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发展

2024-10-30

建筑行业发展(精选12篇)

建筑行业发展 篇1

中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 使得人们将绿色理念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特别是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对建筑质量的衡量标准已经由硬性的技术性指标逐渐提升到绿色建筑性能和其商业价值范畴。绿色建筑是从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 在满足建筑功能性需求的同时, 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能够让建筑使用中给人以健康、舒适感。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 秉持着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建造绿色建筑装饰工程, 推动绿色建筑装饰由浅绿向深绿发展。

一、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装饰行业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 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创意绿色装饰工程, 并不断创新建筑设计技术, 使建筑装饰设计体现出时代感的同时, 推动企业管理标准升级, 推动建筑装饰企业以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发展近30年的建筑装饰企业, 将高级建筑装饰设计、施工, 发展为生态的设计创新产业企业。公司始终以设计为核心发展方向, 将生态环保元素注入到建筑装饰设计中, 通过创意设计不断提供增值服务, 站在客户角度看问题, 为客户创造健康空间[1]。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 对建筑装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要非常重视, 同时还要强化美观而环境保护的力度, 使建筑能够充分地融入到周围环境当中。绿色建筑, 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建筑资源的高效使用, 且符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可谓是系统性工程。

二、绿色建筑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影响

绿色建筑所发挥的环境效益是公认的, 其不仅能够发挥经济效益, 还能够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从绿色建筑的成本来看, 从实际设计到建造, 由于使用资源不同, 增量成本为-0.4%至12.5%不等。成本在一定幅度内升降, 所存在的变化取决于国家有关建筑规定。从目前的绿色建筑设计来看, 由于资源开发有限, 因此, 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但是, 在绿色建筑装饰中, 绿色建筑成本符合基本线, 而且低于认证建筑成本。

为了能够降低绿色建筑的成本, 有研究人员提出, 将建筑装饰项目融入到成本预算当中, 要求建筑设计单位不仅具有丰富的设计管理经验, 而且还要具有高质量的施工过程控制能力。在设计中, 要发挥建设单位 (客户) 的积极作用, 从原创设计到建造、移交使用全过程, 都采用集成建筑设计模型, 同时最大限度吸收客户的建议, 合理摊销建造成本。也有研究人员认为, 绿色建筑设计未必会降低成本, 但是, 从设计的角度而言, 绿色建筑设计是适应时代发展而采用的创新性设计[2]。由于对绿色建筑理念和建筑成本的担忧, 会令人感到绿色建筑不是常规的设计, 而是需要创新思维模式下开展的社会生产力革新活动。这些想法必然会对绿色建筑 (装饰) 设计和建筑装饰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更应坚信绿色让建筑更美好。一个绿色建筑投资组合在设计和建造成本、资产价值、运营成本最小化、工作效率和风险缓解方面的效益显著, 企业节约费用的数据已有报道。很多市政府都认识到绿色建筑项目可以很好的强化财政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解决健康问题并提高投资的前瞻性[3]。

三、建筑装饰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正经历工业社会发展时期, 目前虽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 却导致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等。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技的发展使得建筑功能多样化, 能够满足居住者的多方面需求。但是, 由于建筑装饰过程中过于强调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健康因素, 使得人身健康受到影响。至此, 人们开始意识到, 建筑的绿色发展尤为重要。

1.从国情角度出发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基于“绿色环保”理念而展开设计和施工。从建筑的角度而言, 要遵循国际化发展方向构建现代化建筑, 同时还要将绿色建筑融入到文化范畴, 在设计上体现出中国的特色、突出本土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就是绿色而环保的。在建筑设计中, 将地域文化注入其中, 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 借鉴传统设计、施工方式, 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上, 还是在设计技术上, 要体现出生态性、实用性。比如, 在材料的使用上要做到就近取材, 技术上要减少对环境的伤害程度, 以开发出绿色伙伴关系的生态建筑。

2.建筑装饰行业运行模式的转变

中国的建筑市场规模之大, 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随着绿色生态、绿色理念融入到建筑装饰设计中, 全国各地的建筑装饰企业都开始引用新型的装饰材料, 包括技术、设备等等也逐渐更新换代, 以满足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要求。但是, 建筑装饰行业要跟得上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 就要从设计到施工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要有所提升, 以促进企业稳定而持续地发展。先进的工艺流程、新的质量标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 都要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迈进。 这就意味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运行模式要进行转变, 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要进行改进, 以提高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活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绿色建筑并不仅仅是以建筑为核心打造绿色环境, 而是要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破坏程度, 以维护生态平衡, 为人们打造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更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建筑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阶段得到充分重视, 正在影响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 建筑装饰企业相继启动了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约建筑资源, 而且还提升了建筑产品的环保价值。本论文以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探讨绿色建筑对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建筑,影响,发展

参考文献

[1]柯颖锋.绿色建筑之建筑装修行业新形式[J].商情, 2012, (10) :233-233.

[2]吴涛.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建八局银泰项目绿色施工对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J].建筑, 2014, (12) :26-29.

[3]贾华琴.关于建筑装饰业的品质生活及环境之我见[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4, (6) :112.

建筑行业发展 篇2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未知 点击:335次 时间:2010-10-13 11:05:45

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智能建筑市场的总投资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发展势头极为强劲。

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智能建筑厂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一领域当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规范和改进。

只有在不断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中,用户和厂商才能实现共同成长,市场才能更加规范、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

验收不是终点

目前在智能建筑领域存在设计要求高,而实际开通率低的问题。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要求很高,技术全面先进,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在项目验收交付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应用中智能化程度却越来越低。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一些人对智能化项目的必要性,或至少对是否有必要采用全面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建设发生了疑问。

实际上,这并不是由于智能化系统在技术上太超前,而是后期支持和维护没有跟上。一般情况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知名集成商在项目实施和验收的过程中,都能够按照投标要求和竞标承诺完成项目实施,通过验收。但在项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统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出于成本等考虑,通常业主并不会有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来管理。特别是在楼宇自控领域,对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系统集成商应提供培训以帮助用户正确的使用智能化系统;同时,定期巡检、回访,及时发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用户解决;还可以利用专业厂商的技术优势,采取楼宇智能化管理外包的思路,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让用户以更少的投入实现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

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帐,通过建筑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的能耗方面的成本将在5到7年之内覆盖初期的智能化投入。减少能耗还只是智能化系统功能的部分体现,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项目总包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在一些项目的竞标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评标时以价格为主要衡量因素,它带来的问题是:恶性竞争使得利润普遍下降,以诚信经营的集成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个别厂商以项目质量为代价来维持利润。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长远来看都对行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价格是只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综合技术实力的竞争。而集成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将体现在总包服务管理和专业性两方面。

从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集成商将会更多地向总包服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这是目前项目招标的一个主要趋势。总包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从设计的角度看,现代智能建筑工程是复杂工程,涉及技术广泛、全面,如果没有统一设计和综合集成,就难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也难以实现这种统一设计带来的功能提升和扩展,以及一体化管理与服务给用户带来的先进与方便性。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设立总承包商,可以较好的解决很多工程实际过程中的各方协调问题,让用户较少费心而达到更好的工程管理效果;反之,各工程承担方各自工作,互不考虑,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性。

结合行业情况和太极自身的经验看来,综合性的、要求复杂的、实施难度大的大型项目设立总承包方对于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集成商本身在技术上也会更专业更全面,与设备厂商的关系更加简单,对设备厂商的依赖度会逐步降低。

未来的集成商,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包括对产品性能和工艺水平的把握能力。只有在自身技术实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基于客户的需求提出全系列解决方案,并选择适合用户需要的设备产品。

智能建筑立身IT技术

未来智能建筑的设计、实施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建筑服务商应该重视IT新技术的应用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从国内众多大型工程的服务经验来看,大型综合智能化项目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还需要服务商帮助挖掘更多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需要服务商以整体规划意识为指导去发现并满足这些需求。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

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节能减排也是各个国家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较模糊,认为这些绿色建筑离普通百姓生活比较远。绿色建筑是一种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还可以是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含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理念,既包括建筑本身的“绿色”,又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是绿色的。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的健康,不应散发有害气体,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应尽量减弱或避免产生外部性,不要向外部环境输出污染。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需要从开始施工、建造、使用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对待。需要评估设计的建筑是否能够与内外部环境相和谐,使用的材料是否“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能否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果建筑废弃不用需要拆除时能否尽量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拆除的材料是否可以循环再利用。

1.4绿色建筑的理念

1.4.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護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4.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4.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5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我国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包括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等在内的6个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主办,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国家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评价活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两类,分别用于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年。

这次公布的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研究中心办公楼、深圳市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等众多在建以及已建成的重点建筑。

2007年11月,原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对绿色建筑作出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见绿色建筑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节能,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三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3]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建筑行业发展 篇4

会议由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尊宝酒店设备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之所以选择在武汉召开,是因为武汉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武汉城市群和智慧城市建设蕴涵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武汉市正处在城市建设高峰,其建设规模、速度前所未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行业年会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年会倍受业界关注,已经打造成了具有一定魅力的行业交流平台,成为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广大用户及各有关方面高度关注和参与的盛会,她传递着国家相关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最新信息。通过行业间、企业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吸取优秀元素,促进行业、企业稳健发展,争取更大的优异成绩。

另外,湖北省住建厅副厅长、湖北省建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弘在致辞中指出,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前景广阔。湖北的智能建筑企业不多,欢迎大家到湖北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遵守《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协会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做好桥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保障工程质量。

湖北省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涤清在致辞中肯定了智能分会在提供政府咨询、促进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业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协会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指出,如今的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最好时代,他希望协会间加强合作,带领会员企业把握时代潮流,努力开拓企业交流平台,创新会员企业服务方式,挖掘会员企业急需的信息资源,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宇林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历程,去年智能分会隆重召开了十周年成立大会,发布了《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智能建筑分会已经站在了下一个十年新的发展起点上。目前,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迅速,企业和专业人才队伍也在建设和成长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住建部中心工作,需要着力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也是智能建筑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各位领导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年会表现出了高度重视。

智能分会秘书长李翠萍在《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构想》中总结了智能分会2013年的主要工作,并宣读了2014年的计划,她指出,2013年智能分会以十周年大会为契机,全面梳理了协会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协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发展规划。她表示,2014年,协会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坚持搭建平台、汇聚合力、共处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协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站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进步。

2014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在主论坛上,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祝敬国以“校正航向,夯实基础——2013行业发展报告的解析”为题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2013~2018)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武汉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志勇以“延华集团‘智城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应遵循“本土化公司+与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胡瑞敏以“大数据,平安城市与智慧城市”为题为大家定义了不一样的“大数据”及其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必龙在主题演讲“构建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中,为大家介绍了更快速、更安全、更模块化、更节能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武汉中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应在“设计引领发展,科技铸造未来”的主题演讲中,以丰富的案例分析了方案设计的重要性;锐捷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部副总经理江红杰以“设备网建设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之道”为题讲述了锐捷网络设备网解决方案可以解决IP监控的视频质量不能让人满意、室外和准室外环境下交换机部署和维护麻烦的问题;惠州市尊宝酒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以“尊宝酒店客房智能节能分析软件的应用”为题论述了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售前方案工程师徐灵伟以“海康威视智能建筑安防综合解决方案”为题分析了安防行业的四大趋势以及海康威视安防解决方案的七大优势;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管理总部技术总监陈晖以“中央能源系统CPMS策略研讨”为题探讨了智能建筑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以“最新视频科技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为题,利用视频现场演示了科达视频技术的先进性;金三立视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售前技术经理钟武以“监控视频大数据解决方案”为题分析了公司视频采集、数据管理、视频存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德宝以“数字生活与绿色智能建筑的有机融合”为题分析了绿色智慧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地产副总经理陈发梨以“通讯技术创新楼宇对讲系统——安卓时代与云服务时代新篇章”为题介绍了公司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方面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演讲涵盖智慧城市、大数据、网络建设、酒店客房控制、安防、视频监控、绿色智慧建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态势,紧扣当前行业热点,为与会者了解行业全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值得关注的是,主办方还在主论坛安排了高峰面对面环节,由祝敬国主持,以“智能建筑行业如何实现从立足智能建筑到面向智慧城市的跨越”为主题邀请了黄久松、智能分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公共安全组组长刘希清、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柴永茂、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黎明、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杰、H3C通信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唐国生为嘉宾展开探讨,他们分别站在协会、专家、集成商、产品商等角度提出了智能建筑企业实现向智慧城市跨越应该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行业协会今后的工作重点。

在安防一网络一大数据分论坛中,来自政府机关、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企业领导就视频安防、安防监控、信息网络、周界入侵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发展态势发表了精彩演讲;在建筑能效优化管理分论坛中,来自高等院校的专家和企业领导围绕节能、能耗计量、节能分析软件、优化控制、可持续发展、能效评估与建筑能效优化、绝对湿度控制、能源管理等介绍了众多优秀的解决方案和经典案例;在高清会议系统分论坛中,来自设计院及企业的专家领导与大家分享了会议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舞台机械系统、多话筒扩声系统、交通枢纽公共广播、高清会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应用。主论坛及三个分论坛的演讲基本涵盖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各个细分专业,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实用信息。

此外,2014武汉智能建筑新技术及新产品展览会同期举办,此次展会是华中地区召开的首届智能建筑专业展览会,得到了国内外智能建筑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广州世荣电子、浙江一舟、广州市瑞立德、北京中创立方、星网锐捷、耐威国际、海康威视、延华智能等公司均搭建了专业化的展台,全方位展示了公司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吸引了来自华中及周边地区的众多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建筑装饰公司、建筑承建商、建筑师、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房地产开发商/业主、楼宇/物业管理、市政管理、能源供应商以及批发商/经销商、行业终端用户前来咨询洽谈。通过展览会现场调查表明,76%的观众有全部或部分采购决策权,90%的参展商对本届展览会的展出效果非常满意,与会者和参展单位进行充分沟通,达到了预期效果。展会为寻求企业间的合作机会提供了平台,得到了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各参展商表示,来年一定踊跃参与,大力支持。

会后,主办方还组织专家、企业代表分别参观了“光谷智能港”、武汉天地智能化工程、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代表们对项目采用的先进技术及达到的智能化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筑行业发展 篇5

按照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0〕15号)部署,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进一步营造安全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风尚,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现就开展第九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2010年安全月活动方案如下:

2010年安全月活动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办发〔2010〕15号文件的部署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重点任务,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推动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进厂矿、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10年安全月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2010年安全月主题)

“安全生产月”的各项活动,要紧紧围绕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部署,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全民的安全素养,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和隐患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各项预防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总体水平。

2010年安全月活动时间/

4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于2010年6月1至30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中央企业同时开展。

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定在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6月13日),重点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宣传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任务、要求和各项措施;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等。

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6月14至20日)为应急预案演练周。

2010年安全月活动组织机构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

由各主办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新闻机构负责人组成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宏观指导、研究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协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和中央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2010年安全月活动形式

“安全生产月”活动分为全国性活动和区域性活动两部分。

1.全国性活动由组委会组织开展,主要包括:

(1)宣传咨询日活动;

(2)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

(3)第二届“生命之歌”全国安全歌曲大赛;

(4)第五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

(5)首届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大赛;

(6)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

(7)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竞赛;

(8)“安康杯”竞赛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

2.区域性活动主要是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单位(以下统称各单位)组织开展的活动以及各地媒体的宣传活动。各单位要按照组委会统一部署,结合日常宣教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具有不同特点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组委会将适时召开总结会,交流、推广各地、各有关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

2010年安全月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要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利契机,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执法和治理行动的深入开展。各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机构要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组织开展好宣传咨询日活动。要突出主题,深入基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要充分运用电台、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各类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传播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2.开展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根据国办发〔2010〕15号文件要求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组委会决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

品、应急救援、职业健康及交通运输、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请上述地区政府和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3.组织开展好第二届“生命之歌”全国安全歌曲大赛、首届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大赛等活动。要组织职工、群众收看“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片《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4.各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素质和能力。要通过广播、电视和视频录像等媒体播放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血的代价—重大事故案例剖析》和《泪的呼唤—讲述身边的安全故事》,并组织群众观看。

5.认真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建筑行业女杰 篇6

当年,9岁的邬敏随父母支援内地建设由上海来郑州,那个年代的环境和艰辛的生活让她学会了坚强和拼搏,拮据的家庭条件让她学会了努力和不断进取,凭着改变命运的信念,她靠勤工俭学完成了本科学业,踏上了工作岗位。

1989年,河南的监理业刚刚起步,邬敏走进这个全新的领域。任职的第三天,邬敏就闯了“禁区”: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为刚刚开始试点的监理行业摸索经验,她执著地说服了同事,来到永城陈四楼矿井监理现场。地下五百米的巷道里,从没有女人进来过,俨然就是一个“女士止步”的禁区,邬敏的出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无不对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弱小女子刮目相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深入项目第一线,撰写了《关于陈四楼矿井监理工作经验的报告》,在全国推广,为建设监理事业奠定了基础。

1991年春节刚过,已怀孕8个月的邬敏和同事一起乘机前往东北,与全国同行共商监理行业发展大计。孩子刚满月,她就回到岗位,组织编撰《河南省建设监理规程》,该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1996年,河南省获“全国建设监理先进省市”称号(全国六省市之一),她也被称为全国监理行业“五朵金花”之一。

1999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监理行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监理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邬敏再次站到了潮流的前列,率先放弃干部身份,创立了民营监理企业——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伊始,正值郑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兴建,并对全国公开招标监理企业。邬敏断然决定卓越公司参加投标,成为投标企业中唯一一家民营监理企业。当时公司领导层大多数人都认为公司刚起步,面对河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公共建筑的监理项目,经验和技术准备都不足,担心不会成功,主张放弃投标。但邬敏从公司发展的长远考虑,认为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耐心说服了大家,开始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她带领技术人员三赴上海,到有经验的大公司取经,把学到的经验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编制投标文件。当时因为工期的要求,开标的时间定在春节后不久。春节期间,邬敏顾不上休息,仔细地研究、校对投标文件,考虑接待业主来公司考察的每个环节,连座位安排、水杯摆放的细节都考虑到了。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公司的投标文件最终得到了评委的认可,投标成功了!。

在邬敏的带领下,卓越公司发展迅速,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始终走在河南监理行业的前列。如今的卓越公司,已经成为河南省建筑行业的“样板”企业。河南省300家监理企业中,仅有3家综合甲级资质企业,卓越位列其一。

邬敏常说,“一个人再富有,也只能富裕一個家庭。只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事业中,才能带动全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家庭富裕起来,让国家富裕起来。我能为此做一点儿事,是我的荣幸。”她的愿望,是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事业中去。她连续6年从社会上招聘下岗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达375名之多,其中女性员工144名。在她的鼓励下,公司有20余位员工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十多年来,她还先后资助幼儿园十余所,资助困难家庭上百个。为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爱的行动中,她在同学中带头倡议成立“华人企业家爱心联盟”,每年捐助受难妇女、贫困学生、无家孤儿不计其数,成为妇女儿童的庇护使者,被大家誉为“爱心大姐”、“爱心妈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 篇7

1 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良好体现。智能建筑需要将多种技术融入其中, 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都是智能建筑所需要的技术。智能建筑的第一次兴起就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智能技术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 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这让我们更加了解智能建筑, 而在国外, 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就是合理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来更容易的对大楼进行综合管理。在现代社会中, 智能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我们应该对其更加的了解, 从而合理的运用这些高科技来对建筑进行管理。

建筑智能化结构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通过对建筑4个基本要素, 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 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便利快捷、高效安全的环境空间。

2 智能建筑的特点与发展过程

智能建筑的优点就是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 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 相当多的人长期工作、学习和生活, 除了要舒适的生活环境之外, 更要求具有现代化办公与通信环境, 真正的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 将大部分时间节约, 从而提升效率。

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 节能, 现代大厦中, 空调和照明系统能耗很大, 大约能够占到大厦总能耗的70%, 而智能建筑就能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下, 来进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尽可能的利用自然气候, 最大限度的减少耗能。

(2) 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传统建筑都是事先按给定的功能来完成的, 想要更换其功能具有相当的难度, 而智能建筑则可以帮助用户迅速而方便的改换建筑物内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作用面积, 这样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 提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中, 用户通过国际电话、电子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金融商贸情况、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库系统中的最新信息。通过国际互联通信网络 (英特网) , 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商贸洽谈等业务活动。这就是现代化的公司或机构竞争租用或购买智能大厦原因之一。

(4) 能创造安全有利于健康的工作环境。在传统建筑中, 大多数中央空调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往往很多疾病都是通过它来传播的。智能建筑就能够监测出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并进行自动消毒。智能建筑的防火设施也是非常可靠的, 能够给大厦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办公环境, 所以, 智能建筑也被称为“安全健康型建筑”。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 可以总体自寻优, 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的能力。总而言之, 与传统的控制理论相比,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 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 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处理比较完美。由于所有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或标准在制订之初都是以面向现场设备为目标的, 而不是面向企业应用集成, 因而造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与物业信息管理系统互联和信息共享。

3 建筑电气系统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 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 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实行智能化的核心, 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电气信号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中专门用于传输各类信号的弱电系统。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建筑电气信号系统主要有:消防监测系统、闭路监视系统、电脑管理系统、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广播系统和无线呼叫系统等。

4 智能建筑当今社会的发展

智能建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 仅仅几十年里, 美国现已有上万座智能建筑。目前, 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 大概60%都是属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国, 从20世纪90年代起, 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几十座高楼大厦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人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带来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 至2001年底, 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 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据相关数据预测, 21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 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信息单元, 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因此, 它的高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的技术有很多种, 本文讲了其中几种最可行的技术。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不同的工作目的、手段是不相同的。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理论知识。总的来说, 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以必须要提高建筑智能化的技术, 要拥有创新的能力, 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在理论知识方面, 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 有坚定的理论基础, 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 提高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有利于国家整体建筑行业的进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利益, 更好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志新, 李英姿, 张少军, 周渡海, 王亚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 .[1]陈志新, 李英姿, 张少军, 周渡海, 王亚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 .

建筑行业发展 篇8

上午召开的年会由河北省建筑智能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佩祥主持并做学会2014年工作报告,会议重点讨论了河北省智能建筑行业目前状况、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更新情况、未来发展形势,参会代表单位河北冠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鹏、河北蓝天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紫薇、河北华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中锋、冠林电子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副总经理薄玉松、石家庄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磊等都积极参与了河北智能建筑行业目前状况的讨论发言,并对未来学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建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秘书长李翠萍就当前住建部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变更情况向与会代表做了详细介绍。河北省建筑智能化学会常务副主任张火荣教授、河北建工学院机电学院桂垣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冉海潮教授、河北煤炭设计院郑得存教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韩子贤主任等在会上均发表重要讲话。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当天下午举行,李翠萍在致辞中指出,目前,智能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其产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下,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应抓住大好时机,将行业做大、做强。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创造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进而促进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带动河北省乃至周边区域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行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桂垣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概括了河北2014年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展望。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网络及解决方案产品部产品经理李成做了主题为“应用网络弱电智能化的下一个增长点”的演讲,北方设计院智能化所通信组主任贾小峰以“绿色数据中心”为主题进行了讲解。

建筑行业信息系统平台发展构想 篇9

建筑业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行业管理(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

行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三者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互相交叉结合的部分。建筑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这三种管理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国外,有关建筑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次和工程项目管理层次,致力于研究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各种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如项目协作平台PCN(Project Collaboration Network),项目管理门户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项目采购平台PPE(Project Procurement Exchange)模式的研究。

国内有关建筑业信息化的研究早在2001年就已正式提出,但是鉴于我国建筑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国内有关建筑业信息化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工程项目管理阶段,且多局限于成本管理、工期管理等个别过程上,这与我国建筑业带有的小生产特征有关。现在国内的研究逐步朝项目管理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上研究工程项目管理,把开发管理、项目管理、设施管理三个彼此分离且各自独立的系统集合成拥有共同目标系统、共同管理规则、共同信息处理系统、共同的管理语言在统一的领导下的组织系统[4]。但是,过多地强调工程项目管理会形成过于松散的企业组织,使项目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相分离,阻碍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始逐步重视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结合,强调法人管理项目的模式的运用,对此文献[2]做了一些研究。

2 模块设计

2.1 系统模块结构

把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项目操作层应用和企业管理层应用两大部分。其中项目数据库同时面向于工程项目和建筑企业。工程中的各方包括项目经理通过被授予的权限访问项目数据库的部分内容。并在项目数据库特定的界面中进行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的交流。

企业通过专门的部门对项目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过滤、整理和分析,并将这些数据汇入企业数据库中。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方面可以用于企业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的依据,另一方面这些数据经过再次的整理和分析,形成企业管理控制调阅系统,由企业法人集中管理项目。其中集中物资采购和集中财务控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2.2 系统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权限设定问题。

权限问题的设定是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多个主体,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复杂,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合同关系。要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实现各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是较为困难的,也是不安全的。即使在企业数据库内部,权限的设置也是必须的。只有通过设置访问权限,不同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权限访问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内容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对工程进行控制。

为此可以引入用户—角色—功能的概念。这是在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中运用较多的权限管理方式。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可以分为四大类:a.系统管理员;b.子系统管理员;c.岗位操作人员;d.数据录入人员。

由于同一类的用户具有类似的工作内容和权限需求,因此用户权限管理可不以每一个用户为对象,而是以某一类用户为对象进行权限的管理,为此,在用户与功能项之间引入了角色来实现这个功能。系统为每个角色分配功能项的操作权限,然后为每个角色指派相应的用户,即存在用户—角色—功能项的关系。

2)信息的交换问题。

信息的交换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关键问题,这种信息交换包括项目成员之间和企业组织中成员的信息交换。现在的信息交换主要应用计算机基于Web的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形成主要由软件、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三部分架构而成的信息交换平台,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a.项目协作平台PCN(Project Collaboration Network)。PCN主要用作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日常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如文档管理、在线沟通、工作流程自动化等。主要功能包括:上传和下载文件和图纸、在线打印、备份文件、版本控制、跟踪文件访问的记录、给文件添加注释、在线讨论、红线标注等。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有Autodesk公司的Buzzsaw(www.Buzzsaw.com),Citadon公司的Citadon CW(www.citadon.com)等。

b.项目管理门户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PIP是项目各参与方用于信息交流、共同工作、共同时用和互动的管理工具。提供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在项目管理全寿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如项目编码、权限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有Building.com公司的Building.com(www. building.com),Buildingonline.com公司的Buildingonline.com(www. buildingonline.com)等。

c.项目采购平台PPE(Project Procurement Exchange)。PPE提供工程项目领域的建筑材料和服务的电子采购和招投标服务,自动化采购和招投标流程。主要功能包括:在线浏览产品目录和价格、发出询价单和订单、交换价格数据、网上采购和招投标等。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有BuildPoint.com公司的BuildPoint.com(www.buildpoint.com),PurchasePro.com公司的PurchasePro(www.purchasepro.com)等。

3)信息深度挖掘。

信息深度挖掘技术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这里的信息深度挖掘主要指工程信息进入企业数据库后对信息进行的分类及分析等过程,挖掘数据之间潜在的内部规律。通过这些过程,企业中原本散乱的没有联系的各个项目的信息集合成为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对项目的总控和以后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这些过程,使以前只掌握在项目经理手中的个人经验转化成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的企业信息体系。信息深度挖掘是信息系统经济价值重要的体现点,因此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

现在常用的信息挖掘技术有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决策树(Decision Tree)、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方法。经过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还需企业根据自身对市场的经验对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得出对企业有价值的数据。

3 结语

未来建筑业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事,随着建筑工程的国际化发展,建筑业内行业分工的细化,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届时建筑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成果将运用到建筑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供应链的协同方面。将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企业散、小、差的现状,极大地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侯祥朝.对提高建筑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构想[J].建筑技术,2002(4):45-46.

[2]崔惠钦.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和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施工技术,2005(2):25-27.

[3]张建平,马天一.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12):81-86.

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提升建筑质量 篇10

钢结构是最适合工业化的结构形式, 也是天然的装配式建筑。由于钢结构构件制作加工精确、受运输距离的约束小、安装速度快, 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好、建筑质量易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并且节约模板支撑和外脚手架、节水、节电、建筑垃圾少、得房率高、回收利用率高、绿色建筑程度高等, 因此应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一、钢结构建筑分类

钢结构建筑从结构体系来分, 可分为钢框架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核心筒体系、钢框架-剪力墙体系、钢框架模块-核心筒体系等。

1. 钢框架体系

钢框架体系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 结构简单、抗震性能好、房间布置灵活。但是, 钢结构建筑的变形要求限制了钢结构框架的使用, 造成钢框架结构的用钢量一般大于相同高度的其他结构形式。钢框架体系一般用于多层建筑。

2. 钢框架-支撑体系

钢框架-支撑体系是抗震较好的结构体系, 具有钢框架和支撑双重抗侧力的体系, 支撑可选用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和内藏钢板支撑等。支撑增加了钢框架的抗侧力能力、增加了结构刚度、有效地降低结构的用钢量。但由于不便于在每道框架轴线上都布置钢支撑, 楼板的刚度和强度就会在结构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钢框架-支撑体系中不宜采用全预制的楼板。钢框架-支撑体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钢结构体系, 适用于高层及小高层建筑。

3. 钢框架-核心筒体系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由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在高层住宅中通常将楼电梯间等公共区域设置剪力墙形成核心筒, 来承担地震作用等水平力, 外围钢框架承担竖向力, 可以有效降低用钢量, 钢构件形式简单、种类少, 这类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公共建筑。

4. 钢框架-剪力墙体系

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或钢板剪力墙) 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通常将楼电梯间设置剪力墙, 来承担地震作用等水平力, 外围钢框架承担竖向力;剪力墙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也可采用钢板剪力墙, 钢板剪力墙包括组合钢板墙、防屈曲钢板墙和开缝组合钢板墙等。这类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

5. 钢框架-核心筒体系

钢框架模块-核心筒结构体系是从爱尔兰引入的, 根据国内抗震要求和材料部品进行了改型研究和实验验证, 工业化程度高;其主体钢框架模块结构、室内精装修甚至清洁全部都在工厂完成, 现场只需要完成模块的吊装、连接及外墙装饰, 施工速度快, 施工精度和质量管理水平远高于我国目前的现场作业水平。该体系中的核心筒是模块建筑体系的抗侧力核心, 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也可以采用钢结构, 承担风荷载和地震作用;钢框架模块是由钢密柱墙体、混凝土楼板钢桁架吊顶、内装部品等在工厂共同组成的预制三维空间承重单元, 只承担竖向荷载。核心筒与钢框架模块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可靠度非常高的连接件连接, 能有效保证钢框架模块-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整体受力性能。

二、钢结构建筑发展建议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钢结构建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在工业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领域 (包括超高层建筑、大跨度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大型交通建筑等) 。但在住宅建筑中,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 尚处于“萌芽”状态, 为了大力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健康发展, 特提出对策和建议:

1.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和管理机制使得开发、设计、总包、生产、施工、运维等过程条块化, 不利于从全生命周期进行核算钢结构住宅的成本, 也不利于全产业链的建筑集团进行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只有打破建筑业原来固有的条块分割, 进行产业链的整合, 鼓励全产业链的建筑集团参与到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中, 并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运作获取合理的利润, 才能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健康发展。

2.建议加大对钢结构住宅及其配套技术研发的投入, 加强技术创新, 完善部品体系;尤其是加强复合保温外墙板的研究, 一定程度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3.提倡钢结构住宅采用装配式装修, 规定成品住宅的交付;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于钢结构住宅的接受度,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室内露梁露柱的问题。

4.钢结构住宅目前更适合具有板材加工基础、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以及土地价格和人工费较高的地区。因此, 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定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 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篇11

关键词:建筑楼宇 电气技术 发展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电气科技的发展而同步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上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国际上许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建筑电气专业设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同步发展的动力。

各省市也在此基础上陆续成立了相应的学术机构,为本地区的建筑电气发展和进步积极努力,通过介绍、交流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新技术,达到了培养在职广大技术人员业务提高的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

建筑电气包括强电和弱电两部分,强电部分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一般来说,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在电气设计中所采用的其他装置和设备,例如双电源互相切换的互投开关,也从传统的产品走向了专业化的生产,除了满足常规的电源切换外,还出现了能满足电子设备双电源互投,能在1/4电源周波内互投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供电电缆和导线是建筑电气中大量采用的产品。查看过去的电缆和导线样本,其品种显得贫乏,而如今,各种缆线不断推出,从普通PVC缆线到阻燃、耐火、低烟无卤辐照环保型缆线;从普通绝缘材料到矿物绝缘;从普通绝缘母线到封闭型母线、预分支电缆等等。这些技术均为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便利、环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针对特殊建筑的配电需求,一些新型的装置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大型医院手术室采用医疗场所的漏电保护,剩余电流监视系统等。

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建筑的安全用电创造了条件。至今为止全国已有数千座智能建筑相继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瞩目,同时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也相继建成。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

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系统集成等十几个子系统。国内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已从最初独立的各子系统发展到系统集成。

(一)建筑设备监控技术

二十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较慢,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

1.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与工具、现场总线的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对控制网络的组网技术、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可靠性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出现了以太控制网络。

3.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成为控制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各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日益成熟。

4.各种控制网络的新技术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应用。计算机领域的OPC技术、Web技术、TCP/IP已逐渐融合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大大推动了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的发展。

(二)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门禁)、巡更、对讲、周界防越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也从以往的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朝着系统规模化、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三)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計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种类型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但在90年代后期,以太网以其投资合理、布线灵活、性能优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中独占鳌头。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已从最初的10Mbps、100Mbps发展到1Gbps、10Gbps甚至更高的速率。智能建筑的电话网(包括ISDN、xI)—SL),目前除用于语音通信外,还可兼备数据、图像等的窄带数据通信,使人们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实现电视会议、电话会议等功能。

由于我国居住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智能住宅小区的产品难以成套引进,促使国内产品供应商大量开发智能住宅小区所需的各种产品,从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产业。由于宽带网进入小区以及小区规模的扩大,现在又提出了数字社区的理念,将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数字社区进一步加强了网络的功能,具有完全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国际互联网宽带接人。通过完备的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电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安防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数字社区应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的性能,增强了安全性。数字社区提高了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程度,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的优化程度。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为数字城市创造了条件,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论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与建筑发展 篇12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 然而面对能源危机, 我国的建筑能耗却居高不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节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 全国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建筑节能法律、法规逐步落实, 建筑节能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更加严格, 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制度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 建筑节能质量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 当前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认真分析, 采取措施, 尽快解决。

2. 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建筑及住宅产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大大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 带来了建筑能耗的迅速递增, 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1/3, 相比工业能耗的减速, 建筑能耗在不断攀升。据统计,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l0%上升到25%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增加。而到2000年底, 能够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累计仅占全部城乡建筑总面积的0.5%, 绝大部分新建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 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 才有一些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陆续出台, 而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 缺少技术细节和可操作的标准, 从而使各地执行不力, 建筑节能仍然进展缓慢。另外, 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节能意识有待提高、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等也是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重要问题。

3. 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除了政府应该“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加强建筑节能相关的重点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 努力开发利用适合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以及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加快节能住宅产业化进程, 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制定《建筑能效测评管理办法》”外, 我国建筑界还应认识到建筑节能不能仅停留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阶段, 在建筑物使用, 直至报废拆除阶段均应受到重视。具体可如下发展:

3.1 加强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 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 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 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 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3.2 推广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往用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 保温性能既不能满足设计标准, 又破坏土地资源。因此, 国家取消或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 并大力推广节能型墙体材料 (例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PCB—II型改性混凝土砌块、淤泥烧结多孔砖等) 。近年来, 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 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太大, 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 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 因此往往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 (如岩棉板或聚苯板等) 组成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 既不会使墙体过厚, 又能承重, 保温效果又好, 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若想达到节能50%的要求, 除一部分可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 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

3.3 合理节约能源, 降低建筑能耗

在不降低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 提高建筑物日常生活设施的能效比对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 依靠地热 (冷) 源作为热泵装置的热源, 对建筑进行供热或制冷。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水是宝贵的资源, 如果将淘米、洗菜等生活用水集中起来用于冲洗卫生间, 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 而且将节约大量水源,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现在节能家电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 为一些家电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3.4 积极利用新能源

目前, 人们正在探索把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到建筑中来。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主要有四种方式, 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最成熟和经济性最好的方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兴而热门的技术。它是实现建筑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展的需要。把太阳能同建筑结合起来, 把几千年来房屋只是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所发展成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 这也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但是, 目前太阳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还很少.即使常年日照多的地区大多也只是在屋顶上安装一些太阳能热水器来满足家庭热水的需要, 而利用太阳能源来照明、取暖、制冷就更少。所以, 太阳能应用技术应该作为一项专业技术进入到工程设计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从一开始的设计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而进入并跟踪整个设计全过程, 在与相关专业的配合过程中, 完成自己的专业设计, 使太阳能就像其他建筑部件、构件一样, 最终也会成为建筑的一个部件, 真正体现出建筑与太阳能工程的一体化, 使建筑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及能源的节约从建筑的最初设计开始做起。

此外, 在建筑中利用风能、热能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安装在建筑上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在冬季从地下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等热源中提取热量为建筑供暖, 在夏季向其释放热量为建筑供冷的技术已经很成熟。

3.5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一出现, 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 缘于绿色建筑体系遵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赋予建筑物“绿色生命”, 注入科学理念。在使用中, 不但有舒适的活动空间, 高效率地利用能源, 并且做到“零排放, 低消耗”,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不快, 这与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缺乏健全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有关。如, 绿色建筑补贴不到位或未给予以税收政策优惠。简单地从经济层面上看, 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所占比例较大, 而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会降低。对开发商而言, 就意味着投资回报缺乏保证。由于绿色建筑的新增效益为建筑物使用者或社会所得, 则会造成开发商、建筑企业有意识地避开承接绿色建筑项目;支持开发绿色建筑的信贷政策缺乏, 若建筑企业、开发商有技术、有创新、想开发绿色建筑, 但由于资金的短缺, 则会被迫放弃参与绿色建筑的开发、修建。

3.6 加大建筑节能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建设

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的鼓励建筑节能的文件, 但多为指导性文件, 没有针对性很强的行业规范, 当然这也和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不够成熟有关。很多节能标准仅仅以部门的条例出现, 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 从可行性上看比较弱, 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有些规章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可操作性较差, 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正在加紧对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 完善相应的检查验收标准。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施工技术要求更高, 要求施工人员要尽快提高施工素质, 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的交底, 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操作培训,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 建立健全检查验收制度。

3.7 政府积极引导加强节能监控

近年来, 在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推动下, 建筑节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每年新建房屋建筑节能项目发展极不平衡, 建筑节能改造举步维艰。为此, 要从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两个方面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来建立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筑节能市场。

建筑节能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建设主管部门不但要在政策上为各地提供指导, 更要在技术上为各地提供支撑。首先,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启动经费支持建筑节能项目的推广;对高能耗的建筑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包括新建筑不准开工, 已有建筑分段能耗收费 (高出行业标准一定范围后的能耗采用高收费) 等;对节能建筑采取奖励措施, 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中的优惠政策、转移高峰用电的优惠政策, 节能建筑星级标准 (对能耗少的节能建筑发放星级标识) 等。设立建筑节能监察办公室, 对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进行能耗评估, 对于高能耗建筑不予审批或限期整改。其次是建立住宅建筑能耗标准星级制度, 积极推动供热收费体制改革试点, 用市场方式催生更多的节能住宅建筑。根据对住宅建筑能耗的评估结果, 用能耗星级标准将建筑节能的效果直观地告诉住宅消费者, 引导大众消费节能的住宅建筑, 从而推动节能住宅建筑的市场化运作。建立不同类型商业建筑能耗标准星级制度, 积极推广各种节能技术, 降低商业建筑的能耗。

4. 结语

上一篇:处理和利用信息下一篇:数学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