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改革

2024-05-24

新闻中心改革(共10篇)

新闻中心改革 篇1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 这样一个得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和取得成就的时间跨度, 加上以1978年改天换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 自然产生了太多的成就和变迁, 也无疑承载了无数的记忆和感悟。当记录历史、观照当下、启迪未来的命题横亘在电视新闻人面前时, 拿什么来描绘一幅永留青史的画卷, 是一个值得激荡才情和挥洒智慧的宏大主题。

早在2007年末,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就以策划部门为执行机构, 开始了无数次的大胆设想、小心论证, 终于拿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报道策划草案。在2008年一波波大事、喜事、悲情事的阵阵情感冲击下, 又不断地调整、修正, 终于在北京残奥会闭幕后适时推出《我的亲历》和《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两大系列报道, 在2008年12月18日这个时间节点之前的一个月, 引爆《影像三十年》系列报道, 和兄弟媒体的同题作品共同点亮璀璨的夜空, 掀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舆论热潮。

这三个系列皆脱胎于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 因而, 游走在历史和新闻的缠绵之间, 犹如一母所生的三姐妹, 虽一脉相承却个性鲜明, 都是追忆历史、感受历程却分别选取样本、确立样式。

一、《我的亲历》——人物志:定格一个群体的典型记忆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中国的列传和西方的传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记言记行的方式。基于史家的视角和俗人的心态, 我们没有理由不偏爱这一充满人性魅力的叙述方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物的代表性和表现力。看看我们选取的角色:恢复高考后, 提前一天走了30里山路进考场、改变了命运的下乡知青赵育林;带领村民集资入股建起全国最大的海带种植基地的村支书林哲龙;从台湾到福建创业办林场引种水果的台湾十大杰出农民林茂盛;发明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全国扶贫状元林占僖;党的十六大后终于得以圆了入党梦的私营企业主蔡振山;参与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低保这一惠民政策决策过程的人大代表阮培金……他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他们是先行先试的实践者、探索者, 这一个个主人公的人生际遇、这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一段段由衷的话语, 像一个个音符汇聚成一曲改革开放的赞歌。

在两分半钟的篇幅内, 我们采用了“先声夺人”的开头方式, 引用一段主人公的点题式感慨, 然后将人像定帧, 在画面右边打上他的年龄、身份等简要介绍, 接着再展开故事叙述, 最后用一组人物老照片包装成拷贝的样式从画面中配乐划过, 给人留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感觉和今昔对比与回味思考的空间。

当人物确定、版式统一后, 影响节目质量高下的就是采访的水平了, 因为所有人的记忆都是琐碎、凌乱的, 需要记者帮助他们挖掘出最能引起他人感慨和共鸣的故事,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有的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有的过来人追忆往事时, 那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细节和情节仍然具有相当的冲击力。福州百年老字号同利肉燕的现任掌门人陈君凡回忆当年开办个体商户, 第一个月就挣了1000多元, 没多久就给自己学音乐的弟弟陈君恩买了一台价值6000元的钢琴时, 那种靠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是时光难以磨灭的。当然, 这样的精彩片段并非唾手可得, 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做大量的案头资料搜集工作, 采访时又能循循善诱, 启发采访对象打开记忆之门, 与摄像良好协作后, 才能记录在磁带中成为优秀的素材。

二、《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数据库:选取一个时期的对比口径

史料中有一种最为客观和翔实的体裁叫年鉴, 其中又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叫统计资料。这种注重数据和对比的方式应该是西方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历史学科之后的产物。然而, 新闻文体对于数字可谓是又爱又恨, 因为数字固然有可比性, 但往往是枯燥的, 弄不好就会落入罗列堆砌的窠臼。

既然是三十年的变迁, 如无数字的对比仅有感性的认识, 确实缺少说服力。为此, 我们在策划《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时特别设置了“数字”这个环节, 在简要叙述三十年间各个领域一些阶段性的改革举措后, 有意识地将三十年来的成就通过数字对比, 采用电视包装上的图文图表方式, 打破数字乏味的魔咒。例如:1978~2007年, 福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1978年的285元增加到2007年的11055元。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比重) 由1978年的65.5%下降到2007年的38.9%, 这标志着福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由贫困迈入温饱型小康并正逐步迈入富裕阶段。

从区区两三百元到突破万元大关, 从增长的倍数和下降的百分比, 这些数字经由画面上的柱状图、饼状图等得以直观呈现, 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反差, 让观众产生天壤之别的观感。

为了得到这些重要的数字, 编辑们可谓煞费苦心:首先, 三十集的报道需要三十个领域的数据;其次, 三十年前的数字统计本身不规范不全面, 而过去的对比口径往往是与上一年对比, 用1978年和2007年的数字进行对比, 还需要更为精确的计算。所幸经多方搜寻, 最后从福建省统计局那里得到了权威数字, 破解了这一难题。

三、《影像三十年》——大事记:镌刻一个时代的重要事件

大事记本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记载自身重要工作活动或所辖区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具有史料价值, 可起到录以备查的作用。回顾历史, 一些掀起波澜的事件往往在当年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记, 这就是所谓的“载入史册”。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缘起就是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时间坐标的。而在福建的改革开放历史上, 同样发生了许多意义深远的事件。比如:

1979年6月, 莆田仙游盖尾公社莲井大队农民李金耀与生产队签订山林承包合同, 成为中国包山第一人;

1981年, 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创建;

1982年, 福州成为我国第一个开通万门程控电话的城市;

1983年10月22日, 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国外贷款建设的机场厦门国际机场正式通航;

1984年2月, 邓小平在厦门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 福建的55位厂长经理集体上书呼吁“松绑放权”;

………

这些事件虽已渐行渐远, 但它经由历史的打磨越发深邃。为了记录这些波澜壮阔的事件, 我们策划了另一个三十集系列报道《影像三十年》, 寻访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或发生地, 通过遗存的物品、文件、报纸、照片、影视资料等, 将人们的目光带到已经恍如隔世的年代, 触摸时代发展进步的脉动。

其中一集《春风吹绿万重山》, 讲述的是“中国林改第一人”李金耀承包集体山林、创办家庭林场的故事。当年的电影资料中, 有这样一段画面和解说:“包字上山来, 这就是承包山林的开路先锋, 仙游县的李金耀。”划痕斑驳的画面和慷慨激昂的配音, 让多年以后的观众有睽违已久的印象, 陌生与熟悉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撞击出发现和感悟。

“文似看山喜不平”, 一波三折的故事总关情。李金耀包山后雇工二十多人被批判为剥削, 投工投劳后因信守“千年不变”的合同中的分配条款, 守着价值三百万元的林木却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2002年, 当年电影画面中初为人妇、身怀六甲的李金耀之女李美和, 已经人到中年, 却迎来了林场的春天, 拿到了全省第一本林权证, 修改了合同中的分配比例, 成为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富翁。全省两千多万林农也随即实现“耕者有其山”, 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李美和的父亲李金耀当年签下合同时大概没有想到, 20多年后, 自己亲手点燃的星星之火会蔓延成一场全国性的林权制度改革, 使得福建不仅走在了全国林权改革的前列, 森林覆盖率也名列前茅。

在讲述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特技手段, 将影像资料与如今的画面不断切换, 营造一种时空交错的历史变迁感;还安排了“记者感言”和“我看三十年”的小环节, 以评述的方式将事件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充分地展示和挖掘, 提高了立意和深度。当然, 这是一个新闻节目, 在注重寻觅相关历史影像的同时, 也不能了无新意。因而, 我们在每一集的开头都选择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作为由头, 然后采用倒叙的手法切入历史, 并尽量寻找发展脉络延续至今的故事, 还通过第二个空间发生的类似故事, 寻找时间以外的空间坐标, 避免孤立和偶然, 强调事物发展的普遍和关联。比如上述李家父女的故事, 就通过中国林改第一村永安红田村林农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发迹的故事, 印证了林权改革是惠民新政的宏大主题。

历史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 历史的记录也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受新闻节目篇幅所限无法在日常节目中用鸿篇巨制来挑战政论片、历史片的高度和大气, 但是, 顺着这一系列报道的策划和运作轨迹以及它们之间暗合的记叙手法, 我们却不难发现新闻与历史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诚哉斯言!

如是, 我们在书写新闻时, 也要引入史家客观、平实、简洁、敏锐的角色心理, 借鉴不同的历史文本样式, 尽可能地还原生活的本色, 使之经得起后人的推敲和品味。

南宁新闻中心大厦易主深航 篇2

2006年9月13日,在南宁新闻中心大厦,深圳航空与南宁日报社、南宁高新区分别签订了“南宁新闻中心大厦转让合同”以及“高新区合作项目”的合约。

深航南宁分公司2002年进驻南宁设立基地,是南宁第一家基地航空公司,在此之前,南宁航空客运吞吐量一直徘徊在100万人以下。深航进驻后,南宁的航空客运量迅速增长,促进了市场竞争,客运吞吐量逐年稳步上升,2003~2005年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了24.8%、33.3%和12.5%,航班量从2002年的17799个增加到2005年的27253个,截止2006年8月31日,2006年航班量即相当于2002年全年的航班量,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截止目前,深航南宁分公司共承运旅客80万人次,上缴税款8000多万元。4年来,深航南宁分公司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以创办“南宁人自己的航空公司”为己任,本着“永恒安全,从零开始”的安全准则,努力践行“任何时候,自然体贴”的服务;隹则,并力争在南宁投放更多的运力,开辟更多更好的航线,为南宁乃至广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对外开放以及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6年年初,深航新董事会和领导班子为深航的未来制定了“3、6、9”发展规划:深航将以深圳为核心基地,立足深圳,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争取用3年时间将机队规模由目前的36架扩充到80架,用6年时间达到100架,在航线布局上将更加合理和密集,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共同发展,客货运并举;实现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使管理体系更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争用9年左右的时间使深航飞机数量增加到160架,基地建设达到8~10个,努力把深航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和最有价值的航空公司,准动民族航空成为世界首选,成为特色航空的领跑者。

转让后的南宁新闻中心大厦将被命名为:深航大厦,用作深航综合办公大楼和飞行机组人员休息,这座大厦将解决深航目前办公场地紧缺的问题,也为深航进一步在南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深航2010年将在南宁投放10架飞机的运力,设想让南宁成为“深航航线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成为深航飞东南亚航线出境口的航班网络战略”。

深航作为第一家在高新区注册成立的公司,它的发展也得到了高新区管委会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支持深航用于机上配餐等生产厂房建设,高新区特别在其生产保留用地上提供了一块土地给深航,有力地支持了深航在南宁的发展。

南宁日报社是南宁市的强势媒体,高新区是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深航是民航业内一家机制管理先进的空运企业,这三家都是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单位,此次几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的多赢结果的真正体现,对促进深航南宁分公司的健康发展,推动南宁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深航南宁分公司作为进驻首府的第一家航空公司,一直与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市政府一直对深航南宁分公司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也将一如既往以高度重视、倾心支持、全力服务的态度,支持深圳航空公司暨深航南宁分公司的发展,支持深航南宁分公司做大做强。

新闻中心改革 篇3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融合新闻俨然成为新闻传播模式整合与重构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尽管业界对于融合新闻的定义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但对此仍然存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larry提出“过程说”, 他将融合新闻作为一个过程, 即“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 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 为多种媒体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 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有学者提出“方法说”, 即融合新闻是多种新闻媒体活动的整合, 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的多渠道传播。还有美国学者提出的“活动说”, 即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亦即不同的媒体, 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和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 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根据各自媒体对信息处理的不同特点分类加工, 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 有针对性地将新闻传播给特定受众。在我看来, 融合新闻更倾向于后两者的结合, 即融合新闻是运用全媒介联动的手段所形成的新闻, 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立体新闻, 最后形成的新闻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图表等不同形式或链接的整合。换句话说, 融合新闻是通过对同一新闻进行不同角度和形式的加工与报道所生成的, 新闻传播媒介将完全服务于它所传播的信息, 是载体选择最适合它报道的内容, 而不再是牺牲信息原貌满足于媒介载体。融合新闻有其独有的报道方式, 那就是融合新闻报道模式。

总之, 媒介融合、媒介联动在网络技术推动下已成为当下的大潮流, 而融合新闻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体形态也必定是大势所趋。立足于这一内涵,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作为生产融合新闻最重要、最方便的载体, 它的建立和完善也必将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只有建立成熟系统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才会使融合新闻有效且持续地生成。综合我国现有的体制和媒体环境,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坦帕新闻中心为雏形, 在运作机制和生产模式上不同于坦帕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在给受众带来高品质信息服务的同时, 增强传播主体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最大限度地保留信息原貌,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坦帕模式及其延伸结构

坦帕新闻中心是美国媒介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 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造的一座传媒大厦, 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传媒融合实验比较成功的典范, 它将坦帕论坛报、坦帕网站Tampa Bay Online、电视台WFLA-TV一起搬入办公。虽然这几家媒体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 但他们彼此间实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在大楼内部设有统一的突发新闻指挥平台, 旨在保证高时效性, 主要用于突发新闻的传达。在坦帕新闻中心, 各个媒介平台每天都会召集各自的编辑参加的、为融合新闻做准备和策划的、由多家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型编前会。WFLA-TV的编前会揭开了工作序幕, 《坦帕论坛报》的多媒体助理编辑也会准时参加, 事实上, 每一个工作平台的每一次会议他都会参加。接下来, 《坦帕论坛报》召开编前会, 先是对当天融合报道交换意见和想法, WFLA-TV的执行人员会每天出席这一平台的会议。此后各个媒介的总编辑和论坛报的多媒体高级编辑继续出席其他的编辑会议, 协调不同媒介平台的兴趣点, 持续不断地寻找和探寻媒介之间可以做融合报道的机会。

我们在信息传播方面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即一家媒介中心旗下包含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五个不同的媒介, 媒介中心设置两个平行的编辑, 分别主管政策和业务, 每个媒介下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和运作系统。这样一个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的业务流程应是:每天由政策和业务主编共同决定新闻的派发, 即哪些新闻是由单一媒体独自采写、哪些新闻是运用融合新闻的报道模式制作成融合新闻的形态再发表播出。各个媒体自己采集、获得的新闻资源, 通过内部的编前会决定是由自己的媒介优先报道还是以融合新闻的形式展现。编前会面向各个媒体开放, 即各个媒体的总编辑都可以出席, 分别针对当天的融合报道交换意见和想法。为实现报道力度和报道效果的最优化, 有时新闻要优先提供给另一个平台使用, 针对重大新闻, 有时还需要多个媒体一同采写,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多方位报道来生成融合新闻。如果以融合新闻形式展现, 则各个媒介分别派记者去现场采写适合自己媒介报道的信息, 随后各个媒介交换自己和他人所需的信息。新闻内容的播发顺序, 以手机报先摘取精炼广而告之, 以一对一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传播, 打造广泛的信息网, 同时附上详细的网址、所播发的电视频道、时间段和报纸对此深度报道的版面位置, 使受众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然后, 网络以图片信息配以文字解读, 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合手机报, 让广大受众了解这一新闻, 网络也可以作为受众意见回馈的收集平台, 附上其余媒介对这则新闻不同形式的报道位置。电视要给受众呈现整个事态的经过, 给受众以很强的场面感。广播以音频信息为主, 附之以专家解读。最后, 报纸走深度分析路线, 帮助受众深刻剖析事件的本质和影响。总而言之, 在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各个媒介都要做到选择最适应其报道的新闻, 它可能是一则完整的新闻, 也可能是一部分新闻, 在以往媒介关系的基础上, 减小媒介之间竞争所导致的信息丢失或重复, 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

三、建立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现实路径

这样一个新闻中心我们应怎样建立呢?融合新闻要求的是多媒体形式, 即针对一则新闻, 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一应俱全, 因此与其让一家媒介去培养能具备多种信息设备应用能力的“背包记者”, 莫不如建立一个本身包含多种媒介的新闻中心。具体途径有两个:一是可以由多家媒体合并, 例如像坦帕新闻中心;另一种则是由一种媒介开办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电视台或手机报等其他媒介。就像《大河报》、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的《常熟日报》, 都办起了和自己平行的门户网站, 建立一种报网联动乃至报网台联动的融合新闻生产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 系统化、部门化以后, 就会成为一个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这两种途径, 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说, 后者都具备较大的可行性。

或许有人会质疑, 这种全媒介联动的新闻中心在具有现实复杂性的中国是否可行?我国是具备滋生并形成这种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土壤的, 并已经有了萌芽和实践。例如:《广州日报》在2007年6月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滚动新闻部;2008年3月, 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编辑部成立;《常熟日报》于2008年12月办起了常熟新闻门户网站, 生产出了报网一体架构下的融合新闻, 2010年又融入手机报;2009年“两会”期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和奥一网等十多家媒体, 以融合新闻的形式报道了“两会”;2009年7月1日, 《人民日报》扩版, 成立了新闻协调部;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个I项目成立, 包括电子报纸、电子杂志、数字信息屏、手机报;上海文广集团将桑格电视台聚集成一个统一的新闻采编平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浙江移动推出了数字报纸———《浙江手机报》;在武广铁路的拆迁报道中, 《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以及各大都市报和晚报共同营造了一个信息联动的局面, 通过不同报道体裁的联动, 实现了党报、日报、都市报、新闻网等不同传播方式的联动。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指出, 从传统的报刊新闻到被视为新媒体成果的网站新闻、手机新闻、电子报纸和杂志, 以及基于RSS的聚合新闻、基于web2.0的博客新闻等等, 都是孕育融合新闻的土壤。因此不难理解, 融合新闻的飞速兴起, 必将使作为载体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出现与繁荣。结合目前发展来看, 如果没有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这个大的外延去承载融合新闻的采集、制作与传播, 融合新闻就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而只能停留在各自为政的竞争大于合作的模式上, 并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运作, 而不能实现从采集、编辑、加工到内容、功能、形态的真正融合和资源共享。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驱动因素无非是以下三个:第一,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设备的完善;第二, 经济利益的驱使;第三, 社会效益受众市场的分众化和集中化。在我国, 这些因素都明显存在, 因此以上的萌芽与实践, 包括同一类媒介的联动实践、全媒介的联动实践, 还有已经出现并逐步兴起的新闻采编平台等, 都是全媒介联动中心没有经过系统化、部门化的雏形, 当我们整合了各个媒介, 将它们汇集于同一信息平台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媒介的组织架构与工作关系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地运作, 在媒介载体性能和传播方法上分类化、在新闻内容方面多样化, 以及传播客体方面分散化与集中化。

四、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积极效应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拥有多家信息传播媒介, 在新闻采集和传播方面汇集了不同媒介的特点和优势, 在公众多样化需求的今天, 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实现报道力度和报道效果的最优化, 所以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传播主体本身的竞争力。再者,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应用, 也提高了传播主体的社会公信力, 因为最后呈现的是多样化的新闻产品, 为此受众便可以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 从而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受众的可接受性, 增强了传播主体的社会公信力。并且,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应用, 使得引导舆论和获取新闻线索都更加便利, 这是由于扩大了消息来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从而降低了各个媒介在获取消息上的成本。

对于新闻本身, 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建立更改了以往信息内容局限于信息载体的弊端, 本着最大程度发挥信息价值的原则, 以载体自主选择最适应其报道模式的新闻, 新闻从平面变成了立体传播, 新闻资源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对于传播客体, 受众可以自主选择新闻, 在信息传播方面先分化再聚合, 将不同喜好的受众分类, 再将具有同一喜好的受众集合成群, 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同时综合了网络媒介的优点、增强了互动性, 受众可以在网上留言发表意见, 而随后的报纸或者广播可以针对受众的意见进行全面深入的解答分析。另外, 受众还可以接触到最接近于信息原貌的新闻, 比如说通过网络的链接阅读了解具有相同性或者相似性的事件, 通过横向对比或者纵向对比来了解这一类事件的共同特点, 而报纸也可以利用数据库的方式来辅助自己进行更深度的分析与解读。

摘要:本文侧重讨论作为融合新闻生产载体的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是怎样一个架构、应如何建立, 以及建立这样全媒介联动新闻中心的原因和积极效应。

新闻中心改革 篇4

【关键词】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系统构成;使用维护;故障处理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08.00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video system configuration of China huayi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TV center news studio. Meanwhile, its use skills, maintenance methods, common troubleshooting and emergency programs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news studio; video system; system configuration; maintenance; troubleshooting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电视中心新闻演播室系统主要包括音频系统、视频系统、内部通话系统、同步系统、监视系统、时钟系统、Tally系统、灯光系统、舞美系统、空调系统等,其中视频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和饱和度都直接影响到制作节目的质量。因此,熟练掌握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才能确保演播设备稳定运行以及制作出优质的电视节目。

1 视频系统构成

新闻演播室采用三信道视频系统,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其中,核心设备是ROSS CARBONITE切换台,它能够将输入的3路视频信号进行切换,将切换的一路主用视频信号由多路输出,分别输出到大洋D3-EDIT-HD9 PRO高清非编系统进行节目录制、输出到2台50英寸Panasonic等离子高清显示器进行观看、输出到泰克WFM5200示波器上观测视频波形、输出到9英寸Ruige TLS900HD-2高清液晶监视器上观看、输出到Miranda XVP-1801-DC-3RU高清下变换板和SDA-1142-3RU视频分配板上进行标清视频分配输出。ROSS Carbonite切换台具有多格式24路输入、10路输出,8个键通道(分两级,每级M/E四个键),4个浮点DVE通道,2个带TALLY和源名显示的10画面输出通道,MultiUser GUITM多用户图形化管理(通过以太网),34个GPI/O访问通道,支持动画MediaWipesTM划像处理,支持LiveEDLTM现场直播EDL表,可控制Carbonite辅助母线输出,内置同步发生器,提供2路同步输出。

3台SONY HDW-800P高清摄录一体机用于高清节目的拍摄。SONY HDW-800P高清摄录一体机支持59.94i/50i/25P系统频率,可灵活应用于HD记录,具有新型2/3英寸全屏HD“Power HAD FX”CCD,通过14 bit信号处理技术保证高质量的拍摄;具有HDSDI和SDSDI信号输出接口,可在信号上添加时间代码及其他文本数据;音频输入接口支持AES/EBU信号输入(传声器输入除外)、+48 V传声器输入和线路输入;使用HDCAM 格式可进行高性能的HD数字记录和播放,同时又保留了与普通摄像机设备相同的易用性;可连续捕捉最多8 s的视音频信号至其内存中,可记录在按下REC START键前预存的视音频信号;新型的数字无线传声器系统可提供高质量、高级降噪和多通道同时进行的操作,安装DWR-S01D数字无线接收器可同时进行2个通道音频信号的接收。

泰克TG700多格式视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多格式的、兼有模拟和数字的精密信号发生器平台,可选择安装多至4个不同类型的信号发生器模块,提供模拟、串行数字和数字高清晰度等各种格式的同步脉冲信号和测试信号。其中,AG7音频信号发生器模块输出音频测试信号,采用不平衡的75 Ω的输出阻抗,输出电平幅度为1±0.2 V,采用48 kHz采样频率,量化方式采用线性PCM(20 bit或24 bit);AVG7模拟视频信号发生器模块可以输出的模拟信号包括SMPTE彩条、线性信号、平场信号、多波群、扫描信号、监视器信号、脉冲信号及其他主要测试信号,输出阻抗为75 Ω,亮度线性差≤0.5%,色度/亮度增益差≤±1%(相对于100 kHz),频率响应≤0.5%。

另外,还连接有1台SONY HDW-1800高清录放机和1台SONY J-H3高清放像机用于高清节目录制和回放。2台大洋高清非编系统用于录制节目的后期制作。

2 视频系统的使用方法

视频系统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高清摄录一体机的拍摄准备、视频切换台的调整和节目的后期制作三个方面,熟练掌握视频系统设备的使用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节目制作的质量。

2.1 高清摄录一体机的拍摄准备

新闻演播室的3台高清摄录一体机分别由3名摄像师操作使用,拍摄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分别将3台高清摄录一体机调整白平衡和黑平衡,将摄像机设置为遥控状态,通过控制桌上SONY RCP-1000遥控控制器对高清摄像机调整好白平衡和黑平衡,再将高清摄像机的焦距调整好,根据主持人的位置调整好构图,通过控制桌上的遥控控制器调整好视频图像的亮度和色彩,由50英寸松下等离子显示器观看图像效果,这样就完成了3台高清摄像机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2.2 视频切换台的调整

ROSS CARBONITE视频切换台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设置划像方式来表现节目图像切换的不同特点。在新闻演播室制作节目过程中,主要由导播操作使用视频切换台,导播通过内部通话系统与主持人和3位摄像师交流,指导节目制作,导播通过切换3路视频信号进行节目录制。

nlc202309042041

2.3 节目的后期制作

节目录制完成后,可以使用大洋高清非编系统播放录制好的节目,并送至视频切换台的第4路NLE1进行观看,当发现其中一段视频质量较差或拍摄的不连贯时,可以重新调整摄像机进行补拍,直至达到拍摄出优质的电视节目。

3 视频系统的常见故障处理及应急方案

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制作的节目画面效果良好。为了使视频系统设备稳定,需要对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汇总,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备用方案,确保按时完成新闻节目的制作。

3.1 远程遥控摄像机的故障处理

新闻演播室高清摄像机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中,常常使用控制桌上的SONY RCP-1000遥控控制器对高清摄像机进行远程控制,主要用于调整高清摄像机的白平衡、黑平衡和光圈。但是经常会出现操作遥控控制器无法调整的现象,这就要先观察高清摄像机是否调到遥控状态,将选择按钮调到自动光圈(AUTO IRIS)位置,再观察高清摄像机光圈的位置,一般选择在5.6~7.5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正常使用遥控控制器对高清摄像机进行远程调整了。

3.2 视频系统的应急备用方案

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有应急备用方法,可以采用两台高清摄像机主用、一台高清摄像机备用的方法进行使用,这样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主用高清摄像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将备用摄像机及时投入使用,保证节目的正常拍摄;可以使用视频跳线在视频跳线板上将出现故障的设备旁路,确保视频信号正常传输,比如当切换台出现故障,可以使用视频跳线在视频跳线板上从V1-5连接到V1-15,这样就可以将第二台高清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传输到大洋高清非编进行节目录制,较好地实现应急故障的应急处理。

4 视频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方法

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广播级的性能指标,为节目制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需要定期进行通路指标测试,以确保视频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视频通路的指标测试主要依据的标准是GB/T 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GB/T 17953-2000《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和GY/T 152-2000《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规程》,测试设备采用泰克公司的视频测试仪、PAL制彩色电视信号发生器、数字串行分量电视信号发生器和串行分量波形监视器,完成对数字串行分量信号指标、模拟分量信号指标和模拟复合信号技术指标的测试,与国家行业指标进行衡量比较,为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备维护提供技术指标的参考。

高清摄像机需要经常清洁,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通常使用500 h后清洁磁鼓及相关的磁带通路,使用1 000 h后更换已磨损的部件;擦拭摄像机外壳时要用中性洗涤剂,切不可使用酒精等溶剂,否则,会造成机器表面损坏;要定期清洗视频磁头,一般使用SONY BCT-HD12CL磁头清洁带,要按照清洁带的操作说明进行清洁,错误使用或过度使用都可能会损坏视频磁头;使用吹灰器清洁取景器镜筒内的CRT屏幕和反射镜,使用镜头清洁剂清洁镜头和防护滤镜。

5 结语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电视中心新闻演播室是近年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清演播室,其配备的演播设备都是国内主流的设备,这对技术人员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系统是演播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工作人员熟悉系统构成和设备性能,熟练掌握这套系统的操作方法,并丰富完善演播设备的故障处理和应急备用方案,定期对演播设备的指标进行测试、设备进行维护,使演播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对于制作出优质的高清电视节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羽. 演播室与外景摄影[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 徐威,李宏虹. 电视演播室[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董明,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电视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演播厅音视频系统和灯光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曾参与华广电视中心110 m2演播室音视频系统和舞美系统的建设。

新闻中心改革 篇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重大活动不断,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无论是在冰冻刺骨的南方雪地,险象环生的抗震前沿,还是地质灾害现场,无论是在数千米的珠峰火炬传递现场,还是在举世瞩目的“奥运”、“神七”、“60年大庆”专题报道,都要求新闻报道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及时、准确的报道。同时,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就要求新闻媒体参与事件处理过程,而且要体现国家最权威的声音。在国家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当中也把新华社作为新闻报道媒体或载体,把它涵盖进来。

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发布是国家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重大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对于确保群众知情权,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和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应急指挥中心是提高新闻媒体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现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新闻记者把采集到的新闻信息能够安全、及时、可靠、方便的进行传递和传输,保障新闻报道现场和后方指挥中心信息实时互动、快速同步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是在新闻报道业务系统基础上,采用现代通信、信息、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建立的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覆盖快速指挥、一键调度、实时监控、多维演示、立体会商、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的高度智能化的应急指挥平台。

平台的建设可以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积极抢占海内外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业务机制及特点

以新华社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机制为例分析新闻媒体在重大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业务特点。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组织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在当前国内外新闻媒体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的迫切需要。

重大事件的基本特点

含义的广泛性。一般来讲,天灾人祸,战争冲突,政权更迭,只要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都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随着时代的变化,重大突发事件的含义不断拓展。如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两会”、亚运会等,以及全球化形势下,某跨国大公司突然抛售股票,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等,都是具有时效性和广泛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因此,界定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具有时代观念。

事件的多发性。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这一说法,虽无多少理论根据,但现实可印证这一点。过去的卡比拉遇刺、中美战机相撞、“9·11”恐怖袭击,今天的埃及动乱、利比亚乱等……这些都称得上是“重大突发事件”。

情况的复杂性。社会矛盾的深化,科技手段的进步,人流物流的加快,军事武器的更新,使得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更为复杂多变。所谓复杂性,既包括突发事件形态的多样化,也包括对生命财产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由于突发性事件的复杂性,往往使之成为需要较长时间连续报道的重大战役性报道。

传播的迅速性。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的兴盛,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全球何时何地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都能迅速传播。美国纽约世贸大楼被撞仅过5分钟,CNN就开始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移动电话、可视电话、卫星通信,使得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几乎与事件同步。

重大事件报道的业务特点

重大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媒体报道的竞争性,因此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有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快速发布等业务特点。

“第一时间”。所谓“第一时间”,就是与突发事件同步或时效最快的时间。新闻媒体无论报道任何新闻,都需要注重报道的时效性,这是其职能所在。传统媒体中的通讯社,特别是世界性通讯社,非常重视“第一时间”。为抢“第一”,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首发新闻往往不要电头,省去一切无用之词,追求“越短越好”。

“第一现场”。当今,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乃至现场直播越来越多。“第一现场”报道应当是自身媒体记者亲历现场或离现场“最近距离”的报道。记者离现场越近,报道越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卫星通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的直播功能,将使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更为普遍和普及。

“统一指挥”。鉴于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涉及多部门、多内容,必须建立统一的报道指挥机制,集中全社优势兵力实行“兵团”作战。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特别是需要持续一个时期的重大战役性报道,经社党组授权,由总编辑室统一组织指挥或组建临时指挥中心,“全天候”集中负责报道指挥、人员调配、发稿协调等工作。必要时,临时指挥中心应“靠前指挥”或移至事件现场。

重大事件报道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能够快速反应、机动统一调度、前方和后方信息快速同步。因此建设一个覆盖通信、网络、信息、图像等系统和功能的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指挥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框架

建设原则

技术实用先进

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产品涉及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要充分利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满足多媒体数据的高速、安全、准确传输。

因此项目的建设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应急指挥建设的先进经验开展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平台安全可靠

平台的建设要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建立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指挥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新闻报道经常会涉及到敏感信息,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及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到平台的安全性,对敏感信息加密处理和防篡改防护,保证内容的安全性。

部署快速方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要全面提升新闻媒体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影响力,就必须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我们的声音,积极抢占海内外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这恰恰是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扩大和提高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之内话语权的最有利时机。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现场的应急系统可以快速方便的进行部署,要求必须具有设备良好机动性,如现场位置的快速定位、卫星的自动搜索定位等。

注重平台运维

统筹突发重大事件与日常报道运维,是适应新时期信息传播既快又广的新特性,全面提升新闻媒体报道影响力的内在要求。

统筹突发重大事件与日常报道运维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强日常运维管理和维护,对各技术系统的关键环节和系统设备切实做到有主有备,备之能用,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畅通,更要着手建立健全为应对重大战役性报道和应急报道体制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不但要完善日常运维的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机制,更要为突发事件与重大战役性报道配备精兵强将,以保障各种故障得到最及时的解决。

总体框架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以集中控制系统为中心,通过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将前方、后方的各个系统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对各种音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及多媒体信号进行控制、通过显示系统、会议系统满足监控指挥的要求,实现本地、远程的灵活控制,实现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应急指挥中心由图像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字会议音响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组成。如图所示。

关键要素分析

通信指挥系统

通信指挥系统的具体目标是从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业务实际和特点出发,建立一套包括应急通信管理运维机制在内的技术支撑系统,以无线和卫星通信技术为主,利用卫星通信专网和公共网络两种不同层次的技术手段,来构架一个多手段、多梯度服务移动应急通信平台。可以在“无电、无基础通信网络和无交通运输条件”的条件下快速部署、可靠工作、安全传输,能够实现新闻报道产品文字、图片、音视频,各种动态数据信息和流媒体信息的传递。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可能会有一些中断或者是故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决定了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实现关键时刻不间断运行,因此平台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应该对备份系统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关键设备的一主一备、一主两备,都是必要的。

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分为总社通信系统、分社通信系统、移动通信车、前方单兵通信系统四个主要部分,并保证音视频信号的清晰稳定,数据传递的可靠。

总社通信系统

总社是整个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核心,承载大量的通讯信息,因此需要建立运行安全稳定、高带宽通信链路、多种通信手段相互备份的通信系统。

总社的通信指挥系统主要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主要的通信手段,保证与各分社和事件现场的通信联络。其中有线主要利用现有的通信专网,保证与各分社的实时通信。无线主要采用双向的卫星通信网络,建立一个双向的卫星站,来支撑应急通信指挥体系中心管理和业务管理。

通过配置多路传真系统,可同时发送和接收多路的传真文件,便于总社向各下属部门快速的发送传真,大大提高应急事件时的工作效率。

借助公共信息网络如互联网等基础电信设施,同样可以对非实时指挥功能发挥作用。

分社通信系统

各个分社主要是收集本地区内的新闻信息,可进行一些信息的整理和编辑,负责与前方记者和总社进行通信联络,是整个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分中心。

分社除了具有和总社之间的有线通信网,以及卫星通信设施外,根据不同分社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建立无线微波通信网络、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网络,配备卫星电话,通过多种传输方式与前方记者实现通信。

移动通信车

在新闻采访中有许多地区非常偏僻没有通信设施,或在重大灾害事件中各种通信设施遭到破坏等,无法把现场的新闻信息传回中心,在有的重大活动期间或突发事件中通信链路比较繁忙,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因此配备移动通信车是解决特殊地区、特殊情况在新闻采集和传输问题,并可以保证通信链路的可靠稳定。移动通信车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还可以保证第一时间赶到突发现场,并进行深度的采访和报道。

移动通信车应具备多种通信手段,卫星通信、无线微波、无线宽带、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可以与分社和总社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收集前方单兵采集的各种音视频信息,组建临时的无线宽带局域网。

移动通信车供电方式多样化,应急机动性强,为保证车载移动时的用电,配备发电机组和UPS电源。

移动通信车配备动中通卫星通信设施,保证和中心的卫星通信联络。

通过无线微波实现与单兵采集系统的通信联络,把单兵采集到的音视频信息传回通信车。

通过移动通信车可建立一定范围的应急通信宽带网,能把无线带宽拓宽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使实况转播成为可能。

并在车上配备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用于现场通信保障和偏远距离的人员之间通信。

前方单兵通信系统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地方是车辆无法达到的区域,或者需要分成多组分别进行工作,因此需要配备一些便携式的通信设备,通过1个人或2个人就可完成通信设备的架设工作,和后方快速建立通信联系。根据现场环境的需要给前方的人员配备无线微波单兵采集系统或便携式卫星小站,可以方便快捷的与移动通信车或分社,甚至和总社之间可以通过卫星直接建立通信。

根据需要单兵人员可以携带对讲机、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无线通信终端,保证与后方中心的通信畅通。

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是新闻报道应急指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新闻报道指挥中心的千里眼。用于控制显示各类图像监控信号和监控指挥室内部的各种视频信号、摄像机的监控图像信号、VGA(计算机的图像信号)、有线电视信号、视频会议图像信号、DVD播放机视频信号等。

显示系统一般可采用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采用DLP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投影墙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集中控制技术等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便的先进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

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可以将各种视频图像信息、网络计算机信号、独立的RGB信号在大屏幕上显示,实现用户监控系统的集成显示;可以完成对各种输入信号源信号的调用、显示、控制、预案浏览等功能,实现高分辨率的切换显示、网络分控操作、信号源管理、投影机控制及矩阵设备控制等功能;可任意调用各种图像信号对现场进行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做出判断和处理,达到实时监控和集中控制的目的。

DLP大屏幕拼接投影系统可实现各种计算机输出的信息;录像机、DVD、有线电视、现场或远程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以及远程监视等视频信号的显示需求,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显示用户网络系统上的任意一台终端显示的信息,满足用户对系统的各类显示需求。尤其是它的多路视频信号高清晰显示功能,对于要求多路同时显示的需求完全能够提供足够的扩展性和技术的延续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以新闻媒体已有的业务内网、外网和音视频网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应急指挥高速网络。配备必要的网络设备,保证整套系统和平台的稳定、安全、可靠运行。同时网络系统采用内网、外网、音视频网完全物理隔离方式进行建设,以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目前社会上也有采用等离子拼接屏、投影机背投等方式。同样根据具体现场的条体环境,也可采用多屏显示、液晶屏拼接等方式。

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应急指挥平台的核心功能和基础业务平台,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及时地获得视频、图像、数据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新闻报道单位和人员,实现与重大事件报道单位和主管领导之间的异地会商和协同工作,是应急平台发挥联动指挥功能的最基本保障要求。

结语

新闻中心改革 篇6

因为是旧房改造, 在规划上考虑到现有的房屋条件。网络机房设在裙楼的二楼, 面积约660平方米, 楼底高度约4.5米, 梁高0.9米。两边外墙使用20毫米厚的钢化玻璃, 机房内使用600毫米乘600毫米的重型防静电地板, 架高300毫米, 以容纳风管和接地系统。天花使用600毫米乘600毫米的冲孔铝板, 下挂600毫米乘250毫米的弱电线槽和150毫米乘150毫米的强电线槽。机房设有主机房一个, 增值服务机房两个, 监控区一个, 维修与试验区一个。在使用功能上又可划分为电源、接地、消防、空调、信号处理、信号传输和信号监测等七个子系统。下面分别介绍各子系统:

一、电源系统

广电中心的供/配电安全是关系到全中心安全播出的前提条件。中心供/配电系统均设在负一层。使用了三种供电手段来保证供电安全。

1、两个不同路由的10KV供电电缆进中心, 在中心配电房可随时切换;三台1000KVA的干式变压器, 用二备一, 保证了平时的市电的正常供给。

2、配置了一台50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 一旦两路的市电供应都停止时, 发电机组在10秒内自动启动, 30秒内自动转换为中心负载供电。

3、网络机房使用了可持续供电一小时的三相在线式正弦输出UPS电源, 安装在负一层, 以利动力部门集中管理。使用了两条不同路由的240A三相五线制封闭式母线进入二楼配电房切换, 并可以由应急发电机组供电, 保证了机房的不间断供电。目前UPS主机容量为2×120KVA。核心服务器还串接有小功率UPS, 以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

为方便今后的检修、减低线损和各机柜的用电安全, 各排机柜都设有配电柜, 每个机柜都由单独的电缆进行供电, 并可以用开关选择相序, 均衡供电各相负载。各机柜供电电缆在柜上方的强电线槽敷设, 到柜后才由机柜上方进入, 以减少对弱电系统的干扰。

二、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的好坏, 将会影响到设备的防雷、抗干扰能力和人身安全。大楼外墙使用金属椼架吊挂玻璃、石料和铝塑板等材料, 其金属架已和大楼防雷系统的各层梁柱预留钢筋多处复接并多点接地。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 其保护地线也单独接地。中心各机房的工作地线采用多级星型连接的方式。网络机房按照机柜间距, 使用10毫米乘2毫米铜条连用网格状的接地网, 用20毫米乘0.5毫米铜皮就近与各机柜相连。各机房在网格的适当位置使用20毫米乘2毫米的铜带, 向网络机房的总接地点的300毫米乘100毫米乘5毫米的铜板汇接, 最后用100平方毫米的绝缘多支电缆与电台、电视台的一起在300毫米乘400毫米乘10毫米的总接地点汇接并与最近的外墙金属架连接。

接地极是一块2000毫米乘1000毫米乘10毫米的紫铜板, 考虑到所在地下水位较高, 仅0.4米, 而地表下1米厚沙层后是导电性能较好的原水稻田, 因此, 地极埋深1米, 覆土1米, 引入线采用2毫米乘40毫米乘4毫米的热镀锌钢带, 两头做好铜铁过渡接头, 采用最短距离在总汇接点与接地极连接。以提高抗腐蚀能力, 并尽量减少接地系统的高频阻抗, 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三、消防系统

根据机房规范, 网络机房的各个机房都采用了不可燃或难燃的A级耐火装修材料, 间隔的玻璃墙采用了可耐火1小时以上的夹层防火玻璃, 各机房采用了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发生火情时自动发出警报, 通知人员撤离, 然后自动关门, 施放灭火气体。监控区考虑到没有贵重设备和降低成本, 采用了普通的烟感自动洒水喷淋装置。通道两头均设有人员安全疏散通道。

四、空调系统

为保持个机房的设备温度在21℃至22℃左右, 空气湿度在45%至65%左右, 分别设置了4套50KW制冷量的机房精密空调。采用地板下安装风管, 各机柜由下面开可调节风口送风的形式, 可以按机柜的装机情况灵活调节风量, 既提高了效率, 又能保证重点设备的需求。监控区仍使用了与主楼一样的中央空调系统, 以节约成本。

五、信号处理系统

前端机房可以把从卫星接收来的信号、省网通过SDH设备送来的信号、佛山送来的信号及南海台自办节目的播出信号转换成ASI信号, 信号经再复用重新组合成所需的ASI信号, 进入数字调制器成在南海网络中传输的射频信号。在使用佛山市的统一信号后, 这部分设备停止使用, 保留下来作备用信号源。增值业务机房有CMTS头端, 主要是用来开展Internet接入服务。

六、信号传输系统

网络机房有足够的光纤机柜和端子, 可以满足大楼内各单位需要, 全楼新设立了专门的弱电井道, 并在十二楼设立了综合布线机房, 光纤和各种电缆通过弱电井与网络机房连接。完成电台、电视台和发射台的播出节目传输, 现场信号回传和与省、佛山及各镇街的广电部门间的节目双向传输, 并且全楼通过内部光纤组成了办公局域网。对各镇街的广播电视站和各级政府, 通过对外光纤井道铺设的光缆组建成了千兆级的增值业务网、节目制播网及政务网。电视台南海分台与各广播电视站可以通过由光纤千兆IP网组成的电视节目制播网, 共享节目资源。政务网承担了市 (区) 与镇 (街) 政府的办公网传输任务, 还可以为水利、卫生、计生和银行等部门提供数据、图像传输业务。

七、监测系统

监测控制区有控制台和电视墙, 平时有值班人员在座席上监控各种业务的运作情况及各相关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各在播节目的工作状态, 以及做一些简单的维护。电视墙由九块大尺寸的等离子显示器组成, 监视各信号监测系统所监视的节目, 做到在网传输节目的全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 并能将异常节目调出来进行重点监视。为确保信号监测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 专门加大了这个区域的空调出风量。监测控制区内的所有设备, 均有UPS电源保护, 确保在市电供应不稳时, 也能监控到各种信息的传输情况。

南海新闻中心内各单位已进驻五年, 期间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和政府机构改革, 现已成为佛山传媒集团南海新闻中心, 网络机房由佛山珠江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南海网络分公司运营, 因整合的原因, 现已使用有佛山市公司传送过来的信号为主, 保留了少量自办节目, 停止使用了大部分信号处理的前端设备, 但基本的传输架构仍没有质的改变。目前已经完善了全区的光纤联网覆盖, 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2009年底, 全面完成了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 实现了各镇、街联网电视信号的全数字传输。

参考文献

新闻中心改革 篇7

8月21日-24日, BIRTV2013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东方盛行携《财富》全球论坛全媒体新闻中心与广电同仁共享全媒体新闻盛宴。

东方盛行展台分为内容汇聚区、内容管理区、内容生产区、内容支撑区、内容发布区共五大功能模块区域, 通过极速融通全媒体业务综合管理平台 (即“一张皮”) 流程化地展现多内容汇聚、统一管理、协同生产、多渠道发布等全媒体功能。另外, i MSC数据安全传输、交换、发布平台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新闻中心改革 篇8

5月8日, 由新奥特承建的上海SMG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融合平台项目正式上线。

SMG电视新闻中心全媒体融合项目包括新闻指挥协同、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全媒体内容库三大体系。其中全媒体新闻融合平台是全媒体新闻体系的核心支撑平台, 为全媒体新闻生产提供统一策划、统一汇聚、统一互联网发布。该平台打破了新闻线索来源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以“云”设计理念为电视台提供融合的新闻制作和生产方式, 从而使得新闻内容创作和互动更加便捷。同时, 统一的互联网发布为电视台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产品和业务。此外通过架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精准推送和反馈指导, 最终让新闻全面回归快捷、新鲜、互动的本质。以电视新闻全媒体指挥中心为窗口, 全面系统地呈现和控制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各个重要环节, 协助业务部门形成电视新闻全媒体生产的辅助决策能力。

党报新闻改革的切入点 篇9

做大主流新闻

对于主流新闻的认识,我们可以用纵横两种视角予以考察。纵向来看,主流新闻既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报道和反映社会的整体发展,扣紧每个历史时代的主题;又要着眼当前,把握具体的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重心,保证权威资讯的畅通传播。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那么,党报的主流新闻就应当从长计议,全面、深入地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要真实地记录下重大的社会事件,也要从多个侧面报道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报与社会实际保持高度一致,突出党报的主导地位,实现其社会效益最大化。

横向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报应当是个多棱镜,全面、真实地反映多彩的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的新闻素材尽管丰富,却不可能自己走进党报的报道视野,这就要求党报在做大主流新闻的过程中,要慎重地做好新闻策划,有意识地深入发掘能够反映社会主流的新闻素材。

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和社会灾害等都应当成为党报新闻报道的内容,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此类新闻素材本身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往往会成为某段時间内社会关注和社会舆论的焦点。如果党报对此置之不理,或避实就虚,就会使社会缺少权威资讯的传播,难以消除各类错误传言的不利影响,对社会公众舆论的积极引导不利、对社会发展不利。党报在报道此类新闻时,不仅要关注具体的新闻事件,也要尽可能地摆脱就事论事的樊篱,以宏观的视角来观察、思考和报道,在指导社会现实的同时,突出党报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

此外,党报在做大主流新闻的同时,还应当做大社会关注点。目前,有些党报普遍平均用力,没有突出重点的问题,报纸上一般动态性、工作性的稿件太多,很难吸引人,更难体现权威性。因此,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应当注意加强策划,把那些上下都关注的东西,不惜版面做大、做细、做深。

做实业务改革

笔者认为,做实党报新闻业务改革,须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是从党报的外观形象--版面入手;二是从党报的内在品质--内容入手。

在读者心目中,党报总是严肃有余,活力不足,使读者在视觉形象上难以产生亲近感。尽管各级党报早已重视起这一问题,但是改革力度仍然不大,效果不很明显。当然,党报要保持其权威性,版面设计绝不能完全走娱乐类、都市类报纸改革的路子,但是必须得在保证严肃、权威的同时,给人以庄重大气、充满活力的感觉。党报在版面设计上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做好读者调查的基础上,为自己量体裁衣,以最佳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就内容而言,党报新闻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会议报道。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进行改革绝不是一味减少,乱砍乱删;相反,必须认真组织,有增有减,减少程式化的痕迹,找准最具新闻价值的报道点,整体上做到报好报足、报活报精。

二是言论写作。言论应当既注重内容,又注重写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应当追求平实,开小口子,谈具体问题,取群众语言,说实在道理,写自然文章,还要尽可能地炼句、炼意,以增添文采,增强说理力度。

三是理论宣传。党报理论宣传的形式设计要从读者理论需求出发,使之短,即短小精悍,干净利落;使之活,即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之新,即话题新鲜,时效性强;使之深,即有深度,不讲空话、套话等。

做重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重要职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党报舆论监督的分量远不及广大读者的期望值。因此,党报要想在报业竞争中站稳自己作为大报的主导地位,争取读者,就必须从做重舆论监督入手,加大新闻改革的力度。

首先,应当明确,党报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责,并非只是进行批评性的报道,批评并非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而是在批评的基础上,帮助解决问题。不仅要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还要促进某一类问题的解决。

其次,做重舆论监督。概括地说,就是必须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有关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和老百姓利益的所在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找准题材,有的放矢。此外,党报要想真正地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除了选得准外,还要看得深、写得准,对被批评监督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分清是非,明辨利弊,让被批评者能够接受,使广大公众引以为鉴。

新闻中心改革 篇10

一安全稳定的网络架构

1. 网络的合理划分

改造后的网络, 不再像过去一样一刀切, 全部电脑都走一条线路上网, 而是将整个网络按照重要性划分为制作网, 演播区网络, 办公区网络三块。

制作网是对安全级别要求最高的网络区域, 主要由编辑字幕工作站, 直播字幕工作站, 走字工作站, 提词工作站等组成, 该网络区域的业务需求是访问内部的某些业务服务器, 但要与外网完全隔绝, 尽最大可能杜绝一切不稳定的因素, 确保新闻直播的稳定运行。

旧网络 (如图1所示) 把这一部分工作站划分为一个VLAN, 与其他演播区电脑、办公区电脑一起接入同一个三层交换机, 在VLAN上做ACL禁止访问除内部服务器网段以外的其他网段。这样的做法虽然勉强能满足业务需求, 但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他VLAN出现数据风暴、环路或三层宕机等情况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改造后的网络 (如图2所示) , 制作网和演播区网络, 办公区网络完全隔绝 (业务服务器不会转发数据包) , 单独形成网段接入业务服务器, 形成一个孤岛。在改造后的网络里, 即使演播区网络或办公区网络全面瘫痪, 也不会影响到制作网的正常运行。

演播区网络的重要性仅次于制作网, 对外信息交流, 新闻素材、稿件的回传, 新闻稿件的编辑、修改和提交, 领导审稿等节目直播前的重要业务流程都在这个网络内完成。

旧网络的宽带来源是由电信10M光纤单线接入, 没有备路, 常常由于电信切割或线路故障的原因导致无法上网, 对记者编辑们的工作造成不少影响。网络改造后, 我们采用了电信 (30M光纤) 作为主路, 联通作为备路的双线接入模式, 在电信线路出现故障后, 边界设备会自动切换到联通线路, 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改造后的网络在VLAN划分上, 对以前混乱的VLAN重新划分, 配置了周详严谨的Access Control List Extended限制,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办公区网络主要是为记者编辑提供日常使用, 为了不影响制作网和演播区网络以及对外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将办公区网络划分到联通线路下, 在其上层路由用Bandwidth-Auto-Adjust技术进行限速, 既能保证其他重要网络及服务器有足够稳定地与外网连接, 又能在网络带宽资源富余的情况下让办公区网络分配到更高的网络带宽资源, 达到“忙时均, 闲时快”的效果。

2. 网络边界设备的升级

旧网络在网络边界上使用的是路由NRB100, 该路由定位于中小型网吧和企业。随着部门网络规模的日益壮大, 其处理能力、吞吐量、稳定性及功能, 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宕机现象, 且其内置防火墙比较简单, 防护能力不强。改造后网络采用的是思科公司的PIX525专业防火墙。PIX525防火墙属于世界领先的Cisco Secure PIX防火墙系列, 定位于在大型企业的网络边界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它采用的是安全实时的专业嵌入式系统, 比NBR100使用的通用操作系统更安全稳定, 执行效率更高, 支持多达38万个客户机同时连接, 比NBR100支撑更多的客户机和更高的网络吞吐量。最重要的是其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超过60000小时, 支持入侵检测, 能够抵御现今最令人头痛的DDOS攻击。PIX525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目前的需求, 大大提升了网络的安全稳定系数, 且为以后网络的扩展预留很大的升级空间。

3. 网络设备的配置优化

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不仅需要规范的拓扑结构和高性能的硬件设备, 还需要针对网络设备做好严谨周详的系统配置。为此, 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参加了系统的网络工程师培训, 在防火墙, 路由器, 交换机的配置优化上反复分析研究论证, 以“不安全的链路绝不允许存在, 不可信任的IP绝不允许访问, 无用的端口绝不开放”为原则, 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了重新配置, 使各个网络节点在物理和逻辑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达到了安全稳定的最优化。

二充足的网络拓展空间

1. 带宽升级

旧网络接入的是电信10M光纤, 联通10M光纤, 新网络考虑到内网主机数量以及对外服务的不断增加, 于是将电信和联通的总带宽升级到30M光纤接入, 大大提高了网络带宽和服务质量, 也为将来开展更多的网络业务扩展了空间。

2. 外网IP增加

面对日益增加的对外服务, 我们要求电信和联通提供的外网IP数量也逐渐增加, 外网IP总数量从原来的16个提高到24个, 可用数量从原来的10个提高到24个。现已分配使用9个, 剩下15个IP做下一步扩展使用。

3. 逻辑VLAN的划分

不同网络的VLAN号之间留下充足空余, 每个VLAN内主机数目前都未超过50, 在网络设备承载压力允许的情况下, 保守估计, 未来在增加少量2层接入设备的前提下, 能够支撑当前主机数的6倍。

4. 网络设备的选型

在网络设备的选型上, 我们遵循“高标准, 严要求”的原则,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 要求设备有很好的扩展性, 能够满足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此, 在网络边界我们选用的是思科的PIX525, 关键节点路由使用的是锐捷的NBR1100, 三层交换机采用的是锐捷的3760, 接入2层是锐捷的1926。锐捷的产品在配置和使用上兼容思科系列, 其最新的Bandwidth-Auto-Adjust技术, 联动技术以及URL过滤都能满足现状和进一步扩展的需求。

三简单高效的自动化管理

1. 自动切换、动态调整带宽分配

为了彻底改变旧网络故障率高和处理时间长的缺点, 新网络我们采用双线热备和弹性带宽限制技术, 无需人为干预, 即可完成线路切换和带宽调整的操作, 使Internet资源分配自动达到最优化。

2. 简化2层接入设备配置, 方便维修更换

旧网络在每个2层接入交换机都做了不同的VLAN划分, 当2层交换机出现问题时, 维修更换比较繁琐, 经常需要重新配置。网络改造后, 对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行了整体优化, 所有2层接入交换机都采用出厂默认配置, 只更改用户名和密码。大大简化了2层接入设备的维修更换流程。

3. 网络关键节点设置智能监控

我们在各个网络关键节点都设置了镜像端口, 接入监控工作站, 实时监控所有流过该节点的数据报文, 并对常见的高发故障设置了自动预警。彻底抛弃了旧网络每逢故障需要逐段拔线排除的耗时办法, 实现了自动化监控。

四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 外网IP的分配

旧网络在外网IP的分配上一直存在问题, 损耗很大, 导致IP不够用, 网络改造后, 对边界网络进行重新划分和配置, 采用与以前不同的IP分配技术, 把损耗降低到0 (如表1所示) 。

图3以联通IP的分配来说明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图3中把联通分配IP段208-215做成一个子网, 对外服务器作为子网成员获得外网IP, 由于每个子网都要有一个网络地址 (208) , 一个广播地址 (215) , 一个网关 (209) , 所以剩下的可用IP只有210到214, 共5个IP。

图4中把联通分配IP段208-215划分为一个POOL, 对外服务器IP选用保留地址192.168.0.2到192.168.0.254之间的任意地址, 然后在路由器内部做NAT映射, 可用IP段为208-215, 共8个IP, 实现了零损耗。核心部分配置代码举例如下:

2. 弹性带宽限制

为了在不影响对外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能够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我们针对办公区网络进行弹性带宽限制。

弹性带宽限制 (bandwidth-auto-adjust) 不同于一般带宽限制 (对指定IP的上下行带宽硬性限定在设定值) , 它能在外网网络接口带宽占用率未达到指定数值的情况下, 系统允许内网被限IP突破设置的上下行带宽限制, 充分使用外网带宽资源达到更高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度;当外网带宽达到指定数值占用率的情况时, 系统会实时限制内网IP的上下行带宽达到设定值, 不允许内网IP使用外网的接口带宽超过预先设置。

核心部分配置举例如下:

完成弹性带宽限制后, 在总带宽不变的前提下, 受限网段的上传和下载的速度明显增加, 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3. VLAN的规划

在核心三层交换机的设置上, 旧网络由于设计规划不完善, VLAN的划分比较混乱, 3层交换机的接口上过多地运用TRUNK技术 (Trunk是一种封装技术, 主要功能是仅通过一条链路就可以连接多个交换机从而扩展已配置的多个VLAN, 还可以采用通过Trunk技术和上级交换机级联的方式来扩展端口的数量, 可以达到近似堆叠的功能, 节省了网络硬件的成本, 从而扩展整个网络) , 导致3层交换机承载压力过大, 常因TRUNK中某个VLAN遭受ARP病毒或某区域网络环路等原因造成的广播风暴导致3层交换机无法正常转发数据包。改造后, 重新规范性地划分了VLAN, 合理少量地使用TRUNK技术, 并对其允许通过的VLAN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 大大降低了3层交换机的承载压力, 杜绝了ARP或广播风暴对3层交换机造成的影响。

4. 数据报文智能监控

为了维持良好的网络通讯环境, 将网络故障对业务需求的影响降至最低, 对网络数据报文进行实时智能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 我们采用了在各个关键节点做镜像端口, 接入监控工作站的办法。

镜像配置部分代码:

监控工作站上安装专业的网络监控程序SNIFFERPRO, 24小时监控整个网络的所有数据报文, 并重点对广播报文、ARP报文等敏感报文设定了阈值, 一旦出现异常现象, 软件会发出报警声, 通知值班技术人员处理网络故障。

五总结

对电视台网络而言, 网络改造升级的原动力往往来源于业务层面的实质化网络需求, 因此, 我们的网络改造立足于记者和编辑们的实际需要, 在新闻回传、稿件审核、后期制作、安全播出等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扩大了信息渠道, 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信息流, 对电视节目生产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部门旧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和配置优化的方法, 探讨了当下流行的智能监控和弹性带宽限制等网络技术的实现, 通过新旧网络对比凸显出一个现代化网络应具备的安全稳定和易扩展、易管理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规划,网络监控,弹性带宽限制,边界路由,Bandwidth-Auto-Adjust

参考文献

[1]《CCNP Preparation Library》Cisco Systems Inc.2007

[2]《Building Cisco Multilayer Switched Networks》Cisco Systems Inc.2007

[3][美]Behrouz A.Forouzan Sophia Chung Fegan《数据通信与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美]Kenneth D.Reed《网络设计 (第7版) Network Design, WB87.0》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服务业统计下一篇:企业出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