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开发

2024-09-23

旅游度假区开发(共12篇)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1

一、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

所谓度假区,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如海滩、湖泊、山林等),通过提供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多种服务项目,为旅游者创造愉快、宁静、轻松的环境,满足旅游者休闲康体娱乐等需求。我国度假旅游历史很早,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式的度假区,而现代休闲度假则集中于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避暑和疗养为主。

鉴于度假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国务院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随后,我国批准建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而后,各省(区)都根据自身条件,在省级度假区的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到了1997年,批准在建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区)已超过130个,加上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1000多个省级以下的旅游度假区,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另外,以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及其他球类训练营地等专业性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度假区以及城市近郊强劲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势头,可以看作是旅游度假产品发展的又一生力军。而近年来,“黄金周”的启动极大地推动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加之国家旅游局着手推动“三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和旅游扶贫区)建设,旅游度假区的立项和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热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度假区也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旅游度假区类型增多,覆盖区域广大。早期的度假区以滨海、滨湖、山地避暑型为主,时至今日,温泉、草原、滑雪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度假区不断涌现,但总体看来,目前仍是海滨休闲度假区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二、我国度假客源市场旅游消费特征

(一)停留时间比较长

观光客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景点,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度假者更愿意在舒适的环境中调节与放松自己疲惫的心智,释放日常生活积淀的心理紧张。可以看出,观光旅游的理念是追求体验,而度假旅游的理念则是追求健康。与观光性旅游相比,度假旅游是耗时更长的深度旅游。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许多人不再喜欢一日辗转多地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加青睐能在一地停留多日,从而能够彻底放松身心的度假旅游。

(二)组织形式以家庭及散客为主

观光旅游者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信息收集和整理处理上,所以团队旅游往往是观光旅游的主要形式,度假旅游者则不喜欢旅行社压缩饼干式的旅游方式,他们的目的在于减缓生活节奏,所以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散客旅游的方式。

现代旅游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个性化自主化,组团旅游难免有碍个性发挥和自主选择,作为群体的人来说,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群体单位是人们表现个性、实现自主选择的最好单位。所以家庭出游已成游客普遍选择的方式,而度假旅游所追求的享受就是一份家庭式的温馨。

(三)重游率高

旅游产品是一种体验性产品,人们只有购买了才能了解真实的感受,如果是观光旅游产品,它很容易满足观光者的好奇心,旅游者也就失去了重复购买的动力;如果购买的是度假产品,在度假过程中获得满足时,就已经为下一次购买奠定了基础。

度假旅游客人对度假地的选择已有一定的习惯性和稳定性,对度假地来说,只要客人觉得进出方便,一般以坐汽车、火车或乘飞机两个小时以内的时间能顺利到达为限,在那里能享受到一份温馨和高水平的服务,他们是很愿意“故地重游”的。也就是说度假地一旦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后,旅游者在一生中可能多次去此地,成为该地的回头客。

三、旅游度假区——高端市场引领者

(一)准确定义高端市场

高端市场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在于“高端”二字。最近在欧盟整体对华开放旅游的背景下,国内关于高端旅游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学者认为高端旅游产品具有消费比较高、品质要求比较高、个性化要求突出的特点,高端旅游对应的应是大众旅游;高端旅游产品可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向很多方面延伸。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上就已经出现了与大众旅游相对应的“新时期旅游”,当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时,规模经济和标准化被系列结构和个性化所取代,一部分拥有较高收入、更加注重精神享受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低期望值和期望相似的大众旅游模式和产品,他们有着更为个性化的要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只是这部分游客的出现比国内要早得多。

可见,对于高端旅游市场的解释与高消费的旅游市场还是有所差别,高端旅游市场是具有高收入、高消费、高素质,重视精神享受和体验的这样一个消费者群体,它代表了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何谓“引领”

旅游度假区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度假旅游对于旅游者行为的引导作用,度假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高端旅游市场的青睐;二是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很多旅游目的地把发展建设旅游度假区作为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契机。

度假旅游在我国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了高收入群体的青睐。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得休闲度假这种自主性很大的旅游方式倍受关注。在三大客源产出地,比较成熟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一揽子包价的购买方式以及赶鸭子式的旅行方式,度假游正日益成为时尚。白领阶层、知识阶层的消费者视度假为充电。都市里国际化程度和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群体,正作为国内旅游市场的弄潮儿,其消费趋势和消费特点也在不断接近国际市场。

相对于观光旅游而言,度假旅游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旅游时间安排更合理,带动功能更强。发展度假旅游能促进和带动旅游地会议及培训、购物、游览、运动、康体等方面的发展,促使旅游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更好的平衡。因此发展度假旅游不仅是市场定位从大众市场向高端消费市场提升,产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提升,更是旅游地发展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趋同化向个性化的提升。所以很多旅游目的地将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作为当地旅游业升级换代的重中之重,如安徽的黄山现正大力打造商务度假旅游区,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的充实和完善;长三角地区的杭州、无锡等地,也正将发展休闲度假游作为带动旅游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三)怎样“引领”

1. 旅游度假区品牌的构建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旅游品牌则是指旅游商品的名称、标记、符号或它们的综合运用。旅游品牌可以是旅游企业的名称,也可是旅游企业标识性的产品。因此,创造旅游品牌可以通过创造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企业品牌来实现。

构建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形象,首先应注重度假区品牌形象的差异性制造。形象的差异性是实施旅游度假区品牌建设的首要选择。所谓差异性是指旅游度假区资源的独特性,即那些最能体现度假区资源文化特色及服务个性的东西。唯有独特的东西才能被旅游者从众多相似的信息中注意和感知,差异性反映了旅游者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

旅游度假区品牌的塑造还需要注意机会,而创造机会的重要途径是寻求两种参与,一是游客参与,因为游客是塑造度假区品牌的重要资源,他们拥有最有效的营销工具及外部信息流,因而度假区应与游客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合作。二是度假区所在社区的参与,社区的良好环境及当地居民的友好支持对度假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往往成为游客评价旅游度假区形象的隐藏指标,因此度假区应通过为居民提供游览的优惠待遇,获得居民的认同,让其成为度假区的“内部人”,自觉支持旅游度假区形象塑造。

2. 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创新

(1)分时度假模式。分时度假是一种将房地产业、酒店住宿业、休假旅游业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商业新概念。它引入时空经济学的原理,对度假村/酒店业、旅游休闲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利用,达到时空共享和资源共享,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时度假这种全新的运作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了福音,对度假产品的经营者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分时度假要在中国形成一定的规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我国的分时度假交换还处在发展初期,一个基础广泛的交换网络还没有建立。现在以“分时”为名的产品很多,但真正涉及分时交换的产品却很少。另外,涉及分时的产品很多,涉及度假的产品却很少,由于众多商务酒店的加入,分时度假甚至演变为分时饭店。因而,我国目前需要做的并不是盲目照搬国外开展分时度假的经验,而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健全法律体系,使得分时度假获得制度上有力的保障。应进行我国本土的分时度假交换体系的创建,由点及面逐步深入的发展分时度假。

(2)“联盟+俱乐部”模式。作为一个度假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其提供的度假产品必定是有限的,通过联盟的形式,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联盟内部互相开放,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度假旅游的产品规模要求在产品的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更富有层次感,使度假者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而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度假旅游的规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源的规模,二是产品的规模。要同时实现这两种规模,“联盟+俱乐部”模式也许是一种较好的思路。联盟是一种市场型网络形式,企业通过协作和长期交易获得外部经济。通过交换,企业可以有效地获得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加快知识及技术的积累,关键是企业间可以互相输送客源,而且可以适应动态化的特点,成员企业可以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选择进入和退出。另外,在客源的规模方面,与观光旅游不同的是,度假旅游的客源规模并不仅仅指人数,更重要的是保证客源的稳定,尤其是重复消费的度假者。由于度假旅游者的转换成本比较低,当其感到转换新的度假地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转换就发生了。俱乐部这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度假者的转换成本,使其在转换时不再随心所欲。因而“联盟+俱乐部”模式既可以充分发挥网的优势,又解决了转换壁垒的问题,是一种形式简单又比较科学的模式,能很好地促进旅游度假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亮,朱海森.旅行社针对高端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5(1).

[2]田里.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与开发方向[J].思想战线,1998(6).

[3]陈怡宁,赵瑜.世界分时度假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4]崔凤军,刘家明.我国度假旅游市场开发与定位研究[J].泰安师专学报,1999(3).

[5]车震宇,唐雪琼.我国中小型湖泊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分析[J].旅游学刊,2004(2).

[6]王国新.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J].旅游学刊,1998(4).

[7]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3).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2

休闲度假和养老健身是当今两个时尚的旅游话题,大力开发晋城休闲度假游,从市场发展方向来看,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西方,许多未来学家对新世纪的发展前景做了不少的描述,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休闲娱乐业,把休闲度假称为席卷全球的“第四次浪潮”,对于以休闲度假游为特色的晋城旅游业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提出“晋城旅游眼球经济”的市场战略也是顺应这一经济潮流。

占领中原旅游客源市场制高点的品牌营销是晋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做好“晋城旅游眼球经济”营销体系的策划,是将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集团推向市场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又是与所制定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密切配合。笔者认为,“晋城旅游眼球经济”旅游营销应融入五方面的内涵:就此概念针对晋城目前旅游市场的现状,依据市场发展规律,本着开拓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2004年晋城旅游市场营销策划,以期取得乐观的结局。

风行国内外旅游业的“焦作现象”,在完成产业体系定势的过程中,曾经走过5年艰辛的市场营销之路。2003年初,我们在焦作的市场营销策划中提出了“焦作山水·峡谷极品”的地区整体品牌推介,实施城市营销品牌战略,这一议案得到焦作市委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经过一年的市场运作,在遭遇“非典”,全国旅游收入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焦作全年仍接待游客569.68万人,门票收入1.12亿元,综合收入31.4亿元,和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5.8%、78%、71.6%,旅游GDP比例由2002年的6.4%提高到9.4%,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从省外开往焦作的旅游专列就有21趟,还飞过去一架海外包机。可以讲这是一种营销战略的巨大成功,也是旅游城市市场策划的高明手段。

旅游度假地开发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 旅游度假地 开发 模式

1 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旅游度假区位置选择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区位理论。区位论(Location Theory),也称区位经济学、地理区位论,起源于1875年Thünen 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模型。1909年,Weber采用运输成本方法希望为指定行业预测最佳区位,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1935年,Ohlin把产业间贸易与区域间贸易的概念扩展为区位问题,用中心资源的概念取代了中心市场,对资源周围不同产业的集聚与扩散作了预测。然而对区位的相互作用阐述最完善的是Christaller及Losch,他们提出了完整的区位理论。20世纪50年代Isard及Greenhut等人引入“普适市场概念及风险不确定性概念”作为多位选择的要素,在此之前的区位论只考虑金钱意义上的成本和利润,而Greenhut认为区位选择不仅取决于金钱因素,而且还取决于个人偏好。

从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可知,一个半世纪的区位论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分为三个学派,即:成本学派、市场学派和行为学派。成本学派的理论核心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市场学派是在考虑成本和运费的同时,注意市场区划分和占领地域扩大化的半宏观区位理论和市场网合理结构的宏观区位论;行为学派是考虑人对环境感知和相应的行为对区位的影响而对工厂区位进行决策。

2 旅游度假区选址的一般原则

区位理论的发展构成了旅游度假区位址选择实践的一般原则:

首先,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市场面相对较大的企业,将比运输成本较高、市场面积较小的企业具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对于旅游度假区来说,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市场的涵盖面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度假区的选址,交通便利、市场涵盖面大的旅游度假区比相对交通不便、市场涵盖面小的旅游度假区来说拥有更大的成功机会。

第二,运输成本包括将原料运到企业的成本以及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成本。运输原料与产品的相对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位址:原料运输成本高,会使企业接近原料产地;产品运输成本高,会使企业接近市场。对应到旅游度假区来说,旅游度假区的吸引物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而客源市场是相对变动的,因而,旅游度假区的选址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依托的资源的区位,当然客源市场在旅游度假区的选址中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不同的区位吸引不同类型的企业,区位的引力由资源、市场区位、运输服务、资金、劳动力、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决策者个人的偏好等来确定。对于旅游度假区而言,旅游度假区的类型、所依托的资源丰富程度、资金、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游客的个人偏好等都会影响到旅游度假区区位的选择。

第四,任何特定产业的企业,都会通过选择不同的区位,控制市场的不同空间,从而达到分割可占据的市场的目的。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的规模、竞争者的数量与区位将会限制潜在的发展规模。

3 国外关于旅游度假区选址的观点及评价

3.1 爱德华•因斯克普的观点

爱德华•因斯克普认为,选择旅游度假地有9条标准:(1)旅游吸引物特征;(2)具有与开发类型相适应的气候条件;(3)自然环境有吸引力;(4)有足够的可利用开发的土地;(5)便捷的交通;(6)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具有可开发性;(7)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建造缓冲带,同时没有过度的空气、水和噪声污染;(8)当地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9)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供给。

3.2 斯蒂芬•史密斯的观点

Stephen Smith在其所著的《游憩地理学》中认为,对于旅游区区位的选择应至少在五个方面作可行性研究:①投资商的营销策略;②市场区的社会特征;③市场区的经济特征;④市场区的交通特征;⑤所选择区位的自然条件。

3.3 美国都市土地协会的观点

美国都市土地协会在其所编著的《游憩区开发:度假休闲社区》一书中,认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关键是具备市场潜力,能够使规划设计思想与规划用地密切配合。选择大型旅游度假区的计划用地时,应考虑环境、可达性和价位等几项重点。另外在选择环境时,还有一项简单但意义重大的考虑因素,即是否临近已开发完成的度假据点。以上这些因素评估时,都应该照顾到开发的主题形象,使与开发主题形象一致。

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市场力(marketability)与所选地点到人口集中城市的距离,以及交通设施的便利性密切相关。但如果是针对国外的度假客源市场,则度假区与消费市场的距离远近就不一定特别重要(但前提条件是航空旅行便利)。任何类型的旅游度假区,都必须具备相当的吸引力,才能弥补在距离或交通不便上的缺陷。良好的交通依赖于交通设施的质量、费用和往来的频率。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立旅游度假区,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交通设施的建造上,而这是开发商难以负荷的,因此要尽量将旅游度假区建立在已经有一定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在开发大型旅游度假区时,通常选址于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对内对外都有很好的通达条件。所选区位的第三个影响因素是现实的资金问题,即开发费用和计划完成后的经营费用。影响旅游度假区开发费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来自区位上的费用:土地费用、地上物的建设费用以及经营与交易费用。这个要素与旅游度假区的物质环境以及交通的通达性密切相关,都是旅游度假区成败的关键。

3.4 评价

爱德华•因斯克普的观点强调旅游度假地的选址以考虑环境因素为主,斯蒂芬•史密斯的观点强调旅游区区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市场的因素,美国都市土地协会则认为旅游度假地的选址应在考虑市场因素的基础上,兼顾环境、可达性及资金因素。笔者认为,旅游度假地的选址应建立在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4 旅游度假地的开发模式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度假区的选址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源市场,一是所依托的资源。由于资源相对固定,所以在开发实践中考虑较多的是客源市场的因素。

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不同的资源条件中,开发模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套用同一种开发模式,将会降低旅游开发的效果。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开发模式:依托中心城市开发的模式由于拥有相对稳定的较多的区域内客源,因此,旅游开发主要考虑为经常性的旅游服务。而非依托中心城市开发的模式由于主要依赖于外地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开发中就必须注重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强整个旅游度假地的竞争力。

4.1 依托中心城市开发模式

旅游开发与经济的发达程度、人口的多寡有很大的关系,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旅游开发的市场潜力就越大。依托中心城市开发的旅游度假区由于所依托的城市所拥有的较多的人口、较为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和较为繁荣的商业和市场,可以向度假旅游者提供从生活到娱乐的全套一流服务,自然而然就具备了相对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应以研究客源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发市场为主。当然,旅游度假区所依托的中心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自身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等,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这种开发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依照这种开发模式建立起来的旅游度假区,相对非依托中心城市模式建立起来的旅游度假区而言,游憩环境较差,室外体育健身资源比较贫乏,文化景观一般也不理想,大量的人工游乐设施又很难补天然之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旅游度假区越来越失去原先的魅力,不少最后降级为一般的周末旅游度假地。

因此,依照这种开发模式建立起来的旅游度假区,在开发中应注意利用中心城市的旅游吸引功能,进行区域旅游度假资源和景区开发,形成高级别的旅游度假带,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还可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地避免近距离内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也可弥补其游憩资源的不足。

位于历史和风景、娱乐湖区的韩国庆州旅游度假区就是依托中心城市开发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韩国采取了一项发展国际和国内旅游的政策,并通过旅游规划平衡资源保护和开发。庆州项目是由中央政府有关机构和庆州旅游当局,以及世界银行联合进行规划的项目,规划范围包括庆州城、波门湖和14处历史遗址。开发目标是加强对韩国历史遗址的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一个以古代韩国文化为依托的国际度假城市,通过开发当地旅游相关设施和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规划制定于20世纪70年代,规划项目包括道路开发、历史建筑保护、建造饭店和餐饮设施以及一个休闲核心设施在内的公寓、公园、山区林地和开放区等内容,现在已基本实施。

4.2 非依托中心城市开发模式

在传统的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非常强调中心城镇对旅游开发的依托作用,但是通过印尼巴厘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研究中发现,并非所有的旅游度假区开发都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

巴厘岛面积5632㎞2,人口315万。在过去的30年中,旅游业保持着平稳发展。2000年,超过140万的国际游客从境外直飞巴厘岛,占巴厘岛国际游客人数的一半。旅游业为巴厘岛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现在的巴厘岛,已经成为印尼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在巴厘岛早先的旅游开发中,还有城市的影子,往往以当地居民的集镇为中心发展旅游区,如巴厘的KUTA。但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旅游区,却多自成一体,大部分与当地居民区分离,城市再也没有吸聚人气、提供基础服务的功能了,如巴厘岛的NUSADUA度假区。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在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城市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在印尼巴厘岛上,几乎看不到传统旅游开发中依托中心城市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根据资源分布和旅游者的心理倾向,进行旅游区布局。

非依托中心城市开发的旅游度假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很难产生较多的区域内客源,对外来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以提升旅游度假区的整体竞争力为主。该类旅游度假区一般应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深开发,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主题,营造完美的度假环境,来吸引客源市场的注意力。

5 结语

总的来说,在旅游度假区开发过程中,影响选址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客源市场和所依托的资源。因此,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中,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因素来考虑,可以归纳为依托中心城市开发模式和非依托中心城市开发模式,这两种开发模式由于所依托的资源和面向的客源市场的不同,在开发过程中要依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因斯克普,马克•科伦伯格.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组织翻译.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世界六个旅游度假区开发实例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10.

[2] Edward Inskeep. 张凌云译.旅游规划——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

[3] 邹统钎.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6.

[4]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

[5] 史密斯•斯蒂芬.吴必虎译.游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5—118.

[6] 美国都市土地协会.刘丽卿译.游憩区开发:度假休闲社区[M].台北:创新出版社,1992:57—60.

[7] J.D.Strapp. The resort cycle and second hom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

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的思考 篇4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与问题,发展对策

1 旅游度假区开发条件分析

1.1 资源条件

影响旅游度假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所涉及的因素很多, 既包括一定的康体娱乐资源, 又包括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观光旅游资源。

1.1.1 康体娱乐旅游资源

康娱旅游资源是指能开发成具有休憩、康复、娱乐等功能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 包括山岳、森林、草原、海滨、沙滩、水体等自然资源及各种现代消遣性游乐设施和娱乐性的风俗民情、节庆等。它是度假者在度假地开展康体、休闲、娱乐等活动的物质依托和吸引所在。比如海滨沙滩可以供旅游者开展游泳、洗浴、日光浴、冲浪等活动;温泉地可以供度假者进行温泉洗浴、疗养、泥浆浴等活动。度假地往往具有多种康娱旅游资源, 海滨、海岛、温泉、山地、城市、乡村是最常见的资源载体。康娱资源是度假地最重要的资源要素, 主体康娱资源的质量、规模等状况直接决定了度假地吸引力大小和发展潜力, 同时也决定了可能的开发力度和可投入资金的多少。根据康娱资源的赋存情况和空间组合特征, 结合度假者的行为规律, 度假地一般可采取三种度假产品开发方式:短期的单一型度假产品形式;以主体度假资源为核心、其他资源为补充的产品形式;充分整合多种度假资源而形成的复合型度假产品。

1.1.2 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度假地的首要条件, 这是由度假地的功能决定的。人们外出度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城市的喧嚣、环境的污染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 轻松愉快地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 以达到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增益健康、回归自然之目的。据西班牙旅游部的抽样调查表明, 游客对优美的度假环境较为偏爱, 愿意到恬静的环境中度假者占调查人数的52%。日本青年女职员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偏爱则占到意向调查人数的71.3%。对我国上海市民周末度假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回归大自然, 野趣浓, 环境幽静的”为目的的占了51.4%, 并且有37%的被访者认为, 外出度假旅游的主要障碍是"旅游环境不尽人意, 达不到休闲目的"

1.1.3 气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能消除人的疲劳, 使人的体力和精力得到较快地恢复, 甚至有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和治疗的效果。追求宜人的康体气候是度假者重要的度假需求之一。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等气候条件是影响目的地发展度假旅游的重要因素。

1.1.4 观光旅游资源

虽然度假旅游对自然风景、文化遗产等观光旅游资源的依赖性较小, 但观光旅游资源的质量和丰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度假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决定了度假地的档次水平。一个具有众多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的度假地必然会调动起度假者强烈的出游需求和活动热情。当然, 和专门的观光旅游地不同, 度假地所要求的观光旅游资源的规模、档次不必很高, 关键在于其能为度假地营造一个优美、恬静的氛围和环境, 为游客开展度假活动提供载体。

1.2 社会经济条件

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度假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 目的地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决定了能够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或吸引的投资规模。度假旅游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的管理、服务等人力资源作保障。如果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太差, 则会对度假地的开发和运营带来资金短缺、人才匾乏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即使依靠外部的资源发展起来, 旅游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也会很小, 甚或由于利益分配问题而引发旅游经营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冲突。从需求方面看, 国内外度假地的发展经验表明, 度假地供给规模和档次对周边区域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有很强的依赖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数量和平均收入水平, 决定了居民度假需求的规模和质量, 这将对本地及周边度假地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度假地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度假地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 圈内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度假地的发展。

1.3 区位交通及客源市场条件

区位和交通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区位条件 (Location) 包括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 前者是度假地先天具有的, 对度假旅游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的地理位置。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 它主要指与旅游客源地之间地理学意义上的距离远近。后者是与地理区位相关的, 由众多经济性因素相互作用而对度假地产生影响的区位状况。交通条件是度假地后天赋予的, 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 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 即度假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度假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区位和交通条件往往交织在一起, 共同规定了目的地度假旅游发展的类型和战略层面的市场选择, 是度假旅游发展的外部限制条件。

客源市场条件决定了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市场目标, 对度假旅游发展具有导向性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度假地目标市场定位、度假地康体娱乐设施设置和度假活动安排等方面。度假地市场条件的分析不仅要着眼于现有的市场状况, 更要注重对未来市场需求的把握。

2 我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

2.1.1 度假区建设过热过滥。

度假区建设过热过滥, 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度假区 (村) 建设是以度假村之名而行房地产之实, 许多大中城市城郊大规模建设的××山庄、花园、庄园、别墅群 (村) 等, 也都冠以度假村之名, 基本上没有资源依托, 它们既无活动空间和绿化配置, 更无游览内容, 不具备基本的度假休闲功能, 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度假旅游产品的形象。另一方面, 某些度假村其实就是宾馆 (饭店) 的进一步豪华化、规模化、娱乐化, 作为饭店其功能虽进一步齐全, 食、宿、购物、娱乐也更配套完善, 但因环境质量和容量不符合要求, 又无基本的游览景点和休闲氛围, 生活其中显得平淡无奇、单调乏味, 不适合作为理想的度假休闲场所, 严重降低了度假旅游的内涵和质量。

2.1.2 我国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失误。

从选址上看,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多建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以海滨度假地为主, 其次是湖畔。从所处气候类型上讲, 除亚龙湾地处热带季风区, 金石滩、石老人位于温带、暖温带季风区外, 其余大都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而, 从总体布局来看, 多数国家级度假区自然环境背景相近, 区位条件雷同, 未能体现我国自然环境多样的优势, 并且与世界上著名度假区类型雷同。

度假区选址不当除了与缺乏对度假区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有关外, 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诸多风景名胜区是开发度假旅游的良好地块。但风景名胜区属建设部门管理, 而建设部确立风景名胜区的初衷是保护资源。这就形成了旅游部门和建设部门对自然风景资源在管理上的分割和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意见分歧。1996年, 国家建设部下文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不得兴建旅游度假区, 不得搞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由于风景名胜区的认定工作开始较早, 几乎是天下风景己占尽, 尤其是山林资源和文化古迹已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保单位等各类名目瓜分完毕, 旅游度假区己不再有插足之地, 只有少数江湖和海滨尚可利用。而我国湖泊和海滨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备吸引力, 很难树立国际度假旅游地形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度假旅游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失去了资源优势。我国度假旅游就更难打入国际市场。

2.1.3 多数度假区规划存在误区。

再从目前各个国家度假区所作出的总体规划来看, 几乎每个都强调娱乐、度假、旅游、体育、商贸多功能于一体, “十大功能区”、“六大组团”等全方位服务特点。规划的不足表现在:

首先表现在大都没有充分显示自身地理环境特点和规划区自身文化内涵的项目, 景点雷同多, 几乎每一个度假区都包括高尔夫球场、水上运动场等娱乐项目和高档别墅区等开发项目, 主题概括不明确, 游乐项目拼凑, 人造景观偏多。

其次, 缺少度假情调, 有些更像是城镇开发计划, 缺少度假休闲的氛围和情调。这大概有一种认识问题。因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度假区属于城市开发区的一种形式。依此而制定的规划所造成的恶果就是把旅游区的规划简单地看成划分功能区、摆房子、缺乏对旅游区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 缺乏独到的创意策划。

再次, 在背景和市场分析规划中还存在片面强调区位优势, 忽视对当地特色资源利用的问题。所作的规划大都强调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最快地区, 度假旅游已占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20%, 而且还在不断攀升。着力渲染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已成为世界旅游接待大国等等。但缺乏市场细分, 更没有对本度假区的特色和吸引力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2.2 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度假区主题形象与项目创意缺乏新意, 雷同模仿现象严重。

许多开发者认为, 旅游度假区开发属于城市开发的一种类型, 依次而制定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就变成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筑形体和平面布局规划, 或者说基本上就是划分功能区、摆房子、缺乏对旅游区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 缺乏独到的创意策划。此外, 在一些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中, 对客源市场的预测忽视了区域同类设施的竞争、结果造成重复建设, 形成巨大的浪费。

2.2.2 城市化倾向严重。

目前许多旅游度假区一经开发, 投资者的资金争相向利润前景看好的某些接待设施, 如大批地兴建别墅、度假村;而一些低利润的公用项目却缺乏投资, 以至于迟迟形不成旅游接待体系, 甚至出现了该旅游度假区开发方向的错位, 体现不出该地作为旅游度假区的吸引力。

2.2.3 客源市场定位不准确。

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伊始便将市场定位为海外客源市场, 建设目标是国际标准。这是考虑到我国主要的客源国和地区大多有较长的带薪假期。然而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时间较短, 虽然具备一些资源方面的优势, 但市场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度假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度假旅游产品有限, 知名度不高, 作为后来者要想在国际度假市场上分“一杯羹”, 仍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

2.2.4 旅游度假区的淡旺季严重失衡。

度假区旅游因季节性较强, 会出现两个明显的时间段, 一个是在旅游旺季, 这时度假设施多次重复使用, 充分发挥其效能, 为度假区创造出良好的效益;另一个则是在度假区旅游淡季, 设施大量闲置, 不仅造成保养方面的困难, 而且给度假区的人、财、物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2.5 旅游度假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度假旅游者大都希望到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度假旅游, 因而对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质量要求很高, 但目前我国一些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另人担忧。如果在旅游度假开发建设中不注意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很多另游客留恋往返的“胜地”将复存在。

3 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对策研究

3.1 准确的市场定位。

在对旅游度假区进行开发前, 必须对旅游度假区进行准确市场定位。我国以国内客源为主的客源结构, 决定了旅游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应以国内市场为主体, 积极开拓海外和国外客源市场, 除留下几个条件优越的继续作为国际度假的实验区, 按国际标准开发建设外, 大部分度假区的市场应改为国内客源。近中期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 首先是周边、近程市场, 按国内度假者的消费水平来调整建设规模和档次。不同等级、类型与区位的度假区具有不同层次、相对固定的客源市场, 确定客源市场及其需求特征, 开发有针对性的度假旅游产品是旅游度假区成功的前提。

3.2 实现旅游度假区功能多元化。

目前我国旅游者的旅游仍以观光、娱乐为主, 以近距离、短时间的旅游居多,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旅游度假区应是“休闲+特色观光+文体娱乐+会议展示”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区, 力求度假区旅游功能的综合性及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首先, 旅游度假区应具备基本的旅游度假功能。其次, 旅游度假区应有特色旅游主体吸引物, 这种旅游吸引物的主题应与该地区的地脉、史脉、文脉相通, 有人文渊源和地方特色, 深化起文化和历史内涵。第三, 旅游度假区要有较多且有特色的配套游乐设施和服务, 增大其参与性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3.3 注重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度假区市场开发。

传统的度假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保健康疗, 现代度假旅游的目的则逐渐扩大, 除传统的健康消费外, 亲情回归、社会交往、素质提高、商务会议、消磨闲暇等也成为度假的目的。今后的旅游度假区可以有针对性的满足各层次度假旅游者的需求, 为各类度假旅游者提供一系列服务。

3.4 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

旅游度假区文化内涵的高低, 关系到整个度假区形象及长期生命力。提高旅游度假区文化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度假区内部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建设和利用。二是度假区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利用, 形成以度假区为核心, 辐射不超过50公里的旅游文化圈, 以供不同层次的旅游度假者选择, 使度假区形成在内足以满足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的要求, 在外国有足以游览访胜的旅游环境, 内外结合, 使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内涵充实和丰富。

3.5 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

开发旅游度假区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有客观的规律, 普遍强调的是因地制宜, 按照度假旅游者的需求设计和更新产品, 发挥自己的优势, 突出自己的特色。我国的度假旅游区还处于建设初期, 要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度假旅游区旅游市场中确定自己的位置, 就要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毛建华, 蔡湛.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6, 4.

〔2〕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 2003, 1.

〔3〕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 2000, 3.

〔4〕王宇智.我国度假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5]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 2003, 3.

〔6〕黄细嘉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6.

〔7〕毕斗斗.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研究[J].计划与市场, 2002, 3.

〔8〕李玲玲.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研究[J].旅游经济, 1996, 5.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5

温泉度假村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设计——崔秀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一家专业旅游咨询与创新设计机构,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在温泉度假、休闲创新设计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已经为多个项目提供了温泉度假村的创新设计服务。下面,以长春关东小镇主题旅游度假村项目为例,简述温泉度假村开发的创新设计手法。山合水易的资料数据显示:长春关东小镇主题旅游度假村位于长春市西北方向近郊的跃进村,距长春市区仅2公里,紧邻今年内通车的长春四环路、106国道,交通条件便利,可进入性强。区域内资源总类丰富且利于开发,例如地势平缓、平整,植被情况良好,湿地特色,水质优良,浓郁的关东风情。另外,以东三省为代表的城市,为关东小镇休闲旅游开发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总之,该温泉度假村拥有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温泉、湖泊、关东文化等优越的旅游资源。通过shsee.com的调研数据库对国内目前著名温泉度假村(如龙熙温泉度假村、辽宁兴城温泉度假村、辽宁汤岗子温泉度假村、海南兴隆温泉度假村等)分析结果看:大多数温泉度假景区以温泉度假、疗养为主,温泉区环境优雅、水质优良、风景秀丽、文化风情浓厚。尤其是将温泉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打造的温泉度假村特点最为明显。本项目中的关东小镇主题旅游度假村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资料分析和调研数据,山合水易认为:在本项目打造中应以关东温泉度假休闲为核心旅游吸引力,以文化体验、温泉养生、会议休闲及旅游地产为四大核心功能定位,明确项目的产品导向,打造融关东风情、温泉度假、滨湖湿地、果岭别墅、高尔夫休闲为一体的“关东休闲第一镇”。总之,在该项目中以关东文化为依托,以温泉为特色,整合度假地产,将度假村设计为结合关东温情与现代休闲为一体的度假小镇。在温泉度假村开发中应结合温泉特色与地域文化,融入度假、休闲元素,以温泉养生产品为主导产品,深挖旅游体验功能。创新度假村休闲设计,打造功能齐全、文化特色鲜明的度假村精品。

浅析我国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篇6

一、我国温泉旅游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汉代张衡在《温泉赋》中说:“有疾病兮,温泉泊焉”,阐明了温泉治病、防病、延寿的功效;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具体记录了温泉的医疗效用:“温泉主治诸风湿,盘骨挛缩及肌皮顽疥,手足不遂”。西安华清池、北京小汤山、鞍山汤岗子、云南安宁温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在我国,自90年代中期,温泉开发利用逐渐大规模兴起,并依托温泉发展起了酒店业、餐饮业,使温泉旅游发展成为集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兴旅游产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的需求日趋旺盛,开发温泉的积极性也在不断高涨,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兴温泉度假地。在沿海地区或大都市附近,由于海外资金和国有资金的大量投入,新发展了一些设施高档、规模巨大、功能多样、适应世界温泉发展潮流的综合性温泉度假地。

二、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面临的机遇

1.温泉的独特功能。温泉具有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功能,为旅游增添了新内涵。黄金周和带薪假日的实行,使旅游成为消费的一大热点,但温泉除旅游观光外,具有极明显的保健功能,这是其他旅游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大多数温泉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分,泡温泉过程中通过各种矿物质水体水流与人体的接触和渗透,可以刺激神经,达到安神、静心等生理和心理调节的效果,特别适合当代繁忙的城市人群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2.迎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温泉的消费形式可以与观光、会议、休闲、体育、会展等多种旅游形式结合起来,既可增添旅游活动的内容,又能消除旅途的疲劳,是一种渗透性极强的旅游项目,其拓展空间十分广阔。它接近日常生活,没有太多高深学问,在人与水的交融中,人们可以全身心的感受真实的自然,体会彻底的舒展和放松,正迎合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城市人群对于自身生活品质和文化追求的需要。

3.特色温泉更具吸引力。虽说各温泉地游人不断,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各温泉的经营者还是不敢懈怠。他们或者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立足,或凭借其奇效功能著称,总之打特色的旗号总是能吸引更多游客。

如四川省大英县的“中国死海”,利用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深埋于地下3000米的古盐卤海水资源,以“漂浮”为特色,使我们体验到了约旦河死海的神奇。珠海御温泉度假村的温泉有“华夏奇泉”之美誉,其泉眼深150m,为了保持水的新鲜、原汁原味,他们别出心裁地采用不断注水,自然流失设计,独具特色的咖啡池,名酒汤内不同时段不断滴入不同名酒,使该温泉成为高品位享受的象征。以上温泉的成功靠的就是特色,是文化创新的标志。

三、发展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几点思考

1.大力发掘“温泉”文化。保健养生是最高层次、最具包容性的温泉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这是温泉景区所要体现的文化之一。但伴随着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应着重避免温泉旅游的同质化现象发生,温泉旅游不应过分依赖于对温泉资源的单纯消费,“宾馆加温泉”这种传统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难满足旅游度假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导游客将一部分时间转向对温泉、温泉地旅游资源的观赏。则需要深度挖掘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赋予温泉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得温泉旅游产品更具活力。

2.提高旅游产品的动态性和参与性。温泉度假产品除了在视觉上要给客人产生冲击力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多种度假产品,这是现代温泉度假区开发中应该重点考虑的。搞好度假区,就需要度假者的广泛参与,要通过经常性和多样化的活动策划让度假者体验生活的活力和情趣。拓展活动、狂欢活动、竞赛活动、家庭活动、情侣活动、游戏活动、水上足球等等,都是温泉度假区作为常规项目需要不断进行滚动策划的。

3.加大商务旅游在温泉区的开发。温泉度假区还应在非节假日时注意对旅游市场的挖掘。当前,除了少数一些极为正规严肃的会议需放在城市里召开外,越来越多的会议选择在环境幽雅的郊区、度假区召开。因此,商务旅游成了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温泉度假区应针对这一市场,使景区具有先进完备的会议设施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不断地完善服务功能,进而具备开展商务会议旅游的优先条件。

总之,在国内温泉市场持续繁荣的情况下,高效合理的营销手段必然会提高温泉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温泉旅游度假区应充分利用温泉其特有的优势,即时地转变经营理念,依托文化努力打造出特色精品,以积极的市场影响,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篇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 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 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 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 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 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 2001年前后, 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 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 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 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 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 (由乡村向城市迁徒) ;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诸如自然的生态环境、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 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 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背景, 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 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 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 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 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 社会文化发展。包括乡村人口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 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 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 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 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 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 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 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 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 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 从而扬长避短, 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 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 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 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 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 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 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 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 在产权上, 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 在经营上, 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管理。考虑到房产的特性, 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 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 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 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 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 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 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 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 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 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 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 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 法国。

早在1855年, 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 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 推出农庄旅游, 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 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 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 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 意大利。

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 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 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 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 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 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 德国。

德国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 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 住在农家, 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 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 体验农家生活, 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 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 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 美国。

早在1941年, 美国农业旅游开始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 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 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 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 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 目前旅游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

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 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

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 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

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 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 以葡萄酒为主题, 集生产、研发、旅游、教育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 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 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 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 1998年, 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 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 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 (44%) 。近几年, 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 (其中1/4 是外国游客) 国内外游客中, 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 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 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 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 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 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 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 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 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 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 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公民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旅游年递增分别为16.8%、17.7%和19.1%。根据邵祎和程玉申对国外度假旅游双轨现象的研究, 及王莹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我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是以短期度假的市场需求为主, 大部分旅游者度假逗留时间小于3晚。

根据国外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经验和国内目前乡村度假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表明, 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逐步形成, 其开发时机日渐成熟。同时, 我国城市数目众多, 其中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达到34个, 百万以下的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超过200个, 这将形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巨大的客源市场。

4.2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

黄远林认为:“乡村度假是指在乡村地区、以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的休闲度假活动。”因此, 在产品开发上, 既要注重一般度假产品的共同要素, 如舒适的设施、全面的服务等, 更要突出特色要素——“乡村性”。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4.2.1 原生的乡村环境

乡村度假旅游有别于其他度假形式的核心特征在于其“乡村性”, 具体而言就是原生的乡村环境。因此, 具有乡村特征的环境是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先决条件。优美的田园风光, 浓郁的乡村风情, 原生的自然环境, 这既是开发乡村度假的旅游背景, 也是构建乡村度假活动的主体资源——环境的自然性、原生性和优美度是乡村度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乡村性”在于原生性, 它包括原生的自然环境和原真的人文环境, 是基于未被大规模开发而保持的自然状态。当然, 这种原生性乡村环境并非指一切都按原始状态保存下来, 如脏、乱、差的乡村环境, 都是需要按照旅游环境要求加以整治改善的。

4.2.2 舒适的旅游设施

乡村度假旅游设施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内容, 根据前文所述, 不同的乡村度假产品类型具有不同的旅游设施标准, 如庄园式的标准相对较高, 且设施内容要求全面, 公寓式的标准较低, 设施内容甚至与乡村社区实行共享。黄燕玲和黄震方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调查显示:舒适性是偏好休闲度假的居民外出度假考虑的重点。不管什么标准、什么档次的乡村度假产品, 都必须遵循“舒适性”的原则。

4.2.3 周全的旅游服务

如果说原生的乡村环境和舒适的旅游设施构成了乡村度假产品的“硬基础”, 那么旅游服务则构成了其“软环境”。考虑到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不同类型和档次, 我们认为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在于“周全”, 即乡村度假旅游服务的提供应该是全面的, 这个要求也与一般的度假产品相适用。至于有些学者所提到的个性化乡村度假旅游服务, 我们认为是基于周全性基础上的提升阶段, 对应着中高档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4.2.4 多样的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同样构成了“软环境”的一环, 这也是使游客滞留下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重要性不亚于乡村环境, 而且内含的“地方特色文化”及“特色乡村休闲娱乐”也体现了“乡村性”的特征。乡村度假产品的文化娱乐活动, 除了地方特色文娱外, 还可以结合一般度假产品的文娱内容, 其前提是与乡村环境及“乡村性”相谐调和统一;同时, 也可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文娱创新, 通过多样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和滞留乡村度假旅游者。

4.3 开发模式

4.3.1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以独立法人方式全资开发乡村度假产品。在开发和经营上, 开发商与村民 (或村集体) 之间相对独立, 村民 (或村集体) 往往不能在乡村度假开发经营中获得直接经济收益。

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北京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就是由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旅游有限公司独资开发的乡村度假产品。

“旅游开发商”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旅游开发商能够全面控制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 有利于实现既定开发经营目标。其缺点是容易产生产品与周边乡村人文环境的隔离, 甚至导致村民对乡村度假区的敌视态度。

4.3.2 “旅游开发商+农户 (或村集体) ”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农户 (或村集体) ”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牵头, 农户 (或村集体) 以资产入股方式参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 并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经营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一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如杭州瑞天公司旗下的千岛湖金竹半岛“家外家”生态养生度假公寓项目。

“旅游开发商+农户 (或村集体) ”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农户 (或村集体) 参与开发过程, 从而直接受益于乡村度假产品的开发经营。其缺点是加大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且开发商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容易产生利益经济纠纷。

4.3.3 “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 (或地方政府) ”开发模式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农户 (或地方政府) ”开发模式是指旅游开发商和农户 (或地方政府) 合作入股开发乡村度假产品, 建设完成后的度假单位委托旅游运营商经营管理。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往往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如海南中南森海湾是由中南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 由上海传世经纪公司运营管理的乡村度假项目。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 通过专业化合作方式形成开发合力。缺点在于层级较多, 管理与利益上的纠纷也相应加大。

5 结论和展望

基于国外的发展轨迹和国内的发展实际, 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曲线, 对我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了乡村度假旅游大有发展潜力。基于此, 我国未来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类型、组织方式和产品主题多样化、复合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国斐.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J].生态经济, 2005, (12) :95-98.

[2]A.Fleischer and A.Pizam, Rural tourismin Israel.Tourism Management, 1997, 18 (6) :367-372.

[3]C.M.Hall and J.Jenkins, The policy di mensions of rural tourism and recreation.In:R.Butler, C.M.Hall and J.Jen-kins, Editors, Tourismand recreationin rural areas, Wiley, Chi-chester, 1998:19-42.

[4]刁宗广.关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27 (6) :39-42.

[5]Richard Sharpley.Rural tourism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3) :233-244.

[6]蔡建雄, 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7) .

[7]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 1999, (2) :38-42.

[8]David J A.Douglas, The restructuring of local government in ru-ral regions:Arur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5, (21) :231-246.

[9]邵祎, 程玉申.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 2006, 21 (3) :93-96.

[10]王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及启示[J].旅游学刊, 2006, 21 (6) :44-48.

[11]黄远林.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趋势与开发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06, 10 (481) :309-310.

南漳县康体度假旅游开发对策 篇8

南漳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 是襄阳地区古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部分, 该县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南面为古代荆州三国文化旅游区, 北面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 西面为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东面为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旅游地理位置可谓极其优越, 随着南漳旅游业的逐渐发展, 该县旅游业在全县GDP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已成为位于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板块, 并逐渐形成了以香水河, 翡翠峡为中心的山水旅游带, 水镜庄, 徐庶庙为代表的三国景点群, 以春秋寨为首的荆楚古寨群。在夺得“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荣誉称号后, 更被列为重点推广的“中华文化游百家中华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坐拥如此丰厚的旅游资源, 若能重新对南漳旅游的的空间格局进行重组, 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旅游条件, 完善各项保障体系, 南漳县完全能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科考于一体的省内知名的康体度假旅游地。

2 南漳县旅游开发原则

2.1 确定立足点、有序开发的原则

先选好本县旅游开发的立足点, 然后围绕立足点有序开发。 南漳县并不缺少旅游资源, 有古山寨384 处, 古民居81 处, 古造纸作坊33处, 古墓154 处, 石刻及其他文物188 处。 县内有387 万亩林地, 森林蓄积量达285 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高达64.6%, 青山秀水, 景色宜人, 有“八百里的金南漳”、 “金山银水般的旅游胜地”之称。 境内的山水名胜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七里山, 道教圣地七龙山, 以及龙王峡还有翡翠峡等, 亚洲最大的古山寨—春秋寨、香水河, 以及水镜庄、徐庶故里、武安镇安乐堰古墓群等众多的历史古迹。 但是在实际开发中各个景点各自为战, 很难形成合力。呈现出一种有玩的地方, 但是不知道去哪玩。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最主要是要确定一个龙头, 选好立足点。

南漳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对于发展当地旅游有一定的不利, 其旅游资源对于襄阳市以外的游客吸引力有限, 但是对于襄阳市本市的游客而言, 40 多公里的距离又让他们无法与市区内的旅游资源相抗衡。但是南漳县又有襄阳市所不具有的旅游优势。由于人口少, 森林资源丰富, 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去发展度假旅游, 完全可以把他打造成襄阳地区的氧吧和襄阳地区最理想的短期度假地。 只要发展的好, 40 多公里的距离对于2-3 天的度假游完全不是问题。 地方经济岁不发达也使得旅游者的消费不会太多, 对于襄阳本市区的游客自然具有较强吸引力。

2.2 多样化开发原则

在度假旅游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康体旅游。 让本市旅游者能在旅游中享受到健康、运动和快乐。 在旅游模式上要打破原有的旅游客车模式。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步行和自行车工具。 只需要设立良好的步行休息点和自行车租赁点就可以让游客走出都市, 走进自然, 享受清新的空气和久违的运动。 随着都市人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 自然能慢慢的让南漳县成为当地理想的健身之所。

3 南漳县康体度假旅游的支持与保障性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带头和管理功能

3.1.1 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开发团队

由于这种程度的开发设计到全县的旅游资源重新定位和组合。期中的龙头旅游景点可能需要全心的规划和设计。因此靠单个的企业或者私人很难达成效果, 阻力也大。 因此需要组成由多个部门参与的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机构, 由县甚至是市领导主导并负责协调和处理好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1.2 完善旅游环境

这里所说的旅游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组成。完善硬环境主要指完善当地的基础设备设施, 治理当地的环境污染, 改善当地的城乡面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生态效益, 要以对环境最大保护最小破坏的原则, 开展各项环境评价;对具体的景区规划与建设, 要充分的考虑其环境的承受水平, 将旅游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完善软环境则是指规范当地的旅游市场, 强化执法尤其是联合执法, 加强景区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树立旅游品牌和形象。

3.1.3 健全开发中的监督机制

在开发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于重要旅游项目的立项、投资和建设环节要向社会公开招标, 开通各种渠道向工总公示过程和结果。 整体的规划要组织专家去论证, 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 避免盲目决策, 力求完善。在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规划确定出来以后, 要努力保证贯彻和实施下去, 不能朝令夕改。坚决处置开发规划中的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和行为。

3.1.4 加强旅游融资

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早期阶段, 景区和景点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都需要巨额经济投入, 以南漳县现有的财力, 很难承受的了。因此以政府牵头加强宣传, 开拓融资渠道, 简化各类审批手续, 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非常重要。当地政府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施行各类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组织大规模的招商活动, 申请使用各类商业贷款和银行贷款, 争取国家的各种援助基金。

此外还可以由县政府牵头, 采取股份制的融资方式, 成立旅游发展基金, 还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由当地政府出面向社会筹集资金。

3.1.5 加强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高南漳县导游的综合素质, 是确保当地旅游客源逐渐提高的的重要保证。 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一定要大幅度增加对旅游教育的投入, “一粒老鼠屎, 坏了一锅粥”。 哪怕旅游规划和建设做的再好, 没有搞素质的导游也可能弄的游客避而远之。 所以在旅游从业人员建设上, 不仅要保证导游持证上岗, 而且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考核不合格哪怕邮政业不能上岗。 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导游培训, 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 增加从业人员数量。

摘要: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有着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 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但近几年来南漳县的旅游业发展缺乏总体的规划, 各旅游景点各自为战缺乏合力。旅游设置缺少突出点。在旅游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 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 是该县旅游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县的基本情况, 提出了该县进行抗体度假旅游的开发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支持与保障性对策, 希望能对本县的旅游发展起到些许作用。

关键词:南漳县,康体度假,保障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唐克敏.南漳县旅游商品供给与开发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 2004, 3 (25) :2.

[2]郭荣朝.南漳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01, 5 (21) :2.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9

一、目前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现状探析

度假旅游一般是指, 各个国家或者是地区, 以自身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为主体, 通过向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各种休闲设备以及其它的各种服务项目的方式, 来不断为本国或者是本地区的旅游爱好者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同时达到不断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目标。而对于中国而言, 其度假旅游的历史早在很多年前就存在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也皇家园林与其他园林度假为主, 例如:历史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被八国联军烧掉的圆明园, 都是我国古代皇家著名的度假旅游景点之一。

基于当前度假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20世纪90年代初, 国务院就正式颁发了《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通知中明确指出, 要想彻底发展中国的度假旅游行业, 旅游行业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旅游资源, 将旅游景点的单一化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度假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才能更好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愈加的强烈, 这也促进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大力发展, 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行业;另外, 我国“五一黄金周”与“十一黄金周”的相关制度的提出, 更是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度假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

二、中国度假旅游发展规律探析

从另一个角度看, 度假旅游与普通的旅游景点观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旅游景点观光的游客主要以各个景点的环境生态观光为主, 其并不会在一个旅游景点停留太久;而度假旅游的目的在于游客的休闲、健身与养生, 游客很有可能在一个他认为最适合自己这阶段修养的景点“小憩”。这种游客本身不是很重视景点周围的景色到底有多美, 其主要追求的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的结合。在度假旅游的景点, 游客不仅需要体会到大自然环境带给身心的放松, 还要在度假地点得到心灵上最大的放松和享受。因此, 对于度假旅游行业而言, 要给游客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 还要确保为游客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 才能满足度假游客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 我国的度假旅游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对于我国的旅游市场来讲, 度假旅游仍是一个新生事物, 属于初步发展的时期, 许多多元化度假旅游商家与服务的引入, 并没有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功能作用, 大多数的度假旅游景点仍是主要以经营的方式为社会的广大市民服务。这种经营方式很明显存在众多的不足与问题, 这也是制约我国度假旅游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 我国的度假旅游行业如果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必须在坚持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 针对当前我国度假旅游行业进行科学的改革与调整, 对市民的旅游心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 才能够使度假旅游行业在本质上抓住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心, 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进行消费, 从而使得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为此, 笔者在这里对目前社会中的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变化进行了分析,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生态环境主导阶段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以及匆匆忙忙的工作状态, 他们更加渴望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因此, 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成为了当前度假旅游的首选地点。尤其是近年来, 著名风景区与农家乐度假胜地携手共进思想的大力实施, 使得众多的城市居民都找到了度假休闲的好场所, 这些度假旅游景点的出现, 在一定的阶段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要求。

2、度假设施主导阶段

这类度假旅游景点, 主要采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设施服务为主。来到此处的度假旅游者大多数都要求度假旅游地点除了要具备优秀的自然资源之外, 其还需要具备一个更高档、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中, 度假的旅游者要求度假景点必须要具有优秀的交通资源、日用超市、药店以及一些其它的基础设施之外, 对食宿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酒店必须家具齐全、独立卫生间、甚至在每一个酒店的住房内都要配有专有的室内私用厨房等等。总而言之, 度假者不但要求度假旅游景点要拥有美好的自然环境, 还要求获得与常住地一样便利的生活环境。我国目前一些开发较早的度假地正在逐步完善相关生活设施。

3、休闲设施主导阶段

在上文中两个阶段的生态环境与度假设施都得到一定的保障之后, 旅游者的身心会向着更深层的身心享受的需求迈进。度假旅游者不但要求度假旅游景点要具备高档、舒适的日常生活设施, 其还要求度假旅游景点还要具备完善的的休闲、康体设施以及其它方面的休闲设施。旅游者不仅要在度假旅游的时候享受更好的身心健康服务, 还要在精神上取得更大程度的休闲。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求, 度假旅游景点必须对度假地旅游者的容量进行控制, 以此来保障休闲康体设施的使用率以及个人健身康体的专业指导服务水平。

三、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方案探析

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 在总体上看来, 其主要以度假旅游景点的自然因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人类的行为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为主, 这些因素在表面上看来, 每一种因素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素, 但是在实际的考察中, 往往一种因素中包含了其它几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对当前中国度假旅游景点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人文因素的影响, 更是对度假旅游行业的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分析:人文因素中, 度假旅游者的“文化程度”“心理因素”“年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等都是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度假旅游景点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为此, 笔者在这里根据影响度假旅游的因素, 对当前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进行了分类,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市场。

1、常见疗养型度假旅游市场

该类市场主要是以度假景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体, 来此处旅游者大多数都以放松自己身心与调节生活节奏为主, 他们对度假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与生活配套的食宿环境以及休闲设施的要求不高, 其自身对度假旅游所消耗的经济费用也是十分的注重。这类人群主要以工作退休的老人、普通阶级的工薪家庭与教育程度一般者居多。他们大多数都以“五一黄金周”与“十一黄金周”为核心, 其在度假旅游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因此, 他们选择的, 往往都是以大城市周边环境中相对幽雅、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风景区为主, 他们在度假风景区主要的行为活动就是缓解一段时期内自己焦躁的心情、放松身心。

2、养生生活型度假旅游市场

此类市场主要是以注重自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人为主。他们为了能够在生活中享受更为优质的生活情趣, 享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 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更为顺利的融入到度假旅游的生活中去, 这些游客希望度假旅游如同生活在家中一样。因此, 这些游客要求, 度假旅游景点的食宿场所必须具备较为完善的日常生活设施, 他们将度假旅游景点的酒店当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这类旅游者大多数都是已退休老人与自由职业者。

3、奢华享受型度假旅游市场

一般需求这类旅游的人, 大多数都以富家子弟或者是富有的老人居多, 他们不在意金钱的花费, 只是追求奢侈、寻求另类, 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有着极高的要求, 所有的事情都追求完美, 尤其是对度假旅游的食宿场所以及休闲享受的设施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类旅游者一般都以事业成功的私企老板、外企高管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为主。

4、刺激探险型度假旅游市场

选择此类度假旅游市场的旅游者均以年轻、爱好探险者为主, 他们对日常生活设施是否完善并不特别重视, 他们只要求度假旅游景点可以提供适当的安全保障就可以了。此类旅游者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压力大、文化程度高、追求时尚、个性开放、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为主。

四、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下的开发策略探析

从上述观点中不难看出, 中国度假旅游行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必须针对当前的度假旅游细分市场进行科学的研究, 并提出适当、合理的调整与改变, 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度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笔者针对度假旅游的细分市场, 提出了以下几点开发策略, 以供大家参考:

1、度假旅游景点在发展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的同时, 以低廉的价格作为其发展的优势。

该类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常见疗养型度假旅游市场,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类旅游人群是当前社会中最大的旅游成员组织之一。因此, 度假旅游企业必须开发自身度假旅游的生态环境, 让自己度假村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可以满足旅游者不同身心需求。另外, 度假旅游景点的人均消费价位要合理, 不能出现物质消费过高的情况, 要注重薄利多销, 度假旅游企业应以为旅客提供至高的服务为主。

2、度假旅游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手段。

该对策主要针对生生活型度假旅游市场。度假旅游企业在满足了疗养型度假旅游市场的需求的同时, 还要不断规范自己企业的管理手段, 要适当的在小镇中开发独特的旅游景点, 以此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身心需要。例如:我们可以适当的在度假旅游景点中开设古典韵味或民族风情的小镇, 并配置相对完善的日常生活设施, 从而使得旅游者的身心能够得较大的放松。度假旅游企业还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 避免旅游者在度假过程中发生问题却无法给予解决方案的现象出现。

3、度假旅游景点还要适当设置“精品屋”。

度假旅游景点为了要迎合奢华享受型度假旅游市场, 要在度假旅游景点提供适当的“精品屋”, 以供少数奢侈旅游者的需要。此类“精品屋”中的所有设施与食物等产品一定要具备高端品味, 服务人员也要进行专业、特殊的培训。

4、度假旅游景点要有独特的品味与极强的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探险刺激型市场, 选择地偏人稀之地, 保持原始蛮荒意境, 精心设计探险项目, 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开发此类产品, 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专精模式, 二是综合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度假旅游市场的细分及开发策略工作, 想要进一步取得更深远的进步, 就必须针对当前度假旅游市场的细分及开发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才能从中找到真正的发展方法, 在本质上发展中国的旅游经济, 让其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我国的度假旅游经济, 更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对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及开发策略研究的相关工作, 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并为中国度假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度假旅游,细分市场,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钱晓慧, 刘薇.旅游度假区高端市场开发研究[J].北方经贸, 2008, (03)

[2]陈桂洪, 黄远水, 陈金华.闽南金三角地区旅游度假地空间布局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05)

[3]苏章全, 明庆忠, 廖春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复杂系统及其反馈模型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01)

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篇10

1 四川温泉资源概述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温泉区, 拥有350余处的温泉资源, 具有类型齐全, 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水质方面, 四川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具有不同的保健医疗功效。如理县的米亚罗古尔沟温泉含锂、锶、氟、锌、硼、硒、锗等17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是目前省内唯一的集洗浴、饮用、疗养于一体的天然热温泉。在地理位置方面, 四川温泉大多紧邻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优美, 交通便利, 开发温泉度假区有绝对的优势。在人文资源方面, 四川拥有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丰富的人文资源, 而大多数的温泉正好处于这些人文资源聚集地。

2 四川温泉旅游开发现状与问题

2.1 四川温泉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真正发展温泉旅游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而四川发展温泉旅游是近十几年才纳入政府开发的。目前, 开发较好的主要有大邑花水湾温泉区、绵阳安县罗浮山温泉度假区、崇州文锦江温泉、雅安周公山温泉、峨眉山灵秀温泉、海螺沟冰川温泉、宜宾大峡谷温泉、理县米亚罗古尔沟温泉、西昌普格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转型升级, 四川温泉旅游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 将原先温泉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 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 把温泉的养生功能与休闲度假旅游完美融合, 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以养生和休闲为目的时尚旅游。

2.2 四川各温泉旅游地发展差异

四川各温泉旅游地由于开发时间、依附景区知名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差异, 温泉旅游发展程度也不同。花水湾温泉的开发时间较早, 且已发展到成熟期, 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首选度。海螺沟温泉借助海螺沟的神奇冰川, 它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 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峨眉山灵秀温泉借峨眉山的名气, 也就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古尔沟温泉位于理县, 地方较偏远, 且交通不便, 所以其知名度、使用度、首选度比较低。

2.3 四川温泉度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3.1 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温泉旅游发展迅速, 但在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 虽然四川温泉资源丰富, 分布面积广泛, 近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 但是其开发利用主要还是以简单的、传统的开发模式为主, 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有特色的度假旅游产品。许多是以“宾馆+温泉”、“一幢楼一个池子”为特征, 使得其功能单一, 综合开发效益较低。其次,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温泉旅游品牌, 没有给游客留下一个整体的形象。例如:罗浮山温泉虽然有大小温泉馆很多个, 但旅游地的众多旅游经营者各自为阵, 低水平重复建设, 无法形成统一形象。第三, 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文化内涵。比如古尔沟温泉在开发利用时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羌族风情[1]。

2.3.2 四川温泉旅游度假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温泉度假旅游的发展, 温泉旅游度假地也就应运而生, 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巨大。但是对温泉旅游度假地的开发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 温泉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以四川度假市场为例, 四川的温泉旅游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仅成都平原经济区就有330万人次, 但该地区的游客接待量却远远小于这个数量。其次, 度假地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温泉旅游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旅游项目, 冬天选择泡温泉的游客数量很大, 而夏天又比较少;在旺季的时候度假地不能很好的控制环境容量, 而在淡季时却未能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来招徕游客。再次, 在温泉度假地开发建设上, 盲目模仿国外设计, 忽视了地方民族特色。

2.3.3 四川温泉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温泉度假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方式, 其发展速度快, 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保护不力的问题,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环境破坏、水资源受到污染, 严重影响了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一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温泉旅游是近年才兴起来的,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但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 导致无法可依。二是在经营管理上,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旅游旺季时造成环境容量严重超标, 带来环境污染, 严重损害了温泉水资源。三是环保经费不足。四是度假旅游的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不强。五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促进经济的发展, 导致了度假地过度开发, 修造过多的人造景观, 破坏了自然环境。

3 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1 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

于光远先生曾经指出“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2]。在开发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时应从四川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温泉文化等方面来提升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3.1.1 强调地域特色

四川温泉许多位于旅游名胜地, 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以海螺沟冰川温泉为例, 它位于贡嘎山的海螺沟冰川附近, 这里有许多的温泉、热泉、沸泉, 为海螺沟旅游线增添了了特色。海螺沟温泉的医用价值很高, 现在主要开发使用的是贡嘎神汤和二营地, 贡嘎神汤的海拔1600米左右, 二营地2500米左右, 而且位于原始森林中, 风景优美。海螺沟冰川温泉结合自己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 开发出了独特的冰川温泉旅游, 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3.1.2 突出民族风情

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要突出民族风情。四川少数民族众多, 每个民族的民族风情都各具特色, 都会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四川温泉位于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也不少, 完全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风民情, 融温泉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于一体, 体现其文化性、地方性、娱乐性的特色。如米亚罗古尔沟温泉, 它不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 对人体十分有益, 有“仙山瑶池, 灵水神泉”的美誉, 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羌族风情, 西昌普格温泉与彝族风情结合, 康定二道桥温泉与藏族风情结合, 三者都根据自身的民族特色开发出了不同风格、不同洗浴文化内涵和内容的温泉度假产品[3]。

3.1.3 形成独特的温泉文化

一个好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必须打造自己独特的温泉文化, 才能在众多的温泉度假产品中脱颖而出, 形成自身特色, 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峨眉山温泉以独特的佛教文化作为依托, 创造佛学保健养生的理念, 提升了峨眉山温泉旅游产品的内涵, 增强了峨眉山温泉旅游的吸引力。

3.2 开发多元化温泉旅游度假产品, 形成多样化产品组合

温泉度假旅游产品能够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形成较好的互补关系。四川旅游资源丰富, 除滨海旅游外, 其他旅游产品几乎都有。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与会议旅游、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产品相结合, 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组合,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如峨眉山是佛教名山, 同时又拥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峨眉山温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 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打造与佛禅文化及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特色温泉旅游。中国死海推出的“游九寨, 漂死海”, 结合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 把温泉纳入旅游线路, 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3.3 以市场为导向, 细分市场, 开发针对性产品

细分市场是温泉度假旅游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细分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和服务特色。目前, 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所提供的项目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 大多依附于几家大酒店, 环境设施上, 只注重追求硬件的标准化、星级化, 忽视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气氛的营造, 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在考虑资源条件这一因素的基础上, 需要服从市场导向的原则, 不能盲目开发。需要考虑到资源所在地已经存在的温泉产品供给情况及消费市场容量, 对温泉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了解各个细分市场的温泉消费偏好, 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可以从旅游者年龄、产品功能、消费偏好、文化内涵、地理位置等方面对温泉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结合不同景区的特色设计针对不同游客的产品, 实现省内温泉旅游产品的差异化, 既增强旅游吸引力, 也避免同质恶性竞争。

3.4 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3.4.1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温泉度假旅游者追求的是一种舒适的环境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保护好环境对于温泉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要,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保护温泉旅游资源, 关键是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既要对景区中居民和游客开展环保教育, 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违规的人要按照规定处罚。

3.4.2 增加环保经费

四川温泉旅游资源保护不力,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保经费不足。如理县的米亚罗古尔沟温泉, 地方偏远, 经济落后, 用于环保的经费严重不足, 环保设施设备不齐全, 对景区的排污情况难以准确掌握, 很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 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在旅游环保管理上, 要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 不断增加经济后劲, 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3.4.3 控制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景区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旅游者来访, 并且保证来访期间的经历质量, 又不至于使当地环境和社会出现不可接受的消极变化的平衡点。四川温泉旅游地存在着旅游旺季游客超载现象, 故景点应从单位时间内进入景区人数、单位空间内游人占有游览面积及其与景区的实际游览总面积比例关系的角度, 调查研究、获得经验数据, 并对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做出定量的界定, 通过交通调控、外部调控、经济调控, 景区调控等管理手段, 来增强旅游者体验质量。

3.5 打造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品牌

温泉度假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品牌特色, 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要打造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品牌, 必须深挖温泉历史文化、制定温泉服务标准、引进高端养生理念、塑造统一形象、加强宣传与推广, 推动温泉旅游产业向休闲、养生、文化体验等具有四川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品牌转变。

摘要:四川温泉资源相当丰富, 开发独具四川特色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对四川旅游适应旅游需求转型的趋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四川温泉旅游资源及温泉度假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四川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温泉,旅游资源,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参考文献

[1]赵敏.四川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县罗浮山温泉开发为例[J].当代经理人, 2006 (11) .

[2]胡林.略论旅游文化内涵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 2003 (01) .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11

[摘 要]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在青岛董家口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定位于旅游休闲组团,其内部的循环经济建设对整个董家口区域乃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充分研究度假区内外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由产业内小循环、产业间中循环和区域间大循环三个层面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案,针对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人才、意识等问题提出创新融资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宣传引导等对策建议,并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进行评价。

[关键词]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1-0080-04

Abstract:Langyatai Tourist Resort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demonstration area of Qingdao Dongjiakou, which is positioned as the mission group of travel and leisure. Its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ngjiakou area, and ev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Based on the fully study of the inner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scheme i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small circulation of intra-industry, the medium circulation inter-industries and the large circulation of inter-areas. For the problems of fu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awaren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financing mechanisms,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talent introduction, publicity and guidance and so on. And finally the benefits of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from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re evaluated.

Key words:Langyatai Tourist Resort Area;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comprehensive benefits; evaluation

琅琊台旅游度假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镇,下辖陈家台后、王家台后、东桥子、东港头、周家河、车轮山前、丁官庄七个行政村,以及琅琊台景区和度假区小学。琅琊台旅游度假区199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

在新一轮区域规划中,琅琊台度假区被划入青岛董家口经济功能区。董家口经济功能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规划发展的经济功能区之一,也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着力点,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是董家口经济功能区内的旅游休闲组团,与商住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和港口物流组团共同构成了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琅琊台旅游度假区主要承担了功能区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和部分商务功能。董家口经济功能区作为青岛市重化工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切实可行的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建设方案对整个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外环境分析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

1.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度假区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条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所在的董家口经济功能区,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琅琊台旅游度假区作为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旅游度假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旅游循环经济的建设有示范作用,因而将能获得来自国家及山东省的多方面支持,形成一定的政策优势。

2.《董家口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度假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董家口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区域内四个组团之间循环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了琅琊台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这就使得度假区产业发展偏重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其循环经济发展也必将体现这一产业特点。

3.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技术储备,为度假区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在循环经济建设方面,青岛市通过自主研发和项目引进,在碱厂白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与应用体系,逐步掌握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等方面的技术,节水、新能源利用等成熟技术也在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推广使用。这些技术经验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节能减排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优越的内部条件

1.度假区内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为度假区循环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基础。琅琊台区域风能密度大于150瓦/平方米,有效风时数大于5000小时/年,属于风能丰富区[1]。太阳能辐射量为1050~1400千瓦时/(平方米·年),属于太阳能丰富区[2]。该区域自然岸线西起棋子湾西侧,东至古镇口湾西岸,约为90公里,礁石岸线、沙滩岸线、礁石和沙滩混合岸线、滩涂和人工岸线均有分布,平均潮差2.94米,潮汐能和波浪能也比较丰富。这些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为度假区内化石能源的替代创造了条件。

2.度假区海域近海生物种类繁多,推动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周边海域潮间带和潮下带生物203种,其中动物175种,植物28种。年生物总量平均87.5克/平方米。丰富的海洋动植物资源为度假区内鱼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养殖创造了的良好条件,也为度假区内海产品加工和纪念品加工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汇,为度假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不仅有车轮山与龙湾形成的山海相映、蔚然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秦琅琊刻石、徐福殿、琅琊台夯土层保护亭、观龙阁、鲸馆、琅琊文化陈列馆、秦阙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加之近年来建成的游客中心、徐福街、王家台后村和台西头村的渔家乐服务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

4.产业发展与区域定位吻合,形成了度假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框架。围绕着区域定位,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的三次产业分别是:以渔业捕捞、水产品培育与养殖、蓝莓等特色果品培育与种植等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干货、海鲜和旅游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区域内无重化工企业,且第二产业比重不高,仅占整个区域经济的20%,产业布局合理,有利于循环经济方案的构建和实施。

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的产业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为主,工业占比很小的特征,旅游度假区内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分为三个层面:小循环—以琅琊台风景区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中循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利用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经济组织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组合,实现“三废”与原料、能源在各产业间的相互转换;大循环—整个社会的循环,旅游度假区与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其他组团间的循环,完成“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合环路(见图1)。

(一)产业内小循环

进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开发时,合理规划用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生态植被的破坏,实施生态旅游战略。

充分利用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龙湾、神泉、云海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秦始皇巡游、徐福东渡、渔民祭海等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以打造智慧景区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文化、生态感受和产业效益,塑造琅琊台风景区生态旅游品牌。

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代替其他不可再生能源,如智慧景区无线设备供能,在度假区内采用节能设施设备替代高耗能设施设备,如景区内采用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广泛应用感应灯、无极灯和节能灯管等。

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地形,设立雨雪收集系统,对雨水、雪水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天然雨雪水用于景观用水、洗车、灌溉园林等,以此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

遵循“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减少接待旅游者耗费的能源和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减少污染物产生。度假区内酒店、旅馆鼓励旅游住宿者自带洗漱用品,采取“一客一套”“一客一洗”的办法,以节约能源和用水,并减少洗涤剂对水资源的污染;在酒店、餐馆使用多次耐用的消毒碗筷代替一次性碗筷,既节约成本,又节约生物资源,减少污染物[3]。

旅游度假区内建设低碳交通体系,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的示范与应用。重点推广天然气汽车,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

(二)产业间中循环

第一产业中果品种植、海产品养殖和捕捞不仅为第二产业提供加工原料,还可以为第三产业提供蓝莓、海鲜等特色食品,并为林果采摘等旅游项目提供场地资源。

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的休闲旅游业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产品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生产提供历史文化素材。

(三)区域间大循环

各产业产生的废水统一回收至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后进入再生水厂,生产的再生水可用于旅游度假区内道路清洗、绿色植被灌溉、厕所冲洗、车辆清理等,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一产业中农业有机废弃物,第三产业内餐馆、酒店产生的食物残渣、生活粪便等送入沼气池后产生沼气,替代煤、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用于做饭、取暖、照明。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和自身无法消化的可回收废弃物运送到组团外进行处理。例如居民与游客使用后的废电池、区内报废的电子垃圾设备要集中起来,运到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其他组团的静脉产业园进行处理,使废弃物变成资源后再利用。

三、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初期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发展初期,琅琊台旅游度假区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道路交通,绿化与生态保护,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等。这些项目建设初期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大多数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偏弱,因而将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这使得度假区内循环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2.现有技术和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循环经济新领域发展的需求。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成熟的专业技术支撑。目前琅琊台旅游度假区除了需求城市生活垃圾、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节水、新能源利用等技术外,还需求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气化等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对循环经济建设者的专业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度假区距市区较远,周边区域的居民多为农民,专业文化素质较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难以满足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3.度假区内循环经济建设参与者的环境意识较低。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内的主要参与者是当地企业、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当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认知程度较低,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弱,甚至可能对循环经济建设产生抵触情绪。游客作为外来者,可能更多地倾向于享受度假区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服务,而忽视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社会融资机制。充分利用政府对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青岛市的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度假区内道路、废弃物资源化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推动度假区内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投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对度假区循环经济建设投入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模式,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2.加强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方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再利用及新能源开发等新技术、新工艺在度假区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引导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应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技术。

3.积极引进人才,保障持续发展。依托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建设,制定循环经济人才引进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循环经济建设所需专业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和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注重在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培训工作。在度假区以及董家口区域范围内加大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化的媒体手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讲座、实地参观、成果展示等形式普及循环经济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在全社会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做好对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参与者的培训工作,促使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循环经济建设中来。

四、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经济运行成本的节约,按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计算,一次性用品使用的减少可为企业节约32.7万元。二是根据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框架,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所选择的发展项目,可以保证该区域经济总量在“十二五”后期每年11.5%的增速。三是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具有共生和相互依托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促进区域内产业体系的完善。

(二)环境效益评价

一是景区内采用24基路灯全部改造成风光互补路灯,每年可节约电能5.1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9.95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9吨[4]。二是部分新建项目建筑物屋顶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1千瓦时,年均可发电130万千瓦时,每年可替代的常规能源426.4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6吨。三是区域内食物残杂及粪便每年可产沼气25万立方米,可替代标准煤1750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75吨[5]。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如周家河村污水处理项目与度假区驻地污水处理项目被列入青岛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二是现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将增加居民就业300余人。三是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四是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增强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促进当地民众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廖顺宝,刘凯,李泽辉.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估算[J].地球信息科学, 2008(5):551-556.

邓玉勇.基于3E分析方法的洁净煤技术评价选择与案例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3.

杨美霞,王敏.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研究,2009(2):162-165.

田国纯.风光互补路灯在桃林口水库技改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09(4):11.

邓玉勇,李晓静,张木亮.青岛市节能潜力评估[J].中外能源, 2013(2):96-101.

旅游度假区开发 篇12

关键词:山地,度假旅游区,地域特色,主题定位,生态

1. 山地度假旅游的内涵及其特点

1.1 内涵

目前, 国际国内还没有关于山地度假旅游的明确定义, 因此, 我们基于“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度假旅游区”等几个定义着手, 从中推导出“山地度假旅游”的内涵。

山地旅游山地 (100米<相对高度<1000米) 按其高度可分为低山、中山、高山。在所有的地貌形态中, 山地和丘陵较多地保持着自然的本来面目, 是以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场所, 旅游价值较高。

休闲度假休闲, 简单地说, 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 休闲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其方式多种多样。度假是休闲的一个主导方式, 休闲、度假属于一种旅游方式。

旅游度假区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规划专家爱德华·因斯克普认为:旅游度假区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目的地, 是为满足游客娱乐、放松需求而提供的可以广泛选择的旅游设施与服务。

度假旅游邹统钎 (1990年) 认为:度假旅游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结合体, 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

目前, 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旅游度假方式 (区) 有海洋度假 (区) 、山地度假 (区) 、温泉度假 (区) 、滑雪度假 (区) 、高乐夫度假 (区) 等等。

综上所述, 可以推导出山地度假旅游的内涵:即以山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 以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施为载体, 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为取向的旅游活动方式。山地度假旅游, 是山地观光旅游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是后观光旅游时代的新型、高端旅游方式。

1.2 山地度假旅游的特点

1.2.1 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大众观光旅游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小,旅游区内旅游者容量相对适中,外部交通通达好,可进入性强,小交通顺畅。

山地度假旅游的旅游与服务设施完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吸引要素不仅供给充分,能够满足基本旅游需求,而且要求高端化、高品味、高档次,同时对发展要素如地域文化、信息资讯、社会制度、当地居民的友善程度、社会安定程度等诉求较高。

1.2.2 从旅游需求来看,旅游需求呈综合化和多元化,不仅仅是以实现观光、好奇、了解等浅层次的需求,而且往往为了实现个体过程的体验、精神的愉悦、身心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求,其典型表现是观光+度假。

1.2.3 从旅游消费行为来看, 旅游者为散客或休闲度假意向明确的小团体,一般为家庭出游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俱乐部式队员;出游方式为自驾车或自助游;旅游者收入一般较高,一次性消费量大,旅游逗留时间长,对一个旅游区忠诚度高,往往是重复或多次度假。

1.2.4 从旅游产品供给来看, 以山地生态环境、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有足够的休闲空间和休闲设施,休闲设施要求有度假区、度假酒店及康体设施,从空间上要求有相对宁静的为个人所拥有的活动空间。

地休闲产品往往借助于登山攀岩、垂钓、滑雪等运动项目。

2. 我国山地度假旅游的发展状况

2.1 我国山地度假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山地度假旅游起步较迟, 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只有武夷山一家是山地旅游区, 而且随后都没有发展成严格意义上的度假目的地。目前, 已经初具雏形的山地度假旅游区, 一方面是以奇丽山水风光、迷人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西部知名旅游胜地, 呈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并驾齐驱的态势, 如云南丽江、泸沽湖、广西桂林阳朔等;另一方面是沿海发达地区或大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和部分山地主题度假区, 如北京、四川、浙江等地的农家乐旅游就发展很快。

2.2 我国山地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

我国山地度假休闲产品正在呈主题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3. 实例分析

3.1 区域分析

松鸣岩度假旅游区位于甘肃省和政县吊滩乡南部, 面积约8平方公里。

2009年3月, 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 “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在其中是重中之重。中国“丝绸之路”国家旅游线:以丝路文化为核心, 跨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省区, 是一路典型的国际旅游线路, 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受汶川地震灾害影响, 成都通往九寨沟的道路全面受损, 多处被毁, 道路恢复预计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兰州-甘南-九寨沟旅游线路成为通往九寨沟的唯一平安绿色旅游通道。松鸣岩度假旅游区正处于上述两条线路的交汇点。

由于甘肃省境内尚无高档度假旅游区, 因此, 这是对甘肃省度假旅游的有利补充。

3.2 现状分析

规划区内现状主要为少量村庄、耕地、草地及林地, 生态景观良好。年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25℃。气候凉爽, 没有夏季之称。

3.3 规划思路

3.3.1 主题定位

总体定位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山地度假乐园”, 根据松鸣岩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山地旅游度假的趋势, 以生态观光、高山度假、人文体验、田园休闲、健身疗养、地质科考、户外运动为特色, 主题产品是附着于山地观光资源上的休闲度假产品, 即观光+休闲, 观光+度假。

3.3.2 功能区划

根据松鸣岸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功能布局, 主要分为二个区:国际会议中心和风情小镇旅游区、度假区和高尔夫球场旅游区。

1) 国际会议中心和风情小镇旅游区

规划定位为:是整个旅游区的是综合服务区, 满足游客食、住、行、购、娱需求, 是景区旅游服务支撑点。包括景区入口大门、景区管理、旅游节庆场所、会议、公共服务体系。

风貌定位:规划地处高原草原之中, 有着丰富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 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风情。因此, 在整体景观风貌上结合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将其定位为草原上的西部风情小镇。

布局结构:结合规划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功能, 规划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两带、六区”。

一心——即游客中心。

一轴——以游客中心、花儿会场、国际会议中心的景观主轴。

两带——即大峡河生态景观带和小峡河的滨水商业风情带。

六区———即入口服务区、花儿会场区、会议区、宾馆区、商业服务区、居民区。

2) 度假区和高尔夫球场旅游区

规划定位为:利用松鸣岩气候暑期凉爽的特点, 开展避暑度假旅游活动。

风貌定位:结合山地地形自由式布置建筑, 别墅与高尔夫球场有机结合。整个建筑群背靠群山, 掩映在森林中, 集中诠释了“消失的建筑”这一理念。

布局结构:结合规划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功能组织, 规划用地布局结构为“两区”。

两区——即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区。

4. 结语

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 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 山地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 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中。与此相适应, 我国的山地旅游度假区也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应对发展的趋势, 需要针对旅游活动及山地度假区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 本文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潘国梁.从环境地质观点论本省山坡地之开发[D].山坡地开发专集 (二) .

[2]卢济威, 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学会 (ULI) .度假区开发设计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4]董方元.会员制旅游度假村考察散记[J].建筑学报, 1994, (9) .

[5]施瑛.我国温泉旅游度假村的开发与规划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6]王路.村落的未来景象——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地聚落规划[J].建筑学报, 2000.

[7]吴承照.世界度假地发展与规划比较研究[J].建筑师, 总 (78) .

上一篇:环境技术“创新者”下一篇:技术功效