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芬太尼(精选10篇)
复合芬太尼 篇1
椎管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由于其阻滞范围和深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达到完善满意的麻醉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经常需要辅以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目的。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2009年以来600例椎管内麻醉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的麻醉作用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肺、肝、肾疾病,排除长期饮酒或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催眠药,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静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合剂I组和静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合剂Ⅱ组,每组300例,年龄20~50岁,体重50~80 kg。两组手术类别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1~5 h。
1.2 方法
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进入术室后行生命体征监测,开通静脉通道,然后实施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然后测定麻醉效果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者不进入实验。手术切皮前5 min缓慢推药(10~15 s)。I组舒芬太尼0.2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Ⅱ组给予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由麻醉医生负责镇静药物的给予,并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
1.3 观察指标
(1)一般指标:性别、年龄、身高、体重;(2)R、SpO2、MAP、HR;(3)镇静深度:改良OAA镇静/镇痛标准;(4)不良反应:①恶心、呕吐;②牵拉反射;③呼吸抑制。(5)数据采集:将开始给药的时间定为0分,从此开始记录,分别记录0(基础值)、5、10、15、30 min时的各项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诱导中两组的心率、血压均低于诱导前,诱导中、术中两组的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诱导中Ⅱ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稍低于I组,术中两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Ⅱ组血氧饱和度<93%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
2.3
I组诱导和维持用药量均少于Ⅱ组,I组苏醒早于Ⅱ组,I组在腹腔探查、冲洗时出现体动反应明显低于Ⅱ组,苏醒后对术中有记忆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近年来,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作为椎管内麻醉的镇静药物组合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许多文献都报道咪唑安定+芬太尼作为椎管麻醉的辅助药,具有起效快、镇静和遗忘作用强、患者恢复快、药物作用可以被拮抗的特点。咪唑安定是一种强效的镇静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产生中枢性肌肉松弛和顺行性遗忘作用,但轻度抑制呼吸,抑制程度与剂量和注药速度有关。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能强化部位麻醉的镇痛作用,减轻手术患者腹腔脏器牵拉产生的不适,大大提高麻醉效果。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合用可大大减少药物的用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但二者合用对呼吸功能的抑制亦存在协同效应[1],应注意对呼吸的抑制,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比芬太尼更强,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为芬太尼的5~10倍,安全范围广,约为芬太尼的100倍[2],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约为芬太尼的2倍,对呼吸抑制程度和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似[3]。由于舒芬太尼手术后抑制呼吸的时间短和发生再吗啡化作用的可能性小,所以手术后患者的呼吸管理较芬太尼简单安全性提高[4]。但以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等剂量的咪唑安定配伍的I组,即舒芬太尼20μg和咪唑安定10 mg,稀释为20 ml,用量少于Ⅱ组,这可能是舒芬太尼对咪唑安定的协同镇静作用更强或更完善的镇痛作用,可减少镇静药的用量,而且由于舒芬太尼作用持续时间比芬太尼更长,在较长的时间内舒芬太尼的用量自然更少一些。I组出现呼吸抑制明显低于Ⅱ组,舒芬太尼血浆药物浓度低于0.25 ng/ml时,常可保持充分的自主呼吸[5]。芬太尼、舒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6]。但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应用,心率、血压均有所下降,尤其复合椎管内麻醉,血压下降明显,在椎管内麻醉起效时适当加速输液补足血容量,两组的血压都能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在腹腔探查和冲洗时Ⅱ组的血压、心率升高较I组更明显。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咪唑安定配伍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芬太尼+咪唑安定镇痛效果好、镇静起效快、牵拉反应少、呼吸抑制轻、循环影响小,是理想的组合。咪唑安定+芬太尼合用有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需在用药后加强监测,及时处理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呼吸暂停。
摘要: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均分为静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Ⅰ组(n=300)和静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Ⅱ组(n=300)。结果 Ⅰ组在诱导及术中的用药量和出现呼吸并发症少于Ⅱ组,腹腔探查、冲洗时Ⅰ组出现体动反应,心率、血压升高明显少于Ⅱ组,诱导中两组的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作为腰硬联合麻醉的辅助用药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优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咪唑安定,椎管内麻醉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18.
[2]孙大金.实用临床麻醉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8.
[3]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3.
[4]刘鲲鹏,廖旭,薛富善.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药物临床研究与应用,2005,7(6):454.
[5]曾因明,邓小明.米勒麻醉学.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00—419.
[6]段世明.麻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62.
复合芬太尼 篇2
【关键词】老年患者;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4-02
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麻醉措施,老年手术患者因自身生理因素,往往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对麻醉的苏醒时间、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1】。相关研究显示,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在苏醒时间、安全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芬太尼,为进一步了解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26例)与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观察组(26例),对比两组老年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以此分析老年手术患者人群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26例)与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观察组(26例),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精神类疾病、肾病、肺病、心脏病等类型,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见下表。
1.2方法
患者术前30min肌注剂量为0.5mg的阿托品以及剂量100mg的苯巴比妥,进入手术室后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氯化钠溶液静滴,并进行全麻诱导,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剂量1μg/kg),依托咪酯(剂量0.25mg/kg)以及维库溴铵(剂量0.1mg/kg)进行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剂量3μg/kg),依托咪酯(剂量0.25mg/kg)以及维库溴铵(剂量0.1mg/kg)进行复合麻醉,两组注射后均气管插管,为维持术中麻醉效果,观察组术中给与瑞芬太尼(剂量0.2μg/kg),以及丙泊酚(剂量4mg/kg)持续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与芬太尼(剂量0.4μg/kg),以及丙泊酚(剂量4mg/kg)持续麻醉,均在手术治疗完成时,停止用药,手术结束前20分钟不再追加维库溴铵。
1.3观察指标
将本次研究的52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采用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26例)与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观察组(26例),对比两组老年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显著低于采用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因自身生理因素,往往麻醉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对麻醉的苏醒时间、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芬太尼作为常用麻醉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其代谢器官主要是肝脏【2】,治疗中持续给药,会造成药物聚积,造成不良负面影响,且药效持续时间段,起效慢,用量大,进一步加剧了不良反应,不建议应用在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中【3】。而相比之下,瑞芬太尼的麻醉起效时间快,且半衰周期短,为肝外代谢,即使术中持续给药,也不会造成聚积,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显著低于采用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老年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安全性高、苏醒快、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在老年患者临床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婷婷,唐轶洋,张兴安.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效果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0(12):1492-1499.
[2]毛仲炫,林艳,杨瑞敏,刘敬臣.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 [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06(11):1073-1075.
复合芬太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90例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有36例男性以及9例女性,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35.2±7.3)岁。对照组有男性34例以及女性11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6.3±7.5)岁。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精神病、等病史,且所有患者均没有肾功能以及肝功能异常现象。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行上肢静脉开放,并在0.5 mg阿托品肌肉注射,吸纯氧3 min之后,注意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稳定时,诱导患者实施麻醉。对照组麻醉采用芬太尼2 ug/mL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以及0.1 mg/kg维库溴铵开始诱导,在手术进行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并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待手术结束后不再注射麻醉药和吸入。观察组患者使用TCI疗法,诱导患者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 ug/mL,复合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控制在4 ug/mL。待患者意识逐渐减退后,注入0.1 mg/kg维库澳铵;还要确保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的稳定性,不再使用异丙酚手术终止后。
1.3 疗效
当所有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立即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获得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等指标。还有麻醉情况也要做好记录,以及患者的停药时间、拔管时间还有恢复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情况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SBP、DBP、HR及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90 mmHg比例及插管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14±3、17±2) min均少于对照组(22±3、2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恶心观察组0例,呕吐2例(4.4%),对照组恶心5例(11.1%)、呕吐9例(2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4,P<0.05)。
3 讨论
为了缓解病人在术中的疼痛手术操作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选取的麻醉方式也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效果。异丙酚这种静脉麻醉药物为新型药物且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上使用频繁,其具有病人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半衰期小、效果发挥迅速等优势;芬太尼虽然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但是产生麻醉效果的维持时间较短;瑞芬太尼的优点为长时间使用在病人体内不会积累、止痛作用显著、见效迅速且在病人体内能够快速代谢等优势[3],采取异丙酚复合后两种药物,协同互补,在临床上经常使用。
TCI在临床上较为新颖[4]可以按照使用需要对目标的血药浓度进行调控,并且该种调控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TCI相比于常规输注麻醉方法更为稳定、快速、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SBP、DBP、HR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BP<90比例及插管反应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拔管时间和术后回复时间(14±3、17±2) min均少于对照组(22±3、23±4) min,在不良反应统计中,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观察组的机率为2.2%、4.4%,二者在对照组发生的机率为11.1%,证明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比较适合用于刺激反应强烈而手术时间不长且变动快速的手术,不但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恢复时间又相对比较合理,结果与学者李鹍[5]的研究相同。
以上研究表明,和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能够稳定诱导、见效快,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短[6,7,8],并且副反应发生率在麻醉后降低,对患者不易产生刺激,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且给药方法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来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SBP、DBP、HR及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90 mmHg比重和插管反应率观察组患者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康复时间(17±5.6、19±8.2)min均少于对照组(22±7.2、23±4.6)min,观察组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术后拔管以及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参考文献
[1]蒋博雁,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6(9):49-50.
[2]余鸭全,张灿华,邓玫.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比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18):152-154.
[3]马恩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4,10(11):56-57.
[4]梁安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23):87-90.
[5]李鸱.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599-600.
[6]程娟.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25-226.
[7]曾令全,龙万梅,魏安宁.芬太尼椎管内应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38(4):487-488.
复合芬太尼 篇4
关键词:舒芬太尼;咪唑安定;椎管內麻醉;临床效果
作者简介:付贤红(1985-) 女 汉 贵州 福泉 本科 住院医师 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0-02
椎管内麻醉是指将药物(阿片类、局麻药)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在临床上,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其主要应用于胸部手术、腹部手术、下肢手术、会阴部手术及分娩镇痛。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辅助椎管内麻醉,但芬太尼对心血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探讨良好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为46.4±2.6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符合椎管内麻醉的标准;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要求所有患者在术前禁食12h,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0.1g鲁米那及0.5 mg 阿托品肌内注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其生命体征,给其开放静脉通道,选择第六胸椎以下作为椎管内麻醉平面。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具体方法为:在患者的皮肤切开之前5 min,给予患者1 μg/kg的芬太尼联合0.03 mg/kg的咪唑安定,静脉缓慢推注,15s推完;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具体方法为:在患者的皮肤切开之前5 min,给予患者0.2 μg/kg的舒芬太尼联合0.03 mg/kg的咪唑安定,静脉缓慢推注,15s推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两组患者术后遗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由表1可见,麻醉中及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遗忘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对照组45例的术后遗忘情为:无遗忘0例,部分遗忘12例(26.7%),完全遗忘33例(73.3%);观察组45例的术后遗忘情为:无遗忘0例,部分遗忘4例(8.9%),完全遗忘41例(91.1%),观察组患者术后部分遗忘率及完全遗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其在胸、腹部手术、下肢手术、会阴部手术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椎管内麻醉为不完全麻醉,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此外,患者能感知内脏被牵拉的感觉,这就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更加增加了患者的紧张、烦躁情绪,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常对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上,常使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椎管内麻醉,芬太尼在椎管内麻醉的辅助诱导中有较好效果,咪唑安定作为新一代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有顺行性遗忘作用等优点,所以,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椎管内麻醉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优点较多,如起效迅速,镇痛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药效稳定等,此外,相比芬太尼而言,舒芬太尼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较小[3-4]。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椎管内麻醉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方法之一,对手术的进行及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关于椎管内麻醉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表明: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进行辅助椎管内麻醉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指标,且能提高患者的术后部分遗忘率及完全遗忘率。本研究为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进行辅助椎管内麻醉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71-72.
[2] 蔡晓娜,林声明,林苗苗.咪唑安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09-110.
[3] 宋文平.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行妇科宫腹腔镜探查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76-77.
复合芬太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将其分为3组, 每组40例。A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25~66岁, 平均 (37.0±4.2) 岁。B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23~65岁, 平均 (38.0±4.6) 岁。C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4~70岁, 平均 (40.0±4.9) 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A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时期, 首先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调成3μg/ml, 将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成4μg/ml。患者意识消失后, 再给予维库溴铵0.1mg/kg协助插管, 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麻醉药物[2]。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时期, 首先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调成3μg/ml, 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成6μg/ml。患者意识消失以后, 再给予维库溴铵0.1mg/kg协助插管, 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麻醉药物[3]。C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时期, 采用异丙酚1~2mg/kg、芬太尼2~3μg/kg、维库溴铵0.05mg/kg联合麻醉, 术中需要提供氧气、异氟烷用来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麻醉药物[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期与术中情况比较
A组与B组患者HR、SBP、DBP与MAP指标均高于C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C组比较, *P<0.05
2.2 麻醉效果比较
A组与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C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异丙酚, 也被叫做丙泊酚, 属于能够快速起药效的全身性麻醉剂, 其主要临床麻醉特点为麻醉起效迅速、诱导期时间短、麻醉时间短、术后唤醒时间短并且平稳、不良反应少等[5]。TCI是通过药代-药效学为基础实践根据, 使用盘算机对药物在患者体内麻醉过程、起效过程进行模仿, 从而能够控制麻醉药物注射泵, 使血药浓度与效应部位浓度在靶浓度值周围稳定, 控制麻醉深度的一种现代麻醉给药系统。TCI不但能够迅速稳固在靶浓度值, 在麻醉诱导时期, 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的深度易于掌握、麻醉过程平稳, 而且还能够对麻醉患者的清醒时间以及恢复时间进行粗略预测。TCI具有操作简单、给药准确平稳、可控性良好等显著特点[6],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麻醉以及重症患者镇静方面。A组与B组患者HR、SBP、DBP与MAP指标均高于C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C组患者。
综上所述, 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很好的临床麻醉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将患者分为3组, 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C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观察记录3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与平均动脉压 (MAP) 指标均高于C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C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较于静吸复合麻醉,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很好的临床麻醉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二异丙酚,芬太尼,麻醉, 静脉
参考文献
[1] 荀海妍.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北方药学, 2013 (5) :24.
[2] 覃广业.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北方药学, 2013 (4) :38.
[3] 李蕾.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吉林医学, 2012, 33 (36) :7902.
[4] 刘智文.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9) :501-502.
[5] Kim TY, Kim DK, Yoon TG, et al.Myocardial injury in remifentanil-based anesthesia for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n equipotent dose of sevoflurane versus propofol[J].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11, 39 (3) :418-425.
复合芬太尼 篇6
关键词: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并发症
目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产痛给分娩妇女精神及肉体上带来巨大的痛苦,增加部分产妇的恐惧与忧虑感,丧失分娩的信心[1,2,3]。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的特点,对于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舒芬太尼作为新型麻醉性镇痛药,呼吸抑制作用少,也较为广泛地应用在分娩镇痛中。两者复合,关于其效果的研究目前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中,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比较,旨在比较其对分娩镇痛产妇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月妇产科ASAΙ~Ⅱ级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80例,平均年龄(29±3)岁,平均体重(63±12)kg,平均孕周(39±2)周,两组产妇均不存在产科病理因素。随机分为两组,即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 (A组) 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B组),每组各4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及孕周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进行可比性(P >0.05)。A组和B组产妇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所选对象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
待产妇进入活跃期,宫缩规律,宫口可开至3 cm左右时,产妇取右侧卧位,并于宫缩间歇期L2~3间隙行椎管内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4 cm,平卧后注入1.5%利多卡因4 ml试验量,5 min后测试麻醉平面,排除全脊髓麻醉和局麻药中毒现象。待两组麻醉平面达到T10以下较稳定时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河南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A、B两组药液首量为10 ml、连续输注速度为6 ml/h,追加量为8 ml,用药时间为15 min。A组泵注药物为0.5μg/ml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14171)+0.09%罗哌卡因100 ml(西安博森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1230);B组泵注药物为2.5μg/ml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601)+0.09%罗哌卡因100ml(西安博森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1230),待产妇宫口开全时停止用药,胎儿娩出后可再次用药,分娩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麻醉给药诱导前(T0)、给药后10(T1)、 30(T2)、60(T3)、120(T4)和180 min(T5)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 HR)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变化,统计其产程、分娩方式及出生后1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记录其并发症,评价两组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
1.4评价标准
1.4.1 VAS评分(0~10分) VAS评分法: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 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无痛;0~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剧烈疼痛。
1.4.2新生儿Apgar评分Apgar评分指标为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主要是评估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5项,每项满分为2分,总分10分。≥8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为重度窒息。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两组间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当P <0.05时的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
分析结果显示,A、B组镇痛期间的MAP及HR与本组镇痛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明本研究的两组复合药物对分娩镇痛后产妇的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2.2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间VAS评分的变化
给予镇痛药物后,A、B两组VAS评分降低,两组间在给药后10、30、60、120和180 min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且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分析两组分娩镇痛后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变化
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产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结果见表3。
2.4比较两组产妇及胎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心动过缓比例低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未出现胸壁肌僵、呼吸抑制、新生儿兴奋,震颤,反射亢进和胎儿宫内窘迫等病例。见表4。
2.5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满意度
由表5可见,A组产妇对药物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且两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注:1 mm Hg=0.133 k Pa
注:覮A 组与 B 组比较,P <0.05
3讨论
分娩过程子宫阵发性收缩及胎儿娩出,会导致子宫及阴道组织受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经腰骶丛神经 - 脊髓 - 大脑感受中枢传送,产妇便有了剧烈疼痛的感觉。大约有一半的产妇分娩时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35%的产妇存在中等程度、可以忍受的疼痛,仅15%的产妇分娩时感觉到轻微疼痛。产痛不但给分娩妇女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而且使部分产妇感到恐惧与忧虑,丧失了分娩的信心。如何提高镇痛效果,使产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有研究表明,分娩疼痛与脊髓内源性阿片肽存在一定的关系。临产妇的高性激素水平可以刺激脊髓中内啡肽 -δ 受体及强啡肽 -κ 受体镇痛系统, 镇痛作用明显[4]。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低心血管毒性及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5,6,7]。舒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脂溶性高,分布容积小,清除半衰期短,体内蓄积少,麻醉的可控性好,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7~10倍,是芬太尼家族中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且在维持术中血流方面稳定性较好[8]。两药复合应用于分娩镇痛产妇中,不仅可以互相增强阻滞的效果,且对产妇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有学者提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效价比分别为鞘内1∶4.4,硬膜外1∶5.9[9]。本研究显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按1∶5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等效的,舒芬太尼作用的持续时间长。本研究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显示,A、B组镇痛期间的MAP及HR与本组镇痛前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产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比较,A组1例、B组3例使用吸引器辅助分娩,两组无剖宫产者,与上述报道一致, 提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较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具有更强的镇痛效果,且对产妇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有报道指出,舒芬太尼蓄积可导致母体新生儿抑制,因此使用总量应限制在30μg以内[10]。也有研究显示,镇痛药的浓度多采用0.100% ~0.125%罗哌卡因 +0.5μg/ml舒芬太尼,高浓度会出现头晕、皮肤瘙痒及双下肢麻木等并发症[11,12,13,14,15]。为了更好地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母婴安全性,本研究采用了舒芬太尼 + 罗哌卡因和芬太尼 + 罗哌卡因法对产妇进行了分娩镇痛比较,整个分娩过程VAS评分变化结果显示,给予镇痛后,A、B两组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A、B两组均能达到较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且A组好于B组,即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优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另外,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心动过缓比例低于B组(P <0.01)。且无胸壁肌僵、呼吸抑制、新生儿兴奋,震颤,反射亢进、胎儿宫内窘迫等病例。
复合芬太尼 篇7
关键词: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硬膜外吗啡复合液,产科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能安全、无痛的完成整个手术, 尤其对于产科手术来说, 术后止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吗啡复合液通过硬膜外注射后止痛效果好、起效快, 但由于该药物用后不良反应多, 而且用多会导致上瘾, 经过医学的发展这种药物慢慢的被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所取代, 它所需的药量少, 麻醉完全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小[2]。为研究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与硬膜外吗啡复合液应用在临床上的止痛效果, 笔者随机抽查了2012年10月1日-2013年1月31日我院诊断过的300例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得到疗效情况,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2年10月1日-2013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产科中的300例手术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3~29岁, 平均年龄 (25.6±0.8)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4~30岁, 平均年龄 (26.5±0.6) 岁。两组患者经过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后均未发现其他重大系统疾病, 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复合液来止痛, 实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进行止痛, 具体步骤如下:对照组中, 将5mg的吗啡、150mg的罗哌卡因和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硬膜外注射;在实验组中, 将40μg的舒芬太尼、150mg的罗哌卡因和氟哌利多5mg也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硬膜外注射。两组患者第一次都给予注射7ml的药量, 再每小时注射2ml, 每次给予1ml的PCA, 锁定时间为15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止痛后的药物起效时间、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止痛后的止痛效果
两组患者经硬膜外注射药物后, 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用药量明显多于实验组,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在硬膜外注射不同的药物来止痛后, 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86.67%) 明显高于实验组 (30.67%) ,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手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术后的止痛效果是手术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 尤其是针对产科这个特殊的手术来说, 选用药物应该格外谨慎, 因为其会直接对孕妇和新手儿造成影响[3]。过去的产科手术中, 基本都是采用吗啡复合液进行硬膜外注射, 尽管该药物的止痛效果好, 但不良反应非常多, 很多孕妇给予药物后伤口处会出现瘙痒难忍, 更痛苦的是不断的恶心甚至呕吐, 严重者觉得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并且该类药物用多后会容易导致上瘾, 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4]。为了保障对孕妇的身体健康, 我院采用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来进行止痛, 因所需药量少、起效速度快、镇痛作用好、不良反应少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因为药量少, 减少了患者的毒副反应, 患者嗜睡现象几乎没有。又因为是在硬膜外进行注射, 患者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不会受到刺激, 所以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也不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5]。通过分析笔者发现, 两组患者手术前在硬膜外采用不同的药物止痛所表现出来得临床效果不同, 采取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止痛的患者起效时间、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采用硬膜外吗啡复合液止痛的患者, 且对照组的用药量明显多于实验组的, 并且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86.67%) 显著高于实验组 (30.67%)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以上的论述, 采用硬膜外舒芬太尼复合液对产科手术来说效果优于采用硬膜外吗啡复合液, 前者可以有效的缩短起效时间, 减少用药量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蓝晓文, 廖永强, 李荣胜, 等.硬膜外吗啡复合液和静脉布托啡诺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回顾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7) :1150-1151.
[2]涂立刚, 梅雷, 龚欣.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 23 (9) :900-901.
复合芬太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5-76岁。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Ⅲ级。术前患者未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重度消瘦或恶液质。并排除高血压及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30例。2患者组年龄、性别,ASA分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至少8 h,入室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人室后开放静脉,全程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分压(SPO2)、脉搏、呼气末分压[2]。静脉输注乳酸钠格林氏液15ml/(kg·h)。取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8 g/L利多卡因+3.3 g/L罗哌卡因5 ml,放置硬膜外导管,阻滞平面控制在T4-L1水平。
1.2.1 麻醉诱导
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注射,>60 s)、咪达唑仑0.05 mg/kg、琥珀胆碱1.2 mg/kg、异丙酚0.5 mg/kg注射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琥珀胆碱1.2 mg/kg、异丙酚0.5 mg/kg注射后行气管插管。
1.2.2 麻醉维持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
1 mg/kg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在4.67~5.33kPa,术中R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0μg/(kg·min)、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F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min)、异丙酚6 mg/(kg·h)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4 mg/kg维持肌松。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拔管时间等。血液动力学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 h、拔除气管导管后等各时点的BP、HR、SpO2值,观察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处理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动力学改变
2组麻醉前SBP、DB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SBP、DBP、HR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插管后所有患者的BP、HR均升高,F组升高幅度大于R组(P<0.05),切皮时F组血压高于R组(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各系统的功能均有所减弱,在麻醉过程中心脏对循环改变的适应能力明显降低,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传统的芬太尼脂溶性高,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排泄功能下降,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故多次使用可产生蓄积作用,从而使维持时间延长[2],而瑞芬太尼主要在肝脏外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迅速水解为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瑞芬太尼酸,由于瑞芬太尼代谢不依赖于器官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不会影响其作用持续时间,其即使长时间给药也不影响麻醉恢复[3,4,5]。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比芬太尼强1.5~3倍,且对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有较强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故尤其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保持老年患者术中生命征平稳、减少苏醒时间、帮助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等联合用药、复合麻醉,复合麻醉不仅增强了麻醉效果,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拔管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术后快速的恢复清醒效果也较好[7]。但是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易发生伤口疼痛,疼痛的刺激可导致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继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所以使用瑞芬太尼应尽早开始硬膜外术后镇痛[8]。时间本文研究显示,使用瑞芬太尼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对稳定。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
总之,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老年人临床麻醉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深更广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 AⅠ~Ⅲ级,随机等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组)、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2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R组、F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拔管时间等。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 h、拔除气管导管后等各时点的BP、HR,SpO2值,观察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立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SBP、DBP、HR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插管后所有患者的BP、HR均升高,F组升高幅度大于R组(P<0.05),切皮时F组血压高于R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后患者较早恢复认知能力,是老年患者麻醉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先锋,姜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11):1335-1336
[2]林一雄,郑细妹,林建新,等.瑞芬太尼氧化亚氮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5:56
[3]苏德禹,吴梅兰.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4):12
[4]赵秋华.朱俊峰,赵利波,等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2009;38(10):78-81
[5]吴春明,陈利民,沈七曩.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2005;19(5):63-64
[6]黄东越,常业恬.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2005; 4(1):6-7
[7]黄中华,张学刚,朱蔚琳.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拔管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2008;28(23):2338-2339
复合芬太尼 篇9
关键词 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无疼痛感 安全阴道流血少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人工流产这样的小手术也要求达到无痛、无心理恐惧感,所以,手术镇痛问题日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选择一种安全、有效、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的麻醉方法来适应这种短小手术。我院于近两年开展无痛人流手术,包括: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笑气吸入等方法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来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孕周6~10周,年龄18~40岁,平均25.0岁,体重42~75㎏,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孕妇女分三组。
芬太尼-丙泊酚组200例,笑气吸入200例,无用药组200例。由麻醉师专人负责监测。
三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周无明显差异,手术均在医院手术室内进行。
麻醉方法:①芬太尼-丙泊酚组:术前禁食2小时以上,首先心电监护,测术前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值,再建立静脉通路,接三通管,待手术医师查完病人消毒铺巾后,缓慢静注芬太尼1μg/㎏,紧接着静注丙泊酚2.0mg/㎏,随病人意识逐渐消失,即可手术,若手术时间>6分钟,病人肢体活动,可继续推药30~40mg或以上,严密监测血压、脉搏、SPO2(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深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有无振颤、呼吸抑制、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自主活动时间、离院时间、同时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血量、术后宫缩情况。②笑气组: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后,即置笑气面罩,嘱病人深吸气(50%O2,50%N2O混合气体),笑气流量表显示正常,间断吸入3~5口,即手术。③非麻醉组:术中不用任何镇痛药物。
清醒时间:芬太尼-丙泊酚组停止注药3.50±1.80分钟呼之睁眼,8.00±2.00分钟能回答出姓名,回病房观察1~2小时,自行离院。
笑气组及非麻醉组病人术中术后均清醒。
镇痛标准分三组:①显效:术中完全无痛,表情自如,安静。②有效:术中感轻度疼痛,牵拉痛,但能耐受,基本安静。③无效:孕妇术中感明显疼痛,大声呻吟,不安静。
结果
镇痛效果: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及吸入笑气麻醉观察人流术中镇痛效果,与非麻醉组相比,结果见表1,用卡方检验。
芬太尼-丙泊酚组与笑气组相比无痛率由显著差异,P<0.01,芬太尼-丙泊酚组与非麻醉组相比无痛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笑气组与非麻醉组相比无痛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芬太尼-丙泊酚组无痛率高达100%,无1例感疼痛。
麻醉检测结果:芬太尼-丙泊酚组注药前后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芬太尼-丙泊酚组0,笑气组4例2.0%,非麻醉组40例20.0%。
阴道出血量:芬太尼-丙泊酚组,非麻醉组阴道出血无明显著差异P>0.05。
芬太尼-丙泊酚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呼吸暂停2例,占1%,与注药速度及量有关,术后极个别有轻度头痛及腹痛,休息后自行消失。其中2例呼吸暂停20~30秒,均经手术及麻醉医师及时处理,给予吸氧,面罩加压吸氧控制呼吸,SPO2在正常范围内,且呼吸自然恢复,未发现恢复后再抑制现象。为了防止少数病人较长时间呼吸暂停,一定要备有氧气及控制呼吸装置(我院在医院手术室内进行手术)。
讨 论
芬太尼是强效镇痛剂,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对循环系统影响小,丙泊酚是一种超短效静脉麻醉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起效迅速,病人安静舒适,注药速度把握得当,循环反应轻,体内无蓄积等。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作用,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协同作用,可达到术中无痛感、术后疼痛较轻的效果。
芬太尼-丙泊酚镇痛效果显著,无1例病人有疼痛感,无痛率达100%,远高于笑气组无痛率15.0%,非麻醉组2.0%,三组之间总共有效率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以芬太尼1μg/㎏,丙泊酚2.0mg/kg剂量给药,麻醉深度以意识消失,扩宫时病人无反应为原则,200例病人首次用药均能达到要求。
芬太尼-丙泊酚可抑制神经反射,200例无1例发生人流综合征,而非麻醉组高达20.0%。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不增加阴道流血量,不影响子宫收缩,三组阴道流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总之,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全麻药,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镇痛效果确切,病人感觉良好,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避免人流综合征,不增加阴道出血量,对呼吸及循环抑制不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由受过全麻训练的麻醉医师施行,用药前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并备有氧气,控制呼吸设备及急救药品,是一种可推广较安全理想的无痛人流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红,曹济宏.异丙酚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术30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
复合芬太尼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分娩产妇60例ASA为Ⅰ~Ⅱ级、单胎头位、无胎儿异常、经检查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妊娠的初产妇为观察组, 同期60例自然分娩为对照组, 2组孕妇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
1.2 方法
(1) 药物配制:0.1%罗比卡因+芬太尼 (2μg/mL) 共50mL。 (2) 产妇进入活跃期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3~4cm时, 取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3.5cm, 注入1.5%利多卡因3mL试验量。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象后, 给予配制好的药液10~15mL作为首剂。平面控制在T10以下。首剂20min后接PCA泵。基础注药速度为6mL/h, 冲击量为2mL, 锁定时间15min。产妇镇痛不完全时, 由产妇或助产士按冲击键, 直至满意镇痛。胎儿娩出后停止硬膜外给药。
1.3 观察项目
(1) 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 :产妇自我从无痛到最痛评级 (0~10) , <3为良好, 3~4为基本满意, ≥5为差;分别在镇痛前、首剂后1 5、30min和其后每小时2次直至胎儿娩出时以VAS评分法评定产妇镇痛效果。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 (2) 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按Bromage标准0~3级测定。 (3) 宫口扩张速度、活跃期及第二、三产程时间。 (4) 生产方式分为阴道分娩、器械助产和剖宫产。 (5) 胎儿出生后进行1、5min的Apgar评分, 产后2h出血量。
1.4 数据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P<0.05为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与运动阻滞比较
2组产妇镇痛前均感疼痛VAS评分平均 (8.78±0.83) 分, 观察组镇痛后15min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平均 (4.3±2.1) 分, 30min观察组均感觉镇痛良好VAS评分平均<3分, 2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均可下地自如活动。
2.2 产程进展
2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明显缩短 (P<0.05) 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增快 (P<0.05) 第二、三产程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2) 。
2.3 分娩方式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器械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3) 。
2.4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2h阴道流血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3 讨论
分娩镇痛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需要。理想的分娩镇痛, 要求镇痛显效迅速、可控性强、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母婴毒性低、对宫缩无干扰、且不影响产程。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心脏毒性小, 在低浓度时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2]。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镇痛前后以及与对照组的VAS评分相比, 明显降低, 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而仅有1例下肢轻微麻木与对照组相比, 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这表明低浓度罗哌卡因在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 对运动神经几乎不产生阻滞作用。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加快, 活跃期缩短, 自然分娩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这表明镇痛后产妇无痛苦, 可大大减少机体释放儿茶酚胺, 有效防止不协调宫缩的发生, 使子宫收缩保持正常的极性、对称性及节律性, 有利于产程进展,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2组产妇第二、三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没有明显差异;因此, 我们认为低浓度罗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通过我院临床观察表明:0.1%罗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确切,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加速产程进展, 降低剖宫产率, 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 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且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为观察组, 以同期的头位、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初产妇60例作对照组, 产程中不用镇痛药。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 (VAS评分) 、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 (modifiedbromagescore) 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 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 宫口扩张速度快、活跃期缩短、剖宫产率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2组第二、三产程、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分娩镇痛
参考文献
[1]吴新民, 陈倩.分娩镇痛[M].北京: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2006, 7:65.
【复合芬太尼】推荐阅读:
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08-28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09-04
米安定复合芬太尼的07-29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07-18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6-24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7-08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10-30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11-10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08-17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结肠镜检查的应用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