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生活节奏

2024-12-15

把握好生活节奏(精选3篇)

把握好生活节奏 篇1

高考短文改错是在语篇中检测学生发现、 判断及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能力, 是一种微技能, 也是一种综合技能。 下面, 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把握好英语改错题解题节奏谈谈体会。

一、高考英语改错题考查的目的及特点

高考英语改错题是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对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的考查;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是写作的一个过渡。 高考英语改错题为短文形式, 共设10处错误, 错误类型的分布比较稳定。 其中, 一般需改动7~8处, 添加和删除共2~3处, 且每处只需改动或增删一词。

二、正确的解题方法

因为高考英语改错题是以篇章为单位的短文改错, 考生应先通读全文, 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以句子为单位, 仔细推敲需要改正或添删的内容。 下面就高考的命题特点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1.动词 — 误用, 查时态是否一致、主谓是否一致。

时态、语态错误是短文改错中必设的改错题。 要检查文中的每一个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与上下文、语境及该句的时间状语是否相符和一致;此外, 还要检查该动词在人称和数上是否与主语保持一致。

如: (1) When I was a child, ...I think I would be happy there. (NMET’2015全国卷I) think应改为thought, 前句是回忆童年的事情, 因此应用一般过去时, 把think改为thought。

(2) A woman saw him crying and telling him to wait outside a shop. (NMET’2015全国卷II) 此处and连接的两个先后发生的动作在时态上应保持一致, 故应把telling改为told。

主谓语一致的情况较为复杂, 考生要留心归纳有些特殊句式的主谓一致问题, 如倒装句、强调句型等。

2. 名词 — 误用, 查名词的单复数与修饰词语或上下文是否一致。

在one of, different, various, several, many, a few, 大于1的数词等之后, 常用名词的复数。 而不可数名词如furniture, equipment, progress, information等, 则不能用复数。

如: (1) My old classroom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three side of the classroom were made from glass. (NMET’2015浙江卷) 把side改为sides, 因为前面有three。

(2) The airs we breathe in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 (NMET’2015全国卷I) airs为不可数名词, 因此把airs改为air。

3.代词 — 误用、缺少或多余, 查是否人称一致、指代一致。

对于短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代词都要查它所指代的内容其数、格、词性是否正确和前后一致, 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关系代词及疑问代词等。

例如: (1) Close to the school there was a beautiful park with many trees around them. (NMET’2015浙江卷) 把them给为it, 因为指代the school。

(2) We must found ways to protect your environment. (NMET’2015全国卷I) 本句的主语We, 用了第一人称, 因此把物主代词your改为our。

4.形容词/副词 — 形容词与副词的误用;形容词/副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误用。

对于短文中出现的形容词或副词, 考生要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修饰名词要用形容词, 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放于句首修饰整个句子应该用副词;注意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误用。

如: (1) Dad and I were terrible worried. (NMET’2015全国卷II) 修饰形容词应用副词, 故terrible改为terribly.

注意:以-ble结尾的形容词变副词为-bly, 如possible-possibly, probable-probably, comfortable-comfortably, terrible-terribly等。

(2) My mum makes the better biscuits in the world... (NMET’2015陕西卷) , 因后面有一范围in the world, 所以应用最高级, 故better改为best。

5.连词 — 误用或多余。

由not...but,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as well as等并列连词和词组连接的结构可称为平行结构是否一致。 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中, which, that, when, where等词混用, 以及强调句型It is/was...that... 结构中that的正确使用。

如: (1) In fact, I don’t like to go anymore, so I’m afraid I’ll lose their friendship. (NMET’2015四川卷) 结合上下句, 此处有转折关系, 应改为but。

(2) Have tea in the late afternoon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lunch and dinner, that might not be served until 8 o’clock at night. (NMET’2014四川卷) 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故把that改为which。

6.介词 — 误用、缺少或多余。

(1) Unfortunat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eh environment has been polluted. (NMET’2015全国卷I) “随着工业的发展”, 我们应用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故把on改为with。

(2) Please help with me and give me some advice. (NMET’2015四川卷) help为及物动词, 其后可直接跟宾语, 所以去掉with。

7.冠词 —a、the的误用、缺少或多余。

(1) A woman saw him crying and telling him to wait outside a shop. (NMET’2015全国卷II) a改为the, 此处是第二次提到表示特指, 所以应把shop前的a改为the。

(2) I was always interested to see the drivers in hurry in the morning. (NMET’2015 四川卷) in a hurry是固定短语, 意为 “ 匆忙”, 所以应加a。

在单句中找出错误并改正后, 还需要再通读全文, 从整体上检查被改正后的短文意思是否通顺, 逻辑概念是否严密合理, 结构是否正确。 总之, 短文改错要有一种大局观, 要瞻前顾后。 只要把握好做题节奏, 我们就能拿分, 甚至拿满分。

把握好生活节奏 篇2

而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为了自己能体面的生存下去而奋斗,甚至有些人已经到了废寝忘食、以命相搏的程度。据调查,精英阶层因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过度紧张和劳累,导致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认真看来,他们的生活节奏要比普通人激烈的多,而不管是不是精英,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可是这种激烈的节奏,并不适合每个人。

生活需要一个节奏,这个节奏没有好不好之说,只有适不适合。并不是所有人都保持一个高强度的节奏就都能成功,勉强为之只是劳心劳力,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生活的精髓不在于一直拼拼拼,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去做一件恰当的事。就像一首曲子不能从头慷慨激昂到曲终一样,不计后果的冲锋只会加重伤亡。没有必要不断给自己的人生加速,这样只会让自己不堪重负,最后被自己加的压力压迫,损身损心,得不偿失。

人生在世,穷也一日,富也一日,钱财名利不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而我们能做的最实在的事就是有一个好的身体,一个好的本钱。我曾听闻一句话: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对的,只有好好活着,才能说自己想干什么,想要什么。

而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一个关于蜗牛的故事是这样的:两只蜗牛同时遇到了一堵墙,一只蜗牛选择了爬过去,而另一只却选择了绕过去。

它们的做法都是对的,区别只是在于第一只选择了迎难而上,第二只选择了避其锋芒。他们最后都会取得成功,但两种成功似乎也有不同。第一只翻过墙后它会过度疲累,那是它的代价;第二只选择绕过墙,它付出的,显然比第一只轻松的多。

或许有很多人因为不间断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他们也以身体的不再健康作为代价。那种方法并不适合每个人,何必学习那些呢?何必打乱自己的节奏呢?我们最应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进退有度,张驰结合。过刚则易折,生活犹如打太极,我们应学会用舒缓去缓冲激烈,用绵绵无尽的水来围阻重越千斤的力。良好的节奏能够让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去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能够增加我们成功的筹码。

把握好生活节奏 篇3

教学中,发现学生没有一定的音高,又因本人是男教师,学生在模仿我唱的时候,总会在低于标准音域上唱,年级越低表现越明显,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低八度。对于这些现象,学生自己还没怎么感觉到他已经走音(跑调)了。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歌曲中的高音,唱不上去学生就会“吼”“嘶声力竭地喊”,这对于学生的“嗓音(声带)”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同时,学生在唱歌时对节奏的把握也难到位,常常是一口气将一句歌词能唱多长就拖多长,全不管音乐节奏。

这两种现象,影响了对音乐的表达。为了改变这两种现象,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从“把握好音乐的音高”和“把握好音乐的节奏”两方面阐述了本人的具体做法。

一、把握好音乐的音高

1.教师范唱时用假声唱

因本人是男中音音色,唱歌时与童声的低八度基本吻合,因此学生很容易跟随我走。发现这个问题后,在范唱时,就尽量用假声唱,特别是在高音部分,学生也随老师唱歌的状态、唱歌的位置模仿唱,在潜移默化中,大部分学生逐渐掌握唱歌状态、位置及方法。当然,这只是唱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同伴引领——学生同伴当自己的老师

学生中总有几位音高、乐感相对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让这些同学示范,他们的“教”比我们“老师”教更有效果。因为他们都是同龄人,音色都为童声,音色相近,他们学起来,会更容易模仿、更容易学会。他们有了“老师”头衔,自然愿意将自己所会的东西“倾囊相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不会的孩子也在“小老师”的指引下慢慢学会一句歌词、一段歌词、一首歌的歌词。

3.多听童声范唱

童声范唱,是水平相对高的专业队员唱的,在节奏和音高上,都是把握得相当到位的。孩子们随着范唱模唱,能加深听觉影响,从而在内心深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在无意中更准确地掌握歌曲节奏、音高、情感等音乐元素,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是有帮助的。

4.学生随着老师的钢琴声小声哼唱

琴声是最好的老师,对初学音乐的学生尤为重要。通过听琴声,学生在大脑中建立音高;随着琴声小声唱,是解决学生喊唱的最主要的方法。小声哼唱,一是能听到琴声音高;二是在唱高音时,能较为自然地过渡到高音,解决“唱高音难”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的“声音舞台”上,尽情展示心中的歌声,增加了学生唱歌的信心,帮学生树立了一定的自信。

5.利用校园广播、平板电脑等其他手段,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空间

选入音乐教材的歌曲,要么是经典的,要么是最新创作的有鲜明特色的歌曲,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常听,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印象。在课外,我将这些歌曲处理为MP3格式的音乐文件,放到学校校园广播中;学生有平板电脑、MP3或MP4的,我也将这些音乐拷贝到他们的设备中。学生经常听,随时间推移,没有学过这些歌曲的学生,对这些歌曲有了一些了解;学过这些歌曲的学生对这些歌曲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经常听,或许我们会有听“疲”了、听“腻”了的感觉,会有“审美”疲劳,但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我会将这些MP3音乐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孩子。

6.学一样乐器,让学生喜欢音乐

根据学生个人爱好、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种乐器,我们音乐老师自己会的,就亲自教学生;我们自己不会的乐器,学生又喜欢的,就创造机会、帮学生联系,让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

我校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的是葫芦丝,孩子们对这个乐器挺喜欢,不只因为葫芦丝外形有特点,更是因为其音色优雅。学生在学了葫芦丝之后,能建立准确的、固定的音高,对于唱歌,这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尽管教葫芦丝比教学生唱歌更难,可我一旦选择了,就必须坚持,最起码让现有的学生学会;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今后能保持不放弃“葫芦丝”,在不会葫芦丝的人群中,能吹奏几首葫芦丝曲,显示“我”的音乐修养。

二、训练学生节奏感

1.多听音乐范唱或伴奏

这主要是从听感上加强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把握。

2.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提高节奏练习的难度

让学生学会用手划拍,逐渐掌握学习音乐节奏的方法。这是一项基本功,要把握好节奏,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3.学习一样乐器(前文已有说明,此处不作详细论述)

不论是吹练习曲还是乐曲,都让学生在把握好节奏之后,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吹奏,没有葫芦丝的这部分学生,也不会让他们“休息”,让他们随着葫芦丝的学生唱曲谱,以增强节奏感。

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指我们唱歌有歌声、演奏乐器有乐器发出乐音的“音高”等元素;“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指我们唱歌或演奏乐器,都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等元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指我们唱歌或演奏乐器总能将我们心中的所想、所感等通过“音乐的声音”表达出来、传递给听者。只有把握好“音高”和“节奏”这两个基本要素,才有可能将“情感”表达得更完整、更完美,让听众觉得我们真的是“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歌”!

上一篇:统筹科技下一篇:对数与对数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