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问题

2024-05-17

仓储管理问题(通用12篇)

仓储管理问题 篇1

一、企业物资仓储管理中的问题

(一) 仓库布局问题。

很多企业在设立物资仓库之前根本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般就是按照实际生产的需要就近设立企业仓库, 往往会造成企业仓库呈现松散分布的情况, 严重的会出现仓储容量分布不协调的情况, 有的部门仓储容量有很多剩余空间而有的部门仓储容量根本不够用。另外, 很多企业依旧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管理仓储物资, 并没有及时更新仓储设施, 为员工培训新的管理技术, 企业仓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不高, 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 仓储物资搬运与验收问题。

在企业对仓储物资进行搬运时, 现在一般还都是采用人工操作, 仓储物资在人工搬运的过程中因为劳累或者不小心等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物资本身或其包装造成损坏,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发现, 仓储工作人员在对物资进行验收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物资或包装已经损坏的情况。而且仓储工作人员在对物资进行验收时还有遗漏丢失等情况发生, 所以工作人员每次都会对物资进行逐一清点, 包括对货物的数量、质量、包装等信息进行查验, 不过毕竟是人工操作, 并不能确保每次验收工作都做到完美, 所以也会出现没有及时被发现的问题。

(三) 仓储物资管理问题。

对于仓储物资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仓储工作人员未及时处理过期货物。企业库房中的货物因为没有及时使用时常会出现货物过期的问题, 一般表现为货物超过保质期或者提前变质, 不过库房工作人员觉得麻烦通常会将这些过期、变质货物都放在一边, 等到很多时才将其处理掉。二是物资摆放的方式不合理。因为每种的货物都有其特定的储存条件, 所以在对物资进行排放时需要根据其储存条件分类摆放, 以防止货物提前变质。不过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会有随意堆放的现象, 并没有根据货物情况分类摆放, 在货物出库时也没有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 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造成物资的损失。

二、企业物资仓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 基础设备不完善。

企业物资仓储基础设备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和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由于仓储设施不完善, 仓储工作人员在安排货物出库之后, 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将详细的货物出库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给管理部门, 特别是在出入库频繁、货物品种较多的时候, 企业不能够及时得到仓储物资的详细情况, 进而造成其他问题的发生。

(二) 仓储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偏低。

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仓储工作人员都是根据老员工告知的方法对库房货物进行管理, 并没有受过这方面专业的培训, 使得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甚至因为工作人员随意摆放使得企业所需物资暂时找不到而不能及时出库, 造成生产延误、订单丢失等严重问题。

(三) 责任意识不强。

企业仓储工作人员一般对需要负责的各类货物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专业知识不够, 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仓储工作人员并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了解不够, 在企业物资仓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四) 物资入库验收不仔细。

这一问题在物资仓储管理工作过程中比较普遍, 大部分仓储工作人员在对入库物资进行验收时总是因人而异, 对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一般验收不太仔细。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用眼睛简单看一下, 甚至给直接入库, 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货物的质量、数量等问题。

三、提高企业物资仓储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 库房地址的选择。

企业库房如果布局合理, 就能够有效提升仓储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合理的布局一般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前瞻性、靠近服务车间、场地平整、运输便利。前瞻性是指在库房地址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企业以后的发展规划, 以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靠近服务车间有利于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将仓库建在主干道的附近方便企业货物的运送, 平整的场地方便对货物进行装卸和整理。

(二) 加强仓储物资的管理工作。

仓储工作人员需要熟悉货物的特性与其在保管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利用对应的储存方法, 为其创造一个合适、安全的环境进行保管, 尽量降低物资的损失。比如将容易霉变、害怕受潮的物资储存在干燥的区域;将容易发粘、融化的物资储存在阴凉的区域。并对物资的质量变化进行定期检查, 尤其需要注意其气味、含水量、温度等方面是否有变化,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三) 更新并完善仓储设施。

完善的仓储设施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新并完善仓储设施不仅可以提高仓储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而且也可以加强仓储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联系, 为其提供更加详细、及时的库存信息, 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 完善企业仓储管理系统。

物资入库是指货物经过点验后放入仓库, 同时在入库单上进行记录的过程;物资出库是指需要这些货物的部门按照生产、销售或日常需求提出领取申请, 经过相关部门核准之后将货物出库, 同时在出库单上进行记录的过程。对于企业物资出入库工作的管理, 关键是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财会人员每月都应当对全部出入、库的单据进行稽核, 并且做成财务凭证, 将财务管理工作和物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 仓储管理系统还需要完善对盘点、调拨工作的管理, 完善对各类单据、账表的管理与使用。验收入库后的物资, 应根据货物的数量、特点、固定位置进行放置, 合理划分库房使用区域, 将物品摆放整齐。并且注意留出通道, 以方便物品的收发、检验、清查等工作, 之后写好物品信息的记录卡片, 把卡片对应摆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仓储工作人员应建立各种物品的明细账, 并根据当天出、入库的单据进行详细登记, 定时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 及时更新库物资的情况。

(五)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

各企业之间的竞争, 最终还是企业资源与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企业人才的水平, 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生命力。拥有人才资源水平较高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客服各种困难, 不断发展, 人才资源水平不高的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因此,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对于货物的认识。利用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 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 使他们能够胜任自身的工作, 同时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条件。利用薪酬、福利等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 这样有利于促使员工完成之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内容, 促使员工去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 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为企业发展战略指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员工的教育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逐渐提高企业仓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文化水平。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在不断突显出来。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发展中物资仓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林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供用电, 2011, 5

[2]杜学涛.探析新形势下的现代化仓储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4

[3]杨海峰.完善仓储工作流程提高仓储管理水平[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9, 12

[4]张红梅.如何做好当前仓储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2

[5]余拔群.浅议生产企业的仓储管理[J].有色金属工业, 1998, 11

[6]赵红, 赵敏.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仓储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9, 4

仓储管理问题 篇2

精确管理研究的积累是指企业从观念上明了“道”是企业必须的,并且有方便、实用的手段积累“道”,能够让企业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员工随时随地将他优秀的方式、方法、程式,都积累成企业的“道”,而且这个“道”还能够随时随地让全球的员工享用。这样的积累才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才能成就百年企业的。

这里说的积累问题,主要是无形的积累、知识积累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的员工如何能做到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能顺利做到在他昨天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在同事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进步,那这个企业的发展自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先谈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与利用的问题。我们总的说来对知识的积累不太重视,在人类发展史中,是我们先发明了纸,但我们对记录不大习惯。,我在美国考察时听了一个案例:案例

在美国一所大学有这样一个MBA教学案例,案例的题目是过沼泽地。

教授选出40个学生来做这个案例,这40个学生中,有20个亚裔学生,20个欧美学生,每10人一组,共分为四组。案例的场地是一个有50米宽的广场,这广场的地上是铺砌的同样颜色,难以区分的地砖。在广场的边上有四间临时房屋,按照10个亚裔学生,10个欧美学生,再10亚裔学生,10个欧美学生这样按次序进入4个房间,房间彼此隔开,互相看不到,听不到。

教授对这些学生要通过的50米的广场设定了很多沼泽陷阱,每一组学生要通过的场地只有10条可能通向彼岸的路。学生在沼泽地探索行进过程中,一旦教授发出陷阱的指示,表示你掉进沼泽了,你要原路返回起点重新开始,你要是没有按照原路返回,错一步,将会罚一分钟。

案例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叫并行,有一组亚裔学生队与一组欧美学生队进行。另一种叫串行,也有一组亚裔学生队与一组欧美学生队进行,

并行的规则是10人同时过沼泽,10人互不影响,即:某一个人掉陷阱了,并不影响其他人。结果是将每人花费时间累加,花费时间少的队获胜。串行的规则是10人一个个串行过沼泽。在10人集中房间内叫出一名学生进行案例,其他学生在房间等待,他们既看不到,也听不到在外做案例的学生都在做什么。这一人到达对岸后,另一人才被叫出来进行案例,做完案例的学生人不能回到小组的集中地,要离开现场,无法交流自己的经验。最后案例的结果是:

并行:亚裔人队平均每人耗时27分钟,欧美人队平均每人耗时42分钟;

串行:亚裔人队平均每人耗时27分钟,欧美人队平均每人耗时5分钟。

结果很有意思,了解了四组的比赛情况后,就明白这个实验的价值了。并行的两队,总的来说,亚裔人灵活、聪明,胜了,每人赢了15分钟。串行的两队,亚裔人同样也很灵活,但结果是平均时间比欧美学生组多了22分钟,败得很惨。原来,在一个一个串行比赛中,亚裔人凭着各人的灵活、聪明,每人都花费差不多27分钟左右通过沼泽地,欧美学生队就不同了,他们第一个过沼泽的人,将自己过沼泽的路线都用自己身上的帽子,裤子,袜子等等在地砖上做好了标记,他虽然花费了45分钟,但为其他同学创造了好的条件,其他同学沿着第一个同学做的标记通过起来就快多了,这样他们大获全胜。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小组是20人,那么,对于并行的比赛,结果不会出什么大的变化,而对于一个串行过沼泽的比赛,平均耗时的差距会更大。

看过这个案例的中国人,当时会目瞪口呆,我们都怎么啦?我们总是想着我们有聪明的脑袋,我们能随时解决我们所有面对的问题,我们不要计划,我们不要积累,我们不懂得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更加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进步。

这个案例解释了为什么现实中我们的一个团队与欧美团队的业绩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处理的事情都非常多,也非常复杂。我们的大脑再聪明也无法记住所有的事情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不记录当期工作的习惯进行调整,改变我们的不良习惯,对今天的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并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总结与提炼,为日后的利用做好准备。

现代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处理的事情都非常多,也非常复杂,即使大脑再聪明也无法记住所有的事情。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工作日记。时间越久的工作日记越重要,翻阅近期工作笔记的目的只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记忆,确保工作不出错。

企业知识积累与应用不是机制造成的,而是所有企业都会存在的普遍问题。

想要成就百年企业,必须要形成让所有员工重视知识积累的文化,同时积累与利用知识的手段还必须易于安全控制、共享与传递,使企业积累多年的知识变成可复制、可重复、方便易用的知识。

仓储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电网建设;生产经营;物资供应

一、引言

电力物资仓储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化物力集约化管理的落脚点,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保管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是电力企业为了保证日常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及营销服务工作所需物资进行存储、保管等业务而进行有计划的组织监督和调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逐渐大量化、高参数化、高性能化已成为电力企业生产原材料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力行业的高科技、高专业化的特点,物资仓储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物资仓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电力物资仓储管理问题分析

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一个普遍情况就是物资产品需求量大、品种多、技术更新快、技术规范较为复杂等。电力物资供应往往会持续较长的采购周期,一般需要3~5个月时间,有的甚至是1~2年时间,这主要是由一些内外部的因素所造成的,比如设计方案审定、设计变更、招标采购、生产周期、出厂监造以及设备运输等。同时电力部门的工作有着一定的行业特殊性,那么在电力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和营销服务的物资需求方面就有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往往因为物资需求计划刚性不强,工程项目进度与里程碑计划、招标批次计划协同性不够以及复杂的外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大了电力物资储备的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更高质量的电力物质仓储管理。针对这些情况,电力部门要加强物资仓储管理,要及时准确地预测各类电力物资的需求,尽量不要造成库存物资积压,同时也要优化电力物资供应链的各个管理环节,为电力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和营销服务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保障。目前,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仓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优秀的物流人才是现代化仓储管理的依托和支撑,然而大部分电力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力量整体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仓库软硬件设施陈旧老化,作业机具难以满足作业要求,仓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信息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不力。物资仓储管理仍然采用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电力企业物资供应能力。电力物资仓储标准化建设水平低,物资维护保养不到位,仓库分区分类管理有待加强。仓库物资混存、混用、互相拆借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库存积压较严重,盘活利库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工程退库物资管理混乱,退库物资未能及时入库,账卡物不一致现象经常发生。废旧物资回收处置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回收、入库不及时。

(二)储备定额制定不合理,电力库存物资利用率较低

目前,电力库存物资储备未严格按照“合理储备”原则,未按照各单位生产、经营需要为前提确定储备策略,降低实物库存。仓库备品备件储备没有形成常态化管理,缺乏临时应急物资储备。一般的物资采购体系中如果没有合适的库存储备,物资部门就不能及时将工程物资配送到生产需求现场,从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度,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如果库存物资超过合理储备额度,则物资仓库中的闲置物资没有得到物尽其用,导致了物资不断的积压,采购资金也因此不能得到及时的周转,甚至于一些部门为了达到考核目标,宁愿用大量的资金去购置新的物资,也不愿使用仓库中积压的库存物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三)物资仓储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

物资的物料编码是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基础和先导,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物资仓储管理上还依然采用传统型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标准的规范体系,导致各单位的仓储管理工作标准不一致,管理形式多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近几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单位也初步形成了一套物料编码标准,但是涵盖的内容有限,涉及的物资种类不齐,物料参数描述不够详细。近年来,各种版本的物料编码不断进行更替,虽然这样的管理系统和物料编码标准十分先进,但本质上都未能起到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的作用,因为这些物料编码还没有突破原来的那种纯人工管理模式。纯人工管理模式具有建立物料标准的速度快、投入的成本低等很多优点,但是还存在着前期收集物料编码时通常不能收集完备,后期若无专业人员参与维护,常常会产生重复添加或者错误修改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电力企业仓库归属地比较分散

在电力物資仓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各个仓库库存的物资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平衡利库。当前各个电力企业及下属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仓库,并且分别自行管理。这种仓储管理模式虽然在地理位置分布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域优势,同时为各单位核算资产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这种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分配,各个仓库之间的物资周转不畅通,仓储管理人员交流沟通不到位,从而不能有效地调拨和共享各自的资源。另外,由于资产产权归属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发生不能调拨物资而出现重复采购的现象,严重浪费企业资金。

三、电力物资仓储管理提升措施

(一)加强物资仓储队伍建设、提升仓储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

nlc202309081109

根据物力集约化管理需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物资仓储队伍,逐步解决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物资仓储管理人员开展金属、电气专业知识、材料基本知识、设备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加强仓储管理人员与供应商在设计选型、采购标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等方面的互联互通,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供应商设备推介、产品展示等培训交流活动。仓储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学习现代化物流理论和新技术,按照国网公司统一部署,着手推广仓储移动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条形码、电子标签、PDA技术,实现库内收发货、库存盘点、库存调配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要加大ERP系统的覆盖和应用,仓库ERP应用率应达到100%。

(二)合理确定储备策略,降低仓库实物库存

电力物资部门应根据物资储备定额标准,结合日常生产、经营等实际情况,确定库存物资安全库存,最大库存或重订货库存、批量订货数量和库存资金额度等参数,编制仓储定额配置计划。应以各仓库仓储定额配置计划为依据,根据定额储备物资耗用情况,及时提出补充储备的采购需求,物资部门根据此制订库存物资补货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补充定额储备物资。

(三)引进先进的现代化仓储管理理论

电力仓储管理理论最核心的理论是库存管理理论、仓库零库存管理理论和ABC管理理论。我们都知道,为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每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库存物资存储量,库存物资太多占用企业资金,库存物资太少则会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库存管理理论就是研究如何保证库存物资量既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又不占用企业资金,同时还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物资供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额和进货的仓储费用。ABC管理理论则倾向于研究如何加强库存物资管理。该方法是根据物资重要程度将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提高效率,降低库存资金费用,这种仓储管理理论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对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物资储存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运用相关理论为本企业的物资库存确定一个合理数量,提高物资供应和配送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科学完善的电力物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对已经建立的现代电力物资存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对仓储组织和管理进行必要的优化,将一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的改造中,并与电力ERP系统链接。仓储管理人员要积极应用条形码、PDA等物流技术,快速识别物资信息,缩短物资入出库、分拣、上下架、盘点时间,提高仓库管理水平。依托物资监控预警平台,设置专人负责监控预警平台的数据分析、预警通报等工作,通过鱼骨图、趋势图、柱状图、饼状图、仪表盘以及模拟仿真等多种图形化、人机交互分析手段,实现物资出入库及库存的全面监控及预警管理,多维度分析库存管理情况、全面掌握物资库龄、积压、盘点等信息,全面跟踪业务执行过程,利用在线业务管控、同业对标预警等手段,有效提高同业对标指标水平,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的在线管控。要提高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人为工作带来的差错,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成本,优化电力企业的仓储资源,提高效率。

(五)深化仓储体系建设,开展仓储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电力物资部门要强仓储规范化管理,规范ERP系统操作和物资出入库作业,做好库存实物维护保养,所有库存物资纳入“一本账”管理,保证账卡物的一致性。同时要树立仓储建设标杆单位,持续提升仓储硬件和软件。实现仓储管理标准化,建立健全物资出入库流程、账卡物登记、管理单据等统一标准。

(六)加大仓库账卡物一致性检查,清理减少库存

电力物资部门要全面清查、核实、整改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卡物不一致的乱象。要重点清理陈年积压物资,及时开展无利用价值物资报废处理,降低“物耗”,挖掘库存效益。要组织开展库存“一本账”规范性自查工作,定期通报物资虚假入库、账实不符情况,全面落实库存信息“一本账”,确保库存物资账实相符,账物一致。要加强物资退料管理,建立项目物资退料、工程结余退库评价机制,协调做好库存物资再利用,盘活存量,从严控制成本。

(七)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管理

做好退运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经鉴定可以再利用的,完善出入库手续,做好实物维护保养。经鉴定不可再利用的,办理报废手续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竞价处置。要充分利用ERP、ECP、PMS、财务管控系统,开展资产报废到处置收入入账全过程信息化管控研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八)加强仓库作业管理,提升仓储现场管理水平

电力物资部门应建立健全仓库作业操作手册,规范物资验收入库、储存保管、调拨出库、稽核盘点、库存报废及物资退库等工作流程。物资接收入库时应组织验收,核对物资名称、规格和数量,确保接收物资完好,资料齐全。物资接收入库后应建立物资卡片并放置在醒目处,保证账卡物一致。堆码方式及储备分区应根据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体积、重量、理化性质等特征确定。仓储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库存物资腐蚀变质和损坏。物资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有保管期限的物资应在保管期限内发出。物资出库时应核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保证发货准确、手续和资料齐备。各级物资需求单位(部门)领用后未使用物资,要及时办理退库手续,纳入ERP系统统一管理。

四、结语

物资仓储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电力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物资仓储管理模式,在物资仓储管理这一环上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物资的使用率。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是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物力集约化的坚强支撑,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做好电网物资供应工作的有力保障。干净整洁的库区环境,科学的分区、整齐的货架,摆放有序的物资处处彰显了开展仓库标准化建设、规范管理的累累硕果。与传统的物资仓库相比,现在将物资仓储管理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各项业务和流程中,坚持朝着管理集中高效、资源集约整合共享、业务集成贯通的目標,形成了管理特色,推动了物资仓储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切实提升了物资仓储标准化管理质效,为“三集五大”体系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正忠,刘佳宾,李涛.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国储运,2011,(12).

[2]武幸华,李卫东,李平娟.电力企业物资的仓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

[3]杨凌.现代电力企业物资仓储优化管理[J].华东科技,2012,(7).

浅谈发酵无菌问题的管理问题 篇4

关键词:染菌,人机料法环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人, 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 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 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 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 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染菌问题是发酵工业中的头号敌人, 很多人往往对染菌问题不知所措,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业化实际经验和教训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对染菌问题的管理进行了浅析。

1 人为因素对染菌问题的分析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 在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起决定作用。人为因素在染菌上占有一定的比重,

1.1 人员要求:

从菌种制备、配料、消毒、接种、移种、取样、补料直到培养结束, 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切实树立无菌观念。虽然每个岗位都和无菌有关系, 但与无菌关系最密切的是消毒岗位, 是发酵车间的重点岗位。因此要把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能吃苦、有一定设备知识的人才选拔到消毒岗位中。在车间奖金分配上有意识地向消毒工倾斜,

1.2 提高自动化水平:

随着自控水平的发展, 需逐步提高发酵操作的自动化水平, 减少对人的依赖性。目前实罐消毒、移种都已经实现了自动操作, 在某些企业使用效果良好, 值得大力推广。传统实罐消毒, 每个消毒工升温时间不同, 保温温度及时间有差异, 从而造成批次的差异性。而自动消毒会减少消毒过程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并且自控阀门的开度自控调节, 不会出现阀门开过头或开度不够的现象。这样减少了对消毒工的依赖, 但对自动化和阀门的维护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2 机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发酵罐是发酵过程最主要设备, 因此发酵罐的设计及加工非常重要。罐内壁抛光度要在0.8u以上, 以便清洗容易;内盘管的固定方式最好不要用U型卡, 当消毒时, 罐体震动, 螺丝容易掉落;选择质量好、且耐压的内盘管, 以免冷水泄露到发酵罐内造成染菌;尽量不用环形空气分布管, 不然固体颗粒容易堵塞小气孔, 造成消毒不彻底;直喷式空气分布的加强板不要焊接在罐底, 时间久了, 罐底出现裂缝, 会造成物料进入, 形成消毒死角。PH、DO、温度计焊坐焊接要采用氩弧焊, 内壁光滑, 温度计的接头一定要与所选铂电阻温度计的型号一致, 以免出现拧不紧及内部积料问题。搅拌联轴器尽量用法兰联轴器代替夹壳式联轴器;搅拌叶和轮毂尽量用焊接取代螺丝连接, 减少螺纹处的清洗死角。

发酵配套的管路应力求简单, 实用, 尽量减少管路死角和泄露点:管件连接尽量采用氩弧焊接, 管内焊缝成型良好;法兰用WN法兰取代PL法兰, 法兰垫片应大小合适, 不能采取过大或过小的垫片;移种、补料管路尽量采用倒U型布置, 而不是U型布置, 不然管道无法彻底清洗干净;移种方式用焊接式三通隔膜阀组取代传统的法兰式三通隔膜阀组, 减少移种过程中, 多个法兰泄露的隐患;尽量减少排污管路的数目, 罐体排污可以借用移种站台进行排污。

2.1 料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由于工业化生产用发酵培养基, 大多是粮食类物料, 有较多固形物存在, 会对灭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用时必须要经过1mm的筛网过滤.以除去颗粒较大的料渣。淀粉如果升温过快或者混合不均匀时容易接团, 虽然罐温显示121度, 但是“团”内部仍有大量杂菌被包裹在里面, 引起染菌, 淀粉类物料应先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定的淀粉酶, 通过筛网过滤后, 打入发酵罐内, 缓慢升温到一定温度进行液化, 然后再继续加热进行消毒操作;培养基中当含有较多的生黄豆粉、蛋白胨等有机氮源时, 在消毒升温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泡沫, 泡沫特别多时会发生逃液, 由于泡沫有隔热作用, 热量不容易穿透进去, 因此造成培养基消不透, 造成染菌事故;当发酵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豆油做碳源时, 豆油和有机氮源容易接团, 另外油膜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因此含有大量豆油的培养基, 一般需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来达到灭菌效果;当物料暂存间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 物料会受潮结块、发霉, 这样的培养基进入发酵罐消毒操作时, 如果按照常规的消毒工艺会难以灭菌彻底。

2.2 法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虽然染菌的因素众多, 但人的操作方法仍然占主导作用:实罐灭菌时, 在升温时应打开排气阀, 排掉里面的冷空气, 以免造成“假压”;消毒后没有及时通空气, 造成罐压跌零, 外界杂菌进入;火焰接种时, 没有屏风保护, 空气中杂菌进入罐内;移种时受种罐压力放的太低, 都会造成杂菌进入罐内;靠罐阀的拆检不到位, 造成阀门泄露引起染菌等。因此必须对员工不断培训, 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 加强无菌的管理工作, 做到奖惩分明, 通过设立无菌奖, 提高员工的无菌操作水平。

2.3 环的因素对染菌问题分析

由于发酵车间与微生物息息相关, 因此发酵车间的环境卫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车间周围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 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杂茵对发酵污染的威胁:活菌体灭活后再排放, 主要包括取样排污、旋风排污、洗罐废水、尾气出口等, 减少噬菌体和杂茵生长的机会。;每天由相关人员定时对地面、设备进行清洁, 确保无积水和积料;定期采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污水沟、地漏等消毒处理, 以降低杂菌的密度。空压机采用口选在上风口, 提高采用口高度, 并进行预过滤;对染菌罐一定要进行灭火后再处理。

参考文献

[1]高自召.抗生素生产中染菌原因及解决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 2004 (01) .

[2]俞俊棠, 唐孝宣, 邬行彦, 等.新编生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刘振宇.发酵制服染菌[M].华北制药厂印制, 1985.

[4]党建章.发酵工艺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酒店成本管理问题管理学 篇5

缺乏成本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成本管理范围狭窄,酒店仅将成本管理的范围限定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即对客服务过程中,而对供应及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酒店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创新思维缺乏,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未能充分贯彻实施。酒店行业成本控制仍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和阐述层次,未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框架,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仓储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学管理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时常占主导地位,管理者“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念,还尚未真正树立。

2.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倾向严重。在当代管理理论的影响下,高校管理应采用科学化管理,但是事实上在实践过程中经验化管理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有些学校还很严重。一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师生参与程度低。教学管理者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他们依据行政权力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不管是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制订、教学过程的监督,还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等,广大教师成了学校管理的客体,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利流于形成。二是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教学管理制度方法简单,缺乏弹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培养。三是重视行政管理,轻视学术管理,学术管理在高校这一学术机构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以无意识状态存在于行政管理之中。

3.对教学管理重要性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学校有关部门认为教学管理就是调排课,保管学籍档案,安排考试、检查课程教学等等,这就导致学校领导将教学管理看成是例行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申报硕博点上、新校区建设上,对教学管理经费和精力投入不足;。

4.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在政治上、业务上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然而教学管理由于被繁杂而具体的事务缠身,很少涉及对于理论性的研究,缺乏教学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创新意识,这种滞后的现象很难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管理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整合优化教学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高校唯有不断及时地创新教学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

1.提高认识,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设。教育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与集中体现,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都必须对学生负责。因此,切实将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重点抓好落实。

2.内强素质,外引人才,扎实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与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高校应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原则,建立起一支精于研究、善于创造、敬业爱岗、精通业务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严把人才关,按照合理的师生比例引进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以补充现有管理人员的不足,增加管理人员的总体数量。

3.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完善是关键。各学校应该建立“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模式。

4.增加教学管理工作投入,大力推进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各高校应努力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的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内容、目标、形式等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进行修订、完善和革新,注重过程管理和量化控制,突出管理手段跟得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上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要的形势。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和部门都应给予教学管理作充分的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对教学管理的投入,用于创设教学管理手段改革,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力争使教学管理手段更加多元化、科学化、信息化。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校、院(系)管理人员和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只有形成人人关心教学管理,人人参与教學管理,校、院(系)师生三层联动的舆论氛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兄武,徐银香.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2]牛传荣,施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3]张锋.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

[4]蒋爱华,周建华.关于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7(2)

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篇7

1.1 薪酬外部市场不均衡

外部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 , 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员工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1.2 薪酬内部不均衡

内部不均衡,表现为薪酬差距过大或过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更多的人要求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体现真正的公平。同时,个人职位、能力及工作表现的区别也必然会带来收入的差别,而只有公平合理的差别才能使薪酬发挥其既鼓励先进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员工不满。差距过大是指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大于工作本身的差异,也有可能是干同等工作的员工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差异过大有助于稳定优秀员工,后者差异过大会造成员工不满,差异过小是指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会引起优秀员工的不满。

1.3 福利体系不完善

薪酬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够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造成福利体系很不完善。关于公司福利项目,根据企业效益较好时临时确定的方案,这种做法没有从制度层面上提供保障,对员工没有长期的激励作用,员工对自己将来能享受到福利待遇也没有明确的预期;一般涉及的内容较肤浅,也没有结合员工的具体需求,不是从激励的角度去设计福利项目,也谈不上有完善的福利体系。

1.4 绩效薪酬与业绩脱钩

这是目前企业中较为严重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第一,绩效薪酬差距很小,反映不出个人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第二,奖金作为浮动薪酬成为一个相对稳定或不变的数额,而更多地反映了等级和年资,浮而不动,形成新一轮的平均主义,失去其设立的意义。

2 薪酬管理的对策

2.1 建设企业的薪酬文化来宣传合理的薪酬价值观

公平合理的企业文化氛围,会为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运行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一方面,从公平感本身特点而言,员工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对公司的贡献,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低估他人对公司的贡献并挑剔别人的毛病,通过规章制度、薪酬手册制定明确的薪酬标准,并保证其公开透明将有效避免因主观因素引起的内部不公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一个企业要使薪酬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一个组织真正的“控制手段”。另外,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企业的人际和谐,可减少因沟通不够而引起的误解,有利于各项制度的实施。

2.2 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

薪酬系统的调整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调整个别或部分员工的薪酬待遇,二是指对全体员工的薪酬方案进行调整。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原来的薪酬体系可能会失去其科学合理性,存在较多问题,并引起内部矛盾,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个时候企业就要考虑对原有的薪酬体系进行优化,重新达成平衡。出现以上情况时,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薪酬方案,使新的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当然,一旦发现问题就马上调整也没有必要,因为频繁调整薪酬系统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3 企业福利的多元化

福利是企业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员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增强了员工特别是普通员工的保障心理,对增强企业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应重视福利的作用。在福利方面进行创新,在为员工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基础上,设计低成本,多元化的福利项目,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实现薪酬管理的支持和激励功能。

2.4 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对于通过努力获得报酬的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的报酬会随之而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报酬制度的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大打折扣。而有效性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清楚地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第二,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第三,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3 结 语

薪酬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它在提供员工衣食住行的同时,也为员工发展个人业余爱好提供了资金保障。而对于高层次人才,应将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结合起来,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高校课堂管理问题及管理模式探究 篇8

美国研究课堂管理的先驱是雅各布·S·库宁, 他通过录像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对善于和不善于管理课堂的两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比较分析, 并发表了《课堂中的纪律与小组管理》一书, 在他的启发和影响下, 一些教育研究人员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

1 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有的教师在课堂秩序受到干扰时, 为了控制课堂秩序, 常常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过于唠叨、训斥, 花费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进行“思想教育”, 反而使学生厌烦, 产生逆反心理, 成为教师的对立面, 而且使得实际上课时间减少, 被迫加快授课进度, 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听课难度, 课堂秩序反而恶化, 这样的课堂管理无疑是失败的。

有的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言语简单、粗暴、缺乏鼓励, 学生心情不愉快, 不能创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 师生间缺乏情感共鸣, 学生更加不配合教师的管理。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 课堂教学变得封闭、压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程式化, 导致思想僵化, 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被压抑, 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切都在掌控内, 井然有序、鸦雀无声、没有一丝混乱常常是大多数人心目中良好课堂秩序的标准, 是教师心目中课堂纪律的理想状态。实际上, 课堂管理应该是混沌和秩序相互妥协、磨合形成新秩序的过程。当教师能容忍混乱并能对学生加以引导, 秩序是可以产生的。

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 没有精心准备、安排、组织好教学活动是课堂纪律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备课马虎, 上课无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照本宣科, 授课方式单一, 单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缺乏师生交流, 不顾学生感受, 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造成课堂秩序的失控。

2 高校课堂管理模式探究

2.1 课堂管理应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课堂管理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身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自我管理的计划, 教师应逐渐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 帮助其认真实施自我管理的计划, 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不应认为只要是为了学生将来着想, 就可以牺牲学生的自由而强迫他们去学习, 不要用不容置疑的权威严格框定课堂秩序。教师应该使用有限的规则,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下放课堂管理权, 让学生尝试自主管理。

2.2 应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

教师授课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做中学, 学中做, 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他们上课都有事可做, 不至于感到无所事事, 不耐烦, 这容易导致纪律问题。教师不能只用纪律来约束学生, 这无助于彻底消除纪律混乱现象,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 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释放学生的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 不可替代的, 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理解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问题, 引导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2.3 师生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章制度

课堂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创造良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应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 对课堂行为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制止。对学生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要求, 建立起赏罚分明的制度, 并教会他们遵守这些制度。教师每学期在开始新的授课班级的教学任务时就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 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章制度, 应通过与班干部、普通学生座谈, 召开班会、班委会等多种渠道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 师生分享权力共同制订课堂管理规则, 并进行问题决策, 共同进行课堂管理。

2.4 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应信任和尊重学生, 避免训斥、嘲讽和惩罚学生, 影响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避免出现严重课堂纪律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管理应该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对纪律问题的处理要做到坚决、公正、公平, 对学生一视同仁, 避免措辞不当, 避免发怒或威胁、采取各种惩戒手段, 不偏爱或歧视部分学生。若对课堂问题处理不当, 反而引起学生的怨恨和反感, 产生逆反心理。“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 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 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潜能, 满足学生自尊心, 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应少用消极否定性的语言, 多做正面积极的引导, 不仅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意识到自己课堂行为的缺陷, 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给学生指出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日久见人心, 学生也会逐渐体会到教师是真心为他们好, 再也不好意思做出不良课堂行为, 课堂秩序也会逐渐好转。

2.5 精心规划教学过程

最佳的课堂管理技巧是教师真正把课上得精彩、吸引人, 这会解决很多课堂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措施应该是精心规划教学过程, 教师应认真备课,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需要, 符合教学目标, 并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 以免使学生觉得厌恶或失去兴趣,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以避免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出现。

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精彩的授课内容和方式、热情洋溢的授课激情吸引学生, 当学生被教师的授课深深吸引, 沉醉于其中时, 自然不会想到去违纪。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应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让学生一节课都不动是不可能的, 教师利用权威强行压制管理学生, 表面上看一切都风平浪静了, 却会造成学生体力上的无法渲泄而烦躁不安, 在课堂上学生若失去自主思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学生的身心、个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压抑。可以尝试让学生体会一下混乱, 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以达到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有序, 由他律走向自律, 由不自觉转向自觉。课堂管理应实现从“规训”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范式的转变, 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个性的顺民”, 误人子弟。

2.6 采取动态优化的管理方式

课堂管理应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和课堂情况的变化, 采取动态优化的管理方式。各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 都有一定条件的适用条件, 关键是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决定适用于自己和学生特点的课堂管理模式, 形成动态管理。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上, 可略微专制些, 对于高年级学生随着能力、自觉性的提高则可以更民主些, 逐渐培养学生实现自我管理, 这种动态管理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课堂管理的技巧, 而现实课堂上往往缺少这种动态变化。教师往往对所有的学生都比较专制, 这是需要改进的。

参考文献

[1]刘徽.混沌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16) .

[2]许明.近年来美国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6 (6) .

[3]吕阳芬.课堂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4]任效峰.课堂管理范式的转变:从“规训”到“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 2006 (9) .

仓储管理问题 篇9

1 影响库房内湿度的各类因素和常用降湿方法

有多年库房管理经验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注意到一个问题:把库房的湿度控制在最适合库存货物存放的范围内要比控制温度难度大, 并且在很多场合, 湿度过大对货物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超过温度所带来的。

首先看看库房潮湿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主观原因。人员库房内工作时带来的人体自然的散湿和散热效果;下雨天工作人员通过各种不可避免的途径 (如潮湿的衣服、鞋子等) 带入库房。这类主观因素尽可能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强对人员的素质管理, 控制人员入库的时间等途径可以把主观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二是客观原因。常见的如:①库房渗漏水。雨雪中, 当库房放水措施不力时, 易造成渗漏水, 蒸发后, 引起库房湿度过大。②围护结构散湿。施工余水;墙面淋雨, 受水浸泡后向库内散发;墙、吊顶和地坪的蒸汽渗透等。③货物含水蒸发。通常货物入库前含湿量大或被淋湿, 入库后蒸发水分使库房湿度增大。④库外潮气侵入。由于库门、窗未严格密封;开门收发货物, 人员出入;通风孔透气;墙缝、施工缝、伸缩缝不密实等原因, 库外潮湿空气进入库内, 使库内潮湿。

可见, 库房防潮工作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很多, 受到气候影响, 库房的防潮防湿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内变化很突然,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利用自然通风为主、强迫降湿为辅的方法达到降湿效果呢?

通过多年管理库房和书本可以查到的内容, 可以总结出来一个控制调节库内温湿度的原则:当库内温湿度适宜货物存放时, 要设法保持原来的温湿度状况, 防止库外气候变化对库房内的不利影响;当库内温湿度不适应货物储存时, 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利用空气中的有利因素和机械设备调节库内的温湿度。这个原则固然是指导我们做好库房防潮工作的重要标准, 但是库房防潮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各类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是随着地区气候差异、库房储存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通风, 它是调节库内温湿度、净化库内空气的有效措施。”这句话在诸多文章中被多次提到, 虽然通风是一个常用的措施, 但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库内空气的对流和交换, 达到最佳效果却不容易。

2 实例分析通风在库房降湿中的灵活运用

我国各地区温湿度气候的变化复杂, 最科学的通风方法就是要因地制宜, 熟练掌握当地所处的气候特点, 认真分析气候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库房的储存条件带来的温湿度的复杂变化, 积极思考库房最佳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这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候特点为例, 分析库房如何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做好降湿工作。

(理论依据) 这里有一个理论例子。假设凌晨两点室外温度18摄氏度, 相对湿度71%。此时如果采取通风, 让室外与库房内的温湿度达到相同状态, 然后密闭库房直至下午16点钟, 库房温度会随着日照和地表温度升高的影响达到25度, 此时库房内可以理论计算出的相对湿度为48%。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一个道理:当室外绝对湿度比库房内低的时候, 合理的掌握好通风的最佳时间一样可以达到降湿的效果。

有了这个理论依据, 再看看实际试验过程能否达到理论预期效果。

经实地测量, 九江地区试验点A库房外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

经实地测量, 九江地区试验点A库房外相对湿度变化如图2所示:

通过对图1和图2测量的数据计算后, 可以发现九江夏季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温度高、绝对湿度较大, 入夜10点至凌晨4点时间段温度较低, 绝对湿度较小。

按照上面24小时温湿度变化情况, 如何合理利用通风控制九江地区试验点A库房的温湿度呢?

我们注意到图2中9点—17点温度在21°C~26°C范围内变化, 相对湿度在54%~72%范围内变化, 在白天这段时间为正常的一日工作时间, 此时入库一般不会选择通风降湿, 因为效果不明显, 多采取以机械降湿的方式为主。

下图是经实地测量库房采用机械降湿方法库房湿度变化情况如下:

如果认真分析图1和图2, 我们如果尝试选择在凌晨3点半打开库房通风时间, 在早晨8点关闭库房, 之后一直保持库房处于密闭状态下, 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经实地测量库房的相对变化将会出现如下变化情况:

通过图3与图4的对比可以发现:

方法一:采取机械降湿的方法的效果如图3所示:机械降湿3小时后, 相对湿度在54%左右, 而后相对湿度在傍晚过后, 逐渐升高达到65%左右。

方法二:采取把握良好的通风时机的降湿效果如图4所示:早上8点相对湿度在64%左右, 然后库房温度随着室外温度的影响而升高, 库房内部绝对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相对湿度逐渐降低, 达到53%左右。

可见, 合理的通风方式比一味单纯的依靠机械降湿有时更加有效, 同时也更加低碳环保。

3 库房通风时应注意的问题

上面这个例子合理的利用了通风时机, 采用了最合理、最环保、最高效的方式达到了库房温湿度的控制目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负责和实际的情况。下面结合常年的工作经验, 浅谈实际工作中库房通风应注意的问题:

(1) 自然通风必须与密闭相结合。当通风进行到一定的时间, 达到通风的目的时, 应及时关闭门窗和通风孔, 使仓库处于相对的密封状态, 以保持通风带来的效果。所以不但开始通风时应掌握好时机, 而且停止通风时也应掌握好时机。在进行以防潮为目的的密封时, 最有利的时机是春末夏初, 潮湿季节到来之前, 空气比较干燥的时节。在一日之内, 应选择绝对湿度最低的时刻。对整库密封来说, 不但要选择好适宜的密封时间, 而且要选择好适宜的启封时间。过早的密封, 将会失去宝贵的自然通风机会, 过晚的密封则可能使库内温度上升。一般选择在库外绝对湿度大于库内绝对湿度, 而库内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密封。启封时间应选择在库外温湿度下降、绝对湿度低于库内的时候。

另外当库外由于天气的骤然变化, 温湿度大幅度变化时, 也应立即中断通风, 将仓库门窗禁闭。

(2) 要掌握仓库所在地区的气象变化规律。只有掌握了本地区大气常年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才能结合库内温湿度情况, 准确掌握通风时机。一方面要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取得联系, 搜集必要的气象资料;另一方面仓库自己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气象观测工作。只有将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和仓库自己的观测结果结合起来, 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如果只靠气象部门提供情况, 往往因仓库小范围的特殊性而与气象部门提供的情况不符, 把通风时机搞错。

(3) 干燥季节时刻注意通风效果。干燥季节通风除了降低库内空气湿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风干库内木质部分和被覆结构, 以达到在潮湿季节库内密封后不用或少用吸湿措施就能将库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的目的。通风时不要一看库内湿度有明显下降就停止通风, 因为此时测湿仪器显示的仅是库内空气的湿度, 而木质部分和被覆结构的原水分还没有挥发出来, 如果此时停止通风, 洞库密闭后, 库内湿度很快会上升。只有在干燥季节抓紧通风, 确实风干库内木质部分和被覆结构, 才能在潮湿季节洞库密封后, 充分发挥木质部分的调湿作用, 达到控制库内湿度回升的目的。

(4) 充分考虑自然通风的副作用, 不要背离自然通风与机械降湿相结合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 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 只有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 才考虑机械通风。在利用自然通风降湿的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因通风产生的副作用, 如依靠风力通风时, 一些灰尘杂物容易随着气流进入库内, 对库存货物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当风力超过4级时不宜进行通风。另外, 当库内气温过低时, 应及时密封库房, 防止出现地下水冻结, 阻塞排水沟, 胀裂被复, 遇到这种情况时, 一般要待库内温湿度回升后, 再继续进行通风。

陪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篇10

关键词:护工,统一管理,培训

陪护是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自然产生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老年化的加剧,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陪护工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陪护工作已成了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由于陪护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给有秩序的医院工作环境造成了影响[1], 因此, 有必要对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2006年6月以来, 我院对陪护工采取了统一管理、加强培训等措施, 提高了陪护工的职业素质和陪护服务质量。现将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登记在册的陪护工64人, 其中男14人, 女50人;主要来自四川、湖北的农村;年龄30岁~61岁, 其中40岁~50岁者占70%, 小学文化以下者占75%。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陪护工自身存在的不足

陪护工普遍存在来源复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素质欠佳、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工作性质具有短期性、变动性。缺乏相关的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知识, 无菌、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不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 个别纪律性差, 缺乏责任感及服务意识。

2.2 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工作会造成病区空气的污染, 破坏了病区的整洁卫生[2], 故陪护工作在院内感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陪护工在陪护工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接触, 极易形成交叉感染。有些陪护工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无形中增加了被陪护病人的二重感染的几率。

2.3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 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由于陪护工多数是个体从业, 没有经过正规的单位组织考查审核, 无完整的档案管理, 不了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个别人员纪律性差, 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现象频频发生,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另外, 陪护工作主要是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 工作对象是社会群体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看似简单的陪护工作包含着很多人文、技术的因素, 会给病人健康带来一定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而一旦出现陪护事故, 病人家属索赔时找不到主体, 医院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2.4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 影响了护理群体的形象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方位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其中包括生活护理、情感的沟通, 但由于护理人员不足, 目前护理的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护理, 往往忽略了生活护理, 使部分护士不再注重病人的生活需要, 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亲自或指导陪护工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这明显违背了南丁格尔创建护理的初衷, 无护士指导的陪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护士的职能,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陪护工也是护理队伍的一部分, 其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护理群体和护理职业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

3 对策

3.1 统一管理

目前医院陪护工管理尚未被正式纳入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内, 大多数医院的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有的医院属护理部主管, 有的由医院后勤部门管理, 有的在尝试与陪护公司合作。统一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统一收费标准对规范陪护工的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目前管理陪护工采取的是护理部→责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负责制。病人或其家属提出陪护要求→病区护长同意→填写陪护服务通知单→责任护士长安排→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陪护工接受工作后由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我们制定了陪护工管理制度, 明确陪护工作的职责范围, 建立了陪护工个人档案, 记录陪护工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 收取陪护工按金, 制定统一的陪护收费标准, 实行定期体检, 办证上岗, 根据病人需要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护士长经常巡查陪护工的工作情况, 及时了解病人、家属对陪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协调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了解各科室对陪护工作的满意度, 在整体上提高了陪护质量。每月实行1次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 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陪护工, 给予警告批评、扣罚按金、停工等处理;对陪护工作扎实、服务周到、技术熟练受到好评的陪护工, 优先安排工作。通过制度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工作的积极热心度提高, 工作表现差的有失业的危机感,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2 加强培训

3.2.1 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陪护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消毒隔离知识等培训, 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加强了陪护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2 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陪护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加强行为规范、文明用语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2.3 沟通技巧培训

病人及家属都喜欢善解人意的陪护工, 这要求陪护工需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了解病人的病因、病史、嗜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使陪护工作得心应手, 因此, 我们还对陪护工进行一些关于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3.2.4 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

由于病人的病情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 不同的专科有不同的特色, 因此, 我们对陪护工还要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病人家属提出聘用陪护, 我们根据病人的需要、疾病特点、特殊要求对陪护工进行讲解示范, 如骨折病人的特殊体位及搬运和被动锻炼的方法, 老、瘦、弱、长期卧床病人的局部按摩、翻身、叩背, 鼻饲饮食病人的饮食护理, 留置各种导管病人的生活护理方法等。

3.3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目前, 医院护士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许多护士只能应付日常的护理工作, 对病人的起居无暇顾及, 这是陪护工出现的最直接原因。而陪护工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 使得对这个越来越社会化的人群管理成了难题。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清陪护的工作职责、作用及意义, 了解陪护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还要看到陪护不仅仅是社会化劳动, 更是护理整体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士要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和陪护的职责, 指导和检查陪护工进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从思想上认识陪护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共同做好病人的全方位护理。只有全员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才能为陪护实施统一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4 稳定陪护队伍

陪护工作既繁重又辛苦, 我们要为陪护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关心每个陪护工的生活和健康, 了解陪护工的心理,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 使他们能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这有助于陪护队伍的稳定。

4 结果

自2006年6月以来对我院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院每月1次的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对陪护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从实施管理后第1年的年均85%上升到第2年的年均97%第二年收到表扬信23封, 受表扬人次达52次, 占陪护工人数的80%。

5 小结

统一管理和培训医院陪护工, 既方便了病人家属, 让病人获得了更好的服务, 又便于病区管理, 从而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喻茂娟, 黄德远, 李杰, 等.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陪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7, 6 (5) :26.

虚拟团队管理问题初探 篇11

虚拟团队可以快速形成一个超级组织,可以满足现代市场对迅速反映的要求,可以最充分地表现组织的整合优势,并不断进行网络组织互动重组。因此虚拟团队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组织方式,但是在虚拟团队的管理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1、互相信任是虚拟团队形成的基础和关键,而且必须在开始时快速地建立高度的信任,因为小组成员没有时间以缓慢的形式进行发展。但是成员分散各地,相隔很远,从一开始就接触很少,相互交流是通过冰冷的网络工具,没有相互间的面对面交流和非正式交流,建立信任无异于空中楼阁。如何使分散在各地的成员快速建立相互信任,是虚拟团队管理中的难点。

2、虚拟团队成员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相互交流比较少,而且主要是正式交流,缺少对形成团队凝聚力至关重要的非正式交流以及互动,使得团队建立在不是很牢靠的基础之上,可能导致成员归属感很淡。虚拟团队的组建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缺少比较强的感情联结,一旦出现挫折,实现目标有困难,可能导致团队分崩离析,难以面临更大的挑战。

3、如何对虚拟团队的进行激励,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虚拟团队的成员一般都是高素质人员,除了物质激励以外,更看重非物质激励方式。这样就要求开发更多的激励工具,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成员相隔太远,难以相互影响,难以象实体团队一样形成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的氛围。成员也难以从别人那儿学习到有用的知识,也不可能相互帮助。这样就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也不易提高成员的知识和能力。

[HJ]5、团队成员以自我管理为主,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不再具有很明显的科层结构。管理者应该看成是服务者和创新者,扮演的是教练、导师和联络人的角色,有时可由不同的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员工应该看成是知识工作者。没有权威人物来发布命令和监督控制,团队成员通过平等协商来取得共识。这些提高了对管理的要求,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必须有较大的革新。

6、管理者和协调者可能存在问题:如不是太了解成员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不知道如何消除成员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种族、宗教、政治和社会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误解;团队面对面交流减少,无法接收到他们的非语言信息如手势、动作等,因此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协调他们的不同意见这些基本管理内容都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协调能力很高。

7、虚拟企业虽然可以迅速做大,但是可能导致成员对整体目标不是很明白,也没有共同的团队宗旨和愿景,更难以谈及一定的团队文化。如何保证每个成员能同心协力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是管理实践上非常棘手的问题。成员可能对目标的认识不同,也可能怀有异心,如果目标出现偏差,很难进行控制。

8、有些资源无法有效共享。虚拟化组织成员一般不在同一地点,分布在不同区域,甚至是不同的国家,组织成员主要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进行沟通。如:电话,E-MAIL,传真等。所以有些成员具有的资源没有办法让相隔甚远的团队成员享用,很多用品必须重复购置,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9、因为缺乏面对面的沟通,虚拟小组成员社会化程度降低,面临社交孤立处境。如何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让他们更多的与外界交往,与其他成员交往,以减低他们的孤独感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0、比较难以实现实时控制。成员相隔太远,问题的发现,任务的检查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可能立即解决,导致出现一定的偏差。

从这些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其实是由虚拟团队的特性决定的。虚拟团队通过网络把各地的资源联结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但是距离太远又导致了以上问题的产生。对于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法:

1、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小组成员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激情和高效行为之上的。在明确的团队目标、宗旨和愿景的感染下,各地的成员被吸引到一起,为了大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经过全方位沟通之后,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对别人的知识和技能表示佩服和尊敬,向着共同的项目目标前进,这样成员就会彼此吸引,彼此信任。可以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团队文化,让成员能够受到文化的感染。

2、建立明确的团队宗旨,目标和愿景。这可以把成员更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在团队建立之初,就要让成员非常明确团队的目标和宗旨,使其成为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工作进行过程中,要经常的通过现代化的沟通手段,把团队目标和宗旨发送给各个成员,不断的强化成员对它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接收成员的反馈意见,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立即进行个别沟通,让成员分享团队目标。经常与员工沟通团队当前运行状况,并要求成员自我检查并纠正与目标和宗旨的偏差,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

3、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发达的信息网络,并需要多种沟通渠道进行多层次沟通,如电话、电视会议、传真等来增加虚拟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更多的利用可视的沟通工具,让成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非语言信息。比如说,在每个早晨,通过网络召开可视会议等;另外,可以支持成员多进行非正式沟通,比如分享笑话,个人经历和心得等,可以使团队有更大的凝聚力。

4、促进成员社会化,消除成员的孤独感。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员工见面。员工可以在一起交流或者游玩,通过直接接触,可以消除一些成员的孤独感,也可以增加成员的归属感,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可以让员工多进行一些工作以外的沟通,如可以建立一个网上俱乐部或者在员工生日时送上电子贺卡,既可以增加相互了解,又可以减少正式沟通的乏味感,使得工作中充满更多的人情味。

5、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如文化敏感性训练,让管理者了解各个成员不同的文化和差异,更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协调他们的不同意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改变一些以往陈旧的观念,使管理者认识到自己是服务者和创新者,成员是知识工作者,以及如何进行团队的自我管理。

6、构建良好的激励模式。首先应该给予成员比较高的薪水,因为这是把员工联结在一起的最重要的纽带,同时也可以解决成员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团队目标努力;另外,可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成员一般有比较强的成就欲望,挑战性工作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让成员的价值增值,也可以使整个团队从中获得益处。

仓储管理问题 篇12

就目前现状而言, 我国机械行业在仓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种类多、物资数量大以及采购环节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 要想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够有序进行, 要想做好企业各方面物资的供应, 就必须要对企业物资采购、保管以及验收和发放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而仓储管理作为企业存储和保管无聊的关键场所, 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库存控制水平是企业的整体管理的反映, 而高效的仓储管理则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所以, 企业要想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就必须要依据科学管理原则来对企业的生产及日常所需物资进行调控。

一、仓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计划管理当中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较差

现今, 我国许多的机械企业在产品标准型号以及数量等方面都不能够准确包括, 有些企业对日常的生产物资消耗毫无计划, 导致企业经常出现供货提前期不准确以及采购不标准等问题, 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准时交货。这不仅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影响, 同时还导致了企业物资的积压。

(二) 企业物资储备不完善

众所周知, 机械企业物资管理核心之一就是对仓储的管控。目前, 我国不少企业在仓储管控方面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 企业仓储量过高, 不少物资被积压, 除了占据仓库以外, 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 进而导致企业的盘点、对账以及清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第二, 库存短缺, 这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使得企业物流成本过高。

(三) 估价入账偏高

估价入账指的是企业在货到票未到的适合, 为了对企业材料消耗状况进行正确反映的一种记账方式。目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或是新物资需归类编号, 影响到了企业发票单据的及时有效开具, 甚至出现大量估价材料, 这将会增加企业财务部门以及仓库保管者劳动强度。

(四) 企业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机械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除了需要一些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之外, 还需要一些操作型人才, 同时更需要仓储管理型的人才。然而, 就目前而言, 我国在这几方的人才都相对匮乏, 许多高校在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的适合, 由于单纯的指注重理论教学, 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进而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 无法达到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 库房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仓储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 所以许多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高, 这也就导致许多企业忽视了仓储管理工作者的办公环境, 经常性的就是将保管人员的办公室设置在仓库当中。而由于一般性的企业都会将一些平常不用的塑胶等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资放置在仓库当中, 这也就有可能对管理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二、促进仓储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 提高仓储管理的技术性

现代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仓储管理技术, 信息化以及先进的通信技术等都是促进企业实现仓储现代化管理的有效突进。因此, 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前通过笔和纸来记录信息的方式改变为以电子计算机、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管理方法。

(二) 进一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促进机械行业仓储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有效加强企业物资计划的管控, 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针对该点, 企业可以从建立物资计划例会制度以及加强物资计划工作两方面入手。这样, 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和解决企业仓储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 物资部门可以再全面掌握需求特点的基础上, 保障企业实现即时供货。

(三) 优化仓储结构

机械行业, 由于物资量大, 种类多, 所以其必须要保持定量库存。合理的库存除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之外还能够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营。反之, 如果企业库存不合理, 那么就会给企业库存周转不灵, 缺货率偏高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所以, 要想保持企业的稳定有效发展, 那么就必须要合理安排企业的储存比率和物资。

(四) 提高企业人员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信息水平的不断发展, 机械行业的仓储管理业步入了电子专业化管理, 这也就对企业仓储管理人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的仓储管理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有效进行仓储管理除了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以外, 还要具备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以及时为企业提高有效数据。因此, 企业必须经常性的对仓储人员进行培训, 以促进其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机械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但与此同时,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所以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仓储作为管理作为机械企业的物资管控制当中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与其它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 企业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仓储配置, 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小宁, 白小平.持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煤炭企业仓储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 29 (8)

[2]胡燕, 张悟移, 许力为.云南烟草企业原料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2)

[3]李德生, 张德军.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02)

上一篇:偏远山区论文下一篇:解答历史材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