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2024-10-14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通用12篇)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1

白内障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老化、局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引发的浑浊统称为白内障[1]。目前, 白内障被公认为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白内障治疗由于缺乏特效药物, 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而护理效果的好坏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有直接联系[2,3,4]。本研究选择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5], 年龄均大于60岁, 均需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者人工晶体植入术。本研究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眼部疾病、肝功能障碍以及心肾不全的患者, 排除其他规定的手术禁忌证。

观察组64例 (104只眼) 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61~82岁, 平均 (70.9±3.1) 岁;双眼40例, 单眼24例;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8眼、Ⅲ级30眼、Ⅳ级32眼、Ⅴ级4眼。对照组64例 (102只眼) 中男35例, 女29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72.1±3.4) 岁, 其中双眼38例, 单眼26例, 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3眼、Ⅲ级27眼、Ⅳ级36眼、Ⅴ级6眼。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晶状体核硬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的护理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白内障手术围术期的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的护理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 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完成护理工作, 每日有专门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查房, 监督护理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实施中如遇突发状况则随时根据情况改变计划, 并做记录。本研究所采取的临床护理路径为从本院中总结出的适合患者的方案。

患者入院后第1天:入院后患者由于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 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和病房的环境, 熟悉自己的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 减轻患者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心理消极情绪。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患者入院后第2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 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 甚至产生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白内障的相关背景知识, 使患者加深对自身病情的了解, 以便主动配合手术。另外要向患者交代手术相关事项:手术时间、主刀医师以及手术过程等, 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患者进行眼部基本检查:包括视力、色觉、眼内压、眼底检查等, 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对患者进行转动眼球和调整眼位的训练, 为手术做好准备。

患者入院后第3天: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处于一个最佳的手术状态, 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体位等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使患者知晓应该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术前散瞳, 核对患者信息。手术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避免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包扎等常规处理, 告知患者术后需要注意卧床休息, 不要揉搓术眼, 禁止低头, 避免打喷嚏和咳嗽, 不可私自清洗术眼。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患者入院后第4天:观察术眼局部是否存在明显的渗血, 测视力、眼压, 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注意对患者急性定期换药,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无菌操作。注意保障患者的安全, 由于患者眼部被局部包扎, 要保证患者活动时的安全。患者经过休息后, 确定患者符合出院的条件则予以出院。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检查, 告知患者康复注意事项以及复查时间等。注意留存患者的相关信息, 以便出院后可以对患者进行随访, 指导患者参加一系列的测试, 包括护理满意度调查等, 以便我们进行术后分析与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共20项, 满分100分。得分在80分以上记为掌握, 40~80分记为基本掌握, 40分以下记为未掌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共5大项, 每一大项下包含5小项, 满分100分, 80分以上记为满意, 40~80分记为比较满意, 40分一下记为不满意[6]。满意和比较满意比率之和记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见表1。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健康教育后两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未掌握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对健康教育知识基本掌握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3.82±0.97)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5.68±1.12) d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 (4 416.18±189.46) 元,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 931.42±224.38) 元 (P<0.05)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 。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中最主要的致盲因素, 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 降低了生活质量[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白内障通过手术治疗基本可以取得痊愈的结果, 预后良好, 复发率低[8]。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条件, 手术难度相应增加, 故临床护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效果及预后[9]。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 是以某一类患者的群体特征为依据, 以时间为区分条件, 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等多种护理手段穿插在一起,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10,11,12]。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好计划表后, 在患者入院后的每一天均按照计划表严格执行, 并针对每天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记录。临床护理路径摆脱了传统的护理方法中较为被动的缺点, 预先制定方案, 化被动为主动, 增强了临床护理的效果[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术后, 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且其住院时间短, 住院费用较低,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同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增进了医患关系。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应用时间不长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 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其刚刚起步, 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逐步形成一套可行的模式, 推广使用,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个体化护理效果, 增加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较佳,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2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后, 掌握健康教育内容观察组有50例 (78.13%) , 对照组有38例 (59.3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4, 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3.82±0.97)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5.68±1.12) d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 (4 416.18±189.46) 元,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5 931.42±224.38) 元 (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手术,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各方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足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足外科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手足创伤患者受伤部位多为精细、关键部位,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所以,怎样通过有效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是临床关注的焦点[1]。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将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现[2]。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4±2.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1±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入院宣教、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①按职称、找工作年限将本科室所有护士进行分组,实行责任包干制,以便及时、准确、有效的执行医嘱。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转变护理服务思想,以体贴行为去稳定、安抚患者情绪[3]。②保持病房整洁、安静、温馨,保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病区设立便民角,备有开水、针线、指甲刀、胶布、胶水等生活用品。③各班主管护士需对所负责的患者严格执行口服药发药到口的原则;简化护理文书,不需要记录可省去记录,增加护士为患者服务、与患者交流的时间;组长每天检查本组护理工作执行情况,护士长则定期检查,每月统计,定期总结、反馈、改正、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关的奖励绩效机制,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4]。

1.3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院环境及护士技术水平、礼仪服务、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几方面,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等级;专人发放,当场收回。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8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情况具体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对各方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比较情况具体 见表2。

由表2可见,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使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这对护理事业的进步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帮助、带动、学习,重点培养年轻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确保护理安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长可尽量为护士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护理工作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集思广义,减少了护士对护士长的过度依赖,总结合理的、新的、切合实际的护理措施,为科室良好工作氛围奠定基础 [5]。

参考文献: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所享受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患者对护理的需要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更需要从心理层面出发进行人性化护理,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舒适度及满意度的满足。妇产科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女性患者心理敏感性较强,对自身疾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康复,同时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优质护理在提高妇产科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我院对11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肺、肾等脏器疾病;不存在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为19~46岁,平均年龄为(31.5±2.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1.3±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个性化需求调查。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需根据以往护理经验,罗列出患者的心理需求情况,制定成问卷调查表,分发给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填写。护士将回收的信息综合分析后,为优质护理的开展制定初步护理方案。

第二,心理护理。因患者对自身情况缺乏了解,在入院后常因环境改变等因素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时,需先对其介绍医院的具体分布格局及环境,使患者对我院的基本情况有具体了解,缓解其焦虑情绪[2]。其次,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针对性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不良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接受治疗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对于有恐惧感和孤独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给予亲切的关怀及安抚,使其感到温馨。

第三,健康教育。护士需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在查房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宣教过程中,可采取视频、图片等方式强化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鼓励家属一同参与,指导家属日常护理注意事宜。对于患者在诊疗及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护士需耐心回答,让患者体会到安心、舒心、放心的护理服务,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打好基础。另外,护士还需向患者讲解遵医嘱的重要性,让治愈病例现身说法,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信任度。

第四,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分发药品时需向患者介绍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情况[3]。护理人员需自行制作服药登记手册,让患者及家属共同保管,督促患者每次服药后,在登记册上填写药物剂量、种类等。每周开展一次座谈会,邀请所有患者参加,向患者着重讲解妇科疾病常规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应对措施。可采取案例讨论的方式,向患者灌输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视。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将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类,总满意病例=满意病例+一般满意病例。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8.0实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63.6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討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院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护患关系趋向和谐,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热情的高涨[4]。另外,优质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优质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红艳,赵佳佳.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13.

[2]颜海英.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30-231.

[3]唐国玉.优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513-514.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从2012年1月份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接待了近千名患者, 患者对该科的护理服务及质量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该科开放病床36张, 护理人员14人, 基本能满足护理服务的需求;护士皆为女性, 平均年龄在29岁以上, 经验较丰富;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7人。学历方面:本科1人、大专6人、中专7人。本研究的200例患者中手术病人142人, 年龄在12~86岁之间, 住院时间5 d以上。

1.2 方法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该科在护理服务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2.1 组织学习相关文件

护理人员集体进行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 并讨论与制定了适合该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计划[1]。此外, 还学习了与优质护理服务有关的活动内容与指导性文件, 领会其核心。

1.2.2 建立健全的机制

根据护理管理工作相关规范要求, 结合该科实际工作岗位职责, 对该科各工作人员进行了质量考核, 以此改善与提高她们的基础护理质量, 并且完善相关的责任工作规范与考核标准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等。

1.2.3 加大基础护理服务培训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该院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 不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竞赛活动, 以此熟练基础护理服务技能, 并且也能检验护理人员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基础护理服务属于护理工作的保障,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培养, 确保在护理服务中能为病患提供高效与优质的护理服务, 给病患及其家属一个满意的交待。

1.2.4 建立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体制优化护理人员服务能力

在实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 该院针对不同的需求对护理人员队伍结构进行了调整, 以此适应不时之需。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层级级别等, 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层级护理人员标准与考核制度, 将护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能与技术要求同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机制有机结合, 给予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以不同的权限与待遇, 以此促进护理人员不断进步。

1.2.5 推行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

通过改善传统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模式, 对护理人员实行“床边工作制”[2]。这样的话, 护理人员就应对所管患者实行包干责任制, 使得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责任护理人员, 便能享受全方位的护理, 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服务, 践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治疗与健康教育等工作职责。通过开展床边工作制, 护理人员洞察病患病情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同时不断积累病案, 提高了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 能在患者开口之前就知道其想要什么, 并及时给予支持, 以此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关系, 提升了护理人员价值的同时,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2.6 推行责任包干工作制度

该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当中, 进行责任分组, 包干到区、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 划分科护长以及护理部主任包干区, 负责整个包干区域内各项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根据该科住院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 给每名护士划分5~8名患者, 小组共同完成对负责病人的连续式且整体化护理服务。

1.2.7 践行优质护理服务标准

要求每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五心”, 即接待热心、护理精心、听取意见虚心、诊疗细心、解释耐心。规范护士职业用语和行为举止, 护理服务从被动转变到主动, 做到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主动关怀, 护士走在红灯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在患者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术前后护理、安全护理、出院护理等多方面下大工夫, 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从护理工作细节抓起, 采取具休措施, 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活动。

1.3 效果评价

该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患者对该科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疾病的恢复治愈效果更加明显, 而护理工作更加到位。和往年相比, 病床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护理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同时护理人员接到患者的感谢信、感谢言语及锦旗也相应增加, 在提高护理效率的同时, 也提高了该院经济与社会效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将关爱与尊重融进了护理理念中, 对患者投之以亲人般的关爱, 同时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亲情般的关系, 使得患者身心康复更加快速, 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情[3]。综上, 提高了患者的信赖度与安全感, 使得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满意度调查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用 ()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分类的相关资料比较则利用检验。

2 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相关基础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服务能力及住院患者满意度等评价详见表1, 可见开展后明显优于开展前, 因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和开展前比较, *P<0.05。

开展优质护理前后, 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详情见表2, 可见开展后明显高于开展前, 组间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该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并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200例患者对该科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7.5%, 相较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的91.5%的满意度有着很高的提升。与此同时,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样有显著提升。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与主动, 凝聚团队的力量, 从而树立一种主人翁的思想意识, 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能力, 融洽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使患者能更好的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此外, 该科建立了相关的护理人员工作制度, 使得他们能及时了解病患的心理, 并能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而护理人员也能更好的给予患者精神与心理的慰藉, 在行为方式上给予一定的指导, 尊重与同情患者, 寻求与患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从而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4]。

综上所述, 该科将继续创造契机, 加大优质护理服务的力度, 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与主动及创造能力, 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满意及优质的护理服务而不断努力, 将当前的任务同长远的建设结合起来, 构建一种该科特有的护理机制, 从而促进该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艳琼, 鲁萍, 叶政君,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 (11) :2217-2218.

[2]杨二梅.开展&quot;优质护理服务&quot;活动对护士职业态度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1) :43-44.

[3]蒋文春.&quot;优质护理服务&quot;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 (5) :152-154.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5

【摘要】 目的 探究与分析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医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呼吸内科;满意度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类型较为复杂,因此呼吸内科作为临床工作中一类至关重要的科室,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更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对策,才能更好的达到诊治目的[1]。现作者通过将本科实施优质护理后与实施传统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2.3)岁,疾病类型包括:结核病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7例,支气管哮喘11例。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传统护理组所实施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个体情况监测,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优质护理所实施的护理对策包括:①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养 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能够每日随机抽取1~2个护理人员,对其提问专业护理知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主动进行病例的讨论与研究,从中获取护理经验,不断提升护理操作技能。另外,还可根据院内的条件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讲座与培训,或开展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对于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学习[2]。②改变排班方式 根据社区医院的特点,制定了表格式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及书写要求,明确护理服务工作的重点。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能够妥善安排护理人员的排班制度,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的状况。另外,将护理相关文书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记录,节省时间,使得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经历面对患者。③强化基础护理 由于呼吸内科主要面临的是老年患者,因此,护理工作较比其他科室更加繁重。为了达到较好的护理目的,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妥善实施护理对策,其中对于咳嗽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应主动帮助患者完成翻身叩背等工作,并将其痰液标本前去送检。而对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应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并为患者做好清洁工作[3]。④开展健康教育 要求护理人员或科室内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可采用多种方式为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图片、视频等,同时面对患者所提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使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促进疾病的诊治及康复[4]。⑤在院内可悬挂优质护理服务的宣传条幅,并可在病区宣传栏处对基础的护理项目及标准进行公示。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四个等级,其中以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作为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达非常满意及满意的人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优质护理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传统的护理服务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策,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品德与专业素养,完善排班方式,强化护理基础及开展健康教育四个方面[5]。在本次试验中,对本社区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见,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从根本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而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家属对于此种护理方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满意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属陪护率,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综上所述,为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参考文献

68例哮喘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分析 篇6

【关键词】哮喘,药物治疗,激素

【中图分类号】R4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30-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共同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临床症状为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在全球约有一亿人患有哮喘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院对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哮喘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运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5岁。在68例哮喘患者之中,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8例,有荨麻疹的患者13例,有家庭哮喘史的19例,对药物过敏的7例。

1.2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的68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分组2003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哮喘诊断标准。以2003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分度标准为依据,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和病情来看,68例患者中轻度的4例,中度的41例,重度的21例,危重度的2例。

1.3治疗方法

在进行药物治疗前要清除能引起哮喘发作的各种诱发因素,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患者进行持续供氧。在以上条件都成立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除了危重患者,对其他所有患者都使用储物罐将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溴化异丙托品进行雾化吸入,并放开静脉通道,以4-6mg/kg的负荷剂量和0.6-0.8mg/(kg?h)的维持剂量输入氨茶碱静滴。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且没有西地兰禁忌症的患者可以给予其西地兰进行治疗,每次0.4mg,每6小时一次。对于同时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正常,及时补充液体。

对于危重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要太高床头,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防止患者误吸。在注入氨茶碱静滴的同时开辟另外一条静脉通道,给患者注入静点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心电监护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随时把握患者的身体特征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立即停止治疗。

2.结果

在68例患者之中,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24小时以内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症状逐步改善,患者的病情逐步平稳。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反复性的呼吸道疾病,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的呼吸疾病,全世界大概有一亿哮喘患者,而我国也有一千多万的哮喘患者。对于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认识到,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并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在治疗哮喘的时候,医生不能只考虑如何扩张患者的支气管,也应该注意到重视抗炎和降低气道反应性的治疗。伴随着新型的治疗观点的出现,哮喘治疗的重点也有所变化。在本次研究中,运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支气管扩张剂就是止喘药,其作用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剂的起效快,作用明显,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患者不能过度依赖这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有三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即治疗方法中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其作用在于通过兴奋肥大细胞的表面,舒张气道的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一直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但是β2受体激动剂有兴奋作用,在扩张支气管的同时,很有可能引起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副作用;茶碱类,氨茶碱是其中之一,其作用在于扩张支气管,减轻支气管炎症,并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中枢神经系统吗,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但也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属于此类,其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道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

支气管扩张剂的抗炎作用并不明显,在对患者使用这种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将皮质激素同时吸入,双管齐下,取得良好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患者的哮喘病情越重,越要提早使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有吸入、口服和静脉滴注三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采用吸入的方法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所以在患者的病情趋向平稳的时候要尽量减少用药。

4.结论

哮喘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治疗稍微不及时,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笔者根据长期临床治疗经验,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中婧.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李馨,余莉,魏为利,吕寒静,邱忠民.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和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比较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1:95-100.

[3]郭岩斐,孙铁英. 支气管扩张剂对老年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治疗现状[J]. 中国新药杂志,2010,20:1859-1865.

[4]林航.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咽部菌群分布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这3家医院是上海市日间手术开展较早并且发展较好的医院。目前,这3家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重分别为22.0%、22.4%25%。笔者通过对这3家医院日间手术患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其对于日间手术的认知和满意度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包括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日间手术认知、手术流程、费用、术后不适应症以及满意度情况等6个方面进行调查。采用完全随机的抽样方法,每家医院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接受调查的日间手术患者在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填写,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分析方法

对于日间手术患者满意度的评价主要通过5分计分法的方式进行测评,其中“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的赋值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和分,满意程度与赋值大小成正比[6]。鉴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症是日间手术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日间手术术后不良反应症的测评采用了5分计分法的方法进行测评,其中“无感觉”、“有点感觉”、“一般感觉”、“感觉较强”、“感觉强烈”、“感觉非常强烈”的赋值分别为0分、1分、2分、分、4分以及5分。对于满意度各个因素重要程度的衡量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以探讨目前影响日间手术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4统计软件

通过Epi Data3.2建立数据库,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信息

被调查患者中,平均年龄44.65岁,男性占51.2%,女性占48.8%;家庭月收入情况:平均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占19.9%, 3000元~6000元者占38.2%,6000元~9000元者占15.5%,月收入9000元以上者占12.3%;生病期间能照顾的家庭人口数平均为1.6人;职业情况:学生占7.6%,在职人员占47.2%,退休人员占30.2%,无业待业占5.0%,自由职业者占6.3%,其他占3.7%;医疗支付方式情况: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52.8%,全额公费占0.7%,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13%,新农合占5.3%,贫困救助占0.3%,商业保险占1.7%,全额自费占18.9%,其他占7.3%。

2.2日间手术认知情况(见图1、图2)

被调查患者中对于日间手术的认知水平相对比较高,约90%的患者对日间手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对于日间手术的认可程度也已经达到了94%,这主要与3家医院在日间手术患者认知方面的有力推动以及日间手术技术上的成熟分不开。3家医院中,有一家医院的日间手术宣教工作较为突出,该院设立了专门的日间手术管理中心,中心设有专职人员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的术前宣教,同时该院通过院内平面媒体的介绍以及日间手术信息系统等使患者对日间手术能够有所了解。综合3家医院的日间手术患者认知情况,笔者认为3家医院在日间手术患者认知方面所做的工作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2.3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医保支付方式

通过对患者申请病假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日间手术患者申请病假天数在1周以内者占被调查患者总数的87.1%,3天及3天以下者占被调查患者总数的69.3%,可以看出日间手术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方面的优势很显著,对患者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也有所减轻。表1是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对患者申请病假天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付费方式患者在申请病假时间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05。目前我国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日间手术发展的需要,日间手术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为按服务项目付费,同时存在的住院医保支付比例高于门诊的现象也都制约了日间手术的发展[7]。此外,通过对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调查,被调查患者平均花费的住院费用为4035.22元,平均费用虽因不同的病种而有所差别,但是多数患者均认为接受日间手术的住院费用较常规住院费用有了明显的降低,这也反映了日间手术在减轻患者直接疾病负担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2.4手术流程

笔者对患者接受日间手术的流程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对从预约到接受手术的等待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到离院之间的时间的调查,发现日间手术患者从预约手术到入院接受手术的时间明显较常规手术的术前等待时间短,40%以上的患者可以在预约后2天之内接受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后到办理离院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短,50%以上的患者可以在6小时之内办理完离院手续,可见日间手术在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以及保证预约有效率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5不良反应症

对于日间 手术术后 的不良反 应症,被调查的日间手术患者中,46.4%的患者表 示没有感 受到不良 反应 ,39.7%的患者表示有点感觉,但是很轻微,11.2%的患者表示有一般性的感觉,2.6%的患者表示有较强的感觉。笔者对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的患者感受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不良反应症主要包括伤口疼痛、出血、发热、恶心呕吐、肢体感觉异常、头痛头晕以及腹痛腹胀等,其中感觉较强及以上的患者比例中,伤口疼痛占1.2%,发热占0.8%,恶心呕吐占0.8%,肢体感觉异常占1.2%,头痛头晕占0.4%,腹痛腹胀占17.1%,无出血不良反应症的发生。基于此,笔者认为日间手术的术后效果是相对较好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主要的不良反应症主要体现在腹痛腹胀、肢体感觉异常以及伤口疼痛等方面,当然这些因手术病种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

2.6患者满意度

通过对日间手术患者满意度的评价进行调查,共确定了医务人员态度、出院后随访以及术前等待时间等15个指标,采用5分计分法,得分高低与满意度程度成正比,如表2所示。在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各个因素中,医务人员态度、出院后随访、医务人员及时性、院前健康教育以及病房接待等5个因素得分较高,位于15个被调查因素的前5位。笔者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自变量的重要度进行了评价,通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近似卡方=7137.199,Df=105.000,Sig.= 0.000,KM=0.951>0.7,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其碎石图(图3)发现,自成分2开始,曲线的坡度开始变缓,因此可以确定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影响患者满意度评价的最主要因素,这和现实情况是较为吻合的。因为日间手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手术模式,患者往往会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宣教对于日间手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也是医患关系沟通重要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3建议

根据3家医院日间手术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对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医保支付方式是影响日间手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的医保支付方式,日间手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由于日间手术在院内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多为个工作日,因此有些地区没有将其纳入住院手术的范畴,而是纳入了门诊的范畴,目前背景下的住院医保支付比例又高于门诊的医保支付比例,这对患者对日间手术的接受和选择上受到了影响。因此,完善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方式是日间手术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3.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是临床一线的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与患者处于直接接触的状态,日间手术的优势虽然很明显,在我国的医疗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发展前景,但毕竟在我国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在不同地区间的开展水平、开展时间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医务人员能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进行解释说明,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因此,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需要完善本院日间手术中心的建设工作,尽可能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加强从事日间手术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做好术后的随访工作和术前的健康宣教工作。

3.3提升技术业务水平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质控组抽取应用前 (2013年12月份) 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00份, 作为对照组。抽取2014年1、2、3月份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各100份作为研究实验组。患者年龄22~56岁, 女性162例, 男性238例。质控组由4人组成, 1名主管护师, 3名护师, 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及护患沟通技巧, 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护理队伍基本稳定, 研究期间有3人新入职, 也接受该内容的培训学习。

1.2 方法

1.2.1 成立科室协作小组

由护理各临床科室、导诊台、质控组、护理部组成。由护理临床各科室负责发放调查表, 一病区、二病区、治疗室、输液区每个科室每个月各发放40份, 导诊台协助回收, 各科室与导诊台将调查表每周上交一次质控组。质控组每个月在调查表里随机抽取100份作为研究用, 每月做好数据统计并上报护理部。

1.2.2 培训学习

2013年12月28日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学习, 内容是“护患沟通中印象管理策略的应用”。通过学习培训, 护士了解了什么是印象管理, 理解了印象管理策略对护患沟通的作用, 以及如何运用印象管理策略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Arkin[3]把印象管理分为获得性印象管理﹙acquisitive self-presentation﹚和保护性印象管理﹙protective self-presentation﹚。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使用印象管理策略的目的无非是两方面“获得性印象管理和保护性印象管理”[4]。 (1)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是试图让患者积极地看待自己, 获得较完美的形象, 得到喜爱和尊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自我完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第一要求就是高水平的专业护理[5], 护士必须活到老, 学到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练就过硬的专科本领, 才能给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 得到患者的认可。 (2) 情绪控制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不良体验, 如患者或家属的辱骂或挑衅[6], 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活动能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 护士的激动情绪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需要护士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保持良好的素养。 (3) 表现关爱护士是传递爱的使者, 患者和家属希望能得到护士的支持与关怀。在护理工作中把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关爱归为良好的服务态度, 在工作中要对患者及家属表现爱心与耐心。 (4) 适度宣扬在与患者接触中, 可以适度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及特长, 如由同事介绍自己是穿刺高手、护理专家、高学历等。 (5) 树立威信Goffman[7]认为人与人之间越熟悉越容易产生轻视的感觉, 所以要构建权威的形象必须要进行适度的“角色隔离”。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要恰到好处地与患者保持距离, 应避免和患者大谈家事私事。 (6) 附和对患者的非原则性意见表示理解和赞同, 可适当附和, 但原则性问题则不能, 以保持医学的严肃性、科学性。 (2) 保护性印象管理是护士在面临“危机境地”时的印象管理策略。危机境地在印象管理中是指“有损于行为者的身份、品行、技能或动机的任何事件”[8]。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不满事件发生后应尽量避免被消极看待, 此时就要应用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合理化理由面临“危机境地”时护士没有责任, 但是家属及患者不理解, 为了使其相信, 此时应及时与患者进行合理化解释, 力求得到理解。但是如果的确是护士的责任时就不能用此项策略, 否则会造成患者对当事人更消极的看法。 (2) 预告风险医学是科学, 是有风险的, 在实施护理治疗操作前要对患者或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必要时签告知同意书, 得到患者的理解。 (3) 承认错误, 赔礼道歉当事件确由护士的原因引起时, 要敢于承担责任与后果, 造成重大损失的, 必要时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争取挽回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1.2.3 满意度调查

(1) 调查工具:采用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病区管理、服务热情主动、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与总体评价5个维度, 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 5分法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 (5分) 、满意 (4分) 、一般 (3分) 、不满意 (2分) 、很不满意 (1分) 。该问卷通过信度检验, Cronbach′s系数为0.969。 (2) 患者出院时由病区分管护士发放调查问卷, 门诊患者在输液区与治疗室分别发放﹙发放时询问患者有无填写过, 不重复发放) , 以自愿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3) 调查表填好后可交回发放处, 也可放导诊台的满意度调查表回收处。 (4) 质控组收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后随机抽取100份作为实验研究用, 每月初发布上个月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及整改措施。

1.2.4 评价方法

将应用印象管理策略后的 (2014年1、2、3月份) 的护理满意度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的情况与应用前﹙2013年12月份) 的调查得分进行比较。

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护士应用印象管理策略前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得分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护理满意度测评是促进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是医院以人为本的实际体现[9], 是提高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民营医院在人们心目中多是负面印象,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方法研究更为迫切。有研究报道,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10]。在临床护理活动中, 患者对护士的印象影响其对她们的信服程度, 直接影响其康复和治疗效果。目前, 护患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而护患关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沟通, 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温馨提醒, 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 从而拉近护患间的距离, 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11]。印象管理策略的应用, 让护士与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沟通, 从护理满意度测评显示, 与应用前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由表1可以看出, 应用印象管理策略后 (1、2、3月份) 的调查结果显示该3个月各维度及总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应用后的满意度结果与应用前比较,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护士应用印象管理策略于护理活动中, 有助于建立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让患者认可护士的服务, 依从护士的指导, 服从护士的管理, 达到高效率的沟通, 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印象管理策略应用于护理活动中, 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成立协作小组, 组织培训学习“护患沟通中印象管理策略的应用”, 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抽取应用印象管理策略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1、2、3月份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及总均分呈明显逐月上升趋势, 与应用前月份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护士应用印象管理策略, 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印象管理策略,护患沟通,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薛莉.印象管理与个体态度改变的关系[J].才智, 2011, 2:187.

[2]李艳, 茹六一, 蒋卫玲,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1, 9:176-178.

[3]Arkin R M.Self-presentation style[M]//Tedeschi J T.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1:311-333.

[4]卞荆晶.印象管理策略及其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23) :81-83.

[5]周敏, 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3) :186-187.

[6]张艳红, 张玉侠, 顾莺, 等.儿科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1) :61-64.

[7]Goffman E.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M].New York:Doubleday, 1959:112.

[8]潘强玉.大学生求职面试中印象管理策略探究[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 2013, 12:93.

[9]陈星慧.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3) :252-254.

[10]王莹莹.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 12:182-183.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173例, 其中男89例, 女84例;年龄21岁~69岁, 平均年龄 (43.6±8.7) 岁;普外科52例, 骨科56例, 泌尿科37例, 妇产科26例, 耳鼻喉科2例, 所有患者均为第1次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将173例患者按照预约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与对照组87例, 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护理进行人性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立即到达患者所在科室的房间, 先进行自我介绍, 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回顾患者目前的病情、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您的主刀医生对该手术有较强的专业性、麻醉师具有在术中能感受到器械声音及切割组织而无疼痛感的麻醉能力等情况, 让患者明确手术治疗过程并不可怕, 最后介绍手术室经严格消毒的无菌环境及手术器械已经准备完好。与病区医护人员交接完后, 送患者入手术室, 以轻柔的动作扶患者到手术床上, 摆放符合生理结构的手术及麻醉舒适体位, 调节适宜的室温、整齐摆放手术设备及器材、在床边陪护患者且密切关注手术过程, 用轻柔的语言时刻询问或者有何不适之处[2]。术中要注意遮盖非手术野的身体暴露部位, 以示对其尊重或者的尊严, 术中冲洗体腔所用无菌盐水要加温到接近体温;术后患者体表残留的消毒液及血迹用温盐水擦洗干净、给患者穿好衣服盖好被单、调节好镇痛泵、头偏向一侧的去枕平卧, 入病房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成功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包含20个项目, 分为4级评分, 让患者仔细阅读每一条, 然后根据自己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进行描述而让护理人员评分, 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 其中第5, 9, 13, 17, 19题为反向评分题 (选择A、B、C、D依次评分的4, 3, 2, 1分) , 其余为正向评分题 (选择A、B、C、D依次评分得1, 2, 3, 4分) ;把20个项目得分数相加再乘以1.25后取得整数部分得到患者的焦虑总分, 再计算总分均值, 正常人总分均值在 (29.78±0.76) 左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 以其上面的10个刻度分别表示0~10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疼痛程度在标尺上用数字代表出来, 而得出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围术期焦虑程度及疼痛感受指标比较

见表1。

注:t、P为2组手术前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手术后比较检验值。

2.2 2组患者对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当患者及其家属被告知所患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后,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病情可能比较严重;当主管医师告知手术方式后患者就会担心医院的手术技术水平, 患者意识到在自己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既要承受手术创伤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又要承受手术可能失败及意外并发症伤害的风险等, 由此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必然会产生。而焦虑情绪不能改变手术治疗方案的执行, 反而会加重疼痛感受、不能主动配合护理, 从而够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严重影响疾病预后。于是我们在手术室中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护理, 期望能够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缓解疼痛感受, 使患者接受舒适的手术治疗,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人性化护理体现在信任、舒适、得到恰当及时护理等方面, 我们通过与患者沟通疾病的生理、病理、手术方法、疾病转归、主刀医师手术成功的病例、麻醉师精湛的技术等获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围术期治疗中每一个环节准确、及时、符合生理需求的护理使患者得到舒适感觉, 让患者在舒适的休息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过程[2]。用患者焦虑降低的评分与疼痛感受降低的评分来判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最后获得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3]。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 观察组经过人性化护理后SAS得分 (32.3±1.9) 分、VAS得分 (3.8±0.9)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SAS得分 (41.6±3.3) 分、VAS得分 (5.1±1.4)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86例患者满意52例, 基本满意30例, 不满意4例, 满意度达到95.4%;而对照组87例患者满意38例, 基本满意37例, 不满意12例, 满意度为86.2%, 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践证明, 对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对疼痛的感受, 从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朝凤.剖宫产人性化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2013, 23 (4) , 175.

[2]刘文华.舒适干预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5) :3976.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10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实施循证护理的7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451例, 女321例, 年龄9~88岁, 平均 (52.8±4.1) 岁, 涉及科室:内科201例, 外科187例, 妇产科114例, 肿瘤科90例, 儿科56例, 五官科81例, 急诊科43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55例, 高中420例, 大专及以上197例。

1.2 分析

1.2.1 实施循证护理的原则

(1) 首先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心理、不同治疗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如对患者疼痛护理时, 要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 缩短疼痛发作的时间?”在实施临床护理实践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确切的、特定化、结构化的护理方法。 (2) 护理过程中, 结合临床专业知识, 经过对患者病因分析, 心理指导、临床用药、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过程, 将证据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并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 如对患者疼痛症状采用心理疗法、电磁疗法、药物等方法治疗, 找出疼痛缓解最佳的证据, 并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肌梗死、肿瘤、褥疮及年龄、营养、耐受力等方面相结合, 制定出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3) 评价、总结实施护理后的效果, 通过自我、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评定护理方案, 对护理措施进行再评估和改进[2]。

1.2.2 实施护理后评价

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心理反应等方面, 从心理指导、用药观察、护理操作、预后等方面制定合适的循证护理计划, 并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在患者出院时填表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及对自身康复效果、满意度等, 分为5级, 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差, 在调查表的选项中打“√”。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等比较

经统计, 循证护理实施前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分别提升了25.8%, 14.6%, 25.7%。明显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纠纷比较

经比较, 循证护理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69.2%,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患纠纷发生率从实施前13.8%下降到实施后4.1%。结果表明, 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为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创造重要的条件。

4 讨论

4.1 循证护理的发展与意义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而出现的, 是循证医学发展的重要产物。1992年, 加拿大Me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3]等提出了循证医学的理念, 并于同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Cochrane中心。近年来, 随着护理在临床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之而来出现的护患关系、纠纷、矛盾的发生也逐年增多, 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操作和理论问题, 用探索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 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发展, 最终做出的科学的、合理的护理决策, 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 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循证护理理念已成为目前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最佳方法, 也进一步将护理行为中“慎重、准确、明智、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应用于当前, 从而所获得最好的研究依据。英国里滋大学的Closs和Cheater认为[4], 澄清循证护理概念, 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 运用证据,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将循证护理观念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以护理研究为依据, 临床实践为指南, 进而改变护士以往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5], 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觉, 关心和体贴患者,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诊疗护理方案, 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循证护理的开展不仅体现了护理质量向更高境界的发展, 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满意度和对护士个体价值观的重视, 为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4.2 提高护士素质, 树立循证护理意识

随着新的护理模式的实施, 改变旧的护理观念, 将“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心理、躯体、预后、社会价值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6], 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循证护理的实践, 就必须树立循证护理意识, 提高护士素质, 医院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各方面学习, 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如职业道德、美学意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 并进行定期考核, 指导护士用科学、批判的思维思考问题, 不断发现、探索护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寻求实证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完善各项基础护理

护士业务水平是保证循证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宗旨、服务知识、服务礼仪、工作态度、服务技能、文明用语等方面全方位的培训,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升教育和学术会议、讲座, 输送各个科室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和培训, 并根据院内护士不同的职称、年限、业务水平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提高[7], 完善护士的各项基础护理技能, 提高综合能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进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并适时进行鼓励和奖励, 每季度评出优质护理服务组和护理人员, 树立好的典型, 从而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随机抽取实施循证护理的772例进行分析。结果 循证护理实施前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分别提升了25.8%, 14.6%, 25.7%。明显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循证护理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69.2%,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患纠纷发生率从实施前13.8%下降到实施后4.1%。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为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创造重要的条件。结论 将循证护理观念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以护理研究为依据, 临床实践为指南, 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发展, 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 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诊疗护理方案, 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满意度和对护士个体价值观的重视, 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严美琼.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0) :5-7.

[2]龙文平.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11, (2) :163, 165.

[3]谢红梅.循证护理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2) :293-294.

[4]周世琼, 谢小红, 杨敏, 等.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综合版) , 2011 (6) :300-301.

[5]王锡唯, 王春英, 周惟, 等.循证护理教学法在80后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 :254-255.

[6]胡转红.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研究应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39) :412-413.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11

【关键词】急腹症;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2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5例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8例,女67 例;患者年龄18岁~74岁,平均平均48 岁,发病时间6 h~2 d,入院时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腹部疼痛等急腹症反应。

1.2麻醉前准备①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急腹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2~25℃之间,湿度保持在47%~57%之间。大多数进行急腹症手术的患者会出现内出血的情况,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运行较慢,如果室内的温度较低或过高,患者均易产生并发症。②做好心理护理。急腹症患者病发时较为急促,如未使其正确的了解麻醉知识,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恐惧心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知识的解释和说明,可以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从而能积极地配合麻醉师术前进行麻醉,增加麻醉与手术的成功率。③麻醉前准备。要对患者进行抗休克处理、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手术时出现呕吐等现象[2] 。

1.3 麻醉选择与操作方法 根据不同ASA 评级采用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

1.3.1硬膜外麻醉组56例( A 组):ASA 为Ⅰ ~ Ⅱ级,系术前低血容量得到控制且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正常的患者。手术开始之前,要找到适合本次手术的麻醉穿刺点,选用T8 ~ L2椎间隙穿刺置管,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管内注射1. 6%利多卡因加0. 15% 布比卡因混合液5 ~ 15ml,达到需要的麻醉平面后不再追加局麻药,每隔40 ~ 50 分钟追加硬膜外用药3 ~ 5 ml 维持。术中面罩供氧,根据患者情况静脉注射杜冷丁和咪唑安定,以保持患者安静。

1.3.2气管插管全麻组41例( C 组): ASAⅢ ~ Ⅳ级,系病情较重,手术计划较为复杂或时间较长的患者。麻醉用药咪唑安定、羟乙酸钠,芬太尼,芬氟合剂、及丙泊酚,通过静脉插管的导管注射进入静脉,配合肌松药如琥珀胆碱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在全部过程中实施机械通气给氧方法,吸入的氧气浓度为100 %,呼吸比为1:2,芬太尼以及阿曲库铵间断交替给药。手术结束前先停止使用麻醉药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实时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特别注意腹内压力,防止压力过高引起反流误吸现象。

1.3.3气管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48例( B 组) ,ASAⅡ ~Ⅲ级,系对肌肉松弛要求高、镇痛效果要求高和手术时间长的患者。A 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成功后以1.5%利多卡因作硬膜外麻醉试验量,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气管内全麻,其麻醉诱导方法及全麻维持方法同气管内全麻组,术中每隔40 ~ 50 分钟硬膜外注入0.3%罗哌卡因3 ~ 5 ml 维持硬膜外镇痛。

2结果

2.1麻醉效果 本组145例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A组)、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的方式(C组),其优良率分别为96.43%、92.67%、97.91%。3组均没有因麻醉而死亡者,但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其中A 组及B 组血压波动较大,C组血压无明显波动,均无严重麻醉并发症。

3讨论

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急诊手术,具有发病急和病情重等特点,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我们做好术前观察和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麻醉药物和方法,以达到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麻醉效果好的目的。本资料急腹症患者分别采用的三种麻醉方法:①硬膜外麻醉(A组):多用于疾病历时短以及中腹部以下疾患的手术。麻醉效果较好,麻醉时间可以进行延长,对呼吸肌和血液循环的副作用较小,但对麻醉的技术操作要求高,穿刺困难,操作不当会造成麻醉的失败而影响手术治疗。麻醉用药时,应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注射勤观察、试探性给药,方有利于控制麻醉平面范围,从而减轻对呼吸循环的不利影响。②气管内全麻(C组):能为患者提供充分供氧、镇痛和肌松,麻醉深浅易于调控,可以满足较复杂手术的麻醉需要。但气管插管难度较大,须在医护人员辅助下方能操作。③硬膜外复合全麻(B组):可以实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肌松效果,两者结合有效解决了麻醉药品使用过多、全麻时镇痛效果不佳等问题。其优良率A组为96.43%,B组为92.67%,C组为97.91% ;3组均没有因麻醉而死亡者,但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其中A 组及B 组血压波动较大,C组血压无明显波动,均无严重麻醉并发症。与临床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腹症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需要在争取抢救时间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在满足手术治疗复杂程度和时间需要的基础上,降低麻醉对患者的副作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缩短手术后痊愈的时间,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莉,杨先平.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 ):37- 38

[2] 张瑞杰.急腹症180 例的手术麻醉分析[J].基層医学论坛,2014,18(2 ):255-256

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手足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8例,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各44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 女性20例, 年龄范围在18~63岁, 平均年龄为 (35.21±1.25) 岁, 单指断离26例, 2指以上断离18例。完全断离20例, 不完全断离24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 女性22例, 年龄范围在22~64岁, 平均年龄为 (37.14±2.16) 岁, 单指断离25例, 2指以上断离19例。完全断离22例, 不完全断离2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且患者认知功能处于正常的状态, 能够完成相关量表的调查, 并且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的障碍。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

两组患者是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均相同, 仅在护理模式方面有所不同。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监护和术后治疗性护理三个方面。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立专门护理的工作小组, 将护理工作人员按照职称、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分组, 落实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 (2) 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 学习关于优质护理的相关内容, 转变服务的思想; (3) 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生息的环境, 在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的基础上还需要保持温度、湿度的适宜, 另外, 护士必须注重自己的仪表, 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

1.4 评价指标

在焦虑和抑郁方面, 主要采用焦虑评定量表[3]和抑郁评定量表[4]进行测评, 这两个量表均由25个陈述句和相关的条目组成,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的情况越严重。

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 主要评定的内容包括护理的技术水平情况、礼仪情况、住院环境情况、心理疏导情况和健康教育情况五个方面, 总分为100分, 让患者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评分, 得分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总评分情况为 (80.1±2.6) 分、 (92.5±3.8) 分;护理满意度总评分情况为 (84.6±3.4) 分、 (94.2±4.4) 分, t=15.93。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这两个项目中还包含了其他细微的方面,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手足外科大多为手足受到创伤的患者, 造成创伤的原因多种多样, 并且都是在自己的意料之外, 而且, 损伤的部位大多属于人体关键或精细的部位, 因此患者在受伤之后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5]。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手足外科的患者在负面心情的影响下很容易与护理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引发医患矛盾, 严重者还会造成医疗纠纷的情况发生, 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情况, 拉低了护理质量[6]。

怎样通过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确保治疗的效果、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成为各大医院研究的重点, 也是医学界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优质护理模式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临床护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7]。

优质护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并且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人员较为固定, 分工明确, 能够保障患者得到连续、稳定和有序的护理, 医疗的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证[8],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另外, 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并且还能纠正对相关疾病的错误认识, 在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 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另外在技术水平、礼仪况、住院环境、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善, 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对护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发现在临床中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手足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8例,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在对护士的技术、礼仪和住院环境等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手足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改善护患关系, 在临床中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足外科,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化宜香.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 2012, 01:127-129.

[2]杨艳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2:264-266.

[3]李双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8:115-116.

[4]马翠荣, 赵士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0:4482.

[5]于培芝.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3:792-793.

[6]孙爱琴.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药物与人, 2014, 07:210.

[7]胥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D].山东大学, 2014.

上一篇:企业信用评价下一篇:舒芬太尼: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