m2, 建筑高度68m, 地面17层, 总高度67.55m。二层为产科门诊和放射科, 共2000m2。一些大型医疗设备, 如钼靶X光机、数字胃肠机、螺旋C T机及X光拍片机、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皆安装于门诊医技大楼二层东南面。

放射中心主要设备

医院放射中心配置的主要设备 (见表1) 。

安全与防护措施

放射中心的数字胃肠机、D R机、C R机、钼靶X光机、C T机机房及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皆是生产X射线的设备, 必须做好其屏蔽设计。因为, X射线会引超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电离, 对人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1.门诊医技大楼所有射线装置机房中, CT机房面积为38m2, 数字肠胃机机房面积为42m2, 均大于36m2, DR机房面积为36m2, 钼靶X光机及CR机房面积都为24m2, 符合国际《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2002) 第6.2款的要求。

2.所有射线装置机房的墙体均为37cm厚实心砖墙, 机房内墙粉刷了2~3cm厚硫酸钡辐射防护涂料, 满足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3.射线装置机房的门窗设置合理, 机房工作人员与患者出入的防护门由江苏宜兴南漕辐射防护器材厂生产, 厚度为10cm, 内村3mm厚铅板。观察窗均为1.5×0.8m, 采用厚度为3mm铅当量的铅玻璃。

4.每个射线装置机房都具有进风口、出风口来保持良好的通风。

5.射线装置机房门口均设有电离辐射标志和中文警告牌, 并安装有警示信号灯。

6.医院建立了放射防护委员会, 全面负责本院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并根据医院放射科射线装置的特点, 制定DR了操作规程、X线摄影换操作规程、意大利VILLA数字胃肠机操作步骤、钼靶操作步骤, 并已上墙明示。

7.医院按《放射牲同位素与身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关于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规定, 为工作人员配置了个人剂量仪, 并建立了个人剂量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PACS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门诊、急诊、住院病人均有10%左右的病人需在放射影像进行检查诊断。可以想见, 放射中心不仅要对医护人员的安全要有保障, 还必须具有较高工作效率, 才能满足就医流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基院服务水平。为此, 我院放射中心还实施了PACS系统。

PACS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 原意为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 (医学影像的采集和数字化, 图像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化医学图像的高速传输, 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重现, 图像信息与其它信息的集成五个方面) 。通俗的讲, PACS系统出现类似于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过去病人进行影像检查 (如骨折拍片) , 需要等待胶片冲洗出来医生才能诊断。而现在直接从检查设备上读出图像到计算机上观察诊断, 大大提高了效率。PACS系统延伸到医院其他的工作也进行数字化管理 (如病历本不再手写, 检查单不再手写, 统计医生工作量不再依靠护士手工统计) 。

PACS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 (采集和处理) 、计算机与通讯、C/S体系结构的多媒体DBMS系统, 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 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技术复杂系统。其主要应用方向为:

1.设备集群使用:从多种影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中采集图像;拍照与打印等多种输出设备的共享与选择;

2.影像传输与分送: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等;

3.辅助医疗功能: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处理、变换等。

结论

通过我院实践可以看出, 医院影像中心不仅要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外, 还必须关注到该科室在医院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即特殊性上要安全有保障, 重要性上要使用高效率。惟其如此, 才能建设出符合现代医院发展水平的影像中心。

附属培训中心 篇2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建于1954年,是一所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院址前身是甲午战争后1896年建造的杭州“洋关”,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对象。1991年被浙江省卫生厅评为三级乙等医院和浙江省级文明医院,1994年被评为杭州市级文明单位,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1999年根据杭州市政府决定,归属为“杭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01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保留“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牌子。

医院现核定床位500张,在职职工8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7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130余人。医院设40个门诊科室、8个医技科室、18个病区、10个教研室。拥有核磁共振(MRI)、全身螺旋CT、DSA血管造影机、DR、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套中央监护系统、蔡司全套手术显微镜、全套腹腔镜设备、全套椎间盘镜和关节镜、美国Rembrant(邦德)多导睡眠监测仪,德国JAEGER(耶格)MasterScreenPFT高级肺功能仪,进口人工肾、体外震波碎石仪、电子胃镜、电子肠镜、鼻内窥镜、美国威视准分子激光仪等大型医疗仪器和设备,满足各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及教学的需要。医学特殊检测中心为杭州市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脑外科、口腔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为院重点专科。眼科中心、耳鼻咽喉中心、整形美容中心和肛肠外科为医院特色专科。杭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杭州市临床医学特殊检测中心、杭州市口腔医疗质控中心、杭州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等医疗质量与学术中心设在我院。

近几年来,医院各专科新技术、新项目推陈出新。如普外科开展了肝癌射频消融术、布加氏综合症血管置换术;胸心外科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耳鼻咽喉科开展了各种喉癌、下咽癌、颈段食道癌切除一期修复术;脑外科联合放射科成功开展了巨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心内科在开展各种介入手术的同时成功开展了Crash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泌尿外科开展了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眼科开展了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及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术;呼吸内科利用电子支气管镜配合冷冻仪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血液透析中心采用宾馆化装修,等离子彩电、宽带网络、背景音乐、国际远程诊疗会诊系统等设施齐全,开展在线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血液净化新技术;内分泌科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糖尿病足规范性诊治等。

医院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诚信求生存、以创信求发展”的办院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建设,加强成本效益管理,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正在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硬件水平,改善医院的教学、医疗条件,医院于2005年动工兴建新的医疗综合楼,该大楼建筑面积61398平方米,分地上21层,地下2层。大楼内同时设有急诊中心、ICU、检验放免中心、DSA、CT、DR、CR机房,中心供应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馆等,开设一流手术室13间,是集医疗、医技、远程会诊、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的综合大楼。新医疗综合楼工程是2005年杭州市重点工程,也是杭州市卫生系统历年来建设项目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投资金额最多、功能最为复杂的工程。该综合大楼建成后,我院床位将达到1000张,这必将为医院的医学技术发展和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建设都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楼计划2008年6月投入使用。

附属培训中心 篇3

1995年初,欧美科学家发明了微电极定位技术的立体定向手术——细胞刀。由此,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细胞刀手术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患者无任何痛苦,而肢体震颤等症状因击中“要害”而立刻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幸运的,信息时代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2000年年底.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版引进”.成立了细胞刀中心,将世界最先进的帕金森病治疗手段和方法搬上了该院的手术台。一年多来,该院细胞刀中心已成功地为江苏省内外60多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有效率为100%,总体疗效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来自无锡的张女士,今年54岁,患帕金森病却已整整22年,近两年她已完全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面部表情呆板.颈部瘫软,严重时连头部肌肉包括舌肌在内都不由自主的震颤,以至言语含糊、无法表达意思,仿佛活死人一般。她自己了无生趣,就连家人也失去了信心。是该院的细胞刀中心给了她希望,还在手术台上,她就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左脚不抖了.左手也有了力气,讲话也清晰了。半年后还是在这里,做完另一侧手术的她.已近一个正常人了。

从美国回南京探亲的美籍华人吴老太太,提起南医大二附院细胞刀中心便竖起大拇指,连说“OK!”。老太太今年72岁.患帕金森病整整8年。儿女劝她在美国做细胞刀手术,她听说要在头上打洞,说什么也不干。后来,她南京的一个亲戚患帕金森病在南医大二附院细胞刀中心治好了,便把这个信息传给她,并且告诉她:整个手术过程只有几分钟,而且毫无痛苦。吴老太太出于对亲人和祖国的信任,立即回国,到南医大二附院细胞刀中心做了手术。术后效果令她非常满意。她决定半年后再回祖国做另一侧的手术。

附属培训中心 篇4

近10年来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客观上为医学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医学教育规模发展与临床教学资源匾乏的矛盾;医院也在与医学院校的共建教学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和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中承担临床教学的教师队伍状况尚不容乐观。如何提高这一师资队伍的素质,尽快使其转换角色成为“双师型”人才,在参与全过程临床教学中达到医学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真正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力量的延伸,是当前人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现状

基本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框架,也是教师发展其他素质的基本条件。在调查或调研中发现,当前地方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某地方医学院校十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例,硕士及同等学历以上人员仅占1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2.5%。大多数医院的教学人员中以年轻医师居多,与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以及医学院校对教师队伍结构的要求均存在明显差距。这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及其发展潜力显然具有不利影响。

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首先,医学学科专业素质是医学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尽管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本地区内的三甲医院,但由于科研相对滞后,其临床医师的专业素质仍落后于直属附属医院。其次,教学素质是临床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含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以及人文思想等。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都是直接由临床医师“过渡”而来,并未经过正规教师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临床教学的师资培养基本上沿袭一种“师带徒”的跟带式传承模式。临床教师队伍中普遍呈现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能力不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观念、教学意识淡薄。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虽然非直属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校建立了教学共建关系,也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整个医院并未形成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氛围,从领导到员工,大家的思想观念上并未打上服务教学的印记。“教学”对医院而言就是一个附带的任务,没有自我意识为一种责任或者义务[2]。因此,在对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和管理中均落后于医疗服务,久而久之,临床教师也慢慢地淡化教学意识、弱化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2 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培养现状

培训呈现临时性、短期性和片面性。由于一直以来对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投入和产出观念上的狭隘,师资队伍建设多没有完全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去,对教学软件投入也缺乏足够的重视。非直属附属临床医院教师的培训,大多是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进行。这种临时集中进行的短期培训,缺乏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缺乏一个系统的培养体系,更缺乏一个长远的培养规划和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培训的内容、形式陈旧单一。目前对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培训的内容多是对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简单指导,形式多为集中式面授,培训完全呈现出一种突击行为。这种内容老套、形式僵化的培训,难以真正激发临床教师投入教学的兴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缺乏持续、有效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也难以持续提高和发展。

3 构建创新型师资培训体系

创新培训的模式,构建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状况的科学的、系统的培训体系。

3.1 更新培训目标

确立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培养目标和标准。当前,我国已引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向全球医学教育界推荐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适应这一需要,医学院校的临床师资培养也必须确立体现这些标准内涵的目标体系,而且应特别提出针对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这一特殊队伍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并将这些标准制度化,形成富于战略意义、体现动态发展的师资培养方略,使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既有低限要求又有高层方向。

3.2 完善培训内容

①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和大学人文素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规律,熟悉大学生教育心理学,并且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在培训中开设《教师法》、《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高校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课程。适当开展素质拓展野外训练等。②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这门艺术演绎的有声有色,需要有恰当的方法。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学员身临课堂教学,切身感受各教学能手的授课风采,领会不同风格的教学仪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感官认识,加深心理印象。③临床基本技能。依托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教师们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更加规范、手法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临床带教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④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临床见实习期是医科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师积极的诊疗行为和系统规范的技能操作对学生的带教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床边见习、实习带教观摩,使教师们养成良好的带教习惯[3]。⑤教学组织及学生管理。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能使教师无缝融入教学活动和学生群体中,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⑥多媒体教育技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娴熟的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掌握具备的。⑦科研方法与科研素养。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其缜密科学的科研方法的培养,科研素养及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的源动力。

3.3 多元培训形式

把承担全过程临床教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多阶段、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入职培训。新学期开始之前,学校统一组织对要承担临床理论课教学的新教师进行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熟悉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训结束后进行试讲考核,通过试讲颁发入职培训合格证,未通过者,不能承担理论课教学。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旨在利用工作间隙,开展不同的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能力的培训。

教学能力培训。一是“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培训。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请进来”,请临床教师到学校,统一食宿、统一教学安排,进行系统的教学与技能培训;“走出去”,组织专家教授到医院进行订单式授课,根据医院教师们的要求,精简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二是结合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开展培训。在学生实习期结束之前,结合学校组织的临床技能考核,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把在考核中发现的共性及个别问题向教师们反馈和再培训,使培训效果在情景模式下得到强化。三是举办教学专题会议。定期举办教学医院教学研讨会,针对临床理论教学和见实习带教中存在、发现及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项研讨,让教师带着问题来、获得答案去;通过论文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并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科研能力培训。一是学校、医院联合派遣优秀临床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包括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班等,教师返校后针对学习情况在医院内开展讲学,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二是科研资助,设立非直属附属医院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项目,获得硕士学位并承担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经过拟开展课题选拔,择优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培训。鼓励年轻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安排,积极担任兼职班主任,通过组织教学和学生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4 强化培训评价

适时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和强化培训效果的必要措施,结合学校情况,开展刚性评价和柔性评价。

教学效果测评。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对承担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网上测评,参加测评的人员有专家、同行、学生及管理人员。测评结束后对每位教师的测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竞赛评价。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竞赛,前期各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预赛,要求每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必须参加。一是通过竞赛形式让个人自我检验教学能力,二是优中选优,推荐优秀教师代表医院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决赛。

技能比赛评价。依托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学校选拔赛。以直属附属医院和各个承担全过程临床教学任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为参赛单位,组织形式和比赛标准与全国大赛接轨,采用多站考核形式,设单人项目和合作项目,考核内容涉及问诊、理论问答、基本技能操作等6大类24项考核内容。

不同的评价形式,是对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定量和定性评价,也是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教学安排、运行和管理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检验了培训效果,辐射带动了教师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步更好的加大培训改革力度、创新培训体系反馈了重要讯息。

4 结语

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医院的协同努力,在制度建设、资金匹配和机制运行上给予同步的重视。只有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医学院校后期临床教学的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苗双虎,毛兰芝,高建辉,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45,68.

[2]王宏李红.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46.

附属培训中心 篇5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一个成功的人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健康的体魄,更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就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

结合本校实际,作为一个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最好能达到如下配置。

一、教师办公室

配备电脑,档案柜。

软件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个案咨询室

调整窗帘。

教师办公室和个案咨询室可以放在同一个房间。

三、情绪宣泄室(可选)

配置宣泄人一个,室内要做软包,保护安全并隔音。

或可选择现在的智能互动宣泄系统。

四、音乐放松室(可选)

音乐减压放松系统。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篇6

风湿科

该科是镇江市最早成立的从事风湿性疾病诊治的临床专业学科,专科的每位医生都经过风湿病学专业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硬皮病、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症、血管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痛风等风湿病有较深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上,我们在镇江率先应用核磁共振(MRI)进行关节和肌肉检查,提高了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肌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早期诊断水平。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发现,可以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减少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对肌炎/皮肌炎的辅助诊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开展了ELISA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诊断提供了血清学依据,使该科在市内率先诊断和治疗了多例显维镜多血管炎患者。本科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两种常见性疾病作为主攻方向,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疑难问题进行研究。

专科特色: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近年來在临床上应用“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和硬皮病方面具有较独特的疗效。

专家:谭军

电话:0511-88915857

附属培训中心 篇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位于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渝昆高速公路旁, 距主城区26公里, 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 设置养老床位3000张, 医疗床位1000张, 护理床位500张以及1500套老年公寓, 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护理职业学院组成, 分五区三期建设。该护养中心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业的医疗护理技术, 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 秉持“健康、养生、文化、护养”的服务宗旨, 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打造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乐园。

建设背景篇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 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2132万, 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 必将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解决老龄问题, 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据调查, 60岁以上老年人中, 他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带病生存, 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 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但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在国内多省市出现, 重庆市民政局数据显示:重庆城镇养老床位缺口达4万张, 老年人去哪里养老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1年底, 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40868个, 却没有一所是公立医院开设的, 且养老院大多缺乏相关医疗配套设施。

在上述背景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筹资金创办了一家新型老年护养机构——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该护养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全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 系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在当前各种养老社区概念层出、养老地产花样也不断翻新的情况下,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创办的新型老年护养机构, 如何“跳出传统”, 体现“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优势与特色呢?这要从选址说起——

前期选址篇

选址坐拥天然氧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于重庆市市中心, 配有先进的医疗设施, 但市区内用地紧张, 考虑到老年人的休息养护空间需远离城区污浊空气, 医院几度选址, 最终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设在重庆璧山区青杠街道百家店水库旁。该处依山傍水, 坐拥得天独厚的山地湿润气候与广袤的绿色植被, 环境清幽, 极为适合老年人疗养、康复和居住。用地对外交通便利, 西面为宽32m的老成渝公路, 北面为宽16m的城市规划道路, 依托成渝公路以及附近的高速公路, 可快速到达市区。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建成后将拥有6000张床位的规模, 主要服务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 也将逐步吸收来自周边省份乃至全国范围的老年人。

依山傍水山地特色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整体用地山势较为平缓, 设计中依现状分为3个山体、一块平地以及一个景观水库。用地西北角靠近成渝公路, 到堤坝下高差不大, 可视为平地, 坝上环水库一周分布三个山头, 靠规划路两个山头较高, 制高点为371m。两个山头之间的地面较为平坦适合规划建筑, 次要出口也开在山谷之间, 南边山头高差较缓, 适合建山地建筑, 并有一小块平地延伸至水体之中, 形成半岛, 成为极好的景观场所。山体被果树林覆盖, 山色清新, 树林茂密, 灌木从生, 整体用地完全处于纯自然环境之中。

规划设计篇

以水库为中心, 分三期建设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分为三期建设, 一期为:护养中心一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及能源中心;二期为:护养中心二、三区、老年公寓及护理职业学院;三期为:康复医院、护养中心四区及预留发展区。

一、二、三期建设区域既相对独立, 又联系便捷, 以一个水库为中心带动整体。

“以山为脊、以水为魄”的理念

“山”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均具灵性, 作为一个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场所, 青杠护养中心融入“以山为脊、以水为魄”的设计理念, 突出体现中国的传统山水文化, 使其更具归属感。

青杠护养中心以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 倡导生态设计, 任何一个护养区都置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当中, 而不同的自然环境赋予每个护养区和场所不同的特性与自然景观主题。因此, 设计中充分尊重原始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特点,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采用自然和技术相结合的生态设计, 将美好的自然环境融入护养区, 实现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达到生态和谐。并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此外, 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还充分融入了地域及文化特色, 从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背景的城市和民族特色出发, 通过采用连廊、平台、台地场所形成交往的“链”, 各区域之间进行联系与对话, 做到“隔而不分”, 象征温暖的传递与延续, 同时用廊联接建筑群以确保交通风雨无阻。

护养中心一区, “四合院”式建筑组合

护养中心一区建筑面积31300m2, 设床位522张, 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开设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临终关怀科等专业, 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功能康复等服务。护养中心一区除了拥有完备的医疗设备, 还为老人们设计了有特色的生活、娱乐和运动配套设施, 门球场、台球室、沙弧球室、图书馆、网吧、水疗中心、足疗中心、超市、银行、商务中心、美容美发等设施一应俱全, 可满足老人对养生、文化、保健、医疗、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院落式建筑组合

护养一区整体设计采取错落有致的布局, 避免了“行列式”或“兵营式”的单调组合方式, 以减弱房间的“隔离”感。考虑到老年人活动的特殊性, 护养中心特意设计成“四合院”式的7层建筑组合。

护养中心一区由ABCD四栋建筑有机组合而成, 自然形成向心的内庭院。护养中心一区底层设主要竖向交通空间和各种入口。除竖向交通空间外其余部分均架空, A栋和B栋利用底层4.2m的架空空间, 布置绿化和共享空间, 供老年人休憩和活动, 以改善环境, 增强通风采光。C栋一层设置了男女水疗室、足疗室。D栋一层设置了集中的餐厅和厨房以及小型超市。

目前, B栋二层为“小型医院”, 设内科、外科、中医科、五官科、妇科、心理卫生中心、放射科等科室以及相关化验、收费等医疗功能用房;A栋二层为行政办公区, 设接待大厅、出入院窗口、财务和会议室等;C栋二层为特护区, 设置特浴室;D栋二层为康复病房区, 设置物理治疗室、多功能康复训练室。护养中心一区的A栋、B栋、C栋、D栋的三层~七层每层设计了两个护理单元。其中, 三层~五层每层设17间标准双人间, 六层各设18间单人间。七层设带起居室和厨房的套间9套。每层在两个护理单元之间设计了音乐舞蹈室、阅览室、网络室、棋牌室、台球室等供老年人活动娱乐的活动室, 为老人们提供一个集体交流活动的场所。在每层中部位置设护理工作站, 便于医护人员集中护理。医护人员的工作区自成一区, 位于北侧。

护养中心一区四栋楼利用连廊层层连接, 联系方便。楼栋之间用空中连廊相互连接, 组成一个四合院, 让楼栋之间相互联系, 并在空中连廊上摆上植物与桌椅, 增加休闲活动空间。

*坝下水景

结合坝下排洪沟设计成自南向北的线性水景, 蜿蜒曲折, 贯穿于4个护养区的西侧, 至西北侧入口的大型中心广场形成扩大的水景, 然后通过地下与规划路下的拟建涵洞连通向北侧泄洪, 这条水景为坝下一期工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70000m2的室外生态花园

老年中心护养一区拥有70000m2的室外生态花园, 在花园中特别设计了供老年人活动、散步、休息的设施, 园中还设计了一条约长500m、宽10m、深1m多的景观水渠, 老人们可在此垂钓、观景。“四合院”中庭按照园林化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为老人们提供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间“私人定制”

护养中心一期的室外门牌细心地用色彩鲜艳的水果、鲜花、动物等作为标识, 方便老人们记住自己的房间;房屋的过道均采用防滑地板, 并在走廊两侧设置扶手;过道宽敞明亮, 电梯均为无障碍医用电梯, 推床可以自由进出;步梯的踏面加宽, 梯步的高度设置得更缓, 楼梯的护栏采取高矮双杆设计。

为了减少家具对老人的擦刮与撞伤, 房间内所有的家具都采用圆弧形倒角, 室内采用防滑地板, 马桶和淋浴室设有防滑护栏;淋浴室设置沐浴专用凳, 冷热水开关标识也十分醒目;卫生间与室内连接处采用缓坡无障碍设计;无线定位系统、24小时应急呼叫系统, 只要在园区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无线定位找到老人, 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 只需轻轻按下应急呼叫系统马上就会有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助;老人们居住房间均安装有红外动态监测装置, 可防止意外的发生。

临湖疗养楼, 顺等高线走势排布

临湖疗养楼位于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西北部, 北临二期拟建的老年公寓区, 南向面对风景秀丽的百家店水库, 主入口位于规划用地的东侧, 处在两座山的山谷间。

疗养楼顺等高线走势排布, 靠近水库地势较低处布置拼接别墅式疗养单元;顺山势向高处布置独栋疗养单元, 共7栋, 每栋3层。在前后间距的控制上, 一方面考虑日照因素, 另一方面根据前后建筑的不同高度, 保证彼此之间的合理视距。由临湖5m宽的盘山路蜿蜒而上, 车辆可达到每栋疗养单元。

该区建筑面水背山, 成团成组, 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 顺应自然体态, 均为上佳的居住空间。同时疗养区和住宅区各自以点、线、面的方式层层结合, 彼此又互为对方的景观天际线, 令人视线畅通。

学术交流中心, 塑造人本活动空间

建设中的学术交流中心以接待看望入住老人的亲属及举办学术会议为主, 学术交流中心依百家店水库而建, 充分结合整个沿水库面的自然生态景观, 力求做到有山有水、景致独特、环境优美。学术交流中心以创造充满山野情趣和当代乡土气质、优雅而舒适的城郊山地居住环境为出发点, 密切结合地形, 创造以人为本的学术交流及活动空间。

在学术交流中心东侧的道路环线上为护养中心主入口广场, 形成车流主要出入口, 北侧设货物出入口, 设坡道可进入吊层的厨房, 西侧临湖一侧主要设置自由蜿蜒的沿湖栈道以及与山地地形相结合的台阶、步行小路, 东侧道路两边设部分地面临时停车位。

康复医院, 呈“工”字型布局

青杠康复医院设置在护养中心的正门右侧, 规划占地面积4955m2, 整体呈“工”字型布局。门诊楼和住院楼通过水平交通的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使得医院的内部功能的联系更加便捷、简单、舒适。门诊入口正对老成渝路。急诊部分在布局上充分考虑急诊、急救快速便捷的要求, 置于主入口的西北角, 自成一区。一层为门诊、急诊及医技用房。二、三层为门诊诊室及辅助用房, 四层为手术室、ICU病房, 均由专业公司二次深化设计。五层以上均为住院部病房。污物入口设于建筑西北角。

老年公寓, 采用“刚柔并济”的设计手法

*地势高低错落, 布局呈“鞍”状

老年公寓位于护养中心的西北部, 形成“鞍”状, 两座山头构成整个地块的最高点, 谐趣相生, 遥遥相望。在“鞍”部的中心山谷处顺势开辟出50m宽地下车库 (局部地下两层) , 地下车库车道直接与背面16m宽的规划道路相连, 相连处形成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直接进入地下一层车库, 并在车库顶层形成净宽34m的中心休闲广场, 其他支路围绕中心广场展开。

*现代设计风格, “一切以老人为中心”

高档老年护养区和老年公寓的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体现现代化的标准, 不仅外观造型美观大方, 更重要的是内部功能布置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充分体现“一切以老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营造方便、愉快的生活环境。保证老年人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质量。

整体设计采用“刚柔并济”的手法, 以区内中心广场为轴, 西侧设计两排老年公寓, 分别为8层、11层;东侧与西侧对称设计三排公寓, 分别为8层、11层、5层。在基地北面沿规划道路设计一排公寓, 高11层, 大大提高了老年公寓套数, 另外在东、西侧山上设计部分多层公寓。

外部造型上所有单元均采用灰色外墙面, 给人以儒雅的感觉。屋面形式为平屋面, 局部高出屋面, 高出部分采用坡屋顶。建筑与山林水体互相映衬完美融合, 形成独特品味的老年护养空间。

*依山势环绕道路, 实现景观入户

老年公寓顺等高线走势排布, 尽量减少土方量, 结合迂回环绕的道路, 形成动态的曲线线条, 宛若山涧溪流, 婀娜旖旎, 处处体现柔美和秀丽, 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老年公寓成团成组布置, 一方面考虑风向因素的影响, 使老年公寓的朝向均达到最佳通风效果, 保证气流顺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水库及青山的景观, 最大限度地使每栋老年公寓实现景观入户。

为更好地服务老年人, 在休闲广场东南角设有服务中心, 内设老年活动室、老年保健室、老年疾病康复治疗指导中心及医护人员公寓。区内的老年人在这里既可以休闲娱乐, 也可以得到疾病康复治疗方面的指导。

另外, 在空间设计上合理分配静、闹空间, 布置老年人卧室、护理人员卧室、老年人活动起居室, 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要。设计中加入大开间、进深为3.3m的阳台, 两层通高, 南北错开, 保证房间有充足的日照和清新流通的空气, 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护养中心二、三区, 重在内部设置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护养中心二、三区设计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并体现现代化标准, 不仅外观造型美观大方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更重要的是内部功能布置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与护养一区相同, 护养中心二区和三区底层也架空4.2m作为室外空间, 除主要交通空间和活动室外, 其余架空空间设计为供老年人活动健身、散步休息的场所。在护理单元之间设计了活动室, 并设护理工作站, 便于医护人员集中护理。洗衣房等辅助房间也紧邻护士站布置, 便于管理。护养中心二区、三区二层~七层每层设计了4个“回字形”护理单元, 自然形成向心的内庭园, 可布置绿化, 改善环境, 提高空气质量和房间内的通风采光, 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交流和活动的室外空间。

道路交通, 人车分流

为保证护养中心的安静和安全, 以及交通便捷性, 整个区域采用人车分流系统。车行线路在平地上形成环线, 在山体上沿山坡和水库形成环线, 几个护养区自成一体, 形成步行系统。坝下、坝上通过机动车道和运动步道相联系。

由中心广场分射出多条5m宽车道, 与区内干道环绕连通, 并在规划区的西北处设计出公寓区主出入口。在各分支车道之间结合景观布置人行步道、景观小品, 自由蜿蜒, 趣味横生, 同时达到了人车分流的目的。

所有地下停车场集中设在用地中部地带, 车辆从规划路的车库入口直达地下车库, 减少因外部车辆进入区内造成的景观干扰和安全隐患。在区内支路上布置部分地面停车位供内部车辆使用。

预留发展区, 拓展活动空间

护养中心预留发展区约21500m2, 将专辟爱心农场、宠物园、垂钓园、手工作坊等, 让老人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得自理能力的锻炼, 使老年生活更加健康阳光。

建筑环境篇

建筑用材, 突出温馨与自然

护养中心一区外墙以浅暖色为主, 给人温暖的感觉。屋顶采用坡顶, 坡屋顶材质采用传统的红色琉璃瓦, 挑檐下推进的玻璃窗的椽子上出挑的装饰椽头, 使屋顶显得既舒展轻盈, 又沉稳高雅。一、二层外墙采用红色天然石材配大幅透明落地玻璃窗, 通过红色墙体的古朴大气与玻璃的清透现代形成对比。三层~六层外墙采用米黄色涂料与大幅透明玻璃窗配合使用, 既具现代气息, 又使人备感温馨。七层外墙采用大面积落地窗结合白色涂料及白色线脚。局部富有现代感的金属栏杆设计增加了建筑主立面的细部装饰。顶部将交通空间部分做成高起且柱子外露的标志塔, 使整个造型高低错落, 富于变化。

护养中心一区、二区、三区与规划用地内所有一期建筑的风格相统一, 充分考虑了疗养建筑的大方与温馨。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 融入局部石材墙与坡屋檐的元素, 大气稳重, 成为新主入口景观环境的一个亮点。建筑单体的造型和立面处理, 紧密结合功能要求, 采用简洁明快的建筑语汇, 红色屋顶, 暖色墙面, 利用天然材料体现山地特色。

而临湖疗养楼延伸至水库中的平台尽端设计景观建筑——茶室, 以玻璃材质为主, 使人更加亲近自然, 犹如身处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中。

环境设计, 步移景异

青杠护养中心以体现山地建筑特色, 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为目标, 力图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 解决功能、美学的问题并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环境, 以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力求创造一个景色宜人、自然清新的医养环境。

空间组织顺应原生态山水结构, 沿山谷纵向发展。在谷底中部设计一条漫步道, 漫步道的北面是与城市衔接的入口广场, 南端是将水坝作为景观而形成的活动广场。漫步道两面的建筑随着用地的坡向有机布置, 形成变化丰富、步移景异的环境景观。

沿百家店水库边缘布有蜿蜒曲折的人行小路, 绿化景观与水库边缘其他景观道路相连接。步移景异, 一副动感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此外, 为了给老人们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增加养生乐趣, 护养中心开拓大量的空间来塑造园林景观, 枇杷树、橘子树、芒果树、龙眼树等果林让老人们可以享受采摘的快乐。

已在规划设计中的护理职业学院紧临护养中心, 其运动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园林景观也将与护养中心共享。在学校的规划中, 还特地将运动场的看台设计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坡度, 让他们能感染学生的青春气息。

智能化建设篇

引入医疗智能腕表

青杠护养中心除了硬件条件, 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也是依据老年人的行为习惯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与专业公司合作, 研发了远程视频探视系统, 在征得老人和家属同意后, 可实现远程探视、语音对讲、远程抓拍等功能, 这样家属上班时也能看到老人的生活起居状况, 拉进与老人的距离。

同时还将常见的智能腕表装置引入青杠护养中心, 入住的每一位老人手上, 都戴着一块特殊的“手表”, 采用无线定位系统, 可以对老人进行实时定位, 防止老人迷路走失。如果老人遇到发病、跌倒等紧急情况, 只需按下腕表的求助报警键, 腕表就会把警报发送到监控室, 方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提供救助。不仅如此, 腕表里的内置震动传感器还能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 如果老年人长时间静止不动, 会自动向监控室发出报警。

系统联动控制

屹立在绿树山林间的青杠护养中心借用智能化手段将自己打造得更加经济实用, 服务贴心。为方便照顾老人, 在护士站配置智能开关面板, 护士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控制整个养护病房区域的照明。同时, 通过对灯光、电动窗帘、空调系统、呼叫系统、微波炉等电源插座、紫外线杀菌灯的联动控制可以调节室内舒适度, 满足使用需求。特设的门禁系统由医护人员进行统一操控, 方便照顾老人行动也增加了安全度。

补白

附属培训中心 篇8

一、公立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必要性

从医疗工作的特点来看,首先,医疗工作是一门经验科学,所有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发挥效应,实践的多少决定了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医疗的水平与质量。其次,医疗工作又是一项协作科学,这里包括医患的协作、医护(医)的协作等等。上下级的理解与支持、同事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医生与病友的沟通与信任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最后,医疗工作也是一项人本工作。医疗工作服务的对象为人,它的工作内容是直指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与品德不容忽视。就这三点而言,对于一位只具有理论知识的、毕业于不同学校的单个的应届生来说,进行入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从新进人员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新的单位新的岗位充满了好奇,具有踌躇满志的情怀,渴望尽快融入集体,施展才能,得到认可,这是入职培训的良好心理契机。同时新进人员在刚入职时,必然有一段适应和阵痛的过程,不排除精神上的躁动、烦闷与抑郁。岗前培训、入职的导引可缓解这种状态。此外,从医务工作者的时间来看,一旦到了医疗岗位,就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少有休息的工作状态,再要把一批新进人员聚集起来,腾出连续的大段时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岗前的入职培训是具有良好的时间、心理契机。

二、公立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常见问题

对于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一般医院都会就医院的情况做整体介绍、对诊疗的规范做说明。有些医院入职培训年年做,但是存在不少的弊端。

1. 重视性不够。

一些医院把员工的入职培训只是当做一项日常工作,例行公事。关注的是培训的成本支出和给今后带来的直观效益。一些医院压缩培训时间,培训走过场;节约培训成本,闭门造车。有些科室甚至因为科室人手不够,让新进员工直接上岗,敷衍培训。

2. 人本性不够突出。

一些医院培训的目的单一,只是以医院为立足点,关注的是培训的经济效益,忽略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割裂了医院与员工同成长的联系,缺乏对培训规律和员工心理的分析,导致培训变成填鸭式的要求说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被忽视。

3. 应用性针对性不强。

对于学员的知识需求、心理需求把握不到位,只是按照常规罗列“药单”,组织医院的领导走马观花式地讲解。不关注讲解的方式、讲解的效果,使培训流于形式。

三、某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具体做法

笔者就某大学附属医院的入职培训的有益经验做介绍。

1. 了解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某医院首先对上年度的入职培训制作、发放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括培训的时间、方式、内容、建议等,在对数据分析后,综合上一届学员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把入职培训目标定为医院与新职员两个基点:既要推动医院的发展,让员工尽快上手、规范操作;又要注重员工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帮助新进员工成长。培训的时间10~15天左右为宜,内容包括院史院情介绍、诊疗规范与技巧介绍、医德医风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几部分。在培训的形式上,主要采取讲座和户外活动的方式。

2. 注重实用,抓好培训讲座。

讲座分三个模块。模块一:医院整体情况的介绍。院史院情、医院制度介绍由相关职能部门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讲解。其中医院制度包括薪酬制度、休假制度、晋升制度、课题申报制度等。模块二:诊疗规范与技巧的介绍。诊疗规范与技巧包涵医疗的核心制度、病例书写、医保知识、院感知识、各种急救知识、相关法律和医疗纠纷的防范等。医疗的核心制度的介绍,包括查房制度、会诊制度、交班制度、病历讨论制度的介绍及具体要求。因为病历具有法律文书的性质,对于病历书写的规范性须加以强调。选出科室的优秀病历,组织阅读,给新职员以直观的大体的印象;再对一些问题病历进行讨论分析,指出缺陷,明确病历书写的各项要求(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积累实战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医保知识内容过于繁复,讲座时突出要点,如医保患者的用药、医保患者的病历书写、出院手续的办理等等。另外,随着诊疗手段的多元化、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院感知识的培训不容忽略。入职培训中要学习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法规、掌握消毒、无菌技术的操作,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注意个人的手眼的保护等等。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首先要了解学习相关的法律政策,明确医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然后指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建立医患的信任。并且要有风险预告体系,具有应急抢救的能力。模块三:医德医风的教育。对于医德医风的教育,不宜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讲座,而用案例分析、榜样访谈分正反两面进行。整体来说,培训讲座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面非常广,但详略的取舍以实用性为原则,采用案例分析,师生互动,讨论评价、甚至现场演练的方式进行,让新员工在动脑思考、动嘴评价、动手操作中接纳。

3. 突出人文,搞好户外活动。

一些医院的入职培训把学员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培训让人疲惫、让人生厌,效果只能事倍功半。为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意识,在入职培训开班之前,可以进行一个旨在活跃气氛,加强学员了解的班会,让学员自我介绍、才艺表演等。在上述讲座之中,可以穿插一些户外活动,如拔河比赛、联欢晚会、户外拓展专项训练等,增强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员的职业精神,增加学员的友谊、也在悄然无息中灌输了医院的文化理念。对于新入职员工,可以基于员工自身的特点,结合医院的现状,指导其进行职业规划,真正地关注员工的需求,帮助他们与医院一同成长。

4. 重视考核,建立反馈机制。

传统的入职培训,培训的课程一讲完,整个培训就意味着结束,这是培训考核欠缺的表现。为保证培训的效果,为下一次培训积累经验,培训可从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学习层面,对讲座的效果进行评价。可对讲座知识的要点,尤其是工作中容易忽略而又重要的地方,出题进行考试。行为层面,对学员的参与意识、人文精神进行考评,可采取学员投票推荐的方式。效果层面,对整个培训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通过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反馈,为进一步改善培训提供数据和意见。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新进人员的入职培训在新一轮的医院扩张的背景下,在新医改的进一步的推进下,应有可为。要避免形式主义、忽略学员本身的填鸭式的教育,要注重实用,凸显人文,重视考核,真正地抓好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架好毕业生到医务工作者的桥梁,帮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化,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减少工作差错,为地方百姓治病救人,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

[2]刘莉,井志远.对医院新分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5):304.

附属培训中心 篇9

1严格筛选进入专科医师培训人员

哈佛大学医学院在美国排名第一,也是美国最早建立的三所医学院校之一。附属麻省总医院建立于1811年,是哈佛医学院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医院,也是新英格兰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医院,在2012-2013年度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全美最好的医院。哈佛医学院拥有教职员工11,000余人,在训的住院医师和博士后人员8,224人,有17所附属医院和研究机构。尽管有这么大的的规模,但每年只招医学生(MedicalDoctor,MD)165人,而且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医学院学生毕业后开始申请住院医师的培训,麻省总医院从所有申请者中挑选10%左右的学生面试,从10% -15% 的面试者 中确定录 取名单,所以每年只有6-8名新的住院医师进入麻省总医院,总共20余名住院医师在此进行为期4年的住院医师培训(Internship/ResidenciesTraining)。自高中毕业算起,进入专科医师培训 (FellowshipTraining)阶段总共需要大约12-16年的教育和培训时间[1]。麻省总医院肾内科拥有20多名肾病内科医师,招收肾病专科医师培训的条件很苛刻。但要成为专科医师,还要经过3-4年专业定向临床训练,通过资格考试才能获得临床专科医师资格。

相比之下,我国存在医学生学制混乱(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硕博连读等)、临床培训时间短、进入临床专科医师培训的起点不同、学历与临床能力脱节、为就业先定专业科室入职再开始培训等诸多问题,从而造成专科医师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情况,国内医学教育界也在不断改革,例如“5+3”模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培养并轨[2,3]等。而针对专科医师培训而言,肾病专科目前还缺乏筛选机制,存在“宽进宽出”的现象,使得专科医师培训流于形式,所以有必要建立进入专科培训前的遴选体系,设定淘汰率,从源头把控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2培训系统严谨、目标明确

麻省总医院肾病专科培训年度目标非常明确,层次分明。第一年进行导师制培训。受训人员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指导教师及专科疾病方向,跟随导师进行专科疾病的临床培训。导师由主治医师或年资深的住院医师担任,施行一对一带教,每天早上6点查房,查看所有病人,7点由受训者自选一个相关题目或病人进行晨起小讲座或陈述,7:30和主治医师一起查房,汇报病人相关信息,然后处理医嘱和检查等,中午有1小时的吃饭时间,边吃边参加各科每日中午的讲座。每周一、三、五参加肾脏疾病的相关系列讲座,每周对所学知识评估测试,并定期在网上公布答案。按照临床训练计划,熟悉肾内科的专业知识,要求受训者充分理解肾内科疾病的肾脏病理和诊疗基础知识,期间接诊各种各样住院和门诊病人。培训人员要求在临床轮转至少1年半,以通过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要求的所属专业的考核。受训者同时还要参加临床肾脏病理学会议、死亡讨论会议、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的相关会议,也可以参加各种周会。第二年强调教学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受训者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教导和带领低年级住院医师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包括每天手把手地教实习医生和医学生进行临床操作,带领早查房,收治新病人,为病人办理出院等。比较正式的教学包括一次大讲课,至少主持临床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会各一次。作为一名合格的专科医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领导能力[4]。医师不但要教同事、同学和下一级医务工作者,还要每天教病人。而在任何医疗单位中,医师实际上对护士和其他辅助人员负有领导责任。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研究表明肾病专科医师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6]。第三年增加会诊任务。特别是在夜间值班时,受训者经常是一所医院中级别最高的内科医师,此时要有能力对付精神科、妇产科、儿科、外科等科室所要求的内科会诊。中国现行的内科医师培养方式是堆砌式的,缺少美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设计上应得到的锻炼机会。

3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培养

3.1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

麻省总医院非常重视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首先是每日进行病例分析练习,由总住院医师主持,并由有关学科的主治医师参与,严格按照大病历书写顺序进行讨论,重点是鉴别诊断,在此过程中受训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锻炼。然后,每周由主治医师带领研读最新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学习和判断文章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此外,这里有教室、实验室、讨论室、计算机室和模拟接诊室等组成的统一教学单元,即使在课堂教学,教师时常会把大型教具和医疗装置搬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边板书(画)、边讨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气氛活跃。特别是模拟病人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生理状态,并制造各种病理状态,然后施加抢救或治疗措施,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病人的生理病理机制,是临床教学的良好方法。学生可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操作,训练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增强记忆,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和实践指导。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鱼渔”同授的教学方法。国内的医师培训中课堂讨论的比重、小组讨论和病例研讨,相对国外来讲较为薄弱,我国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并不充分,独立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也不够强。

3.2培养科研能力

专科医师培训在最后一年,对受训人员进行更详尽的训练,目标之一是取得独立的研究项目。受训人员有各种各样的科研机会,课题涉及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试验和健康分析各个领域,充分锻炼受训人员科研思维及能力,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研究范围可以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可以和肾脏内科的临床或实验室的研究者合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医学科研思维,发现临床问题,提高科研素质,这是非常具有成效且有意义的科研经历。每周一举行肾内科实验室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每周五同一课题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进行问题讨论和论文修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所有的受训专科医师都可以免费参加多种多样的培训项目: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成长为独立研究者;如何申请基金;如何查找最新的文献、公共的数据库等等,都是小组式直接面对面的教学,每周一次,总计6-8次课,导师都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研究团队中有著名的肾脏流行病学和慢性肾脏病管理专家、临床统计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等课题研究相关专家。在每个项目启动的前两个月,每周会有1小时的讨论例会。内容具体到课题设计、实施、制作幻灯、讲演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以研究课题为主线,以一流教授引导,辅以大师讲课,加上一流的学生 ,打造的是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哈佛的目标永远是培养未来的行业领袖,不论是医院管理、教学、临床还是科研。高水平的临床工作背后有同样一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流的教学体系、一流的教师支持。

3.3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麻省总医院的临床培训中通常安排2位受训人员和一位实习生平均每天直接接诊8-10位专科患者,学习如何接诊病人及为病人服务,同时还跟随会诊,学习与相关科室医师沟通以及与非肾病患者沟通,提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同时使用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慢性病病人,同意充当某一疾病的模拟病人,作为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时使用。医院常雇用一批“标准化病人”,用以满足专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医患沟通时的需要。标准化病人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还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录像监控系统了解学生接触病人、与病人交流的全部过程,包括言谈举止、病史采集、查体方法、向病人解释内容是否确切等;学生也可通过录像资料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反馈,学生改进与病人的交流方式,纠正不正确的查体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训练专科医师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专科医师进行医患沟通的能力。在国内医患矛盾日益加深之际,也有许多临床教育者也在加强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7]。

4师资及师生互评制度

美国重视师资及师生互评制。一是教师对学生评价:对受训医师的考核贯穿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定期阶段性组织相关考核,以确保受训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对每个专科培训医师进行综合评估。教师通过考试、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是比较传统的评价方法。二是学生彼此之间打分,相互评价。这是某些医学院比较推崇的方式。他们认为学生彼此评价更能准确、客观地代表学生的能力水平,并起到一个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三是一次性通过全美医师资格考试比率,也是各学校之间评比的主要方式。四是随机抽取毕业生调查,通过用人部门对毕业生水平和能力的反馈,评价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通过以上手段,学校分析寻找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授训医师们更为认真对待的是师生和受训医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十几项。

5总结

总之,麻省总医院肾病内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与之相比,我国肾病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层次不齐、缺乏统一标准,没有明确划分在校医学 生、住院医师 和专科医 师培训的 不同阶段[8,9,10]。学员在临床科室培训期间,临床科室更多地把学员作为临床基本劳动力来考虑,没有把培训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导师的选拔上没有健全的制度,未能完善导师的激励机制,高年资医师对担任临床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培训工作多停留在学员自学、个人临床实践等方式上,难以保证培训的系统化与质量[11]。受训人员看多做少,达不到临床实践的预期目的;受训人员考多评少,缺少法律法规及医德测评;对专科医师的科研、教学、沟通能力、医学职业道德、经济法律观念的培养有欠缺,需要改善[12,13,14]。

摘要:肾内科专科医师培训相对于其它专科医师更具有特殊性,现代医学对肾内科专科医生培训要求更高,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育和水平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他们的经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结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学习工作经历,从美国哈佛医学院对肾病专科医师的选择及培训等方面进行论述,期待能给我国肾内科专科医师培训教育有所启示。

附属培训中心 篇10

媒体领导力是指管理者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能力的总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2]。综合性大学具有较为专业的师资队伍及资源,同时也在长期的宣传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媒体应对经验。因此,综合性大学有能力通过直接或间接形式对其附属医院管理者媒体领导力建设进行指导和帮助,但部分高校尚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和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本课题组以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例,以“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公关”能力培训作为切入点,探索如何运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升附属医院管理者的媒体领导力。

1 培训实践

1.1 培训对象

复旦大学11所附属医院(含1家在筹附属医院)的各级管理者,其中包括附属医院院领导,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医务、护理、门(急)诊、教育、人事、宣传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根据管理层级,涉及附属医院高层管理者(医院党政正副职)、中层管理者(职能部门正副职)、基层管理者(职能部门内设科室正副职及工作人员);根据管理职能,既涉及宣传部门管理者,也涉及非宣传部门管理者。

1.2 培训措施

1.2.1 医院中基层管理者培训。

邀请卫生行业资深记者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对医院非宣传部门(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的中基层管理者进行医卫新闻写作能力培训,并针对医院上述部门的工作特性,安排医院教育、人事部门分别就各自条线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措施进行实例讲解。

1.2.2 医院中高层管理者培训。

邀请舆情研究专家、资深媒体记者、医院管理专家分别以“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危机应对”、“善待记者善用媒体”、“医院品牌形象传播策略”为题,对医院领导、宣传部门、非宣传部门(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门(急)诊部门)等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公关”的内涵,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了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公关”对于医院的重要意义,还解答了培训对象在以往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1.3 培训效果

医院中基层管理者培训通过强化写作能力,使培训对象基本掌握了用文字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并通过自身条线的实例讲解,贴近培训对象工作实际,强化医院非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的宣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医院非一线部门管理者“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的认识。而医院中高层管理者培训则通过不同角度诠释了“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对于医院的重要性,有助于医院决策层形成“全员宣传”的大卫生新闻宣传理念,增强了与会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医务、护理、门(急)诊等一线医务人员管理部门“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的能力,并且搭建了医院内、医院间宣传部门与非宣传部门沟通的平台,为在日后落实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快速应对联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 总结建议

针对不同层级及职能的医院管理者,开展“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培训,旨在使医院管理者达到以下几点预期目标:(1)对新媒体进行系统、感性认识,了解其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及发展趋势;(2)重视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公关;(3)提高认识,强化医院“全员宣传”的大卫生新闻宣传理念,即进一步强化宣传部门的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非宣传部门的理念意识培养;(4)整合校内资源,结合校外资源,探索提升附属医院管理者媒体领导力的有效模式。

当然,上述培训虽在培训对象构成、培训师资水平及培训课程安排等方面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冷静地认识到,仍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为能够更好地强化附属医院管理者“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的能力建设,保障附属医院管理者媒体领导力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建成“符合医改要求,兼具复旦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特提出以下建议。

2.1 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切实强化全员宣传理念

首先,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在国内医疗领域中,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而对于这些三甲医院来说,业已形成的群众就医观念,使其人满为患,客观造成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术精不怕医院远”的事实,从而使得三甲医院先天缺乏对于“品牌推广和维护”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对于“品牌推广和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很少被提到医院运营管理的战略高度,并往往将此项工作等同于常规宣传工作(如编写、发布新闻报道等工作),承担部门也仅限于宣传部门,导致该项工作多处于医院管理中的边缘位置。其次,在过往观念中,仅宣传工作来说,往往认为就是宣传部门几个宣传干部的事情,最多加上与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业务部门的通讯员,而医院领导干部、职能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广大医务人员则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手中活”(即存在“只要做好业务,无需懂得宣传,推广和维护医院品牌与其无关”的观念)。当然,“工作各有分工,人人各有其责”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群众品牌意识的提升,医院部分职能边际已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如“品牌推广与维护”职能已不可能仅由宣传部门单独完成,而是需要全员参与,而如“常规宣传”职能也正需要全员树立“人人都有宣传责任”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因此,作为办医主体的综合性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应该转变过往观念,适应医改需求,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新闻宣传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相关单位有力支持的“医院品牌推广与维护”工作体制,完善“校院配合、外部合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强化“全员宣传、全员参与、全员公关”的理念和意识。

2.2 规范培训,注重实践,持续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转变观念、提升能力”需要规范的培训,这种“规范”首先体现在综合性大学对于该类培训的顶层设计,即对其自身及其附属医院的“战略定位”,确立附属医院不同层级及不同职能管理者的“素质模型”,从而最终确定“能力培训”方案,而不是盲目无序地开展培训。其次,“规范”体现在负责培训工作主体的相对统一,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管理者培训为例,可负责培训的部门(单位)就有党委党校、医院管理处、医院管理公司等,当然其负责原因或有不同,如职能设定、领导交办、业务拓展等,应尽可能“归一管理”,或者“单一部门(单位)牵头,其他部门(单位)协助”,否则将使培训无法形成体系。第三,“规范”体现在对于不同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制订适当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比重,提倡采用切合培训对象实际工作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现场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当然,除针对医院管理者培训之外,对于医院广大医务人员,也要在新职工岗前培训中加强“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等媒体领导力培训,而对于急诊室等一线抢救人员更要设计适合其工作实际的上述相关培训。当然,医院的全员培训则需医院自行组织,大学可提供培训业务指导及培训教师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2.3 优化资源,协同创新,着力构建学用结合平台

优化资源既包含“整合、共享校内资源”,又包含“结合、开发校外资源”。在媒体领导力建设方面,就校内资源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学校医口与非医口的层面,以及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层面。因此,综合性大学应该制订政策,如设立交叉研究项目、开放研究平台或设立分支机构(如在舆情调查中心中分设医院舆情调查中心)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等非医口单位(部门)的教师、学者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参与附属医院管理者的培训工作,甚至参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至于学校与附属医院层面,综合性大学也应善于发现长期工作在附属医院的管理人才,不仅可以给予其在医院内或学校内职务上的晋升,同时也可以给予其将自身实践经验展示给校内附属医院管理同道和相关专业同学的平台,甚至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聘任为业界导师,与学界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当然,综合性大学还可借由自身的优势,进一步促进附属医院与校外相关媒体从业机构、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综上所述,只有建立这样优化资源的“协同创新”平台或机制,才能使各方的优势得以互补交融,从而真正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

当然,“突发事件处理及媒体公关”仅是附属医院管理者与媒体打交道中的一个方面,如“医院自行设置议题”、“医院新闻发言人培养”等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附属医院管理者媒体领导力,进而推动综合性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综合运用媒体的能力建设,使“医院品牌推广与维护”事业与医院其他管理事业一样能够向着“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迈进。

参考文献

[1]董向东.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媒体领导力研究[J].软件导刊,2011(12):71-73.

我们不是男生的附属品 篇11

不知为什么,班主任说,应該是时候让你们锻炼一下怎样凝聚我们班的团结力了。然后就在体育课上举行了一场男女混搭的篮球“友谊”球赛。在班中挑出十二名男生,八名女生:再分成四组,每组三男二女。比赛分两场。

第一场,混乱

第一场,开场前几分钟都还有点阵势。可还不到五分钟,全乱了套。上场的四个女生,会打篮球的只有两个。可能因为男生在场,女生们想抢球的机会少之又少。男生完全不让女生,整个场上好像只有三对三打。然后,一个男生把球传给一个女生,女生则望着那个“空穴来飞”的球张嘴发呆,球则从她的眼前划过,立马被敌队抢走……有个女生想抢球,却很不幸地自己把自己绊倒,而且摔下去的样子像是地上有钱扑过去捡。我们当场大笑。

他们在球场你追我跑,好像在玩老鹰抓小鸡,男生们被女生弄得无法“正常”比赛,决定随她们自己发挥。最后,整个态势演变成女生追着男生跑。

第二场,绅士和淑女

第二场的情况比较好。这场的男生比上一场的男生多了些绅士风度,懂得谦让女生,可不幸的是,这场的女生没有一个会打篮球。最后一个篮球你传她,他传她,她传他……如此循环。如同上一场一样在球场上跑来跑去。有一个女生在传球时,可能因为太心急,把球传给别人时,撞上了其他女生的脑袋!我们笑到眼泪都飙了出来。

打着打着,男生们可能被女生的“傻气”弄得“狗急跳墙”了,就又变成三对三的阵势。不过,女生们不甘被“冷落”就努力地抢球。然后,一个不小心,把一个男生推倒,而那个男生发生了连锁反应,把隔壁的男生也推倒了!于是,此刻的球场上演了“2012”连环撞,这哪里还是球场啊!

比赛结束后,男生和女生开始了激烈的“口舌大战”,你吐我槽,我吐你槽。有的居然动起手来(当然,不是要真打)!然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你们女生全是我们男生的‘附属品’哈哈……”笑声连成一片,女生们被气得脸色发紫,似乎还看到她们头顶上冒着浓浓烈烟。

玩归玩,这一场“友谊赛”却完全达到了班主任想要的效果——增强凝聚力。球员们发挥得很卖力,我们也看得很过瘾。至于我们女生是不是男生的“附属品”,他们呢,仍然在“大战中”……

附属培训中心 篇12

规划前的医疗功能面积分配

金州新区医疗中心的规划包含急诊、门诊、医技、住院等功能。项目地块规划建设用地23849m2, 原有建筑用地约占18000m2, 实际用地与标准测算面积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医疗功能面积分配成为首要难题, 设计中在床位规划、诊室数量规划、大型医疗设备规划及医院人员规划等基础上, 通过分析室内空间布局, 从而得出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指标, 对各功能房间进行有机组合。

* 共享空间提高利用率

在一些门诊中也配置了小型诊断和治疗设备, 为避免护理人员过多, 将日间手术室与大、中型麻醉手术室合并在一个手术区域, 尽量做到医护、耗材、设备、辅助房间共享。此外, 在妇科门诊内还设置了两间妇科手术室, 使其可作为通用型门诊。内科和外科门诊考虑了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面积上预留了少量检查室空间。

1~4.设计中通过分析室内空间布局, 得出各功能区域的面积指标, 对各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

按照医疗功能基本需求测算各个功能单位的使用面积, 并按照1.1 折算建筑面积后, 与设计控制面积指标相符。在方案设计阶段, 将逐个医疗功能单位在科室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功能房间清单, 提供给建筑设计单位, 落实用房的具体医疗功能。

* 采取特色功能组织

特需科室面向新区高端客户以及在区内工作的国外专家技术人员, 设置独立的就诊区域和国际门诊区, 并安排独立的交通系统, 以营造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在功能组织中, 设置独立产科就诊区, 以及就诊流线, 以适应产妇作为健康人群以及复2诊率高的就诊特点。儿科在功能组织中, 考虑门急诊一体化设计, 力求充分利用儿科医疗资源, 并设置独立的儿科出入口, 避免与其他成人患者交叉。

标准化设计的医疗空间

*门诊诊区

除特殊要求外, 金州新区医疗中心大多数科室的门诊采用通用型设计, 即标准内科门诊和标准外科门诊。每个诊区包括门诊诊区、检查区和共享辅助区, 多个科室可以共享一个诊区。门诊诊区设计不仅考虑通用性, 也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殊需求。

门诊诊区包括门诊诊室、门诊检查室、联合会诊室、护士站、患者候诊区、抢救室和处置室等功能房间。门诊诊室供高年资出诊医师接诊、咨询, 低年资医师协助高年资医师进行病史询问和必要的身体检查。联合会诊室为门诊内教学、会诊的场所, 可按楼层或诊区配置。护士站位于候诊区和诊疗区之间, 兼具分诊、导医、咨询等功能。处置室按照清洁污染分离的原则设置。抢救室按诊区配置。患者候诊区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合理配置。

门诊检查区是患者接受专科检查的场所, 需要根据各个专科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辅助区域主要功能为医疗保障, 由医护人员茶休室、医护人员卫生间、库房、平车/轮椅存放间、污物间等构成。辅助区内的房间单元可以考虑按照楼层或诊区配置, 合理共享。

* 病房空间

病房按40 张病床为一个标准护理单元设置。标准病房内分为医疗工作区和医疗辅助区, 两者相对分离。每个医疗工作区包括含4 间双人病房, 4 间单人病房, 7 间四人病房, 以及抢救室、配液室、治疗室和无菌处置室、备餐室、库房、医生谈话室等功能空间。医疗辅助区包括住院医师办公室、示教室、医师值班室、医护人员卫浴间等。

5~7.门诊大楼采用了通用型设计, 提升空间的辨识性, 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殊需求

单人病房主要面向具有较高医疗服务需求的患者群, 各类管线接口、壁橱均配置两套, 以便必要时可将其改为双人病房。病房内采用无障碍设计, 设置独立的卫浴, 洗浴盥洗间和卫生间彼此隔离。基本的配套家具应包括壁橱 (储物和悬挂衣物) 、床头柜、陪床沙发、电视等, 单人病房增加冰箱配备。

* 医护空间

住院医师办公室为大开间式设计, 每名医师占用的办公空间建议不低于4m2。医生办公室临近护士站, 根据医师和办公空间的数量预置电话/ 宽带、HIS/PACS端口。医师值班室考虑到男女医师同时值班的情况, 设计两间值班室, 共享一厅, 共享厅还可兼做医生茶歇的区域。示教室为病房内医师查房讨论和教学的场所, 设计音像系统, 预置电话/ 宽带、HIS/PACS端口, 以便查房和教学使用。

* 辅助空间

抢救室用于患者紧急抢救, 平时储存必要的抢救设备和仪器;配液室供护士进行配药操作, 套间设计, 内间配超净台, 外间摆放配好的输液;治疗室和无菌处置室分别用于不同洁净程度的检查或治疗操作;专科检查间根据不同的专科需求安排相应的功能, 也可以作为预留的空间;备餐室临近配餐专用的电梯;库房与护士长办公室临近, 便于护士长管理;医生谈话室用于医生接待患者及家属, 进行病情沟通;患者活动室为患者提供休息娱乐和康复锻炼的空间。

齐备的后勤保障规划空间

后勤保障建设内容包括各种机电系统站房、医疗气体站房、污水处理、被服收发及垃圾收集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等。各种机电系统站房的设置应该遵循最终的能源设计规划、服从医院能源安全的设计等级进行。其包括:换热站、空调制冷站、生活水池、生活热水低压锅炉房、消防水池、生活水泵房、维修备品仓库、变配电室等。对于手术室、大型医疗设备等特殊医疗功能区域, 设置独立的冷热源供应方式。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营养厨房等使用蒸汽的区域, 可以考虑分散设置蒸汽发生装置。

专业的医疗气体站房

医用气体站主要用于储存和提供医用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气体。建议氧气由液氧形式或分子筛提供, 其他用量相对较少的气体, 如手术用氮气、麻醉气体及CO2等可考虑由各医疗部门就近、利用独立房间进行配置。

医院污水处理的方案应与区域规划的污水处1理厂相配套。同时, 应充分考虑对放射性污水及有生物危害性污水的处理。

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空间

上一篇:回收价值下一篇:社会弱势群体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