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2024-05-19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共10篇)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避孕失败补救措施的人工流产,日益被人们接受。但由于传统人工流产术具有明显的流产痛,且容易导致出现多种流产综合征反应,给广大患者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此无痛人流术日益受到重视。无痛人流术麻醉用药灵活,虽然都是从镇痛的目的出发,但在具体用药和麻醉方法上则各具特点[1]。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由于其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快,苏醒安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普宁市妇幼保健院对入住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300例患者应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行全身麻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3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27.3岁,妊娠时间31~67d。其中有过两次及两次以上妊娠史者117例,两次及两次以上流产历者16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排除心、脑、肾、心、肺等方面严重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在年龄、体质量、孕周、孕次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对照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实验组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组。

所有患者麻醉前禁食6~10h,禁饮4~6h。备好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囊、喉镜、及各种抢救药品。入手术室嘱患者截石位,术前开放静脉,药前吸氧。对照组麻醉方案:单纯静脉推注异丙酚1.2~2.5mg/kg,首剂诱导2min后追加至0.5mg/kg;实验组麻醉方案:静脉推注芬太尼1.0~1.5mg/kg,4~6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

以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为意识消失标志,确定手术开始时间。一般单次注药即可完成手术,如麻醉效果不佳或手术时间延长可酌情每次追加异丙酚15~25mg。术中监测RR、Sp O2、HP、BP等,术后统计人流综合征、镇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扩张宫颈难易程度等各项指标。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

2.1.1 镇痛效果评价标准

参照1999年WHO疼痛评定标准:Ⅳ级:重度疼痛。患者意识清醒,肢体扭动,呻吟不止,表情痛苦。Ⅲ级:中度疼痛。患者意识清醒,能感觉到疼痛,但可忍受。Ⅱ级:轻度疼痛。患者能入睡,肢体偶有扭动。偶有呻吟。Ⅰ级:无痛。患者能安静入睡,无肢体扭动,表情平和。

2.1.2 人工流产综合征评价标准

有以下4项指标之一的均列入综合征表现者。(1)术中BP低于10.5/8.5k Pa以下。(2)手中收缩压下降程度>2.5k Pa以上。(3)术中HR超过120次/min或HR降至60次/min以下。(4)术中出现明显的头晕、冷汗,面色苍白,胸闷、呕吐等现象。

2.2 手术效果

2.2.1 镇痛效果

以Ⅰ级和Ⅱ级为显著,Ⅲ级为有效,Ⅳ级为无效,实验组显著231例,有效19例,无效0例,其中有23例在扩张宫颈时有肢体扭动,经追加异丙酚后转为平稳。对照组显著201例,有效13例,无效36例,其中有11例在扩张宫颈时有肢体扭动,经追加异丙酚后转为平稳。各项指标详细参数见表1。

2.2.2 人工流产综合征

对照组BP低于10.5/8.5k Pa者7例,HR超过120次/min者6例,HR降至60次/min以下者11例,头晕5例,呕吐7例。实验组BP低于10.5/8.5k Pa者3例,HR超过120次/min者4例,HR降至60次/min以下者6例,头晕和呕吐者各2例。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人流麻醉比单纯使用异丙酚效果更好。异丙酚具有起效快、苏醒快,诱导和恢复期平稳,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但镇痛作用较差,麻醉时间较短,因此对手术操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也应该看到,异丙酚静脉麻醉还可能导致以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多见于颈、胸部片状红斑,发生率低,无须特殊处理,一般停药后自行消退,(2)递减式心率减慢:可在术前预防性使用阿托品缓解症状。(3)呼吸抑制:异丙酚最担心的问题是呼吸抑制,这主要是由于快速注药后产生舌后坠和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可给予吸氧缓解,同时控制药物推注速度[2,3]。

手术效果是由多方面体现的,如患者个人生理心理状况、医师、护士的业务水平,以及三方彼此的配合,都能极大的影响到最终效果。在上述指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麻醉用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就变的特别明显。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适度的范围内灵活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对于初次手术者及体积较轻者,可酌情减少药剂用量。对多次手术者,体质量较重者,以及情绪严重焦虑者,可酌情加大药剂量。总之,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是一种非常灵活有效的麻醉方法,需要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丽华,孙福德.异丙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1):66.

[2]宇天昕.异丙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54.

[3]李华,苏红.B超监测下无痛人流120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10):890.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2

【关键词】静脉麻醉;无痛人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66-02

人工流产是早孕终止妊娠的重要措施,是妇科门诊与病房常见的手术,我国妇女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国情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因素,造成门诊人流患者逐年增多,广大妇女深受起痛。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有效、无痛苦的人流术需求激增。异丙酚作为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可控性强的优点,瑞芬太尼又名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1],二者联合应用能完善治疗,消除各自的副作用,配伍科学。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300例门诊人流术患者施行了麻醉,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年龄17~42岁,妊娠均<56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Ⅰ级,体重指数18~24 kg/m2;除外严重心肺疾患,有精神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听力障碍者。术前常规交待病情,签署无痛人流静脉麻醉协议书。

1.2 麻醉方法 孕妇术前6小时禁食水,术前检查抢救措施,常规连接监护仪器,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电、血氧指标,建立静脉通道,孕妇取截石位,鼻导管吸氧,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注射液0.75μg/kg,1分钟之后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操作,术中根据患者的生命指征实际情况追加丙泊酚注射液及其他麻醉辅助用药,手术停止操作时,停止继续应用丙泊酚静脉注射。

1.3 观察项目 常规全程监测血压变化、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心电图情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肢体活动障碍、低血压现象,有无呛咳、挣扎、皱眉、呼吸困难或停止等不良反应。患者苏醒后转恢复室,30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离院。术后通过问卷方式统计患者满意度。

2结果

本组300例患者297例滿意,满意度99%;以上患者均顺利完成人流,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有2例出现肢体恶心症状,对症用药后症状消失。无呼吸抑制、肢体活动障碍、呛咳、挣扎、皱眉、低血压等现象。

3讨论

以往人工流产术在无麻醉的情况下会使患者遭受很大痛苦,术中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四肢末梢厥冷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患者的身心均承受巨大的压力。受经济条件及意识程度的影响,无痛人工流产没有实施、推广。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无痛人工流产得以普及,妇科无痛人流术具有手术时间、观察时间短等特点,故对麻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麻醉选择以快速起效、麻醉维持时间短、苏醒快、安全的方式,保证孕妇术中无痛,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恢复快的麻醉药物。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其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大剂量静脉注射常发生呼吸暂停,且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单独使用临床麻醉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无痛人流的要求。芬太尼虽然镇痛效果强,但代谢较慢,半衰期较长,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长,且芬太尼具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 。如何使二者取长补短、有效结合成为临床麻醉的新课题。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药物积蓄,恢复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少,其镇静作用强,但其镇痛作用弱[2]。瑞芬太尼是新型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3-4],具有镇痛作用强、代谢快、清除快的特点。此外,长时间输注给药或反复注射用药其代谢速度无变化,体内无蓄积。不受肝、肾功能及年龄、体重、性别的影响,其副作用较轻,一般情况下在停药或降低输注速度后几分钟内即可消失[5]。异丙酚镇痛作用有限,在人工流产中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加入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加强镇痛效果,减少异丙酚的用药量,缩短麻醉恢复时间[6],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实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具有协同作用,麻醉镇痛效果明显改善。这与本组的研究结果相同,我们认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二者联合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性高、手术效果好,免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ng H,Cork R,Rao A.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propofol[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7,20(4):311-315.

[2]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3]周少丽,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6):329-331.

[4]张雪松,丙泊酚加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41.

[5]谢言虎,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现状.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冊,2005;26:298.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龄患者手术26例, 年龄72~85岁, 体质量35~82 kg, 包括急诊胆道手术12例、晚期胃癌8例、食道癌4例、乳腺癌2例, 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5例, 心电图异常6例, 糖尿病患者4例, 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者11例, 手术时间1~3.5 h。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钠1 mg/kg 、阿托品0.01 mg/kg或东莨菪碱0.2~0.4 mg, 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 行颈内静脉穿刺, 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指导术中补液。麻醉诱导:异丙酚1.0~1.5 mg/kg、瑞芬太尼0.5 μg/kg、维库溴铵0.05~0.1 mg/kg静脉注射, 面罩加压给氧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 潮气量为8.0~12 ml/kg, 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 吸呼比1:2。麻醉维持:异丙酚40~60 μg/ (kg·min) 、瑞芬太尼0.1~0.2 μg/ (kg·min) 、维库溴铵2~4 mg/h微泵持续推注。术中心率<50次/min时降低瑞芬太尼靶浓度或静脉注射阿托品, 收缩压<80 mm Hg时降低异丙酚靶浓度或静脉注射麻黄素。术毕前30 min停维库溴铵, 并给以阿托品0.5~2 mg、新斯的明1~2 mg拮抗, 术毕前15 min停止推注异丙酚、瑞芬太尼。术毕所有的患者均能完全清醒, 充分吸痰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记录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切皮后、停药时和睁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给药时间、剂量以及术后苏醒情况。

2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明显降低, 与麻醉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气管插管、切皮后血压无明显改变, 手术结束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 (P<0.05) , 术中各阶段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

2.2 术后苏醒情况

停药后9.6 min所有患者呼吸恢复, 呼之可睁眼、点头, 能耐受气管导管, 无呛咳, 拔除 气管导管后可回答问题, 询问患者均无一例术中知晓, 术后未见呼吸再抑制现象。

3讨论

高龄患者常并发多种疾病, 全身重要器官储备功能明显降低, 心血管系统常并发血管硬化和心肌缺血, 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1]。呼吸系统由于退行性变, 储备功能明显降低, 易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围手术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高。肝肾功能减低, 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清除速率降低, 易发生苏醒延迟及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所有这些都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了风险。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 主要是由于喉镜和气管导管对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刺激, 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 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所致[2]。尤其是高龄患者更易造成循环的剧烈波动而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因此选择合适的诱导方法和诱导药物, 对稳定循环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异丙酚、瑞芬太尼均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优点。但异丙酚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引起血压下降, 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剂量依赖型的, 当用量>2μg/kg可引起血压、心率下降。本组患者尽管采用最小剂量的异丙酚、瑞芬太尼, 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下降 (P<0.05) , 这正说明了高龄患者全身情况差, 心血管代偿能力低下, 故此类患者诱导时剂量要减少, 速度宜缓慢。临床证明, 异丙酚1.0~1.5 mg/kg、瑞芬太尼0.5μg/kg诱导, 只有20%的患者对插管有反应, 诱导后血压、心率下降, 有利于预防插管时的严重高血压和心率增快。并且在切皮时基本可以回复到基础值水平。

老年患者因肝血流量降低, 异丙酚的清除率降低28%, 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的需要量应减少[3]。采用异丙酚微泵持续推注, 可以充分镇静, 对循环影响轻微。瑞芬太尼微泵持续推注, 可以充分镇痛, 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所有的患者中无1例发生严重的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利。

停药后9.6 min (5~20 min) 所有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 呼之可睁眼、点头, 与异丙酚、瑞芬太尼的药理特点相符合。患者苏醒完全, 无须使用阿片类拮抗剂, 能较好地耐受气管导管, 有利于循环稳定。常规使用阿托品1~2 mg、新斯的明1~2 mg拮抗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充分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患者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 可能为瑞芬太尼半衰期短、切口疼痛所致, 所以瑞芬太尼不宜过早停药或术后及时给予镇痛泵止痛。

综上所述, 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52.

[2]张捍平.艾司洛尔、乌拉地尔或尼卡地平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12) :682.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4

资料与方法

ASA Ⅰ~Ⅱ级全麻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3~56岁,体重4570g,术前检查无明显循环功能异常。分为两组,A组24例和B组24例。

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mg,阿托0.5mg。入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SPO2、心电图,同时开放静脉通路,予林格液8ml/kg。诱导前10分钟咪唑安定0.03mg/kg,纯氧吸入,诱导时先静注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速率40mg/10秒),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试验药物(A、B组分别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1.2μg/k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20ml,输入时间>30秒),同时辅助呼吸。60秒后插管,如有喉痉挛、胸壁强直、支气管喉痉挛等困难情况一并记录,插管时间不应超过30秒。机械通气,以50%N2O维持;潮气量10ml/kg,频率12次/分,I:E=1:2;期间不予任何刺激。若有低血压(SAP<80mmHg且超过60秒),予静注麻黄素;心动过缓(HR<45次/分且超过60秒),予静注阿托品。试验结束后,吸入七氟谜,追加芬太尼0.1mg。

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和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异丙酚用药后33±12秒对呼唤无反应。

A组插管前HR略减慢,血压略降低。插管后各项参数明显升高,持续到插管后5分钟,也显著高于B组相同时间的参数(P<0.05),4例患者有呛咳。1例患者因插管时间超过30被取消。

有研究其间,各有5、12例次血压<90mmHg,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10例次心率低于45次/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未予药物处理。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状况(X±S)

A组 B组

年龄(岁) 36±15 33±13

性别(男/女) 8/7 9/6

体重(kg) 61±14 64±13

ASAⅠ/Ⅱ 5/10 7/10

讨论

瑞芬太尼是最新的片受体激动剂[1],药效强,起效迅速(60~90秒),剂量容易控制。该药是哌啶的衍生物,因含有一个酯的结构,极易被体内的酯酶迅速水解,故其作用时间短,作用位点的药物半衰期不足10分钟。滴注时间长短不影响贯连敏感半时值,因而苏醒快。

本研究单次静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是否可以抑制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窥喉和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预先静注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后,再静注瑞芬太尼1.0μg/kg可较好的抑制窥喉和气管插管时的高血液动力学反应,其插管后HR、SAP、DAP、MAP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此剂量的瑞芬太尼抑制了窥喉和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静注瑞芬太尼2.0μg/kg时,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不明显。但同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说明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剂量依赖型的,与文献报道一致[2]。

异丙酚抑制窥喉和气管插管时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但剂量过大可导致循环功能过度抑制;且异丙酚造成的心输出量减少可持续到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故临床上多与其他静脉全麻药复合使用。本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均用小剂量联合给药,即可有效的抑制插管反应,又可避免循环功能的过度抑制[3]。

瑞芬太尼剂量超过1.0μg/kg时,其胸壁僵硬、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会显著增加,静注咪唑安定使发生率下降,而维库溴铵、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给药顺序。由于异丙酚起效快,患者在肌松作用出现前已意识消失,避免了清醒时感受到肌肉松驰造成的呼吸困难等不适。瑞芬太尼用药后60秒,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降到最低点,而此时维库溴铵也发挥着最强的肌松作用,为插管最佳时机。同是,未观察到时胸壁僵硬的发生。

综上所述,联合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全麻快速诱导时,静注瑞芬太尼1.0μg/kg通常可较好的抑制窥喉和气管插管时的高血液动力学反应,若增加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效果增加有限,但同是不良反应却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 耿志宇,许幸.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4):203.

2 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 姚献强,沈晓凤,等.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術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57-858.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喉罩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 其中男性93例, 女59例;年龄21-64岁;行外科手术72例, 骨科手术44例, 妇科说书34例。所有患者以美国外科协会 (American Surgical Association, ASA) 的麻醉ASA分级均为Ⅰ-Ⅱ级。患者均无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病史, 无精神病史, 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过度肥胖、咽喉疼痛、未禁食、饱胃以及存在潜在性通气困难的患者。将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74例,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78例 (以后简称联合组)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均进行8小时禁食与4小时禁饮的准备, 在术前30min常规给予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 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开始进行舒张压 (DBP) 、收缩压 (SBP) 、心电图 (ECG) 、心率 (HR) 、氧饱和度 (SpO2) 的连续监测。进入手术室后, 静脉通路建立且连接靶控输注设备, 将患者体重、年龄、血液靶浓度等参数输入, 进行靶控给药。观察组患者在诱导期同时给予瑞芬太尼和异丙酚, 对照组患者在诱导期同时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期靶浓度为4ng/mL, 异丙酚诱导期靶浓度为0.5ng/mL, 异丙酚靶浓度初始值为2μg/mg, 逐渐增加靶浓度到患者意识消失, 以维库溴铵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g) 静脉推注进行肌肉松弛, 给予喉罩, 挤压麻醉机的贮气囊, 检查通气情况成功则进行间歇器械正压通气, 调整呼吸机参数。术中瑞芬太尼的靶控维持浓度为2-6μg/mL。手术结束前2min停止瑞芬太尼与异丙酚的输入。

1.3 评价方法[2]

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至手术后的舒张压 (DBP) 、收缩压 (SBP) 、心电图 (ECG) 、心率 (HR) 、氧饱和度 (SpO2) , 详细记录患者诱导前、加喉罩时、术中、术后、唤醒后的参数, 记录诱导时间与恢复时间, 记录异丙酚的用量,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进行t检验, 计数单位以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联合组麻醉时间相比异丙酚组显著减少 (P<0.05) , 异丙酚用量显著降低 (P<0.05) , 两组患者停药恢复时间与术后呕吐恶心与躁动比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麻醉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与BIS比较, 见表2。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与BIS均明显降低 (P<0.05) , 观察组心率显著降低 (P<0.01) , 患者置放喉罩时, 观察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 (P>0.05) 。

3 讨论

过去, 使用面罩和气管内插管是麻醉期间标准的气道控制方法, 现在喉罩 (LMA) 已经逐渐有取代之势。目前, 英国30%-60%的全身麻醉应用LMA维持通气, 香港地区应用率约20%, 美国的临床应用已有10余年, 中国某些医院应用近10年, 但普遍使用率还比较低 (约1%-3%) [3]。全世界范围内喉罩应用已达1亿多人次, 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直接与LMA有关的死亡报道。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TCI技术在微创手术麻醉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丙泊酚麻醉外, 还有用于巴比妥类药物、阿片类药物、眯达唑仑和氯胺酮等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使静脉药物麻醉更加平稳, 苏醒更快。例如, 以双泵控制给药方式复合应用丙泊酚和短效麻醉性镇痛药, 可以满意地进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4]。有人曾在宫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胸腔镜心脏手术等患者对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所需的目标药物浓度以及预测的麻醉苏醒过程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宫腔镜手术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所需的目标血药浓度为4.72mg/L, 苏醒时的血药浓度为1.55mg/L, 离院时的血药浓度为1.06mg/L。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TCI控制给药, 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 证实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和苏醒无明显影响[5]。

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中, 可产生起效迅速、作用快速消失、苏醒可预知、维持长时间的强效镇痛等效应。瑞芬太尼在不同输注时问和不同用药量下, 都没有在组织中出现累积, 用药者不会出现冗长的呼吸抑制, 并且不良反应消失快。瑞芬太尼一次静脉注射或输注, 在产生有效镇痛的同时, 可减弱手术期间由各种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自主的和躯体的反应, 与静脉催眠药和挥发性麻醉剂合用有效;但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消失快, 不适宜在自控泵中使用, 也缺乏术后的残留镇痛[6]。丙泊酚与其他静脉全麻药比较, 令人满意且理想的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易于调控, 持续输注后无蓄积, 且苏醒迅速, 目前已广泛的用于临床麻醉与选择性病人的镇静。麻醉诱导维持时间约10min, 通常与其他麻醉镇痛药及肌松药复合, 实施快速诱导以完成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一般与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搭配, 协同维持全程手术麻醉, 手术结束若继续保留气管内插管, 可低浓度持续输注, 以便抑制病人不耐插管反应。持续泵入, 既能达到强化麻醉质量, 还可使病人处于镇静、睡眠状态。

参考文献

[1]邱天良.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1, (10) :289.

[2]罗辰日.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1) :42-43.

[3]张和峰, 王建中, 周志华, 等.瑞芬太尼加异丙酚复合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3) :466-468.

[4]Ogawa S, Okutani R, Suehiro K et al.Anesthetic managementusing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remifentanilin a child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J].Journal ofanesthesia, 2009, 23 (1) :123-125.

[5]Bouvet L, Da Col X, Rimmele T et al.Optimal remifentanil dosefor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sertion when co-administeredwith a single standard dose of propofol.[J].Canadian journal ofanesthesia, 2010, 57 (3) :222-229.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100例为麻醉组。另100例自愿不使用任何镇痛和麻醉药, 施行手术为对照组。按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评定等级为Ⅰ~Ⅱ, 经妇检及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 妊娠6~11周;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年龄16~45岁, 平均32岁, 体质量42~77kg。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停经时间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术前准备

麻醉组患者术前禁食、禁水6h;术前测体质量, 以估计麻醉药用量;测血压、心率、呼吸, 备好抢救设备和抢救药品。

1.3 方法

麻醉组进入人流室后, 持续鼻导管吸氧, 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通道, 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取膀胱截石位, 麻醉师开始从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 再静注异丙酚1~2mg/kg, 1~2min注射完毕。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时后, 开始行人工流产术。如术中患者有体动反应, 说明麻醉深度不够, 可按0.5mg/kg, 追加异丙酚的用量。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照组不用任何麻醉及镇痛药, 行负压吸宫术。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镇痛标准:患者表情安静、朦胧入睡, 醒后无记忆, 始终保持安静与合作为有效;患者下腹疼痛明显, 不能安静, 有较大幅度肢体活动, 不能自主配合手术为无效。 (2) 人流综合征判定:心动过缓、心率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昏厥、抽搐, 具有3项以上者诊断为人流综合征。 (3) 手术时间:从开始扩宫到停止吸宫时间。 (4) 苏醒时间:注射药物结束到患者清醒。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有显著性差异P<0.01。

2 结果

2.1 监测指标变化

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呼吸 (RR) 、和血氧饱和度 (SpO2) 变化不大。麻醉组:注射芬太尼后患者神智清醒, 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注射异丙酚后, 患者MAP、HR、RR、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见表1。

由表1可见, 注射异丙酚后, 患者MAP、HR、RR、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与麻醉前相比,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人流综合征、手术时间

见表2。

由表2可见, 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2.3 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

见表3。

由表3可见, 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麻醉组孕妇的一般情况

麻醉起效时间为 (44.8±4.9) s, 手术时间为 (4.9±1.8) min, 苏醒时间为 (4.3±1.9) min, 术后至离院时间 (30.3±10.2) min, 镇痛有效率100%。术中和术后均无呕吐, 术后随访麻醉组, 术中均无疼痛和不良记忆, 少数患者述说术后宫缩疼痛, 苏醒后轻度头晕者9例。

3 讨论

3.1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 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产生良好的镇静、催眠效应, 起效快, 半衰期短, 可控性好, 无蓄积作用[1], 苏醒后意识完全恢复且对手术无记忆。具有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优势。还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2]。但它镇痛作用微弱, 对循环、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本组资料显示, 用药后1~2min, 患者MAP、HR、RR、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个别出现呼吸减慢以致一过性呼吸暂停, 但均在不予处理的情况下, 自行恢复。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 镇痛作用产生快, 持续时间短,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与异丙酚合用, 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3]。缩短诱导时间, 减轻异丙酚注药引起的静脉疼。有利于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的稳定,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4]。

3.2 在无痛人流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 不影响子宫收缩, 不增加术中出血量, 明显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手术操作时, 患者处于安静睡眠状态, 不会肢体对抗,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实施麻醉时, 先注射芬太尼, 后注射丙泊酚, 可以减轻丙泊酚引起的注射区疼痛, 使患者易于接受手术。

3.3 注意事项: (1) 麻醉医师全程监护。 (2) 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 具备吸氧条件, 室内常规备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等抢救药物及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 (3) 对循环、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在麻醉后1~2min时最明显, 此时扩张宫颈, 如遇宫颈条件差的孕妇, 动作应轻柔, 以免造成损伤。 (4) 静脉推注异丙酚和芬太尼时, 推注速度不要过快和用量不要过大。静注异丙酚应注意药液不能外溢。 (5) 强调术前6h禁食、禁水, 防止呕吐窒息。 (6)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血液病、心动过缓、哮喘等内科合并症, 慎用或不用。 (7) 药量强调有个体差异, 术后平卧休息, 观察20min以上。注意术后护理, 待意识完全清醒, 体力恢复后方可离院。

综上所述,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方法, 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金有豫.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0.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00.

[3]Lindholm P, Helbo-Hansen HS, Jensen B, et al.Effects of fentanyl orafentanial as supplement to propofol anaesthesia for termination ofpreg-nancy[J].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4, 38 (6) :545-549.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7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

目前, 无痛人工流产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得到广泛开展, 较理想的麻醉应是操作简单、患者快速入睡、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苏醒后即可自行离院及麻醉药无残留和无后遗作用等[1]。异丙酚已广泛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中, 因其镇痛作用较弱, 遇到强刺激时患者往往出现肢体抵抗, 需加大剂量, 但又增加了风险。我院对75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妇科自愿终止妊娠并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50例, 均为健康妊娠妇女且均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 术前均行尿人毛绒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查及B型超声确诊为宫内妊娠。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年龄19~45岁;体质量42~69kg;妊娠6~12周。对照组年龄18~43岁;体质量43~70kg;妊娠6~11周。2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孕妇于术前6h禁饮食, 麻醉前连续监测心率、脉搏、血压, 建立静脉通道, 面罩给氧,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在肩部垫枕头,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监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组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0.5~1.0μg/kg以诱导麻醉, 再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对照组仅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同时密切观察孕妇反应, 直至孕妇呈深睡状且睫毛反射消失, 方可施术, 如麻醉浅 (如体动) 或手术延时, 追加原剂量的1/4~1/3以维持适当麻醉深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镇痛效果、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

1.4 镇痛效果评定标准

受术者术中安静入睡, 无痛苦表情, 术后追问无记忆, 为显效;术中轻微疼痛, 意识清楚, 但能配合手术, 为有效;术中痛苦呻吟、出汗甚至合作困难, 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 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不仅能减少患者痛苦, 还有利于医师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施术, 有助于保障手术质量, 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次临床观察发现,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操作简便、奏效快且恢复迅速等优点, 能满足患者的手术要求, 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静脉注射后起效快、诱导平稳、代谢快、毒性小且无明显的蓄积现象, 适用于门诊小手术麻醉, 然而其镇痛作用弱, 麻醉时间维持在单次静脉注射后平均4.4min[3], 故术中常需追加用量, 增加了用药量。芬太尼作为一种较强的麻醉镇痛药,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与异丙酚联合应用, 不但增强异丙酚的镇痛效果, 而且减少了异丙酚用量, 并有效缩短了诱导苏醒时间, 达到了较满意的宫口松弛效果。总之,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且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桥, 陈伟, 文竹, 等.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疗效[J].中国药师, 2009, 12 (7) :949.

[2]Dordevic B, Loncar SD, Ivanovic D, et al.Coinduction in ambulatory anesthesia[J].Vojnosanit Pregl, 2002, 59 (6) :609.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来我院终止妊娠的300例早孕女性, 年龄17~48岁, 妊娠6~10周, 所有患者均身体健康, 无心、脑、肺、肾等方面的严重疾病, 无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按个人意愿将患者分为A、B两组, 各150例, 两组在年龄、体质、孕周、孕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A组为实验组, 采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全身麻醉, 即取异丙酚注射液20 ml和芬太尼注射液2 ml的混合液, 按1~2 mg/kg给药;B组为对照组, 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药麻醉。均要求患者术前禁食禁水4~6 h, 待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后开始手术, 一般单次推药即可完成手术, 如麻醉效果不佳或手术时间延长可酌情追加。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紧张和恐惧会加重心理和躯体上的不适, 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 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让患者了解麻醉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 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 使患者配合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2 术前护理

1.3.2.1 患者禁食禁水4~6 h, 以防止食物逆流、呕吐、误吸。

1.3.2.2 备齐药品、监护仪、氧气、抢救设备等, 询问病史, 有高血压、心脏病、肺功能差者慎用, 对异丙酚过敏者禁用。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以预防心率减慢, 同时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1.3.3 术中护理

1.3.3.1 摆好体位, 约束肢体, 头偏向一侧稍后仰, 拉开气道, 减少气道阻力。

1.3.3.2 观察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率变化, 很多呼吸变浅和暂停现象持续时间短,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可恢复正常, 当呼吸暂停持续时间较长、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较大或出现舌后坠者应提拉下颌打开气道, 立即吸氧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抢救处理[2]。

1.3.4 术后护理

术后唤醒患者睁眼为初醒, 恢复定向力和正确回答问题为完全清醒[3,4], 同时为患者穿衣, 注意保暖, 继续观察休息, 自行下床无不适者方可离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2 h内不宜驾车, 1 h内不要大量进食, 2 h后取出阴道内填充纱布垫护垫或卫生巾, 出血量不超过月经量, 时间不超过7 d, 如有异常及时复诊。避风寒, 加强饮食营养, 增强抵抗力, 保持外阴清洁, 禁房事1个月, 注意避孕, 术后2周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4.1 麻醉效果评价[5]

优:术中完全无痛, 无肢动, 表情自然安静;良:术中轻微腹痛, 肢体轻微扭动, 基本安静;差:术中感明显疼痛, 肢体扭动明显, 不能安静。

1.4.2 人工流产综合征诊断标准[6]

术中心率降至60次/min以下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5项中3项以上者, 术中收缩压降至80/60 mm Hg以下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以上, 且有3项上述全身反应者。

1.4.3 宫颈松弛情况[5]

给药后从5号宫颈扩张器开始逐号依次扩张宫颈, 以无阻力通过6.5号扩宫器为满意, 6号为较满意, 5.5号为一般, 5号及5号以下为不满意。

1.4.4 其他指标

手术时间:从扩张宫颈开始至手术结束止。子宫收缩幅度:为术前与术后宫腔深度之差。术中出血量:以负压回收瓶中血液量为手术出血量。药物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肢动、呃逆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麻醉效果

A组与B组优良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

A组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 B组有13例 (8.67%) 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 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宫颈松弛情况及手术时间

A组对宫颈预后的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 两组宫颈预后满意率的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A组手术时间为 (3.04±0.50) min, 低于B组的 (5.15±0.70) min, 两组手术时间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子宫收缩幅度及出血量情况的比较

A组子宫收缩幅度为 (2.34±0.34) cm, B组为 (2.28±0.36) cm;两组出血情况, 见表4。两组子宫收缩幅度及出血量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2.6 不良反应

A组出现呼吸暂停6例, 10~20 s内自行恢复者4例, 吸氧后30 s改善2例;B组出现自主性肢体活动16例, 呃逆2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 能在不增加术中出血量, 不影响子宫收缩的情况下, 起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同时, 异丙酚还可抑制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 从而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7]。此法操作简便、安全, 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但应注意以下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①递减式心率减慢:可在术前预防性使用阿托品缓解症状。②呼吸抑制:主要是由于快速注药后产生舌后坠和上呼吸道梗阻所致, 可以吸氧缓解, 同时控制药物推注速度[8,9], 加强呼吸道护理。③自主性肢动:约束肢体, 防止坠床。

总之, 我院将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消除了传统人工流产术带给患者的恐惧和疼痛, 并在无痛人工流产围术期实施相应护理, 不仅能降低麻醉风险,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更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王振英, 郭梅, 李淑英.择期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8) :9.

[2]何日旺.丙泊酚、芬太尼伍用麻黄素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8) :186-187.

[3]衣景华, 袁桂丽.98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舒适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9) :199.

[4]杨海林.丙泊酚配伍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4) :66, 147.

[5]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7-401.

[6]赵丽芬, 季红薇.人工流产术中三种镇痛方法的对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2) :125.

[7]罗红, 曾济宏, 黄增平.异丙酚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手术30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4) :245.

[8]宇天昕.异丙酚和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9) :54.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9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73-01

人工流产术是女性避孕失败后较常用的一种补救措施,随着该手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人工流产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因此对手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在人工流产术中最关键步骤是麻醉,可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手术效率[2]。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对其镇痛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3±3.4岁,体重40~69kg,平均体重58.1±3.8kg,妊娠时间30~61d,平均妊娠时间45.4±3.5d;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7±3.3岁,体重41~70kg,平均体重59.4±3.6kg,妊娠时间31~62d,平均妊娠时间46.6±3.4d;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妊娠时间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水4h、禁食8h,在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5mg进行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sPO2、RR、HR、NIBP,开放静脉通路,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进行静脉滴注[3]。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先给予芬太尼1~2ug/kg进行静脉注射,铺消毒无菌巾后给予异丙酚2mg/kg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间30~40s;对照组患者单用异丙酚麻醉,方法同上。待睫毛反射现象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给予患者常规吸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根据VRS疼痛4点法标准[4],术中安静、无痛为I级;无肢体活动、表情略显痛苦,轻度疼痛为II级;肢体欲活动、表情痛苦、中度疼痛为III级;肢体扭动、表情痛苦并呻吟、重度疼痛为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抑制、心率减缓)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基本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I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II级、III级、IV级人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无呼吸抑制、心率减缓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呼吸抑制4例(8.3%)、心率减缓2例(4.2%),总发生率1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异丙酚属于非巴比妥类的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但镇痛效果较差,易出现呼吸抑制、心率减缓等不良反应。而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但镇静效果不明显。在人工流产术中同时应用異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可实现优势互补作用,取得较好镇静、镇痛效果,其剂量相对于单一用药时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药物副作用,使循环、呼吸、心率保持稳定状态。异丙酚具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短、恢复快、副作用小等临床特点,芬太尼具有麻醉维持时间短的临床特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符合临床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要求,提高了麻醉、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缓麻醉维持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婉琼.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1 162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03(1):63-65.

[2] 沈进.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1):129-129,130.

[3] 朱莉嵘,李瑞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3):64-65.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24例, 年龄20~67 (45.3±2.7) 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1.2 麻醉方法

对患者的RR、Petco2、MAP、HR、Spo2和BP进行监测并建立静脉通路, 对全部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确保定位准确后注入25ml 0.25%罗哌卡因和1.33%利多卡因, 并进行麻醉效果检测。麻醉成功后,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雷米芬太尼3.0μg/ (kg·h) 联合异丙酚5.0mg/ (kg·h) 进行麻醉维持, 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5.0mg/kg·h静脉维持。如果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循环抑制或者呼吸困难现象需对异丙酚的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并减缓雷米芬太尼速度[1]。

1.3 观察标准

对患者的疼痛和镇静程度进行观察和记录, 记录方法分别为VAS法和OAA/S法。VAS法:剧痛, 10分;差, >3分;良, 1~3分;优, <1分;无痛, 0分。OAA/S法:1分, 处于昏睡状态, 需要进行疼痛刺激才会产生反应;2分, 大声呼唤名字, 患者没有反应;3分, 反复或者大声呼喊患者名字方能做出反应;4分, 以正常音量呼唤患者名字, 反应较慢;5分, 以正常音量呼唤患者名字, 能迅速做出反应。同时对患者的RR、Petco2、MAP、HR、Sp O2和BP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附表。

3 讨论

雷米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效果明显、重复用药无蓄积、消除快和起效快的特点, 不但能够有效缓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不适感, 还能够减少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造成的不良影响, 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镇具有更加显著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术中体动并缓解其不适感, 手术过程中可以反复追加和持续静注, 手术完成后药效能够迅速消退。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网络化联盟下一篇:耐高温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