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

2024-12-15

中兽医药(精选4篇)

中兽医药 篇1

家禽感冒是在家禽机体本身正气不足的条件下, 通常是气候变化、免疫接种、饲料品质和饲养管理差等不利条件刺激下发病, 是家禽呼吸道常见病。容易并发或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可造成严重后果, 已经成为影响家禽生产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 运用中兽医倡导的“未病先防, 扶正气”的理论, 对预防家禽感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中兽医药防治家禽感冒的理论基础

中兽医所倡导的“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即从整体出发, 强调正气与疾病斗争的理论, 重视机体正气在抗邪病的主导作用, 把预防寓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之中, 除了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外, 针对家禽的健康状况、季节、温度等使用不同的中草药调理机体生理平衡, 以预防应激, 增强免疫力, 保证家禽机体健康, 正气充足, 这样才能增强机体抗击病毒、细菌、应激及各种环境的能力, 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此时用中兽医药的剂量不宜过大, 但是投药时间要足, 并且要采取少量、长时间用药的原则。

当感冒在皮毛, 尚处于萌芽阶段时, 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病因较纯, 并且家禽机体抵抗力尚足, 修复能力也较强。这时, 治标治本都比较容易且迅速, 是治病的最好时机, 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促使疾病早期治愈, 从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当感冒已经发生, 应及时发现一些潜藏在体内伏而未发的病理因素, 在投药治疗时要把这些因素一并考虑, 对一个群体内已经发病的个体进行治疗时, 也必须对群体内其他未发病的个体同时采取相应措施。这个时候投药, 不能是简单的预防性投药, 而必须根据“方证相关”与“君臣佐使”的双重组方原则, 使用成方制剂, 从多方面对家禽感冒进行治疗和调理。

当感冒发生之后, 宜及时治疗, 防止疾病传播, 把握病机, 防止疾病向严重复杂的方面发展。这个时候用药, 应考虑中西兽医结合, 充分发挥西药针对性强、作用迅速等特点, 及时控制疾病, 防止疾病的转变和 (或) 传染, 同时, 也要充分利用中药药性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控制疾病, 调理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等, 促使疾病痊愈和动物机体恢复健康。

当疾病刚有好转或治愈时, 若调理不当, 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 此时治疗用药, 应在治疗量的基础上逐渐减少, 适当延长投药时间, 以巩固疗效。

2 对家禽不同季节, 不同类型感冒的防治

2.1 对不同季节感冒的防治

“冬瘟毒, 夏四黄, 一年四季脾胃康”就是四季不同而用药不同的典证。如夏季气候湿热, 湿热伤脾, 脾虚而气不足, 脾湿生痰, 所以添加大部分为清热解暑、补气生津和健脾养胃的中草药, 如石膏、荷叶、板蓝根、芦根、白芍之类或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等中药, 可起到祛痰、健脾、补肾的效果。作用原理方面, 从禽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用药, 首先应当清热解暑, 先用石膏、荷叶之类解暑降温, 其次暑热困脾, 影响食欲, 采用健脾养胃的中草药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使禽保持旺盛食欲, 保证禽群健康。春季干燥、多变, 燥伤肺, 可以使用防风、柴胡、甘草、白术等祛风解表、补肾、通便, 使家禽机体气血旺盛, 得以抵抗感冒的侵袭。对于家禽整体体质较弱、食欲不强、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等情况, 采用扶正固本、益气、补脾健肾的方剂, 如玉屏风散或党参、淫羊藿、白术、金银花、柴胡、茯苓等, 以解毒健脾, 提高免疫功能, 增加机体内环境平衡, 保证机体正气。禽类体温高、基础代谢高、消化道短,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排泄也快。在选用中药作为添加剂时宜用回阳通脉、温里补气、健胃消食的中药。因禽类不受刚燥, 也不耐粘滞, 既不能泻下, 也不能峻补, 处方宜选用平补、消导之类中药。况且, 禽类又有肉用、蛋用之分, 选中药添加剂, 处方应灵活掌握。

2.2 对不同类型感冒的防治

风寒感冒, 多发于冬季和秋冬交替的季节。症见家禽上部发热、下肢寒冷、恶寒恶风、精神沉郁、运动不畅、呼吸道症状沉闷, 如甩鼻、呼噜, 其中早晨和傍晚气温低的时候精神状态尤为不振。由于伤阳, 初期多不渴不贪水, 采食量下降不明显。对病死禽剖检可看到气管透亮, 只在分叉处有少量出血, 多鲜艳, 气管腔有少许透明的泡沫样分泌物, 可能引起肾型传支等, 死淘率低, 产蛋容易恢复。

风热感冒多发于夏季和夏秋季交替季节。症见家禽全身发热而不恶寒, 肌体比较伸展, 其因伤阴, 初期饮水量增加, 患禽多表现为脱水症状, 多为咳嗽, 声音较清亮, 一般发病1~2 d后采食量下降, 甚至出现减半;气管坏死、干燥、出血, 管腔内分泌物黏稠甚至黄色, 可以引起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等, 死淘率高, 产蛋率不容易恢复。

流行性感冒主要发生于四季反常的时节, 但以寒冷季节多发。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症见家禽发病急、传播快, 继发感染严重, 患禽高烧、呼吸困难、咳嗽、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发紫;腿鳞片出血、发紫;产蛋率急剧下降, 退色蛋、畸形蛋增多;20~100日龄鸭出现神经症状, 如转圈、直闯、嘴颤动;排黄绿色稀便。家禽感染此病时, 全身各个脏器损坏严重特别是免疫器官。随着疾病的发展, 继发感染严重, 病死率居高不下。

防治原则:风寒感冒用辛温的药物, 如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用性凉药物, 使其热邪降低或排除体外, 选用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要注意早期发现, 及早采用既病防变的原则, 也可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柴胡、桔梗、防风等加减, 一般经过3 d治疗便可痊愈, 无须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而流行性感冒要以防为主, 预防发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接种禽流感疫苗时添加一些多维或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应提前采用清热解毒、健脾胃的中药进行预防, 如柴胡、大黄、青蒿、黄芩、半夏、生石膏、白术、黄芪、茯苓等。据试验证明, 清热药其复方和中成药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牡丹皮、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地骨皮、野菊花、青蒿等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采用既有抗病毒、又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如黄芪多糖、金丝桃素、银翘散、清瘟败毒散、黄连解毒散等, 能得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3 防治措施

3.1 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是提高家禽抗病力的基础

家禽要健康的生长, 必须满足其不同阶段的能量、氨基酸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 各种营养元素又是免疫系统发育及其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同时, 注意饲料的质量, 防止霉变饲料破坏家禽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

3.2 生物安全措施和科学合理的免疫是增强家禽抗病力的有效手段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严格采取全进全出制度。在现有的养殖条件下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防病灭病的最佳有效手段,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疾病发生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提高免疫质量, 使用各种手段提高免疫系统的双向平衡, 有效地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 如打疫苗时, 中草药 (益气类、滋阴类、助阳类) 可有效地提高疫苗的效果并对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效果明显。

3.3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排毒、解毒、提高家禽机体抗病力是预防家禽感冒的关键

家禽汗腺不发达、无尿道等特殊生理结构, 体内气体交换和毒素的排出完全依赖呼吸和肾脏, 所以要做好舍内通风换气, 维持舍内卫生和正常的生活环境, 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多余的热量、尘埃及空气中的微生物, 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 min, 适宜的饲养密度, 控制好温度, 加强消毒。如果毒素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就会造成器官功能病变, 导致感冒的发生。为保护肾脏和脾脏可添加利尿补肾的药物如茯苓、车前子、泽泻、淫羊藿等。肺主呼吸为气之本,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只有肾气充沛, 摄纳正常, 才能使肺气通畅, 呼吸均匀, 才能保证家禽的健康养殖。

总之, 防病最好的方法是给家禽提供一个清洁、干燥、舒适的环境, 免疫系统是最好的“医生”, 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高效的饲料。治病只是手段, 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 未病先防、扶正气、促进禽群恢复正常生长才是目的。应用中兽医防治家禽感冒, 不仅疗效巩固持久、避免了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还可帮助有益菌在消化道内占位、黏附, 竞争性排斥营养物质的争夺, 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净化体内环境, 治标治本。

中兽医药 篇2

1.1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物。对于小孩而言,奶源的安全将会直接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甚至诱发疾病。而对于成年人而言,长时间摄入存在问题的牛奶或奶制品将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保障奶源的安全就是保障身体的健康。而奶牛作为奶源的起始点,对奶源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1.2确保奶制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奶制品安全事件,其中以三鹿奶粉事件最为严重。由于这些事件中有很多受害者,所以社会上对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度迅速下降,导致奶制品行业发展受到限制。而要想挽回人们对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就必须要对奶源的安全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对奶制品的加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加工的失误影响奶制品的安全。这样才能让生产出的奶制品保证较高的安全性,从而在人们心中重新建立奶制品的良好形象。

2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

在实际的奶牛养殖中,影响奶源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奶牛的生长环境、奶牛的食物、治疗疾病的药物等,其中对奶源安全影响最大的是用于治疗奶牛疾病的药物。根据实际情况,在使用中兽医药对奶牛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很小。当然,中兽医药的治疗对奶源安全影响较小主要是在与其他医药进行比较时得出的结论,其中主要是与西兽医药治疗对奶源的影响进行比较[1]。

在使用西兽医药对奶牛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由于药物中含有的抗生素比较多,如果奶牛长期服用或是注射药物,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奶源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长时间的药物使用会使奶牛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从而让奶牛的抵抗力下降,之后变会更容易患上疾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西兽医药虽然见效很快并且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会对奶源的安全造成多方面的威胁。

而在使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过程中,对奶源的安全影响很小。因为中兽医药不会对奶牛的产奶时间造成影响,也不会对牛奶的质量产生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中兽医药的治疗以治本为主,注重的是利用药物对奶牛的身体进行调理。最关键的是中兽医药中不含抗生素,所以不会让奶牛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依赖性。另外,中兽医药中的药物一般都是起辅助作用,而起到主要作用的是针对病灶直接进行针刺将邪毒放出。同时,中药的组成以植物为主,其中的化学制品相对较少,因此不会对奶牛的身体造成影响。虽然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较小比较慢,但是其能从根本上缓解病症。

3合理使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

由于使用西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时会给奶源的安全留下较多隐患,所以必须要在实际的奶牛养殖中加强对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应用。但是在使用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用药的量,避免因用药过多而导致奶牛治愈后出现较多的副作用。

3.1加强对中兽医药的宣传

由于西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的时候能够很快见效,并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社会上对西兽医药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在使用西兽医药的时候,会因为药物中的抗生素含量较多而导致很多副作用的出现。同时,很多兽医对中兽医药的了解不多,不明白其致病机理,导致使用的频率很低。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中兽医药的宣传,让更多的兽医了解到中兽医药的好处,从而加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要让更多的畜牧人员了解到中兽医药的好处,从而在奶牛的养殖中积极采用中兽医药对奶牛进行治疗[2]。

3.2加大对中兽医药的扶持力度

由于中兽医药长时间来不受重视,所以其在行业中的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兽医药的扶持力度,让中兽医药能够更好地发展。其中主要是增加政府在中兽医药研究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从而通过先关研究让中兽医药业的发展能够更快。同时,加大对中兽医药的资金投入能够让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到中兽医药的研究中,从而逐渐建立完整的中兽医药治疗体系。另外,加大对中兽医药的资金投入能让其得到兽医人员和畜牧养殖人员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3.3尽快实现粉制剂的批量生产

中草药中大多是草本植物,其本身就能作为奶牛的食物直接进食,这样不仅能很容易操作,还能加强治疗效果。但若是进行提取剂型的批量生产,就很可能造成大量药渣的堆积,破坏周围环境。而采取粉制剂批量生产则不同,因为其没有残余,并且能实现节省能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尽快实现粉制剂的批量生产。

4总结

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疾病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根除疾病,并且不会对牛奶的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治疗的过程中较小比较慢,但是处于对奶源安全的考虑,其是资料奶牛疾病的最佳方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奶源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而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不少问题奶源,这让我国的牛奶生产和加工行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奶源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奶牛患上疾病的时候,一些资料药物会对奶源的安全造成影响。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兽医药,奶牛疾病,奶源安全,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学儒.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6).

中兽医药 篇3

1 球虫发育阶段

球虫的发育分为无性生殖阶段和有性生殖阶段。球虫的整个繁殖阶段共需约7 d(有性繁殖周期5 d、无性繁殖周期2 d)。在发育过程中可分为3个阶段:前2 d为第1个无性繁殖周期;第3~4天为第2个无性繁殖周期;第5~6天为配子阶段。药效作用时期:若作用在感染后的第1~2天,仅具有预防作用,并无临床治疗意义;若作用在感染后的第3~4天,则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意义,且治疗作用高于预防作用。球虫的致病阶段是在发育史的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尤其第二代裂殖生殖阶段(感染后的第3~4天),第5天开始进入有性繁殖阶段。因此,在治疗球虫病时,应选择作用峰期与球虫致病阶段相一致的抗球虫药物作为治疗性药物。

2 磺胺喹噁啉

磺胺喹噁啉是抗球虫专用磺胺药,抗球虫活性峰期是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一定作用。本品通常与盐酸氨丙啉或二甲氧苄氨嘧啶联合应用,扩大抗虫谱或增强抗球虫作用。磺胺喹噁啉除了具有抗球虫活性外,还有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防治球虫病的继发感染。磺胺喹噁啉主要用于鸡球虫病,对羔羊球虫病也有疗效。该药与其他磺胺类药物之间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目前本药制剂有磺胺喹噁啉二甲氧苄氨嘧啶预混剂、磺胺喹噁啉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喹噁啉钠可溶性粉。

药物使用:参考应用,并按照不同磺胺喹噁啉制剂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事项:1)连续使用不得超过5 d,若较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可能引起动物肾脏出现磺胺喹噁啉结晶或中毒,并干扰血液凝固。2)注意不同制剂的磺胺喹噁啉混饲、混饮用量是按制剂本品计算的用量,不同制剂用量不同。3)该药与尼卡巴嗪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

3 磺胺氯吡嗪钠

磺胺氯吡嗪钠为磺胺类抗球虫药,作用与磺胺喹噁啉相似,抗球虫作用峰期是球虫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一定作用,多在球虫感染后短期内应用,主要用于禽、兔和羊的球虫病。本品不影响宿主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目前本药制剂有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

药物使用:口服,配成10%水溶液,按体重计,羊使用量为1.2 m L/kg,连用3~5 d。

注意事项:1)一般该药连续饮水不得超过5 d。2)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该药。3)禁与酸性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沉淀。4)本品与盐霉素联用可引起中毒,与尼卡巴嗪有配伍禁忌,不宜联用。

4 莫能菌素钠

莫能菌素钠是单价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对多种艾美耳球虫有抑制作用,作用峰期为感染后第2天,球虫发育到第1代裂殖体阶段,在球虫感染的第2天用药效果最好[1]。莫能菌素钠杀球虫的作用机制是可以影响虫体离子平衡,干扰球虫细胞内钾离子及钠离子的正常渗透,使大量的钠离子进入细胞,为了平衡渗透压,大量的水分进入球虫细胞,引起球虫细胞肿胀,造成虫体破裂而死亡。莫能菌素钠主要用于防治鸡、羔羊、犊牛球虫病和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对羔羊雅氏和阿撒他艾美耳球虫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有较强作用,并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目前本药制剂有莫能菌素钠预混剂。

药物使用:参考使用,混饲应参考相关产品说明书剂量使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与泰妙菌素有配伍禁忌,也不宜与其他抗球虫药合用。2)在使用时注意保护使用者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5 拉沙洛西钠

拉沙洛西钠为二价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球虫药,其抗球虫作用机制与莫能菌素相似。拉沙洛西钠主要用于防治鸡球虫病,也可用于羔羊和犊牛球虫病。此外可促进动物生长,增加体重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本品的优点是可以和泰妙菌素或其他促生长剂合用,而且合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目前本药制剂有拉沙洛西钠预混剂。

药物使用:参考使用,混饲应参考相关产品说明书剂量使用。

注意事项:1)应根据球虫感染严重程度和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浓度。2)在使用时要注意该预混剂只能应用于肉仔鸡的饲料中,如果在种鸡的饲料中添加会造成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

6 小结

饲养者或部分饲料厂在使用抗球虫药的过程中任意加大用药剂量,甚至3~4倍量用药已成为普遍现象[2]。因此,在使用抗球虫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剂量的准确性。长期反复应用单一抗球虫药往往能使球虫产生抗药性,发现球虫产生抗药性之后应立即停药,更换其他类别抗球虫药。在肉用仔鸡的最后阶段使用抗球虫药是不合理的,因为被药物抑制的球虫可能在5~7 d的停药期发育起来[3]。

参考文献

[1]徐云飞,徐琴.几类家禽抗球虫药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1(4):193.

[2]张志远,杜仲君,马晓红,等.正确使用抗球虫药[J].养殖与饲料,2008(1):35-36.

中兽医药 篇4

1 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原因

1.1 药物因素

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药物本身的渗透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最新的动物实验显示, 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 血管壁增厚, 内皮细胞破坏, 血管内瘀血, 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引起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钙剂、肾上腺素、甲氧胺、3-羟色胺及垂体后叶素等;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硫喷妥钠、苯妥英钠、磺胺嘧啶等;化疗药物:主要是各种细胞毒性抗癌药物及部分抗生素, 常见的如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氮芥及二性霉素B、红霉素等;高渗性及阳离子药液: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液、氯化钾溶液及右旋糖酐铁等;其他药物:如静脉营养液、血液、造影剂及各种酶类制品等[4]。

1.2 血管性因素

长时间选择同一部位或临近部位静脉注射, 易引起静脉炎。特别是幼龄患畜, 其血管脆性大, 通透性高, 加之输液不合作, 难以固定, 故而引起渗漏性损伤发生率高。另外, 一些缺氧性疾病患畜及老年患畜血管通透性增大, 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也明显增高。静脉血管痉挛或硬化, 常见于对接受静脉给药治疗过度紧张, 畏惧, 导致静脉血管痉挛, 以及高血压和老年患畜伴有静脉血管痉挛, 导致管腔狭窄, 血液回流不畅, 静脉内压升高, 导致血管渗漏[5]。

1.3 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输注量、速度、压力、时间等[6]。

1.4 治疗操作因素

血管选择不当, 穿刺针头外移或固定不牢, 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 以及静脉推注药物用力过猛, 操作粗暴或推注过快等各种护理操作不当, 也常常是导致渗漏性损伤的原因[7]。

2 渗漏性损伤的表现

由于以上因素造成渗漏局部的渗透性损害, 化学性损害, 缺血性损害, 体液性损害, 机械压迫性损害以及继发感染性损害,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病因并作紧急处理, 就会发生严重损伤, 甚至恶化或造成后遗症。静脉穿刺由于病因、机体反应性不同以及其他诸多因素, 故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2.1 急性损伤表现

局部皮肤及组织苍白, 发红, 发紫, 水肿, 甚至坏死等相继出现, 患畜感到烧灼痒或针刺痒, 虫蚀样疼痛。主要见于快速强力缩血管药物及高渗性药物所致者。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疤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等。

2.2 慢性损伤表现

部位多较深, 用药后局部当时并无明显苍白及水肿, 可出现红斑或小水疱, 形成硬结, 逐渐形成溃疡, 坏死。主要见于一些化学性药物造成的渗漏性损伤。

2.3 记忆现象

有些患畜在第1次发生渗漏后, 局部并无损伤表现或仅有轻度肿胀, 但在第2次输注同样药物后, 原部位的损伤才显示出来。

3 渗漏性损伤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3.1 损伤局部外敷

具体方法有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 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及皮质激素软膏外敷等。由于这些方法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又可减轻患畜局部不适感, 故已是最常规的处理方法。究竟选择何种外敷方法, 应根据渗漏局部的表现决定[8、9、10、11]。

3.1.1 冷敷

以充血, 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损伤应采用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 一方面减少药物的吸收及局部灭活, 防止“继续作用”;另一方面又可控制局部炎症,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有效改善充血水肿状态, 消肿止痛疗效是肯定的。

3.1.2 热敷

对渗漏早期造成的缺血性改变疗效肯定, 特别是对缩血管药物引起的缺血性渗漏损伤尤为适用。但对已经发生的严重缺血性损害不但无益, 反而有害。因为热敷可使其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代谢增快, 耗氧增加而促进坏死。

3.1.3 湿敷

小范围外渗: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 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 可以用湿热敷, 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 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 可以一边观察, 一边湿敷, 如不再继续外渗, 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 局部肿胀虽不明显, 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 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 红肿也会很快消失。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 如在四肢, 局部制动, 抬高患肢, 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 配合理疗, 局部封闭, 亦可用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 (654~2) 湿敷。

3.2 损伤局部封闭

常用0.25~2%普鲁卡因和 (或) 透明质酸酶, 对渗漏局部的周边作放射状封闭, 这已为人们所熟悉。普鲁卡因系局麻剂, 可阻断局部损伤造成的疼痛传导, 解除血管痉挛收缩, 使局部组织血管呈扩张状态, 改善损伤局部缺血缺氧。透明质酸酶可促进药物扩散、稀释或吸收, 以减轻药物对渗漏局部的损害[12、13、14、15]。

3.3 拮抗剂或解毒剂局部注射

可根据渗漏药物的理化特点采用拮抗剂或解毒剂局部封闭注射。如缩血管药物或钙剂等, 可用酚妥拉明加普鲁卡因封闭;碱性药物 (如5%碳酸氢钠) 所致者可用适量维生素C局部皮下注射。

3.4 其他疗法

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山莨菪碱加大剂量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全身用药, 或可用蝮蛇抗栓酶等, 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改善渗漏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细胞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同时配合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适用于那些渗漏性损伤所致的慢性病变及后遗症者[16]。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渗漏现象一旦发生, 应立即根据上述不同情况尽快处理, 越早越好, 如果拖延时间, 超过24小时以上, 则往往造成局部难以逆转的慢性损伤或后遗症。

3.5 预防措施

渗漏性应立足于预防[17],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首先提高操作技能, 特别是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 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采用保护性约束, 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静脉输液时, 应根据药液的特点及需要, 正确选择静脉, 保证针头完全位于血管内, 固定力求牢靠, 并加强观察, 保证液路通畅。如发现有渗漏现象。应及时处理, 即使回血良好, 也应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对于需要连续输液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者, 可根据情况作静脉留置针。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针:对长期输液患畜, 应先选择向心远端血管, 如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 应选择较粗静脉, 选直行静脉及易固定的部位, 对血管细小, 不充盈的静脉可先行局部热敷, 保护静脉减少局部炎性反应, 根据药液的性质合理地调节输入速度。输入液体的温度应根据用药的理化性质和患畜的感觉来调整, 一般保持25~35℃。如输液24~48h后出现局部静脉发红、疼痛、肿胀, 要及时更换输液血管, 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50%葡萄糖注射液5m加维生素B12液配成混合液外敷[18]。

注意药物浓度和给药速度,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 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 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熟悉药物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采用适当的稀释方法, 调节pH, 减慢注射速度, 适当调节室温, 穿刺部位保暖, 提高注射液温度等措施, 以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按比例稀释, 如红霉素静滴时, 每毫升葡萄糖液中不可超过1mg。并注意静滴液的pH值。静脉推注或滴注时应注意给药速度, 以免推注或滴注过快对血管壁造成过大张力而导致渗漏发生[19]。

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或具有腐蚀性药物静注或静滴前, 应给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作引路注射, 待液路通畅无疑再开始给药;药物用完后再用其冲洗静脉血管。如需反复静脉给药者, 应交替使用血管, 不可连续使用同一根静脉血管, 以免过频刺激致血管炎症、硬化而渗漏。对一些静脉渗出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更应该仔细, 做到边操作边观察, 有无回血及肿胀现象, 一旦发现有渗出应立即局部封闭治疗, 以免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变性等严重并发症[20]。

正确拔针。输液完毕, 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快速拔针, 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 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 直至不出血为止, 一般为5~10min, 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 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 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摘要:静脉输液是兽医临床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 尤其是对食欲废绝, 病情严重的病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药物本身的渗透作用;液体输注量、速度、压力、时间;血管选择不当, 穿刺针头外移或固定不牢, 同一静脉血管反复穿刺, 以及静脉推注药物用力过大, 操作粗暴或推注过快等各种护理操作不当, 常常导致渗漏性损伤[1, 2, 3]。针对渗漏性损伤, 临床上可采用损伤局部外敷, 如冷敷, 热敷, 硫酸镁湿敷, 使用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及皮质激素软膏外敷, 以及采用损伤局部封闭, 局部注射拮抗剂或解毒剂等方法,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静脉给药所致渗漏性损伤的最有效措施是预防。

上一篇:电力远程系统下一篇:学校德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