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精选12篇)
数学考试 篇1
1822年12月24日, 法国北部洛林的一个小村庄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叫埃尔米特, 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不幸的是埃尔米特一生下来, 右脚就残疾, 后来他一生都是拄拐杖行走的.埃尔米特长大了, 上学了, 可是成绩一点也不好, 特别是数学成绩, 考试在班上倒数.老师用木条打他的脚, 小埃尔米特嘀咕着:“数学考不好, 打脚有什么用?我又不是用脚思考.”埃尔米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求学的路上, 从小学到中学, 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默默无闻”.要考大学了, 第一次没考上, 原因是数学不及格, 第二次还是数学不及格, 他一次又一次地落榜, 却仍继续坚持, 直到第五次才勉强达线, 被巴黎的一所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 埃尔米特去考数学研究所, 不幸的是数学考不好, 没有一家研究所要他.可是这些挫折都没有使埃尔米特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后来埃尔米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解决了人类一千多年没能解决的“五次方程式的通解”, 证明了自然对数的底的“超越数性质”.埃尔米特直到49岁时, 巴黎大学才请他去担任教授.此后的25年, 几乎整个法国的大数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埃尔米特成了19世纪最伟大的代数几何学家.
坚持是埃尔米特成功的第一因素, 特别是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放弃对科学的热爱.埃尔米特高考时如果前面四次中任何一次决定放弃, 他便进不了大学;考研究所时数学不及格, 被多家研究所拒之门外, 这时候如果放弃对数学的研究, 埃尔米特也成不了伟大的数学家.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哪一次或几次考试没有考好, 便对自己失去信心, 把自己的努力看成一无所获.
热爱是埃尔米特获得成就的最好老师. 埃尔米特对数学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从数学大师的著作中找到了数学美, 饮到了数学的甘甜, 他自己称为中毒很深, 不能自拔.埃尔米特没有因为数学考试不及格而放弃对数学的热爱, 在大学时没有因为数学不是自己所学专业而放弃对数学的热爱 (埃尔米特大学读的是文科) , 大学毕业后没有因为不能从事数学研究而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在他49岁之前, 他的学习和工作几乎与数学没有关系, 但埃尔米特血管里流的是数学的血液, 大脑里装的是数学的细胞, 他从一个数学成绩特差的学生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那就是因为“热爱”.同学们, 让我们也热爱数学吧, 即使你成不了埃尔米特, 但你的人生会因为热爱而充实, 而丰富多彩!
数学考试 篇2
1、今年是()年,共有()天,这个月是6月份有()天。
2、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右面是()方,你的后面是()方。
3、□8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4、一列火车上午7:30从合肥出发,当天下午3: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小时。
5、一台冰箱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
6、① 5平方米=()平方分米 ② 4公顷=()平方米
7、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7.5,7.05,7.75,7.57:()>()>()>()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 学校操场面积为110()② 小青的身高135()
③ 一块橡皮一个面的面积为6()④ 课桌面的周长为2.5()
9、▲=●+●+●,▲+●=40,则●=(),▲=()。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10分)★
()
1、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2、张亮的叔叔8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
()
3、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
4、华华家客厅面积大约是30平方分米。()
()
5、三(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1)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8分)★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B、2,C、3,D、42、648÷8的商的个位上是()。
A、8,B、1,C、9,D、03、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D、甲、乙的面积相等,它们周长不一定相等。
4、某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年级有42人都报名参加,其中27人参加书法,24人参加剪纸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B、8,C、9,D、10
四、算一算(28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500÷5= 80×50= 56+34= 2700÷9=
2.3+3.4= 5.3-3.5= 8+4.7= 12×200=
9-3.5= 15×20= 0÷23= 2000÷4=
2.列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16分)
42.3+15.9= 10-3.8= *15×68=
32×26= 927÷3= *522÷4=
五、画一画、算一算(8分)
下面每个方格的边长表示2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各
一个?并在方格纸右面算出它们的面积。
六、解决问题(26分)★
1、一本软面抄1.20元,一根钢笔5.60元。买一本软面抄和一枝钢笔一共要付多少元?(5分)
2、学校组织252人乘6辆车去参观科技馆。如果每辆车的人数相同,每辆车应坐多少人?(5分)
3、聪慧幼儿园每都天运来水果6箱,每箱10千克。一个月按21天计算,运来水果多少千克?(5分)
4、一艘轮船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5分)
5学校会议室地面的长12米,宽是8米,如果在地面上铺4平方分米方块,需要这样的方块多少块?(6分)
2、考试注意事项:
不管是期末考试真题还是模拟题,都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在考场上的思维,因为考试对每个学生来说,可谓是稀松平常的事。在今后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有的考试能决定人的命运,有的考试则仅仅让你心中有“底”。但是,无论大考小考,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实际“应战”能力的好机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在考试过程中,最好保持心情的放松,并且平时也注意锻炼自己在特殊场合的应变能力。那么考场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考试时心情不能紧张。紧张情绪是大脑对事物进行正确分析、判断的最大障碍。由于紧张,大脑神经活动紊乱,人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明显下降,造成记忆反应模糊,语言表述不切要点,考不出应有的水平。
二、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不能毛毛糙糙、弄错题意,答非所问而造成失分。
认真答题可谓得分关键。有的试题表述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几个方面汇集在一起,才能算答题完整,有的甚至要先找一些过渡条件,才能转到正题。这些,就需要同学们动一番脑筋,不要提笔就答,应该先冷静构思一下: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如何表述才能更清楚、更准确,然后再动笔,这样正确的把握性大。
目前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多。几个选项放在一起,似是而非,似非却是,对待这类题目,大家要注意分析、仔细推敲,文科题可以比较一下,理科题不妨用笔算算,选一个最合适的选项。一般来讲,如果平时学得扎实,加上仔细判辨,这类题是否能认真答题可谓得分关键。有的试题表述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几个方面汇集在一起,才能算答题完整,有的甚至要先找一些过渡条件,才能转到正题。这些就需要同学们动一番脑筋,否则是不容易得分的。
三、卷面书写一定要认真规范,在各种考试中,由于书写不认真,涂改现象严重,格式不规范,造成失分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在考场上当你为解题酣畅而拍手称庆之际,别忘了留神你的字。
3、更多考试注意事项:
需要准备的物品:
1.彩色铅笔一盒:有可能会出现按照要求画图或者涂色的题目;
2.垫板:和书一样大小的垫板,但是不要太硬了;
3.铅笔至少5支(因为中间没有时间让孩子削铅笔),颜色不要太深,这样容易使卷面显得太脏;但是也不要颜色太浅的,有时候孩子写字力量太小,容易看不清而导致扣分;
4.直尺:每位孩子必须要带尺子,要求连线题等必须用直尺连;
5.好用的橡皮:最好用容易擦掉字的那种,利于保持直面整洁;
数学考试 篇3
[关键词] 英国高考 A水平考试 数学分模块考试
一、英国高考简介
1. A水平考试简介
英国考试项目繁多,最普遍的考试包括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GCSEG(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的缩写)和A水平(Advanced Level)科目的GCE考试(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的缩写,以下简称A水平考试)。前者相当于中国的中考,考生年龄多在16岁左右,英国习惯上称之为“16岁考试”;后者则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考生年龄多为18岁,英国习惯上称之为“18岁考试”。在GCSE考试中取得5个A~C结果的学生通常会继续学习两年(也称这两年学习时间为第六学级或第五学段),接受高级水平教育或叫英国高中课程学习,即A水平课程学习,学习期间可参加A水平课程的GCE考试。A水平课程考试成绩证书几乎被所有用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也就是说,不仅为英国所有大学承认,同时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以及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大学承认。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所大学承认该课程合格证书,新加坡甚至直接将该课程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全国统一考试。英国大学一般根据学生至少3门A水平考试的成绩进行录取。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和中学毕业考试是合二为一的,全英国主要有5个考试委员会(均为非官方组织)分区组织GCE和GCSE考试,即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AQA);北爱尔兰教学大纲、考试与评估委员会(Northern Ireland Council for the Curriculum,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s,CCEA);英国爱德斯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Edexcel);牛津剑桥皇家艺术学校考试委员会(Oxford,Cambridge and RSA Examinations,OCR);威尔士联合教育委员会(Welsh Joint Education Committee,WJEC/CBAC)。另外,有3个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管各个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命题等,确保各考试委员会考题不至于过难或过简,并对参加不同考试委员会考试的考生公平对待。它们在英格兰是英格兰教学大纲与学历管理委员会(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在威尔士是终身学习与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Lifelong Learning and Skills,DELLS),在北爱尔兰是北爱尔兰教学大纲、考试与评估委员会。
各个考试委员会分区独立组织实施,每年的1月、5月、6月、10月、11月等都有各个考试委员会组织的A水平考试,每个科目在一年内可以参加多次考试。各高校依据A水平考试结果,独立选拔学生。选拔标准在各校、各系都不一样。英国的A水平考试实行等级制,A等最高,E等合格。近些年,在高校入学申请者中有越来越多的A等考生,无法分出其高低,不得已再对申请者单独组织考试,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录取标准。1989年又增设了A水平补充(即AS)考试,其课程内容相当于A水平考试课程的一半,所以两科A水平补充考试相当于l科A水平考试。为了使能力较高的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机构又在部分高级水平考试内新设了特殊试卷考试。该试卷的题目难度较大,在该试卷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考生,能在大学录取中占有很大优势。
A水平考试科目很多,有40科左右,既有语言、历史、地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学术性科目,也有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工艺创作等技术性科目。各个考试机构每年考试科目都不同,考生不受居住地限制,可以到任何一个A水平考试机构申请考试。考生根据大学在录取条件中对考试科目的要求选考各种科目。考试合格发给的合格证(单科),在所有采用A水平考试成绩的大学通用。其中,英语、数学和综合理科等一些核心课程是每个考生必考科目,其余各科可以任选,每个考生平均选考六七门。
2. 英国高校招生机构、招生程序及录取简介
英国共有90多所大学,50多所高等教育学院和600多所继续教育学院。由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UCAS)负责招生的英国学校有325所。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是各成员高校经过协议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其前身是1981年注册的非营利非官方公司(UCCA),性质为教育慈善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成员机构和申请者的报名费。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的主要工作程序有:第一,分发和接受入学申请书,申请者可在计划入学前一年的12月15日之前,将附有1份保密的由别人(一般是中学教师、父母或其他熟悉该考生学习、品德情况的人)填写了推荐信的申请书寄给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第二,处理与转寄申请书;第三,将招生高校的初步答复转达给申请者;第四,将申请者的回复转达有关高校,回复有三种:肯定接受、后备接受、放弃,每名申请者只能对两所高校做出肯定接受的答复;第五,将高校最终决定转达申请者,在7月~8月A水平成绩公布后,高校最终决定是否录取。
英国高校的录取程序复杂,注重全面测查。录取的决定权掌握在大学手里,大学收到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寄来的学生申请表格后(此时考生可能还没有参加A水平考试),分送到各系。各系认真查看申请材料、学生以前的考试成绩、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和教师评语,从中选出数倍于招生名额的申请,约请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里来校面试。面试主要是直接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爱好和特长。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还要对申请人组织专门的书面考试,考一两门主要科目和相关科目,面试后,提出三类初审意见,即无条件录取、条件录取和不予考虑。每年大约有20%的学生获得无条件录取的资格,不管他们是否参加A水平考试,或者考试成绩如何,大学都会录取他们。他们都是中学阶段成绩一贯优秀,而且面试又令人满意的一群学生。条件录取是要求申请人在A水平考试中必须达到大学所规定的标准,方可被大学录取。不予考虑的学生则失去进人该校的资格。
以上所述的考试、招生、录取办法主要适用于正规的综合性大学。除此类大学外,英国还有很多学院,其招生情况有所不同。它们不问学历,不要成绩合格证书,也不进行人学考试,招收一切想入学的人。想上这些学院的学生,可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函索申请表及学院科系简介,认真填好后,连同其他材料直接寄往该校,学院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面谈,在面试的基础上决定录取与否,录取标准较一般大学要低。此外,高等教育学院师范系的申请,须经中央注册交换所核准后,方能录取。
A水平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在中国大陆地区属于起步状态,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已有两届毕业生,北京、上海也有学校在举办A水平课程班,但这些学校均为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学生。山东省的青岛科技大学刚刚获得A水平考试权,2008年起每年招收50名业余制高二、高三在读学生,2008年7月在山东省内招收全日制初中毕业学生100人,学制3年,前一年半参加O-level(英国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二会考)考试,后一年半参加A水平考试。
二、英国A水平数学考试简介
A水平的有些课程,比如数学和物理,程度相对较浅,课程难度虽然不能和我国类似考试相比,但是,它们牵涉的范围都很广,比如数学就要学微积分中的二阶导数等。A水平的数学分为几个考试模块,如纯数学(Pure Maths)、核心数学(Core Maths)、力学数学(Mechanics Maths)、统计学(Statistics)等,考生可以根据网上公布的考试时间参加自己报考的相应模块考试。表1就是CCEA考试委员会在2008年5月和6月,以及2009年1月的考试模块安排。各个模块的数学并不都是必考科目,有些是各个高校录取必需的,有些是部分高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需要考生选考的。
各个数学考试模块的成绩按照A、B、C、D、E五个等级打分,低于E等级的打分为U(Unclassified),得U的考生不能获得本模块考试合格资格。成绩将会传到考生报考的高校,供其录取参考。不同的考试机构组织的A水平考试,大纲内容不同、难度也略有不同。英国第六学级阶段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不同的考试机构每年公布不同的A水平考试大纲,但是不同考试委员会或不同年份的大纲基本上围绕1993年联合入学考试委员会(JMB)公布的A水平大纲变化。JMB的A水平大纲主要包括:
(1)基础:函数及其图象、数列、代数方程根的位置、不等式等。
(2)微积分初步:变化率的概念、曲线与曲线上切线的关系、多项式微分、斜率。
函数的图象、极大值优化应用、面积和面积的符号约定、微积分基本定理、不定积分等。
(3)函数:函数记号、复合函数、反函数、公式变形、绝对值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
(4)数学方法:勾股定理的应用、圆与球的方程、椭圆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三角倍角公式、三角方程、二维和三维中直线的向量方程以及相应的数量积、两直线交角、两平面交角、二项展开式等。
(5)微积分方法:微分法、积的求导及其应用、商的求导、复合函数微分、反函数微分、简单微分方程、旋转体体积、分步积分等。
(6)复数: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算术运算和几何解释、代数基本原理、整数的棣莫弗定理、复平面上的映射等。
(7)矩阵:作为数的陈列的矩阵、矩阵算术、矩阵代数、转移矩阵等。
(8)数学结构:集合定义、交与并的布尔代数、布尔代数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群、子群、群的同构、反证法、归纳法等。
(9)微分方程:解一阶微分方程、边界值和初始条件、二阶方程、分离变量法、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等。
(10)数值方法:误差的算术、浮动小数点算术的误差、泰勒多项式逼近、级数的收敛、数值梯度、解微分方程的精确度等。
(11)牛顿运动定律:数学建模、速度、距离和时间图象的解释、向量、动量收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
(12)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数据解释、数据的图象表示、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随机事件、互斥事件、条件概率等。
(13)问题解决:建立模型、分析数学问题、解释数学问题、证实解答、猜想与严格性等。
JMB公布的A水平考试大纲内容较多,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列了部分主要内容。
三、英国高考及数学考试对我国高考的启示
1. 给高校更多的自主决定权
英国中学教师不会通过利用大量模拟题训练学生来应付考试,因为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报考的学校不同,科目也不同,考前两周学校基本上都放假,学生自己复习,当然这也和文化传统、经济环境、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我国高考改革还是可以借鉴英国高考经验,采取每年多次高考,不同高校自己确定考生的高考科目,让高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这样,考生就可以有目标地学习相应课程,而且每所高校所需考课程不多于5~6门,学生不会有太大压力。
2. 由中介机构办理报考手续,减轻政府机构和高校压力
英国很多高校不直接受理考生的申请,通过英国高等院校联合招生服务办公室集中统一办理,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各高校招生工作任务也因而大大减轻。因此,各高校内部招生工作人员较少,如威尔士爱博瑞斯维斯大学每年招收本科生4 000余人,而负责本科招生的部门仅有3名工作人员。相反,我国高考招生每年从报名到录取耗费大量国家公务机构人力和财力,如果由符合条件的民间机构通过竞争来代理这些繁杂的工作,应该会减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压力,也会通过竞争降低费用。
3. 对不同数学内容进行分类考试
A水平考试中数学分为三部分,分别记分,报考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录取某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而我国高考只分文、理数学考卷,不考虑工科、医科、理科、农学等各个门类以及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特点,对此,应该借鉴英国数学考试分类方式,把数学考试分成几个模块,根据学科门类、专业各取所需。
4. 不宜在我国轻易采用英国高考及录取方式
英国社会有较高的诚信制度和传统的思想文化支撑,在高校考试和录取工作中很少产生因为工作人员腐败导致成绩低下的考生进入高校的情况。但在中国,诚信和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或成熟,预防措施也欠缺,如果冒然采用参考推荐信、以人为面试为主的录取方式,势必造成录取腐败,公平受染;同时,因为我国各个地方基础教育水平有较大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录取标准,又会逐渐扩大教育水平差异,带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5. 与时俱进地对A水平考试方式取优去劣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怀疑A水平考试。批评者认为,考试的弊端在于:过分看重能否及格,而忽略了对各门学科的真正理解;迫于应试,中学教与学都比较匆忙而肤浅,探究性学习不足;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约有一半考生不能在GCSE考试中取得5个C以上的成绩,也就意味他们不能升入高中;A水平考试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难度太大,英国正在酝酿对此进行改革,试图达到以下目标,即建立一个将初中和高中合二为一的新体制,所有中学生将学习相同的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计算机、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需要和去向选择各专业的学习内容; 减少书面考试,教师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平时评价,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业余爱好将得到承认;学生的成绩将没有及格和不及格之分,他们的考试证书将被分为4级,即入门、基础、中级、高级,其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个人品质、普通技能、体育、艺术、支援者活动等;中学生获得的文凭将不再分为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努力改变职业资格证书逐步贬值的趋势。上述A水平考试存在的缺点在我国高考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中国高考模式也需要参照其他国家改革进程,逐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甲刚.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特色[J].中国高校招生,1999(2).
[2] 陈昌平等.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www.edexcel.org.uk.
[4] htp://www.qda-level.com.
[5] http://www.teachernet.gov.uk/teachingaln dearning/exambodies/.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数学系)
数学:会考试才能得高分 篇4
不要以为只有新课才需要预习, 实际上复习课更需要预习。复习课容量大, 教师在授课时用到的知识点多、进度快, 同学们要在课前复习有关的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提前做一些基础题, 知道本节复习的重点, 基本领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听课时有侧重地听, 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得轻松, 听得认真, 效率会大大提高。
多看看例题
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做题量。通过做题来巩固基础知识,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见到题以后知道是哪类试题, 知道常规的解法。几何题中一些常见辅助线做法要记牢。做完中考模拟题后, 要认真体会每道题的出题意图、考查方向, 回忆自己还做过哪些考查此知识点的题目, 知道此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式。准备一本带有试题详解的复习资料, 有时间多翻一翻, 多看一看例题, 总结做题的经验, 等于给自己找了个课外辅导老师。
复习内容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
每天要挤出时间, 将当天复习的内容消化吸收好, 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蒙混过关。准备一个错题本, 把错题分类归纳, 写上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答案。每到周末, 再把错题本上的内容看一遍, 对知识点和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总结。
正确对待每次考试
数学考试 篇5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小学 汤美娜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效率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自身认识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纠正教学方向,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列入自己的教学目标中,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让数学知识还回本真,摆脱分数形式的限制。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效率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各种教学方法遍地开花,这是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力表现。即使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然存在着学生学习效率低、接受能力差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反思:是否在授课中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让数学知识过分地“乔装打扮”,却失去了其本身具有的实践性质?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一、数字计算实践,点拨学习真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讲解中,教师会常常遇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到底学习数学有什么用途呢?这样的问题是具有一定的反思价值,其可以直击当今的应试教育。虽然新课改精神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得不将目光放在学生的成绩提高上。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适当加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存在薄弱的部分即对于20以内减法中的退位方法的掌握,学生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实现熟练掌握本课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枯燥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导入情境游戏“我的杂货铺”让学生们用虚拟的“货币”来互相进行商品的买卖,通过新奇有趣的游戏过程来提升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速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陪家长去购物,帮助家长做一个合格的“小会计”,通过实践来熟练掌握“退位”的要领。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为学生的学习点燃了兴趣,使其将被动学习有效地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几何问题实践,化简抽象困锁
几何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小学学习,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怎样夯实学生的几何知识基础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去思考的问题。纵观小学的几何知识,其较简单并且基本上都是以单一的图形为主,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要增加学生实践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几何知识直观的转化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本课的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除了要记住S长长宽和S正边长边长的公式以外,还要熟练应用公式来进行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实践练习,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铅笔盒和书本以及课桌的面积的计算,也可以通过两个物体的大小比较(如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的边长相同时,二者面积大小的比较),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几何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三、其他知识实践,助力理解记忆
小学教学大纲中将其他的如钟表计算、日期、人民币换算等知识纳入进了小学课本中,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小学生学习中较困难的地方,其表现为对于各种单位间的换算混淆不清,常常搞不懂“六十进制”、“十进制”等之间的关系,练习中错误较明显、正确率较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着手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利用学生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来设计新鲜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增加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24小时计时法》一课时,会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本课知识时,常常存在着对于12点以后的知识计算不清的现象,学生们对于24小时的计时法和12小时的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是薄弱的地方,特别是时间越往后,学生们便越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游戏教学法,让学生们用事先准备好的钟表教学用具,来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进行24小时的计时法和12小时的计时法之间转换。经过学生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多次实践练习,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便养成了换算的思维,进而会很熟练地掌握本课的知识。又如:对于日期中年月日的换算学习中,学生感觉到困难的部分是对于闰月和闰年等知识之间的理解。基于此,教师也可以采用此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弄清楚其中的难点(闰年等知识)的计算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多元智能
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让知识能够进行有效地变形,由其抽象性转化为直观性,降低了学生的思考难度;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手脑配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化发展。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实践时间,促进其知识的理解接受速度和程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知识中,学生常常对于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和面积公式等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适当的实践动手时间,如:可以出题让学生进行三角形的制作,“例1.请大家制作一个底边为3厘米,面积为6厘米的三角形。”学生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三角形底高来2先求出高长为4厘米,再进行三角形图形的制作。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图形制作的难度,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将思考与动手共同进行,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他的几何知识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的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要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童,对于他们来说想学习好简单的知识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与其年龄中智商的发育相关。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打破分数思想的禁锢,将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学中的常态机制,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在知识中找到实践的法宝,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考点分析 篇6
考点1:数的读写、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数的读写、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1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295330000人,这个数读作()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为()人。
分析和解答读数时从高位往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完亿级加读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加读一个“万”0000,读作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求近似数采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千万位是9,向前一位进1,所以1295330000人≈13亿人。
练一练1:我国目前土地沙化面积达到一百六十八万九千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千米。
考点2: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情况和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情况。
例2一个数的百位和百分数都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分析和解答这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最低位是百分数,这两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其余各位就是十位、个位、十分位,这些数位上的数都是0,所以这个数写作600.06。
练一练2:一个数是由8个亿、5个百万、2个万和9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考点3:数的大小比较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的掌握情重点考查同学们对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例5从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素数、最小的合数、最小的奇数中选三个数组成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分析和解答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则最大的三位数是42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练一练5: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考点6: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6已知m=5n(m和n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m与n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分析和解答如果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根据m=5n可知,m是n的5倍,则m与n的最大公因数是n,最小公倍数是m。
高考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小议 篇7
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 当考生进入考场后, 他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就是一个定值了, 如何将自己的水平在短短的120分钟内表现在答卷上, 这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当的考试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从高考数学考试的特点来看, 除了基本功外, 比较重要的就是考试的“答题技巧”问题, 即考试的策略问题.本文就如何参加考试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三点建议
1.保持内紧外松的临战状态
(1) 考生在考试前一周逐步放松并进入临战状态, 并进行生物钟的有效调节, 让自己的作息时间与考试时间同步, 保持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2) 考试过程要精神集中, 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 坚持做好每一道题, 不到交卷时间决不停止思考, 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
2.使用合适的答题策略
高考的性质与平时的训练不同, 高考的形式也与平时的考试有很大的不同, 如时间的限制性、分数的选拔性、评分的阶段性等, 都要我们采取一些不同于平时的答题措施, 在此再次提两点建议:
(1) 由于时间所限, 因此拿到题后要迅速解决“从何处下手”和“向何方前进”这两个基本问题.据资料统计:一套高考试题约计1500个字符, 以每分钟200~300个字符的速度审题, 约需5~7分钟, 考虑到有的题目需要重复阅读, 实际时间不会少于12分钟, 答题书写约1500个字符, 若按每分钟70个字符大约25分钟, 也就是说看清楚题目后直接抄写答案需要40分钟左右, 那留给思考、演算、组织文字书写和复核的时间只有80分钟, 平均到每道题均少于3分钟, 为了给解答大题留下思考时间, 选择题、填空题应在1~2分钟内完成, 解决不了就跳过去;解答题中容易题也要边想边写以节省时间.对于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时间分配约以4∶6为宜, 具体到每一道题, 一旦找到了解题思路, 书写简明扼要规范, 保证知识点的得分, 对于涉及初中知识的可以直接写出答案, 如解应用题或排列组合问题时, 在引进所需字母后可写“依题意”直接写出数字模型.
(2) 灵活机动.由于高考试题量多, 且实行“分段评分”, 所以考生必须做心理换位, 积极争取“分段得分”, 即合理应用数学解题策略, 使所掌握的知识能充分表示出来, 并转化为得分点.
3.运用应对选拔的考试技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从技术上来讲, 有两点——制定科学的解题程序和树立“进入录取线”的全局意识, 对此提出四点建议:
(1) 提前进入角色, 应让脑细胞开始进行简单的数学活动, 这不仅能转移临考前的焦虑, 而且有利于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2) 拿到试卷后要先快速摸清“题情”, 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预览一遍全卷, 尤其认真读试卷的说明和各种题型的引导语.
(3) 执行“三个循环”:
第一循环通览全卷, 先做简单的, 第一遍解答简单题是第一个小循环, 拿到几十分, 把情绪稳定下来, 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二个循环用时100分钟, 基本完成全卷, 在大循环中把握整体全局.
第三个循环检查收尾, 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检查书写并实施“分段得分”, 仔细复查, 防止“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等.
(4) 做到“四先四后”, 即:
①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 后做困难题, 对低分难题不要耽误时间.
②先熟后生:通览全卷, 先做那些比较熟悉的题目, 会使人下意识地进入境界, 达到预期目的.
③先高后低:要注意解题的时间效益, 两道都会做的题, 应先做高分题, 后做低分题, 尽可能减少时间不够而失分.
④先同后异:将相同类型的题目集中处理, 它们用到类似的思考方法, 把它们一并处理, 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以避免兴奋中心的过快转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把握高考解题的思维规律
据研究考证: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是教材原题的同类变形题.因此高考题解答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在特殊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的时间受限性, 因此解高考题必须做到:
(1) 快速解决“从何处着手”;
(2) 快速解决“向何方前进”;
(3) 立足基本题目, 争取高水平;
(4) 立足一次成功, 重复复核环节.
因为高考时间紧张, 不可能做细致的检查, 所以要立足于一次完成, 稳扎稳打, 步步有据, 全力提高解答的成功率.
三、注意加强分段得分技术
高考试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入门容易, 出结果难”, 因此, 在解高考试题中有一个关键策略是知识点得分.分为:
(1) 正难则反——倒步叫作“正难则反”, 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 顺推有困难时就逆推, 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就从间接证明, 这种逆向思维方式得分点比较准确.
(2) 以退求进——退步解答, 这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 如果我们不能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可以从一般到特殊, 从复杂到简单, 从整体退到部分, 总之退到一个能够解决的途径上来.
(3) 分解分步——缺步解答, 解题中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 一个明智的策略是, 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 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把这种情况反映出来, 即在解答中能做几步算几步, 最后虽不能拿满分, 但分步得分总是可以的.
(4) 大胆猜测——认真作答, 猜测是一种能力, 最后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实在没有办法, 无从下手, 不妨就用猜想来“进可攻全守, 退可分步得分”.
总之, 在解高考试题时, 知识能力固然重要, 但考试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祝大家在考试时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
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初探 篇8
近几年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不少探索和研究,许多模糊的认识得到了澄清。然而,在课堂上依然会发现许多与素质教育思想相违背的做法。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确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制约着他们的教学行为,笔者发现教师在考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学生身心遭受严重的伤害。主要表现在:
1. 考试偏离了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是通过考核,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考试的目的是把学生分成等级进行筛选,筛选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助长了“分数第一”的思想,忽视了全面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盲目地跟在考题后面跑,多考多讲,少考少讲,不考不讲,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标准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频繁的考试,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
2. 学生丧失了兴趣。
频繁的考试,激烈的竞争,成了师生的共同负担,这样必然使得本来应该是欢乐愉快的学校生活变得紧张不堪,毫无童趣。考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从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厌倦考试,畏惧考试,有的学生甚至谈“考”色变。
3. 考试忽视了个性。
数学考试必须关注个体个别学习的差异,不能“一刀切”。而我们现在的数学考试内容共性的东西太多,统一的考题,标准的答案,不管学生的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异同,强调用同一张考卷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果产生的都是“标准件”,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理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初探”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所谓“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是指在小学数学考试过程中,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途径,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初步探索
以上述理念为指导,我们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小学数学个性化考试的初步探索。
1. 考试内容———变“死记”为“活用”。
改革考试内容,我们将过去的考试题目侧重于考查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并重。我们努力尝试着在试卷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使考试成为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艺术,让试卷富有明朗的生活气息,生动的问题情境。我们在数学试卷命题时,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审美角度,使考试内容体现“四化”。
1生活化。数学考试命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使学生在考试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案例】
人在各种状态下眨眼次数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如下:
打电脑游戏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正常状态时的2/5、看书时的2/3。人在打电脑游戏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 ( ) 次,看书时平均每分钟眨眼次数是 ( ) 次。
这样的命题设计逐步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人文性。
2趣味化。命题中,我们注重挖掘考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生活情感的体验,在考核时,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情感。这样的考试,学生的精神轻松,一点压抑感也没有。例如,在“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考查中,可设计这样的题目:
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从高位到低位)
第一个数字既有因数3,又是6的倍数
第二个数字既是素数,又是偶数
第三个数字是最小的奇素数
第四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
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素数
第六个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第七个数字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第八个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3问题化。数学命题应注重诱发学生大胆的思维、猜想、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前的考试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4活动化。数学命题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在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案例】
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加广阔。
2. 改革考试形式,变“单一”为“多样”。
传统的考试形式单一,过于重视书面测试,强调统一考查,采取封闭方式,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考试形式,确保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具体性、可测性。
(1) 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
传统的考试采取笔试的形式,忽视小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而这却是小学生今后发展最需要的素质之一。为此,我们增加了口试和操作。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即口算,说算理,说公式的推导,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动手制图、测量、制作等。
1口试。通过口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算、论证、表达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一张试卷永远也达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题目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晓其中的算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有些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计算起来得心应手,但当你问他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却无言可答。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肤浅的认识水平上,如果老师不有意识地去引导,则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2操作。在考核中,我们坚持把考核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对制图、测量制作等实践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把书本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本领,我让学生根据题目对底面圆的半径和圆柱高的要求,当场做出圆柱。既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又会实际操作,这是一张考卷很难办到的事。通过动手操作的考核,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心更灵,手更巧,脑更活。
(2) 分层考核和分项考核相结合。
由于学生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表现在对同样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要,大一统的考试显得无能为力,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考核和分项考核。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
1分层考核。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编拟出ABC三种不同层次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考试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不管是哪一层次的考试,教师一样承认其成绩。这样,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学生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克服了教学同步化的缺陷。
2分项考核。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有的擅长于计算,有的强于解答应用题,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为了展示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本着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宗旨,从“基础知识” (含填空、判断、选择等)、“口算” (含视算、听算等)、“计算” (含脱式计算、简便计算、估算、列式计算等)、“应用题” (含补充条件及问题、改编应用题、一题多解等)、“操作” (含测量、画图等) 等方面设计考卷,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最喜欢的几项进行考核,更加适应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3) 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
以往的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多,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少,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胆地进行了改革。笔试考卷上只有概念和计算两部分,而对于学生头疼的应用题则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将各类应用题归类后设计成贴近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几道独立完成或与同伴一起完成。如:考题“装璜你的书房”。首先,测量一下书房地面的长和宽,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下来。其次,选择材料,估计用量。现在我们只研究地面的装修。你认为选择什么材料既经济又实惠?算一算,大概要准备地板多少平方米?最后,合理估价。请根据市场行情,提出一种合理化的装修建议。对于这样的考查,学生觉得新鲜而富有挑战,他们积极投入,热情高涨。
(4) 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
以前,考试命题都是由教师“包办”完成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测的地位。消极地应付考试,毫无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让学生自主命题,然后将其中的好的考题收集起来,在考题后注上命题者的姓名统一印发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查资料,懂得了合作与交往。
3. 改革考试评价,变“单向”为“多向”。
传统的应试教育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 自评、互评、师生评相结合。
1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想想自己在考试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并给予改正机会,可以再改一改,做一做,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互评。开展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师生互评。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考试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描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另外,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节教学行为。
(2) 采用“等级+评语”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用精确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认为,以模糊求清晰,对学生的评价会更科学、更客观。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分层要求,淡化横向比较,注重纵向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愉悦。卷面首次批改不出现等级,只在每个对题的旁边打“√”,错的打“”。只要学生能及时订正,就可以算对,这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就可打优。在打上优、良、尚可、需努力四个等级的同时,我们更为注重写上几句激励的语言。对待优等生,要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待中等生,要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使其向更高处努力;对待学困生,要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找到学好数学的信心。
(3) 还学生考试成绩的隐私权,允许学生重考定级。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考试改革 篇9
通常, 校内考试都是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的形式和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这种传统的校内考试模式对教育教学曾经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我国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重任, 如何对校内考试改革创新, 使之适应新的形式和任务的要求, 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明确校内考试的方向
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数学校内考试必须既要有利于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水平, 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通过考试检测出自己的数学水平, 更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考试中发扬自己的个性, 拓展自己的思维, 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校内考试中, 无论是考试类型的确定、难度的确定和选择、试卷结构的调整、方法的选择和变化都应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
二、确定校内考试试题的类型
每次考试试题都是由基础型试题、拓展型试题、创新型试题三种试题组成.这三种类型的试题按照一定的结构比例分布在各种题型之中.
基础型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做一般的要求, 其难度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复习参考题相当或略低.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 起点低、入口宽, 容易上手, 使每个学生都能解答拿分.
拓展型试题.此类试题有一定深度,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包括解决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生产、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这类试题使数学水平高的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创新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数学迁移能力.比如, 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疑难问题, 能发现和提出多种解题方法、途径, 并善于抓住最佳解法, 思维过程或结论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这类试题主要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发展个性特长.
三、确定试卷结构
全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组成.前两种题型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基础型试题、拓展型试题.一般的比例为:选择题中安排80%基础型试题, 20%拓展型试题.填空题中65%基础型试题, 35%拓展型试题.解答题中基础型试题占15%, 拓展性试题占20%, 创新型试题占60%.每种类型的题量都应超过应做题量, 供学生选择, 完成应做题量.
四、确定评估原则
在按题评分的前提下, 鼓励创新, 有独特见解和解法的酌情加分.在总分一定的前提下, 解题迅速正确的学生照常给分, 总分又可突破, 但及格线不变.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 这种校内考试改革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迅速增强,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数学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增强, 检测成绩提高.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在期末考试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有45的学生都能做拓展型试题, 每次测验都能发现在解答创新型试题中, 学生对试题的解法超出老师所料, 有些见解和解法闪烁出创造性的火花.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能.第一次检测中只有三人不及格, 有20多人做了拓展型试题, 有6人提出了新的解法和思路.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 消灭了不及格现象, 以前那些对数学学习毫无信心, 一度厌恶的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拥有了成功感和自信心, 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做了一定量的拓展型试题, 或在创新型试题中提出了新见解或新解法, 其成绩可达百分以上, 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班级中形成了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掀起了学习数学的热潮, 从而使全班的数学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学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
1.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由于我在改革
中坚持“提高全名族素质”的导向, 所以在具体做法上, 确定试题类型、试卷结构、评估原则就能遵循这一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如果方向错了, 具体做法也就不可能正确.
2.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改革既要大胆解放思想, 更要循序渐进, 遵循规律.既要鼓励学生创新, 更要从学情出发.初中学生要求上进, 求知欲强烈, 但思维不成熟、不全面, 既要鼓励, 又要引导, 所以每次考试试题编制, 难度确定, 结构变化, 评估反馈都要按规律办事.
3. 校内考试改革要具有奉献精神.
要求在现有传统模式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 不仅试卷的编制要动脑筋, 想办法, 科学设计, 反复修改, 而且在阅卷时教师要做好统计工作, 对各类试题的选做及得分情况要记录在案, 对选做人数的试题要认真分析原因, 从而真正找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补救.
4. 校内考试改革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例谈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发展趋势 篇10
一、注入暖意, 凸显“人文性”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考试评价改革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 考试评价传递给学生的是“考试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
1. 增加提示语
如今的试卷, 学生一开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亲爱的同学, 学期即将结束, 你的点滴进步都将是你我最大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请你认真思考, 仔细答题。祝你取得好成绩!”学生答题时还会有谆谆告诫:“仔细审题, 认真答题, 你就会有出色的表观, 相信自己的实力。”答题完毕也有提示:“做好啦!再仔细检查吧!相信你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热情亲切的话语, 消除了学生与考试的隔阂,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学生端正了考试心态, 潜移默化中把考试也当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认为考试的关键在于全力以赴地参与, 在于从最佳角度认识自己, 挑战自己, 展现自己。
2. 改变陈述方式
在试卷题目内容的陈述中, 以往那纯文字化的表述内容抽象,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是做题的机器, 缺乏主动性, 取而代之的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语言。
例如:知识之窗
1.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其中陆地面积是149000000平方千米, 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1000000平方千米, 把这个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平方千米。
2.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 它的面积是11000平方千米, 合 () 公顷。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 () 。
3. 成人身高大约是脚长度的7倍, 如果一个成人的脚长a米, 那么他的身高是 () 米。
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填空题, 现在把它放在现实的知识情境中, 让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 又获得人文教育, 同时使孩子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 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积极参与答题, 把考试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应是数学命题所追求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 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 结合丰实鲜活的数学材料, 触动学生道德的碰撞, 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单一、冷漠的试题注入人文的血液。让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渐悟、内化、外化。
二、因人而异, 关注“差异性”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命题时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 又要关注优等生, 满足差异发展, 让不同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个性得到张扬。
例1:生活自助餐:
自选一个条件解答:玩具厂加工一批玩具, 第一天加工60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加工多少件?
(1)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加工25%; (2)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加工25%。
例2.自选一个问题解答:
一项工程, 单独做甲要8小时, 乙要10小时, 丙要12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甲乙合做需要多少小时? (2) 甲乙丙合做需要多少小时?
自选一个条件和自选一个问题解答, 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探究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而且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 通过不同的思考, 提出不同的问题, 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 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 更贴近学生实际,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呈现新意, 巧置“趣味性”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 这就是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 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 继而发生兴趣迁移, 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为此, 在命题时我们将部分考核内容融入有趣的活动中, 如编制的低年级数学试卷“米老鼠智力快乐岛”、“快乐农庄”充满童趣, 以“智力大挑战”、“真假我来判”、“智力对对碰”、“自测大转盘”、“智力大冲浪”等形式把他们领进了一个充满鼓励的游戏宫殿。
例1:小白兔奶奶生病了, 想吃白萝卜, 小白兔没听清楚就用家里的105个红萝卜去换大白菜, 5个红萝卜换1棵大白菜, 它换了多少棵大白菜?可是兔奶奶想吃白萝卜, 小白兔又跑到小灰兔家换, 1棵大白菜换2个白萝卜, 小白兔换来多少个白萝卜?
此题不仅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初步体会到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些准备。这样的考试, 学生精神减负, 产生亲切感, 不仅学到了知识, 练到了技能, 而且增强了信心, 变“要我考”为“我要考”。
例2: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测量物体的体积或容积, 你想过测量瓶子的容积吗?请根据图意, 计算出瓶子的容积。
此题是一道形式新颖的数学试题。试题力求引导学生在数据、图文创设的趣味情景中合理选择相关信息,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本题将学生爱用瓶子玩水的游戏融入数学知识的检测中, 有效地增添了数学命题的趣味性,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命题要创新, 首先形式就要有新意, 要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樊篱, 要达成这一目标, 应取而代之以图像、故事、表格、情境、资料等丰富形式加以新颖呈现, 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 使数学命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四、返璞归真, 体现“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要扩大视野, 在“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设计出实践性的试题。
1. 增加生活材料
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 我们在命题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材料。
例1:妈妈买了5千克的菜籽油, 10天吃了, 这桶菜籽油能吃多少天?
例2:填上适当单位:课桌高70 () , 第九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 我国大陆的面积大约是9600000 () 。
类似这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 有些还通过情景或实物图片再现方式呈现, 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在愉悦的学习中, 不知不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卷面从内容到形式一以改往日的威严、冷酷, 换之以活泼、可爱, 图文并茂的形式, 既具有亲和力又有人情味。
例3:实验小学六 (1) 班36个同学去宝掌寺游览, 门票每人15元, 40人以上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如果这次活动由你组织, 你认为怎样买票最省钱?
此题把纯粹的数学问题变成了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买门票是学生平时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为班级设计买票方案。本试题综合了“打折”等知识, 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 让学生活用数学, 培养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切实具有实际意义。
2. 考虑地方特色
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作为小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家乡, 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地方特色。
例4:浦江以“桃形李”出名, 金华以“聚峰葡萄”扬名。下面有一组信息, 请选择已知条件 (在选择条件的序号前打“√”) 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条件: (1) 9千克“桃形李”需要54元, (2) 9千克“聚峰葡萄”需要45元, (3) 买30千克“桃形李”, (4) 买40千克“葡萄”
问题:____________
算式:____________
试卷命题时我们也穿插一些家乡特产, 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家乡的特产, 为家乡感到自豪。
数学源于生活, 每一道习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命题时, 一旦把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商店销售毛衣、教室铺设瓷砖……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身临现实情境, 与其说是解答题目, 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在课堂上, 学生兴趣盎然, 毫无惧意, 不时迸出智慧的火花, 这就是命题生活化带来的变化。
五、引领应用, 透射“价值性”
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 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理念,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是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 因为数学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社会,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1:五 (5) 班55名学生和3名老师要去科技馆参观, 科技馆的票价如下:
成人票:30元学生票:打七折团体票:150元
你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购票方案吗?
可以想象, 学生肯定能得到各式各样的购票方案, 但不管学生以何种思路来设计方案,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应用, 数学的价值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
例2:一个饮料生产商生产一种饮料, 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 从易拉罐的外面量底面直径是6厘米, 高是13厘米。易拉罐侧面有“净含量340毫升”字样, 请问这家生产商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列式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此题是一道生活中很常见, 但很少会有人去注意的题目。所谓“净含量340毫升”是指这种圆柱形的容积, 判断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就是指这种圆柱易拉罐的容积有没有340毫升。学生在回答商家是否欺瞒消费者的理由时, 见解独到, 认识深刻, 体现出了鲜明的儿童世界的色彩。
社会发展到今天, 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即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要达成这一目标, 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知识依附在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 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 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 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 探求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总之, 一份好的数学命题需要老师依“标” (课标) 扣“本” (教材) 精心策划;它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 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 数学命题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高职数学课程合格考试模式探索 篇11
关键词高职成绩评定合格考试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式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审视高职考试的目的。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现行高职数学课程成绩的评价模式与闭卷考试试题的现状,重新思考了高职数学闭卷考试的目的,对一种合格考试方式及其成绩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成绩的评价模式与闭卷考试试题的现状
1、目前,高职数学成绩评价模式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总评成绩所依据的构成不同。总体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学总评成绩的构成是由平时、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的,如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数学总评成绩就是按这种构成进行评定的。又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对学期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一是学习过程性考核成绩,即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学习态度、上课发言、单元考试等;二是开放式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小论文、数学上机实验成绩等;三是闭卷考试成绩。
二是总评成绩构成的权重不同。从我院的情况来看,最初考试课是按照1(平时)、2(单元测试)、7(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定,2003年开始改为按照2、2、6的方式进行评定。考查课成绩由原来的2(平时)、8(单元测试)改为按照3、7的方式进行评定。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三部分的比例分别是3:3:4。贾进涛等人指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其中20%是平时表现,10%是阶段性测试,数模小论文占总评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2、高职数学闭卷考试试题的现状。目前,高职数学闭卷考试试题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试卷的题型种类的差异。一般说来,试题的类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判断与计算。
如我院数学试卷基本都是两种题型,即填空与计算。
二是试卷的难易程度与试题份量不同。总的说来,数学考试试卷是愈来愈简单,试题份量越来越少。例如,我院是由中专升级而来的。从1998年升为高职院直到现在,可以说数学试卷是愈出愈简单,份量也越来越少。具体说,在中专时出卷是按1:4(老师做30分钟的题量,学生做120分钟)的时间来考虑。现在在试题相对比以前要简单,但出卷却按1:6的时间来考虑。
总而言之,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学成绩评价,都是以降低对数学的要求为代价,采用不同的成绩评价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总评及格。应该说,这些操作方式都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是基于选拔考试的形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无疑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对高职数学闭卷考试目的的重新思考
高职数学闭卷考试的目的是检测,而不是淘汰。即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或者说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高职数学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或淘汰。
因此,高职数学成绩的评定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选择合适的成绩评价模式,二是可以改变传统的数学试卷试题不能选择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要求的达标或合格更相一致。
三、一种合格考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合格考试模式实验。基于对高职数学考试目的的这种思考,在2008年上半年,笔者对航计0701班数学期末考试实行了一种合格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在同等学力的课程如《教育学》中早就采用了,也就是在某些题中,如这里是计算题中采用二选一的方式。同时,为了反映对比度,笔者在六个计算题中,设置三个题是二选一,其余三个是必做题。考试后,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注:第1、2、3题是二选一题型)。
第6题得分如下(两个小题,满分17分):
如果折合成10分,那么平均得分5.14分。由表1和表2可计算出,三个二选一题按10分计平均得7.65,其余三题按10分计平均得6.5分。而实际上第4题判断函数的解析性的得分较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该题在六个题中相对容易得多(计算过程简单,所用新知识较少),二是该题在作业、单元测试以及复习中多次做过或讲过类似的题型。即便如此,两种方式在10分的得分中仍有1.15分的较显著的差异。
同时,统计出航计0701班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表3所示:
根据我院数学考试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20%、单元测试20%、期末60%,总评后,全班不及格人数为3人。完全符合学院的要求,而不需要再作人为的处理了(人为处理是留有隐患的)。
2、对合格考试模式的思考。通过这种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发现这种考试方式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面对高职数学内容既多又杂,这种考试方式无疑可以增加试题的覆盖面。如本期航计0601班所学内容有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如按照以前的考试方式,则试题的覆盖面难免较窄,不利于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真实性。
第二,高职考试的目的是检测,而不是淘汰;是合格与否,而不是选拔。从这一方面来说,合格考试模式更能体现这种考试目的。
第三,这种合格考试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主动性,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主体,这不仅与建构主义思想相一致,而且更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真实性。
第四,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二选一试题分数的比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为调整分数。
当然。这种考试方式最主要的不利方面是增加了教师阅卷的难度。
高等数学考试命题科学性问题探讨 篇12
一、试卷命题的难度系数测评方法与控制
我们随机抽取了某高校理工类三个不同专业的100位学生的《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各小题得失分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其平均得分为70.15分。
对于一套比较合理而又科学的试卷,其难度与区分度是衡量试卷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试题的难度我们分为两种,即客观题难度和主观题难度。
对于客观题难度, 一般采用二分法来测评, 即难度系数, 其中P表示试题的难度系数, 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F表示答错该题的总人数。就我们抽样而言, 第一小题 (选择题) 难度系数P1=0.14, 而第十小题 (选择题) 难度系数P1=0.49, 可见第一小题难度系数偏小, 第十小题难度系数偏大。一般说来, 对于期末检查性的测试题, 难度系数为0.2—0.4是较为适宜, 且难度跨度不宜太大。
对于主观题的难度系数, 我们一般采用非二分法, 其计算方法是, 其中P表示难度系数, X表示该题的满分, 表示该题学生的平均得分。就抽样而言, 第十二题 (计算题) P12=0.17, 而第十七小题 (应用题) P17=0.54, 说明该套试卷第十二小题难度系数略小, 而第十七小题难度系数略大, 主观题难度系数过高或过低, 都会严重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
一套较好的《高等数学》考试试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是零散的机械的单个试题堆砌,要对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对知识点要求掌握程度的高低,来合理分布单个试题的难度系数。命题中要充分考虑高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知识点和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的重复。每小题的局部难度系数可以充分体现整套试卷的总体难度,一般说来,难度系数呈递增形式。试卷的难度通常是用分数的频率直方图表现。难度比较适中的试卷,其理想分布是近似正态分布,其峰值应出现在较为适当的位置。我们从图1中可以发现,该套试卷难度系数基本上是适中的,但略为偏小。应尽量避免峰值偏左(过难)或偏右(过易)的情况出现,如果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情况严重,适宜难度系数的试卷会出现成绩分布畸形的情况(如出现双峰值状态)。
二、试卷命题区分度的测评方法与控制
试题的区分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区分度较好的试卷,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实际得分就高,对于区分度不高的试卷,不能很好的判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亦难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同样从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别加以讨论。
就客观题而言, 一般采用点二列相关法, 其区分度公式为, 其中p是答对该题人数的百分比, q是答错该题人数的百分比, (p+q=1) 表示答对该题学生得分的平均值, 表示答错该题学生得分的平均值, Sx表示所有学生总分的标准差, rpq表示区分度。对于该套试卷的第十小题 (填空题) 其中, 从而rpq≈0.35。试题区分度一般以0.4为适宜值, 该套试卷的区分度比较接近0.4, 因而区分度较好。事实上, 卷面的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点。
对于主观题的区分度, 我们一般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我们将总分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两组, 表示及格组的平均分数, 表示不及格组的平均分数, m表示最高分与最低分的之差, RPQ表示区分度。对于该套试卷的主观题的区分度, 经统计得。主观题的区分度一般以0.5为宜。该套试题主观题的区分度偏小, 对于中等与良好成绩的学生区分不够。事实上从成绩实际分布情况来看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是紧密联系的,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幅降低区分度,试题难度系数设置在0.5左右时,区分度的作用就比较明显。
总之,对于一套完整合理而又科学的试题,我们要充分考虑其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以便于更加合理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
摘要:高等数学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从高等数学考试命题的难度系数与区分度两个方面, 探讨了考试命题的一些基本理论与重要方法, 以便规范高等数学考试命题, 使之更加合理与科学。
关键词:高等数学,难度系数,区分度
参考文献
[1]路易斯M伏利德勒, 美国的微积分教学, 1940-2004, 《高等数学研究》, 2005, 8 (3) ;6-11。
[2]路易斯M伏利德勒, 爱德华。F。沃尔夫:《美国微积分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 《高等数学研究》, 2012, 01。
[3]侯秀丽、胡连华:《高等数学考试模式的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4。
[4]刘立华:《浅议高职高等数学考试改革》,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6。
[5]范文芳:《关于改革高校考试命题方法的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