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的学习

2024-10-09

物理方法的学习(共12篇)

物理方法的学习 篇1

新课程指出:“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 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方法的结合,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勇于创新”。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 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 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 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学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复习训练中, 有这样的一道电学训练:为了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某同学探究在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他使用的器材如图1所示, 电阻丝R1>R2, 煤油质量相同。请根据这个目的,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将图中的实物连接图补充完整。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 如果不仔细分析, 凭图型感觉很容易把它连接成为串联电路, 而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同学, 会知道利用控制变量法, 要研究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时, 必须控制电压相同, 因此应该将电阻丝并联。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也是通过强调物理方法来分析解答这一道题。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用替代的方式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的一种类思维方法, 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研究合力时, 一个力作用与两个力共同作用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 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那两个力, 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也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的学习和使用,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师教学中善于利用等效替代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实验过程中电流表坏了或者量程不合乎要求, 但是可以提供另外一个电压表、电阻箱或者开关, 同学们应该怎么来完成实验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法, 其中, 图2、图3均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现象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 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 (风) 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根据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

又如,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 我们可以根据物理知识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再由公式计算出其值, 如电功率 (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 、机械效率 (通过测量拉力、物体重力, 物体上升的高度以及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计算机械效率) 等。另外在物理实验中测不规则物体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 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此外, 在一些实际的应用中, 也用到了转换法。如图4用电流表代替油量表, 图5是大型电子地磅秤的示意图, 它用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 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四、比较法

比较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或者现象的相同和不同点, 就需要用到比较法, 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 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 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比较法在学生学习其它知识过程中也用得非常普遍) 如,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宏观特征等。

通过比较法的学习, 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区别, 方便记忆, 同时通过掌握比较法, 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用类比推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的物理量时为了学生能够理解, 常常就会举出与之很相似的量来类比学习。如: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电源与抽水机;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密度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有助于提出假说进行推测, 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类比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意向,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主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模型法

模型法应用于构建一些十分抽象的物理过程或者物理理论时的形象化模型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的作用, 便与想象、理解和思考。初中物理学习中许多知识都应用了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的引人;原子结构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的理想化模型;力的示意图等。

此外, 还有观察法、实验法、放大法、总结归纳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很多,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 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时,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我们除了用到控制变量法, 同时用到了观察法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转换法 (把热量的多少转化为温度的高低) 、归纳法 (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 等方法。可见, 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目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 来分析解答。

前面介绍的物理方法, 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通过例子列举出来, 是希望大家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关注物理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物理方法的学习 篇2

高一学习物理的学习方法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可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特别专心,应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另外,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要认真、仔细,批改作业时,一看学生是否会做;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做,书写是否规范、作图是否准确。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更正,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更正,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重做。通过严格规范的批改作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严密的思维过程;通过精心准备的习题讨论、讲解以及运用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由运用自如再到自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及建议

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做笔记同学们一开始都能做到,但是不规范。笔记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综合笔记本,每科一个笔记本;不要让记笔记耽误你的听讲;下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浏览一遍笔记本。改错本就是把平时的错题改正的本子,要注意:把原题抄下来;不看老师答案看自己能否做出来;简要写出错误原因和解题的思路。

高一物理学习十三种方法

1.理象记忆法:

如当车启动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采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

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

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

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公式记忆法:

如记住了功的公式W=F.S,就有助于记住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6.单位记忆法:

如记住了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就容易知道密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7.推导记忆法:

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8.归类记忆法:

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9.顾名思义记忆法:

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10.反义记忆法:

如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吸,异种电荷相斥。磁场中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种电荷可独立存在,而两种磁极不可单极独立存在。

11.因果(条件)记忆法:

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由于受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12.图表记忆法:

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3.实践记忆法:

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探讨 篇3

一、学习兴趣没有,导致学习落后 学生只对感兴趣的学科投入多,就像饮食上偏食一样,时间长了就可能营养不良,但只要没有明显的症状,学生是不会引起重视的,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绝非突击能够奏效的,当学生对物理不看、不思、不练、不总结时,学生的学科劣势就会暴露出来。

二、形象思维偏差造成逻辑思维混乱 形象思维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逻辑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函数图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三、因未掌握学科的学习规律,而屡屡受挫 在力学的学习中,需要画受力图,在光学的学习中要会画光路图,在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的学习中要按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讲出重要的物理事件和重要的发现等,每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只有遵从学科学习规律,才能学得轻松、学得科学。

四、不注意概念、规律的条件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束手无策。

五、物理思维方法积累不够 学习高中物理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常规思路的影响,加之教学中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会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按大纲要求,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可以是齐读或默读,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懂等直观敦具和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在观察前教师要讲清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观察要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观察时要善于思考。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掘物理概念和规律,取得预期的效果。万一演示失败,必须找出原因,重新演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教师还要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在学生实验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指导学生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通过这样的边实验边思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

5、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6、广训练,精练习,提高学习成绩。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教师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效率。

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篇4

1. 学好数学、语文, 为学物理打好基础

物理课是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 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严密的系统性, 而且物理概念和知识与数学、语文的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程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中经常应用, 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 数学a=c/b说明a与b成反比, a与c成正比, 但在物理中密度!=m/v定义中, !与m、v的大小无关。所以学好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 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 对物理学习的影响也很大, 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原理、定律是以语言为基础, 文字叙述言简意深, 一字之差, 天壤之别。例如,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又如闭合电路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 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40℃含义截然不同, 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的重要。

2.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压强”时, 结合学生背书包引入:同一个书包 (背带宽一定) , 包内装的书少 (压力小) 和包内的书多 (压力大) , 哪一次背带对肩的压力作用效果大?两个同样的书包, 内装同样多的书 (压力相等) , 若把其中一个背包带换成细绳, 哪个对肩的压力作用效果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 因而要用P=F/S来定义压强。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 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 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要几根相同的原木时, 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 几乎全班都采取四舍五入, 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 会有什么结果, 从而使学生知道, 学习物理要联系实际。

3. 总结经验, 交流学习方法

高考的物理学习方法 篇5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在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精”,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选题要“精”,做题要“思”,若能把握住这两点,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打牢基础,又能巧妙做题,稳步提高,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满分):

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预习是做一个准备,听课是获取知识点,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曾说,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

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提倡,但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对学好物理大有好处。多做习题不是重复上十几遍地做几道题,而是从题的本身发掘它的内涵,充分理解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是和什么定理、定律有关,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它方法简捷一些。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动量,能有什么方法解题就用什么方法,这样可能会省很多时间的。

初中物理学习的评价方法 篇6

在教学评价方法中,学习评价是物理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主要形式是采取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要对物理课本中所涉及的个体与社会进行合理的评价。我们在对物理课潜在的价值或其原本的实际价值进行判断的时候,一边要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一边启发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完善,以期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效。

二、初中物理学习评价的原则

1. 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元的学习评价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不是学生的成绩与名次;所关注的不是学生之前表现如何,而是学生未来会如何;由此可以看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出一套合适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创造出一群适合教育的孩子。在制定评价的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本人的尊重,努力做到将个体发展的需求与社会、与学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能够符合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标准。

2. 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在进行评价之时,要将评价的范围放到全体学生身上,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同等的基础之上不断进步与发展。所以,评价者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之时,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物理学科的要求与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充分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各种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习信心,去克服和解决在学习物理中的任何困难和障碍;不仅如此,这样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去教导所有的学生,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智力方面和独特的个性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价时,也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掌握学到的知识,主要方式是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来获取知识的;所以,在评价时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关注个性化需要和特长的培养。

三、初中物理教学常用的学习评价方法

1. 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最主要的并不是考试评价,同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考试评价。考试评价是学生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形式,其适用性在现阶段是无可代替的。学校内部检查、调研考试中最常用到的学习评价方式就是考试评价,他可以分为课堂、单元、期中、期末等不同的方式。而闭卷形式的评价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整合处理,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2.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景化学习评价。教师应该将一些问题以情景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情境中增强知识应用的能力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沪科版中有这么一章节,讲述了有关电力学的知识,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设立一些测试性的题目,如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居民楼里的总开关时常出现跳闸情况,问这是为什么?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你能想出集中解决的方法吗?你的解决方法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可以针对这几条情景,让学生简单地写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思维做出一个宏观的评价。

谈谈高中物理的科学学习方法 篇7

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实验现象和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电学当中的欧姆定律,初中只介绍除电源以外的部分电路,而高中对欧姆定律的描述更深入,扩展到包括电源在内的全电路。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什么是相对运动趋势,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摩擦力的方向与这些方向相反。有一些问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才能得出结论。

2.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之间联系比较少,各章之间比较独立,一章内容掌握不好并不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而高中物理则是一个知识体系。例如高一物理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四章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及牛顿定律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物理量———加速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的物体平衡的规律。如果一章内容没有理解到位,肯定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

3.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难,当然描述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较容易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和物理量的变化,就很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像。图像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处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同学们能很好地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

1. 预习

预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认为自己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老师讲一节新课也能理解并记住。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所不同,无论是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学生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2. 上课

(1)主动听课

听课是必须做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听课中获得的,可以说如果听好一节40分钟的课比自己课下用功几个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听讲,要勤于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争取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

(2)注意课堂要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要想一节课几十分钟内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将这有限的集中注意时间用到“刀刃”上。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有的同学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同学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结果作业做完了,对各类题型该如何解根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跟没做过一样。同学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老师讲完课后,先对课上知识进行回忆,后对照课本、笔记进行补充,并加强对应知识的题型练习。第二步,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节课知识拿出来复习,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4.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并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同学们应时刻记住:“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5.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同学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6.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以上六个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基本进程,它们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良影响。在这六个环节之外,在学习每一章前后,还应该有“系统”环节,即在学完每一章后,对这一章进行系统总结,常用的方法是画该章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可以对该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宏观”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该章,实现对知识掌握的“升华”。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多一个“知识拓展”的环节。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可以再阅读一些参考书、课外资料,以开阔视野。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篇8

一、指导物理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 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 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 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 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 学习运动的相对性, 老师讲到参照物时, 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 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 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 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 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 首先课前阅读, 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 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 可列出如下提纲: (1) 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功”有什么不同? (2) 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 (8) 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 (4) 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 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弄清知识点, 找出重点、难点, 作出标记, 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 攻克难点。课堂阅读, 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 对于那些重点知识 (概念、规律等) 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 只有抓住关健, 才能深刻理解, 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 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 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 若遇疑难, 要反复推敲, 为什么这样说, 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三、指导学生记忆, 提高记忆效益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 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 顺口溜记忆, 理解记忆, 类比记忆, 系统记忆, 形象记忆等, 这些巧记、妙记, 都能缩短记忆周期, 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学记忆, 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 当需要某些知识时, 则可随时取用, 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理解透彻, 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对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如“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比热”等, 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否则更易发生混乱。语言简炼, 记得快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 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编成:“一物一线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编为:“三线同面, 法线居中, 哪来哪去, 角度不变”;电路识别可编为:“简单电路四元件, 源器线加电键, 逐个顺次是串联, 电路分叉属并联”。

四、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 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电路变得较为复杂, 但又因为电流表内阻很小, 电压表内阻很大。我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是闭合开关, 一段导线, 把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 这必将使电路大为简化, 看出一个电路的主干。如下面两例中:同时解物理题时要规范、全面, 符合要求。如 (1) 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有传播方向并画实线, 法线、虚像用虚线; (2) 问答题叙述要清楚, 不能答非所问, 词不达意; (3) 计算题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 写出公式, 代入数据要有单位, 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在上新课时, 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 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 不能马虎, 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物理方法的学习 篇9

一、理解基本概念, 熟记基础知识

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以及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理解基本概念时, 应该就每一个概念与规律对自己进行提问:这个概念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能够准确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那么这个概念基本就已经掌握住了。对于容易混淆的近似知识, 要能准确地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本质区别。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 要做到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

理解基本概念之后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和巩固, 要通过反复地练习与应用来巩固已学知识在脑中的记忆。做好课后的复习, 有计划地对知识进行定期地总结与反思, 才能使知识深深地刻入脑海中, 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锻炼思维能力, 进行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中的思维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抽象、演绎等, 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 将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抽象和概括, 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演绎与归纳, 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比较与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 培养起良好的物理思维, 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更好地理解。在初中物理学习中, 可以具体地使用以下思维方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顺藤摸瓜法, 顾名思义, 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导结果的方法, 大部分的物理问题分析过程中都会用到这种方法。发散思维法, 即以某条物理规律为出发点, 找出表述该规律的多种方式。例如, 以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为出发点, 可以推出串、并联电路电阻串联越多越大, 并联越多越小, 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成反比。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熟练掌握物理知识。逆推法, 可根据问题所需条件与已知条件来找出过渡条件或隐含条件来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习过程中思维发散灵活, 所学知识也更容易被回想起来并加以利用。

三、重视课堂教学, 提高上课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积极进行思考, 提高主动性。只有积极地对物理的概念定律进行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物理。

在上课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听讲, 尽量做到不走神, 紧跟老师的讲课进度。当基础打到了一定的程度后, 可以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给自己活动的空间, 进行自主学习。在认真听讲的同时, 还要将上课的重点内容记到笔记本上, 将好的例题以及解题方法、上课时没有听懂的地方等都记录下来, 以便复习与总结之用。在课下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与补充, 将上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自己在练习与作业中如果碰到了好题也要在笔记本上进行摘记, 以便翻阅复习。

四、注重实际应用, 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的学习要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要在课下进行回顾, 真正地理解知识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和应用的整个过程, 并将脑海中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对比分析, 真正地弄懂每一个概念与规律。课下留的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 如果有余力还可以自己做课外的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地加强与巩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与实际问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实际当中, 将知识灵活化, 通过实际的操作与运用来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 只有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才能使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独立解决问题。物理的学习是对知识的探究的过程, 这个过程只有独立完成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因此, 在进行物理练习的时候, 要保证做题的质与量, 真正地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最初可能会有困难, 速度慢, 甚至做不出, 但是不能灰心, 只有经历了这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才能熟能生巧, 慢慢地变得熟练起来, 真正地掌握住物理知识。 (2) 学会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在做题时要尽量画出草图帮助自己了解题目中的物理过程。通过物理过程的作图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题目化繁为简。 (3) 要虚心学习, 将学习好的同学作为榜样, 经常进行学习的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 物理的学习要循序渐进, 从基础入手, 将基本的概念牢记以后, 通过反复地应用来对其进行巩固与升华, 并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思, 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找到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便能快速高效地将物理学习成绩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雪尧.学习初中物理的三种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 2012 (30) :34-35.

[2]吴显超.如何学习祠中物理[J].中学课程辅导, 2013 (13) :17-21.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意义及方法 篇10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构成, 以及各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物体运动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 是因为早在公元前8世纪人类就开始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了;说它年轻, 是因为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而已。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15世纪,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物理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物理学严格上说来, 还不能称之为“学科”。无论是在东方, 还是在西方, 物理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 例如在西方, 物理学就包含在自然哲学之中, 而在中国, 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一些自然现象, 并对很多自然现象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 但更多的学者把一些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同人文社会的社会规律统一起来, 其中, “天人合一”的观点的出现就是重要的佐证。总而言之,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一般都包含在哲学之中,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进入十六世纪以后, 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这个时期是经典物理学的发展时期,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物理学开始与哲学分家, 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 物理学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现代物理学时期, 相较于以前,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大大扩展了, 并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 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及发展的速度都直接受到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学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 那么作为未来主人的初中生, 又该怎样面对这一新鲜而又重要的学科呢, 学习物理对于初中生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二、物理学对于初中生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对于中学时期的其它学科, 物理学往往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学过物理的学生往往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 例如, 为什么筷子放到盛满水的杯子里看上去像断成两截?学习了物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 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原理。还有, 为什么钉子要设计得又尖又细?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物理知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很多都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久而久之, 就会使得学生习惯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想要通过探索, 来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的科学, 物理学中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是通过各种物理实验来完成的, 因此,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就成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往往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反感, 而对一些新鲜的授课方式, 如课堂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经常组织物理实验,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学习物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在很多人的眼中, 物理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 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另一方面由于学习物理对于思维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 学习物理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 物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模型化的思维能力。所谓模型化的思维能力, 简单说来, 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对它进行科学的简化,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原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 物理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不同的问题, 从不同的方向出发, 采用不同的方法, 最后也可能达到同样的结果。同样道理, 同样的问题, 如果思考的角度不同, 或者是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 却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发散性思维具有灵活、广阔的特点,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个体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敢于打破常规, 打破思维定势, 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去思考问题, 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由于常常都要借助于物理实验去验证一些原理, 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验证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做任何事情、下任何结论的时候, 都会思考有没有可能先用实验去验证之前的结论,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大地提高成功率,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学习物理的方法

初中物理学作为初中时期的必修课, 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物理难学, 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 要想帮助学生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 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有的条件,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工具, 尽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以利于学生接受吸收课堂知识。其次, 要认真贯彻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针, 在教学过程中切莫“满堂灌”, 要利用各种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 要尽可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思考,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要平等地面对每一位学生, 切不可只是照顾几个成绩突出的学生, 而疏远了其它的学生, 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 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在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方法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课程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从此新课程就走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课程改革希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新的时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它所带来的各项变化。物理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语文课程优美的意境,也缺乏英语课程的幽默诙谐,而如何学习好物理也成为新时期的重点话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一些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也有一些神秘的现象需要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或者一些奇异的现象相结合,必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对一些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如:海市蜃楼现象、日食现象、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等,在学习了物理课之后我明白了: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产生的;日食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是因为在地球上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知道了这些知识点然后再结合一些物理现象很快能将此类知识点进行消化和记忆。所以,在我们的物理课程学习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课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物理课堂的作用,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实践最好的平台就是生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化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和规律观察身边的现象,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去演示、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可以整理成册供同学间交流。还可以成立班级实验小组,整理出感兴趣的小实验分组进行实践和研究,在实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地方一起探讨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也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目标,端正态度

想要学习好物理,首先要有时间观念,勤练习,多动手。物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节课程之间都是有相关联系的,落下一节之后就可能衔接不上,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做练习,探寻每种题型的规律,使知识点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一般上课分为6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练习→课下总结→课外拓展学习。这几个环节是每个学科必经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笔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如下:

1.理清概念,掌握规律,熟记基本理论。

2.清楚物理解题过程,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一个知识点,如果解题过程没有弄清楚,很容易存在问题,当下次遇到此类问题时还是不解。在解题过程中,画图是很有必要的,画图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还可以通过画图熟悉整个过程和关系,有助于深刻记忆和快速解题。

3.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下典型例题、易错点、简易的解题方式等,也要记下遇到的一些不懂的地方,便于及时向老师发问。课后也要记得及时整理并总结,方便消化课堂知识点,也能及时做补充。另外有精力的学生还可以再准备一个读书笔记,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好的题型、解法等记录下来,起到课外拓展学习的作用。笔记本的作用不仅是记忆,在考试和复习的时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物理考试中许多学生经常会因为看错或理解错一句话造成失误,所以在我们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沉下心看清题目中的要素,避免失误。

5.注重实验和观察。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践,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可以解开很多现象。实验过程中许多仪器和每个实验的过程都是不同的,要学会观察并正确区分各种物理仪器的使用和处理方法,对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只要能一步一步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学起,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配合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将物理课程学习好肯定是没有问

题的。

参考文献:

[1]虢志航.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不同点[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10):95.

[2]范雄伟.营造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3(11).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篇1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物理学科有许多定理、概念都是通过发现———探索———实验———结论———实验验证而得出的。课堂教学是注重引用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存在的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成语“凿壁偷光”引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一种性质。然而进一步研究光的另一性质光的反射规律,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这一性质。又如“烧不断的棉线”提出为什么烧不断, 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力。提出问题, 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 培养其科学分析问题能力, 然后把这些规律应用到生活中。

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科学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学生, 如果没有爱国思想, 没有一颗爱国之心, 他就会迷失学习方向。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过:人们赞赏居里夫人科学成果, 但人们更崇拜她的高贵品德, 她的科学成果是在法国获得, 但她时刻关心她的祖国波兰。可见, 居里夫人爱国的高贵品德比她的成就更为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始终结合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核能”一课时, 向学生介绍科学家钱学森,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 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怀胞, 为我国的核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如讲“火箭”一节课时, 向学生介绍我国火箭发展水平已走到世界前列。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 介绍我国现代化科学的成就, 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 以及祖国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志向。同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采取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而是三要素:即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此三方面水平为目标, 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笔者认为, 更应在启发学生学习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 发展学生的能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因此, 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启教学的方法, 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认识问题, 获得物理知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既起到了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功效, 又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同时也避免了“满堂灌”的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围绕生活实际教学

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疑惑不解的问题施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结合大自然一些奇特物理现象, 如雷击、日蚀、“海市蜃楼”等, 利用物理知识与自然界许多现象相联系等。只有学好物理, 才能科学地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只有学好科学, 才能使人摆脱愚昧, 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 改造自然的信心。

五、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上一篇:正手攻球下一篇:“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