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

2024-10-03

瑞芬太尼(精选10篇)

瑞芬太尼 篇1

瑞芬太尼是一种用于治疗全麻诱导和全麻维持的一种镇痛药物, 瑞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快、时间短、药剂量容易控制等特点[1]。

1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

1.1 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

瑞芬太尼 (Remifentanil) , 又称为雷米芬太尼, 简称为RF, 瑞芬太尼的化学名称是3-丙酸甲基酯, 其化学式为4-甲氧羰基-4-L-氧丙基-苄氨基-L-六氢吡啶, 瑞芬太尼药物属于合成阿片类药物范畴, 瑞芬太尼的结构与其它类型的六氢吡啶衍生物相似[2]。瑞芬太尼的化学结构中有一种特有的容易被血极易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的酯键。瑞芬太尼的PH值在3.0左右, 属于强酸类物质, 其酸度系数为7.07, 具有自动降解的作用, 当瑞芬太尼的PH值小于4.0时, 该药物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能够保持24h, 呈高度脂溶的状态[3]。

1.2 瑞芬太尼的药代学

瑞芬太尼属于盐酸盐类物质, 瑞芬太尼化学结构中所特有的酯键除了被在血和组织的非特异性酯酶所代谢之外, 瑞芬太尼对酯酶分解其它药物没有影响。瑞芬太尼的时间和药剂量之间半衰期的相关性保持在恒定状态下, 即不管瑞芬太尼注射液滴注的时间是多长, 都恒定在3~5min。瑞芬太尼的代谢作用不会受到器官组织等功能的影响, 比如即便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瑞芬太尼的敏感度不会升高, 使用瑞芬太尼的剂量和器官正常的患者相同。瑞芬太尼在儿童和成年人中的代谢作用没有差别, 由于老年人的分布容积相对较小, 因此, 老年人 (尤其是超过65岁的) 使用瑞芬太尼时, 初始剂量是正常剂量的一半[4]。

1.3 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

1.3.1 呼吸系统

在呼吸系统中, 瑞芬太尼对呼吸系统中的抑制效应也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 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以每分钟滴注0.05~0.10μg·kg的量, 每分钟的通气量相应的下降50%。与阿芬太尼相比, 瑞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是阿芬太尼的10~20倍, 停用瑞芬太尼后恢复速度极快, 轻度的呼吸抑制在停药3min后即可恢复, 深度的呼吸抑制在停药10min后即可恢复[5]。

1.3.2 循环系统

在循环系统中, 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型, 把瑞芬太尼的剂量控制在2μg·kg内时, 瑞芬太尼对收缩压和心律的影响都很小, 剂量在10μg·kg以内时, 以麻醉诱导为作用时, 会降低10%~40%的血压、心率也有所下降, 瑞芬太尼能够降低颅内压, 且不影响眼压[6]。

1.3.3中枢神经系统

瑞芬太尼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瑞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中, 造成患者丧失意识的ED50为每千克μg, 与每千克176μg的阿芬太尼相比较少。对中枢神经系统中EEG的影响的主要特点是频率减慢、降低了幅度。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脑代谢、脑血流和颅内压等作用于其它类型U受体激动剂相似, 瑞芬太尼对于抑制患者ICP的轻度升高有一定的作用[7]。

2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2.1 瑞芬太尼的相关作用

2.1.1 瑞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有关研究发现, 瑞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不受外界疼痛刺激的影响下, 脑电双频指数不受瑞芬太尼的影响;二是在插管等刺激的影响下, 瑞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具有显著抑制的作用, 同时具有剂量依赖的副作用[8]。

2.1.2 瑞芬太尼对潜伏期的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潜伏期的听觉诱发电位影响为在无插管的条件下,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潜伏期听觉电位无明显影响;而在插管条件下, 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中的Pa和Nb两种波的振幅明显下降。从中可以看出瑞芬太尼对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没有直接的影响, 需要通过降低伤害刺激来产生作用[9]。

2.1.3 瑞芬太尼对心脏的影响

瑞芬太尼对心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起着保护心肌的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 心脏的K受体在介导作用下, 磷脂肌醇和线粒体中的锥体细胞通道都对心肌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二是据有关研究发现, 瑞芬太尼对心脏的传导功能能够直接抑制, 从而延长PR的间期, 增加HF的成分[10]。

2.1.4 瑞芬太尼对痛觉的影响

在手术中大量的输注瑞芬太尼, 在手术后能够使患者手术区域的痛觉超敏被引起来, 据有关研究认为, 这一作用是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所产生的。另外, 在手术中输注小剂量的氯胺酮, 对手术后手术区域的异常性疼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1]。

2.1.5 其它影响

瑞芬太尼还具有其它影响, 比如在痛觉、视觉和听觉等刺激情况下, 瑞芬太尼的抑制通气反应效果翻转;瑞芬太尼应用到热痛觉电阀和热痛觉耐受阀中, 能够提高热痛觉电阀和热痛觉耐受阀, 显著降低热痛觉作用。

2.2 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

2.2.1 在产科和术后镇痛中应用

在产科镇痛中, 每次静脉滴注2min的0.5μg·kg瑞芬太尼, 对产妇的心血管系统具有稳定的作用, 同时, 产妇的疼痛感也明显下降, 且没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现。另外, 在产科中采用瑞芬太尼镇痛, 新生儿的脐带血气分析以及神经学的检查都属正常, 瑞芬太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允许存在。在术后镇痛中, 比如冠脉搭桥手术后, 采用瑞芬太尼镇痛, 发现术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不超过95%, 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5k Pa, 且患者能保持自主呼吸[12]。

2.2.2 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有关专家对重症患者的多种镇静方法进行了比较, 一组是每分钟静脉输注0.10~0.15μg·kg的瑞芬太尼, 在必要情况下加上咪唑辅助安定;另一组是输注安定剂咪唑, 在必要情况下加瑞芬太尼或吗啡镇痛。两组对比发现, 采用瑞芬太尼镇痛能够显著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脱机拔管的时间, 同时患者恢复意识的时间也比咪唑安定组的快[13]。

2.2.3 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据有关研究发现, 瑞芬太尼在治疗高血压患者对气管和心血管反应中, 以每分钟0.1μg·kg静脉注射瑞芬太尼, 其在控制由插管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控制作用于10μg·kg的阿芬太尼相同。在老年患者的麻醉维持中, 瑞芬太尼能够为患者稳定的循环功能提供保障, 且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4]。

3 讨论

瑞芬太尼作为合成阿片类镇痛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大量和长期的使用芬太尼镇痛药物会导致瑞芬太尼药物残留和积蓄在患者的脂肪和骨骼肌中, 使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阶段出现一些后遗症状, 比如呼吸抑制[15]。芬太尼主要在肝脏代谢功能中代谢, 因此, 对于肝脏和肾脏等功能不全的患者, 芬太尼的代谢作用会受到到一定的影响。而瑞芬太尼没有这些方面的影响和后遗效应, 尤其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具有明显的优势[16]。

据有关研究显示, 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瑞芬太尼的药效十分快速, 一般情况下, 瑞芬太尼在用药后1min内能保证血-脑达到平衡的状态[17]。瑞芬太尼在人体组织中被分解的速度很快, 这就使得瑞芬太尼的药效作用发挥迅速, 但是其药效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一方面瑞芬太尼在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临床中镇痛作用的副作用均为剂量依赖;另一方面瑞芬太尼应用到临床中能够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等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8]。

药物都有三分毒性作用, 瑞芬太尼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良反应, 首要的一点是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剂量依赖型反应, 不管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还是在血液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中, 瑞芬太尼的使用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型[19]。另外瑞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剂量问题, 过量的使用瑞芬太尼且辅助其它麻醉药物时, 会降低患者的血压, 减缓心动, 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时可以加上小剂量的咪唑安定, 其能有效减缓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概率。瑞芬太尼虽然具有镇痛作用强, 药效发挥迅速等优势, 同时, 瑞芬太尼的药效作用维持时间短等特点。总之, 在保证适量和合理选择辅助药物的情况下, 能够在临床中广泛使用[20]。

瑞芬太尼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48-01

瑞芬太尼为麻醉常用的药物,其为镇痛类的药物,此药物用途广泛,其可用于手术之后的镇痛、对患者的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辅助应用、手术前的应用等。其有很多的优点,其有在麻醉之后患者苏醒的质量很高、手术中可保持患者身体情况稳定、对患者诱导速度比较快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1年对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应用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1年对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22例患者为女性,38例患者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20-50岁,患者术前均进行体重测量,结果为45-80kg。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30例患者,B组30例患者。

1.2 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均为进行全身麻醉后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进行禁食、水。0.01mg/kg阿托品药物在手术前应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給予其静点平衡液。A组患者应用0.2mg/kg赛机宁、1.5mg/kg丙泊酚、2μg/kg瑞芬太尼、0.1mg/kg咪唑安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患者吸氧并在之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用0.2μg/(kg.min)瑞芬太尼进行持续泵入,每半小时静注0.05mg/kg赛机宁,同时吸入异氟醚以1.0﹪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维持麻醉[1]。B组患者应用0.2mg/kg赛机宁、1.5mg/kg丙泊酚、2.5μg/kg芬太尼、0.1mg/kg咪唑安定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患者吸氧并在之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用0.15μg/(kg.min)芬太尼进行持续泵入,每半小时静注0.05mg/kg赛机宁,同时吸入异氟醚以1.0%的MAC维持麻醉。A组和B组患者在手术中调节芬太尼、瑞芬太尼的药物剂量来调整患者麻醉的深浅度情况。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麻醉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麻醉疗效进行评价,A组、B组的清醒具体时间分别为(10±4)min、(20±5)min,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分别为(8±5)min、(15±7)min。清醒具体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明显,A组明显优于B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芬太尼、瑞芬太尼都为常用的麻醉用药,瑞芬太尼其为受体激动药,给予患者应用后作用速度比较快,其效果在停用后消失作用也很迅速。其可以加强异氟醚的作用,并让MAC有所降低。但此药物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其和芬太尼都有此抑制作用,给予患者停止应用药物后患者可改善。在患者术后停药之后患者在3-5min后就可进行呼吸。此药物会有肌僵硬、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本组资料中表明,应用此药物进行全身麻醉的效果要优于芬太尼药物。因为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所有其更适用于静脉输注控制输注速率,可达到预定的血药浓度。但此药物的缺点为手术结束停止输注后没有镇痛效应,须术后用镇痛剂量输注。

参考文献

瑞芬太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5-76岁。所有患者均为ASAⅠ~Ⅲ级。术前患者未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重度消瘦或恶液质。并排除高血压及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以及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30例。2患者组年龄、性别,ASA分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至少8 h,入室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人室后开放静脉,全程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氧分压(SPO2)、脉搏、呼气末分压[2]。静脉输注乳酸钠格林氏液15ml/(kg·h)。取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8 g/L利多卡因+3.3 g/L罗哌卡因5 ml,放置硬膜外导管,阻滞平面控制在T4-L1水平。

1.2.1 麻醉诱导

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注射,>60 s)、咪达唑仑0.05 mg/kg、琥珀胆碱1.2 mg/kg、异丙酚0.5 mg/kg注射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琥珀胆碱1.2 mg/kg、异丙酚0.5 mg/kg注射后行气管插管。

1.2.2 麻醉维持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

1 mg/kg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在4.67~5.33kPa,术中R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0μg/(kg·min)、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F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min)、异丙酚6 mg/(kg·h)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4 mg/kg维持肌松。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拔管时间等。血液动力学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 h、拔除气管导管后等各时点的BP、HR、SpO2值,观察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处理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动力学改变

2组麻醉前SBP、DB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SBP、DBP、HR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插管后所有患者的BP、HR均升高,F组升高幅度大于R组(P<0.05),切皮时F组血压高于R组(P<0.05),见表1。

2.2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各系统的功能均有所减弱,在麻醉过程中心脏对循环改变的适应能力明显降低,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传统的芬太尼脂溶性高,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排泄功能下降,药物半衰期显著延长,故多次使用可产生蓄积作用,从而使维持时间延长[2],而瑞芬太尼主要在肝脏外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迅速水解为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瑞芬太尼酸,由于瑞芬太尼代谢不依赖于器官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不会影响其作用持续时间,其即使长时间给药也不影响麻醉恢复[3,4,5]。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比芬太尼强1.5~3倍,且对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有较强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故尤其适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保持老年患者术中生命征平稳、减少苏醒时间、帮助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等联合用药、复合麻醉,复合麻醉不仅增强了麻醉效果,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拔管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术后快速的恢复清醒效果也较好[7]。但是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时间较短,患者术后易发生伤口疼痛,疼痛的刺激可导致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继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所以使用瑞芬太尼应尽早开始硬膜外术后镇痛[8]。时间本文研究显示,使用瑞芬太尼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对稳定。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

总之,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老年人临床麻醉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深更广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复合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 AⅠ~Ⅲ级,随机等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组)、对照组芬太尼组(F组)2组。全部患者均采用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R组、F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拔管时间等。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气末CO2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 h、拔除气管导管后等各时点的BP、HR,SpO2值,观察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立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SBP、DBP、HR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插管后所有患者的BP、HR均升高,F组升高幅度大于R组(P<0.05),切皮时F组血压高于R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术后患者较早恢复认知能力,是老年患者麻醉的较好选择。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先锋,姜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9;30(11):1335-1336

[2]林一雄,郑细妹,林建新,等.瑞芬太尼氧化亚氮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5:56

[3]苏德禹,吴梅兰.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4):12

[4]赵秋华.朱俊峰,赵利波,等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2009;38(10):78-81

[5]吴春明,陈利民,沈七曩.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2005;19(5):63-64

[6]黄东越,常业恬.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2005; 4(1):6-7

[7]黄中华,张学刚,朱蔚琳.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拔管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2008;28(23):2338-2339

瑞芬太尼 篇4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联合

【中图分类号】R7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78-01

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仅用静脉麻醉药物来完成麻醉,即在静脉麻醉诱导后,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的复合应用,具有术野肌松好?麻醉范围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中[1]?行TIVA的关键在于麻醉药物的选择,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易于调节麻醉深度,安全性较高;舒芬太尼主要作为麻醉诱导和辅助麻醉,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效果更为理想[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择期开腹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6.7±3.8)岁?根据ASA分级,所有患者均为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对于术前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予以排除,手术类型:行胃大切?胃癌根治术患者21例,行肠切除?肠癌根治术患者18例,行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360min肌注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观察和监测ECG?MAP?HR和SpO2,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各2mg[3]?对照组静注瑞芬太尼,剂量为2~4μg/kg,术中间断追加瑞芬太尼0.05~0.1mg;观察组静注舒芬太尼,剂量为2~4μg/kg,术中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两组在麻醉中均用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和苯磺顺阿曲库铵,剂量分别为5mg/kg和0.2mg/kg,关腹后停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所有麻醉药物?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各时点MAP和心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诱导前后?插管后?切皮时?关腹时和拔管后?

1.3統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诱导前相比,两组的MAP在诱导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的MAP?HR在插管后和拔管后均有所上升,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P?HR在切皮时和关腹时均变化不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舒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的特点,与传统芬太尼相比,半衰期更短,更适合用于麻醉诱导,其与瑞芬太尼联合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能够降低各药物使用量,便于控制麻醉深度和时间,且停药后患者能够很快恢复,安全性较高?本组对照研究中,与诱导前相比,两组的MAP在诱导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的MAP?HR在插管后和拔管后均有所上升,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单用瑞芬太尼相比,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降低插管和拔管对患者的应激,减轻术后疼痛刺激,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冬莲,尹八一,邓淑兰.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镇痛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116-117.

[2] 王晓.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剂量调控分析[J].当代医学,2014,12(5):103-104.

瑞芬太尼 篇5

1药理特性

盐酸瑞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药物刺激μ1受体, 使其产生兴奋, 从而降低к、δ的结合。盐酸瑞芬太尼的T1/2Ke值为0.78, Keo值为1.14。药物的效价强度是阿芬太尼的5倍以上。所以通过静脉滴注盐酸瑞芬太尼较使用阿芬尼等药物起效快。同时盐酸瑞芬太尼的代谢方式与其他药物不同, 因其清除率约为40 ml/ (kg·min) , 可以不经过肝脏直接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脂酶水解。盐酸瑞芬太尼的半衰期很短, 仅有9.5 min, 即便是在持续长时间静脉滴注的情况下半衰期T1/2 cs也仅在3~5 min之间, 受持续滴注的影响较小, 所以临床上常采用长时间持续输注的方式给药。当按0.2~1.0 μg/ (kg·min) 剂量给予患者药物时, 药物在血浆内的浓度维持在5~8 μg/L之间时, 药物的麻醉作用达到最大。临床资料显示, 使用盐酸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镇静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减慢, 血压下降等症状, 这种症状与药物的剂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按照2 μg/kg的剂量予以患者盐酸瑞芬太尼时, 药物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当血药浓度达到某一浓度时, 可以对应激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进而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得到维持。

相关研究证实,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盐酸瑞芬太尼联合异内酚进行静脉麻醉时, 可以明显降低二者的使用量, 减少不良反应, 从而提供临床应用的满意率。临床证实, 达到相同的麻醉效果联合药用较仅使用异丙酚, 可减用药高达32.8%。所以在临床使用异丙酚进行诱导时, 药物的浓度应相应的减小。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 当使用血浆靶浓度6ng/ml的盐酸瑞芬太尼进行诱导时, 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2腹部短小手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的应用

2.1 门诊小儿手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的应用

由于儿科门诊进行的小儿短小手术种类繁多, 盐酸瑞芬太尼以其麻醉作用短时间迅速消除, 长期使用蓄积量小, 镇痛效果明显等诸多优势, 成为门诊小儿手术麻醉用药的新宠。在小儿下腹部下肢会阴部短小手术中采取静脉滴注REM1μg后, 按照0.1 μg/ (kg·min) 的给药速率持续滴注, 同时配合吸入N2O-O2进行麻醉, 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 发现抑制呼吸作用较小, 自主呼吸无明显变化, 显著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学者DavisPJ也对在小儿下腹部下肢会阴部短小手术使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进行了研究[1]。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盐酸瑞芬太尼联合N2O-O2以及异丙酚联合阿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麻醉,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苏醒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允许出院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进而得出盐酸瑞芬太尼联合N2O-O2在门诊小儿手术麻醉中的疗效与异丙酚联合阿芬太尼的疗效相似的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在门诊儿科短小手术中使用盐酸瑞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且安全性和可控性较高。

2.2 无痛人工流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的应用

传统的无痛人流术中常使用静脉滴注异丙酚的麻醉方式, 但由于异丙酚不具有镇痛作用, 故临床使用时需配合镇痛药物。这就给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苏醒时间, 后遗症等带来隐患。现阶段有专家和学者通过研究证实, 使用1.5μg/kg盐酸瑞芬太尼与2.0 mg/kg异丙酚对人流术患者进行麻醉, 可以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基础上明显缩短苏醒时间。我国学者通过临床研究证实, 单独使用盐酸瑞芬太尼对人流患者进行麻醉, 也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2]。在手术前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1~1.5μg/kg盐酸瑞芬太尼, 并根据患者术中的具体情况按每次0.1~0.5μg/kg的量追加盐酸瑞芬太尼, 可以在患者保持清醒状态下无痛或微痛的完成手术, 明显降低了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单纯使用盐酸瑞芬太尼较异丙酚, 在患者的感觉恢复、安全性及后遗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无痛人流术麻醉较为理想的药物。

临床研究证实盐酸芬太尼在多种腹部短小手术中均具有明显优势, 是目前腹部短小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摘要:盐酸瑞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麻醉用药, 尤其是在腹部短小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盐酸瑞芬太尼的药理特性及其在无痛人工流产术, 门诊儿科手术等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证实盐酸瑞芬太尼在腹部短小手术麻醉中显著效果, 并对临床应用出现的不良发应及与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力求提高盐酸瑞芬太尼在腹部短小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关键词:盐酸瑞太芬尼,腹部短小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敖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1) :58-59.

瑞芬太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胸科手术 (肺癌、肺脓肿、食道癌) 56例, 年龄32~67岁, 体重43~81kg, ASAⅡ级, 心、肝、肾、脑功能异常及术前有滥用阿片类药物者除外。随机分为两组 (n=28) , 分别为芬太尼组 (Ⅰ组) 和瑞芬太尼组 (Ⅱ组) 。

1.2 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mg, 阿托品0.5mg。Ⅰ组全麻采用咪达唑伦0.05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顺序诱导, 气管插管后静脉丙泊酚4~6mg·kg-1·h-1维持, 一般每半小时追加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2mg。Ⅱ组采用咪达唑伦0.05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顺序诱导, 气管插管后静脉丙泊酚4~6mg·kg-1·h-1和瑞芬太尼6μg·kg-1·h-1维持, 每半小时追加维库溴铵2mg。全程麻醉机控制呼吸, 呼吸频率12次/分, 潮气量8ml/kg, I:E=1: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晶胶交替输液维持循环血容量。两组根据术中情况间断吸入异氟烷。

1.3 监测

患者入室后麻醉前 (T0) 、切皮前 (T1) 、手术1h (T2) 、术毕 (T3) 、术后1d (T4) 取肘静脉血, 分别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内皮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6 (IL-6) 、IL-8及C-反应蛋白。所有患者常规监测NIBP、HR、SPO2及家私PETCO2。记录手术时间和用药量。

1.4 统计分析

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学处理, 数据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基础指标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 无显著差异, Ⅰ组和Ⅱ组的全麻药丙泊酚用量分别为 (655.6±35.1) mg和 (540.5±43.2) mg,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2.2 应激激素的变化

Ⅰ组的皮质醇、ACTH、ET在T2、T3时均显著升高 (P<0.01) , T4恢复正常;而Ⅱ组患者仅ACTH和ET在T3时升高 (P<0.05) , 皮质醇变化不明显。Ⅰ组患者的皮质醇最早就表现出升高, 在T4时即显著高于T0, 相比之下Ⅱ组的变化幅度也最小。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应激激素变化见表1~3。

与T0比较, ※P<0.05, ※※P<0.01;与Ⅰ组相比##P<0.01。

与T0比较, ※P<0.05, ※※P<0.01;与Ⅰ组相比#P<0.05。

与T0比较, ※P<0.05;※※P<0.01;与Ⅰ组相比#P<0.05。

3讨论

开胸手术麻醉处理与管理要求高。因为手术开胸影响呼吸 (肺) 、心脏大血管功能和纵隔丰富的神经反射, 呼吸、循环生理干扰大。合理应用全麻药物可减轻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2]。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都是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主要经血浆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 肝肾清除功能弱, 但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 代谢快特点。大量使用无药物蓄积作用。两者皆可减少麻醉手术过程中应激刺激, 瑞芬太尼镇痛效能强于芬太尼[3]。因此两组诱导都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对心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增加, 血压、心率会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停用瑞芬太尼后10min左右, 血压、心率开始逐渐升高、增快, 患者出现痛感, 真正表现出半衰落期短的特点。皮质醇、ACTH、和ET在应激下其释放量增加, 是反映体内应激反应强度敏感的指标[4], 而IL-6、IL-8、CRP细胞因子变化除受应激因子直接刺激外, 还受到机体神经内分沁作用, 因此其变化相对滞后, 但能比较综合地反映机体应激的强度[5]。IL-6、IL-8和CRP是手术创伤后循环中主要的细胞因子, 并且与创伤严重度直接相关。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它启动急性期炎性反应, 控制细胞代谢活性, 是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6]。IL-8可以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 促进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科学研究性和吞噬吞噬作用, 同时使中性粒细胞外形改变, 呼吸爆发释放超氧化物, 介导炎性性反应。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皮质醇、ACTH、和ET应激激素水平以及IL-6、IL-8、CRP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 对开胸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强度进行综合评价。综上所述, 研究结果表明, 瑞芬太尼可明显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生命指征的波动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但在术毕0.5h后的应激反应逐渐增强。与芬太尼相比, 瑞芬太尼可更为有效地减轻手术创伤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同时也显示出其半衰期短的特点。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应激,细胞因子

参考文献

[1]皋源, 张艳, 杭燕南, 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的比较[J].上海医学, 2007, 06:515-517

[2]王庆, 王珊娟, 杭燕南.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216

[3]吴新民, 叶铁虎, 岳云, 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248

[4]Kehlet H.The endocrine responses to regional anesthesia[J].IntAnesthesiol Clin, 1988, 26:182-186

[5]邓硕曾.应激与无应激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574

瑞芬太尼 篇7

关键词: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瑞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

扁桃体切除术是小儿常见的手术之一。此类手术时间短、咽喉部刺激较强、术后要求完全苏醒。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为该手术提供了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为观察瑞芬太尼在此类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笔者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将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用于16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31例, 其中, 男17例, 女14例;年龄4~11岁;体重15~34 kg;ASAⅠ~Ⅱ。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瑞芬太尼组16例 (R组) 和芬太尼组15例 (F组)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及麻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术前按规定时间禁食8 h, 禁饮4 h, 入室前均肌注阿托品0.01 mg/kg和苯巴比妥钠2 mg/kg。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 (1) R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 丙泊酚2.0~2.5 mg/kg, 阿曲库铵0.8 mg/kg, 缓慢注射瑞芬太尼2μg/kg (20μg/min) 。行气管插管后, 呼吸机正压通气, 潮气量8~10 ml/kg, 呼吸频率12~16次/min, 吸入纯氧。麻醉维持:瑞芬太尼泵注速率0.20~0.25μg/ (kg·min) , 丙泊酚泵注速率75~100μg/ (kg·min) , 阿曲库铵酌情每次追加0.1 mg/kg, 术中不吸入异氟醚。术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 待患儿自然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 (2) F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 芬太尼2μg/kg, 丙泊酚2.0~2.5 mg/kg, 阿曲库铵0.8 mg/kg, 其余条件与R组相同。麻醉维持: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 每30分钟追加1μg/kg, 丙泊酚泵注速率50~75μg/ (kg·min) , 阿曲库铵据情每次追加0.1 mg/kg, 吸入异氟醚浓度为1.5%~2.5%。术毕停用麻醉药待患儿自然清醒, 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术中监测并记录无创血压、心率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记录停麻醉药物至拔管时间, 苏醒时间, 拔管后是否再入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5 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 (MAP)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插管后30 min R组的心率低于F组, 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R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分别为 (4.40±1.01) min、 (4.90±1.35) min、 (7.00±1.62) min、 (6.10±1.27) min, F组分别为 (7.40±1.97) min、 (9.10±3.03) min、 (12.80±2.26) min、 (10.50±3.40) min, R组各时间明显短于F组 (P<0.05) 。见表2。

两组患儿术前、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 R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90%。术毕R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F组明显减少 (P<0.05) 。见表3。

3 讨论

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 术野小, 对咽喉部的刺激大, 并发症较多, 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最安全的。虽然手术时间较短, 但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以充分抑制由于气管内插管、手术对咽喉部的直接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1,2]。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 通过结合孤束核及第9和第10对脑神经中的阿片受体而抑制咽喉部刺激, 降低机体应激反应[3,4], 可安全地用于临床麻醉[5], 具有起效快、药效强、作用消失快、剂量容易控制、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不受肝肾功能影响等优点[6]。临床多项研究已经证实, 小儿扁桃体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具有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低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具有协同作用, 一方面丙泊酚减少了抑制诱导插管以及术中牵拉刺激而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所需瑞芬太尼的用量, 另一方面, 由于瑞芬太尼的使用, 降低了维持麻醉所需要的丙泊酚血浆浓度, 因而使患者复苏加快[7]。芬太尼的蓄积会导致呼吸抑制从而不能持续输注, 而需根据呼吸和体动来单次静注芬太尼, 由于芬太尼半衰期长, 因此该组合不如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组合有优势[8]。

本研究采用的复合用药微泵输入法与重复、间断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微泵法可随意调节给药剂量与速度, 维持其血药浓度相对稳定, 以补偿不断从血液和效应部位中清除的药物, 达到靶浓度注药法的理想效应, 明显减少复合用药的使用剂量, 从而大大减少了各自的不良反应。本组在此类手术中以瑞芬太尼2μg/kg剂量诱导麻醉, 以0.20~0.25μg/ (kg·min) 的速率泵注可较好地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本研究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诱导剂量在理论上是等效的, 且瑞芬太尼术中用量略高于等效芬太尼,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瑞芬太尼组在气管插管、扁桃体切除及拔管时心率及血压的波动较芬太尼组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术毕瑞芬太尼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组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具有可控性强、起效快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显著、对循环干扰小、无蓄积、恢复迅速等优点, 故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Glaisyer HR, Sury MR.Rceovery after naesthesia for short pediatric oncology procedures:propofol and ermifentnail compared with propofol, nitrous oxide, and sevoflurane[J].Anesth-Analg, 2005, 100 (56) :959-963.

[2]姚翠松, 孔全立, 李慧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3) :169.

[3]潘熊熊, 桂波, 曹晓飞.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4) :252-253.

[4]李剑, 顾其军.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9) :76.

[5]郭向阳, 易杰, 叶铁虎, 等.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4, 26 (1) :66-69.

[6]单世民, 金玄玉, 陈晓光.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3 (1) :78-80.

[7]Mertens MJ, Olofsen E, Engbers FH, et al.Propofol reduces perioperative remifentanil requirements in a synergistic manner: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of perioperative remifentanil propofol interactions[J].AnesthesioIogy, 2003, 99:347-359.

瑞芬太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 年龄18~65岁, 体质量42~78kg, 术前一般情况良好, 无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 (F组) 、瑞芬太尼组 (R组) 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 (SR组) 各30例。F组年龄 (44.7±12.2) 岁, 体质量 (57.5±11.2) kg, 基础血压 (86.7±9.9) mm Hg (1mm Hg=0.133kPa) , 心率 (85.3±9.9) 次/min, 麻醉时间 (120±16) min;R组年龄 (44.5±11.9) 岁, 体质量 (56.9±10.9) kg, 基础血压 (86.8±9.8) mm Hg, 心率 (85.6±9.8) 次/min, 麻醉时间 (121±15) min;SR组年龄 (43.9±12.1) 岁, 体质量 (57.3±11.3) kg, 基础血压 (86.3±9.8) mm Hg, 心率 (85.5±9.9) 次/min, 麻醉时间 (124±17) min。3组年龄、体质量、基础血压、心率、麻醉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预充林格氏液6ml/kg, 麻醉前给药, 盐酸戊乙奎醚1mg静脉注射, 面罩给氧。F组麻醉诱导, 咪达唑仑0.06mg/kg, 芬太尼4μg/kg, 丙泊酚1.5mg/kg, 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 丙泊酚6~10mg·kg-1·h-1, 芬太尼3μg·kg-1·h-1, 维库溴铵间断推注, 术毕前30min停止泵入芬太尼和停用维库溴铵, 术毕前10min停用丙泊酚。R组诱导用药, 瑞芬太尼2μg/kg, 余同F组, 维持瑞芬太尼0.15μg·kg-1·h-1, 余同F组, 术毕前3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 余同芬太尼组。SR组诱导用药, 舒芬太尼4μg/kg, 余同F组, 维持瑞芬太尼0.15μg·kg-1·h-1, 术毕前3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 术毕前20min给舒芬太尼0.1μg/kg, 余同F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者入室静卧5min后 (T0) , 麻醉诱导后 (T1) , 气管插管后3min (T2) , 手术开始 (T3) , 术始30min (T4) , 术毕 (T5) , 拔管即刻 (T6) , 送苏醒室5min (T7) , 10min (T8) , 20min (T9) 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观察3组术毕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呼吸抑制、躁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APHR

3组T1时段MAPHR均较T0下降, 且F组和R组均低于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和RT2、T6时段MAPHR均高于T1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SR组升高不明显, F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T3、T4、T5时段MAPHR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T7、T8、T9时段MAPHR均高于F组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T0比较, *P<0.05;与SR组比较, #P<0.05;与T1比较, △P<0.05;与F组和SR组比较, ▲P<0.05

2.2 苏醒时间及相关情况

F组苏醒时间均长于SR组和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R组和SR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组疼痛和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6.7%和8.3%, 均高于F组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F组和SR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6.7%高于SR组和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R组和SR组比较, *P<0.05, △P<0.05;与F组和SR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麻醉和手术共同面对的临床问题, 强烈的应激反应可改变机体稳态, 使机体耗氧和心脏做功增加, 出现心律失常、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 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升高。消除或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全麻及术后恢复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舒芬太尼是目前芬太尼家族中镇痛作用最强的, 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 对u受体结合力比芬太尼强7~10倍, 其镇痛维持时间是芬太尼的两倍, 但呼吸抑制时间更短更弱。本研究显示用舒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更稳术毕前20min给舒芬太尼0.1 μg/kg, 镇静良好, 更利于患者早期拔除气管导管,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瑞芬太尼的镇痛强度略强于芬太尼, 消除半衰期短, 不依赖于肝肾功能, 长时间应用无蓄积。但单独应用后, 会出现痛觉过敏带来的患者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甚至对心血管有疾病的患者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3]。而舒芬太尼能很好地预防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4]。本研究显示, R组躁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和SR组, 送苏醒室5min、10min、 20min MAPHR高于F组和SR组 (P<0.05) 。

芬太尼脂溶性很强, 反复多次注射, 可产生蓄积作用, 同时用药后会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5]。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麻具有血流动力学平稳, 苏醒快,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本研究结果表明, 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二者的长效和短效镇痛作用的特点, 取长补短, 不仅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而且苏醒快,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全麻配伍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于全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芬太尼组 (F组) 、瑞芬太尼组 (R组) 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 (SR组) 。F组以芬太尼麻醉诱导, R组以瑞芬太尼麻醉诱导, SR组以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观察3组患者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 和心率 (HP) 变化、术毕苏醒时间和相关情况。结果 3组T1时段MAP和HR均较T0下降, 且F组和R组均低于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和R组T2、T6时段MAP和HR均高于T1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SR组升高不明显, F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T3、T4、T5时段MAP和HR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组T7、T8、T9时段MAP和HR均高于F组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苏醒时间均长于SR组和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R组和SR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组疼痛和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6·7%和8.3%, 均高于F组和SR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F组和SR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6.7%高于SR组和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且苏醒快,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全麻配伍用药。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丁耀茂, 林红, 丁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10, 10 (3) :28-30.

[2]陈绍语, 冯宇峰.小剂量舒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期间患者胡吸与镇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165-166.

[3]朱德浩, 李晓红, 符炜.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靶控维持在老年开胸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8) :960-961.

[4]陈碧岚, 欧阳海清, 胡耿平.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痛觉过敏效应[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5 (2) :237.

瑞芬太尼 篇9

【关键词】老年患者;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96-02

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在逐渐增加[1]。然而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以及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2]。由于患者进行LC手术的时间短且手术次数多以及频率快,所以在对患者进行LC手术时,对麻醉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此次对我院所收治的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采用在腹腔镜下进行,同时给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做以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38例ASAI-II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4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在58-75岁之间,平均为(63.0±3.0)岁;ASAI级19例、ASAII级19例;所有的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没有高血压疾病以及肝肾等疾病,电解质检查结果正常,患者没有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情况。将此次收治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9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试验组:对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

让所有的患者在术前禁水禁食8h,术前0.5h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0.3mg;然而此次两组所采用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ug/kg+阿曲库铵0.6mg/kg。然后再给患者使用面罩供给氧气。在供氧2min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插管并与麻醉机进行连接。同时在术中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机械通气。将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潮气量设置为10ml/kg。

对照组:给患者使用0.1u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

试验组:对两组患者都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在给插管并固定之后,连接好麻醉气体监测仪,同时要药物的呼气末浓度进行及时监测。对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泵人0.15ug(kg.min)瑞芬太尼。术后,停止对患者泵入瑞芬太尼。

手术完成之后,不对患者使用催醒剂,待患者清醒之后,根据患者的指征进行拔管。

1.3苏醒质量评估和评分标准采用OAAS法:5分:对患者进行正常呼名,患者反应迅速,完全清醒。4分:对患者进行正常呼名,患者反应迟钝,语速比较慢。3分:需要对患者大声或者反复进行呼唤,患者才有反应,并且语言模糊,神情呆滞。2分:需要对患者进行轻拍,患者才有反应,患者的言语难以辨别。1分:对患者进行轻拍时,患者没有反应,嗜睡[3]。

1.4统计学方法此次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

2.1两组术后苏醒质量比较见表1。

3讨论

瑞芬太尼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u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同时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以及停药后消退迅速等特点,对患者进行长期输注,不会产生蓄积[4]。

舒芬太尼则主要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其主要特点为:具有很高的脂溶性,它的亲脂性是芬太尼的2倍左右,同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起效迅速,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同时其的持续时间长。主要是用于手术前的麻醉,镇痛作用确切,镇静作用优于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轻,而且起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在患者全身麻醉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之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患者的器官生理功能降低有关,特别与患者的脑代谢功能减弱和药效学以及药代学的变化等有关。参考文献

[1]赵高峰,潘飞鹏,秦凯.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研究[J].國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02:139.

[2]林丽,严俊,丁洁羽.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持续输注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02:153-155.

瑞芬太尼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 将要求实施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 ASAⅠ~Ⅱ级, 年龄21~35岁, 均为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 产后新生儿体重2500~3500g, 所有入选产妇实验前均无接受镇痛或镇痛剂史, 无产科、内科合并症, 血糖、血压、肝、肾功能正常, 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R1组 (30例) 和R2组 (30例) , 另选同期相同条件的足月初产妇30例作为C组。三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宫高、腹围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在产程进展至活跃期, 宫口开大2~3cm时, 建立静脉通道, 输注生理盐水, 采用飞利普监护仪监测产妇血压、呼吸、心律、氧饱和度, 备有氧气及控制呼吸装置。R1和R2组产妇接上静脉PCA泵, 镇痛药物配方为瑞芬太尼1mg稀释至100ml。R1组设定静脉泵自控单次剂量为0.4µg/kg, 20s内输注完毕, 间隔时间锁定为3min, 不设持续输注量;R2组设定静脉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µg/ (kg·min) , 产妇自控镇痛单次剂量为0.2µg/kg, 20s内输注完毕, 间隔时间锁定为3min;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 产前6h禁止给予镇痛药物, 产时不做任何镇痛处理。三组均以胎心宫缩监测仪, 持续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及胎心情况, 宫缩乏力时给予缩宫素5U/L静脉点滴。

1.3 评分标准

镇痛效果参照VAS视觉模拟评分 (0~10分) 进行判定。呼吸抑制评分:呼吸频率正常为1分, 呼吸频率为8~12次/min为2分, 呼吸频率<8次/min为3分。分别观察三组产妇疼痛、呼吸抑制、产程及产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情况, 记录其新生儿1、5min时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 镇痛前评分, 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R1组与R2组镇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C组处理前后评分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与C组相比, R1和R2组镇痛后VAS评分显著降低 (P<0.01) , 疼痛明显减轻, 而R1、R2组间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2 产程

由见表2可以看出, 三组产妇在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示C组镇痛前后评分比较, P>0.05;*示R1组与R2组镇痛前后评分比较, P<0.01;▲示镇痛后R1组、R2组分别与C组比较, P<0.01

2.3 分娩镇痛并发症

术中呼吸抑制R1组1例, R2组4例, C组0例。术后恶心呕吐R1组4例, R2组6例, C组3例。三组产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相比, R2组不良反应例数略多。

2.4 新生儿生后1、5min时Apgar评分

1min时Apgar评分R1组 (8.65±1.29) 分, R2组 (8.30±0.89) 分, C组 (9.00±1.50) 分。5min时Apgar评分R1组 (10.00±0.00) 分, R2组 (9.83±0.56) 分, C组 (10.00±0.00) 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目前, 国内外研究开展的分娩镇痛方法较多, 包括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静脉给药镇痛、腰硬联合镇痛、吸入性镇痛及硬膜外无痛分娩, 国内采用的主要方式为椎管内镇痛。椎管内镇痛作用可靠, 产妇神智清醒, 对新生儿影响小, 是较好的分娩镇痛方式, 但椎管内麻醉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有相应的禁忌症, 同时局麻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宫缩和产程, 提高助产率。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操作简单, 无污染, 禁忌症相对较少, 易于产妇所接受, 但静脉镇痛药物对产妇及新生儿呼吸抑制及其它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运用。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物, 199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应用, 其镇痛效果强, 是阿芬太尼的40倍, 其结构中含有特异性的酯键, 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 代谢基本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和抗胆碱药物影响, 不依赖肝、肾代谢, 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阿片类药物[2,3]。

临产妇分娩镇痛使用瑞芬太尼静脉PCA治疗, 产妇能预知宫缩的发生而提前按需用药, 使用药量显著减少, 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Volmanen等[4]比较瑞芬太尼PCA和N2O吸入在分娩第一产程的效应和负作用时发现, 瑞芬太尼较N2O镇静程度好, Sa O2轻微下降, BP和HR无差别。本研究表明,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无痛分娩, 镇痛效果确切, 起效快速, 时-量半衰期短, 代谢迅速, 对新生儿影响轻微, 且不影响产程。间歇静脉给药较持续输注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更小, 产妇能保持清醒, 即使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也能很快被唤醒, 产妇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 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likas等[5]研究瑞芬太尼PCA对无痛分娩的产妇和婴儿的不良反应, 并评估PCA过程中瑞芬太尼的胎盘转运时发现, 瑞芬太尼采用0.5µg/kg/次静注, 锁定时间2min, 所有产妇循环系统稳定, 未发生呼吸抑制, 疼痛评分显著下降, 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22例患者出现昏睡 (95%CI, 30.0%~58.7%) , 但可唤醒。10例新生儿心率在分娩后20min内发生改变, 但无需医学干预 (95%CI, 10.0%~33.7%) 。新生儿1min、5min时Apgar评分无明显变化, 中位数是9分。脐带血气分析和神经系统检查在正常范围内, 母体静脉血和脐静脉血样本提示瑞芬太尼有胎盘转运, 脐动脉血中有少量瑞芬太尼。通过研究, 笔者认为瑞芬太尼静脉PCA在产科镇痛中对母体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是可以接受的, 瑞芬太尼经过胎盘后能很快降解、代谢或再分布。

本研究表明, 采用瑞芬太尼单次自控剂量为0.4µg/kg或持续输注0.5µg/ (kg·min) 复合单次自控剂量0.2µg/kg, 镇痛效果明显, 并发症少, 与Blair等[6]报道相一致。瑞芬太尼分娩镇痛对母婴仍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需要有良好的监护系统, 密切观察产程及宫缩, 出现异常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密切监测下, 可安全用于无痛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给药方式。方法 将同期住院分娩符合入选标准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 R1组采用间歇静脉自控给药;R2组采用持续输注复合间歇静脉自控给药;C组采取产科常规处理措施。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和副作用。结果 R1和R2组镇痛后VAS评分明显降低, 镇痛效果确切, 与C组相比, 其对产程无明显影响, 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静脉PCA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对产程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少, 但持续静脉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可安全使用间歇静脉给药。

关键词:瑞芬太尼,分娩镇痛,PCA

参考文献

[1]Michael Wee.Women&apos;s Health Medicine[J].Volume 2, Issue 4July-August, 2005 (5) :19-21.

[2]Rosow C.Remifentanil:aunique opioid analgesics[J].Anesthesiology, 1993, 79 (5) :875.

[3]Stiller RL, Davis PJ, McGowan FX, et al.In vitro metabolism of remifentanil:the effect of psudo-cholinesterase deficiency[J].Anesthesiology.227 East Washington Square, Philadelphia, Pa19106:Lippinlitt-Raven Pult, 1995, 83 (3A) :A38.

[4]Volmanen P, Akural E, Raudaski T, et al.Comparision of remifentanil and nitrous oxide in labour analgesia[J].Acta Anaesthesiol ogica Scandinarica, 2005 (49) :453-458.

[5]Volikas I, Butwick A, Wilkinson C, et al.Maternal and neonatal side-effects of remifentanil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labour[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5, 95 (4) :504-509.

上一篇:电影艺术主题下一篇:教师的基本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