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质量(精选7篇)
苏醒质量 篇1
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后的拔管期间可能会发生某些并发症,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压升高、强烈呛咳、心动过速、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肌缺血等, 部分患者将因此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1]。与此同时, 瑞芬太尼因兼具镇痛效果强以及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等特点而在临床麻醉处理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2]。近年来, 我院针对部分全麻患者在苏醒其间采用瑞芬太尼维持小剂量靶控输注, 其患者拔管质量明显获得改善,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1~7月在我院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男64例, 女44例;年龄18~60岁, 平均 (46.3±9.2) 岁;体质量41~68 kg, 平均 (59.2±10.2) kg;身高150~182 cm, 平均 (164.2±8.3) cm;麻醉分级 (ASA) Ⅰ~Ⅱ级。排除标准:合并有高血压以及关系并等心血管疾病者、合并阿片类药物过敏史及滥用史者、合并嗜酒史者、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者以及孕育期妇女等。将该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 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以及麻醉分级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方法:麻醉前, 对所有患者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与东莨菪碱0.3 mg;之后进行麻醉诱导:以此静注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4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满意后进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 设置潮气量8 m L/kg, 控制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采用异氟醚持续吸入, 将呼吸末氟醚浓度调整在0.4%~1.0%, 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3.0~5.0 ng/m L, 维库溴铵0.5~1.0μg/ (kg•min) , 二者均持续泵入。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异氟醚、维库溴铵给药, 手术完全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给药, 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将瑞芬太尼给药剂量改为1.0 ng/m L持续泵入, 直到拔管停止给药。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以及心率 (HR) 等三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另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5 min记录下所监测到的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 具体包括低频功率 (LF) 、高频功率 (HF) 以及LF/HF三方面频域分析法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 (P<0.05) , 而观察组略有升高 (P>0.05) , 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考察时间点的HRV指标比较: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 (P<0.05) , 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 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 (P<0.05) 。见表2。
3讨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临床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一般是直接将麻醉药物停用, 并在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后再将气管插管拔除, 由于此刻患者已处于苏醒状态, 故拔管所产生的刺激将可能诱发诸如前文所述之并发症, 继而导致不良后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其苏醒其间采用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可较好地抑制其血压与心率的升高, 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指标均能维持在相对更满意的水平。同时另有相关研究提示[3], 降低瑞芬太尼靶浓度后, 患者可以迅速从呼吸抑制及深度镇痛状态转为相对镇静、可唤醒且咳嗽反射相对抑制的状态, 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将大大降低, 势必更有利于顺利拔管。综上所述,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考察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苏醒拔管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择期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 对照组完成手术后即停止麻醉药物给药, 观察组则在手术完全结束时采用1.0 ng/m L剂量持续泵入瑞芬太尼。结果 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拔管时对照组SBP、DBP、HR均显著升高 (P<0.05) , 而观察组略有升高 (P>0.05) , 且手术结束后的各时间点三项指标数据对照组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手术结束时比较, 两组患者拔管时以及拔管5 min后的LF、HF、LF/HF三方面指标均显著更高 (P<0.05) , 另外拔管时与拔管后5 min, 组间比较HF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LF与LF/HF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低 (P<0.05) 。结论 全麻苏醒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明显改善拔管质量, 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麻,拔管质量,瑞芬太尼,小剂量靶控输注
参考文献
[1]王晓燕, 孙雪峰, 郝建华, 等.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的测定[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2013, 8 (2) :43-45.
[2]王静捷, 陈广俊, 罗爱伦, 等.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维持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改善苏醒拔管质量[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 34 (1) :109-112.
[3]陈碧岚, 马彩琴.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1) :56-57.
苏醒质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选取我院70例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条件:年龄25-65岁,ASAⅠ-Ⅱ级,术前无明显心理方面异常,认知理解能力较好。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药物成瘾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以自愿原则参与本研究并于术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ASA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患者停用常规术前药物。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末梢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无创血压。记录术前、诱导插管后、切皮时、缝皮时、术后呼之睁眼时以及拔管时患者的平均压和心率。B组额外连接ASPECT BIS XP麻醉深度监测仪,记录BIS基础值。麻醉诱导以力月西0.1mg/kg、芬太尼3μg/kg、得普利麻1.5 mg/kg、罗库溴胺0.8mg/kg顺序静脉注射,给药2min后经口直视下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予得普利麻3mg/kg·h、顺式阿曲库铵1μg/kg·min静脉输注,异氟醚0.8MAC吸入(氧流量1L/min)。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et CO2在35-45mm Hg之间,SPO2≥99%。B组术中通过增减得普利麻给药量调节BIS值在55~40之间,若静脉用量增大至5 mg/kg·h仍无效则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控制BIS值在目标范围之内。A组根据临床经验调节麻醉深度。如患者血压或心率较基础值增减20%,随即同前先后调节得普利麻,异氟醚用药量以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控制患者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20%之内。两组缝皮时均停用异氟醚吸入,得普利麻维持输注至手术结束。B组控制缝皮时BIS在60-70之间。
1.3 监测指标
详细记录A、B两组入选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潮气量,手术结束至清醒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有无出现躁动。术后统计各病例得普利麻、异氟醚用量。于手术次日按调查问卷询问五个问题(A.你入睡前能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B.你醒来后记得的第一件是什么?C.你能记得从入睡到醒来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吗?D.你在手术期间有做梦吗?E.你觉得手术中感觉最糟糕的事是什么?)忠实记录患者原话后统一交独立小组完成术中知晓初步调查。一周后再行随访,一个月后进行电话跟踪调查最终确定有无发生术中知晓。根据最终结果判定麻醉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以及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呼之睁眼时潮气量也大于A组;得普利麻及异氟醚用药量同样少于A组(P<0.05,见表3)。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两组患者术中循环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率接近(见表2)。
组间相比,P>0.05
组间相比,P>0.05
组间相比,*P<0.05
3 讨论
BIS是来源于脑电图的变量,作为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手段之一主要用于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是美国FDA认可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它为临床工作者了解麻醉药物催眠镇静强度和监测术中麻醉深度提供了有用的信息[1]。对了解和评价镇静催眠类药物的麻醉效能有一定的帮助[2]。
虽然其预防术中知晓的能力仍然未能明确[3]。甚至有资料显示如果单纯依靠BIS值的大小进行麻醉深度调节,有可能因为数据的误导造成人为的麻醉过浅,最终导致术中知晓发生率的升高[4]。但因其与许多催眠镇静药物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利于指导个体化用药。这将有利于减少患者全麻手术中的用药量,理论上有利于患者全麻术后复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苏醒质量。
传统的麻醉深度监测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皮肤,眼征以及肌肉松弛程度等体征来判断,没有客观的,可定量的观察指标,而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不利于麻醉用药量的调控,难以做到个体化最优化用药。本文在于探讨:与传统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相比,应用BIS监测能否通过减少全麻用药量从而缩短全麻术后复苏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术后苏醒质量?国外对此进行过一定的研究:BIS被应用以指导定量用药,包括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以加快复苏和康复[5]。几项研究显示:通过BIS监测仪和新型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能有效缩短术后拔管和复苏时间[6,7]。另外几项研究同样论述了BIS监测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减少催眠镇静类药物用量,缩短全麻后拔管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及恢复室停留时间从而减少麻醉支出[8]。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本实验中我们主要观察了得普利麻和异氟醚这两种和BIS有良好的相关性药物。而这也是临床全身麻醉中中常用的两种药物。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利用BIS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的确使患者的用药量有所减少,而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A组亦有所缩短。在麻醉质量方面,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AB两组手术开始后血压心率均有所上升,而B组相对基础值变化较小。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发现术中知晓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率两组差别不大。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原因多样,易受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在颈面部手术中有着很高的发生率。因而本实验中单纯异丙酚和异氟醚两种药物在用量上的差别并不会对术后恶心呕吐在两组间的发生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同理术后躁动的诱因也是多方面的[8],具体发生机理也不是十分明确,本实验中控制因素并没有对其常见的发生原因产生影响,两组数据因此比较接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BIS麻醉深度监测与传统方法相比的确能有效控制全麻药物用量,并改善麻醉苏醒质量,值得在临床麻醉监测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镇静深度,与传统监测指标相比较对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术中麻醉深度;B组应用BIS监测仪调整麻醉深度。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统一各组用药方案。两组均于手术当天,次日,一周进行随访完成术中知晓调查表,一个月后进行电话跟踪。同时记录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详细记录得普利麻和异氟醚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统计差异,BIS监测病人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较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监测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病例。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躁动两组大致相同。结论应用BIS监测有助于有效控制全麻药物用量和改善术后麻醉苏醒质量。
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麻醉深度监测,麻醉苏醒
参考文献
[1]Ellerkmann RK,Kreuer S,Wilhelm W,et al.Reduction in anaesthetic drug consumption is correlated with mean titrated intra-operative Bispectral Index valuesp[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6;50:1244-1249.
[2]Punjasawadwong Y,Boonjeungmonkol N,Phongchiewboon A.Bispectral index for improving anaesthetic deliver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4):CD003843.
[3]O'Connor MF,Daves SM,Tung A,et al.BIS monitoring to prevent awarenes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2001;94:520-522.
[4]Kalkman CJ,Drummond JC.Monitors of depth of anesthesia,quo vadis?[J]Anesthesiology,2002;96:784-787.
[5]Gan TJ,Glass PS,Windsor A,et al.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allows faster emergence and improved recovery from propofol,alfentanil,and nitrous oxide anesthesia[J].BIS Utility Study Group.Anesthesiology,1997;87:808-815.
[6]Song D,Joshi GP,White PF.Titration of volatile anesthetics using bispectral index facilitates recovery after ambulatory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97;87:842-848.
[7]Gan TJ,Glass PS,Windsor A,et al.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allows faster emergence and improved recovery from propofol,alfentanil,and nitrous oxide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97;87:808-815.
苏醒质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18~62岁,平均(43.4±2.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19~64岁,平均(45.4±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监测常规各项生命体征,患者平静后,行快速静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6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后进行气管插管。然后接麻醉剂,术中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吸入浓度,以2%~4%七氟醚(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氧气1.5L/min吸入,并且恒速泵注10μg/(kg·h)瑞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持续麻醉,并且适时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对照组吸入麻醉时间<90min,观察组的吸入麻醉时间≥90min。在术中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和输液速度,手术结束后停止泵注瑞芬太尼,送至麻醉恢复室等其自然苏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情况,即七氟醚吸入时间、自助呼吸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七氟醚吸入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七氟醚吸入时间为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均没有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反流误吸等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躁动。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七氟醚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和血/气分配系数比较小,因此比较容易从血液中转移到肺泡,并且在患者进行气体交换时会排除到体外,所以患者在麻醉后苏醒时间比较短,比较适合用于短小的腹部手术[4]。而瑞芬太尼属于一种新型合成的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其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好以及苏醒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手术中[5]。在使用瑞芬太尼前应提前注射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因此在临床上将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吸入麻醉时间<90min,观察组的吸入麻醉时间≥90min。两组患者在自助呼吸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七氟醚吸入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贾杰等[7]研究结果相类似。这表明,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虽然吸入麻醉时间不同,但是苏醒时间并没有显著变化,麻醉时间的增加也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均能够取得较好的可控性,能够获得满意苏醒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平,肖飞,张引法,等.复合异丙酚麻醉时瑞芬太尼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量效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2):190-192.
[2]柳欢,李鹏.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2):35-36,38.
[3]章艳君,刘金柱,吴雪青,等.地佐辛对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2):1425-1428.
[4]阳兴,黄漫,王远胜.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7):71-72.
[5]殷开锋,林勇,李彬.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管理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2,10(5):54,58.
[6]邢娜,程丹,李治松,等.糖尿病因素对七氟醚复合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5):584-586.
苏醒质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8例, 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5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 女23例;年龄在27~54岁, 平均年龄为 (39.8±4.6) 岁。患者的手术类型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4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12例。5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 女28例;年龄在21~52岁, 平均年龄为 (38.4±4.3) 岁。患者的手术类型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3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16例。排除标准:患者有高血压疾病;患者有低血压疾病;患者有心脏节律或者是传导功能异常;患者有糖尿病;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有哮喘病史;患者服用过精神类药物;患者有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于18或高于25 kg∕m2。根据患者的意愿, 将其随机分组, 所以两组患者无论在手术类型、年龄、性别等方面相比, 均无明显的差异, 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其他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插管:按千克体重计算, 于插管前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插管前3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4μg, 行诱导插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插管前1 min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 维持术中麻醉采用异氟醚吸入。
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其他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插管:按千克体重计算, 插管前3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 行诱导插管;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 其他药物与使用剂量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按Riker量表对患者镇静与躁动程度进行评分[3]:0分:患者能够安静合作;1分:在给予刺激时, 患者的肢体可产生活动;2分:在没有给予刺激情况下, 患者时有挣扎表现, 但无需按压;3分:无刺激情况下, 患者有剧烈挣扎表现, 需要按压。分值超过2分即视为躁动。
按NRS量表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4]: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剧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1)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前患者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观察组患者在T1~T5点的血压及心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内, 因麻醉减浅、体内二氧化碳蓄积、插管对气管产生刺激等因素影响, 致使患者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变, 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躁动、呛咳等, 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也会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利的影响。
目前, 舒芬太尼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其脂溶性较高, 易穿透血脑的屏障, 因此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有效的浓度, 发挥出最大药效, 并且舒芬太尼的分子容积较小, 机体内清除率高, 反复给药后, 产生的蓄积作用也较轻微[5], 有资料报道[6], 舒芬太尼的镇痛时间高于芬太尼6倍, 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 降低皮质醇分泌量, 减少患者术后躁动发生机率。另外, 舒芬太尼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压力感受器敏感性[7], 所以在给予患者气管插管与拔管操作时,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较平稳的状态。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前患者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T1~T5点的血压及心率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将舒芬太尼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的麻醉中, 能够在围拔管期内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较平稳的状态, 降低苏醒期患者躁动、疼痛的发生机率, 可以缩短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 并且患者在麻醉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全麻中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8例, 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其他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插管;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其他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插管。将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前患者躁动程度、术后疼痛评分、T1~T5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前患者躁动程度、术后疼痛评分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T1-T5点的血压及心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舒芬太尼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全麻患者的麻醉中, 能够在围拔管期内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较平稳的状态, 降低苏醒期患者躁动、疼痛的发生机率, 可以缩短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 并且患者在麻醉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万兰兰, 张大奇.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甲状腺全麻手术苏醒质量中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9) :35-37.
[2]王建强.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比较[J].健康必读, 2011 (5下旬刊) :147-148.
[3]李威, 段春艳, 张霞.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 2012, 26 (4) :22-24.
[4]刘伟, 张昀, 马金孝.两种用药方式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3) :15.
[5]许先成, 冯慧, 柯昌斌.舒芬太尼联合曲马多对全麻苏醒期躁动与寒战的预防作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0 (2) :29.
[6]傅丽英.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 2010, 16 (21) :1032-1033.
苏醒质量 篇5
20114-2015 年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 分别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ASA分级Ⅰ~Ⅲ级, 年龄24~56 岁, 体重41~66 kg, 手术时间平均 (2±1) h。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无心肺功能异常, 无手术外伤史, 术前1 个月未服用特殊药物。9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 3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饮6 h、禁食10 h, 未用术前针。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并进行常规检测。A组于术前30 min开始泵入右美托咪啶1 μg/kg, 输注时间10~15 min, 后改为0.7 μg/ (kg·h) 维持至术毕前30 min。快速静脉麻醉诱导, 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4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利泊酚1~2 mg/kg、顺阿曲库铵0.25 mg/kg。面罩正压通气至肌松完全3~5 min后快速气管插管 (或喉罩) , 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05 μg/ (kg·min) , 利泊酚1.5 mg/ (kg·h) , 根据肌松监测以及手术时间长短, 间断注入顺阿曲库铵。 术中维持BP、 ECG、SPO2稳定, 维持PETCO2于35~45mm Hg、BIS 40~60。术毕前30 min停用顺阿曲库铵, 术毕前3 min停用利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在术毕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0.75 μ g/kg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观察指标:术毕送入麻醉恢复室, 记录从停药到呼之睁眼的时间 (T1) 、拔管时间 (T2) 、离开PACU时间 (T3) 。记录苏醒期的躁动评分[1]:①0 分:患者嗜睡, 无躁动不适;②1分:患者清醒, 能安静合作, 有轻度烦躁;③2 分:患者中度躁动, 持续呻吟, 需要安抚;④3 分:患者重度躁动喊叫, 难以安抚;⑤4分:患者烦躁不安, 需要使用外力按压四肢以制动。同时记录Ramesay镇静评分[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 (ASA分级、Wrench寒战分级、躁动分级) 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各时间段表现以及Ramesay评分结果显示, A组T1长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长于C组 (P<0.01) ;3组T3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A、B组躁动评分优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A组Ramesay镇静评分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讨论
手术过程中, 生命体征平稳不代表术毕返回PACU苏醒顺利, 在PACU常见躁动或呛咳寒战[3,4], 或因肌松恢复不彻底而不耐受气管导管的患者, 若再给予一些镇痛药物或镇静药物, 会让麻醉医生比较被动, 或出现因自主呼吸差而脱机后再次带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情况。如有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呛咳、延长耐管时间而不影响患者自主呼吸, 就可以提高苏醒质量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
2000年3月, 右美托咪啶在美国首次上市就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作为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的α2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啶通过激动脊髓后角α2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通过激动外周血管α2受体产生利尿和抑制寒战的作用, 激动蓝斑核睡眠中枢α2受体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激动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通路α2受体抑制儿茶酚胺释放产生稳定血压的作用。右美托咪啶不仅能抑制患者过度应激、延长耐管时间, 且相当安全, 不影响患者自主呼吸, 使其呈现自然睡眠状态。同时, 右美托咪啶具有中度镇痛作用, 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静药物的用量, 降低其不良反应。
本研究发现, 术中泵入一定量的右美托咪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苏醒期状况, 减少烦躁、躁动、呛咳及寒战的发生。但若长时间泵入右美托咪啶1.0 μg/kg, 则可延长苏醒期。右美托咪啶本身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率减慢等, 术中注意调整浓度, 可避免此情况发生。本研究发现术中维持量在0.2~0.7 μg/ (kg·h) 属于安全、合适的范围, 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对患者在PACU的安全转归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莹.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昂丹司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10) :1530-1531.
[2]薛金配, 王军, 宗川曰, 等.右美托咪定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45例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1) :96-97.
[3]康茵, 赵国栋, 李真, 等.帕瑞昔布钠预防妇科腹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寒战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7) :566-568.
苏醒质量 篇6
关键词:瑞芬太尼,七氟烷,异氟烷,老年患者, 胸腔镜手术
七氟烷或异氟烷是现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两种吸入麻醉药, 麻醉医师在利用其诱导迅速, 麻醉平稳的优点的同时, 也因处理苏醒期躁动 (EA) 而对其使用有所顾虑。有研究表明,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可以提高全麻苏醒期质量[1], 但有关是否能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的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期质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 ASA分级Ⅰ~Ⅱ级, 年龄在65~73岁, 体质量在48~80kg。术前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病史, 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无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史;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包括小学) 。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 (SR组, n=30) 和异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 (IR组, n=30)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未使用术前药并于入室前建立静脉通路, 术中液体治疗以晶体和胶体为主。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无创血压 (SBP、DBP)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EtCO2) 、脑电双频指数 (BIS) 、尿量及麻醉气体浓度。两组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依次注射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8mg/kg, 开启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 (北京思路高公司, TCI-I型) , 靶浓度为3ng/mL, 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SR组吸入七氟烷、IR组吸入异氟烷, 维持BIS值于40~50;两组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 (靶浓度3~4ng/mL) 及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4mg/kg维持肌松, 术中新鲜气流量为2L/min (氧气和空气各半) 。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双腔气管导管) , 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调节相关呼吸参数, 维持EtCO2于35~45mmHg。手术结束前20min (关毕二氧化碳时) , 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作为术后镇痛量。术中两组患者中如HR低于50bpm予以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处理;如血压低于基础值的30%予以适当加快输液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 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同时调节新鲜气流量 (纯氧) 至6 mL/min, 并予以新斯的明0.02mg/kg和阿托品0.01mg/kg静脉注射拮抗残余肌松作用, 达拔管指征后予以拔除气管导管送至麻醉后恢复室 (PACU) 待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1.3.1 记录数据
两组患者入室后5min (T0) 、手术切皮时 (T1) 、气腹后1min (T2) 、呼唤能睁眼时 (T3) 、拔管后即刻 (T4) 及5min时 (T5) 的SBP、DBP、HR及BIS值。记录两组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呼唤睁眼 (苏醒时间) 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 (拔管时间)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至达到送出PACU标准期间有无躁动、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3.2 记录两组患者累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次数。
躁动评分采用五分躁动分级法[2]:1分, 平静睡眠;2分, 清醒, 平静;3分, 易怒, 异激若, 哭喊;4分, 难以安慰, 无法控制的哭喊;5分, 无法安静, 迷惑, 谵妄。3分及以上为躁动, 予以芬太尼50ug静脉注射进行干预, 效果不佳者予以异丙酚30mg静脉注射。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以绝对值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1 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BP、DBP、HR及BIS值组间及组内比较
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BIS值变化趋势相同, 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BIS值低于基础值,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IR组,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拔管后即刻至达到送出PACU标准期间, 两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 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T0比较, *P<0.05
注:与IR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 是唯一能在血浆和组织中水解的甲基酯侧链的阿片样物质, 具有起效快、清除迅速、持续输注半衰期短、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的特点。与吸入麻醉药复合应用时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可增强两种药物的麻醉效能, 降低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 同时减少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性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的作用, 降低了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3,4,5]。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BIS的变化趋势一致, 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次数组间比较明显差异, 表明在维持相近的麻醉深度时, 瑞芬太尼与七氟烷或异氟烷复合应用具有稳定的心血管效应, 有利于提高麻醉质量。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 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IR组, 分析原因, 与七氟烷有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有关, 七氟烷相对于异氟烷较小的溶解度, 麻醉过程机体摄入少, 麻醉深度容易控制, 苏醒过程中七氟烷被迅速排出体外, 因而苏醒迅速[6]。但术后苏醒期躁动 (EA) 是吸入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与吸入的时间及剂量有一定的关系[6]。本研究中SR组、IR组分别有2例患者 (10.0%) 、3例患者 (15.0%) 发生了EA, 低于以往的文献报道, 这与麻醉维持期间复合了瑞芬太尼从而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因瑞芬太尼具有清除迅速、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特点, 故停药后血药浓度会迅速下降, 患者很快就会感到疼痛, 而疼痛也是引起EA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有必要在麻醉停药前即使用适量镇痛药, 以防止术后患者躁动。
综上所述,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 苏醒平稳, 可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惠, 范晓华, 周斌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控制性降压及苏醒质量的比较[J].四川医学, 2009, 30 (6) :851-853.
[2]Cole JW, Murray DJ, McAllister JD, et a1.Emergence behavior in children:defining the incidence of 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following an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 2002, 12 (5) :442-447.
[3]秦钟, 杨勇刚, 孙国华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3) :456-457.
[4]Manyam SC, Gupta DK, Johnson KB, et al.Opioid-volatile anesthetic synergy:a response surface model with remifentanil and sevoflu-rane as prototypes.[J].Anesthesiology, 2006, 105 (2) :267-278.
[5]梁晓君.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控制性降压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6 (1) :96-98.
苏醒质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38例。在观察组中, 男患者20例, 女患者18例;年龄在26~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8.4岁;平均麻醉时间为 (4.6±1.3) h;术前平均睡眠时间为 (5.2±2.1) h;麻醉之前根据ASA分级, 为Ⅰ~Ⅱ级。在对照组中, 男患者22例, 女患者16例;年龄在26~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6岁;平均麻醉时间为 (4.7±1.3) h;术前平均睡眠时间为 (5.3±2.1) h;麻醉之前根据ASA分级, 为Ⅰ-Ⅱ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就是手术前一天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 详细了解患者的目前状态及病情变化, 从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优化手术方案;同时, 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讲述手术过程、麻醉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做好宣教及安慰工作, 让患者有所准备,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在患者麻醉之前进行导尿, 为手术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在手术之后, 将患者转移到病房, 等待麻醉苏醒。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 术前宣教。手术之前, 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讲述手术过程、麻醉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做好宣教及安慰工作, 让患者有所准备,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提高手术成功率[3]。除此之外, 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 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 拔管前后应平稳呼吸, 使患者清楚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导尿管的不适更需详细解释, 主要表现为很强的排尿刺激及尿不尽感, 而苏醒期人的本能反应为不想排在身上, 故须向患者形容那种不适感及尿液会收集到尿袋以解除其顾虑。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 一定要以安慰、鼓励为主,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皮肤颜色异常等情况;耐心和患者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与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 并且向患者介绍全麻的信息, 让患者逐渐信任护理人员, 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 (3) 术后舒适性护理。在手术之后, 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 避免体位或器械压迫神经与大血管, 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对于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来说, 需要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宜, 并且定时调整患者体位, 必要情况下, 可以升起床护栏, 对患者予以保护。对患者四肢血液循环情况予以监测, 保证患者静脉回流良好, 避免出现皮肤受压损伤的情况。 (4) 适当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在全麻手术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患者相应的镇静、镇痛药物, 减轻患者的痛苦, 避免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产生躁动[4]。在手术之后, 因为麻醉药物效果的逐渐减退, 患者痛觉逐渐恢复, 因为患者个人承受能力的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躁动。为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马上告知医生,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 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选用自控镇痛泵予以镇痛, 能够显著避免或者减少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 (5) 密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对于全麻手术患者而言, 经常会因为药物残留, 致使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或者通气不足的情况, 进而引发其它并发症, 出现头痛、烦躁等[5]。为此, 需要对患者的动脉血气进行密切监测,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就要马上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标准[6]0分, 安静, 无躁动;1分, 在吸痰等操作中发生肢体躁动, 在心理疏导后能够改善;2分, 没有刺激的情况, 就会产生躁动, 并且试图拔除引流管、导管等, 需要予以制动;3分, 强烈挣扎, 需要多人制动。躁动发生率为 (1分+2分+3分) 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为 (n/%) ,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进行t检验, 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心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 1分3例, 2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 1分6例, 2分4例, 3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28.9%,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99, P<0.05) 。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麻醉并发症, 一般患者均呈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升高、心律加快、不恰当肢体动作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发生器官系统并发症的几率, 特别是伴有高血压或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非常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3.2%, 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26.3%,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 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在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时候, 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后舒适性护理、适当使用镇静与镇痛药物、密切监测患者动脉血气, 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 可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根据临床研究[7]表明, 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和患者术前对麻醉苏醒期可能发生的身体反应了解不足、思想准备不足有关, 同时也和麻醉后的疼痛感、刺激性诊疗、呼吸抑制效应等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 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 减少躁动的发生势在必行。
经过实践研究[8]表明,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监测与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过程中, 主要就是对患者疼痛感与动脉血气予以监测分析。在全麻后苏醒期, 患者知觉已经恢复一部分, 可能会因为伤口疼痛导致患者出现躁动。所以, 在患者麻醉苏醒期间, 护理人员必须协助医生对患者予以镇痛评估, 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给予患者镇痛治疗。除此之外, 在全麻苏醒期后, 患者可能会因为麻醉、镇痛等药物的残留作用, 出现通气不足、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副作用, 护理人员必须予以严密观察,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就要马上通知医生, 针对患者症状予以有效处理,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应激源, 在手术之后还会残留一些的麻醉药物作用, 对患者的感觉神经有着一定的影响, 如果患者缺乏对麻醉药物使用副作用的了解, 在面对外界刺激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 就会出现反射性反抗, 进而产生躁动[9]。所以,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而言, 术前讲解麻醉药物使用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以及相关手术内容, 可以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在出现相关反应的时候, 可以更好的面对, 不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从而减少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同时, 除了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之外, 还要加强保暖护理, 消除寒冷、光照、噪音等刺激的干扰, 尽可能减少患者躁动现象的发生[10]。尤其是术后吸痰操作,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 保证操作规范、合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加快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 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全麻腹部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要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34例, 1分3例, 2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为0分27例, 1分6例, 2分4例, 3分1例, 躁动发生率为28.9%,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发生率, 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苏醒期躁动
参考文献
[1]淡延红.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分析及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19 (4) :145-146.
[2]左艳琴, 史秋莲, 黄素娟, 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22 (32) :122-123.
[3]陈秀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 2014, 21 (8) :126, 127.
[4]任细妹.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 2014, 14 (2) :22.
[5]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0) :1884-1886.
[6]胡同慧.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1 (6) :1327-1329.
[7]成昌霞, 郭静, 赵彩晶, 等.两种手术室空气质量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0:86-88.
[8]柏晓庆.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 2014, 10 (7中旬版) :214-215.
[9]刘玉, 李玲.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11 (7) :1200-1202,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