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推广

2024-10-22

多元合作推广(精选10篇)

多元合作推广 篇1

1 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必要性

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 阅读对他们未来方向的确定和发展更加重要, 单纯依靠学校和家庭的有限的课外阅读来满足少年儿童的读书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再加上当今社会总体教育认识是重“数理”, 轻阅读, 使得少年儿童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所以, 当前对于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问题, 是社会面临的非常紧迫的课题之一, 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少年儿童阅读推广, 其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一途径, 来影响和引导少年儿童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方式。使他们可以通过优秀的阅读材料, 积极的阅读素材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帮助和促进他们养成一种爱阅读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们知道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少年儿童期间的去培养是最有效果的。

2 当前少年儿童阅读存在问题

当前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受到社会环境, 教育体制以及网络等新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问题对于少年儿童的阅读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不良影响。

2.1 社会环境影响

部分少年儿童没有足够的书或者是无书可读, 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要求都不能满足。由于中国国家各地方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加上社会问题较多等多方面的影响, 导致有些少年儿童尤其是所谓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等在阅读上有非常大的限制和不足。据国家社会调查数据统计, 在2012年中国有农村留守儿童5800万, 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4000万, 流动儿童达到3500万以上。这些少年儿童阅读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也是公共图书馆以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教育体制影响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考试成绩仍然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综合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所以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以文化课程, 考试课程为主去安排其学习时间。这种体制和社会环境导致少年儿童课业繁重, 课外读书时间限制严重等问题。即使部分孩子是有一定的资源去阅读, 也是快餐式的阅读, 随意性和肤浅性严重。而这种阅读方式, 阅读习惯让少年儿童的阅读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却导致其知识匮乏, 判断学习能力较差等负面效应。

2.3 新技术影响

随着电视, 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科技等的快速发展普及, 多媒体资源对少年儿童阅读习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新技术给少年儿童阅读带来快捷的同时, 也使得书本与人们生活的距离也达的更远。由于这些多媒体资源的普及, 导致少年儿童一旦有了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 却又抵制不了电视, 网络以及电子游戏等的诱惑而将时间用在了这些多媒体的体验上。尤其是随着网络和电子游戏的盛行, 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将很多时间消耗在网络和电子游戏, 甚至是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社会结构的变化, 使得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再加上父母工作忙, 导致父母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孩子, 使得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被网络和电子游戏所捆绑。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在2012年对北京, 武汉, 广州和哈尔滨等大城市的千名少年儿童的一项调查发现:有500名受访者每天都会玩电脑游戏, 600名受访者每天都会玩手机游戏, 360名受访者每周最少有3天玩电脑游戏。也就是说在发达城市有一半以上的少年儿童每天都会玩手机或者是电脑游戏, 86%以上的少年儿童每周至少有三天会去接触电脑游戏。可见, 电视网络, 电子游戏对少年儿童的阅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少年儿童已经被家庭和社会物质“腐蚀”。

3 当前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现状

先看一份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 根据2011年《全国五城市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2475个, 北京494个样本、上海482个样本、南京498个样本、成都501个样本、武汉500个样本。男女比例约为56:44;7岁至12岁阶段的儿童占总体比例为40.24%;13岁至15岁以及16岁至18岁两个年龄阶段的被访者也分别占到了29%和26%;不过在上海16~18岁的被访者所占比例为78.77%;调查中对于4岁以下的比例皆低于1%, 仅武汉的比例达到3%。

数据显示, 对于课外阅读兴趣有着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孩占21%, 女孩占24.3%。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变化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课外喜欢看书的比例其中4岁以下占10%, 4到6岁占9.1%, 7到12岁占31.4%, 13到15占15.9%, 15到18岁占15%。阅读来源调查发现, 有五种渠道来实现阅读, 分别包括亲友赠送, 图书管借阅, 同学之间穿阅, 网上阅读以及其他方式阅读。在读书比例较高的儿童中, 即7到12岁的少年儿童中, 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借阅, 比例达到60%左右, 而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的读书很大程度上在家长的干预下完成阅读任务。同时, 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 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干预非常大。在7岁以上, 年龄越大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支持比例降低, 转而支持与应试学习有关的课程学习, 对于阅读淡化越来越严重。

可见当前少年儿童阅读习惯和年龄性别有着很大关系, 其中家长的影响是对少年儿童阅读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在7岁以上, 家长对孩子阅读支持越来越小, 少年儿童的阅读也就开始变得急剧缩水。而阅读渠道, 以图书馆借阅为主, 同学之间借阅和亲友赠送等方式为辅的阅读方式是当前少年儿童的阅读途径。由于网络阅读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少年儿童的阅读中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公共图书馆在推广和引导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内容上面有着不可代替的影响力, 是当前少年儿童阅读的主体。

4 多元合作促进少年儿童阅读的推广

4.1 科学优化图书馆资源和气氛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在对馆藏资源优化时要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去优化。一定要了解和分析少年儿童的借书情况和他们的阅读趋势, 然后采取新奇有趣的阅读形式, 并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将图书推广与少年儿童动画, 电影等相结合, 以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同时, 采购图书的时候应该采购比较新颖的图书来充实图书馆馆藏, 满足少年儿童对馆藏的多元化需要。并且要求图书馆能够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吸引广大少年儿童来图书馆阅读。

4.2 推动和完善图书进学校社区服务

为了更好的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图书馆不能单纯依靠少年儿童的自主性, 即被动的等待少年儿童到馆内阅读, 还应该积极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更好的来推广阅读。在推广时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 把精心挑选的优秀书籍送到学校或者是社区。服务对象不只是少年儿童, 也可以为老师和家长带去“如何引导少年儿童阅读习惯养成”等相关书籍, 从而全方面的把有利于推广少年儿童阅读的知识送到有需求的读者手中。同时也可以把知识讲座、科普展览、各种宣传材料等带进校园和社区, 让更多的少年儿童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使图书馆在少年儿童阅读推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3 举办读书益智比赛

少年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和独特的性格, 所以为了更好的引导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向, 图书馆可以和社会以及学校等相关机构共同组织一些具有少年儿童特色的活动。比如航模比赛, 百科问答比赛等益智类游戏, 帮助少年儿童更好的学习, 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

4.4 政府推广

由于中国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性质的特殊性, 政府在中国社会的很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来说, 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 国家可以向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领域去学习, 然后结合国家自身的发展实际促进少年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也可以和社会团体以及学校等组织, 共同合作, 寻找切实有效的推广方式, 引导家长和少年儿童对阅读的理念的正确认识, 从而起到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效果。

4.5 社会推广

少年儿童阅读的推广, 还可以通过社会推广来实现。可以通过社会团体举办或者是定期举办类似于07年的“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等活动, 建立适应当前社会环境文化的少年儿童推荐机制, 并组织有一定社会责任和职能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来持续完善社会推广活动。同时, 国内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要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等国际组织机构多合作, 多沟通, 举办有一定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论坛或者阅读推广活动。

4.6 少年儿童推荐导读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 媒体推荐导读在社会文化的引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阅读的成功推广也离不开传播媒体的导读。在多元合作基础上, 传播媒体导读可以通过讲座推荐导读, 书刊推荐导读, 电视推荐导读以及网络推荐导读等主流媒体推荐方式来推广少年儿童阅读。比如通过学校讲座形式, 报纸电视等相关少年儿童节目, 网络少年儿童优秀网站等潜移默化的将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要性灌输给孩子和家长。在这些比较权威的推荐导读模式下, 帮助少年儿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用社会榜样激励少年儿童, 同时排除家长的困惑和疑虑, 最终成功的实现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

5 结论

阅读可以帮助少年儿童打开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为少年儿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推广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 合理优化少年儿童的服务机制, 将图书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并举办多样化, 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益智活动, 努力帮助少年儿童培养他们科学的阅读习惯, 和积极的阅读兴趣。同时图书馆应该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 多方面努力, 通过多元化, 全方位的探索, 建全和完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机制, 为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健桦, 等, 全国五城市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R].2011.

[2]张俊杰.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活动实践的点滴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3]胡艳华.超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少儿课外阅读工作研究[J].教研探讨, 2011.

[4]黑锦凤.开拓少儿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新思路[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2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15-1

1 将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确定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农业每年会有约7000项左右的科技成果,然而转化率确只有30-40%,相比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是:一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推广途径,很多农业科技成果被闲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二是对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注入较少,导致生产水平较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在推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快速、有效地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到农业生产中。另外,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无法有效发挥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目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将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确定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能够有效解决推广机构和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互相脱节的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态势,为及时有效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奠定了基础。

同时,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创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教育单位通过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师生对农业的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等有重要作用。农业科研单位可以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缩短科技成果推广周期,同时,能够使科研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开拓科研视野,因此,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既是科研工作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新课题产生的源泉。

2 将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确定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可行性

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专家团队,具有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丰富、有效的实践经验。据统计,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与健全,已经从过去的单一推广体系,发展成现在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的推广体系。尤其是目前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国外也有成功的经验。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普遍的趋势是推广主体逐渐多元化,推广方式逐渐多样化。把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些比较成功模式的做法之一。

3 推广农业技术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

3.1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要广泛获取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各种信息每年合理制定出一定数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项目,支持和鼓励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参与其中;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申请转化推广项目时应该有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作为技术支撑,以达到推广机构与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的衔接。

3.2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通过有效运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二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创新;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四是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3.3 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选派科技特派员是在新的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2002年5月科技部和人事部联合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工作,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593个县开展试点,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经对推广该制度予以立项资助。要加大力度,进一步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采取创办科技实体等形式,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化。

3.4 鼓励科教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定期、按比例地组织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及学生走村入户,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同时,建议在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设置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将科教人员10%—30%的工作量用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另外,允许农业科研人员及师资人员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涉农企业和农村兼职,同时保障其合法收入。

3.5 支持农业的科研和教育单位利用网络丰富推广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成为目前农技推广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一端连着农业专家,一端连着农民,农民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直接沟通,可以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在构建以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试述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篇3

一、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和任务

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出现多元化特点, 为农服务的科技推广工作任务转为多元化。传统农技推广体系主要服务于农村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 (农户单一生产性投资、种植、养殖、收获、销售) 。农技推广工作主体是政府主导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越来越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突出表现为机制不活, 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工作难以开展。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经营销售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投资方式、农业生产设施、科技服务体系等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公益性 (政府投入) 、非公益性投入的多样性特点。

二、新形式下农技推广体系新模式和发展现状

1.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以往的农技推广自上而下, 由各级政府领导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事业拨款,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已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新形势, 建立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型的合作推广机制, 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采取各种合作模式:与农民合作、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与村级、农村经纪人合作、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与个体科研企业合作。坚持“谁立项、谁推广、谁培训、谁出资”的农技推广原则和利益双赢, 科技人员逐步走进新农村开展为农服务。

2.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 农业科研单位、院校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农业科研院校、推广部门为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主动投身到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服务。这种推广模式以非营利性服务为主, 其推广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与乡镇政府或农村合作组织、农协、农户通过合同协议方式, 开展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科技示范等活动; (2) 直接将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科技成果物化为实物, 通过科技市场流通过程, 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 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户; (3) 与产业主体联合, 解决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2) “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以“订单农业”生产技术合作为主, 把分散生产的农户与有计划、大批量的商品生产结合起来, 发展“订单农业”, 有效地解决生产、流通、加工与科研脱节的问题, 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同时, 也给农业科技转化带来了可喜的成果, 通过推进土地流转, 形成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 带动农民增收。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把当地的农民集中起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保证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经营公司和龙头企业, 与农民的生产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以盈利为目的,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研制和试验, 以优质品种投入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服务于农户, 给农民提供技术培训, 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 改变了单个农户受生产经营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低下、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受到资源、技术、信息和市场因素制约的局面, 同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使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 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提高农业标准化、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最终把农民组织起来, 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我国农村生产经营制的改革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高新农业科技园区, 其宗旨是孵化、示范和辐射农业科技成果, 进而带动农户走科技增收之路。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 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以企业和科研为龙头, 以优势资源, 设施投入、科技投入、人才投入为基地。发展优势产业、品牌生产、股份共盈为基础, 实现高效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培训、新型经营体制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展示与科技服务于一体, 为农民提供了“看的见、摸得着”的服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分为四大类型:开发区型、科技开发型、展示型、生产型。实践证明,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村科技中介机构等开展科技服务提供了有效平台, 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 增加了农民收入。

(5) 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是指主要从政府部门选派科技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指导农业技术。为他们保留原岗位、工资和福利, 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鼓励下派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管理和开展有偿服务等形式, 与农户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形成科技创业长效机制, 借此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 带动农业示范户搞好科技服务。主要特点: (1) 把科技服务工作由过去的临时性、被动性的科技下乡转变为长期性、主动性的科技服务; (2) 把对基层的行政领导转为直接参与农村生产实践; (3) 运用市场机制, 通过工作实绩、业绩与报酬挂钩, 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4) 从过去一般性的生产咨询逐步转变为责权利益结合、面向市场需求的服务, 科技特派员与农民、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 (5) 形成项目选人和人选项目的双向选择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技与农艺结合的效果。

三、农技推广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扶持思路

1. 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队伍。

现阶段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 在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要使农技推广队伍更加焕发活力和动力, 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技推广队伍, 保障其工资、业务经费和改善推广硬件投资手段经费,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 强化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 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本领。采取脱产和半脱产形式, 参加进修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培养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精干、讲求高效, 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队伍。再次, 建立奖惩制度。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得当, 并在晋级和提薪时作为重要依据。

2. 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 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立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帮困。农技人员实行包村包片制, 对示范户进行重点帮扶。 (2) 举办科技入户培训班, 组织专家讲授农业生产技能, 发放科技图书, 科技宣传册, 科技明白纸, 引导他们学科学、用科学, 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逐步培养新—批科技示范户。 (3) 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科技示范户, 了解示范户的实际需求情况, 做到全程跟踪服务, 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实时指导, 现场解决生产难题。

3. 继续推进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鼓励和

支持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 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推进各类事业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逐步与政府行政部门脱钩。部分可以转化为准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也可以逐步转制为商业性农村科技服务机构。

4. 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农产品信息不灵、销路不畅、农技推广手段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 市、县、乡一批农业信息网络相继建立。搭建了农业信息化的平台, “网站”栏目设有的专家咨询、农业科技信息、市场商品信息、农业新政策的传播, 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产品, 获取更大受益。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机制, 还要完善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加强农业推广系统网络人才的培训、信息专业人才的引进;对科技带头户、专业生产大户进行网络信息交流并逐步扩大其在农民中的比例。

5. 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功能。

多元互动,合作共赢 篇4

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语文科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集体。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校本研训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多元互动,合作,共赢”的教研活动。

一、研训管理:

(一)三级管理,凝聚教师群体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我们坚持“科组——组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管理、活动、评估、保障、档案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和集体备课研究。坚持每周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质量监控情况,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加强科组理论学习,重点加强和谐年级组建设,主管语文教学的行政坚持定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分析、集体备课记录,增强了年级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帅小争光”是每一位老师的心声,教师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建档归类,统一规范管理

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各种材料,以分类和成盒的形式建档记载。它包括学校档案和个人档案,既是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记录,也是一种“量”的积累。档案由学校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进行搜集、整理和组织鉴定,确定专人保管,档案存放设好专柜。档案材料做到系统、完整、准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全面、历史地反映教师校本研训的全过程,使校本研训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二、研训模式:

(一)研训内容——学习前沿理论和专业技术

1. 推进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

我们科组以《语文课程标准》《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南,正确把握课程目标和贯彻《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努力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由科组、级组组织安排教师进行集体学习,认真扎实推进。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进行“新课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提高科组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整个科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开展自我反思与总结提升

自主学习是校本研训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个人发展规划,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积极参与相关的问题探讨和课题研究;通过学习观摩、自我评价、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札记等形式,开展自我反思,及时总结提炼教学实践经验。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有一节校内的教学研讨课,学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有一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课。期末每个教师必须交八份以上课堂教学教后反思。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及时总结、反思,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和经验总结,硕果累累。

(二)研训形式——互动式、合作式,探索一校多区的教研模式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要求年级组的学习实行组内人员轮流主持制,做好会议的组织和记录;教研组每月必须组织一次主题研讨活动,组内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主题发言,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备课组每周必须有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负责好活动的记录。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诊断、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等形式,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启发、促进思考、分享经验,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组内的名教师、教学骨干,充分利用自己积淀的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积极发挥指导和互动作用。平时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或收集到最新或最实用的信息,他们都会拿来与大家分享。通过同伴协作、互助交流,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达到师师互动、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树名师典型和身边典型人物,内外结合,激发教师向典型人物学习的热情。通过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以点带面、层层递进等方式,促进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家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共赢,共同成长。学校还为语文科组的老师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拓宽教师教学视野。学校先后共派出了20多位教师到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这些老师走出去学习后,回来又在科组内汇报交流。

多元合作推广 篇5

1现有收费方式探讨

1.1传统自收

传统自收模式主要包括坐收和走收。在农村, 传统自收模式仍作为主流渠道被公众所高度认可, 但是此种收费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催费工作, 越来越不能适应现有的电力收费的服务需求, 必将被其他收费方式所替代。

1.2银行代收

银行代收又称银电合作模式, 是供电公司和银行合作进行电费收取, 客户可以到银行网点交纳电费, 同时客户可以指定一个银行账户扣除电费, 实现了客户足不出户交纳电费的美好愿景。但是该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 该方式需要每月核对捆绑客户的电费数额和银行卡余额, 再通过转账系统进行电费转账划拨, 增加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 而银行收益却很有限, 导致银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服务滞后。另一方面, 很多客户, 特别是农村客户认为银行卡绑定电费会不安全, 因此很多农村客户喜欢将银行卡上余额全部取出, 造成缴纳电费时卡内余额不足, 以致电费拖欠。

1.3非金融机构代收

非金融机构代收, 又称社会化代收, 是指在社区、超市、村镇等民众聚居区设立电费代收点。这种收费方式较银行而言, 网点遍布广, 成本比较低, 方便客户在家门口交纳电费。但是因为网点分布较广, 规范化管理存在很大的隐患, 服务态度不好、服务礼仪不规范等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 同时代办点倒闭携款私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给供电企业的声誉带来损害。

1.4智能化缴费

智能化缴费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缴费, 常见的有95598网站自助缴费、POS机缴费、支付宝缴费、微信缴费、网上银行缴费等。这种缴费方式实现了全天候不限时缴费服务, 随时可以满足客户的交费需要, 不存在员工态度问题, 而且方便快捷。但是据了解, 用POS机和支付宝等网络缴费的客户并不多, 特别是农村客户观念陈旧, 对这种方式交费不放心。另外, 因为智能化缴费每一笔都要收取2%的手续费, 而很多农村客户一月用电能量也就40—50元, 仅手续费就要1元左右, 增加了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成本。但从长远来看, 新型智能化缴费方式将逐步代替传统坐收走收方式。

2推广多元化缴费实践

为推广多元化缴费途径, 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国网河南西峡县供电公司实施了多种措施提升电力客户的缴费体验。

2.1强化全员参与力度, 提升客户认知水平

该公司加大新型缴费方式宣传力度, 要求供电员工自身尝试使用支付宝、微信等交纳电费, 然后在朋友圈、亲戚间宣传多渠道缴费, 指导、帮助办理银行代扣电费业务, 告知最近的电费代收点, 使他们在方便交费的同时起到“口口相传”的效果。

2.2基层营业厅做好宣传工作

在每个营业厅设置宣传展板, 安排专人指导自助缴费机的使用, 并向客户推介支付宝缴费、微信缴费等新型缴费方式, 减轻营业厅人工缴费压力。

2.3加大电视广播广告宣传力度

在全县广播电视台进行新型缴费方式宣传, 鼓励客户使用智能化缴费渠道, 同时公司总经理在地方政务座谈会上也极力宣传支付宝缴费等新型缴费方式, 提高新型缴费方式的关注度。

2.4设置奖品激励, 提升民众参与热情

探析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6

关键词: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析,多元化

粮食问题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 而科技是提高我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重中之重, 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了低成本化, 快效益化。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 存在较大的问题,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如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适应新的挑战, 是我们急需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一号文件重点突出了要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而且新修正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也明确提出了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求。如何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呢?笔者认为, 要进行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做给农民看, 领着农民干,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力求满足农民的需求, 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类型

1.1.1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各级政府为主导、农业行政部门分管, 自上而下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财政事业拨款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 现在正全面向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很大部分地区基本改革到位。

1.1.2 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体系。

农业科研部门为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主动投入到农业生产, 有的采用与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组织合作进行成果转化。经费来源渠道很多种:自筹、协作单位出资、政府拨款等。

1.1.3 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体系。

农民技术协会是以农民为主, 吸收部分科技人员做技术顾问, 自发寻求新技术, 新品种, 谋求高收益的经营组织, 适应众多农户的要求, 经费一般由会员集资, 也会采取股份制融资来逐步扩大队伍。

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1.2.1 推广新技术, 提高科技贡献率。

我国农业在国际上地位空前提高, 粮、棉、菜、肉、水产品等总产量均为世界首位, 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保证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1.2.2 促进农业增效, 帮助农民增收。

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 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不仅促进农业增效, 而且也使农民增收, 迅速实现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

1.2.3 开展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通过科技信息宣传、现场指导, 开展技术培训班等实现科技知识入户到家, 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

1.2.4 参与执法监督,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全国疫情普查, 配合农业局规范农资市场, 科学指导用肥用药, 保护农业环境,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2.5 进行条件建设, 体现公益性职能。

各地市均陆续进行条件建设, 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维持推广队伍相对稳定,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职能定位不明晰

公益性技术推广、执法监督管理、经营性服务混成一体, 导致农技推广力量分散, 农技人员的精力无法兼顾, 而且许多地方对农技推广改革仍然是“三权下放”、综合建站, 机构设置不合理, 出现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的局面, 工作效率明显较低, 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偏远地区出现了只经营不推广的现象, 几乎所有公益性农技人员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经营创收。

2.2 机构设置不合理, 机制不灵活

2.2.1 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完成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任务, 并没有考虑农民是否最需要这些技术。农民往往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推广技术, 这就难以发挥其在应用科技方面的主动性, 甚至有些农民还对推广技术产生了抵触情绪, 因而推广技术实施效率低下。

2.2.2 内部机构独立设置, 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有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农业机械、经济管理四大类, 都分别独立设置, 都以本部门的推广任务为主来实施对乡镇农户的技术推广活动, 并且在实践中忽视农民的需求, 各部门之间相互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形成地区间分割, 即本地区所推广的技术由本地区的技术人员承担, 外地技术人员不能到本地区推广。并且这所有推广体系分别对农民实施农业推广, 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而且使各项技术难以综合应用于生产, 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2.3 双重管理和属地管理, 加大管理成本。

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即由县农业技术推广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 以乡镇政府为主, 行政主管部门为辅, 有些地方还由双重管理变为属地管理, 也就是三权下放, 农技推广人员的人财物的管理权由县农业局下放到乡镇政府, 农技推广人员的日常工作要服从乡政府的指派, 而且有的地方办站的方向却被政府引导到自负盈亏方向, 由全额拨款变为差额拨款, 甚至自收自支。现在虽然进行了改革调整, 农业行政主管理部门为主导, 乡镇政府辅助管理, 但还是属于双重管理体制,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是需要通过政府来进行, 这种管理体制对于县乡双方的权限很难协调好, 无法形成推广合力, 加大了管理成本。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 推广效果不明显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般都是领导下计划, 定项目, 然后拨经费, 由于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推广人员推广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并不注重推广效果, 更加谈不上帮助农民在生产上做决策和进行技术推广教育, 并且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2.4 投资强度低, 经费保障不足

我国在农业方面投入少, 发达国家一般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 但我国却不到0.2%。近几年来, 国家大力重视发展农业,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稍有改善, 但还是严重不足, 投资缓慢, 与目前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不相适应, 也无法保证新阶段的农业发展, 而且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经费大部分是用来发工资, 差不多只有10%的经费直接用于推广活动中, 然而就是这10%的经费在某些地区还出现截留现象。

2.5 人员待遇和条件建设不到位, 推广积极性不高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最基层的单位, 都是直接与农民面对面。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偏低且落实不到位, 和其他部门的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无法相比, 并且在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 90%以上的没有试验基地, 70%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 更谈不上办公设备与交通工具了, 即使具备少量的设施设备, 也大多数是设备陈旧, 服务功能低, 严重影响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农技推广效率。

2.6 人员素质不高, 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

人才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比较少, 而且素质相对偏低, 专业知识和知识更新培训严重缺乏, 存在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无法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 无法有效地、及时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而且, 农技推广人员人均负担的农户数高于发达国家, 我国高达800人, 而美国只有300人。

2.7 农民接纳现代高新技术能力差, 成果推广转化难

我国虽然实行了九年义务制教育,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 但农村留守人员以中老年 (50岁以上) 劳动力为主, 占留守劳动力的80%以上, 受当时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文化素质极低, 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随着劳动力工价的提高, 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的提高, 粮食收购价格低, 比较效益极低, 导致广大农民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 只有他们认为将来的收益高于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技术, 而且新技术有比较高的风险, 因而在选择上都十分谨慎, 直接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

2.8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从1993年就开始颁布实施, 随后不断修正, 但由于重视力度不够, 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规定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在实际执行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 没有落到实处。

3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中, 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农业在产品需求上、增长方式和增收途径等方面都明显与传统农业不同, 供给和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 要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新要求,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科技兴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体制, 建设高效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才能适应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才能再创佳绩。

4 如何实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1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优化结构原则, 建设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 各种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2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保障

4.2.1 完善投资机制。

加大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调整投资结构, 强化国家拨款的主要渠道, 进行统筹规划, 确保现有经费不减, 按国家规定给予推广人员建立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明确公益性机构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明确各级财政投入的使用方向,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人员的经费补贴, 保证日常推广工作的连续、稳定地进行。

4.2.2 切实加强领导。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断加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责任感, 切实加强领导, 利农利民做到实事办实, 认真学习农业技术知识, 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 创造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氛围。

4.2.3 完善法律法规, 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化。

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 要真正以法制保障作为基本前提,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责任, 细化处罚措施, 实行双向制约化管理, 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成为法定职能。

4.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实施

4.3.1 明确定位。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定位, 真正做到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专业化。

4.3.2 推广主体多元化。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的落实, 整合现有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 明确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现阶段,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主要有:政府专门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民组织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四大类别。

4.3.3 科学合理设置机构。

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坚持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合理设置推广机构, 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农机要因地制宜进行整合综合设置,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将不再列入此体系, 并且明确县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让推广人员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上。

4.3.4 合理配置技术推广人员,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根据职能和任务, 明确公益性人员的合理配置,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的培训, 不断强化知识更新, 根据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定期进修, 公益性和经营性人员不定期沟通交流等方式, 来提高他们在新发展阶段的推广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3.5 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应用, 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我们要在服务“三农”的原则上, 不断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 设立咨询服务窗口、建立网络科技书屋、建立示范基地、定期发放科技信息小报、尤其是进行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其覆盖面最大, 而且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 和入户指导, 重点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入户率, 并且注重多项技术的培训, 培养出农业综合型人才, 让新技术更好更快地融入千万家。

4.3.6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 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农业学校来参与其中,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加快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

4.3.7 推广形式要多样化。

(1) 技术推广人员主导方式。以推广员为主角, 实行垂直管理, 农民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直接向推广机构人员咨询; (2) 农民参与方式。主要是组织农民参与其中, 引导农民和推广人员共同解决问题, 提高推广效果; (3) 培训指导方式。技术专家给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技术推广员培训指导农民。 (4) 项目带动方式。一般指在国际援助等重大项目和国内重大项目的支持下, 在特定项目区实行特殊的推广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选定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投入, 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开展推广工作,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无论实行哪种推广方式, 都务必进行规范化管理, 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真正做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专业化服务。

5 结论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充分认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坚持国家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根本宗旨, 因地制宜, 建设多元化主体和推广方式, 提高推广人员和农民的综合素质, 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兆贤.切实做好农技推广大文章[J].山东农业 (农村经济版) , 1996 (05) .

[2]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0.

[3]张萍.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03.

[4]谢建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5]贺福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

[6]陈朋.基于农户视角下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 2012.

浅议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 篇7

一、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

中国内地的儿童阅读研究与推广是在国际儿童阅读研究与推广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的克林顿政府颁布了《阅读卓越法案》,布什政府颁布了《阅读优先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度过。英国政府针对儿童阅读,专门拨款及推行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专门用来提高读写能力的语文课。日本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日本儿童阅读日,拨款改善下一代的读书环境。我国香港地区推出了“阅读城建设工程”计划。我国台湾地区更是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进程,原台湾教育部长亲自上阵推动儿童阅读,全社会积极参与。

我国大陆地区在儿童阅读研究和推广方面起步晚, 而且大多定位在课外阅读的范围内,专业性不强,不够儿童本位。做得好的机构和学校很少, 做得相对有起色的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

2007-2008年 , 大陆的儿童阅读研究与推广迎来第一 个“高潮”,图画书的出版加速 ,越来越多的专业网站出现 , 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编辑等加入儿童阅读推广人的行列,各地以儿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论坛和聚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度。4月,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召开。7月,山西运城新教育第七届年会“毛虫与蝴蝶”项目一年研究成果展示;北京第一届中国原创绘本研讨交流会召开。10月,江西南昌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

2009年 ,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启动 ,使儿童阅读推广覆盖面更广,涵盖内容更为丰富,服务方式更为多样化,对儿童阅读推广向更深层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绘本阅读风靡一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投身到绘本阅读推广工作中, 围绕绘本开展了丰富新颖的阅读活动。如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会员制活动,长春市市民读书节举办的绘本剧视频大赛,吸引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参与。

二、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

少儿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利用特定的文献资料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文化机构,在现代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下,少儿图书馆已不是单纯的图书借还机构,其在阅读推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少儿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多元化

从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看, 少年儿童的阅读已从倾向文学阅读转向多元化阅读,其阅读内容涵盖文学、科幻、美术、军事等诸多方面。因此,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少年儿童的阅读要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少年儿童的公共图书馆,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这决定了它的藏书建设,必须考虑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阅读倾向和教育要求,采购适合他们阅读要求的文献信息资源。 (2)重视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利用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以提高素质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少年儿童寻找乐趣、发展志趣的乐园。这就要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融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3)体现时代性、超前性。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文献资源从形式到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 而生活在e时代的青少年又是思维最活跃、行为最前卫的新新人类,他们具有追时尚、喜欢猎奇,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征。因此,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藏建设必须充分体现时代性与超前性,反映最新动态,以满足小读者的需求,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藏书体系。

2.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的多元化

以往少儿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方式比较单一, 只是遵循了图书借还的程序,在现代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1)发放调查问卷。定期向小读者,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农民工子弟校的小读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少年儿童的读书需求、阅读倾向、阅读习惯及活动形式等方面情况,在采购图书、组织活动前,认真采纳小读者的意见与建议,为阅读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开展阅读指导讲座。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定期在馆内、学校、社区等地开展阅读指导讲座。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图书馆,选择符合自己阅读兴趣的图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了让广大的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弟也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定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扩大阅读推广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4)开展“读书节”、“阅读年”等读者活动。全国已有400多座城市自发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在倡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激发少年儿童快乐的阅读兴趣, 增强有效地阅读能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地推广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需要扶持公益性、非营利性阅读推广机构,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将阅读推广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创建良好的全民阅读风气。

摘要:从儿童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看,在现代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少年儿童的阅读已从倾向文学阅读转向多元化阅读,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本文从儿童阅读推广的角度,对少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进行阐述。

多元合作推广 篇8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宣传科在看完全剧并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1) 该剧关注当下生活热点现象, 话题性强, 易引发观众讨论; (2) 众角色个性鲜明、风格迥异, 易得到观众不同的喜好; (3) 老版本《编辑部的故事》珠玉在前, 新版本《编辑部的故事》在故事可看性、台词犀利度等方面很难超越; (4) 不同于老版本的冷幽默、京式贫嘴的喜剧风格, 新版的表演过于浮夸闹腾, 挑战传统电视观众的接受能力。

鉴于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新编辑部故事》虽有好的创意和全明星阵容, 但表现方式太过超前, 情节缺乏可看性, 收视率岌岌可危。既然北京卫视传统观众可能对这部剧“不感冒”, 我们就必须精准地找到“对胃口”的潜在受众群, 并通过多元化推广渠道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最终将他们转化为北京卫视的新观众。长久以往, 北京卫视在周围卫视的受众越来越年轻的大局之下, 观众反而日趋老龄化的现象令人焦虑。面对平均年龄过50的观众, 我们很难在宣传手法上进行创新, 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也很难影响到他们。此次, 我们必须也只能以《新编辑部故事》为突破口, 进行有益尝试。在此, 笔者对此次《新编辑部故事》的推广活动不做线性总结, 仅想拎出几点特别之处与业界同仁共同推敲。

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新编辑部体”点爆病毒式传播效应

我们在仔细研究《新编辑部故事》内容和角色的基础上, 借鉴已非常流行的“陈欧体”和剧中台词的句式, 打造了北京卫视自己的“新编辑部体”。其中“我表里不一, 却始终如一, 我是真实的两面派”一句作为“新编辑部体”的落笔点睛之语, 用调侃自嘲的语气道出当下社会人的心理状态, 可谓一语道破剧中各个人物“装”的可爱与可笑。

确立了原创“新编辑部体”这个宣传核心之后, 我们也设计了多种形式来生动呈现该主题。在宣传片制作上, 我们力邀6位主演以剧中人物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新编辑部体”, 再挑选剧中最亮眼诙谐的画面与之相配, 精心打造出6版人物宣传片, 在开播前一个月逐次播出;在发布会现场, 六幅“新编辑部体”漫画易拉宝引起媒体驻足评看, Q版人物惟妙惟肖甚至被演员“真身”模仿;在网络上, 自开播前两日开始, “新编辑部体”漫画故事陆续推出并悄然走红, 引发网友多次转发。

从曾经红极一时的“凡客体”到最近大家都知道“代言”的“陈欧体”, 一句口号要从耳熟能详到口口相传再到疯狂模仿, 需要一个至少半年以上的酝酿发酵期。此次, 我们初次尝试“新编辑部体”推广, 虽然从文案创作到视频图文制作都靠自己完成, 并通过@北京卫视剧集地, 官方微博独力发布, 但由于创意新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关注和肯定。除各主创热情洋溢地为“新编辑部体”配音、欣然接受自己的“个性标签”外, 一些主流媒体也非常认可“新编辑部体”的创新性和流行度。网友们更是不用说, 在回复中经常援引“新编辑部体”里的话。最让我们愕然的是同播友台东方卫视在微博中也多次使用“新编辑部体”语录。从这次尝试我们发现, 只要用心挖掘出剧作和人物精髓, 我们也完全可能创作“金句”, 引领流行。

两拨观众彼此兼顾, 二十年时光变迁编辑部精彩不变

我们认为该剧前期受众主要为以下两类:看过老版“编辑部”并对新版充满期待, 但审美取向相对固定传统的年长观众;以及对老版“编辑部”印象不深但喜欢井柏然、黄海波的年轻粉丝群体。随着剧集铺陈, 必然会出现“挺”“倒”两派声音, 而这些舆论热议又会使一些思想活跃、好奇心包容性强的受众加入观看行列。

针对年长观众我们特别准备了系列“怀旧版”宣传片, 通过新老编辑部隔空对话的形式, 激发他们对老版的怀念, 通过人物传承 (牛大姐、葛玲、歌星双双都在新版中出现) 、故事延续 (世界末日的话题新老版都有) 等将这种思绪带入新版观看中。在该剧播出前, 北京卫视王牌栏目《档案》也推出特别节目《“编辑部”背后的故事》, 为新版播出铺垫渲染。此外, 影视剧中心还特别购买了1991年的经典老版《编辑部的故事》, 用新技术重新修复画质, 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对其进行调色渲染, 并根据当下观众的观赏趣味进行调整与精简, 实现“老剧新播”, 与晚间时段播出的新剧同台绽放。

针对潜在观众, 此次宣传主打一个“新”字

1. 新活动

我们根据《新编辑部故事》搞笑的风格特质, 先截出片中各主演的夸张表情, 并配上恶搞文案, 制作出“暴走编辑部”系列图贴, 并在该剧播出前十天通过官方微博每天发布一张。开播后的活动就是让观众们看电视时截下画面, 效仿“暴走编辑部”系列创作拼图。

2.新奖品

此番“新编辑部”的奖品是印有6位主演Q版形象的手机壳, 这种专属于某剧的衍生产品是我们的首次尝试, 欢迎程度超出想象, 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就受到了记者们的追捧和“哄抢”, 主演们也纷纷致电索要。

3.新方式

从《新编辑部故事》开始, 我们要求网友使用的截图必须是通过下载北京台的“京视摇乐摇”APP并截取的才有效。一开始我们也担心设置此环节是否会消弱大家的积极性, 但通过每天的互动和奖品的刺激,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了这种方式, 本次活动的参与热度不断飙升。

三条渠道协同作战, 全方位覆盖老中青收视人群

1. 平面媒体——变堵为疏, 深广结合

在对《新编辑部故事》的争论性做出明确判断后, 我们果断采取预警措施, 制定了完备的危机公关方案。首先我们认为网络舆情的力量势如洪水, 如发表任何与之相左的言论要么被湮灭要么被群起而攻之。因此此次危机公关的指导原则是“变防为导变堵为疏”, 主要渠道是平面媒体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报道。运用重点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来“疏导”舆论导向。

通过努力, 在本次宣传中, 平面媒体常采取正反方辩论的方式进行报道, 不偏不颇, 客观深入, 起到了强大的舆论风向标作用。其中《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纸连续几天大幅登载, 专版报道, 对主创的采访回应了观众的疑虑。

2. 电视媒体——花开多处, 各表一枝

《新编辑部故事》在节目录制上实现了强势栏目跨频道多角度推广。北京台多档优质栏目也根据自身气质风格, 找到与“新编”剧集的契合点, 制作出各有亮点, 内容不同的特别节目。

3. 移动媒体——无处不在, 实时互动

从该剧播出前半个月到剧播完毕, 该剧刊登了车身和社区海报, 向更多人群推送播出平台和播出时间的信息。

在微博互动方面, 与该剧各位主演、官方微博@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以及视频播映方@优酷网互相转发, 高效互动, 共同推广。

在@北京卫视剧集地官方微信中, 定期推送本剧看点、发布会现场图、主演问候语、网友原创图等, 不断丰富官方微信内容。

四点数据发人深思, 电视剧宣传也要迈入“定制”时代

1.开播首日全国过一, 前期预热最大化调动观看热忱

《新编辑部故事》原定4月20日播出, 但由于当天早晨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地震, 北京卫视直播地震救援情况, 延期至4月22日播出。影视剧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信息, 并为编播调整向观众致歉。4月22日, 《新编辑部故事》开播第一天即取得了北京地区6.75, 全国1.03的收视成绩, 位列当天晚间黄金档收视第三名。首日收视率验证了我们前期推广工作的成功, 观众的观看热忱被最大化调动起来。

2.同播三台力拔头筹, 整体宣传最大化聚集收视人群

33城收视率数据显示, 在同播的三台中, 北京卫视平均收视率为0.67, 两倍于同播的深圳卫视0.36、东方卫视0.33。也就是说同期观看《新编辑部故事》的观众里, 5成以上锁定了北京卫视。

3. 平均收视全国第五, 外地贡献率击败北京地区

在4月22-5月8日播出期间, 《新编辑部故事》平均收视全国排名第五, 大大提升了北京卫视在黄金档电视剧时段近期来的收视水平。《新编辑部故事》在北京地区的平均收视只有3.23, 全国收视却并不逊色, 这说明了在这段时期外地收视贡献率增长, 击败了传统权重很大的北京地区。会产生如此效果, 我们认为我们在外地媒体和网络活动上投入的力量不容忽视。

4. 年轻受众大幅增加, 观众轮廓变化验证致传播成功

此外, 《新编辑部故事》的收视人群构成较之以往也有很大变化。如上图所示, 仅与前一部《娘要嫁人》比较, 26-34岁的观众增加了将近一倍。这部分人平时很少看电视, 此次却如约坐到了电视机前。此外, 观看本剧的观众在收入和学历方面也高于前一部。应该说我们在吸引更年轻、更精英、更优质的受众方面取得了成效, 在改良北京卫视受众构成的进程上又迈进了一步。

中越边贸的多元合作机会 篇9

崇左成为重要边贸城市

提到中越边境贸易,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城市——崇左。崇左市位于中国南疆,地处桂西南边陲,边境线长533km,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可以说,崇左“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辖区内凭祥、友谊关与越南直接进行陆路贸易。与之相邻的防城港、钦州港现已形成泛北部湾贸易区,与越南水路贸易便捷。

凭祥市地处中国与越南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条件。凭祥市中心与越南边界的直线距离3km,距越南谅山直辖市公路距离仅32km,距越南首都河内距离也只有167km。凭祥由铁路、公路和水路汇成一条大通道,往内经南宁可与中国市场相系,向外往越南和东南亚,把东欧与亚太地区联结起来。

20世纪90年代初,凭祥仍处于边疆百姓用肩膀扛货来往的小额贸易状态,当时连银行都没一家。短短10余年,从货换货,到兑钱买卖,发展到今天银行转账。据广西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凭祥口岸进出口商品累计成交额达125.93亿元,比上年增加46.64亿元,增长58.82%。

近几年来,凭祥市着力把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发展来料加工的出口型企业,使凭祥发展成为中越边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集散地。现正大力发展红木加工产业,红木加工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均摆脱了长期缓慢发展的局面,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农业合作带动边贸

农业是中国与越南确定的优先合作领域,越南农业人口占多数,但由于越南与中国广西的部分地区同属于亚热带,农产品如龙眼、荔枝、芒果等具有相似性,因此这些产品将会受到很大的市场冲击,但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在这些果蔬方面恰恰与越南形成季节互补,填补淡季市场空缺。越南水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其保管技术相对落后,出口中国的均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如果中国企业开展果蔬加工,将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取得较好的回报。河北天丰现代化农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计划充分利用越南乃至东盟农产品资源,在中越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自2006年开始,中越间进出果蔬产品的关税降为零,有关出口农产品关税及配额将以食品安全标准和植物检疫来取代。

除果蔬外,蔗糖、剑麻、柑橙、木薯等产品,由于利用其加工后的主、副产品用途广泛,加之越南劳动力成本低廉,可与越南合作种植这些农作物,加工成品,并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从2006年开始,龙州县、凭祥市、大新县主动走出国门,与越南合作种植甘蔗4221万m2,计划用3~5年时间在越南种植甘蔗面积发展到23450万m2左右。

剑麻原产墨西哥,现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和浙江等省(自治区)南部试种并进行生产。剑麻主、副产品成为国防、工矿、渔航、农商、医疗卫生等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资。主产品长纤维除用于制绳、钢丝绳芯、结网,供海防、渔航、工矿之用;亦可制成墙纸、剑麻布、抛光轮、太阳帽、钱包、优质麻袋等物品,这些物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剑麻并加工成品出口利润可观。为解决剑麻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崇左市江洲区也开始与越南广宁省合作,建立了6030万m2的剑麻种植基地。

能源合作的新商机

广西能源缺乏,而越南北部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越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火力发电成为广西与越南发挥优势互补、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2006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在越方主办的“越南——中国投资经贸合作论坛”上,中越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建设崇左电厂协议》,协议确定:越南煤炭矿产工业集团在2007~2010年每年为崇左电厂项目提供100万t煤炭,其中凉山、那阳提供20万t,广宁矿区提供80万t。2010年以后,每年供应230万t煤炭,货源从广宁的汪碧、贸溪、那阳和红河平原等煤矿提供。同时,约定三方共同开发越南红河平原煤田,为崇左电厂二期工程提供新的煤源。

煤炭资源的互补利用,不仅给两国边贸增加了新的贸易合作项目,同时也为与之相关联的行业,如货运等,带来了新的契机。该项目的实施还有利于平衡中越贸易,并直接带动中越双方铁路、公路和口岸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近年培育起来的锰业、林业加工等利用能源的优势产业也快速发展。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企业开工率近年明显提高,很多企业看到了锰市场的可观前景。与以往不同的是,崇左市正努力保证锰加工企业在枯水期仍能正常生产,改变了以往枯水期大多数企业停产的局面。现在崇左建有大型的国外锰加工企业,开采出的锰,一方面可出口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另一方面,可供本地国外锰加工企业使用。但由于中国对锰的提纯能力有限,现在开采出的锰只能用于最底端的生产原料,企业还应努力研制出能够高纯度提取锰的技术,以备占有国际高端市场。

旅游、中药有待发展

中越两国都具有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两国间具有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优越条件。在越南政府公布的7个可以接纳中国游客的出入境口岸中,有6个与中国广西接壤。在广西与越南绵延1020km的边境线上,景点众多,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跨国大瀑布德天瀑布群、中国9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等自然、历史、人文景点百余处,旅游资源甚是丰富。从价格方面看,广西赴越南河内2日游仅需700元人民币左右,越南到广西旅游也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适合平民消费群体,有利于扩大市场。开发旅游业市场应积极发展边境购物游,中国的五金、小家电等产品价廉物美,深受越南游客青睐。与广西凭祥毗邻的越南新清自由贸易区,每周末均有80多部大巴满载游客前来旅游购物。

多元合作推广 篇10

一、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问题的提出

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经营体制表现出经营规模小、土地分散、缺乏规模效益。为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发展,纷纷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逐渐衰退。〔2〕“未来谁来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成为中央关注的焦点。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形式的一个基本点是在农业中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3〕要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规模效益。〔4〕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表现出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行政推广体制。虽然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和国家推广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分工,导致简单的投资重复,以致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成效。因此,建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相适应的基层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意义重大。

二、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一主多元”体系

针对我国农业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特征,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以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为主体,以社会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所和高校推广机构为补充的 “一主多元”推广体系。

1.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成

(1)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理应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核心,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应当承担其它推广组织不可能承担的职责。其职责应有3点:一是全局性农业技术。就是涉及到一个区域的农业技术,涉及到农业产业化需要整县整市应用的品种、技术和经营模式的推广等。二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虫害具有迁徙性、传播性,如不实行联防联治,达不到防治的效果。因此,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应当承担需要联防联治的农业病虫害的预报、集中防治的组织工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发世界的关注,甚至引发了人们的安全危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而这种监管工作必须由国家公共管理机构来实施,只有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才能承担这一重任。

(2)营利性社会推广机构。社会推广机构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实行跟踪技术指导。如新品种的种植方式、关键技术的应用,新肥料、新农药的应用等。第二部分是农业加工龙头公司。农业加工龙头公司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把标准化农业生产推广到广大农户中。第三部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与内部成员的合作,可以通过统一品种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经营模式、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等,把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推广到成员中。同时,还应当自下而上成立农业行业协会。农业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为会员提供产业信息服务,做好市场预测,指导成员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减少市场失灵现象,提高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5〕

(3)研究试验示范性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是从事农业研究和试验、示范的机构,因为自身科研项目研究的需要,应当主动和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联系,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职责有两方面:一是科研成果的试验示范,这是出于科研项目研究、鉴定的需要。二是科研成果的推广,这是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提高社会美誉度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在这两种内在动力的作用下,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

2.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

(1)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一是加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千家万户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每个经营主体虽然都应当懂得农业技术,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是单家独户难以完成的,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来看,必须加强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通过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把公益性和盈利性两种不同性质、不同职责的农技推广队伍区分开来。依法界定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考用要求、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淘汰机制。〔6〕从而使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管理有法可依。具体可依法明确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身份性质,可以定位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实行工作在乡镇管理归口县 (市)农业局的办法。可以通过统一公开招考等方式,吸收高素质的农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加入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全面提升和改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7〕依法明确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各种待遇和晋升途径。推广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实行严格管理。并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人员工作不安心、报酬不稳定等问题,把基层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到法治化轨道。〔8〕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的建设。在 “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处于弱势位置,而农业的发展水平又必然影响应到其它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必须依靠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完成。因此,国家应当确保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保证必要的办公场所,更新必备的推广设备,依法赋予合理的职权和职责,促进农业科技的快速有效传播,强化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效果,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农业要发展,经济要提高,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不仅要具备沟通的技巧,而且要具体操作的技能。因此,首先,要强化对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其次,要科学制定培训规划,保证培训的实效性。第三,要积极吸纳农业科技人才到实践中服务 “三农”,通过立法解决好人员编制、经费等关系到农业科技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以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的稳步提升,保证农业科技普及的实效。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优秀人员进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工作。

(2)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一是准确界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推广义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资料非常丰富,就连专业技术人员也不一定熟悉一些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使用方法。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具有法定的推广义务,因此,可以通过修改 《农业技术推广法》准确界定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在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中的职责和推广义务,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推广工作更加规范、有效。二是准确界定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的推广义务。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一般都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标准化生产模式,这些正是一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且在实践中也在实施。只是由于缺乏法制规范,还存在着违约和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可以赋予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一定的监督权,促进其服务工作规范化。三是准确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职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联结着千家万户职业农民,负有向成员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义务,但目前服务工作尚不规范,甚至有名无实,可以通过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的管理,规范其内部服务行为。最终通过放活社会性农技推广,鼓励盈利性农技推广组织通过多种途径,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从而和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9〕

(3)研究试验示范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一是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农业的职责。服务农业是国外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法定职责,我国应当以法定的形式加以明确,赋予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社会的法定职责。改变现有农科类教授、专家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农业科研成果只供评奖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现状。从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使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应用价值更大。二是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业教育的职责。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应当是开展农业科技教育的中心,在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机构不可替代的特别优势。我国已经进入到终身接受教育的时代,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普及性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既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又承担着科研工作,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有利于教学科研人员了解社会需要,掌握社会动态,有利于促进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还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途径。国家应当通过法定方式,明确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功能,使其农业推广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三是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试验示范的监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工作,而研发的成果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但在现实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形。国家应当加强对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试验示范的监管力度,提高成果的可应用价值,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成效。

3.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1)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一是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的基础。在大力推行法治化的时代,政府的一切行为必须有法可依。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是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行的基础和依据,主要职责应当是负责全局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三大职责应当法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改变,这应当成为对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进行考核的依据。二是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政府设立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县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领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非法干扰。其工作职责、经费来源、工作绩效考核、人员招录、淘汰、晋升等都应由 《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应当严格控制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实行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管理,其机构和人员划归县市农业局领导,人员的选拔招录严格依照条件和程序进行,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可以参照 《公务员法》正常晋升。〔10〕三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责的履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独立依法履行3大职责。按照县市农业局的安排做好涉及全局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的引进、试范;做好辖区动植物病虫防控,包括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向县市农业局上报动植物病虫监测数据;受县市农业局的委托,依法做好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处罚权。

(2)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具体的推广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主要依据订单、合同和章程进行。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以农业生产资料为纽带,依靠市场机制销售自己的品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在销售过程中,依据合同、产品说明 书等,安排农业技术人员对购买用户进行跟踪服务,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那么,用什么可以制约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违约行为呢?主要依靠合同的约束力,产品说明书也是合同的一种,如果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违约,农户可以向工商局举报,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依据,获得法律救济。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农产品加工龙头公司以与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定的订单为纽带,向签定订单的对 象推广农业技术、经营规范、经营模式。在订单履行的过程中,订单的双方都应当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有一方违约,守约方可以依据订单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也认依据订单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据参与合作组织的成员订立的章程,履行农业推广义务。同时,依据经济利益开展合作生产经营。一般通过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打造、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对外销售的办法,使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新技术应用在这种合作中得以推广普及。

(3)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项目必须通过试验和示范才能通过验收,因此,在此动机的作用下,项目主持人或通过地方政府,或直接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开展项目的试验示范,获得相应数据,通过项目验收结题。在此基础上,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项目要想申报政府各类奖项,必须有三年的试范效益。在这一条件的要求下,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就有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应用的动机。必须通过各种办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田间进行试验示范。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院所 和高等农 业院校获得申报奖 项的条件,而承担试 验示范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 农户获得 先进的农 业技术和 先进的科研成果。同时,这些承担 具体任务 的农民提 高了科学素质。

因此,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的试验示范离不开农村,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在科研成果的试验示范中,科研成果必然为农民接受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质上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而地方政府拥有广泛的行政资源,也为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以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必须围绕所在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同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服务地方主导产业。

这种 “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有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不同部门融入同一个体系之中,能有效地避 免条块分 割、自成体系 的状况。这种“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有利于不同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整体合作的多元化推广体系的形成,能有效地提高成果转化率,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帮助农民战胜创业挑战就显得非常必要。〔11〕为此,必须建立 “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但这种模式的建立和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国农产品不仅面临着国内竞争的压力,更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压力,无论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还是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应用的程度,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必须走向国际市场,除了不断完善国家补贴政策外,必须切实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农业经营和科技服务环境。〔12〕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法律措施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农业法制建设,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从农业经营的实际出发,对 《农业技术推广法》进行修改完善,为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供操作和应用的法律保障。

(1)依法界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性质。新修改的 《农业技术推广法》,必须准确界定推广机构的性质,明确人员编制数量和素质条件、推广经费来源和标准、工作职责和渎职责任。建议将推广机构定位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因为只有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才能取得执法资格,享有行政执法权,从而履行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职责。而且在依法界定农业推广机构的性质和工作职责后,可以做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少而精;将推广人员素质定位在大学本科相关专业,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因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大众化教育,大学本科是很普通的教育层次,如果这都达不到,那人员素质将很难适应工作需要,难以胜任推广工作;建议工作职责定位在3项职责:一是全局性农业技术。即涉及到一个区域的农业技术,涉及到农业产业化需要在某一县或市整体推广应用的品种、技术和经营模式等。二是动植物病虫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具有迁徙性、传播性,很多需要进行联防联治,否则就会有整体蔓延的危险。这种工作是其它机构难以承担的,只能由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必须依法严格监管,而监管工作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能力承担。

对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只有依法管理,才有可能避免人为干扰,真正做到对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依法管理、依法运行、依法考核,真正发挥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2)依法监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国家监察机构或者各级人大法工委应当对有关农业推广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各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防止推广经费被挪用,推广人员吃空晌。对于地方政府领导挪用推广经费,破坏推广体系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对于检查中发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可以及时完善,从而健全法律约束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3) 依法定位 多元化推 广主体的 地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侧重于对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规定,对事实上已经出现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其他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规定,只有通过修改完善法律,清晰地界定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法定地位、法定职责,才能规范多元化推广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国家在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需要,为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 的发展提 供智力保 障的同时,〔13〕要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职责,使之与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推进 “一主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模式的健康发展。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行政措施

(1)制定有利于多元化推广体系发展的资金保障政策。在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中,政府是真正的主导者,是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直接影响着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协调和效率。〔14〕为此,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职能的履行,必须保证必要的运行经费。具体办法,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专款,建立农业科技普及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重要项目的实施、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地方政府可参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做法,筹措建立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对于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项目予以奖励。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要继续强化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农业推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对农业 技术推广 体系每一 个环节的 投入力度。〔15〕

(2)制定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推广机构的考核方案。鼓励和约束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职责落实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对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考核方案并付诸实施。从而引导农业推广机构履行工作职责。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依照法定职责,应当承担公益性职能。首当其充的是农业行政执法,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检测、监测和强制检疫,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 业资源进行监测,稳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其次是从事农业生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再次是对跨行政区域传播的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并组织做好防治工作;最后是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性质和企业和民营推广机构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承担职责也应当完全不同。应当承担需求弹性低的常规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的推广,跨区域农作物病虫害预防预报等。同时,必须严格限制在岗在职农业技术员从事第二职业,促使其集中精力做好本 职工作;对于一些试探性的、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也可能高的农业高新技术,也应当由国家以市场机制的方式,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而对于一些常规性的技术推广则应当让渡给市场机制去调节,由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营利性主体承担。在保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体现工作绩效与薪酬收入相对等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推 广和普及的效益,促进现代农业的实现和发展。对于经过考核,不能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人员实行依法淘汰的办法。

(3)制定有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行政领导办法。可以在乡镇建立区域 性农技推广中心,通过垂直管理理顺乡镇站的管理领导机构,把简单的实行双重领导变为明确的依法领导。改变县级部门和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职责不明确引发的混乱状况。必须依法明确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基层农技站的管理职责,依法追究其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责任,促使其共同管理好、建设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区域性农技推广中心的人员,实行公开招聘,严格择优录用,县市内统一调配。要通过招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40岁以下的人员必须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合理搭配录用 人员的专业比例。在每年年终考核中,坚持定量考核,对于不称职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配套措施

(1)加快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提高推广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再教育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其知识更新。通过招聘考试、年终考核、业务进修、有序淘汰等办法,不断提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16〕同时,还应当根据各地的农业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在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期知识更新培训,特别是要抓好农业技术人员现代农业知识、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知识,以及行政执法知识的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对于社会反映较差以及本单位职工普遍评价不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采用专家授课,现场指导,农民就近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17〕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第一线不够的突出问题,采取健全业务考核制度,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巡视、抽查的办法,督促推广人员深入第一线开展推广工作。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实行浮动工资和提前定级的激励措施;对于工作敷衍的人员,实施警示、淘汰等综合办法,切实改变基层推广不力的现状。

(2)加快农业协会发展,促进农业走向联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靠肥料、农药投入提高产量的恶性循环阶段,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增产难以增收。要提高农户种田的积极性,迫切需要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而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农业行业协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农业协会服务成员的办法很多,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可以尝试办理的并可以办出成效。一是可以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规模购销。农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优势,把成员分散购买的生产资料和销售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实行统一购买和销售,防止交易过程中互相倾轧,提高市场话语权。二是可以兴办科技服务实体。农业协会可以自筹或贷款统一兴办优质种苗基地、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基地等实体,实行统一为会员农户进行生产策划、指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分户使用;统一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标准,集中对外销售;统一资金筹措,分户按生产需要使用。三是可以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农业协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本行业的产、供、销信息传达给成员,为成员提供信息服务。

上一篇:双压缩机下一篇:定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