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意识

2024-08-10

成本意识(精选5篇)

成本意识 篇1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既然要生产、流通和消费, 那么, 节目这一特殊的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就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 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要树立成本意识。

成本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 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 (人力、物力和财力) , 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为成本。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成本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电视节目从设置到运行, 成本因素贯穿于整个节目的生产和流程之中。当今, 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信息资源和品牌的竞争, 还有价格的竞争, 价格的竞争就要考虑到成本。因此, 电视作为高投入、高消耗行业, 在节目的设置、运行中不能轻视节目的成本, 成本应该成为节目能否设置、运行的很重要的依据。

中央电视台针对节目综合测评有一套评估体系, 这套评估体系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大项, 加起来满分100分。主观评价占30多分,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即观众的满意度调查和专家的评分。客观评价占的比重较大, 包括类别、时段、经费、收视率四个权重, 其中, 就有一项经费权重。经费权重指的就是节目花钱越多, 权重就越低, 单位时间内, 节目经费成本越高, 权重就越低, 反之权重则越高, 也就是说花钱越多权重越低, 花钱越少权重就会相对提高。

成本与电视节目质量

俗话说, 一分价钱一分货。媒体产品的好坏、节目质量的优劣, 一般情况下与制作成本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 拥有详尽的策划方案、充裕的资金保障、昂贵的视听设备、高素质的制作团队, 创作出的节目品位自然不会太低。如果节目制作资金捉襟见肘, 为减少成本开支, 随意降低制作标准, 敷衍应付、东拼西凑, 制作出的节目势必与精品无缘。

当然,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也不乏物美价廉之作, 我们不能为了提高节目质量, 一味地追求高成本, 认为高质量的节目就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事实上, 低成本的节目并非意味着低质量, 精品节目与成本并非必须成正比, 低成本同样可以打造出精品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 就是一档低成本制作的精品栏目, 节目致力于打造学术明星与节目品牌, 不但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 并且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多元化的成功经营模式更是值得重视。

如何降低节目成本

成本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砝码, 只有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 生产出高质量节目的媒体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否则, 为追求高收视率, 不惜血本投入, 不考虑经济回报, 媒体势必难以维系长久。因此,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电视节目在运行中, 除了注重受众需求外, 还应树立成本意识, 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是在节目的设置、运行中就将成本因素考虑在内, 直接降低节目成本;另一方面则通过节目以外的因素, 间接地降低成本。

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是降低节目成本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节目无论是前期策划和采访, 还是后期的制作与发布;不论是品牌栏目、精品节目的创建, 还是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最终都要靠人去推动和完成。尤其是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员工的素质更是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 事关党的大政方针能否得以及时、顺利发布的关键。因此, 只有平时不断强化对员工的训练, 不断丰富员工的实战经验, 努力提升员工的节目制作水平和效率,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节目成本, 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 掌握主动权, 打好主动战。

加强对节目资源的效能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率, 是降低节目成本的有效保障。我国各家电视台以及电视台各频道, 每天都生产大量的节目资源, 其中绝大多数节目一次性消费后就被束之高阁, 成了长期沉睡于仓库的“废品”, 造成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实这部分节目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被不同媒体之间相互交换再度利用。

说起节目资源的再度利用, 这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同时期生产的不同电视台之间、不同频道甚至不同栏目之间的横向资源交换;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类似栏目的纵向资源共享。第一类比较好理解, 就是台与台、频道与频道、栏目与栏目之间, 或多或少存在着节目选题相似、内容相近或交叉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两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就凸显出强大的优势。它不仅节约制作成本, 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节目制作周期, 提高整体效率。比如, 江西卫视自办的栏目《传奇故事》, 就是将从全国各地电视台购买的节目素材进行再度整理、挖掘、加工后打造的一个全新栏目。凭借这一栏目, 江西卫视2006年全年平均收视同时段 (21:30~22:00) 排名全国所有卫视第7位、省级卫视第2位, 堪称省级卫视收视和运作的典范。第二类是不同历史时期类似栏目的资源共享, 说白了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电视台的栏目分类, 多年来变化不大, 但同类节目、不同栏目的优胜劣汰, 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被淘汰的栏目, 并非就一无是处。对于电视人来讲, 这些被淘汰的栏目所留下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 是非常宝贵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 更重要的是, 很多资料记录了不可重复的场景、不可再现的影像。因此可以说, 老旧资料对于电视台来说就像古董, 年头越久, 就越有价值。例如, 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栏目, 开播以来, 收视与口碑俱佳。今年1月份由周播改为日播栏目后, 收视率一度比去年同时段增长了125%, 在同时段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中排名第三。该栏目中的大量素材都不是自采的, 只是通过对过去的广播、影视资料及历史文献的灵活编排, 再付之于现代化的制作手段而精心打造的一档栏目。

加强节目资源整合, 直接降低节目生产成本。电视节目的正常运行, 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来保证, 经营成本较高。因此, 在设置节目、栏目时, 要统筹兼顾,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尽量使节目效益发挥到极致。对于已有的形式相似、内容雷同的同质化节目, 要下大力气进行整合, 集中优势力量, 打造精品节目、名牌栏目。例如, 去年河南电视台为了全力服务好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 对全台的新闻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 将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 公共频道的《DV观察》、《河南新闻》等几档强势栏目划归新闻频道, 避免了内部同质化的竞争, 减少了人财物的浪费, 实现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新闻频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实现节目效益的最大化。每一类电视节目的开办, 媒体都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 (效益) , 低投入高效益的节目形态, 自然为媒体所青睐。与电视媒体相比, 报纸、网络具有浩瀚的信息,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这样, 我们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 加强与这些媒体的合作, 寻求双方的契合点, 打造出全新的栏目。可以说这类节目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电视行业, 其投入成本之低、收益之高往往超出人的想象。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 每天以298港元的节目成本所创造的效益, 比内地一个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西部省份的电视台一年 (2004年) 的广告收入还要多。

拓展节目资源应用渠道, 拉长产业链条, 实现节目的多次传播、多次增值。在产业化背景下,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具有一定的附加值。所以, 电视节目应该突破频道播出这种单一的渠道应用, 尽可能拓宽播出渠道, 使节目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在节目资源的经营上, 电视台既可以与网络视频媒体合作, 将节目提供给宽带网络, 供网民点击下载;也可以将优秀的电视节目进行归类、剪辑、包装, 向社会及其他媒体统一发售。目前, 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国内实力雄厚的电视媒体都在努力向这方面进军。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法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但电视节目追求利润要以保证节目质量为前提, 否则, 节目质量随着成本一降再降, 控制成本的初衷就会被曲解甚至本末倒置。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不能简单等同于有统一制造标准的物化了的产品, 而是承载着宣传导向、启迪思维的社会舆论工具的作用。因此, 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 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只有二者兼顾, 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的电视媒体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成本意识 篇2

陈启发

众所周知,“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当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个行各业时,中华民族的“节约哲学”用将派上大用场了。该花的钱一定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能花,企业要从各个方面降低生产成本,这应该是当下缝机企业“过冬”最重要的一件事。

成本是魔鬼,必须把它遏制。每节约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一分钱的利润;没降低一份成本,企业就增加一份利润;每降低10%的成本,企业利润可以翻一翻,如10-9=1,10-8=2,10是收入,8、9是成本,1、2是利润。

金融帝国花期银行的CEO桑迪.韦尔就是个压缩成本的偏执狂。桑迪.韦尔甚至会对一张纸的浪费暴跳如雷。只要是他能预见到可能浪费成本的每一件事情,无论事情大小,他都要雷厉风行的否决。

精打细算,虽然有点“抠门”,但是很管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都有这种看似抠门的习惯。丰田公司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节约的近乎苛刻,譬如公司内部的便签要反复使用4次,第一次使用铅笔,第二次使用水笔,第三次在反面使用铅笔,第四次在方面使用水笔。

沃尔玛公司采集样品的窗口上赫然写着:“便签不可做他用”的提醒。在沃尔玛简朴如大卖场的办公楼里,用工不止一次被告知:“出去开会,记得要把公司的笔带回来,因为笔是要以旧换新的;平常用的纸,记得用两面用完再丢弃,因为浪费实在可耻。”至今,沃尔玛的首席执行管李。斯科特开的还是一辆大众公司的甲壳虫车,而且为了省钱,在出差时他还跟人合住一个客房。

王永庆、李嘉诚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抠门富豪之首。“抠门”自古以来,是个贬义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抠门该改为中性词,将来说不定将成为褒义词。无论如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抠门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抠门节约是公司的事情,是老板的事,我那么节约干什么?老板又不给我加薪。的确,节约的确是公司的事,但作为公司的一员,个人的节约意识可以让公司多一个可以依赖的员工。可以说,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对公司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不以善小而不为”、“众人拾柴火焰高”,没个人节约一点,积累起来就是“好大点”。

注重节约,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有利于员工自身良好习惯的培养、文明生活方式的形式。作为公司的一员,你的所作所为代表着公司,别人从你的身上看出公司的“品格”和“素质”。因此,树立节约意识,无论对于企业,对于个人都有益,也十分必要。

在享誉全球的大企业里,越优秀的员工,越懂得视公司为家的道理。也正是那些视公司为家的员工,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企业。当然,企业的这些规定并不是只针对员工的,他们的老板往往会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关一盏灯、省一张纸……虽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这些细小的环节加在一起,就决定了一个公司的成败。

从节约开始,把企业财产当作自己的财产来珍惜,不过是举手之

成本意识 篇3

关键词:成本意识;经营效益;企业管理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首先,层层发动,认识得到进一步统一。从矿领导开始,在中层干部、全体职工中都进行了广泛的发动宣传;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的重要手段”。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形势严峻,矿井经营压力巨大,面对经营目标,我们必须眼睛向内看,苦练内功。优化内部资源合理配置,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为根本,从目标目标设定和流程设置入手,对材料预算、费用报销、基建项目、修理费和电费等全面纳入预算管理系统,严控各项不必要成本支出,集中有限的资金保证生产和安全费用。

自运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来,邢东矿在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各区队、部室积极响应,全矿职工积极配合,从自身工作抓起,创新工作方法,在矿井节支降耗、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矿井可持续发展水平,为顺利实现矿井全年任务指标提高了重要保证。

(一)实现预算模式的转变,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邢东矿现已初步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整合企业管理资源,实现了单纯依靠计划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向全面规划、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保证全年指标完成,为矿井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提供了有力支持。邢东矿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进行整体计划和预先控制,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为邢东矿提质增效、稳健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预算目标与经营指标相一致,各项预算数据环环相扣,步步控制,有力的保证了矿井全年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

(三)提高了节支降耗和材料回收复用水平。邢东矿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以来,注重每一个细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支出,有效降低了各项成本费用,2011年全年材料费支出共计节约

310万元,2012年全年材料费支出共计节约85万元,2013年全年材料费支出共计节约700余万元。

三、开拓创新管理方法,明确成本管理方向

唐代诗人李商隐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邢东矿未来的发展,成败就在成本管理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更加深入人心,营造出“个个岗位讲节约,条条战线求降耗”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使成本管理、企业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一, 以井下材料管理为突破口,制定了七项措施,降低了材料成本 。一是分解了材料费指标,把材料费分解到井下各单位,实行总额承包,分月控制;二是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建立了由总会计师、主管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室参加的预算外资金平衡会制度,要求追加资金,必须提交会议研究决定,增强了预算的严肃性;三是落实了各基层单位行政正职的材料管理责任,把材料的节超奖罚直接针对单位正职,提高了执行力;四是规范了井下作业现场的材料管理,提高了乱扔乱放、损坏丢失材料的罚款金额;五是强化了材料运输、转运管理,落实了运输区对材料的管理责任,避免了材料运输途中的丢。第二, 大力开展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工作。为彻底改变煤矿职工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减少或杜绝各类浪费现象,我们修订了交旧领新制度,通过建立物资交旧管理台账,认真落实交旧领新管理制度,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和管理。我矿先后建成了井下分检中心和地面修理间,配置了多种修复设备,形成了集物资调运、装车、回收和复用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避免了可循环使用材料上下井过程中的重复运输,大大减轻副井提升负担,每天至少减少提升20勾次;多种常用生产材料实现井下调度,现场装车、发放,运输周期大大缩短,更大程度上为生产提供了便利。第三,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在工资政策上,向井下倾斜,将工资奖金与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挂钩,使考核结果与每个人的收益挂钩,并从井下扩展到全矿上下各个单位,通过这些措施,使全矿干部职工都体会到,成本浪费不仅只是企业的损失,也是个人的损失,在销售收入稳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让广大职工自觉地实现了由“要我降”向“我要降”的转变。

成本意识 篇4

思想政治工作成本主要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消耗掉的在企业员工中已经形成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内容等的认同感以及整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具有的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号召力、威信等资源, 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本。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本支出小于收益 (效果) , 原有的凝聚力、威信等资源就会增长, 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巩固提高;如果成本过高, 资源积累减少, 就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员工中潜伏并蕴藏着危机。为此, 我们应当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成本的特点:

一是难以量化性。思想政治工作成本不像经济指标, 能够用具体数字和消耗的物资的数量来计算, 而是一种软指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 职工的理解力、承受力, 消耗的思想政治资源等很难用数字来量化描述。

二是效果滞后性。思想政治成本在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暂时体现不出来。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出现显然不正确、不科学的理论观点或决策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威信、形象就会在工作过程中悄然发生变化, 最后积累起来变成危机。

三是难以再生性。“物质上的损失可以依靠物质来弥补, 而精神上的损害却难以用其他物质来平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凝聚力、影响力、威信等蕴藏在广大的职工的思想中, 是集体意志的表现。所以一旦被损害, 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 在充分考虑成本的情况下,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争取大多数人的认同和赞成,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工作中体现“先进性”, 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影响力,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成本意识的表现

实际工作中,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成本的难以量化性、效果滞后性和难以再生性, 所以常常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 往往有意识、无意识地忽略思想政治成本这一点。

一是过度消耗思想政治资源。较典型的是一段时期内频繁的思想政治活动, 动辄全员性的思想政治动员、教育, 不仅会使干部党员穷于应付各种缺乏实效的形式主义活动, 而且会使企业员工渐渐产生应付了事的心态。职工会把这种现象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能力低下联系起来, 产生失望甚至反感。

二是随意消耗思想政治资源。一些人认为, 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可以随用随取, 不计成本。随意消耗思想政治资源, 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在职工中孳生反感情绪, 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信任、依赖, 漠然视之, 极大地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并且使党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三是有意消耗思想政治资源。因为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成本意识, 不必考虑“投入———产出”的关系, 所以造成在开展工作时热衷于轰轰烈烈喊口号、花花绿绿贴标语、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活动。看似场面很大, 但有多少实效, 究竟做了多少贴近群众、符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工作可想而知。这样不但不会增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反而造成思想政治资源的极大流失, 对以后工作带来很大障碍。

四是不作为消耗思想政治资源。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本职工作没有热情, 被动等待上级布置任务, 自己从不思考、原封不动地执行, 工作上下一般粗。对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甚至采取有意识的回避态度, 能躲的就躲、能逃的就逃、能不做就不做, 看似没有花费成本, 其实正是因为自己的不作为, 已经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削弱了凝聚力、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 极大地浪费了思想政治资源。

三、要将成本意识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企业的构成要素之一, 就要从每一环节、每一步骤、每一细节入手控制成本, 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一) 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夫庙算多者胜, 少者不胜。”思想政治工作要对当前形势和职工队伍的总体发展方向做到一个较为准确的预计、分析和判断, 未雨绸缪, “预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要从被动地等任务, 为了教育而教育, 转向积极主动地谋划, 为了培养“四有”职工而工作。“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没有预见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教育等活动往往会流于形式, 损害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所以, 增强预见性, 才能充分利用资源, 使思想政治工作起到“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效果。

(二) 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岗位, 开展分层次、分主题、分程度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能搞“大杂烩、一锅煮”。要以最少的成本支出, 培养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价值的员工, 继而提升党政工作在企业职工中影响力。例如, 通过对职工队伍现状的调查, 我们发现职工队伍是一个枣核型结构, 即优秀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小、人数少;落后职工人数也是比例小、人数少;职工中的大多数是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 这就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依据。针对不同的情况, 是采取先进典型激励职工办法, 还是处罚落后人员督促大家方式, 或者采取“抓中间、促两头”的思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总体情况确定, 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三) 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科学执政”是党提出的新的工作标准。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宣传。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注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减少盲目性, 避免失误。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成本意识”, 不只是单纯的降低成本而言, 而主要是充分利用成本进行科学运作, 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力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种利益成分相互杂糅,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处于复杂的、各种关系利益之中。在现代的电力企业中, 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一个协调者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 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规避不应承担的风险, 科学决策, 避免成为问题的焦点, 即浪费思想政治资源, 又无收效, 影响工作的开展。

(四)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能够成倍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是节约成本的锐利武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是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推动社会前进的和历史发展的促进力量, 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在工作和实践中, 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创造性, 大胆尝试一切有利于造就“四有”职工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五)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力。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政治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有效途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素质低下, 就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就不可能造就“四有”职工。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有高超的素质, 就可生产高质量的“思想政治产品”, 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 产出高效益, 达到有效利用成本的目的。

成本意识 篇5

一、质量意识

1. 概念和内容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中每位领导和员工对质量及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他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质量意识的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守工作程序、设计是产品质量的核心、生产满意的产品、生产合格的产品就是好员工、第一次就做好、质量控制是职业道德及树立职业形象的保证。

2. 质量信念

首先认识和了解事物质量的属性, 明确解决“什么是质量”的问题, 而后是解决“质量应当如何”的问题, 后者就是质量的信念。

树立质量信念的意义非常重要, 因为企业中不少人, 包括领导, 说起质量是严谨有序, 但由于没有树立起质量信念, 对质量不重视, 因此没有形成质量意志, 在具体工作时没有指导员工完成相应工作的质量要求, 造成员工质量意识差, 产品不合格。

3. 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包含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质量教育是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所以质量意识的建设依赖于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就是为了质量意识的建设, 相辅相成。

质量教育是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质量能力。在企业进行的质量教育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教育不仅要内容和实际一致, 还要克服只讲的单一形式, 采取现场考核、奖励机制等多形式,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如质量必须符合用户的需求、领导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质量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责任。

有些企业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质量意识活动, 加快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陈旧质量信念, 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 提倡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追求用户100%满意度。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应在质量教育中, 倡导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真正把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 充分体现质量意识和质量信念。

二、成本意识

1. 成本与利润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利润是企业收入和企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计算公式:利润=售价-成本) 。

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创造产值, 还要核算成本。根据计算公式, 如果售价相同, 那么成本低, 意味着利润就高, 效益就好;反之, 成本高, 利润就少;成本过高, 那会无利润、甚至负利润, 是亏本的生意。

2. 提高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包括节约成本观念和控制成本观念, 是“节省成本的概念, 并了解成本管理的执行结果”。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 以利润为重, 所以提高成本意识、重视成本控制, 体现企业的实际效益。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是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任务。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可以通过下列工作或活动实现:在培训活动中要强调成本的重要性和控制成本的必要性;对员工要坚持长期的成本意识方面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企业和自己的命运是相互关联的;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运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否决”等手段严格管理企业, 使员工意识到控制成本的严肃性;建立有效的“资源节约型”和“低成本运营”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是员工的核心竞争力。

三、教学渗透

1. 机床的维护

机床的维护工作是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一项。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护数控机床, 按润滑要求维护数控机床, 关机前运动部件停放在合理位置。让学生了解机床维护的操作规程, 并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 只有机床维护好才是加工出高质量产品的基础。

2. 按规范操作数控机床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保证学生和机床安全第一。告诉学生任何时候安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首先是操作者的安全, 其次是机床的安全, 这也是质量意识的基础。

3. 认真执行数控机床精度检测标准

学生要熟悉检测标准, 检测之前就要用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检测数控机床精度质量意识。

4. 成本意识的培养

收集擦拭数控机床的废煤油和工量具的机油, 培养节约、降低成本的成本意识。

5. 爱惜和保护器具的成本意识

检测精度用的量具需要规范使用和及时清洁, 不清洁、不维护量具就影响本身精度, 无法使用, 造成浪费和增加成本。所以量具使用前要擦拭干净, 使用后要涂油保护。除量具以外, 所有工作中用到和接触到的工具, 都要一视同仁的爱护和使用, 从而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记得美国的石油大王曾经就是一名焊工, 他在工作中观察和研究焊机的工作流程, 通过革新, 将焊一只油桶的焊油从19滴减少为18滴, 为工厂节约了成本, 受到上司的赞赏, 最终他通过努力成为世界首富的石油大亨, 这个例子也可以使学生明白成本意识的重要性。

只要在每次进行实训任务的过程当中, 都这样要求学生, 逐渐渗透, 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潜在转换为意识, 就是包含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与此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 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就可以达到了, 我们因此可以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 从而在进入企业之后发展成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摘要:目前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以“工学结合”为导向,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设计的基础上, 并且重视在实操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关键词: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成本意识.MBAlib智库·百科.

[2]全面质量管理.MBAlib智库·百科.

[3]浅析成本意识.百度文库.

上一篇: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下一篇:沉默权在中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