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苏醒

2024-08-15

芬太尼苏醒(共7篇)

芬太尼苏醒 篇1

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后的拔管期间可能会发生某些并发症,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压升高、强烈呛咳、心动过速、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肌缺血等, 部分患者将因此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1]。与此同时, 瑞芬太尼因兼具镇痛效果强以及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等特点而在临床麻醉处理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2]。近年来, 我院针对部分全麻患者在苏醒其间采用瑞芬太尼维持小剂量靶控输注, 其患者拔管质量明显获得改善,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1~7月在我院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男64例, 女44例;年龄18~60岁, 平均 (46.3±9.2) 岁;体质量41~68 kg, 平均 (59.2±10.2) kg;身高150~182 cm, 平均 (164.2±8.3) cm;麻醉分级 (ASA) Ⅰ~Ⅱ级。排除标准:合并有高血压以及关系并等心血管疾病者、合并阿片类药物过敏史及滥用史者、合并嗜酒史者、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者以及孕育期妇女等。将该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 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以及麻醉分级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方法:麻醉前, 对所有患者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与东莨菪碱0.3 mg;之后进行麻醉诱导:以此静注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4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 设置潮气量8 m L/kg, 控制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采用异氟醚持续吸入, 将呼吸末氟醚浓度调整在0.4%~1.0%, 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3.0~5.0 ng/m L, 维库溴铵0.5~1.0μg/ (kg•min) , 二者均持续泵入。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异氟醚、维库溴铵给药, 手术完全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给药, 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将瑞芬太尼给药剂量改为1.0 ng/m L持续泵入, 直到拔管停止给药。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以及心率 (HR) 等三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另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 具体包括低频功率 (LF) 、高频功率 (HF) 以及LF/HF三方面频域分析法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 (P<0.05) , 而观察组略有升高 (P>0.05) , 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的HRV指标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 (P<0.05) , 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 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 (P<0.05) 。见表2。

3讨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一般是直接将麻醉药物停用, 并在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后再将气管插管拔除, 由于此刻患者已处于苏醒状态, 故拔管所产生的刺激将可能诱发诸如前文所述之并发症, 继而导致不良后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其苏醒其间采用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可较好地抑制其血压与心率的升高, 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指标均能维持在相对更满意的水平。同时另有相关研究提示[3], 降低瑞芬太尼靶浓度后, 患者可以迅速从呼吸抑制及深度镇痛状态转为相对镇静、可唤醒且咳嗽反射相对抑制的状态, 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大大降低, 势必更有利于顺利拔管。综上所述,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考察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 对照组完成手术后即停止麻醉药物给药, 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采用1.0 ng/m L剂量持续泵入瑞芬太尼。结果 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 (P<0.05) , 而观察组略有升高 (P>0.05) , 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 (P<0.05) , 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 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 (P<0.05) 。结论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拔管质量,瑞芬太尼,小剂量靶控输注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孙雪峰, 郝建华, 等.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的测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2013, 8 (2) :43-45.

[2]王静捷, 陈广俊, 罗爱伦, 等.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 34 (1) :109-112.

[3]陈碧岚, 马彩琴.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1) :56-57.

芬太尼苏醒 篇2

关键词:舒芬太尼,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 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 出现不适当行为, 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小儿发生率较成人更高, 严重时影响患儿的安全及手术效果。舒芬太尼是强效阿片类镇痛剂, 且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有较多文献报道, 舒芬太尼对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1], 而舒芬太尼用于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索舒芬太尼用于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安全有效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6-12岁, 体重在18-45kg, ASAI级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除腭裂外, 无其它疾病, 随机分为舒芬I组, 舒芬II组, 舒芬III组, 生理盐水组, 共四组, 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12h禁食4h禁饮,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mg/kg, 开放静脉, 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全麻诱导使用芬太尼4μg/kg, 丙泊酚2.5mg/kg, 维库溴铵0.12mg/kg, 经口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 手术开始时静注芬太尼2μg/kg, 术中通过调节七氟醚吸入量保持血压、心率稳定, 术毕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醚, 同时舒芬I组静注舒芬太尼0.05μg/kg, 舒芬II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 舒芬太尼III组静注舒芬太尼0.25μg/kg, 生理盐水组静注生理盐水3mL, 舒芬太尼要稀释后缓慢静推。观察记录各组手术结束时刻起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5min和出手术室时躁动评分;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抑制, 血压降低, 恶心呕吐和嗜睡例数, 计算各不良反应发生率。躁动评分标准:1分, 平静睡眠;2分, 清醒安静;3分, 激惹哭闹;4分, 无法安慰, 不能停止的哭闹;5分, 严重躁动, 定向障碍。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舒芬I组舒芬II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舒芬III组在三个时间上有一定延迟,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舒芬I组在拔管后5min、出手术室时躁动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舒芬II组和舒芬III组在拔管后5min、出手术室时躁动评分上明显小,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舒芬I组舒芬I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舒芬III组部分患儿出现嗜睡 (P<0.05) , 有3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 如表3。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P<0.05有显著差异。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P<0.05有显著差异。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P<0.05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术毕前10min静注舒芬太尼0.05μg/kg, 几乎不能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 静注舒太尼0.25μg/kg能有效预防躁动反应, 但此剂量有可能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提高了, 选择术毕前10min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 既能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又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 也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是较为适合的剂量。由于小儿机体储备少, 各个系统代偿能力较差[2], 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的特殊性, 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性较成人高[3];邓立琴等[4]研究发现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比全凭静脉高, 七氟醚麻醉可导致更高的躁动发生机会[5], 但其具体的机理还不清楚。本文研究对象为6-12岁患儿, 手术皆为腭裂修复术[6], 麻醉维持为七氟醚吸入, 选择给药时间为术毕前10分钟, 如其中一项发生改变, 可能剂量也需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春光, 瞿慧, 艾青, 等.舒芬太尼、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897-900.

[2]韩冲芳, 屈天昉.婴幼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730-731.

[3]岳云, 吴新民, 罗爱伦, 主译.摩根临床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68-169.

[4]邓立琴, 丁凤兰, 刘红.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165-167.

[5]KurataniN.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anesthesia[J].Masui, 2007, 56:554-559.

芬太尼苏醒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于泸州市中医医院进行全麻开腹手术的患者18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为Ⅰ~Ⅱ级;麻醉时间100~130min;术中出血量<200ml;年龄20~60岁;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史, 术前检查结果正常, 将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 各90例。芬太尼组中男38例, 女52例;平均年龄 (46.8±12.5) 岁;手术时间 (89.7±17.3) min;麻醉时间 (119.0±15.3) min;术中出血量 (105.6±18.2) ml。舒芬太尼组中男43例, 女47例;平均年龄 (48.3±12.7) 岁;手术时间 (91.0±18.2) min;麻醉时间 (115.3±15.4) min;术中出血量 (99.8±18.2) 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患者均于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 并进行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 面罩吸氧3min后开始麻醉诱导。芬太尼组诱导麻醉方法:依次静脉注射液咪达唑仑0.05mg/kg, 芬太尼4μg/kg, 维库溴铵0.1mg/kg, 丙泊酚2.0mg/kg, 麻醉成功后气管插管, 行机械通气。舒芬太尼组诱导麻醉将芬太尼换为舒芬太尼0.4μg/kg, 其余方法同芬太尼组;芬太尼组麻醉维持:芬太尼2μg·kg-1·h-1+丙泊酚4~10μg·kg-1·h-1静脉泵注, 舒芬太尼组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22μg·kg-1·h-1+丙泊酚4~10μg·kg-1·h-1静脉泵注。脑电双频指数 (BIS) 维持在40~60, 两组患者均在缝皮时停止麻醉维持给药。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出现异常者立即给予处理。

1.2.2 观察指标

记录苏醒时间 (麻醉结束至睁眼) 、呼吸功能恢复时间 (麻醉结束至呼吸功能恢复) 、吞咽反射时间 (麻醉结束至出现吞咽反射) 、拔管时间 (麻醉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 。记录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躁动程度判断标准:0级, 安静合作;1级, 轻度烦躁, 刺激时机体躁动;2级, 无刺激时也有躁动, 持续呻吟, 需固定上肢;3级, 剧烈挣扎及喊叫, 需药物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舒芬太尼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吞咽反射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舒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 躁动程度轻于芬太尼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手术台次增多, 对术后早期苏醒及苏醒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良好的麻醉苏醒过程是指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平稳, 患者苏醒迅速, 且无严重的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变浅, 运动和感觉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并恢复自主呼吸;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1]。其中大多数都能较为平静地从全麻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和以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改变为主的应激反应, 不仅降低了麻醉苏醒的质量, 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诸多并发症, 造成意外伤害, 影响手术效果[2,3,4]。因此了解躁动发病原因并积极预防处理, 对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的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消除t1/2为4.2h, 如单次注射用药维持作用时间为30min, 如剂量过大又会造成术后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6]。相对于芬太尼, 舒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更好、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时量相关t1/2短, 对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抑制轻等优点, 常被用作辅助麻醉和麻醉诱导[7,8,9]。本研究将舒芬太尼作为全麻手术镇痛药与传统的芬太尼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舒芬太尼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吞咽反射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芬太尼组, 可能与舒芬太尼消除t1/2短、镇痛时间长及积蓄少等有关。本研究同时显示舒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 躁动程度明显减轻, 基本无需药物及外力制动, 证明舒芬太尼对全麻术后躁动有很好的预防、减轻作用。

综上所述, 相比于芬太尼, 采用舒芬太尼全麻, 苏醒期恢复迅速, 拔管时间缩短, 且躁动情况也能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佰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32-1133.

[2] 黎祖荣, 王明德, 魏佳, 等.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3) :536-537.

[3] 张杰杰, 马正良, 宋杰芬.芬太尼抑制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疼痛的ED50[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6) :532-534.

[4] 李仁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舒芬太尼对其影响[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1.

[5] 王志涛, 张玉河, 王兵兵, 等.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开颅血肿清除术苏醒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30) :74-77.

[6] 田谋利, 蒋京京, 袁红斌, 等.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 2008, 36 (3) :377.

[7] 胡清波.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2) :110-111.

[8] 李金凤, 高昭, 王建民, 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大鼠麻醉及恢复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 (3) :453-456.

芬太尼苏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斜疝手术, 在吸入七氟烷保留呼吸置入喉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为2~5岁。纳入标准:患儿肝、肾功能无异常;无先天性心脏病及遗传病, 两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血常规中白细胞及分类正常。患者无已知的阿片类药物过敏史。患儿监护人在该文研究开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院理论委员会对该次研究表示认可。随机把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 对照组分别为 (3.5±1.2) 岁、 (9.8±1.4) kg、 (20.2±3.4) min、 (8.3±1.8) min、治疗组分别为 (3.4±1.3) 岁、 (10.2±1.2) kg、 (19.8±4.5) min、 (8.6±1.4) min组间比较, P值分别为0.420、0.426 0.093、0.146。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食6 h均禁食6 h, 禁水2 h, 由患儿家人抱入手术间, 实施面罩吸入七氟烷麻醉, 并根据患儿体动情况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麻醉后患儿不抵抗时, 开放静脉通路, 常规给予东莨菪碱 (国药准字H31021519) 0.01 mg/kg, 地塞米松 (国药准字0052H14) 0.2 mg/kg, 丙泊酚 (国药准字H20030115) 0.5 mg/kg, 插入喉罩, 保留自主呼吸, 七氟烷 (H20040772) 维持4%并根据心率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 氧气2 L/min, 治疗组在手术开始前5 min给予舒芬太尼 (H20054171) 0.05 ug/kg静脉注射, 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停七氟烷, 待患者清醒后拔出喉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躁动程度, 以及苏醒期呼吸抑制, 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 以Sa O2<90%为低氧血症。以手术结束至拔出喉罩后患者哭闹及说话为苏醒时间, 全麻患儿苏醒躁动程度评价可分为4个等级:0级患儿能保持安静无任何躁动;Ⅰ级:患儿在拔除喉罩等刺激有轻微的肢体抵抗, 拔除后恢复平静, 基本无躁动;Ⅱ级:患儿未受到刺激时即有躁动且拔除喉罩时有反抗咬喉罩等情况;Ⅲ级:患儿肢体头部挣扎激烈, 需要多名人员按动。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作为统计描述, 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治疗组躁动小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拔除喉罩后有2例患者Sa O2<90%, 对照组患者有1例患者Sa O2<90% (P>0.05) , 经面罩吸氧后很快好转, 再次脱氧后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3 讨论

七氟烷的血/气分配系数为0.63, 麻醉诱导、苏醒迅速, 无刺激性气味, 有水果香味, 对呼吸道刺激小, 吸入舒服更易被小儿接受, 麻醉诱导控制方便[1], 特别儿童全麻上有特殊优点[2]。和以氯胺酮为主导的静脉复合麻醉比较, 患儿苏醒时间短, 清醒质量高。对于患儿苏醒期的气道管理, 切口感染、裂开及术后恢复护理提供了方便, 但是, 单纯的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3]。术后躁动引起机体的氧耗量增加、心动过速、手术切口裂开、感染及坠床等潜在风险爆发, 增加了围术期患儿的风险。患儿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焦虑:小儿术前焦虑和术后苏醒期躁动有正相关性, 焦虑程度越严重, 躁动发生率越高, 再加上小儿身体耐受性差, 苏醒时痛感增加。 (2) 术后低温寒颤: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体温调节能力弱, 受环境温度影响大, 产热少散热多及术中输注的低温液体, 易出现低体温, 导致寒颤及躁动发生率增加。 (3) 不良刺激:手术结束苏醒期吸痰、拔除喉罩等刺激引起呼吸道症状导致躁动。 (4) 疼痛及药物等影响:苏醒期躁动和疼痛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是患儿更加明显, 吸入性麻醉剂由于患儿苏醒快, 中枢神经恢复慢, 大脑皮质和皮下中枢不同步, 造成神经系统完整性的缺失, 中枢神经表现过渡兴奋, 诱发躁动。缓解和降低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已成为麻醉工作者目前所关注课题。

有文献报道[4], 七氟烷吸入全麻患儿术中给予小剂量的氯胺酮可以有效改善躁动症状, 但由于该药会延长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较多[5], 所以限制了其临床使用。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 同时也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对μ-受体的亲合力比芬太尼强7~10倍[6]。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好几倍, 其代谢产物依然有镇痛效果, 而且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 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静脉给药后几分钟内就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舒芬太尼有较宽的安全阈范围。药物在体内有限的积蓄和迅速的清除使病人能迅速地苏醒。镇痛的深度与剂量有关, 并且可以调节到适合于手术的痛觉水平。存在免疫抑制、溶血或组胺释放等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往往是和剂量相关的, 可用特异性拮抗剂 (如:纳络酮) 使其完全逆转。该药消除半衰期为血液半衰期分别为2.3~4.5 min。鉴于该药的强效镇痛效果, 常用于成人辅助麻醉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文献报道在小儿麻醉使用中有呼吸抑制的可能。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使用舒芬太尼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芬太尼对于术后躁动抑制明显主要由于舒芬太尼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 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7], 另外舒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对心肌收缩力不抑制, 一般不影响血压, 但其有交感抑制作用, 可引起心动过缓, 这对于小儿恢复期躁动引起的心率上升正好相互拮抗, 稳定病人心率,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该研究中两组患儿苏醒时间基本相当, 说明舒芬太尼没有延长患儿的苏醒时间, 安全性、有效性好。舒芬太尼在预防患儿七氟烷吸入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研究中, 使用舒芬太尼的患儿术后嗜睡发生率较高, 对小儿恢复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吴希珠等[8]研究中舒芬太尼对患者容易出现呼吸抑制, 出现呼吸抑制的舒芬太尼ED50为0.19μg/kg, 该研究舒芬太尼静脉使用量为0.05 ug/kg远低于出现呼吸抑制ED50的0.19μg/kg所以并未增加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该研究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60%, 这与《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第4期关于学龄前组 (2~5岁) 躁动率为56.7%相符[9];治疗组手术开始前5 min给予舒芬太尼0.05 ug/Kg静脉注射, 躁动率为20%, 明显降低患儿的苏醒期躁动。

综上可见, 舒芬太尼能够明显降低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有利于手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叶秋玉, 麻睿骏.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的观察和护理[J].海峡医药, 2013 (1) :140-141.

[2]王长青, 杜力侠.七氟烷麻醉诱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 2013 (3) :307-308.

[3]Uezono S, Goto T, Terui K, et al.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 in pediatric patients[J].Anesth Analg, 2000 (3) :563-566.

[4]Chen JY1, Jia JE, Liu TJ, 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ketamine, and placebo on 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strabismus surgery in children[J].Can J Anaesth.2013 (4) :385-392.

[5]韩文冬.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全身麻醉在小儿疝手术中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3) :122.

[6]王洁.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 :111-112

[7]王瑚月, 苏国生.不同麻醉药物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4) :32-33.

[8]吴希珠, 郑晓春.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3) :87-88

芬太尼苏醒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109例, 女性患者91例, 年龄为34~70岁, 平均年龄为 (30±5.1) 岁, 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 每组患者100例, 患者经生化检查后多项指标均显示正常, 无气管插管和全麻禁忌, 患者在临床病症、性别和年龄等临床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于插管前五分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 对插管快速诱导, 术中麻醉采用吸入1%的七氟醚, 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对照组患者于插管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 对插管快速诱导, 对患者采用机械通气, 术中麻醉采用吸入2%七氟醚, 切皮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七氟醚, 于患者呼吸频率低于每分钟30次、反射吞咽恢复和咳嗽恢复的时候, 吸掉呼吸道分泌物, 拔除插管。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χ—±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进行详细记录, 将躁动评分标准设置为0分至3分。0分判定标准为:患者合作安静;1分判定标准为:给予患者刺激的时候, 肢体活动;2分判定标准为:患者无刺激的时候进行挣扎, 但挣扎时无需按压;3分判定标准为:患者产生剧烈挣扎, 需要进行按压。2分以上为躁动症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中, 恶心患者1例, 呕吐患者3例, 呼吸抑制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 恶心患者5例, 呕吐患者7例, 呼吸抑制患者4例,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分析

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治疗组100例患者中, 非常满意患者89例, 满意患者7例, 不满意患者4例, 总满意率96.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 非常满意患者67例, 满意患者12例, 不满意患者11例, 总满意率89.0%, 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躁动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 0分患者71例, 1分患者13例, 2分患者9例, 3分患者7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 0分患者59例, 1分患者21例, 2分患者15例, 3分患者5例, 两组患者躁动评分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如表3所示。

2.4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分析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 苏醒时间为 (12.34±1.45) , 拔管时间为 (15.78±3.1)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 苏醒时间为 (17.98±4.8) , 拔管时间为 (20.01±2.8) ,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如表4所示。

3 讨论

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会产生躁动等问题, 同时出现定向障碍、兴奋和躁动并存, 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导致患者产生循环系统并发症, 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患者不能按照指令进行动作, 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舒芬太尼是有效的镇静镇痛药物, 与芬太尼比较, 临床效价为其10倍左右。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为镇静镇痛麻醉药, 通过上述资料证明, 舒芬太尼具有躁动症发生率较低和程度轻的特征, 尤其在胸科手术中, 采用舒芬太尼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产生概率, 降低痛苦, 避免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

舒芬太尼具有较强脂溶性, 经静脉注射后能快速分布到体内组织, 肝脏代谢无活性, 其高亲脂性能够渗透生物膜, 与芬太尼相比临床效应较快, 因为舒芬太尼具有分布容积小的特征, 终末清除期短的特征, 因此清除速度较快。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减少吸入MAC, 和计量为正相关, 会产生封顶效应, 在封顶效应之下, 舒芬太尼MAC的下降水平优于芬太尼, 舒芬太尼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 能够取得和大剂量芬太尼相同的麻醉效果, 使用舒芬太尼麻醉, 患者对强刺激的反应与芬太尼相比较低,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 交感神经的抑制水平较低, 能够有效降低血管阻力, 在心脏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能够提高血液动力的稳定性, 提高患者心输出量, 降低血管阻力, 减少患者血压升高的危害。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麻患者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镇痛, 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镇痛,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水平, 对比分析麻醉患者在苏醒期产生的躁动差异。结果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 0分患者71例, 1分患者13例, 2分患者9例, 3分患者7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 0分患者59例, 1分患者21例, 2分患者15例, 3分患者5例, 两组患者躁动评分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 患者躁动症产生率较低, 躁动水平低, 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短, 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苏醒期,躁动

参考文献

[1]陈江辉, 鄣曲练.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4) :65-82.

[2]李素芳, 范珂.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躁动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管理[J].医学创新研究, 2007, 4 (20) :180-191.

[3]邓立琴, 丁风兰, 刘红, 等.全麻术后躁动225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 :165-167.

芬太尼苏醒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6例ASA (Ⅰ-Ⅱ级) 鼻内镜手术, 年龄6~10岁, 体重21.2~35.4 kg, 手术时间 (62.7±19.3) min, 均无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2组:F组 (芬太尼2 μg/kg) , S组 (舒芬太尼0.2 μg/kg) , 2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术中维持:丙泊酚0.4 mg/ (kg·h) , 瑞芬太尼0.4 μg/ (kg·h) 泵注, 间断吸入0.8%~1.2%流量的醚。手术结束前20 min停醚, 10 min停丙泊酚, 5 min停瑞芬太尼, F、S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分别静脉缓慢注入芬太尼2 μg/kg, 舒芬太尼0.2 μg/kg, , 记录给药后5 min、10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10 min的Bp, HR, SpO2, R (躁动) 评分[1], RSS (镇静) 评分[2]。观察不良反应。RS评分:0分:安静且合作;1分:吸痰刺激时有肢体活动;2分:无刺激时有挣扎无需按压;3分:挣扎剧烈需按压。RSS评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唤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1.3 统计学分析

各组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方差分析F检验, 组内比较用t检验, 记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F组在拔管时BP、HR的增加明显高于S组, 而S组仅略升高;RS评分S组低于F组, RSS评分S组高于F组, (P<0.05) 。F组有2例患儿在拔管时, SpO2一过性下降至89%~90%, 但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2组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见表1、2。

注:与S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与S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后, 因鼻腔内需要填塞止血棉进行压迫止血, 而造成患者的不适及躁动, 尤其在小儿鼻内镜的患者, 由于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导致小儿对外界的刺激易于泛化, 加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等镇痛药停用引发的疼痛, 引起术终躁动, 导致喉痉挛, 自行拔除气管导管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 良好的苏醒期镇静与镇痛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症状的发生。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 镇痛作用强是芬太尼的7~10倍[3], 作用时间为其2倍, 呼吸抑制作用却较芬太尼轻。由于鼻内镜手术多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良好的镇痛, 我院多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泵注以维持, 但由于瑞芬太尼半衰期短, 所以在苏醒期易导致痛觉高敏感[4]。术毕前静注舒芬太尼, 不但发挥了过渡期的替代治疗作用, 而且阻断了瑞芬太尼使用后的痛觉高敏, 较芬太尼组清醒、无痛、舒适不影响拔管时间。

所以本研究表明, 0.2 μg/kg舒芬太尼可以有效预防小儿鼻内镜手术苏醒期的躁动, 副作用小, 血流动力学稳定, 减少了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对小儿更为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Campistol JM, Sacles SH.Mechanisms of nephrotoxicity.Transplan-tation, 2000, 69:5-10.

[2]Dennis MJ, Foster MC, Ryan JJ, etal.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hornic rejection as a cause of renal allograft failure.Transpl Int, 1989, 2:214-217.

[3]徐春敏, 朱乐亭, 韩容, 等.舒芬太尼注射液.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2) :174-176.

芬太尼苏醒 篇7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苏醒期

在为患者开展手术的过程中, 其麻醉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开展情况及最终的治疗效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非常的必要[1]。在一些大型的手术中, 通常需要对患者实施全麻, 而瑞芬太尼就是全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 其能不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同时其还具有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若将其与丙泊酚联用, 其各方面的性能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2]。本文就主要对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予以简单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受全麻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5~55 (41.5±5.3) 岁;平均体重66.2±7.9kg。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年龄26~55 (42.0±5.5) 岁;平均体重65.3±7.8kg。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2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纳入满足以下条件者[3]: (1) 患者为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者; (2) 患者的BMI (身体质量指数) 指数小于25kg/m2; (3) 经ASA (美国麻醉师协会) 的有关分级评估, 结果显示为I级者。

1.3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排除出现以下症状者[4]: (1) 患者存在心肺或者肝肾功能异常; (2) 患者存在精神疾病; (3) 患者有手术麻醉史, 以及麻醉性镇痛用药史; (4) 患者存在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5) 患者有药物过敏史、酒精滥用史; (6) 患者为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

1.4 方法

麻醉术前, 两组患者均常规禁食禁水, 并且于术前肌注0.5mg阿托品。入麻醉室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 麻醉前给予两组患者吸纯氧3min, 并且按照顺序静脉注入3ug/kg芬太尼+0.2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 并行气管插管器械通气, 之后连接英国百斯700麻醉机, 有关参数情况如下所述:呼吸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末CO2维持在35~45mm Hg。

1.4.1 观察组维持麻醉方法

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 (配比[5]:0.9%的生理盐水2ml+1mg瑞芬太尼+1%的丙泊酚38ml充分震荡溶解1min) 、泵注速度 (以瑞芬太尼的为标准) 为6~12μg/kg·h, 采用BIS仪器监测患者的BIS指标, 术中将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 以药物的半衰期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适当肌松, 予以患者吸入1%的七氟醚, 氧气流量为2L/min, 采用8mg昂丹司琼进行止吐处理并采用10mg地佐辛静滴止痛。

1.4.2 对照组维持麻醉方法

采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分别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泵注速度分别为6~12μg/kg·h和4~9mg/kg·h, 术中将患者BIS值值维持在40~60之间, 麻醉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

1.5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情况: (1) 两组维持麻醉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 (2) 两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相关指标, 包括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 (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维持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两组患者维持麻醉药物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有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和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 (6/30) , 包括心动过缓者3例、低血压者2例、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1例,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 (14/30) , 包括心动过缓者5例, 低血压者4例, 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1例3例, 躁动者2例, 2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根据有关资料[6], 在腹腔镜手术等一些需要全麻麻醉手术术式中, 由于需要采用二氧化碳气腹等措施, 会产生膈肌上升、腔静脉受压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为了维持手术中患者的生命指征平稳, 并且确保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 研究合理的麻醉维持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优势[7]。因此被广泛用于术前麻醉处理, 本次研究就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和采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分别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所选60例患者的对比麻醉维持, 瑞芬太尼是μ阿片受体激动剂[8]。其化学结构中具有酯键, 因此, 瑞芬太尼能够快速的被机体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大量非特异酯酶快速水解代谢, 经过药动力学研究, 瑞芬太尼的代谢不会受到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 半衰期为1min, 终末半衰期为10~20min左右, 并且不受给药剂量、持续给药时间等指标影响, 瑞芬太尼的作用机理主要为通过抑制机体交感神经、松弛外周血管平滑肌, 并且兴奋迷走神经, 起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应激反应等效果;丙泊酚具有分布迅速、分布容积大、消除迅速等优势, 起效时间一般为30~60s, 半衰期为1~5min, 维持麻醉时间为3~5min, 消除半衰期为30~60min, 丙泊酚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而迅速的作用于患者的神经系统。

根据研究结果, 在维持相同且适宜的麻醉深度的条件下, 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研究所采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配比剂量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麻醉的效果。

在麻醉苏醒期, 观察组患者的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苏醒质量高、苏醒迅速, 分析其原因, 主要与丙泊酚的药物剂量有关, 丙泊酚具有二次分布期, 虽然丙泊酚在静脉泵入时一直被代谢和消除, 但是外周药物的再分布会导致患者苏醒期受到影响, 此外, 前述瑞芬太尼的代谢和消除于给药时间等无关, 既排除了瑞芬太尼对苏醒期延迟的影响;最后, 在心动过缓、低血压、躁动等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果证实了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进行全麻时, 苏醒期患者的苏醒速度快, 苏醒质量高。

综上所述, 将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应用于全麻手术当中, 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苏醒期的躁动, 缩短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孔晓东, 张鑫, 邹夏芹, 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6) :74-75.

[2]展涛, 王献春, 王伟.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痛觉过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11) :102-105.

[3]宋美娟, 张娇娇.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在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 (4) :300-301.

[4]汪涛.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 :85-86.

[5]周德祥, 熊双宝.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临床效果观察优先出版[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 (7) :962-965.

[6]陈理建, 梁慧英.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30) :54-57.

[7]刘卫校, 丁华, 高华.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痛觉高敏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6) :76-77.

上一篇:拥抱自信下一篇:鼻泪囊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