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城市化

2024-07-05

旅游区城市化(精选12篇)

旅游区城市化 篇1

0 引言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由于区位独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与压力。城市不断扩张,一些近郊风景旅游区已经与城市连为一体,在功能承载与空间布局上面临城市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自然观光,而对文化旅游及休闲体验类的旅游产品有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以重庆北郊茶山竹海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如何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借助区域力量,实现城市与景区双赢的局面,为类似地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1 现状解读

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介于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之间,东距市区63 km,西离成都276 km。随着成渝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永川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打开。2009年,永川提出全面塑造“茶竹之城、休闲之都”,建设重庆休闲旅游高地、成渝经济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成立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和管委会,同年对《茶山竹海总体规划(2007~2020)》进行修编。

茶山竹海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北郊,原名箕山,号称“天下第一隐山”。茶山竹海交通便捷,距成渝高速路永川出入口3 km,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穿境而过。景区南缘已经与城区连为一体,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空间格局。茶山竹海有2万亩连片茶园与5万亩浩瀚竹林,占地100 km2,森林覆盖率高达97%,2003年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与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并称蜀汉四景。茶山竹海现存历史遗迹29处,以道观寺庙为主。

茶山竹海的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限于观光,缺少体验类产品,其本身所蕴含的茶竹文化、隐士文化等资源尚未挖掘,旅游项目不多,配套设施不全,标准不高。

2 分析与定位

2.1 功能分析

1)茶山竹海处在成渝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上,融入区域旅游体系,发挥区域联动优势,提升茶竹文化影响力。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产业最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茶山竹海应立足茶竹资源、挖掘隐士文化,借助区域内成熟的景区,融入区域旅游体系,提升自身影响力。

2)茶山竹海位于重庆市郊,具备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的条件。重庆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高端商务商贸产业近年发展快速,国内外商贸往来日趋频繁,世界知名度大幅提升。根据发达国家休闲度假发展与总体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律判断,重庆及周边旅游需求正处于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阶段,对高端商务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高。茶山竹海应依托重庆发展近郊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并配合重庆高端商务市场的逐渐成熟发展商务会议度假游。

3)茶山竹海位于永川主城区,已经与城市连为一体,将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2008年,永川区实现生产总值2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3 153美元,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上升。茶山竹海在空间上已经与永川城区连为一体,作为城市之肺,不仅在生态调节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还将接受城市功能的外溢,发挥重要的城市休闲、旅游、商务会议、科教、健身、疗养度假等综合功能。

2.2 定位

基于茶山竹海的区位特征、旅游资源特质和区域发展要求,景区未来发展需要在原有生态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补充和提升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隐士修行等功能。

充分发挥景区位于永川主城区和成渝经济走廊中心地的区位优势,以茶竹共生的生态景观为核心资源,以茶禅文化、竹隐文化为核心主题,以商务旅游、会议会展为核心驱动力,将茶山竹海建设成集观光游览、养生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高端居住、创意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 发展策略及规划

3.1 空间策略及布局结构

空间布局主要处理两方面的关系:1)旅游区与主城区的联系;2)旅游区内部结构的规划。结合居民点调整规划,将集中型居民点与旅游服务区等城市功能设在旅游区南缘,与主城区相接,成为复合型地区;内部根据不同景区景观特征,结合功能设置、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的安排,在空间上形成“三区、双心一核、两轴”的布局结构。

三区:将景区按动静程度、参与人群等特征划分为三区:茶竹休闲体验区、茶竹复合生态旅游区、茶竹商务会议度假区。

双心一核:双心为前山国际茶竹文化体验中心和后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一核为中山景区核心旅游资源,包括金盆湖、十面埋伏、茶竹天街和薄刀岭。

两轴:西侧小安溪田园景观带与东侧九龙河农业景观带将三区有机串联。

3.2 社会经济策略及引导规划

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必须妥善安置旅游区的当地居民,计划旅游区未来的产业发展。

规划将居民生产生活系统在空间上划分为搬迁型居民点、控制型居民点、集中型居民点、居民主要生产区四种类型。搬迁型居民点主要针对目前在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结合外围集聚型居民点的建设,有计划地进行部分外迁;控制性居民点主要针对核心景区外围的自然村社,以控制规模、居住环境改造为主;集中型居民点以接纳核心景区外迁居民和外来产业人口为主,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经济方面的引导强调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发展旅游业—农业—工副业的复合型经济结构,鼓励第三产业、控制第一产业、适度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以茶竹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着重发展和旅游业相关的观光农业如花果、药材等;第二产业以手工加工业为主,形成茶、竹创意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展示基地;第三产业主要发展以商务会议、度假休闲、修身养生为主的服务业,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链。

3.3 交通发展策略及规划

规划依据旅游客源市场及发展定位的研究,在对外交通上,强化与成渝城际铁路站、永川火车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联系与换乘,增强与区域著名景区的联系,便于吸引成熟景区的客源;同时加强与城市道路的联系和公交换乘,便于未来景区南部复合地区的建设。

相对于外部交通保证旅游者“进来”,内部交通则要满足旅游者在各个景点之间“散开”,便于游客在各个景点和旅游节点之间顺畅实现空间转移。规划构筑立体化游览交通系统,开辟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游步道系统,形成环状支线的干道网络,为游客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游览体验。

3.4 开发策略及运营规划

保守人士一般认为风景旅游区应该更多地强调保护。问题是保护的经费,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承担起保护和维护的成本,而且缺少开发项目的支持,过度地依靠观光也难以持续吸引到更多人群。不可否认,现实中,过度地、无序地开发确实毁坏了很多优质景观资源,很多开发商借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大行房地产项目。既然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开发,那么在规划中就应该提前将开发可能纳入规划,便于后期规划管理者合理引导。

规划提出:1)环境先行——生态增值。对景区现有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实施绿化修复,并完善森林休闲娱乐区、森林登山探险区等景区的建设,提升周边地产开发的土地价值;2)循序渐进——兑现价值。将开发难度较小、盈利性较高的功能区作为先行开发,确保开发的进度和充足的现金流;3)由远及近——稳健推进。根据距离主城远近,优先开发区位相对成熟的区域,而将区位相对较远的区域留在中后期开发;4)有机组合——功能平衡。旅游体验、度假地产等功能互为补充,各期均能形成独立的功能组团,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4 结语

作为城市近郊的风景旅游区,规划中要考虑到很多动态的因素,如: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变化、房地产业的发展等等。这些因素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影响旅游区景观资源的负面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景区居民点的关系,以及景区环境保护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关系等,是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规划的重点。

对城市近郊旅游区的发展规划,要多尝试、多探索,要突破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多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索合情合理、动态弹性的规划,既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规范,也要从市场的角度给予灵活,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出发,获取动态的平衡。

摘要:通过对重庆永川茶山竹海的实证研究,提出空间策略、社会经济策略、交通策略、开发策略四大策略,探讨了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类似地区的旅游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策略,定位

参考文献

[1]刘德谦.旅游规划需要新理念——旅游规划三议[J].旅游学刊,2003,18(5):41-46.

[2]刘小钊,袁锦富.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J].规划师,2004(10):49-52.

[3]程芳欣,田涛.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环境整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6):41-46.

[4]李之红,许旺土,齐悦.近郊风景旅游区交通规划的新思路——以北京大西山风景区交通规划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0(1):196-199.

旅游区城市化 篇2

扬州旅游宣传口号是:“烟花水都、诗画扬州”

“烟花三月情、二分明月梦”

“访八怪故里、寻琼花芳踪”

南宁旅游宣传口号是:风情南宁”

情满壮乡”

绿城南宁”

悠悠壮乡情”

多彩南宁”

山歌唱响世界”

拥抱绿城南宁”

“江南第一游、骑鹤上扬州”“天下三分灵秀、二分尽在扬州”“人居佳绝处、诗画新扬州”“烟花月亮城、歌吹是扬州”“精致扬州,享受生活每一天”“古文水绿秀、扬州看不够”“文化水都、扬舟天下”“奇山秀水“歌海绿浪“绿城寻歌梦壮乡”“风情壮都“绿城山水美“南宁:写满诗情绿意的请柬”“绿色梦境“绿城携手东盟“走进多情山水“歌在壮乡,美在绿城,游在南宁”

特等奖口号——“奇山秀水绿南宁”

淄博旅游宣传口号是:

优秀奖内容为:

“灵秀之都 古韵淄博”。

10条参与奖分别为:

“齐都千古风犹在,陶城把酒话聊斋瓷都足球源 齐风聊斋情

聊斋与古城齐名,陶瓷共足球一色齐国故都观蹴鞠 聊斋故里赏陶瓷千年齐故都,神秘聊斋城

观齐国故都风采,品聊斋文化神韵齐都说聊斋,球乡赏陶瓷

游齐国故都 览聊斋世界 赏陶瓷名城一脉齐文化,聊斋话天下-中国淄博欢迎您“独留齐国风韵,尽得聊斋灵秀” 句容市:

一等奖1名,获奖金口号:佛道古圣地,山水新句容 二等奖2名,获奖金口号:好运山水,福地句容

真山真水福地,有求必应句容 三等奖3名:获奖金口号:仙山圣水成好运,江南福地数句容山水天然成句,佛道并蓄兼容

句容山水,山水俱荣

河南省:银奖:“五千年大河文化、八百里锦绣中原”

“人文中州、山水河南”

铜奖:“九州之中,华夏之源”

“文明摇篮,魅力河南”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入 围 作 品:

“得中原者得天下,游中原者知中华”山中平湖水中山,尚阳风光胜江南诗画山水,魅力清河百里湖光山色,一城满韵清风—中国?清河碧水争流尚阳韵,群山竞秀满风情自然?生态?休闲—中国?清河尚阳湖风景区满风满韵满乡梦,清山清水清河游

1、寻梦清河佳境,享受绿色心情

2、人居佳绝处,诗画新清河

3、梦寻自然山水,情归人文清河

4、自然的、自由的、自在的、自我的—辽宁?清河旅游

5、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清河真遗憾

6、尚阳湖山明水秀,清河城物阜民丰

7、到清河吸氧,来辽北放歌

8、关东秀都,辽北明珠—辽宁?清河欢迎您

9、畅游诗画尚阳湖,情醉多彩新清河

10、山水秀美鱼米乡,尚阳文化源流长 :天河之韵 太行之魂

驻马店:

旅游主题口号二等奖: “诗意山水,传奇天中”

旅游主题口号三等奖:

旅游主题口号入围奖:

商丘口号:火源商祖,魅力商丘

登商丘古城,寻三商之源

游黄河故道,探芒砀神奇

文辉商丘,古韵风情

厚重河南,魅力商丘 “奇山秀水天中情——中国·驻马店”“山水天中,锦绣驿城”“山水经典,人文天中”“激情山水,温馨驿站”“诗画山水,锦绣天中”“锦绣驻马店,中原小江南”“千年古驿站,魅力驻马店”“风景这边独好,天下别无分店”“历史沧桑古驿站,山水风光驻马店”“九州腹地天中景,古道热肠驻马店”“生态山水画廊,旅游休闲天堂

平顺旅游主题宣传口号:

1、山水古太行 诗画新平顺

2、雄奇太行 梦幻水乡

3、水上太行 峡谷之魂

水上太行 天下平顺

4、水上奇峡 太行金星

5、西沟金星耀太行 劳模英名冠华夏 2006年杭州·大明山中国山地休闲旅游国际论坛口号:

1、相约新临安,休闲大明山

2、健康新生活,休闲大明山

3、体验山地休闲,感受天人合一

4、情系山地休闲,相约中国临安

5、体验山地之旅,享受时尚休闲

6、纵论山地休闲,品味健康人生

7、打造魅力新临安,引领山地休闲游

8、最是山地好风景,休闲时节到临安

9、相约魅力大明山,共度休闲好时光

10、引导山地休闲风潮,打造临安旅游经典 浙江推出旅游形象口號:“詩畫江南,山水浙江”

日照市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

海南旅游宣传口号出笼:

●对外:安全的旅游岛,美妙的度假地

●对内:欢乐海岛,四季花园

浙江桐乡口号:人杰地灵菊香,人间天堂桐乡 乐山的口号为:“乐山乐水乐逍遥——中国乐山” 都江堰的口号:“青山净水,天人合一”

安徽省黄山的口号:“黄山徽文化,誉满全天下” 陕西咸阳的口号气魄惊人:“中国第一帝都”

福建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纯真武夷山” 新疆喀什:“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海南三亚:“中国度假天堂”

山西省长治市:神农定居地,长治久安城

鹤壁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山水人文精品,古韵生态鹤壁” 安吉旅游主题口号:中国竹乡、生态安吉

林州市:天河之韵 太行之魂

驻马店:

旅游主题口号二等奖: “诗意山水,传奇天中”

旅游主题口号三等奖: “奇山秀水天中情——中国·驻马店” 旅游主题口号入围奖: “山水天中,锦绣驿城”

“山水经典,人文天中”

“激情山水,温馨驿站”

“诗画山水,锦绣天中”

“锦绣驻马店,中原小江南”

“千年古驿站,魅力驻马店”

新疆天池:“风景这边独好,天下别无分店” “历史沧桑古驿站,山水风光驻马店” “九州腹地天中景,古道热肠驻马店” “生态山水画廊,旅游休闲天堂

旅游区城市化 篇3

关键词:中西部乡村神农架红坪镇旅游城市化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84-02

1旅游城市化的概念

“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是Mullins最早提出的,他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注重享乐,pleasure)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自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不少学者对我国旅游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旅游城市化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其中,黄震方认为“所谓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其核心是指旅游发展以城市化的模式展开”。王冬萍等对旅游城市化的定义是: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它包括使城市规模扩大和使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smart指出,乡村的优良环境和低成本建设使乡村旅游开发容易切入到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Kelly认为,乡村旅游开发使部分农民被“挤出”农业生产方式,进入旅游劳动力市场,成为“市民”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对“旅游城市化”这一概念的探讨,笔者认为,旅游城市化应是以旅游为主要推动力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并进而引发区域内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空间以及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在我国一些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均可尝试以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发展。

2研究区域概况

2.1红坪镇简况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是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一块绿色宝地,在华中、华南独一无二,在神农架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地处神农架林区中西部的红坪镇,位于松柏镇及木鱼镇两大中心镇的中点,北接长沙坝、东沟,南临沙包子、天坑,东连田家屋厂、凤凰岭,西望肖箕沟,地形狭长,镇区面积0.7平方公里,

2.2旅游城市化发展条件分析

位于神农架中西部的红坪镇,全镇以农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其南连木鱼镇旅游开发区,北靠燕天生态旅游风景区,有着一肩挑两镇的重要地理位置。同时它也位于湖北省“十堰、神农架、宜昌”旅游经济带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镇内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素有“十里画廊”之称,加上集科研、考古、观赏于一体的“远古人类遗址”古犀牛洞群,使其在国内游客心目中享有盛誉。

2.2.1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红坪镇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辖区内有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神农顶风景区、天燕风景区、红坪画廊,有远古人类遗址古犀牛洞景区、画廊谷景区,有中国南方唯一的神农架滑雪场等等。天燕风景区是神农架中部旅游之热点,有燕子垭、燕子洞、会仙桥、燕舞亭、刘享寨、天门垭等景点。神农顶风景区始建于1982年,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总面积105.7万亩,有小龙潭、金猴岭、风景垭、神农顶、板壁岩等景点。神农架滑雪场是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于2004年建成,是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采用人工造雪和天然雪相结合的滑雪场,可同时容纳3000人进行雪上娱乐活动。滑雪、滑圈、雪地摩托、羊拉爬犁、雪橇、雪地自行车等雪上项目丰富多彩,是冬季赏雪、滑雪、激情演绎林海雪原的最佳地。

2.2.2红坪镇的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目前,红坪镇的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红坪镇一是积极引进投资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先后共引进资金近2亿元,建成了红坪山庄、红坪酒店、画廊阁宾馆、灵犀宫、天凤山庄等一系列宾馆酒店。二是投资70多万元设计建造了红坪河堤、桥梁、栏杆。三是积极改造集镇街道上原有房屋,对街道进行24小时保洁。

3红坪镇旅游城市化实施路径

从旅游业发展的六要素考虑,提供良好的“食住行游购娱”条件,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建设特色小城镇,以旅游型城镇带动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1着重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与武当山道教文化游览区、三峡风景区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旅游景区。作为湖北省的旅游窗口,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有着自身发展和对外扩大湖北省旅游形象的重大责任,在自然山水风光占有很大比重的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也十分重要。由于红坪镇在神农架林区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又特殊,而将其定位为旅游接待镇,其特色化的城镇建设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促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镇区旅游接待能力、配套服务设施和城镇建设的景观都将对旅游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些方面完善了,才能使红坪镇的旅游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该镇的经济水平。

对于红坪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着力于发展庭院绿化和街道植树,发展城镇特色,搞好镇内各级设施的配套和建设,完善城镇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下城的辐射、吸纳和服务功能。

3.2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红坪镇的支柱产业,但其农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要实现乡村城市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要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旅游开发促进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如无公害蔬菜工厂等,以保证农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突出其生态、旅游镇的主体努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庄园农业、特色农业等,不断扩大农业的功能,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高效和特色农业,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服务水平。目前,可以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改变产品“原始上市”、生产“千家万户”、销售“提篮叫卖”式的状态,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把农业建成高值盈利的产业。

3.3以生态旅游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红坪镇作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接待镇,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道路。

3.3.1确定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是在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是由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中的某一或两个决定,决定生态环境容量的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容量,取二者的最小值。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使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能长期维持。

3.3.2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对红坪镇进行全面的生态设计

将红坪镇建为生态旅游镇,其旅游设施应尽量选择在生态旅游场所的外围,服务设施应“因陋就简”,要采用天然原材料,因地制宜,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设施对景色的破坏,而且可节省费用增加商業可行性。在道路的修建上,要以自然地貌为基础,避免城市化道路设计。在旅游区内要尽量使用太阳能或电能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或者让游客以步代车。在红坪镇镇内要修建符合生态旅游要求的生态饭店、旅游农庄、民俗度假村等,要注意清洁生产,服务生态化,资源厉行节约,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4结论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积极支持,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城市系统发展运行中已经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广阔的乡村地区,特别是工业产业发展滞后,而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应重视旅游业发展对该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

基于旅游的云南城市化对策分析 篇4

城市化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热点问题,许多国家的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战略,但对城市化的理解和重视都是基本一致的。对于中国特别是西部省市,城市化有重大意义,程安东(2000)认为:城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镇化程度不高是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是西部地区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把加快城镇化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其充分发挥推进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云南作为西部的一个资源丰富和民族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大省,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发展演化研究的成果中,加拿大地理学家麦吉(T.G.McGee, 1991年)就在对东南亚国家实证研究后,区别于西方传统以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提出了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他建立了一个“Desakota”全新概念,认为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是通过乡村逐步向“Desakota”转化,其人口、经济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再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中国学者在对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做了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顾朝林(1995)认为中国并不存在国外学者所说的“反城市化”结论。沈建法(2006)等学者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双轨城市化的趋势。贾若祥、刘毅(2002)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的过渡性地域类型进行的半城市化研究,也是最近城市化演化研究的另一热点。吕朝凤(2008)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应该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应,只有在一定经济增长的条件上去促进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只有在一定城市化速度的基础上去推动经济增长。

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学者都是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化研究,因此起点高,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也日渐成熟,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有些就是根据中国的一些城市化演变历史提出来的,很有借鉴价值。但他们的观点都很少去结合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显然,云南作为中国西部省份,与中国其他省市城市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她自己特有的特点。因此,本文是在比较分析中国的城市化演变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主要通过旅游业并综合各种因素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的观点,希望能为云南城市化发展做点贡献。

二、基于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对城市化影响分析

云南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几乎全省各个地区、州县都有旅游资源,大理、丽江、版纳、香格里拉等等在国内外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有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来我省旅游,有效带动了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世界各国已经受到了普通的重视。在我国,第三产业对国内外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断增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有必要借鉴我国其他一些省市旅游与城市化关系的经验,加快我省的特色城市化建设。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但毕竟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和具体情况与我们国家也不相同,因此,在这里只就我国东、中、西部的几个省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是有贡献的,“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台冰(2007)对我国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关系研究中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近几十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是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的重要动因,但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滞后的。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将利用统计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我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得到发展,而这几年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云南作为旅游和资源大省,旅游却发展比较慢,工业化速度也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城市化水平过低。利用中国旅游收入对城市化的影响做一个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X(单位:亿美元)表示旅游外汇收入,因为一个地区越开放,旅游外汇收入就会很高,知名度会越高,就会有利于利用资本和各种资源,这样会有利于城市化。Y(单位:%)表示城市化率,数据(见表1)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云南90年代的城市化数据较混乱,所以用中国城市化率与旅游外汇收入做实证研究然后做几个省的比较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1998年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的影响,导致1998年和2003年的旅游收入异常低,因此,存在异方差。在Eviews中,可以得到Y与X相关系数达到0.948,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旅游外汇收入与城市化水平关系趋势图(图1)看,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经过试回归,发现X和Y取对数形式更好,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取对数后,上面提到的异常值影响明显减小。

(注:A表示lnx不是lny的原因,B表示lny不是lnx的原因。)

设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一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为:

式中,Yt为t时期人口城市化水平,Xt为t时期旅游外汇收入,C为截距,β0为斜率,C和β0为两个待估参数,εt表示均值为零的非相关误差。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拟合优度很好(Adjusted R-squared=0.948), F检验和t检验显著,说明旅游外汇收入对城市化确实有显著影响,但存在序列相关,经过广义差分法可以解决,得到d-w统计量1.479, c变成2.25, lnx系数变为0.2598,表达式lny=2.25+0.2598lnx+εt。可以看出,序列相关问题解决。而且,经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验证知,取滞后长度为1、2(年),旅游外汇收入确实是人口城市化率的原因(见表1)。

基于我国的实证可以看出,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人口城市化率就会增加相对比率0.2598%,作为我国西部省份的云南,与其他省份相比,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的优势明显的,但人口城市化率(Y,单位:%)和旅游外汇收入(X,单位:亿美元)却落后于东部省份(见表1)。

虽然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起步差不多,但2007年西部两省和中部省市重庆的旅游外汇收入比东部两省山东和浙江的要低很多,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缓慢。而云南省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几乎只有山东和浙江的一半,虽然各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对人口城市化率的影响是不相同的,但都是有显著影响的。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经济指标中并不占很大的比重,但经验表明,旅游会带动服务、加工、贸易、投资、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都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有关资料中在城市化水平超过70%的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基本超过70%,所以在西方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等)就很注重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结合云南自己的特点,第一产业基础好,林业、花卉、渔业等等都十分丰富,农家乐、度假山庄等既增加了旅游特色,又增加了农业收入。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观光农业。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而且有很多特点: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云南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云南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对云南省这种缺少资金但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西部省份,特别适合发展特色旅游的小城镇化。

因此,在云南可以利用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和农业深加工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然,城市化水平不仅仅是看人口城市化的单个指标,还要看科技、产业发展、文化素质、环境、城市竞争力等好多指标,而这些指标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仅只是旅游相关产业就能让城市化得到很好发展,应结合云南的自然资源丰富、边疆地位的特点,优势互补,以带动整个云南经济发展。

三、云南城市化发展现状

云南城市化水平发展比较慢,不过有自己的特点,归结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也比较低,比东部和中部的省份低好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处于西部的其他省份;二是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总体数量少、密度低、分布不均衡和地域依赖性强等特点,其他城市都基本上依赖昆明的发展;三是等级规模结构不平衡,除了昆明是大城市外,其他都是小城市,没有中级城市;四是边境口岸城市多但却没利用好,10个国家一类口岸,有9个国家二类口岸,还有80多条边民互市通道,但只有少数形成了具有规模的城市。

鉴于以上的特点,云南气候条件独特、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利用这些特色去发展云南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由于缺少外部资金投入,在这些特色中重点利用发展旅游带动其他产业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将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四、云南省城市化发展对策

1、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加快发展城市化

云南是一个资源大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茶资源和矿产资源,与国内的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云南省的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转型。一些老的矿产资源城市已经开始出现资源枯竭,经济缺乏增长动力,城市功能衰退,而新兴的城市规模不大,缺乏足够的辐射作用。如果不及时找到合适的替代产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转型,则会出现老城市衰落,新兴城市不成熟,严重时会使城市化水平倒退。基于云南虽资源丰富但局限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城市规模小,缺乏大型城市,城市对周围的地区也缺乏辐射作用,不能有效的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城市功能发挥不足,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城市之间的联系性不足等特点,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发展深加工工业,延长现有产业链,在当地建设自己的深加工工厂,力求发展成当地的新一轮支柱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下岗职工和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周围其他相关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收益,增加居民收入。二是提高各种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能低耗,减少污染和浪费,加强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寻求替代产业的发展,如在矿区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展矿区特色观光农业和旅游,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积极寻找合适的替代产业和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城市的持续繁荣。转型的重点是在寻找合适的替代产业,典型的如伦敦,成功的由工业城市转变成旅游、高科技、信息、工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结合自己的省情,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

2、通过旅游带动促进城市化发展

云南又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外汇收入却明显很少。旅游对外界的依赖很大,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应力求把旅游资源转变成工业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应该一方面尽力宣传旅游资源的同时,发展相应的配套产业。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可以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开发出像巴黎时装一样的知名民族服饰,把云南特有的葫芦丝等推向市场,推向潮流。利用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城市已有的知名度,开发自己的民族工业。把这些民族产品深加工,形成规模产品,建设属于自己的大型加工工厂,一方面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同时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工作问题,把周围村镇的农户发展成加工厂的工人,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3、加快边贸城市建设和发展

云南更是一个有着很长边境线的省份,国家也先后批准成立了诸如瑞丽、河口等数个贸易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好对老挝、缅甸等国家在农业技术上的优势,与这些国家合作发展农业,逐步替代“金三角”的毒品种植,为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利用在工业、旅游等一些行业的优势,和这些国家合作,发展跨国游等一些有创造性的特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制定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注重保护旅游资源,采取可持续化发展方针。

4、发展观光农业

这是一个新型产业,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和有利于发展特色的产业。伴随近年来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这个产业也是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的产业,很符合云南现在的省情。云南有这样的优势,比如少数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特色农产品、水果和特色的民族饰物等,可以结合药材、茶叶、花卉产业发展观光农业,不光可以旅游,还可以亲自动手去劳动,去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带动当地的民族特色手工加工业的生产一起发展,这样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云南作为一个资源大省,经济发展却比较慢,除了基础比较差以外,还有观念落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导致了别处已经淘汰、退出的产业在云南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云南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结合当地的特色,并带动配套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结合旅游和外贸等优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发展方式———加工、观光旅游、外贸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发展好云南的特色工业化的道路和城市化综合水平。

摘要:城市化问题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在中国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云南作为一个边疆省份, 有一些基本特点及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基于云南城市化的问题, 根据旅游业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特点及相应的发展策略对城市化的影响,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提出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旅游业这个切入点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化,旅游,统计分析,经验 (转型经济)

参考文献

[1]董大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 2004 (10) .

[2]刘建平:我国城市化与休闲游憩业发展的互动研究[J].城市与发展研究, 2006 (5) .

[3]王碧峰:城市化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3) .

[4]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 2005 (20) .

[5]台冰: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关系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6]吕朝凤、刘培生:论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基于鄂伦春族制度变迁研究的思考[J].思想战线增刊, 2008 (6) .

旅游城市策划方案 篇5

旅游城市策划方案

指导教师∶王富详 学生∶林泉 班级∶02341 学号∶34202067

目录MEUN

第一章、我国旅游业的宏观现状分析.........3

第二章、南阳旅游资源概况..........3

第三章、南阳旅游的市场定位...............4

第四章、南阳旅游的营销策划...............5

第五章.南阳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6

第一章、我国旅游业的宏观现状分析

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18.9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87%。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自此,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5%以上。全年全国接待入境游人数达1.09亿人次,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19%和11%,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居世界第四位。旅游外汇收入达257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和2002年增长48%和26%,跃居世界第五位。国内游市场,全年全国总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总花费4710.71亿元,人均花费427.5元。2005年旅游行业景气继续高涨。2005年1至2月,我国入境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856万人次和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84%和23.6%。尽管2005年政府有意通过宏观调控放缓国民经济增长 速度,但我们认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时间增多等预期下,未来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应是可以期待的。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同时,国内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宾馆酒店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全行业处于盈亏临界点。但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多种形式的酒店经营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章、南阳旅游资源概况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58ˋ-113°49ˋ,北纬32°17ˋ-33°48ˋ之间。气候属南北过渡带,四季分明。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南阳撤地设市。现辖邓州市、卧龙区、宛城区、方城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社旗县共1市2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5万。

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冠富海内”。东汉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的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培养和造就出春秋时期谋略家、“商圣”范蠡,东汉时期科学巨匠张衡,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

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豫、鄂、川、陕交通要道。目前,焦(作)柳(州)铁路纵贯全地境,规划中的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将在南阳与焦柳铁路交汇;公路四通八达、交织成网;波音737客机可直达北京、广州、深圳等地。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目前,全市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名胜古迹达40多处。其中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博物馆、汉画馆、内乡县衙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人;丹霞寺、香严寺、水帘寺、山陕会馆等胜迹,宝天曼、太白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江水库、石人山(南麓)、老界岭、白河游览区等自然景观,都是旅游休养的好去处。1993年南阳盆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恐龙蛋化石保护性开发”被列为世界21世纪议程项目。

其主要城市特色有:

人文景观: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内乡县衙、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

自然景观:内乡宝天曼景区、内乡天心洞景区、西峡伏牛山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桐柏淮源风景区、九龙沟风景区、南阳白河游览区。

特色风味:南阳油茶、南阳黄牛、山茱萸、辛夷花、玄妙观斋菜、镇平烧鸡、博望锅

盔、界中米醋、镇平黄酒、社旗三粉。

地方文艺:宛梆、大调曲子、三弦书、鼓词、锣鼓曲、槐书。

旅游商品:南阳地毯、南阳丝绸、南阳玉雕、南阳烙花、黄石砚。

南阳历史名人有:

张仲景(科圣)、范蠡(商圣)、诸葛亮(智圣)等

南阳民间工艺有:甲骨文 唐三彩 钧瓷 官瓷 青铜器 汴绣 南阳玉 骨笛 恐龙蛋等30多种 南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历史、自然景观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经过严格的细化,找出南阳能区别于其他古都的独特优势,就能让南阳的旅游走出河南,面向世界。

第三章、南阳旅游的策划原则

从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南阳是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古迹而存在的,虽然也有新兴开发的旅游资源,但都形成不了明显的竞争力度,所以,南阳旅游的腾飞只有在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迹上做文章。

城市形象策划,内含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城市构成要素的重组和创新.城市形象策 划既要综合反映城市的发展思想、服务领域、建设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要体现城

市的个性特性和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的体现必须是为公众接受的,且能对城市发展起重要

影响作用的内容,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明显的差别优势和吸引力(即形象力).此外,在城市形象创意策划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有的良好形象是形象再造的前提和基础,是已为公众接受和认同的城市特征.2)形象再造要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形象特征的实质内容.分析形象塑造的可行性及 形象效果.3)形象塑造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要立足实际,又要适度趋前.4)城市形象策划对城市景观的研究不等于城市规划,但应与城市规划结合考虑.通 过形象创意,明确城市发展的主题思想和特征内含,对规划内容提出指导思想和原则要 求.再通过规划内容和建筑设计体现城市的景观形象.5)策划框架应首先进行城市定位研究,明确城市的地位、性质和特征,然后通过城

市,形象主题创意和特征内容的创意策划,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功能小区

或城市景观区域.以此形成城市建筑形象的单体.汇同这些单体和城市的精神标语,城市 文化和各种活动内容共同表现城市形象的主题.第四章、南阳旅游的营销策划

1.人为感知形象设计

(1).视觉景观形象:以以有的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内乡县衙、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基础上展现南阳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塑造中原的文化长廊。

旅游地名称:南阳古都

旅游地标准字体:楷体

旅游地象征人物:三圣【张仲景(科圣)、范蠡(商圣)、诸葛亮(智圣人)】 旅游地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旅游地人的感觉形象:

视觉形象:自然风光优美,有很多观光的景点如内乡宝天曼景区、内乡天心洞景区、西峡伏牛山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桐柏淮源风景区、九龙沟风景区、南阳白河游览区等味觉形象:发挥南阳特色小吃(南阳油茶、南阳黄牛、山茱萸、辛夷花、玄妙观斋菜、镇平烧鸡、博望锅盔、界中米醋、镇平黄酒、社旗三粉)对游客的吸引

(2)人为感知形象设计

服务行为形象:在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服务意识、文化素质以及外语水平,依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提升居民形象,这样有利用于增强与游客的情感交流,塑造良好的旅游地形象。

(3)感知形象设计与建设的重点:

第一印象区:目前为火车站,飞机场周边的建筑也将是第一印象区,所以要注意今后机

场的周边的建筑,力求给人以舒适,古朴的感觉

(4)值得注意的环节:

.由于旧城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目前的城市卫生环境比较差,要注意将来对环境卫生的改善,使城市显的整洁干净。

.对已经出现的环境污染要加强治理,在能源方面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避免环境污染。如核能的开发利用

.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由于过去的经济发展力度程度不够,所以城市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并没有到位,今后要加强经济建设和科技的推广。

第五章.南阳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1.形象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广告展开对南阳的宣传,比如电视广告。制作宣传南阳的电视广告片,面向全国征集创意作品,利用宣传效果加强人们对南阳的认识。在此之后,利用CCTV及各个媒体的广覆盖面大力宣传,极力作到“不知道南阳的人了解南阳,了解南阳的向往南阳”,利用各个吉日,如三圣诞生日和中国吉日来对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广告轰炸。

2.公共关系:依靠南阳的文化底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可以开展三圣故里文化宣传活动。同各个旅游城市结盟,够建同各旅游城市的直接联系,让旅客到其他的地方也能看到南阳的旅游资源,同时,利用各个旅游会议极力参加,让一般的城市,各旅游学家,爱好者关注南阳。

3.网络:加强在网络上的宣传,不仅依靠政府的上网工程,同时也要加强自己旅游网

站,增加与知名旅游网站的链接。

4,政府行政公关: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开展旅游事业,利用南阳经济的发展来使旅游和经济两好的结合两者相辅相趁。

旅游区城市化 篇6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也是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张而使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一个过程。城市化程度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体现。

城市化进程对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各方面的建设也更上一层楼,并带动了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红色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展起来,而且还成为了许多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延安市是国家历史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它是一个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近几年来,延安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促使延安红色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延安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不少的国内外游客,仅2011年延安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有20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提高了延安的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利益。

城市化进程对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负面影响

自从1987年起,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当前已经进入到了高速的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新科学、新技术、新城市文化的涌现,给城市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如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等,对我们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不论是国家或者地区在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中都要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为前提进行。

當今,延安市城市化进程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延安市的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老城区内部空间急剧减少,“削山造城”,对环境污染是在所难免的。因此,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延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对延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是红色文化遗产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通过调研,发现在对延安进行旧城的规划和改造时,缺少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过分的追求现代化,正是这种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产生的强烈碰撞,把遗留下来的历史风貌破坏的面目全非,历史痕迹也逐渐消逝。所以,在城市改造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绝对不容忽视,否则延安历史将不复存在。

延安,这个熟悉的城市,多少的革命先烈在这里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拼搏,故,对延安特有的“红色景观”文化的保护凸显的尤为重要,绝不能让城市化进程将其破坏。延安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建设红色革命景区,但除了建筑风格的特色之外,就景区景观设计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基本相似,没有独特性。而且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错误的把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必须先打好经济基础才能保护文化,却忽视了过度的发展经济会让一切顺应现代化发展趋势,会将红色旅游景区文化遗产的保护牵绊住。会在整体或者局部、发展和保护等方面把握不当,致使延安红色旅游景区景观规划严重滞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投入不足。而且,当延安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发生冲突的时候,毋庸置疑的是历史文化会成为最终的牺牲者。

对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展望

延安红色旅游景区中的“红色”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专属于延安的红色革命的精神,“艰苦奋斗、自立根生”的精神,这也是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必须保护的文化遗产。不论城市化进程发展多迅速,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些革命历史文化,要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加大力度去保护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将这些文化遗产真真切切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延安的红色文化永久的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

旅游区城市化 篇7

美国学者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阐述了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 提出了城市旅游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1]。但是, 国外大部分学者都将重点放在城市旅游的实证研究上, 轻视基础理论研究, 至今尚未见到城市旅游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迹象[2]。所有这些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国内城市旅游研究[3]。我们从国内研究城市旅游的数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上可找到一些研究的脉络 (表1) 。国内学者古诗韵[1]最早展开对城市旅游综述的研究, 在介绍国外文献之后, 也对少数涉及城市旅游的国内文献进行识别和整理;之后, 秦学[3]对国内外城市旅游文献进行了补充研究。此时城市旅游的文献在数量上有了较大提高,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内容概括和方法分析上, 缺乏基础理论的研究。2004年, 薛莹[4]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城市旅游及其发生地域、城市旅游与城市本身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因此, 加强城市旅游的基础研究, 对城市旅游的定义、概念、内涵、演化规律以及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者行为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成为一种共识。郑嬗婷[5]在此基础上对1995—2005年国外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 侧重于研究内容扩充和研究方法的分析。此外, 还有一些学者侧重于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薄弱环节和对我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注:根据参考文献整理而成。

上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市场、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结构与系统、城市旅游的影响和城市旅游发展与趋势上, 虽然对城市旅游产品有所涉及, 但是未对城市旅游产品进行专题性的挖掘与研究, 对城市旅游产品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追踪学习法”, 对城市旅游研究内容体系中的产品专项进行综述。通过可利用的国外数据库网络资源, 对国外城市旅游产品文献进行全面的搜查, 并补充了2005—2009年的大量文献, 在细致整理的基础上, 总结了城市旅游产品的理论框架。

2 城市旅游产品定义

国内外对城市旅游产品定义的论述甚少。国外学者Jansen-Verbeke[6]将城市旅游产品界定为:历史性建筑物、都市风光、博物馆、画院、体育和其他各项活动, 这些是城市旅游的第一要素。此外, 把虽非核心但也很重要的旅游活动, 包括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和其他服务列为第二要素, 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则被看作辅助因素。国内学者保继刚[7]在其专著内提出了对城市旅游产品的理解:“城市旅游产品的构成同其他旅游形式旅游产品的构成是一致的, 即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 是由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进入性四部分构成的。

3 城市旅游产品类型

3.1 城市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博物馆产品。Ted Silberberg[8]认为, 文化旅游给博物馆和遗产地带来重要的经济利益, 提出评估文化旅游产品的8个要素, 并从动机角度将文化旅游市场分为完全动机型、部分动机型、附属动机型、偶然动机型和圈外5大圈层。Myriam[9]利用梯级洞察方法分析得出博物馆作为城市旅游产品要素起到的关键作用。②民族旅游产品。Susan[10]指出威尔士的民族旅游具有民族信息的媒介作用, 旅游景点给城市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③休闲旅游产品。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可能采取的几种形式是博物馆、画廊、节日、建筑、历史遗迹、艺术表演等活动。Hyounggon[11]将文化休闲景点分为四种主要类型:音乐节和旅游景点, 商业休闲公园, 当地节日和集市, 与知识、审美追求相对应的景点。④其他。商业活动、庙会、高端文化旅游产品。Ewen[12]研究了澳大利亚的古董、收藏品、纪念品, 非首都城市维多利亚的古玩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Lan[13] 认为, 庙会是我国台湾地区十大著名旅游活动, 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而环境战略在发展寺庙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2 城市遗产旅游产品

Gary[14]调查了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遗产旅游地, 指出当地发展的两个趋势:①充分发挥遗产地的自然和文化魅力;②开发新的折扣购物中心等城市旅游产品, 这将有助于当地旅游的多样化发展。Peter[15]对后现代遗产旅游进行了研究, 体验了曼彻斯特的“北方好莱坞”之旅。他认为媒体为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建了城市形象。Alison[16]以英国的伯明翰为例, 分析了市中心的工业遗产景点, 指出开发遗产旅游产品可以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平衡。Alison[17]指出了让英国游客真实访问工业文化遗产地的方法;Janet[18]指出了我国台湾地区原住民文化节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 可作为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推广, 以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3.3 城市事件旅游产品

Bill[19]对谢菲尔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进行了研究, 认为投资奥运会与旅游业的发展可促进城市复兴。Bob[20]调查了在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市45位访客, 认为爵士音乐节、大教堂和餐馆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Heather[21]指出积极型体育旅游是去参加体育活动和前往观看体育赛事, 而怀旧型体育旅游包括访问体育博物馆、著名的体育场馆, 体育主题巡游等。Annette[22]探讨了两个欧洲同性恋友好目的地曼彻斯特和阿姆斯特丹的发展, 指出同性恋活动创造了一个同性恋群体的城市节日。

3.4 城市夜间旅游产品

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的理论研究滞后于旅游实践, 主要集中在夜经济、夜市、夜总会酒吧等方面:①夜经济。Julio[23]讨论了夜市中的性文化与泰国经济之间的关系。②夜市。Dallen[24]指出印度尼西亚街头小贩市场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心旅游, 表明在夜间产品上区分正式和非正式部门变得越来越模糊。An-Tien[25]调查了来台湾访问的香港华人游客夜市市场的旅游动机, 外出就餐占绝对统治地位 (88.5%) , 其次是日常购物 (56%) 和寻求新颖性 (32%) , 同时指出台湾夜游市场存在盗窃、交通和停车等问题。③夜总会酒吧。Krzysztof[25]分析了英国和波兰深夜游客的喜好类型是城市夜间旅游者的一个细分市场——夜总会和酒吧。

4 城市旅游产品要素研究

城市旅游产品是发生在城市地域内, 由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服务和城市可进入性等构成的满足旅游者需要消费的物质产品 (有形产品) 和服务产品 (无形产品) 的综合, 故城市旅游产品的要素包括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旅游服务和城市可进入性, 这些要素共同形成旅游产品的支撑体系。

4.1 城市旅游吸引物研究

城市的有形依托吸引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Adam[27]以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为案例地, 认为把一个非常大的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结合起来, 可以创造城市旅游产品。Ning[28]讨论了北京胡同旅游中民居住宅的吸引力。Howard[29]认为伦敦戏院是城市旅游目的地一个重要的吸引物,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在伦敦戏院剧目中占有主导地位。Huey[30]认为, 历史街区可以带来良好的吸引力, 有助于振兴城市发展, 而城市无形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城市动态活动、城市形象、节事、会展和互联网站等。早在1985年, Anthony[31]就研究了美国的艺术旅游组织, 发现文化节事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学者研究了“爱丁堡节”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创新作用, 表明节事活动吸引了游客。Gyehee[32]分析了50个国家的官方旅游网站, 发现互联网也吸引游客。

4.2 城市旅游设施研究

对城市旅游设施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很少, 但城市旅游设施作为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Donald[33]发现了在美国亚加拉大瀑布附近商业中心的土地上出现了以旅游为导向的设施, 并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旅游商业区。McKercher[34] 对香港的文化景点进行调查, 发现旅游景点里的大型专用设施最受欢迎。Tim[35]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案例的分析, 发现大力发展的旅游设施造成了对遗产旅游地的种种破坏, 认为应抑制快速增长的旅游设施建设。

4.3 城市旅游服务研究

早在1987年, Peter Hall在他的文章《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特征》中指出, 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城市的传统工业出现了经济衰退, 旅游业在服务经济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提供老年人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等。Peter[36]描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经济经历了重大变革, 制造业就业下降, 服务经济增长率上升, 国际国内旅游的增长, 由此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4.4 城市可进入性研究

Christian[37]描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三次大规模的基建投资, 其中空中交通建设使哥本哈根减少了贸易壁垒。Kyushik[38]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首尔城市公园的适用性, 并提出了城市公园空间分布的管理方法。Karen[39]研究了曼彻斯特海外游客的目的地满意度和城市公共交通使用等方面的绩效评价, 认为公共交通的可进入性和安全性对目的地满意度的影响重大。

5 结论与启示

城市旅游产品是城市旅游的一个细分领域, 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旅游产品的理论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各个案例地和具体某个产品的实证研究上, 缺乏全面完整的研究体系。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城市旅游产品的研究框架 (图1) 。

在研究方法上, 对比研究、历史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地调查等方法开始广泛应用到城市旅游产品的研究中, 定性研究有向定量方法转化的趋势, 并且引入了城市规划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如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的涉入, 但数量统计模型和数学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少, 需要在方法和理论上拓展和深化。

在研究内容上, 城市文化、遗产、事件、夜间旅游产品丰富了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类型。购物中心、主题公园、民居、街区、剧院、节事、会展等都成为城市旅游吸引物, 并且人们在逐渐深入挖掘城市特征和新的吸引物。城市文化旅游吸引物越来越得到重视, 博物馆产品、民族产品、休闲产品正在以新的视角被推出, 商业活动、庙会、高端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新的补充。遗产旅游产品是城市的“新和旧”、“历史和现代”的结合体, 展示农业、工业和后工业时代的特征, 是城市旅游重要的领域。城市事件旅游产品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受欢迎的体育产品上。城市夜游产品从某种程度上延长了城市“时间”, 无白天黑夜的界限, 能让游客更好地与当地文化交融, 夜市和酒吧成为夜游产品研究的热点。城市旅游产品研究内容的扩大化, 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城市旅游空间, 随着一些社会公共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吸引物, 城市旅游产品的挖掘有利于城市的复兴和再发展。

在理论框架上, 除了对城市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外, 把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旅游服务、城市旅游可进入性作为一种支撑要素加以考虑, 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程度。城市旅游设施的完善可以增加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和城市受欢迎的程度。对城市旅游服务的研究, 更多地是从产业的角度, 宏观地讨论了对服务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而城市旅游服务对一个城市发展旅游的重要性未得到强调, 城市旅游服务有逐渐细化的研究趋势如对酒店、集散中心等的微观研究。城市的可进入性是由城市的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和相关的政策环境构成, 对旅游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城市铁路、轻轨、公共交通网络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资源, 还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的一种产品, 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交通工具。而城市对外的政策环境是城市对游客态度的反映, 是城市可进入性的软环境, 会以信息和形象的产品形式加以传播。

摘要:在回顾国内外城市旅游已有文献的基础上, 对国外城市旅游产品这一专项内容进行了文献述评, 内容集中于城市旅游产品类型包括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城市遗产旅游产品、城市事件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和城市旅游产品, 要素包括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旅游服务、城市可进入性。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篇8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中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 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 乡村旅游在距离城市100公里左右的近郊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生活越现代化, 工业化特征越明显, 竞争和快节奏的特征也就越明显, 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就越强烈, 而乡村旅游则会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较稳定的主导方式之一, 且有进一步向高层次旅游活动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 中国的乡村旅游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但由于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观念简单, 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深刻认识, 加之发展速度过快, 缺少统一规划, 并受乡村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城市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 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动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为规律和特征, 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乡村旅游动机分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旅游动机与乡村旅游

1. 需要, 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需要也是一种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改善状况的满意的状态。

2. 动机, 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是指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通俗地讲, 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需要而进行的。

3. 旅游动机, 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个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动力。

旅游动机虽然以需要为基础和前提, 但只有需要并不一定会产生动机。动机的产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 二是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一个人只有既产生需要, 又有满足需要的对象时, 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根据城市旅游者的需要,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发掘, 并为游客们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对象, 进而吸引游客产生动机和旅游行为。如开发一些与城市喧嚣生活环境相反的乡村农家院儿生活;种植、养殖应季水果、海鲜、花卉、鱼塘等;对自家的庭院进行修饰改造, 引入小溪、院坝、水池营造出小桥流水, 花鸟鱼虫的一派田园美景, 使城市游客感到每每至此, 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俗风情, 真是其乐无穷!满足城市游客工作疲惫之余休闲度假的需要。

4. 乡村旅游的概念。

2004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 认为中国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杜江等分别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 客源市场及发生平台等出发, 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 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农家乐”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二) 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类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和原则上作了系统的整理, 提出了分析人类动机分析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对研究人类的行为需要和动机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在旅游领域内, 虽然不能用其解释所有旅游行为的动因, 但它确实为我们认识旅游动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马斯洛把人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 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 并在其晚年又提出了求知和审美需要, 本文主要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所以在此不仅对其层次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 也把求知和审美需要也一并列入分析。 (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饥、渴、衣、性、住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 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 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结合旅游者需要延伸来看, 这方面需要主要包括吃、住、康体活动、阳光、新鲜空气等, 尤其是与吃、住有关的健康需要也应特别给予关注。 (2)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从旅游来看就是旅游者需要个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心理安全方面得以全面保障。他与生理需要合并成为旅游者出游最为关切的两大需求。 (3) 社交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 即人人都需要与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建立融洽关系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 希望爱别人, 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 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 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并相互关系和照顾。从旅游来看, 表现为旅游者通过旅游而探亲访友、寻根探祖、联络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包括和旅游地居民的交往和互动) , 以满足其社会交往的需要。 (4)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并且充满信心。总之,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面对社会怀有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渴望得到外部尊重, 尤其对一些平常生活工作中较少得到这种满足的旅游者就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旅游服务不但强调功能性服务, 还特别强调心理服务的原因。缺少尊重的旅游服务不可能给旅游者带来多么美好的体验。 (5) 求知需要。即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学习, 探究事物的哲理, 对事物进行实验和尝试的欲望。从旅游来看, 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希望了解、学习、探究一些未知的事物, 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 审美需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从旅游来看, 可以泛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一切美好的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欣赏, 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情感体验。 (7)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发挥个人潜力到最大程度,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从旅游来看, 是指旅游者通过到自己向往已久的旅游地旅游而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或者在旅游中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理论。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理论为我们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提供了又一个理论视角。 (1)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否则人们便会产生心理紧张。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尽量寻找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以减少非单一性、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2) 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从旅游来看, 旅游者可能更愿意游览没去过的景点、走偏僻的道路、住独立经营的旅馆, 或者希望旅游活动能安排的新奇、刺激、有趣, 使他没想到, 给他带来意外的体验和惊喜。 (3) 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从上述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 人们既有单一性需要又有复杂性需要。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单一性过多, 人们会产生枯燥、单调、厌倦之感, 觉得了无生趣。而生活、工作或者旅游过程中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过多, 也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和焦虑。所以, 在旅游者的心里, 只有当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达到某种平衡, 旅游者才会既感到放心、安全、可靠、舒适, 又感到新鲜、刺激、惊喜、乐趣。

二、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中国乡村旅游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都还不规范, 这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前文已经指出, 乡村旅游旨在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显然, 其中不仅仅包含观光旅游的要素, 更多的是包含了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 强调的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的乡村旅游。可是目前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光和单存的农家饭菜上, 分不清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区别, 不了解城市旅游者来乡村度假的多种需求。有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不顾旅游地原始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 大兴土木, 建园造景。这种做法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浪费了宝贵的农业资源, 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本质和目的。

(二) 旅游产品品种单一, 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创新

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模式化、生硬化、缺乏特色创新, 这不仅局限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范围, 还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特、求变的消费心理。多数农民的思想守旧, 缺乏创新, 他们多注重模仿, 以致经营理念都有所雷同, 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食物来源、菜肴品种、室内布置、康体、娱乐项目等方面缺乏个性化色彩。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民俗文化产品, 在设计上一味追求文化展现上的“通俗化”, 忽视了乡村生活所包含的原始性和文化内涵等特色, 忽视了城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审美要求和创新要求。大多数农家餐都是一席没有经过培训的农家主妇做的饭菜, 农家游戏也是千篇一律, 或是唱唱卡拉OK, 或是夏季在田间、大树下打打牌, 玩玩麻将, 产品单一, 缺乏精品, 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仿佛这就是农家乐的“品牌”。经营者在推出的旅游产品中缺少有突破性和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主体吸引物支撑不足, 尤其是极具强烈吸引力的拳头产品, 更缺乏能打造成国际品牌的产品。

(三) 参与性活动项目少, 文化含量较低

乡村旅游目前较普遍缺乏基于本地自然、农业及人文资源的学习性、参与性项目设计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种田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上, 没有深入发掘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晚间, 大多数游客只是在农家炕上玩牌、聊天, 缺乏康体运动和参与性强的娱乐休闲项目, 对城市旅游者的交往、参与、求知、娱乐需求认识明显不足, 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理解。比如在游客尽兴观光和采摘的同时, 在向他们传授一些农村科普知识等, 告诉他们樱桃的培育过程及种植和采摘的最佳时节, 让游客在游玩之余, 还可学习到农业小常识, 满足其求知的需要。

(四) 基础设施落后, 饮食卫生及安全状况不乐观

中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区, 受长期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的限制, 旅游的卫生状况一直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农家乐旅游聚集地,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生活污水、垃圾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既污染了环境, 又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一些偏远的旅游地, 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大多数农户家里吃水都要到家外的小河流里挑水, 家里也多是旱厕, 如此来看, 游客的健康得不到更好的保障。此外, 乡村的生活较城市来虽说是安逸和惬意的, 僻静的乡村小路, 一派田园秀丽风光, 令人向往, 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村里的道路多是未铺过沥青的土路, 尤其是路两旁的路灯很少, 晚间缺少保安人员的巡逻, 制约了游客晚间的郊外散步等活动。乡村生活设施条件的欠缺, 不仅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麻烦, 也会给来此观光的游客在生活和游览的过程中带来不便。

三、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结合上述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根据单一性与复杂性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 下文具体分析城市旅游者的乡村旅游动机,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该了解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需求和动机, 以开发出更多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

(一) 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生理需要分析

生理需求是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 是最容易满足的, 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乡村旅游经营者忽视的部分。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 其生理性需要和动机显然与其在城市中有所不同, 从复杂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希望饮食、住宿、康体休闲要有别于城市, 表现为求绿色新鲜、求住宿、康体休闲的农家特色;而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他们又希望在食物加工环节的程序和卫生条件、住宿如厕等环节的卫生条件是尽可能符合卫生、干净、整洁的要求, 只有这两方面都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才可能真正从生理层面激发城市旅游者到乡村旅游的动机。

1. 饮食环节确保食物绿色天然, 确保加工干净卫生。

虽然城市人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在城里买到, 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催熟技术导致的没滋没味、转运导致的不新鲜等问题, 早已成为城市人无奈的心病, 绿色、天然、新鲜的农产品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此,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在保证所提供的农产品绿色天然上, 转变观念, 舍得投入, 诚信经营, 以此为卖点吸引打动城市旅游者。只要真正确保诚信, 相信完全可以通过适当提高价格来获取稳定的利润, 更重要的能培养城市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形成一批稳定的回头客。

在饮食加工环节, 务必从所谓“农村就这个样子, 就这个条件”的观念误区中走出来。要认识到虽然城市旅游者好像也没提出什么质疑, 但他们对这方面的单一性需要从来就没有因为到了农村就降低, 而且按照双因素理论, 没有不满意, 并不等于满意。要激发旅游者的惠顾动机, 促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就必须按照食品加工的有关要求, 采取切实措施, 从加工人员的体检到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 从操作程序到操作标准, 全面进行改进, 彻底打消城市旅游者的顾虑。

2. 住宿环节确保整洁舒适。

游客住宿方面经营者应加强管理, 虽然乡村旅馆没有星级评定, 但我们也应力求成为乡村旅游业中的五星级标兵。可以是平房, 可以是土炕, 但房间用品必须是干净整洁的, 住在里面应是舒适的。客用品应勤洗、勤换、勤消毒, 而且在乡村旅游较发达的乡镇, 也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引导, 开设专门的集中洗涤消毒点, 统一各家各户的客用品洗涤消毒, 树立本乡镇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形象。另外, 有条件的经营者最好能提供印有本饭店标识的一次性用品。一是可以给客人留下好印象, 二是可以起到广告宣传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

3. 康体休闲围绕乡土开发创新。

乡村旅游从形式上说应归于度假旅游的大类, 也就是说城市旅游者主要不是来游览, 而是来度假, 是到乡村郊外来活动活动, 放松放松的, 享受一种简单、平静和快乐, 以此平衡城市复杂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因此康体休闲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需求。但是显然乡村旅游不可能提供城市或其他如国家四A、五A级度假地那样的一些康体休闲设施设备, 乡村旅游必须围绕乡土、野趣、童趣大做文章, 在康体活动形式上多想办法, 开发设计多种充满乐趣又不需耗费很多体力的康体类活动项目, 吸引城市旅游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帮助他们去除懒惰心理, 摆脱只能在树荫下、火炕上玩麻将、打扑克的单调。野外、炕头玩玩扑克麻将虽然也是一种乐趣, 但现实却是真没什么更有意思的活动。遗憾的是, 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对此观念淡薄, 更谈不上此类产品的开发创新了。此外, 随着乡村度假游、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游客滞留于乡村过夜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使得旅游者对乡村晚间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可以考虑组织如乡村篝火晚会、乡村夜游等晚间活动内容;夏天来临时, 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放露天电影, 让老年游客回忆他们童年时, 家中虽无电视, 但村民们都走出家门, 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欢乐时光;也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套全方位, 一条龙的乡村式婚礼等等。

(二) 安全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地的经济和社会治安状况对旅游者选择度假地也具有重要影响。从单一性需要角度分析, 乡村旅游度假地应给旅游者提供人身、财产、心理安全方面的单一性, 免除其由于人生地不熟带来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尤其要满足对旅游者对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安全的需要。乡村旅游应加强本地的安全管理,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巡逻队;各旅馆应加强住客入住信息管理;农村道路两旁多装置路灯, 最好是在乡村道路两旁装饰一些与本旅游地主题相呼应的霓虹灯, 既点亮了道路, 也点亮了游客的心。

(三) 社会交往需要分析

1.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乡村村民坦诚交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交往之于人类吃饱穿暖后的重要性。游客与旅游地村民交往动机不仅仅局限于了解旅游地的民俗文化, 更主要的是游客在游玩的同时, 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城市旅游者不可避免地甚至是渴望与当地村民交往。通过当地村民的交往, 旅游者了解风土人情, 品尝当地特产, 参与风俗活动, 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观光旅游相比较, 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与当地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 渴望一种单纯、真诚、没有欺诈的交往和融入, 渴望由旅游者到宾客再到朋友的转变,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当地村民坑蒙欺骗, 这将严重破坏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印象。这一点和观光旅游有很大不同, 观光旅游移动空间很大, 观光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层次较浅, 时间也更短, 在一个景点的不快可能很容易就被下一个景点的美丽风光和愉快的交往所冲淡, 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这种来自与当地村民交往的不快则很难弥补。有鉴于此, 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宣传引导, 对当地居民讲清城市旅游者的期待, 讲清和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交往与当地乡村旅游长远兴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度假休闲活动中来, 以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胸怀, 与城市旅游者热情、平等、坦诚地交往, 共同营造一种乡村旅游特有的气氛, 共同享受乡村休闲度假的快乐轻松, 为乡村旅游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 城市旅游者渴望与其他旅游者有更多交往机会。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旅游者对互动和参与的需求, 创设更多使其相互交往的机会。只有在参与中互动互助, 才能有高质量的深刻的乡村旅游体验。尤其是一些同一个乡村度假俱乐部的旅游者, 彼此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甚至已经相识, 彼此更渴望有愉快的交往, 而且度假之后还可能继续联系, 因此其互动交往的层次也更高。城市旅游者还期盼和同去的家人朋友在度假中有值得留恋和回味的交往, 不同于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这要求乡村度假地旅游部门在深刻理解城市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相应的有助于互动交往的旅游产品, 营造有趣、温馨、也可以稍带些竞争性的交往氛围, 充分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四) 尊重需要分析

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不仅是为了逃避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 也多是为了能从旅游过程中获得日常得不到的受人尊重感。为满足这一需求,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包括对客语言, 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培训, 切实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 时刻秉承“客人永远是对的”、“顾客至上”原则为客人提供高质量、尽善尽美的服务。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多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 他们多是对城市酒店中的礼仪性尊重早已非常熟悉, 甚至熟悉得都有些麻木了, 希望来乡村旅游体验别样的服务方式, 乡村旅馆除了应掌握的服务领域的基本常规外, 是否能结合当地风俗、传说表达尊重呢?例如, 乡村旅馆多由村民自家经营, 他们淳朴待客, 在与客人交谈时, 言语中透露出真诚, 以质朴的微笑与客人打招呼、时常还会无拘束的开口大笑与你聊天, 唠唠家常等等, 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们立刻感到尤如来到远方亲人家中做客一样。

(五) 求知需要分析

乡村旅游经营者不仅可以提供可供游客体验的农家活动项目, 也要向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如, 向游客简单介绍应季水果的从播种到采摘过程的小常识, 也可结合养生之道, 向游客们介绍营养学的知识, 让游客们了解老年人、年轻人及不同体质人群都适合食用哪些蔬菜和水果等。

(六) 审美需要分析

毫无疑问, 山、海、田园风光本身就给城市旅游者提供了不同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审美享受。但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自然资源的乡村旅游地, 还应当想方设法增加旅游的可进入性, 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 修路塔台, 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此外, 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 开展不同规模的如赏花作诗、民俗表演、摄影比赛、龙舟比赛等活动, 丰富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七) 自我实现需要分析

对某些城市旅游者来说, 远离城市的喧嚣, 回归乡土, 回归自然, 回归自由成为其心灵至真至诚的渴望, 山、海、田园之间, 简单生活、真诚交往当中, 这些旅游者会时常感受到灵魂的洗礼, 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寻找到人生的真谛。这些旅游者或者常来某个乡村度假, 或者表示退休后来此地常住。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对这些忠诚的旅游者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可模仿星级酒店建立客史档案那样, 了解、记录他们的需求及兴趣爱好等, 保持联系, 为他们提供贵宾一样的服务, 并借助他们良好的口碑宣传自己。

结语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 (城市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反思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出可以激发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的旅游产品, 促使中国的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要:在简要论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在未来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之后, 运用旅游动机的相关理论,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的需要和动机, 并在旅游动机分析视角下, 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策略性建议, 以便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

参考文献

[1]郭丽, 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 2010, (5) .

[2]张建国.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需求趋势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6) .

[3]徐清.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2) .

旅游区城市化 篇9

一、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尤其是人们的旅游消费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 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 短线旅游、乡村旅游等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消费者的旅游热点。城市郊区旅游资源依托大城市稳定的客源市场, 以及资源、客源、区位和设施优势, 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去观光、度假、休闲和娱乐。

(一) 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 由于城市人口和交通的高度集中, 城市问题日显突出,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能源紧张、城市绿地空间日趋减少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要少, 人均仅4.1平方米, 而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大等原因, 不少绿地挪作他用, 使绿地空间更显紧张。由于城市绿地空间不足, 制约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 一些城市公园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特别是周末尤为突出。而城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郊野空间开阔, 空气清新, 有江河湖泊、绿草森林、鸟虫啁啾等这些市区缺乏而又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 许多城市周围还有风景胜地、寺庙古刹、名人陵墓等景观, 郊野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也让城市居民心驰神往。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厌倦城市喧嚣、繁杂生活的城市居民奔向郊区。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节假日延长、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人们能够实现外出旅游的前提条件, 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是其内在因素。在旅游消费上,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再愿承受“人车劳顿”之苦, 花费许多钱财东西南北几千里路观光游览, 而是热衷于足刚出户, 不用远行就能观赏到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游览主题公园。

另外, 城郊旅游所拥有的特性也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拥有大量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基调, 使人们在与自然对话中, 全身心得到放松、家庭亲情得到融合、朋友关系得到升华;参与体验性较强使得城郊旅游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各种人文旅游项目, 如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特色居民游、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革命圣地游、各种主题乐园、宗教旅游等飞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城郊旅游的文化内涵;城郊旅游产品多种多样, 有传统的自然观光游览, 也有时尚的蹦极、攀岩、跳伞等专项旅游。同时, 其经营方式也是多样的, 不受地区、部门的约束。城郊旅游无论从资源、产品和经营方式各方面来看, 都是综合的, 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二) 城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城郊旅游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形成, 然而从城郊旅游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城市的城郊旅游景点的设施布局犹如“天女散花”般处于无序化状态, 缺乏科学的优化组合;同时, 没有良好的交通、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 旅游项目雷同, 重复建设过多, 过于超前的旅游业开发也不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城郊旅游产品结构类型单一, 主题设计雷同, 地域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创新不足, 同一地域常常出现众多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和产品, 导致竞争加剧, 旅游地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大部分城郊产品形象定位较低, 缺少精品项目, 都是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 无外乎就是让客人漂流、农家乐等, 都是把城郊旅游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城郊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 交通、通讯、给排水、电力、饭店等等均不可能与城市相比。另外, 城郊景观出现严重的城市化倾向, 旅游产品开发中“先人造景观, 后自然景观, 重人造景观, 轻自然景观”的做法尤显突出,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城市景观建筑, 这种人工景观可以收到短期经济效益, 然而从长远来看, 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再者, 城郊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游客与景区的信息不对称, 游客一般通过朋友推荐、网站、杂志、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来收集信息, 对景区的交通情况、住宿、饮食、购物等情况了解的渠道较少。许多城郊旅游景点、景区只是依靠回头客和口碑效应带来一些客源。旅游宣传、促销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未能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

在现实城郊旅游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片面追求客源数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已造成了很大破坏, 景区布局分散, 占用了大量土地, 造成了资源浪费, 严重制约了城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目前, 旅游业的繁荣带来了旅游地产的规模化开发。我国旅游地产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发。

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背景下, 对旅游区和旅游地产开发还主要由政府主导, 政策性明显。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对旅游地产自身规律的背离, 使得旅游地产的发展偏离了市场的需求, 许多大型的旅游地产项目难以正常经营, 甚至濒临破产, 成为烂尾项目。

(二) 高端化日益明显。

由于作为主导的开发者———政府没有明确旅游地产的市场定位, 把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 而忽视了中端消费者, 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三) 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早期的旅游地产主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 民营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 更鲜有外资企业的投资。目前, 我国逐渐放开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权, 大量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获得开发权, 而有强大资金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的外资企业也纷纷以酒店管理公司的身份涌入我国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中, 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 资源优势明显。

目前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分布于我国较好的风景区, 占据了较优质的旅游资源, 因此具有了强大的资源优势, 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发规模逐渐加大, 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旅游地产的面积都非常大, 周期比较长, 逐渐与国际接轨。

(五) 投资和度假消费需求加大。

旺盛的旅游地产需求为其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早期对旅游地产的需求以国内商务型、会议型度假为主, 家庭式的休闲为辅, 而目前商务型和家庭型则平分天下, 共同支撑了旅游地产的开发。异地置产的兴起也为旅游地产的兴盛做了不小的贡献。

三、城市近郊旅游与旅游地产耦合发展研究

(一) 城市近郊旅游对旅游地产有带动作用

1、良好的资源环境。

随着旅游的发展,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的原始风貌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和改变, 但由于其城市化率总体说来相对中心城区水平较低, 受到现代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小, 受各种类别的污染也相对较少, 基本能保持其本身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风貌。同时, 我国旅游资源种类多样, 包括温泉、湖泊、草场、山林、雪原、喀斯特地貌等众多类型;这些丰富多彩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旅游地产开发商和购房游客的特殊吸引物, 成为游客在考察旅游地产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极大地带动了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

2、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旅游需求量也正在逐步加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紧张的工作除了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外, 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 人们更加渴望在有限的假期时段回归自然、体验休闲度假生活, 以达到放松身心, 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 具有良好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居民出游居住的首选地带, 从而使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时将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效应。

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综合带动非常强的产业。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同样能够带动交通、通信、餐饮、酒店、商业、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事实上,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与相关部门和众多行业的互动发展过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和刺激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旅游业在与其他行业联合互动发展时, 将比单纯强调发展旅游业或其他某一行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有利于形成产业经济良性增长, 保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 旅游地产促进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

1、提供资金支持, 提高旅游目的地经营水平。

旅游地产项目的投资为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支持, 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开展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 能有效推动旅游目的地更新颖、更高级和更综合的经营模式的出现, 并进一步改变过去旅游地仅依靠门票维持收入的局面。而众多特色接待设施既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 又能增加旅游地收入, 大大提高了旅游地的盈利能力, 改善了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水平, 推动了旅游地的全面发展, 延长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2、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实力。

旅游地产项目及其接待设施既可以作为一种景观资源, 与旅游地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最大化地体现各自特色;又能改变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过去仅以简单静态的方式来吸引游客, 而忽略动态手段的产品开发方式, 使得各近郊旅游目的地内部能打开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 从整体上有效弥补原有旅游资源和产品所存在的不足, 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 促使旅游产品多元化综合性发展, 有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地区旅游消费结构。

3、产生联动效应, 保障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

旅游地产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带来优质的物业管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这就有利于使旅游目的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接待体系, 同时极大地带动当地人口的就业水平。而且, 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就能更加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和各种能源进行利用, 有效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实现旅游业、地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 既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又保证后代人的权利不被侵犯, 因此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使得城郊地区与城市的差别逐渐缩小。

4、旅游地产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旅游地产的发展是伴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 同时, 旅游地产的发展又反过来支持和引导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入, 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粗放式的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 不再以单纯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收益, 旅游地产的发展使旅游者逗留时间增长、消费水平提升, 各种商贸往来成倍增长, 使旅游经济走向效益化发展模式。

四、总结

由上可以看出, 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通过其良好的资源环境、优良的地理区位、广阔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旅游产业产生的综合效应来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而旅游地产的发展则能够促进城市近郊旅游地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并促使旅游地生命周期发生变化, 保障旅游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郊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 如果能将城市近郊旅游业和旅游地产系统高度耦合, 促进两者良性协调, 为城市旅游经济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游理念的深入, 以及带薪休假的逐步推行, 城市近郊短途旅游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而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同时, 一些企业开始以房产开发的形式介入旅游产业发展, 推进以旅游为主题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兴起。旅游业与房产业都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关联性强的产业, 二者的融合势必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关键词:城市近郊旅游,旅游地产,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生延超, 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 2009.8.

[2]刘云, 甘开鹏.国际公约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兼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 2010.1.

[3]朱萤, 刘云.基于DLC理论的石林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 2012.12.

旅游区城市化 篇10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景洪

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 会展旅游是一个发展极快, 潜力巨大的市场,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预测, 会展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趋势之一。会展旅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于它有以下的优点:一是在价格和季节上所受的影响比其他旅游项目小;二是会展旅游者停滞时间长, 旅游消费水平高。据统计, 1989年到香港的会展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是一般旅游者的2倍, 消费是一般旅游者的3倍, 分别是6.8天和17542元。近十几年来, 会展旅游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项目, 已成为整个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因此, 会展旅游越来越受到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注目和重视。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其优势来寻求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 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

一、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

何为会展旅游?国际上早已有统一的说法, 即MICE (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的简称) , 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大多散见于以会议旅游、会奖旅游、商务旅游为题名的文章。通过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 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和主题进行检索, 进而搜索而查询到1000多篇论文, 发现学者们在研究会展旅游及相关问题时, 众多学者侧重对会展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AndrewBradley (2002) 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应丽君 (2002) 提出的“会展旅游就是通过会议、博览、展览、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各类举办活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吴明远 (2003) 将会展旅游分为四类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展会旅游、节庆旅游、文体旅游。何建英 (2004) 提出:会展旅游是指以会议、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吸引旅游者前往会展举办地参加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 满足旅游者人际交流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林越英 (2002) 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方面来定义会展旅游。谷玉芬 (2004) 提出应将会展看成旅游吸引物, 将会展参与者转化为旅游者, 并提出会展旅游不是商务旅游, 它只包括会议旅游和展会旅游。

综上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分析, 可总结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不同于旅游业, 它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以参展商、专业观众及与会人员为旅游者, 涉及到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部门。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

旅游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 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2009年, 中国有655座城市, 还有19322个建制镇。旅游城市是指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 在国内或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以上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旅游城市, 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标准, 经严格的评选程序所评选产生的旅游城市。为提高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和质量, 1998年, 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 截至2010年共有339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理论上讲,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国旅游城市的代表,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主体, 是中国旅游业对外形象的具体体现, 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旅游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力量, 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显然,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 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质量和旅游体验环境, 营销城市旅游品牌, 促进城市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背景下, 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积极扶持和发展。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国内各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例外, 都在探究城市如何升级、如何寻求更深发展的路径。优秀旅游城市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良好的城市形象、完善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旅游资源丰富, 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 良好的区位条件等。优秀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这些条件正是会展旅游举办地所应拥有的。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业, 以举办会展旅游为突破口的经验, 是优秀旅游城市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因此, 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的完美对接, 决定了优秀旅游城市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三、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会展旅游的现状意义

景洪, 傣语意为“黎明之城”, 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及全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西双版纳中部, 北回归线附近, 与老挝、缅甸、泰国一水相依, 山水相连, 国境线长112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一江连着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穿越而过, 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这里世居着以傣族为主体, 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布朗族等13种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胜迹, 神秘的原始森林, 绚丽的热带风光,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使景洪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1982年国务院批准景洪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工程已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这将为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西双版纳的会展旅游起步较晚, 但是其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这主要归结于其州府景洪拥有众多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一)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1、气候优势。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 气候优势独特, 是我国南亚季风区域中唯一的热带区域, 阳光充足, 终年温暖, 湿润多雨, 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5.5摄氏度, 没有明显的冬季。西双版纳凭借温暖的热带气候优势, 可以说其州府景洪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 拥有开展会展旅游的先天气候优势。

2、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州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公里, 但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 约占云南省边境的四分之一, 与缅甸、老挝接壤, 与泰国相邻, 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是云南建设面向西南“桥头堡”战略的主阵地, 是云南省边境线最长, 国家级口岸最多, 离泰国最近的地区, 也是我国向东南半岛腹地延伸度最长的地区。全州现有国家一类口岸4个, 60多个通道与境外相连。随着昆曼公路的建成, 西双版纳至老挝、缅甸、泰国的跨境旅游专线的开通, 将给沿线城市景洪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提升和转变契机。

3、旅游资源优势。

景洪作为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西双版纳风景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热带作物研究所、傣族园、橄榄坝、野象谷、基诺山、大佛寺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展示地, 以及位于周边两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打洛原始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 以热带风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三大旅游资源著称于世, 以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是旅游者心驰神望之地, 对国内外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是进行会议、度假、观光游览、跨国旅游的最佳理想之地。

4、已有一定的承办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景洪结合城市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会展旅游的软、硬件建设, 已初步拥有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在场馆方面拥有西双版纳国际会展中心, 位于曼弄枫与景洪之间门户区域内, 会展中心占地5.8万平方米, 3万平米的超大展场, 500个停车位, 其中内展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外展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充满着傣式韵味, 是西双版纳官方或非官方论坛的主要举办地, 也是西双版纳面向东盟地区最重要的会场, 近几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在配套设施方面, 景洪拥有旅游住宿设施140余家, 星级宾馆32家, 加上会议酒店的大小型会议室, 其中大连酒店、景兰大酒店、观光酒店、金版纳酒店、金地酒店、傣园酒店等是会议酒店。旅游车460辆, 旅行社13家, 导游961人, 旅游购物、文化演艺、娱乐、餐饮企业共50余家。在交通方面, 景洪机场是仅次于昆明机场的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 开通6条国内国际、省内航线, 国外航线可直达曼谷和万象。景洪港是国家一类口岸, 是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上我国境内第一大港口口岸, 沿江顺流而下可达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 是云南省唯一拥有对外开放的水、陆、空国家级立体口岸的民族自治州。除了已初具规模的会展接待基础设施外, 还具有举办大型会展、会议的成功经验。

5、会展旅游已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几年, 景洪陆续成功承办了多次国际国内会议, 有中国东盟媒体论坛、首届贝叶文化研讨会、GMS旅游工作组会议、首届国际傣医学学术会议、西南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全国有色施工企业工会协作会、第四届中国汽车发动机现代技术论坛等大型会展会议, 促进了会展旅游的发展, 确立了在国内、省内会展旅游城市的地位。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 景洪举办的会展和节庆活动不仅数量多, 类型广, 而且体现西双版纳和云南的特色, 如每年4月举办的驰名中外的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 每年1月举办的哈尼族“嘎汤帕节”, 在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节庆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潜力也日益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

(二)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

在中国, 会展旅游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城市的会展旅游已经初具规模, 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这样的会展城市。景洪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借势西双版纳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 近年来会展旅游发展迅猛, 产生了很好的综合性效益, 但是, 与其他城市的会展旅游相比, 景洪目前的会展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经济总量小, 观念落后。

首先, 景洪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受种种因素影响, 社会发育程度低, 经济总量较小, 缺乏对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有力支撑。其次, 很多部门和人员由于长期以来对会展旅游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给会展旅游确立应有的位置, 不能准确理解和认识会展旅游的含义、价值和发展潜力, 把办会展当成简单的、临时的活动, 或者把会展看成是经贸活动的配角。这些观念严重阻碍着景洪会展旅游的发展。

2、没有专门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目前在景洪举办的稍微重大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 一般都是由政府牵头, 招集会议主办者成立临时的组委会, 整个会展的运作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或者政府行为的成分很重, 没有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缺乏商业化、企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3、旅游活动尚未真正参与进来。

伴随着会展旅游的逐步成熟, 会展城市的会展组织者与承办者分工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大中型国际国内会议展览。因为这些活动涉及到参加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而会议的组织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使上述各部门有效地协调起来, 这就需要专业承办者来操作。景洪目前的展览组织难以胜任大型会展业务中的组织、接待工作, 而且由于不熟悉旅游业务, 不懂如何使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 往往亲自安排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 还因对旅游业的不熟而降低参展人员对会展旅游活动安排的满意程度, 致使旅游活动未能真正参与到会展活动过程中, 旅游业与会展业未能达到互动的状态。

4、会展设施规模不足、档次不高。

具备一定档次的会展设施, 是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会展设施主要包括举办会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齐备的会展中心、会展场馆。就景洪来说, 目前拥有的会展中心、会议酒店相关配套设施的规模和档次远远不足以举办高规格、高水准的会展活动。

5、定位不准、缺乏品牌。

纵观景洪最近几年举办过的国际国内会展, 由于定位不准, 缺乏品牌, 所办的会展旅游专业化程度低, 主题不明确, 市场营销目标不鲜明, 导致目前景洪的会展旅游严重受阻。

(三) 会展旅游对景洪的重要意义

会展旅游的开发对景洪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既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和开放程度的全面检验, 也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旅游收入。

通过举办会议展览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既可以招徕大量的客源, 又能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会展旅游与常规的观光、休闲旅游相比, 具有组团规模大、逗留时间长, 消费档次高, 消费水平高的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 会展旅游的旅游消费是普通观光旅游消费的2倍-3倍。景洪市通过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吸引大量会展旅游者参与旅游,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全市、全州旅游收入,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随着举办各种大小会议的增多, 景洪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景洪市加强了公路主干道、排雨、排污管网、电网、通讯设施、绿化美化工程, 巨大地提升了景洪市的城市形象, 和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

2、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会展是现代社会人们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 通过会展能交流信息、展示产品、收集行情、洽谈贸易、拓展市场, 谋求共同利益。参与会展的人员在彼此的交流中达到促进会展举办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景洪市作为一个边境城市, 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 信息相对闭塞, 而通过举办会展, 带动会展利益的发展, 进而促进景洪对外开放的程度, 这也为景洪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招商引资机会。

3、城市知名度提升功能。

大型会展的成功举办, 将极大地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举办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随着近年来景洪举办会展次数的增多, 相关媒体对景洪的有效宣传, 进一步提升了景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景洪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充分展示景洪的独特魅力, 使景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四、景洪深入开展会展旅游的措施

针对景洪开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景洪的会展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使景洪的会展旅游发展壮大, 应进一步加强会展旅游管理, 规范会展旅游市场, 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可实施以下措施, 以保障会展旅游优化模式的顺利构建。

(一) 加强会展旅游管理的规范性

由于会展活动没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提供指导, 景洪在会展旅游的举办过程中, 使得会展质量难以保证, 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声誉, 又伤害了参展商的积极性。因此, 景洪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切实做好会展旅游的规划和宏观调控, 组织成立专门的权威会展管理机构, 在高效、规范举办会展的同时, 加强对会展旅游的管理, 为会展旅游的开展创造一个规范的氛围, 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二) 进一步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景洪目前拥有的会展场馆面积将近5万平方米, 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 景洪应从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出发, 借鉴国内成熟会展旅游城市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会展经验, 建设新场馆, 增加新设备, 如配备同声传译系统, 是接待国际会议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 要继续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公共交通体系, 进一步强化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街道整修与装饰、环保绿化和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及其布局调整。

(三)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本土品牌会展

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 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会展。与一般会展相比, 品牌会展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三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四是具有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保持会展旅游的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必须使地区会展旅游实现品牌化运营。

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类上来看, 景洪属于规模较小的市级城市, 因此, 依据这一特点,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战略目标是“本土化”的区域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发挥处于这一水平层次的优秀旅游城市的地方优势, 打造本土品牌展会, 走具有这类城市本土特色的发展之路, 来促进优秀旅游城市经济模式转型。

(四) 培养会展旅游人才, 建立专业化队伍

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 提高从事会展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个专业化的队伍, 是保证会展业及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景洪会展旅游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高层次的会展旅游管理、策划、经营人才比较缺乏, 导致配套服务水平低。因此, 要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短缺人才来提高会展旅游服务水平。景洪市各个部门和各个产业展览服务企业, 都要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广招人才, 在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 加强对会展旅游业人才的选拔、培训。另外, 邀请著名专家学者、高级策划人员进行讲学和研讨, 逐步建立起一支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华.昆明会展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 .

[2]、谢雨萍, 邓祝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

[3]、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

[4]、邓卫.旅游城市的发展与建设[J].城市研究, 1997 (4) .

深圳 走向国际旅游城市 篇11

深圳正依托着既有的基础,创造着更新的条件、走向具有滨海旅游征和国际商务特征的国际游泳城市。

10月25日至27日。“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是一次国际高峰论坛盛会,受到国内外业界高度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研讨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副市长卓钦锐(以下简称卓)和广东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以下简称郑)。

本刊记者:深圳未来发展中,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卓:深圳旅游业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深圳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深圳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和重要产业。

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国际旅游城市,,是作为深圳未来的城市五个定位之一。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评估后所作的目标定位。这一战略目标表明,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将作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来对待,旅游产业是深圳最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领域之一。

本刊记者:与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相比,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和条件有哪些?

卓:与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相比,深圳在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方面差距较大,如深圳接待外国游客人数只有新加坡的六成、澳门的三分之一,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只有香港、东京的五分之一,巴黎、伦敦的八分之一,纽约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从深圳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深圳是有基础、有条件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概括地说,一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二是旅游产业地位突出;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四是滨海资源条件较好。深圳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本刊记者:深圳旅游业如何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契机?政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卓: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必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深圳旅游业有条件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更新现有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确保在亚太地区特别是粤港粤地区的影响力和游客到访率,确立和巩固主要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使深圳成为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城市。

实现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深圳要按照国际标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改进国际可进入性,比如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争取更方便外国游客入境的政策措施等等。二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合理分工、各扬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全市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东部滨海旅游圈、中部都市旅游圈、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北部旅游综合后备发展区4大块,形成竞争特色和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加快国际特色的大型旅游项目建设。深圳正在兴建的大型项目包括东部华侨城项目、福田中心区(CBD)五星级酒店群建设,华侨城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人民南商业游想想区改造、大梅沙游客集散基地、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等。四是举办更多的重大城市盛事活动,提升国防波堤知名度。近几年,深圳通过举办高交会,文博会等,加大了海外的招商和宣传力度,扩大了深圳的影响。“全球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的取得,也为深圳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但就旅游来说,这还不不够,还必须举办更多的重大城市盛事活动,塑造和传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使深圳成为全球旅游界个士关注的焦点。

本刊记者:您如何评价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深圳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深圳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创汇基地。

深圳是广东旅游的主力之一,广东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深圳旅游收入占广东的四分之一,旅游创汇占广东的三分之一。深圳创造了很多著名的品牌和一批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在很多方面领广东之先,领全国之先。同时,深圳在推进深港旅游合作、深澳旅游合作、广深珠旅游合作以及泛珠三角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推动全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记者:深圳旅游要保持排头兵作用,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郑:深圳要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持排头兵的地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全省的旅游发展做出新贡献。首先,深圳旅游要继续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火车头。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新产品、新手段,不断创造广东旅游发展的新经验,并率先在优势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深圳旅游应该有这个传统,也具备有这个实力。希望深圳向粤东、粤西、粤北实施旅游方面的观念扩散、资金扩散、管理扩散、游客互动,为全省旅游的区域均衡发展,为泛珠三角的旅游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本刊记者:深圳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要实现此目标,深圳面临哪些挑战,深圳离国际化旅游城市还有多远?

郑:深圳市委市政府根据深圳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深圳具备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也面临着差距和挑战。如城市的国际化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深圳经济进入服务业与高新科技产业并重的时期,深圳旅游业发展受到城市用地紧张、东部滨海优质旅游资源保护难度加大、旅游营运成本上升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另外,深圳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等都还有待提升。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按照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借鉴国际上知名国际旅游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比如: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扩大外向型经济实力,健全城市服务功能;重视和加大国际旅游城市营销力度,尤其是国际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国际旅游文化盛事节庆活动,大力提高深圳国际旅游知名度;重视发展国防波堤会展业,积极支持举办各类重大国际交流活,提供良好的国际旅游环境;努力挖掘旅游资源的规模品质,提高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在城市以济中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区城旅游合作,尤其是通过深港澳、广深珠等旅游合作方式,进一岁提高深圳旅游吸引力。

滨海深圳东部海滨的蓝色情调

滨海城市的特色,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长的海岸线,更重要的是城市性格的海洋

特色。

深圳,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海洋性格的城市。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葵涌、南澳,博大、广阔、力量、包容……257公里海岸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海洋文化沉淀,为深圳的旅游发展留下了一个可资精彩发挥的巨大空间。

最后的桃花源

在东部滨海这片被称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的地方,蕴藏着深圳以至珠三角地区最完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积淀,这是深圳市塑造深圳滨海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人文品位,建立国际旅游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

东部滨海涵盖盐田区、龙岗区葵涌镇、大鹏镇、南澳镇和马峦山,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地区。梧桐-马峦山系自西向东延伸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东部滨海地区与深圳其他地区分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排牙岭山系横亘于半岛中北部;七娘山系则兀立于半岛南端。大亚湾位于其东、大鹏湾位于其西——由此构成了“三山两湾”的地形格局。

深圳将充分发掘东部现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大鹏古城、客家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完善的景区格局和旅游线路。

中国最美的海滩

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滩”之一的大鹏半岛海滩天生丽质气质清纯,尤其是西冲,那是一种天然的、几乎没有人工痕迹的美!称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似乎更准确些。

大鹏半岛的优势远不止拥有一两个漂亮的海滩。它三面环海,森林覆盖率达76%,山海相依,有沙滩、泻湖、岬角的巧妙组合,奇峰怪石众多。深圳第二高峰、有着美丽传说的七娘山,就坐落在西冲海滩的背后,那里是驴友的天堂。

盐田背靠梧桐山,东临大鹏湾,集山林之优雅,与海滨之秀丽于一身。这里既有风景秀美的梧桐山,三洲田山地资源,又有被称为“黄金海岸”的大、小梅沙。与众多错落有致的山间水库一道,构成高素质整体化的旅游环境。

傍海也要依山

印尼的巴厘岛、马来西亚的沙巴洲、泰国的布吉岛等不仅有迷人海滨风光,各具特色的大型度假酒店更令人流连忘返。和这些城市相比,深圳有一定的差距。风光旖旎的东部还处于低开发状态,大多数人只是周末来到这里享受两天海风。

有关专家表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开发,大鹏半岛也要有长远开发建设的眼光,不要急于求成,要多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启动点的开发,最后做成若干个精品项目,形成世界级的旅游度假精品。

蓝色的海洋背后是更大面积的山,同样留给深圳一个巨大的开发空间。傍海更要依山,倚“蓝”不能轻“绿”。更多人认为,东部滨海地区除了作为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还应更突出其休闲、娱乐及居住功能,因为她不仅属于旅游者,也应属于全市居民。

坎昆:加勒比海明珠

墨西哥的旅游城市坎昆,建在长21公里、宽仅400米的美丽岛屿上。整个岛呈蛇形,城市三面环海,风光旖旎。在玛雅语中,坎昆意为“挂在彩虹一端的瓦罐”,被认为是欢乐和幸福的象征。2003年在这里举行的APEC会议,令坎昆名声大噪。

坎昆原是加勒比海上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旅游区和自由贸易中心,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

市区的各行各业都为旅游业服务,市内的旅馆建筑风格多种多样,色彩各异。其中谢拉顿旅馆是一座6层楼的金字塔形建筑,因南北会议曾在这里举行而闻名于世。海边有一片20公里长的白色沙滩,铺满了由珊瑚风化而成的细沙,柔如毯、白如玉,被分别命名为“白沙滩”、“珍珠滩”、“海龟滩”和“龙虾滩”。在海滩上还建有以棕榈叶为顶,石为柱的玛雅式凉亭和小屋。

坎昆被认为是玛雅文化的源地,岛上还有玛雅文化的圣米盖里托古迹废墟等建筑。在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奇琴-伊察,还有闻名世界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图伦遗址是迄今墨西哥保存最好的一座玛雅和托尔特克人的古城。墨西哥政府已制定了“玛雅世界”旅游规划,以推动整个尤卡坦半岛的旅游业的发展。

威尼斯:水城丽影

威尼斯是什么?是大海,是水城,是贡都拉小舟,是圣马可广场,是圣马可大教堂,是广场上的鸽子,是总督宫,是狂欢节,是假面具,是马可·波罗……靠近这个城市,水城的讯息夹着空气咸咸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威尼斯,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

威尼斯城四周环海,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桥与大陆相通。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象从水中钻出的似的。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在路边叉着“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都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作为地中海的贸易中心,这里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旅游城市,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而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却达上千万之多。

花园深圳城市森林的标准生活

与上海相比,深圳没有那么热闹;与成都相比,深圳没有那么悠闲。深圳有自已的独特的风情:城市和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美景中渗透人文精神。一种山海相依,建筑园林归一的情调。

建在花园上的城市

打开深圳市地图,月光立刻被大块大块的绿色抓住。

与其说深圳是被花园包围,不如说深圳建在花园上。北面,绵延起伏近50公里的山体为深圳构建起天然绿色屏障;南边。精心保护的368公顷的红树林,构成沿海风景;主次干道两旁10—50米的道路绿化化带为深圳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令深圳置身于绿树与鲜花之中。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精心

构筑了点、线、面、带相结合的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特区创办初期,绿化覆盖率只有10%。后来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赋予自然景观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2000年12月,深圳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此殊荣。

在城市森林呼吸

在深圳居住很大的理由是因为深圳花园般的标准生活,满目都是沁人心脾的绿色。

有绿色本来并不稀奇,但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梧桐山、仙湖植物园、大南山丘陵山地等400多处公园、花园,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如绿宝石坠落在喧嚣的都市且大多免费开放,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面积达146公顷的笔架山公园由十余座小山峰组成,主峰海拔178米。在峰顶吹着山风,俯瞰深圳市容,远眺海景,很是惬意。位

于中心区的莲花山公园与新建的市民中心遥相呼应。每逢周末会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光、娱乐,茵茵绿草是放风筝的绝佳地点。

荔枝公园、中心公园、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绿色明珠般散落在市区内。城市干道两侧的绿化带,又将大小公园串起来。目前深圳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平方米,被评为最适合居住城市。

今天深圳的建筑大多根据地质、地貌规划设计,或临海远眺,或依山而立,使整个城市成为了一首和谐优美的交响乐。

闹市一隅的湿地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8公顷。每当候鸟南迁过冬之时,这里就成了观潮、赏鸟、游林的好地方。

更教山水总相依

在国内不少城市纷纷兴起“广场风”、“移植大树风”时,深圳没有随大流,深圳几乎没有“广场”,尤其是不利于渗水的大片水泥地广场。深圳还严格禁止从别处移植大树,即使是市内的大树迁移也受到严格限制。在一些生态景观带规划者突出了生态的理念,强调乡土物种。如今,共计近20万株的乔木、灌木,初步组成了多层次、色彩丰富、具有季相变化的生态植物林带。

深圳是丘陵山地型城市,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同时赋予深圳以美丽的“山城概念”,是今后的方向之一。

新加坡:巴掌上也要种草

新加坡仿佛是一个精雕细刻的杰作,足以让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叹为观止。

花园与树木遍布了整个岛屿,其中以占地52公顷的新加坡植物园最受人喜爱。园内保有原始的树木与精心种植的稀有花草。新加坡也是世界上两个拥有大片原始热带雨林的城市之一。道路两旁树木成荫,街头到处是小花园、小草坪,花香草绿,空气清新。新加坡种有各种花卉,其中以国花一一兰花最为著名,这些经过精心呵护的兰花颜色鲜艳,芬芳馥郁,而叶子花则布满了街头巷尾,甚至连丑陋的电线杆也被缠绕装点起来,鲜红或淡紫的花朵附在自由伸展的枝条上,在和风中轻轻摇曳,即使无须人工照料,也能随处开放。

每当清晨,清脆的鸟声会把人们从梦中唤醒;夜幕降临。各种乌儿唱着欢快的歌,进入树林。人在乌中,鸟在城中。虽然身居闹市,车水马龙,却是蓝天碧水,蝉鸣鸟叫。

宁可向空中发展,也要保证有65%的面积用于绿化。现在,新加坡即使是一些狭窄的街道,也想方设法进行绿化,如果路太窄无法种道边树,就利用沿街建筑物墙基,设种植池,搭棚架,种上藤蔓性的植物。

堪培拉:没有水泥墙的城市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一个漂亮而文雅的城市,市区依山傍水,有山丘密林环绕。1913年前,堪培拉只是一个代名词,这里的山丘、草地也只是山羊和袋鼠的家园。如今这里的绿化覆盖率达58%,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5.5平方米,比“欧洲花园”日内瓦高出4倍。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花园城市,有“大洋洲花园”的美誉。

堪培拉早在建市时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不设非植物墙,几十年来,这条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全城除总理府有一道围墙、一个岗亭外,所有的机关、私邸均以绿墙代之。而今,市内共种有600万株树木,世界上各种色彩艳丽的树木几乎都能在这里见到,如白桦、西洋杉、悬铃木、垂柳、榆树、胡桃、喜马拉雅杉等。

城市布局严整、合理,建筑新颖美观,很少有高层建筑。街道秩序井然,交通方便,空气新鲜,绝少尘埃。

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公园就座落在堪培拉近郊,还有一座占地40余公顷的国立植物园,栽有澳大利亚特有的奇花异草,是澳国植物研究的权威中心之一。

欢乐深圳动感之都的欢乐情怀

旅游从主题公园开始

深圳真正意义的旅游业出现在1989年。那年11门, “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在深圳湾畔建成开业并立刻引起轰动,成为中国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开山之作”。“锦绣中华”引领的主题公园建设的热潮持续至今,随后,华侨城集团又在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别于1991年10月、1994年6月和1998年10月建起了主题各不相同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 欢乐谷“三大主题公园,同样在全国旅游行业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这里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最集中的群落,深圳也通过建设自己独特的人文旅游景点,经过对文化遗产的良性开发和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有深圳特色的“新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华侨城人造景区也因此被誉为“文化资源开发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成功个案。2005年,华侨城各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就达1025万人次。

明斯克航母世界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航空母舰为主体的军事主题公园,“到深圳?看航母”已深入人心!蛇口海上世界、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海上田园,主题不同,风格各异,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

青春和个生的汇集地

“夜生活”本来是娱乐消费的代名词,但在深圳却是夜以继日的。蛇口酒吧街作为深圳“吧文化”的发源地,异国情调的酒吧比比皆是,被称为“深圳的兰桂坊”,一直受到港澳及外籍消费者的喜爱。华侨城酒吧街是青春和个性的汇集地,酒吧老板大多是年轻人,营造的酒吧气氛不论是热烈还是沉静,都让人从中找到年轻的感觉。中信城市广场酒吧街主要由一组透明玻璃酒吧屋组成,每间面积百多平方米,最独特的地方是这里多数酒吧只出售一个国家的酒和饮料,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

各式各样商场、食肆密度之高和生意之兴隆冠绝全国。新兴的SPA中心,档次之高也让你想起“帝王式的享受”。

置身移民城市深圳,你就来到了美食天堂,天南地北珍馐百味。酒店、食街使出浑身解术看家本领吸引食客上门,向西村食街、华强北食街、八卦路食街、蛇口食街、盐田海鲜街,中国各大菜系、特色小吃,西餐、日韩料理等,最挑剔的嘴巴也会得到满足。

尽管如此,要作为国际性娱乐城市,深圳还远远不够。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原丹麦国家旅游部部长埃里克·彼特森在参观完深圳后就曾指出,在他参观的中国城市中,很少有城市像深圳这样在娱乐方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特色,也很少有城市能够在夜间提供这么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深圳参评最佳娱乐旅游城市是合适的。但是,深圳还要走出去,看看国际上著名的娱乐城市是怎样的,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从而开拓思维,把城市办得更好。

洛杉矶:你想怎么玩?

旅游区城市化 篇12

近年来,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农民旅游意识增强, 更多的农民开始积极参与旅游活动。据统计, 农民旅游出游人次在2007年已经达到9.98亿人次, 占当年中国过夜旅游人次的62%, 旅游总花费2220.23亿元, 占当年中国旅游国内收入的29%。我国有近9亿农民, 人口基数庞大, 是未来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拓展的空间。

由于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差异, 农村旅游者在出游人口特征、信息获取渠道、产品偏好、出游花费、出游方式选择上和城市旅游者可能存在差异。把握这种差异, 可以让旅游营销人员、旅游服务人员针对城市和农村的旅游者, 分别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接待方式。

现有研究主要偏重于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特征, 或分别研究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的旅游特征, 对两者旅游特征差异的对比研究不足, 特别是缺乏定量分析。因此, 很难判断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旅游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否真正存在。鉴于这种情况, 笔者以游客调查表为基础, 通过统计检验, 分析了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在旅游特征上的异同, 内容涉及出游人口特征、信息获取渠道、产品偏好、出游花费、出游方式选择。

二、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本次研究数据来自于笔者发放的游客调查表。一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79份, 有效问卷439份, 有效率为91.6%;其中城市旅游者样本383, 占87.2%, 农村旅游者样本56, 占12.8%。本次研究运用SPSS13.0版本统计软件, 对游客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卡方分析, 从而对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旅游偏好、旅游满意度进行差异判断。卡方分析是用于检验两个名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统计分析方法。P值表示检验的显著程度, P值越小, 说明显著程度越高。本次卡方检验中所设定的显著程度为0.05。

本次调查游客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的出游人口特征差异分析

在问卷中, 出游人口特征主要有: (1) 性别; (2) 年龄; (3) 文化程度; (4) 月收入; (5) 职业。分别对这些变量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其概率P值如表2所示。

由于年龄、月收入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大于0.05,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年龄结构、月收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城乡旅游者的年龄交叉列联表的分析表明, 不论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出游人数最多的年龄区间是26~45岁, 城市旅游者在这个年龄区间占53.5%, 农村旅游者在这个年龄区间占65.5%。城乡旅游者的月收入交叉列联表表明, 不论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其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绝大多数, 说明中国的旅游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

由于性别、文化程度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0.05, 因此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的性别交叉列联表表明, 城市旅游者出游男性比例为48.5%, 女性比例为51.5%, 男女比例大致相当;而农村旅游者当中70.9%为男性, 占绝大部分比例,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的学历结构交叉列联表表明, 城市旅游者当中本科和大专占多数, 为62.8%, 而农村旅游者当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居多, 占62.9%, 具有显著差异。

注:由于城乡职业性质本身不同, 这里没有对城乡旅游者职业差异进行分析

(二)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信息渠道来源差异

在问卷中, 旅游信息渠道被分为6类: (1) 亲朋好友; (2) 旅行社; (3) 书报杂志; (4) 电视广播; (5) 网络; (6) 其他渠道。分别对城乡旅游者与6种旅游信息渠道之间联系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见表3。

由于书报杂志和网络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0.05, 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 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书报杂志和网络这两个信息来源渠道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交叉频数表的研究可以发现, 农村旅游者在通过书报杂志和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方面比例大幅度落后于城市旅游者, 从而验证了上述检验结果。农村旅游者最依赖的信息渠道是旅行社、亲朋好友推荐;城市旅游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亲朋好友推荐和网络。

(三)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旅游产品偏好差异

在问卷中, 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产品被分为5类: (1) 自然景区和文化遗址; (2) 温泉海滨乡村度假; (3) 主题娱乐公园; (4) 特种旅游 (如蹦极、攀岩、漂流等) ; (5) 其他。分别对城乡旅游者与5种旅游产品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见表4。

由于温泉海滨乡村度假旅游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0.05, 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 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温泉海滨乡村度假的偏好上存在差异。通过对交叉频数表的研究可以发现, 农村旅游者的温泉海滨乡村度假偏好大幅度落后于城市旅游者, 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从整体来看, 不管是乡村旅游者还是城市旅游者, 他们选择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比例仍然占绝对比例。

(四)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旅游方式选择差异

出游方式选择有散客出游和旅行社团队旅游, 对城乡旅游者的旅游方式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其概率P值为0.001, 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 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旅游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 城市旅游者选择团队出游的仅占33.5%, 而选择散客出游的已经占到66.5%, 达到2/3, 散客化趋势十分明显;而农村旅游者仍然有57.1%, 即60%左右选择旅行社团队出游。

(五)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年旅游花费差异

对城乡旅游者的年旅游花费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其概率P值为0.125,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年旅游花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交叉频数表的研究可以发现, 不论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年旅游花费在1000~5000元的占绝大多数, 其次是5000~10000元, 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六) 农村旅游者与城市旅游者的旅游服务满意度评价差异

在问卷中, 旅游服务满意度被分为6类: (1) 住宿满意度; (2) 餐饮满意度; (3) 交通满意度; (4) 景点满意度; (5) 旅游纪念品满意度。分别对城乡旅游者与5种旅游信息渠道之间联系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见表5。

由于所有的Pearson卡方检验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认为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交叉列联表的研究 (表6) , 可以发现: (1) 不论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满意度最高的是交通和旅游景点; (2) 满意度最低的是旅游纪念品; (3) 对住宿和餐饮, 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绝大部分评价为一般。

四、研究结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在出游人口特征、信息获取渠道、产品偏好、出游花费、出游方式选择、旅游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非参数检验, 得出以下结论:

(1) 农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在年龄结构、月收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显著。城市旅游者出游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农村旅游者男性出游占绝大部分;从文化程度来看, 城市旅游者平均文化程度高于农村旅游者 (大部分高中以下) 。 (2) 在旅游信息获取方面, 城市旅游者通过网络和书报杂志的比例明显多于农村旅游者, 但从总体来看, 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旅行社和朋友推荐。 (3) 在旅游产品选择上, 城市旅游者的度假旅游意识领先于农村旅游者。但不管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他们最青睐的旅游产品仍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 (4) 在出游方式选择上, 城市旅游者散客化趋势比较明显;农村旅游者依靠旅行社团队出游仍占据主流。 (5) 在旅游花费上, 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年旅游花费在1000-5000元的占绝大多数。 (6) 在行业服务满意度方面, 城市旅游者和农村旅游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城市旅游者还是农村旅游者, 认为满意的服务是交通和旅游景点, 认为一般的服务是住宿和餐饮, 不满意的是旅游纪念品。

本次研究的结论对旅游营销和服务接待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1) 由于农村旅游者更依赖旅行社, 而城市旅游者散客化趋势比较明显。因此, 有条件的旅行社可以考虑进入广大的农村市场。主要目标为26~45岁的男性市场。 (2) 旅游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 针对城市旅游者应逐步加强网络、书报等形式, 对农村旅游者要重视利用亲朋关系的口碑效应。 (3) 不论是农村市场还是城市市场, 现阶段中国人最喜欢的旅游形式仍然是观光旅游。旅游企业要考虑的是在观光旅游本质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形式的升级, 而不是盲目开发度假产品。 (4) 在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 国内游客满意度最低的是旅游纪念品, 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

[2]国家旅游局.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8[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

[3]薛薇.2004: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4]曹新向, 安传艳, 李永文.我国农民旅游研究评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上一篇:真心话下一篇:儒家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