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大家谈

2024-07-03

儿童艺术教育大家谈(通用6篇)

儿童艺术教育大家谈 篇1

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决定从6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 面向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征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故事。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征集不同群体在减负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科学、客观、冷静地分析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存在的形式、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合理区分正常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课业负担, 引导教育工作者、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帮助中小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艺术教育大家谈 篇2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如今倡导和谐社会的时代里,传统礼仪和现代文明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因此,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从学生抓起,从小事做起,重在教育引导,贵在习惯养成,让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好步、引好路。为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们从围绕“一个主题”、落实“三进措施”、体现“四美要求”来开展工作。

一、围绕“一个主题”——即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行为能力较差,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文明礼仪常规的要求,而且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提高要求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为之,我们开展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杭州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主要内容,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的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同时也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弘扬传统美德,开展孝敬教育,我们制订了各年段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一两年级学生——早晚问候父母,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听从父母教诲;三四年级学生——对父母长辈说话有礼貌,每天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五六年级学生——学着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通过广播、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学习领会,知道孝敬是传统美德,是尊重长辈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听话、问候、关心、体贴、分担家务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举行了“我是孝敬好少年”演讲比赛和“孝敬之星”的评选活动等。

二、落实“三进措施”——即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引导做个好学生。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了使学生能懂文明讲礼仪守规范,我们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安排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教师编写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不断修整学生的行为,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文明礼仪进课堂还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渗透上,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常规,培育起师生、生生之间融洽向善的人际关系和求真向上的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教育进社区——引导做个好居民。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虽重在学校教育,但社区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洁美家园”活动,开展“节约一度电,贡献一份力”的宣传活动;走进镇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慰问表演和孝敬老人活动;组织学生社团参观污水处理厂和靖江公园,调查污水处理情况和公园设施遭损坏情况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提高文明礼仪养成的水平。

文明礼仪教育进家庭——引导做个好孩子。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我们认为文明礼仪教育还必须向家庭延伸。我们提出了学生家庭礼仪的具体要求,向学生布置家庭礼仪作业,并通过家校联系本进行家校互动。我们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体现“四美要求”——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交往美

文明礼仪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其教育的成效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语言、行为和交往上,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应体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交往美“四美要求”。

心灵美:主要体现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体现在诚实和诚信,及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担自己的责任;体现在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等。为之,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接受师生和社会的捐款,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我校有智力残障的学生,也有肢体缺陷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没有歧视,而更多的是给予同情和帮助;如开展诚信教育读书活动;在母亲节和教师节来临时,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孝敬教育”,评比“孝敬之星”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美的种子,结出美的果实。

语言美: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文明礼仪的表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倡导走出校门也能用普通话交流,每班设立推普监督员,评比推普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问候语、送别语、安慰语、提醒语、劝戒语和赞美语,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行为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此学生的行为美实际上就是一种习惯美,怎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通过学生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开展行为规范达标生示范生的争创评比活动;成立红领巾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对问题学生由党员教师结对帮教;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教学区设立禁止跑跳区和轻声漫谈区;在学生餐厅评比文明餐桌等。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响别人自由的基础之上,在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妨碍别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习惯水平。

交往美:文明礼仪更多地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同时也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学生才能更加成熟,更有修养。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会合作,并将这些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上。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教师办公室能轻轻敲门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去;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礼让三分,心平气和;不给同学取“绰号”等等,以建立起师生、生生之间和谐融洽向善和美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盛开,让文明礼仪伴学生健康成长!

挫折教育大家谈 篇3

之一

从韩信“胯下之辱”说开去

文/吴宁建

韩信青少年时期虽然出身贫寒,但却胸怀鸿鹄之志。当他面对纨绔子弟的羞辱时,能够忍气吞声,坦然接受“胯下之辱”,而不图一时之快。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用于教育下一代。尤其是在今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带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培养学生耐挫力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耐挫力呢?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韩信面对羞辱时的那一瞬间的心理变化。有着贵族血统的青年韩信,平日喜欢腰挎宝剑。当那个市井上的小混混公然向他发出挑衅和羞辱时,韩信他何尝不愤怒?他眼睛盯着对方,恨不能一剑毙之!然而,韩信的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想到了很多很多,他知道自己决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小人而坏了自己的大事,他知道自己决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韩信最终选择了“胯下之辱”。由此看来,没有韩信的志存高远,就没有韩信的“胯下之辱”;没有韩信的“胯下之辱”,也就没有汉代开国功臣韩信。换句话说,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是能够容忍“胯下之辱”的;反之,不能容忍“胯下之辱”的人是难以实现远大抱负的。今天,有些学生之所以只因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走上绝路,不能说不跟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关。可见,培养学生耐挫力要站在生命教育的高度,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开始。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关键在于“引导”。人生理想不是班主任能够强加于学生的,而是要在教育的外力引导下,由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而生成的,这需要一个建构的过程。按照辩证法,这里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外因来看,当今,社会变革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或多或少对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产生着消极影响。显然,要完全排除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小这种影响。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先人留给我们的许多历史故事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上述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就是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很好教材。班主任要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读历史故事来树立人生理想。从内因来看,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家庭生活对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无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班主任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财富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的;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懂得克服困难,自强不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谈到这里,我们还是要回到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中。韩信之所以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固然有其志存高远,但是跟其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挫折也不无关系。“胯下之辱”只是其经受挫折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韩信先后投奔项梁和项羽都不受重用,即使是刘邦,一开始也并不看好韩信。对于韩信来说,真可谓是饱受挫折,因此耐挫力也特别强。一旦机遇来临,韩信便一发而不可收。这对于我们培养学生耐挫力有着很好的启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让挫折成为一种经历,成为一种历练,成为一种积累,成为一种财富。要让学生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让学生把经历挫折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把感悟挫折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在这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的挫折的叙事与感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有规律地对自己一段时间的生活进行反思,把自己经受的挫折写下来,感悟得与失,提出自我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体验挫折,养成感悟挫折的习惯,必然会促进耐挫折能力的增强。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及时给予学生关怀与引导。

综上所述,韩信“胯下之辱”给我们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以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正确看待挫折,坦然经历挫折,积极感悟挫折。

之二

制造“挫折”

文/吴飞翔

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渐渐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有的甚至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人认为让学生多吃苦就是挫折教育,于是送学生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挫折。由于在挫折后没有给学生及时引导,屡屡受挫并没有令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实,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需要“挫折”情境。

端正学生对挫折的态度

所谓挫折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在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已经历过挫折,并伴随着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因而形成了对挫折的态度:心生胆怯而消极回避。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制造“挫折”教育情境首先要端正对挫折的态度。要改变学生对挫折的“害怕”认知,可以通过讲解、典型示范、生活体悟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挫折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地对待它;挫折是成功的基石,要善待它;对挫折应该持从容面对、积极应变的态度。端正了学生对挫折的态度,然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挫折情境,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制造“挫折”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事情由于我们的做法和学生预期的结果不符,导致一些学生有挫折感。比如,一个班级在更换教师后,很多学生都有一个不适应期,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不能够很好地调整而成绩下滑或失去该学科学习兴趣。这时,班主任是建议教师适应学生呢?还是教导学生适应老师呢?我觉得班主任主要还是帮助学生分析老师上课的特点,教会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一些基本的应对办法,让他们自主学习尽快适应。再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是不爱主动发言的,如果有一个教师突然向他发问,他会很不习惯,刚开始甚至可能出现紧张、语塞等。如此境况,这个教师是持续提问呢?还是就此放弃而更换其他同学呢?在我的课上,我就经常故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回答问题,甚至把他们请到讲台前,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到难堪,而是锻炼他们的胆量和面对“挫折”时的处理能力。虽然,他们有的人脸红了,失态了,但一段时间下来,情况完全改变了。

让学生在“挫折”中

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制造“挫折”让学生品尝苦涩、感受困难、磨炼意志,需要在“挫折”中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比如,常见的学业挫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学生学业进步慢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见的人际交往挫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感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告之以科学的交往原则与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的“挫折”教育值得一提。一般情况下,学生干部会在班级管理上产生“挫折”,班主任老师要一步步教他们如何处理好工作的方法与细节、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等等问题。学生干部的“挫折”经历和其获得的帮助,使其抗挫折能力整体而言比一般同学强。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上要多下工夫,只有这样,对学生受挫力的培养才不会落空。

强化“挫折”训练,

提高学生耐挫折能力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挫折的态度是不同的,所以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制造“挫折”以培养学生的受挫折的能力外,还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挫折”训练。训练可以有如下方式:一方面要制定有关挫折专题,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把不同类型的挫折展示出来,让全体学生都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用相应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类型的挫折,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受挫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少数意志力弱的学生,在日常不断增加“挫折”,如此强化提高他们的耐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耐挫力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心理活动,教师需要多学习一些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理论知识,将之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之三

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应该体验“挫折”

文/谢珠兰

打开电视,一条新闻使我心绪难平。一位省一级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因考试成绩有些下降,怕父母责骂跳水库自杀了。这样的学生自杀现象在我们这个地区,在全省、全国又何尝少见呢?这些花样年华的青春生命竟选择了死亡,难道他们真的无路可退了吗?难道只有选择死亡,才能解脱吗?我迷茫,我困惑,是谁把他们逼上了绝路呢?

他们当中不少的人,都是父母引以为豪的好孩子,常被老师表扬的优等生。老师、家长大多看重的只是他们优秀的成绩,相伴而来的更是不绝于耳的赞扬声。在如此“顺利”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所遇挫折自然很少,一旦在衡量是否是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分数面前打了败仗时,没经受多大挫折洗礼的脆弱心灵又怎能接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反差?极端者自然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途径。总之,究其自杀原因,除了口诛笔伐、一片声讨的应试教育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接受挫折的能力太差导致的。

那么,怎样培养成绩优秀学生的受挫折的能力呢?

首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经历挫折是人生必由之路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接受命运挑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说:“我能行!”经历过挫折的人生必定更美。

其次,必须重视他们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训练。成绩较差或者品行不好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挫折比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他们常常被父母责骂,常常被老师批评,他们具有更好的受挫力。成绩优秀的学生们生活在掌声中、花环下,少有机会经历挫折,他们的心态大多比较脆弱,一遇到挫折,他们不健康的心态就无法从容应对现实了。为了让这些优秀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抵抗挫折的教育,效果也较令人满意。

1.利用体育运动来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更在乎学习,不太喜欢运动,觉得那是很浪费时间的事。但研究发现:跑步、骑车、划船、滑雪、滑冰等运动可以很好地培养顽强的意志;登山、障碍赛等可以很好地培养勇敢果断的品质;球类运动,可以提高主动性与独立性。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及自我控制力。建议每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用半小时以上时间进行你喜欢的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2.创造条件让优等生也能体会失败的滋味。优等生常常有“众星捧月”的地位,他们大都聪明伶俐、好胜好强。在校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一考试,红榜上准有他们的名字;在家更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宠着都来不及,哪有机会让孩子受挫折呀?他们生活在掌声与夸奖中,大多没有机会被批评。这样的优秀学生久而久之产生了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心理。偶尔接受批评,感觉就像天要塌下来一般,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他们走上社会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生活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平时对于这样的优秀学生,不妨鸡蛋里挑骨头,小题大做一下,找出他们的不足与缺点进行适当批评。犯错误时,给予比差生更严厉的惩罚,并给予适当的约束,这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创造一些受挫折的条件,比如,不一定每次都让这些优秀学生做主角,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不太擅长的文体活动,给成绩不太好但文体能力强的学生做做配角。在活动中,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也有失败的时候,从而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在今后的生活里也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3.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吃苦的精神。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只要孩子能把书读好,即使做牛做马也心甘。更有甚者,时时将孩子当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刮风怕吹着,下雨怕淋着,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热着。殊不知,这种剥夺孩子吃苦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孩子的人生财富呀!他们会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有坚强的意志吗?会有抗挫折的能力吗?所以,无论家庭经济是怎样的优越,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吃苦。假期时,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可以让孩子体验打工的生活。经过劳动锻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这是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聪明的孩子培养成社会的精英。

总之,只有真正注重优等生的抗挫力的培养,才能够让他们笑对未来的风雨人生,才能够让他们的聪明才智之花结出辉煌的果实。

之四

“堵”一把未尝不可

文/杨智春 邓文圣

近日,同朋友闲聊讲了一则笑话,邻居小孩学习欠主动,一天,父亲要他去做作业,无奈之下小孩突然威胁道:“你再逼,我就跳楼”。可能是害怕独生子乖乖真的想不开,小孩父亲选择了“不了了之”。

现在不只是家长怕孩子,不少教师也都感慨怕学生。原因是现在的孩子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多维的环境造就了他们极为敏感的性格,他们没有责任心,视生命为儿戏。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更不能再捧出所谓“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如果稍加严厉,就可能引发他们自杀或出走等一些极端举动。

孩子们是真的就那么不怕死吗?事后,我朋友悄悄问这孩子:“假如你爸爸坚持,你真会跳楼吗?”孩子诡秘地说:“才不呢,谁这么傻,吓吓他罢了!”。瞧!孩子是单纯的,挟“跳楼”“出走”,有时仅仅是为了吓唬家长和老师,目的仅仅为了逃避某些小责任,其举动是非常之“幼稚”的。然而笔者以为这种盲目效仿“极端”的“幼稚”,好似江堤之“管涌”,倘若不立即堵住而任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不良感受的积累,最终导致堤毁人亡也会不足为怪。几年前曾震惊教育界的浙江中学生杀母案,该学生前期教育就有很大的缺陷。

因此为人师长者,切不可小觑孩子身上的这类“幼稚”,一经发现,既不宜权当笑柄,嬉戏待之;也不能充耳不闻,漠然置之,更不可顾虑重重,不了了之。而应该“当头棒喝”,指出孩子错误之所在,强力严“堵”,决不姑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道德行为的形成都有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是什么?他律就是“权威”“准则”在孩子道德行为缺失处“堵”。在我国古代,孟子一学僧,二学屠,三才学儒,是“孟母三迁”堵的成功;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孩子没有理由的娇宠,犯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适当的体罚孩子;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法,来“惩罚”瞎胡闹不守规矩的孩子。当孩子惹事后,老师就把他送进空房子里,让他脱离集体独自呆上一段时间,使孩子从被“区别”对待中感受到“不平等”,从而认识到淘气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

堵的作用的确是巨大的。相传清代名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子弟,幼时非常顽劣,他父亲先后为他请了好几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以至于后来没人敢去应聘教他。后来有一个老师自愿上门任教,年羹尧的父亲说明儿子的顽劣不化后,老师胸有成竹地说不必多虑,唯一的条件是必须有一大花园,不设门,围墙要加高。条件具备后,老师开始执教。年羹尧最初想将这位老师也打跑,不料老师武功高强,根本就打不着,而老师什么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师运用他高强的武功,一跃出墙,在外逍遥良久,又飘然跳回来。惨遭“软禁”的年羹尧形同困兽,对这位非凡的老师黔驴技穷。老师有时候悠然自得地吹笛子。年羹尧恳求学吹,于是老师就利用吹笛子来使他养气宁神。年羹尧后来学有所成,文武双全,成为一代平藏名将。这位老师用刚性的“苦其心志”的“堵”,刺激年羹尧发奋自强,然后“增益其所不能”,终使顽劣的年羹尧服服帖帖愿受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典型的事实进一步说明,学生个体品质的养成需要挫折来辅助和完善,“堵”是一门不可忽略的挫折教育手段。“堵”首先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能从“挫折”中觉醒,进而改正错误。其次,因为学生的品质中缺乏忍受力,心理异常脆弱,少有挫折感。通过老师的“堵”,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耐挫力,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起来。那些“因不准打游戏机便离家出走”,“因老师一句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便不堪忍受,喝药自杀”等事件,就会远离我们的视线。第三,“堵”是促成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外在动因。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误,教育者如果一味采取平等对话,容易导致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并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躲避错误的倾向。采取适当的“堵”,容易让学生对不愿承受之“挫折”方式产生趋避意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堵”是相对于“疏”而言的。“堵”有针锋相对,“堵”有釜底抽薪,“堵”也有迂回侧击。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恰如其分生动巧妙的“堵”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儿童艺术教育大家谈 篇4

一、开放管理

1. 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办园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幼儿教育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大环境的改革对幼儿教育既是促进又是挑战。幼儿园必须探索出与现阶段相适应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园长的肩上。园长建立了开放性的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为本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带领幼儿园和教师投向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使幼儿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围绕以人为本,尝试角色互换,彼此理解配合,实现自律境界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园长说了算,单一地向下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者决定目标方向,被管理者因感受不到管理目标与自己努力的关系,只会被动地执行,目标达成与否相对于管理者来说显得非常遥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由于目标的指向不同只会降低管理效力,还往往容易产生矛盾。省二保的考核管理由考核小组担任。考核小组成员有园长、年级组长、群众推荐产生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组成,考核小组组长由分管园长担任。第一线的习惯于被别人管的同志有机会调整视角,像管理者一样去观察其他同志的工作,是一个角色的更换。而考核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其他班组其他同志的优点和长处,还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考核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由于加入了考核小组,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被动工作到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到学会向先进看齐,从而找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省二保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原则、以工作质量为目标、以规范考核为途径”,将日常的工作质量要求细节化,以班组为单位,通过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考核对象层面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讨论、在考核方式上的整合、在考核策略上统一、在考核结果上的认同,实现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目标指向高质量的工作水平。通过考核质量,推进时时重视工作质量、人人明确岗位工作要求、个个参与质量考核,逐步形成内部自主管理的目标。

3. 幼儿园管理对家长开放

幼儿园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幼儿园对家长敞开了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省二保实行了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他们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

家长常常基于他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来批评今天的幼儿园管理,他们不了解最新幼儿教育管理趋势、先进的管理方法。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多以儿童娱乐为主,对于普及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宣传不够。省二保也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际事例做了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开放培训

省二保园长拥有新的现代人才观,重视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让教师系统地学习,采取了各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

1. 开展园本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研究孩子成长的学问,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是前提。省二保幼儿园开展了以学习、工作和研讨三位一体的“园本培训”①活动,建立了高效、稳定、长期的园本培训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的幼儿园。近几年,分别开展了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幼教科研方法、园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理念等内容的培训,探索了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培训方式。计划通过园本教研、骨干教师带动、全员参与等方式,在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自培氛围,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园本培训”的主体。为了博采众长,实行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一次年级教研活动,研究分析本年级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一人先执教,大家共同分析教学的成败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完善教师培训奖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进修(高层次学历进修、特色课程培训、高级职业培训等),以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2. 走出去,请进来

仅仅囿于幼儿园的小圈子或本地区的小范围是绝对不利于教师视野拓展和信息吸收的,没有与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相互作用是难以搞好本园教育的。省二保在这方面慷慨出资,分派教师赴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地,观摩、学习外地高水平幼教机构的办园特色、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方式,了解人家的课程改革进程等等。满载而归的学习者回到园里还必须对其他老师进行二次培训,把外出学习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同时他们还请有关专家到园里指导,使更多的老师能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专家高层次的思想观念使老师的原有认识受到冲撞,从而促使他们自身积极行动起来。

3.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观摩课

省二保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课、优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课题研究课、家长观摩课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观摩都分为课前讨论、课后反思、大家互评等环节。智慧地碰撞,真挚地交流,使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快速成长,新的理念在参与式培训中转化为教学行为,把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4. 加强岗位培训,更新观念,引领教师“为发展而教育”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推进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实践,省二保建立了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培养机制,开展了扎实高效的园本培训活动。培训过程中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具体做法是:

①抓新课程理念培训。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幼儿园坚持把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作为新课程理念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教研组及时地为教师提供新课程理论前沿知识,供大家学习研讨。培训内容重点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展开。

②抓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网络运用等知识为培训重点,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更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制作简单课件,通过幼儿园网站与家长沟通信息等。

③抓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教师的魅力在课堂,幼儿园要求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指导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教师走上了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导向,能科学地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激发内部活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开放教育

近年来,省二保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教育观,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各类教育资源,建构起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坚持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采取了多种教育途径,将园内教育和园外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树立三教联育意识,形成共同办园的良好局面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势单力薄”,而家庭、社会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却越来越大,“5+2=0”②的现象在幼儿园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部分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存在着重教轻保的思想。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内外联手,寻求外援,有效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的资源,才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实施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学习空间

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领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孩子的实践品格和能力,发展健全个性,尊重孩子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孩子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省二保的孩子们可以经常吃到自己动手种植、培育的无公害蔬菜,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以及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都有体验生活的平台——自己动手炒菜、烙饼、磨豆浆、泥塑、折纸、剪纸、缝沙包等,充分调动了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3. 给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安全、和谐的支持性成长环境

为了提高幼儿的各项素质,省二保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幼儿比赛活动。自2008年以来连续组织了多届“阳光跳蚤市场活动”③,每次活动均有上千名幼儿及其家长参加,规模、场面盛况空前,家长和社会各界反应良好;六一儿童节,还举办一些比如“情系灾区、爱心奉献”的文艺演出,活动现场家长和幼儿同时奉献爱心,使幼儿从小就学会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幼儿园也统一组织“当火灾发生时,逃生大体验”活动;每年冬天,还会举行幼儿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各项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家长都说现在的幼儿园比过去好多了,孩子接触的东西多了,爱唱了,爱说了,爱跳了,会玩了。

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今的家长已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能有效地调动家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架起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改变家园活动形式的单一性,促进教师、幼儿、家长沟通和流,省二保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内容丰富的亲子园活动,每月安排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园亲子活动,有亲子运动会、亲子包饺子、亲子小制作等,极大地丰富了家园共育的内涵。家长和幼儿园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发展,并形成特色,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和新的视野。

4. 致力拓宽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渠道,促进三育信息互动

随着社会发展,幼儿园已经不再是独立封闭的单位,必须密切联系家庭,融入社会。省二保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园,充分发挥示范园的带动作用。

①开展“亲子共成长”活动。通过“教学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课程”培训等方式,增强了家庭教育实效。还曾积极与家长联系,组织幼儿参观了消防大队、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②搭建多维交流平台。省二保建立了“家园联系册”、“家园共育栏”、“家园联系网站”,畅通了多方位的家园联系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家园联系。例如,每月1号,省二保都为这个月出生的幼儿举行集体生日Party,邀请家长参加,进行亲子互动,受到普遍欢迎。

③开展园所联谊活动。教师、幼儿园与区内外多家园所建立了“手拉手”联谊关系,进行管理、科研、师资等多方面的交流。省二保幼儿园还担负着该区幼教师资培训任务,定期上示范课,进行业务指导,促进了全区幼教事业的发展。

“名师教育观大家谈”心得体会 篇5

竺新霞老师的宣讲是那么精彩,不唱高调,内容务实,工作有创新,很贴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这样的报告又怎能不使人受益匪浅呢?竺老师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涌动着一片对学生的“爱心”。她在工作中以真诚去呼唤真诚,她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高度责任感、有爱心的、有血有肉的为大家所共认的人。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竺老师为榜样,象竺老师那样,务求实效,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象竺老师那样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做一个道德高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做一个学生、社会欢迎的老师。

竺老师用她的行动注解了怎样“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试想,如果没有竺老师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爱,又怎么能体会到“宽容比惩罚更容易打动学生”的真谛呢?

的确,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曾听人说,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护别人的孩子是神。我想,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名师的宣讲,使我更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培养出人民满意的学生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大家谈 篇6

3月16日至19日,南宁市教育局组织教育考察团访问柳州和桂林,考察两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考察团的部分成员,请大家就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记者:党和政府多次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你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

夏建军(南宁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的提出,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如果教育没有公平,那么社会的公平就不可能实现。我们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就不能缺少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资源。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均衡,确实造成当前义务教育的差距,尤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和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小。这个有理念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如国家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是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能力按规定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是上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和城里孩子比起来,差距比较大。

这些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抹平。在全国范围内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和城市一样是长期目标。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我们应该逐步地、区域性地先实现教育的公平,再慢慢扩大范围。

记者:就现阶段而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里的“均衡”主要指什么?

邓雅学(南宁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我个人的理解,“均衡发展”就是为适龄儿童提供同样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同等的教育服务。它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人人有书读。儿童年满六周岁,政府就应该为他提供就近入学的机会。第二,所有学校都应该具备办学的基本条件,即达到国家“普九”的标准。第三,学校的办学条件应该基本相同。包括教育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等。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教育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地经济发展不一样,义务教育发展的水平也不一样。

记者:在各位看来,当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原因何在?

潘永钟(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年高校培养出的教师并不少,从整体来看现在并不缺教师,也不缺好教师,关键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不了也留不住人才,经济落后地区教师的低薪水和艰苦的生活状况才是制约中国教育大发展和教育均衡实现的真正瓶颈。现在我们下到许多县乡的学校去,会看到学生的校舍已经得到改善,但是教师的住房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教师破烂的住房和农村学校漂亮的校舍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村教师生活的改善似乎没有明显的政策体现。

冯燕宁(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局长):我同意潘副局长的意见,往细里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的力度,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经费投入的力度方面,由于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各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的力度就大不一样,造成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现行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初中是1:18,小学1:23;相应城市的分别是1:13.5,1:19。也就是说在学生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分别只是城市的75%和82.6%。农村初中学生大都内宿,从早上早操到晚上自修、睡觉,都需要教师管理。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影响教师教育教学钻研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班数少,班学额大多在20至30人,编比又低,教师包班上课,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徐元生(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校长):从学校层面来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校际失衡。这既有客观存在的差异,又有主观人为的因素。

从客观原因来看:一是学校所在的区域因自然与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差异。如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教育差异,导致学校的生源质量、学生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资源的失衡。二是城区与农村学校所在地政府财政收入差异导致教育投入的差异,使得从教师工资到学校硬件条件中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从主观原因来看:一是政府因政绩需要或因资源实在缺乏,因而不得不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少数学校身上,这些学校享有政府的重点支持,具有较高的质量,拥有着极大的声望。二是因教育价值取向不同、自觉和努力程度不同而出现的学校差异。如将升学率当做政绩的观念,导致了对极少数升学有望者的过分关注,而多数学生被漠视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逐渐丰富,学校之间的品质差异日益凸显出来。即使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的差异已经不大,但体现为“内涵”的诸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精神面貌、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方式、学校制度的更新与完善、学校文化生态的形成与优化等差异则相对更为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均衡。

记者:既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黎琼珍(南宁市邕宁区教育局局长):首先要说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使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执政理念;要做好省、市一级政府统筹公共教育责任的宣传,建立、健全投入机制,进一步均衡财力,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纳入省、市一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从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研究制定好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

二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对本地办学条件低于保障标准的农村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尽快

使所有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学校危改工程步伐。

三是加快实施绩效工资步伐,解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为解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国务院已经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省、市政府应该加快实施绩效工资的步伐,尽快解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实施绩效工资以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工资待遇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工作。

四是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省、市政府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对地方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特别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进行有效监测,并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教育政绩的重要依据。

潘永钟:对这个问题我补充说明,一直以来,我们都称赞“教师是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什么我们教师一定要“艰苦创业”而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在这次两会,在教育经费上,我提了一个建议,要中央给西部政策的倾斜,呼吁为农村教师建周转房。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我们要做好大学生、师范生到农村任教的配套设施,就是要切切实实让农村教师提高物质水平,人能活得下来,才能留得下来。我们应该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人手,让他们扎得住根,让后面的教学能深入下去,而不是把现在的工作当做日后寻找城里工作的跳板。

我们还要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制定有效的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留得住教师,才能做好下一步的教师培训。我相信,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施后会对均衡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记者:安徽省铜陵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每所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都差不多,学生都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我们能否借鉴这一做法?

李凌(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局长):优质教育的资源越少,择校风越强。解决择校问题,关键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在改善薄弱学校这一点上,我们城区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为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我们选调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善管理、能吃苦的年轻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使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我们还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撤并了生源少、基础薄弱的学校,按照“两基”要求,改、扩建了农村薄弱学校。使城区学校布局日趋合理。目前,我城区薄弱学校的情况已大为改观,中小学整体发展良好,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仍需继续努力。

记者:学生、家长选择学校,除注重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历史积淀之外,更注重的是对优秀教师的选择。目前,我们在促进城乡师资的均衡上,有哪些做法?

邓雅学:为了促进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南宁市教科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教科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义务教育,尤其是下移到广大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

我们首先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实施“培训者培训”项目,培训县级教研室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实施“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将培训点设在各县和部分乡镇,指导和帮助农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开展送教下乡镇活动。组织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深入乡镇中心校和初中,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分学科上教学示范课,组织教师听课评课,进行课例分析研讨。再次是大力扶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重点研究解决建立乡镇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转化农村学困生和后进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

我们还开展面向农村教师的教学评比和课例展示活动。举办农村小学、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比赛,农村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农村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展示等,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记者:面对教育资金投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来源、学校评价等方面的不公平,我们该如何突破和解决呢?南宁市有没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计划?

章志宏(南宁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南宁市教育局采取积极措施,主要从五个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确保每一所中小学校均实现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均规模、班容量五项基本达标,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二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实施力度,同时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三是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我局实行“两免一优先”等政策,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

四是抓好中考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推进初中学校生源均衡分布。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工作中实行定向名额分配制度,将南宁市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中的3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承担地段生招生任务的初中学校,遏止初中阶段择校行为,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而造成各初中学校生源质量不均衡现象的发生。

五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除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注意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普及提高工作,推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夏建军: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设施不相上下,学校之间教师经常流动,由教育部门统一调配,所有学校发展都很均衡。还有沈阳市实行按学区招生,就近入学,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六年就要交流。教师觉得在哪儿工作都一样,学生也觉得在哪里读书都一样,从而彻底结束了择校史。我们现在在考虑,是否可以学习日本和沈阳的经验。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都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师团体,所以我们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比较慎重,慎重考虑才能选择稳妥的路径。但是,在效益和公平之间,我们会优先考虑公平。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均衡不是一种低位的均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降低好学校的标准来迁就低水平的学校,不是削高垫低,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低的学校的教学质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尽可能接受水平比较接近的教育,与此同时,鼓励学校办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均衡发展是一种高水平的错位进步,教育教学的质量,总有人率先突破,然后众人跟上,最后才达到最终的公平。追求教育的均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之中,我们要按照教育规律依法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我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学生在他自身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就是最大的公平。

上一篇:哲学思考与生活下一篇:汽车电源系统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