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寒战

2024-10-14

舒芬太尼:寒战(共3篇)

舒芬太尼:寒战 篇1

在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 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 麻醉后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出现了寒战以及牵拉痛的情况, 对患者自身的手术以及对其临床生命体征的监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为了能够有效缓解上述临床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 对其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方法实施麻醉, 临床获得的麻醉效果确切,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足月妊娠且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00例。年龄20~37岁, 平均 (26.5±3.5) 岁;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为54~80 kg;均无高危妊娠及术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根据舒芬太尼用药剂量将所有患者分为A1组 (4000例) 、A2组 (1000例) 与A3组 (1000例) 。所有患者到手术室后均采取保温措施, 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温度最低为22℃~25℃。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 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实施麻醉前, 开放静脉通道, 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10~15 ml/kg) 。常规吸氧, 取左侧卧体位, 选取L2~3间隙实施腰-硬联合穿刺, 注射腰麻药物的时间为10 s, 硬膜外向头端置管, 深度3 cm。A1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舒芬太尼 (5μg, 0.1 ml) ;A2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舒芬太尼 (10μg, 0.1 ml) ;A3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麻醉完成后改换为仰卧位[2,3,4]。

1.3 观察指标

(1) 三组患者出现寒战以及牵拉痛的情况; (2) 患者手术前、用药后以及完成手术后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 (3) 出生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情况[5]; (4) 观察三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对三组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进行测定, 主要采用针刺皮肤法的方法。患者临床寒战的情况主要根据0~3级进行评分, 0级:患者临床未出现寒战的情况;1级:患者临床出现轻度寒战的情况, 面部以及颈部出现了纤维抽动 (轻微) 的情况, 患者上肢无随意性运动, 但心电图表现为干扰情况;2级:患者出现了中度寒战的情况, 部分患者肌群出现了极其显著颤抖的情况;3级:患者出现了重度寒战的情况, 且全身出现了大群肌肉抖动的情况[6]。利用VAS评分方法表示患者牵拉痛的情况, 0分:表示无痛;1~3分:疼痛程度为轻度;4~6分:疼痛程度为中度;7~10分:疼痛程度为重度。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1组寒战发生率为12.5% (500/4000) , 低于A2组的15.0% (150/100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与A3组的55.0% (550/1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1组牵拉痛发生率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明显高于A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A1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为 (9.01±0.48) 分, A2组为 (9.19±0.37) 分, A3组为 (9.15±0.45) 分,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产妇临床出现恶心症状、呕吐症状以及瘙痒症状等方面, A1组优于A2、A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麻醉过程中, 三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例 (%)

3 讨论

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 (高脂溶性) , 是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其脂溶性非常高, 可以有效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以及患者的神经细胞膜向患者的头侧进行扩散, 同患者的脊髓以及较高中枢中阿片受体进行结合, 从而显著增强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此外, 此种药物可以促使患者的肾上腺素以及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过多的释放, 从而防止人们出现强烈的寒战反应, 并且可以增多人们的产热量。

对于阿片类药物, 其药效的发挥同受体具有的亲和力以及有效到达受体的相关部位具有的能力, 存在非常大的关系。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药物进行比较, 其针对μ受体具有的亲和力要强最小7倍, 最大为10倍。因为其表现了较高的脂溶性, 能够有效经过患者的硬脊膜以及蛛网膜, 最后进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同患者的原位脊髓阿片受体进行结合, 最终充分发挥药物自身的功效。与芬太尼相比, 其表现的镇痛强度为其5~10倍。针对患者发挥作用的时间为芬太尼药物作用时间的2倍。

围手术期患者出现寒战的原因非常多, 对患者进行手术消毒、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输液、利用冷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手术环境温度过低以及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 都会导致患者寒战。通常认为, 寒战主要指的是麻醉后, 患者中心体温下降表现出的一种生理反应, 主要包括体温调节型以及非体温调节型。在对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的过程中, 因为神经阻滞作用将患者神经传出功能以及神经传入功能阻断, 此外使患者外周血管出现了扩张的状态, 都会造成患者中心体温降低, 进而导致寒战。而对于牵拉痛, 其主要是由于患者椎管内阻滞麻醉平面不能够对牵拉反应进行有效抑制造成[7,8]。

在进行本次的研究过程中, 对患者实施麻醉时, 所有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等方面, 也均无明显差异性。针对三组新生儿进行Apgar进行评分发现, 患者在临床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并且在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方面, 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患者临床表现出牵拉痛的概率方面, 组间也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 A1组在诸多方面的表现均明显优于A3组。舒芬太尼为阿片类镇痛药, 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易于通过患者神经细胞膜以及患者的血脑屏障。在蛛网膜下腔对患者注药后, 向头侧扩散, 同患者脊髓以及高级中枢中的阿片受体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将局麻药物的镇痛药效增加。与此同时, 对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使患者的交感神经中枢产生兴奋, 使患者的肾上腺髓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 进而使肾上腺素以及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 从而产热增加, 能够有效抵抗寒冷。对于患者, 使用阿片类药物在患者椎管内进行麻醉, 能够成功防止患者出现寒战的情况, 并且见效快。

综上所述, 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方法实施椎管内麻醉, 能够有效防止剖宫产手术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出现寒战的情况, 并且降低牵拉痛的发生率, 临床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及牵拉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手术的6000例产妇,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根据舒芬太尼用药剂量分为A1组 (小剂量组4000例) 、A2组 (大剂量组1000例) 以及A3组 (对照组1000例) 。A1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舒芬太尼 (5μg, 0.1 ml) ;A2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舒芬太尼 (10μg, 0.1 ml) ;A3组给予罗哌卡因 (0.5%, 2 ml) 。对三组患者术中寒战情况以及牵拉痛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1组寒战发生率为12.5% (500/4000) , 低于A2组的15.0% (150/100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与A3组的55.0% (550/1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1组牵拉痛发生率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明显高于A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1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为 (9.01±0.48) 分, A2组为 (9.19±0.37) 分, A3组为 (9.15±0.45) 分, 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产妇临床出现恶心症状、呕吐症状以及瘙痒症状等方面, A1组优于A2、A3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麻醉过程中, 三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 腰麻药物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能够有效减少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可以有效降低出现牵拉痛的概率。

关键词: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牵拉痛

参考文献

[1]范文锋, 蒋建平, 钟东海, 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13, 1 (20) :105-106.

[2]贾杰.舒芬太尼对剖宫产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D].广州:广州医学院, 2009.

[3]罗小会.在小剂量罗哌卡因剖宫产腰麻中鞘内舒芬太尼合理剂量的探讨[D].长沙:中南大学, 2009.

[4]徐小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D].吉林:延边大学, 2012.

[5]李满新, 高彬.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丁卡因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J].海峡药学, 2013, 2 (15) :44-45.

[6]梁伟.舒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与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8 (15) :123-125.

[7]贺海丽, 权哲峰, 池萍, 等.剖宫产术中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2 (1) :569-570.

[8]王强, 王文元, 赵锦宁, 等.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 11 (30) :799-800.

舒芬太尼:寒战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来我院施行剖宫产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 无任何药物滥用史以及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无药物过敏者、无高危妊娠者。对照组年龄22岁~35岁, 平均年龄 (26.3±1.23) 岁;观察组年龄23岁~34岁, 平均年龄 (25.4±1.35)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10%葡萄糖0.5 m L、0.75%布比卡因1 m L;观察组在常规麻醉中加入小剂量舒芬太尼:10%葡萄糖0.5 m L、0.75%布比卡因1 m L以及0.1 m L的舒芬太尼 (5μg) 。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 (一般10 s内) 将麻醉药注射完毕, 随后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1.0 m L, 并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操作, 最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寒战分为0~3级, 0级:无寒战;Ⅰ级:轻度寒战, 患者面部出现轻微抽动症状, 上肢没有随意运动, 但在心电图上有所反映;Ⅱ级:中度寒战, 多于一组的肌群有明显颤抖症状;Ⅲ级:重度寒战:患者全身大群肌肉出现抖动。牵拉痛采用模拟评分法 (VAS) 分级, 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无寒战率为26.00%, 观察组无寒战率为86.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对照组牵拉痛无痛率为32.00%, 观察组牵拉痛无痛率为88.00%,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手术中导致寒战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术中输液、室温过低、手术消毒以及术中大出血等[3]。临床认为, 寒战是患者麻醉后中心体温降低从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由于椎管内麻醉阻断了患者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出以及传入功能, 并导致外周血管扩张, 造成中心体温下降, 加速肌肉运动, 最终导致寒战的发生。牵拉痛则是由于椎管内阻滞麻醉平面不足以完全抑制牵拉反应所致。相关资料显示[4], 舒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牵拉痛以及寒战, 减轻患者痛苦。

为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牵拉痛和寒战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来我院施行剖宫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 在无寒战率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牵拉痛无痛率方面,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 表明舒芬太尼对患者术中牵拉痛以及寒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舒芬太尼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镇痛药有关。其可以轻易通过患者的神经细胞以及血脑屏障, 与脊髓相结合, 以此增加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与此同时, 该类药物可以有效增强肾上腺髓质活动, 从而增加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综上所述,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牵拉痛和寒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对新生儿没有明显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文锋, 蒋建平, 钟东海, 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13, 42 (2) :195-197.

[2]刘甦, 马丁雷, 杨晓瑞, 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3) :475-477.

[3]蒋建平, 范文锋, 钟东海, 等.小剂量布比卡因配伍舒芬太尼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4 (2) :249-251.

[4]农立抗.舒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19) :106-107.

舒芬太尼:寒战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院择期行腹部和下肢手术的病人60例, 排除标准为:ASAⅢ及以上, 年龄>60岁, 急诊手术病人, 手术时间4 h以上。独立于麻醉因素, 时间因素引起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增加, 一项研究表明妇科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 h以上, 术后寒战发生率为74%[10,11]。因此选取本医院行普外科腹部手术和产科手术病人手术时间一般在4 h以内。

1.2麻醉方法

术前按照医院常规医嘱给药肌注阿托品0.5 mg, 鲁米那0.1 g。T12-L1或者L1-L2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置管, 然后实施全身麻醉, 给予丙泊酚2 mg/kg, 瑞芬太尼0.5~1 ug/ (kg·min) 。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术。术中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3.0~4.0 ug/ (kg·min) , 间断给与罗库溴铵0.2 mg/kg。手术结束前停止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硬膜外持续泵注罗哌卡因12~20 mg/h, 手术结束时给于吗啡2 mg, 静脉给与阿扎司琼10mg防止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镇痛泵给与罗哌卡因6mg/kg。体温检测使用直肠温度, 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4℃, 术后送往麻醉恢复室, 温度保持在25~27℃。

1.3研究对象分组及术后寒战评估标准

60例病人随机分入低剂量瑞芬太尼组0.15 ug/ (kg·min) 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0.3 ug/ (kg·min) 。手术时间4 h以上的排除出本试验。术中使用硬膜外镇痛控制动脉血压在基础值的-30%~0%。术后寒战的评估采用Wrench和Colleagues的寒战评估系统譸) 无寒战现象; (1) 外周血管收缩而无明显的肌肉收缩; (2) 有明显的肌肉收缩但局限某一肌群; (3) 肌肉收缩见于二组或者二组以上肌群; (4) 身体的肌肉都可见收缩) 。3级和4级表明即有寒战的发生。一旦有寒战的发生一般经过暖风机取暖处理, 如果寒战不能缓解的话, 给与曲马多30~50 mg。寒战消失后送回病房。

1.4统计方法

2结果

2.1围手术期病人基本特征

60例病人随机分入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每组3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和疾病诊断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围手术期手术处理情况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和丙泊酚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剂量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而硬膜外罗哌用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见表1。

2.3麻醉恢复室内术后寒战发生情况

高剂量组术后有18例发生寒战, 低剂量组仅有6例,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但两组病人在寒战发生时间和术后直肠温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术后寒战的发生是全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大约影响5%~65%的病人[12]。术后寒战的发生不仅可以使病人感到明显的不适感外, 还可以增加机体氧耗, 一氧化碳的产生和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 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增快心率, 升高动脉血压[13]。对于心肺功能储备差的病人, 术后避免寒战的发生显的十分重要。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终止尤其是瑞芬太尼药物术后停止使用寒战的发生大大增加的报道已经很多, Rohm等[5]解释了瑞芬太尼引起术后寒战的具体原因和有关机制, 该试验主要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与术后寒战发生机率的关系。

术后寒战的发生有关机制目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观点:第一, 认为术后寒战的发生是与围术期体温过低所引起的, 阿片类药物阻断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反馈系统, 使得寒战发生的阈值远低于围术期的体温[14]。而瑞芬太尼停止使用后快速代谢的特点是的寒战阈值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且其升高速度要高于术后体温的恢复, 这样的话寒战就会发生。但是瑞芬太尼的引起的寒战的发生并不同于阿芬太尼引起的剂量依赖弯月形寒战的发生几率[10], 而且该试验中病人的体温二者之间并无差距, 不能认为寒战的发生是术中体温低所引起的结果。

第二种机制认为寒战的发生是由疼痛所介导的。但是本试验中术后由于完善的硬膜外镇痛使得二组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虽然低剂量瑞芬太尼需要更高剂量的罗哌卡因来完善镇痛, 而硬膜外镇痛本身可以降低寒战阈值[15]。但是由于二组间最终体温并无差别, 因此我们认为硬膜外镇痛并不影响寒战的发生机率。

第三种机制也是我们目前认为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短效类阿片药物可以引起急性阿片耐受和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尤其是高剂量维持使用瑞芬太尼时该NMDA受体被认为是参与瑞芬太尼引起疼痛过敏和寒战发生的重要因子, 有学者研究[17,18,19]证实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过敏可以被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所拮抗。同时, 给予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硫酸镁可以降低寒战的发生。该试验研究证实高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引起高比列寒战的发生与高剂量的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疼痛过敏几率较高相符合[16]。

总之, 围术期体温较低并不与瑞芬太尼引起术后寒战的发生相关。高剂量瑞芬太尼引起较高术后寒战的发生可能与急性阿片耐受和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联。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的临床使用中与术后寒战的关系, 观察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瑞芬太尼的使用与术后寒战发生的关系。方法 60例腹部手术病人, ASAⅠⅡ, 手术时间4h内,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硬膜外给与罗哌卡因术中和术后镇痛, 术中不使用吸入笑气。60例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瑞芬太尼 (0.15g/kg·min, n=30) 和高剂量瑞芬太尼组 (0.3g/kg·min, n=30) , 术后寒战的评估有专门的麻醉科人员在术后1h负责。结果 术后寒战的发生, 高剂量瑞芬太尼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60%vs.30%) 。术后硬膜外完善的镇痛使得两组镇痛良好, 气管拔管后的腋窝温度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寒战的发生并不是围术期体温较低的临床表现结果。高剂量瑞芬太尼导致的寒战的高发生率反应了急性阿片的耐受性和N-甲基天冬氨酸 (NMDA) 受体的激活, 类似于阿片类引起的痛觉过敏现象。

上一篇: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下一篇:原位角膜磨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