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基本药物

2024-12-02

儿童基本药物(精选7篇)

儿童基本药物 篇1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用药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比较两份目录在药品类别、剂型、规格及标示方面的异同。结果:两份目录有21个分类重合, 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含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中的血浆替代品、新生儿用药及消毒剂, 在剂型方面也未包含刻痕片、咀嚼片、含化片、贴剂等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 在规格及用药标示方面补充收录的部分有大幅改进。结论:2012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NEML) 中考虑到与儿童用药的衔接, 增加了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和剂型, 并明确标注了药品规格, 但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儿童用药安全有效和可及性仍需长期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儿童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儿童作为特殊群体需要符合自身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世界各国儿童专用药物品种、规格和剂型的缺乏情况仍广泛存在, 儿童药物的可及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为了推动儿童药物的研发和促进儿童用药信息的完善, 发布了《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以下简称WHO EMLc) , 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制订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 尽管在2012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以下简称NEML) 中增加了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和剂型, 但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儿童用药安全有效和可及性仍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2012版NEML中儿童用药与WHO EMLc的药物种类、数量、剂型、规格和用药标示情况进行比较, 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WHO官方网站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第3版, 2010年3月更新) [1]。原卫生部发布的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2]以及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表, 录入两份目录的药物分类和具体药物, 对其中重合的药物数量、剂型、规格、用药标示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NEML中儿童用药与WHO EMLc药品类别及数量比较分析

WHO EMLc依据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解剖-治疗-化学代码分类法, 分为27类, NEML按临床药理学分类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分为25类。两份目录共同收录的类别有21个, NEML中未收录WHO EMLc中的血浆替代品、消毒剂、防腐剂及新生儿用药。WHO EMLc中抗过敏药物、过敏反应药物和NEML中抗变态反应药物属同一类, 免疫制剂和NEML中的生物制品属一类, 抗惊厥/抗癫痫药分别收录在NEML中的神经系统用药和治疗精神障碍药中的抗焦虑药类别中, 而抗感染药物在NEML中则分为抗微生物药和抗寄生虫药。抗偏头痛药物中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在NEML中的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二级分类中, 普萘洛尔则在NEML的心血管系统用药中的抗心律失常二级分类中, 普萘洛尔对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都有一定作用。WHO EMLc的肌肉松弛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中的琥珀胆碱、维库溴铵在NEML中的麻醉辅助药中, 新斯的明则在NEML的神经系统用药中。值得注意的是2012版NEML同WHO EMLc相衔接并结合我国疾病谱增加了抗肿瘤药大类。

(n)

注:—表示无此类药和相应统计。

表1中比较WHO EMLc和NEML中儿童用药在不同种类下的药物数量, 并分别计算重合数及重合率。WHO EMLc和NEML中眼科用药和耳鼻喉科用药重合率为0, WHO EMLc其他种类药物在NEML均有涉及 (不包括未包含种类) , WHO EMLc包含了NEML所有麻醉药品种。两目录品种重合数占WHO EMLc品种数比例在20%以上的种类有15类, 占NEML品种数比例为20%以上的种类为14类。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和姑息治疗用药是WHO EMLc收录的第二大类药物, 2012版NEML也第一次将抗肿瘤药物纳入其中, 生物制品药物在两份目录中都是收录较多的一类药物, 但这两类药物在两份目录中重合数偏少, 是由于两份目录的证据基础和疾病负担情况不同, 导致重合数偏低。

2.2 NEML中儿童用药与WHO EMLc药品剂型及规格

2012版NEML首次详细标注了药品的具体剂型和规格, 注重了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的衔接。NEML同WHO EMLc共同收录的剂型有25种, NEML独有剂型三种为滴丸剂、散剂和胶浆剂, 而WHO EMLc收录的适宜儿童使用的剂型如刻痕片、咀嚼片、含化片、喷雾剂、透皮贴剂等并未收录。以抗菌药物为例 (见表2) , 肠内给药剂型以片剂和胶囊剂为主, 肠外给药剂型以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液为主, 适合儿童使用的混悬剂和颗粒剂等剂型仍属少数, 同WHO EMLc抗菌药物剂型相比, WHO EMLc中的头孢氨苄、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甲硝唑等常用药物都有相应的口服液或口服固体粉剂等适合儿童分剂量使用的剂型, 而NEML则多为片剂和胶囊剂等普通剂型, 不适合儿童使用时分剂量。

在规格方面, NEML中药物的最小规格和WHO EMLc基本相同, 但是NEML收录的规格种类更丰富, 部分药物收录的药物最小规格要小于WHO EMLc收录的药物规格, 如苄星青霉素WHO EMLc收录的最小规格是120万单位, 而NEML收录了除120万单位规格外, 还收录了30万和60万单位, 类似的药物还有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克林霉素等。NEML通过增加规格种类和尽量小的最小规格药物来增加儿童使用药物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3 NEML中儿童用药与WHO EMLc药品用药标示比较

WHO EMLc有年龄限制用药标示的药品为21种, 相应NEML中适宜儿童使用的药物有9种, 这9种药物的药物标示对比情况见表3。NEML中头孢唑啉和阿托品对儿童使用未标注年龄限制, 其中阿托品在注意事项中标注了婴幼儿对本品毒性敏感, 应用时应密切观察。NEML中甲氧氯普胺规定了注射给药中6岁以下儿童的用药剂量, 而WHO EMLc中直接规定了新生儿禁用。此外, 头孢曲松在NEML中标注了14日以下的新生儿剂量和15日以上的婴儿剂量, 同WHO EMLc标注的大于41周折算胎龄的年龄计算方法基本一致。布洛芬和昂丹司琼在NEML中的标注则较WHO EMLc更为谨慎。

3 讨论

尽管2012版NEML同WHO EMLc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不同, 但是仍有21个类别是两份目录共同收录的, 2012版NEML注重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的衔接, 根据我国疾病谱和疾病负担情况补充了抗肿瘤药大类, 其中收录了儿童使用的药物达12种, 临床应用较多的如治疗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亚砷酸和门冬酰胺酶以及治疗慢性白血病的巯嘌呤等, 以及抗肿瘤辅助用药昂丹司琼都有收录,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肿瘤疾病对患儿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另外, WHO EMLc中的腹膜透析液也纳入到NEML的利尿药中。但同WHO EMLc相比, NEML中仍缺乏血浆替代品、新生儿特殊用药及消毒剂和防腐剂, 其中新生儿特殊用药前列腺E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而我国临床上则多用抗高血压药来降肺动脉压, 效果并不理想。另外, 消毒剂作为临床常用的药物能清洁儿童治疗环境和控制感染[4], 但也并未被NEML收录, 不能很好地保证我国儿童治疗环境的清洁。

2012版NEML明确标注了药品的剂型, 并将细化的药品规格标注在目录中。通过与WHO EMLc对比发现, WHO EMLc规定适合儿童的咀嚼片、泡腾片、刻痕片、贴剂和栓剂等剂型在NEML并未收录, 这不仅不利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 更不利于促进儿童药物剂型的研发。此外NEML收录的剂型中, 混悬剂和颗粒剂等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仍属少数。在规格方面, NEML较为科学地细分了药物规格, 部分药物设定的最小规格较WHO EMLc的药物最小规格要小, 在剂型较单一的情况下, 通过减小药物剂量来满足儿童用药, 不仅减少了药物浪费的问题, 而且更有利于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在儿童用药标示方面, 同WHO EMLc进行年龄体重限制的药物标示有所出入, NEML应该借鉴WHO EMLc的标示方法, 根据我国儿童的疾病证据科学合理地对需要特殊儿童用药标示的药物进行统一说明, 使得医师、药师和患儿家长更为明确地为儿童用药, 尽量减少因为用药标示不清或不科学给儿童用药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2012版NEML充实了适宜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剂型和规格, 并且注重了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相衔接,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儿童用药品种少、剂型单一和规格不足等问题, 但进一步解决儿童用药相关问题, 应借鉴WHO等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经验, 依据我国儿童具体疾病特征和各地区的疾病负担能力, 科学运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方式方法, 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 更好地保障儿童安全、合理、有效和方便用药。

参考文献

[1]WHO.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for children:第3版[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卫生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EB/OL].http://www.sda.gov.cn/WS01/CLOO53/7110.html.2013-03-13.

[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619.

[4]WHO.Worid Health Organization[EB/OL].http:www.who.int/medicines/pub lications/essentialmeds_committereports/TRS_950.2013-02-10.

儿童基本药物 篇2

1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删除药品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将已被历年《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删除的75种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基层版的205种西药做比较,发现共有15种药物仍在我国目录中。除卡托普利无法查出哪年被WHO删除、无法追溯其原因外,其余14种药物根据删除的主要原因,分类如下:

1.1 安全性原因

因安全性原因被删除的药物汇总见表1。

1.2 功效/被同类药品替代原因

因功效/被同类药品替代原因见表2。

2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删除药品在国内的使用现状

本文数据来源是上海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信息中心2006年至2009年的84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库。因药物的剂型、规格复杂,用量难以统一标准,主要进行采购总金额方面、按照原研药和仿制药两种进行分类比较,所用的对比药物是同时存在于我国与WHO的基本药物目录的常用药物。

抗帕金森病药中没有两份目录中共有药物,无法参与比较。左氧氟沙星仍是WHO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之一,并非剔除,不参加比较。右旋糖酐(40)的替代药物右旋糖酐(70)在我国只有洗眼液的品种,没有与右旋糖酐(40)的同类药物,无法参与比较。以上3种药物不在本文中讨论。

2.1 吲哚美辛

表3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原研药是药品市场中的常用药品,尤其是包括了泰诺、惠菲宁等常用非处方药(OTC)。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总金额远超过吲哚美辛,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的主要常用药物,吲哚美辛的金额相比非常少。

2.2 哌替啶

表4中,哌替啶在注射针剂中仍属常用药品,用于注射针剂本身并不是短效麻醉药中的常用剂型,不符合WHO专家提倡的口服原则,口服给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适当的口服用药极少产生药物依赖性[8]。从总量来看,哌替啶的用量属于比较少的。

2.3 秋水仙碱

用专治痛风的药物别嘌醇做比较。表5中,别嘌醇的使用金额是秋水仙碱的2.89倍。秋水仙碱相较主要使用药物别嘌醇要少很多。

2.4 氨茶碱和茶碱

氨茶碱主要使用剂型是注射液,茶碱主要剂型是口服胶囊,沙丁胺醇主要剂型是气雾剂和口服胶囊。表6中,仿制药分类中氨茶碱总金额极少,茶碱仍普遍,沙丁胺醇使用最多。只有沙丁胺醇存在原研药,总金额已经远超过氨茶碱和茶碱,是治疗哮喘中的主要药物。

2.5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剂型是针剂和片剂,用于对比的药物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主要是针剂。表7中,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总金额分别是异丙肾上腺素的4倍和7倍,异丙肾上腺素已经较少使用。

2.6 卡托普利和酚妥拉明

从表8中,可以看出仿制药领域中,卡托普利和酚妥拉明在国内的用量已经很少。虽然卡托普利的原研药使用比率远高于仿制药,依那普利的使用较卡托普利和酚妥拉明频繁许多。

2.7 氨苯蝶啶

表9中,螺内酯总使用金额最高,约是氨苯蝶啶的219倍,氢氯噻嗪总金额约是氨苯蝶啶的18倍,可以看出氨苯蝶啶在国内的使用已经非常得少。

2.8 哌拉西林

在仿制药分类中,哌拉西林在β–乳酰胺类药品分类中是一种常用药物。由于头孢曲松的原研药使用金额远高于仿制药,哌拉西林和氨苄青霉素没有原研药,头孢曲松的总使用金额远高于其他两种药物(表10)。

2.9 右旋糖酐铁

表11中,抗贫血药右旋糖酐铁和叶酸都没有原研药的使用,右旋糖酐铁的使用金额是叶酸的4.4倍,并且主要是注射剂,叶酸的使用主要是片剂。在我国,右旋糖酐铁仍是比较重要的药物。

2.10 格列本脲

表12中,治糖尿病药格列本脲只有仿制药,二甲双胍则同时有原研药和仿制药,并且原研药的使用金额是仿制药的3倍。从表中可以看出,仅仿制药分类中,二甲双胍即远超过格列本脲的使用,格列本脲已经比较少被使用了。

3讨论和政策建议

3.1 药物删除的原因和我国状况分析

3.1.1 安全性原因。

哌替啶由于安全性和价格原因被删除。由于哌替啶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半衰期长, 重复用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和惊厥[8]。近年对吗啡、地西泮等口服片剂的使用已大幅提高,考虑到安全性和使用量两方面的问题,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可以考虑将其删除,用目录中现存药物地西泮替代。

秋水仙碱是一种古老的抗痛风药物,临床出现不良反应较多,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早期不良反应常见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的反应症状,发生率高达80% [9]。从近年数据看,我国秋水仙碱的金额比别嘌醇少很多,可以考虑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用目录中现存药物别嘌醇来替代即可。

3.1.2 用量原因。

卡托普利和酚妥拉明的对比药物依那普利的用量和总金额远远超过这两者,这两种药物在国内使用已经很少,可以考虑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依那普利先存在于我国的目录中,可以替代卡托普利和酚妥拉明。

氨苯蝶啶对比药物螺内酯和氢氯噻嗪的用量和总金额,两者都远远超过氨苯蝶啶,该药物在国内使用已经很少,可以考虑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使用我国目录中药物螺内酯和氢氯噻嗪代替。

异丙肾上腺素的用量远远不及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该药物在国内使用已经很少。由于异丙肾上腺素存在头痛、心前区疼痛、食欲不振、耳鸣、失眠、神经质等副作用[10],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药效降低、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11]。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考虑将其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使用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两种目录中药物替代其作用。

吲哚美辛的对比药物阿司匹林是更为常见的药物,用量远远超过吲哚美辛。原研药对乙酰氨基酚的非处方药用量很高,远超吲哚美辛。由于疗效相近,用量相较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少很多,可以考虑将吲哚美辛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目录中现存的药物都可以完全替代之。

格列本脲的对比药物二甲双胍是更为常见的药物,无论是原研药或者是仿制药的分类中,使用远频繁于格列本脲。由于疗效相近,用量相较二甲双胍少很多,可以考虑将吲哚美辛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药物都可以替代它。

3.1.3 暂不考虑删除的药物。

近年来,我国茶碱类药物使用较少,总金额远不及沙丁胺醇。氨茶碱局部刺激性强,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静脉滴注过快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剧降。氨茶碱引起的最严重中毒反应是惊厥,死亡率约50%[12]。低剂量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缓释茶碱制剂的问世使茶碱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得到有效改善。2006 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正式把缓释茶碱类药物列为控制哮喘症状药物之列[13]。茶碱类药物是否要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仍有待斟酌。

哌拉西林被删除是由于被WHO目录中更好的同类药物所替代,当时哌拉西林的主要用途是治疗牛皮癣,现在是作为抗病毒药物使用。在近年来数据分析得出,在针剂剂型中哌拉西林仍属常用药物,相比存在昂贵原研药的头孢曲松,注射用哌拉西林的使用量并不少,暂时不考虑将其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

右旋糖酐铁被删除是由于利益风险比的问题。在近年来数据分析得出,在注射剂型中右旋糖酐铁仍属常用药物,同类药物叶酸只有口服常释剂型,没有注射剂型,因此暂时不考虑将其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

3.2 政策建议

3.2.1 充分利用WHO基本药物标准清单,规范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原则和遴选程序。由于我国将循证医学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客观、规范的评价方法用于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仍属于学习和起步阶段,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WHO EML)对我国十分重要。尤其在WHO EML中由于安全性原因被删除的药物,在我国的实际使用状况也很少,可以考虑直接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应当基于我国主要疾病负担,引入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指标和方法,循证规范基本药物的遴选。对于药品安全性的考量,需要严肃规范,药品的安全性是保障公民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3.2.2 进一步精简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面对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相比历年目录已大幅删减了药物品种和数量。但仍存在被历年WHO EML删除的药物,这些药物在我国的使用非常少,在我国目录中存在意义不大。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在今后的调整中,要注意这些药物的删减,加强与WHO基本药物目录的对比分析,使得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在不断的改进中日益完善。

摘要:目的:比较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基层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16版的异同,为我国日后的调整、遴选目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析已从历年的WHO目录中删掉、但仍存在于我国目录上的药物,判断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剔除这些药物的必要性。结果:被历年的WHO目录删除但仍在我国目录中的药物共15种,存在安全性隐患的药物应首先考虑删除。已被替代、用量少的药物也考虑删除。结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应当充分利用WHO目录,规范遴选原则和程序、进一步精简完善我国目录。

基本药物制度政策亟需调整 篇3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跟踪国外基本药物政策到90年代发布基本药物目录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 我国对基本药物的政策仅从技术角度关注了药物的遴选, 而对遴选出的基本药物如何保证生产、促进流通配送、优先使用和降低人群使用的经济负担等方面缺乏统一、有力、有效的公共政策保障。近年来, 居民反映的看病就医问题多与药品使用密切相关。为此, 2009年启动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 试图从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价格、使用、补偿等环节入手, 系统性地解决一揽子问题。它实施两年多以来, 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了一些成效。到2011年第一季度末, 政府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已经达到82%, 城乡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用药负担减轻[2]。预计到2011年底或者2012年初, 基本药物制度将覆盖所有政府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管如此, 从国内实践层面和国际经验来看,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关政策仍显不完善, 亟需调整充实。医改三年的五项重点任务即将结束, 我国目前正在着手制定2012-2015年的医改重点任务和相应政策, 有必要从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思考。

1 基本药物应当广泛可及, 不应当与医疗卫生机构级别绑定

我国2009年启动的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将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的范围限定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也就是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迄今为止, 基本药物目录仅颁布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版本, 而二、三级医院版本未能发布。这样, 城乡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的范围明显受到限制。如果居民在村卫生室、非政府举办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二、三级医院就诊, 就难以获得零加成提供的基本药物。这与国际上广泛认同和采用的在卫生系统内任何时候均可获得基本药物的通行原则是不一致的, 影响了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基本药物的属性和地位认识仍然模糊。基本药物是一类特殊的药品, 是解决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 是保障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基础, 建立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公共政策的组成内容。基本药物与保障居民的健康权利相关联, 应当促进基本药物在卫生系统内广泛可及, 而不应当将居民获得基本药物的机会和权利与医疗卫生机构的级别绑定。

根据当前形势, 建议应当首先在公立医院和村卫生室引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行做法;第二步, 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 根据我国居民疾病负担情况, 按照药品安全、有效和成本效果比的情况,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 重新修订我国基本药物目录, 取消与医疗机构级别相联系来制定目录的做法;第三步, 在城乡所有公立和集体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如能做到公共财政支持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 则可将基本药物的获得范围扩大至所有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和药店。

2 基本药物应当公平使用, 不应当依靠公平程度不高的保险制度来解决费用分担

我国当前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虽在采购配送、定价、报销等方面设计了一些支持政策, 但在最最关键的费用分担环节出现了乏力问题。居民使用基本药物的费用需要分别通过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去解决费用补偿问题。由于上述保障制度分别面向不同居民, 在筹资水平、补偿政策和保障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使得城乡居民在获得基本药物方面的实质保障待遇是显著不同的, 难以实现居民公平获得基本药物的目标。

居民能否公平获得并使用基本药物, 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统一的筹资政策来支持。为此, 应当考虑建立针对基本药物的筹资政策来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取得成效, 不能依靠分散的、碎片化的、不公平的医疗保险制度来分担基本药物的使用费用。建议建立基本药物的政府采购基金, 由该基金统一向生产厂家采购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较大幅度降低采购价格, 实行统一配送, 医药机构零加成提供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可向使用者按处方收取固定费用, 与所使用的药物品种和数量不发生关联, 居民不必再从各类医疗保险制度中报销基本药物费用, 实现待遇统一。中央财政可按比例向东、中、西部地区提供采购补助。采购基金除来自公共财政外, 还可来自城乡各类医疗保障制度, 但必须统筹集中使用。

3 基本药物应当数量适度, 地方不宜大量扩充

自2009年底, 国家发布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版本的基本药物目录后, 在执行过程中各地陆续增加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外的药品, 平均增幅达到206种[3], 一些省份的增幅甚至超过国家发布的307种中西药品的数量, 总量达到700种左右, 而有的省份仅增补了几十种药物, 造成了各地基本药物实际执行目录相差悬殊,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强调的公平原则再次受到地区差异和地方用药习惯的挑战。地方较多扩充基本药物目录的现象反映出由于缺乏基本药物独立的筹资政策, 地方政府没有受到有力的预算约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只有350多种药品, 可基本满足绝大多数国家的临床和预防用药需要。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在200~400种之间。比我国经济条件富裕的墨西哥在2001年实施基本药物政策时, 仅列入150种药物, 而后才增加到260种左右。我国属药物滥用情况比较严重的国家, 如果一味迎合原有用药习惯, 则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因此, 应当严肃维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考虑到地区差异和过渡性等因素, 地方增补基本药物应当严格备案审批, 增补药物的数量应当控制在100种左右。如果能够配合建立基本药物采购基金的话, 将大大抑制地方扩增基本药物数量的冲动, 切实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取得实效并能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阐述对我国实施基本药物的三点看法, 即:基本药物应当广泛可及、公平使用、数量适度, 认为要严肃维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考虑到地区差异和过渡性等因素, 提出地方增补基本药物应当严格备案审批等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基本药物目录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dicines:Essential medicines[EB/OL].[2011-06-11].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25/en/index.html.

[2]新华社.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合力推进基层综合改革[EB/OL].[2011-06-11].http://www.gov.cn/jrzg/2011-06/09/con-tent_1880385.htm.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行 篇4

1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

“基本药物”的概念, 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 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 共307种。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 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 参照国际经验, 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品种 (剂型) 和数量。国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 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降低个人自付比例, 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

2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

2.1 该制度的试行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要负起更大的责任, 从制度着手建立一种有效和明确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让全体公民基本上能看得起病, 用得起药, 以减轻公众医药费用的沉重负担。

2.2 转变“以药补医”机制, 让民众不用贵药就能治好病, 同时实现科学遴选基本药物、规范药物生产流通、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等三大目标。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是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倒退, 实质上是在政府主导之下, 发挥市场机制, 实现世界卫生组织确保全民保健的目标, 汲取世界各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先进经验, 以及结合我国国情以实现全民医疗保健。

2.3 世界卫生组织在纪念“阿拉木图宣言”30周年提出了卫生保健应当公平、高效的新千年目标, 试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种必然的措施。基本药物能满足大多数人口的需求, 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数量和剂型足够供应, 并且价格可以为个人接受或社会负担得起的药品。

2.4 从世界卫生发展的状况看, 基本药物制度也是全世界通行的让全民看得起病的一种制度保障, 不仅世界卫生组织有基本药物目录, 共312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什么社会制度也都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 只是基本药物有多有少而已。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正式的基本药物目录, 如澳大利亚的基本药物制度的药品规模约在600种左右。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意义更重大。

2.5 建立和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降低药价, 既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同时也会产生其他的效益。例如可以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解决药物短缺的问题, 还可以逐步实现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用药的性价比和临床给药率, 遏制过度治疗和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3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对比

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对比可见门急诊数量明显增多, 二急诊均次费用明显下降;住院均次费用明显下降 (见表1) 。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证药品目录的修订和调整做到科学公正是关键, 基本药物品种应当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对基本药物的采购、招标、供应、存储、派发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从制度上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简便实用, 从而逐步让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科学化规范化, 达到基本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现状比较分析 篇5

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其配套制度为核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保障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必要基础。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定义基本药物为“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成员国遴选与获得基本药物的目标,切断药品流通市场不合理的利益链条,清除公共医疗机构长期积存的诟病,2012 年我国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始执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为考察基本药物在不同地区的供应保障现状,本文挑选中部地区湖北省和医药发达地区广东省的常用基本药物同一品规挂网价格,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收集整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登陆湖北省和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查询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搜集与基本药物招标制度相关文献。

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两个省份基本药物储备现状的异同。

三、基本药物地区储备现状比较分析

1、湖北省国家基本药物招标采购2012 版与2015版比较

按照湖北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平台提供的数据,2012年一共采购1083 种基本药物,2015 年2 月份采购了1742种基本药物。比较两次招标采购的数据发现,有些药品的供应方和供应价格是完全相同的。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高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物为例,两次招标采购的10种同一品规药品的供应单位、中标价格完全一致,见表1。

2、湖北省2015 年2 月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率与入库率分析

据2015 年3 月湖北省基本药物采购中心的通报,全省共有98 个县(市、区)、1193 家基层医疗机构采购了1742个品规的药品,每个品规的配送率与入库率见表2。

除武汉市外,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订单金额为16850.98 万元,配送金额为13623.00 万元,配送率为80.84%,入库金额为10992.33 万元,入库率为65.23%。配送率高于90%、80%的药品品规分别有503 个、798 个。

(资料来源:《关于全省2月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情况的通报-2015年3号》湖北省基本药物采购中心2015年3月10日。)

3、与广东省基本药物的供应现状比较

广东省于2012 年上半年进行了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并于6 月21 日公布了结果。根据《广东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交易办法(试行)》规定,基本药物竞价品种采用“双信封”评审制度,即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综合评审,选综合得分最高的为交易成交品种。综合得分相同的取报价最低的为交易成交品种,综合得分最低且报价相同的品种将由交易机构在省卫生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随机抽取确定交易成交品种。与湖北省的做法不同,广东省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工作上更深入地考察了GMP得分、临床覆盖率得分、同组最低报价、综合总分、综合得分排名,这些内容在湖北省的基本药物采购平台上没有找到。以二甲双胍- 肠溶片-0.25g为例,2015 年2 月份某单位广东省基药交易综合和报价得分如下:GMP得分(3),临床覆盖率得分(3),出厂价备案得分(3),同组最低报价(0.1156),报价(0.1156),报价得分(90),综合总分(99),综合得分排名(1),该药品中标。该月份基本药物竞价结果表明,广东省一共有1444 种药品中标。

4、不同地区常用基本药物价格比较分析

按照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4 版基本药物集中招标目录和湖北省基本药物招标平台的数据进行统计,治疗血糖、心血管、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品规有片剂、肠溶片、胶囊、肠溶胶囊、颗粒、滴丸、注射液等,比较广东省药物交易平台2015 年2 月份的基本药物数据,发现同一品规的基本药物价格存在差异,见表3。

总体上看,上述药物在广东省的报价基本上都是低于湖北省的报价。从前两项药品价格的比较上可以看出,有些药品的价格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并且,即使是同一生产厂家提供的同一规格产品,在广东省的报价也是低于湖北省的报价的,从复方丹参- 滴丸(每丸重27mg)中标产品可以得到上述事实。

四、讨论分析

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即人人能够承担的价格,安全地、实际地获得适当、高质量的药品,并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的相关信息。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内涵包括了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平等地获得质量有保障的基本药物)、可负担性(基本药物的价格在承受范围之内)以及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1、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有文献提出,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评价分类为四个层次:可获得性范围<30%,评价为非常低;可获得性范围30%~49%,评价为低;可获得性范围50%~80%,评价为比较高;可获得性范围>80%,评价为高。按照此分类,湖北省2015 年2 月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率高于80%的药品品规有798 个,占总数1742 的45.8%,所以湖北省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不高。从2009 年和2012 年的中成药占基本药物目录的比重上看,中成药占比分别为33.2%(102/307)、39.0%(203/520),中药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较差。

2、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药品总费用低于最低日薪标准1 倍,则该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被认为具有可负担性;反之,则认为该药品不具有可负担性。药品的总费用=某药的平均日费用×治疗期。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规定,急性感染病治疗期为7 天,成人慢性病的治疗期为30 天。按照每种药品日服一片或一丸,计算湖北省和广东省的药品的总费用,并把它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比较。目前湖北省没有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参照2014年最低月工资标准1300 元,最低工资标准为14 元/ 小时。2015 年广东最低工资第一类标准为1895 元/ 月,18.3元/ 小时。常用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结果见表4 和表5。

比较结果发现,比索洛尔- 片剂-2.5mg在广东省和湖北省皆不具有可负担性(1.25、1.99),二甲双胍- 肠溶胶囊-0.5g在湖北省不具有可负担性(1.22),其他药品比较结果小于1,具有可负担性。并且,其他药品在广东省与湖北省比较数值均低,具有可负担性。总之,我国的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水平整体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目的在于改善国内药品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规范基本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定价,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利益。

目前我国的药品供应领域依然存在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差、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集中招标采购价格数量不明确等弊端,因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以药物经济学为基础遴选基本药物

我国的药物应用不仅存在着安全、有效和质量方面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效益问题。在医药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药品使用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各种治疗活动的总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基本药物政策执行良好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充分证明药物经济学在指导新药研发、合理药品定价、制定医保目录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医药发达国家的举措,来研究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佳配置问题。

2、构建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

基本药物需要一个合理稳定的价格机制,我国应以药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作为药品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药品单价及整个疗程费用的比较结果,选择公众可负担的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进入招标采购流程。

3、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

国家基本药物配套措施包括:基本药物监管机制,监督招标采购工作透明、公平、公正、有序进行;基本药物支付机制,负责中标产品的款项结算与划拨;基本药物补偿机制,政府补贴用于补偿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损失,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报销措施将促进城乡居民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和质量;基本药物供应管理机制,加强药品供应管理,加强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保障民众获得优质优价药品。

参考文献

[1]李远、黄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原则及遴选方法浅析[J].中国药房,2013,24(12).

[2]李幼平、沈建通: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与使用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1).

[3]夏恒、马建春、沈勇刚、陈吉生:2012年广东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

[4]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关于公布201502基本药物竞价结果的通知[EB/OL].2015-03-09.

[5]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20150309-201502基本药物竞价得分结果[EB/OL].

[6]陈晶、聂青、刘妍: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草药,2014,45(20).

[7]徐伟、李静:江苏省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13,2(8).

[8]管晓东、李晗、刘洋等:我国基本药物价格水平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13,24(24).

[9]http://www.laoren.com/ylzx/2014/337433.shtml.

广东基本药物采购新模式分析 篇6

1 实施药品采购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带量采购”实际操作难度大,预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增加了药品采购难度。

新模式需要提早三个月把药品预用量上报平台。某些药品虽然按照之前的临床用量制定了半年或一年的采购量,但由于就诊患者需求量突然增多,导致原报量在短期内用完(无报量意味着不能从医药公司购得药品),无法及时地补充,需重新等待报量期报量签合同等一系列程序……或反之,导致药品积压在仓库至效期,造成浪费。由于新模式下的基本药物交易办法规定:只能遴选拟使用药品的通用名、剂型和规格,不能指定到具体厂家,因此,多个厂家和规格竞价的品种每次中标都有可能与上一次中标品种不同,致使药品的准确估量更是难上加难。

门诊慢性病药品或一些常见病用药因无法准确地估量或供货方面原因导致患者需要不断变换药品的规格、厂家而无法适应,病情反复(特别是高血压病人),间接地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患者认为是医疗单位单方面停止对某药品的采购)。

1.2 基本药物购入成本升高

1.2.1 低价药品:

低价药品是要直接与厂家议价的品种,社区由于药品用量少并无议价空间。设有入市价上限的药品,药品购入价=入市价;不设入市价上限的药品,由代理商直接回复药品操作价。低价药品大部分以入市价购入:广州白云山和黄的六味地黄丸每瓶60克执行新的交易方法前原价为4.60元,议价后为8.00元/瓶,后继续上升为9.20/瓶,价格上升100%。特别是一些独家品种,无入市价上限。例如银杏酮酯片为3.19元/片,用量是:1片Tid(即是每日3片),日平均使用费用=9.57元,日平均费用超出了低价药品的标准(低价药品日平均使用费用西药及生物制品<=3元、中成药<=5元);莫匹罗星软膏5克/支(厂家:湖北人福陈田药业有限公司)价格更是高于原知名品牌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5克/支。

2 对药品采购新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2.1.1 药品具有时效性,药品采购需及时.准确。

基本药物是具有时效性的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的采购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商品的网购,需做到及时.准确地把药品送达,还必须能够应对不时之需,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但新模式需要有预估量并签了电子合同等完成一系列操作才可进行采购,并且这些操作都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否则只能停购。这影响了药品的及时采购,另一方面让药品预估量显得尤为重要。但药品的预估量也只是大概的估算和大致的意向,与药品实际的临床使用量还是有区别的。然而药品的临床使用量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药品质量价格、民众熟悉度、生产厂家、季节、气候……这使药品的临床使用量难以准确预估,药品的采购量也只能根据药品近期的临床使用量进行估量,而无法预估长期的。故报量预估总是或多或少,多了会导致药品积压在仓库至效期,造成浪费;少了会影响医院临床用药和正常运作。

2.1.2 基层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间无法进行公平的议价交易。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数量有限,在采购中与生产企业或其经销商地位无法对等;其次,对普通商品交换而言,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价值规律上下波动,买卖双方可进行讨价还价。虽然药品也具有普通商品的交易属性,但其作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的采购不会出现“价钱低我买、价钱高我不买”的情况,故药品的议价失去了原有的实际意义。

2.2 利润低的基本药物遭商业配送公司逐步淘汰。

赵阳等[2]在调查基本药物配送环节中得出:利润低的基本药物,商业公司动力不足。但目前国内社会大众对基本药物的心理价位大体在单位价格30元以下,甚至许多基本药物单位价格在10元或5元以下。这部份的基本药物在配送过程中缺少价格优势,商业公司从中可获得的利润较低,导致商业公司的动力不足,基本药物配送的落实和执行力度都大打折扣。由此导致:商业配送公司自发地冷处理了一些性价比高、单位价格低、利润空间小的药品,进而淘汰;或是生产厂家通过不断提高药品的单位价格,提高药品的所得利润,从而保证药品的流通。所以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时会发现:这类药品虽然已签了合同,但并未得到供货或是供应时断时续……如果医疗单位遴选中这方面的基本药物,只能是缺货,寻找替代或以更高的价格购得。这也是基层医疗单位购入基本药物的成本升高的原因之一。

3 对药品采购新模式的建议

3.1 简化采购流程,打造基本药物的JIT(Just in time)采购模式

JIT采购模式是指: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最好的满足用户需要。药品的特殊性使医疗机构以及配送企业很难测算出药品的实际需求量。如果基本药物能够实现JIT采购模式,那么药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会通过整合资源和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可降低药品的物流成本,也可以使医疗机构和配送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系统,配送企业就能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基本药物给医疗机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配送企业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及时调整库存;另一方面,由于基本药物是通过供应商的药品配送系统直接送到药房的,医疗机构便可以大大降低其仓库的存货,减少由于超过有效期而不能使用的基本药物造成的浪费。

3.2 合理制定基本药物的价格

3.2.1 基本药物价格应在保证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低价。

基本药物价格应在保证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前提下,压缩不合理的营销费用,使基本药物价格总体水平有所降低,以适应现阶段医疗保障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当前独家药品品种不进行限价,由生产经营者独自操作,那么,作为药品的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会自然的追逐药品可能的最高交易价格。这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3.2.2 合理的药品价格应包括一定的药品质量状况。

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在限价时要避免撇开质量单纯控制价格。如果撇开药品的质量制定价格,那么价格也就谈不上合理了。WHO等国际组织关于基本药物采购中提及:首先应确保质量前提下的尽可能的低价。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文件中也用“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来表述这一目标。

3.3 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的监管,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

只有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的监管,才能保障国家基本药物的可

持续供给。“在线监管”要确实地管到实处,对于诚信守法的企业单位,使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打击一切在药品交易中的违法行为,杜绝在药品交易过程中的贪污腐化,才能确保群众用上安全性高、疗效好、价格合理、质量符合国家规定、使用方便的基本药物。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交易办法(试行).

浅析我国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的构建 篇7

1 综述

1.1 WHO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 是目前在世界各国推行比较成功的全球卫生计划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本世纪之初基本药物首要的战略目标是促进各国基本药物的可及[2], 基本药物政策仅有药物目录是不够的, 要将此目录转化为现实并且推动医疗机构和居民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 必须制定合理的基本药物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怎样制定和实施国家药物政策》一书指出基本药物政策的主要和外延内容, 共九个方面:基本药物的遴选、可负担性、基本药物筹资、供应体系、药品管制、合理使用、药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监测与评估[3]。其中, 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包括三个核心环节:采购 (Procurement) 、生产 (Manufacture) 、配送 (Distribution) 。

1.2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

我国最初于1979年开始基本药物方面的工作, 原有基本药物制度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趋于淡化。本次卫生部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 (2009版) 是我国第七版基本药物目录, 基本药物政策也被看作是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在2010年, 全国已有多个省份按照要求开始基本药物招标, 但真正进入招标采购阶段的很少, 这是由于患者、卫生机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分歧明显, 尤其是如何选择药品的标准难以量化, 这也使基本药物制度推行面临困境。

2 WHO对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的建议, 主要分为采购、生产、配送三个主要环节, 我国目前各省份即将展开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是针对现有的药品生产和配送企业, 旨在通过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实现对生产企业的选择和配送模式的重构, 所以本文重点阐述基本药物采购的相关内容。

2.1 采购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招标采购组织趋向法人化, 使之成为完全自主或半自主的机构, 由独立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管理, 即“管办分离”, 政府通过委派董事或理事来影响招标机构的人事, 然后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来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层。我国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本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由政府主导, 各省市政府组建非营利性免费交易平台, 这无疑会对降低交易成本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但从长远观点和世界经验来看, 药品采购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事务, 行政主导不利于实现采购专业化和采购效率提高, 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在政府监督下建立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这也是我国未来药品集中采购发展的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详细介绍了基本药物采购的目标和细则[4], 其战略目标应包括如下四点主要内容:⑴采购成本-效果 (cost-effective) 最佳的确定数量药品, ⑵选择高质量药品和可靠的供应商, ⑶确保药品的及时送达, ⑷力争使总成本最低。在具体操作层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2条建议, 其内容围绕高效透明管理、选择药品和确定数量、筹资和竞争、选择供应商和质量保证四个方面。

从世界范围分析, 从分散采购走向集中采购是药品采购总体发展方向。在我国已有的药品招标采购中存在脱节现象, 例如某规格药品中标后再由各医疗机构分散采购, 这种“待量采购”的情况下中标价格并不低, “越招越高”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与通过招标规模采购降低成本的初衷不符合。

目前我国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依据“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 但在现实操作中鉴别药品质量的标准和依据不好确定, 而价格的高低一目了然, 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要首先确定药品质量的鉴别标准, 否则将会因价格差别因素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2 生产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从国外公司购买还是组织国内企业来生产基本药物, 世界范围内有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因国内制药工业的落后会考虑从其他国家进口药物, 而我国制药工业当前的状况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民众对基本药物的需求。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数据表明[5],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目前已经达到七千多家, 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 通过连续的GMP改造后各企业产能都大幅度提高, 但许多企业开工不足, 生产能力闲置严重。医药行业自身对于技术、资本、研发等方面的高要求, 决定了我国医药企业目前的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此外, 基本药物以仿制药为主, 技术含量相对简单, 企业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减低生产成本, 相应生产企业正面临产业性整合。

此外, 世界卫生组织还建议各国政府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基本药物生产, 政府主要对应职责是提升质量标准督促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政府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检查正是该监督功能。

2.3 配送与流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药品配送体系的绩效是影响基本药物可及性的重要因素, 并建议各国政府最好构建公私兼有的体系以确保药品配送效率, 尤其还要关注偏远农村地区。

我国的医药经营企业其市场集中度低, 公司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低, 经营成本高, 经济效益低下。国家政策明确要压缩中间环节, 基本药物的配送权要通过招投标取得, 这种配送权之争对规模大覆盖广的流通企业有利。国家商务部正制定《2010-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旨在通过配送渠道优化与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增强医药流通领域在产销链中的效率。

从商品流通渠道设计的理论分析, 只有合理的渠道宽度和渠道层级才能实现商品的有效率流通。目前我国各省份招标选择基本药物流通企业的标准尚不统一, 但从理论上讲, 确定合理的配送企业选择标准是实现基本药物有效流通的基础, 也是促使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 更是实现居民对基本药物可及的保证。

3 讨论和建议

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从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的采购、生产和流通三个环节来说, 采购制度的确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 我国基层卫生机构还多处在分散采购的状态下, 在需方市场的条件下其采购谈判能力虽强但达不到规模经济的目的, 分散采购对药物监管也是不小的挑战, 再就是药品交易过程中分散的回款方式等等都加大了整个药品市场的交易成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扩大采购规模、确定数量、资金充裕等可实现基本药物采购质优价廉的目的。我国上海市闵行区药品集中采购操作办法是辖区内医院联合明确单一品规药品的采购数量, 再选择一家有现代物流能力的企业进行配送, 政府出面协调资金结算, 结果实现了整个供应体系的有效运转[6]。我国各省市的地理环境和工作条件千差万别难以直接模仿, 但该模式为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 尤其是其联合确定品规数量、现代物流配送和政府协调资金周转等做法值得借鉴。

本文对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制定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应在保证药品质量前提下, 鼓励规模化下采购确定数量品规药品来降低价格, 借助于现代物流实现高效流通, 政府还应协调资金周转等来降低总成本。

摘要:基本药物政策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在全国陆续展开, 但招标采购等实质性工作因缺乏操作规则而滞后。文章在分析我国基本药物政策现状的基础上, 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建议, 分别分析采购、生产和流通三个环节, 论证基本药物采购制度的建立是构建供应体系的关键,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药物,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剑.对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 , 51-52.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edicinesStrategy:2004-2007, Countries at thecore[R].Geneva:WHO, 2004:26-45.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owto developand implement a national drug policy[R].http://apps.who.int/medicinedocs/pdf/s2283e/s2283e.pdf.

[4]WHO, Operational principles for good phar-maceutical procurement[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WHO/EDM/PAR/99.5 (interagency docu-ment) .

[5]袁松范.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市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网站.http://www.cpema.org/html/report/

上一篇:技能竞赛体系下一篇:法治理念的新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