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的方法

2024-10-03

物理学习的方法(精选12篇)

物理学习的方法 篇1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这门课时, 普遍会感到困难。其实初中物理的难度并不高, 学生之所以感到困难, 主要是因为学习的方法不科学导致的。寻找并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提高物理学习成果的关键。

一、理解基本概念, 熟记基础知识

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以及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理解基本概念时, 应该就每一个概念与规律对自己进行提问:这个概念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能够准确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那么这个概念基本就已经掌握住了。对于容易混淆的近似知识, 要能准确地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本质区别。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 要做到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

理解基本概念之后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和巩固, 要通过反复地练习与应用来巩固已学知识在脑中的记忆。做好课后的复习, 有计划地对知识进行定期地总结与反思, 才能使知识深深地刻入脑海中, 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锻炼思维能力, 进行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中的思维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抽象、演绎等, 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 将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 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演绎与归纳, 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比较与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 培养起良好的物理思维, 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更好地理解。在初中物理学习中, 可以具体地使用以下思维方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顺藤摸瓜法, 顾名思义, 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导结果的方法, 大部分的物理问题分析过程中都会用到这种方法。发散思维法, 即以某条物理规律为出发点, 找出表述该规律的多种方式。例如, 以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为出发点, 可以推出串、并联电路电阻串联越多越大, 并联越多越小, 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成反比。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熟练掌握物理知识。逆推法, 可根据问题所需条件与已知条件来找出过渡条件或隐含条件来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习过程中思维发散灵活, 所学知识也更容易被回想起来并加以利用。

三、重视课堂教学, 提高上课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积极进行思考, 提高主动性。只有积极地对物理的概念定律进行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物理。

在上课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听讲, 尽量做到不走神, 紧跟老师的讲课进度。当基础打到了一定的程度后, 可以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给自己活动的空间, 进行自主学习。在认真听讲的同时, 还要将上课的重点内容记到笔记本上, 将好的例题以及解题方法、上课时没有听懂的地方等都记录下来, 以便复习与总结之用。在课下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与补充, 将上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自己在练习与作业中如果碰到了好题也要在笔记本上进行摘记, 以便翻阅复习。

四、注重实际应用, 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的学习要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要在课下进行回顾, 真正地理解知识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和应用的整个过程, 并将脑海中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对比分析, 真正地弄懂每一个概念与规律。课下留的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 如果有余力还可以自己做课外的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地加强与巩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与实际问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实际当中, 将知识灵活化, 通过实际的操作与运用来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 只有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才能使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独立解决问题。物理的学习是对知识的探究的过程, 这个过程只有独立完成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因此, 在进行物理练习的时候, 要保证做题的质与量, 真正地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最初可能会有困难, 速度慢, 甚至做不出, 但是不能灰心, 只有经历了这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才能熟能生巧, 慢慢地变得熟练起来, 真正地掌握住物理知识。 (2) 学会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在做题时要尽量画出草图帮助自己了解题目中的物理过程。通过物理过程的作图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题目化繁为简。 (3) 要虚心学习, 将学习好的同学作为榜样, 经常进行学习的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 物理的学习要循序渐进, 从基础入手, 将基本的概念牢记以后, 通过反复地应用来对其进行巩固与升华, 并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思, 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找到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便能快速高效地将物理学习成绩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雪尧.学习初中物理的三种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 2012 (30) :34-35.

[2]吴显超.如何学习祠中物理[J].中学课程辅导, 2013 (13) :17-21.

[3]杨俊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浅谈[J].大观周刊, 2011 (36) :45-46.

物理学习的方法 篇2

身为九年级的我们,有很多的学习任务。有时候,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我们用。因此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时间多的同学,时间为什么那么多?其实他们的时间跟我们一样,不多也不少。原因就是他们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说到学习,我也有我自己的学习方法。现在,我来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方法。我不会盲目的去学习。我会按照自己的薄弱科目下手,多请教老师、多写写练习题等等方法来提升各科成绩。然后就是作业这方面,我们大多都是通过别人的督促才完成,有时还有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们不是有备忘录吗?为什么不充沛的利用起来呢?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律,即使别人再怎么厉害,还是需要靠自己自觉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二还是需要我们坚持,想到我八年级时候坚持下来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尽量在每天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时间来看看综合科目的书和习题。从刚开始上学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坚持下来,但是我会在今天之后改过来,即使有多忙我也会坚持,我要把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第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作业太多这之类的话。作业虽然多,但是也有人可以完成。其实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再来学习。我每次写作业的时候,会有点脾气,但是我选择了先把作业放一边,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再写作业。不会因此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第三是多看看课外书,我们不能老是只窝在语文书的天堂。走出来,你会发现语文书外还有另一片天堂,同时还能扩大我们的眼界。第四是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我们不能一味的学习,要学会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方法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课程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从此新课程就走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课程改革希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新的时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它所带来的各项变化。物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语文课程优美的意境,也缺乏英语课程的幽默诙谐,而如何学习好物理也成为新时期的重点话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一些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也有一些神秘的现象需要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或者一些奇异的现象相结合,必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对一些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如:海市蜃楼现象、日食现象、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等,在学习了物理课之后我明白了: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产生的;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是因为在地球上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知道了这些知识点然后再结合一些物理现象很快能将此类知识点进行消化和记忆。所以,在我们的物理课程学习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课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物理课堂的作用,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实践最好的平台就是生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和规律观察身边的现象,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去演示、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可以整理成册供同学间交流。还可以成立班级实验小组,整理出感兴趣的小实验分组进行实践和研究,在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地方一起探讨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目标,端正态度

想要学习好物理,首先要有时间观念,勤练习,多动手。物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节课程之间都是有相关联系的,落下一节之后就可能衔接不上,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做练习,探寻每种题型的规律,使知识点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一般上课分为6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练习→课下总结→课外拓展学习。这几个环节是每个学科必经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笔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如下:

1.理清概念,掌握规律,熟记基本理论。

2.清楚物理解题过程,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一个知识点,如果解题过程没有弄清楚,很容易存在问题,当下次遇到此类问题时还是不解。在解题过程中,画图是很有必要的,画图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还可以通过画图熟悉整个过程和关系,有助于深刻记忆和快速解题。

3.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下典型例题、易错点、简易的解题方式等,也要记下遇到的一些不懂的地方,便于及时向老师发问。课后也要记得及时整理并总结,方便消化课堂知识点,也能及时做补充。另外有精力的学生还可以再准备一个读书笔记,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好的题型、解法等记录下来,起到课外拓展学习的作用。笔记本的作用不仅是记忆,在考试和复习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物理考试中许多学生经常会因为看错或理解错一句话造成失误,所以在我们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沉下心看清题目中的要素,避免失误。

5.注重实验和观察。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践,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可以解开很多现象。实验过程中许多仪器和每个实验的过程都是不同的,要学会观察并正确区分各种物理仪器的使用和处理方法,对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只要能一步一步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学起,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配合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将物理课程学习好肯定是没有问

题的。

参考文献:

[1]虢志航.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不同点[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10):95.

[2]范雄伟.营造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3(11).

浅谈物理学习的方法 篇4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 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 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用到了物理知识。比如:说话时, 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声波传到耳朵, 引起鼓膜振动, 产生听觉;喝水时、钢笔吸墨水时, 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 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 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所谓观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仔细查看。实验则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 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 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做好学生实验, 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 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观察和实验,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做好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比如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 , 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基本规律要熟悉。比如平均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有两个, V=s/t和V= (vo+vt) /2。前者是定义式, 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 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基本方法要熟练。比如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 这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等等。

四、学会记学习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便于日后复习巩固, 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习笔记是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和思考而记录的内容,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很多同学也知道记笔记, 但他们不知该记些什么, 对于学习笔记应该: (1) 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及时把老师在课堂上所分析出来的丰富的内涵整理在笔记上。 (2) 记典型的例题, 它能对同学们日后的学习起到引导、启发和示范的作用, 能发展分析、综合、归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3) 记一般规律, 通常教师会将类似的或有关联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 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4) 记疑点、难点, 物理学习说到底就是生疑、释疑的过程, 每个同学可以整理出自己的“问题集”, 以便检查自己学习中遗留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注重物理与数学的结合点

这一结合点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数等。将这两个工具巧妙地用于解物理题上, 可将一些毫无头绪的题目解得简单明了。有人曾说, 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功底, 那么学起物理来会很容易。

六、学会反思

学习过程就像是在编织“渔网”, 如果网上有了漏洞, 即使有网也未必能打到鱼, 因此在学习中学生还应学会反思。 (1) 培养反思的意识。爱因斯坦忠告我们——不要让“常识”欺骗了你。例如:要想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一定要用力蹬车, 你就认为要维持运动就一定需要力;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上的错误, 在于没有认真推敲、反思而造成的。所以, 同学们要会用准确的物理知识纠正过去的错误或片面的生活经验, 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2) 学会反思的方法。例如:学生应该在教师批改作业后, 看问题是出在理解方面还是技能方面, 然后通过反思让自己由懂变会, 直至掌握。 (3) 交流反思的体会。反思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 不能认为学到一些反思的方法就能养成反思的习惯, 还要通过交流反思的体会而共享其他同学的反思成果, 借鉴他人的经验。

总之, 学习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领会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只要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积极主动, 踏实认真, 多联系实际, 注重知识的应用, 学习中注重优化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指导, 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那么最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事倍功半。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学生应怎样去学习这门课程呢?本文将从重视观察和实验、学会记学习笔记、学会反思等几方面着手介绍一下物理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基本,笔记,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兴祯吴庆俊素质教育新教案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物理学习的方法 篇5

及考试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你必须要学会预习。一些同学并不把预习当回事,上前书一点儿也不看,导致上听不懂,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长久如此,成绩怎会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养成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时应把自己看不懂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上时要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自己会的则要加深印象及理解。这样会使上更具有侧重性。

其次,要学会利用堂的4分钟。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认真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且思路应跟着老师走,不能打小差。

最后,要学会先复习再作业,回顾老师上所讲的内容并加以总结,然后才可以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关于考试的方法:

第一: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大考前,对以往的讲义、试卷要归纳,归纳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查陋补缺。

第二:考试前或考试中还应该保持心态,有些同学平时十分努力,考试的时候仅仅因为紧张而使得脑子中什么都想不出,导致成绩不好。

第三:考试时还应仔细审题,注意考试时间的把握,先易后难,对于一些小题还应注意答题技巧,比如:有一些选择题不一定要直接推导计算得出答案,而只需代入特殊值去检验,或从选项中排除明显的错误。

学习高中物理要注意的方法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98-02

很多同学说:我初中物理没怎么念,到考试时冲刺一下也能考九十几分,满分也是常有的事,可高中怎么成绩就越来越差,及格都难,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有许多同学在高中继续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却很不理想。有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单纯地死记公式,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成绩。这些究竟原因何在呢?在本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忽略了关键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上好每一堂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跑神或尽量少跑神。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要做到基本概念要清楚,比如重力的概念,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它指的是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不能理解为地球的吸引力。基本规律要熟悉,比如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基本方法要熟悉,比如说研究力学问题中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还有常有的控制变量法,在动态变法中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再有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三、做好复习巩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我班有的胡清同学,他上课很认真,笔记也很工整,但是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经常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或直接就问老师,没有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顾复习也有方法,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四、独立完成作业

很多同学认为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很多同学口口声声说现在是素质教育,作业量要少,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但要有相当的题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而且注意的是解题过程中尽量画物理情景图,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规尺等测量工具,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五、要懂得挤时间。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苏联文学家)是的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就比如一放学大家都去食堂排队吃饭,不如慢半小时去,利用这个时间复习回顾一些知识,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六、要注意学科之间联系

比如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七、及时处理疑难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题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都对了,可以做上标记,可以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八、调整好学习心态

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 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九、做好学习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它可以使我们对该章的知识有一系统的了解,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再参考一些參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其实对于上面所说的这些,每一位同学以前都有所了解,但大家总是把它忽略,我们跟那些物理高手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源于我们学习的不良习惯和方法,现在我们提出来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严格落实学习进程的这几个环节,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等《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篇7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 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 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 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学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复习训练中, 有这样的一道电学训练:为了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某同学探究在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他使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 电阻丝R1>R2, 煤油质量相同。请根据这个目的,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将图中的实物连接图补充完整。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 如果不仔细分析, 凭图型感觉很容易把它连接成为串联电路, 而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同学, 会知道利用控制变量法, 要研究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时, 必须控制电压相同, 因此应该将电阻丝并联。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也是通过强调物理方法来分析解答这一道题。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用替代的方式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的一种类思维方法, 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研究合力时, 一个力作用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 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那两个力, 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也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的学习和使用,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师教学中善于利用等效替代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坏了或者量程不合乎要求, 但是可以提供另外一个电压表、电阻箱或者开关, 同学们应该怎么来完成实验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法, 其中, 图2、图3均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现象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 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 (风) 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根据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

又如,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 我们可以根据物理知识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再由公式计算出其值, 如电功率 (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 、机械效率 (通过测量拉力、物体重力, 物体上升的高度以及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计算机械效率) 等。另外在物理实验中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 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此外, 在一些实际的应用中, 也用到了转换法。如图4用电流表代替油量表, 图5是大型电子地磅秤的示意图, 它用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 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四、比较法

比较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或者现象的相同和不同点, 就需要用到比较法, 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 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 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比较法在学生学习其它知识过程中也用得非常普遍) 如,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宏观特征等。

通过比较法的学习, 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区别, 方便记忆, 同时通过掌握比较法, 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用类比推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物理量时为了学生能够理解, 常常就会举出与之很相似的量来类比学习。如: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电源与抽水机;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密度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 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主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模型法

模型法应用于构建一些十分抽象的物理过程或者物理理论时的形象化模型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的作用, 便与想象、理解和思考。初中物理学习中许多知识都应用了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的引人;原子结构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的理想化模型;力的示意图等。

此外, 还有观察法、实验法、放大法、总结归纳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很多,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 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时,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我们除了用到控制变量法, 同时用到了观察法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转换法 (把热量的多少转化为温度的高低) 、归纳法 (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 等方法。可见, 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目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 来分析解答。

高考物理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篇8

关键词:高考,物理,学习,经验,方法

为了有效的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一定要掌握住好的学习方法。在上课之前应该做好预习的功课, 将难点及疑点做好标记,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 将难点解决掉。课后要做好复习, 通过复习笔记, 将所学的内容都串起来, 做好融会贯通。将高考的命题方向及高考的走向都把握住, 选择好的辅导资料, 在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练习, 真正的掌握住物理学习的规律及方法。以下将详细的对物理学习的经验及方法进行说明。

1 高考物理学习的经验

1.1 努力的把握住高考的说明, 抓住高考的走向

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复习的方向明确下来, 用心去分析, 察上并学会观下, 通过考试的说明去明白具体应该考什么内容, 通过近几年的真题去分析出考试的题型及考试的重点内容, 根据个人的情况, 查缺补漏、有的放矢, 主动且高效的去学习并掌握高考的物理知识点。

1.2 应该紧紧的抓住物理课本内容, 将基础知识落实下来

课本才是学习的根本, 是知识载体, 更是高考命题时非常重要的参考。基本上高考的题目在课本上都是可以找到其原型的, 因此, 一定要抓住课本这个大纲, 将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规律、基本的模型以及基本的实验和方法都落实下来。

1.3 抓住课堂的时间认真复习, 将复习的质量提高

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场所, 所以, 一定要认真的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 抓住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争取在课堂上就能听明白弄透彻。在上课之前要做好预习, 知道哪些不懂的内容, 有针对性的去听课, 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听课内容, 当堂就将问题消化掉。

1.4 将学习的网络建立起来, 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

为了将知识点落实下来, 一定要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 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体系, 将知识点串起来, 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网, 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系统。通过建立知识体系, 可以全面的对知识进行理解, 不漏掉每一个知识点, 系统的学习好每一个物理知识点。

1.5 抓住典型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将解题的能力提高起来

高考的时候, 最关键的就是解题。高考的物理就是通过试题的最终考核成绩来对考试的能力进行评判, 最后择优录取。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程度就表现在物理题目解答的怎么样。因此,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题型进行解答, 增加题型的数量, 通过做题加深对物理规律及概念的理解程度, 将解题的综合能力提升起来。不过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独立且灵活的对问题进行解答及分析, 将物理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及规律等比较薄弱的地方查找出来并弄透彻, 抓住每一个不同的题型,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提高做题的效率, 注重做题的质量, 这样才能在高考的时候取得满意的成绩。

2 提高高考物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1) 课前要做好预习的功课, 自己要清晰的知道考试的重点, 将难点明确出来, 抓住有疑问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所学内容的预习, 将本章节的难点、重点以及疑点内容找到, 听课的时候做到重点清晰, 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对课本的预习, 培训出自己的自学能力、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以及理解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物理, 来掌握住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习是通过对课本认真的进行阅读及思考, 将物理的规律找到并弄懂, 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进行听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将基础知识牢固的把握住, 认识的听课, 利用好课堂的宝贵时间。

2)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将疑点都弄清楚, 将知识点完善起来, 达到掌握住知识点的目的。上课的时候, 将老师所强调的重点一定要掌握住。预习的时候不是很懂的地方也要特别的注意, 认识的听讲并思考, 弄明白。上课的时候要做好笔记, 将难点及重点都做到具体及条理化, 好的笔记有利于以后的复习。

3) 课后要做好复习, 将知识点巩固好, 勤加思考, 明确疑点和难点。上课之后, 要将知识点串一遍。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对照着上课做的笔记, 将那些物理的概念及定律都理解并牢固的掌握下来。复习的时候应该联系到相关的知识点, 比如, 电场及磁场力的运动, 库仑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振动及波动的区别及联系等。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熟练的将所学的知识掌握住。

4) 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系统的进行归纳, 将错题记住并理解。除了看课本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的参考书, 这样有利于对物理定律的理解。在选择学习的辅导资料的时候, 要选择那些具有解题指导类型的书籍, 里面有解题的详细思路及具体的步骤。即使同一个物理的题目, 但是出发点不一样, 解题的思路也相差很大, 选择了不同的物理定律, 解题的过程就差别特别大。通过解题之后去参考答案, 就很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步骤及思路, 通过对更高效的数学手段进行运用, 可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 这样, 每做一道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样可以锻炼人的思维, 使头脑更加灵活。

3 结语

为了有效的提高高考物理的分数,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多进行归纳及总结, 做好复习工作, 将知识点串成一个知识体系。将题目分成不同的题型, 选择适宜的方法解答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真正的弄懂弄透, 争取在高考的时候获得更高的分数, 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付勇.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唐海强.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3]赵瑾.银川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宁夏大学, 2014.

物理学习的方法 篇9

高中物理教材, 与初中相比, 大致有以下区别:

1. 从直观到抽象

如现实存在的物体———理想化模型质点。

2. 从简单到复杂

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静止———运动。

3. 从无方向到有方向

如路程 (无方向) ———位移 (有方向) 。

4. 从定性到定量

如电阻的决定式的应用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直接。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很多理论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进行对比, 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对于题目的计算也很少, 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 在实验这一块也是团体活动, 很有趣, 很生动, 而且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总结是相符的, 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 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 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 容易理解, 篇幅少, 概念、公式少, 容易记住。题型简单, 转弯少, 数字小, 易计算。因此,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 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 不习惯于复杂计算 (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 ;习惯于模仿, 不习惯于创新;适应课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 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大多数同学不用怎么思考, 把题目给出的数据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也不用分析为何是这样的答案。

三、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学方面所用的数学知识, 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 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 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异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 这一特点基础知识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已有的印象和实际理论的违背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会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 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 所看到的比如运动着的车怎么是匀加速运动, 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来, 这个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匀变化的, 这些到高中时发现在生活中找不到了, 是不是研究的问题本身就不对, 还是自己到高中就变得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问题, 小灯泡的发光等, 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 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 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 在高中都不适用了, 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 只不过现在的现象与你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质点实际就是不存在的, 那又怎么从生活中找到呢?这时就不能固守着那些想法, 而要学会接受新的东西。有了变通, 事物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五、学生对生活接触和观察的差别

生活的丰富, 对那些对现象有很大观察欲的同学来说, 学习物理无形中有很大的帮助, 反之, 对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同学来说, 实际对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动多参加, 但若不能够将想象与理论很好结合, 也会阻碍物理学习。这样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 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 加之到了高中, 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 易引起精力分散, 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 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 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 逐渐失去信心。若长时间见不到成绩, 会心灰意冷,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兴趣。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 注重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融合和衔接

融合是把刚接受的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连接到原有的思维方法模式之中, 思维逻辑得到丰富和扩展, 但总的方法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思维结构的更新或重建, 新学习的物理定义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思维结构的模式所接受, 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2. 强化形象教学,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常建立理想化的模型, 使平时难于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往往感到模型抽象, 难以想象。因此, 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 多举一些实例,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 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改变上课方式, 按学生情况适当调整,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 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 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平稳过渡、降低要求,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 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开始时, 适当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 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 注意新旧对比, 前后联系, 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当了解初中教材, 清楚哪些教过哪些没教过。另外, 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 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 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 比如在讲矢量时要先讲解向量方面的问题, 这样有助于画图。再者在力的平衡这里会用到三角函数, 而初中在这里有要求的不多, 所以这里一定要认真给学生画图复习,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

摘要:新课程经历一轮实践, 仍然普遍出现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现象。许多学生在高一学过一阶段物理后就反映物理太难了, 上课感觉能听懂, 但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以至于有些学生就很难再坚持下来, 过早地对物理没了兴趣,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对物理的适应, 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 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

谈谈高中物理的科学学习方法 篇10

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实验现象和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电学当中的欧姆定律,初中只介绍除电源以外的部分电路,而高中对欧姆定律的描述更深入,扩展到包括电源在内的全电路。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些方向相反。有一些问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才能得出结论。

2.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之间联系比较少,各章之间比较独立,一章内容掌握不好并不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而高中物理则是一个知识体系。例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四章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及牛顿定律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加速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平衡的规律。如果一章内容没有理解到位,肯定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

3.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难,当然描述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较容易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和物理量的变化,就很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像。图像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同学们能很好地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

1. 预习

预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认为自己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老师讲一节新课也能理解并记住。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所不同,无论是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学生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2. 上课

(1)主动听课

听课是必须做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听课中获得的,可以说如果听好一节40分钟的课比自己课下用功几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听讲,要勤于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争取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注意课堂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同学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结果作业做完了,对各类题型该如何解根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跟没做过一样。同学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老师讲完课后,先对课上知识进行回忆,后对照课本、笔记进行补充,并加强对应知识的题型练习。第二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节课知识拿出来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并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同学们应时刻记住:“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同学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6.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即在学完每一章后,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可以对该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可以再阅读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视野。

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篇11

1.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引入一些新奇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这些新奇的实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再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适时进行点拨和分析,最后作出总结,实现了“兴趣——成功——兴趣”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电功率”一节时,笔者先提出问题:“夏天用电高峰时,家里的电灯会变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趣味实验,培养兴趣

1.设计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能起到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来导入新课,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到物理学习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笔者让学生做了下面这个小实验:用水淋湿一块棉布条,在棉布条的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把布条展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然后让学生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但棉布条却没有烧焦。实验的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在学生急切想知道原因时,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

2.设计趣味性实验,讲解新课

在新课的讲解中,做几个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笔者做了下面这个实验:拿出两个酒瓶和一张100元的纸币,把两只酒瓶口对口地竖直放置,并把钱放在两个瓶口之间。问学生:“如何把钱取出来而不碰倒酒瓶?”学生们跃跃欲试。在活跃的气氛下讲解物理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角色。

3.设计趣味性实验,巩固知识

在巩固知识时,做实验的效果往往比做试卷的效果要好。因此,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如复习“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时,笔者出示了一副没有叶子的树的画,对学生说:“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不用胶水和浆糊,能不能给树配上绿叶和红花?”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动手实验后,笔者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靠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了。这个实验让学生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内容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从而达到了期望的复习效果。

三、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笔者尽量避免“说教式”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满足他们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在课余活动中,笔者还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思考、多想办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

高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篇12

关键词:小组讨论,多向交流,共同研究

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小组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都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判断正误。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在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并进行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共同钻研、共同探索和集体主义精神。小组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别真伪是非,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小组范围内想说、敢说、大胆说。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为导学、设问和学生听学为讨论、辨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施小组讨论学习法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基础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除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主观能动性外,还取决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问题情境下相对稳定的小组同学进行自学、讨论,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有听取小组同学发表意见是机会,同时, 小组同学间还会相互肯定优点和成绩,相互指出错误和不足。因小组人员较少,每位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更多,长此以往,在讨论时学生便会敢说、想说、大胆说。

为了使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活动,我认为应先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在实施小组讨论法前,教师先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摸底,根据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分成四大组,每一个小组各从四个不同层次的大组各选一名。这样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就具有相对的同一性,为共同学习、公平竞争创造客观条件。其次,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名同学组成的一个小组,通过长期的共同学习,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为了通过学生的工作能力,每位同学轮流当一天的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发言讨论、组织回答问题补充答案、组织订正作业并向教师反馈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最后,小组回答问题时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小组讨论后,由小组长指明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自觉回答,回答问题同学的见解、主张、结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回答的结论若不全面,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补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负担,又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说中增长知识,在议中增强能力,并能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设计问题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前提

目前,我校正在五环教学。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宜太浅,也不宜太难,让学生跑一跑、跳一跳能“摸得着,采得到”。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复习梯形的特征,特别强调梯形的上下底平行的特征,然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先自学讨论: ( 1) 怎样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 上底加下底的意义是什么? ( 3) 梯形的面积为何要除以2? 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自学、讨论,并在小组内互说,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 1) 一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就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3)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所以除以2就是得到一个梯形的面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和讨论,寻求答案,同时在小组中“互说”( 即会说的同学说出答案后,不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说、学着说) 讨论,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三、深入讨论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关键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小组讨论和发言的进程和深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本质的、系统的知识。

在教学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大小变化时,先让学生自学、讨论、互说,从而获得表象的知识: ( 1) 被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商反而缩小( 或扩大) 若干倍。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因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再进一步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互说,根据乘法、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除数和商各相当于一个因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积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所以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本质是相同的。学生经过深入理解、讨论,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更加具有系统化。

四、归纳总结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升华

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比较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讨论后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和结论,指出讨论中的缺点和不足。当然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一时想不通、不理解,教师要允许学生保留其看法,但教师一定要讨论结束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系统的、概括的结论。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会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相混淆。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可分为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正确引导,说明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可以从角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角的边度去分。经过小组的讨论、反馈,最后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任意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和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会正确地进行分类。

上一篇: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下一篇:创业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