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2024-07-10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精选9篇)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1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将自有的空闲房屋出租,获得租金收入,但在账务处理时形式多样,很不规范。本文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文件,浅谈事业单位房租收入的账务处理流程。

一、现行事业单位房租收入处理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财政部门关注的焦点,但在实际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却是一个盲点。据调查,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存在运作不规范、资金使用管理薄弱等现象,导致这部分资金长期游离于财政资金的监管之外。目前,很少有专业书籍对事业单位的房租收入这部分知识进行专题系统地讲解。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难以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当发生房租收入时,从账面上看,反映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导致在被审计或税务检时要求更正或接受处罚等。不规范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直接以财政非经营性结算统一收据收取房租,列入“其他收入”科目直接进行支配:(2)开具税务发票,列入“经营收入”直接进行支配;(3)开具财政非经营性结算统一收据,收入挂往来账,使用时直接冲减往来科目;(4)不开票,不入账,用于支付不好公开的费用;(5)开具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6)开具税务发票,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等。

二、事业单位房租收入账务处理

根据1998年1月1日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列“其他收入”进行核算。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规定: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即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扣除依法缴纳税款后的租赁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下面举例说明事业单位房租收入账务处理流程。

例:2010年1月5日收到全年房屋租金100万元,假如100万房租应缴的税金为6万元;1月8日向财政上缴房租收入;2月16日向财政申请核拨房租40万元;2月26日收到财政核拨房租收入40万元。

以上案例可以分四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收到房租,开具发票。

根据税收相关法规,房租收入只能开具税务专用发票,而不能使用财政非税票据或非经营性结算统一收据等。收到房租由于要上缴财政专户,应挂“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而不能直接入“其他收入”或挂往来科目以及进行其他账务处理方式。在进行这一步账务处理时,税金的计算及分录的使用要得当,根据税法规定房租收入涉及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此处假设税金都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

房租税金记入“应交税金”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房租收入为扣除税金部分。

第二步,缴纳税金,房租收入上缴财政专户。

第三步,申请核拨房租,不做账务处理。

单位向财政申请核拨房租收入时,财务部门不需要做账务处理。

第四步,收到财政核拨房租。

从财政申请核拨房租40万元的账务处理,有的财务人员直接将核拨的预算外收入计入“事业收入”科目,有的计入“其他收入”科目,笔者认为按“其他收入”处理方法合理。根据定义,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房租收入不属于事业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收入范畴。但很多人认为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的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房租收入属于预算外资金,应计入“事业收入”科目中。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房租收入属于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实质为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应列入“其他收入”处理。分录如下:

通过上述案例进行的账务处理,可以做到严格地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文件,及时清缴税金,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清晰地对房租收入进行核算,有效地防止账务上出现错误。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国家财政部制定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已开始执行,本年为该制度执行的第一个会计。为了更好的处理年终结转业务工作,特针对年终结转科目做了以下分析,提供给财务工作人员参考!

一、制度核算科目分析:

3001事业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事项,通过本科目核算,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历年积存的非限定用途净资产的金额。3302事业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或借):3301事业基金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3101非流动资产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取得相关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借: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511在建工程

1601无形资产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2固定资产折旧

1602无形资产摊销

3、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

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1401长期投资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实际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3201专用基金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

本科目应当按照专用基金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专用基金余额。3201专用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提取修购基金

借:5001事业支出

5301经营支出

贷:320101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02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3301财政补助结转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本科目贷方余额,反应单位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科目设置: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33010101人员经费

33010102 日常公用经费

330102项目支出结转-(事业支出以支出功能分类为项目目录,明细科目为经济分类)

或 33010201 XX项目(事业支出以支出经济分类为项目目录,明细科目为功能分类)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借:400101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40010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期末,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借: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50010101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50010102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借: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

3302财政补助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本科目应当按照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贷):33010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2、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本科目贷方期末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专项结转资金数额。若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的事项,通过该科目核算。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

借:410102事业收入-专项资金

420102上级补助收入-专项资金

43010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专项资金

贷: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50010202事业支出-非财政资金支出-项目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该科目应转入事业结余)

540106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

2、年末,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区分处理:缴回原拨入单位、留归本单位使用

2.1缴回原拨入单位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1002 银行存款

2.2留归本单位使用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或增加项目名称为下级科目(340101 xxx项目)

贷:3001事业基金

3402事业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本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事业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事业亏损。

年末结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3402事业结余结转思路

1、期末

借:410101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

420101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 430101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

贷:3402事业结余 借:3402事业结余

贷:500102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基本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

5401xx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

5201xx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非专项资金 5101xx上缴上级支出-非专项资金

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借:3402事业结余

贷: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3经营结余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余额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余额。本科目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经营结余弥补以前经营亏损后的经营结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年末结账后,本科目一般无余额;如为借方结余,则反映事业单位累计发生的经营亏损。

3403经营结余的结转思路

1、期末

借:4401经营收入

贷:5301经营支出 借或贷:3403经营结余

2、年末,如本科目为贷方余额,则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借:3403经营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年末结账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403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

借:3403经营结余

3402事业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由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2101xx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在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xx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年末完成上述处理后,将本科目转入事业基金。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或借):3001事业基金

二、实际账务处理的具体分录1、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

1.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基本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基本支出结转(结转财政资金基本支出到财政补助结转中基本支出结转)。其中制度要求基本支出结转要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则该结转凭证须分别做两张凭证分录处理或手工填写基本支出结转的人员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分录金额。借:400101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

贷:50010101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

贷(或借):330101 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

1.2、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财政补助资金的项目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结转财政资金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结转中项目支出结转)。借:40010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贷:50010102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贷(或借):330102 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借:3301财政补助结转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2、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期末

借:410102事业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20102上级补助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30102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4501xx其他收入-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50010202事业支出-非财政资金-项目支出【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项目支出【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540106 其他支出-专项资金【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或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1、年末,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区分处理:缴回原拨入单位、留归本单位使用 2.1缴回原拨入单位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1002 银行存款

2.2留归本单位使用

借: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核算(或增加项目名称为科目)】

贷:3001事业基金3、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

1、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贷):330102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贷(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2、年末,对执行情况分析将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或按照相关规定上交财政,关联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3302财政补助结余

贷: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借:1201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1002银行存款4、3402 事业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期末

借:410101事业收入-非专项资金

420101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资金 430101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非专项资金 4501xx其他收入-非专项资金

贷:500102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基本支出

50010302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项目支出***

5401xx 其他支出-非专项资金

5201xx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非专项资金 5101xx上缴上级支出-非专项资金 贷(或借):3402事业结余

年末、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借:3402事业结余

贷: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5、3403经营结余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经营收入、支出,则不做凭证处理)

1、期末

借:4401经营收入

贷:5301经营支出 借或贷:3403经营结余

2、年末,如本科目为贷方余额,则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如为借方余额,为经营亏损,不予结转。

借:3403经营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6、3403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1、年末;

借:3403经营结余

3402事业结余

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由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2101xx应缴税费-应缴企业所得税

3、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在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xx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4、年末完成上述处理后,将本科目转入事业基金。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或借):3001事业基金7、3201专用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年末

若有提取修购基金,则该凭证则为年末结转凭证的第一张。借:5001事业支出

5301经营支出

贷:320101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贷:320102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8、3302事业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 年末

借(或贷):3404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401非财政补助结转

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贷:3001事业基金9、3101非流动资产基金 账务处理凭证思路(无发生则不做凭证处理)

1、取得相关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借: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511在建工程

1601无形资产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2固定资产折旧

1602无形资产摊销

3、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1401长期投资

贷: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310102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501固定资产

1602无形资产

实际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310101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4

-无形资产

贷:1401长期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601无形资产

综上所述:年末结转的具体流程可以用下列文字描述:

1、提取修购基金到专用基金(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2、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人员经费;(2)

3、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日常公用支出;(3)

4、结转财政补助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1)

5、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4)

6、年末,对财政补助各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按照相关规定转入财政补助结余;(5)

7、结转事业结余;(6)

8、结转经营结余(无经营收入、支出,则不做凭证处理);

9、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7)

1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到专用基金(无计提则不做凭证处理);

11、结转事业基金;(8)

12、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发生则不做凭证处理)。

注释:若使用支出功能分类为主科目的单位(将项目名称设为下级科目的)在年终结转时要区分项目,手工填入累计的支出经济分类金额(如50010101XX专项-误餐费)。

年末转账在用友软件中具体应用实现

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自定义转账结转凭证功能

具体适用:提取修购基金到专用基金;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人员经费;结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结转事业结余;结转经营结余;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到专用基金;结转事业基金;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

还有就是收入科目、结转结余科目无项目核算,只有支出类科目有项目核算的结转凭证设置。但是系统无法自动凭证找平,需手工算出结转结余,同时在生成的凭证中手工找平。

该设置一经设置后,以后若科目未发生变化,则不需改动!

如:设置结转经营结余

在财务会计—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转账下

1、点击增加,录入转账序号‘0006’,转账说明(生成凭证后会显示为摘要),2、科目编码:表示生成凭证中显示的科目,3、方向:选择(借或贷,表示在生成的凭证中的方向是借或贷),4、金额公式:表示生成凭证中需要显示的金额,具体操作说明可以在该设置界面下,按F1键获取详细帮助说明。

二、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期间损益结转凭证功能

具体适用:结转财政补助项目支出到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

在财务会计—总账—期末—转账定义—在期间损益下,手工设置对应结转科目。具体的损益类科目编码(收入类、支出类)与本年利润科目(净资产科目)对应,点击确定才会保存。如下图:

三、转账生成

设置好结转的对应关系后,则在转账生成菜单下选择所需执行的转账凭证即可,具体为自定义转账凭证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生成。

注意:

1、年终收入支出表注意结转结余类数据。

2、项目收入支出结余表中要列示本年结余数,方便手工找平凭证(支出经济分类为主科目的事业单位无此必要)。

3、报表中的年报手工根据项目收入支出结余表调整更快。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  缴费  账务处理

事業单位是一类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又在支付、营收等方面存在着特殊性的单位,其中多数为行政单位举办,也有部分为其他机构运用国有资产举办,但均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主要包括科、教、文、卫等单位。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组成的多元性,以及其职责行使的公益特性,这些单位在社保缴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和相当的复杂性。

一、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内容及其复杂性

影响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内容组成并造成其复杂性的根源在于事业单位类型的多样化。由于资金来源各不相同,加之本身行使职责的差异,事业单位被划分为全供类、差供类和自行收支类三种。全供类的全称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顾名思义,这类单位的营收与支付行为全部执行国家财政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这类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同样归为财政经费管理。而差供类单位的资金组成中有相对固定的一部分属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财政预算范畴,但余下的部分则由单位自负盈亏。因此这类单位社保缴费也存在一部分属于财政管理,另一部分自行处理的特点。至于自行支付类的单位则又有所不同。由于其经费来源均为单位自己的营收和支付,故其社保缴费同样遵循单位以收定支原则,与前两类单位均有不同。

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帐务常见问题

正因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内容多样又复杂,因此不少单位在处理账务时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不同地方、区域的事业单位在社保缴纳时依据的标准、划定的范围各不相同,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甚至相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在参保内容、缴纳金额等方面也差异不小,故其账务管理相对混乱。

除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少事业单位的社保缴费并不与收益、资金等产生关联,在社保缴纳、资金管理方面缺少系统性、规划性。许多单位虽然能够确保社保及时缴纳,但由于管理原则、模式等的相对片面,在会计核算上不尽完善,也就容易造成社保费用欠缴的问题。既有的会计处理只能反映社保缴纳情况,却不反映欠费情况,也就常常造成账面记录无法与债权债务相匹配的问题,使社保缴费的准确度下降。

三、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账务的处理

(一)事业单位需遵循的修订后会计准则制度

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制度,涉及到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帐务方面有两条基本原则。其一,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涉及到员工应付薪酬项目的只含有单位需缴付的部分。也就是说,这部分由员工个体支付的社保金额由单位代为缴付。对这一类型的社保金额进行帐务处理时要先经过一个假设过程,即,假设事业单位先将此部分社会费用发放到员工个人的帐户,员工再将这些金额上交单位,由单位代为缴纳。处理这类缴费帐务时会落实到往来科目中。其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涉及到员工应付薪酬项目的同时含有单位需缴付的部分以及单位需代员工个人缴纳的部分。也就是说,这类社保费用中的一部分须由单位承担,其余部分由员工个体支付但由单位代为缴付。而单位代员工缴纳的社保金额等同于事业单位支付给员工薪酬中内含的社保金额。根据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代员工缴纳的社保费用最终落实到的财会科目为“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缴费分帐比例

根据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事业单位社保缴费涉及到养老、医疗、公积金等项目,实行单位支付与员工支付并行,其账户在相关部门以个人帐户形式进行共同管理,其名称则被定义为“个人统筹帐户”。这个统筹帐户下涉及到养老范畴的社保金额占员工薪酬基准数额的28%,单位支付和员工支付分别占20%和8%。涉及到医疗范畴的社保金额占员工薪酬基准数额的10%,单位支付和员工支付分别占8%和2%。涉及到公积金范畴的社保金额占员工薪酬基准数额的16%,单位支付和员工支付分别占8%。

(三)修订后的社保缴费帐务处理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制度推出前,属于员工缴纳的社保但由单位代扣的金额部分一般会以往来、支出科目反应在会计帐务处理过程中。而在修订后,出于对财政经费提高使用效率的考虑,国家对预算法、国库偿付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划拨至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统一为国库的集中管理。由此使社会缴费在会计帐务处理过程中改为负责、支出科目进行反应。

在全供类的单位中,对于只存在代扣类社保缴费项目的事业单位来说,会计处理采用的是“事业支出”下的“财政补助收入”,不通过员工“应付薪酬”科目反应,也就不体现在代扣类的社保缴费支付帐中。而对那些存在两部分薪酬支付的单位中,社保缴费帐务处理就分为员工代扣金额和实际发放薪酬两部分。至于另两类事业单位差供和自行收支单位而言,其中一些单位会将属于单位与员工缴费的都体现在“应付薪酬”科目;另一些则会将代扣的金额体现在往来科目中。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一类与企业有所不同的单位类型,出于历史与实际原因,这些单位在社保缴费的会计处理原则与模式上比较特殊。加之2014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并改革了预算法和国库管理机制后,事业单位的社保缴费帐务处理开始遵循新的原则与手段。为了确保修订后的事业单位社保缴费帐务处理的准确性,各单位需透彻理解新准则制度的原则、内涵,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帐务处理模式,在确保社保缴费足额、及时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雪华,王德钧.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账务处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3,23:51-52.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4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逐渐增多,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的流向,使国有资产得到准确核算,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改制、转体的国有资产的全方位监管。除了在改制前严格执行财政部第36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对改制期间的流动资产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有关制度,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监管资金的分配。所出具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财政部门编制和安排事业单位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重新安排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基数,是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合法凭证。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转移状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改制后的剩余国有资产,要进行相应的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调整的批复,充分体现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全部在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规范、准确的表现出来。

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会计记账上都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但是,在会计核算上是有所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即: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在进行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由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改制后,剩余的资产归并到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时,会计科目也必须对接,通过会计移交表交接后,单位以会计移交表建立总账和明细账,并做相应的会计科目处理,保持会计的连续性,同时要在资产信息数据库调整相关数据。例,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制后,资产负债表数据是: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5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28号,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财政预算的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简称“新制度”)。新制度引进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分配等科目,部分克服了旧制度对这方面内容会计核算的缺失、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核算不明晰等缺陷。

一、新制度带来的核算变化

1. 财政补助收支核算的变化。新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该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共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科目下参照相关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而原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原科目是按“国家预算收入”的“款”级账户设置明细账。

并且,此次制度改革前后财政补助收入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申请财政补助时,应当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部门;新制度下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和其他方式进行分别核算,且增加了对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退回的核算处理。

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原制度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事实上财政补助的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里面,但“事业支出”下没有“财政补助支出”的明细科目。而新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

2.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在原制度下,年终结账时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虽然“财政补助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科目下,但是“事业支出”借方余额年终将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因而在原制度下没有区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转。

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务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支均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年末,应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财政补助结余。或者:借:财政补助结余;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

(2)由于财政补助的方式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相应地也就产生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资产类科目,其中“财政应返还额度”下设“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按实际金额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者注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额度,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银行存款等。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3)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通过“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核算。

二、新制度下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

1. 非财政补助结转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新制度在定义“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时候,重点突出了“专项”两个字。

具体规定如下: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本科目。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末,完成上述专项资金结转后,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经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银行存款等。留归本单位使用,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事业基金。

2. 非财政补助结余及分配。新制度下,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新制度对“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主要财务处理作了如下说明:年末,需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到本科目:借:事业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或者: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结余。同样,需将“经营结余”科目的贷方余额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科目下:借:经营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有缴纳企业所得税义务的事业单位应计算出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照提取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该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或者:借:事业基金;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 各个科目之间的结转关系。对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会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可以用结转流程图(详见右上图)加以清晰说明。

三、新制度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补助收入来源仅限于“同级财政部门”吗?新旧制度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定义是不同的。原制度中的财政补助收入来源可以是财政部门也可以是上级单位,但是在新制度中仅仅提到了同级财政部门。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章第十五条对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如下: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虽然新制度的规定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但却没有考虑财政拨款在实务中的运作的各种情况。例如,事业单位A的财政补助收入是由财政部门先拨付给A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再由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给A事业单位,而且是A事业单位用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经费。这种经费如果不能记入“财政补助收入”,那么应该记入什么科目?

2. 上缴上级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结转问题。新制度对事业收支、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均按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分别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及“事业结余”科目,但新制度并没有要求对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进行分类结转,而是在期末全部结转入事业结余。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支出类科目分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进行分别结转,以便于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及会计分录处理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部门预算经费申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是事业单位取得的预算内财政性资金补助。

(一)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对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主要管理要求如下:

1.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和规定用途申请取得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额度都要事先经过财政部门批准。需要增加或减少财政补助收入,应当首先编制追加或减少预算,在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后再按变更后的预算申请取得财政部门补助收入。按照部门预算要求,财政补助收入区分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应当分别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支出科目申请,取得后应当分别核算,不能相互混淆。未经财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财政补助收入用途。

2.按规定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申请取得财政补助。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在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仍然运用传统的财政资金实拨方式。财政部门在确定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的同时也确定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

3.事业单位应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安排收入和支出。将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各种来源的收入同时缴入收入预算,统筹安排使用,统一管理。

(二)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实拨资金三种方式。三种支付方式业务流程不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也有所差异。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的程序是:事业单位在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时,应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提出直接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因此,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照财政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在实际使用了财政资金的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收入的程序是: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下达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可以用于结算和支付。因此,事业单位在收到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上所列的用款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不是实际的货币资金,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位零余额账户不是实存资金账户,是一个过渡性的待结算账户。

3.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收入的程序是: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入请求。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因此,事业单位在收到单位的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上所列的收款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的是货币资金,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是实存资金账户。

(三)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核算财政补助收入。部门预算中将支出预算区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分别安排资金来源考核其实际执行情况。为将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与相关的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对比,考核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应在“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为了进一步反映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用途,即用于何种事业活动,并且与财政部门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的明细科目相互对照,事业单位应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设置明细账。

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根据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不同,分别借记“事业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例1】 20x9年10月9日,某事业单位根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主管财政申请支付第三季度水费110 000元。10月18日,财政部门经审核后,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为其向自来水公司支付了105 000元。10月23日,该事业单位收到了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到账通知书。该事业单位应于10月23日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事业支出 105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5 000

【例2】 20x9年3月7日,某科研所根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为开展某项科学研究项目,向主管财政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180 000元。4月6日,财政部门经审核后,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达了170 000元用款额度。4月8日,该科研所收到了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该科研所应于4月8日,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7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70 000

在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的贷方,作明细登记如下:

项目支出——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基础研究

【例3】 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x9年6月7日,该单位受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日常事业活动经费25 000元。6月7日,该事业单位应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5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25 000 职工福利基金的来源包括:一是按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二是按人员定额从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中列支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都在专用基金中核算。但两者有差别: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集体福利的开支,如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对后勤服务部门的补助,对单位食堂的补助,以及单位职工公费医疗支出超支部分按规定由单位负担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开支,用于单位职工基本福利支出,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在有些具体支出项目上,福利基金和福利费也可以合并使用。按结余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其会计分录为: 借: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按编制人数定额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使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管理问题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有些企业对福利基金缺乏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特别是一些老企业和小厂小店,职工的集体生活福利条件很差,没有很好地使用企业福利基金加以改善。(二)有些企业的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围比较乱。一些不属于

职工集体福利性质的费用,如共青团活动经费、消防人员奖金、三废罚款、企业管理费超支等,也在福利基金中支付。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6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一)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购入直到报废整个期间, 在任何条件下, 都是通过固定资产的原值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的数值。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 随着时间向前推移,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移, 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损耗, 比如, 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等,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类固定资产的淘汰周期在逐渐缩短, 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那么几年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则会严重不符, 这样虚增了资产与净资产的总量, 从而促使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 报表使用者则无法通过会计信息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与净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

(二)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日常经济业务和经营活动, 经常会产生固定资产的损耗。企业主要是根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成本, 从而固定资产的损耗能够通过成本核算体现出来。由于事业单位一般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从而降低了成本, 虚增了盈余, 无法正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固定资产实际消耗的费用开支, 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也阻碍了政府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有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现行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事业收入以及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将其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维修、养护以及采购的一部分资金。如果完全使用修购基金支付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 则修购基金则完全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事业收入以及经营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的。这种做法会造成单位收入多时, 提取的修购基金则多, 收入少时提取的修购基金则少, 导致修购基金的金额的不稳定。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思路和方法

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时,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准备。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 单位基本都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经济贡献状况, 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较多, 比如, 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以及年数总和法等。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方法, 结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具体特征, 对单位的固定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 同时, 也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处理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 选择恰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和折旧年限, 并且确定了合理的折旧方式之后, 不能随意进行更改。有的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在固定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 这类一般是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交通工具占据比例较大的事业单位, 可以使用工作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中, 技术性设备和专用性设备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因此, 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方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 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 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以及特征, 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寿命以及经济贡献情况, 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 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如果是单位账面价值比较小, 但是批量较大的同类固定资产, 可以根据时间相近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确定合适的折旧年限, 精确地计算该批次固定资产每月应该计提的折旧数额;如果是单位账面价值较大且具备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固定资产, 则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相近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 再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对于单位账面价值非常大, 特别是房屋建筑物, 或者是对事业发展的经济有很大贡献的大型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 应该严格按照单个资产计提折旧。

三、如何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和管理的监督

财政部门应该起带头作用, 主动组织制订一些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或者是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购置的文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有关制度和标准, 规范固定资产的技术认证、折旧核算以及实物管理等。 (1) 有关的财政部门需要积极组织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 制定合理的专用设备技术参数,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使用年数以及技术鉴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 然后由事业单位的所在行业的部门主管执行, 对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2) 应该在事业单位执行新的会计制度之前, 积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工作, 将需要从账务上核销的固定资产及时按照有关的程序进行核销, 保证单位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需要建立在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身份和性质转变的基础上, 不断改革传统的预算管理机制, 避免修购基金单一账户核算的混乱。从本质上看, 需要明确地区别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

参考文献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7

一、财政直接支付

1. 概念

事业单位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时, 应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提出直接支付申请,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 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 按财政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2. 相关账务处理

(1) 购入固定资产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 购入材料时, 借:材料, 贷: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3) 支付工资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4) 年终, 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和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之间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下年度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例, 自2009年起, A事业单位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经财政部门核准, 该单位的工资支出、10万元以上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1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采购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9年, 财政部门批准A单位的年度预算为3 000万元, 1—11月A单位上缴财政专户款2 129万元, 1—11月A单位累计支出数2 700万元, 其中财政直接支付2 020万元 (财政性资金支付762万元, 预算外资金支付1 258万元) , 财政授权支付680万元 (预算外资金) 。12月份用款计划为300万元, 其中财政直接支付200万元 (财政性资金支付69万元, 预算外资金支付131万元) , 财政授权支付100万元 (财政性资金支付40万元, 预算外资金支付60万元) 。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1) 2日, A单位通过政府采购签订了一份购置固定资产购货合同, 合同金额51万元, 合同规定自签订合同之日起5日内供货, 验货后付款。7日, 所购货物及购货发票送到了A单位, 购货发票上标明购货金额为31万元, A单位验货后递交了财政直接支付 (用上缴财政专户款支付) 申请, 即日, A单位收到国库支付局代理银行转来的用预算外资金支付的通知单,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510 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510 000同时:

借:固定资产510 000

贷:固定基金510 000

(2) 8日, A单位收到国库支付局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通知单和工资明细表, 12月份工资共计69万元已直接打入A单位各职工工资账户。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69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690 000

(3) 15日, 移动公司向A单位催收当年网络使用费27万元, A单位接到发票后, 按合同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 16日, 国库支付局审核通过, A单位收到国库支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给移动公司支付网络使用费27万元, A单位应作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270 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270 000

(4) 22日, A单位要向农行支付贷款利息26万元, A单位向国库支付局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 23日, 国库支付局审核通过, A单位收到国库支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给农行支付利息26万元, A单位应作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260 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260 000

(5) 27日, A单位要向电力局支付该月电费15万元, A单位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 28日, 国库支付局审核通过, A单位收到国库支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A单位应作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150 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150 000

年终,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财政专户返还额度是12万元,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财政专户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120 000

贷: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直接支付120 000

二、财政授权支付

1. 概念

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 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 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 将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下达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 可以用于结算和支付, 事业单位在收到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 按通知书上所列用款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2. 相关账务处理

(1) 事业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 按通知书上所列数额,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或财政专户返还收入。

(2) 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 事业单位购入材料时:借:材料,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年终,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剩余额度, 根据事业单位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

借:财政专户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例 (接上例) , 12月A单位发生的财政授权支付的经济业务如下:

(1) 3日, 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 通知书上注明本月授权支付额度是100万元 (财政资金40万元, 用于发放A单位该年年终奖;预算外资金60万元)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 00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4000 00

财政专户返还收入———财政授权支付600 000

(2) 5日, A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50 000元。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现金5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 000

(3) 7日, A单位报销差旅费45 000元, 应作的账务处理:借:事业支出45 000

贷:现金45 000

(4) 10日, A单位购入材料一批, 价值65 000元, 11日到货, A单位接到购货发票和验货入库清单, 经审核, 财务手续齐全, A单位开出转账支票, 即日, 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银行授权支付通知书,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材料65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5 000

(6) 17日, 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 支付C公司购煤款60 000元,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6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 000

(7) 20日, 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 支付菖印刷厂印刷费55 000元,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55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5 000

(8) 21日, A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350 000元, 用于发放该单位下半年的绩效工资,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现金35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50 000

(9) 26日, A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完毕,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事业支出350 000

贷:现金350 000

(10) 27日, A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400 000元, 用于发放年终奖,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现金40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 000 (11) 30日, A单位年终奖发放完毕, 应作的账务处理:借:事业支出400 000

贷:现金400 000

(12) 31日, 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对账单, 注销零余额账户余额20 000元, A单位应作的账务处理:

借:应返还财政额度———财政授权支付20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 000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是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在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在资产内会计科目中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科目, 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面有所变化, 为了便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理解和操作, 对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电子版[K].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8

一、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后,会计账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转到“存货”科目的实物资产的管理问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达不到新制度固定资产标准的实物资产如家具、用具、装具等,将其账面余额从原“固定资产”账户转入新账中的“存货”科目。存在的问题是:这部分资产仅仅是在“价值”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在“使用年限”上和固定资产是相同的。作为“存货”管理,在领用时,其成本作一次性摊销,则无法根据账实盘点,进行动态监控,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会计管理理念。

(二)新会计制度对一些科目的核算,缺乏具体实务操作指导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存在的问题:一是在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前面没有“事业单位支付”限制前提,只是在建新账并结转上年度“其他应付款”余额时强调了一次。二是没有指出计提时如何做会计分录。财务人员在缴纳代扣的个人应缴部分和单位支付部分时,容易对会计分录产生混淆。

(三)“固定资产”科目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问题

一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这个“大批”,究竟是多少,没做量化规定。

二是对房屋建筑物(楼房)日常维修时发生的费用,应计入当期支出。如果日常维修发生的是大额支出,是否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转作该固定资产成本,没有明确规定。

(四)每月末结转支出和收入问题

按月结转支出和收入,是编报新的资产负债表的需要,对于业务量少的单位可以这样,如果是业务量多,比较烦琐,增加了月末的工作量。

(五)通过直接支付核算的政府采购资金和基建拨款资金的记账问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拨入的政府采购资金和基建拨款资金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核算,未发生支付时,单位不作账务处理;发生支出时,单位按发生额做收支账务处理。单位月末编制财务报表,未支付部分就无法体现在财政拨款收入项目中,年末报表时,才体现拨入的全部款项。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

二、对新会计制度下账务处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对转为“存货”的家具用具装具类实物资产的管理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家具用具装具类实物资产”很特殊,介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之间,如果是大批量的,则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如果是零星的,则作为“存货”管理。对转为“存货”管理的,建议其成本在领用时不作摊销,只做辅助账登记该资产的领用情况,发生盘亏、损毁、报废等处置事项时,再将其成本一次转出,并冲减相应的事业基金。

(二)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会计账务处理水平

财务人员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主体,应加强业务培训。

对实务操作中的典型业务事项,在业务培训时,如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支付缴纳,应做出具体会计分录。即应由事业单位支付的部分:提取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缴纳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由职工个人承担的部分:代扣时贷记“其他应付款”,缴纳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对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做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及时解决纠正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账务处理中出现的差错,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三)建议明确固定资产科目中所涉及的模糊事项

各事业单位应在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配合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实物资产定额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配置审批控制制度,严格把关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使用、报废等审批手续,对购建、自制、调入或接受捐赠等所有途经获得的固定资产,均应登记入账,使账实相符,防止账外资产的产生。杜绝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观随意性的发生。最后还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既协调配合又彼此相互监督约束的核算机制,加强各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使财务部门能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进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一是明确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大批同类资产”的确认数量,防止因理解差异,造成资产的管理模式差异。二是明确在日常维修时,发生的大额支出是否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明确大额支出的具体额度。

(四)建议在月末实务操作中,根据业务量的繁简自主选择结转收支

业务量大的事业单位,月末在编报资产负债表时,也可不结转收支,只作账外计算调整后,填报“事业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三个科目;年末时,再将收入支出结转并登帐。

(五)完善财政直接支付核算的政府采购资金和基建拨款资金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对纳入财政直接支付核算的政府采购资金和基建拨款资金,在资金拨入时应做账务处理,这样月末的财务报表才能体现财政拨款全貌。

任何制度都是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的,做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账务处理事项,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

摘要: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旅程的起点。针对新会计制度施行以来,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账务处理,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宋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3,(9).

事业基金账务处理 篇9

(一) 固定资产的定义

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专用仪器设备、电子产品、文物和陈列品、图书、交通工具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物质, 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也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主要劳动资料, 是开展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 管好、用好固定资产, 实现固定资产配置优化, 对于促进科研出成果, 成果应用于农业、化工业、医学等各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一个是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根据科研单位的计划及课题的需求, 由财政专项拨款及科研专项经费提取。另一个是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相当数量的专用仪器设备, 具有大型、精密、技术先进、科学研究专业性强的特点, 如测定仪、质谱仪、色谱仪等等。由于科学领域的发展, 设备的精密速度不断更新, 影响了专用设备的使用寿命, 仪器的购买相当频繁。第三个是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像企业那样要计提折旧, 它不计提折旧, 发生时全部计入其他资本性支出, 也不计算盈亏, 直到报废处理。

二、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大部分以手工操作管理

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登记入库、出库、使用、损坏、报废处置等没有明确职责, 很多单位购买和使用为同一个人。登记入库、出库为同一人, 没有制定定期清查制度。财务只负责账务处理, 对固定资产没有制定一套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来统一管理。

(二) 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

有的科室自购固定资产从课题经费支出, 未经管理部门登记、入库、出库, 形成有实物无记帐。有的是仪器已不能用, 放置多年实验室管理人员当作废铁卖掉, 重新购置新的仪器, 形成有记帐无实物。按有关规定, 固定资产报废须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报废。又因长期无对账, 无盘点, 财务只记账, 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经常沟通, 报废、无定期盘点等造成账实不符。

(三) 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只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四个会计项目, 没有计提折旧, 只提取一定修购基金, 不能反映出净值, 到年终财务报表, 资产和净资产很高。

三、开发固定资产动态监控网络,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第一, 由于手工操作存在人为主观意识, 数据不能共享、业务办理烦琐等等,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减少固定资产流失, 利用计算机开发了固定资产动态监控管理, 将所有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里, 使固定资产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资产管理信息交流及业务审批等工作流程,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随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便捷的固定资产信息, 代替部分手工操作, 克服手工操作管理中的缺陷。

其一, 固定资产动态监控管理者的条件需具有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 又要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软件操作技术。

其二, 固定资产数据, 包括电子数据和实物数据。实物数据是原始发票复印件、入库单、纸质资料, 它是电脑发生故障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实物资料是固定资产数据资料管理的基础, 实物资料内容可信度高, 原始发票因具有不可变性。缺点是纸质脆化, 字迹多为手写, 资料容易发生丢失, 字迹不清晰等, 占据空间大。电子数据资料, 占据空间小, 查询速度快, 有网址和用户名、密码, 每台电脑可上, 而且可共享。因此实物资料与电子数据资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其三, 电子数据资料生成流程是:填写入库单, 进入固定资产动态监控系统, 对所购买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把信息填写在电脑中, 包括发票号、厂家、型号、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管理人、使用人、金额、入账时间、使用时间、然后提交审核, 最后保存, 保存完毕要打印出固定资产卡片, 分类存档。领用人与经办人不能为用一个人, 应分开输入。每台设备应有一式三联入库单, 一份固定资产管理人存档, 一份发票报销, 一份领用人保存。

其四, 固定资产动态监控管理系统逐步完善, 登陆网站, 按权限管理是可以自行输入, 修改, 报废固定资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网上审核, 审核无误可打印正确验收单、条形码。

第二, 科研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 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各单位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每年针对各科室、资产使用者以及各个实验地进行一次清查盘点。盘点时, 财务人员 (固定资产记账人员) 、办公室录入资产人员及各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者、保管者等有关一起核对, 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 由单位负责人、清查小组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统一报废、统一购置。统一报至主管部门审核, 然后在计算机软件中操作, 使帐实相符。

第三,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四个会计项目,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必须与事业单位拥有的该项净资产即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对应,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保护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功能, 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特点是一般不计提折旧, 按照取得或构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除融资租入外, 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账面余额相等。账务处理为:A、购入固定资产是修购基金购置的, 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B、购入固定资产是结余资金购置, 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C、购入固定资产是拨入专款购置, 借记“专款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 报废、毁损、盘亏、出售等, 应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固定资产”, 支付清理费用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 变价收入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科研事业单位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可以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第一次支付部分货款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和“应付账款”;第二次支付剩余货款时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固定基金”。这样分期付款购进固定资产按支付分金额确认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账面价值随着尾款的支付最后相等。

事业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 财政拨款未到且无其他收入, 但是实验仪器务必购进, 才能使课题顺利进行, 采用了融资租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需要用到“事业支出”、“其他应付款”。账务处理为:A、融资租入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其他应付款”;B、支付租金时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固定基金”, 同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 贷记“银行存款”。此时固定资产在租入时全额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分期支付租金是部分款项计入固定基金, 若是期限是一年, 则期末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会相等, 若是期限一年以上, 那么期末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相等。建议增设“固定资产基金”和“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两个过渡性科目, 这样每一期末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会相等。账务处理为:A:第一年租入设备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其他应付款”。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基金”, 贷记“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B:第一年支付租金时, 借记“事业支出”, 贷记“固定基金”, 同时, 借记“其他应付款”, 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 借记“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账面金额等于固定基金加待核销固定资产基金, 这样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会平衡。

在实际工作中, 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决策提供计划, 为申请课题经费提供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 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财产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管理系统和现代化软件的开发, 手工与计算机网络管理相结合, 耐心细致设计资产的数据库, 进行科学的分类、编号,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使国有资产既能保值增值又能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有效, 减少固定资产流失, 节约成本,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规定固定资产规章制度, 制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这样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成果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2008.

[2].艾玉春, 周娜.刍议改制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江苏农业科学, 2006 (5) .

[3].孙广芝, 邢立强, 江洲.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 (11) .

[4].李永芬.固定资产数据资料归档管理探析[J].科学管理, 2010 (6) .

[5].陈芳晨.小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差异[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6].张淑玲, 骆珣, 马红霞.固定资产最佳更新时机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7].王建辉.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中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J].会计之友, 2008.

上一篇:滚齿效率下一篇:步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