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性格塑造(通用6篇)
班级性格塑造 篇1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在话剧特定的表演时空里, 剧中人物的舞台形象、肢体动作、语言形式等, 将演员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好的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能够给予观众美的享受、艺术的品位, 既能让观众体会到艺术创造的魅力, 也能体现出演员表演的魅力和功力。而随着话剧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 观众文化素质和审美感官能力的提高, 走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对舞台形象的要求已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语言形式, 朝着演员必须具备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话剧演员从语言、形体动作、外部形象、 内心情感的外部展露及与观众心灵上的交流等方面来把握所塑造的舞台人物形象, 使其形神兼具, 从而达到成功创作和塑造角色的目的。
一、注重语言在话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同时, 语言不单单是语言, 它还具有感染力、艺术性和创造性,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可能是出于真心, 也可能是出于假意。人们平时因为性格、 性别、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和文化差异, 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作为一名话剧演员, 站在舞台上是要塑造故事中的人物, 所以要根据所饰演的人物性格、类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物展示给观众。这些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物, 或者同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有时由不同的演员来饰演, 怎样区别, 这就决定了话剧演员对语言的处理、创造和运用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曹操”, 鲍国安老师所饰演的“曹操”, 遵循和追求的是史实资料上所记载的曹操原型, 以《三国演义》的原著和历史文献资料描绘的曹操为基准, 将语言处理的比较低沉、沧桑, 鲍国安老师运用自己先天上嗓音浑厚的特点, 抓住人物心理, 将“曹操”多疑老练沉稳的性格通过语言淋漓尽致的刻画;而陈建斌饰演的“曹操”更具有他自身二度创作的独创性, 在保证历史人物不走样的前提下, 把人物台词处理的生活化、生动化, 注重把握语言的节奏, 语音的阴阳顿挫, 将“曹操”睿智、幽默、生活化的一面展示给观众, 使得又一个不同的“曹操”深入人心。同一个历史人物由两个不同的演员来饰演, 但同样成功, 演员根据对人物不同的理解和创作, 对语言不同的处理方法, 达到了令观众认可的效果。
二、注重形体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话剧舞台表演现在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语言对于话剧演员塑造角色时固然重要, 但单纯的语言表达已不能满足话剧舞台表演的要求。戏剧表演过程中, 演员声音的运用, 肢体语言的动作, 以及歌唱的功力, 甚至舞蹈上的表现, 都可能与剧中塑造的角色密切相关。声音和形体是话剧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而要具备全面的综合要求对于演员来说难度就很高了, 这就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艰苦训练来达到目的和要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不单单是对戏曲和舞蹈演员来讲的, 对话剧演员也一样受用。
演员在体现角色时, 不仅要从情绪情感上体现人物性格, 还要从外部来体现角色。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 “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 就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形体与语言是话剧演员塑造舞台角色时从外部来体现人物各方面特点的两大支柱。话剧演员在表现舞台角色时, 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生活只能通过形体与语言才能够展示出来。在演员运用形体和语言去体现所塑造的角色时, 都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角色的人物形象总体方面的形象塑造问题;二是所塑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揭示问题。 从形体方面来讲, 每一个人物都会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形体方面的特征, 它区别于其他人。 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年龄、经历等的不同, 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特征。 而这种性格特征, 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人物的体态、手势、 步态、习惯动作, 以及动作的频率和节奏等方方面面。例如: 一个渔民, 因为他总是在大海上捕鱼, 那么他站立时两只脚往往分得比常人宽些, 这是由于他老在大风大浪中行船的习惯;一个当兵的人, 由于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走路时身体总是比较直挺, 走路的速度也比常人快些;再如一个芭蕾舞演员, 他走路时常常会有一点外八字, 这是由于他长年练习舞蹈的结果;而一个长年送煤运煤的工人, 他洗脸时总是非常会认真地清洗鼻翼部分, 这是由于他在工作时, 鼻翼里总是会留下许多煤粉。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 其实世界上也不存在形体特征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体现角色时, 要注意所饰演角色的身份性格, 自然创造出具有角色性格特点的人物形体特征和动作。
三、注重与观众交流互动时把握节奏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舞台演员, 不仅要能从语言和形体动作上恰到好处的处理刻画人物, 还要特别注意一点, 那就是要与观众很好的交流。这种交流并不单单是语言上的, 演员站在舞台上表演, 台下会有许多观众, 许多双眼睛注视着你, 他们不仅希望通过你的动作语言了解人物, 还希望通过你与他们的情感动作交流更深一步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时你必须要明白观众想看到的是什么, 想听到的又是什么, 你要了解观众的内心需求, 做好舞台上的主宰者, 牵引观众的感情和情绪随着你的表演而走。尤其是话剧演员, 交流更加重要, 你要知道哪段台词, 哪个肢体动作, 哪个表情语气能在观众中产生很好地反映及效果, 这些都是要从同观众间的交流产生的。但在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和尺度, 不够或者过多都会影响交流的效果, 所以要把握节奏, 要游刃有余的创造和发挥, 使自己与观众的交流恰到好处, 既能体现人物特点又能与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舞台上的人物本不存在, 但在话剧表演中通过演员的塑造及表现却可以让观众觉得这个人物好似生活在身边, 某个方面的性格如同生活中遇到的某个人, 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 也更容易接受人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就需要我们的话剧演员从上述的三方面中去把握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做一名无愧于话剧演员这个称呼的话剧人活跃在舞台上。
摘要:话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舞台人物性格把握、形象塑造是话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重点谈谈话剧表演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话剧,表演,人物,塑造
班级性格塑造 篇2
假如性格可以塑造
如果性格可以重造,那么就可以帮助那些坏性格的人们。我,就一直这么希望有一个很好的脾气。一位脾气不太好所以让我在人际交往的方面很困难,所以我还是很希望性格可以重造。
如果我性格重造了,我以后就可以跟别人很容易相处了,我到了学校,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一点————很容易跟人相处。以前我跟我的死对头天天吵架,现在呢?我跟我的死对头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以前就是很娇气的,同学们说我一两句我就哭,现在我勇敢的面对同学们说我的短处,我还会去改正。同学就知道我改了,于是他们成群结队的来找我玩,玩游戏叫上我,去游泳叫上我,打篮球也叫上我,就连过生日也第一个叫我去帮忙。
我不仅跟同学相处的方面很要好,上课也非常的认真。以前上课的时候我会提出一些草率的`观点,当然没有一个人同意,一大堆的反对,而现在呢?我性格改变了,我会沉思熟虑的提出观点,同学们大多都能赞同,因为我说的有道理,这样的课堂才有意思。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竞选班长,没有一个不同意的,而且全票当眩
我回到了家,家人跟往常一样,当我跟家人说:“我跟同学们现在很要好。”听到这句话,家人用差异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那好似不可能的。我又跟他们说;“我当上了班长。”家里人用更差异的眼神看着我,又好像再说:那更不可能了,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后来得知是真的,大家三百六十度大回转,非常高兴的跟我说:“祝贺你呀。”
女人塑造俄罗斯性格 篇3
俄罗斯长得最冷艳的女人,当属西伯利亚女人,这是俄罗斯男人的评价。问其究竟,他们说,西伯利亚女人的自然之美与生俱来,她们明眸皓齿,不施粉黛便美得让人心跳。俄罗斯疆域辽阔,从东到西,女人不仅外貌上各有差异,文化上亦有不同,甚至连俄语都讲得各有味道,且不用说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了。
俄罗斯女人谈婚论嫁,较为挑剔。她们崇拜男人的力量、荣耀、地位、金钱和权柄,这似乎很老套;她们喜爱开朗健谈的男人,她们爱慕男人有思想、有智慧,特别是有幽默感,这也不怎么新鲜。但是,传统的俄罗斯女人,更加注重男人的道德面貌和健康条件,如诚实善良的内心,以及健康完美的体魄。当下有些俄罗斯女人婚姻的条件是房子、车子和票子,不过这已经失去了个性之美,不足挂齿。
俄罗斯女人潜意识里,喜欢高大威猛的强势男人。她们并不像我们道听途说的,愿意嫁给酒鬼和懒汉。假如你无意中看到他们有那样的丈夫,那么,她们嫁给这样的人,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无奈。
笔者认识一些不幸嫁给了酒鬼和懒汉的俄罗斯女人,她们不仅可以忍受丈夫穿戴邋遢,甚至会容忍他们出言不逊,甚至骂骂咧咧。这样的夫妻关系,在外人看来根本无法忍受,她们却说可以相伴到老。笔者在惊叹她们巨大的隐忍之余,也暗中思忖:也许只有俄罗斯的男人和女人,才能做到如此相知,正因为如此相知,才会如此忍耐,很多时候对她们来说,忍耐便是爱。
强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 篇4
我在淮海戏《连心桥》中扮演的是齐桂英, 齐桂英是因怀疑自己丈夫是被人所害, 因此她就带着当时只有四岁的女儿方小娟, 一直东奔西走, 到各个部门去上访讨说法, 十多年告状无果, 上访无门, 直至自己精神分裂。让人觉着是个可怜、可悲的人。我在扮演这个角色时, 经过导演的指导, 自己又不断琢磨其人物的内心和她的性格, 我就抓住她疯了的特点, 情绪反差大, 喜怒无常。在她的笑声里透着让人听了有一种特别的凄悲感, 用这些细节的表演和情绪的转换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在表演上把它处理的‘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浅’的适当火候, 用疯狂的笑和形体来刻化疯子的神态, 用眼神传出她的期望、哀怨、忧恨直至她唱的;我要上天砸太阳, 我要下海揍龙王, 我要喝干黄河水, 我要吞下景阳岗……等, 用夸张的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 使‘疯子’的形象生动毕真, 这样就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另外我认真琢磨唱腔的韵味与每一个唱段, 字斟句酌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个性格。
与正常人也不能一样的, 唱腔的起伏要夸张些, 从而找到情绪的最佳动作, 第七场是张云泉亲自到我们家来下访了解情况的, 女儿方小娟误认为张云泉是抓我们母女俩的, 就急切地跑回家中向妈妈说;“上面来抓人了, 抓去就要坐大牢的”。任凭女儿急得直跺脚, 她还是那样的傻呼呼的笑着说坐大牢真好玩喽, 真好玩喽, 这一段我就用手舞足蹈的笑来表现她的痴狂, 犹如二岁的孩童, 直至小娟大声呵斥, 才止住了她的笑, 此时小娟哄着妈妈躲到床底下去, 这时我就用很相信的眼神来看着自己的女儿方小娟, 嘴里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我就在床底下不出来呀, 不出来呀, 不出来呀“让人有同情感, 真实感”。用这些动作来强化“疯子”的性格, 达到塑造形象的目的。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 是通过角色的一连串动作和语言来展现和强化她的典型性格的, 这样就能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 让观众感到有戏可看,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达到塑造好典型形象的目的, 在塑造《连心桥》‘疯子’的角色时, 我充分把握这个特殊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性格, 尽量在表演动作采取非正常人的夸张举动, 让观众感动既好笑又可信, 在笑声中又饱含苦涩的泪水, 从而发人深省, 使之人物形象鲜活、完美。
在《连心桥》一剧中, ‘疯子’的出场并不多, 戏也不太重。不过, 塑造好‘疯子’的形象, 对塑造剧中一号人物张云泉的形象十分很很重要。从‘疯子’母女上访10年时间的艰难经历看出社会的一些极少数弊端, 道出了某些部门和某些干部工作上的缺失和执政上的偏颇。
关于学生性格塑造的思考 篇5
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优等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公平,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迫使家长和学校不约而同的选择为成绩而教育,应试教育僵而不死,甚至愈演愈烈。中学的快慢班依然存在,淘汰机制下的升学率依然是主流;应试教育的魔爪在向幼儿园小学甚至大学延伸。在这种形势下,学生性格的培养被严重忽视。
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中我们深知“矛盾,即对立统一。”其中一层含义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成绩的提升与性格的塑造就像“鱼和熊掌”似乎不可兼得,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二者的不同中所包容的可能性——成绩的提升是就学阶段特别是课堂上必须完成的,需要系统的规划,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升学。而性格的塑造却是长期的,无系统,无计划的,它影响的是学生的一生。这就决定了二者可以兼得的可能——课堂的主题是传授知识,但可利用分秒时间,课余时间来关注学生性格。这里提供几种做法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得很贴切:“爱他,就先了解他。”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他的学生应该了若指掌,从教书、传授知识而言,教师应该知道班级学生的基础状况——谁的基础好,谁的底子弱,谁是拔优者;从性格塑造的角度而言,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状况。譬如,有学生趴在桌上,你大吼大叫,也不问原因,也不看教育的对象,无方法可言,那教育的结果可能如下:第一,学生单纯是想睡觉,他接受了你的批评,这是最理想的。第二,学生是个害羞的自卑的人,你的批评让他无地自容,从此他恨你或是封闭自己。第三,学生是个暴躁不理智的人,你的批评激怒了他,他辩驳甚至使用武力。第四,……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我无法一一详述,只想说明一点,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对我们的工作是必需 。当然,了解之后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性格,掌握其中的优势和劣势,而这可借助性格测试表来完成。现在的公司招聘花样很多,近年来在医学上用得比较多的心理测试题,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到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上。而应聘者的性格,有时候比技能往往更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心理测试题其实就是性格测试的一种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二、融于生活与教学 ,从细节入手。
性格的塑造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随时抓住机会。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就能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例如,教师真正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在学生生病后返校,关切地问候一声“好些了吧?”只是普通的问候,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会关心人的学生在心底对该教师产生认同,性格冷漠的同学则可能因此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生活中大胆的改变自己,去体会关心人的乐趣。
同样教学中也有机会塑造学生的性格,曾经有人用笔迹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可信度。男的笔迹大多大方,是男子的粗狂的体现;女子的笔迹多为细整,与女子的细腻相符。如果有男子字迹如女性,那他也往往拥有女性的性格,诸如细心。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字迹,结合学生的行为去揣测学生的性格再给以指导。例如,有些学生阅读时习惯用笔一字一行看下来,这种学生往往比较拘谨,放不开,这既影响了他的学习,也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这时在指导阅读时可以有意识地改变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取得成效后可以有结论性地强调:“有舍才有得,有时放弃一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对事、对物、对人有时需要大度点。”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学生的性格塑造可能在瞬间开启。
三、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孔子的教育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对性格塑造的明智。其弟子子路和冉有同问:“闻斯行诸?”孔子对子路的回答和冉有却不同。子路本为鲁莽之人,以自己的勇敢为自豪,孔子考虑有勇之人缺的不是鼓励,而是束缚,故而强调,“有父兄在,应和他们商量,不可一听就干。”而因冉有本性软弱,缺乏勇气,所以孔子更多给予鼓励,回答到:“闻斯行之。”这恰是从性格塑造的角度考虑给予的最好答案,是对弟子性格缺陷的补救。古人尚且如此,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更该向我们的圣人学习。在现实的教书育人中,我们也该结合学生性格实际给予最佳指导。在班级学生中有成绩领先而自傲的人,教师可以设置障碍挫挫他们的锐气,而对于信心缺乏者则可以更多给予鼓励性语言。
四、应该培养学生乐群的性格。
当前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学习、生活中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与同学融洽相处,在毕业工作后不善于团队合作,即不具备乐群性格。而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却将人际关系摆在学问之前,关心他们的人际处理能力。譬如,日本的“用人只用七分才”正是看重人际关系,看重员工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盛传的一名能力超群的大学生只因在拥挤的电梯里在按“9”的问题上追求独立,没有寻求帮助,这被看做不合群,没有合作观念而未被录取。有很多的职场和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乐群的重要性。
我们不可能塑造性格完全一样的学生,只能帮助他们尽量改掉不良的习惯,弥补性格缺陷,但想在这个开放的世界惬意的生存,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乐群性格。当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能乐于与同学相处,但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两个学生比较孤僻,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引。记得前阶段就有个学生是这种状况,班级聚餐她竟不知道,可以推断她与班级同学相处不融洽,一问才知是家庭经济原因让她自卑,自闭。我就举了些例子,大抵上是说人要学着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要相信周边的人不会笑话你,而且如果是举手之劳正常人都会帮助你。这也能避免孤立自己,将人际关系搞僵,而且倾诉可以让自己轻松点,快乐点。简单的交谈却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在高考后就听说她变成另一个人似的,不会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是大方的、不卑不亢、若无其事地说着自己的问题,很多同学知道后给了她很好的帮助。过去的她是孤僻的,现在的她是乐群的。性格的塑造有时是瞬间的领悟! 只看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下决心改变这种缺陷。
做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 篇6
一、小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爱”字当前
著名教育家捷乐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爱是学生的一种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希望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护自己。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信任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对他进行教育时,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才会很好地与老师配合,甚至做到“言听计从”。有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说: “这孩子就听老师的。”如果这种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就会叛乱,产生孤独感、自卑感, 更不会相信老师。所以很多学生言行不一,校内、校外判若两人,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 甚至个别学生敢于唱“对台戏”。因此,我们要对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给予和蔼的微笑或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弦。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相信老师的每一句话, 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用平等的交流来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交流是人类群体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真诚的传递。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一直被许多老师所遵从。不少老师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居高临下,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有亲切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里感受。用商量的 口吻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信任他;能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会觉得老师尊他。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平等交流体验在许多地方,如师生见面时,通常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好,老师要么点点头,要么“嗯”一声,这对学生来说很不平等。若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学生会从心底里敬佩老师,从而放下戒心,敢于向老师吐露心声,坦露真言,这种平等的流,可以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更易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创建感恩平台,引导学生发现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当今的小学生群体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不过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 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 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小事, 却被部分学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 非要讨个对错或惩罚 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究其原因,根子在于现今大部分学生都 是在百依百顺中成长,他们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少,从小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容 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任何的指划。他们觉得若不那样“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别人会更加 “欺侮”自己。
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但不能任其发展,必须给他们以正面的教育。 为此,可通过开展“夸夸我身边的人”、“我要感谢……”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向学生传递学会 感恩与宽容的思想;也可在班中设立乐于助人、待人有礼、关心集体等表扬栏,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把表现出色的同学名字写在上面,渐渐地,他们学会了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就不会对别人有过多的责难。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 中遵循基本的相处之道:一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且及时地送上最诚挚的祝贺;二决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目中无人。三要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过失。
四、掌握批评的尺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其中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目的, 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面对学生长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这种情况 下所进行的批评,则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其实使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老师 批评他是为了让他改下错误,使他进步,而不是“落井下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只要他改 正了,同学们仍然欢迎他,老师也仍旧喜欢他,另外,对于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认为可提 事不提,于是漫不经心地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缺乏力度,学生不会装进心里,自然也不会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怎么会改正呢?所以批评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時间、不同的人物与 地点、不同的事件,批评的的力度也就不一样。要想得到学生的敬重,我们心中得有一把心 子,在衡量学生时做到“荣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评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 犯错误的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换个角度,在 “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
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学生真不少,他们自卑、失落,他们懵懂无知,他们随心所欲。如果我们一味地教训、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且有时取到反作用。不如换个角度,改变一下 思维定势在他们的“杂草丛生”的心灵里播种希望的种子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即使是很一般的学生,在老师充满信心与深情的关怀、鼓舞 下,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进步神速。老师要用爱心为孩子播种希望。教育是一门艺术,所 以光有爱心还不行,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的“火眼金睛”。我们相信,老师要做播种希望的人,多给孩子 表扬、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六、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引导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