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则法

2024-10-17

四原则法(精选7篇)

四原则法 篇1

一、从小做起

人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可没有小溪哪里来的大河、大海?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想创业的朋友不要怕做的事小。

对于资本小的朋友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最简单的贩卖式的创业方式。如在大城市批发些服装、杂货等去比较小的城市出售。一般情况下,特色类的东西市场较小,但是利润相对可观。

二、寻找合伙人

对于资金量不大,但有较成熟商业模式的朋友,可以寻找有资金实力的合伙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迅速扩大现有的商业模式,使得创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依托他人资源

对于有一定资金,但没有足够资本单独运作项目的朋友,可以选择依靠或者依托别人的现有资本、生产材料等方式为自己创造财富。例如,可以租赁效益不好的企业的车间,或者在这些企业附近生产制造同类产品。因为你比他们的规模小,成本自然会低些,价格比他们便宜,这样顾客肯定会选择购买你的产品。你也可以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提供辅料、配件等,并通过和他们关系的培养做更多的生意。

四、寻找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对于资金雄厚的朋友,需要选择项目自己单独经营或合伙操作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同类产品少、远期前景好的项目,如太阳能类、环保类、保健行业、妇幼类等。这些领域目前市场需求很大,但产品相对较少或不够完善。善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味。先下手为强就是这个道理。

四原则法 篇2

第一,不能虚假,内容要属实

你给用人单位的第一件东西就是简历,你除了对简历进行优化的制作,决不能去编造虚假信息。在简历制作过程中,要把你的优势体现出来,把你的不好一面进行隐藏。假如你是刚毕业的学生,那么就可以重点的去突出在校的情况,如实践活动、所担任的职位等,而且要从这些事例中得出一个结论,如通过这些活动能给你带来哪方面的价值经验,从而说明这些经验对于你以后的工作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的话,用人单位就不会因为你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拒绝你。

第二,不能盲目,内容要有针对性

简历应根据不同的企业与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制作,一份简历通吃的现象很少会有成功的。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准确的定位,要对每一份投递的企业与职位进行了解与分析,只有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招什么的人才,才能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简历,否则,你用一份相同的简历去乱投,大多是石沉大海,

第三,不要长篇大论,内容要有价值

不要把一些不重要的而且可能对于用人单位没有价值性的内容呈现在简历中,应该把你最有价值的进行突出描述,语句要真实和简练,对于太过于感性的语句就不会出现了。通常情况下1至2页的简历是最佳的,篇幅不宜太长也不要太短。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不宜出现有半页的现象,如果有出现的话最好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压缩。

写简历时把能证明你的事例与数据体现出来,比如你曾经做过什么事,如何去做,最终取得什么的成果。这些都是重点的,你要用客观与精炼的语句进行说明。

第四,不要逻辑混乱,内容要有条理性

对我国外贸法基本原则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利益;对外贸易法

一、我国对外贸易法的颁布

我国外贸法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1日起施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1994年外贸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即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简称外贸法。

对于制定外贸法的目的,从外贸法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了解,2004年新修订的外贸法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而1994外贸法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从外贸法总则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2004年修订的外贸法的目的较1994年有很大变化,2004年的外贸法较1994年增加了 “扩大对外开放、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为什么2004年的外贸法会增加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护外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呢?

对于2004年贸易法增加的“扩大对外开放”,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主题所带来的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各国经济快速发展,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飞跃,无疑就要求我国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水平和层次;第二,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以积极地利用来自外国的资金、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把扩大对外开放写进《对外贸易法》是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要求;第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来讲,各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可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由于比较优势一般本国所拥有的较为丰富的资源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所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成本,而且更重要的可以是节约本国的稀缺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积极履行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需要。我国2001年加入WTO,作为入世的门槛费,曾在多方面许下承诺,2004年加入的“扩大对外开放”原则符合WTO相关法则的要求,是我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的体现。

对于2004年外贸法增加 “保护外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规定,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大部份经营主体的市场都是在国内,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更加深刻,为了应对全球化,也为了扭转国内企业过分依赖国内市场的局面,故在2004年外贸法增加的“保护外贸经营者合法权益”以鼓励外贸经营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融入国际贸易的大潮;第二,国际贸易壁垒重重。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是指一国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由于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是国家,相比之下,企业在国际贸易壁垒中处于劣势,所以,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国家在2004年外贸法中增加了“保护外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规定以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第三,国际贸易风险多。由于国际贸易是跨越国家界限开展的贸易,再加上各国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的差异使得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面临更多的价格、政策、汇率等方面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无疑要保护外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它是指贯穿于外贸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始终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制指导原则。

(一)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依法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即指由中央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制度。把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作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首要原则,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的规定使所有的外贸经营者在贸易中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此外,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与WTO所倡导的各成员国应以统一方式实施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的号召相一致。

(二)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4条规定: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对内来讲,这一规定有利于为我国的外贸经营者提供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维护其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对外则主要是针对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做出的倾销、补贴等有损公平贸易秩序的行为做出规定。

(三)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15条规定:国家准许货物与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把货物、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表明了国家要求政府减少对外贸经营者的行政干预,鼓励外贸经营者自由、公平、积极开展国际贸易的立法指导思想。

(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逐步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22条规定:国家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逐步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优势,而服务贸易的发展则相对缓慢,《对外贸易法》规定的:“国家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逐步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GATT关于发展中国家逐步開放服务贸易的原则。

(五)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nlc202309040821

我国《对外贸易法》对如何处理外贸关系作了规定,总的就是平等互利原则和互惠、对等原则。其主要体现:一是我国《对外贸易法》23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根据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中所作的承诺,给予其他缔约方、参加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二是任何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方面对我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时,我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我国《对外贸易法》第24、25条规定的在我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时,国家可以采取的限制或禁止服务贸易的相关规定。

(六)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34条 国家采取进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及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措施,发展对外贸易。第36条,中国国际贸易促進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对外联系,举办展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其他对外贸易促进活动。第37条,国家扶持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从外贸法34、36及37条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视,把“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作为我国外贸法的最终原则足以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宗旨及归宿,这一根本原则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建议

(一)要强调外贸易法作为基本法的地位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为了履行入世的承诺,我国对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和完善,但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包含多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因此,在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法》进行修改时应该突出其所处的主导地位,体现其对我国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的指导性作用,强调其各项规定的原则性及基础性。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其与相关外贸法规的关系。

(二)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并重的原则

从WTO规则本身来讲,是以义务体系为原则,以权力体系为例外,即其本身通过对成员国的义务做出规定,并尽量要求成员国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以WTO的规则为指导,不断地调整本国外贸法,来减少成员国贸易的壁垒以此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入世以后,积极履行加入WTO的承诺,但是,在积极履行承诺与WTO接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种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如在近年来国际上多次出现的重大反倾销案例中,以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反倾销为例,美国等WTO成员在享受我国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却把我国推上了被告席,而我国企业面对这一局面普遍采用的就是一种妥协的态度,这其实是对我国加入WTO所享有平等贸易权利的放弃,无疑会损害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也告诫我们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要学会运用WTO、GATT等相关贸易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并重的原则才是制胜之道,不能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三)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完善要以WTO、GATT等国际贸易规则为基础

据世界贸易组织专家估计,当今全球贸易的一半左右都是在区域集团内部进行的,这就意味着WTO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和解决贸易争端的主要依据,所以,我国《对外贸易法》的完善要以WTO、GATT等国际贸易规则为基础,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才能为解决贸易争端提供可靠保障,进而扭转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四)我国《对外贸易法》要加快服务、技术贸易的立法进程

随着货物贸易白热化状态的出现,未来社会的贸易竞争将转移到服务、技术领域,为了加快我国服务、技术贸易的发展,就要求《对外贸易法》要加快服务、技术贸易的立法进程,以为我国国际服务、技术贸易的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晓云.外国法制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第16卷,(2).

[2]曾建明,陈治东.国际经济法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0, 第208页.

[3]公平竞争原则对《对外贸易法》的影响,http://www.wtolaw. gov.cn,2003-06-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http://govinfo.nlc.gov.cn.

作者简介:

沈贾贾(1990~),女,河南许昌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非法学)。

花生引种四原则 篇4

1 气候生态相似的原则

花生品种各个性状都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特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都保持着一定的适应性。在气候环境因素中, 温度对花生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降雨量。多数花生品种的适应性较为广泛, 只要积温能够满足, 有适当的水分供应, 就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生态环境因素中, 首先要考虑土壤生态因素, 其次是生物生态因素, 即病虫害发生情况。因此, 为了避免引种的盲目性, 增加引种成功率, 花生引种时要重视原产地与引种地区气候生态的相似性。最好选择从与本地处在同一花生产区的地方引种。如我国黄河流域花生产区, 以山东、河北、河南为主, 这些地区在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方面相对较为一致, 该产区各地选育的花生品种多数能够相互引种。

2 严格引种程序的原则

2.1 广泛搜集花生品种。

要根据当地引种目标, 广泛地搜集花生品种, 要优先选择审定的品种。搜集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根据本地生产实际需要和市场要求, 直接到花生育种单位考察、搜集花生新品种 (或品系) , 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

2.2 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严防随种引入检疫病虫。

2.3 做好引种试验。

引种试验一般以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作为对照。通过二三年的品比试验和示范, 对引进的花生品种的产量、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重点考察, 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以上、品质相当, 或产量比对照增加5%以上、品质优于对照的新品种, 可以扩大试种面积。经反复考察鉴定, 确认有推广应用价值的, 报请当地种子管理部门予以认定, 而后再进行示范、繁殖和推广。

3 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3.1 引进的花生品种要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种植制度。

一个地区的种植制度是在长期的社会与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引种时一定要考虑到品种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比如有的地区是一年一熟, 其光热资源是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 引种时就要考虑引进生育期偏长的花生品种, 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 发挥一年一季花生的增产潜力;本地区是一年两熟, 为了缓解前后两茬作物在茬口上的矛盾, 就得考虑引进生育期偏短的花生品种, 以保证一年两季作物都能获得高产。

3.2 引进的花生品种应适合当地的栽培方式。

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 而不同的花生产区又有着不同的栽培方式与管理水平, 甚至同一地区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花生引种时必须把栽培方式、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考虑在内。

4 考虑品种利用的原则

做好人才工作四原则 篇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一次大会。

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此次大会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全面推进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把握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十八大精神的实质。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把提升自身素质作为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领会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强化落实、”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求真务实,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新变化新气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把实践作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在人才工作中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才工作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和省市对“两个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突出重点,加强领导,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对我县人才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对于现在及今后一个阶段的人才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

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运用到人才工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知行结合,培养人才的原则。培养人才,既要加强学习培训,又要注重实践锻炼。针对自身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围绕建设生态产业、清洁能源和国际精品旅游三大基地目标,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保证人才投资,加快培养特色产业和工业管理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忠于职责、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心理健康的人才队伍。同时,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通过易地、易岗、易职等措施,使干部既加深对市情民情的了解、激发

工作热情和活力,又积累各方面经验、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突出实绩,选拔人才的原则。选人要选道德高尚、思想解放、作风务实、为民谋利的贤人,选能够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人。中央要求,选拔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而实绩是对一个人德才的综合反映。以绩选人,益处多多:一是能识人。一个人到底如何,只要考察其实绩就能看出来。这有利于防止选拔时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二是能服众。以绩选人,公道、客观、科学。出实绩的过程也是树威望的过程。干部有威望才能服众,才能立得住。三是能聚力。以绩选人,能把干部的心思、精力和劲头聚集到干实事、求实效上。四是能择优。实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履职情况,而是比谁干得更好、更快、更多。干事的多少和成效的优劣与付出的心血是成正比的,如果马虎应付、干好干坏都能提拔,那谁还愿意多付出呢?五是能纠偏。干事难免出错,不干事自然不会出错。突出实绩,有助于辩证地看待票数,纠正单纯以票选人的偏差。为了落实以绩选人,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丽江市分门别类地制定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适位适时,用活人才的原则。用人的最高境界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时下,一些单位在强调人才、呼唤人才的同时,又存在着人才闲置或使用不当的现象;一些单位虽然人员不少,但真正工作起来又常常觉得人手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配置出了问题。为了用好人才,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适位。因事选人,使人的知识、能力与岗

企业所得税法确认特殊收入的原则 篇6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企业在确认本期的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时,以实际获取或拥有某项利益的权利或承担的责任为标志。即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益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均应计算为当期的收益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实际收付,也不应计算为当期的收益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根据款项的实际收支与否来记录和确认当期的收益与费用。《企业所得税法》以权责发生制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因为,一项经济活动如果导致企业实际获得或拥有对某一利益的控制权时,就已经表明企业已经产生所得,与此相对应,也就产生了与该所得相关的纳税义务。但是,《条例》对于企业获得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八种特殊收入的确认,并未完全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把它作为权责发生制的特例,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权责发生制,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

一、利息、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

《条例》第二章第十八条、十九条、二十条规定,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租金收入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条例》规定,利息、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三类收入的确认以合同约定日期为准,即: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条例》对这三项特殊收入的确认,既未完全按照“以实际获取或拥有某项利益的权利”为标志———权责发生制确认这三项收入,又未把款项收取与否作为确认这三项收入的关键,而是强调以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期,无论是否收到款项,都要确认收入。

二、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按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条例》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劳务,等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实现,即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纳税年度内完成的工作量或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是对权责发生制的背离,因为纳税人在受托加工制造的大型设备等产品未交付或劳务未提供完成之前,实际收取现金的权利并没有确立,但税法认为其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应该确认为当期收入,计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这是因为:第一,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通常分属于不同的纳税年度,甚至会跨越数个纳税年度,涉及的金额一般都较大,为了及时反映各纳税年度的应税收入,一般情况下,不能等到合同完工时获取结算金额时才确认为应税收入,否则既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又没有遵循收入和人费用的配比原则。第二,为了有效保证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企业按照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对跨年度的特殊收入确认征税,有利于保证跨纳税年度的收入在不同纳税年度内得到及时确认,保证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为准确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需要选择合理的计算完工进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企业在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确定跨纳税年度交易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的方法主要有:(一)已完工作的测量。(二)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三)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正确选择合理的计算完成工作量或完工进度的方法是确认当期收入的关键。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实现的收入;同时,按照交易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确认的成本。

三、采用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按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

产品分成,即多家企业在合作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合作各方对合作生产出的产品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分配,并以此确认为各自的生产经营收入。

由于产品分成是以实物形式即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因此它不同于货币收入具有固定性和确定性。而产品的价格又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而造成价格的不确定,因此《条例》第二章第二十四条规定,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收入额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条例》第十三条具体规定了“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由于企业在参与多方合作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各方事先在合同中一般对共同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约定有具体的分配日期,只要到合同约定的分配日期,企业就已经拥有了分得产品的权利,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在合同约定的分配日期确认这一非货币形式的收入的实现,但是,在企业分得共同参与生产的产品之前,其产品的市场售价和生产成本往往难以准确地确定,因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同时遵循“孰先原则”,即如果在合同约定前收到产品,则以实际收到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不难看出,这一确认收入的规定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例外,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四、捐赠收入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

捐赠是无偿给予资产的行为。捐赠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无偿性,这也是捐赠区别于其他财产转让的重要标志。捐赠是企业的一种利得,应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例》规定,企业接受捐赠收入,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即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以实际收付时间作为标准来确定当期收入。这里再一次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相背离。这是因为《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也就是说,赠与合同在未收到资产之前,都不能视为成立。

五、分期收款方式销售收入按合同约定收款日确认。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是指企业按照销售合同的规定时间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货款按合同约定分期收回。《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分期收回货款的时间超过3年,还应该确认为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则应该在企业发出商品时,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而《条例》规定,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很显然,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例外,介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原则。从税收量能负税的原则出发,国家主要是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考虑。

六、权益性投资收益按利润分配日确认。

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而获得被投资单位股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分配利润和其他所得属于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因素,应当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成本法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本企业应享有的部分,确认投资收益。权益法则是在对被投资单位财务报表的账面净利润(或净亏损)按规定进行调整后,再按照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本企业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增加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本企业应该分得的部分,抵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条例》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而不论企业是否实际收到股息、红利等收益款项。由此可见,企业所得税法关于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也已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接近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纯粹的收付实现制,而是一种限定条件下的收付实现制。通过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相比较,不难看出,企业所得税法不确认会计准则中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的方法。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是对于纳税人取得的利息、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几种特殊收入的确认又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本文对这几种特殊收入在企业所得税法中确认原则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确认企业特殊收入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特殊收入,确认,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3]孙瑞标, 缪慧频, 刘丽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操作解答.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4.

[4]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人民出版社, 2007.4.

投资幸福指数四原则 篇7

理财投资、理财规划是具有生命的,需要用心经营,不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让投资理财更加行之有效。

原则一:合理配置稳健投资

选择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恰当,分散不同市场、不同投资产品和不同投资时间的风险,合理保持流动性,才是更稳健的、通往幸福的致富轨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特别是投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人,我建议不妨选择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

原则二:投资资金合法健康

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来源一定要合理合法,这样才能在投资产生正常波动时,保持心态平和。如果用典当、抵押、贷款,甚至是高利贷途径获得的资金用于投资,其背后必将饱含投资者对超额收益的疯狂预期,使投资变成了投机。试问,如果紧张、恐惧等情绪一直伴随着我们,又何谈投资理财带来的幸福感!

原则三:未来收益合理预期

投资者只有合理地设定预期,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才能实现风险可控、理性持续地获得投资收益。对于喜欢投资权益类等风险相对较高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平时需要注重对宏观政策导向的理解以及国家对这些政策的实施进程。而自己是否能够遵守投资规律、保持正确的投资心态等都将决定投资结果的好坏。对大多数人而言,花费很多时间研究投资产品、宏观政策及实施进程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市场波动无处不在,调整自己的投资心理也非常困难。要想在起伏的市场上做到幸福理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预期收益目标调整到市场平均收益的水平、降低理财收益预期值。

原则四:创造财富服务生活

金钱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掌握驾驭财富的能力,才能让金钱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了赚钱而赚钱,就偏离了我们投资理财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基础上充分驾驭这些财富,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生活,才能让金钱充分发挥它该有的作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投资理财是一件快乐而又长期的事,需要你不断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从经验中总结得失。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投资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上一篇:无线网络中的主要技术下一篇:学前舞蹈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