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实验

2024-10-09

“活”实验(精选5篇)

“活”实验 篇1

摘要:长期以来, 在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中, 很多老师习惯于讲实验、画实验, 学生处于被动之中, 缺乏创新激情, 思维僵化.所以根据教学实际, 本文提倡运用“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 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从而激活学生的实验潜能.

关键词:实验潜能,活动,兴趣,变革,设计,延伸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激发实验潜能, 需要“趣”味

心理学提出, 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特别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他们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 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 从而努力去接近它, 探究它, 主动自觉地进行一系列有关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说到底就是实验潜能得到开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做乐不可分.”可见, 要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 就应该从“趣味”上下功夫.

比如, 在教学《速度》时, 原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在学完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公式、以及速度的单位后给学生提供一道练习题, 以巩固速度的公式, 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 渗透探究意识, 笔者在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 把例题改成了探究活动:先让小组制作气球“火箭”, 然后让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的物理量, 之后让学生通过活动采集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这样发现学生在探究的场景中兴趣更浓了, 注意力更集中了, 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感知问题、感悟知识, 从而形成了统一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中有探, 探中有学.

二、激活实验潜能, 需要“变革”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 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所以说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实验潜能, 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创造性的开展探究活动, 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益的.

比如, 在我们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点的实验, 我们不妨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如, 阿基米德原理;在教材原有的实验基础上拓展一下, 如串、并联电路实验中的故障分析;还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如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还可以增加课本上没有的实验,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等等, 这样改变以后, 学生就会感到焕然一新, 就像吃药换了口味一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赫然显现.

三、激活实验潜能, 需要“设计”

我们认为,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讨论, 动脑思考等探索研究, 逐步学会设计实验, 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创新, 大胆的设计, 在实践中尝试成功或失败, 不断修正和完善设计方案,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来设计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实验, 用气球来设计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 用牙膏皮来设计物体的浮沉实验, 用小纸条来设计流速与压强关系实验等等.由于这些器材学生熟悉, 就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中, 这也更能让学生明白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四、激活实验潜能, 需要“延伸”

物理实验虽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 但有时候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实验并未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随着学习的深入, 教师应随时抓住时机, 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延伸.比如, 课外小实验, 小制作, 以提高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实验延伸的方式多样化.比如, 安排学生了解“无氟冰箱与环境”、了解“纳米材料”、“可燃冰”等热门专题,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比如, 在学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制作一个万花筒, 并进行评比.

这些活动能充分体现探究学习的开放性.正因如此,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进而真正让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这种延伸对于学生的实验潜能的开发是大有裨益的.

由此, 只要我们运用多种实验手段, 创造足够的刺激, 提高主体探究的兴奋性, 教会学生设计实验, 并延伸学生的实验热情, 就一定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 从而激活学生的实验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第216期.

[2]中学物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第376期.

“活”实验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因学定教;因学定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具有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導者,给学生研究、体验、感悟、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把丰富多彩的课堂还给求知欲强、天真可爱的学生。要实现以上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讲多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灵活把握。“因学定教”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实验。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背景、学情等开展教学。

二要根据学校各方面教育设施情况“因学定教”。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硬软件设施投入不断大幅度提升,但还是不少学校无法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现有资源,开展教学。

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时,我注重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作用,同时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碘升华实验教具齐全,足够学生分组实验,于是我就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以前往往做演示实验时,只有个别学生看得到演示现象,而改为分组实验后,碘升华时紫色的烟雾缓缓升起而没有液体产生的全部过程学生尽收眼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所以我着重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够改为分组实验,教师应积极加以改进,尽量让学生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由教书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

二、“因学定讲”让实验课“活”起来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配好讲学比例,少讲多学,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地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探究知识和规律的场所。在教和学的比重关系上,要“少讲多学”,应“因学定讲”。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得怎么样,而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候讲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能给予多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就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例如:在初中物理《实验: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教学时,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和实验的改进,其余的实验过程、步骤、实验记录等,完全由学生研究体验完成,学生在实验中不但熟练了利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而且还测出了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为学习密度知识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实验中真正得到了锻炼,实验技能、技巧得到了一次升华和飞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課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在于教师讲得怎样,也不在于教师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而在于学生学得怎样,是不是达到了“多学”。教师应以“以学定教”为基本理念,在实验课堂中真正“少讲多学”,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真JE"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中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地寻找知识的瑰宝。

用活生活素材 教活实验课程 篇3

一、理论依据

(一) 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1]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不能脱离了学。实验教学有其特殊性, 材料来源于生活, 最终的目的是要能指导生活,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二、用活生活素材, 教活实验教学

(一) 用活生活材料, 优化实验教学

在实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差异很大, 课程标准提供的活动建议、活动材料、活动器械并不一定适应各地学校的条件。那么, 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在尽可能规范的前提下, 利用当地的常见材料或者废弃材料对实验的材料、用具、器材等进行优化, 使得实验能够有效开展。

1. 优选材料

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一些常见实验材料的优化整理如下。

案例1:在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 教材是建议使用鸡血细胞来提取和鉴定DNA,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要通过不断加入蒸馏水使2mol/l的Na Cl溶液降到0.14mol/L, 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控制加入的蒸馏水的量, 实验效果不理想。如果实验材料改用洋葱来代替鸡血[3], 步骤不但简化, 教学效果也更好。

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验很关键, 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材料的选择, 因地制宜, 使得实验的开展能够更容易、更有效。

2. 变废为宝

实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在实验效果不理想或者需要简化时, 我们可以试着从生活材料、器具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从而优化实验的步骤, 提高实验的效果。

案例2: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滤液细线是否细、直、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采用教材中的方法画出的滤液细线往往一端很粗大, 导致实验结果也很不理想, 往往只有3条色素带, 甚至只有2条, 而且分离不明显。笔者采用男士衬衫包装盒上的透明塑料, 剪成合适的大小, 蘸取滤液后, 直接在铅笔线处轻按一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用活生活素材, 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目的可以是观察实验结果, 可以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其实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设计的严谨, 理解实验的思想等。

案例3:人教版必修3———用抽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笔者提前准备了用“★”代表蒲公英, “○”代表其他植物的图案纸, 每个学生1张, 不告知学生蒲公英的具体数量。提出问题:如何算出蒲公英的数量?某学生提出:将纸折成8等份, 取中间的的一个计算数量, 然后乘以8。继续提问: (1) 这个同学的方法可行吗? (2) 取一个样方来估算整体会出现怎样的问题? (3) 请操作一下该方法,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由于课时的关系, 教师并不能在课后统一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实习, 但通过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理解了该实验的真谛, 了解了在真实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在课外有空余的时间时, 学生就可以单独操作。

案例4:人教版必修3———标志重捕法。

该实验笔者借鉴美国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中“如何确定动物种群的大小”的实验。课前让学生每4人一组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略) 。课堂上教师投影学生所做的数据, 学生自主分析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 从而得出标志重捕法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如果将实验中的黄豆换成真实的动物, 那标记该如何做呢?如何才能保证随机取样呢?学生带着问题相互讨论, 得到做标记时的注意点。

对于标志重捕法, 教材并没有安排模拟实验, 但笔者认为, 对于标志重捕法的科学性有必要让学生体验一下, 所以,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模拟实验, 通过这样的实验, 师生深深地体会标志重捕法的科学性, 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用活生活资料, 替代实验教学

由于器材等原因的限制, 生物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并不能正常地开展, 那么, 教师也要努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创造条件观察实验。比如, 可以采用播放实验视频、开展演示实验等方法, 让学生眼见为实。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视频的科学性, 注意播放的时间长短, 如果时间太长, 反而会引起视觉疲劳, 达不到教学目的。

案例5: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教学中, 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条件有限, 很多无菌操作的设备都不具备, 笔者在此节教学过程中, 采用讲授和观看结合, 比如, 播放微生物接种划平板的方法。既避免了讲实验的枯燥和难懂,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又落实了教学目标。

(四) 用活生活现象, 深化实验教学

让学生做实验不是要“授之以鱼”, 而是要“授之以渔”。在实验中往往会有很多“意外”产生, 教师要注重这些“意外”, 引领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比如, 在一次讲座上听一位教师讲述过这样的案例, 教师的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案例6:人教版必修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生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为什么质壁分离的时候, 洋葱表皮细胞总是棱角处向内凹陷呢?

学生经过两天的讨论, 提出如下比较可能的3种假设:

A.细胞壁棱角和蔗糖溶液接触面积大, 优先发生质壁分离;

B.材料厚薄不均;

C.蔗糖溶液浓度过高, 细胞失水过多, 而细胞有一定的表面积

学生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实验结论, 并可以进一步寻找可探究的课题。

在这堂实验课中,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活动, 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我们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注重采撷实验中的“意外”, 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那么, 我们的实验教学也会收获累累硕果。

总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善于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学生共做、共学、共教, 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依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笔者从优化实验、模拟实验、深化实验三个方面, 以生动、科学的实例, 浅谈如何用好、用活生活素材, 从而教活、教好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生物,实验优化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133)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活”实验 篇4

1 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创建活细胞原位应力测试装置, 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以满足活细胞培养和力学测试的基本要求。活细胞培养系统, 是活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用于培养状态下细胞动态的研究。本实验室定制了韩国LCI活细胞培养系统、操作台、触控台三部分设备, 包含带有加热原件的温度控制器、CO2控制器、细胞培养腔体;可与尼康、Zeiss等多种显微镜组装配合使用, 随时观察细胞动态, 同时进行显微成像采集定时拍摄, 在白光或荧光下观测活细胞的细胞增殖迁移粘附等进行细胞分析成像。活细胞工作站实现了实验室在细胞水平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活细胞图像处理、活细胞动态示踪。同时, 实验室采购了美国KSA MOS原位薄膜应力测试系统, 这是一种对薄膜应力原位、实时检测的多光束传感激光系统, 通过一组平行的激光束和CCD平面检测器对材料基质的弯曲应力进行检测。这些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科研条件, 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 为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科研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也同样重要。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及时解决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订仪器操作使用的详细流程, 并对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对于这一较精密的专业原位应力测试仪器, 对于激光束的光源、折射方向等, 需要画出流程图并对使用人员进行说明, 指导激光防护眼镜的选择和佩戴, 以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 需要制作专门的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 提高仪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真正的实现仪器设备的有序管理。

2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验室的发展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验室的发展密切相关, 学科建设可以带动科研实验室的发展, 同时, 科研实验室的运行也能推进学科建设。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是苏大附一院临床骨科与科研结合的实践基地, 苏大附一院骨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是江苏省三个拥有“国家级”双重点称号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于1984年建立骨科研究室, 2008年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骨科研究所。苏大附一院骨科极其重视临床转化医学的发展, 对骨科植入材料和医疗器械发展有着密切和广泛的关注, 故骨科研究所的发展肩负重任, 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学科建设具有较高的基础, 新材料研究发展迅速且引领国内前沿, 与临床需求和市场导向相匹配, 这一发展促进了科研型实验室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展。同时研究所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为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成果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障。

3 科研项目推动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依靠学科优势, 但实验室硬件设施与研究课题水平的提高, 终要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实现。目前, 国内科研竞争日趋激烈, 争取充足的国家科研经费是发展的必经之路。科研型实验室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纵向科研经费, 如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973、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等, 通过项目的科研经费来提高实验室硬件基础和创新体系, 推动科研项目执行和实验室发展;横向科研基金, 如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等, 通过与企业的科技协作、科技成果转让及其他涉及技术服务项目的合作, 坚持校企联合、资源共享, 了解市场动向, 促进产学研转化, 同时补充实验室经费、提升实验室建设。在一系列科研项目的推动下, 提高实验室科研热情, 创造科研创新氛围, 不断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科研条件, 形成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科研平台三方面的相互推动。

4 科研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发展相结合

随着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培养相互促进与提高。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应坚持。只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建设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才能促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 应本着科学的态度, 正确定位人才队伍, 明确职责, 形成合理的结构和人才梯队。同时, 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鼓励其参与到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中来, 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 引领实验室发展, 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5 结论

面对建设与发展新型实验室的挑战, 要坚持利用国际先进仪器设备武装实验室, 给实验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坚持学科优势带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做好实验室硬件建设;坚持科研项目推动实验室发展, 加强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坚持研究团队的培养与实验室发展相互促进, 提高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 推动实验室发展稳步前进。总体来说, 科研型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庞大繁琐的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在此过程中, 不断的总结、提高与完善, 开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争创国内同类型实验室建设模范。

参考文献

[1]刘长宏, 张恒庆.推动实验室科学发展, 培养创新实践人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5:110-112.

“活”实验 篇5

一、初中教学中物理实验的作用

1.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物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包含着很多启迪学生的科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 物理学科由于它独特的属性毫无疑问会成为促进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准备和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 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不再过多的依赖别人, 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并且减少课堂枯燥感。

2. 带活课堂气氛。相对于其他国家开放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学总免不了和枯燥无趣这种类型的词挂钩,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且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也开始尝试新课标, 互动教育这种类型的开放教学。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有物理实验这个关键的环节,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 很多现象和反应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通过合理组织进行物理实验, 调动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在教学中会给课堂带来一抹清新的气息,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都会成为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枯燥的问题。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许多老师课前的准备不足。初中的物理实验大多数比较简单易懂, 因此很多老师忽略了进行课前预习这个环节, 尤其是一些新的教师, 经验较少且缺少耐心, 以至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实验的误差过大甚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其次, 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初中学生年纪很小, 在参与物理实验时不能做到合理操作, 对于各项实验器材的使用也不能做到熟练操作,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因此实验的作用也不能达到最初的要求。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 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信和参与的兴趣。

三、教学中物理实验的运用策略

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 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作为支撑。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争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生一起,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1.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估计学生积极进行物理实验, 不仅仅是在课上认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还可以在课下积极开拓新的思路。在课上实验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是以自身为主体, 自己动手做实验, 让学生再旁观看, 这种方式让教师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得不偿失。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身份, 让学生们去做实验, 自己可以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 这样教学目的才能够达到。在课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发掘实验物品, 让学生们自主结成学习互助小组,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土电话”来感受声音的传播; 自主拆装家里的小电器来学习电学知识, 以这种课下小组进行的实验方式来感受自然科学的奥妙。

2. 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新课标的引导下, 我们充分可以认识到学生为主体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 由于物理实验本身的开放性, 学生应该主动进行学习, 可以采取结成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预习和讨论, 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改正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 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3. 学校发挥支持作用。进行物理实验的前提是有实验设备,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 购买器材和设备, 保证实验器材的数量和质量, 确保每个班级都有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另外, 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学会更多的知识, 学校应该购买这些设备来进行实验模拟, 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总结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作用的分析, 我们可以明白实验的重要性。如何使实验“催化剂”的作用变强、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之奋斗的。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以多种方式在教学中植入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变得更强,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会有显著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 只有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做到真正对物理感兴趣, 我国的物理学才会发展得更好、更强。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科学之一, 初中物理作为大多数学生物理学启蒙的出发点,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放性教学、科学教学普遍流行的今天, 物理这门科目逐渐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如何在物理课上做出创新, 提高学生的兴趣、减少课堂上的枯燥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物理实验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带活物理课堂, 可以被当之无愧称为课堂上的“催化剂”,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物理实验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合理运用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范明志.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01) :185.

[2]李淑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咨询, 2015, (07) :197.

上一篇:物理方法的学习下一篇:机械加工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