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泪囊阻塞

2024-08-15

鼻泪囊阻塞(精选7篇)

鼻泪囊阻塞 篇1

泪道疾病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慢性泪囊炎与鼻泪管阻塞是其中较为多发的两种类型。疾病在发展的早期虽然不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 但溢泪、溢脓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2];病情晚期通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该次研究中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82例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病例患者病例, 对应用逆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该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以及鼻泪管阻塞患者病例, 共抽取其中的82例, 再将其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 在对照组中有男23例和女18例;年龄在17~68岁, 平均为 (43.5±13.4) 岁;治疗组中有男24例和女17例;年龄在19~69岁之间, 平均为 (44.1±13.7) 岁。

1.2 方法

在分组结束后, 分别给予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常规手术方式和逆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进行治疗[3,4]。而后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指标包括有泪囊炎以及鼻泪管阻塞症状改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和住院时间[5]。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没有溢泪溢脓现象出现, 泪道已经被冲洗通畅;有效:没有溢脓现象出现, 但仍然存在程度较轻的溢泪症状, 对泪道进行冲洗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一定阻力;无效:仍有明显的溢泪、溢脓现象存在, 对泪道进行冲洗的通畅性不理想[6,7,8,9]。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手术和住院时间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形式, 分别对技术资料和组间对比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经统计发现,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治愈者13例, 有效者19例, 无效者9例, 治疗总的有效率为78.0%;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治愈者16例, 有效者23例, 无效者2例, 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5.1%。显然治疗组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 (41.7±7.2) min和 (12.8±8.4) min;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7.5±1.1) d, 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4.2±1.5) d。以上两个观察指标均表现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者8例, 发生率为19.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2例, 发生率为4.9%。治疗组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与临床上的其他手术方法相比, 采用逆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对患有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治疗, 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 不需要做皮肤切口, 使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患者更加容易接受[10]; (2) 使鼻泪管阻塞症状得到解除的同时, 可以使正常的泪液排泄通道被彻底保留, 不会对患者的泪囊、鼻黏膜等正常生理组织结构造成破坏[11,12,13]; (3) 手术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 大部分患者的手术在10 min内就可以顺利完成而且患者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及术后的出血量非常小, 基本不会出现大出血等不良反应症状; (4) 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比较, 该项手术的临床治疗适应症范围更广, 年老者、儿童、鼻中隔弯曲、鼻黏膜萎缩患者均可以采用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4]; (5) 手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均非常理想,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

鼻泪囊阻塞 篇2

【关键词】鼻腔泪囊吻合术;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慢性泪囊炎

【中图分类号】R777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60-01

慢性泪囊炎多因患者的泪囊粘膜分泌一定的脓液及粘液导致不能经鼻泪管向鼻腔进行引流,致使流出的脓液和粘液在患者的泪囊中潴留而出现的炎症 [1-2]。本文对鼻腔泪囊吻合术、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16只患眼,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长期的溢泪病史并存在眦部肿胀流脓症状,对患者的泪囊区压迫时出现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冲洗泪道完全的阻塞等。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共56只患眼,患者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432±762)岁;研究组患者共60只患眼,患者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469±73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从患者的患侧中鼻道将10g/l的地卡因麻黄素棉条做麻醉,随后保持仰卧位,将头部上扬约30°后,从内眦鼻侧5mm及内眦韧带上5mm左右开始,做深弧形的切口,长度约15cm,随后将骨膜剥离,从泪囊窝内将泪囊分离,并使用血管钳将泪囊窝下内侧壁骨板做一个破孔,并扩大,进行鼻粘膜的工形切口,随后从泪囊相应的位置坐一个工形切口形成前后瓣,并缝合鼻粘膜后瓣、泪囊等,将棉条取出后缝合包扎。

研究组实施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经患者的眶下进行神经阻滞麻醉,使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在患者的结膜囊表面进行麻醉,于患者的泪道中注入1%丁卡因05mL,于下鼻道内填入含有05%的麻黄碱液及l%丁卡因的小棉片,20min之后使用1根9号的腰穿针探入到患者的泪道之后将针芯取出,然后插入引导钢丝,将下鼻道内填入的棉片取出后将钢丝勾出,之后将扩张器穿入,对患者的鼻泪管进行逆行扩张,使人工鼻泪管置入到患者的泪道,并进行适当调整。

两组患者均进行辅助用药及冲洗操作,于患眼同侧的鼻腔进行滴入呋麻滴鼻液,3次/1d,共持续3d,并于结膜囊内滴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6次/1d,共持续7d,术后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片7d,并且7d内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的混合液对患者的泪道每天冲洗1次,8~24d内每7d对患者的泪道冲洗2次。两组患者术后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鼻腔创口上皮化时间(鼻腔创口上皮化时间短,表明此治疗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反之,则不具有更多的优点)和临床总有效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3],将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分为:痊愈:患者的造口形成、上皮化良好,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在进行泪道冲洗时十分通畅且没有出现溢泪的情况;好转:患者的造口有好转迹象,但造口形状较为狭窄,上皮化良好,溢泪减轻、溢脓消失,在进行泪道冲洗时较为通畅,但会出现稍许的溢泪情况;无效:患者的造口关闭,溢泪、溢脓症状无缓解,在进行泪道冲洗时不通畅且出现溢泪的情况。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慢性泪囊炎患者在术中和术后,仅有少数患者的鼻腔中出现微量的出血症状,均没有出现其他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两组对比鼻腔创口上皮化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的一种常用经典的治疗方法,然而其存在创伤大、操作复杂、出血量高、手术时间长、术后留有疤痕等缺陷,此外,此手术会改变泪道原有解剖通道和结构,术后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吻合口阻塞症状,增加进行再次治疗的难度[4-5]。

人工鼻泪管置入术则是于患者的泪囊及下鼻道的之间置入一个泪液的引流通道,使患者结膜囊内的泪液聚集汇入至泪囊部位,经鼻泪管内的引流管而流至患者的下鼻道,从而消除患者的溢泪症状,并且人工鼻泪管置入术的操作简便、安全、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患者面部不存在瘢痕,患者更容易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总有效率为9286%,人工鼻泪管置入术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鼻腔创口上皮化的时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患者容易接受,手术适应范围较广,费用低,住院时间短,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陈蕾,胡倩,等.隐形人工鼻泪管置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38例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4,(3):273274.

[2] 韦述达,张昌明,朱宇,等.经鼻内镜人工鼻泪管介入术的临床观察[C].//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8181.

[3]吴建,孙爱华. 鼻微创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7138.

[4] 杨俭伟,李妍,武群英,等.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28729.

[5] 严晓腾,冯军.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27(3):4546.

鼻泪囊阻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慢性泪囊鼻泪管阻塞病例160例170只眼。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48例, 其中双眼10例, 单眼150例。

1.2 治疗方法

①切开将平中鼻甲附着处, 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 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开, 至骨表面, 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 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 此时可见二者之结合骨缝。②开骨窗用骨凿凿除 (或以电钻磨除) 上颌骨额突, 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钳除, 形成直径约为l cm的骨窗, 即可暴露泪囊内壁, 微呈淡蓝色。为了准确定位, 经泪小点、泪小管导人探针进入泪囊, 经内镜观察验证是否已将泪囊准确暴露。③减压用镰状刀或微型剪切开泪囊, 并去除泪囊内壁;泪囊较大时, 可自泪囊前缘弧形切开, 形成一翻转向后的黏膜瓣, 与钩突前缘黏膜相贴。清楚骨窗周围的骨屑和黏膜组织, 冲洗泪囊后, 将扩张管经泪小点导入, 自鼻内泪囊造口处引出, 上端置于泪总管, 下端缝合固定于中鼻甲。

2 结果

通过对160例患者170眼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 观察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 随访半年无复发, 效果明显。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临床主要表现为溢泪, 遇冷风刺激时加重, 挤压泪囊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2]。慢性泪囊炎对眼健康是一种威胁, 因经常有分泌物及细菌逆流到结膜囊内而引起结膜炎;当角膜受损伤时, 易引起角膜溃疡, 或化脓性眼内炎[3]。故内眼手术之前, 必须检查有无泪囊炎, 如有则应治疗, 以免术后引起眼内感染。泪道冲洗可明确诊断, 必要时可行X线泪囊碘油造影而确诊[4]。鼻泪管阻塞系泪液排入鼻腔的通路于鼻泪管处发生阻塞, 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 据统计占眼科门诊的3%, 最常发生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位, 其次发生在鼻泪管下口[5]。常见病因为沙眼或慢性炎症性阻塞, 也可为先天性异常、外伤、肿瘤压迫及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所引起。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通常眼睛不红不痛, 但长期流泪、流脓。结膜充血, 局部皮肤发生湿疹, 医师检查时指压患者泪囊部有脓性分泌物从泪点排出, 积液多时可见泪囊区肿胀形成囊肿、由于经常排出带菌分泌物, 故常有睑缘炎或慢性结膜炎并存[6]。如患病不久.鼻泪管末完全堵塞, 可用抗生素液, 如0.5%氯霉素液冲洗泪囊, 部分患者可能治愈。如经上述治疗无效, 须手术治疗, 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鼻腔泪囊造瘘术以恢复泪道通畅, 但要检查有无萎缩性鼻炎或重度鼻中隔偏曲, 鼻息肉等不能行此手术者应摘除泪囊[7]。

辅助诊断方法:①有色溶液检查:将2%荧光素、2%红汞、10%弱蛋白银等有色溶液滴人结膜囊内, 1~2 min后, 有色溶液在结膜囊内应基本消失, 流人鼻腔[8]。如超过5min或更长时间, 有色溶液仍留在结膜囊内, 未流入鼻腔, 说明泪道可能有狭窄或阻塞。②泪道冲洗:是一种常用的判断泪道是否阻塞及发生阻塞部位的检查方法, 如果用抗生素溶液冲洗, 还有治疗泪道炎症的作用。冲洗时如患者感觉咽部或鼻腔有洗液, 则为泪道通畅[9]。由上泪点或原泪点回流出来, 则泪道有阻塞。如有黏液或脓液冲出, 则为慢性泪囊炎。

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老年女性多见。泪溢是突出的症状, 用手指挤压泪囊区, 有多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10]。慢性泪囊炎内的细菌是构成结膜、角膜或眼内手术感染的病灶源。治疗可局部使用抗生素, 但大多数患者需做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本研究采用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治疗, 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 不断内眦韧带, 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 泪囊瓣向鼻腔铺开, 造口道置管, 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 如鼻黏膜破碎, 用前泪嵴骨膜直接与泪囊前唇吻合, 皮肤采用皮内缝合不需拆线, 术后隔日冲洗, 7 d去管[11]。

本组资料显示, 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 随访半年无复发。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平内眦韧带下外弧形切口, 不断内眦韧带, 泪囊鼻黏膜均采用“ㄈ”切开, 泪囊瓣向鼻腔铺开, 造口道置管, 鼻黏膜瓣与泪囊前唇吻合, 如鼻黏膜破碎, 用前泪嵴骨膜直接与泪囊前唇吻合, 皮肤采用皮内缝合不需拆线, 术后隔日冲洗, 7天去管。结果 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 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改良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鼻泪囊阻塞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48只眼),男4例,女42例;年龄20~80岁,其中左眼26只,右眼22只。泪道情况:本组病例术前均行泪道冲洗及碘海醇泪道造影,明确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无泪囊萎缩。术前检查均排出鼻部畸形、占位等异常。全情况:生命征平稳,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正常范围。

1.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术眼泪道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数滴冲洗,鼻黏膜经鼻腔用蘸有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的棉棒表面麻醉后,扩张上泪小点,9号泪点探针探通鼻泪管,记忆导丝穿出鼻腔,将软胶条牵入(图1),扩张鼻泪管,退出软胶部分,用引线部分牵入人工鼻泪管。术后每日冲洗泪道3 d,术后1个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之后1个月冲洗1次,6个月左右取出人工鼻泪管。

2结果

2.1术中及术后早期表现:本组病例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鼻泪管,术中术后疼痛感轻,均无活动性出血。

2.2术后并发症:人工鼻泪管伞部肉芽组织2只眼;经鼻腔自行脱出1只眼。

2.3流泪及泪道冲洗情况:取管后随访l~8个月,48只眼中,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43只眼(占90%),少量泪溢、冲洗泪道通畅3只眼(占6%),流泪、冲洗泪道不通2只眼(占4%)。

3讨论

自从1904年Toll's开展鼻腔泪囊吻合术以来,慢性泪囊炎多采用此术式,多数学者认为此术式成功率高,其疗效在90%左右;但其存在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等缺点[1]。

Song首先将介入技术应用于鼻泪管阻塞的治疗。鼻泪管植管技术的发展使得改善溢泪症状的手术方式不断增多,操作也变得更容易和安全[2,3],不断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本手术方法,改经表面麻醉,采用记忆导丝经泪道探针更易穿出鼻腔;而且用特制的软硅胶条扩张鼻泪管使鼻泪管损伤更小,以及用引线将鼻泪管牵入泪囊。较传统人工鼻泪管植入,只需表面麻醉,借助鼻内镜,及环状小钩,记忆导丝更易穿出鼻腔外,且用软硅胶条(图1)扩张鼻泪管,代替传统硬鼻泪管扩张器(图2)使泪道组织损伤更小,达到人工鼻泪管微创植入方法。前有学者对泪道插管报告治愈率不到50%[4],笔者分析可能如下:(1)扩张鼻泪管时用传统较硬的扩张器,对泪道黏膜损伤较大,易引起泪囊及泪道粘连;(2)植入材料的不同,鼻泪管为螺旋状,虽然目前仍然没有与之相应的植入管,但在损伤较小,植入材料与组织反应小的情况下,仍能有较好的疗效。本方法治疗效果与国内相关鼻泪管植入文献报道比照,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5,6,7,8,9]。本组病例取管后随访1~8个月,48只眼中,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43只眼(占90%),人工鼻泪管伞状部的肉芽组织阻塞,本组病例2只眼(占4%),取出人工鼻泪管后泪道冲洗通畅。患者术后冲洗泪道通畅、仍诉泪溢症状,本组出现3只眼(占6%),考虑功能性溢泪。流泪、冲洗泪道不通2只眼(占4%),考虑术后泪道炎症及人工鼻泪管排斥反应使泪道粘连阻塞。

综上所述,人工鼻泪管微创植入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不留瘢痕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鼻泪管微创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湖南华福医疗器械科技公司生产的人工鼻泪管,在表面麻醉下经鼻腔逆行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46例(48只眼)。结果 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鼻泪管,术后6个月左右取管;取管后经1~8个月术后随访观察,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43只眼(占90%),少量泪溢、冲洗泪道通畅3只眼(占6%),冲洗不通2只眼(占4%)。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泪囊部稍有疼痛感。术后远期并发症:鼻泪管支架伞状部的肉芽组织阻塞、人工鼻泪管滑脱。结论 人工鼻泪管微创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微创,慢性泪囊炎,植入,人工鼻泪管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4-1085.

[2]Weber RK,Keerl R,Schaefer SD,et al.Atlas of lacrimal surgery[M].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2010:144-148.

[3]高海梅.逆行鼻泪管联合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眼科新进展,2009,29(10):120.

[4]范金鲁.临床泪道微创手术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1.

[5]肖满意,蒋幼芹,张子曙.鼻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道阻塞[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289-291.

[6]岳辉,肖满意.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4,24(3):209-210.

[7]苏洪英,徐克,肖亮.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12):918-919.

[8]刘岩,张劲松,马云龙,等.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33-535.

鼻泪囊阻塞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6例(98眼),男11例(17眼),女65例(81眼);年龄25~65岁。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女33例(40眼),男5例(8眼),年龄(38.7±1.3)岁;其中,卡他性泪囊炎41眼,黏液囊肿性泪囊炎5眼,慢性化脓性泪囊炎2眼。对照组女32例(41眼),男6例(9眼);年龄(36.9±2.1)岁;其中,卡他性泪囊炎43眼,黏液囊肿性泪囊炎6眼,慢性化脓性泪囊炎1眼。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泪溢、眼分泌物增多、泪囊失去张力、泪阜或内眦部结膜充血等症状,当挤压泪囊时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溢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照组术前3 d鼻腔滴用10%麻黄素,术中鼻道填塞地卡因和麻黄素浸润的纱条,常规消毒后留下泪囊区术野并用2%利多卡因予以泪囊区皮下浸润麻醉,在患者内眦部作皮肤切口,分离皮下各层组织并使内眦韧带暴露,骨膜切开需沿泪嵴鼻侧0.5 mm处,将泪骨板机械性压破成一小骨孔,并逐渐将骨孔扩大形成新的旁路引流,随后缝合切口和包扎术眼,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后自动体位并给以常规抗感染药物,术后48 h拨出鼻腔填塞物并冲洗泪道,1次/2 d。观察组术前准备和麻醉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取平卧位,用带引线泪道探针从泪小点经泪囊通至鼻泪管出并冲洗泪道保持通畅,从下鼻道取出探针后并带出牵引线,此牵引线连套于人工鼻泪管,将连接人工鼻泪管的牵引线从上泪点拉出,用适当力量和方向将人工鼻泪管拉入鼻泪管内,随后剪开并抽出牵引线,术后连续冲洗泪道7 d,并于术后3个月将人工鼻泪管拔除,并用加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泪道[4]。

1.2.2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护理方法

该术式护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术前护理:术前采用必要的眼科护理,如做常规的视力检查、裂隙镜检查等,术前每天用含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泪道,以减少术后感染或渗出物过多导致的人工鼻泪管阻塞;术前也要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植入术治疗的方法、优势、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配合临床治疗。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和饮食指导,详细观察人工鼻泪管位置并每天冲洗泪道1次;为预防感染和止血,术后每天用抗生素滴眼液点术眼并口服抗生素,也可同时用呋麻滴鼻液收缩鼻腔黏膜以预防术后出血,患者出院后也要定期复查且至少1周行1次泪道冲洗,指导患者规律生活和充分休息[5]。

1.3 疗效评价

参考《眼科疾病诊疗流程》观察两组患者泪小点撕裂、鼻黏膜出血、眼出血等情况,同时观察人工鼻泪管植入后是否有鼻腔活动性出血;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术后泪道通畅冲洗液能完全入咽,溢泪和溢脓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术后泪道冲洗相比较通畅,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无效:术后泪道冲洗不通畅或有脓性分泌物,溢泪或溢脓等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眼数+有效眼数)/总眼数×100%[6]。术后3个月随访,先以常规作泪道冲洗,在用鼻内窥镜检查泪囊腔有无粘连、堵塞或死腔等并发症,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7]。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9,P=0.032)。见表1。

2.2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泪道冲洗通畅率、泪囊腔有无粘连、泪点是否有血性液体、堵塞或死腔及术后感染情况,具体对比结果见表2。观察组随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6,P=0.034)。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泪液阻塞于泪囊内引起感染产生黏液或脓液性分泌物,治疗不及时会对眼球构成严重的潜在性威胁[8],临床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即用药物冲洗泪道,先将泪囊内的脓性分泌物排净,而后眼局部用消炎抗菌药,但药物治疗仅对病程短和症状轻患者有效,且效果不持久,对于一些病程长、症状严重的患者,要达到根除性治愈必须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主要有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及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等[9],其中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手术成功率高、治愈率高等特点,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常用术式,但该术式操作复杂、面部手术伤口影响美观、手术难度大,且须在泪囊窝凿骨切窗以另建旁路引流,故手术创伤较大,本文为了探讨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方式,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鼻炎。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手术时间短、对设备和医疗人员技能要求不高,所以可以在基层广泛推广,该术式还具有面部无伤口、不凿骨、组织损伤小等特点,为了美观易被较多女性患者接受,从临床应用广度看,本术式适应证广,对年老体弱患者或有泪囊鼻腔吻合术禁忌证患者都可使用[10];从本文临床试验看,该术式临床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这得益于人工鼻泪管植入时支架牵引能扩张鼻泪管,从而解除了导致泪囊炎的泪道阻塞因素,另外,人工鼻泪管植入后起到引流作用的同时,还可避免由于炎症等其他因素导致鼻泪管再次阻塞的可能,进而达到彻底根治慢性泪囊炎的目的[11]。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干预。方法 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并介入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39);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泪道通畅率为89.6%,泪点出血率为2.1%,对照组泪道通畅率为76.0%,泪点出血率为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2,P=0.044;χ2=7.617,P=0.028)。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患者预后,相比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鼻泪囊阻塞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72例 (82眼) , 排除鼻甲肥大、鼻息肉等严重鼻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2例 (48眼) , 其中男12例 (14眼) , 女30例 (34眼) ;年龄33岁~64岁, 平均年龄 (47.8±16.3) 岁;病程2个月~14个月, 平均 (7.9±4.4) 个月;疾病类型包括慢性泪囊炎28例 (33眼) , 鼻泪管阻塞10例 (11眼) , 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4例 (4眼) 。对照组30例 (34眼) , 其中男5例 (6眼) , 女25例 (28眼) ;年龄35岁~66岁, 平均年龄 (49.2±15.6) 岁;病程3个月~15个月, 平均 (8.2±4.2) 个月;疾病类型包括慢性泪囊炎20例 (23眼) , 鼻泪管阻塞8例 (9眼) , 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2例 (2眼)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鼻泪管吻合术, 采用常规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 具体为:术前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中鼻道前部填塞浸有麻黄素与爱尔卡因的纱条。沿平行泪前嵴向下、距内眦角6 mm做一约15 mm的外弧形切口, 分离暴露泪前嵴、内眦韧带, 一般不切断内眦韧带。弯止血钳沿颌泪缝顶开骨壁, 乳突咬骨钳扩大骨扎至15 mm×12 mm。于鼻黏膜和泪囊分别做“I”形切口, 抽出纱条, 上唇缝合3针, 下唇缝合1针, 带深部皮下组织和骨膜,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盐水冲洗泪道, 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观察组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 具体为:术前3 d常规冲洗泪道, 冲洗液自泪小点反流, 术前手术侧下鼻甲处填塞浸有麻黄素和地卡因的棉片。X线泪道造影确定阻塞位置和程度, 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上、下泪点充分扩张后空心泪道探针探通至下鼻道;导丝的细端经空心泪道探针插入下鼻道, 导丝钩从前鼻孔到下鼻孔引出引导丝;将扩张器送入鼻腔内, 拉紧引导丝时注意保护泪囊, 泪道扩张器进行逆行扩张鼻泪管后退出扩张器芯杆;装载器送入人工鼻泪管, 确定位置合适后抽出引导丝, 术后1周用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冲洗泪道, 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

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愈:泪道冲洗通畅, 轻微溢泪或无溢泪;好转:泪道冲洗通畅, 中度溢泪;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 重度溢泪。2手术时间。3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40例 (46眼) , 治愈率为95.24%;对照组治愈28例 (32眼) , 治愈率为93.33%, 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为 (18.8±6.4) min,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57.2±12.4) min,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74, P=0.000) 。

2.3 2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共出现4例 (4眼) 并发症, 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共出现3例 (3眼) 并发症, 发生率为10.00%,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等, 是常见的眼科泪道疾病, 患者以长期溢泪为主要症状, 极易发展为泪囊炎, 严重时可引起眼表局部甚至全身感染。此类疾病的治疗以重建或者恢复泪液引流通路为目的, 传统治疗方法如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探通术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改变了原来的解剖结构, 且操作复杂、创伤大。人工鼻泪管介入治疗术是一种无创手术, 是将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人工鼻泪管植入泪囊和鼻泪管, 可以终生保留。人工鼻泪管介入治疗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原理是将阻塞、狭窄的泪囊和鼻泪管进行再通和逆行扩张, 充分扩张狭窄鼻泪管的同时植入人工管道代替阻塞泪道, 以保持泪道通畅[5]。人工鼻泪管介入治疗保持了原来的解剖结构, 人工管道采用医学高分子材料制作, 生物相容性好, 可长期甚至终生放置, 且手术创伤小, 操作简单[3,4,5]。本研究结果发现, 采用人工鼻泪管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为95.24%, 高于采用鼻泪管吻合术治疗对照组的93.3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 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泪管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相当, 但人工鼻泪管植入操作简单,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我们认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主要优点为:1创伤小:不做皮肤切口, 不留瘢痕, 不出血或少量出血。2可重复:手术保持了原来的解剖结构, 操作失败可重复手术, 或取出人工鼻泪管再行其他手术治疗。3安全:手术风险小, 无严重并发症, 患者无需住院治疗。4操作简单易推广:手术操作简单, 对设备要求低, 基层医院也可推广使用。主要缺点为:对手术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且人工鼻泪管费用较高, 另外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 对于一些不适宜行人工鼻泪管植入的疾病如:鼻甲肥大、泪总管阻塞、鼻息肉鼻中隔歪曲等, 不应盲目选择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即使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等鼻泪管阻塞性疾病, 如果患者泪囊萎缩严重, 造成人工鼻泪管的“蘑菇头”无法植入并张开, 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72例 (82眼)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 (48眼) 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 对照组30例 (34眼) 采用鼻泪管吻合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93.33%,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泪管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相当, 但人工鼻泪管植入操作简单, 创伤小, 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鼻泪管阻塞,人工鼻泪管,植入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柯毅, 张园.鼻泪管阻塞人工管道植入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7) :55.

[2]赵剑峰, 李燕, 陈苗苗, 等.人工鼻泪管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10) :2030-2032.

[3]贾秋菊, 石萍.人工鼻泪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34) :77-78.

[4]黄经河, 叶舒, 罗文玲, 等.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对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 (5) :761-762.

鼻泪囊阻塞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2007年在平凉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鼻泪管阻塞患者630例(662只眼),均采用“鼻泪管逆行插管”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统计其中治疗3年以上病例,其中单眼598例,双眼32例。男62例(66只眼),女568例(596只眼),平均年龄38岁,病程3个月~30年,治疗随访3~7年,平均5.2年,对其他治疗不足3年者未予统计,资料齐全。

鼻泪管炎性阻塞及其伴发症的情况包括:(1)单纯性鼻泪管阻塞87只眼,占13.1%;(2)泪囊积黏液31只眼,占4.6%;(3)泪囊积脓495只眼,占74%(其中闭合脓肿9只眼,瘘管3只眼);(4)既往手术治疗史,即接受本方法治疗前曾经其他手术治疗又复发97只眼,占14.6%。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泪道探针、泪点扩张器、带芯空心泪道探针、导丝、持针器、手术刀架、刀片、眼科镊、眼科剪、鼻内挂线钩、额镜、反光灯、枪状镊;0.5%丁卡因、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备用,冲洗针头;鼻泪管逆行扩张器,鼻泪管逆行义管(扬中美迪硅胶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ND-09A鼻泪义管)。

1.2.2 方法

(1)结膜囊内滴表面麻醉剂爱尔卡因2次,5 min后扩张上泪小点探通泪道(泪道探针)。(2)带芯空心泪道探针探通泪道,5 ml注射器注水,询问患者是否自觉口腔内有水,沿空芯送导丝,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感后再送入3 cm,用鼻内挂线钩挂出导丝后,拨出空芯探针。(3)持针器挟持导丝头部使其成扁三角翼形,用手术刀切削两扁翼处使其易挂线,将鼻泪管扩张管上引线拴至两扁翼处,打一结,牵拉导丝牵引扩张引线逆行出泪道,扩张鼻泪管。(4)适当扩张后退出扩张器,将义管引线自扩张引线体内穿入,牵拉扩张管引线拉出义管引线,退出扩张管引线,用义管引线牵拉逆行置入义管达泪囊适当位置,观察引线标志证实位置正确后,自泪点外剪去引线一股,抽出义管引线。(5)冲洗针头自下泪小点冲泪道,通畅后庆大霉素冲洗,再用润舒氯霉素滴眼液冲洗泪道,通畅者即为置管成功。

1.2.3 注意事项

(1)润舒氯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6次/d,1周后改为2~3次/d,共15 d左右,无炎性分泌物后可停。(2)鼻阻或鼻出血时,点麻黄素滴鼻净,保持鼻腔畅通清洁。(3)内服抗生素3~5 d。(4)训练患者即日起终生用单鼻孔擤鼻涕,防止分泌物堵塞鼻泪管,引起复发。(5)一般不必再冲洗,如有溢泪及时复诊,留管3~6个月以上拔除,拔管后1~3个月复查,随访。

1.2.4 疗效判定标准

(1)冲洗泪道通畅,不流泪者为治愈;(2)冲洗泪道通畅,但有含泪或少许溢泪症状者为显效;(3)冲洗泪道不通,流泪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者为无效。

2 结果

2.1 疗效

术后即刻治愈为602只眼,占91%;显效48只眼,占7%;无效12只眼,占2%。

2.2 并发症

手术中并发症较少,少数患者有鼻黏膜出血难止,给予立止血等均可成功止血。术后大多数患者觉泪囊区胀痛不适,无需特殊处理;个别患者有少量渗血,多由插管时损伤鼻黏膜所致;因患者用力擤鼻涕致硅胶管滑脱19只眼,再次插管后痊愈;上泪小管撕裂8只眼,从下泪小管插管后治愈。

2.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为防止泪道探通时形成假道,应将泪点扩张器、探针准确插入泪点,避免在泪点处形成假道;探针进泪囊触及其内侧壁获得骨性感后,顺势下探,三维调控探针方向,预防在鼻泪管上口形成假道;发现探针方向有偏差,留置该针在其错误的位置口不动作为纠正错误的标竿,用另一探针从另一泪点纠正所留探针的错误方向,探通泪道。

2.4 无效拔管后短期复发的原因分析

2.4.1 泪囊与泪小管结合部发生阻塞

可能与置管时牵拉过度,引流管侧角压迫泪小管内口过紧有关,置管次日泪道冲洗时冲洗针头被弹性引流管阻挡不能进入泪囊,故冲洗不通,适度向下牵拉调整引流管位置即可解除其对泪小管内口的压迫栓塞。

2.4.2 分泌物在泪囊内蓄积再阻塞鼻泪管上口

可能与泪囊分泌功能亢进,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根治及拔管过早有关。坚持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护理和医护指导,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多能避免复发。如在农忙季节对农村患者一般不拔管,对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患者长期留置义管,有的长达3~5年,每有不适则前来冲洗泪道,均能保持泪道通畅。若拔管后复发,则二次置管、治疗,护理中针对复发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也能补救成功。

2.4.3 泪囊萎缩、泪小管狭窄患者

此类患者插管后冲洗泪道需压迫堵塞另一泪小管,多能通畅,但患者自觉仍有泪溢症状,故对此类患者疗效不明显。

2.5 鼻泪管逆行插管术的局限性

鼻泪管完全性骨阻塞和其他原因不明、不能探通的鼻泪管阻塞无法置管,需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旁泪管插管、泪道再造术等。对泪点、泪小管不正常,泪囊明显缩小(造影证实)、鼻腔有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严重萎缩性鼻炎、有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影响手术者及出血性疾病者,均不能采用此手术方式,而应采用其他对应的治疗方法。如泪小管泪囊吻合术、结膜泪囊吻合术(stallard手术)、泪囊摘除术、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等。

3 讨论

鼻泪管炎性阻塞多由眼部炎症、鼻腔炎症、外伤所致,病理改变主要是鼻泪管黏膜增生肥厚、肿胀、瘢痕粘连等。从狭窄发展到阻塞,以细菌感染为主,主要是多种细菌、真菌、放线菌共生、混合感染所致[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泪囊鼻腔吻合术,包括传统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和鼻内窥镜下通过激光手术,手术成功率均在90%以上[2]。缺点是手术操作复杂,要求较高,患者痛苦大,改变原泪液生理通道,易出血及颜面部遗留瘢痕,且年老体弱者无法耐受,更有10%的失败率,使有些患者不能接受。激光经内窥镜行泪囊鼻腔吻合术[3]虽然免去了皮肤切口,但仍需造骨孔,只是改变了造骨孔的方法和缩小了骨孔的直径,操作仍然很复杂,易出血且复发率较高。还有疏通阻塞的鼻泪管后放置支撑物,以防止再次粘连、阻塞。支撑物有球头硅胶管[4]、倒置的三角形硅胶引流管[5]、硬膜外麻醉管[6,7]、细硅胶管[8]等。硅胶管经济实用,化学性能稳定,组织相容性好,对人体无害。前两种较为理想,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支撑物滑脱、移位或引流不畅使拔管后因结缔组织增生导致阻塞,后两种因管子直径较细,拔管后易再阻塞,无引流作用,而且常需固定在内眦部数月,影响患者生活及美观,患者不易接受。本法采用新型鼻泪管(扬中美迪硅胶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ND-09A鼻泪义管),运用新的导丝沿空心探针内牵引义管引线,避免损伤鼻泪管黏膜,从上泪小点插管保护了下泪小点、下泪小管,保持下泪小管正常的导泪功能。本方法疗效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相近[9],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失败病例可重复操作,也可作为其他手术方式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建议作为治疗鼻泪管炎性阻塞的首选方法,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时运,孙旭光,王智群,等.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学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7):573.

[2]Jager PL,Mansour K,Vrakkink-de Zoete H,et al.Clinical value ofdacryosc in tigraphy using a simplified analysis[J].Graefes Arch ClinExp Ophthalmol,2005,243(11):1134-1140.

[3]Massaro BM,Gonnering RS,Harris GJ.Endoasal laser dacryocystorhi-nosomy[J].Arch Ophthalmol,1990,108(8):1172-1176.

[4]李乐义,徐长华,王庆娟.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4-65.

[5]张敬先,邓宏伟,颜波,等.新型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806-809.

[6]陶永健,赵志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插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6):624-625.

[7]孙叙清,戴青,罗丰年.鼻泪管激光重建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华眼科杂志,1994,20(6):457-458.

[8]张启珍,徐传赏,罗顺利.Nd:YAG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J].眼科新进展,2006,26(12):940-941.

上一篇:芬太尼苏醒下一篇:地方文化的发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