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战略(共7篇)
塑造战略 篇1
2013 年9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 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2015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 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描绘的图景也愈发清晰。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致力于实现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大量的学术论文集中讨论“一带一路”的经济价值、外交愿景等命题, 笔者认为,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 从“软实力”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行意义探究是必要可行的。本文以约瑟夫V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 从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打造“中国形象”等三方面入手, 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助力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 就是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而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发挥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如何发挥中国文化的助力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讲好故事的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故事”广泛传播。从历史上看, “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 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路”的名片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正得益于其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是经济贸易合作发展的航道, 更是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文化交流、共同繁荣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26 个, 覆盖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 。中国与沿线国家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 越来越频繁、愈来愈新颖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突破国际文化传播机制中“西强我弱”现实造成的“文化误读”桎梏, 中国文化在多样的途径中广泛传播才有可能让世界倾听完整准确的“中国故事”, 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华、特色, 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认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构建文化认同是减少战略误判, 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的无形纽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共建原则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开放合作, 坚持和谐包容, 坚持市场运作, 坚持互利共赢。这一共建原则, 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共识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合与提炼。随着“一带一路”由构想走向行动, 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中国哲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的共同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大范围走向世界, 这种寻求和谐共存的文化观念, 不同于西方“文化霸权”、“文明的冲突”等相关描述, “亲诚惠容”的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必将获得不同民族、宗教背景人民的共鸣与共振。2015 年11 月7 日, 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时谈到: “15 世纪初, 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扬帆远航, 多次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 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明末清初, 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 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 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推动诸如“郑和下西洋”等中国故事的广泛转播, 从历史的角度塑造中国过去强而不霸、繁荣稳定的地区秩序理念, 让世界人民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力量。
二、“一带一路”战略传播“中国声音”
不可否认, 中国通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我们更不能忽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政治价值观经常受到误读, 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如何发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声音? 如何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是否代表中国将挑战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部分国家心怀不轨的误判解读,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首倡“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中国声音, 在对外传播中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和立场主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在中华文明追求天下大同理想的产物。在《礼记·礼运》大同章中即有“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理想的描述, 这一“大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追求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主张将“天下视为敌我一体, 同此天, 同在天之下, 同为人, 不同一政府, 此所谓小别而大同。”“天下”理念的优势即在于它的眼界超越了国家利益, 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 鼓励人们在更开阔的视野里进行思考, 这样世界上真正严重的冲突、最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被识别出来并得到解决。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孕育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全人类贫富贵贱, 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1988 年, 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 75 为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 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议题展开讨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 “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 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世界局势面临经济危机、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的今日, 如何建设更加和平文明繁荣的世界, 需要古老中华文明的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的彰显。近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 带有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强烈信念, 认为这种价值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 应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然而此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建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多组织, 其制度标准无不处处维护发达国家利益, 为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 价值观念与实践的分离、具体贯彻时的双重标准使所谓的普世价值在鼓吹过程中显得伪善。与此对比,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超越不同民族。宗教的差异, 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 推动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形象”
英国曾经以“日不落帝国”著称, 美国以“第三罗马帝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历史上, 今日的中国想让世界看到怎样的“中国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用掷地有声的规则和行动提交中国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 欧洲深陷经济衰退, 广大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中国此时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为发达国家开拓亚洲市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切实承担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 推动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构想下实现合作共赢。除此之外, “一带一路”沿岸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 甚至是贫穷的国家。这些国家急需发展, 摆脱贫穷状态, 而落后的基础设施阻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一带一路”, 中国将发挥已经拥有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为整个亚太经济发展释放更大活力。
“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中国的“大国能力”。目前国际经济主体框架、“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是发达国家利益制衡的结果,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更多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适应“游戏规则”。当今世界可持续包容性发展需要制定新一代游戏规则,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 积极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国际型战略, 中国以兼容并包的大国心态承担大国责任制定规则、计划, 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 以行动推动和谐发展、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2]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4]刘华芹.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新棋局.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5.
塑造战略 篇2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我行在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塑造农行崭新形象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坚持“以人为本”治行理念,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很多企业都慢慢了解到企业发展的动力,还有凝聚力都来自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而已。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成功的文化的话,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为发展企业文化,提高农业银行发展动力和凝聚力,增强农业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使社会上各阶层人士认识、认知和接受农业银行这一品牌,让农业银行这一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在社会上树立农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我行首先重点抓了对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理论、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和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全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大行学习之风,形成全行上下注重学习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思想意识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快。为提高全员适应时代发展的应变能力和全员综合素质,我行重点抓好对全员的学习教育活动。1、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行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全行员工明辨是非和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我行重点对全员进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进行了以刘彦彬、绕才富、董波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活动。开展了以“学身边先进,向先进看齐”的“学、看”活动。县行党委首先成立了由行党委书记、行长王现喜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吕宗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和党办、政工等有关部室人员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办公室每季度都根据上级行思想政治学习计划和我行实际,制定下发我行的思想政治学习计划和理论学习要点。其次,做好学习辅导和督促检查。办公室每季度都对基层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进行检查辅导,对学习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那些对思想政治学习漠不关心,认为思想政治学习可有可无,员工思想涣散,学习成效不明显,业务工作被动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勒令主任写出书面检查。同时,每季度都组织一次学习笔记评比活动,对学习认真,体会深刻,收效明显的个人学习笔记,进行展览。三是定期组织学习测验。为检验员工学习成绩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办公室定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测试,并将测试成绩记入本人学习档案。四是举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基本知识比赛。办公室每年都根据思想政治学习重点,组织员工进行知识比赛。几年来,先后组织了八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比赛,三次党的基本知识比赛,一次信贷新规则知识比赛,一次《工会法》知识比赛,三次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保卫规章制度比赛,两次内控制度比赛。通过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明辨是非和自觉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得到显著加强,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员工层出不穷。黄集营业所主任殷清银同志扎根距县城30多公里,交通不便的沿黄滩区,默默奉献。为支持该乡经济发展,他起早摸黑深入乡村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了“黄集乡经济发展概括及前景”的调查报告,对该乡地理位置、经济现状、发展前景等做了具体论述,并提交了该乡党委,引起了乡党委、乡政府的极大关注。目前,该乡已发展成以钢球为主导产业,纺纱、预制件等为从业的工业格局。2001年,该乡仅钢球产业一项就实现财政收入76万元。该同志也因此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贯彻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五年计划”,着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
为造就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员工队伍,我行积极贯彻执行2000年本行制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五年计划”,不断把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向深入。主要是采取扬善、律己、疏导、教育、法纪“五举并用”之策,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全行员工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233445”系列教育。即二尊(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社会公德、思想道德、家庭美德);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职(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五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统一了员工意志,凝聚了员工信念,振奋了员工士气,培育了一支思想红、业务精、作风硬、富有奉献精神的文明之师,为开展文明服务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不断进行形势分析教育,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
我行党委不断根据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外资银行的登岸以及国内金融机构之间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形势分析教育。新世纪之初,我行在全市农行系统率先组织实施的“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活动,更是对全行员工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竞争意识和岗位危机意识的现实教育。目前,我行员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普遍增强,积极进取,奋勇开拓,全员创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4月底,我行仅机关员工就业余揽储780多万元,创造利差5.2 万元。4、实施“爱心工程”,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农业银行大家庭的温暖
我行党委为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农业银行大家庭的温暖,除常年在电视台为员工生日点歌外,还做到了“四必访,七必谈”,四访即:员工有病必访,员工家庭遇婚丧事必访,员工有特殊困难必访,离退休人员必访;七谈即:员工工作岗位调整必谈,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必谈,违反制度必谈,违反劳动纪律必谈,员工之间产生严重不团结必谈,员工家庭发生较大问题必谈,员工婚姻恋爱发生问题必谈。员工李月勤的儿子,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突然得病,上半身失去知觉,行党委得知消息,立即派车派人送县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仍在发展,又安排专车专人到济南省立医院治疗,辗转数次住院治疗,都是县行安排车接车送。党委书记、行长王现喜多次亲往医院探视和询问治疗情况及效果。5月中旬,在得知李月勤同志需到北京为期儿子做手术时,县行工会又组织全行员工为其捐款近万元。(二)实施员工培训工程,加快人才开发培养。能否造就和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人才,关系着农业银行的兴旺发达,关系着农行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行党委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一是根据上级行精神,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干部“四化”条件,建立中层干部人才信息库,为农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以全面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为目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岗位培训。2001年,我行举行会计、储蓄、银行卡、计算机操作、信贷、写作、党务等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和新技术的培训就达37期,受训1461人次,人均8.2次。今年一至四月份,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受训309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员工献爱心工程和社会募捐活动,2001年,累计捐款21680元,捐助扶贫救灾衣物 1357 件。四是积极开展业余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陶冶员工情操。全县基层“五小”设施齐全,县行机关设有文体活动室、乒乓球室,健身房配置了多功能跑步机、踏步机、骑马机、磁控车、哑铃、不倒翁等多种活动器材;机关和基层均统一配置了羽毛球、乒乓球、拉力器、象棋、军旗、跳棋等健身活动器材,并经常组织员工进行拔河、羽毛球、乒乓球、拉力器、象棋、军旗、跳棋、够级比赛。先后被中国银鹰体协命名为全国金融系统“群众体育达标单位”,被山东省命名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员工情操,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我行两个文明建设。
二、实施“形象工程”,让农业银行的金字招牌熘光溢彩
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客户,客户决定一切。所有的产品都是由客户决定的。相对于我们农业银行来说,我们金融产品是否能被客户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行营业网点外在形象的好坏,临柜员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通过营业网点服务设施和每一个农行员工的服务来体现。为此,我们在客户为广大客户服务方面做好了三大文章,作为创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形象的核心工程抓紧抓好。(一)对一线营业网点进行“大手笔”装修改造
在对一线营业网点进行“大手笔”改造方面,我行首先为基层网点盖起了高标准的办公大楼,更换了“中国农业银行”的统一标示,添置了比较高档的办公用具,在社会上竖起了农业银行的高大形象;其次,对位于我县繁华金河路上的城区办事处和临城路上的临城路分理处进行了高档次的装修改造,同时,为所有的城区营业单位安装了射灯,每到夜晚,“中国农业银行”的行徽,便格外耀眼夺目,从而美化、亮化了营业网点,展示了农行形象。三是统一为所有一线网点配备了供客户休息用的连椅、沙发和饮水机、一次性水杯、雨伞、打气桶、老花镜等便民设施。(二)实施“大策划”宣传,让农行金融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为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农行,认知农行,接受农行,信赖农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行在企业文化方面,对外宣传更是进行了“大策划”。1、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农业银行金融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在县广播电台,常年设立了“农行园地”专题节目;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通过县电视台赞助电视连续剧,制作农行专题节目,为农行员工生日点歌等形式进行宣传;每年县人代、政协两会期间,通过向两会代表散发手提袋、宣传品、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高考期间,在城区各高考点设立咨询站,向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无偿提供饮料、茶水,现场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扎制宣传彩车,轮流在全县21个乡镇驻地和农村大集市宣传;对各乡镇驻地、交通路口、大集市的沿街墙体,都粉刷上我行的宣传用语;每年代付夏粮收购期间,都在各乡镇粮所和收购点,悬挂我行的宣传条幅。去年7月份,一位双桥乡的农户看到农行夏粮收购宣传栏上的宣传以后,拨通了行长电话,他在外打工的儿子5月份通过黑龙江建设银行汇到双桥营业所的款项至今未收到,当时双桥营业机构已经撤并到城区办事处,王行长立即打电话查询城区办事处,了解到确未收到该笔汇款,又亲自打电话从县建设银行查起,一直帮客户查询到原汇款地,原来是将汇款错汇到了鄄城后退汇。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既扩大了农业银行的社会影响,又提升了农业银行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各项业务经营的迅猛发展。止5月20日,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达 65668 万元,较年初增长323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 58400万元,较年初增长4058万元,无论存款的存量和增量都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首位。
2、临柜人员通过三尺柜台,向客户和社会各界展示农行的优良服务和网络优势。市分行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城区办事处员工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召开班前会,讲评一天的工作;播放迎宾曲,全体员工列队迎接第一批客户。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城区办事处克服撤并4个处所的影响,各项业务经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止4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6105 万元,较年初增长1236 万元,居各营业网点首位。
3、通过客户经理走访黄金客户和千家万户,扩大文明服务领域。我县有客户经理61名,深入企事业单位宣传联谊客户已经跑熟了路。郭屯办事处客户经理刘宗卿,患有严重关节炎和心肌炎,但他仍然坚持忘我的工作。他经常走村串户、跑门店,农行人的乐于助人也成了众口皆碑。阴天下雨,看到老百姓来不及收起来的粮食,他马上帮助收拾;街头摊贩,赶上卸车、装货他都要帮手;周围的群众逢人便夸:“农行人的服务就是到家!”
4、发挥岗位能手、模范标兵示范带动作用。一天中午,营业部正要下班,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李君同志接到一位河北客户的电话,说急着办转汇,下午还要赶到济南。李君、唐华等3名青年主动留下来等着客户的到来,10分钟过去了,没见人来,20分钟过去了,客户仍未到,中午仅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她们都有特别的家庭责任,有的要接孩子,有的要回家做饭,但她们想到更多的是农业银行的责任--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墙上的时钟在期待中敲打着每个人焦急的心,却没有一个把心里的焦急流露到脸上。办完这笔业务,已是下班后40多分钟了,客户激动地连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要李君同志留下姓名,李君微笑着递上一张“青年岗位能手”服务卡。
5、开展送农行文化下乡活动。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我行每年都在麦收和麦种结束后,为各乡镇送电影,每次电影队一到,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争相传告:“农行又送电影来了!”
(三)实行规范化服务,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为给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文明的金融服务,我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认真贯彻实施“五个一行动”,用真诚的规范化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为农业银行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树立农行崭新形象,服务经济发展。1、给客户一句问候,送去农行人的真情实意。“您好,请问您办理哪项业务?”当你走到农行营业窗口前,总会有热情大方、温柔甜美的声音向你飘来,顿时一种倍受关切的感觉会在你的心里油然升腾。为了给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文明、优质、高效、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我行对会计、联行结算、储蓄、信贷等操作岗位进行了规范,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全行员工从接待礼仪、仪表举止、柜台服务、文明用语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化训练,规范服务动作和用语,明确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县百货大楼组织员工参观了农行的规范化服务后,很受启发,也专门组织对本单位营业员进行了规范化训练。在优质文明服务活动中,2001年涌现出“全国新世纪之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先进个人,农行山东省分行十大优质服务明星之一的冯彦民同志,她,只是育才西路一个普普通通的储蓄代办员。新世纪之初通过竞聘上岗,她被聘任为郓城县农行育才西路储蓄所主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她带领所里的人员,规范服务操作,真诚服务客户,沉着应战,广揽储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一季度储蓄余额就比年初增长511万元,完成全年增长任务的135%,日均增长434万元,完成计划的162%。
2、建设一个窗口,让每个窗口都能集中展示农行的整体形象。为了树立农行窗口形象,全行上下各“窗口”单位,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在服务过程中做到了“三个站立”、“四个关照”、“五个主动”、“六个一样”。“三个站立”即:客户临(柜)时,站立相迎(送);接待老、弱、病、残顾客时,站立服务;客户提意见或建议时,站立虚心听取。“四个关照”即:开户时,关照客户客户记住存期、账户、密码、保管好存单(折);取款时,关照客户核对好账款、利息,收好现金,注意安全;提前支取时,关照客户各种手续是否完备,对老、弱、病、残、孕妇等顾客特殊关照,优先办理。“五个主动”即:客户走进营业室时主动打招呼;支取现金主动搭配票面;对破损存折主动粘贴或更换;发生差错时主动向客户赔礼道歉;客户遗落物款时主动归还。“六个一样”即:存取款一样对待;金额大小一样欢迎;残币零币一样受理;忙时闲时一样认真;新、老客户一样热情;本行业务和代理业务一样受理。
在实行了规范化服务后,原玉皇庙办事处的祝华伟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德被传为佳话。一天,祝华伟为客户陈某办完一笔到期的4000元存款支取手续,不料10分钟后陈某找来,说少给了他500元。面对指责,小祝和其他4名在场的员工一直耐心解释。此后陈某三番五次到营业室谩骂,小祝被骂哭了,但没有还口,直到陈某邻居家的孩子把捡到的500元钱交出,事情才真相大白。陈某羞愧难当,写一道歉书贴在营业室门前。事后,当该乡镇的领导问起为什么屡受辱骂自始至终不还口时,小祝说:“挨骂是觉得委屈,因为客户不理解我们。不还口,是因为我们和客户一样着急,理解客户当时的心情。”为了表彰小祝的作为,县行为其颁发了委屈奖金100元。3、实施做一名优秀党员工程,让党旗在农行飘扬。我行在职员工中,党员数占到78%,为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行党委在基层网点的优秀共产党员中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岗,不仅发挥了党员的传、帮、带作用,而且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产生安全感和可依赖性。东门街分理处实行柜员制,党员示范岗窗口业务明显高于普通柜员业务量。荣获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支行营业部,设有全县营业现金大库,他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带头义务揽储、揽贷,义务加班,党员的奉献带动了全员的工作热情,现在每逢星期一和星期四的晚上,都会有10多位同志主动加班复点残币和从烟草公司等单位收缴上来的零辅币。
4、让“一言一行树农行形象,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的行训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如今,在一线员工的临柜工作中体现了“五突出”的服务准则,即对待客户突出“礼”字,说话和气突出“美”字,关心客户突出“帮”字,认真负责突出“准”字,讲求实效突出“快”字。东门街分理处负责全县离退休老干部的养老金发放,接待的大多是离退休干部,他们有的眼花,有的耳聋,需更大的耐心和细致,但无论是为其办理业务,还是打电话帮其查询帐务,该处员工总是热心、真诚、快捷的接待着每一位客户,分理处和县行多次收到离退休干部的表扬信,意见簿上大多记载的也是对该分理处员工工作的肯定、赞赏和表扬。《大众日报》、中国《新金融》、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他们的全方位服务进行了报道。张营营业所员工在办理存款业务时,发现一位老大娘的300元存款,全是崭新的假币。原来老人辛辛苦苦喂养的四支羊全被买羊的骗子骗了去。看到老人伤心欲绝的样子,该营业所员工自发地捐款308.6元人民币,给了老人。感动的老人逢人便讲“农行人,心真好!”。《中国城乡金融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菏泽日报》、《曹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分别对此事迹作了报道。
塑造战略 篇3
【关键词】CIS战略 辽宁 旅游形象
1 城市无形资产的重点——城市CIS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文化内涵,其主体就是城市CIS,是构筑城市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创造一个完整的形象品牌体系是城市CIS系统建设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城市CIS系统,需要城市形象系统中的理念、行为和视觉系统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城市品牌不完整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城市CIS系统落实得不完整。只有通过有形的行为才能创造城市形象的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城市品牌不能是一个没有资本的城市品牌。对一个社会整体空间的再创造,可以打造一个好的城市品牌,人们在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空间体系,空间的大小已不是人们在城市中追求的单一感觉,还包括人们在城市空间中所体验到的城市味觉,如空气清新和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以及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国内导入CIS品牌形象战略的现状
独特的城市形象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在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不只单一的反映城市所提供的真实产品,鉴于此还可以指导城市提升与城市发展。《2012中国旅游行业网络关注度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在中国旅游省份关注度排行榜单上,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浙江以2.7亿的关注度位列第一,广东凭借2.6亿关注度紧随其后,首都北京关注度为2.3亿,排名第三。除沿海地区外,作为西南地区的四川也表现不凡,搜索量占全国5%以上。浙江、广东、北京、四川无疑都具有自己的旅游形象品牌。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和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形象品牌的应用密不可分。但大部分设计就设计效果而言,图形太过简单、缺少文化内涵和形式美感、缺乏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的创新等方面的不足都存在于许多城市品牌的设计中。这样的设计在提升该城市的旅游形象、传播区域性文化和创造商业价值等方面都会导致该城市整体形象树立的困难。
3 辽宁在旅游形象品牌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辽宁是一座拥有7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中包括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沈阳等众多独特的旅游景区,但其旅游形象标志却不明确。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鲜明的反映辽宁历史文化的形象品牌标志,只是简单的对旅游资源的堆砌宣传。辽宁无论是在央视各频道还是其他媒体和宣传渠道上都显得牵强、薄弱;缺乏看点;力度不足,无法促进其对辽宁想象品牌的传播和对旅游经济的提高。盘锦红海滩、丹东青山沟、大连老虎滩、桓仁五女山都是辽宁具有影响力旅游资源,但是目前其缺乏整合,导致辽宁旅游想象混乱是其最大的问题,单一的景点形象无法代表辽宁整体的旅游形象品牌。
4 鉴于CIS战略辽宁旅游形象的塑造
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塑造辽宁旅游形象品牌意识,加强建设旅游形象品牌指导,明确发展辽宁旅游形象品牌指导思想,在基本思路、政策措施方面都围绕创建“国家中心”这一目标规划好辽宁旅游形象品牌设计。地域文化的开发在旅游形象品牌塑造的过程中,作为展示旅游特色的基础,既是形象品牌标志设计的灵感来源,也成为品牌精神与文化的创造条件。以辽宁旅游形象标志为核心,导入 CIS——城市旅游识别系统(City Identity System)。优秀的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的 CIS 设计能使旅游者在接受到各种形象信息的同时就识别出它所代表的城市,并在心理产生美好的印象和的良好联想。以旅游促销行动、国内大型展会为载体,鉴于CIS 战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以新闻报道和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户外广告宣传为主的沈阳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据山东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0 年元旦三天全省接待游客 369.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8.9 亿元,同比增长 25%以上。“好客山东贺年会”旅游节庆活动拉动旅游经济。国外很多城市利用文化的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的特性进行旅游形象品牌宣传,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把古典音乐作为城市品牌的切入点;巴黎通过主办大型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世界田径锦标赛、橄榄球世界杯赛)和文化活动(中法文化年)成为全球的焦点。因此,辽宁旅游形象品牌塑造也应在大型的节事活动的基础上将城市最新、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旅游者。借助开展多样的旅游节庆活动传播辽宁的旅游形象品牌。
参考文献
[1]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企业形象CIS塑造的战略 篇4
企业形象既然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企业行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一般认定, 那么企业形象的载体无非就是企业、企业行为和企业活动成果等三种。
第一个载体是作为机构的企业, 它是企业表层形象的载体, 可以最直接、最迅速地给公众留下“第一印象”。要让公众从“第一印象”中迅速了解企业的行业特色和经营特色, 了解本企业的优势, 就必须按企业文化的总体指导思想, 对企业感性的外观形象进行设计, 包括厂容厂貌、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厂标厂徽、印刷字体、商标、广告与宣传、产品与包装、展览与展示以及员工的着装、仪表、态度和行为等等。许多企业和单位引进CI战略, 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效, 其商标、广告语等具有明显的企业特征, 很容易被人识别。
如中建公司把标语字体和颜色统一为蓝底白色黑体字, 这在建筑行业很具特色。成功企业的广告语更是举不胜举。如:“真诚到永远” (海尔集团广告语)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奥柯玛冰柜) 、“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 (长虹彩电) 、“好马配好鞍, 好车配风帆” (风帆蓄电池) 等广告语, 既脍炙人口, 又便于识别,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中的第二种载体是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营销行为、公关行为。这些行为展示了企业的职工形象、管理形象、经营形象、市场形象和社会形象等。企业行为全面直接而具体地受企业文化约束, 企业文化包含的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制度、企业章程等都会在企业行为中得到充分体现, 也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骨干。
服务性企业的服务行为尤其要注重塑造其讲究信誉, 优质服务的形象。据《经济日报》2009年12月13日报道,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受雇于一家物流公司, 有一次, 他在负责给一位小姐送货时因路上堵车迟到了10分钟, 他连忙对小姐说:“对不起, 刚才遇上堵车。”小姐只看了他一眼, 并没有说什么。但当他赶回公司时, 老板说:“你被解雇了, 你可以回家了。”他感到迷惑不解, 老板提醒他应对客户说:“对不起, 这全是我的错———请您相信, 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原因就这么简单, 在美国, 公司对雇员的处罚就这么残酷无情。可以看出, 在美国公司雇员在为客户服务时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对公司形象是多么重要啊。
管理行为是组织职工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行为, 它的内容非常广泛, 而且相互衔接, 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管理体系。科学合理, 先进适用的管理行为和方法在取得成效后, 同样会获得社会公众和机构的认知和评价, 从而树立起企业管理科学、先进严格的形象。如邯郸钢铁总厂推出的“成本否决法”管理经验在全国企业界引起哄动, 成为国企加强管理,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先进典型。全国各行各业到邯钢参观取经的成千上万, 络绎不绝, 邯钢的名声大振, 从省内大型钢铁企业跻身全国几大钢厂行列。邯钢的管理形象也非常引人注目, 河南舞阳钢厂慕名请求邯钢兼并, 邯钢为舞钢输入先进的成本否决法, 短短一个季度便使巨额亏损的舞钢扭亏为盈, 创造了管理奇迹, 再次树立了邯钢的管理形象。
借助公共行为传播企业信誉, 树立企业形象更是众多商家和企业频繁采用的招式。这种行为具有媒体权威性高、传播面广、传播快等特点,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性的文化、学术、技术交流和公益活动而展示企业的社会形象。如在去年的抗洪救灾斗争中, 众多企业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踊跃捐款捐物, 组织设备和人员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仅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赈灾晚会就收到捐款6亿多元人民币。这些企业通过大众新闻媒介树立了自己的光辉形象。
企业形象的第三种载体是企业活动成果。企业活动是具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统一体, 其结果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目前还包括售后服务工作。这种商品和服务必然通过流通环节接受用户的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用户对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就会作出评价, 从而描绘出一个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售后服务形象。这种以产品质量求生存、以产品质量图发展的例子举不胜举。概而言之可以说, 产品形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是企业形象的要害和重点, 当前许多贯彻ISO9000标准的企业均按要求制订了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并指导和激励职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最大程度地树立起企业的产品形象, 从而光大企业形象, 创造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企业。■
摘要:企业形象 (CI) , 是企业多方面多层面的综合竞争能力, 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塑造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竞争战略, 企业也应将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企业形象尽快地塑造起来, 将其作为企业实力, 参与激烈的竞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标放在了企业实力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形象。
塑造战略 篇5
一、战略联盟与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首先提出的, 随即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目前, 国内对战略联盟的理解相对比较统一,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 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 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 从而实现共赢。战略联盟具有四个特征: (1) 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致力于一系列特定战略目标; (2) 合作行为发生后企业保持各自独立性; (3) 合作企业在一个或多个层次、领域内展开合作并持续做出贡献; (4) 合作企业分享联盟的收益、分担风险并共同控制合作业务的进行。
核心竞争力是指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 是企业不同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目标与价值系统、结构系统的有机结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然而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持, 核心竞争力将一无是处, 毫无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如今人们又把核心竞争力的外延拓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包括各个职能系统,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上。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自身特殊资源在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企业的发展和拓展空间则将是自身特殊资源使用范围在市场上的扩散。该理论指导下的经营战略将是突出主业的战略式关联多元化。当每个企业都按照自身的知识状况、核心竞争力特征向专业化角度发展时, 这实际上是企业层次上的核心竞争力分工过程。当企业所需的某种稀缺资源被其他企业所独占, 资源的可获得性较差, 企业往往要求与拥有这一资源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借助联盟, 获得所需的资源。因此, 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是战略联盟企业在文化、制度、知识等支持下的协同性, 是整合的知识和技能, 它在某种程度上能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使联盟企业获得高额的利润和持久的竞争优势。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提供多方面的技能和资源, 因而表现得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且难以模仿。它根植于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中, 蕴藏于企业文化之中, 渗透到整个组织中, 因而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表现出复杂系统的基本架构:
1. 战略联盟企业处于动态环境之中, 其核心竞争力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战略联盟企业都有其自身生命周期, 核心竞争力也随着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 需要不断完善、创新,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任何一个子系统的作用和功能都是变化的, 都可能对其他子系统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2. 战略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开放系统。
战略联盟企业系统是由内部系统、外部系统和目标系统组成, 而外部环境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市场等诸多因素, 需要大量信息资源的流动。因而战略联盟企业是一个介于企业和市场的中间组织,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而且比一般企业开放度高。系统开放度的提高, 使得战略联盟企业系统异常活跃, 并能对相关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开放的, 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 形成价值创造与延展性, 实现战略联盟企业与环境的互动。
3. 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线性系
统, 体现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上是多层次的技术、知识、管理的长期积累, 是非结构化的系统。这显示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开放性和彼此间的强耦合的特征, 因而是难以模仿的。
4. 战略联盟企业与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一定的层次关系。
战略联盟企业系统的相应能力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形成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耦合体, 并且这种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内部开放度与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
1. 自组织能力弱, 缺乏动力机制。
中国国有企业受政府干预大, 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代表都不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 政府常常充当企业资产重组的主体, 条块分割体制也制约了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重组, 因而企业的自组织能力比较弱, 缺乏组建战略联盟的内在动力。本应是企业做出自主选择的战略联盟, 因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能力, 又受外部环境制约, 导致要么是一些企业原本可以通过联盟共同将蛋糕做大, 却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中;要么是已结成的联盟, 如一些企业集团, 由于政府“拉郎配”而缺乏效率;要么是一些企业自愿结成战略联盟, 却因地区和部门间的分割而难以实现。中国民营企业虽然受政府干预小, 但限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企业自组织能力也不强;并且, 由于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企业缺少合作与分工的市场观念, 因此民营企业的战略联盟的形成也缺乏普遍的社会基础。
2. 过度集中于高科技企业, 未深入到传统行业。
战略联盟容易出现在高风险、未来不确定性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国近几年IT企业出现的战略联盟, 比如软硬件捆绑销售, 然而在传统产业, 特别是某些传统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很少能够实现相互间的联盟合作。比如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家电业, 近几年从彩电、空调到热水器等的价格大战一浪高过一浪, 企业希望从越来越小的蛋糕中再分一块, 而不是把蛋糕共同做大。即使有所谓的合作, 也不过是初级的价格联盟。
3. 企业学习能力差。
目前结成的联盟大多属于充当部分产品或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联盟, 并不是为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而结成的技术联盟。在有些中外企业的联盟中, 由于外方具有技术优势和全球营销和管理的经验知识, 在联盟治理结构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都属于非对称性的联盟, 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的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 并且由于中国企业所拥有的联盟知识的易得性及较弱的知识保护意识, 并没有吸收到国际先进技术, 较多的是管理和生产组织知识以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而外方企业很容易学习到中国联盟企业的知识与能力。
4. 企业文化融合度低。
战略联盟形成后, 企业之间文化风俗的差异明显表现出来, 而中国的企业大多只注重物质资本的整合, 忽视了人力资本整合;只考虑组织机构重构, 忽略了文化整合, 忽视了行为和观念的文化冲突, 致使战略联盟成立后的企业内部矛盾不断。
三、塑造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1. 树立战略联盟竞合的思想。
战略联盟是一个合作体, 这一点不仅体现于战略联盟日常管理和运作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 体现于战略联盟成员的思想意识之中。联盟伙伴在思想意识中应该只有“我们”, 而没有“你们”、“他们”之分。这就像一个有机体, 它由不同的系统、器官和细胞组成, 这些系统、器官和细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但它们能够相互协调, 各司其职, 实现有机体的整体功能, 从而形成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具备各种知识、各种人才、各种技术和各种资源。战略联盟企业要把产品独占市场的观念转变为先占市场的观念, 应该树立合作的观念, 将企业组织纳入“中间组织”形态之中, 通过合作各方良好的协同作用, 达到“双赢”或“多赢”效果。
2. 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
从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要素来说, 建立一套程序来确定核心竞争力是培育联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通常, 联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如联盟的一方在保护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泄露给对方的同时, 努力学习对方的知识, 或在学到对方的知识和能力后就马上终止联盟。显然, 这极易导致联盟关系的不稳定, 更谈不上通过联盟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海外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与国内企业建立的联盟关系, 其动机主要是企图获取如何开拓中国市场的隐性知识, 而其自身却往往不愿将核心技术转让给中方企业, 导致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失败。针对这种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应选择合理的治理结构加以防范, 并在合作协议中对技术转让明确加以界定, 以此保护联盟各方的利益。联盟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协议等形式来保证联盟的延续。主要形式有: (1) 联盟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 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合资企业有所不同, 它更多的是为实现联盟企业共同的知识意图, 并非仅仅限于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为了保证联盟企业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和平等地位, 通常联盟追求的是50%对50%的共同控制; (2) 相互持股投资, 即联盟企业通过交换彼此的股份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股权联结方式便于双方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为, 而联盟企业之间仍保持相对独立, 且股权持有往往是双向的; (3) 签署功能性协议。如技术交流协议, 即联盟企业间相互交流技术资料, 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增强竞争力;长期合作开发协议, 即分享现成的科研成果, 共同使用科研设施和生产能力, 集中联盟内的专业人才, 共同开发新产品;生产营销协议, 即通过制订协议, 共同生产和销售新产品;产业协调协议, 即建立全面协作与分工的产业联盟体系, 比如供应链联盟; (4) 通过绩效报酬和层级报酬体系保障组织学习能力。
3. 加强文化融合。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 决定着企业远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前提下, 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状况来决定企业战略。由于战略联盟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联盟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 不断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创新目标, 周而复始, 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4. 创建动态学习机制。
塑造战略 篇6
医药产业被称作为高科技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资金密集度高、附加值高、风险大等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医药行业作为我国一个发展迅速、关系民生的行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行业。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从1990 年到2002 年的12 年间,医药行业产值复合增长率达到13.3%,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1.9%,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5.5%的增长率。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药品市场将达到1 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
但国内医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雷同严重[1]。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 000多家,但在全球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却不到8%,行业集中度较低,全国医药工业前十强的市场份额只占国内市场的1/4左右[2]。企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一直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自1949年以来,所生产的西药有3 000多种,其中99%是仿制的。大型跨国公司每年用于新药研发的投入基本上占销售额的15%—20%,而国内医药企业研发的投入比例,通常在1%左右。
对于从战略层次上探讨我国医药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的学术研究还不多,还不够深入。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从企业的业务单位战略层面进行展开的,即假定企业已经确定在某个医药子行业中发展。本文的安排是首先介绍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与战略选择,然后探讨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医药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最后分析医药企业各个子行业中的战略选择。
2 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
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使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更加困难。布儒瓦第三等(2004)认为“竞争优势是一系列要素或能力,它使得公司一直比它的竞争对手业绩更好”,这种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有价值的、稀缺的、无替代物的并且是难以模仿的技能,这种技能也成为核心能力[3]。核心能力的拥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业能够拥有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通过企业拥有一定的资源产生的,这种资源是企业积累的资源优势。那么,这种资源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如何拥有?布儒瓦第三等(2004)认为这种积累的资源是从业的时间、过去成功的经验、资源的互连优势、过去的投资积累、竞争者不能准确确定另一个公司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即因果模糊[3];约翰逊等(2004)认为还包括资源的稀缺性、核心能力的复杂性、企业的组织文化等[4]。
那么企业如何积累优势资源去获得独特技能呢?这中间包括了企业一系列的决策和选择,表现在全局性和长远性上,也需要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和选择,这些决策和选择就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作出了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选择。作为为企业全局性与长远性规划的企业战略,其目标就是为了企业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正如希特等(2002)认为竞争优势是战略研究的核心,战略选择是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而服务的[5]。
对于企业战略的规划,一般地可以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三种类型。对于这三种一般战略的选择,布儒瓦第三等(2004)认为仅仅选择这三种战略并不会导致竞争优势,关键是优势资源的获得和核心能力的拥有[3]。战略选择包括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选择,本文只研究企业业务层战略的选择。
3 国内医药行业现状及企业的机会与威胁
3.1 行业现状
原料药行业分析。化学原料药位于制剂药上游,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0亿美元,并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近年来,受成本、环保等因素的制约,世界化学原料药生产正逐步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化学原料药转移中心。目前我国原料药生产水平较高,规模也较大,可生产的品种约1 500种,总产量43万吨,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其中50%以上出口。生产国际性转移、进口替代和合同/协作生产三大因素成为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合作/协作生产的机会更多地体现在专利刚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产品上——即特色原料药市场,通常情况下,该类产品盈利能力相对较高,合作也相对稳定。在一些品种上,如维生素E、维生素C、阿霉素、普利系列产品、沙星系列产品、他汀系列产品,等等,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大,如华北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等均是以出口抗生素原料药为主的企业,东北制药是亚洲第一大维生素C生产企业。
化学制剂药行业分析。目前能够生产的化学药制剂产品有四千多种,但多数是利润率较低的普药,而利润率较高的新药基本上被外资企业瓜分。同一产品有众多的生产厂家,致使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企业通过有悖于道德的市场操作,去销售那些产品质量一般、替代性不强的处方和非处方药品,这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快速增长。
中药行业分析。作为中药的发源地,我国中药行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中药药源有12 807种,有记载的验方达6万多种,中药保护品种达867个。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还难以说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作用机理、中药药性理论等,中药产品的疗效缺乏数据的支持,中西医疗理论体系的巨大差异,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由于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具有稳定的国内市场需求。中成药零售额占国内药品零售的比重为38%,仅比化学制剂药低7个百分点。由于中药采自天然,符合现代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越来越为西方所接受。美国已着手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东南亚许多国家将中药作为家庭必备药品。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生物药品按其形式可分为五类,即蛋白质、抗体、核酸、糖治疗剂和基于细胞或组织的治疗剂。在这五类产品中,又以蛋白质的发展形式最好。由于生物药品的生产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企业的研发实力不足,创新能力低,规模小。国内生物制药企业总数约200—250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制药企业参与到生物制药,如华北制药等;一类是新成立的生物制药公司,如沈阳三生、深圳科兴等。虽然很多企业宣称是生物制药企业,但多数是概念炒作,真正推出生物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外专利药物的仿制品,只有α-1b干扰素是国内企业自行研制生产的。由于产品差异性不大,价格竞争激烈,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3.2 机会
市场潜力巨大。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而我国不到10美元。“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全球化学药生产线的转移和化学药品专利权的到期。目前,跨国公司出于成本和环保方面的考虑,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将高成本、重污染的一些原料药、化学药生产线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者是直接向发展中国家采购。新一轮专利药品保护期限到期,如在2000—2005年有200亿美元的专利到期。
3.3 威胁
定价与环保的制约。国家计委控制了部分药品的定价,招标采购制度的全面实施也将促使药价的下降。另外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其中原料药的部分产品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能够持续几十年,潜在危机比较严重。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企业的成本将加大。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大。这些公司通过自身的积累、购并与重组,在规模与竞争能力上越来越大。另外按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4年12月11日对外开放医药流通领域,这也将增强他们在国内的竞争能力。
4 医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4.1 原料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1) 通过收购、兼并等扩大规模,取得规模优势。
虽然国内原料药的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很大,但绝大部分产品价格和利润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附加值较低,无论是与跨国医药公司相比,还是要达到规模效应的最佳点,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因此原料药企业的战略选择只能是扩大规模,取得规模优势。
在如何取得规模优势方面,除依靠自身扩大规模外,还应加强医药行业内部的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活动,优势企业之间强强联手,充分利用彼此的产品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能力。通过购并重组获得竞争能力,已经成为众多国内医药企业的战略选择。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是:广药集团重组白云山药业;太太药业入主丽珠药业;华源集团收购上海医药;鲁抗制药与新华制药强强联手,等等。
(2) 加速产品仿制和开发。
在专利药品到期之前,就要做好仿制的准备,等专利一到期,仿制品就能马上投放市场。另外也要加强开发,向高端产品过渡,开发不侵害专利的生产工艺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内有些企业定位于仿制刚刚到期的专利药产品,非常成功,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就是其中的典范。因9种原料药获美国FDA认证,7种获欧洲联盟药物局COS认证,2003年出口额达1.3亿美元,浙江海正集团创造了被专家称为“海正模式”的奇迹。
4.2 化学制剂药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性创新
国内医药企业尚未成为研发的主体,能够进行高技术研发的企业不多,在专利药的研发上没有多少优势。因此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内,可以专门仿制专利保护期限到期的药品,但是这些仿制药品的竞争者多,附加值低,以致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因此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必须拥有一定专利保护的药品。但是如果要想在自主知识产权药品上和跨国公司相竞争,即使投入大量资金,在十几年内也难以实现。所以我国化学制剂药企业的战略选择只能是模仿性创新。
模仿性创新是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或研发能力较弱时的合理选择。企业在模仿中努力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实现在成长中追求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最终目标。 就全球范围来看,开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10年到18年,以及花费超过2.5亿美元;而开发一个仿制药品只需3到5年,以及花费低于24万美元。因此模范性创新是快速缩短研发差距的捷径。从1975年到1994年的20年间,全世界新上市的1 000多个新化学实体中76%采取模仿性创新。日本药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了模仿性创新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特点,证明了模仿性创新是十分成功的新药研发策略。
4.3 中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1) 在国内市场,塑造知名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
中药类企业毛利率水平普遍较高,盈利能力较强,那些老字号的中药知名企业竞争力较强,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那些具有知名的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的企业,如广州药业、太极集团、宛西制药、三九医药、中新药业、九芝堂、金陵药业、天士力、江中药业等中药企业,竞争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他们的战略选择是:在国内市场,做知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只有有了知名的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索取高价,提高竞争和盈利能力。
例如,在2001年,全国共有500多家企业争夺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市场。其中“仲景”、 “同仁堂”、 “九芝堂”、“汇仁”、 “兰州佛慈”等领导品牌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同一剂型的六味地黄丸,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价格相差几倍,反而价格高的市场份额高。这是为什么呢?一些企业具有知名的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如:宛西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让消费者知道“药材好、产地好”;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让消费者感到“精挑细选,精工细做”;九芝堂的六味地黄丸让消费者了解到“不含糖”。
(2) 在国际市场,推动中药规范化。
由于中西医疗理论的差异,我国中药行业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需求上升的趋势,加快中药基础研究,提高中药企业技术水平与品质控制,使中药在有效成分、药理、副作用、规范化等方面符合国际社会的标准,使中药真正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药企业
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中药规范化。
4.4 生物制药企业的战略选择:购买专利和加大研发投入
对于生物制品类企业,其战略选择的方向一是采用合同/协作生产方式,购买外国生物制品公司的专利。这种方式起步快,风险小。二是加大研发能力的投入,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虽然投入的见效期可能很长,并且风险很大,但这是做大做强的关键。企业可以在开始阶段采取第一种方式,在有了一定规模后,再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孙杰,张锐,许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策略[J].商业研究,2005(4):96-100.
[2]于志国.点击中国医药业[J].经营管理者,2002(8):4-6.
[3]L J BOURGEOIS III,IRENE M DUHAIME,STIMPERT J L.战略管理(第二版)[M].覃家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JOHNSON G,SCHOLES K.战略管理(第6版)[M].王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塑造战略 篇7
乡村旅游[1]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和学习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可追溯到上世纪中期,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但大规模的开展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当年的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旨在以旅游促进乡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形成文明乡风、整洁村容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新发展带来契机。现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6]。
旅游区形象系统[2](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System,简称TDIS),是受企业CIS策划的启发和广告业的影响带动,以及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强大的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在对旅游地和旅游景点传统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形成一种全新的形象识别和营销系统。它是通过大众传媒、旅行中间商、形象代言人、知名人士和社会舆论等媒介将形象信息传送给区域内外公众,影响其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最终被旅游者所接受和认识,从而形成他们心目中的主观形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CIS被国内学者借鉴应用到旅游地形象策划方面,至今被广泛应用。陈传康、保继刚等国内学者最先对旅游地形象策划做出研究和探讨,1999年李蕾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系统探讨旅游形象的专著——《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2002年10月陆林教授也出版了《旅游形象设计》一书,至此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研究走向了成熟化。
2 旅游区形象系统设计基本概念
2.1 旅游区形象
旅游区形象[3](Destination Image,简称DI)一般认为是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总体认识与评价,也是旅游地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总体印象。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旅游地。
2.2 旅游区形象系统(TDIS)
旅游区形象系统由3部分组成[3],即理念识别系统MIS (Mind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BIS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和视觉识别系统VIS (Visual Identity System),其中理念识别为旅游地核心。
3 蒋巷村旅游形象定位
3.1 地脉分析
蒋巷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部,常热、昆山、太仓3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东濒上海,南临京沪铁路,西接苏嘉杭高速公路,北依常熟港,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蒋巷村的村辖面积3km2,共划分为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蒋巷生态园和66.67hm2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块,以及村史展览馆等附属参观游览区域。其中,村民新家园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房型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依水而建,居住环境干净卫生,周围绿草盈盈,蜜蜂飞舞,一派江南富庶新农村的恬静水乡景色。全村66.67hm2粮田由16个大户承包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行机械化操作。40hm2生态种养园由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等组成。整个村内绿荫夹道、桃红柳绿、家鹅高吭、草鸡觅食,呈现生态新农村的和谐之美。蒋巷村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等,为其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文脉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向往宁静安逸、清新质朴的田园生态风光,以满足其休闲度假的需求;而蒋巷村秀美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主要的吸引力之一,新农村风貌和绿色生态体验是蒋巷村旅游发展的文化主线。
40年前蒋巷村是一个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村民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后来,在常德盛同志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带领大家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道路,短短的三四十年发展,初步实现“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可以看出,蒋巷村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新农村发展的一部“教科书”,对广大其它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对中国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来说,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更是优秀共产党员鲜活的榜样。
3.3 旅游形象总体定位
经过以上分析,将蒋巷村的旅游形象定位是:以现代化新农村观光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为基础,以生态风光为背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主题公园。
4 蒋巷村旅游形象系统设计
4.1 理念识别系统(MIS)设计
旅游区形象的理念识别是指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旅游地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旅游地正常运作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价值体系,也是一个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的特色和差异[5]。依据MIS理论,蒋巷村的形象理念应在结合全村村民的意向、村内的文化形态和各种资源,对周边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我们可依据蒋巷村几十年新农村发展的成果,确立其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哲学,设计出体现蒋巷村价值追求的形象口号:①基础理念。一级理念为“融入绿色蒋巷,感受现代乡村”;二级理念为“体验新农村,学习新楷模”;②宣传口号设计。基于上述理念定位,设计推出一系列相关的主题宣传口号,以完善和强化蒋巷村的旅游形象。形象往往是一种心理感知的抽象之物,与人们的感受有关。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7],因此形象的树立是有针对性的。蒋巷村的旅游主导项目是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全村农工商和谐发展的模式,以及村党总支书记常德盛的名人效应,所以在进行宣传口号的设计时就要使其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目标市场、不同阶段适时推出以下口号[8]:①②针对国内游客,可推出以下宣传口号:“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公园;绿色生态蒋巷,休闲度假天堂;观蒋巷美景,赏和谐家园;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等”。针对海外游客,可推出以下宣传口号:“东方最美丽的乡村;蒋巷村——休闲的乐园、度假的天堂、中国乡村度假乐园”等。
4.2 视觉识别系统(VIS)设计
旅游地的视觉识别是旅游地形象识别系统中的静态识别系统,它能非常形象明了地传达旅游地形象的信息。旅游地通过具体可见的视觉符号,可使公众快速且明确地认识旅游地。现代科学实践证明,视觉信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经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3%。旅游地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VIS)是旅游地形象中最直观的部分。
核心地段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地的核心地段对于旅游形象的建设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核心地段包括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等4类[4]。蒋巷村核心地段旅游形象塑造见图1。
视觉识别体系:为了从视觉上表现蒋巷村的形象,便于传媒加以传播,需要对蒋巷村形象视觉识别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其设计原则是:体现地方特色、简洁、艺术性强、识别度高[4]。蒋巷村旅游形象视觉识别体系见表1。
4.3 行为识别系统(BIS)设计
旅游区形象的行为识别系统(BIS)是旅游地理念的具体化,是旅游地资源的活化,同时也是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旅游文化的准则,主要由内部行为识别和外部行为识别两部分组成。
4.3.1 内部行为识别
蒋巷村应通过对村民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村民对本村的理念基础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从根本上改善运行管理机制。基本行为准则包括:①管理形象设计——高效管理。蒋巷村管理者的形象、管理水平、管理政策、管理措施、管理秩序等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村党支部书记常德盛早已成为蒋巷村管理者的榜样,现在最重要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先进的村干部,使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形成全村文明、有序的管理秩序和氛围。②居民形象设计——热忱好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蒋巷村发展旅游的基础,所以当地居民的形象是目的地重要的吸引要素之一。蒋巷村应大力倡导“好客、质朴、纯真”的行为准则,大力开展“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旅游活动[9],使旅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时深入到村民家中去同吃同住,体验真正的现代化的农家生活。当地村民应热情、礼貌、朴实待客,做好义务咨询,微笑服务,童叟无欺,始终保持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与旅游者互为观赏对象,营造一个充满亲情、祥和、温馨的旅游氛围。③服务形象设计——自觉服务。服务形象体现了蒋巷村员工的业务素养与敬业精神,因此应加强对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自学、自律、自然”和“公平”的服务氛围。随着蒋巷村旅游的逐渐发展,村党总支、村委会已进行了各项软件的准备和导游人才的全面培训,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充分体会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
4.3.2 外部行为识别
外部行为识别的对象主体是社会公众,也是对外宣传和对外促销所开展的种种活动,致力于提高蒋巷村的美誉度。蒋巷村要树立良好的整体社会形象,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是旅游宣传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旅游发展进一步深化,旅游节庆活动的宣传效应愈加显著,备受关注。旅游节庆活动通常属于非日常性的活动,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向公众传达举办者、举办地的旅游信息,从而强化旅游地形象。随着先后被评为为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增强了蒋巷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种团体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我们可就此举办农村法制建设经验交流会、农村科技博览会、现代化农村建设学术交流会、全国新农村发展建设交流会等。此外,还可利用蒋巷村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发展绿色商品交易会以吸引附近的客源,增加旅游收入。
加大联合促销力度:蒋巷村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参观接待办”。随着蒋巷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旅游参观团体的不断增多,2005年蒋巷村成立了江苏常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同常熟市内一批旅行社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较稳定。目前蒋巷村应扩大其业务范围,积极开展与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等地旅行社的联系,利用旅行社业务的便利性,形成“常熟—苏州”、“常熟—苏州—无锡”、“常熟—苏州—无锡—南京”的区域旅游模式。同时,蒋巷村积极与周边景区(点)、旅游企业实行纵向、横向联合,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旅游企业行为:旅游是一种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它促进了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求新求异是旅游者的目的。游客对目的地形象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旅游企业作为窗口单位代表了一个旅游地的形象,因此有必要把这扇窗户“擦亮”。目前蒋巷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尚处在初步阶段,所以旅游公司还不太完善。主要表现在规模较小,导游人员数量少,导游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等。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这种状况会得到全面的改善。
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促销活动:如邀请记者、编辑、影视明星参观访问造声势或邀请名人名士来访,发挥名人效应。
旅游管理部门行为:村旅游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在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上要有所作为,处理问题要公正高效,合理组织,调控旅游业和村内其它产业的关系,预防各种恶性事故,保证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蒋巷村定期邀请了消防或治安部门进行法制法规教育,同时村里也制定了《蒋巷村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状况良好。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常熟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蒋巷村为例,运用旅游区形象系统(TDIS)从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3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区形象系统,蒋巷村,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彭豪,黎江.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1)∶49-52.
[2]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陆林,章锦河.旅游形象设计[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孟凡荣,刘继生.CI战略与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塑造[J].人文地理,2003,18(2)∶60-64.
[5]刘峰.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19(3)∶96-100.
[6]卢绍香,殷红梅.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定位策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5(4)∶112-115.
[7]胡兆量.区域形象设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2)∶1-4.
[8]汪德根,陆林,陈田.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63-67.
【塑造战略】推荐阅读:
公共关系形象塑造战略12-29
凤凰卫视的品牌塑造及延伸战略07-30
公民塑造05-25
素质塑造05-30
塑造人06-22
作品塑造07-12
塑造细节08-07
自我塑造08-15
塑造策略09-12
审美塑造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