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主题

2024-10-03

电影艺术主题(共11篇)

电影艺术主题 篇1

钢琴主题电影是一种新型的主题电影, 在电影演绎过程中, 通过塑造人物, 将钢琴主题电影中的情感、艺术效果等完美的展现, 从而形成了具有艺术特色的钢琴主题电影情节, 增加了整个电影的艺术表现效果。

一、钢琴主题电影概述

钢琴主题电影就是钢琴演奏者是主要的人物塑造对象, 在整个电影的演绎过程中, 都是以钢琴艺术来进行电影故事情节的展开, 在电影中, 能够起到一个电影和钢琴艺术完美融合的效果。随着电影的发展, 很多的题材都已经进入到电影的拍摄范围内, 成为了电影发展和进军的新的特色, 钢琴艺术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文化, 在演绎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完美的艺术效果。钢琴艺术在经历了多年的艺术沉淀后, 逐渐将其文化和艺术效果不断的加以创新和表现, 很多作品中都成功的培养了一些钢琴音乐家, 他们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体现了钢琴家们对于人生独特的思考方式, 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宝藏。

二、钢琴主题电影中钢琴的艺术作用分析

(一) 建立电影主线, 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钢琴主题电影, 顾名思义, 就是以钢琴为主题进行电影演绎过程, 整个电影演绎过程中都是以钢琴为主题拍摄的, 那么钢琴就自然是整个电影的主要角色, 那么在电影表达过程中, 就需要以钢琴为主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比如在《海上钢琴师》这一部影片中, 主要就是描写了一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通过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 我们发现整部影片的结构和故事情节设置都是非常合理的, 那么在整部影片中, 就以主人公和钢琴为主线进行了情节展开。从主人公年幼时候第一次听到钢琴声, 到后来喜欢钢琴音乐, 然后去认识钢琴, 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钢琴, 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弹奏了第一首钢琴曲, 这些都充分地展现了一个钢琴天才从小对钢琴演奏的热情和聪明才智, 随着年龄增长后, 因其过人的音乐天赋而开始了钢琴演绎的一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钢琴音乐梦想, 并且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钢琴获得很大的乐趣和满足。在其成长和成功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一些阻碍, 那么在一次和别人斗琴的过程中, 他成功获胜, 然后真正的进入到了钢琴演奏家的行列, 开启了他真正的钢琴人生, 也因为在这样的浪漫的气氛下, 他接触到了爱情。

(二) 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在刻画人物特点时都是通过以视觉为主来进行形象的刻画, 那么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则是以听觉来进行人物的刻画, 那么在钢琴主题电影中就讲究将这两种表现形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钢琴主题电影《钢琴课》这部影片中, 描述的一个哑女, 她已经是一个母亲, 她喜爱音乐, 在和丈夫由于当时的社会不稳定的情况下, 搬家的过程中, 丈夫觉得她的钢琴太过笨重, 然后就打算扔掉, 后来他们的邻居知道后, 将钢琴交换, 并且要求主人公艾达担任钢琴老师, 那么在艾达和邻居的长期交往过程中, 两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多, 互相之间也产生了很浓烈的情感, 丈夫很生气, 对艾达进行了很残酷的惩罚, 但是这样的惩罚依然不能够阻碍艾达对于音乐和爱情的向往, 最终丈夫成全了艾达, 让她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和爱情。

(三) 刻画主题情感, 渲染气氛

在电影演绎过程中, 讲究情感和气氛的融合, 那么在钢琴主题电影中, 主题情感就是电影演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和情感取向, 在情感表现过程中, 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舞台, 通过营造气氛和情感表达氛围, 能够使得音乐具有自身的多义性, 同时钢琴主题电影的出现, 能够通过钢琴的艺术表达效果来渲染气氛, 使得整个电影情节都变得跌宕起伏, 将主题情感完美的诠释和释放, 在电影表现过程中, 我们发现每一部钢琴主题电影都有一个完美的主题情感氛围。

三、结束语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钢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历史, 那么电影作为一门年轻艺术, 其具有更多的探索价值和发展空间, 在电影发展过程中, 其主题逐渐延伸到了钢琴, 将电影主题和钢琴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 形成了钢琴主题电影, 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也成为了电影配乐中很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喜欢电影, 还是喜欢钢琴的人, 在看到钢琴和电影的完美结合后, 心理也会呈现出更多的感受和领悟, 能够充分的调动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从而达到一种对美好的喜爱和享受, 同时也能够通过不断的创新, 来推动钢琴主题电影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钢琴主题电影中钢琴的艺术作用分析[J].电影文学, 2013 (14) :137-138.

[2]扣蕊.论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巧妙运用[J].电影文学, 2013 (12) :138-139.

电影艺术主题 篇2

一、活动主题: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民族文化,回顾历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使学生们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对“一二·九”运动的了解。

活动前准备:1.各自同学课下了解“一二·九”运动的文化内容、背景。2.搜寻有关“一二·九”运动的文化时代影片,以及相关资料。3.对活动进行深度思考。

二、活动时间:2010.12.9

活动地点:职教楼207

出席人员:全班同学

主办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总结

电影《青春之歌》是以“九·一八”运动至“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影,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女主人公林道静如何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在看到电影中充满无限爱国热情的学生为了挽救国家,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情节时,同学们流露出深深的感情共鸣。

在看到主人公在平静生活的召唤和纸醉金迷的诱惑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革命信仰时,同学们心理透知,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的科学的知道自己的实践活动。

在看后感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思想感悟,最后对本次活动做了简短点评。同时,同学们分享了对服务大众概念的亲身感受以及对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每天都在不断提高而感到欣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电影艺术主题 篇3

[关键词]第三世界电影哈萨克斯坦的电影塔吉克斯坦的电影民族电影

中亚地区国家是指亚洲中部地域的国家。他们同中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联系:这些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世纪年代之前都属于前苏联,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加盟国,在独立之后,成为独立的国家。目前这几个国家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会员国,同中国有着良好的关系: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国家的文化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一直发展较慢,乃至鲜为人知。最近几年,电影创作在这些国家出现新鲜气势,也引起包括美国好莱坞的重视,不少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为了使得我国电影观众和专业工作者能够对于这些国家的当代电影艺术有所了解,我们特地编写了这篇专作,供大家参考。

其实,我们是有感而发的。不久前我们出席一次国际会议,发现我们对于中亚地区的文化艺术所知甚少。特别是电影更是少得可怜。当一位在本次电影节获得大奖的塔吉克斯坦的年轻导演,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所提出的“哪个国家的电影对你的影响最大?”时,这位年轻的塔吉克斯坦的电影导演所回答的不是美国好莱坞。也不是前苏联的电影,而是“对于我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电影。”我们感到不仅是诧异,还有羞愧和难堪。在吃饭时,我们特地同他交谈,发现他不但对于中国当代著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李安等的作品十分熟识,而且知道很多中国的经典片。他对于大导演谢晋的作品+分敬佩,认为谢对于他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我们难堪的是我们对于该国的电影艺术所知甚少。前不久,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先生应邀参加哈萨克斯坦的电影节活动,是一件很值得赞扬的好事。因为。这不但说明了我国电影已经获得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公认和欢迎,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同这些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一、哈萨克斯坦的当代电影艺术

五十多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电影很少有人知道:严格来讲,这个国家几乎没有自己的民族电影。哈萨克斯坦,原名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2月10日哈最高苏维埃将国名改为哈萨克共和国;1991年哈萨克共和国宣布独立。地处中亚地域,东部和中国接壤。实际上,早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电影工作者就曾经来到哈萨克地区拍摄影片,但作为苏联加盟国之一,哈萨克斯坦从来没有过自己民族电影。

在二战期间,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就曾经来到哈萨克地区拍摄其著名影片《伊凡雷帝》,此后有不少前苏联电影导演来此拍摄,大多是采取外景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些年轻的哈萨克学生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电影学院和乌克兰的基辅电影学校和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艺术,但后来这些人是学成未归而留在前苏联的电影界工作。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哈萨克斯坦才有了几个自己的民族电影艺术家——大多数是拍摄纪录性短片的所谓的新闻片摄影师或编导。从1989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开始出现一些出类拔萃的电影导演,而且很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以阿迪克·艾米尔科斯坦(Ardak-Amirkhstan 1955-)和伊麦克·希纳拉耶夫(Ermek Shinarbaev1953-)等为首的哈萨克新电影运动,以独特的视角,民族化的视觉语言和区域性的民间叙事结构。一反前苏联的僵化的电影形式。而给人以为之一新的感染。实际上他们两人也是在前苏联的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电影艺术的。艾米尔科斯坦的第一部影片《欧塔之死》,拍摄了将近四年,这部影片描写了当蒙古大军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攻克了欧塔古城之后,进行杀戮的史诗性的悲剧。影片由于其内容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以及反苏等原因。一直被禁止公映,直到1992年,当该片在嘎纳电影节放映时,引起一阵轰动。

艾米尔科斯坦1955年10月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库尔的农村,在1980年左右到阿尔玛提学院学习哲学。1984年毕业后被选送到莫斯科的谢尔盖·索罗维耶夫导演的电影工作室学习电影艺术。他的才华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从1900到1997。当他回到哈萨克斯坦之后,马上被任命哈萨克斯坦电影制片公司的经理:在他的领导下,该制片厂拍摄了将近四十部记录短片和四部故事片。

但个性鲜明的他不愿陷入于文化官僚的制度束缚之中,辞职而成为自由的独立制片人去拍摄自己的影片,此后成为阿尔玛提电影学院的教授。

1997艾米尔科斯坦创作出他的一部名为《1997-拉斯坦的代插图的笔记》。影片描写了在90年代末期,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尔玛提市内一个名叫拉斯坦的小男孩的孤独遭遇。他同千百个男孩一样无所事事,整天流浪,懒惰而脾气暴躁,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拮据地生活。一天,拉斯坦遇到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小姑娘。他们感到相互理解而且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而且配上美丽的插图,但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最后。他们成为都市嘈杂、混乱生活的牺牲品。整个影片以年轻人的视角去解析当代都市生活的无意义、嘈杂、混乱和暴力。影片的气氛有些像小说《百年孤独》昕描述的气氛。实际上艾米尔科斯坦也正是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脱离前苏联之后的哈萨克斯坦的现实生活。这部影片在1998年公映后。获得好评,得到不少大奖,也使得艾米尔科斯坦成为名导演。

伊麦克·希纳巴耶夫,出生于1953年1月23日。他家境贫寒,但天资聪明。曾经两次到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和进修,1974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且曾经给前苏联导演谢尔盖·杰拉西莫夫(Sergei Gerassimov)当副手,拍摄过著名影片《卡拉玛佐夫兄弟》,直到1984年他开始拍摄记录性短片。1989年他执导了故事片《复仇》,但反映平平。他的第一部故事片《露丝姐姐》。是在苏联拍摄的,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两个哈萨克妇女如何相互帮助来克服生活贫困和精神困惑等问题,这是一部典型前苏联模式的影片。1982年,他拍摄描写哈萨克现实生活的影片《穿丧服的女人=》(The Mouring Beauty)。这可以说是哈萨克斯坦当代电影的出世结扎,讲述了一个名叫卡拉古丝的女孩,爱上了一个青年人,两人陷入爱河之后,偷偷结婚并生下一个孩子。但是他们的婚姻得不到社会的认

可。哈萨克的宗法规则认为他们是私通和道德沦陷,两人十分痛苦。当战争打响时。青年离家参军,于是她的亲属劝她改嫁,由于对爱情的执着,她逃入森林去过独居的野人生活。战争结束了,男人回来了,但女人并没有感到解脱。影片取材于前苏联作家穆塔·奥兹佐夫(Muhtar Auezov)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影片被苏联和哈萨克斯坦同时禁映,直到10年之后的1992年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公映并受到欢迎,被认为是一部感人的哈萨克的民族作品,女演员钠塔尔·阿琳巴莎罗娃也一举成名。此外,希纳巴耶夫的作品还有:1994年拍摄的《脆弱的心》。1993年拍摄的《三角地》等。由于经济的原因,近年来他常采取同别人合作拍片,特别是同法国导演合资拍摄。他很喜爱中国影片,特别是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此外,目前比较出名的哈萨克导演还有赛利克·阿普利莫夫Serik Aprimov),女导演拉奇德·纽格玛诺夫(Rachid Nugmanov)等。

哈萨克斯坦政府最近克服经济困难,开始主办大型的国际电影节。是中亚地区电影文化的瑰宝。

二、塔吉克斯坦的电影艺术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高山之国”,也是中亚面积最小的国家,位于中亚南部,由东向西。依次同中国、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是多民族国家,其中塔吉克族最多,此外还有少数鞑袒人等。早在元朝时,塔吉克就和中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918年成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成为前苏联中的一个加盟国。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独立后就陷入长达五年的内战。1997年由拉赫莫诺夫总统同反对党签署了总协定,内战结束。

目前国家经济困难,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之后,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俄罗斯的支持,开始复苏,2006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5%。

塔吉克斯坦的电影创作一直受前苏联的影响。独立之后,塔吉克斯坦由于经济原因,文化艺术业受到摧残。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出现了萨比罗夫等人。开始出现自己的民族电影,目前计划同中国新疆自治区合作拍片。

比较著名的导演是塔夏尔·穆卡罗维茨·萨比罗夫(Tachir Mukharovich Sabirov1929-2003)。出生在前斯大林那巴达。1951年进入塔什干戏剧学院学习戏剧,1956年被选派到苏联的莫斯科戏剧学院学习。从1955年开始。萨比罗夫开始他的电影生涯。1955年他在苏联导演亚历山大·斯托尔帕fAlexanda Stolper)的影片《大路》出演角色,他的喜剧才华,受到观众的欢迎。1959年,他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是和太阳结婚的时候了》,这是一部讽刺性喜剧片,在商业票房上取得不错的成绩。此后,在1966年,他导演和主演了《高利贷商人之死》。引起了争论,赞扬的人认为是中亚地区的经典喜剧片,而批评的学者则对影片中对于时弊的讽刺提出质疑。1991年萨比罗夫导演并主演了一部名为《泪水和宝剑》的大型故事片,该片根据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著改编。影片描述了在塔吉克斯坦遇到天灾时。谷物价格很低,而税很高,一位年轻人号召大家抗争,可竟然发现自己的父亲正在进行卖房还债,他十分愤怒决定领导大家反抗非正义暴行。这部影片又一次引起争论,但影片尚未完成,导演萨比罗夫因病逝世。萨比罗夫被认为是塔吉克斯坦的电影之父,在他死后。西方电影学者和评论界都称赞他的电影是“催人泪下的黑色喜剧”。

萨巴罗夫的电影作品如下:

1991年《泪水与宝剑》

1984年《施赫拉兹达的新故事》

1978年《来自远方的女人》

1968年《革命》等。

电影艺术主题 篇4

优美的《与狼共舞》电影主题音乐, 不但注重旋律的抒情性, 而且协助画面传达出故事情节中的深层内涵, 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 为影片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 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异彩的艺术魅力。

一、主题音乐的整体艺术效果

《与狼共舞》中采用了交响乐队的庞大演奏, 音乐与画面使用了大量的音画平行的形式, 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因为音画平行在节奏、情绪、和意境的不同步, 让音乐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和矛盾冲突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反映了影片的复杂性、多面性, 从而使影片具有丰富的内涵。音乐的基本形态由长气息的乐节或乐句所构成。乐节和乐句之间紧密相连, 铺满了整个电影。没有突出的高潮和强烈的对比, 有时通过简单的音乐重复加强了画面的意境, 使影片具有一种宽广和悠远的气质和韵味。

《与狼共舞》的主题音乐旋律优美, 气势恢宏, 庞大而又不失细腻。雄壮低沉的音乐伴随着影片的唯美画面多次出现, 表达了对大地以及大草原的感情, 撼人心魄。在许多西方古典电影音乐中, 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几段“情景音乐”素材, 作为一种情调符号配置到场景上去。《与狼共舞》中的乐句和乐节都很少简单地重复。音乐围绕着主题, 散落的乐节和乐句不断地变奏和变型, 使整个电影音乐具有丰满的交响性效果。

二、《与狼共舞》主题音乐的功能

电影《与狼共舞》的音乐已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内容, 从历史的纵深角度赋予电影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史诗性, 同时具有电影所需要的概括性。《与狼共舞》体现的是现代人对纯朴民风和原始生命力的憧憬与缅怀, 音乐具有平等、信任、和谐的文化底蕴, 立意分明而又相互交融, 音乐发挥了重大作用。

1. 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与狼共舞》中的主题音乐是一种功能性音乐, 音乐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 渲染了影片的场景和主题。影片以拟人化手法, 野狼“两只袜子”伴随着十分悠扬的音乐出场, 赋予了人性的内涵, 没有凶残和敌意。同时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原野, 一段细长的旋律后管乐器吹出了电影的主旋律, 弦乐器和管乐器交相应。用一段非常大气的伴奏弦乐, 既衬托着的辽阔迷人的西部草原风光, 又映衬了狼和主人公的孤独、孤寂的内心, 具有人性化的狼的形象呼之欲出。体现了人类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信任、和谐美好愿望, 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在各种场景中, 都有一个超然画面之外的历史的包容性。正是这种超然画面的史诗性, 使音乐为整个电影, 增加了一层开阔的空间, 渲染的是现代人对这一历史故事的具有文化深度的感怀。人与自然之间, 或者民族冲突, 不应是相互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也不应是为了私利而抹杀特色借口。

2. 渲染环境气氛

整部电影的音乐的风格, 都趋于低沉和平静。影片中音乐的高潮出现在印第安人围猎水牛的激斗场面上, 综合运用了多种音乐风格元素, 达到了场景调度与叙事之间的统一。并没有过多地渲染那紧张激烈的情绪, 却运用浑厚的圆号、明亮的小号吹出激昂的旋律, 那雄厚、冗长的低音和丰满的和声, 像一道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音乐从印第安人从营地出发开始起到了极强的提示作用, 随后以号角式的战斗性前奏开始, 隆隆音乐的渐渐响起。当狩猎队伍和水牛在同一镜头内时, 伴着富有节奏感的鼓声和激进高昂的弦乐, 同时以管乐器吹着号角, 富有动感的音乐配上浩浩荡荡的捕猎队伍, 达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3. 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映衬人与自然的关系

音乐铺垫出人与自然的结合而建立亲和关系这个潜在的深蕴。主人公邓巴上尉只身到美国的边境去驻防, 还不会说印第安话时, 在大量没有语言的画面中音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邓巴不幸被美国的士兵捕获, 邓巴为印第安人的辩护招来了士兵们的虐待和毒打, 此场景凸现了现代人的勾心斗角和疑心猜测。在将邓巴带回美国进行处死的途中遇到野狼“两只袜子”, 士兵们举枪射击野狼, 而狼躲避了子弹却在草原上徘徊不愿离去。影片情节因此而达到了高潮, 突出了影片的体现和平、平等的主旨。从电影画面上演绎的故事场景来看, 可以容纳很丰富的音乐素材, 音乐在这些场景里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 这样的结局为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 渲染地域感或地方部落色彩

《与狼共舞》中的画面非常壮观、优美, 犹如一幅幅精美粗犷的巨幅油画, 给音乐留下丰富的表现空间。在邓巴去萨治堡的路上时, 舒展的音乐与广阔的草原融为一体, 让我们更加身临其境。气息深长的旋律和飘浮的长音, 把画面延展得更为开阔, 音乐醇厚的音色与草原上的美丽的景色交相辉映。

三、结语

《与狼共舞》整部影片的配乐, 由多个主题旋律演变而成, 变化出一首优美、典雅的大地篇章。《与狼共舞》的主题旋律已成为电影音乐史上的经典, 是约翰·巴里创作生涯中的集大成者。■

摘要:电影《与狼共舞》优美的电影配乐与剧情完美结合, 使电影的剧情和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使影片成为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本文分析了电影《与狼共舞》主题音乐的功能和艺术效果, 领略电影音乐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与狼共舞,电影音乐,主题音乐,艺术效果,配乐

参考文献

[1]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2003.

电影、艺术、书、音乐 篇5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最终一定都会出错。三名警界监听精英为侦破金融案,与犯罪集团展开窃听与反窃听攻坚战的故事。而不论多么自信的人,最终不能抵抗的也只有诱惑。

关于近年来香港女演员为何难得金像影后,业界公认的原因是“香港男演员太强劲”,《窃听风云》则为这句话做了最佳佐证。刘青云、吴彦祖和古天乐,可以看作是杀伤力最全面的香港男主角阵容,更何况方中信、王敏德这样的男配角也魅力十足,仅仅演技和剧情张力就值回票价了,票房迅速接近亿元大关也不足为奇。

☆☆☆☆

超时空之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用光影演绎这诗句;Claire一生都在等待Henry的出现。6岁那年,她遇见36岁的他;结婚那年,她23岁,他31岁:离别后再度相遇,她82岁,他只有43岁…相对于如此真实、强烈的爱情,时间微不足道。金融危机以来,难得看到如此动情、如此吸引女性的科幻题材作品。也许你不爱幻想童话般的爱情,但一定无法拒绝浪漫本身。

热门电影推荐!

警钟《毕业生生存指南》

又是一年毕业时,美国这部青春喜剧倒是很合时宜,就业压力下的职场菜鸟和老马同样战战兢兢,只有时刻做好准备的人方有资格享受生活。

★★★★☆

飞出桎梏《飞屋环游记》

这不只是一个浪漫老头乘着房子做的热气球漂洋过海去实现亡妻愿望的故事,更是一个人找回生活支点的童话。创意、温情指数双双爆棚,相当耐人寻味。

★★★★★

浪漫嬉皮《胡士托风波》

如果没有李安执导,这部描述美国著名音乐节的电影极可能被错过。关于60年代的小品,音乐和青春之外,那个时代呈现于眼前,而你我也在路上。

★★★★★

open行为艺术十周年派对

第十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展

时间:截至9月27日

地点:北京市798艺术区当代艺术中心

怎么看待身体?怎么认识我们习以为常的符号?举办到第十届的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将带来不少启发。此次十周年庆生更是声势浩大,除了300多位行为艺术家外,还有8位国际策展人分别负责8个单元。

玛丽·诺沃特尼·琼斯是从美国到中欧、东南亚的艺术节都很活跃的行为艺术“老炮”,设计的话题与“仪式”总有牵连;乔纳斯·斯坦普是北欧极其活跃的策展人,也是违规艺术节与北欧行为艺术节的创始人之一,“违规”自然是他的得心应手之事;年轻的简·金·凯森邀请了全球各地善于挑战社会习俗常规的青年艺术家,代表的是成长的力量;米兰·克豪特带来的则是捷克的“第二文化”;朱莉·安德鲁·T使用身体作为诗歌和隐喻的载体,有舞蹈的韵律与美感,也有“我们是谁”的追问启发。

此次展览还包括多个讲座,话题包括“游击战争式”的艺术、艺术的经营、真实与夸大等。看热闹的,长知识的,都不容错过。

★★★★★

热门展讯推荐!

淳朴精妙生活味道

此木三红大2009新作展

时间:截至9月20日

地点:上海市莫干山路熏依社画廊

艺坛多面手的此木,在新展中用骄傲的猫、蓝色的狐怪和憨厚的马,表达天真与生活味道。

★★★★☆

绝妙的海盗

赛莉·斯马特拼贴画展

时间:截至9月日

地点:上海市绍兴路19号OV画廊

幽灵大帆船满载着骷髅与头颅在白色无人带前进,塞莉·斯马特重构的海盗鬼魅,更刺激。

★★★☆☆

皮质的电光幻影

周俊辉、石家豪《皮相间》

时间:截至9月19日

地点:奥沙空间新加坡

张曼玉与周润发的银幕角色在更衣室相遇,艺术家的触“电”作品,有剥离身份的真谬趣味。

★★★☆☆

艺术离菜鸟不远

去年“一席难求”的上海艺博会,今年虽然大环境不好,依然火暴不减,还增加了不少参展席位,使得中小规模以及“新生代”画廊得以亮相,红火氛围与海外不少艺术展缩水甚至取消相映成趣。备受追捧的陈逸飞画作继续登场,吴昌硕的千万画作也是艺博会的耀眼明星,各国画廊更是纷纷推出《追忆似水年华》这种级别的珍藏品。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小宇宙的运行规律。陶瓷馆非但不见瘦身,还从1300平方米扩展到3000平方米,缘于民族艺术受国内收藏人士青睐。四川画廊“艺术琅琴”大张旗鼓炒出艺术玩具概念,目标锁定在走村上隆和奈良美智路线。巴塞艺术中心推出了江衡的《蝴蝶飞飞》,色彩明快视觉冲击力强。“(王月)宝斋”强烈宣传张功慤水墨意境的油画作品。艺博会同时推出了亚太区藏家发展项目,组织赴欧美考察艺术收藏、举办艺术鉴赏等活动。

这一切针对明确,目标就是高端财富人群和白领阶层中,那些有购买力却不知道买什么的新手。

偶尔“学坏”也快乐

英国怪异图书公司将恶搞进行到底,让《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应付来自大龙虾、八爪章鱼、蛇与凶残海怪的求爱。最近红得发紫的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恶童日记》三部曲(上海人民出版社),主人公则会给外婆服毒药、柴火里夹子弹、炸死父亲,但于令人惊悚的冷中透露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引得无数读者追捧。无论是形式恶搞,还是内容真坏,偶尔使坏,比起终年隐忍的高大全套路,显然更容易出位。职场同样如此。《米娅快跑》(北京大学出版社,28.00元)里最快得到升迁的女孩,一个“混”到开电话会议都会偷吃螃蟹,一个则是很没有事业心。好孩子最终也会有糖吃,但试试坏孩子路线也不赖。

两性差别深度解读

《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

男人爱给意见,爱解决问题:女人爱唠叨,讲话没重点。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被注意?什么决定了两性之间如此巨大的思维差异?总以为早从“两性关系课程”毕业,看完此书才知道自己道行尚浅。

这本叫做《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的书号称是男人和女人都要看、8岁到88岁都要读的两性圣经。身为人际关系、交流和身体语言专家的皮斯夫妇,出版了《身体语言密码》后意犹未尽,经过对30多个国家的调查,收集更多更普遍的问题,解释了许多让我们困惑的“异性行为”。为什么男人不爱逛街?为什么女人对男人的某些行为抓狂?答案的依据可以是心理学的,男人对朋友的八卦不敏感是因为他们交往更多是在释放压力;也可以是生物学的,男人害怕承诺可以用生物本能,女人爱哭是因为大脑对情绪反应较敏感,“我们总

是手牵着手。要是我放开,她就会跑去买东西。”

当道理与答案以这样的妙语警句形式出现的时候,

伴随着阅读的除了恍然大悟,更有会心一笑的默契。

热门书籍推荐!

玩出空闲

抚养三个孩子,打几份工,大部分人都会奔忙如消防员。但胜间和代却说:“每天感觉像在玩。”学学她利用“黄金时间5大原则”,改变时间总不够、浪费总存在的状况吧!

中信出版社25.00元

★★★★☆

复制美腿

腿不均匀,脚踝不够细,臀形不美,走路S形?衣服想减负的时候,心理就会增压,申贞爱的瘦腿秘籍会从姿势、饮食和重塑、矫正着手,帮你把腿靓起来。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9.00元

★★★☆☆

轻松做父母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孩子太骄傲,大人的事情孩子不懂,这样的陈旧观念,早就该改变了。不如走出全包全揽的育儿误区,厘清与孩子的关系,学会言传身教,像作者一样,轻松超脱地做父母。

中信出版社25.00元

★★★★☆

他的灵感源

专辑:Titoeless可啦思刻

歌手:方大同

出版:华纳唱片

如果半年之前你不知道方大同是谁,那很正常;而半年后的现在,如果你还不知道正确答案,那就必须要反省一下了!

每次方大同出唱片,都在向世人展示布鲁斯、骚灵音乐与中文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范例。当年《Soul boy》到上张《橙月》,张张有型有格,灵动之处不失舒缓,教人不自觉地跟着旋律扭头打拍。究竟是何种音乐触发了他如此令人赞叹的创作?这张全新自选集算是给出一个解答。

10首歌的自选翻唱专辑,曲目跨度很大,包括王菲的《红豆》、Stevie Wonder的《SirDuke》、周璇的《天涯歌女》等,都是对他创作有深远影响和启发的作品。此外,他还翻唱儿时偶像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玩到兴致之处,他又将陈奕迅的《富士山下》与崔健的《一无所有》做了大胆拼贴,产生了奇妙的音乐化学效果。

★★★★★

热门音乐推荐!

走出“永远的25岁”

专辑:Mr.Tam再度感动

歌手:谭咏麟

出版:环球唱片

经典的谭氏情歌,淡淡地唱到你心里,不经意间泛起了久违的感动。《读爱》等新歌让歌迷们想起《爱在深秋》的真挚回忆。

★★★★☆

our Memory

百老汇音乐剧《猫》

时间:2009秋冬

地点:北京、

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南京百老汇音乐剧《猫》的第三次中国巡演,金融风暴下的逆势开场。

★★★★★

Welcome Back

专辑:CoCo的东西Eastto West

歌手:李玟

出版:大国文化

李玟回来了,新专辑唱出了亚洲人对西方嘻哈舞曲的汲取,衍生出对音乐新形式的发想。

★★★☆☆

百无禁忌时代

“全球最佳穿着女星榜”出炉,25岁的Katy Perry排名第六。另一个事实是,她真的好久没有出唱片了。

时下风气如此,要做偶像就得与众不同,除了被麦当娜视为潜力股的唱功之外,KatyPerry还致力于让自己“比Britney Spears更有内容,比Avril Lavigne更亲和,比LilyAllen更搞笑……”

当八卦杂志称她是本时代不可或缺的小野猫时,Katy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出位”,最后都会变成人气上升的砝码,令自己得以在娱乐圈每日都有新闻登场。

说实话,Katy还真的缺乏些“80后”的猛劲,风格摸索之路如此艰辛,避开Avril又要避Lily,自己的立场在哪里呢?不敢于成功,是所有不能成功者的病根。麦当娜从不专门去避开什么风格,反而大家都要为她的风格让路。

电影艺术主题 篇6

然而,“暴力美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电影画面、剪辑手法、动作场景等方面,对电影动作、道具使用的研究少有涉及。贾磊磊在整理《中国武侠电影史》时提到:“作为艺术的想象世界———武侠电影创造出一批奇神的特殊兵器,如‘天魔琴’‘碧血剑’‘夺命刀’‘索命刀’……他们不仅仅是杀人的利器,还是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构成了武侠电影中特定的人物标记和情节锁链”。[2]遗憾的是,贾磊磊对武侠电影中的武器研究仅止于此。近年来,出现了几篇硕士论文关注到电影中的“武器”。如:吴超的《中国武侠电影冷兵器影像及其文化研究》(2011年),严宏智的《香港枪战片中“枪”影像的符号学研究———以杜琪峰的电影作品为例》(2014年)。两位作者在文章中对刀枪剑戟的解读不约而同的都按照“暴力美学”形式美感的思维,将这些武器的使用与文化相结合。基于共同的文化体认,观众能迅速接受影片中以刀、剑、扇子表达人物正面立场,以枪、棍、绳宣泄人物情绪的观点。然而武器本身的特质、所展现的文化心理、在电影中的程式化运用等已经使武器与电影风格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一、剑与诗意的柔美风格

武侠电影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包括扇子、刀、剑、鞭、棍、 飞刀、匕首、法杖、双节棍等形态数百种,但每一部电影一般都会选择一到两种武器作为电影的“主题武器”,这种武器一般为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手持武器。

在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史中,以剑作为“主题武器”的影片不计奇数,从香港1965年的《鸳鸯剑侠》和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再到新世纪内地、香港合拍的《英雄》,剑在电影中的使用已是出神入化。从中国的兵器文化来看,剑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系统,古代的剑从战争兵器流传至民间变为自卫兵器,到唐宋时期,剑变为装饰物,暗示着佩戴者的身份和权贵。最早作为战争兵器的剑都为青铜锻造,自秦以后剑退下战争兵器的地位,但因其锋利和轻便的特点广受民间欢迎,自此,重剑被淘汰,新剑的的制造在重量和厚度上都变得更加轻薄。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剑也大多保持轻盈的特点,软、轻、剑首呈扁圆形,刻有各色花纹。从剑术上来看,剑法讲求以柔克刚;从剑的文化功能上看,古代贵族的佩剑足见剑的儒雅风格,更有佩剑之人在剑柄系上坠物,以显自己的品味。唐代诗人常常以剑吟诗,倾诉英雄情怀,“剑舞”的展现更是精美绝伦。

中国武侠片的精神气质源于“侠义”二字,不同于战场上血肉模糊的厮杀,在唐诗宋词的熏陶下,中国人更愿意在儒雅、轻柔的文化情怀中感受英雄气韵。剑作为电影元素的一部分,形成了独特的道具风格。剑与儒雅、轻柔相伴相生,儒雅的视觉展现的是“面貌清秀、一席白衣、抚琴作诗…”,轻柔也时常与女性气质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以剑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女性往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鸳鸯剑侠》是以女主角甘联珠的被捕引发了一场红莲寺救人、火烧红莲寺的斗争;《流星蝴蝶剑》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这些影片中的男性形象也大多呈现出“儒雅”的气质:《鸳鸯剑侠》中的男主角头扎书生发髻,一袭素净翠衣,清新而淡雅;《英雄》中的男性装扮也以展现风度的“散发”与干净利落的“束发”为主,服装以纯红色、白色、黑色呈现,影片的柔美风格从人物的形象开始蔓延。电影风格作为组织电影技巧的形式系统,体现在电影的人物、情节、造型、主题和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英雄》中张曼玉与章子怡在漫天枫叶的树林里对决的场景成为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写意化表达的经典,两席红衣与场景的对比鲜明,张曼玉的身子略过树影, 剑尖扫过枫叶的美感,幽婉的背景音乐响起,空镜头中削落的发丝缓缓落地,浪漫的气氛营造加之慢放镜头对动作的动态分解,都增加了影片的视听美感,让观众在剑的暴力中感受柔美、诗意的神韵。在情节上,以剑为主要武器的电影中对 “情”的表达也浓墨重彩。《英雄》在国家大义中,展现了残剑与飞雪二人的爱情;《鸳鸯剑侠》中的甘联珠与桂武是一对夫妇,在电影中表现出深厚感人的情义;《新流星蝴蝶剑》更是在一个四角恋情的故事中完成对武侠的表现。

以剑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对女性人物的强调、对男性人物造型的表现、对情感的关注既与剑本身的特征有关,又受到一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纵观武侠电影的发展史,可以说, “剑”这一武器带来的诗意柔美风格基本已经在武侠电影中形成了类型化的特征。新世纪以来,随着武侠电影的式微, “剑”的诗意柔美风格更多的被移植入武侠电视剧中,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二、刀与阳刚凌厉的风格

在武侠电影中,能与“剑”并列齐名的武器要算得上“刀” 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一些导演感怀武侠电影中的阴柔、诗意之风,以张彻为代表的导演开始大刀阔斧,将男性变为银屏主角,使武侠电影走向了阳刚之路,伴随着这个过程, “刀”成为了导演最热衷的武器之一。

刀自古就是战争中最主要的格斗兵器,各代帝王都十分注重刀的制造。“隋唐时期的‘陌刀’多为双刃刀,全长一丈, 重约15斤”,宋代以后,刀的种类变得更为丰富,有偃月刀、 眉间刀、凤嘴刀、宽刃刀、片刀等。[3]武侠电影与黑帮电影中的刀多为“大刀”。“大刀作为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之一,为中国所独有,特点是刀身前部宽厚,势大力沉,利于劈砍。”[4]20世纪60—90年代,直接以刀命名的电影数量众多,如:1995年徐克导演的《断刀客》,1976年邵氏公司影片《天涯明月刀》, 1967年张彻的《独臂刀》等。这些影片无一例外都以“刀”作为影片的主题武器。《断刀客》以男主人公定安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在电影中展示了混乱的江湖。被仇人砍去一臂的定安在苦练刀法之后,重出江湖,最终完成复仇大业。《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击败燕南天之后成为武林第一,为了防止公孙羽称霸武林,寻找武林第一利器———孔雀翎,最终杀死公孙羽的故事,展现了侠士硬汉拯救武林的英雄气概。无论是 《天涯明月刀》《断客刀》或是《独臂刀》,电影都颠覆了以“剑” 为主题武器的柔美之风,取而代之的是阳刚凌厉的风格。影片多以壮年男子作为电影的主角,《断刀客》中的定安和其他角色多袒露上身,健硕的胸肌、结实的肌肉和古铜色的肌肤尽显男性的阳刚之气。《独臂刀》虽然以大雪飘飞的冬天作为时间背景,影片中也不乏展现方刚男性魅力的袒露胸肌的镜头。这种男性力量的展示与“大刀”的武器,在电影中形成了标配。无论是钢铁的硬质感,还是刀的粗厚度,灰亮的色泽, 都给影片增加了几分彪悍的野性。以“大刀”为主题武器的电影抛弃了对打斗场景的诗意表达,更多的是展现男性的力量和凶猛,赤裸裸的表达人物的死亡。主人公定安以一把断刀与仇人飞龙对决的戏中,特写镜头多处展现鲜血从人物身体淌出的画面,厮杀的人物满头满手鲜血,影片丝毫不吝啬残暴的展览。飞龙死亡时,一柄弯刀正中心脏,人物痛苦的面部特写和血肉模糊的场面触目惊心。20世纪90年代,香港古惑仔系列的黑帮电影横空出世,引领了新一代的江湖黑帮片,这些电影中男性纹身、胸肌的展示,残暴的江湖展览等, 更加重了“刀”的心理诠释。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对“刀”创新表达的电影,但依然没能摆脱刀与阳刚凌厉风格的联系。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将“刀”与诗意的电影画面联系在一起。电影展示了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其中的人物服装、打斗场景中的光线色彩运用都刻意进行了诗意的刻画。然而,电影中的主题武器却是“大刀”和“飞刀”,在爱情武侠电影中独特的武器的选择使《十面埋伏》展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爱情武侠片的气质。刀的阳刚性削弱了爱情武侠电影的柔美之风,而增加了一份冷酷凌厉之感。作为反派杀手的女主角小妹(章子怡饰)在选择“飞刀”为武器的同时展现出冰冷孤傲的气质,“大刀”也在三个人物虚假间谍身份的诠释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抛开这部电影的其他因素,在武器的使用中,它无疑是对刀的冷酷凌厉风格的再次验证和全新展示。

试想,如若我们抛开武器的文化心理作用,单从武器的工具功能来看,血腥、厮杀、低调照明、男性袒露……这些构成电影风格的元素与兵器的结合并无直接联系,但却没有导演在这样风格影片中使用“剑”作为主题武器。这种阳刚与凌厉的风格与“大刀”的配合并不是巧合,这是大刀雄浑威武的视觉性所带来的,在中国观众的长期观影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影视认同心理,而这种习惯一旦被打破就会产生违和感。正如徐克所说:“刀和剑,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刀是用原始的力量去对抗。剑则是一种生活态度。”[5]

三、枪与壮烈震撼的商业电影风格

与兵器一样,枪支作为道具本身的形象就能产生一定的视觉吸引力,“在中国的香港地区,激烈的打斗和火爆的枪战场面在很多影片中都构成重要的华彩段落,在剪辑、动作设计、爆炸和武打枪战场面营造等方面都超过了美国。”[6]“枪” 是强盗片、警匪片的固定道具之一,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发展, “枪”成了暴力电影获取票房的重要手段。枪作为主题武器是随着香港警匪电影的繁荣逐渐形成的。“枪”有着强烈的现代特征,作为武器,其体积小,重量轻,更重要的是比起刀剑有着更加火爆的杀伤力。早期的警匪片中,枪主要是武侠电影中“刀”的延续,只不过把兵器换为了枪械,电影风格也呈现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枪战的暴力打开电影市场后, 枪与商业电影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1986年吴宇森凭借《英雄本色》在香港打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枪战与动作的完美演绎成为观众记忆中的经典。90年代银河印象电影公司以枪作为主题武器,虽然也创作了一些黑色风格的电影,如《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非常突然》等,但在票房上却连连失利甚至惨败。反而是近年来枪与好莱坞大片模式的结合,出现了一些票房火热的影片如:《扫毒》《毒战》《枪王之王》,枪作为主题武器也进入了其他类型的电影中,如:《让子弹飞》《复仇》等。

新世纪以来,以枪作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大明星是关键:《扫毒》中的张家辉、古天乐、刘青云;《枪王之王》中的古天乐、吴彦祖、李冰冰;《让子弹飞》中的葛优、姜文、周润发等,这些以枪作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持枪者时常是火爆荧屏的当家演艺明星,这些明星构成了电影重要的商业元素。 而真正吸引观众,塑造影片壮烈震撼风格的还是“枪”所引发的枪战。2013年杜琪峰导演的《毒战》中的枪战场面被环球娱乐称为“突破最多、视觉最狠、时间最长”的电影,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充满了子弹呼啸声、子弹穿过身体的爆裂声,毒贩与警方的搏斗在现实的街道上展开,影片中最后的枪战持续十几分钟,现场有打不完的子弹,鲜血迸溅,镜头随时展现对将死之人的补枪、爆头等,在数十人的枪杀中,人物一个个倒地身亡,没有传统枪战片中诗意的暴力风格营造,只有对人数众多的枪战场面的现实记录所带来的震撼感。

近年来,商业电影的繁荣使得艺术电影的走势愈加低迷, “枪”作为主题武器在表现暴力时的“枪战”场面已让各题材的商业电影趋之若鹜,其展现的壮烈震撼风格是其他任何武器都达不到的。这种风格也已经在现代观众中形成定型化的观赏心理,这是枪与暴力结合区别于其他武器的独有特征。

四、锤子、电锯与黑色现实主义风格

比起武侠电影中的“刀”、强盗电影中的“枪”,电锯显然缺乏美感,更增加了撕裂的疼痛感。电锯、锤子等作为惊悚、 犯罪、恐怖片中的冷武器受到学界的极大忽视。韩国电影导演朴赞郁以著名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 《亲切的金子》———扬名国际,其中又以《老男孩》呼声最高, “该片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还得到当年评委会主席昆丁的高度赞赏,昆丁·塔伦蒂诺还表示自己看了这部电影后‘睡不着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7]影片讲述了两个相互嵌套的复仇故事,彻底颠覆了传统复仇者与复仇对象之间的关系。虽然未有学者考证“电锯”作为主题武器在电影中的最早使用,但《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年)在悬疑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之后,“电锯”作为致命武器在电影中频频出现。不论是《老男孩》还是《电锯杀人狂》,作为犯罪片,影片从主题、情节、视听语言中所展现出的黑色电影风格已无需论证。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电影的主题武器选择大部分为生活中的常见生活用具:《老男孩》中,复仇者吴大修被莫名囚禁十五年之后,导演选择以“锤子”作为吴大修的复仇武器,《电锯惊魂》中的电锯,《月光光心慌慌》中的水果刀,此外,还有镰刀、菜刀等武器。这些武器与死亡的结合促成了电影中惊悚的气氛和观众恐惧的心理。比起“枪”“剑”,锤子、水果刀、 菜刀是时常使用的“冷兵器”,这些武器的疼痛感让观众有真实的体认,这种疼痛在死亡的展示中不断折磨着观众,产生不言而喻的惊悚感。另一方面,锤子、水果刀、电锯等武器一般伴随着虐待的过程,锤子、小刀没有一击毙命的效果,电锯在电影中也时常与“肢解、尸解”等恐怖行为联系在一起。 迈克尔·赫·斯通曾对杀人恶魔进行等级分析:A.有理由的的谋杀,不怎么邪恶;B.嫉妒导致的冲动性谋杀;C.为了消除妨碍杀人而进行的恶意预谋;D.连环杀手,反复性的邪恶行为,但是没有折磨受害者;E.连环杀手,以折磨受害者为目的。[8]由此可见,折磨或延长被害人死亡时间在犯罪行为中的情节严重性。锤子、电锯、匕首等武器不能造成人物的迅速死亡,由此形成影片惊悚的氛围,成为主人公暴烈情绪宣泄的最佳武器,强调了电影的黑色风格。

五、结语

论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异同 篇7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是艺术领域里完全不同的两个艺术门类, 虽然有许多的不同点, 但艺术却又是相通的, 所以, 这两个艺术门类又会有它们的相近与相似之处。本文就是针对音乐与电影这两个艺术门类, 论述其间的相同与不同。

一、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创作基础

1.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是不同的物质媒介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其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意象的塑造, 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1]电影艺术是指心灵与视听感官按照一定的理念逻辑, 凭借摄影镜头有序组接而构制运动意象的艺术。[2]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而电影是视听艺术、感官艺术与想象的结合。音乐艺术离不开声音, 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物质基础, 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电影艺术离不开画面, 画面是电影艺术的物质基础, 也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2.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创作抒发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主要形式, 是最能显现和拨动心弦的艺术。[3]音乐艺术不可以将作者的思想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因为它没有视觉的空间, 但音乐艺术可以通过音乐特有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同样可以使人体会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感觉。音乐艺术家是以独特的音乐语言进行描述, 来表达其思想感情。

电影艺术则不然, 它可以通过镜头的剪辑具有再现现实的巨大可能性。电影在最大限度地再现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内心生活。最客观的在线生活形式, 总渗透并流露着最主观的理解与体验。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 既有视觉的冲击力, 同时又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在情感。

二、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艺术形式

1.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存在形式

音乐艺术是听觉、时间的艺术;电影艺术则是现实的直观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展现要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完成, 是抽象的, 不会有具体的物质存在, 只有在记忆中体现;电影艺术中的电影作品则是一个具体的事物, 通过镜头的运用达到一种具体形式的存在。电影是借助演员的表演对情节进行动态的表现, 让人们有一种面对面的交流的感觉。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相比, 音乐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间接性, 只能让人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和感受;而电影艺术则是直接性的, 人们只需观看一部片子就可以明白它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2.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构成形式

音乐艺术用音符在纸上表现出音乐中的旋律, 在纸上的每一个符号都不能被孤立出去, 每一个符号都有它自己对整曲乐章的贡献, 只有在一起才能表象出这个乐章中旋律的灵魂, 才能称之为一首完整的乐曲。

电影艺术中通过创造者用一个个不同拍摄手法的镜头来表现艺术作品。而这些镜头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每一个镜头中都寄存着创作者的情感, 不是给人表面上的视觉效果, 而是使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更浓厚。

3.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创作形式

每个能发声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形式, 通过它们各自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各自的特征。不同的声音形式, 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内在感情。音乐艺术中声音不仅有形式的不同, 而且还有民族、地方风格的不同。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 形成不同的风格、音调、特色。这些声音状貌又可以表现不同的事物、不同人的感情。这样一些外部现实被音乐艺术塑造出来, 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创作性。

电影艺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按内容题材, 可以分为故事片、动画片、美术片、舞台艺术纪录片等等;按媒介形式, 可以分为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标准电影和宽银幕电影, 还有立体电影、全景电影、香味电影。[4]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媒介形式的作品, 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创作性。

三、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作用

1.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对人能力培养的作用

音乐艺术通过的旋律来传达给人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 情感得到升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 提高了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电影艺术运用镜头剪辑和画面创造美, 展现美。人们在观影时, 可以忘却生活中的琐事, 使人们的感情得到陶冶和升华。在欣赏电影艺术作品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在影片中寻找到生活中的点滴, 是我们情感得到释放。

2. 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都具有提高爱国情操的作用

音乐艺术可以提高我们的爱国情操。通过爱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增强了我们的群体认同感, 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了音乐艺术的功能, 无形中起到了培养爱国情操的作用。

电影艺术学习都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容和题材。由于电影艺术涉及的技巧比较多, 所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电影艺术要不断学习, 来增强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表达。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电影发展势头很好, 让我们观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通过对这些电影作品的赏析, 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加, 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通过总结, 我们了解了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 掌握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不同特点, 可以更好地提高欣赏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能力, 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促进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的艺术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摘要: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从艺术创作的基础、形式、功效上看, 两种艺术形式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着相同之处。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 电影艺术是视听艺术。但它们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既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

关键词:音乐艺术,电影艺术,创作基础,艺术形式,艺术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易, 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浅析细田守动画电影的主题 篇8

关键词:细田守,动画电影,主题,日本

细田守的动画电影是作者电影,有着最起码的电影技巧,风格独树一帜虽被称为后宫崎骏时代却并不是宫崎骏的仿版,他影片中的内涵,及主题思想是贯穿于他的作品的,这份思想情感不是细田守一个人所独有而是绝大多数日本人所共有。有人评价王家卫的电影:“首先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电影,然后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者电影。”细田守亦是如此,细田守的动画电影严格意义上的日本电影,然后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者电影。这份思想情感即影片的主题的普及共鸣性则是细田守动画电影主题成功策划的一大要素。“艺术的瓶颈永远不是艺术,而是创意。主题是一部动画片的核心,暨一部动画片,他到底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当作者所要传达给你的东西触及到了你内心深处的情感点,渲染出了你的情绪,让你跟着影片的角色一起喜怒哀乐时,这部作品也就成为了你心中的成功作品了。这份存在于细田守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共同的情感对于就是于日本人而言的樱花树下的大和魂:合作的集体、唯美的顷刻、坚强的意志与奋斗、森林的终极崇拜。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由于生存不易,所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相当强,这一方面使实用主义在日本民众的脑中根深蒂固,外在则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这种贫瘠中生存下去。”这种集体意识的凸显细田守的动画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穿越时空的少女》中的3人集体,《狼的孩子雨与雪》中的小家庭集体,最为明显的当然莫过于《夏日大作战》中的家族集体。细田守将这种集体主义镶嵌入作品的主题是必然,因为细田守自己的行动与话语就已经说明了他深入他骨髓的这种集体奋斗感。“想要制作一部描绘大家一起加油、突破现状的原创作品。还有就是,我想要更加地扩张动画电影以及日本电影的可能性、并将它们的开心之处告诉更多人。这种同时描绘大家热热闹闹的场面、又加上动作要素的电影,截至目前可说是前所未见的,工作人员、声优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充满挑战性的企划而拼命完成它……”。

细田守在策划影片主题时也紧紧地抓住了日本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这一点,《穿越时空的少女》中的美好的校园,《夏日大作战》中唯美的乡下场景,《狼的孩子雨与雪》中唯美的自然,以及他们所共有的那份唯美的情感。而那份情感,在《穿越时空的少女中》顷刻凋谢又表现的最为彻底。处于凋零状态的八重樱一直是日本人的最爱,他们喜爱着这唯美的事物,却又更喜欢唯美失去瞬间的残缺。矛盾的存在的“物哀”无时无刻地从细田守的作品中散发出来,跳跃的少女的青春与爱恋,属于家族过去的荣耀与乡野的澄澈,美好的初恋与组建家庭的欣喜,这些东西与情感都慢慢的沦为过去,只能在记忆中去窥视。“菊代表文雅尚礼,刀代表黩武好斗。”日本人的这种性格矛盾是存在于他们的灵魂中的,细田守只是唤起灵魂的共鸣罢了。

这样一个悲悯生命无常的民族却还有着可怕的坚强意志力,这份意志力实际上也是日本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即对于死亡的不畏惧,向死而生的勇气与意志。这份意志力细田守动画电影的主人公从不缺失,真琴,健二,花……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灾难时哭泣过但却依旧咬着牙去克服,就如同真琴所说的:“马上就去,跑着就去。”这种没有什么不能跨越,没有什么不能面对,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主题细田守同样也在影片中娴熟地呈现。

“日本人喜欢自然,热爱自然,但对自然也始终保持着畏惧感,认为深邃幽远的大自然是神圣的。同时,日本人认为树木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神所附体的地方,于是形成独特的森林文化,人属于森林的一部分。”这一点在《狼的孩子雨与雪》很明显:主角的名字就是来自于自然的景物,花、雨、雪,在城市的难以立足回到自然的自由自在,小雨对森林的极度热爱以及他最后回归森林,一切都彰显着森林的终极崇拜的思想主题。而“狼”,这一影片的核心更是源于森林。“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论科技有多先进,发展有多快,人类社会都不能离开自然。”细田守将这一主题的淋漓尽致的展现,带着观众的心灵回归到了幽远神秘的森林,他们赖以生存的起始之地。

这种樱花树下的大和魂的普及共鸣性可以被认作是我们所一般认为的主旋律,但是细田守在把这份主旋律发扬的时候做到的是润物细无声。他的主题没有多么的难以理解或者边缘化,并不是通过光怪陆离的高深噱头来夺人眼球,质朴平淡的主题恰如清新之风铺面而来,带着的,只是一种民族性的传承与共识。“艺术作品总是某种价值观的载体……价值观是潜伏于艺术形象之中的‘精气神’,我们无法用量化指标去衡量,但这种价值观能构成对人心的感动、对人性的感染。”细田守把这种通用的价值观用活动的画面,细腻的光影传递了出来,没有高高的说教态度,只是一种如同在向一位老友讲述一件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即使这个故事有着奇幻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邵晶晶:《以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为例浅析动画主题》,《电影评介》,2007年第27期.

[3]肖珉:《全球化进程中的国产动画》,郑州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4]GNN记者阿LU:《<狼的孩子雨与雪>细田守专访用自身经验创造感动的新生代动画监督》,2013年2月15日.

[5]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北塔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

[6]张凡:《中日动画差异性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7]左珂,王蔚蔚:《基于中日动画主题区别谈国产动画发展》,《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第21期.

[8]彭诗云:《对宫崎骏动画主题思想的探析》,《美与时代(上)》,2012年第5期.

浅析电影《致命魔术》的隐性主题 篇9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化,社会学,致命魔术,隐性主题

电影《致命魔术》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第五部作品。电影的显性主题直指人性, 致命的魔术其实是致命的人性, 这一点被探讨的比较多;而电影的隐性主题少有人涉猎, 因为人们容易忽略人性的扭曲往往是由社会造成的道理。电影《致命魔术》的隐性主题是社会理性的非理性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中提到“主导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所谓‘合理化’过程。”合理化过程是理性行为, 理性行为是目的、手段、结果三者之间有可计算的逻辑关系的行为。这种合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而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 使事物整齐划一。

一、两位主角理性的非理性化行为是电影隐性主题的直接体现

社会的理性化的确给社会带来了高效率, 但也带来了非理性化的恶果。因为这样的理性把社会和人当成理性社会和理性人来设计。韦伯认为所谓合理化的社会制度其实是不合人性和非人化的。社会中太多的理性, 会危害人性、道德及人的社会属性。正如韦伯所担心的——“最后这个社会随着它经济的发展和它技术的提高, 人统统变成没心没肺的技术专家”。电影中的两位魔术师的行为直接体现了这一点。一位是罗伯特·安吉尔, 另一位是阿尔弗雷德·波登, 他们原是好友, 因为波登在一次魔术表演中绑了蓝氏结致使安吉尔的妻子命丧水箱, 于是安吉尔开始了为妻子的复仇之路。安杰尔对复仇和魔术的执迷成了他生活和事业的中心, 他并没有急于杀死波登, 而是一步步地破坏波登的魔术事业, 让他身败名裂后再置他于死地。安杰尔的计划可谓是精心策划、理性之极, 其结果不仅使得波登在表演手抓子弹时两根手指被他射断, 把无辜的波登的孪生兄弟推上了绞刑架;也使得自己的一条腿因波登的报复而摔断, 102个自己被自己杀死, 最后在波登的枪口下丧了命。波登对魔术过度的痴迷使他丧失了心智, 但他为魔术不断创新的执着都是极其理性的, 而这样的理性控制他走向了没有道德、没有感情的非理性化道路, 他在没有试验的情况下就打了蓝氏结导致安吉尔的妻子死于非命, 还在影片结尾枪杀了安吉尔。当然, 他也害了自己, 首先害得手指被射断, 害得孪生兄弟的手指被切掉, 害得自己牺牲了一半的生活, 只能和自己的孪生兄弟在生活中玩“互换魔术”, 同时害得妻子上了吊, 甚至害得孪生兄弟命丧绞刑架。这两位主角都为自己的执迷付出了代价, 波登执迷于魔术, 他的生活就是魔术, 魔术就是生活, 安吉尔执迷于复仇交织着的魔术。两个人从魔术的学徒逐步的变成了冷血的、没心没肺、没情感没道德的魔术大师。两人因魔术成名, 也因魔术而各尝苦果, 人对于魔术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自己, 人成为了魔术和仇恨的牺牲品, 正如安吉尔在影片结尾部分说的话“我做出了牺牲, 它 (牺牲) 带走了一切”。这就是社会理性的非理性化的恶果。

二、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电影隐性主题的潜在体现

电影的第一大背景是英国社会处于工业社会发展的初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之后, 工业革命把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资本主义带入了社会发展的大舞台。安吉尔在魔术上想打败波登时就使用复制机器, 机器的产生正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 理性化的过程也正是在机器文明下开始形成的, 这个时期也许是人类最癫狂的时代, 新兴的工业生产使人类的能力大大增强, 但同时也让人类手足无措。人们迷信机器就像如今的人迷信科学和知识, 最终机器异化了人类的行为直至灵魂, 人成为机器的奴隶。最终人类为机器所带来的欲望的膨胀做出了巨大牺牲, 导致了世界范围的战争。就像电影中特斯拉所说的“你想过这机器的代价吗?”“我成了它 (机器) 的奴隶, 总有一天, 它们会毁了我。”其实这句话是对人类成了理性的非理性化的奴隶的最好诠释。

电影的第二大背景是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在那个时代, 魔术界的竞争之激烈可以从程连苏身上看到, 他始终声称自己是百分百的中国人, 他穿上清朝服饰,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假扮成中国人, 他假装不懂英语, 还聘请了翻译, 直到他表演“枪打活人”魔术走火中弹身亡时, 才说了一句“My God, I've been shot”。这种激烈的竞争不只是魔术界的专利, 其他行业比如电影中讲述的科学界也是如此。影片中电学的两位科学家特拉斯与爱迪生之间发生了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电影通过魔术界和科学界的竞争状况, 潜在的暗指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行各业的竞争的状况, 竞争就是要大鱼吃小鱼,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都是社会合理化进程带来的, 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不断衍生着的合理化的社会制度最终将整个社会编织成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 冷酷无情地控制着每个人, 使人无法逃离”, 社会最终成为桎酷人的“巨大铁笼”。这样的合理化或许在自然界和低等动物界是可以理解和容忍的, 但在人类社会却是缺乏人文关怀的和很不人道的。

三、“魔术”这一题材的运用是电影隐性主题的隐喻体现

电影本身就是一场魔术, 庞大的工业社会本身也是一场大魔术, 工业社会那繁华的表象给了人类以精彩的感觉愚弄, 而在表象之下确是暗流涌动的各种社会问题。正如魔术机关师柯特解释安吉尔魔术秘密时说:“玩魔术的人, 他们靠掩盖一些简单, 有时也是残酷的事实为生。”

魔术需要牺牲真相。这个牺牲可以是一只鸽子, 一条腿, 一个人乃至灵魂。而人们往往选择被欺骗, 因为在被欺骗时, 人们获得快感, 能有多少人像电影中那个纯真地儿童一样, 固执地哭着说小鸟死了。影片中说只有牺牲才能让魔术师领会魔术的真谛, 科学界亦如此, 科学家特斯拉沉湎于电学的魔力也同样做出巨大的牺牲。导演用魔术界和科学界的牺牲来暗喻整个工业社会的牺牲法则。这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率先指出的资本主义时代“异化”的趋势。安吉尔为了魔术毫不犹豫地杀死复制品的自己, 是社会理性的非理性化的一个终极隐喻, 也是工业时代人类的难逃宿命。电影中复制机的运用从最极端的角度上体现了这种异化。安吉尔每一次精彩绝伦的魔术背后, 都是一次血淋淋地谋杀, 谋杀的是自己, 凶手也是自己。机器时代的特征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 它是社会理性的非理性化的典型体现, 使得各种机构和过程单一化和机械化, 在大生产中, 产品有统一的标准约束, 创造出同样的商品, 创作者也被统一的标准机械化地桎梏着, 整个工业社会就是一台庞大的复制机, 人类每天都面对着同样的东西, 做着同样的反复的事情, 吃着同样的食品, 消费着同样的娱乐产品, 人类创造着自己, 杀死着自己, 再创造着自己, 人们如此循环往复地单调地活着的意义就是维持工业社会这个庞大的无形的机器能够每天顺利运转。今天的社会或许是那个时代的升级版, 但或许就像影片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人们并不是真得想知道, 他们选择被愚弄。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美]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电影艺术书音乐 篇10

darwin

品位首推

“小三”退化论《下女》

一个女孩子,意外进入富人家当女佣。正好女主人怀有身孕,男主人趁机对女孩下手,两人沉溺于偷情。女孩意外怀孕,一切走向了不可收拾的极端。接下去的剧情,应该等着看“小三”如何上位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小三”没得逞、没计划、没要挟,最后落得悲剧收场。女主人设计让女孩流产,男主人无意长久将其辞退。“小三”最终以死来诅咒这个家庭。惹人疑惑这次的“小三”太弱了吧……

这是话题电影《下女》中的情节。这部由林常树导演、全度妍主演的《下女》在韩国引发争议。电影翻拍自1960年金绮泳的同名作品,50年前的家庭伦理剧意外重生。追究起来,还是50年前的故事,50年前的价值观。我们的头脑越来越复杂,经过无数“小三”故事的影响,以为一切必有无穷无尽的内幕。有人突然提醒一句:谁会让自家的女佣穿得如此性感,不是自掘坟墓吗!

《舞出我人生3D》

导演:JonChu

主演:Shami Vinson,

Rick Malambd,Adam G.Sevani

3D热潮蔓延到了歌舞片。一群艺术系学生要到巴黎参加世界舞蹈比赛,男主角无意中来到一个地下舞蹈会,这里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赛。

★★★★☆

《全城戒备》

导演:陈木胜

主演:郭富城,舒淇

Sunny不小心吸入二战时日军留下的生化气体,获得超级力量,成了收拾变种罪犯的最关键人物,也吸引了美女主播Angel的注意……

★★★☆☆

《孩子都很好》

导演:Usa Cholodenko

主演:安妮特·贝宁,朱莉安·摩尔

一对拉拉情侣由人工授精得到了孩子。有一天,弟弟向姐姐建议,他想和那个捐精的男人见一面……平静的家庭出现了危机。

★★★★☆

明星热荐

徐熙媛:《香奈儿秘密情史》

“如果人好,又恰好长得帅,那是我赚到了。如果我觉得人很好,也不会觉得他不好看啊。爱不能用时间的长短衡量,爱上一个人的原因,可能和气氛、缘分有关。”大S一向咬定喜欢帅哥,近来终于开始松口,并以她大爱的电影《香奈儿秘密情史》为例,进一步阐释她全新“爱情论”的由来。

香奈儿与斯特拉文斯基之间,从第一眼看到就知道彼此是灵感的来源,既便是刻的相处,都能激发出无穷的魅力。香奈儿发明了吞奈儿五号,而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杰作《春之祭》,短短的时间里,两人都在彼此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与缘分有关,却与时间无关。

★★★★☆

悦读

米花花

品位首推

韩寒首推:一蒂双花《双生莲》

快男卷土重来,个性评委也再次成为选手外的焦点。当犀利的影子老师饱受争议,温和的双胞胎美女却成为评委席上亮丽的风景线。她们并非娱乐明星,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坛组合。Lily和Erica组成的LETWINS的第一部作品《双生莲》,就让韩寒甘心在封底摇旗呐喊“恭喜!中国终于有真正的美女作家了”

这是发生在民国初期的一段爱恨离愁。孪生姐妹追求真爱的不同际遇,混合着轰轰烈烈的阴谋与杀戮,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味。直达内心的文字,环环相扣的情节,让这本小说在传递美好和感动的同时不失可读性,而更激起职场女性心底涟漪的还是作者的双重身份。一位是IT界网络巨头公司高级经理,一位是海外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怎样的积累和勇气使她们变身美女作家?

《品位》:转换跑道重新出发需要多大勇气?又需要哪些积累?L.ETWinS:现在不是19世纪30年代,女性的角色被边缘化。很多事情已经没有太刻板的定义,对我们来说只有想做或不想做。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激情。我们现在都没有离开本职工作,就如一直都没有放弃创作一样。我们还为《双生莲》写了首主题曲,打算共同演唱。

26岁那年,北京女孩罗艺突然觉得生活糟透了。每曰陷在无止境的工作中,爱情——早没了,两年前那位好好先生突然离开后,她就认定爱情连屁也不算。愈演愈烈,终于,决定告别。从北京出发,到柏林、到卡塞尔、到法兰克福、到佩鲁贾、到威尼斯、到维罗纳、到佛罗伦萨、到罗马,甚至,到梦中的Neverland,遇见很多风景和不同的人。跟着素速版的“Eat,Pray,Love”(《一辈子做女孩》)一起上路,探索陌生的自己。

作者速素

热门书籍推荐!

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

Facebook的创始神话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宿舍,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创新、成长、引爆流行和赢得人气竞赛的故事,更是部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真实记录。

作者:本·麦兹里奇译者:马小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29元

★★★★☆

锵锵三人行:文化圈

把落下的凤凰卫视王牌栏目用阅读补回来吧。暂时抛开城市的喧嚣,跟随知道分子再次走过从“五四”精神到共和国记忆,从传统文化复兴到多元文化共存,从生命起伏到文学创作的社会进程。

编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8元

★★★★☆

佳期如梦,爱如胭红

这是一本古代经典爱情往事全记录。孟姜女最痴绝,班婕好最哀伤,卓文君最浪漫,祝英台最壮烈,王宝钏最坚毅。而那最绝望的女子,是沉水付流年的杜十娘。温习古典爱情美学,让爱善终。

作者:王臣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定价:26元

★★★☆☆

音乐

钟立风

品位首推

Florence Welch

神经质红发仙女

Florence 1986年生于伦敦,是当红乐团Florence+theMachine的女主唱兼灵魂人物,因其爱好古着,个性和音乐都极富特色,被粉丝动情称为“神经质的仙女”。今年年初,她在“全英音乐奖”上摘得“乐评人选择奖”,同时吸引了全球时尚界的注意。她以干变万化的造型为人所熟知,陶醉于跳蚤市场上的古董衫,并混搭shopping mall早买来的衣服。无论在音乐界还是时尚界,Florence都蓄势待发。

6月推出的新单曲“Rabbit Heart(Raise It Up)”举挺进“英国单曲榜”前15,乐队于7月初自信满满地发布了新专辑《Lungs》。F Lorence独特的嗓音带有几分倾心陶醉,《英国卫报》评价她“极富感染力,偶尔粗野。她刨造了个声音魔幻迷宫,里面有木琴、打击乐、格列高利咏叹调和狼人”。

★★★★★

热门音乐推荐

孙燕姿世界巡回演唱会

时间:2010年8月28日

地点:北京首都体育馆

孙燕姿一直是流行音乐中最为边缘化的角色。她的模样和独特的个性,叫人想到一本书——《小的,就是美好的》。

★★★★☆

笫二届张北草原音乐节

时间:2010年7FJ30日至8月l日

地点:河北张北中都草原

在有160个足球场大的地方举办的音乐盛宴。它最伍德斯托克、最有机、最Natural High、最花口草海,同时又有最具号召力的演出阵容和顶尖的舞台设备。

★★★★☆

张靓颍2010上海演唱会

时间:2010年8月14日

地点:上海大舞台

她站在舞台上,不需要刻意的华服,只要她开口唱,就会很耀眼。

★★★★☆

纯粹美声

专辑:《P.S.是的,我在台北》

歌手:陈升

出品:滚石音乐

那时候还是一个少年郎,一次听到“因为有你,所以才有秘密,然而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些痛楚。你让我哭,我没有了名字,我的名字从此叫嫉妒……”

从未听到过以这样的词句和音符来歌唱生命里的女人,没有一丝矫情,也没有通常流行歌曲的无病呻吟和夸张的撕心裂肺,却是一个大男人内心最深处的悲怆与爱恋。后来知道这是陈升的《别让我哭》。一次陈升在上海举办小小音乐会,这首歌的前奏一响起,站在最前排的一个女孩的眼泪就毫无征兆地大颗大颗滚落。我在听朋友描述这场景的时候,仿佛看见那女子的泪珠在现场的迷离灯光里盛开起了鲜花,带着无数的悲伤和遥远的欢愉。

★★★★☆

艺术

于晓芹

品位首推

韩国360°艺术形态

塑料公园——韩国当代艺术2010日期:2010年明7日至9月12日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韩国是一个在各方面转变极为快速的国家,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还是艺术都有着令人惊讶的跃变活力。新一代艺术家从自己的出生背景挖掘真相,将自己当作研究或是阅读的对象,从亚洲的文化里找出属于韩国本身的独特性。

中国虽曾举办过多次各种形式的韩国作品展,但对韩国当代艺术的了解显然还属片面,所知较少。为此,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熟通中韩两国艺术并在北京、首尔两地生活过的尹在甲先生担当《塑料公园——韩国当代艺术2010》大型艺术展的策展人,展示从35-65岁共17名韩国艺术家的64组件作品,以期通过绘画、雕刻、摄影、影像、装置等当代艺术所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引你深入了解并认识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态。

★★★★★

用双年展挑战双年展

双年展,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草场地双年展2010”于中国草场地美术馆及美术馆周围的几平方公里的画廊地域开展,不但避开了艺术史中的宏观叙事,且完全在北京城乡接合部的特定区域完成,因而它本身就是对双年展的种挑战。

影像、图片、传统媒体、装置、雕塑、彩绘、壁画、行为、表演、文学、诗歌、音乐等等与北京历史、人群相结合,直接和北京发生一种互动,以不同的单元、不同的主题来面对这种挑战,把它变成一个艺术课题,也是将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结合的,跨学科、跨艺术的一种尝试。草场地双年展时间:2010年8月28日至9月28日地点:北京草场地美术馆

★★★★☆

热门展讯推荐

当人类消失

“7010”田太权新作展

时间:2010年8月17日至9月7日

地点:上海三尚艺术

观念摄影新作《7010》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以重新审视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

★★★★☆

堵塞

今夜无眠——颜石林作品

时间:2010年8月15日至9月12日

地点:北京酒仙桥路2号798东街

雕塑少年被塞子强行堵住耳朵,眼中露出或凝重或专注的神情,表达了不安与抗拒的饱满情绪。

★★★☆☆

重击

方力钧个展

展期:2010年8月21日至9月8日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展出方力钧近30年艺术创作中的大量资料、手稿,早期习作以及专门为展览剪辑制作的纪录片。

电影艺术主题 篇11

关键词:音乐艺术,电影艺术,艺术教育

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艺术, 在社会生活中, 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本文是对这两种艺术的简要分析, 希望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 能够增进对于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理解, 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

一、对两种艺术门类的认识

每一种艺术门类, 都有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音乐艺术, 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 来表达人们的细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艺术, 通过画面与声音相结合为媒介, 来塑造银幕形象, 表达出艺术的特性。

音乐艺术, 是声音的艺术, 人们能通过自己的听觉来接受这种艺术, 听觉, 是接受这种艺术的生理基础, 从而声音对人产生刺激, 进而使人产生共鸣, 在某种条件下, 受众可以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产生通感。

电影艺术, 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包含多种艺术元素, 涉及视觉和听觉等。而且,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影艺术表现的形式愈发多样。

二、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表达

音乐作品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音乐分为两个大类, 一种是人的声发出的, 叫做声乐;另一种是乐器发出的, 叫做器乐。声乐是最为普及的音乐表达形式, 也是最为人们所容易接受的, 上至几十岁的老人, 下至几岁的孩童, 都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声乐按照演唱人数可以分为:独唱、重唱与合唱。而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乐器能够更好的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感情色彩。的确, 乐器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 小提琴, 高音时悠扬, 低音时忧郁;小号, 振奋;圆号, 典雅;长号, 威武;提琴, 优美等。而且, 器乐还促进了眼、口、手等的协调。器乐按照演奏人数可以分为独奏、重奏与合奏。

音乐是动态的, 经过若干时间的动态表达, 对一首 (部) 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表述, 使人有一段延续的体会。

蒙太奇, 是电影不得不谈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这是电影最基本, 也是最独特的一种表现方法。电影的蒙太奇, 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 还包括画面与音箱、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包括对前期的策划, 中期的拍摄, 由此, 再经过创作者对后期制作的独特构思, 对电影片段、场景的非线性编辑, 直到最后, 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整合, 产生出一部完整电影。

音乐有时可以一个人完成, 也可以是一个乐团进行合奏。可是电影, 很难做到这一点, 它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 因为如此, 导演不可能一个人完整的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

三、两种艺术的教育

对于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 在对人的教育方面, 这两种艺术都有同样的教育结构, 分别是施教者, 受教者和教育媒介, 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教育链条。

1、施教者

施教者组织艺术教育活动, 是艺术教育中的主导因素。无论是对于音乐艺术还是电影艺术, 作为施教者, 都需要有对本专业相对深入的研究, 对众多内容的了解。另外, 施教者本身, 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高的审美素质, 以及作为这一行业工作者的高水准的情感体验能力。其次, 对于教育媒介要有很好的掌握能力, 能够熟练的掌控媒介, 控制情感的表达。再次, 对于不同的受教者, 施教者要有适应的能力, 迅速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找出更容易让受教者接受的方式方法, 更好的起到教育教导的作用。

2、受教者

受教者是指接受教育的对象。对于受教者来说, 同样存在着共同点, 二者都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 受众的层次也都是层出不穷, 比如年龄的不同,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人的性格的不同, 都可能导致对同样的作品都可能产生相同或者不同的欣赏结果。除了先天对视觉和听觉的固有的机能, 或是对莫一方面天赋异禀。而且还要, 无论是欣赏音乐还是电影, 受教者需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提高文化水平, 努力去积累审美和非审美的经验。

3、教育媒介

在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 有一条教育的纽带——教育媒介。艺术教育媒介, 是被用来实施艺术教育的艺术品。对于音乐艺术的作品, 其主要认识和审美主要是通过听觉, 电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 对两种艺术作品的欣赏, 都需要受众的想象力。

但其中也具有不同点, 音乐, 通过听觉对人产生作用, 人们是仍需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对作品进行品味, 而电影却有不同, 电影是拍出来的, 有画面有声音, 对感情的表达有指向性, 生活里面有什么, 电影里面就有什么。

音乐艺术具有非具象性, 或者某种程度的抽象性。但是这不等于说音乐意象作为流动的线的形式根本没有空间性。

两种艺术作品的教育功能, 主要是对于审美的培养, 同时他们还具有非审美的教育功能, 对于人们的知识、道德等非审美方面的提高, 同样有着一定的功效。

四、电影和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电影, 有许多叙事的元素, 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它可以解释剧情, 可以延伸画面, 塑造人物等等。

比如, 台湾著名电影人侯孝贤, 他的电影历来少有对白, 语言总是不被他喜欢, 但是音乐确实不可缺少的, 就像电影《最好的时光》里面《Rain and tears》就有着替代语言叙事的功能。每次音乐响起的时候, 总是感情发展上升和发展的时候, 音乐就像是感情的见证, 清楚的表达画面内和外人物的关系。这部电影里面, 有摇滚乐, 也有台湾民谣, 导演的刻意安排, 体现了现实社会, 体现了台湾六、七十年代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互相融合。

1、声音营造空间感

电影的画面是二维空间, 在视觉上, 依靠构图和被摄对象之间的比例来创造三维空间。声音, 这第五维度的空间关系。如果可以有效利用, 能增加空间和画面的立体感。在电影片段《恋爱梦》里面, 桌球的撞击声, 就是利用的这个特点。

2、声音能拓展空间

银幕的大小, 决定了表达画面的大小, 但是声音的出现, 可以打破画面的封闭性, 拓展画外空间。

3、表现空间环境

声音的出现, 可以交待出影片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也可以使画面过度均匀。在电影片段《恋爱梦》中, 几首插曲的出现, 就能表现出, 影片故事所发生的时代。

五、结语

总之, 综上所述, 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艺术门类, 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样也有着不同一面。多接触, 多学习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 能够增进对人们这两种艺术的理解, 能够对个人的素质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易, 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图书馆目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2]贺志朴, 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变频器使用误区分析下一篇: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