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

2024-07-12

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通用6篇)

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 篇1

妇产科术后切口疼痛, 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及哺乳和睡眠, 应用硬膜外腔注射给药止痛已在国内外广泛被采用, 并得到普及, 因麻醉医师对此技术较熟悉, 应用时都能较好掌握。现将80例妇产科患者用于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 月我们对80例妇产科进行术后疼痛处理和观察。年龄30~62岁, 行子宫肌瘤挖出术、子宫全切除术、宫外孕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2 方法

硬膜外腔注药镇痛的剂量和药物报道各异, 但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阿片类制剂和局麻药, 也可应用非麻醉性镇痛药, 但应严格掌握硬膜外腔注药种类和剂量, 绝不能滥用, 以免发生副作用和严重并发症。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最为有效, 临床上首选吗啡, 其次为哌替啶和芬太尼。临床报道吗啡剂量0.5~10 mg不等, 但常用量为2~3 mg, 一般不超过5 mg。硬膜外腔与静脉注药量比较, 吗啡的剂量较静注可减少75%, 镇痛时间最长, 较适合术后单次注药镇痛。

2结果

2.1 镇痛效果判断标准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中度缓解:疼痛减轻, 需镇痛药;完全缓解:患者完全无痛。

2.2 结果

80例中完全缓解72例, 占90%;中度缓解8例, 占10%。

3讨论

应用硬膜外腔注射给药止痛已在国内外广泛被采用, 并得到普及, 因麻醉医师对此技术较熟悉, 应用时都能较好掌握。将镇痛药和局麻药混合后注入硬膜外腔, 然后药物与神经结合后产生末梢神经阻滞。此即硬膜外腔注药镇痛。这种方法镇痛效果确切, 它的作用机制是局麻药阻滞了相应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的传导。应用药物剂量小, 其镇痛药物剂量仅为静脉用量的25%, 是肌内注射用量的1/7, 但镇痛效果优于静脉用和肌内注射。镇痛时间长, 50%以上的患者吗啡镇痛时间>30 h, 哌替啶镇痛时间<30 h, 芬太尼镇痛时间<20 h。副作用小, 肺部并发症少, 死亡率比静脉用药少。减轻应激反应, 硬膜外腔注药镇痛, 对于胸部手术患者能改善肺功能, 对于肠胃手术患者, 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下床早, 降低心肌缺血和高凝状态发生率, 并能减轻应激反应。在临床广泛应用椎管内注射阿片类药物治疗各种疼痛基础上, 近些年来有人提出将其用于产科镇痛。产妇硬膜外腔注射吗啡3~5 mg, 第一产程的有效镇痛率为98%, 且不延长产程, 对产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哌替啶25~50 mg, 10 min产生镇痛效应, 持续1 h, 无交感与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无胎儿抑制。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监测和护理观察。注药镇痛期间监测呼吸、脉搏、血压, 尤其是SPO2和PetCO2,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早期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 及时提供有效、迅速的措施使患者完全无痛。硬膜外注药后必须密切观察患者,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早期治疗;同时观察镇痛的效果, 并根据患者要求, 及时进行剂量调整, 在保证完善镇痛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药物用量。需每日检查硬膜外导管的置入部位, 一旦疑有与硬膜外导管有关的感染征象, 立即拔除导管, 终止硬膜外治疗。应用硬膜外注药时, 必备氧气、人工呼吸设备及阿片类拮抗药纳洛酮等, 以利及时处置意外情况发生。硬膜外腔注药后, 瘙痒发生率为24%, 恶心呕吐为29%, 呼吸抑制为0.2%, 常发生在注药后4~6 h或更长时间。瘙痒女性病例发病率高, 呈现面部或全身性。处理:可肌内注射非那根25 mg, 严重者用0.2~0.4 mg纳洛酮拮抗, 或使用些止痒的外用药物, 也可应用异丙酚10 mg静注, 给予镇静及防止瘙痒。膈肌刺激、胃管不适和电解质紊乱, 药物扩散至中枢所致, 静注枢复宁4~8 mg或氟哌利多与镇痛药混合注入硬膜外腔, 减轻恶心、呕吐程度, 降低发生率。对轻微呼吸抑制, 没影响通气量时, 可先面罩吸氧继续观察;对较严重或严重呼吸抑制, 明显影响通气量时, 应给予辅助或控制人工呼吸并吸入纯氧, 同时给予纳洛酮0.2~0.4 mg静注予以拮抗。做好通气量、心电图、血压、SPO2监测及呼吸管理。硬膜外镇痛效果不全, 往往是由于镇痛药剂量不够, 患者对镇痛药反应的个体差异等造成, 也可能是因为硬膜外导管打折、滑出或移位所造成, 应及时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总之, 现在临床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方法很多, 药物也多种多样, 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用于术后镇痛, 效果确切, 镇痛时间长, 但常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 篇2

【关键词】硬膜外术后镇痛静脉术后镇痛开胸手术对比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11-01

我们知道,开胸手术操作复杂,而且手术的损伤大,术后患者疼痛剧烈,并发症也常有发生。患者在术后不能很好地咳痰,造成通气下降,肺功能衰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所以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后的生理功能恢复显得特别重要。术后镇痛对于患者来说,不仅仅具有止痛的效果,对患者伤口及生理功能康复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以往的医学研究上,硬膜外镇痛已成为很多专家及医疗机构的首选,但是有研究质疑这种镇痛方法操作复杂,不易掌握且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对比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研究两种镇痛措施,可以为开胸手术患者在镇痛方式的选择上带来直观的引导[1]。

一、资料与方法

硬膜外镇痛的一般资料:我们探讨術后硬膜外镇痛的优点与临床的应用对象发现,在大面积创伤性手术以后,经硬膜外给药,镇痛的疗效比较直观,而且副作用少,带来的身体损害也比较小。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发现:在开胸手术以后,术后采用硬膜外类的药物用于镇痛。开胸手术病人术后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伤口的感染率、拔管时间也有明显的减少最终核算下来,医疗费用花费较低。我们临床用于硬膜外腔镇痛的药物与镇痛的方法:首先是硬膜外镇痛措施所用的药物[2]。在本次试验中,250例样本分为两组,实验组选择硬膜外镇痛,我们选用的药物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这几类用于局麻的药物,当然,在临床上也可以使用吗啡类药物。同时,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的结合镇痛协同作用明显。因此,我们结合使用,使这个配方的镇痛效果很好[2]。然而,我们在实验中也发现,在一些情况下,由于药物之间的特殊作用,不能混合使用,需要取消其中一种药物,就如阿片类药物会引起瘙痒,给病人在伤口愈合时带来不适。

静脉术后镇痛的一般资料:在临床上,大面积创口的手术经静脉用药术后,实现了简单快捷,此种镇痛方法简便易行,但是,由于此种方法较为便捷,因此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每个专家与各医疗单位莫衷一是,从而给临床上医生的操作带来了一些困惑,难以选药。现临床上常用于静脉镇痛药大致可以分为麻醉性与非麻醉性两种,每一类也各有优缺点。在给药的方法上也是各有不同[3]。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手术前单次静注,在手术后再次给药以及手术结束后单次静脉注射都是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照组采用静脉术后镇痛这种方法,具体的措施是,手术前单次静注,在手术后再次给药是我们选取的给药方法,经研究发现:虽然在患者体验上,麻醉性镇痛药带来的直接镇痛的效果好,镇痛的强度大,但是,此类药物对呼吸的循环有不利影响,对开胸患者带来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有所提升,因此要减少使用。而非麻醉性镇痛药在患者的镇痛体验上可以直观的看出其镇痛强度弱,患者疼痛感明显,但其优点在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在临床上给患者带来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小一些。

在本次实验中,硬膜外镇痛的实验组125名患者对于其采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满意度为百分之75,在对照组中的125例患者,对于静脉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为80,虽然其满意结果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可以看出,如果在临床上能合理地选用药物,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加强药物的镇痛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可以减少药物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其他的副作用,值得采纳[4]。

二、结果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共计250名患者中,我们采取了对应的镇痛方法,实验组125名硬膜外镇痛患者中,组肺部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静脉术后镇痛低。但是,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在患者体验上,对照组中的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患者满意度较非麻醉性镇痛药患者低,因此在药物选择上,非麻醉性镇痛药更具优势[5]。

三、结论

在临床上我们使用的两种镇痛方法上,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开胸患者的病情恢复也各有千秋,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开胸患者的病情,以发展的眼光,及时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就能给开胸患者的术后镇痛及身体恢复带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建东,李向红,岳云.多频脉冲振荡法观察硬膜外与静脉术后镇痛对开胸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06:59-60.

[2]孔岚.静脉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2001,10:18-19.

[3]郎堡,范天仁,王绍明.不同硬膜外镇痛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02:18-20.

[4]张丽荣,孙德峰.舒芬硬膜外术后镇痛对免疫系统保护作用的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03:277-280.

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进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60例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6~68 (75.1±8.5) 岁;排除高血压病史、心肺肾严重疾病者。ASAⅠ~Ⅱ级, 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和抗精神药史, 硬膜外麻醉效果不确切者予以排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禁水、禁食8h, 入室后以2L/min的流量进行吸氧,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 O2)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50μg (1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 辅助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5ml+0.9%氯化钠溶液1ml辅助硬膜外麻醉。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后4、12、24、48h的VSA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3]来判断疼痛程度:无痛则记0分;轻度疼痛则记1~3分;中度疼痛则记4~6分, 重度强烈疼痛则记7~10分。对比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总有效率= (无痛患者+轻度疼痛患者+中度疼痛患者)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SA疼痛评分

观察组术后12、24h VSA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镇痛效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 低血压1例, 严重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 严重心动过缓2例, 躁动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患者经济负担低, 操作简便, 在我国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罗哌卡因 (常用于术后镇痛) 特点:心脏毒性低、神经毒性低、运动功能恢复快速, 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4]。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相对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具有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镇静催眠、抗焦虑和镇痛作用, 同时可提供特有的保持唤醒功能的“清醒镇静”[5], 对呼吸几乎无抑制作用, 可减少阿片类药物和吸入性麻醉药的用量, 常用于术前用药和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1999年批准右美托咪定用于成人, 初期适应证: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的短期镇静、镇痛治疗 (<24h) 。FDA2008年再次批准右美托咪定用于ICU外科手术和诊疗操作的非气管插管成人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右美托咪定仿制药于2009年在中国上市,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适用于整个围手术期的镇静、镇痛, 目前在临床主要应用为:麻醉前用药、全麻或区域麻醉的辅助用药、手术后镇静镇痛剂、ICU患者镇静等。

右美托咪定通过兴奋蓝斑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 是与觉醒、睡眠、焦虑以及参与药物戒断反应等关键性脑功能有关的部位) 内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产生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6]。右美托咪定在镇静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现已证实硬膜外注药或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明显, 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机制比较复杂, 目前认为其通过作用于脊髓或外周器官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产生镇痛效应, 激动脊髓后角α2肾上腺素能受体[5], 感觉神经递质释放受到抑制, 并且与胆碱能、嘌呤及5-羟色胺疼痛系统相互作用有关[6、7]。

应用0.5%罗哌卡因时加入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用于镇痛麻醉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外周神经阻滞的时间得到延长, 与之相关的机制[8、9]: (1)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抑制外周神经的Ih电流, 使外周神经超极化; (2) 右美托咪定具有抗炎效应。因为加入右美托咪定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在局麻中使用加入右美托咪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12、24h观察组 (右美托咪定组) VSA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右美托咪定组) 中无痛患者12例, 轻度疼痛患者10例, 中度疼痛患者6例, 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无痛患者7例, 轻度疼痛患者11例, 中度疼痛患者5例, 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76.7%,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右美托咪定的特异性及高选择性, 对轻中度疼痛患者镇痛作用明显, 这就使患者疼痛造成的不良心理得到减轻;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麻醉, 具有快速、镇痛、维持患者心血管稳定、降低麻醉不良发应的优点。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用于镇痛麻醉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进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50μg (1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 ;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5ml+0.9%氯化钠溶液1ml辅助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4、12、24、48h的VSA疼痛评分, 对比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24h观察组 (右美托咪定组) VSA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麻醉, 具有快速、镇痛、维持患者心血管稳定、降低麻醉不良发应的优点。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镇痛麻醉,硬膜外,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Cheung CW, Ng K, Liu J, et al.Analgesic and sedative effects of intranasal dexmedetomidine in third molar surgery under local anaesthesia[J].Br J Anaesth, 2011, 107 (3) :430-437.

[2]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84-1286.

[3] 郝双林.临床疼痛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9, 14 (4) :228-230.

[4] Martin E, Ramsay G, Mantz J, et al.The role of theα2-adrenoceptor agonist dexme-detomidine in postsurgic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 18 (1) :29-41.

[5] 黄长炉, 江鹤群, 陈国忠, 等.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辅助颈丛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8) :803-804.

[6] 詹银周, 张兴安, 邵伟栋, 等.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 (4) :272-274.

[7] Wakita R, Kohase H, Fukayama H.A compa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with and without midazolam for dental implant surgery[J].Anesth Prog, 2012, 59 (2) :62-68.

[8] 梁飞, 肖晓山.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药理及应用[J].现代医院, 2010, 10 (5) :90-93.

硬膜外注射镇痛合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50例,年龄23~53岁,体重50~83 kg,全部为女性患者。手术种类包括;剖宫产术63例、妇科手术37例,骨科下肢手术14例,普外科手术23例,肝胆外科手术13例。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三组:吗啡组(M组),吗啡加曲马多组(MT组),曲马多组(T组),每组只取50例纳入研究中,无心、肺、肝、肾、脑器官功能障碍。

1.2 麻醉方法

150例患者入室前30 min肌注苯妥英钠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以手术切口对应神经节段选择穿刺点,头向置管3.5 cm,全部用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1.33%利多卡因复合0.25%布比卡因,术中不用辅助药,麻醉效果不满意者不在本研究中,均不用止吐药物。

1.3 镇痛方法

M组(n=50)手术结束前30 min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5 mg+生理盐水5 ml,术毕接PCEA,剂量为吗啡0.12 mg,2 ml/h。MT组(n=50)手术结束前30 min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5 mg+生理盐水5 ml,于手术结束时接PCIA,剂量为曲马多10 mg,2 ml/h。T组(n=50)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5 mg/kg后接PCIA,剂量为曲马多10 mg,2 ml/h,硬膜外管注入生理盐水5 ml,不给吗啡。采用韩国产奥美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持续48 h。MT组及T组术后均拔除硬膜外导管。

1.4 观察项目及评分

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将镇痛效果分为优(0~2分)、良(3~5分)、差(6~10分)。镇静评分(Sedation score,SS):1分为无镇静(患者觉醒);2分为轻度镇静(偶尔瞌睡,易于唤醒);3分为中度镇静(经常瞌睡,易于唤醒);4分为重度镇静(瞌睡,难以唤醒,但刺激可醒)。固定另一名医生分0~24 h和24~48 h两个时间段统计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输注管相关情况(脱管,穿刺点皮肤情况),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昏、瘙痒、下肢无力、呼吸抑制)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镇痛VA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分值的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高分值的例数比MT组和M组略有增多(表1)。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尤其是0~24 h的按压次数T组比MT组和M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有脱管,T组和MT组可以重新建立,M组有3例在穿刺点有渗液,其中1例有脓点(表2)。不良反应的比较中,恶心呕吐、头昏的发生率T组比MT组和M组明显增多,M组的瘙痒发生率比MT组和M组明显增高,M组有2例下肢乏力,在拔出导管后逐渐好转,M组有1例呼吸抑制,最低呼吸次数8次,用纳洛酮后逐渐好转(表3)。

3 讨论

术后镇痛使用的药物,给药途径和给药模式有多种[1,2],以吗啡硬膜外注入镇痛为经典。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单次注射1.0~1.5 mg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没有获得满意镇痛,单次注射提供的镇痛时间对实际的需要仍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很难体现个性化,增加剂量后,瘙痒、尿潴留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虽较低,但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表现为吗啡椎管内镇痛的封顶效应[3]。术后镇痛的另一给药方式是PCIA,曲马多为一种强效的中枢作用镇痛药,通过弱的阿片样作用和弱的单胺能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增效而发挥镇痛作用。由于这种复合的镇痛作用模式,曲马多具有了与其他典型阿片类药物不同的独特性,因而被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中度至次重度疼痛。在剧烈疼痛时吗啡及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曲马多好,而在中度至次重度疼痛时二者效果相当[4,5]。单纯曲马多PCIA镇痛可以提供等效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相近的效果,但是总体满意度仍不及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表现为在镇痛早期PCA按压次数明显增加来获得有效的镇痛浓度,增加患者的操作负担。增加剂量又会增加副作用,降低总体满意度。张巧宁等[6]摘录国外一资料提出吗啡椎管内镇痛的理想效果需要硬膜外吗啡结合全身的镇痛药或其他药物。本研究把最佳剂量的吗啡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与曲马多自控静注联合镇痛,发挥了吗啡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后提供的镇痛效果确切,减少患者操作的优势,曲马多自控静注补充了吗啡在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的镇痛不足,体现出镇痛个性化的优点,而副作用却没有明显增加,同时避免了硬膜外腔留管的相关风险。

T组或MT组与M组比较,△P<0.05Group T or group MT compared with group M,△P<0.05

本研究特别观察了与镇痛输注管相关的情况,三组患者均有脱管,T组TM组均可方便地重新建立。M组有2例下肢乏力,在拔出导管后逐渐好转,说明与留置的硬膜外管有关,有3例在穿刺点有渗液,微红,其中1例有脓点(均发生在夏季,产妇患者),可能成为椎管内感染的高危因素[7]。有学者总结在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安全性中可以看出PCEA在提供满意镇痛的同时,与硬膜外管有关的脱管致镇痛失败,移位致下肢乏力,其他因素致严重神经并发症等却是不容忽视[8]。

综上所述,硬膜外吗啡单次注射与曲马多自控静注平衡镇痛可以发挥两种镇痛方式的优点,提供高满意度的镇痛,体现镇痛个性化,又不增加副作用,同时避免了硬膜外腔留管的相关风险,这种模式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单次注射与曲马多自控静注平衡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三组,M组(n=50)手术结束前30min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5mg,术毕接PCEA,剂量为吗啡0.12mg,2ml/h,MT组(n=50)手术结束前30min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5mg,于手术结束时接PCIA,剂量为曲马多10mg,2ml/h,T组(n=50)硬膜外管不给吗啡,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曲马多1.5mg/kg后接PCIA,剂量为曲马多10mg,2ml/h,观察三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镇痛药追加情况,输注管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与输注管相关的高危情况以M组为多,不良反应与所用药物的固有特性有关,在观察项目中TM组的不良反应最少,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吗啡单次注射与曲马多自控静注平衡镇痛可以提供优良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比单一用药少,同时可以避免留置硬膜外管带来的高危风险。

关键词:镇痛,平衡镇痛,曲马多,吗啡

参考文献

[1]胡继英,魏秀兰,张长春,等.不同剂量吗啡两种给药法用于产科术后镇痛[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224-225.

[2]张毅,张咸伟,潘黎,等.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评价[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265-266.

[3]费宝良,许灿然,刘仁玉.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最佳剂量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4):177-178.

[4]江伟,朱永满,徐惠芳.曲马多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药效学及其血清浓度监测[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9):534-535.

[5]朱永满.曲马多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1):56-58.

[6]张巧宁.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3):188-189.

[7]张文其.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的细菌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1):60.

硬膜外自控镇痛不同配方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ASAI-II级择期胆囊手术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应用PCEA,年龄22~64岁,随机分为A(高乌甲素、罗哌卡因)、B(曲马多、罗哌卡因)、C(吗啡、罗哌卡因)3组各20例,术前常规用药,于T8-T10穿刺,术中麻醉平面维持在T4-L2节段,手术结束前15min给负荷量,保留硬膜外导管实施PCEA。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采用扬子PCA镇痛泵镇痛,用药方法按LCP模式(Loading dose+Continuous+Patient controlled dose)设置,即负荷量+连续量+自控量。设置参数负荷量5mL,连续量2mL/h,自控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次。药物配方:A组负荷量0.125%罗哌卡因5mL(含高乌甲素4mg),连续量0.125%罗哌卡因2mL/h(含0.32mg高乌甲素、0.1mg氟哌利多),自控量0.125%罗哌卡因0.5mL(含0.08mg高乌甲素、0.025mg氟哌利多);B组负荷量0.125%罗哌卡因5mL(含曲马多100mg),连续量0.125%罗哌卡因2mL/h(含2mg曲马多、0.1mg氟哌利多),自控量0.125%罗哌卡因0.5mL(含0.5mg曲马多、0.025mg氟哌利多);C组负荷量0.125%罗哌卡因5mL(含吗啡lmg),连续量0.125%罗哌卡因2mL/h(含0.1mg吗啡、0.1mg氟哌利多),自控量0.125%罗哌卡因0.5mL(含0.025mg吗啡、0.025mg氟哌利多)。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阐明PCA的作用、使用方法并作示范,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自控量,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分别于术后4、8、12、24及48h进行随访并记录,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方法(VRS)镇痛效果标准,0级:无痛,I级:轻微疼痛,II级:中度疼痛能忍受,III级:重度或剧痛。由患者自身对术后整个时间疼痛感受评估,分优、良、差和无效4个等级,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相关资料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x軃+s,n=60)

2.2 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A组较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术后副作用发生率

恶心呕吐、嗜睡头昏、皮肤瘙痒、尿潴留及低血压,C高于A、B两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A、B两组优于C组,A、B两组无显著差异,较C组有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论

PCEA技术的优点是作用确切、持续稳定,特别是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阿片类药物、局麻药剂量小而浓度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也低,可明显缓解患者情绪异常,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避免快速耐药性。由于无明显运动神经阻滞方便了患者的活动,同时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促进了患者康复。3组PCEA配方均可,高乌甲素、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稍差而副作用少,吗啡、罗哌卡因组镇痛确切而副作用多,曲马多、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少,故笔者认为选择硬膜外镇痛,曲马多临床效果较佳。

曲马多为弱阿片受体u亚型激动剂,同时可激活单胺能通路,从而阻断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胫的摄取释放,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吗啡为强阿片受体u亚型激动剂;高乌甲素是从高乌多头中提取出总碱的中成药,非成瘾性,有抗炎消肿、降温解热、局部麻醉的作用,安全性高,无致畸、致癌作用,对免疫系统也无蓄积、刺激、变态反应及毒副作用,适合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疾患引起的疼痛[2],如术中作为辅助用药,一定要在切皮之前20min滴入,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罗哌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0.125%~0.25%)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对运动神经影响较小[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4:308-309.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4-533.

硬膜外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篇6

关键词:镇痛泵,麻醉药,止痛效果

左布比卡因是左旋酰胺类局麻药, 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都可以用于硬膜外注射术后止痛, 作为硬膜外术后止痛泵的预冲药止疼效果的比较报道较少[1], 本研究设计为临床双盲实验, 拟评价在左布比卡因与吗啡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预冲药时, 止疼效果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拟行剖宫产患者100例, ASAⅠ或Ⅱ级, 年龄20~35周岁, 体重指数18~24, 均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 (如局部感染、败血症、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异常、运动或感觉缺陷等神经系统疾病、确诊的颅内高压等) 随机分为两组, 左布比卡因组 (A组n-50) 和吗啡组 (B组n-50) 。

1.2 实验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常规吸氧, 监测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入室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预防性静脉输液7~10 ml/kg, 行Lz-3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蛛网膜下腔给0.75%布比卡因1 mI+10%葡萄糖0.5 ml, 头侧置管3cm, 患者平卧头略低位, 麻醉平面至胸6后取平卧位, 快速补液, 如出现血压明显下降静脉滴注麻黄素10 mg, 如血压上升不明显可重复给药一次。术毕前给0.5%左布比卡因3ml+7ml硬膜外推注或吗啡2 mg (稀释至10 ml) 硬膜外推注, 再接术后镇痛泵:罗哌卡因225 mg+芬太尼0.2 mg, 稀释至100 ml, 流速2 ml/h。

1.3 观察项目

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NRS) , 观察术后12 h、24 h的止疼情况 (可分为:满意, 可忍受的疼痛;不满意, 不可忍受的疼痛) , 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12

h和24 h止疼效果均较好, 12 h时两组相比较P=1.000>0.05, 24 h时两组相比较P=1000>0.05, 止疼效果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有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 但A组与B组比较, A组出现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较多 (P=0.008<0.05) ;A组与B组比较, B组出现恶心的患者较多 (P=0.005<0.05) 。

3讨论

手术导致局部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组胺、血清素、缓激肽、P物质释放, 伤害性受体被激活, 经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轴, 再经调整后传至脊髓, 在脊髓, 部分冲动经前和前侧柱途径导致节段反应, 表现为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氧消耗增加和乳酸产生增多。通过交感神经元刺激引起节段性反应则表现为心动过速, 每搏血容量增加, 胃肠和尿道平滑肌张力减弱。疼痛常导致恐惧、不安、易怒、不寐和悲观厌世。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 无论是肌肉注射止痛剂或单次从硬膜外推注吗啡镇痛, 都难以达到48h的持续镇痛。而且体内药物峰值时高时低, 因而产生副作用大[2]。本实验显示, 在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后, 接硬膜外术后镇痛泵前预冲左布比卡因与吗啡相比较, 两组均有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 左布比卡因出现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较多, 吗啡出现恶心的患者较多。两者作为镇痛泵的预冲药都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硬膜外术后镇痛泵用左布比卡因与吗啡作为预冲药都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Miller RD, ed.曾因明, 邓小明, 主译.米勒麻醉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811-1883.

上一篇:逻辑回归模型下一篇:甲状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